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母子情深》

2024-05-11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母子情深》(精选2篇)

篇1: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母子情深》

活动目标:

1、欣赏画面或雕塑中角色的表情、动作、眼神。

2、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活动准备:

1、体现母子情深的图片或雕塑,《母子情深》教学挂图。

2、师生用共同搜集的反映母子关系的小型雕塑布置成展台。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在展台前自由欣赏雕塑,说一说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看出来的,可请个别幼儿模仿雕塑的动作。

2、播放教师教学资源《母与子》挂图,多角度欣赏作品,帮助幼儿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之情。

(1)欣赏动物母子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在做什么,它们的申请怎样,看到图片心理想到什么,引导幼儿从表情、动作、眼神等方面欣赏,感受母子情深。

(2)欣赏人物母子图片。请幼儿说一说看到谁,在做什么,妈妈和孩子是什么表情,学一学、说一说为什么会这样,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幼儿和同伴相互碰碰鼻头,说一说心理的感受。欣赏时,还要突出画面的色彩、光线,感受画面美感。

(3)欣赏母子情深雕塑图片。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什么,妈妈的造型是什么样的,头发怎样,正在做什么,妈妈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动作。

引导幼儿高手妈妈对宝宝的爱,以及妈妈造型的夸张。介绍这种艺术形式叫做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欣赏雕塑造型夸张、均衡的特点。

3、请幼儿自由两两结合,扮演母与子,交流看到的作品中自己最喜欢、最让自己感动的动作或表情,摆出一个造型,互相欣赏。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表达对妈妈的爱,和妈妈摆一个亲密造型,拍成照片带回园里,布置到主题墙上。

篇2: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母子情深》

通过在成都市某幼儿园对A幼儿一日生活一周的观察, 发现在值日生选举的时候会出现幼儿私下叫小朋友给他投票的现象, 如果有同伴没有给他投票他也不会投票给那个小朋友, 老师对这种现象也没有干预。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关于值日生的文章没有涉及此问题的, 本文试图通过A幼儿的案例来呈现一些粗浅的观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成都市某幼儿园大班A幼儿, 5岁, 男。由于是个案, 故选举值日生的活动为A幼儿参与的选举; 本研究运用到的方法为观察法和访谈法。

三、案例呈现

此时正值放寒假的倒数第二周, 幼儿园在举办一个关于庆祝春节的活动。

观察的第一天, A幼儿一直在户外画画 ( 庆祝春节活动的一部分) 故没有参与值日生的选举;

观察第二天没有进行值日生选举;

观察第三天10: 45—10: 50是选值日生的时间, 吃完水果, A幼儿和班上小男孩聊了起来: “由北京开往青岛方向的列车以3600米的速度超速行驶, 由于列车离心力撞到了电线杆上……。”老师打断了, “说话的待会儿就不选值日生了哈, 他昨天中午吐饭, 还选 ( 指着A幼儿) ?”他抿着嘴摇摇头。

选举开始了。

Y老师: “想当值日生的男小朋友举手?”他举手了。

Y老师: “举手的都上去 ( 站成一排让其他小朋友举手投票) 。”

Y老师: “同意他 ( A幼儿) 的举手”。这时他歪着小脑袋看了看哪些小朋友举手了。

Y老师: “哦, 两票”。他撅着小嘴, 嘀咕着: 哼, 以后也不选你了。

观察的第四天10: 15—10: 20选值日生, 今天选男小朋友当值日生的时候他没有举手。从Y老师说开始选的时候, 他就一直在和同桌的另一个小伙伴商量什么。当老师说选B的时候, 他同桌的小朋友举手了, 他直接把同桌小朋友举的手压了下来 ( 意思是叫他不要选他) 。当老师说选C小朋友的举手, 他笑着把手举得高高的, 还冲着同桌做鬼脸。

观察的第五天11: 05—11: 10选值日生, 他站上去就对D幼儿说: “D, 你投我哈。”刚竞选没有成功的一个小女孩对他说: “A, 你不选我, 我就不选你。”他歪着脑袋仔细的看了看举手选他的小朋友。

小朋友争当值日生有很多原因: 1. 为了获得教师的表扬或奖励。例如有的幼儿当值日生是为了获得教师的称赞还有的幼儿是为了获得漂亮的小奖品; 2. 当值日生可以管别人, 行使一定的权利;3. 认为当上值日生是小伙伴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回家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讲, 觉得这是一件自豪的事情等。但幼儿这种私下“拉票”的举动有哪些原因呢?

( 一)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 特别是现在的小朋友都聪明。当听到大人的一些对话或行为都会很快的学会, 他们的“拉票”行为可能会从电视或一些其他成人的事例中习得。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不需要强化, 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就可获得学习, 因此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对儿童来说, 不仅教师、父母、同伴是重要的榜样, 大众传媒也是重要的模仿对象。

( 二) 幼儿确实特别想当值日生但一直又没有办法当上, 因为每次只选一个男小朋友和一个女小朋友, 即使表现好但投票出来还是没有办法选上值日生可能就会想到私下拉票的办法。

( 三) 老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没有建设性的干预, 老师是比较赞赏的, Y老师曾对我说: “A幼儿的情商很高, 他的情商体现在选值日生的时候, 叫小朋友都选他, 下次他就反选他们。”尤其是老师在幼儿面前流露出这种赞赏之情的时候, 幼儿会觉得这是一种鼓励, 值得继续做的事情。

对于幼儿在争做值日生这一现象上, 我们家长、教师是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们知道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 我们家长、老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选择, 成为他们的榜样。

我认为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给孩子的是一些正面的教育。当孩子回家跟父母谈论起自己当上值日生的时候, 除了感到自豪还应该问问在学校都为小朋友干了些什么, 小朋友为什么选自己当值日生啊。如果孩子说是跟小朋友商量好选自己的, 父母是不是应该给一些引导。告诉孩子, 每个小朋友都想当值日生, 在选举中是不是应该公平的让小朋友投票, 让表现好得到大家认可的小朋友当值日生呢。

作为一位幼儿老师, 更能及时的发现幼儿在园的一些行为表现。对幼儿值日生私下“拉票”这样一些行为, 幼儿老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开展移情教育

移情又称同理心 , 是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心情, 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当老师看到这种现象是不是可以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移情教育, 为了不针对某一个幼儿让他没有面子可以在其他的一些活动中进行干预, 比如: 在角色游戏的时候再次玩值日生选举的游戏, 老师也参与其中就当那个叫其他小伙伴选他当值日生的幼儿, 如果其他小朋友不选他下次就也不选他们。并正对这种行为引发一些讨论, 这样到底对不对? 如果我每天很听老师的话, 没有违反规则等但还是做不了值日生 , 一个又不听话的小朋友当了值日生 ( 拉票的结果) , 我会不会难过? 通过一些问题的思考, 孩子们可能会更明辨是非, 公正选举。《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有说到: 学会“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人的感受是幼儿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认知基础。《指南》社会领域的相关部分指出要结合具体情境, 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学习理解他人。

2、对于值日生的选举, 我们应该有一些标准比如: 好好吃饭, 安静睡觉, 遵守规则……同时尽量让参选的幼儿自己讲出自己的优点或则平常的表现让小朋友来评判。这样比起想要竞选的幼儿站成一排到教室的中间, 一言不发, 让小伙伴投票可能更能公平, 更能判断一些。但切记将值日生工作制度变成一种奖惩的手段, 对“表现不好”的幼儿, 剥夺了别人当值日生的权利, 比如有个小朋友一直调皮捣蛋, 喜欢表现, 老师觉得他影响了老师的管理, 就从来不让他参与竞选值日生。这种不公平的教育方式, 会伤害到幼儿幼小的心灵。

3、针对每次分别只有一个男女小朋友能当选值日生, 如果能适当增加一两个值日生名额。参选的幼儿比较多, 可能竞争就没有这么激烈了。

不能说大班幼儿在值日生中的“拉票”现象就是绝对的不好, 这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引导其社会性更好的发展。学校及社会, 幼儿园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 幼儿则是小小的社会活动家。《指南》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值日生竞选中的“拉票”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幼儿在做出选谁到值日生, 不选谁当值日生的时候也是一种对同伴、对事件认同的过程, 发展着他们的人际关系。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初期。幼儿在这一阶段对人物、事物和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 不仅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 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形成, 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一时期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 会慢慢认识周围的环境, 接触到社会行为规范, 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等的认同, 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总而言之, 幼儿这一时期对其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该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于美荣.关于中班幼儿值日生劳动态度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03)

[2]王莉丽.浅谈大班的值日生教育[J].园所视点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要点下一篇:基础会计学函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