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

2024-05-14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共12篇)

篇1: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

“民以食为天。”苏东坡曾大呼“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老舍也大摇大摆地写过:“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边走边吃,那感觉比秦始皇还骄傲。”所以,拥有一些与吃有关的传统文化,对讲究“吃”的中华民族来说,也就不足为奇了:除夕的年夜饭、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还有端午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楚国大臣屈原有关,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据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祭奠屈原:驱赶游鱼,投食祭品等等。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的风俗。

这个传统,一直传承至今。

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动手包上几个粽子应景。我家也不例外。

每年端午节前几天,我就把粽叶浸在水里,让它变软。等到开始包粽子那天,我把洗干净的粽叶、一盆糯米,还有一碗猪肉和一些红豆红枣,拿出来摆好,就开始动工了。

先拿起一片粽叶,轻轻地扭了几下,做出一个漏斗状的凹陷处,然后请外婆帮忙,在粽叶里加了三分之一的米,放一两颗红枣、一两块肉,再加米把肉覆盖,用剩余的粽叶尾把米包裹住。这时候再拿起粗线把它紧紧捆住,防止煮的时候米从粽叶里掉出来或者米膨涨时,将粽叶挤散。

这样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

当棱角分明的绿色粽子在眼前开心地晃荡,当香甜的糯米红枣在蒸腾中散发出清香,遥远的端午传说不断唱响。端午节,像那枚粽子般,甜在华夏吃货的嘴边,记在中华儿女的心间。

篇2: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

大概在宋元时期,英都镇便是富庶之乡,里面有一条河,名叫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运送货物只能使用驳船——就是那种不能自己游,需要人们来划或拉的船。到逆着水行驶的时候,便需要船夫来拉纤,俗称“拔船”。后来,这种劳动被人们融入到了民俗活动当中,百姓以拔灯代替拉纤,祈盼平安,年丰兴旺,一直延续到今天。

过完年没几天,便到了正月初九,母亲开车,带我和堂哥来到镇上。天还没暗,但是街上已是车水马龙。为了节约空间,多数人把车开到了别处,这才不会占位子。路两旁,他们已经开始,摆卖灯笼了:有红的,,有黄的,有圆的,有方的,有三楞的,有有流苏的,有有提绳的,有有挂钩的,多种多样,形状也不同,真是惹人喜爱,我为此挑选了好久,终于挑了一个红的.,圆的,既有流苏又有提绳的,拿在手上,一边逛灯会,一边等着黑夜来临。

好容易等来了这黑色的帷幕,尽管还没到时间,那些小贩便把摊子收进去,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所有人的手里都拿着灯笼,各种样式的都有,之前那些小贩卖的样式,现在几乎全都有了。“开始了!”我等了一个小时左右,终于迎来了灯会的开始。我把手伸进我的灯笼里,打开开关,那黄色的光芒透过红色的纱布,散发出红色的光芒,大家都亮着,一切都有如过年时分,街上满是红色,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步一步的走着,在一幢大房子前停了下来——那儿已经开始拔灯了,那些人,穿着红色的衣服,提着灯走,人们纷纷让出路来,让他们过去。我挤到前面去,看着那些叔叔在走,他们显得那么有精神,但脸却不很严肃——本来嘛,在这个盛大的活动上,都是开开心心的,没有人会愁眉苦脸的。我退出了人潮,一摇一摆的提着我的灯笼,灯跟着一摇一晃,我的影子也一摇一晃的来凑热闹,这下可好玩了,我和堂哥,弟弟便边随着人潮走,边享受着拔拔灯灯会的乐趣玩得不亦乐乎······

篇3: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元宵节这天,我们中原人既要吃元宵,又要吃饺子,不仅寓意团团圆圆,还寓意招财进宝。

元宵节这天早上一大早,我们就开始煮元宵,一个个元宵像一个个又白又胖的小精灵,在锅里游来游去。吃元宵要趁热吃,不然凉了也就寓意团团圆圆“凉了”。

吃完元宵,就是整个元宵节的高潮了,虽然比春节晚上了十五天,但人们的兴趣依然不减,毫不逊色于春节。人们早早的来到观看民俗表演的指定地点,等待着队伍的来临。

民俗表演里的队伍有舞龙的、舞狮的、踩高跷的、扭秧歌的等等。人们边走边表演,舞龙的在空中变换着各种姿态,犹如一条真龙在腾云驾雾,更有“双龙戏珠”等等;舞狮的一会儿翻个跟头,一会儿逗着两边行人,一会儿眨眨眼,俨然一个真狮子,威风凛凛;踩高跷的脚踩半人多高的高跷,就像平常人一样行走自如,还能翻跟头,踩高跷的脸上还画着各色的脸谱,红色的是关公,手里拿着一把青龙偃月刀,白色的是曹操手里拿一把补刀。

还有花车表演,人们把车装扮成各种神话故事里的场景,上面站着相对应的神话人物,比如西游记、八仙过海等等。

看表演的人更是人山人海,放眼望去,到处人头攒动,从天上看,到处黑压压的一大片,就像是一条巨龙,盘踞在小县城里。

看完了民俗表演,还没完呢。到了晚上,人们开始赏花灯,虽然比不上大城市里的花灯,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一个一个的小灯缠绕在树上,好似一颗长满了小星星的数;一根根管状灯管悬挂在半空中,就像是流星似的。更有猜灯谜活动,每一个灯上都有一张纸条,让人们猜。

篇4: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我们家的祭灶神可是一流,这蜡烛不一般,要粗要红要大,小时候也叫它“红大管”,在它的面前要放三个红苹果,三个橙子和一些祭灶果。这祭灶果,我们家前三天就买好了,到了那天在灶神面前放一大堆祭灶果,祭灶果名不虚传,有油果、有紫米做的块、有白米做的块,而我最爱吃油果,因为它甜而且脆,好吃的快要飞起来。吃不到它,我的内心就像油煎一样难受。可我想吃,我只好吃米块了,没想到这块很好吃,又甜又硬。在吃之前要先拜一拜灶神,这样可以有好运。

在后面几天还要斋饭。要放几个红盆但比一般的盆子大的多,而我就成了奶奶的得力干将。她放完食物我用剪刀剪红色的圆圈,要一元大小的,放在食物上。放完便放几个钟头,就能换成菜了。比如鱼、芹菜炒豆干、红膏炝蟹……我在摆菜,奶奶在侧面放筷子。以前我什么都不懂,乱动椅子,还在屋子里乱跑,而现在我一点也不敢乱动,生怕惹家人们生气。

吃汤圆可是老多做法了,比如煮、炸、烤。烤可是汤圆的顶峰了,蛋挞的皮包着汤圆,而且烤出来的味道很香,外酥里嫩,一口下去全是芝麻。

篇5: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

在龙灯将至时,爸妈便会点上早就准备在门口的一大堆稻草,伴随着高高的火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龙灯在院子里缓缓地动了起来,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到后来真的像一条龙了,看上去挺壮观。随着龙灯的舞动,一些人到了屋里,站在那一桌子祭品边,念念有辞。不过,我是听不大懂的,好像是在祈福,又好像在瞎蒙,我这想法有点不近人情,但这念头绝对真实。每当他念完一段,旁边就会响起一阵鼓声。对此我不是很关注,我关注的是桌上的那一桌东西,只要他们一结束,我就可以拥有它们了。但事情不会这样简单,待龙灯舞过后,奶奶和妈妈会立马关上门,熄了蜡烛,关了灯,屋内一片黑寂,根本不给给我下手的机会,刚才的热闹也消失地无影无踪,。这似乎也是一个独特的风俗。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会开灯,开门。而我这时会抓了一大把的东西,吃也不吃,跑到屋外,去感受屋外那仍在持续着的热闹,直到龙灯越去越远……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00字2

我的家乡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味,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圆谱圆祠堂便是我们的大事儿一件。

从开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庆祝开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热闹。第一天早晨,礼数繁多。先是宰猪宰羊,把猪和羊分别绑在两张凳子上,再用红色的红菱把它们的头绑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轿子抬着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后面跟着许多乐手,围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就有许多人围观,不知有多热闹。等这些全部结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围大摆宴席,邀请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去吃午饭。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到处都摆满了小摊小位。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趁着这几天,买一些好吃好玩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父母们也都不会责骂。

夜幕降临,祠堂的大戏台上,先表演的是我们村里的阿姨们精心排练的节目——锣鼓。结束后,便是戏班子上台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弹唱,是老爷爷和老奶奶最喜欢的节目。他们总是早早地搬来椅子,选好合适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会感到乏味。尽管祠堂很大,但还是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孩子就喜欢在祠堂跑来跑去玩游戏。

这些仅仅是第一日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的盛事至少要持续三天,并且连续三年。这几天,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几桌呢,真是热闹非凡。造祠堂的钱都是村民们自愿捐献的,多的达8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献超过元的人家,都会获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谱。

造祠堂圆谱不仅仅是一种民风民俗,更是象征着一个姓氏的繁荣与传承!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00字3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但是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我的家乡有这些风俗分别是:“吃饺子,扭秧歌,看冰灯,舞狮子,放鞭炮……”

在一年来临之际,我们家会去超市买一些春节用的物品和吃的,回到家后我的奶奶会将买回来的面粉弄成面团,再在里面包上豆沙,再放进天然的冰柜里,因为我的老家很冷,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把豆包放到阳台上。把这些干完,我们还会把房子擦的一尘不染。弄完了我会和我的爷爷去门外面贴对联,我们把旧的摘下来,把新的贴上去。然后我的姑姑们会带我去买一身新衣服,因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的姑姑还会再给我买一身红衣服预祝一年吉祥、安康。

过年的时候,我会和我的爷爷和爸爸一起出去放鞭炮,到了晚上我的奶奶会去参加扭秧歌舞,我便和我的爷爷去看冰灯,和冰雕。等回到家我和我的家人们会看春晚,等到了十点我们会一起去包饺子,我会在两个饺子里包上硬币,只要有人吃到硬币,就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福气,有好的运气,我们还会在饺子里包两个甜的,要是有人吃到了,就代表着新的一年里会甜甜蜜蜜的。等吃完了饺子,刚好是十二点左右,我们会全家出动,我负责盯着表看,等到了十二点整我们会点燃烟花。

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会去爬山,滑冰。并且会好好的休息一天。

这就是我老家的风俗,如果你们家也有这样有趣的风俗,那就说来听听吧。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00字4

说起我的家乡,我爸爸的祖籍是四川达州市,我妈妈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达州我从来没有去过,也不知道什么样?我是重庆出生,重庆长大,重庆就是我的家乡。

据外公告诉我,重庆及其周边川渝地区,历来就有中秋节“打糍粑”的习俗。过去物资不那么丰富,中秋节有月饼吃,那是很奢侈的事情。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乡村,都是靠自己动手,打糍粑过中秋节。

每个农家小院,基本上都有一两个,青石做的“兑窝”。四四方方,上面大,下面约小,中间有一个圆圆的深窝,再配上一个“兑窝棒”,平时可以用来舂米,中秋时节就用来打糍粑。中秋节这一天,子女们都回到老人身边,把自己种的糯米蒸熟,趁热放进兑窝里,开始打糍粑。这可是个力气活,一般都由几个青壮年,轮流来完成。一个用劲地舂,一个不停地翻动。糯米舂烂以后,黏劲十足,舂下去容易,提起来却十分吃力。一直要舂到看不见米粒,非常柔软才行。几个回合下来,没有不脱外套,不头上冒汗的。小孩子们在旁边看热闹,偶尔也嬉笑着上来捣鼓几下,不一会就会败下阵来。

糍粑打好以后,合上事先炒熟磨好的黄豆粉,加上白砂糖,真是又香,又糯,又甜。也可以做成圆饼状,象征团团圆圆。一家人坐在桂花树下,赏月,吃糍粑,也是其乐融融。

三年级的上学期,我们班到“乐耕农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体验了一把打糍粑的乐趣和辛苦。同学们排着队,轮流着上,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也打不了几下。那是工作人员,事先基本上打好了的,我们就是去体验一下罢了。

中秋节吃糍粑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只不过,现在不用自己动手去打了。超市里随时都有卖的。

老师的话:哈哈哈,那个时候麒恩好小,好可爱哦!被打糍粑的你萌到了,可爱可爱!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00字5

二伯母的小女儿薇薇满月了,听说他们择了吉时,准备在楼下的厅堂里过“满月关”——求平安,族内的小孩都可以跟上去走一走。我记得正牢呢,便兴冲冲地起了个大早,跑到楼下观看。

到楼下时,大厅堂里已经聚满了人。只见厅堂正中是用桌子、椅子搭的高台,上面挂着各路神仙的画像,正对着宗祠的方向;过道里横倒着一条长椅,我好不容易将长椅扶到了旁边,妈妈却又将长椅放倒。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要拦一条椅子在过道中央?我好心扶起,您为什么又把它推倒?”

妈妈笑答:“呵呵,这个俗称过难关,古时厅堂分前厅和后厅,道长可以带大家跨两厅之间的门槛,现在的大厅简单,没有高高的门槛,便用长椅替代,过了这些难关,预示避邪消灾。

“何为过难关呢?大家一队人跟着道长过槛,过一关吹一下牛角号,放一个鞭炮,烧几张纸钱,敲一下铜锣,走的时候,道长一边念念有词,一边摇动手中的铜铃,意寓过关。至于跨越长椅,也就是传说中的度过难关门槛了,门槛代表人生的一道道槛。”

我听后暗自奇怪:这多像是封建迷信活动呀,可它流传至今,是家乡的民俗活动之一了,还有很多讲究呢!但我当下不再言语,聚精会神地看起来:一盆盆器具被大伯父、二伯父抱在手中;一盘盘食物被姑姑、爸爸端上桌子;一个个人跟着道长,整齐地绕着圈。二伯母也抱着妹妹薇薇在队伍中走着,妹妹不哭也不闹。看着睡得正甜的妹妹,我心想:不知我小时候是不是也过满月关呢?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已经跨完了N道关。道长嘴里在念叨些什么,念完后,他从一个红木盆子里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竹签签着的小红纸人。道长把红纸人插在妹妹的襁褓边上,又给二伯母事先为妹妹准备好的几套小衣服盖了红章。

晚上回家时,我发现我的床头也插着一个红纸人,那便是当年我过满月时剪的,它也是我的护生符,能为我驱病消灾,直到十六岁呢!

篇6: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

来到庙会现场,但见人山人海,来来往往,年轻的姑娘三五成群,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小娃娃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每个人都喜气洋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擀面、杂酱面、油泼面、担担面、刀削面、阳春面……”街道两边,一家家商贩一边娴熟地展示自己的技艺,一边声嘶力竭地叫喊着。爷爷紧紧拉着我的手,向庙会的中心走去。

一路上,除了吃喝,玩乐的东西也应有尽有。泥塑哨子各种各样,让人爱不释手;手工编织的竹篮小巧精致,让人依依不舍;小猴拉车和变魔术的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上了点岁数的婶婶、阿姨们,忙不迭地挑选花布和毛线;套圈儿的摊位前,挤满了想试试手气的孩子们,看,有的孩子看上了一盒弹珠,有的孩子喜欢漂亮的发 卡,有的瞄准了小手 枪……

“西山王母开盛会,摆下蟠桃请众仙。上八洞,下八洞,唯独没请孙悟空……”看,前面有位老匠人正在捏面人,他嘴里说着,手上不停地捏着,这次捏的是“孙悟空偷蟠桃”。只见老人拿了一些粉红色面团,一捏、一搓、一压、一挑,一个粉嘟嘟的大仙桃就做成了。接下来,他拿起一块五彩的面团,压扁,做成了一条虎皮裙。再拿起另一块,用手搓来搓去,做成了如意金箍棒。最后,他拿起身边的小人,给他穿上虎皮裙,插上金箍棒,抱起大蟠桃,嗬!一个抱着大蟠桃的`孙悟空活灵活现地出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爷爷二话不说,掏钱买下了它。

我举着这个面人儿,跟着爷爷循着喧天的锣鼓声,来到了大戏台。戏台上的演员穿着色彩鲜艳的戏服,浓妆重彩,咿咿呀呀地唱着。可是,我听不懂他们唱了些什么,硬拽着爷爷走开了。

篇7: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太和县,我们当地春节的饺子别具特色。

先从饺子皮开始说起吧。饺子皮有白色的、绿色的,寓意新春来临,生机盎然;还有用胡萝卜汁和面擀出来的饺子皮是红色的,象征着明年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饺子馅的调制就更是别具匠心了,各家有各家的拿手绝活。有猪肉大葱馅的,有羊肉白菜馅的,有山药虾仁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真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饺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在饺子边上捏出一个个褶皱,就好像给饺子镶嵌上了美丽的花边;有的在饺子边上捏一个小小的口,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笑口常开”;还有的把饺子包成个元宝样,以此祝福来年财源滚滚、富贵常在。

我们当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习俗是每家每户年三十包饺子的时候,都要包一个“幸运饺子”。就是把一枚干净的硬币悄悄地放到饺子馅中,然后包起来,这个饺子要和别的饺子一模一样,谁吃到这个饺子,他就是来年最幸运的人。

大年三十这天,一家人围在一起,我调馅,你擀皮,他包饺子,在和谐的氛围中不一会就把饺子包好了。等到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时,迫不及待的人们一口咬下去,满嘴留香,别提多美味了。

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说说今年的收获,谈谈对来年的期许,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篇8: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

我记得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就是粽子。总是忘不了那糯糯的口感和扑面而来的粽叶香气。小时分的我,每到了端午节降临之际,我便眼巴巴地盼着妈妈做粽子,妈妈磨不过我的软磨硬泡,总是无法的系上围裙,宠溺的说我是个小馋猫。在粽子下锅后,妈妈都要抱着我与我讲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屈原大诗人遭奸人陷害,对事先朝廷充溢了绝望,然后就跳江他杀了,人们到江打捞他的尸体时并没有打到。于是,人们就将粽子投入江中,喂江中的鱼虾,希望他们不要吃掉屈原的尸体。

记得有一次,妈妈由于繁忙没有包粽子,我特别不快乐,成心在吃饭时把碗弄得直响。妈妈有些无法的看着我,突然对我说:“想吃粽子,就去买资料本人包!”说罢,就起身开门走了。回来后将资料都逐个处置好,和我一同坐在客厅中,叫我手把手的包粽子。

想找两片大小类似的粽叶弄成一个小漏斗的样子,不过底部不可以留有孔。再把水浸泡过糯米慢慢倒入其中,不过这一步还真不好弄,动不动就是粽叶松了或是压不实糯米,让人恼火得紧。我只好找来回形针把粽叶固定好后再压入糯米。接上去便是要愈加小心的把粽子包成一个紧紧的平面三棱体,这也是最难的局部,我只好请妈妈帮我弄好。看着不是由本人完全完成的粽子,心中便冒起了那么一丝丝的不信服,但还是把它压了下去。找来针和线,开端停止最初的步骤,小心翼翼的将粽叶固定住后就半途而废了。我和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入煮沸的锅中。不一会,那记忆中的粽叶幽香便扑面而来,我的眼睛也变成了弯弯的月牙。

篇9: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

春节就是每年中的第一天,家人们称为“大年出初一”。这一天有着“开门爆竹”一说。

家家户户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感受到欢说我在燃放爆竹的时候。看她姐姐在玩,我感觉姐姐好幸福。我兴冲冲的.跑去妈妈那说:“妈妈,我也想要燃放爆竹。”妈妈却说:“你还太小,现在不能玩。”我伤心的撇了撇嘴。

春节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也就是除夕。大年三十除夕吃年夜饭,家家餐桌上少不了几道菜。一条鱼,鱼与余同音,年年有“鱼”,图个吉祥,图个喜庆。一道煮水饺,为驱鸦恶,求个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剩一些,因为年年有余,所以要剩一些。

春节我最喜欢的环节是包饺子。妈妈把刚绞好的肉放进盆里,搅了搅,放了两颗鸡蛋。我兴冲冲的跑到妈妈那边说:“妈妈,你去忙别的活吧,把搅肉的事放心交给我。”我一直搅啊搅,知道妈妈走过来,手里拿着盐、香油、十三香等调味料。把香料放进去,妈妈又让我搅,知道我全都搅匀了,妈妈在我绞肉的时候,把面也和好了。然后妈妈就把面团拿出来,揉啊揉。把面团都揉的不怎么软了,妈妈才把面团搓成一个个的小球,在拿手掌一压,小球球变扁了。然后把面团擀一擀,改成一个小面皮,我拿了一张面皮,把面皮中间放上搅好的肉,再捏就成型了。捏出来的样子很像元宝。

篇10: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00字

制作清明粿,看似简单,实则工序复杂。青是做清明粿的关键。在外婆家河对岸的路旁,有许多青,这种不起眼的野菜,就是给清明粿染色的关键。到清明节的前几天,外婆就会采摘一大桶青回来,剪下嫩的部分,研磨成粉。外婆告诉我:这种草长相普通,很难发现,但只要上面没有白色细绒毛,就一定是假的。

磨成粉之后,把青粉与糯米粉、米粉、水和在一起,这一步,也需要细致的手法。青粉是一小团一小团的,需要用手把青捏碎捏细,不然吃起来就有疙瘩。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块,在里面包由笋、雪菜、肉、豆腐干炒成的馅。粿上的花边很独特,要包成类似锁形的形状,这种包制手法,外婆和妈妈总是很熟练,而我学了好多次都还没学会。一个个精致的清明粿排排摆放在桌上整张桌子都摆满了。每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吵着要吃了。大人们就在蒸笼上放上一小段一小段的粽叶,一段粽叶上面放一个清明粿,这样吃的时候不粘手。

待那清明粿蒸好时,一揭锅盖,满厨房都飘着青的清香。锅里躺着的,是一个个晶莹透亮的墨绿色的清明粿,而孩子们早已垂涎欲滴,一人一个抢去吃了。一口下去,满满的馅料,还有油流出来。粿的味道美味可口,让人吃了还想吃。

做好的清明粿冷冻在冰箱,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但通常一桌的清明粿,在六月底就吃完了。

篇11: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50字

我的家乡在xx,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现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热情好客,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会放下手里的活来帮你。最令人喜欢的不是那的环境,而是那独特的风俗。

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大街小巷到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把作业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大街小巷中快乐的奔跑玩耍,大人们在家准备着年货,街上到处是美食的香味,除夕那天,天刚擦黑,几只烟花就迫不及待的冲向天空,在天空中绽放出朵朵鲜花,除夕之夜还要守岁,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几乎没人睡觉,除此之外除夕还有一项大的活动,就是吃年夜饭,每当此时,在外奔波劳碌了一年的亲人们都会回家感受家的温暖,在吃年夜饭时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盘子,长辈不但不会说你,而且还会愿你岁岁(碎碎)平安。

篇12: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00字

制作麻糍需要的原料有糯米熟米粉红糖等,首先把新奇的糯米(当年产的)用清水泡一天一夜,一定要泡透,再把湿的糯米放到木蒸笼上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倒进大石兜里,由两个力气比较大的人用大米槌重复捶打成柔韧的糯米糍。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出色的就是捶打糯米糍,这个过程惟独有经验的人才干准确的把握住,捶打的太久会使糯米糍粘在石兜上,捶打的时间短糯米糍口感不好,捶打糯米糍很费力,捶打得越久才越有韧性,做出来的麻糍才更好吃。糯米糍捶打好之后放在干净的案板上伴上熟米粉揉成糯米团,用手把它压薄,里面加入芝麻红糖粉,这样好吃的麻糍就做好了。

上一篇:北京科技大学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哪个校区最好下一篇:初一想象作文:梦境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