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2024-05-24

不一样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共13篇)

篇1:不一样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在连云港,那里的风俗和泰州不太一样。

譬如在年三十这一天吃年夜饭通常选择中午来吃团圆饭,在吃中午饭之前,我们都要烧纸来拜祭家里死去的老人们,给他们磕头祷告,祈求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保佑我们事事平安,之后才能一家上座吃饭。

在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则把平常用的锅洗的干干净净,把馒头、豆腐、桃枝放在锅里,预示着把“晦气”冲走,来年步步高升。这叫“压锅”。

年三十的这一天还要干很多的事情,比如要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大门上还要贴鲜红的对联。接下来就是“守岁”了,到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各家就开始放鞭炮。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初一的早晨,晚辈要给家里的长辈磕头拜年,说吉利话,长辈给晚辈们发红包压岁,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应为“岁”与“祟”谐音,晚辈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吃过早饭就可以走亲串友。

初一的这一天不宜扫地,不宜动气,忌讳拿剪子一类的东西。

这是我家乡有关春节的风俗。

篇2:不一样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大家都知道,在农历23号这天是小年。一到小年过年的气息就已经弥漫开来。

小时候听爷爷说呀,过小年当天不能出门,我很奇怪,也告诉我,据说呀,是因为后半夜灶王爷要查人口,看看家里几口人,根据人头发粮食。所以在祭灶这天,无论是在外打工还是求学,都必须赶回家里。

“小年到,烧饼俏”这是奶奶经常说的一句俗语。按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吃烧饼,预示着来年日子红红火火,还有呀,听爷爷说灶王爷也爱吃烧饼呢。

过完小年还有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买块肉……但在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二十八贴花花了。

在这一天里,家里的学子都要忙着贴上迎春的对联啦。而贴对联也是有要求的一上联要贴在右手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横批是从左往右读的二最后一个字为择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而我今年也帮了爷奶奶,爸爸妈妈贴上了迎春的对联。

篇3:命题作文导写不一样的精彩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伊朗女孩罗米娜·莫哈切克通过自学和父亲的教授,掌握了拍摄的基本技巧。一次,罗米娜看见一个男孩低着头在他家附近的垃圾箱中,拣拾废纸和其他可以卖钱的东西。这件在常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却激起了罗米娜的兴趣。她据此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片《漫长的道路》。这部表现德黑兰流浪儿童生活的纪录片上映后,引起极大的反响。说到自己的成功,罗米娜自信地说:“只有用另辟蹊径的视角,才会看到不一样的精彩!”

请以“不一样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本文题有两个关键词:

一、“精彩”——写作的中心,规定着所写人、事、景、物的本質属性。“精彩”,词典上解释为“(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当然,“精彩”与“美丽”等相类似,也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

二、“不一样”——写作的题眼,在写法上有讲究。所谓“不一样”,即另类、与众不同、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将它与“精彩”联系到一起,可以是“精彩”本身与众不同,也可以是“实现精彩的方式、途径”与众不同。

作文立意参考:

1.放下一颗沉重的心,感受美好。

2.当你静下心来看待热闹,你能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3.挖掘缺点背后的精彩。

【同步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不经意间,给予我们鼓励、智慧、力量……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个话题的“引语”材料,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所写之人或物,是叙写的对象和文章的依托,第二部分的“鼓舞、智慧、力量”,才是文章的灵魂和重心所在。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叙写“人”或“物”,而要紧紧围绕“人”或“物”对自己产生“鼓舞、智慧、力量”来写。这样才能把握住出题者潜在的意图,所写的文章才算得上是切合题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尚书·康诰》中有这样一句话:作新民。

商汤盥洗用的铜盘上刻着的铭词是:如果能够把今天所习染的污垢洗净而自新,就应该天天振作,求自新求进步,更要继续不断涤除污染,一天比一天进步。

民间名言: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的每一步上,都要经常鞭策自警,万不可以为有过一两次抽打就可以沿途平安了。

请以“自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篇4:不一样的家乡优秀作文500字

今天,我来介绍我可爱的家乡——周村,这儿素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旱码头》和《大染坊》就是在这拍的……景点多得数不清。

我们来看看最具代表性的古商城吧!

这儿是大染坊。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布匹,搭在竹竿上,随风舞动,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美丽的布料就是令世人啧啧称奇的老粗布,这粗布不仅柔软,而且还结实耐用,比现在的质量好的多。这么好的布料,可是费很大劲的。经过时代发展,现在已经推行了工业印染,但手工印染也是历史的一大步。

现在来到的是票号展馆。这是当时的钱庄,也就是现在的银行。票号就是当时的.钱,只不过是写着金额盖着章,相当于现在的支票。在后院,是主人与客人谈生意的地方。主人必须提供“吃住行”三项。那时,没有保险柜,主人就把钱专门放在一个地方,叫“金库”。一般把金库设计在餐厅下面,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客人永远也想不到钱就在脚底下吧。有趣的是,这地上有一枚圆形方孔铜钱,把四周的偏旁与中间的“口”字组合起来,就是“唯吾知足”四个字,提醒店里的伙计:拿工资就行了,不要想着拿金库里的钱,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有私念。

嘿!这儿是民俗展览馆。进入第一个展厅,中间桌上摆着一个钟,旁边坐着两个满脸笑容的老人,一对穿着红衣服的新婚夫妇正对着父母下跪。快来看呐!这有六七个魔幻屋,有斜屋、横屋、倒屋等。但最有意思的是斜屋,它就像《我们都爱笑》上的滑溜溜一样,根本到不了最上面,早就滑下来了!

哇,闻到香味了!这就是“周村烧饼博物馆”。闻一下,烧饼的香味扑面而来,令人垂涎三尺,舌头早已充满了烧饼的香味,简直妙不可言。这里讲述了周村烧饼的来历,还有它的发展。这儿能看到周村烧饼的制作过程,有兴趣的还可以亲自体验哦。流口水的亲们,买两包尝尝吧!

篇5: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过端午,首先要吃粽子。在重庆包粽子,要准备棕叶,糯米,绿豆,蜜枣,排骨,花生米等等。左手棕叶,右手糯作文米,然后放入各种七零八碎儿,把棕叶包成胖胖的三角形儿,最后拿绳子捆得紧紧……别急,别急,这还没结束,还要把棕叶放进热水沸腾的锅里,煮上几小时。再掀开锅盖时,那香味,估计整条大街都闻到了。一剥开,白白的粽上镶着两颗蜜枣,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吃完粽子,大家都会来到河堤上看龙舟赛。碧波荡漾的河面上,只见一条条龙舟整装待发。龙舟上,队员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有的看了看自己的肌肉,又挑衅地看了看对方,自信一笑;也有的正面对观众,挥舞双手,似乎已经想象到自己拿到第一名的样子。“321,砰!”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飞一般地向前冲去。现场的观众们欢呼着,我也欢呼着,河面上呼声震耳欲聋。队员们听着声音,更加快了速度,如同军队一样威风地向前。“咚咚咚……”“哒哒哒……”“加油,加油”在人们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鼓啰,龙舟选手们斗志高昂冲向终点。好一幅龙舟竞渡,百船争流的景象。

篇6: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在龙游,元宵节与春节一样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每一年的元宵都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情回忆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深刻铭记。

过元宵时,全国各地的风俗都不尽相同,其中,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这天中最为重要的.几项民间习俗。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汤圆的味道鲜美,夺人眼球,更是因为汤圆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餐桌上吃汤圆,如此画面,是多么和谐,愉悦啊!或许,那时的汤圆是充满爱的,是最为鲜美的吧。那一个个圆溜溜的白滚滚的大汤圆惬意地躺在带汤的玻璃碗中,它们紧密的挨在一起,别提有多可爱了。此时此刻,想起汤圆的鲜美,不经意间,早已垂涎三尺。在元宵节这天,汤圆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美食。

我还曾在一次元宵节之夜有幸赏过一次花灯。那时,不管是地上,树上,湖中,都可以见到花灯的身影,五彩缤纷的花灯无处不在,你仿佛就置身于一个花灯的世界,全世界都是五彩的幻影,看似飘渺虚幻,却又是人间真实……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绝伦,梦幻无限。

篇7: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快过年了,人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过大年。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都聚在一齐吃年夜饭,家家户户就开始放烟花爆竹,一走出门,便听见了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传来。这声音把我吓了一大跳:吓得我赶紧用手捂住耳朵!这声音大得,连说话声都被淹没了,不得不让人大声地喊。之后,我看着满天迷人的烟火,每个烟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真叫人看的眼花缭乱,简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烟花节”。

在我们浙江临海春节一般都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还未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天刚蒙蒙亮,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烛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还有许多禁忌:不准扫地吧,不准将水倒出去,不准动刀······

还有,我们那儿过元宵节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过。元宵节那天你猜我们吃什么汤圆No!No!No!不是汤圆,在我们哪儿吃的是“羹”,它是将一大堆原料搅拌成的,都是薏米浆为主,再放芥菜叶、猪肉末、豆腐干······搅合在一齐,搅好了之后,就用小火慢慢煮,最终调味出锅,因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锅,这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呢!

篇8: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中秋,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它是代表着团圆,无论大人多忙,他们也一定会赶回来吃团圆饭的。

在东莞,每年八月初一,外婆会带糖果、花生、饼干等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们来庆祝中秋节。如果小孩生出的第一年的中秋节,外婆就送他一座宝塔,祝福小孩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小孩子们就特别期待八月初一外婆的到来。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因为条件有限,没有许多的休闲活动,从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的晚饭过后的这段时间,他就会和别的小伙伴一起提着灯笼从街头玩到街尾,那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就像一只只萤火中在漆黑的夜晚翩翩起舞。

到了八月十五的那一天,我们大家会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把团圆饭吃完。大家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奶奶会炒上一盘香喷喷的田螺和一锅热气腾腾的鸡粥,我吃得津津有味。饭后,我就像一根离了弦的箭提着灯笼跑到院子里叫上小伙伴一起赏月。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仰望天空,看着天渐渐变得明朗起来,几颗星星眨着小眼睛,月亮从云层探头出头,看着我们在院子里开心的玩耍。起初,月光渐渐地,温柔地沐浴着这一喜庆的中秋之夜,慢慢地,月光越来越亮,最后,一轮明月像一个银色的大圆盘高高挂在天空,中秋之夜真美!我心里也墨墨的献上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9:家乡的风俗的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特别隆重,也极有特色。

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游行于县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乡下,就连临近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

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不过瘾,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据说摸了龙体可以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据说龙眼都由最高领导亲自点画。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

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后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篇10: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左右

1982年以来在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地区,各地成立了老人协会,1984年,将8月15日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们都会佩戴大红花,接受儿孙们的祝福。有老人的家庭还会给老人备制“麻克烈”、打糕条、冷面等。图们市委市政府还会在图们江广场,为老人节准备了歌舞表演、传统娱乐活动。

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民族把尊老敬老当做传统美德。现在的图们市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很多年轻人都是在外打工。很多家庭都是留下一位年轻人,上要照顾老人,下要关心孩子。今年的老人节,妈妈带着姥姥和我,到图们江广场观看老人节活动。在广场上,我见到很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老人。他们身着传统服装,依偎在子女身边,观看传统活动,沧桑的脸颊带着幸福的笑容。老人们见到相识的老伙记时,都会向对方炫耀自家子女是如何安排自己幸福的晚年,展示子女们为其添置的新衣服;他们也不忘回忆起年轻时曾经一起走过的峥嵘岁月。

“老人节”是一个值得向全国推广的节日。因为是现在的老人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赶走了日本鬼子;是现在的老人们用血汗建设起祖国的富强;是现在的老人们还在老家为子女带孩子。

篇11:作文家乡风俗500字

作文家乡风俗500字篇5

标题:家乡风俗之旅

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美丽地方,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每年的这个时候,家乡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传统节日,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我最喜欢的,则是春节。

春节,对于家乡的人来说,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新的喜悦。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热闹的年货市场,各种各样的小吃和玩具,让人们欢笑连连。孩子们兴奋地跑进市场,寻找他们心仪的年货,而大人们则是满载而归,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

春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分享着美食,欢声笑语,洋溢着温暖和睦的气氛。晚上,我们还会点燃烟花,绚烂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天空,象征着新年的希望和幸福。

在春节期间,我们还会进行一些有趣的习俗,比如舞龙舞狮,打鼓唱歌,猜灯谜等。这些活动让我们家乡的年味更加浓厚,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和传统。

春节过后,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也开始了新的学习和工作。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会怀念家乡的春节,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家乡味道,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每当我想起家乡的春节,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篇12: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家乡的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不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携着妻子和儿女。小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摆起了摊儿。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了。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得挥舞着挥洒着他们的内心的喜悦和欢喜,这样也引逗着孩子的欢心和心里发痒;也想扭一段也争着加入秧歌队伍当中,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越来越长了。

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之类的,自在悠闲。唢呐不时地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厌。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每到节日,秧歌手们便身穿彩装,那些小孩们像风一样跑到了台下,是因为孩子们喜欢”大头娃娃”“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篇13: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冬至前后,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瞧,家家户户都像赶庙会似的,或肩扛,或车载,把一袋袋糯米陆续运到村头。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进碾米机里,碾成糯米粉来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进了一个个小木桶里,白花花、软乎乎的,沾点儿放到嘴里,淡淡的米香中夹着一丝甜味……糯米全部碾好后,家里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炉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喜庆。

不一会儿,蒸糕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嘞!”人群立刻开始骚动,小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热气腾腾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开始了!”话音刚落,好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挽起衣袖,围着石臼,拿着木槌,一边转一边舂糯米粉。淘气的孩子们也会乘机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可他们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脸上,就变成了小花脸。

没多久,年糕打好了,婶婶们就拿着菜刀,娴熟地将一大块年糕分成许多小块的。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年糕,香滑软如,谁尝了都会啧啧称赞。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变成了小兔子、小鲤鱼、大元宝……孩子们可喜欢这些了。

最后,每家都把年糕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竹席上,再把竹席托举到通风的竹架子上。等风干后,就能带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尝的是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

上一篇:ict服务支撑流程下一篇:小学英语四年级的英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