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水解》评课稿

2024-05-03

《盐类水解》评课稿(共8篇)

篇1:《盐类水解》评课稿

《盐类水解》评课稿

为了让观课更有目的性,让议课时能针对的解决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在观课前,我与上课教师充分交流,了解授课者的课堂设置意图,并制定了六个观课角度,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常常被忽略,复习课变成了新课的重复版或压缩版,致使复习低效甚至无效。关注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从关注学情开始。如覃老师通过设置自主检测题通过课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唤醒及摸底,达到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熬夜制定符合学情的复习目标、修改教案。在完成新课的基础上,提升教学目标的层次。再树立微粒观、平衡观,渗透化学学科素养;再认识水解原理、能熟练书写水解方程式。而不是仍然停留在“了解”、“理解”、“学会”等新课学习目标的层次。

二、体会“对教材是如何处理的”

新课与复习课的授课区别在于是否有课前诊断,这样才能让复习课具有针对性,实质为学生解决疑难点。在知识点重复的基础上,是否能总结提升、提炼归纳,重拾知识碎片,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密切关注与中高考考点、考题衔接,培养学生从考题挖掘考察哪些知识点的解题能力,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不仅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

覃老师的课堂以盐类的水解原理与应用为复习主体,通过“自主复习”、“明确目标”、“任务合作”、“总结提升”、“迁移应用”、“考题赏析”等环节层层推进教学进程,完成复习目标。张老师的课堂内容是盐类的水解原理与水解方程式的书写,通过习题的讲解、知识点归纳、再应用为复习主线展开。以上两者对复习的精简取舍都做的不错。

三、教学过程中怎样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以课前诊断为复习课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刘良华教授曾说:“有效教学有时需要教师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过多地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教师的使命,更多地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课程资源。”本课题,两位老师较好地把握了自己的角色,适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生有较多的展示学习、思维外显的机会,如多次让学生上台板演、讲解、展示作品等。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渗透了学科素养,加强了化学中的微粒观、平衡观的形成,引导了学生学会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方法,整理知识碎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

四、观察课堂教学效果

覃老师在点评自主复习部分时,展示部分完成的比较好同学的名单,让全班同学翘首以待,场面躁动、兴奋。利用鼓励、赞扬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喜欢化学的激情。整堂课在覃老师的引领下,课堂沉静而思考。而不是总能听见大家洪亮的齐声作答热闹场面。

五、学习与借鉴授课者的教学方法

张老师年轻帅气,与学生的亲和力强,言语幽默诙谐,课堂轻松欢快,值得大多数不苟言笑的老师们学习。覃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循循善诱,环环相扣,以复习课前诊断为起点,以任务合作的方式完成各个环节的复习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去探究认同并推广。

六、一点建议

覃老师善于发现优生,给予展示的机会也更多,建议关注面更广一点,让更多学生赏识到成功的喜悦和被赞许的兴奋。张老师的板书还有更加规整一些,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课堂复习习题要具有梯度,问题的设置要更具有针对性,追问要层层递进,引发思考高潮。

以上是我对本次课题《盐类的水解》同课异构课的粗浅认识,请各位专家及同行斧正!

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献课!

篇2:《盐类水解》评课稿

由于本节课是基于活动教学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活动教学观。活动教学观以“以活动促发展”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认为“活动”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特殊的活动过程,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活动教学观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观。活动教学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突出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

在活动教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以及学生分析,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问题解决、引导知识整理、指导练习应用、提供反馈评价。首先,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分析。

二、说教材分析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一共由三章组成,即: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章又分为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离子反应四节内容,而处于第二节第二大块的盐类的水解知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盐类水解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知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进一步认识。并且盐类水解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指导高三有关电解和物质的检测等知识的学习。

三、说学生分析

结合之前所学的化学平衡的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学生具备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水解平衡的能力。另外,学生经过高中两年的化学学习,其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理性认识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与技能:

a.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能判断各类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会解释盐类物质的水溶液显酸性或显碱性的原因

b.初步掌握盐类水解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a. 通过参与实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b. 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学会分析和归纳,体验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实验,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b.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水解反应

五、说教学过程

1. 首先呈现问题: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呢?是否一定显中性?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因疑惑引发的激情和想要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参与课堂活动。

2. 紧接着,进行分组实验。当学生们发现实验结果与其想象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就引起了认知冲突,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并让学生获得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的感性认识。

3. 在实验之后,自然会得出三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盐溶液会显酸性或碱性?盐溶液显酸、碱性有何规律?我们如何表示盐溶液显酸碱性的过程?而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整个教学环节一,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预期,明确任务。

4. 接下来进行教学环节二,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中会发生哪些变化?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溶液中,水可以电离出……醋酸钠可以电离出……再依据碰撞理论,学生可以顺利想到溶液中将形成弱电解质CH3COOH,再考虑到CH3COOH的生成使溶液中C(H+)减少,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致使溶液中C(OH-)>C(H+),于是溶液显碱性。

5. 在问题2解决后,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氯化铵、氯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后,溶液所发生的变化。由于在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与合作分析出醋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之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盐类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能力。此时问题3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促进新知识的掌握。

6. 经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盐类水解有了自己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尝试给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再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盐类水解的本质。

7. 然后提出问题4盐类水解有何规律?学生根据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再回扣分组实验的结果,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即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

8. 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式来表示盐的水解,以及多元弱酸的盐和多元弱碱的盐如何书写其水解方程式?

9.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盐加入水中有些会水解而有些不会。此时,应该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的本质、定义以及水解方程式书写的印象。该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建构。

10.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静态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并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活动经验结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通过练习获得有关知识理解的反馈信息,促进知识的迁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此,我精选了尝试性练习和创新应用性练习两种类型的习题。尝试性练习帮助学生知识再现,创新应用性练习帮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技能结构进行重新组块。

11. 通过课下对作业的批改和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了解学生对该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提供反馈和评价。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2. 再根据提供的反馈评价对教学设计进行改组优化。

篇3:盐类水解疑难解析

1.CH3COONa电离出CH3 COO-会水解,CH3 COOH溶液中的CH3COO-是否会水解?

解析:有学生认为CH3COOH溶液中有CH3COO-又有H2O会水解,这种理解是否合理呢?CH3COOH溶液中的H+有两个来源,酸的电离和水的电离,主要来自酸的电离,CH3 COO-结合的H+绝大部分是CH3 COOH电离的H+而不是水电离的H+,该反应属于弱酸电离平衡的组成部分.含有弱酸根离子和弱碱阳离子的盐结合水电离的H+或OH-才叫水解,弱酸和弱碱不水解,“弱盐”才水解.

2.浓度分别为0.1 mol/L的Na2 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谁碱性强?

解析:对于强碱弱酸盐,对应的酸越弱,其水解程度就越大,但Na2 CO3和NaHCO3对应的酸都是H2CO3,难住了不少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帮助理解.

(1)碳酸第一步电离H2CO3⇌H++HCO3-对应的酸根为HCO3-,第二步电离HCO3-⇌H++对应的酸根为,由于会电离出H+,可以把它看成是酸,H2CO3的第一步电离大于第二步,即酸性:H2CO3(对应的酸根为HCO3-)>HCO3-(对应的酸根为),相应的盐分别为NaHCO3和Na2 CO3,所以NaHCO3水解能力小于Na2 CO3,Na2 CO3溶液碱性强.

(2)用pH试纸很容易测出0.1 mol/L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一个深蓝色一个浅绿色,大约分别为11和8,经查阅资料发现两者的水解程度分别为4%和0.01%左右,Na2 CO3溶液水解程度大,碱性强.

(3)相同条件下0.1 mol/L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别滴入酚酞试液,前者呈深红色,后者显浅红色,说明Na2 CO3溶液水解程度大,碱性强.

(4)Na2CO3发生两步水解,,,都产生OH-,NaHCO3只发生一步水解产生OH-,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c(OH-)大,碱性强.

(5)水解的实质就是结合水电离的H+,带两个负电荷,吸引H+能力强,易结合H+,HCO3-只带一个负电荷,吸引H+弱,不易结合H+,可以很直观地理解为什么Na2 CO3溶液水解程度大碱性强.

3.AlCl3溶液蒸干得到Al(OH)3,KCl溶液蒸干能得到KOH吗?

解析:AlCl3会水解,AlCl3+3H2O⇌Al(OH)3+3HCl,HCl和H2O常温下分别为气体和液体,说明HCl比H2O沸点低易挥发,在蒸干过程中HCI优先于H2O“飞”出体系,促进水解,生成Al(OH)3固体.Al2(SO4)3溶液蒸干是否得到Al(OH)3呢?Al2(SO4)3也会水解,Al2(SO4)3+6H2O⇌2Al(OH)3+3H2SO4,生成的是沸点338℃比水难挥发的H2SO4,蒸干的过程中H2O挥发,Al2 (SO4) 3的水解程度越来越小,“越稀越水解,越浓越难水解”,最后没有水就不水解,得到Al2 (SO4)3.KCl不会水解呈中性的,有CI-但不生成盐酸,K+和Cl-都跑不出体系,最后得到的仍是KCl.盐溶液蒸干要想得到对应的碱,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阳离子会水解,另一个是阴离子对应的酸易挥发.例如FeCl3溶液、CuCl2溶液蒸干得到Fe(OH)3、Cu(OH)2,而Fe2(SO4)3溶液、CuSO4溶液蒸干得到得到Fe2(SO4)3固体、CuSO4固体.如果FeCl3溶液、CuCl2溶液蒸干想得到原溶质怎么办呢?就要抑制水解,蒸发水过程中不断地通HCl气体,在HCl氛围中蒸,不要加盐酸,因为加盐酸会加入大量的水.

4.Al3+和HCO3-发生水解相互促进而不能大量共存,NH4+和CH3COO-的水解也会相互促进,能否大量共存?

解析:互相促进的水解通常叫“双水解”,有两种,完全双水解和不完全双水解.Al3+和HCO3-发生水解Al3++3HCO3-=Al(OH)3↓+3CO2↑,生成的沉淀和气体能脱离反应体系,导致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甚至能反应彻底,叫完全双水解.NH4+和CH3COO-发生水解NH4++CH3COO-⇌NH3·H2O+CH3COOH都能溶在水中,尽管也能相互促进,但生成的NH3·H2O和CH3COOH既不是沉淀也不是气体,不能使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进行的程度不大,所以NH4+和CH3COO-可以大量共存,我们可以配制CH3 COONH4、(NH4) 2CO3、NH4 HCO3溶液.

5.常温下已知NH4A溶液呈中性,又知将酸HA溶液加到Na2 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解析:(NH4) 2CO3为弱酸弱碱盐,水解呈什么性,要看对应的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由“NH4 A溶液呈中性”可推出NH3·H2O的电离程度=HA的电离程度,由“2HA+Na2CO3=2NaA+H2O+CO2↑”可推出HA的电离程度>H2CO3的电离程度,综上所述可得NH3·H2O的电离程度>H2CO3的电离程度,(NH4) 2CO3为“相对的”强碱弱酸盐,谁强呈谁性,呈碱性.

6.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酸碱性如何?

解析:醋酸电离CH3COOH⇌CH3COO-+H+使溶液呈酸性,醋酸钠水解CH3COONa+H2O=CH3COOH+NaOH使溶液呈碱性,到底呈什么性呢?可以通过实验到测得.如果从理论上去分析,要看谁占优势,25℃0.1 mol/L的CH3COOH溶液电离程度大约1%,即电离出c(H+)=1%×0.1 mol/L=0.001 mol/L,25℃0.1 mol/L的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大约0.01%,即水解生成的c (OH-)=0.01%×0.1 mol/L=0.00001 mol/L,c(H+)>c(OH-),溶液呈酸性.类似的问题,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H3·H2O和NH4 Cl的混合溶液酸碱性如何?由于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Cl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呈碱性.这样的问题难在哪里呢?难在既不让去做实验,又没有数据可计算,处理的技巧是注意看题中可利用的信息.例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某酸HB及其盐NaB混合溶液,已知c(Na+)>c(B-),溶液呈什么性?根据电荷守恒,c(Na+)+c(H+)=c(B-)+c(OH-),很容易得出c(H+)

7.常温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解析:不少学生认为反应生成CH3 COONa,水解呈碱性.错在没有注意到题中给的是pH,pH=3的醋酸溶液c(H+)=1×10-3 mol/L,由于是弱电解质,c (CH3COOH)大约为1×10-1 mol/L,pH=11的NaOH溶液c(OH-)=1×10-3 mol/L,由于是强电解质,c(NaOH)=1×10-3 mol/L,混合后生成的CH3COONa尽管会水解,但影响很小,剩余很多CH3COOH,溶液呈酸性,“剩谁显谁性”.如果题中给的是常温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水解呈碱性,反应物都不剩余时考虑生成的盐的水解,“谁强显谁性”.

8.Na2CO3溶液的电荷守恒关系式为:c(H+)+c(Na+)=c(HCO3-)+2c(

-)+c(OH-),为什么c(

)前面要乘“2”?

解析:除外其他离子都是带一个正电荷或一个负电荷,乘“1”,可以不写,一个带两个负电荷,要乘“2”,例如一个教室里有48个人,人手的个数为2×48.Na2CO3溶液的物料守恒关系式c(H2CO3)],方括号前的“2”的意思是C原子个数和的2倍等于Na原子个数.

9.NaHCO3溶液中质子守恒怎样写?

解析:NaHCO3溶液中存在NaHCO3=Na++,=H++,,H2O⇌H++OH-,和H2O都会电离出H+,水解还会消耗H+,头绪繁乱,写质子守恒比较难理清关系,可以另辟蹊径.先写出比较容易写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c(H+)+c(Na+)=,质子守恒与Na+无关,通过观察,两式相减可去掉,移项.这个等式是什么意思呢?左边代表H+,溶液中现存的H+加上水解时消耗的H+,右边是H2O和提供H+后剩的部分.

10.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都相等的NaCl和NaF两种溶液,离子总数是否相等?

篇4:盐类水解考点透析

一、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

【例1】(2015·安徽高考)25℃时,在10 mL浓度均为0.1 mol· L-1NaOH和NH3· 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

B.加入10 mL盐酸时:c(NH4+)+c(H+) =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 =c(Na+)

D.加入20 mL盐酸时:c(Cl-) =c(NH4+)+c(Na+)

解析:未加盐酸时,根据物料守恒,有c(NH3·H2O)+

c(NH4+)=0.1 mol·L-1=c(Na+),故c(NH3·H2O)<c(Na+),

A错误;加入10 mL盐酸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NH3·H2O没有发生反应,溶液成分为NaCl和NH3·H2O,根据电荷守恒,有c(NH4+)+c(H+)+c(Na+)=

c(Cl-)+c(OH-),且c(Cl-)=c(Na+),故c(NH4+)+c(H+)=

c(OH-),B正确;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c(NH4+)+c(H+)+c(Na+)=c(Cl-)+c(OH-),

且c(H+)=c(OH-),故c(NH4+)+c(Na+)=c(Cl-),C错误;加入20 mL盐酸时,刚好反应生成NaCl、NH4Cl,根据电荷守恒,有c(NH4+)+c(H+)+c(Na+)=c(Cl-)+c(OH-),且NH4Cl水解使溶液呈酸性,c(H+)>c(OH-),故c(NH4+)+

c(Na+)<c(Cl-),D错误。

【规律总结】(1)两种溶液混合时,要综合考虑3个问题,即化学反应后溶液的成分、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综合利用3个守恒,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2)“假设法”判断反应的先后次序:混合溶液与另一个溶液进行反应,若原混合液中几个成分都能和外加溶液发生反应,在不能明确哪个成分先与外加溶液发生反应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假设法”。如上例中,当加入少量盐酸时,假设NH3·H2O先和盐酸反应,生成NH4Cl,而NH4Cl会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NH3·H2O,相当于NaOH和盐酸反应,而NH3·H2O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假设错误,应该先考虑NaOH和盐酸反应。

【现学现用】(1)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盐酸反应,写出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2)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写出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3)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溶液呈中性,请写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解析:(1)反应恰好完全,得到NH4Cl溶液,NH4+和Cl-是溶液中最主要的成分。由于水解,c(Cl-)>c(NH4+),c(H+)>c(OH-),因此c(Cl-)>c(NH4+)>c(H+)>c(OH-)。

(2)在题给条件下,氨水浓度远大于盐酸,故反应后,溶液中除了NH4Cl,还有大量未反应的氨水,氨水的电离决定了溶液呈碱性,NH4Cl的水解为次要因素,可忽略。氨水电离增加了一部分NH4+,故c(NH4+)>c(Cl-),c(OH-)>c(H+),因此c(NH4+)>c(Cl-)>c(OH-)>c(H+)。

(3)若正好反应完全生成NH4Cl,溶液应呈酸性;而由题意,溶液呈中性,说明氨水有一定程度的过量,此时电离和水解相互抵消,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H4+)+c(H+)=c(Cl-)+c(OH-),则c(Cl-)=c(NH4+),故c(Cl-)=c(NH4+)>c(H+)=c(OH-)。

【针对训练1】(2015·江苏高考)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向0.10 mol·L-1NH4HCO3溶液中通CO2:c(NH4+)=c(HCO3-)+c(CO32-)

B.向0.10 mol·L-1NaHSO3溶液中通NH3:c(Na+)>c(NH4+)>c(SO32-)

C.向0.10 mol·L-1Na2SO3溶液中通SO2:c(Na+)=2[c(SO32-)+c(HSO3-)+c(H2SO3)]

D.向0.10 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HCl:c(Na+)>c(CH3COOH)=c(Cl-)

二、实验操作的判断与解释

【例2】(2015·海南高考改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FeCl3溶液,应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不断搅拌使其溶解即可

B.可用配有磨口塞的玻璃瓶保存盐的浓溶液,如Na2CO3溶液

C.从海水中提取镁时,若直接蒸干氯化镁晶体将无法得到氯化镁固体

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 和Mg (HCO3)2

解析:配制FeCl3溶液,应将FeCl3固体溶于浓盐酸中,用盐酸抑制铁离子水解,否则配制出的溶液将十分浑浊,A错误;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易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使磨口玻璃塞无法打开,故应换用木塞或橡皮塞,B错误;从海水中提取镁时,若直接蒸干氯化镁晶体将促进镁离子水解,MgCl2+2H2O=Mg(OH)2 +2HCl,HCl受热挥发,使水解发生完全,产物为Mg(OH)2,C正确 ;自来水煮沸时,由于水中含有的Ca(HCO3)2和Mg (HCO3)2不稳定,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Ca(HCO3)2CaCO3↓+H2O+CO2↑,

Mg(HCO3)2MgCO3↓+H2O+CO2↑,MgCO3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还会水解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Mg(OH)2,D正确。

【规律总结】(1)加热搅拌蒸干盐溶液得到的固体成分分析:①还原性盐易被氧化,如Na2SO3 溶液蒸干得Na2SO4;②盐溶液水解得易挥发性酸时,蒸干得到对应氢氧化物,如AlCl3蒸干得Al (OH)3;③盐溶液水解得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得原物质,如CuSO4溶液蒸干得CuSO4;④酸根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蒸干后得原物质,如Na2CO3溶液蒸干得Na2CO3;⑤在灼烧条件下某些盐要考虑受热分解,如Ca(HCO3)2、NH4Cl、KMnO4。(2)配制易水解的盐类,应加入水解产物酸碱,抑制盐的水解。如配制FeCl3需加盐酸,配制Na2S需加NaOH。

【针对训练2】(2014·吉林长春调研)用酒精灯加热下列溶液,蒸干后灼烧,所得固体质量最大的是( )

A.20 mL 2 mol·L-1FeCl3溶液

B.40 mL 1 mol·L-1NaHCO3溶液

C.20 mL 1 mol·L-1Na2SO3溶液

D.40 mL 2 mol·L-1NH4HCO3溶液

三、盐类水解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

【例3】(2015·山东高考改编)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 b。(填“<”“>”或“=”)

解析:a点NaOH与HA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为8.7,说明HA为弱酸,NaA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此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盐类水解的促进,比纯水的电离程度大;b点HA过量,溶液呈酸性,HA的电离程度大于NaA的水解程度,水的电离主要受到酸电离的抑制,小于纯水的电离程度,所以a>b。

【规律总结】(1)在某个固定的温度下,不论向溶液中加入何种物质,Kw=c(H+)·c(OH-)为固定值不变;(2)向溶液中加入酸或者碱,可抑制水的电离;(3)向溶液中加入能电离出H+或OH-且不水解的盐,可抑制水的电离;(4)向溶液中加入能水解的盐,如Na2CO3,可促进水的电离;(5)向溶液中加入既能水解又能电离的盐,要考虑水解和电离何者占主导,如NaHSO3以电离为主,抑制水的电离,而NaHCO3以水解为主,促进水的电离。

【现学现用】图为常温条件下溶液中c(H+)和c(OH-)的坐标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加入能消耗H+的物质, (填“能”或“不能”)实现从b到d的变化。

(2)向溶液中加入NaOH,能引起由 向 的变化,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 (填“<”“>”或“=”)Kw。

(3)向溶液中加入NaHSO4,能引起由_____向_____的变化,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填“<”“>”或“=”)溶液中的c(H+)。

(4)向纯水中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_____向_____的变化;向纯水中加入NaHSO3可能引起由_____向_____的变化。FeCl3和NaHSO3对水的电离影响是否相同?

解析:(1)该温度下所有c(H+)·c(OH-)为固定值不变,点应全部在该曲线上,不会到d点,填“不能”。(2)加入NaOH,c(OH-)增大,c(H+)减小,从b到c;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由水电离出的c(H+)·c(OH-)减小,小于Kw。(3)加入NaHSO4,c(H+)增大,c(OH-)减小,从b到a;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由水电离出的c(H+)·c(OH-)减小,小于Kw。(4)加入FeCl3,c(H+)增大,c(OH-)减小,从b到a;加入的NaHSO3 以电离为主,c(H+)增大,c(OH-)减小,从b到a。FeCl3促进水的电离,NaHSO3以电离为主,抑制水的电离。虽然溶液都呈现酸性,但水的电离一个被促进,一个被抑制,并不相同。

【针对训练3】(2015·天津高考改编)室温下,将0.05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50 mL H2O,由水电离出的c(H+)·c(O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四、盐类水解在化工流程中的应用

【例4】(2015·天津高考节选)FeCl3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高效,且腐蚀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净水的原理是 ;FeCl3溶液腐蚀钢铁设备,除H+作用外,另一主要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FeCl3在溶液中分三步水解:

Fe3++H2OFe(OH)2++H+ K1

Fe(OH)2++H2OFe(OH)2++H+ K2

Fe(OH)2++H2OFe(OH)3+H+ K3

以上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通过控制条件,以上水解产物聚合,生成聚合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xFe3++yH2OFex(OH)y(3x-y)++yH+,欲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序号) 。

a.降温              b.加水稀释

c.加入NH4Cl d.加入NaHCO3

室温下,使氯化铁溶液转化为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关键条件是     。

解析:(1)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可起到净水的作用;钢铁设备中的Fe会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

(2)铁离子的水解分为三步,且水解程度逐渐减弱,所以水解平衡常数逐渐减小,即K1>K2>K3。水解为吸热反应,所以降温平衡将逆向移动;加水稀释,则平衡正向移动;加入NH4Cl,所得NH4Cl溶液为酸性,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加入NaHCO3,以水解为主消耗氢离子,平衡正向移动,所以答案选b、d。根据“室温”“高浓度”这两个信息,可以排除使用温度和浓度条件来调节该平衡,所以只有氢离子的浓度最影响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生成,所以关键步骤是调节溶液的pH。

【规律总结】水解是工业上常用的除杂和制备原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部分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除去。在选择调节的试剂时,尽量不引入或少引入其他杂质,通过分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表来确定沉淀的顺序和调节的pH范围。如MgCl2溶液中混有FeCl3杂质时,可通过加入MgO、Mg(OH)2、MgCO3等消耗氢离子,促进铁离子水解为Fe(OH)3沉淀而除去。

【针对训练4】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电子工业中刻蚀线路板的酸性废液(主要成分有FeCl2、 CuCl2 、FeCl3)制备如下:

Cu2+、Fe2+、Fe3+生成沉淀的pH如下:

物质 Cu(OH)2 Fe (OH)2 Fe (OH)3

开始沉淀pH 4.2 5.8 1.2

完全沉淀pH 6.7 8.3 3.2

(1)氯酸钠的作用是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2)调节反应A后溶液的pH范围应为 ;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填序号)。

a.氨水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铜

(3)反应B的温度如过高,则所得蓝绿色产品中可能会出现的杂质是 (写化学式)。

(4)将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Cl2溶液中得到沉淀。

①沉淀若有CuCO3,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沉淀若有Cu(OH)2,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篇5:盐类水解教学反思

寻找和发展事物规律的能力,是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化学教学中,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很多,我们应根据教材内容,激发、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寻找和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能力,在教学中其思维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生知识时,只是给出一些事实或问题,化繁为简,步步深入,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通过比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理论。我在《盐类水解》部分的教学中采用了发现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

1、探究实验引出问题:

进行分组实验:用PH试纸分别检验氯化铵、醋酸钠、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铝等三类盐的水溶液,结果表明显示不同酸碱性。

2、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兴趣,鼓动思维:

有了上面的感性认识,设计问题,鼓动思维,发现规律。

探究问题1:使用归纳法找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学生大多能发现并归纳关系: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探究问题2:以上三类正盐为什么呈现不同酸碱性?

分组讨论并阅读课本,提示思考顺序,自行发现规律:盐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之间可能相互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什么影响→结果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对大小如何?

探究问题3:什么是盐类的水解?盐与水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探究问题4:是不是任何盐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它与盐的组成有何关系?若能水解,是组成盐的哪部分水解?溶液显什么性?能不能找出其规律?

学生能轻松发现并归纳出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强强不水解”

探究问题5:如何书写盐水解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学生发现并归纳:“弱水解显强性”

篇6:盐类的水解

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例题: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2.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

中,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分析:

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解题思路:

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和

C.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篇7:盐类水解应用

(2)将饱和FeCl3滴入沸水中可促进其水解得到Fe(OH)3胶体.

(3)利用指示剂可区别某些溶液如:Na2CO3、NaCl、NH4Cl溶液,可用石蕊指示剂区别.

(4)Mg粉、MgO、Mg(OH)2能溶于浓的NH4Cl溶液,是由于NH4+水解显酸性

(5)热的纯碱水去污能力强,是因加热促进了盐的水解,[OH]增大.

(6)泡沫灭火原理是Al2(SO4)3与NaHCO3中的Al3+与HCO3的水解相互促进的结果 --

(7)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是由于NH4+与CO32-相互促进水解而使NH3逸出而丧失肥效.

(8)利用盐的水解可以除杂,如:CuCl2溶液中的FeCl3可加CuO除去,FeCl3转化成Fe(OH)3和CuCl2

(9)实验室存放某些显碱性的盐溶液

例如,存放Na2CO3、Na2S等溶液,应用胶塞试剂瓶,而不能使用玻璃塞试剂瓶.

(10)净水剂的净水原理: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在水中发生如下水解反应:Al3++3H2OAl(OH)3(胶体)+3H+,生成的Al(OH)3胶体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杂质。明矾、FeCl3(氯化铁溶液的止血原理也是如此)都是净水剂,这与Al、Fe水解生成具有强吸附作用的胶体有关。

(11)加热蒸干溶液后产物的判断:加热蒸干Al2(SO4)3[或Fe2(SO4)3、KAl(SO4)2、CuSO4]溶液和碳酸钠[或Na3PO4、Na2SiO3]溶液,在加热时会促进盐类的水解,使得最终会得到原溶质(因为它们水解的产物会重新反应生成原物质)。而加热AlCl3(或Al(NO3)3等)溶液,盐类的水解也会受到促进,但因为水解产物之一为挥发性物质,便得到另一种水解产物,此时要考虑得到的该水解产物的热稳定性。加热蒸干FeSO4溶液时,溶液中的Fe被氧化生成Fe,最终得到Fe2(SO4)3 ,加热蒸干FeCl2溶液时,溶液中的Fe被氧化生成Fe,最终得到Fe(OH)3 ,灼烧得Fe2O3 。

例:下面提到的问题中,与盐的水解无关的正确说法是( )

① 明矾和FeCl3可作净水剂 ② 为保存FeCl3溶液,要在溶液中加少量盐酸 ③ 实验室配制AlCl3溶液时,应先把它溶在盐酸中,而后加水稀释

④ 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中的除锈剂

⑤ 实验室盛放Na2CO3、Na2SiO3等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⑥ 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⑦ 在NH4Cl或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镁会产生氢气

⑧ 长期使用硫铵,土壤酸性增强;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⑨ 比较NH4Cl和Na2S等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或某些盐溶液的酸碱性

A. ①④⑦ B. ②⑤⑧ C. ③⑥⑨

篇8: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广东惠来县第一中学 高二化学备课组

刘洪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以及盐类水解对溶液的酸碱性的影响规律。

2、初步掌握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合理猜想并能设计出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能对实验作出科学性分析。

2、掌握探究的一般步骤。

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主要教学方法

分组探究

实验教学 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及盐溶液酸碱性规律判断。教学难点

对比试验能力的培养和实验科学性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老师讲述】Na2CO3俗名叫纯碱,是因为其水溶液呈碱性。——让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激发其求知欲。

【演示实验】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现象:溶液变红

结论: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提出问题】那么这些盐的溶液怎么会呈碱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中性溶液中C(H+)=C(OH-); 酸性溶液中C(H+)>C(OH-); 碱性溶液中C(H+)

【老师总结】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提出问题】Na2CO3溶于水时只能电离出Na+和CO32-,并没有电离出H+或者OH-并且水电离出的H+和OH-是相同的,但为什么其溶液却呈碱性呢?【老师讲述】这是因为Na2CO3溶于水时生成的CO32-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从而导致溶液中C(H+)

【板书】盐类水解是,盐电离出的阴离子或者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反应。

【老师讲述】那么盐类水解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得学习本节

第 1 页

内容。

二、新课推进

【老师讲述】我们通过简单分析不难看出,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碳酸钠溶于水电离出的Na+和CO32-中的一个或者两离子的影响,使的水中H+和OH-不再相等而造成的。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在探究不同盐类溶液的酸碱性时,我们首先按照成盐的酸或者碱的强弱,把盐分成四种类型:即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强碱盐和弱酸弱碱盐。例如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 NaClO属于强碱弱酸盐;NaCl属于强酸强碱盐;CH3COONH4 属于弱酸弱碱盐。

【老师讲述】为了弄清楚各种不同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做如下的分组探究实验

第一组探究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组探究强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组探究强酸强碱盐溶液的酸碱性。【分组探究实验】

第一组用PH试纸测定以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

编号

Na2 CO3 CH3COONa K2CO3 溶液

PH值 >7 >7 >7

【探究科学性分析】

1、探究同属强碱弱酸盐的溶液的酸碱性;

2、编号1和2保证强碱阳离子相同,探究弱酸阴离子不同与其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编号1和3保证弱酸阴离子相同,探究强碱阳离子不同与其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第二组用PH试纸测定以下强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

编号 溶液 PH值 ZnSO4 <7 NH4Cl <7(NH4)2SO4 <7

【探究科学性分析】(原理同上)

第三组用PH试纸测定以下强酸强碱溶液的酸碱性

编号 溶液 PH值 NaCl =7 KCl =7 KNO3 =7 【探究科学性分析】(原理同上)

【探究结论总结】强碱弱酸盐的溶液一般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一般呈酸性;强酸弱碱盐溶液一般呈酸性。

【板书】强碱弱酸盐的溶液一般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一般呈酸性;强酸弱碱盐溶液一般呈酸性。

【老师讲述】根据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结合盐溶液中离子种类,请同学分析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首先我们分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以Na2CO3溶液为例)

第 2 页

【学生思考交流】在纯水中存在的是水的电离平衡,H2OH++OH-水电离出来的H+和OH-的量是相同的,因此纯水是中性的。当在水中加入Na2CO3后,Na2CO3电离出来的-Na+和CO32-,其中CO32-会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从而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最终使得溶液中C(H+)

【老师分析】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分析(以Na2CO3溶液为例)

Na2CO3 = CO32-+ 2Na+

+ H2O H+

+ OH-(水的电离平衡被打破,OH

浓度大于H+ 浓度)

HCO3-(主反应)

+ H2O H+

+ OH-

H2CO3(次反应)

Na HCO3+ Na OH 上述过程可以表示成: 【板书】 Na2CO3+ H2ONa HCO3+ H2OCO32-+ H2O

H2CO3 + Na OH或者 HCO3-+ OH-

HCO3-+ H2O

H2CO3+ OH-

同理分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以NH4Cl溶液为例)

NH4Cl = NH4+

+ Cl-

+ H2O

H+

+ OH-(水的电离平衡被打破,H

+

浓度大于OH-浓度)

NH3.H2O

第 3 页

上述过程可以表示成: 【板书】NH4Cl+ H2O

NH3·H2O+ H Cl或者NH4++ H2O

NH3·H2O + H+

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是因为强酸强碱盐不能电离出弱碱阳离子或者弱酸阴离子而生成弱电解质.【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上面探究结果,总结一下盐的类型和其水解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总结】强碱弱酸盐电离出的弱酸阴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电离出的弱碱阳离子水解时溶液呈酸性;强酸强碱的离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老师总结记忆方法】盐类水解的规律是:盐溶液的酸碱性是由组成盐的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包括NH4+)所决定的。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因此,水解是吸热的。【问题过渡】那么我们如何表示盐类水解的情况呢? 【学生回答】用盐类水解方程式

【老师讲述】由于盐类水解有其特殊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很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写沉淀或者气体符号。(2)水解反应式往往是可逆的,除后面我们将要讲的某些特殊情况外,盐类水解反应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不用等号。

(3)在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水和弱电解质写成分子式,不能写成离子形式(4)多元弱酸阴离子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因此我们书写时应分步书写,水解程度决定于第一步。

(5)多元弱碱阳离子水解也是分步进行,但中间过程复杂,中学阶段任写成一步。【板书】例1:Na2CO3+ H2OH2O+ H2OH2CO3 + NaOH或者CO32-+ H2OH2CO3+ OH-

Fe(OH)2 + 2HCl 或者Fe2+ + 2H2O

Fe(OH)2

Na HCO3+ Na OH

NaHCO3+

HCO3-+ OH-

HCO3-

例2 FeCl2 + 2H2O+2H+

三、课堂练习

1、盐类水解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B)

A.盐的电离平衡破坏

B.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C.溶液的pH发生改变

D.没有发生中和反应

2、判断下列溶液的酸碱性,能水解的写出其水解离子方程式

(1)FeCl

3(2)NaF

(3)CuSO(4)K2CO3

(5)KI

(6)Al2(SO4)3

四、课的特色

本课的主要特点在于突破了课本的既定设计思维,从新的角度入手探究盐类水解的 第 4 页

本质以及盐溶液的酸碱性。

本课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将盐类进行分类的时候就结合结构决定性质这个要点展开,教给学生研究问题前提出问题的方法。再者,本课充分体现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的特点。老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时刻注重了学生直接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五、教师评价

本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的思想。这种教学形式非常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上的记忆负担,因为学生获得知识是直接的,而非间接获得。本堂课存在的不足在于,上课时的节奏稍稍偏快,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把握还不够好。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能达到设计目的,学生能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实验基本能力把握不够,导致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好。

五、上课教师介绍

刘洪 毕业于四川宜宾学院 2006年参加工作

上一篇:倾国倾城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下一篇:《新闻短评写作文档》优秀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