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

2024-05-10

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精选11篇)

篇1: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

自己自从教以来教低年级多,知道识字是很难的一部份,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浏览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自己知道了在识字与写字时应留意的题目,也学习了老师很多识字的方法。第一,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根据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在教孩子学习了一些生字以后,为了巩固可采用摘果子、找朋友、猜谜语等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处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增加孩子识字的记忆。第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来进行识字教学,我们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色采艳丽,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能帮助孩子们识记,如在学习《在家里》这一课,沙发,茶几、电视、电话、台灯、书架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实物,每个家庭都有学生很感爱好东西,课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房间的实物都贴上名字,让家长看,这样激起了学生识字的爱好,通过汉字与实物对照,学生很快把握了这些汉字,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增进了学生的记忆。第三,做动作学汉字,我们在学习进程中,经常碰到一些动作的词语,可以用肢体来进行表演,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动作的词语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等,这些词语都和动作有关,在学习进程中可让学生先做一做动作,第一组的词语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组都是用脚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过动作表演,学生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爱好极高,学生学起来也省力。第四,利用平常生活来识字,在平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汉字,如商标、日用品、广告、路牌等,无处不在,可让学生搜集衣服上的商标和包装盒,找一找上面的字是否是熟悉,自己买的玩具、文具等,从中孩子们可学到很多汉字,在平常生活中我还让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熟悉父母的名字,弟弟、mm、爷爷、奶奶、邻居叔叔、阿姨的名字,在学校熟悉同学的名字,并且把自己学到的字写给同桌,这样孩子们的爱好很浓,从中学到了很多,并且还进行了交换总之,识字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寻觅更合适学生记忆的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使苦学变成乐学,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快乐。

篇2: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

(一)我认为要想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识字量,在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孩子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接掌识字教学,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第一,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根据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在教孩子学习了一些生字以后,为了巩固可采用摘果子、找朋友、猜谜语等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处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增加孩子识字的记忆。

第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来进行识字教学,我们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能帮助孩子们识记,如在学习《在家里》这一课,沙发,茶几、电视、电话、台灯、书架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接触的实物,每个家庭都有学生很感兴趣东西,课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房间的实物都贴上名字,让家长看,这样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汉字与实物对照,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汉字,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记忆。

第三,做动作学汉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动作的词语,可以用肢体来进行表演,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动作的词语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等,这些词语都和动作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可让学生先做一做动作,第一组的词语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组都是用脚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过动作表演,学生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兴致极高,学生学起来也省力。

第四,利用日常生活来识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汉字,如商标、日用品、广告、路牌等,无处不在,可让学生搜集衣服上的商标和包装盒,找一找上面的字是否认识,自己买的玩具、文具等,从中孩子们可学到很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我还让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认识父母的名字,弟弟、妹妹、爷爷、奶奶、邻居叔叔、阿姨的名字,在学校认识同学的名字,并且把自己学到的字写给同桌,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很浓,从中学到了很多,并且还进行了交流

总之,识字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寻找更适合学生记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快乐。

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二)自己自从教以来教低年级多,知道识字是很难的一部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自己知道了在识字与写字时应注意的问题,也学习了老师很多识字的方法。

第一,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根据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在教孩子学习了一些生字以后,为了巩固可采用摘果子、找朋友、猜谜语等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处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增加孩子识字的记忆。

篇3: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见识少, 知识面窄, 理解力差, 又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 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常常难以理解, 倘若一味依靠教师讲解, 或照搬工具书上的解释, 学生只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怎样才能让孩子轻松地理解, 并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明白, 是我们低年级老师要去思考的。根据孩子特点及低年级教材的特点, 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促使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 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 从而增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词不离己

有些词语意义比较抽象, 但是这些词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于生活中经常出现, 学生曾见过、做过、体验过, 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唤起他们的自身体验理解。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 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词不离境

“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 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在词语教学当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去观察, 去体会。有些词, 由于学生年龄低, 阅历浅, 生活视野不广, 对词所描绘的环境或景物的理解总是像隔着一层轻纱似的, 不够透彻。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不能从词义方面讲解, 要注重创设学习环境, 让学生通过观察环境, 自己探索, 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3. 词不离文

新课标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词语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只教给孩子词义, 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理解词语的方法。低年级的课文中, 很多词语都能在读通读懂上下文的基础上, 理解词语。

4. 词不离理

汉字有见其形便可知其义的特点, 即拥有字理。何谓字理?所谓“字理”, 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其主要形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在教学词语时, 如果能结合词语中关键字的字理来理解词语, 那么对词语的理解是真正深入到我们祖国文字的根里了。

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教学, 自始至终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根据不同的词语,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这样, 我们的词语教学才能达到目的, 我们的阅读教学才是“语文就是语文”。

二、词语积累是关键

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词汇量与这个人的语文能力是成正比的。因此,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而语言的积累从积累词语开始。

1. 词语之花盛开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 思维形象, 他们喜欢有趣的东西, 喜欢一切美的东西。从一年级下册开始, 我带领着孩子在每篇课文后面建立起了美丽的“词语花园”。所谓词语花园, 就是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或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摘抄在每课书后面的空白处, 抄好后, 给它配上你喜欢的画。虽每一课学生要这样抄抄词语, 画画“花园”, 但每个孩子都乐此不疲, 他们互相比着谁的花园最漂亮!在这种孩子喜欢的形式中不知不觉就积累了词语。

2. 词语之妙多背

丹麦语言学家斯培森曾说:“学习语言需要背诵, 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力生根。”小学生记忆力强, 经过背诵的文字在他们的脑海里会留下深深的痕迹。在低年级的语文课本里精彩的小文章、儿歌、童话故事比比皆是, 怎样让文中的精妙词语在孩子脑中打上深深的印迹?背诵是积累语言、丰富材料的好办法!

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 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 就得多读, 多背。

3. 课外之词多读

学生学习语文, 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不少于5万字的要求。可见,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学好语文, 提高语文素养, 就一定要多读书, 多积累。

我们学生的词语学习仅靠课内远远还不够, 我们更要引导孩子阅读课外书、走进生活。我每天抽出10分钟给孩子读故事, 这是孩子很喜欢的一件事。每到一个故事读完了, 我总会当作无意地问孩子:“刚才故事中有哪个词你印象特别深刻呀?你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解疑、强调。由于事前并没有布置这样的任务, 孩子很随意, 能说多少就多少, 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会关注故事中的一些新词、特别之词。孩子此时所说的词语都是兴趣而致。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当儿童对积累语言文字产生兴趣时, 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而且记忆深刻。

三、词语运用是目的

词语的理解、积累说到底, 是为了运用。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 还需考虑如何将已积累到的语言文字进行合理地整理、提取和运用。《课标》指出:“有效的语文训练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如何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解积累到运用的跨越, 使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将阅读课文中学到的词语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应该去思考, 并应该去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是每天抽一点时间, 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 让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说上一句话或者两句话, 指导用词的准确, 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可以主动地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跟学生进行交流, 达到“共振”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当天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词语, 造一句完整的句子。我经常在教学了词语之后,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写一两句话, 由于没有任何的束缚, 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无拘无束地进行表达, 真正让课文中的词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是写写画画。从一年级下册开始, 我就引导学生写日记, 在批改日记的过程中, 我特别关注学生的用词。发现孩子用了一个刚学的词语或课外积累的词语, 我就用彩色笔将这个词语鲜明地画出来。学生一拿到本子总是会看看有没有那样色彩明丽的波浪线, 还会和周围的同学高兴地谈着自己的某个词得到如此殊荣。在这样不断地强化中, 学生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理解、积累的词语运用于作文日记中。

词语教学, 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 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在低年级就重视词语教学, 相信我们才能还语文以本色!

篇4:低年级词语教学谈

片断1:

师:这颗小沙粒是怎样表达它的想法的?

生:真诚地。

师:(板书:真诚)真诚就是真心——

生:诚恳。

师:你们运用了拆词法理解了词语。

片断2:

师:谁来说说“坦然”这个词的意思?

生1:坚定地。

生2:什么事情都阻挡不了。

师:大家还是围绕着小沙粒下定决心来说的。当我们不知道词语的意思的时候,怎么办?

生:查字典。

师:就请同学们拿出字典查查。

片断3:

师:想看看珍珠有多美吗?(出示蚌壳内的珍珠图)

师:用个词夸夸它。

生:珠光闪闪。

师:用上你积累的词。

生1:光彩照人。

生2:绚丽夺目。

生3:晶莹剔透。

(课件出示:珠光闪闪、光彩照人、光滑柔亮、绚丽夺目、晶莹剔透)

纵观以上三个教学片断,发现在词语教学中有以下优点值得借鉴:

一、将理解词语与习得方法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学生到了高年级,理解词语意思仍不够准确,理解能力较差。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解词的方法。因此,在低年级就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新课标在低段词语教学的目标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年段目标,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如“真诚”一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拆分成“真心、诚恳”这两个容易理解的词,并指出这里采用“拆词法”理解词语;在理解“坦然”一词时,发现学生调动已有经验无法正确理解,适时指出可以查字典理解,使学生的理解准确、规范;而在理解“珠光闪闪”这个词时,教师出示图片,图片中的珍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形象地获得感受,再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词,用同类词来理解,水到渠成。我想如果教师能长期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解词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学生能力的提高绝不会是一句空话。

二、将词语教学与语言积累相结合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积累大量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将词语教学与理解文本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点教会学生抓重点词理解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理解词语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了词语才能读出文本的味道,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以上三个片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后,不忘指出:“你能真诚地读一读小沙粒的话吗?”

“谁能用读来表现小沙粒坦然地钻进蚌壳的情景?”、“现在让你再来读这句话,你会怎么读?”,学生将对词语的理解带入文本,自然地读出了小沙粒要变珍珠的坚定决心、承受困难的义无反顾,读出了采珠姑娘的赞叹、喜爱、惊奇,小沙粒的高大形象也深深地根植在了学生心中。在这里,词语教学与文本理解不是割裂的,词语教学与朗读的指导不是割裂的,而是浑然一体的,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促进了对文本的感悟,朗读的外显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篇5: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

法哈牛学校

王玲

11月3日我们聆听了沈河师校姚亚萍老师的有关“汉语拼音”教学建议,观看了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低年级班主任拼音教学的集体备课和赵老师“ang eng”示范课,以及姚亚萍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评析,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有了更新的认识。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新策略下的拼音教学,我们在培训学习中有了几点心得体会: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汉语拼音是整个小学阶段中最为基础,是学生漫长的求学生涯中的第一步。但由于刚入学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掌握的难度较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策略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根据一年级的小朋友最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我们要有意识地选择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再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拼音,大家就能自己读懂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顿时产生了对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同时让孩子们知道只有学习好汉语拼音,才能把普通话说标准。进入小学生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需要用普通话交流。但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他们满口都是方言,交流时各种语言都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可以编一些因读不准音而闹出笑话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让他们知道,只有学好拼音,才能把普通话说好,与人交就不会闹各种笑话。并且向学生介绍普通话就是我国的国语,说好普通话还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交朋友,进一步地让学生们感受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

学习汉语拼音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如果靠死记硬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爱玩,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强调在“玩”中学,在“玩”中有意识地传授给孩子拼音拼读方面的规律,让学习在游戏和互动中进行,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中完成,拼音知识已经不知不觉地在游戏的过程中植入了孩子的脑海中。具体做法有:

1、设计游戏,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拼音。在课堂40分钟中,如果让学生不继地在读声母、韵母、音节,这节课就得不到什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设计多种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让孩子们学得既主动又轻松。

2、引入故事,让孩子在情境中学拼音。一年级的小朋友最爱听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编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这就给汉语拼音增添了很多的趣味性,学生兴趣盎然,在这种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学会了拼读的技巧。

3、巧编儿歌,让孩子在快乐的歌声中学拼音。儿歌朗朗上口,富有韵律,通过儿歌来增进孩子对汉语拼音的理解和认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而编成儿歌,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表演活动,让孩子自主地学拼音。好动、爱表演爱是孩子的天性,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天天捧着读本,进行机械地填鸭式地学习,不仅泯灭孩子的天性,更无益于他们地健康成长。所以,新策略倡导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时地设计了一些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理解所学内容。

三、感受成功,满足情感需要。

刚入学的孩子们最渴望的是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我们可以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亲身地感受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

篇6:词语教学点滴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句子,学习课文内容的重要途经。语文论文

在词语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么,怎样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呢?

一、借助图画,让词语插上想象翅膀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与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一般可借助图画来理解,引导学生去观然、去体会。特别是有些词语,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视野不广,对词语所描绘的意境像隔着一层纱,理解起来较吃力,遇到这种情况,不能就词义词,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去探索、讨论进而获得知识。或是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如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四册《蜻蜓和蚂蚁》第二自然段的“荒凉”,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教学这一段时,我出示一幅“冬天田野”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如:“黄色的草、干枯的树”使学理解“荒凉”就是什么都没有。再如:教学:“五彩缤纷”一词时,课件出示: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孩子们惊喜的目光、张大的嘴巴、啧啧的赞叹声,不正告诉我们:他们已经知道“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了。这时,你只要叫他们认真想一想:这

么美的景色,这么多的颜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呢?在孩子们不约而同喊出的词里一定会有“五彩缤纷”。

二、演一演,做一做中让学生体会词语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如在教学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一张美丽的红枫叶》的第10——13自然段中是小蜻蛙和小蜥蜴的对话,也是文章的重点段,为了让学一理解人物的心情,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惋惜,抱歉等词语的意思,人物的情感就在演一演中得到了升华。再如学习《与众不同的麻雀》一课,师:面对麻雀们的不满与责怪,那只与众不同的小麻雀是怎样说的呢?

出示小麻雀说的句子:我喜欢这样,我并没有妨碍你们呀!1指名读:你通过哪个词来理解的?理解(妨碍)

2、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挡住不让过去)请同学们用一词来形容我的行为。妨碍别人是错的,刚才老师妨碍你到前边去,对不起。那小麻雀并没有妨碍麻雀们呀,它有错吗?如果你是这只小麻雀,你的心情会怎样?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

3、指导读出小麻雀的A生气B小麻雀没有错要读重理直气

壮C麻雀们这样责怪小麻雀,它感到很委屈,读出委屈的样子。

三、演示、换词,让学生品味词语的味道

词语理解最直观最便捷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法。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除了教师演示,学生也可以自己“演示”。如教学二年级的《从现在开始》的“轮流”时,教师出示词语卡片:“现在,请这一竖行的同学,开炮念这个词?”学生念完后,教师启发说:“刚才,你们一个接一个,怎么读了这个词?”教师指着词语卡片,学生心领神会地答道:“轮流。”或用换词法,让学生找一找意思相近的词,一方面可以理解词,另外也可丰富学生的词语。

四、朗读,让学生感知词语有情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作者是经过精心地选词,准确用词去表达情感的。在朗读中,通过同一语调读出对词语的理解。如伤心,失落要读得慢些,而高兴时则读得快些。让词语教学“有情”

诗《春夜喜雨》中的词语教学:

师:“润”这个词谁知道意思?

生:滋润。

师:出示“滋润”这个词,字音读准了,能读出感觉,读出意思吗?

师:大家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生:三点水。

师:对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

生:(齐)滋润。(有进步,但还不到“位”,还不够“味”。)师: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

生:滋润。(声音柔柔的,感觉很舒服的样子。)

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知晓“润”的意思,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就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此时,“滋润”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它更带着人们舒服的感觉。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

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因此常这样教学,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我觉得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优劣。可从以下几点评价:

1.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课标要求,要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味的基本途径。

2.从课堂形态上看: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课堂上老师不管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

3.从学生发展上看: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从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篇7:谈低年级的词语教学

《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怎样才能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应该从词的训练入手。《北京亮起来了》一课中有许多描写夜景的词语,这些词语把北京的夜景描写得很美,文中的这些好词佳句就像华美的灯饰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

因此理解和感悟了这些词语,学生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夜晚的辉煌、亮丽。可这些词语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单纯地以词解词或使用抽象的语言讲解,学生是不能真正理解的,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我觉得必须运用比较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不但掌握这个词语的表象,同时在今后的生活中看见这个表象,就会在脑中产生这个词语,有助于词语的积累运用。

针对不同词语的特点,谈谈自己教学中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借助图片直观感受。

电化教育中的幻灯片可以为学生提供可视形象。有些词语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清楚,但借助形象的图片演示,就能让学生很快理解。如教学“华灯高照”一词时,问学生什么是“华灯”,很多同学都答不上来,我出示了一组华灯的图片,告诉学生大街两旁这些高大而美丽的灯就是“华灯”,它们高高地照着地面,就是“华灯高照”。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还会说,“一到晚上,慈溪三北大街上也是‘华灯高照’”。他们不但理解感悟了这个词,还学会了运用这个词。又如教学“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对“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两词,教师很难用抽象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出示一幅“被灯光装饰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告诉学生这就是“金碧辉煌”的样子,给我们的视觉感受是“光彩夺目”的,学生通过形象感知,很快理解了“金碧辉煌”和“光彩夺目”,而且当他们以后看见这样的情形,脑中就会出现这个词语。另外,本课中的“绚丽多彩”、“五光十色”、“银光闪闪”等,都可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感悟,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北京那灯光闪烁的迷人的夜晚。

二、借助动画演绎,帮助理解。

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理解力差,课文中有些词语单靠静态的图片也无法让学生理解,因此在静态图片的基础上,让画面化静为动,演绎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

如教学“从天而降”、“勾画”时,采用动态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效果很好。特别是在教学“勾画”一词时,用灯光演绎勾画的过程,并告诉学生,这灯光勾画的就是这幢建筑物的雄伟“轮廓”,同时理解了“轮廓”一词,可谓一举两得。

三、换词迁移,理解运用。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和形态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学生明白词语的含义,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加以强化。如教学“犹如”一词时,我问学生“犹如”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词吗?

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好几个有:“好像”、“如同”、“就像”、“仿佛”……从学生的词语中,我已看到了学生对这一词的理解,但我不仅仅局限于此,让学生模仿“犹如”,说说街道上的`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又是如何装点美丽的北京的。学生纷纷说道;“草坪灯犹如满天的星星散在草坪中,把小草照得更绿了。”“礼花灯犹如仙女撒下的花瓣,美丽极了!”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理解了“犹如”一词,还学会运用“犹如”说话。同时又深化了课文。

四、借助生活经验,联系实际理解。

课文中有些词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川流不息”一词,我先出示了一幅“川流不息”的汽车图,让学生说说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些词?学生说道“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于是进一步问,生活中你除了看见过“川流不息”的汽车外,还看见过“川流不息”的什么呢?学生通过收索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了还有如“人群”、“马群”等许许多多的事物来来往往,就可以说是“川流不息”。这样不仅理解了这词,还掌握了这一词。

五、图片感受,讲解铺垫。

在教学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焕然一新”一词时,除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过去与现在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的面貌外,同时告诉学生王府井和西单商业街是北京两条繁华而古老的,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两条大街上有许多老字号的商店,像北京的百货大楼等一些有名的商铺,都在这两条商业街上,但这两条街由于年代久远,商铺的房屋,建筑等看上去显得较为古老,最近几年政府投入的大量的资金,对这两条街上改造,所以如今的面貌和过去的相比,可谓“焕然一新”。学生一下子就从根本上理解里这个词语。

篇8: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

在词语教学中, 要善于创造机会拨动学生生活体验的情感进行合理地想象, 从而品出词语的味道。因此在教学中, 我经常引领孩子们激活已有表象, 创造新的形象, 让词语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这样, 词语也就难以遗忘。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台湾的蝴蝶谷》在教学“花草茂盛”时:师:“茂”指花草树木长得非常好, 课文中说——“花草茂盛” (出示词语) 师:谁来读这个词?生:花草茂盛。师:读了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小草长得生机勃勃。生:我看到公园里的花全开了, 小草长得绿油油的……师:让我们想象着花草茂盛的样子来读好这个词。谁来试试?生:“花草茂盛” (有激情) ……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 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学生通过以往看到的景象或者自己的想象勾勒出词语所要表现的画面, 挖掘词语的内涵, 使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入。当学生对词语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 再让学生读词语, 这样, 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和经验去感官语言文字, 在头脑中构建了词语的画面, 也直观地感受到了词语所体现出的美感。

二、朗读, 使词语有感情

俗话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朗读能让学生思想获得熏陶, 情感得到升华。学生通过朗读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朗读方式将自己对词语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6》教学“骏马”:师: (屏显:骏马奔腾的景象) 小朋友, 你们看到了什么?生:一匹马。师:仔细看, 马儿长得怎么样? (引:你们看它的肌肉——) 它们的肌肉多发达呀, 它们跑得——对, 像这样膘悍强壮、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谁来夸夸它? (出示词卡:骏马, 读好) 生:骏马。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 我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 稍加点拨, 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

三、贴近生活, 使词语有鲜活感

生活是语文之源, 在教学中, 应尽可能调动与课文相似的信息源,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这样, 语文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抓住词语概括性的特征, 从词语内涵出发, 创设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 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含义, 又促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会走路的树》:师:小朋友, 你们看到这棵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你心里觉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很好奇。师: (出示“好奇”。) “好”是一个多音字, 这儿读第四声。谁来读?生:好奇。 (男生齐读) 师:你在什么时候觉得很好奇?你好奇些什么?生:当我听到母螳螂会吃公螳螂时, 觉得很好奇。生:我看到有一只狗穿着衣服时, 觉得很好奇……师:你能给“奇”找个朋友吗?生:奇怪。生:奇异。生:奇形怪状。师:刚才小朋友说的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这棵树, 因为它会走路呀!

联系生活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环节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这样的处理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生活处处皆学问”, 语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查字典, 使词语有精确感

字典、词典以及其他工具书是学习的好帮手, 阅读时, 遇到不懂的或者是关键的词语查一查就明白了。有的时候, 我们不是不理解整个词语, 而是其中某个字不理解。这时, 只要查字典弄懂了这个字的意思, 再联系这个词语, 就可以理解了。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雨后》在理解“赤脚”的“赤”时, 我出示“赤”在字典上的几种解释:1.红色, 比朱色稍暗的颜色。2.真诚, 忠诚。3.空无所有。4.裸露。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 选一选“赤脚”的“赤”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一下子就能正确地选出“4.裸露。”这个义项。接着让学生试着根据其他义项给“赤”找些词语朋友。

所以, 词语教学不光是简单地指导学生在字音上一遍一遍地读, 有时也离不开在课堂上老老实实地指导学生查字典, 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注意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 培养学生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能力, 同时也让词语的教学更加厚实。

篇9:浅谈低年级词语教学

一、识字与扩词、成句紧密结合,让字词教学立体化

低年级学生的言语特点是短句多,以词代句多。识字教学的时候就要从这样的特点出发,有意识地教学生扩词,并且适时引导扩词成句,扩成超过单一意义的句子,甚至句群。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将他们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言语运用起来,并成为字词教学的重要补充,实现课内外的融合,体地进行字词教学。

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把有一定情节的内容加进去,激发兴趣,让学生继续扩展。这样,在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学生就会很轻松地说出或写出一段比较完整的有一定意思的话。这样的做法持之以恒下去,往往会形成孩子们别具特色的课间言语游戏,那就会取得更加大的成就。

二、以词定字,正确运用汉字

我们祖国的文字同音字居多,有时很难确定,那么以词定字是最好的识别方法,例如:“植”师说完很难确定是哪个植?如果师说“植树”会让人想到木字旁的植。由此可见字离不开词,同时词又不能离开句子,在学习“朝”时,我说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组词“朝气”你们能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吗?有的同学说是从脚底冒出的气体,有的同学说是澡气。我引导把这个词放在句子中体会,我们二年一班的同学是一群有朝气的孩子,这时有几个孩子兴奋地叫起来,一名同学说:“是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由此可见以词定字,以句定词的意思,能让孩子们快捷的领会字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取联想——感悟+入情读词,体会词的运用

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创设情境,来激发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表现欲望。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我喜欢让孩子们在充分读词,尽情想象之后,有感情的读。例如教学《丑小鸭》时学习词语“暖烘烘”时指一名读,其他的同学闭眼想象,我问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他感觉自己好像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温暖极了。有的同学说他好像看见了炉火烧的特别旺,有种暖暖的感觉。我因势利导快把这种感觉送入读中。这种方法摒弃了以往单调乏味的就词语理解的方式,通过联想使词语活了、生动了、并且有了感情。再读这个词自然理解了并能有感情的读了。使学生结合生活体验体悟词表达的效果,达到会运用的目的。

四、引导孩子喜欢阅读,让字词学习在自主阅读中升华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本质特性。就工具性这一点来说,它要求语文的学习要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识字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识字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进行阅读和写作。经验和专家们告诉我们,大量阅读是巩固识字、活化识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通常来说,低年级的读本要做到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图画书的作用不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但生活中,教师或者家长在选择图画书方面不太注重情趣却是要引以为戒的。

孩子閱读经典历来是人们所倡导的。一定要在班上设立图书角──花不了几个钱的,作用却很大──图书角放置的图书必须由老师精心选择。要有专门的阅读时间,并要有老师在场,借以维护一个安静阅读氛围 。针对并不乐观的家庭阅读,要倡导班级内部的小组阅读、同伴阅读、师生共读。让这样的“共同”有效经营出属于班级独有的语言环境,情感境遇,进而让孩子们拥有共同的精神风貌。不要对孩子们提出过于现实的阅读任务。只要他们喜欢阅读这样的校园生活方式,读多读少,读快读慢,都是可以忽略的。始终要记住,阅读是一个人最优雅的生存方式。关心孩子们的阅读,就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字词学习、写作学习,更具有终极关怀的人本意义。

篇10:词语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1、直观理解: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较抽象的词语很难一下字领悟,借助实物、插图、幻灯、实验等教学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词义。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理解“渐渐”一词时,就可采用实验操作、直观理解的方法。教师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一粒一粒地投进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其余同学仔细观察水面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时,教师稍加点拨,说:“同学们,你们看到水面是怎样升高的呢?”学生立刻领悟到“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再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垂”(《雷雨》)这个词时,从讲台里拿出简易的自制教具——一根细线下吊着一小重物,然后把线逐渐放长,让小重物缓慢下落。学生一看,便明白了蜘蛛利用蛛丝落下时的情形。

下面是全国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观摩大赛上《称赞》一课“粗糙”这个词语的教学实录:

师:小獾做了三个怎样的小板凳? 生:小獾做了三个粗糙的小板凳。师:粗糙的板凳看上去会怎么样?

生:凳子腿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师:这样的板凳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生:摇摇晃晃)

生:这样的板凳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老师这里有一块木版,(出示一块粗糙的木版)谁来摸摸看,什么感觉?

生:有裂缝。有小毛刺,摸上去有点扎手。

师:像这样比精巧、不光滑的样子就是——(生:粗糙)师:可见粗糙是指小板凳做得不好。

这样一教,“粗糙”一词就在学生的脑中直观形象化了。而这个词语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对小獾充满真诚的鼓励,从而感悟“称赞为伙伴带来自信”的课文主旨,可谓是一举多得。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低年级学生尽管年纪很小,但也会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来帮助理解词语。尽量避免以词解词,而是努力追求与生活接轨,让孩子们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来体会词义。如《蓝树叶》一文中“吞吞吐吐”的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说话的经历。学生提到自己做了错事时,面对老师的追问会吞吞吐吐;还提到在不情愿做什么事时,也会这样说。最终明白,林园园这样说话是因为她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还有些词语很难说出它的意思,却可以找到与它相匹配的事物。如,一年级下册《小松鼠找花生》中的“鲜艳”一词,很难用“明亮而艳丽”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但却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鲜艳的事物?可能是盛开的鲜花,可能是颜色艳丽的衣服,可能是迎风的彩旗等等。当抽象的词语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时,它就变得形象、生动、可感了。

3、创设教学情境理解:情境教学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请看《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纷纷”一词的教学片断:

师:(拿出预先准备的蒲公英实物,使劲一吹)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蒲公英的种子一个接一个地飞起来了。

生:我看到蒲公英种子有的往上飞,有的往下落,有的往左飞,有的往右飞,一点儿顺序也没有。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一个接一个、没有顺序地飞,就叫做—— 生:纷纷。

师: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生:秋天到了,树上的黄叶纷纷落下来。生:冬天,雪花纷纷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师:大家说得很好。“纷纷”不仅可用在“物”上,还能用它说“人”呢。比如刚才大家举手,就可以说——

生: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师:好。说别的事呢?

生:下课了,大家纷纷走出教师,参加课间活动。师:看来,大家真理解“纷纷”这个词了。现在大家想像一下,蒲公英的种子会怎样乘着风“纷纷”出发呢?

生:它们会闹着笑着互相打招呼。师:好,让我们学着打大招呼吧。生:小伙伴们,我先走了,再见!生:再见了妈妈,我要去南方旅行了。生:哎,等等我,我要跟你一起去。

师:哇,多热闹啊。让我们用喜悦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先通过“吹蒲公英”这一直观演示,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理解了“纷纷”之义。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在迁移运用中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再次创设蒲公英种子纷纷出发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有效训练了语言感受力。

再如学习《坐井观天》一课,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的: 师:谁能说说“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生:天很大,找不到边在哪里。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让人听了你的朗读,感到天很大,大得没有边际?(学生感情朗读:“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你能用“无边无际”说话吗? 生纷纷回答:大地无边无际,大得很。大海无边无际,大得很。生:我不同意,大海是有边的。

师:你的话有道理,海的边是海岸。但是有一个可以形容海的词语,它与无边无际意思相近,哪个同学能想起来?当你站在岸边向远处望的时候,怎么样? 生:一眼望不到边。一望无际。

师:用上“一望无际”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生:大海一望无际,大得很。

师:你们还能说什么“无边无际”,什么“一望无际”? 生纷纷回答:宇宙无边无际,大得很。草原一望无际,大得很。……

师:大家还可以把话说得更好,让这些图片帮助我们,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雄鹰在蓝天飞翔、轮船在大海航行、骏马在草原奔跑、羊群在草原上吃草、骆驼在沙漠行走、杨利伟坐在宇宙飞船里在太空遨游的图片,引导学生看清楚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在干什么。)

师:结合图片的内容,用上“无边无际”或“一望无际”再来说话,你会说得很精彩。生:一只雄鹰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生:一只轮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航行。

师:你已经说得不错了,但还可以把“只”改为“艘”,把“航行”换成“乘风破浪”,就可以这么说了:一艘巨轮在一望无际是大海上乘风破浪。生:杨利伟乘着“神州五号”,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遨游。师:精彩,为他鼓掌。

师:像“无……无……”这种形式的词语有不少,这类词语,“无”后面的两个词意思大多相同或相近,例如:“无边无际”中的“边”和“际”意思相同,“际”就是“边”。“无”的意思是——(生答)没有;用两个“无”就是为了强调没有。无边无际就是——(生答)没有边际。你能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 生:无缘无故。

师:还有吗?(学生思考)想不起来了?请看大屏幕。

(出示:无缘无故、无穷无尽、无影无踪、无依无靠……让学生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积累下来。)

这个教学环节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

(1)“无边无际”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但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应指向运用。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说话写话,让词语教学效益最大化。这个教学片断,学生对“无边无际”的理解主要是以说话形式呈现的,学生在情境运用中提升了对词语的理解程度。

(2)词语教学要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无边无际”的教学,从理解,到应用,到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融入了情感。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积累由肤浅到深入,由单一到丰富,语言运用由模糊到准确,由简单到具体生动。学生在顺利调遣和正确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这些词语也在学生的心中有了生命,“活”了起来。

4、联系上下文理解: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低年级的课文内容虽然浅显,但有些词语的内涵却非常丰富。注意到了这点,就会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年级上册的《小熊住山洞》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图美文简是这篇课文的特点。小熊和他的爸爸想盖一座木头房子,因为舍不得砍树,所以一直住在山洞里。课文的结尾处写道:“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与这段文字相配的是动物们感激的笑脸,手中举起的一束束鲜花和小熊父子俩略带羞涩的幸福憨态。

正是看到了“感激”一词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喜爱和小熊父子二人保护环境行为的高度赞赏,所以,教师没有让这个词语悄悄溜走,于是出现了下面这个教学情境。

师:同学们,小熊一家没舍得砍树,一直住在山洞里,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他们,给他们送来了一束束鲜花。看看图,都有谁来了? 生:小鸟来了,小松鼠来了,小兔子也来了。生:还有小鹿、野猪、野鸡也来了。

师:啊,来了这么多呀。看看他们感激的笑脸,猜一猜,当他们把手里的鲜花送给小熊一家的时候,会说什么感激的话呢?

生:小鸟说:“谢谢你们不砍树,我们不会担心没有地方住了。“ 生:小鹿说:“谢谢你们,你们这么爱护树,就是爱我们大家的家啊!” 生:小兔子说:“谢谢你们,你们的心真善良!”

生:松鼠说:“谢谢你们,你们不砍树,我就有很多野果子吃了。” 生:野鸡说:“谢谢你们不砍树,使森林这么美丽!”

师:同学们都明白了“感激”的意思,所以都向小熊一家说了声“谢谢!”是啊,小熊一家,宁肯一辈子住潮湿的山洞,也不砍伐树木,给自己造一座漂亮的房子,就是因为他们爱护树木啊!森林里有了这么多的树木,才会有春天的绿叶,夏天的花朵,秋天的果实,冬天小鸟温暖的家!有这样美好的环境,谁不感谢他们呢?被这么多人感谢,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导学生让“感激”开口说话,不仅是理解这个词语的必要,也有利于学生体会课文的内涵,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很好的统一。“议论纷纷”一词出现在二年级上册的《从现在开始》一课中。当猫头鹰宣布大家都要像他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时,“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但是,动物们究竟在议论什么,课文中并没有说。弄清“议论什么”,不仅可以理解“议论纷纷”一词的意思,而且,从动物的口中,我们可以找到猫头鹰最后没有当上大王的原因: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不管是大王还是普通百姓。而这正是本文的意蕴所在。因此,让“议论纷纷”议论起来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教学片断:

师:猫头鹰的命令一发布,大家就议论纷纷,他们都会说什么呢?(指图)比如小兔子——

生:小兔子说:“晚上出来,多害怕呀,再说,我习惯白天,晚上睡觉的。” 师:其他人说什么呢?

生:棕熊说:“这是什么命令呀,我还是头一回听过。”

生:袋鼠说:“是啊,是啊,狮子大王可从来没有这么要求我们过。” 生:斑马说:“为什么一定要像他一样?晚上不让睡觉,谁熬得住啊!” 生:野鸡说:“这下,我们可倒霉了,晚上出来飞,怎么能看得见东西呢?” 师:大家这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这就叫——(生:议论纷纷)

师:对!从你们刚才的议论中,我听出来了,猫头鹰的这个命令,大家可是不赞成啊!难怪要“议论纷纷”了。

从这个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对“议论纷纷”一词学生没有停留在表面的词义理解上,而是赋予了它实际的内容,这个内容又直指猫头鹰荒谬自私的命令。至于猫头鹰为什么不得人心,学生在议论过程中已有所理解,教师就不需要将什么了。我们常说,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蕴,都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而这字里行间的或陌生或熟悉的词语,如果我们能注意到它们,看到它们可以生发的潜力,并且给它们足够生长的空间,是真的可以开出色彩斑斓的“语言之花”的!

5、组词理解:古诗是现代语言的浓缩,简单的一个字往往有着深厚的内涵。在理解古诗中字的意思时,就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词语积累,给字组词,然后结合语境对所组的词语进行比较判断,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下面是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古诗《草》的词语教学片段: 于老师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生:“离离原上草”中的“原”,我不懂。师: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 生:原因。生:原来。生:高原。生:校园。

师:“校园”的“园”不是这个“原”。生:草原。生:原子弹。生:原始人。

师: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教师指着刚刚板书在黑板上的上述词语)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指的是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 生:草原!师: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当学生提出对“离离原上草”中的“原”不理解时,教师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用“原”组词,调动起了学生的词语积累和生活经验;然后让学生在语境中对所组的众多词语进行比较和判断,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这种做法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是引导学生“自悟”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师直接的“授予”。

6、借助板画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语,一般可借助画图来理解。如,《坐井观天》中的“井沿”,《葡萄沟》中的“梯田”“碉堡”等词语,均可在教学时几笔勾勒出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下面我们欣赏一个于永正老师对“离离”一词的教学片段: 师: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请看——(于老师)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草原图”)师:小朋友,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密,一棵挨着一棵。生: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生:“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

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更多强调的是感性、诗性、灵性的教学。如案例中“离离”一词,要让二年级的学生直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显然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于老师别出心裁地借用板画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想像,从而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词义,又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真可谓“一画胜百言”。

7、比较辨析理解:教学中常常遇到字形、词义较为接近的词语,一般可借助字形辨析来理解词语。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在第七自然段先后出现了“漂流”“飘荡”两个词语,教师可手拿两张词卡,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两个“piāo”字的字形,想一想哪张词卡应该贴在空中的风筝旁,哪一张又该贴在水中的纸船旁?借助部首比较,可轻松地突破难点。

理解句子时,更换词语进行比较理解,也是加深感悟词语的好方法。这样既能联系旧知识,启迪新知识,又可以领略作者遣词造句时的精准。如:《动手做做看》一课中有一句话: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教学其中“哄骗”一词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哄骗”一词进行换词比较训练。学生首先把“哄骗”换成“欺骗”,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哄骗”和“欺骗”都有说假话骗人的意思,但是“哄骗”还包含长辈用假话糊弄小孩,开玩笑的意思。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从中体会出作者用“哄骗”这个词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在教学中恰当地进行这种训练,学生不仅可以逐步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还有助于积累意思相近的词语,可谓是“一举两得”。

又如《葡萄沟》一课中“五光十色”的教学:

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师:你从哪儿读出了“五光十色”?

生: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师:说明葡萄的颜色—— 生:非常多!师:“五光十色”还可以换成那些词语?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五彩斑斓。师:把“五颜六色”放到句子里读读,看看有什么感觉。

生:(读后)“五颜六色”只是说颜色很多,“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很多,还很鲜亮,闪闪发光。

师:是呀!葡萄不仅颜色多,而且还反射出光芒,亮晶晶的。同学们想一想,哪些事物可以用上“五光十色”这个词语? 生:(思考后)夜晚的城市、舞台上的灯光、模特身上的时装、柜台里的珠宝。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用“五光十色”说一段完整通顺的话。(屏幕出示:夜晚的北京、繁华的夜市、流光溢彩的舞台、绚烂的时装)学生观察体验后发言:

生:夜晚的北京城,在霓虹灯的装点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如果你到了那儿,就会舍不得离开。

生:时装发布会上,模特们穿上五光十色的衣服,在T台上来回穿梭,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呀!反思上述教学之所以成功,原因有两个:

1、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出“五光十色”的第一层意思:颜色非常多;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让学生找出意思相近的词语,体会“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细微差别。学生通过辨析,对词语的意思有了准确的理解。于是,原本模糊的词语在学生的心目中逐渐变得明朗起来。2.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一切知识的学习只有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会体现出价值来。当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内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能力后,学习过程才是有效的。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寻找与“五光十色”有关的事物,观察有关的图片,并进行句子训练,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具体的语境里,原本单调的词语,在学生的心里“活”了起来。

8、做动作理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遍,可以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表达各种动物尾巴活动的动作:摇、甩、摆,可以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活灵活现地表演。再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文中“簇拥”的理解,可请几个孩子上台紧紧地围着老师,来感受文中铃兰花簇拥野蔷薇的画面。

篇11:浅谈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问题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课标》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借助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有意注意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枯燥的词语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既费时又缺乏实效。怎样才能让词在他们的意识里占有一席之地呢?这取决于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促使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识记创新能力增强,词语教学效率才能达到最优化。

在多年语文教学中,我对低年级语文词语教学有了肤浅的理解: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

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通,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用心领会,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

在教学《夏天的夜晚》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感受“热闹”的:

师:大地这个舞台上有哪些小演员?

生:青蛙、蛐蛐、萤火虫。

师:它们怎样表演的?

生:青蛙唱歌,蛐蛐弹琴,萤火虫跳舞

师:青蛙怎么唱歌?蛐蛐怎么弹琴?萤火虫会怎么跳舞?哪些同学愿意表演表演?(学生表演)

师:有了青蛙、蛐蛐、萤火虫的表演,大地变得怎么样?

上一篇: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心得体会下一篇:大学读书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