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论文

2024-05-06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论文(精选6篇)

篇1: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论文

一、信息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

1.1电视台数量增加,增加监测难度

在信息化背景下,尤其是随着伴随着“三网”的不断融合,我国当代社会电视台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大。然而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喜好,他们选择观看的节目也会有所不同,电视台数量的增加必然就会增加广播电视台监测难度,难以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1.2干扰问题

广播电视在进行节目传播的时候是以信号为传输介质的,然而这种信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雷电、风雪等因素,一旦广播电视信号遭受到外界因素的感染,就会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进而影响到观众的收看。

1.3网络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了许多“以假乱真”的电视报道,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向社会播报了一些恶性、不真实的事件,进而误导了社会舆论,影响了社会群众的正常生活,制约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在信息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监视工作急需处理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络安全问题.二、提高广播电视监视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全面的监控系统

广播电视网络是有线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是广播电视节目得以传输的保障。在构建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控系统中,有线电视监控管理系统是整个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核心。为了保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的信息的合法性,建立有线电视监控信息识别系统作用巨大。工作人员根据监控管理系统的控制,将合法的识别信息插入到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并以此作为信息合法性判定的标准。当信号被传入到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信息识别系统就可以按照系统输入的合法信息识别对该次传输的信息进行判定,如果与管理监控系统的信息不相符时,系统就会以拒绝该信息的传输,保护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传输的合法性。

2.2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网络安全问题作为当代广播电视急需处理的一个问题,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为广大观众播放高质量的广播节目,加大网络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如,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一种方法,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利用数据库技术,当网络接收到数据信息时,数据库接受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存储。广播电视需要处理的数据是非常庞大的,为了提高广播电视运行效率,就必须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和存储,使信息系统可以随时随地的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要的数据,进而保障广播电视网络稳定运行

2.3实现网络的同步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是由广播电视设备进行传播的,广播电视设备中的图像编码器与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相连后,广播电视信号可以通过编码器传输到数字微波设备中,再由数字设备进行处理,转变为高速率的信号码,进入到传输网络中进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利用数字微波与光纤技术可以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中的信号进行定位,实现信息的同步传输,使通信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同步数字体系就是一套自我保护体系,能够提高传输网的稳定性,满足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广大观众的收听。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认识到信息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建立统一的监控网络,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以技术为依托,确保广播电视网络安全,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进而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稳定发展。

篇2: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论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优势;问题;措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知识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传输是否畅通和快捷,直接左右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在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农村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成为受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如何改进和强化县级广播电视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广电事业自身发展的实力,是摆在广播电视工作者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综合分析属于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范畴的广播电视,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和机遇,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看到今后发展的有利条件,增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要看到制约广电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用战略的眼光去看待和编制发展规划,长远与眼前并重,促使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1.1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不断增长,从客观上为县级广电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广播电视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不断增长,广播电视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榆中县有43万人口,十多万个家庭,以前电视的消费主要集中于城镇和川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偏远山区有很大一部分家庭没有电视机或无法收看到电视信号。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电视机的消费迅速增长,全县大多数的用户已经能够看到多套清晰的电视节目,收看电视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成为人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获取与自己生产生活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的窗口。电视收视率的不断增长,电视机普及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广电事业的向纵深方向发展,从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时机,赢得了市场。

1.2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县级广电事业从主观上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舆论工具,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比增长,用于文化精神方面的消费比例持续上升,已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农村广播电视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农民节衣缩食积累资金购买电视机,配置卫星广播电视接收器的举动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渴望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渴望从广播电视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所以,以往公益性传输的几套单调的电视节目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人们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对电视内容的需求,为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开展广电信息多功能有偿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3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电事业向更深层次领域拓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广播电视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从广播电视事业走过的艰难历程充分证明,如果没有卫星广播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就不可能有今天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将迎来多功能开发利用的大好机遇,用户将得到更多更广泛的信息服务,如视频点播、因特网接入、计算机联网、远程教育、电视会议和高速数据传输等。新的增值业务将会对广播电视事业带来更丰厚的经济效益,使广播电视事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十足。

1.4已经构建形成的广电传输网络和设施,为下一步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拓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经过近年来广电人的艰苦创业,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已有长足的发展,城镇及部分农村有线传输覆盖网的架构已基本形成,县城周围有线电视网络已得到延伸和覆盖。如:榆中县的和平、定远、来紫堡、夏官营、甘草、清水、三角城、金崖等10多个乡(镇)和40多个行政村已开通了有线电视,全县有线电视用户已突破2万多户,大部分用户能看到50套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县城和周边居民基本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的同时,全县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台,还保证了境内80%以上的区域都能正常收看到无线转播的4套电视节目。县有线电视台和县广播站,从节目内容采编、制作到节目传输发射,所需要的设备基本保证了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为新业务的拓宽奠定了一定基础。

1.5具

有一批经验丰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广播电视工作者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广电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广电人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广播电视事业的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是广电事业发展真正的财富。如:榆中县现有广电专业工作者40多名,其中有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20多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5%以上,多年的工作实践在他们身上积累着方方面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为广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2、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2.1广播电视的经费严重短缺。

广播电视是高科技、高投入、高消耗、重装备的现代化传媒工具,它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保障,而西部县级广播电视部门,由于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力十分有限,难以给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更多的资金投入,而广播电视部门自筹资金十分有限,这必将影响到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速度。

2.2广播电视公益服务性色彩太浓,导致自身持续稳定发展后劲不足。

无线传输覆盖网络属无偿提供服务,有线传输覆盖网络建立后,也仅仅收取微薄的收视维护费提供运行资金,广播电视低廉的收入与高额的投入形成了较大反差,直接影响到广电事业自身势力的增强和持续稳定的发展。如果有线电视网络和用户发展,老是停留在公益事业传统运行模式上,则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事业上都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2.3广播电视业务简单而单调,服务方式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现代广播电视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听广播,看电视”发生了质的变化。就电视而言,观众热衷于具有个性特点、地方特色和参与互动性强的电视内容,而县级有线电视至今没有设置单独的频道,自办节目开办的栏目也过于单调,完全徘徊在播报县区新闻,转播电视连续剧的模式中,没有把形成本土特色和特点的节目搬上电视屏幕,缺乏有创新精神的节目。

2.4管理体制方面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限制着现有广电资源和行业优势的充分发挥。

广播电视是一项特殊的事业,不仅要求广电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且也要把握新形势对广播电视提出的要求,广电事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引入完善的竞争机制和实行企业化管理。有线电视是县级广电唯一一项有偿服务的部分,受管理体制的制约,现有的网络功能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处于半负荷运行状态,电视收视费的收缴也存在着一定难度,电视台的商业性服务业务偏少等诸多方面,直接限制着广电部门自身势力的壮大。

2.5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直接制约着广播电视服务水平的提高。

广播电视与尖端科技往往渗透和粘合在一起,广电事业的发展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广电工作也需要有热情和执着精神人,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县级广电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篇3: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论文

在这个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里, 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相结合已成为当代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相结合有效地满足了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网络具有开放性, 广播电视在利用网络进行广播节目的时候其信号很容易受到干扰, 进而使得广播节目质量下降, 影响到了观众的收听。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在利用网络进行广播的时候, 就必须加强检测工作, 确保广播电视节目信号顺畅, 给观众高质量的广播节目。

一、信息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

1.1电视台数量增加, 增加监测难度

在信息化背景下, 尤其是随着伴随着“三网”的不断融合, 我国当代社会电视台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多, 使得人们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大。然而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喜好, 他们选择观看的节目也会有所不同, 电视台数量的增加必然就会增加广播电视台监测难度, 难以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1.2干扰问题

广播电视在进行节目传播的时候是以信号为传输介质的, 然而这种信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如雷电、风雪等因素, 一旦广播电视信号遭受到外界因素的感染, 就会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进而影响到观众的收看。

1.3网络安全问题

近年来, 我国社会出现了许多“以假乱真”的电视报道, 许多不法分子利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向社会播报了一些恶性、不真实的事件, 进而误导了社会舆论, 影响了社会群众的正常生活, 制约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在信息化背景下, 广播电视监视工作急需处理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络安全问题

二、提高广播电视监视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全面的监控系统

广播电视网络是有线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 是广播电视节目得以传输的保障。在构建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控系统中, 有线电视监控管理系统是整个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核心[1]。为了保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的信息的合法性, 建立有线电视监控信息识别系统作用巨大。工作人员根据监控管理系统的控制, 将合法的识别信息插入到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 并以此作为信息合法性判定的标准。当信号被传入到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 信息识别系统就可以按照系统输入的合法信息识别对该次传输的信息进行判定, 如果与管理监控系统的信息不相符时, 系统就会以拒绝该信息的传输, 保护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传输的合法性[2]。

2.2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 网络安全问题作为当代广播电视急需处理的一个问题, 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为广大观众播放高质量的广播节目, 加大网络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如,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一种方法, 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 利用数据库技术, 当网络接收到数据信息时, 数据库接受信息, 并对数据进行存储[3]。广播电视需要处理的数据是非常庞大的, 为了提高广播电视运行效率, 就必须利用数据库技术, 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和存储, 使信息系统可以随时随地的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要的数据, 进而保障广播电视网络稳定运行

2.3实现网络的同步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 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是由广播电视设备进行传播的, 广播电视设备中的图像编码器与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相连后, 广播电视信号可以通过编码器传输到数字微波设备中, 再由数字设备进行处理, 转变为高速率的信号码, 进入到传输网络中进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 利用数字微波与光纤技术可以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中的信号进行定位, 实现信息的同步传输, 使通信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同时, 同步数字体系就是一套自我保护体系, 能够提高传输网的稳定性, 满足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4]。

三、结语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在广播电视节目中,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关系到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同时也关系到广大观众的收听。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 就必须认识到信息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建立统一的监控网络, 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以技术为依托, 确保广播电视网络安全, 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进而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行业的稳定发展, 就必须做好广播电视的监测工作, 确保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本文就信息化背景下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信息化,广播电视,监测,挑战

参考文献

[1]易绍华.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D].武汉大学, 2009, 10:118-119.

[2]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 2013, 18:185-187.

[3]郑燕历.“三网融合”下舟山广播电视视听内容监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4, 21:256-258.

篇4:广播电视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论文

摘要:“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马龙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时期。马龙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了以“工业主导、以特取胜,做大产业、优化布局,强化基础、聚集人口,注重科技、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要把马龙建设成“工业园”和“后花园”,通过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马龙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这就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马龙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马龙县;环境监测

1加强马龙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是促进马龙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现在,人们的意识逐步在提高,都要求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在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方面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制”、“限期治理”等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环境监测。那么什么是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一个科学活动过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定量地测定环境污染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环境变化,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从执法监督的意义上说,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监视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过程。马龙县虽属农业县,但生态环境脆弱,各项污染比较严重,工业以钢铁冶炼、化工、建材为主,大多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马龙既要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因此,加强对这些行业的环境监测,促使其达标排放,保护好马龙的生态环境,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1.2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是促进马龙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经济要发展,环境同样要保护;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清山,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马龙是落后的、马龙是贫穷的,人们穷则思变,渴求发展,人们正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发展经济,力图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一场全所未有的革命,人人都跃跃欲试,都抱着一种“成就一番天地、创造一番事业”的宏伟雄心,各项产业都在壮大发展,好比“西部大开发”,钢铁、炼焦、化工、房地产等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材行业也不甘示弱,2007年10月建成投产的马龙县天恒工业有限公司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代表了马龙环保企业的开始,也开创了马龙淘汰落后产业、发展先进产业的先河。马龙经济在快速发展,马龙正昂首阔步迈进新时代。但快不等于好,要好就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符合产业政策。这要求企业不断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环境保护部门作为经济的保驾护航者,必须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促进马龙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3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不仅是马龙监测业绩和能力的体现,而且是马龙环保政绩和能力的体现。

环境监测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耳目”和“尺子”,是环保工作的“阵地”和“基础”,能为环境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证。认真贯彻“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的监测工作方针”,加强马龙环境监测工作,充分发挥环境执法的“耳目”和“尺子”作用,要求提供的监测数据及时、准确、能全面反映马龙县环境质量、污染現状和发展趋势,为马龙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只有这样,环境监测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业绩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马龙的环境,才能真正促使马龙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为马龙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2、马龙县环境监测站面临的挑战

2.1是点多面广、人员不足的困难。

马龙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00余家,20价年全县在建项目有39个,已上报2008年项目28个,环境监测点多面广,任务艰巨。但监测站只有6人,人员配备严重不足,难于适应监测工作的需要,需要配齐配强监测工作人员。

2.2是监测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监测设备需要不断更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通过培训、自学等形式,对监测人员的技术技能素质进行不断提高,以适应新时期监测工作的迫切需要。

当前,由于经费等因素的制约,马龙县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设备相对落后。因此,必须加快环境监测设备的更新和旧设备淘汰更新。

2.3是环境污染加剧带来的严重挑战。

随着马龙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也不断加剧,新增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各企业排放的污染物逐渐增多,如何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搞好环境保护,对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和课题。

3如何加强马龙县环境监测工作

3.1要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职能。

作为马龙县环境保护的“眼睛”和“耳目”,环境监测工作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环境恶化的实际,环境监测站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环境监测服务的本领。首先,面对人员紧缺的实际,需要补充人员,配齐配强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其次,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监测制度;再次,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服务,努力建设成为一支反应灵敏,技术过硬,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完全能担负起马龙环境监测工作的队伍。

3.2要高度重视监测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重高度重视监测工作,支持、关心监测工作,形成合力;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替代,不可弱化,是为整个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数据的根本。可以说,监测工作的好坏决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因此,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站在保护环境的高度上,充分认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从制度上给予支持,从经费上给予帮助,使其得到发展和壮大。针对人员紧缺、经费紧张等实际困难,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建设。

此外,新时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监测工作要迎难而上,积极发挥作用。马龙经济社会在飞速发展,新情况、新任务层出不穷,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尽管如此,监测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望而退却,必须迎难而上,主动担负起监测工作任务。在新项目建设期间,要发挥其职能作用,用数据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新的历史时期,环境监测任务十分繁重。因此,需要培养广大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作为环境保护的一名卫士,必须忠实履行职责,恪尽职守、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勇往直前,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将环境监测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4结语

总之,马龙环境监测工作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要认清形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促进马龙环境保护工作,促进马龙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篇5: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

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第三,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

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建议如下: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会计规则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3.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重点做好以下4项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篇6: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如何应对动态的环境

为应对动态的环境,有较好管理基础的企业可以采用战略性的工作分析方法。战略性的工作分析把企业战略、环境因素、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纳入工作分析中,使工作分析在满足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操作层面,战略性的工作分析提倡扩大信息来源,参与人员除了企业内部员工外,还包括企业战略规划者、所在行业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等。信息来源的扩大使工作分析结果具有未来发展和实践应用导向,应用周期增长。

对于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应结合企业特点和工作特性选择适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注重对工作分析进行动态管理。在动态的环境下,工作分析的结果:工作描述和职位说明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企业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会促使企业进行相应的变革活动,但企业的变革活动与动态环境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企业应对工作分析进行动态管理,形成定期审核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

二、团队工作取向的增强

团队以其灵活、高效和问题解决的特定属性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企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快速提升企业绩效的同时,团队中的成员通过自身能力的开发和团队建设的学习拓展自身能力,实现个体的迅速成长。但团队这种工作形式是对企业现状的打破,成员间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根据任务需要而随机变动,团队这种动态的工作方式对工作分析提出了挑战。

角色分析技术能充分把握团队成员职责静态性和任务动态性之间的关系,特别适用于团队工作分析。角色分析技术是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来明确成员在组织中的角色职责以及他人对该角色的期望,在成员参与的基础上确定角色职责的技术。WwW.11665.coM运用角色分析技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角色陈述,成员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陈述该角色的工作职责,同时说出对其他成员工作角色的期望。其次,角色讨论,成员对自身及团队中其他成员的角色职责发表意见和建议,对工作职责中的不一致之处进行充分讨论,分歧较大时可以引入团队外的第三方进行调解。最后,角色固化,总结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界定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职责。

角色讨论是角色分析技术的关键,由于讨论结果关系到工作职责的界定问题,成员会充分考虑哪些职责是自身必须承担的,哪些职责是属于与自身工作有关联的同事,处于角色边界处模糊的职责问题会得到充分的讨论,避免了在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和搭便车现象。

三、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工作分析

知识型员工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工作创造性和自主性高,工作弹性大,工作过程不易监督和控制,工作结果不易直接衡量和评价。传统的工作分析用具体的工作结果和所要完成的任务来描述工作,关注工作实质性特征,但知识型员工工作实质性特征不明显,这些工作导向性的工作分析方法对知识型员工群体不适用。

工作分析发展的新趋势:将胜任特征与工作分析结合,可应用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分析中。胜任特征是区别绩效优异者和绩效平平者的个体特征,将胜任特征纳入工作分析中,把工作分析的重点放在工作承担者本身,从工作承担者在工作中体现的能力、个体特质来描述工作,不局限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结果,能很好地分析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

将胜任特征与工作分析结合的.工作分析方法关注个体的胜任特质,而不是工作结果,但个体胜任特质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个体胜任特质和绩效之间存在一个动力机制,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需要企业构建心理契约来弥补工作分析的不足。知识型员工有较高的流失率,构建心理契约对于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降低流失率有积极意义。另外,心理契约能引导员工职务外的自发行为,使企业获得额外收益。

四、不容忽视的工作环境因素

现阶段企业对工作的物理环境测定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劳动安全事故频发和职业病危害加重。缺乏对员工工作心理环境的关注,也会对企业和员工造成的巨大的损失,例如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带来的企业形象危机。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以及人才竞争的加剧都要求企业重视工作环境因素。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环境,企业应对策略如下:首先高层领导应把劳动安全意识纳入工作分析中,重视劳动者利益的保护。缺乏对劳动者基本的安全利益保护是企业的短视行为,安全隐患的爆发危害劳动者利益的同时,企业会受到法律、政府、社会舆论的多重压力,企业形象和未来发展堪忧。其次,参照相关标准,科学测定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对安全隐患做出客观的评价。再次,根据安全隐患评价等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好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工作。

上一篇:七夕美妙的祝福语下一篇:小学教师语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