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监测广播电视论文

2022-04-19

【摘要】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无线电技术来对广播电视进行监测,不仅有利于提高监测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实现对信号的自动修复,从而使用户的信号接收质量得到提高。无线电技术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的质量,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技术监测广播电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技术监测广播电视论文 篇1:

广播电视技术监测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我国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广播电视的监测工作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中的组成重要部分。本文就广播电视技术监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检测

一、广播电视监测的主要任务

监测广播电视覆盖效果和传输及播出技术质量;监测广播电视频段无线电波秩序和网络频道秩序;监测境外电台对我国广播的动态等。这就是说,要对广播频段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的技术质量和覆盖效果进行监测;要对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是否合法、是否按政府批准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传输和播出进行监测;要严格保护并有效利用频谱资源,保证广大受众良好收听收看;要对境外对我国的广播是否按国际法规和国际协议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监测,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二、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回顾

我国的中短波广播监测始于1955年,地面电视和调频广播监测始于1987年,卫星电视监测始于1995年,有线电视监测始于2002年。

目前,广播电视监测业务已从单一监测声音广播,发展成为对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全面监测;从单一监测中短波,发展到监测涵盖米波、分米波、厘米波的广播电视频段;从模拟电视监测发展到有线数字电视、无线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TMB)的监测。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手段已经摆脱了离散的简单的手工操作,形成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有线电视广播监测系统和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向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现状

(一)无线广播监测

运用先进的广播无线信号采集、数字压缩、网络通信等技术,实现对内/对外广播播出质量和效果、对广播发射机播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监测系统设备运行状态24h不间断在线实时自动监测。

(二)模拟电视、数字电视以及卫星电视监测

应用多种监测设备自动实时监测电视信号的误码率、星座图、信噪比、频谱、信号电平等,图像信号集中在显示系统中的监测,当实时测量值超越门限值自动声光报警。以MPEG-4压缩编码方式将解调后的A/V信号存储到磁盘阵列中,实现音视频节目的大容量、长时间保存;压缩码流小(0.7~1.5Mb/s),便于网络传输与本地及远程查询。

四、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发展

现有的监测技术大多是由前端采集设备负责将采集信号通过网络回传给一个简易管理软件,完成日常监测任务要求。随着监测业务的发展,工作中发现以下问题:

(一)随着监测站点的增多,单一厂家无法满足快速部署的要求,如果由多家完成,每家都有各自独立的系统,统一协调困难。

(二)监测前端设备的关键部分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整个站点监测业务瘫痪,影响范围大。

(三)随着设备的增多,维护的工作量加大,无形中人力和物力投入相应增加。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考虑到应该从原来传统监测系统架构转化到统一监管平台上来。所谓统一监管平台就是指从采集设备、接口标准到管理平台的融合与统一。

1、统一的硬件平台:将模拟与数字,将有线、无线、卫星、IPTV等融为一体。硬件采集、分析与监测设备是整个平台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投资最大的部分。要求做到:

1.1同一个机框中实现不同功能模块混插应用。

1.2在同一个机框中各个功能模块的数量可以任意组合,如可以插入3个有线数字电视监测模块,也可插入5个,同时可以混插不同数量的其他功能模块。

1.3各个不同功能模块的插槽不固定,任一功能模块都可插入任一插槽中,模块不受槽位影响,便于功能模块的灵活扩展及管理。

1.4所有功能模块都遵循接口标准,上层管理平台可以对监测主机的所有不同类型的功能模块进行统一的管理。

1.5未来新业务的功能模块也可在本机框内进行平滑扩展。

1.6集成分布式业务处理,业务分布到多个单板(刀片)实现,即所谓的集成分布式处理结构,整机高度集成。最大优势是一旦出现问题仅影响问题单板(刀片),不会扩大到其他板卡(刀片),维护也方便,极大提升了系统稳定性。

2、统一的接口标准:系统必须符合广电总局监测中心制定的包括广播(AM、FM)、模拟电视,有线、无线、卫星等数字电视接口标准,对超出总局规范要求的接口,要无条件提供接口协议,方便今后系统联调。

3、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集中统一管理的软件平台,(或称监测监管运营支持系统)可随着功能拓展平滑扩展。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

3.1兼容性与扩展性。中心监管平台作为一个基本架构,可将多业务、多系统构建在中心监管平台上,根据不同部门业务要求挂载不同的业务管理模块,预留出CMMB、DTMB等监测信源和监测任务的功能。

3.2监测报警。对全省县级播出机构广播电视频道(频率)实时监控;对各类播出事故实时监测报警;对实时报警的信息和异态信号进行上传处理;对指定节目的录音录像内容回传省中心监管平台;网络传输中断恢复后,支持断点续传;为预警平台提供数据接口。

3.3平台分级管理。通过中心监管平台,对各业务管理部门配置不同管理权限,显示不同的业务操作界面;对中心监管平台与市(地)分平台配置不同的管理权限,在前端设备的参数配置、节目信号调用、设备管理维护方面享有不同的管理权限。

3.4显示界面简洁友好,方便值班工作。值班操作界面应包含日常值班的主要内容和操作功能,包括音视频节目的实时播放、录音、录像调取、节目异态报警、异态节目播放、设备告警等主要功能。中心监管平台支持声、光、文字等报警显示、大屏幕电子拓扑地图显示。

3.5灵活多样的监看方式。系统提供工作站、大屏幕显示等多种方式;并将各前端任意码率的视音频节目上传中心大屏多画面显示系统,满足大屏幕多画面显示系统对输入信源的技术要求。

3.6设备维护管理系统。能够进行远端设备的参数配置、状态显示、故障报警、故障处理。能够显示设备当前的正常状态、故障状态(到板卡级)、故障类型、设备名称、发生时间;设备环境温度、风扇转速、CPU等主要部件的工作状态;设备资源占用,包括实时视音频、自动录像录音通道的占用情况,存储磁盘的空间使用情况,网络带宽占用情况,同时显示监测前端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

3.7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应制定合理IP规划,通过防火墙的设置,实现省监测平台与各级网络设备之间的隔离和访问控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病毒库、应用管理软件平台进行安全配置,确保网络传输的安全。

3.8日志管理。包括维护、值班等日常工作日志。维护日志应详实记录操作人员对中心监管平台、前端设备所作各类业务操作。值班日志应对系统形成的所有的统计报表进行记录。

3.9中心监管平台中实现省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有效对接,保证监测、预警信息的发布。

结束语

当前,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监测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政府主管职能部门提供优质高效、快捷准确的服务,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地、高质量地传到千家万户。以上是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徐鸣,郑继明,黄海,段鹏涛.广播电视监测的探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01).

[2]杨继松,李正军,赵人杰.关于广播电视监测的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2009(04).

作者:蔡霞霞 蔡玲玲

技术监测广播电视论文 篇2:

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的应用

【摘要】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无线电技术来对广播电视进行监测,不仅有利于提高监测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实现对信号的自动修复,从而使用户的信号接收质量得到提高。无线电技术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的质量,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无线电技术;广播电视;监测;应用

广播电视监测行业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产物,能够为广播电视保驾护航,在对广播电视监测信号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大环境下,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作为一项智能化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其能够通过感知外界环境对频谱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够高效、准确的完成信号的接收与传递。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的主要对象是广播节目、调频节目等在内的通过无线电发射接收的广播电视媒体,这类电视媒体通过天线来接收高频无线信号,然后再通过调解某一频点获取特定的节目信号,由于电离层传输的不稳定性,如果想要对节目播出效果进行及时的了解与反馈,就必须依靠智能的监测手段。广播电视监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离不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待我国在上海建设了第一个监测站,标志着我国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在广播电视业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在北京、海南等地先后建立起多个监测台,不仅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质量,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使信号收集、传输更为便捷,使大众的生活更加便利。

1. 广播电视无线电技术的种类

1.1 空时无线电技术

空时无线电技术是广播电视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无线电技术,其优势在于能够将同频率、同间隙的信号区分开来,从而避免信号间的互相干扰,使频谱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更为重要的是,空时无线电技术能够保障无线电信号的质量,使信号传输免受地形的影響,确保数据的传输量满足节目播出的需要。

1.2 感知无线电技术与IPCN技术

感知无线电技术依靠软件无线电来达到广播电视频谱高效利用的目的,将种类不同的无线电技术互相通联,从而实现不同技术间的贯通。IPCN技术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其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能实现电视各个系统的有效连接,从而使管理能够一体化。

1.3 无线电资源管理技术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成熟使得无线电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线电资源管理技术是通过对编码、空间等的利用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从而提高无线电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管理更加系统化。这一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来说至关重要。

1.4 认知无线电技术

认知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具有频谱感知能力的智能无线电通讯系统,其优势在于能够避免采样过程中的浪费,通过减少数据量的产生来提高通讯信息的储存与传输速率。广播电视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新的信号以及对新节目变化的追踪,但是新信号出现的随机性很高,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而认知无线电技术则具有较强的信号感知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信号的搜索,在避免信号干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中的应用

2.1 信号的搜索与识别

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画面、流畅度等方面的需要,无线电监测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中被广泛的应用,使用最多的技术便是认知无线电技术。广播电视监测的工作内容之一便是信号的识别,当出现新的信号或节目信号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追踪,对其变化情况加以掌握。虽然新信号出现时间比较随机,但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信息感知与预测功能可以对频谱参数进行记忆,通过在全频道的搜索与预测,最终完成对新信号的识别工作,这对于提高监测的效率而言是十分有帮助的。在信息化时代,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必须利用无线电监测技术来对非法信号进行屏蔽与干扰,从而避免其他国家的信号干扰,实现信息安全。

2.2 检测与改善播出效果

我国广播电视频谱资源是比较紧缺的,固定的分配方式导致广播电视尤其是中短波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有待提高,同时由于相同频率间的干扰影响传输效果,广播电视节目的视听效果急需提高。公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是很高的,随着自媒体行业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如果不从提升节目质量入手,那么很容易被时代与行业所抛弃。无线电技术能够通过感知外界环境来增强信号的质量,从而改变节目播出效果不佳的情形。

2.3 中短波波段频率检测

中短波波段频率检测是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重要一环,无线电技术能够基于一定的模型来检测无线频段使用情况,为换频方案以及频率指配方案提供技术层面的指导,使频段的使用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2.4 节目质量检测

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根据无载波、有载无调时频谱的特点对节目的播出情况进行监测,当播出出现异常状态时能够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避免播出事故,从而使节目播出质量有所保障。

3. 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的应用现状

3.1 缺少统一的借鉴标准

由于我国的无线电监测起步较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借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实践与探索,首先实现局部的信息化,进而达到无线电监测行业标准的统一。广播电视监测行业发展的基础是标准与规范,为了确保无线电监测能够实现不同系统间的联系和控制,应当构建标准的数据库来对监测数据进行储存、分析与利用,从而提高无线电监测的效果。

3.2 现有工作模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在传统的工作方式束缚下,技术人员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日常监测、干扰查找等工作中,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加重了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难以满足广播电视监测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了避免大量同类型工作的简单重复,应当将无线电技术用于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之中,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监测的质量与速率。无线电监测能够对数据进行转化与收集,这是其优于其他技术的特点之一,在自动化开发的基础上,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自行监测。

3.3 我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相关管理权限不足

相关部门的管理权限对于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监测部门对于监测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技术的监测与升级缺乏一定的管理权限,那么广播电视监测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具体部门负责监测技术管理并没有明确,这使得一旦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各部门相互推诿的情形,严重影响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4. 提高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应用程度的具体举措

4.1 加快监测台建设,优化无线电监测技术

无线电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监测行业需要依靠监测台设备,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监测台都存在设备落后、设备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广播电视监测行业的长远发展。此外,除了监测设备简陋的问题,广播电视监测技术触及到的范围比较小,监测业务并没有涵盖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新需要,导致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基于此,在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广播电视监测的时候,首先要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来解决设备问题,确保监测设备能够符合广播电视监测行业的发展需要。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對于无线电技术来说也是如此,在开展无线电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要对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通过不同监测技术间的密切配合来确保广播电视的正常运行。

4.2 有效管理无线电监测技术,促进技术发展

为了实现对无线电监测技术的有效管理,首先应当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对接,明确该部门的职责,其次要扩大管理部门的权限范围,确保该部门在正常履职时不受其他外力因素的影响。最后,还要设立专门的资金来推动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发展,无线电监测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术的革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其要保障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无线电技术研发与升级上,通过技术投入来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结构升级。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无线电技术在监测行业中的应用能够使信号传输更加安全便捷,避免信号间的相互干扰,从而使广播电视节目能够顺利播出。

4.3 加快人才建设,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一个国家或民族想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有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做后盾。广播电视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广播电视监听也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力,必须将人才队伍建设提上日程,发挥人才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无线电监测技术的专业性是很强的,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各项能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要以高校专业教育为切入点,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从而能够为行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水平人才。同时注重对现有的无线电监测人才的培训,为他们提供自我提升的平台,鼓励他们学习最先进的监测技术,并运用于日常工作之中,使广播电视节目能够为大众带来视听上的享受。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需要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从建立第一个监测台到现在,我国的广播电视监测行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着信号传输有待提高、节目播出效果有待加强等问题。无线电技术能够提高广播电视监测的效率,对于监测的高效化、智能化、信息化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洵.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的应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9(09):266-267.

[2]汪瑞.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16(05):611-613.

[3]高晨光.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3):320+329.

作者:战明洋

技术监测广播电视论文 篇3:

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摘要】随着新的经济形势的到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远发展。在此背景下,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电视节目的创新和电视行业的革新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合理有效地进行广播电视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被提上日程。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下的广播电视监测过程中,相关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的监测流程得以优化,监测的效率得到提升;并且,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存在,使得广播电视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充实,广播电视的监测体系更加的规范和完善,进而使得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能够在贴合实际、紧靠现实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本文在此就广播电视监测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展开以下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广播电视;监测;应用方法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monitoring

Liu Zhao

(radio and television monitoring center of Gansu Radio and Television Bureau, Lanzhou, Gansu 730000)

Key words: big data technology, radio and television, monitoring, application methods

現如今,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其发展过程中愈发的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并且在国家支持和社会推崇的基础上,信息化技术被更为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不仅为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还对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非常积极的现实效益。与此同时,传统模式下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和监测流程已经逐渐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甚至成为了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阻碍,这不仅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带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还严重制约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加之其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存疑,使得传统的监测技术不具备时效性的特点。综上,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监测过程中已经成为了必然。

1. 大数据技术的特点

1.1 信息数据处理

大数据技术,顾名思义,是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也是大数据技术存在的关键点和基准点。具体来讲,大数据技术下的信息数据处理是通过数据审查的方式,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筛选,并在科学抽取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实现数据的集成式处理。而数据的集成是将结构复杂的数据和流程繁琐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先决条件,它可以通过同质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形势下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为数据的有效处理和高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2 信息数据存储管理

简单来说,信息数据的存储管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软件进行的,能够在信息数据采集的前提下,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和储存,进而实现信息数据的基本功能和基础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数据的管理过程中,信息数据的组织构建是极为重要的,也是进行数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具体来讲,信息数据的储存管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的作用和功能,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手工管理阶段、数据信息文件系统管理阶段和现行的大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其发展形式也是顺接的。现阶段的储存管理工作是大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它通过采用信息数据组织结构的方式,不仅对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校对串联,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管理工作的内涵,借此实现了对丢失数据的修复以及对原有数据的扩展。同时,该管理模式下的数据是较为完整的,其信息数据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进而为数据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技术准备。

1.3 信息数据的处理挖掘

简单来说,信息数据处理挖掘是利用计算机的计算技术和算法的优势,在大数据库中找寻有用的信息和数据,是一种分析数据和并收缩信息的过程,主要依照信息化技术来实施。

具体来讲,信息数据的处理挖掘有着极为广阔的受众面,涉及的区域和领域有着多样性的特点。作为基于信息化技术开展的过程,它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搜索和挖掘,进而实现对有效信息的检索。现阶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企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生产企业的质量把控和优化控制过程中、相关企业对经济市场进行投资和分析的过程中以及工程行业的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

2. 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中的应用

2.1 信息数据收集

2.1.1 信息数据收集的基本概述

对于传统模式下的广播电视监测过程来说,电视监测的过程是针对平台的节目内容开展的。它将一些不同的节目内容和节目细节进行分化,细化成些许较小且不同的组织部分,借此使得这些小部分能够在电视监测的过程中进行分离,并在监测流程完成之后将监测的数据全部汇总到总部进行归纳整合,进而实现广播电视的监测和信息数据的收集。但是这种模式有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该模式下的组织部分之间没有交互性,没有一点关联,是较为独立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广播电视的监测的历程中,流行过一阵轮询监测,这种监测模式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收集和高效利用,但是,这种方式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它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并且在监测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和实际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2.1.2 大数据技术在信息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大数据技术下的信息数据收集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正是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存在,使得数据监测的过程不仅可以达到整体监测的效果,还能极大地节约监测的成本,为监测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同时,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的监测信息数据收集工作,能够在监测的基础上探寻问题,并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综上所述,在监测过程中,大数据能够解决信息数据收集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大数据技术自身的特点,具體体现为:首先,大数据技术能够大容量地储存信息数据,进而使得电视广播在进行节目内容的监测的过程中,可以依照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其次,大数据技术能够在数据的有效收集基础上,实现信息数据的全面收集,进而为监测人员和监测部门提供了详实准确的信息数据,使得相关人员能够在准确数据的基础上,更为有效地进行监测工作,以提高监测的效率。最后,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每一个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数据,进而在归纳整理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其相关的播放情况和播放内容数据做到高效收集,并通过数据库获取有效的信息,借此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 专业模型构建

2.2.1 专业模型构建的基本概述

首先,要明确的是,专业化模型的构建是进行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对其内容节目进行有效监督的重点;专业模型构建的相关工作开展是基于信息数据收集工作来进行的,也是信息数据收集的后续工作。其次,专业模型的构建能够使得相关检测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检测工作,为工作的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在构建过程中,信息数据会因为大规模的聚集而产生分级,进而在分级的基础上,构成信息树。

2.2.2 大数据技术在构建专业模型中的具体应用

专业化模型的构建是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包括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都不能脱离大数据技术,在信息树构成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大数据处理的方式对这些分级信息进行分析,并合理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抓取这些数据中的有效信息;与此同时,在抓取有效信息之后,大数据技术会根据信息数据的作用和价值对相关信息进行有序的规范,在规范排序之后,这些规范性的有效数据还应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融入到专业模型和专业树之中,最后通过信息树的信息处理方式将信息数据进行归纳分类。值得注意的是,监测人员在信息数据的处理和校对过程中,大数据技术能否合理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合理地使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使得信息数据的处理过程更加的高效,借此实现大数据技术下的信息处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信息树能够更加合理地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级分类,进而在减少监测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高监测作业的效率。

2.3 信息数据分析

2.3.1 信息数据分析的基本概述

信息数据的分析是在信息收集之后,也是监测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其主要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只有进行信息数据的有效分析,才能使得广播电视的监测工作具有实际性,合理的分析结果和准确的分析结论是了解和掌握监测数据的前提,是监测过程中探寻问题的必要基础,是解决监测问题的先决条件。

2.3.2 大数据技术在信息数据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大数据技术和监测工作的相互契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数据的分析,大数据技术和广播电视监测的系统是具有一定契合度的,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全方面、多层次的监测工作。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相关的监测人员和监测部门可以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采用绘制导航书和规划书的方式,为监测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进而作到监测作业的“有法可依,有制可循”,为高效开展监测工作提供合理的规划和方案。在此基础上,一个较为完整且流程完善的系统便构建完成,从而使监测系统各部分组织之间得到串联,进而衍生出一种:“优化中完善,完善里优化”的组织结构,最终实现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逻辑性要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来临和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和合理开展成为了决定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故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相关广播电视行业应密切结合大数据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在充分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将大数据技术和监测工作相互结合,进而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水平,以及实现国家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必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传淯.利用大数据进行广播电视监测的探究[J].才智,2020(09):237.

[2]徐宇宏.大数据环境下提高广播电视新媒体监测安全播出水平的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2019(18):218-219.

[3]宦铭.大数据技术视角下的广播电视监测策略分析[J].国际公关,2019(09):40.

[4]禹华文.浅析广播电视监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8):243.

作者:刘钊

上一篇:会计准则制度实施论文下一篇:语文素质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