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理性的优美散文

2024-05-23

关于哲理性的优美散文(共11篇)

篇1:关于哲理性的优美散文

有位青年画家想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画出人人喜爱的画。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自己认为量满意的一幅作品的复制品拿到市场上,旁边放上一枝笔,请观众们把不足之处给指点出来。

集市上人来人往,画家的态度又十分诚恳,许多人就真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到晚上回来,画家发现,画面上所有的地方都标上了指责的记号。也就是说,这幅画简直一无是处。

这个结果对年青人的打击太大了,他萎靡不振,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绘画的才能。他的老师见他前不久还雄心万丈,此时却如此情绪消沉,不明就里,待问清塬委后哈哈大笑,叫他不必就此下结论,换一个方法再试试看。

第二天,画家把同一幅画的又一个复制品拿到集市上,旁边放上了一枝笔。所不同的是,这次是让大家把觉得精采的地方给指出来。到晚上回来,画面上所有地方同样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记号。

青年画家乃大彻大悟,以后在画坛上终有成就。

篇2:关于哲理性的优美散文

也许是作者尝到了些许甜头,也许是作者想继续以鸡汤指引当今的年轻人,不久后他便出了本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该书由47篇随笔和故事组成,豆瓣评分6.4分。

有读者评论说年轻人是没有资格写鸡汤的:首先说直观感受,开始几篇还是有料的,或许对我的胃口,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之后就越来越觉得幼稚、老套。再给作者下个定论(只是我认为的),优秀的年轻人,但也只比其他人好一些而已,完全没到可以出书鸡汤别人的地步。这年头是不是稍微火点的博客、微信号、微博里的文章都能集结出书啊?混乱,不够格,满屏的自以为是,让人不敢相信。

当然,这也只是某位读者个人的观点,并不能否认该书的意义。书中有句话说到了本文的主题: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你在浪费时间。

你肯定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许多人尤其是里面还有你崇拜的或比你还优秀的人邀请你和他们一起去玩时,你难免不为之所动,停下手中的正事就与他们一起挥霍着青春。你必然不想被别人说成是不合群,心里还安慰着自己,这么多比我还优秀的人都去玩了,我为何又要一人独守寂寞,对书舞笔?为何不与他们一起狂欢,享受这个年龄该享受的快乐呢?

初中的时候,一学霸以求虐的名义邀我去打乒乓球,此时我正在写作业,操场上也已有许多我们班上的小伙伴在狂嗨!我于是就想:他比我学习好很多,他都去玩了,我一学渣还在这儿装什么逼写什么作业啊!既然学不如他,在打球上虐虐他还是颇有几分成就感的,况且学校不也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等诸如此类的话么。我一想到打球的快感和写作业的厌恶感,便二话不说就丢下笔去玩了。

但是,别人比我成绩好,比我还优秀,我就更得趁着他们放松的时间一个人潜心学习,这样才能追上他们的脚步啊!

归根结底,这就是怪我没有坚定的克制力而想着合群罢了。

打完球回来,教室里的小伙伴们就在组团玩三国杀了,他们于是呼唤着:嘿,来玩三国杀啊!标准八人场,八缺一啊,就等你了!

学霸淡定地说道:我不玩了,我数学作业还没写呢。

我说:数学作业有什么好写的啊,这么难,反正也写不完。

学霸笑道:写着写着就不难了。

他们立马引诱我加入他们,我想着反正我想半天也解不出一道数学题来,与其苦思冥想都写不出一个字,还不如就这么凑合着加入杀友们愉快地打三国杀吧。

细细想来,这种丑陋的几缺一现象简直是毒害社会。

有的人就是想着玩,他自己玩还不够,见不得你努力,还非得拉上你一起浪费青春。试想,有多少人倒在了三缺一的赌桌边上,有多少人为弥补别人口中的三缺一的遗憾而倾家荡产?

以前晚自习回到家后,本打算补上欠了很久的作业,但看到家人都在看精彩的电视剧,我于是心想:上了一天课也蛮累了,不如也看看电视放松一下吧,就看一小会儿。谁知一沉迷于电视剧情就到九点多钟播剧完毕了,我也不禁哈欠连天,算了,没精神再写作业了,洗洗睡吧。

一天又一天,就这么在合群中度过了,就在指尖悄然流过了,就在青春这条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英雄,永远是孤独的。只有那些小痞子才会混成一堆,合群的时候不会仔细思考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只有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才能有足够的空间给心灵一片栖息地,才能有足够的宁静去思考和规划美好的未来。

篇3:关于哲理性的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优美的意境,深刻的哲理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抒发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感受,并通过亲身体验,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它说明要开辟新境界,看到新天地,就需要不断努力,勇于攀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后两句。这一千古流传的佳句,思想内涵丰富:新生的美好事物是禁锢不住的。它们就像“关不住”的“满园春色”那样,报告春天的信息,显露出勃勃生机。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读书”写到“悟理”,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实践出真知。”它告诉人们,死读书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的,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篇5:关于含有哲理的优美散文500字

----题记

“燕子快看,这是我新买的娃娃,我们一起玩吧!”“可以吗?”“嗯,当然可以。”这是八岁时候的我们,我们每次的相遇都是那么的快乐,屋子里总是充满我们银铃般悦耳的笑声。

“妍姐,你以后想做什么呀?”“我想当作家,写许许多多的小说。”“嗯,那我就当导演,把你写的小说都导出来,拍成电影让大家看。”“嗯,到时候我们就考同一所高中,同一所大学。”“那该多好呀。”这是十三岁时候的我们,我们常在一起畅想未来,做着属于我们的梦。

“燕子,干嘛呢?”“玩。”“今天我见到小学班主任了。”“哦。”“后天是你生日吧,先祝你生日快乐哈。”“哦”这是十五岁也就是现在的我们,我们上了初二,我在重点班,她在普通班,我们的距离变远了,话也少了。她做了班长,随即性子也变了,变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我再也找不到那个曾经那个和我一起欢笑,一起做梦,一起畅想未来的燕子了。

我们从当初的相遇,相识,相知,到逐渐变得无话可说。

时光残忍的抹淡了我们的友情,改变了我曾经的好友。

同学们,好好珍惜眼前人吧,否则,被时光带走的东西都将无法再重新拥有。

含有哲理的优美散文500字篇四:用微笑告别最后的时光

时间如风,它会比阳光都和煦;时间如水,它会比刀刃都犀利。

风过无痕,却很真实地改变着我们身上的细节;涛声若鼓,用无情的节奏让我们重拾那些或暖或痛的回忆。

两年光阴,让我们成功完成了从最初的带着狂野与不羁的天真到现在的融合着低调与理性的成熟的完美转变。时间,就像一缕风,把藏着梦的种子带进我们心里;时间,就像一捧水,糅合了嬉笑怒骂,成为养料,让藏在我们心里的种子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用他茂密的枝叶和虬根,将我们彼此的心紧紧地缠在一起,让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有了最坚贞的情感、最可靠的寄托。于是在面对高三分班的小别之时,便会心酸,便会不舍。

当时间走到了尽头,刻意的低调和无畏的放纵都无法掩饰离别的神伤。回想两年来大家在一起的点滴,或许,我们应该用一种最有爱的方式—微笑,来告别……

微笑如河堤,让时光与师恩之河在最后一个转弯溅起最别致的浪花;微笑如画笔,让时光与友谊之手在最后一张画纸上够了出最绚丽的景致;微笑如阳光,让时光与梦想之路在最后一站绽放出最烂漫的花朵!

篇6:优美哲理散文摘抄

在昨夜的梦里,我仿佛又看到了你像一个迷人而圣洁的天使,呼吸着四周清新甜美的空气,轻嗅着丝丝缕缕柔软的花香,从遥远的天际曼妙着如蝶的舞姿,轻轻地踏云飘来;此时的夜空,是深蓝深蓝的,星星们眨着闪亮的眼睛,在迷离的夜色中闪闪发光,每一棵小草都折射着莹莹的绿光,每一朵花儿都飘洒着喜悦的芳香,为的只是,可以悠然惬意地徜徉在这一片用心和爱细细裁剪而成的,唯一的,一段静雅的秋之时光。九月,是秋的天使降临于此,让秋的季节变得更加亮丽,楚楚动人起来。九月,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诗情画意;一切又都是那么的让人泪眼迷蒙,徘徊不定,甚至留连忘返……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遇见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九月,多想可以遇见如诗的你,看到阳光的你,从如画的秋林中,朝我微笑着,深情款款地走来……遇见,生命中最为唯美的感动!林徽因说: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萍水相逢随即转身不是过错,刻骨相爱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缘际遇里,我们真的是别无他法。确实如此,我们在千千万万的人海中能够遇见并相爱,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美好的事情!爱上一个人,犹如惊鸿一瞥,更如那温暧的舂风徐徐地拂过寂寞的心田,把心中的爱意开始甜蜜地滋润,肆意地滋长,并无限地蔓延……

九月,秋已落,雁已飞。空气中,隐隐约约传来丝丝缕缕轻柔的乐曲,和着悠扬的节拍,与生命一起开始缓缓地跳动……九月,我喜欢诗意地坐在湖边,看湖水被风轻轻地吹起;看树叶一片、两片、三片地滑落水中;看水面渐渐地泛起波纹,一圈、两圈、三圈,圈圈相依相偎;看透过树荫下洒落的阳光,零零碎碎,斑驳一地,金光闪闪。这一切,都是我喜欢的模样。九月,有山,有水,有蓝天,有白云,还有一片片色彩斑斓的树叶,那么,在你的心底,是否也会静静地,晕染出几抹你最爱的玫瑰色?

九月,是我所爱的。因为在九月,我可以欣喜地看到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绽放着如花的笑靥,背着五彩缤纷的小书包,兴高采烈地,迎风沐雨地,走在求学探知的路上。九月,是秋的季节,也是令人思念的季节,更是农民们眼里渴望收获一场硕果累累,大好丰收的喜庆的季节。九月,也是一年十二个月份中唯一颜色最多,优美如画的,多姿多彩的,最美的季节。

九月,我开始背着流浪的行囊,独自走在异乡城市钢筋水泥的边缘。看一片片曾经熟悉的风景,在我的眼中茫然的,渐渐地倒退,远离;渐渐地消失,散淡。那幼小的童心,年少的懵懂,青春的跳动,还有鲜红的红领巾,素净单调的服饰,女孩害羞如花的笑脸……这一切,一切的风景,也已随风飘然而去。念起往事,如烟花渺渺,如海市蜃楼,亦真亦幻地,不时地荡漾在我的眼前。九月,让我在绵长的思念中开始辗转反侧,甜美回味,并在无数疼痛的记忆中黯然落泪,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我喜欢九月,那是因为,九月是秋天降临的日子。我喜欢秋天,喜欢它拥有色彩斑斓的树叶,如诗如画;我喜欢秋雨,喜欢它随风淅淅沥沥,缠缠绵绵;我喜欢秋叶,看片片树叶美美地黄绿交错,然后,再逐渐地由黄变成菲红;我喜欢秋风,喜欢它带来秋的丝丝凉意,风的缕缕柔情;我喜欢秋月,看中秋闪亮的`月光银白如水,念的相思,无尽无涯;我甚至还喜欢,一个人漫无目的地站在雨中,静静地,让洒着雨花的秋风柔软地,潮湿地萦绕在我的身旁,让心底氤氲的一脉相思,默默地油然而生,并在湿润的空气中慢慢地铺展而去。我喜欢着我的喜欢,悲伤着我的悲伤,快乐着我的快乐。九月,一个人,吟一首歌,忆一段情,念一生念,永远念念不忘……

九月,可以随意地在风中拾起一枚秋叶,把它静静地放在温热的掌心。凝望着那叶脉参差不齐的纹路,道道深深浅浅,不禁黯然感叹:那飞逝的青春呀,已在时光的轨道上抒写成一首首灰黄陈旧的诗篇,人生如梦,生活不易,悲欢苦乐,总是令人绞尽脑汁,彻夜难眠。回眸岁月,回望走过的每一个深浅不一的脚印,才逐渐地让自己变得愈加成熟起来,才真正地恍然大悟:人生,并不是一场快乐的幸福之旅,而是一场善良与博爱的,心与心的,艰辛的漫长之旅。我们只有时时感悟自己内心的幸福,品味生活带来的悲欢苦乐,才会真正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独特的风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有好好珍爱自己,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每一个值得热爱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难倒自己,只要时刻赋予坚强的意志,阳光的思想,快乐的心情,相信一切,皆会风轻云淡。生活的艰辛,人情的淡薄,让我们彻底明白:一个人能够健康地活着,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尤其能够与自己亲爱的家人平安地活着,又是多么的幸福呀!我们在生命中,如果能够好好地深爱一个人,那又是一个多么美丽而动人的爱情故事,让美好的爱永远地千古流芳……

始终相信,人生之旅,凡是经历过磨难的,痛苦的,岁月终有一天,会偿还予你幸福;始终相信,凡是属于你的,时间迟早有一天,也会记得加倍偿还予你。人世间,其实最美的风景不是在路上,而是在你我静静走过的心海上,心中涌动的,永远是那一圈又一圈感动的爱的涟漪……

九月,如梦的季节,让我快乐地说声:“我爱九月,我爱生活,我爱所有值得我爱的人!”

篇7:关于爱情富含哲理的优美句子

2. 关于爱的记忆,要好好收藏,只是今后的幸福,要各自寻找。

3. 也许是错过了一次车,也许是在美景前多停留了一秒,最终我们真的相遇了。不得不承认,这是中注定的缘分。也许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也许离别后永不相逢,但能够认识你,却使我欣喜万分。吧,最想忘却的将是最深的记忆。

4. 爱情永远都处在时差中,不是你早,就是我晚,反正永远不同步。

5. 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我的那点阴暗的心思躲在绚烂的花盘后面,谁也看不见,他们以为我已经把你忘了,就像你忘了我一样。

6. 曾经你我一起走过的小巷,现在只有我在这里傻站着回忆。

7. 希望你每天给我一个问候、一句我爱你、一句晚安。这就是我全部的贪婪了。

8. 夜晚想我时,就抬头看看那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也许、我也恰好抬头。

9. 当我想你的时候,你会不会也刚好正在想我。

10. 你说,祝我幸福。你有没想过,离开你以后的我,并没有幸福可言?

11. 大笨蛋!我希望你能回到我身边,然后一不小心的和我过完这辈子…可以吗?

12. 因为是你,所以我甘于等待。因为是你,让我的等待变得有意义。就是你,让我明白,等待也可以很美丽。我在等你。

13. 如果以后你会不经意地想起我,请别忘记我曾那样深深地爱过你……

14. 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吗?

篇8:哲理类散文阅读教学的对策探究

哲理散文又因其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成为高考现代文考查中最受青睐的文体。那么, 如何阅读哲理散文呢?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就上过的一节市级课改公开课《可以预约的雪》一文为蓝本, 来探讨此类文本的阅读策略。

既然哲理散文是通过具体的形象 (寓意物) 传达作者某种感悟, 那么阅读它便要观形入里。

一.观其形, 理清线

(一) 抛出砖块

阅读《可以预约的雪》, 我们首先要看看林清玄先生在文中写了什么?他想表达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而这需要我们在阅读全文时, 能快速理清文章脉络。

阅读指导:阅读时要注意利用文本的一些细节, 抓关键句对文章进行预测性略读。

教师提问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进行: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根据文意, 学生能够快速地理清思路:和朋友预约看花——看花人——感悟人生的常与变——在看菅芒花的路上。

显然在结构上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形式, 这样, 我们通过观其形, 就把这篇文章的思路理清了。

我们来看一下, 《考纲》对思路题目的要求。

(二) 明确考纲

【分析作品结构——思路】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 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三) 出示真题

例2009重庆卷《瓷器的意味》:16.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 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案: (1) 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 (2) 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 (3) 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四) 思路题答题提示

强化散文的思路梳理, 是散文阅读化难为易、准确解题的前提。可用两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标序、圈点、抓关键。给自然段标序, 勾画圈点领起、过渡句、抓段落中心句和能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

第二步:分层、归纳、重组。对总分、因果、并列等段落合并归纳, 再提取主体内容, 加以重新组合。

二.明其显, 抓精要

哲理散文的思想深邃, 主旨隐晦, 一般潜藏于文本, 所以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的重要词句, 深入分析, 找出答题精要。

阅读指导:一般来说, 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 (句) 就在原文中。很多题目我们在文章里就能比较清晰地找出该题的答题范围。要让学生学会划出答题区域, 会归纳段意, 能分点提取关键词语, 最后还要能归纳重组。

(一) 抛出砖块

在初步理顺了文章的思路, 那我们接着看, 《可以预约的雪》一文重点写了什么?

教师提问可以这样进行: (1) 本文重点写了什么?那些人生的段落有哪些呢?是从第几段到第几段的? (2) 人生中到底“变” (不可预约) 是正常的还是“常” (预约) 是正常的呢?

根据问题, 学生很快就会做一个归纳:可预约的有菅芒花、来生的会面、同学会、朋友;不可预约有看菅芒花的人、三生石上前世的精魂、参加同学会的人、朋友的变化。

我们来看一下, 《考纲》对要点概括题的要求。

(二) 明确考纲

【筛选整合信息——概括】概括作品主要指把作品的主要内容或核心意思进行归纳并梳理。可以是指全文, 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

(三) 出示真题

例2008高考安徽卷《我与地坛》: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

答案: (1) 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死了; (2) 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去世; (3) 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

(四) 要点概括题提示

阅读过程中要准确给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 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

(1) 分点答案要考虑多角度、不同层面。 (2) 答案要有抓中心句意识。

三.认手法, 探隐旨

散文的手法纷繁, 作家们探究创造的手法及凭借其多样手法所构筑的艺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识别这些手法, 透过这些“华丽”外表, 去探索隐藏在内里的旨意。

阅读指导:对此类命题, 需要先弄清手法上的特点, 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句子的内涵。

通常的做法有两种:

(1) 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

(2) 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含作者情感) 。

(一) 抛出砖块

之前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变”与“不变”, 但是《可以预约的雪》中除了这些语句之外, 还有一些非举例的文字, 比如14段、15段、17段。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哪位同学, 来帮我们理解理解呢?

按要求, 学生们会对以上段落进行分析理解。比如在对14段进行理解时, 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段中“大海”“浮木”“风波”的比喻义, 来理解人生中的“变”与“不变”。

我们来看一下, 《考纲》对技巧 (内涵) 题的要求。

(二) 明确考纲

【鉴赏评价】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 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1) 词语的意思包括词语的联想意义和情感意义。

(2) 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

(三) 出示真题

例2011年福建《走进腾格里 (节选) 》:14.文章第 (8) 段划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 我的童年记忆; (2) 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 (3) 宇宙意识; (4) 生命感受。

(四) 技巧 (内涵) 题答题提示

具体答题提示:一句子若有手法, 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 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或好处。

具体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 (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 +达到怎样的效果 (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

四.掘意蕴, 探发散

“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揭示了阅读的神奇和探究的多维性。一部作品、一篇文章在不同人眼中, 会具有不同的意蕴。

因此学生在阅读作品时, 能否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和知识积累, 在探寻文本的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不仅可以提高文学修养, 还可以感悟生活的哲学。

阅读指导:探究题主要从历史、哲学、审美、人文、民族及个性化等多角度、不同层面地对作品进行解读。

(一) 抛出砖块

《可以预约的雪》中写到面对着作者内心向往的善良和美好, 和现实中的磨难、无奈, 在这种矛盾中作者是否给我们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呢?学生很容易从文本的后几段找出答案。

但是问题来了, 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两个问题:

(1) 文章倒数第二段问题已经解决了, 可作者为何还要写最后一段?

本题设计意图:因为本文不仅内涵蕴藉而且构思相当巧妙, 所以当我们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之后, 我们还要考虑到本文构思巧妙在何处, 一是作者娓娓道来, 由表及里, 二是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此结尾不仅使结构完整而且深化了主旨。

(2) 根据文章内容, 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题目?如无必要, 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 请说出新题。

对此题, 我们可以采用抽丝剥茧的方法, 层层设问。

第一问:文题和雪有关系吗?第二问:既然是比喻, 那么“菅芒花”在这篇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第三问:既然作者将菅芒花比作“雪”?两者必有共同之处, 是什么呢?第四问:“预约”, 本是用于人与人之间, 现在用于植物身上,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这环环相扣的四个小问题, 最终可以解决上面的大问题。第二问能让我们引导学生进一步探寻文本的思路, 因为文章以菅芒花开始阐发哲理, 又将菅芒花比作雪, 所以题目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 既增添了文章的美丽色彩, 又紧扣文章内容。第三问可以引发学生从自然到抽象规律的联想, 从白茫茫的菅芒花和冬天的雪景有几分相似, 进而联想到这两种事物都有内在的必然性, 到了季节性可以重复出现。第四小问中拟人的手法, 可以引发学生对比的联想, 人和花可以预约, 但是看花的人不可预约。通过这样连续的四问, 关于文题的问题就可以得到个性化深入的解读。

我们来看一下, 《考纲》对探究题的要求。

(二) 明确考纲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文本本身) ; (2)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人文背景) ; (3)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 (特有解读) 。

(三) 【出示真题】

例2012年四川《柴禾》:14.根据全文概况“柴禾”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生活物资, 家力象征, 家的一部分, 传统生活方式, 精神寄托。

(四) 【探究题答题提示】

(1) 设题在重点、疑难处, 如文中的议论、抒情。

(2) 设题植根于文本, 不是随心发挥。

(3) 答案在聚焦一点 (主旨) 的基础上, 多角度、多层面思考。

篇9:传递正能量的优美散文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代人一起到田野去散步,一路上高兴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其乐融融。难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我”的妻子背上年幼的儿子。就是这么一次平常的散步,谱就了一曲真善美的赞歌。短文不仅熔铸了浓浓的亲情,歌颂了生命的意义,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符合时代的要求,传递了正能量。文中几处叙述和描写感人至深,并且饱含哲理。

《散步》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生命延续的道理,而且也表现了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而“和谐”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内容。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散步》的深刻意义还不仅于此。儒家经典《四书·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先贤将这段话概括为“修齐治平”四字。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修身齐家”的榜样。他是一家的核心,是家中的顶梁柱,担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责任。由于有他,这个家才母慈子孝,夫妻和睦,小儿天真可爱,全家其乐融融。如果全社会人人都像他一样,何愁不国家大治,天下太平?

《散步》也是一篇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这主要表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文章写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踏青,必然要对初春田野的景色进行一定的描写。但文章对颇有诗情画意的景物的描写仅有寥寥几笔:“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着重的只是“随意铺着”的“新绿”和水田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并由此引发哲理性的思考:“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的确,生命是顽强的,但人的生命和植物的生命不同。植物的荣枯可以周而复始,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所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的生命却不能长生不老,也不能返老还童,所以作者将笔墨更多的用在生命的新老传承上。关于景物,作者还通过“我”的母亲的眼睛作过同样精炼的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分明就是一幅春天的画卷,明媚的春景愉悦着母亲,儿子的孝心温暖着母亲,无边的春色弥漫在祖孙三代的心中……。

篇10:关于人生哲理优美小文章

每一次,看到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辉煌,那时、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羡慕和嫉妒,可能我们就会努力地展现、发挥自己,想证明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自己也能象别人那样独出心裁。

每一次,当我们剩下独自一人,被冷落在某一角落过着那种三点一线生活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着现实生活有多么的乏味,每一天、每一刻,都消沉得难以寻味。也许、只是我们都太随波逐流,难以做到众人皆罪我独醒,只知道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刺激,从而忘却了安静带给我们的愉悦,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是在安静乃至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激荡出往日那些耐人寻味的片段,才能拥有那种安静带来的无穷想像和灵感。

每一次,当我们在生活中遭受到了难以预料的挫折,我们也总是会怒诉现实太无奈,叹服自己的命运被捉弄。其实、每一段坎坷又何尝不是一种考验呢?人生犹如那崎岖的山路,本来就是凹凸不平的,不一样的路程我们就要用不一样的方式去踏赴。

每个人都有一个年少轻狂的年龄阶段,那时、对生活一无所知的我们总是模仿着别人那些勾心斗角的迷惘举措,本是单纯无隐的我们也随着世俗的蛊惑变得心怀不诡、心机深厚,迷途不返的我们把自己的放纵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作风,随意放荡。

后来、我们长大了,曾经那些被我们默认为真理的迷途怪论也彻底支离破碎,因为我们都亲身经历了,而我们只是在种.种励练中成长了,由最初的不现实溶入了现实的社会,也推翻了那些封建里的思想。

有人说,人生下来就应该好好的活着。我认为、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不被世俗所左右,哪怕只是一颗卑微的小草,没有盆景花朵那般昂贵,但我们依然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开阔天地,仍然会有供我们自由成长的那片阳光。

树大招风,一棵树它可以长到一定的高度,可以掩盖一定的面积,但它要是过于壮大,那就会显得非常显眼,当狂风到来的时候,矮小一点的树木便起到了相互扶持的作用,而那棵高大威猛的大树却只能独自抵挡,最终、枝断叶落,丧失了往日的繁华。

人亦是如此,有些人总是满足不了自己的贪婪,不论是在哪一方面,好象都习惯了得寸进尺、把适可而止当成是不求上进,到最后往往会前功尽弃。

辟如爱情,好象越单纯的人到最后越能得到幸福,单纯的人懂得知足、容易满足,也绝非把感情当成儿戏,所以、他们适可而止了,也幸福了。

相反那些玩世不恭,马马虎虎的人,他(她)们的爱情总是那么伧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经历得多了也就麻木了,也许、再也捕捉不到真诚的甜蜜。

面对未来,如果生活促使我们必须要作出一个选择,那我一定会选择小草般的生活方式,迎着微弱的残阳,捍卫那份属于自己的理想天地。

人生哲理优美小文章二:人生太短暂,去疯去梦去追寻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过“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

我有个朋友叫老罗,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他说:“我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写第二自然段时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委知道,还有个标准答案。”

我另一个朋友冯唐,找了一个黑店,那儿卖教师参考用书,黄皮儿的。那书不应该让学生有,但他能花钱买着,书中写着标准答案—“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他就往卷子上一抄。

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看,只有冯唐同学一个人答对了。”

老罗和冯唐把背标准答案的时间省下来,都早早地干了自己喜欢的事。我属于第三种,没办法脱离又没勇气反抗。课堂上安分守己,一声不出,但什么也听不进去,低头在纸上乱写乱画,考试时对鲁迅先生瞎揣摩一气,卷子上打着红叉发下来。

时间长了,被动消极,每天最后一个到学校,第一个走。

那时候山西的小县城还一片僵冻,离开学校无处可去,没有公交车,没有店铺,没有大排档,没有书报亭。有一个红星电影院,但只有在学校组织看爱国电影时才能进。这里算全城的文娱中心,几个老人坐着小马扎在电影院门口晒太阳,怀里搂着小孩儿。没有猫狗这样的宠物,小孩拿根绳牵着田鼠走来走去,它用后脚站着,前脚端着干馒头吃。电影院门口摆着两个开裂的台球案子,五毛钱打一个小时,有几个小混混,嘴角斜叼着烟,呛得眯起眼,冷风里猴着身子打球,军大衣领子尖竖着,衣角拖在地上磨得黑亮。他们追逐女生时粗糙又凶狠,毫无浪漫之感。

除了这些“闲人”,大家都待在单位—这个形容流水线上产品的数量词,人人嵌在其中。我父母都在“”中辍学,受尽动荡之苦,觉得进不了单位就会变成残次品似的让人恐惧。他们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的财务会计专业,毕业分配进铁路局。邻居们都说这工作好,不用风吹雨淋,只要算盘打得快,胳膊上一副蓝袖套,稳稳当当一辈子,还能坐火车不花钱。为了能让我这样生活,父母以他们的方式保护我—课外书是“闲书”,不能看;晚饭时可以看全国统一转播的新闻节目,因为里面可能会有考试内容,在我看来,这还不如看新华字典有意思—起码有些汉字长得挺好看的。我吃饭举着工具书看,遭到了表扬,我妈让我妹向我学习。

我对这种生活没什么情绪,因为即便给我自由,我也不知道要干什么。

高中时,我妈买了一台红灯牌收录机让我学英语。短波能收到台湾电台,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就守着听“亚洲之声”“中广流行网”。主持人吴瑞文、谢德莎、沈琬、林贤正、李丽芬、陈乐融……我不知道这些名字我写得对不对,但隔了二十年,写下每个名字的时候,我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是我的朋友。有一期节目,沈琬说一个叫黄家驹的人当天意外去世了,播放了他的歌《关心永远在》,她说:“人生在世就要珍惜,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分下一秒会在哪里。”说的时候她哭了。

我当时不知道黄家驹是谁,她说得也没什么出奇,寻常情理,但打动了我,那之前没有成年人用这种方式对我说过话。

我第一次想到,原来一个职业可以是这样的。原来,传播是人做的,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

半年后,我考上了铁道学院财务会计专业,干了人生里第一件主动的事—到湖南省电台去找工作。领导把我打发走了,因为要当主持人必须学过播音,由国家分配。回到学校,我用磁带录制了一期节目,名字抄袭陈乐融的《另一种声音》,又去了电台,一个叫尚能的主持人听了五分钟,说:“今天晚上在我节目里播。”他没去征求领导同意,就这么做了。

篇11:关于爱情的优美散文

一份爱如果消失的太快,你是否可以当它是命运的安排呢?时间久了,爱情也就淡了,相爱的人也就散了,如果爱情不再完美,我宁愿放弃;如果缘分已尽的话,那就让我们的曾经变成回忆,储存在记忆的档案里,在一起是难过,分开是寂寞,而中间是什么呢?

如果有醒不来的梦,我一定去做;如果有走不完的路,我一定去走;如果有变不了的爱,我一定去求;如果这辈子我失去了你,那么我的回忆里,只有悲伤。但愿我们的相遇不是流星般短暂,不只在一刹那,同时还会并出了耀眼的光芒…

认识你是一种缘,也是命运的安排,所以注定了纠缠;我是否应该把握你,和你之间的交往,其实也只是刚开始,不过真的很投机,也许就是我自己经常说的,你和我是同一世界的人,彼此真的有点相见恨晚,彼此总是有说不尽的话,我自己对于感情,一直就没有信心,都不晓得自己应该怎样的去面对。

上一篇:二年级教案小麻雀下一篇:班主任四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