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2024-05-02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通用8篇)

篇1: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青铜中学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阻遏(è)寒噤(jìn)仄歪(zè)拂晓(fó)

B、箱箧(qiè)荒谬(miù)推崇(cóng)轩榭(xuān)

C、镂空(lóu)蟠龙(pán)德馨(xīn)案牍(dú)

D、峨冠(guān)篆章(zhuàn)老妪(yù)椎髻(j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锐不可当转弯抹角月明风清荡然无存

B、张皇失措惟妙惟肖巧妙绝伦因地治宜

C、重峦叠嶂井然有叙雅俗之别粗俗鄙陋

D、落英缤纷黄发垂髫亭亭净值不蔓不枝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令人叹为观止....。

C.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D.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4.满腹诗书。(6分)

①,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②牧人驱犊。(王绩《野望》)

③,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⑤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⑥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5.细看下面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把关键信息告诉你的同学或家人。请将表述的内容写在横线上。(2分)

6.名著试练(2分)

经典小说的不朽,有时就在于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阅读小说,就是阅读人物。请从《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小说中任意选取一个人物形象,仿照以下句式,写出你对“他(她)”的阅读感受。例句:阅读武松,从他的“景阳冈打虎”中,读出了他的英勇无畏。仿句:二.综合性学习(7分)7.将下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1分)人民网5月14日报道5月13日,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运行。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据悉,2.4米光学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其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中的国际中上水平,主要用于对恒星和星系进行观测。据介绍,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容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和研究工作。8.“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请你回答以下问题。①“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2分)②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2分)在抗美援朝上甘岭的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这是,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③请你谈谈观看这个专题栏目后的感受。(2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一)比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问题。(9分)【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1.

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

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

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

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

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

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

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9.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

已:;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1分)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2.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____________顺序,丙文是___________顺序;

从文段结构看,甲文是 _____________结构,乙文是__________结构,丙文是并

列结构。(2分)

13.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永不贬值的财富(13分)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

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

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

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1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4、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而实际是指。(2分)15.根据你的理解和想像,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句子。(20字以上)。(2分)16.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2分)(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2分)17.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2分)18.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3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2. 突出”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9分)足球……也许渴望得到……

春 望 请以“渴望得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通顺,表达力求有创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这是一首五言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怀。(2分)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3分)

20.杜甫在《春望》中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请结合诗的背景详细描述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50字左右)(2分)

21.杜甫在《白帝》诗中写道“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请你回忆一下,在他的《石壕吏》中,哪些诗句也表现了

同样的情景?(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2—25题。(6分)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

之哭也,壹②似重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1)子之哭也()(2)苛政猛于虎也()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1分)今吾子又死焉。

24、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运用了,从艺术表现手法看,本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主题。(每个空限填2字)(2分)

25、泰山妇人为什么不愿意离开他们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五、写作(40分)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

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 3 .

4.

篇2: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1.根据注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写注音(10分)

强笑()提防()憎恶()差使()奔丧()锐不可dāng()qiān订()针jiǔ()取dì()tuí唐()2.古诗文默写(10分)

(1)斯是陋室。

(2)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晴川历历汉阳树,(4)《望岳》中体现作者宏大抱负的诗句是(5)《春望》中体现作者思亲之切的诗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2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豁然开朗 豁然:(2)屋舍俨然 俨然:

(3)咸来问讯 咸:(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6.桃花源是陶渊明描绘的美好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请概括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4分)三.现代文阅读理解:(33分)

(一)课内阅读 《芦花荡》(16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 在 水 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2分)

8.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2分)

9.“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3分)

10.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1分)

11.“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粗词“找”用得妙,为什么?(2分)

12.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2分)

13.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4分)

鹅卵石与钻石(17分)

(1)“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这是我多年的教书生涯中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每当这时,我都会给他们耐心详细地讲述下面这则传奇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2)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3)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拾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也会非常懊悔。”

(4)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他们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

(5)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放进马褡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鹅卵石。

(6)在我教学生涯的早期,曾经有一个名叫阿伦的学生,他的经历印证了这则传奇故事所蕴涵的真理。

(7)那时,阿伦正读8年级,他平时不好好读书,却擅长制造各种麻烦,他不仅欺凌弱小,而且是个偷窃高手,正处在被退学的边缘。

(8)每天上课前点名的时候,我都会用一则格言来点名,即:如果学生想算出席的话,必须背诵一则格言。比如,我会这样点名:

(9)“艾丽丝•亚当斯——所谓失败,除非„„”那个叫艾丽丝•亚当斯的学生则会这样回答:“你不再尝试。我来了,许拉特先生。”

(10)所以,在这学年结束的时候,我的学生们都已经牢记了150则格言。诸如:“怀疑他人真诚的人,只知道每一件东西的价格却不知道它们的价值。

(11)在我所有的中学生中,没有谁比阿伦更爱抱怨这个每日的例行作业了。后来他被勒令退了学。此后,我有5年没有再见到他。

(12)不久前的一天,他突然给我打来电话,向我讲述了他这些年来的经历。

(13)他说,在他退学以后不久,就被送进了少年法庭,判刑后在加州青少年监狱服刑。直到那时,他才开始深刻反省自己以前的行为、开始对自己以前的恶行感到厌恶和悔恨,同时对自己的未来也感到非常非常绝望。于是他用剃须片割断腕上的血管试图自杀。

篇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1. 封面“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苏”字是繁体字。

尽管“江苏教育出版社”七个字是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中可以保留繁体字或者不规范的汉字, 但用于教材就不太好了。况且书法作品中“社”字是错别字, “社”字的右边是“土”而不是“士”。

2.《致同学》第二段有这样的文字:

课本固然是你语文学习的一块园地, 而如果你仅仅守住一册或一套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在课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报刊视屏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 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种种话题, 无不是语文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这段话有几处不妥。 (1) “而”应改为“但”; (2) “如果”冗余, 应去掉; (3) “资源”前有必要加上“重要”一词。 (4) “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如改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则更为顺畅, 其实, 愚以为最后一句删去更好。

3. 王愿坚的小说《草》表现了周总理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情操。

其中有周总理尝草的情节, 非常感人。

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 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他刚想劝首长休息, 周副主席又问了:“这野菜, 多半是长在什么地方呢?”

杨光想了想:“在背阴靠水的地方。”

“味道呢?还记得吗?”

杨光摇了摇头。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

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 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 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阅读这段文字, 我们明白:周总理是在了解有毒野菜生长的地方及有毒生野菜的味道, 以便通报部队, 避免更多的红军战士误食中毒。“味道呢?还记得吗?”这句话是总理向杨光询问有毒生野菜的味道。杨光显然听明白了, 所以他“摇了摇头”, “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问题就出在“因为是煮熟了吃的, 没有尝过”这句话上。明明是“煮熟了吃的”, 又怎会“没有尝过”?岂不自相矛盾?所以, 应在“没有尝过”后面加上“生野菜的味道”。

4. 课本第85页节录了吴伯箫的《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文中的“段落”与“联络”用得令人费解。

原文如下:

读中国古代史, 知道战国时候, 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 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 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 又因地形, 制险塞, 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联络的修筑, 延袤万余里。

“段落”的含义为: (文章、事情) 根据内容划分成的部分。从这个意思来看, “段落”用在文中似乎不太妥当, 可改为“陆续”。另外, “段落”的语法功能为名词, 不可修饰动词“筑”。

“联络”的含义是:彼此交接;接上关系。用在文中语境不太贴切, 可改为“联结”或“联接”。

另外, “我还没有到过长城!但是, 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这句话中的“终于”用得不太妥帖, 可改为“终究”或“终归”。

5. 第139页, 课文《美丽的西

双版纳》课后“探究·练习”部分第二大题有这样一句话:“课文介绍西双版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主要描写了树、竹、谷、水、庙等景物, 并列出五个标题。”这个概括不准确, 应该是“主要描写了树、楼、谷、水、庙等景物”, 这从第二个小标题“竹楼映蓝天”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

6. 第141页倒数第六行:

“入夜, 灯光映着碧水, 明月照亮大海, 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真是人间奇景。”“泛舟”:坐船游玩。“海滨”:海边;沿海地带。严格说来, 在“海滨”是无法“泛舟”的。可将“泛舟”改为“漫步”。

7.

第161页12行, “托卡列夫非常生气地从听筒里对他喊”这句话有语病, 可改为“托卡列夫非常生气地对着听筒喊”。

8. 第26课《从小就要爱科学》里, 苏步青先生这样写道: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研究这一段, 可以得出一个信息, 即“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但邓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吗?

请看下面一段资料:

1978年3月18日,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 邓小平所做的开幕词指出,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1985年3月7日, 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 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1988年9月, 他说:“马克思说过,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春, 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 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 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 得出的科学结论。

(人民网)

可见, 课文中“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应改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课文中把一位伟人的著名论断搞错, 实在不该。

9. 第217页倒数第9行:

“我见过其他宇航员在睡觉时到处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有歧义, 易给人以“宇航员睡觉时是在飞船外面”“绕着飞船漂浮”的误解, 属表达不当,

篇4:(新目标)八年级上期中测试题

A)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填写句中所缺的单词

1. Some friends have opposite views and ____ (兴趣).

2. Beijing is in the ____ (北部的) part of China.

3. I can’t find the last page of the ____ (日历).

4. Mr and Mrs Wang go shopping by ____ (地铁) every day.

5. They stay here the ____(整个的) afternoon.

B)用括号内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My uncle often ____ (walk) to the library.

2. It’s six o’clock. The students ____ (play)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

3. ____ your mother ____ (cook) Chinese food last Friday?

4. ____ (not read) the books now.

5. Can you ____ (help) me with my Chinese?

6. ——What day ____ (be) it yesterday?

——It ____ (be) Friday.

7. Look at the clouds. It ____ (rain).

8. Thanks for ____ (ask) me to your party.

9. Lily has to ____ (eat) lunch at home.

10. Tom ____ (visit) his friends yesterday evening.

Ⅱ.单项选择

1. ——____

——By taxi.

A. Why does he go to work?B. How does he go to work?

C. When does he go to work?D. Where does he work?

2. Kelly has ____ breakfast. Then she leaves home.

A. quickB. a quickC. one quickD. an quick

3. ——Is your home ____ the post office?

——No, it’s ____ the post office.

A. far to; near fromB. far from; near from

C. far from; nearD. far to; near to

4. ——____ is it from your school to the bank?

——It’s about six miles.

A. How muchB. How manyC. How longD. How far

5. I like to ____ my bike ____ the weekend.

A. take; inB. catch; atC. live; onD. ride; on

6.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____.

A. Sure, I’d love toB. I’m sorry to hear that

C. You’re rightD. That’s all right

7. ——Let’s ask Jack to play ____ piano for the party.

——That’s a good idea.

A. /B. aC. anD. the

8. ——They have ____ homework to do on Sundays.

——That’s too bad.

A. too muchB. too manyC. much tooD. many too

9. ——Happy birthday to you.

——____.

A. The same to youB. Thank you

C. Happy birthday to you, tooD. That’s great

10. ____ he was tired, ____ he went on working.

A. Though; butB. Because; soC. Though; /D. Because; /

11. You don’t look well. What’s the matter ____ you?

A. withB. onC. inD. about

12. We enjoy ____ TV at home.

A. watchB. watchingC. to watchD. seeing

13. ____, we’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 On a handB. In one hand

C. On the other handD. On other hand

14. I think you ____ lie in bed and have a good rest.

A. mustB. canC. needD. should

15. It is not good ____ your health.

A. forB. atC. withD. to

16. She is telling them ____ and they are all laughing.

A. interesting somethingB. something interesting

C. anything interestedD. interested anything

17. What are you doing ____ vacation?

A. inB. withC. forD. at

18. All of them like to go ____.

A. campB. to campC. campsD. camping

19. ____ is it like in Nanjing?

A. WhatB. HowC. SoD. When

20. ____ is the weather in Haikou?

A. WhatB. HowC. WhenD. Where

21. We are staying there ____ about two weeks.

A. forB. inC. beforeD. after

22. I’m sorry ____ late.

A. toB. to beC. forD. because of

23. Make a new conversation ____ all the information below.

A. useB. to useC. usingD. used

24. WTO stands ____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 atB. asC. forD. like

25. It must be ____ fun than watching TV at home.

A. lotB. a lotC. lot moreD. a lot more

26. They go to school ____ the school bus.

A. withB. byC. inD. on

27. She is different from her sister ____ some ways.

A. inB. onC. aboutD. from

28. Her home is quite far ____ the school.

A. toB. fromC. awayD. off

29. The light turns red. They stop ____.

A. walkB. to walkC. walkedD. walking

30. They have a son ___ Nicolas.

A. callB. callsC. calledD. calling

Ⅲ.句型转换按要求改写下列各句,每空一词

1. The bus ride usually takes about 25 minutes.(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he bus ride usually ____ about 25 minutes?

2. Mary has to see the doctor.(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 does Mary ____ to ____?

3. They can make cakes.(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they ____ cakes?

4. Li Lei is ten years old. Lin Tao is twelve years old.(合并为一句)

Li Lei is ____ ____ Lin Tao.

5. Our bikes are not the same as theirs.(改为同义句)

Our bikes are ____ ____ theirs.

Ⅳ.根据汉语意思把下列各句译成英语

1. 我们每天花三个小时看电视。

____ ____ us three hours ____ watch TV every day.

2. 他妹妹擅长数学。

His sister is ____ ____ math.

3. 王林今天没来上学,我想他一定在家。

Wang Lin doesn’t come to school today. I think he ____ ____ at

home.

4. 晚饭后为什么不去散步呢?

____ ____ ____ for a walk after supper?

5. 星期天我不得不为我的英语考试而学习。

I ____ ____ study ____ my English exam on Sunday.

Ⅴ.补全对话从下列方框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完成下列对话

A: __1__

B: Yes, please.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 Let me see. Oh, it’s far from here.

B: __2__

A: About five miles. __3__

B: Which bus should I take?

A: No. 1 bus can take you there.

B: __4__

A: It’s about 30 minutes.

B: Thank you very much.

A: __5__

A. You’re welcome.

B. Can I help you?

C. You can take a bus to go there.

D.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et there?

E.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Ⅵ.完形填空

Mr White works in a middle school. He __1__ English. He is friendly to his __2__ and they also like him. He spends __3__ time on his work. He often does some reading and writing. When he’s __4__, he is also very busy, so he can’t help his wife to do any __5__. The woman is always angry with him.

It’s Saturday. Their daughter Kate is __6__ her homework in her bedroom. Mrs White finds her __7__ is out. She hopes her daughter will say she’s __8__ than her husband. She gives an apple to Kate and asks, “__9__ is cleverer, your father or I?”

Can you guess what the girl’s __10__ is?

“I’m the cleverest in our family!”Kate says without thinking.

1. A. teachesB. watchesC. studiesD. reads

2. A. friendsB. studentsC. worksD. drivers

3. A. manyB. littleC. muchD. any

4. A. at workB. in bed

C. in the classroomD. at home

5. A. houseworkB. homeworkC. schoolworkD. lessons

6. A. makingB. doingC. lookingD. finding

7. A. motherB. brotherC. husbandD. teacher

8. A. goodB. bestC. better D. bad

9. A. WhoseB. WhatC. WhyD. Who

10. A. answerB. playC. singD. think

Ⅶ.阅读理解

(A)

We cannot live a modern life without traveling. The fastest way of traveling is by air. With a plane one can travel in one day to places which it took a month or more to get to a hundred years ago.

Traveling by train is slower than by plane, but one can see the country he is traveling through. Modern trains have comfortable seats and dinning-cars. They make even the longest journey enjoyable.

Some people prefer to travel by sea when possible. There are large luxury liners(客轮) or river boats. They are not as fast as trains or planes, but traveling by sea is a very pleasant way to spend a holiday.

Many people like to travel by car. They can make their own timetable. They can travel hundreds of miles or only fifty miles a day, just as their wish. They can stop wherever they want to see something interesting or to enjoy a good meal at a good restaurant, or to spend the night at a hotel. That is why people choose traveling by car for pleasant trips, while they usually take trains or planes for business.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1. People cannot live a modern life without ____.

A. travelingB. holidaysC. shoppingD. sports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fastest way of traveling is ____.

A. by shipB. by planeC. by trainD. on foot

3. Modern trains have comfortable seats and ____.

A. parksB. gardensC. dinning-carsD. cars

4. If we travel by car, we can ____.

A. enjoy the longest journey

B. travel only fifty miles a day

C. make our own timetable

D. travel to a very far place in a few minutes

5. When people travel on business, they usually take ____.

A. a boat or a trainB. a car or a boat

C. a plane or a carD. a train or a plane

(B)

Basketball players are usually very tall because they need to put the ball into the basket. But other sports players are sometimes short. Some of the best football stars are not VERY TALL.

Short people often have better balance(平衡) than tall people, so they don’t fall over very often. In some sports the players must have good balance, for example, table tennis and running. You don’t need long legs to run fast! Some of the fast runners in the world are not very tall. Some people are tall and some are short. The tallest person in the world is 2.31 meters tall. She is an American. And the shortest person in the world is only 57 centimeters tall. Today young people in many countries grow taller than their parents. This is because they eat better food today. Good food can help children grow.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6. Are all sports players tall?

7. Is it better to be short than to be tall?

8. Do fast runners all have long legs?

9. How tall is the tallest person in the world?

10. Why do young people grow taller than their parents?

Ⅷ.综合填空

根据短文内容,在短文的空白处填写一个正确的单词(首字母已给出)

Most people can have t__1__ birthday every year. But Mr Smith c__2__. He is now thirty-three years old and he’s o__3__ had eight birthdays. Last year, he had his eighth birthday. His wife b__4__ him a big birthday cake and a beautiful watch. His five-year-old d__5__ picked a lot of flowers for him in their garden. Some other people came to his birthday party, t__6__. They lit (点着) the birthday candles and sang the birthday s__7__ for him. Then it was time for Mr Smith to say h__8__ wishes. Before he could s__9__, his little daughter said, “Poor Dad, he wishes for a birthday e__10__ year.”

Ⅸ.书面表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人喜欢学习、有的人喜欢运动、有的人喜欢音乐。那么你喜欢什么呢?假如你叫张红,请你以“My Interests”为题写一篇短文。词数在80词左右。

篇5: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巨鹿实验中学 普通班组

一、命题范围

本次考试范围是八年级上册1、2单元和本册第一单元古诗文背诵的内容。本试卷以“注重基础,兼顾灵活性,提倡学生有合理而创意地表达。”为主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考核。

二、试题结构

本套试题共三个大题22个小题,第一部分日积月累(20分)5个小题,第二部分阅读演练(40分)共16个小题,第三部分写作大比拼(40分)共1个小题,试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成。

三、试题特点

综观全卷,本试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双基才能的考核。如1、2、3、4、6、7、8小题中出现的判断字音、字形、词义、古诗词默写、排列顺序、诗词赏析、文言文翻译等几个方面的考核。

(二)考核学生的口语交际才能的训练。如5小题。

(三)着重对学生学习态度方面的考核。如10、11小题,都属课内阅读题。

(四)着重学生主体领悟才能的考核。如12、13、14、15、16、17、18、19、20、21、小题,让学生站在作品主角的立场上思索、换位思考,这应当是培养学生理解才能和想象才能的最佳切入点。

四、考试情况分析

(一)整体的分数段

此次八年级18个班参加考试。,考试结果80分以上的有5%;70—80分的占30%; 60—70分占有45%分,剩下的是60以下占20%。从这个分数看,本期比上期有进步,但优秀生还不多。

(二)做题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最简单的汉字拼音及汉字书写的题都普遍有错,包括尖子班在内。

2、名篇背诵默写,学生眼高手低。6—9小题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大多数学生不是不会背,而是写错字。而此类题的评判标准又恰恰非常严格,错一个字就算错。

3、作文是语文成绩优秀与否的最大制约因素,它也是语文的老大难,学生的作文能上30分的不多,让人心里真不是滋味。作文存在的问题是:有一部分

同学没有认真审题,有离题和偏题的现象;有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书面不整洁;还有部分学生作文的字数远远达不到要求。

五、对试题的评价

1、本张试卷试题立足基础,对汉字、成语知识的考查,无不体现对基础知识的积累、识记、运用等基本能力。语言的实际运用试题体现了研究、创新学习的方向,并注重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2、两篇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考查了学生依据文体特点整体感知内容、组织概括语言、掌握写法、深入理解句意等求知能力。文言文的几个题目也比较浅显、灵活,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能较好地体现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3、命题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不仅给学生较广阔的取材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且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想要写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的是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给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启迪。

六、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或设想:

1、要进一步立足基础。初二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乃至高中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初二的学生从初一到初二,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都面临重大变革,同时初二阶段又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语文基本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段,我们语文老师应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切切实实在语文教学中科学计划,认真落实,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甚至包括书写训练),重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阅读广度深度,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从考试角度讲,初二和初一一样要重视学生的及格率的提高。

2、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认真培养学生字斟句酌的阅读习惯、动笔习惯,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学会倾诉;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审题、全面准确地把握题意,并按要求规范答题。

3、要进一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实践证明,光靠课本上提供的一点点知识,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在考试中,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 2

社会知识贫乏症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必须大胆地将学生引出课堂,把他们引向社会、引向电视、引向图书馆„„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必要的答题技巧的指导是必要的。如阅读中,一定要把题目和文章相关内容结合,再思考回答;如果答案是多要点的,可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开放题,要多角度的结合实际去思考、探究,答案也要有情感性,尽可能的体现自己的认知体验、情感体验等,不能为答而答。

篇6: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一、试卷命题

本试卷以新课标为依据,体现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方向,本次试题贴近学生实际,从总体情况上看,题量适当,试题题型丰富,识记积累、语言运用、诗歌鉴赏、专题、阅读、写作等内容全面涉及。本次测试是积极开发综合性新型试题,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自然的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型小而活,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失分情况分析:

1、“积累与运用”这块有8个小题,八(1)班的从第1、4、5、7、8题失分严重,八(2)班的从第1、3、4、5、6、7、8、题十分较严重,特别是第7、8两个小题,八(1)、八(2)班的基本上没有学生去做,都是留空白,不知道写什么;从这些题目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学生的背诵默写情况不容乐观,审题较粗心,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从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或语段信息去认真、严谨审题;全面、严密答题的思维习惯极为欠缺。许多学生对答题角度与答题的要点把握不住,导致许多学生卷面失分的主要原因。这在主观性较强,文字表达较多的题目中问题尤为严重,学生大多缺少明晰的思维。

2、对于阅读理解部分这块有两部分共有9个小题,第一部分是说明文,第二部分是记叙文文,两个班都一样说明文失分的学生要少些,而记叙文失分的较多,9-12题是课内说明文阅读。题型为两道表述题、两道选择题,四道题目一道考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一道考的是石拱桥创造性设计的优点

是什么、一道考文段引用唐朝张嘉贞和张鷟话,理解有误的内容,一道考的是本段用什么说明顺序,这道题难度不是很高,符合初二学生认知水平。所给文本很短,只要学生能以平静的心态认真研读文本,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然后仔细辨别语句中文字的差异,那么这几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虽然篇目很短,但是两个班做下来的情况还不够理想,在以后的训练重要得多多加强。

第二部分13-17题考查的是课外记叙文,这一部分15-17题的得分率特别低些,究其原因,一是15题属于鉴赏评析能力检测,而16题是对文章画线词的理解,并发挥想象,对其表情加以描写的考查,第17题是仿写大部分的学生不会写都是照着试卷上的原句抄下来,从批改试卷上来看,这些题对学生都有一定难度;二是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往往读了一遍就将文本放在一边,不愿再去反复阅读,而记叙文的阅读却恰恰需要耐心的阅读和冷静的思考。

对于阅读理解这一部分,学生作答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题目要求阅读不仔细,审题不到位。这可能由于做题时心态不够平和,比较浮躁而致。二是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检测的题目,学生一般只把握了最表层的含义。三是表述题,学生回答不完整,缺少条理,表述不清楚。四是文章主旨把握不了,导致有些有一定深度的综合性题目不会做。

3、作文部分:

本次期中考试作文是以《感受幸福》为话题来写,从大部分学生写的作文来看,这个题目作文失分有3个方面原因:一是语言表达欠缺,有部分学生句子不够通顺,语言罗嗦,错别字较多;二是审题不当,把握不住

核心要求,内容陈旧,缺少动人之处。三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大部分学生只写了几句话,就找不到写的了,之所以以后要给学生多多训练。

三、学生答题情况

(一)从考试结果来看,这份试卷有一定难度。

八(1)班:总人数:48人,实考46人,平均分41.033分,及格3人,最高分:70分,最低分:17分。

八(2)班:总人数:49人,实考48人,平均分25.875分,及格 1人,最高分:63分,最低分:1分。

(二)进步方面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文言古诗的背诵、仿句能力、换位思考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关于这些语文最基本知识的学习、训练,要继续坚持。

(三)不足之处

1、文言默写,学生眼高手低。第7小题依提示填写诗文原句,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背,而是眼高手低。而此类题的评判标准又恰恰非常严格,错一个字就算错。

2、学生的仿句能力虽较以往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还不能令人满意。针对仿句题型比重的加大和形式的多样,此项举措的实行已刻不容缓。

3、学生审题意识及其领悟力不够。这一个体现在8小题关于辩论会题目,题目要求担任其中一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可很多学生写的却不是辩论会内容。

4、作文分数普遍不高。作文历来是语文成绩优异与否的最大制约因素,它也是语文的一大难题,整个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上30分的寥寥无几,让人心理真不是滋味。

四、改进措施:

1、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而教师也未能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平时应严格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上化被动为主动,培养自学能力。

2、在课文学习中语文基础部分仍应多巩固,同时引导生注重整体把握,注重具体句段的分析与赏析,注意分析表达的针对性与全面性,注重关键词句的作用与利用。加强练习与引导,强化学生的审题与解题中细致与严谨的思维习惯,关键词与关键句意识,注意其在审题中的作用与答题中的体现。

3、写作方面先着重于立意与选材的训练(这两点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今后教学将多进行审题指导,对写作应进行范文例析,并提倡多练笔。

4、加强个别辅导,在整体成绩稳步发展的情况下,多培养高分,尽可能减少低分。

五、今后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一是朗读能力训练;二是书写能力的训练;三是生字词识记的训练。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支教学的重要任务,近年的考试中,这方面试题的占分比例也有所增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持

续抓紧抓实。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文言文教学强调“言”、“文”并重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文,都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宝库中的精品,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课标”指出,初中生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要强调“言”、“文”并重,所谓“言”指文言基础知识,所谓“文”指的是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言”是理解“文”的基础,而离开“文”,实际上也很难学懂“言”。因此,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强调反复诵读,要读出情感,读出语气,读出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其书,自己去归纳总结,去解决文言文基础知识的问题,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掌握了必要的文言知识,阅读浅易文言文也就不难了。

(3)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从中接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现在的中考阅读题更注重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阅读吸收与阅读表达紧密结合,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4)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篇7: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本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为三个部份:

一、古诗文(30分);

二、现代文(30分);

三、作文(40分),满分为100分。试卷难度适中,考核目标明确,既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也重视语文材料的理解、应用能力的考核和对文学作品的初步鉴赏。从评卷情况来看,整体成绩比较理想,及格率稍高,良好率有所进步,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的思维与审题不够周密,影响了良好率的进步,反映 出来的主要题目有:

1、古诗文部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对知识积累不够重视。例如: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本题是纯粹记忆性题目,得分率固然较高,但错别字出现的机率比较高,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杨”错写成“扬”,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度”写成“渡”,说明平时不够细心,眼高手低,三、本题考查文言文,题目不难,但第1题给加点字注音,有的注错,有的声调标错,说明基础知识特别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

2、现代文部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例如:

14、要求表述加点词语“加倍”的表达好处。出错率比较高,主要是对词语重复利用的不理解,再者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词不达意,口语较多,18、考查“冷板凳”的含义,有些同学根本答不上来,可见其学了理论不会联系实际。20,品读文章最后的一段,要求联系上下文,把握文章的内涵,学生对文章理解不深,并且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3、写作部分,绝大部份学生能正确审题,围绕“不遗憾”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但作文取材面窄,有些材料雷同,陈腐,整体习作中,材料缺少新意与时代感,反映出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小,思维习惯单一。还有在写作中,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的不规范应用、书写马虎的现象不胜枚举,因此高质量的作文较少,大多数作文得分在70—78%之间,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二、整改措施

1、潜心研究《课标》与《大纲》,从整体上掌控教学目标,重视从《课标》理论探究到操纵策略的转变。

2、抓实抓好双基,加强语言文字的练习;加强学生理解与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把握程度,彰显语文的工具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书写,保持卷面整洁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走进文本浏览的习惯等。

4、夯实文言基础,以课本文言文为契机,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正确理解文言句子意思的能力。

5、实现习作教学生活化。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之路,在作文内容上下大力气,从而做到习作内容与情势的有机同一。鼓励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切实进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意见建议

篇8: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一、追求理性地教学,创造自由的空间

虽然语文看上去没有规律可循,但语言具有系统性的表达逻辑。不同人在表达同一件事物时,采用的词汇、表达方式、描绘技巧存在着很大差别。教学的理性表现在语文知识的系统化和语言描述的常识化,例如:竹子用来歌颂气节和立场,梅花用于赞美坚强不屈的性格;空间的自由表现在学生自由地创造意境,而不受到阻止。

在“人与环境”单元的诵读欣赏板块中,教材提供《大地上的事情》(选节)来表达作者对田野和地球的认知和情感。第一节,通过“鹞子”和“野兔”来反映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第二节,将地球比作“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内心反思。从理想教学的角度看,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地讲解作者的行文思路,表达主题的方式,语言的奥妙之处;而学生对两个小节的认知和头脑中的想象是自由的,是可以通过联想、对比等方式进行改编的。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可以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也可以是渔夫与大海的关系。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获得认可,并对其文本不断完善,形成完整、具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系统。

二、开展“聆听、朗读”活动,体会语言意境

“诵读欣赏”选取的内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诗词读来朗朗上口,选文内容表达细腻,细节丰富,为场景描述、表达情感、增强语言穿透力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方向。这些特点将在聆听和朗读两种表达方式下,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和呈现。“听”和“读”两种学习方式调动着耳朵、嘴、大脑联合反应,是体会语言意境必不可少的方式。长期以来,聆听和朗读的方式没有得到课堂的重视,造成了学生体会意境、再现意境的能力比较弱。

运用好教材的“诵读欣赏”板块,开展“聆听、朗读”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体会意境的能力,为学生进行语言创新提供丰富的内心情感和意境基础。例如:“爱国情怀”单元的《革命烈士诗二首》。在课程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诗歌的音频,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下诗时的社会背景、作者情感、爱国信念等内容,帮助学生构思诗歌意境,从而对整篇作品形成透彻性的认知。整个课程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以聆听的方式引进教材内容;然后,详细地讲解诗歌内容、写作手法、特征特点等内容;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留给学生自由空间进行想象和思考。

三、扩展朗读素材,提取关键性字词

教材中“朗读欣赏”的内容是有限的,对学生的启发也是有限的。优秀的文笔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背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扩展素材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效仿文本的能力,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树立“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具备提取关键性字词、掌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例如:在“长征之歌”单元中,对《诗人领袖》这篇文作的赏析。这首词借鉴了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内容,借词句书写领袖的一生,借领袖的事迹成就伟大诗人。平仄是诗歌押韵的特征,却用来描写枪声;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本是无情战场,却用来表达诗人情怀;大江、雪天与潇洒、畅想融合在一起,二万五千里长征换来了撼动世界的成果,城门楼上的话语,嘹亮了东方。这首词特征明显,关键字词容易确定和讲解,适合为学生讲解赏析思路,提升学生提取诗词关键性信息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搜集更多的诗歌素材,锻炼学生“抓词”本领,提升语文素养。

四、反复修改,养成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亲自动手,进行语文实践是提升书面表达能力最快的方式。优秀的文章需要经过三次以上的修改和打磨,仔细斟酌每一个关键性字词的表达。反复修改的过程是枯燥、痛苦的,但最终可以在素材积累运用、语言表达习惯、行文思路等方面获得突破,让自己的写作具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具有语言穿透力。从宏观看,“诵读欣赏”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写作表达”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反复修改可以将内化知识转变为可运用内容,支持自己的外在表达。

例如:“诵读欣赏”中诗歌如何转化为应用素材。通观初中语文教材,这一板块涉及数十首诗歌。学生一般将其全盘背诵,极少使用到自己的表达之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内容的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将思想情感、表达方式等相似的诗歌进行集中性处理,让学生形成意群概念,当触及这类话题时,便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书面表达气势。如:谈到爱国话题,不仅有古代“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渣滓洞“鲜艳如血的花”。坚持进行这样的写作锻炼,反复修订写作内容,必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明显提升。

五、结语

上一篇:从零开始的励志句子下一篇:漏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