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上水泵技术规格书

2024-05-09

锅炉上水泵技术规格书(精选2篇)

篇1:锅炉上水泵技术规格书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领导讲话 公文写作

锅炉上水泵技术规格书

欢迎光临

二零零九年六月 新疆·鄯善

吐哈油田分公司销售事业部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领导讲话 公文写作

锅炉上水泵技术规格书

1.0 范围

本规格书规定了用于吐哈油田分公司销售事业部锅炉上水泵设计、制造、检验、包装运输等的最低要求,厂商应根据本规格书提供的技术参数,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

务。

2.0 标准规范

2.1 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遵循的最低标准规范:

GB3215-83《炼厂、化工及石油化工流程用离心泵通用技术条件》

GB/T13007-93《离心泵效率》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2.2 属于进口设备必须同时符合生产国国家标准和国际行业相关标

准要求。

2.3 上述标准均应为招标截止日时的最新有效版本。

3.0 使用条件 3.1 环境条件

3.1.1 年平均气压值:

97.32kPa 3.1.2 最高月平均气温: 37.1℃ 3.1.3 最低月平均气温:-16.5℃ 3.1.4 年最大风速: 20m/s 3.1.5 年主要风向: NE(东北风)3.1.6 年平均相对湿度

43%

4.0 介质 热水

4.1 安装位置 室内、立式安装。5.0 运行状况及使用寿命

供方保障设备供货后一年内无故障运行,大修时间大于10000小时,使用寿命12年以上,正常使用情况下,泵轴、叶轮、泵壳在整个使用寿

命内不破裂、断裂。

6.0 技术规格

6.1 输送介质:热水; 6.2 泵进口压力:0~0.1MPa;6.3 泵进口温度:20-120℃。

欢迎光临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领导讲话 公文写作

6.4 最高压力:25bar。6.5 防护等级:IP55。

6.6 数量:2台

6.6.1 流量:17m3/h;扬程:157m(Hmax196);电动机功率:≤11kw。

6.7 泵效率不低于45%。6.8 NPSHr≤3米。

6.9 电机功率因数不小于0.9。

6.10 机组噪声不大于80db(A计权,离机组1米处测量)。

6.11泵形式:立式多级。6.12泵进口法兰口径:DN50/PN25 6.13泵出口法兰口径:DN50/PN25

7.0 技术要求

7.1 厂商应根据本技术规格书提供的参数制造或选择泵型号规格。

7.2 厂商制造或选择的泵应满足少维护的基本要求。

7.3 厂商应提供的泵进出口配对带对焊钢法兰、螺栓、螺母、垫片

等。

7.4 厂商应提供安装、维修泵所需的专用工具。

7.5 泵能够适应变频运转,使用工况能够满足当地环境要求。7.6 泵轴、叶轮、泵壳采用抗腐蚀的304或理化性能与之相当的的材质。

8.0 供货范围

泵供货范围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8.1 泵本体;

8.2 配套带对焊钢法兰、垫片、螺栓、螺母等;

8.3 地脚螺栓。

8.4 密封垫一套、机械密封一套、下轴瓦一个。

8.5 品牌:丹麦格兰富 9.0 油漆、包装和运输

厂商应按照中国石油有关油漆标识、包装和运输的规定,对所定购的泵进行涂装,标识和装卸、运输(费用自理)。

9.1电机:涂装为灰色

9.2泵体:外筒、底座、泵与电机的连接体涂装蓝色(外表不锈钢件

无需涂装)。10.0 铭牌

厂商应将泵的铭牌固定在泵的明显位置上,铭牌应严格按标准规范要欢迎光临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领导讲话 公文写作

求进行标注,至少应载明下列项目:

10.1 泵型号; 10.2 电动机功率(kw); 10.3 额定流量(m3); 10.4 额定扬程(m); 10.5 额定电压(V);10.6 额定电流(A);

10.7 接法; 10.8 制造厂名; 10.9 制造年月; 10.10出厂编号; 10.11轴功率; 11.0 技术文件

11.1 设备到货至少随机附带以下资料:

11.1.1 产品合格证;

11.1.2 泵性能曲线(实际测量所得数据);

11.1.3 泵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如遇外文资料,需同时免费提

供中文译本,下同);

11.1.3.1泵维修数据表,包含关键口环、密封环等配合部位的配合标准值和极限值。

11.1.3.2泵维修验收标准,包含标准的装配数据和零部件变形极限

数据等。

11.1.3.3设备零部件材质说明和零部件自编号目录。

11.1.4 地基图;

11.1.5 检测报告及技术档案; 11.2.6 电器控制原理图和接线图;

11.1.7 装箱单; 11.1.8 技术文件目录。

欢迎光临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领导讲话 公文写作

欢迎光临

篇2:锅炉上水泵技术规格书

【关键词】核电厂;技术规格书;改进

1.运行技术规格书概述(347)

核电厂运行技术规格书(以下简称技术规格书)是核电厂运行阶段的“宪法”。一旦发现偏离了技术规格书的某一要求(如某一参数超限、某一备用设备故障、某一定期试验未能如期进行等),且未能及时纠正或者获得国家核安全局对这项偏离的特许,则机组必须在技术规格书规定的后撤时间内撤到规定的工况。

具体来讲,技术规格书有三大目的,一是实现核电厂的安全目标,即建立并保持对辐射危害的有效防御,保护厂区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二是防止核电厂偏离正常运行,以及在偏离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防止预计运行事件升级为事故工况;三是保证正常运行期间或中等频率事件下实体屏障的完整性。

鉴于技术规格书对核电厂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稳定性的极大影响,世界上主要核电国家均花费很大人力、财力用于技术规格书的编制和改进。

2.运行技术规格书的主要内容(608)

技术规格书规定电厂在正常运行、瞬态和异常运行工况下的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主要有安全限制、保护阈值、运行限制条件以及监督要求等四个部分。

1.1安全限值

设计中采用的或按安全准则确定的限值。在正常运行期间或中等频率的故障情况下不得超过安全限值。压水堆核电厂技术规格书一般规定与三道屏障有关的安全限值:

(1)燃料包壳,如偏离泡核沸腾比(DNBR)和燃料棒最大线功率密度;(2)反应堆冷却剂边界,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最大绝对压力以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最高温度;(3)安全壳,如相对压力、最高平均温度和LOCA峰值压力下的最大泄漏率。

1.2保护阈值

触发主要保护系统和安全系统自动动作的整定值,以保证不达到安全限值。保护阈值包括:

(1)触发反应堆紧急停堆的整定值;(2)反应堆紧急停堆保护系统的允许信号和连锁信号的整定值;(3)触发专设安全系统(如安注、安全壳喷淋、主蒸汽管道隔离、主给水隔离、辅助给水启动)的保护系统整定值;(4)限制一回路冷却剂系统和二回路系统压力的安全阀整定值。

1.3运行限制条件

对每种运行模式和每个安全相关系统规定相应的运行限制条件,以便当某一安全相关物项不可用或某一安全相关参数偏离正常时,要求机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后撤到规定的工况,从而防止事故发生或缓解事故后果。

1.4监督要求

规定了对安全相关物项和参数在适当的深度和频度范围内进行试验、检定、监测和检查的监督要求,以保证技术规格书规定的安全限值、保护阈值和运行限制条件的有效性。

3.运行技术规格书的缺陷(347)

技术规格书是随着核电的发展而不断补充完善的,如法国电力公司(EDF)的技术规格书,开始仅仅涉及满功率运行状态以及与满功率运行状态有关的保护系统和专设安全系统;之后增加了运行限制条件的内容,涵盖了认为需要可用的所有的系统和设备,以及不可用事件出现时的后备模式和后撤时间;在对事故后序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冷停堆状态以及事故规程可操作性方面的要求。由于技术规格书拼凑形成的,因而存在以下缺陷:

(1)结构零乱松散,格式不合理,不太适合电厂运行人员的理解和应用;(2)编制的内容和要求缺乏明确一致的规则,因此技术规格书内容难免存在一些遗漏、多余和不协调,影响了机组运行的灵活性和可利用率,进而影响了电厂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3)没有充分考虑运行经验,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思想。

4.运行技术规格书的改进(1150)

鉴于技术规格书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缺陷,以美国、法国为代表的核电国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致力于技术规格书的改进。

4.1改进技术规格书的制定原则

美国核管会(NRC)规定了确定运行限制条件(LCD)的4条准则:

准则一:用于主控室探测、指示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性能明显异常恶化的仪表;

准则二:作为设计基准事故或瞬态分析初始条件的过程变量、设计特征或运行限制,这些事故或瞬态能使某个裂变产物的屏障失效,或者危及其完整性;

准则三:作为主要成功途径一部分的构筑物、系统或部件,它们的功能或触发能缓解一个设计基准事故或瞬态,这些设计基准事故或瞬态能使某个裂变产物屏障失效或危及其完整性;

准则四:运行经验或概率风险评价已经证明对公众健康和安全重要的构筑物、系统或部件。

4.2改进技术规格书的格式

(1) 制定标准的技术规格书 NRC于1992年颁布了针对PWR和BWR核电厂的5份标准技术规格书。电厂在编写技术规格书时只要在同类型核电厂标准技术规格书的基础上完善不同点,而核安全当局也只需审查不同点即可,大大简化了技术规格书的编写和核安全审评的工作量。

(2) 内容分级 美国和法国标准技术规格书都分为技术规格书要求和依据两个部分。这样划分既有利于理解和使用,也减少了核安全当局审评的工作量,因为技术规格书依据不属于送审文件。

4.3精简技术规格书的内容

如果能在满足按照技术规格书的内容确定准则的前提下,删除技术规格书中不必要的内容,对于核电厂运行的机动性将是很有意义的。美国根据前面提到的NRC的4条准则,将传统的运行技术规格书内容精简了40%。

4.4应用概率风险评价(PRA)方法

传统的技术规格书是建立在确定论基础上的,在其改进和发展中,PRA方法的应用是一个显著特点,它在选择技术规格书内容、确定安全有关限值、优化纠正措施、合理制定监督计划和预防性维修大纲、提高电厂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方面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4.5修改限制条件和限值

由于应用了新的设计方法和思想,充分考虑了运行经验的反馈,在技术规格书的改进中对一些与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相关的重要限制条件和限值做了修改,放宽了某些要求。

5.对我国核电厂运行技术规格书编制的思考与建议(359)

上一篇:父爱深浅高中作文下一篇:关于设立客运公司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