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专注的力量

2024-04-15

谈专注的力量(共9篇)

篇1:谈专注的力量

谈专注的力量

佝偻丈人承蜩

先秦·庄周《庄子·达生》

本文说明了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出自《曾国藩家书》)

为什么单纯做事更容易成功2014-10-17 14:24:45 来源: 齐鲁晚报 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是说:我只是单纯做我想做的事。你以为这是谦虚或者托词,实际上,这个是有科学道理的。

人在追求梦想、事业或知识的时候,总有一个(或多个)动机驱使我们不断向前。心理学家将我们的动机简单区分成两类: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来自外在的诱因,例如升迁、加薪、奖金等;内在动机则是单纯地“想要做某件事”。

耶鲁管理学院的研究团队今年6月24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如果在追求一项事物时,人同时具有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那么不但达不到激励效果,在事业上成功的比率也比单纯持有内在动机的人要低。

该研究追踪西点军校1997年到2006年报到的新生,共10238名军校生,在开学的第一年,新生会填写一份问卷询问他们加入西点军校的原因,其中包括“工作机会”、“经济原因(西点军校不收学费)”等外在动机和“想成为一名军人”等内在动机,并追踪那些新生哪些人顺利完成了五年的军校生涯,哪些人毕业之后继续服役,还有哪些人获得了较高的军阶。

分析之后的结果是,持有内在动机与事业的成功有正相关,而同时持有内在和外在动机的学生成就却不如前者。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社会上许多事业有成的人,他们无论致词、领奖或是自传里总喜欢提到:“我只是单纯做我喜欢做的事!” 4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5

《吴清源》一生一世一棋局

博二兔不得一兔

聂卫平说:“吴清源老师在棋上的贡献很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他是一个温厚长者,为人宽厚,我至今还没听过有对他为人不好的言论。上世纪80年代,他主动找到我说:‘你在围棋上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来日本学棋,你来日本就住在我家,我们早晚也能切磋棋艺。’在日本棋界,像这样无私的棋手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他一生执着棋艺,也是这么要求其他棋手的。有一年我在日本,与沈君山神侃桥牌,一边的吴清源先生听到后,很认真地对我说:‘博二兔,不得一兔。’我听后如醍醐灌顶,大受震动。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王 磊)6

《旧梦与远山》童庆炳

聋蛤蟆的故事 7 成语:掘井及泉

释 义 掘:挖;及:到。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处。比喻做事善始善终。

出 处 《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及泉,犹为弃井也。”

而曾国藩说的掘井及泉,则是“与其花一生的时间去掘许多的井,不如花一生的时间去掘一口深井”的意思,为学做事都贵在一个“专”字。

用功譬若掘井

叶超英

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之治学篇,第一条说的是“用功譬若掘井”,曾国藩认为:无论读书、做人还是做事,都要一个“专”字,要掘井及泉,不可半途而废。若干年前的高考作文就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副漫画,画中人扛着锄头,掘了四、五个地方,挖了几个浅浅的坑,有几个离井水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挖者又换了地方。口里还念念有词:这里没有水。出题者要求根据漫画的意思写一篇作文。疑心这个作文的命题者,就是受了曾国藩这条语录的启发而出题的。

曾国藩的意思就是强调一个“专”字。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断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十年磨一剑等格言的意思都是强调一个专字。道理容易懂,真正做起来就难。例如,书法练习里有专心练习一个字之说,认为不练好一个字,就不练下一个字。这样的练习,一时一地尚可,如果长期练习一个字,其中的枯燥乏味又如何克服?读书也一样,精读一本书,读久了,就烦了;写作也如此:一篇文章写到一定程度,难以再深入下去,就只能搁笔了。所以,事情掘进的深度、广度都是因人而异的。

作为该语录的评点者唐浩明,眼力和见识非同一般,他指出,如果掘一个井到了一定程度,怎么也无法见到井水时,也要及时抽身,换一个地方再掘。凡事不可认死理,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到底是用力掘一个井还是及时抽身另掘一个井,就需要掘井者审时度势的智慧与才能了。世间事无绝对,掘井如此,做其他事均如此。就在专一与转换之间,体现人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一味简单地掘进蛮干,也会误事;一味地浅尝辄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永远也掘不出井水来。在掘与换之间,世界的复杂性就出来了,做事的难度也就出来了。否则的话,这个世界也就太简单了,做事用功也就太容易了。“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淮南子·说林训》刘安

为鹿而不顾兔,是因为鹿比兔大,为千金之价而不争铢两之差,因为千金重于铢两,说明作任何事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西瓜的蠢事。历史上不因小失大的例子也很多,如曹操因部将许攸拥兵自傲,很是气愤,决定出兵讨伐,但是留府长史杜袭对曹操说:“有千钧之劲的弓弩,决不会为了射击小老鼠而开动弩机;万石之重的大钟,不因为小草茎的撞击而发声”。劝谏曹操不要因小忿而与下属大动干戈,伤了和气,失去猛将致使得不偿失。贾平凹在女儿结婚仪式上的讲话:在这庄严而热烈的婚礼上,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上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自己的婚姻。10

法布尔的忠告 王充闾

一个青年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请教,说他每天都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用在自己爱好的事业上,可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自己低能,还是成才之路太难走呢?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位立志献身科学的有为青年。”

青年的答复却是:“我不只是热爱科学,还很喜欢文学,我还爱好音乐和美术。就是这么多的兴趣和爱好,占用了我的全部时间。” “噢,是这么回事。”法布尔找到了这个青年事倍功半的症结所在。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只放大镜,给青年示范,说:“把他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去试试,就像这块透镜一样。” 在人才学中,“聚焦成才”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它的含义是,要在认识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才目标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去作重点突破。就像通过凸透镜把众多光束集中到一个焦点,从而引起燃烧一样,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可以在“聚集效应”作用下形成成才所需的必要能量。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马克·吐温语)

“聚焦”,这是治学的需要。任何一门学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清代诗人曾世霖说:“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专力则必精,分途恐两失”。一些青年人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是正常现象。但是,由于思想缺乏稳定性,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贪多旁骛,浅尝辄止,今天学习这个,明天钻研那个,造成注意力不断地转换,这是很难跨上成功的彼岸的。

古往今来,除了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物可以在众多领域同时做出杰出的贡献以外,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常态,都要靠“聚焦效应”来取得一定的成果。有些人可能在几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才能,但并不等于在这些方面都能达到平均水准以上的高度,更不要说尖端水平了。目 标分散,四面出击,固有的某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世路无穷,人生有限。每条事业与学问之路,又都是“漫漫其修远兮”,不付出毕生的精力去探求,很难窥其堂奥。而任何人都不是千手千眼佛和掌握“分身法”的孙悟空,面对着千支万派的学问,只能尝其一脔。如果撒网太宽,胃口过大,硬要去一手抓十个跳蚤,最终可能一个也抓不到。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有一首《怜愚》诗,讲的正是这种情况,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当然,法布尔说的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并不意味着主攻方向之外绝不涉及其他事物。知识的偏枯,同样是治学的大忌。一切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不要目标分散,平均使用力量。专与博是相辅相成的。无博,专则孤立无依;无专,博则泛滥无归。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许多人的成才实践证明,在确定一项专业之后,再按照专业的需要去钻研与涉猎其他各种知识,这样,专中有博,博而能专,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香菱学诗:课本九上)一个孤苦女子,痴心学诗,是对艺术的崇拜,还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12 学弈朝代:先秦作者:佚名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3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欲废书出观.宁分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鬼谷子》里说:“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围棋大师吴清源说:“搏二兔不得一兔。

篇2:谈专注的力量

不管你是身在职场还是投身学术或其它,专注是取得成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因子。因为专注的力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只要你懂得专注的精神,敢于坚守,坚定你的信念,相信总有一番收获,或财富,或成就!

专注的关键是敢于舍弃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得最好,那就不得不要专注于此了。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这样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看似什么都懂,但是如果深入的话,他们就不行了。也就是说他们仅仅是博众人一乐,讨个新鲜!还有这样的企业,什么都做,跨行业投资,多项目开发等,结果呢?的确广撒网,多捞鱼的策略奏效了,能赚点财富,但是在同等行业中始终成绩平平,不会出彩,形成不了自己的品牌更别说出名了,

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样的人和企业都不愿意舍弃!

专注何解?“专”字为专一,专门,“注”字乃坚持,投入。而专注的关键是敢于舍弃!中国自古就有舍得的辩证思想,而专注力量的汇聚也是从舍弃开始。这里举个例子,生活在手机时代的我们对诺基亚这个名字太熟悉不过了,但你可知道诺基亚是怎样从做木材、橡胶业转变成手机行业中的佼佼者?

诺基亚是北欧小国芬兰的一家区域性公司,最初开始并未从事手机行业而是木材、橡胶业,直到60年代才涉足电子领域。诺基亚一开始把“鸡蛋”投放到各种领域中,冗长的生产线上除了移动通信还有电视机、电脑、电线等。这种过于复杂的产品,虽然保证了公司的财务,但一度陷入了市场困境,当时高层曾想要把诺基亚卖给瑞典的爱立信,但是最后在一个叫奥利拉的董事长的领导下,诺基亚摆脱了困境并走向了世界,挤入了行业前三。当人们分析才发现,诺基亚成功的关键环节除了国际化,潮流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专注!

篇3:谈专注的力量

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专注的人, 俱乐部正在进行围棋比赛, 一位教练被观众中的一个儿童所吸引———这个小孩在棋盘旁整整站了一上午, 注意力高度集中, 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这个孩子看得很入迷, 第二天, 孩子认真地观看了一个上午。围棋对专注力的要求比较高, 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又有这么好的专注力, 难能可贵。当时这个孩子被教练发现, 进了围棋队。这个孩子叫常昊。后来常昊获得全国“棋童杯”赛冠军, 还战胜过日本棋圣。常昊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其中原因之一是他专注力好。

每位有成就的人做事情都是聚其精, 会其神, 才取得成功。马克思曾说过:“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通过对班里学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上课做小动作, 注意力分散的学生, 其作业完成得慢, 错误率高。而作业完成得比较快, 且完成得比较好的学生, 往往能做到注意力集中。这些学生效率比较高, 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从事娱乐活动。因此,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 是小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呢?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是如何培养学生专注力的。

一、精心设计导课环节

巧妙、精心设计导入部分,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能较快地把学生带入课程的学习当中。导入的方法很多, 可以是诗词导入。学习六下“月相变化”这一课, 我引用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很多同学都能背下来, 同学们都参与到词的背诵中来,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接着教师可以抛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从而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如:“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圆缺的变化规律。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你观察到的不同的月相能画下来吗?”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寻找答案, 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导入也可以设置疑问, 开启思维。五下科学“给冷水加热”一课, 教师提问使冷水变成热水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后, 教师演示了自己的方法, 把装有冷水的密封塑料袋浸入装有热水的水槽里, 装满水的塑料袋先是沉后是浮。教师追问:真神奇!为什么装满水的塑料袋先是沉后是浮呢?谁来解释一下呢?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积极思考,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甚至可以谜语导入, 妙趣横生。五上“蚯蚓的选择”一课, 猜谜导入。同学们, 玩个小把戏吧, 猜个谜语:细细长长一条龙, 天天躲在泥土里。它是庄稼的好朋友, 钻来钻去把土松。学生猜出是蚯蚓。教师进而跟学生继续聊有关蚯蚓的话题, 像蚯蚓通常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 很自然地和学生一起进入新课学习中。

二、每课订立可行性目标

学生的专注力不是一时就能养成的, 需要长时间培养。对于班里长期注意力分散、上课不专注的学生来说, 让其一下子改变不太现实。为了培养其专注力, 教师可以从制定小目标入手, 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每节课订一个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 尤其对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要求更要严格、细致。如: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低不一, 每节课上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于优生要求课堂上理解、掌握本节课知识点, 会举一反三, 会做较难的题目。课后完成科学作业本和科学每课一练。对于后进生要求能理解并掌握本节科学概念, 会做简单题目。课后完成科学作业本和每课一练的部分题目。对于班里上课纪律较差、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 课前教师与他们商量好, 这节课要做到不离开座位, 不主动去跟别的同学聊天, 坐端正。先从基本的纪律抓起,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一节课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 专注力会更好。

三、掌握听课要领, 提高听课质量

教师引导学生课前要认真预习, 带着预习中的疑惑来听课, 学生会更加专心听讲, 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 积极动脑思考问题, 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 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课堂中学会记笔记, 把重难点记录下来, 便于课后巩固, 也为更好地学习下一课做铺垫。因为学习上的衔接也会促进学生提高专注力。

四、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意志力

小学生容易感情用事, 可能老师批评某同学了, 那么, 这位同学可能上课就会不听讲;可能某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或不喜欢某门学科, 就会出现课前不预习, 课上东张西望, 随便讲话, 不认真完成作业等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所致。我们要让学生知道, 会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会学习使你变得智慧。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就会自觉学习, 愿意学习。同时, 教育学生做意志坚强的人,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才会成为专注的人。

五、适时、适度表扬与批评

批评与表扬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一味地批评会让学生失去信心, 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同样一味的表扬会使学生骄傲自满。教师要赏识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适时、适度地表扬与批评, 促进学生的成长。当老师课堂上发现一些同学特别认真, 老师不要吝啬, 适时表扬, 表扬应该指名道姓, 说清表扬理由, 人都喜欢被赞美, 被赞美的孩子会更有信心去专心听讲, 无形之中提高了专注力。教师通过表扬正面引导了班级其他学生课堂上怎样做才更好。表扬不是一些同学的专利, 每位同学只要有做得好的方面, 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及时表扬。

小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 他们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 犯错误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当有学生犯错误时, 教师要心平气和, 言辞不要过激, 批评的言语恰到好处时, 学生会心服口服, 用心改正错误。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某个同学开小差, 先暗示, 如果没效果, 可以点名回答问题或批评。

总之, 培养学生专注力的方法很多, 不同情境中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各种具体情况反馈、分析, 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课堂调节艺术, 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学业精于专注, 荒于分散。相信,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每位学生都能养成上课专注的好习惯。

摘要:从教多年, 发现上课专注力好的学生, 学习效率比较高, 成绩比较好。上课小动作不断的学生, 作业错误率高, 甚至讲评过的题目依旧一错再错。小学阶段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就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好基础。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精力比较容易分散, 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是每一位小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主要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研究:精心设计导课环节;每课订立可行性目标;掌握听课要领, 提高听课质量;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意志力;适时、适度表扬与批评。

关键词:专注力,听课环节,听课质量

参考文献

篇4:专注的力量

一天,老和尚把吴道子领到后殿,指着雪白的墙壁说:“我想在这空壁上画一幅《江海奔腾图》,画了多次都不像真水实浪。明天我带你到各地江河湖海周游三年,回来再画它。”第二天一大早,吴道子收拾好行李,就跟着老和尚出发了。

无论是走到哪里,老和尚都叫吴道子练习画水。吴道子开始还很认真,可时间一长,他就觉得有些腻烦了,画起来就不怎么用功了。老和尚把他叫到身边说:“吴道子呀,要想把江河湖海奔腾的气势画出来,非下苦功不可,更要一个水珠、一朵浪花地画。”说罢,老和尚打开随身带的木箱,吴道子一瞅怔住了:这满满一箱画稿,没一张是完整的,上面全是一个小水珠、一朵浪花或一层水波!这时,吴道子才知道自己错了。从此,他每天早起晚归学画水珠浪花,风天雨天,也打着伞到海边观望水波浪涛的变化。经过三年的历练,吴道子画功大有长进,终于画出了著名的《江海奔腾图》。从那以后,来柏林寺观赏临摹《江海奔腾图》的文人画师络绎不绝。但吴道子并不骄傲,他更加刻苦地学画,终于成为中国盛唐时期的“画圣”。

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苏轼将吴道子与杜甫、韩愈、颜真卿放在一个高度,足见吴道子的画功实在是非常了得!吴道子为何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我想和他专注画好一滴水是分不开的。

事实上,一个人只有专注于做好细节,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荀子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台湾著名话剧艺术家李国修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圆满了。”这句话还得从其父亲说起。李国修在懵懂年少时,曾对自己的父亲——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抱怨过这样一句:做鞋做了一辈子,也没见你发财。没想到,李国修話音刚落就遭父亲痛骂:“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就靠着这一双手,你们五个小孩长大到今天,哪一个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裳?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没想到,“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这句话,成了李国修的人生格言。

无论是吴道子成为一代画圣,还是李国修成为一名著名的话剧艺术家,他们身上都有一股专注的精神,他们专注于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功!难怪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专注于细节才是成功的法宝!

篇5:专注的力量

你很专注地干过一件事情吗?全身心地投入24小时不想别的,心里就一件事情那种感觉,有亲身体会才知道。专注的力量很大,它能把一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一旦达到那种状态你就没有了自我的概念,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了一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专注的精神也是一直提倡和推祟的。早在2000多年前,荀子在《劝学》中就讲:“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有句古语是这么说的: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一种是苍鹰,一种是蜗牛。苍鹰之所以能够到达是因为它们拥有傲人的翅膀;而慢吞吞的蜗牛能够爬上去就是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并且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对人类而言,能够于众生中脱颖而出者实属少数,这些人也可以看到:一种是资质优越、天生异禀,本就是成就大事的种子,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而且有些这样的人还因不知学习而沦落了;另外一种人就是蜗牛一样的人物了,早早就知道自己是常人,却仍然立下鸿鹄之志,凭借后天的坚忍和努力,同样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

一位久负盛誉的企业家在告别职业生涯之际,应多人要求,公开讲一下自己一生取得多项成就的奥秘。

会场座无虚席,奇怪的却是在前方的舞台上吊了一个大铁球。观众们都莫名其妙,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了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老者请两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上来,让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可是那吊球却一动也没动。另一个人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观众们都以为那个铁球肯定动不了,这时,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对着铁球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敲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敲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开始骚动。老人仍然不理不睬,继续敲着。大概在老人进行到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霎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用小锤就可以敲动的球却不能被年轻人敲动,足以看到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和坚持的毅力。

相传毛泽东年轻的时候,专门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书,以锻炼自己的抗干扰能力。

有的同学对教室外的一点风吹草动非常敏感,教室外有人经过,马上就抬头观望。在自然界中,空心的谷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饱满的谷穗总低头向地。

一个人想到达事业顶峰,必须意识到习惯的威力,并理解反复的行为训练将形成了习惯。他必须迅速摈弃那些阻碍他进步的坏习惯,尽快培养能够帮助他获得成功的好习惯。——保罗·格蒂

专注的力量:只有专注才能走得更远

专注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因为专注而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企业,诺基亚的成功不是偶然,而奥利拉给出了一句值得令人借鉴的话“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行,因此必须要学会专注”。这不仅对企业可行,对个人同样如此。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往往就算穷尽权力也难以掘得真金。曾经一位科学在临终前说了一句耐人思考的话“我最大的遗憾是到死也没有真正弄明白过一个问题!”不禁让我们自省:这个科学家终其一生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尚且如此,而那些怀揣一颗浮躁的心,频换岗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又当如何呢?

不知为何,生活中多数人都存在一种浮躁之气。没有耐心去做一件事,才上班就想着下班;上课玩手机;不能安静地读完一本书;不能专心地吃一次饭……连生活都不能专注地做好,那能取得成就吗?浮躁,浮夸,流于表面犹如浮萍。不安分,风一吹就散了。

庆幸的是,生活中像奥利拉这样认识到专注力量的人还是不少的。生活中,几乎每个单位或部门都会有权利专注于本职工作的人,这些人虽说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甚至不被领导所赏识,但其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专注于本职工作的韧性,却使其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或权威。为人所知的360公司老板周鸿祎,说他不会给自己找上门来的员工加工资,而只会给两种员工加薪,其一是符合工资加薪规定的员工,其二就是那些专注于自己手里的工作,并且做出成绩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不用自己去申请,老板自然会给他加薪。

我听说学木匠的人最初是学拉大锯,而且一拉就两三年。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让心平静下来,去掉那种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心。所以,如果你不想每天浑浑噩噩地上班下班,奔走在家——车站——公司三点一线上,就要将一颗浮躁的心沉静下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或某一特长或兴趣上。

专注的力量在于坚持

天道酬勤的道理,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了,但是真做到的恐怕就不是很多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常做的事。我们信誓旦旦,却往往半途而废。所谓专注一时者众,而专注数载者寡。

古训有言:“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简单理解就是人的欲望和涉及面多了,心思和精力就会分散,这样自己内心的志向就会被遗忘或衰退,而志向和目标不明确就使自己变得糊涂,这样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不仅如此,知道专注的力量之后还要坚持。如果王羲之不写黑了几缸水,他的字就不可能一字千金,就不可能有传世之宝《兰亭序》,也不会在书法界获得“书圣”如此高的成就!这说明了什么?不仅要专一而且还要坚持!

我不敢说,你专注地对待一个人会得到怎样的结果?但是值得肯定的事,你专注于某项事业或领域,一如既往地去专注,一定会有所成就!专注的人总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最好的前提下,一如既往地专注下去。因为,专注的人坚信:术业有专攻,坚持就是胜利,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专而倾注,因为专注的力量,才能行走的更远!

专注的力量

专注很重要。生活中,也许我们更习惯于做加法,不断地给自己定出些人生目标,可实际上,减法其实比加法更重要。有些事,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无法做好。柳传志曾经讲过,联想做事情的前提有三个: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不做,有好的商业模式但没有钱不做,有好的商业模式有钱但没有合适的人去做的,也不做。联想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也是源于专注,柳传志回忆,联想成长过程实际上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但都因与联想专注的领域不相符,最后都没有去做。当时看好像是亏了,可实际上,正是专注使联想避免了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使之能集中人力、物力、资金做好电脑,最后让联想成为国内计算机行业第一品牌。因而,真正成就联想的,是专注。

什么是专注。专注就是朝同一个方向做持续不断的努力。著名企业家冯仑讲过:”想在人生的路上投资并有所收益,有所回报,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在一个方向上去积累,连续地正向积累比什么都重要。”,专注能让我们更专业,更有突破力。我们知道,每个人做学习或做事时都会遭遇自己的“成长上限”,绝大多数的就是因为无法突破“成长上限”而放弃。突破成长上限需要专注的力量。如果我们不停地向一个方向加力,这些力就会彼叠加,反之,如果方向不一样,力与力之间尽管可能还是会彼此加强,可真正分解到我们需要方向上的力量就会减少。因而,专注就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个领域,用心地去探索这个领域内的规律。专注能使我们排除各种不必要的干扰,能让我们心无旁骛,也能让我们所有付出的努力都能成为前进和突破的一种基础和一种条件,这样,突破力就能得到极大增强。

对一个企业来讲,如是专注于一个领域,或用心地去做一个品牌,其能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

第一:能集中资金,不会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失败,企业运行的风险大大减小。

二、品牌能不断朝一个方向集累,知名度和认同度可得到持续增加。

三、客户群的情感认同:很多客户对品牌时间长后,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和依赖,并会说服朋友加入品牌。

四、专业能力能有效增加:首先是员工的专业能力不断增加,其次是经验、技术的不断积累。随专业性的不断强化,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成本会大幅下降。

五、领先带来的收益:如果企业因专注而最终成为行业领先,更能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这种收益源自客户的信赖及品牌在客户心智中打下的烙印。

专注可以使我们的每一次行动,每一个行为(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能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对未来发展有用的资源。

对个人来讲,专注就是确定生命的主线。人的精力非常有限,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已经非常不容易。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质量而不是数量。要知道老子只给后世留下一部短短5000字的《道德经》,却成为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而很多所谓著作等身的人,则早已被人们遗忘。在人生的成就上,深度要比广度重要得多。

因而,人生一定要有一条主线,我们所有生命的设计都应该围绕主线进行,这样,所有的努力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让我们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篇6:专注的力量随笔

妈妈带着仨女儿到山野里挖野菜,到达目的地后,妈妈向女儿们问了同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三个孩子回答是不同的,母亲认为三女儿的回答是对的,即:我只看到了野菜。妈妈为什么认为三女儿的回答是对的?因为这次活动的任务是挖野菜,当然,每个人的目光都要落在野菜上才能完成任务。也许,妈妈的这一次活动就是要告诉孩子们:做事情一定要专注。集中精力、专注做事是一个人的重要品格。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集中精力、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我们便无所收获。

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立志要从事文学创作,创作初期却失败了。为了维持生计,他就弃笔从商,去做出版家,在处处碰壁后,很快又失败了。接着,创办了一家印刷厂,也以失败告终,并欠下了巨额债务。他在债务缠身的情况下只好隐姓埋名东躲。直到这个时候,他醒悟过来,自己一事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集中精力于做一件事情上,没有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于是,他决心以写作为业,认真地开展文学创作,夜以继日地写作,最终成为惊人的高产作家。巴尔扎克的成败形象地昭示了三心二意、朝秦暮楚的严重后果与锲而不舍、用心专一的成功范例,一生九十多部小说是他在经历了多次创业失败后的专注创作的结果,这就是专心做好一件事的巨大力量。

专注的.力量源自于对目标的明确与自身追求的坚守。认准目的,坚持下去,成功终可实现。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就说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的生存之道源自于它的用心专一,爪与牙、筋与骨这些看似可以依赖的强有力“工具”是蚯蚓所缺失的,但是,它却能够用心专一地生存于自然界。荀子的思想被人们广泛地运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专注力量的最好体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是发动机焊接第一人。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只有0.16毫米,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只有0.1秒。这样精准的技术如果没有专一的精神、坚守的毅力、精进的追求是不可能站上技术的至高点的。他用精湛的技艺和坚守的信念实现了自己辉煌的人生价值,也借此造福于国家,让中国制造水平、创造力水平,提升到了令人景仰的国际尖端。

篇7:专注的力量励志文章

职场上的每个人,没有谁不盼望成功。我在一家报社做摄影记者多年了,总觉得应该抓住机会多做些什么,于是,不仅忙摄影,还写文章,搞文艺创作。可是,忙得疲惫不堪的结果呢?不但文章作品鲜有发表,而且摄影主业也没有建树,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

丈夫看在眼里,那天,他在我的床头放了一本书。台湾人蔡志忠的漫画作品我好喜欢,这本介绍他成功之路的书我如获至宝。当天晚上,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

蔡志忠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很小就迷恋画画,他每天都会痴痴地画三四个小时。考入初中后,蔡志忠阅读大量的漫画书,然后将自己的作品寄给出版社。初二暑假,他收到集英社的聘任书。辍学后的他带着200元钱和一个大皮箱只身来到台北。让出版社老板颇感惊讶的是,画出自己中意作品的,竟然是个孩子。一天,他在报上看见光启社招聘美术设计人才,抱着作品集去找招聘负责人。结果,他击败了29名大学生,如愿进入光启杜。正是凭着超强的实力,不久,他成立了“远东卡通公司”。他制作的《七彩卡通老夫子》创下电影界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并获得当年的最佳动画片金马奖。

谈到成功秘诀时,蔡志忠说:“把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到极致,就会成功。”

这一夜,虽然我睡得很晚,但是第二天早晨却出奇地有精神。我告诉丈夫,我懂了,要成功,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疯狂而执著地把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到好。

在丈夫的进一步启发下,我意识到自己工作的环境就是一个“金矿”,最打动我的人其实就在身边。于是,我坚持走基层,把镜头对准普通工人,将拍摄工厂里的油漆工确定为了自己的摄影主线。最初油漆工吸引我的是他们身上厚重的色彩。真正走进他们的感情世界以后,发现他们的力量非常强大,每拍一次,对我而言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连续拍摄的那一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和油漆工相处在一起,尽管疲惫不堪,但我没有懈怠,坚持跟踪拍摄,终于拍出了国家级摄影金像奖获奖作品。

在庆贺成功的那天晚上,丈夫语重心长地说,响尾蛇被誉为“沙漠里的孤独剑客”,如果我们家里养的小金鱼也因为欣赏“剑客”的风采,跑去沙漠里溜达会怎么样?答案不言而喻。小金鱼之所以不去沙漠,是因为她没有在沙漠里生存的天赋和能力,它呆在水里反而能生活得更美丽。

篇8:浅谈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1) 让自己在课前意识到这堂课很重要。多想这节课的重要性, 马上就要进行高考了, 并以此引起我们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注意, 就能专心听讲。同时, 坚信自己能够提高注意力, 一定会认真听讲。不要时刻以为自己注意力不够集中, 比如在你看电影时不是也能够聚精会神吗?那时间比你课堂时间长多了。这表明你是能够集中注意力的, 只不过, 你没有把这种能力用在课堂上而已, 要是你愿意, 你一定能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的。所以, 从课前起对自己说, 这堂课很重要, 我一定会专心听讲思考的。

(2) 要意识到老师讲课的重要性。老师在课堂讲述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和科学的求证, 事物的本质是一脉相承的, 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东西, 当然应该是精挑细选的, 是按照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设计的, 教学的内容是重点突出的, 老师在备课时是针对学生的, 是有的放矢的, 所有的这些是在课后无法学到的。所以在课堂上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加强自己的课堂专注力。同时还要认识到, 没有老师的授课, 学习的困难就会增大, 甚至学不下去。所以, 应时刻提醒自己听好老师的讲课, 不要错过课堂学习的机会。

(3) 要尝试改变自己去适应老师。当发现教师讲课方式不合自己口味, 就不想听、注意力不集中时, 不能因老师的原因就讨厌这门学科, 可以和老师交换一下意见, 可请任课老师给你出谋划策。其实, 无论是老教师的沉稳还是年轻教师的激情, 我们都要主动地去适应。要排除这种情绪干扰, 保持集中注意力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意识的注意, 加强自己的专注力。

(4) 上课要有激情。人在激情的支配下, 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当在课堂上专注力不够时, 往往会表现出没精神、没激情。所以要有强烈的愿望, 注意力要集中。这样的课堂我不能放过, 我必须认真听讲, 调动自己身心的巨大潜力, 可以运用一些方式调节自己, 比如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 主动站着听课, 假装自己喜欢听讲等。看电影时能够注意力集中, 是因为你对电影很感兴趣, 你喜欢看。能不能在课堂上对课堂感兴趣呢?或许你不太感兴趣。没关系, 可假装感兴趣一下, 再给自己找一个感兴趣的理由, 你会发现认真听讲可以让自己得到很多东西, 有老师的表扬、家长的鼓励、同学的羡慕等, 你一定会想出好多办法。想一想, 如果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 效率高, 成绩好, 那该多好啊。

(5) 要自觉提高自己注意力和专心能力的目标。首先, 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前天晚上花时间把第二天的课堂内容先自觉的预习一遍, 思考一下课上老师可能会讲什么, 怎么讲, 你应该怎样回答。第二天上课时, 假如老师要求同学回答问题, 你就争取第一个回答, 当同学们还在思考时, 你就回答问题了, 这一定会感觉不错的。同时, 在课上要认真地听教师讲的内容, 看看预习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最好用笔做个符号, 等下课后咨询老师或者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你还可以发现老师哪儿讲得不怎么好, 都可以悄悄地写下来,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其次, 课前对自己有目标要求, 比如在课前要求讲的内容基本上一次都记忆下来。当你有了这样一个训练目标时, 你的注意力本身就会高度集中, 就会排除干扰。

(6) 要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只知道上课就是听, 带着耳朵就行了, 结果听着听着就会注意力不集中了。事实上, 在课堂上不仅要听, 而且还要看、要思考、要记笔记。会听课的学生一般都会转移和分配注意, 在上课时还要快速地思考、记笔记, 当老师讲到重点的内容或是补充教科书上没有的材料时就迅速地记一下课堂笔记, 以理解内容为重点, 兼顾各方面, 结果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还培养了注意的转移和合理的分配能力。当然, 还可以在课桌上、书本等显眼的地方, 写上几个醒目的字, 如“注意力要集中”等,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分散注意力, 要认真听讲。

(7) 保持高质量的睡眠。我们在学习时负担重, 压力大。因此, 下晚自习后有些学生回家后还会熬夜, 也有一些学生甚至在被窝里打电筒学习, 直至深夜;有的同学不能按时就寝, 在睡觉时间不睡觉却和同学聊天或者玩手机等。第二天就不会按时起床, 即使不得不起床, 也是一整天都没有精神, 有时甚至会在课堂上打盹睡觉。而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 而课堂是重中之重, 忽视了课堂, 那一切都是徒劳的。所以晚间一定要休息好, 按学校的作息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 保证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 养好精神, 在白天的课堂上才会注意力高度集中, 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篇9:专注的力量

为什么中国企业会如此的脆弱?中国不是经济危机的中心,只是一个受到影响的区域。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本土企业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依靠单一的能力和优势而迅速作大的,换句话说,本土企业是依靠抓机会获得高速成长的,成长模式趋同,抗风险能力极弱,大而不强、竞争能力单一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于是,当经济危机突然来临时,中国企业、中国的企业家们就失去了方向。

面对危机、面对困境,企业该如何脱身?转变竞争模式、梳理成本控制体系、价值链整合、开拓新市场、重构竞争优势……诸多企业开始了艰苦的思索与探索。

谁在寒冬依旧绽放?这是本刊上期的封面专题。我们挖掘这些企业的目的在于,探究这些为什么能够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依然能够实现增长。在挖掘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批企业进人了我们的视野:隐形冠军。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隐形冠军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隐形冠军”概念是赫尔·西蒙教授在《隐形冠军》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此后,迅速传人了中国。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隐形冠军所倡导的成长模式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中国企业原有的成长模式中,规模、机会、速度是三个最为关键的词语。不断寻找新的机会,迅速做大规模是中国企业的普遍追求,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在中国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时代,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在经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绝大多数行业开始走向成熟,需求井喷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原有的成长模式已经无法延续,必须转型去寻找新的成长路径。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必须从机会导向向战略导向转变、从规模导向向能力导向蜕变,从速度制胜向有质量的增长转型。否则的话,虚弱的规模、没有质量的增长、缺乏内涵的多元化,是无法构筑企业真正意义的竞争优势与竞争能力的,也无法真正提升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事实上,无论经济危机是否来临,中国企业都必须转变原有的成长模式。经济危机的来临只不过是加大了中国企业转型的压力与紧迫性。

在我们看来,隐形冠军的成长模式可以作为中国企业转型的一种选择。我们虽然未能掌握准确的数据,但是多方面的信息显示,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绝大多数隐形冠军在经济危机中表现依旧卓越,无论是中国市场之内的隐形冠军,还是中国市场之外的。“市场蛋糕虽然缩小了,但绝不是平均分配。蛋糕不管做多大做多小,总有人撑着,也总有人饿死。”

上一篇:清标(办公楼、业务综合楼)下一篇:蒙阴县国税局节约型机关建设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