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2024-05-20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通用10篇)

篇1: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如何教好书,育好人,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转变观念,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革新,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观念,变面向少数观念为面向全体观念,变以教师为主体观念为以学生为主体观念,以教师为主导观念,今天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应该坚持以“启发”不主,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由课堂教学中的“决定一切”者,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学生才会在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愉快的获取知识。

做学生的“严父”“慈母”、“朋友”

工作中教师不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要像慈母一样关心呵护学生。天冷了,叮嘱学生多穿点衣服;发现流行感冒了,叫学生注意卫生;上放学走路,叫学生注意安全,要三五成群结群队而行。课间、课活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跳绳踢键子,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当然,学生做错了事教师决不能手软,要严厉批评,但要讲究方法,严中要有情,严中要有爱。

不断学习,改革教法,让学生愿意学,学有所得

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学习新的、先进的、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方法。现代的教学必须做到“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诸方面的素质能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必须做到教师的“满堂灌”被学生的学习主体所代替,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要采用“愉悦性”教学,把微笑带进课堂,课堂上问题,多问“谁有办法了?”、“谁能帮一忙?”、“谁能帮老师出一主意?”、“你能行,老师相信你”,这样教学中不以教师为主,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知识;学生答错或犯了小错误,不随意批评,以持学生学习高昂的学习热情改进教学方法,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把你的厚书教薄了,使学生学的容易学的愉快!

因此,现代的学生有思想有个性,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只要这样做了,你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篇2: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到让学生喜欢,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我们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学生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当一名教师不容易,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更不容易。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处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学生,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才能用真心换得真情。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关心、爱护、宽容、尊重,要善于发觉学生的优点,充分鼓励他们自尊、自信。如对待差生,教师应该先找出他们差的原因,而不能只看到差生的劣面,忽略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闪光点。我们作为一名肩负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人民教师,应撒种爱心,用爱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我们班有位学生,因家庭因素,父母关系不和,疏于管教,在学习上无热情,缺乏自制力,情感教育方面比较缺乏。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并特别注意发掘他的闪光

点,希望给他带去温暖。果然,他在各方面都有所转变。但是教师的爱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宠爱、溺爱,教师的爱应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严要在爱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溺爱,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事实占先的坏习惯。平时贪玩成习,不爱学习,作业拖欠,而且喜欢惹事生非。为了帮他改掉这些坏习惯,一方面我经常找其谈话,让其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与家长联系,做到家校一起抓,坚决帮其改掉缺点。另一方面,在教育的同时,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使他自觉地努力,从而得到了进步。

所以说,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具刻出来的。”他是说我们人生下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现在所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已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在肯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应受到人们尊重的同时,也把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学会尊重学生。

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分,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会爱老师,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因为在这方面出现了“爱”的倾斜,致使学生议论满腹。在这里,我想对同仁们说的是:“好学生需要我们及时的鼓励和赞许,差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安慰。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前几天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表上,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不摆架子,在课下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一直是我们追求的,这样的教师,才会像朋友一样值得交往,像家长一样值得依赖。”听到这样的呼声,我想我们教师一定会明白很多吧。

所以说,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老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灵魂的引导和塑造。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凭个人爱好,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再者,爱学生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

三、要具有宽容心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们犯了错误,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学生也是,所以我们不要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给他一次淋漓尽致的打击,让他有心理负担。告诉他这件事的破坏性和影响性,给他改正的机会就行了。对于那些在上学前已养成坏习惯的学生,别指望一两次的教育就出效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需要几年才能看到你教育的成果,所以一定到沉住气,不要被这些学生气坏身子。

教师要具备心胸开阔,善解人意的教师会使学生产生好感。作为教师尤其要具有宽容之心的教师,比如说;由于学生记忆能力差,认知能力弱,从而分辨是非能力差,时常会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这时需要育人者特别要宽容的对待,包容理解他的过错,会给学生很好的印象。比如,学生在教室随地吐痰,其他学生告诉老师后,老师指出他的行为对他人的危害,同时告诉他师生都理解他的病痛之苦,但怎样做才最恰当,让学生认识到行为不当之处,并明确了应该如何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豁达、心胸开阔的老师会获得学生的喜爱。

四、要具有春风化雨,言传身教的精湛技艺。

这是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类的感情,就没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大尊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经验表明,情感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心里有

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在一起,且有亲近感;教师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将更尊重老师,师生诚坦相待,心心相印。

五、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

我认为作为教师并非有多高的学历,而是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严谨治学的态度,这应该是教师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德才兼备,才会成为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此外,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及时发现或共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在教育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篇3: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过我和我女儿的生物老师李芳却着实让学生喜欢,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生物奶奶。有一天在办公室和同事聊天,我们曾探讨过,为什么人家当老师就那么成功,学生都爱上她的课,喜欢和她在一起,有时她还对学生又打又骂的,咱们对学生多负责啊,帮学生改正错误,辅导学习提高成绩,甚至每天放学回家都在琢磨研究学生,可即便我们把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为什么学生对我们更多的时候还是敬而远之呢。也许有的老师会说,她是教小科的,成绩盯得不紧,学生自然喜欢,我们是班主任必然对学生有一些约束。这些理由确实很有说服力,可我们班主任能不能也让学生喜欢呢?

我们班主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淡泊名利。在社会功利的要求下,教育成了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实教育中成了神话传说。当一切评估、考核都以成绩为主要依据时,学生的个性成了老师最棘手的问题。因为只有成批量地生产出某一种学生,平均成绩才会提高,评估、考核才能通过,教师的个人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教育的成就感才能得以满足。所以为了成绩,为了自己的排名,我们老师无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孩子更是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急躁、训斥、抱怨占据着我们的心灵和大脑,不尊重、不理解便随之产生。因为少了情感,师生间本应是最亲密的关系,却因为建立之初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将不少师生距离拉得远远的。不说对学生,就说我们当老师的在对待自己的孩子不也是如此吗?记得女儿上小学时,我是她的班主任。当时我只关注她的成绩,有时因为上课溜号被我大骂一顿,有时因为一道题做不上来而大发雷霆,有时甚至因为她不是第一个把题做上来而和孩子生气。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不喜欢我了,和她的爸爸的关系却很好。有时我就吃醋,开玩笑地说她白眼狼,对你那么好你却不喜欢我。直到女儿上了初中住校了,摆脱了我对她的种种,女儿逐渐变得强大,加上青春期,她开始变得不再言听计从了,和我斗争了半年。有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她给我写了一封信,我才醒悟女儿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不是成绩多好,她需要的是理解、是关爱。都是什么惹的祸,都是我们的教育动机变了,我们太功利了。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育动机,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淡泊名利,回归教育的本质———开启心智,传播伦理。

教一年级以来,我学着去尊重、宽容、理解、接纳我的每一个孩子。比如张××,开学头两周,每天到第六节课的时候上着上着就睡着了,看着他那睡得正香的小脸我没有打扰他。放学后我及时和家长沟通得知他家开超市,孩子也跟着睡得晚,我告诉家长,孩子上一天的学挺累的,况且孩子还有点小,以前在学前班中午还有午睡,难怪现在上课睡觉。沟通后,孩子上课睡觉的次数明显少了。

要想让学生喜欢,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用心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一个讲课生动的老师,不用费太多的口舌去维持课堂的纪律,反而学生会被你吸引住,从而激发自身的兴趣,产生一种巨大的自主性,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记得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是传授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第斯多惠也提出教学要变换花样,“花样翻新是生活的调剂”;教师要活泼,要“兴致勃勃地(而不是矫揉造作地)和儿童打交道”;所以,我们的课必须结构合理,具有趣味性,让孩子感觉不到是在上课,而是在玩,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我一直在积极地探索一种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对一年级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识字教学,一节课要认识至少12个生字,女孩子还好些,少数男孩就成了问题,怎么办,让孩子们动起来,游戏识字、小朋友互相识字、交流好的识字方法、谜语识字等。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有拍字游戏,三个同学来完成,一个读字,其他两个孩子一起拍读的生字,谁拍得快谁是金手掌;开火车识字,这样孩子们提高了听课的注意力,因为谁也不想小火车到自己的时候开不起来;比一比谁有控制力,老师轻轻地点字,不许读出声,当老师敲响的时候再读,这样就给识字困难的孩子拼读的时间促使其进而快速记住这个字,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控制力。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应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游戏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课堂,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所以老师一定要不断地研究符合孩子需求的课堂,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放手,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去创新。

参考文献

篇4: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关键词:教师;爱;为人师表;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20-02

在多少个教学岁月中,有多少人把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比作是猫和老鼠的天敌关系。世人看到的是严厉的老师和委屈的学生。他们只看到表面现象,却没有去看看老师的处境和责任。敢问哪一个老师不想和学生关系相处的更好,就犹如朋友一般。平时的大道理我们都懂,现在需要的是,平心静气的坐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那么远,虽然人与人只有一个课桌的距离,而心的距离却遥不可及。是我们的态度出了问题,还是就像大家所说的,老师和学生就是天生的“敌人”。笔者认为,改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真诚的爱每一个学生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要我们真心实意的爱每一名学生,师生之间就会有和谐的情感交流,学生就愿意亲近我们,喜欢我们。爱学生,既不可以偏爱,也不可以溺爱,更不能迁就,要严之有道,慈之有度,严慈相济。

真诚的爱每一个学生,后进的学生得到爱的滋润,智慧就能够逐渐得到开发;浮躁的学生得到爱的陶冶,举止就可以变的文雅;自卑的学生得到爱的鼓励,信心就能够得到逐渐的恢复;优秀的学生得到爱的鞭策,学习就会更上一层楼。这也很好地诠释了当代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爱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这要求我们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態。常听说,做老师要有威严。但是笔者认为威严,不代表冷酷,威严不代表独断专行。威严不是让学生惧怕,而是要让学生又怕又敬。这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的融洽。所以我们所要达到的威严,更多的是人格魅力的展现。威严的存在不仅不阻碍爱的传播,反而是在人格魅力的影响下,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变的更加流畅和轻松。

二、教师要有超强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打造“亲和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1.微笑。微笑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态语,具有极强的暗示性和感召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所有的老师带着微笑上课。北宫门小学学生说:“老师,我想对您说:上课不要老板着脸,带点笑容吧。”十一学校的学生把老师比做太阳,把学生比做月亮。“当太阳明亮而温暖时,月亮就变得柔和可人;如果太阳冰冷阴沉,月亮就显得暗淡无光,学生的美丽,缘于教师的光芒!”

2.赞美。赞美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适度,要善于捕捉最动人的一幕。因为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学生的心灵。赞美要导向清晰,恰如其分;赞美要具体、要事出有因;赞美要把握时机;赞美要面向全体;赞美应因生而异。赞美学生的形式应灵活多样。作为老师,让我们真诚地去赞美学生吧!因为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被认可与肯定。一句赞美的言辞,即使有时是言过其实,但在学生心中却可以产生不可抹杀的肯定感。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信心和继续下去的渴望。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赞美。

3.谦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也需要得到学生的一些帮助,或者会做错什么事。比如借用了学生的文具,学生打扫了办公室,或者讲错了一道题,错误地批评了学生,等等,教师都应该表示感谢或真诚的向学生道歉。也许一声“谢谢”、一句“对不起,我错了。”对学生友善谦和,学生自然会对你尊敬,会更加喜欢你,接近你。

三、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满足一个个好奇的,爱钻研的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圆满解答,就会引发他们下一次更深层的思考和提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用已知的知识去为未来培养人才。在知识逐渐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一个职业高中的教师,我们必须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文化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边缘科学等知识。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从网络上随时可以得到大量信息。如果老师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与学生交流、沟通,学生怎么会喜欢你?《庄子》上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意思是说:水不够深,那就没有能够担负大船的力量;风不够大,那就没有能够承载翅膀的力量。只有教师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遂独到的教育教学思想,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教授于学生,教学生求真求学求做真人,真正做到“学高为师”。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手段就是“言传身教”。记得前一段时间高三技能训练的时候,我要求所有的学生不可以请假,全力以赴准备技能考试。就在考试前的最后一周,我需要请假7天,否则就失去一个重要的机会,这个机会对于我,也许今生就一次,怎么办?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老师,你去吧!我们自己好好练习!”听到学生这句话,我很感动,同时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不,我不去,我要和你们一起‘战斗到底’”。舍弃了机会,我却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责任心。

篇5: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关爱每一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在这一方面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去做:

1、尽力了解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有意识和学生接触以及侧面了解,掌握学生生活环境、学习条件、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点、心理特点,了解他们所做、所急、所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2、理解、尊重学生。教师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学生(哪怕双差生)都希望自己是老师喜欢的学生,都不希望自己是老师“讨厌的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学生这一纯真的愿望,抓住这一“闪光点”。不论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绝不能挖苦、讽刺、体罚学生,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克服缺点,鼓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3、信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源泉,它蕴涵了了解与等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内心是善良的,积极向上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遇到了一个刚从他屋里出来的贼,看着紧张得发抖的贼,老和尚说:“让你空手而归了,我这里有一件袈裟你拿去吧!”看着贼离去的背影老和尚念道“希望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早上老和尚果然在庙门口发现了他的袈裟。我想我们的学生是不能和贼相比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生十次让你失望后,第十一次你仍然相信他——相信他能做好,能改变自己。

4、学生喜欢朋友式的老师,喜欢能主动与他们沟通的老师。沟通让心与心彼此相近,化对抗为合作,化封闭为开放,化回避为靠近,化冷淡为亲热。

二、精心备好每一课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这话看似矛盾,但它和咱们中国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所蕴涵的道理是一样的,一语道出教师备课之真谛。我们备课的现状是: 一是迫于学校检查的压力不得不做一些面子上的工作——那就是机械地一遍一遍地抄;二是教案中不能充分体现备课教师对学生的把握,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而忽视了如果教学中出现其他状态应该怎样去应对,三是对教参的依赖性过强,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四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过分注重认知目标,而忽视发展性目标;五是教案编写得过于模式化,造成教案千篇一律,从而失去了备课的意义

(一)、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

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也就是说识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学生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识字任务重,但不能靠加重学生作业负担,死记硬背、机械抄写的做法去识字,而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个性,在教学中善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潜在的能力引发出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1.可利用图画或者直观教具识字

低年级语文课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有丰富的识字内容。如在一年级上册《看画识字真有趣》一文中通过借助插图及汉字在古代的字型认识“日、月、水、火、马、虫、鱼”等字。同时还可以用简笔画展示出来,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字。

2.编顺口溜

顺口溜简单易记,琅琅上口,经常用顺口溜,可对学生识字、记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 “目” 一扇小窗细又长,两只眼睛明又亮。“轻”字可记为“左边车子轻轻跑,空中架起立交桥,横撇是跑道,一点轻轻靠,桥下工人睡着了。”还有“燕”草头下面有一横,口字藏在北里边,下边还有四点底,春天一到飞千里。“碧”“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着”眼睛看着歪尾巴羊。“前”点撇一横长,月刀下面藏,等等。

3.编小故事

4.添减笔画游戏。

将加减法游戏贯穿运用到语文识字课堂中,使学生学习识字更兴奋。如木+木=();小+大=();会-人=();本-()=木;立+木=();故-攵=();()+()=动。这样变识字不再是识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乐趣的智力游戏。

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儿歌识字,配对字,找朋友,摘苹果,送字宝宝回家等。

(二)、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备教材最重要的一环,当然是每课时的教材,我们面对的课时教材以阅读课文为主。备课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认真地读。阅读能力是语文老师的基础。

(一)读什么

读单元组“导读”、课例前的“预习”或“阅读提示”、课后的“思考•练习”和单元组小结(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等栏目),“资料袋”和“阅读链接”。——这里体现着编者意图——编者为什么要编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特别是“思考•练习”,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任务、思路、达到的目标、重点难点等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互助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完成课后“思考•练习”,这篇课文就算教完了、学完了。而这些内容又集中反映在《教师教学用书》的“前言”——《教材说明》和每篇课文的说明中。因此,教师备课,除了要读懂课文(理解深、透、有自己的见解)——与作者对话外,更要读懂编者的意图——与编者对话,因为,老师读课文,主要是为了教学、指导学生 “理解与运用语文”。当然,不管是与作者对话、还是与编者对话,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把作者与编者的意图,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敬业与乐业)

(二)如何读?

我们要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一般要朗读四五遍。对于感情型课文,如《月光曲》,朗读的遍数还要多。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是不罢休的。随着自己语感的增强,悟性的提高,个人情感的不断丰富,多数课文我只读一两遍,便可以进入文中。读第三四遍是为了熟练,尽量不出一点错。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听了不潸然泪下,我便认为范读失败,因为我没有把文章读活。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不是一半,是一大半!

(三)走进文本

1、把自己当成作者走进文本。

阅读是读者和文本间的对话活动。把自己当成作者,要以接近作者的情感面对文本。时间、空间、阅历、气质都是横跨作者与读者间的鸿沟。读者要设法通过,先走近作者再走近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用极其悲凉凄惨的笔调勾画出“小女孩”这个“可怜”的形象。她在寒冷的大年夜出去卖火柴,又冷又饿,在美妙的幻想中冻死街头。了解安徒生的生平,细琢文本,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很想念奶奶,实际上他也想念自己的妈妈。他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昏倒在路上。他还想念在童年时唯一疼他的奶奶。他爸爸去世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14岁时,他离家闯荡之后终身未婚,连奶奶和母亲去世时他也不在身边。亲情长时间缺失,一辈子漂泊远离家庭,对家庭的温暖只能靠幻想和怀念来慰藉。而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同样出身贫寒、饥寒交迫、孤独无助,可又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与安徒生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共同点,也许就是安徒生创作的一个动机吧。再研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那种对苦难的隐忍,对梦想的渴望真让人叫绝。正是在这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才使小女孩的美好生活在上帝那儿找到了寄托,这也正是作者找不到摆托不幸的道路,只能用宗教的理想来实现他悲天悯人的愿望。所以文中的小女孩就是文化浸润下的作者的自发体现者。

2、以学生的身份走进文本。

文本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学生,是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凭借。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们重直觉把握,重感情体验。有效的教学建筑在他们的理解之上,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双学生的慧眼。我记得,当袁老师带领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后,老师话锋一转,问道:“这篇课文很长,我们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学习,你们最喜欢哪部分?”老师随即抽了几名学生回答,他们都说喜欢第二部分。当时,我觉得袁老师的这一环节设计很好,她一定是以学生的身份走进了小女孩的世界里,虽然现实残酷,但她心中“至少还有梦”。因为追求幸福和向往美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小女孩渴望,这些孩子们何尝不是如此?于是他们心中就有了一种探究的欲望:小女孩心中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她能得到吗? 在这个时候来个“顺水推舟”,自然过渡到文章主体部分的学习,既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权,又很好地利用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3、以教师的身份走进文本。

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可以看到教师多种角色的融合。以作者的视角易于领悟文本的原始意义,以学生的视角易于了解学习对象的心理状态,但这还不够,还要斟酌,作品隐含的意义是否适于向学生揭示,教师,应该领着学生求解到什么程度?文本进教材,除原有意义的价值,编者又赋予它何种担负?这就是教师的视角。我觉得,有效的教学实施,应该建立在对文本的三种解读视角的融合之上。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要讲究准确与深入,更需要考虑如何以其为凭借促成学生的语言发展,文化熏陶。

四、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课标指出,“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备课中,必须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个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能力水平、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已有的经验等。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能学会了什么,该解决什么,能解决什么,该培养什么,能培养什么,该形成什么能力,能形成什么能力。做到心中有学生,目中有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出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导语】和【思考•练习】,将问题序列展开,让学生找到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好奇心,由一点引领学生更多的发现,引导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深层次参与的环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三、努力上好每一课 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优质课?我认为应该是扎实、高效的课。“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语言简练生动、幽默风趣、富有文采,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精巧,能高屋建瓴驾驭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高效;二是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扎实。真正的优质语文课应上得精实、让学生学得扎实,上出极浓的语文味。

(1)说好第一句话.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2)提好一个问题“提问”或者“问题”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度,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短短40分钟的时间,有些老师就设计了6、7个环节,这样课堂上就是就只能为赶环节而匆匆忙碌,每一个环节都是刚刚开始就立马结束,还没等学生进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有位老师在执教《皇帝的新装》引导学生赏析“这是一位怎样的皇帝”时,刚有两名学生发言,只解读出一位酷爱新装成癖的皇帝,就打住了,进行下一个环节。每一个都不够深入,下课铃都响了,老师还在为没赶完的环节着急,拖堂5分钟,总认为我得按我的设计完成才行,课堂太满,学生太累。

老师完全不用这样,一节课就只有40分钟,要选取最能展示这节课精华的东西设计2-3个环节,围绕一个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探究就行了。像安徒生童话、字词常识这些孩子们可能已经知道的、或在预习中就能解决的,课堂上可以大胆舍去,不用设计,省出时间深入对文本的学习.(背影)

(3)用好一块黑板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教学机智

篇6: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搭建了这样的阅读学习和读书交流的平台和任务,我也才真正的有机会静下心来细细拜读了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现在 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悟。

一、学会微笑,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伟大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因为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使人们显得可爱而有魅力。以前,我总是一进教室就是板着一张脸,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因为我觉得不这样学生就管不住,于是微笑着上课离我越来越远。不可否认,不苟言笑的老师学生是会怕,学生是会听话一点点,可是当老师真的是让学生害怕,让学生畏惧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来到南岗后,学校领导首先给我的建议就是:上课时不能表情太严肃,要着微笑走进课堂,讲课的声音要温和。自那以后,我慢慢的改变自己,走进教室前我都会把自己情绪调节好,大部分时候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的确很喜欢,从而使我的课堂教学很和谐、很温馨、很快乐,师生关系很融洽,课堂环境很和谐。微笑也是于永正老师的名片,所以他与学生的心灵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我们也希望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听我们的课,喜欢与我们交往,我们也喜欢微笑着过每一天。微笑就像一缕缕晴朗灿烂的阳光,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甘露,温暖着学生的稚嫩的心灵,学会微笑,做一个快乐而又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吧!

二、待人宽厚,构筑平等师生关系

我一直觉得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经常视课堂纪律若无物,所以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自己也是板着脸,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却不敢说,整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性可言。于老先生在本书中讲诉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教育故事,书中有一段是他自己对自己的“约法三章”: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和学生一起玩;到学生家里走走;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幽默;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做值日;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看到这里,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让我不由的反思自己的不足。于永正先生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能如此平易近学生,为何我不能。其实学生很讨厌那种居高临下、不可一视的老师。平等要求我们放下架子,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平等的对话机会,让学生觉得与我们之间没有距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平常的教学交往中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喜欢我们。

三、童心不泯,关注学生内心世界

我们都清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别人怎样对你,那你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也就是说,你希望别人如何对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可是,我们经常高挂爱的名义在做这种强人所难之事。学生都是普通的人,而我们非要把他们塑造成“圣人”或“伟人”,我们这些外在的雕琢实际上违背了学生的本性需要,忽视了他们成长真正需要的东西,于老师在书中写到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三,就是理解和体谅学生”。我们爱学生,就要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了解他们有没有知心好友,有没有心爱的书籍,有没有擅长的活动等等,而不是把他们与书本死死的绑在一起。他们需要书籍伴着成长,精神世界才不会那样空虚;他们需要有自己的活动世界,玩才是孩子的天性,就让我们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包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在自己的课堂上把“玩”的文章做足,让“玩”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学生才会喜欢我们所教的课目,学校的生活才会变得精彩纷呈。

篇7: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像于老师一样,也有这样的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有时问自己,我的学生喜欢我吗?记得教的上一届学生,调皮的小男孩很多,只要犯了错误,我有时对他们会很严厉的批评,有的家长对我说,孩子对我是又怕又喜欢。我就暗暗想,等下一届,我从一年级就管好他们,温柔一些,尽量不发脾气,只讲道理!我现在教一个新的一年级了,的确是做到了温柔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孩子们好像比较喜欢我!记得放寒假的那天,有两个小女孩放学了还不走,我问她们为什么,孩子说老师,我不想放假!老师,假期不见,我好想你!还有一个小女孩在日记中写道:到初中徐老师还教我们吗?要是徐老师一直教我们多好啊!想得还挺长远,我看了心里甜丝丝的,看来温柔一些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的。但是,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我,我并不确定,因为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而且是真正的喜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时刻谨记于老师的话,用真心宽容对待每一个孩子。周三那天发生了两件事,一是一张纸条的故事,满是不文明的语言,却没有人承认,我说:大家原谅他吗?老师不想知道是谁?知道是为什么吗?我相信我这样做这个孩子一定能明白老师的意思,我觉得他以后一定不会再做这样的事。同学们也对纷纷表达自己想对他说的话,虽然不知道纸条到底是谁写的,但是相信这个孩子一定知道怎么做了。 礼仪课上,有个孩子在课上说自己的小鸭子的转笔刀丢了,样子很着急,于是对孩子们说谁见了?下课都帮他找,这时有三只小手举起来,一位同学说老师我见过,一个黄色的,我说下课再说。可那小手却不肯放下,非要说什么的样子,一个女孩说老师,我知道是谁拿的,她在托管里玩过这时,那个女孩脸色有些不对,不敢抬头,我心想这样怎么办呢?我没有问,也没有处理。后来下课,转笔刀顺利回归。来到办公室,心想:这个孩子能承认并还给别人,于是顿时有了教育的策略。下午,看她一直心不在焉的写字,别人都快写完了,她同位突然告诉我,老师她还没写。我批评了她,但又使劲夸奖了她,因为她上午主动把转笔刀还给了别人,知错能改是老师最欣赏的品质,我一定会原谅你。可是这次老师又要批评你了,浪费时间但是她心里的石头应该放下了,她用心写起字来......没想到最后她又超过别人提前写完课堂作业。后来我悄悄和她谈话,告诉她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希望她记住老师的忠告,变得优秀,让大家真正喜欢她。后来,班里这样的事没有再发生,我很庆幸,宽容让每一个孩子明是非,更能让班级越来越有安全感,!

篇8: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关键词:教师,思想教育,方法

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 在学生的眼里, “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不厚此薄彼。聪明可爱的孩子人见人爱, 但那些成绩不好, 调皮捣蛋的孩子, 我觉得应给予更多关注的目光。我所带的两个班级, 聪明优秀的孩子比较少, 更多的, 是在学习上有困难, 成绩不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 往往更需要老师投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 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根据这样的情况, 我在课堂上尽量精讲多练, 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在回答时, 把难度比较低的问题留给基础比较差或不敢举手的学生,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让他们更多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自信心。比如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默写古诗这一项, 其实对于优秀生和学困生, 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 为了让那些成绩不是很好, 语文学习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就用了下面这个方法, 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我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本子, 让他们在上面写上默写本, 用来每次默写诗歌, 每次默写全对, 就可以在本子上给自己画一个星, 颜色大小随他们自己喜欢。一首古诗短的不过二十多字, 他们默起来很容易全对, 这样的话, 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和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 他们的本子封面上, 都会有五彩的星星, 看到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拿着自己本子在上面开心的画星星, 看到他们露出灿烂的笑容的时候, 我知道, 这个时候, 他们的心里一定在想, 原来我也可以一样优秀。这个时候, 我再对他们提出表扬, 表扬他们对于默写的认真, 当他们听到自己名字和优秀生一起从老师嘴里说出来, 他们对于学习就更有信心了, 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有些地方, 他们可以和优秀生一样得到老师的肯定。从他们带笑的眼中, 我看到了他们对于我的感激和喜爱。

初三 (7) 班的李瞳同学, 在我接班的时候, 语文成绩很差, 几次考试下来都是四五十分, 对语文学习极端没有信心, 总是认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认真看了他的作业并且和他谈过几次话以后, 我发现这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差, 脑子也很聪明, 他缺乏的, 只是自信心罢了。我决定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开始, 让他把语文学好。学习一段时间之后, 我打算进行一次测验, 考试之前, 我特意叫他来办公室, 鼓励了他几句, 让他好好复习, 他沉默着点了点头, 没有说什么。测验过后, 我看了他的成绩, 67分, 不及格, 在班级里算得上倒数了, 他坐在座位上, 拿着试卷, 把头深深埋在课桌下面, 我知道, 他心里也不好受。我想如果不及时对他进行劝导, 他会对自己更加没有自信的。想到这里, 我示意全班同学安静, 面带笑容的大声说:“这次考试, 大家都考得不错, 在这里, 我要对几个同学提出表扬!”几个考了90多分的学生高高的昂起头, 我微笑着看着同学, 表扬了这几个成绩好的学生, 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得到了表扬, 几个孩子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我注意了一下李瞳, 他的头似乎更低了。“还有一位同学, 我也要特别的提出表扬!他就是李瞳同学!”我大声说着, “这次考试他比上次进步了将近10分, 看得出他认真的努力了!大家也要向他学习!”我看到他惊讶地抬起头, 看着其他对他投来羡慕眼光的同学, 又看向我, 我微笑着冲他点了下头, 说道:“相信他下次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听到了我的表扬, 他露出了笑容。之后几堂课, 我特意找了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 请他来回答, 他大部分都回答得很好。每次他回答出来问题, 我就对他给予肯定, 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看得出来, 他很高兴, 胸膛也挺直了, 头也抬起来了, 两只眼睛里满是神采, 跟着老师认认真真的听课, 做题。期末考试快到了的时候, 我找他到办公室, 叮嘱了他一些复习时候要注意的东西, 问他有没有信心, 他开心地笑着说:“老师, 我一定会有进步!”我笑着拍拍他的胳膊, 说:“老师相信你!”成绩出来了, 他考了八十多分, 虽然不是很优秀, 但是比他自己之前的成绩, 已经提高了很多。知道他的成绩后, 他很开心, 我又在班级里表扬了他, 看着他灿烂的笑容, 我知道, 在他成绩提高的同时,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 他也已经有了充分的自信。从这之后, 他在校园里看到我, 总是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笑脸。提高他语文成绩的同时, 我也一样赢得了他的喜爱和尊重。因为在他眼里, 我并没有因为他的成绩不好而批评他, 而是给了他鼓励和信任, 让他对自己有了信心, 让他有了前进的动力。

表扬和信任这两种情感武器可以使在学习上失去自信的孩子亮出了自己优秀的一面。我坚信“人之初, 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他们需要老师真诚地爱和信任。善待每一个学生,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 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 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济著:《教育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2]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篇9:浅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关键词:可亲可敬;轻松感;奉献精神;终身教育

教学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结合来完成的,教师要用自身的能力去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你。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要做到可亲可敬

1.教师要做到可亲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鲁迅先生强调“教育植根于爱”。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把每一个学生视为己出。教师在上课时要精神饱满,充满激情,面带微笑,自然亲切,切不可冷若冰霜,板着面孔。“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的语言要对学生充满鼓励和希望,要循循善诱,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提倡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上民主平等,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有话敢说,有疑敢问。教师要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欲。在彼此的交流、沟通、争论中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从“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激发兴趣,树立信心,从而喜欢你和你上的课。

2.教师要做到可敬

学生喜欢的教师,应该是拥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经验,教学基本功必须扎实,要用自身的高素质去吸引、打动学生。教师的仪表、口才、学识、语言艺术和板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2000年和2010年,笔者曾有幸两次参加安徽省六安市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优质课教学大赛,并两次荣获市级一等奖。当我载誉归来走进课堂时,全班同学向我投来了敬佩的目光和长时间的掌声。正因如此,学生们对我所授的课更加专注,更加投入了,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了。事实证明,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教师的语言魅力去启迪学生,用教师的行为魅力去塑造学生,用教师的情感魅力去感染学生,会换来学生的赞誉,赢得学生的敬佩。

二、要让学生学得轻松

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其乐无穷。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讲求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一味地贪多求快,学生就必然会感到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弦绷得太紧,从而对学习产生惧怕心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你和你上的课,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上有轻松感。

1.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密度和难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切不可随意加大教学分量,讲得太多、太滥,也不能不顾学生认知水平,讲一些过深、过难的东西,更不能为赶进度,给学生开快车。教师教学要讲究节奏,有张有弛,内容安排要难易适度,教学过程要快慢结合,缓急有致。

2.教师要注意转换教学角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通过角色互换,可以打破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主配角关系,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快乐。

3.教师要注意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刺激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和自身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或朗读法,以优美的语言感动学生;或表演法,以生动的情节打动学生;或漫画法,以直观的图形晓喻学生,等等。教师要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饶有情趣的民谣、幽默省人的漫画等教学资料恰当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体验、新感受。

三、要有奉献精神

教师要具有春蚕吐丝、乐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职业素质。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种价值观层出不穷,个别老师迷失自我、功利思想严重、迷恋世俗浮华,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这是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极不相称的。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教师与教育家都是爱的奉献者。瑞士的教育家斐斯塔洛齐,毕生致力于贫民教育,收容和教育孤儿和流浪儿童,被誉为“民众的导师、孤儿的慈父、国民教育的创造者、人类的教育者。”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可塑性极强的学生,首先自己站稳脚,树立崇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理想追求,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升华其思想境界,才能在学生心理上唤起尊崇效应,为“真、善、美”在社会上的立足奠定基础。

四、要不断学习,终身发展

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教师工作受到严重冲击,稍不注意就落在学生后面。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源头活水从何而来?为此,教师必须走出一次性教育的误区,不失时机地进行二次教育乃至终身教育,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实现终身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不正是对教师最崇高的赞誉吗?相信我们教师凭借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威信、乐教的表率、真挚的情感、炽热的心肠,一定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钦佩!一定能把自己炼就成一名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6.

[2]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周慧霞.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7.

篇10: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从教以来,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思考过、提问过,答案是多种多样,如: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公平公正、和蔼可亲„„而于永正先生在他的新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中告诉我们: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老师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加倍地喜欢老师。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于永正通过《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一书,告诉了我们让学生喜欢的诀窍。

诀窍之一:自己先变成孩子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一位母亲牵着6岁的孩子去商场购物。她原以为孩子会很开心,没想到在商场里孩子却哭哭啼啼,毫无休止。当她蹲下去和孩子一样高的时候,才发现,孩子所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成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的。成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成人之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忘记了孩子的天性,忘记了孩子的生活方式,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帮他规划好的道路前行。这是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愉快、甚至出现极端情况的主要原因。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只对本人有效,强迫他人接受是很难的。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这方面,于永正先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于永正认为,作为一个孩子,不单要学习,还要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于永正自己就非常喜欢玩,所以在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常常能玩出新境界,让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课堂教学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比较严肃的,但于永正让课堂变得既像课堂又不像课堂,一个个幽默的故事,一场场富有情趣的游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之中获得了新知,体悟到了成长。课外的玩就更加有趣了,带领孩子们去钓鱼、钓虾、野炊,和他们一起去参观苹果园、考察皇藏峪、攀登峄山,军营一日、急行军,到农村去拔草、捉虫,到农民家中做客„„于永正坚信: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给孩子的都是一颗珍珠。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于永正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如果太像教师,师生间必有距离。无论在任何地方行走,于永正都要求自己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就有树立自己权威、确定自己教师身份的意义在其中;班长在教室里给大家布置大扫除的任务,于永正会非常顶真地询问:“班长,我的任务是什么?”在领了任务之后,会在规定的时间里和同学一道去做,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课间,他总是尽可能呆在学生中间,和他们说说话,和一些学生扳扳手腕,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经常讲一些故事、笑话给大家听;在演课本剧的时候,于老师总是积极主动地扮演各种角色,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体会文本的内涵„„

于永正认为,一个童心未泯的教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老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教师,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怎能不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诀窍之二:遵循教育的规律

什么是好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的特征,每一个阶段身心发育的重点都不相同,我们需要依据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施加影响,帮助孩子健康发展。教育也有内在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去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于永正老师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孩子在默写时候将“诉”字写错了,把最后一个点给丢了,老师布置他抄写八遍。在抄写的过程中,该生前面4个字是有点的,可后面的四个,点又没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孩子身心发育的角度看,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让他反复做一件事情,很容易导致注意力的分散,结果劳而无功,还容易留下错误的记忆;从教育的规律看,短时记忆的信息通道容量是5个左右,一个字在书写不超过5遍的情况下,记忆的效果较好,超过了反而起副作用。

于老师对学生写字要求很高,但他的要求不是在一个字写多少遍上,而是书写的正确与否。孩子在学习每一个汉字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初学时笔顺和字的结构出了问题,后面在要改正就非常困难。于老师认为,楷体是学生写字时最需要借鉴的字体,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每一个的结构特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写正确。比如“左右”二字,起笔的一横和一撇,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从楷体的角度看,两者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帽”字,我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一直将右上角的“冃”写成了“曰”。我很惭愧,写了几十年的字,现在才发现其实很多字写的并不正确。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汉语的音乐性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朗读的作用和价值。人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多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渠道。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作为一门艺术,更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光明日报》高级记者樊云芳就是听了齐越广播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感动不已,而立志当新闻工作者的。于永正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孩子们就是在于老师的朗读之中,学会了语言,培养了语感,产生了情感,掌握了表达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于永正老师提醒大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越位。不能把小学生当成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来教,人为拔高要求,特别是在人文性方面挖掘过深。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字认好、写好,把词语掌握好,把课文读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深挖,甚至离开文本大量拓展,就越位了。二是要到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教孩子学语文,深的东西要“浅出”,浅出才能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歌德有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种力透纸背的能力就是品味能力。

诀窍之三:要时刻以身示范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汉代的班固也曾说:“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都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所以有教育家说,只有人格可以影响人格的发展与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学生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老师的爱好越多,赢得学生的尊重也多。于永正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除了自己的语文本行之外,他还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如音乐、美术、书法、戏剧,等等,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时不时就会有一段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京剧,让孩子们大饱耳福。于老师的书法、朗读等,更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通过一天天的积累,不知不觉的就厚实了孩子们的精神底色。

上一篇:初中世界环境日演讲稿下一篇:农产品生产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