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学课件

2024-05-14

园林植物学课件(共6篇)

篇1:园林植物学课件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发病的直接原因。

2、病原菌:在生物性病原中,真菌和细菌称为病原菌

3、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性病原所引起不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4、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所引起的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5、症状:寄主植物受病原侵染后所表现出的形式,是病症和病状的总称。

6、病症 :病原物在受害植物上所表现出的结构特征

7、生物性病原 :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8、子实体:着生真菌孢子的组织和结构

9、锁状联合:担子菌菌丝为保持双核性而形成的一种钩状结构

10、病毒:为一类不具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为主成份的体积极小的专性寄生物。

11、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或一定时间内发生普遍而严重称为病害流行;

12、致病性:病原物使寄主植物致病受害的能力;

13、侵染过程 :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寄主呈现症状的整个过程;

14、侵染循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5、隐症现象 :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可以长期或永远不表现症状

16、潜伏侵染: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这称为潜伏侵染。

17、诱发抗病性:寄主受侵染后所诱导出的限制病菌扩展的特性;

18、下口式 :指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似于直角关系的一种昆虫头式如蝗虫的形状。

19、昆虫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确定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叫年生活史。20、跗

肢:昆虫体成对分节的外长物。

21、多胚生殖:昆虫的一个卵形成多个胚胎,发育为个体新的生殖方式。

22、补充营养:成虫期为性细胞发育成熟进行的取食。

23、龄期 :幼虫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24、单寄生:指在一个寄主体上只寄生1头寄生昆虫的现象。

25、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 1 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6、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是指卵不经受精,也能发育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7、耐害性:指植物受害后,有很强的增殖或恢复能力,可以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28、生物防治: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29、长日照型昆虫:长日照下不滞育的昆虫;

30、纵

脉:由翅的基部伸向翅的边缘的翅脉如径肪,中脉等。

31、后口式:口器向后,头部和体躯纵轴成锐角的一种口式;

32、昆虫的世代:昆虫自卵期的胚胎发育开始,经过幼虫、蛹直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阶段,称为 1个世代。

33、滞育:主要受光周期的控制,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同种昆虫的大部或全部个体中止发育的现象。

34、恢复营养 :有些成虫期很长的昆虫,多次反复进行补充营养,每一次补充营养之后,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这种取食,称为恢复营养。

三、简要回答

1.简述杀虫烟剂的施放条件

答:存在逆温现象时,林分郁闭度﹥0。7,无风或微风,安全。

因为逆温存在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林冠层是温度最低的地方,因此烟雾在上升至林冠时即被封锁,烟可在林内滞留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而逆温只在晴天的日落之后到第二天日出之前,所以烟只能在夜晚至日出前放(晴天时),郁闭度不够封锁效果不好,烟可以林窗逸出,风大会将烟吹散,微风可帮助烟的扩散,但要注意放烟的方向,安全检查是所有防治工作中都要注意的问题,放烟亦不例外,造成人畜伤亡之事在林业病虫防治中已属有发生)2.简述天牛类害虫的防治方法

答:(1)加强抚育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虫能力。

(2)物理防治(成、幼虫的人工捕杀)(3)化学防治(4)树干涂白

3.幼苗立枯病大发生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答:(1)苗木出土后一个月内,幼苗未木质化;苗颈幼嫩,易造成侵染

(2)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种芽和幼苗的呼吸和生长;

(3)病菌繁殖体的积累:由于该病的病程短,每次病程后残体中的病菌能大量积累作 为爆发性病害的侵染来源。

(4)圃地管理:包括苗圃选择(考虑前作物)、细至整地,合理施肥,目的在于,不利于病菌的生长 繁殖,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增强其抗病性;

(5)土壤消毒:消灭侵染来源;

(6)及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在苗木木质化前错过高温高湿的气候;

(7)药剂防治:幼苗发病后,病程短,来势快,阻止其蔓延及病菌积累。常作药剂有:70%敌克松、波尔多液

4.影响园林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病原物:涉及病原物毒力小种出现、病原物数量;

(2)寄主:易感病寄主植物存在、并且集中成片;

(3)环境条件:出现有利于病原的环境,特别是温度、湿度降水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环境条件。5.害虫生物防治的途径

答:(1)以虫治虫(2)以菌治虫

(3)以鸟治虫

(4)以激素治虫 6.比较昆虫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的症状:

答:(1)真菌病:虫尸僵硬,可见病症(各种颜色的菌丝成孢子);(2)细菌病:虫尸软化,体液浑浊,恶臭;

(3)病毒病:虫尸软化,体液清泽无臭。7.松疱锈病为例说明锈菌的生活史

答:引起松疱锈病的锈菌需顺序经历5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并需转主寄主才能完成全部发育过程。

(1)性孢子和性孢子器阶段(0):单核单倍体阶段(2)锈孢子和锈孢子器阶段(Ⅰ):双核(3)夏孢子和夏孢子堆阶段(Ⅱ):双核

(4)冬孢子和冬孢子堆阶段(Ⅲ):双核→单核双倍体(5)担孢子和担子阶段(Ⅳ):单核单倍体

0、Ⅰ阶段在松上,Ⅱ、Ⅲ、Ⅳ、在茶 子成马先蒿上

8.幼苗立枯病症状的主要类型

答:(1)种芽烂型:种芽出土前,病菌侵入,破坏种芽的组织引起腐烂,地面表现缺苗。

(2)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前,病菌侵染,茎叶腐烂。

(3)幼菌猝倒型:幼菌出土后,扎根叶期,茎部未木质化,病菌白根茎侵入,破坏苗颈组织,幼菌迅速倒状,引起典型的猝倒症状。

(4)苗木立枯病: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难从根茎侵入,而从根部侵染。根不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状,故称立枯病。

9、比较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昆虫的特征

答:(1)不完全变态:三个虫期,卵期,幼虫期,成虫期,幼虫与成虫外表相似;(2)全变态:四个虫期, 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幼虫与成虫外表差异大.10、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答::(1)推测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N= K1/K ;(2)预测昆虫地理分布的界限;(3)预测昆虫的发生期;(4)控制昆虫发育进度;(5)推算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数值.11、锈菌的侵染特点及其所致病害的防治途径

答:(1)重叠侵染:一是锈菌的生活史期,锈菌每年都产生,二是夏孢子的重复侵染;

(2)转主寄生:松疱锈病的侵染循环需在两个寄主上才能完成。

以上两个侵染循环特点导致松疱锈病防治难度大,需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预防和控制其病害的发生发展。

(3)检疫:由疫区输出苗木要检疫,在病区附近不设松类苗辅。

(4)铲除中间寄主:切断侵染循环链。

(5)营林措施:修枝、间伐、抚育。

(6)化学治疗:松蕉油原液和不脱酚洗油于或300ppm内疗素注射皮部.12、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环与病害防治的关系 答:(1)越冬结构、场所——消灭侵染原

(2)传播距离和方式——防治范围、防治方法

(3)初次侵染时间——防治时机

(4)再次侵染有或无——防治次数

13、苗木紫纹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答:症状:(1)根系:---紫红色丝网状物---;(2)地上部分:叶形短小、发黄、皱缩卷曲。防治方法:(1)选用健康苗木栽植(2)可凝苗木进行消毒处理;(3)肥水适宜,促进苗木健康生长;(4)清除病残体,土壤消毒;(4)贵重观赏树木实行外科治疗。

14、园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答:(1)铲除一切侵染源;(2)防止介体传染;(3)茎尖组织培养脱毒

(四)热处理和冷处理;

(五)弱毒疫苗的应用;(6)药物处理。

15、袋蛾类的防治方法

答:

1、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摘除护囊):

2、化学防治:

3、生物防治:

16、苗圃害虫蝼蛄类的防治方法

答:(1)园林技术:施用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可以减少蝼蛄产卵;(2)灯光诱杀成虫。(3)毒饵诱杀;(4)鲜马粪或鲜草诱杀。

17、园林植物白粉病菌的特点及所致病害的防治方法

答:特点:(1)专性寄生菌;(2)分生孢子产生、萌发较快,再侵染次数多;(3)耐干旱。

防治方法:(1)清除病残株;(2)防止苗木贪青徒长,合理密植。(3)化学防治。

18、园林植物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特点及防治途径

答:侵染循环:(1)侵入途径(伤口,自然孔口);(2)传播途径和侵染来源

防治途径:(1)园林技术防治;(2)抗生素治疗;(3)防止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

19、园林植物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

答:(1)具有咀嚼式口器,往往以幼虫(膜翅目、鳞翅目)或成虫、幼虫(鞘翅目、直翅目)为害健康的植株,从而使植株生长衰弱,为天牛、小蠹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2)这类害虫大多数营裸露生活(少数卷叶、营巢),因此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表现为虫口消长明显。

(3)繁殖量大,且往往具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能力。(4)某些害虫发生具周期性。20、刺蛾类的防治方法

答:(1)园林技术防治:(2)物理防治:(3)化学防治:(4)生物防治

21、锈菌的特点及其所致病害的防治途径

(1)专性寄生菌;(2)多态型现象;(3)转主寄生现象;(4)植物检疫;(5)铲除中间寄主;(6)化学防治;(7)抗病育种。

22、比较昆虫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结构及危害特点

(1)咀嚼式口器:原始口器类型,由上鹗、下鹗、上唇、下唇,舌组成;造成植物各种形 式的机械损伤;

(2)刺吸式口器:与咀嚼式口器相比,有很大的特化,其不同点在于:一唇很短,下唇延伸成分节的喙,有保护口器的作用,上、下鹗变成细长的口针。能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常使植株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变为畸形。

23、比较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昆虫的特征

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差别大; 不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差别小;

24、病原菌致病机制与园林植物的抗病机理

致病机制:(1)酶,(2)毒素;(3)生长调节物质 抗病机理:(1)固有抗病性;(2)诱发抗病性

25、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形态病变的关系

答:生理病变是动力,组织病变是基础,形态病变是外在表现。

26、细菌病害的防治方法

答:(1)消灭侵染来源;(2)防止造成伤口和及时保护伤口;(3)抗生素治疗

27、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类型

答:(1)不完全变态昆虫;(2)完全变态昆虫

28、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

答:(1)食叶害虫具咀嚼式口器,往往以幼虫(膜翅目、鳞翅目)或成虫、幼虫(鞘翅目、直翅目)为害健康植株,从而使植株生长衰弱,为蛀干害虫(天牛、小蠹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因此,常称为初期性害虫。

(2)食叶害虫大多营裸露生活(少数卷叶、营巢),因此受环境影响较大,表现为虫口消长明显

(3)食叶害虫繁殖量大,往往具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

(4)某些种类大发生常呈现阶段性(初始阶段、增殖阶段、猖獗阶段、衰退阶段)及周期性(上述阶段性发生过程,往往“重复”出现且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出现的间隔期及每一“重复”持续的时间,因虫种及当时的有关因素而异)。

29、半知菌亚门的特点

答:(1)营养体:有隔菌丝,常产生变态体;

(2)无性繁殖: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3)有性繁殖无或尚未发现。30、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答:(1)症状类型(无病症表现);(2)隐症现象和潜伏侵染;(3)交叉保护;(4)系统侵染(全株性病害,种子和花粉带毒)

31、刺吸式害虫的发生特点

答:(1)除少数蚜虫、螨类等形成虫瘿在植物组织中危害外,多聚集为害树木或花卉的嫩梢、枝、叶、果等部位;

(2)成虫或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营养,造成幼叶卷叶、枝叶丛生,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

(3)刺吸类害虫首先点片发生、虫口密集、繁殖迅速,扩展蔓延快,但多因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被害状不明显,在防治时如果不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很难达到满意效果。

(4)刺吸类害虫可给某些蛀干害虫的侵害创造有利条件,可诱发煤烟病,并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制定防治措施

答:(1)制定害虫的防治措施,必须以害虫的生物特性为依据,才能有敌放矢,事半功倍;(2)举例说明:应举出4组“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种害虫的,亦可分别从不同害虫中列举)、(上一题是最好的例证:①产卵场所选择性→人工挖卵;②喜食尿味食物→毒饵诱杀;③雌成虫产卵前行动迟缓→人工捕杀;④1、2龄 跳蝻在小竹杂草上取食→撒粉防治;⑤3-4龄在大竹为害→烟剂熏杀)。

2、举例说明园林植物症状表现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

答:(1)特异性(2)阶段性(3)相似性(4)差异性

3、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环与病害防治的关系 答:(1)越冬结构、场所——消灭侵染原

(2)传播距离和方式——防治范围、防治方法

(3)初次侵染时间——防治时机

(4)再次侵染有或无——防治次数

4、举例说明蚜虫的防治方法

(1)园林技术防治:注意检疫虫情,抓紧早期防治。盆栽花卉上零星发生时,可用毛笔蘸水刷掉,并及时处理干净,以防蔓延;木本花卉上的蚜虫,可在早春刮除老树皮及剪除枝条,消灭越冬卵。

(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常见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蚜小蜂等。(3)化学防治:蚜虫发生量大时,可喷40%氧化乐果、乐果、50%马拉硫磷乳剂或40%乙酰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喷鱼藤精1000-2000倍液。

发生在球茎上(郁金香、百合、唐菖蒲、番红花)的蚜虫,可在栽培前,将受害球茎浸泡在含有湿润剂的林丹(25g/L)药液中15分钟;或用尼古丁或林丹作烟雾剂,进行熏蒸防治。(4)物理机械防治:利用色板诱杀,在花卉栽培地或温室内,可放置黄色粘胶板,诱粘有翅蚜虫。还可采用银白锡纸反光,拒栖迁飞蚜虫。

5、举例说明害虫生物防治的途径

答:(1)以菌治虫;(2)以虫治虫;(3)以激素治虫;(4)以鸟治虫

6、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园林植物的抗病机制。

答:致病机理:(1)酶的作用;(2)毒素的作用;(3)激素

抗病机制:(1)固有抗病性;(2)诱发抗病性

7、举例说明病害流行的因素。

答:(1)病原因素;(2)寄主因素;(3)环境因素。

8、概述蚧壳虫的防治方法:

(1)检疫措施:在自然情况下,蚧虫是不活泼或不活动的种类,其自身传播扩散能力有限,但由于其本身特点,极易随苗木、果品、花卉的调运与交换传播各地,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消灭或封锁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的蚧虫,对国内或国际间调运的花木要严格检疫手续,如发现有严重的蚧虫,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经过认真防治后,才能调运。否则,要集中烧毁。

(2)园艺防治:主要通过园林技术措施来改变和创造不利于蚧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不仅有直接防治的作用,还有积极预防的作用。如;(1)选育抗虫品种;(2)实行轮作;(3)合理施肥,清洁花圃,合理确定植株密度。

(3)化学防治:(1)消灭越冬代雌虫:冬季可喷施1次10-15倍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的机油乳剂。(2)消灭越冬代若虫:冬季和春季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3-5%柴油 乳剂。(3)若虫期防治:对出土的初孵若虫,早春可在树根周围土面喷撒杀虫剂,可用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植株上的若虫,抓住孵化盛期喷药,此时介壳未增厚,药剂容易渗透。(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

(1)瓢虫的利用:澳洲瓢虫可捕食吹绵蚧;大红瓢虫和红缘黑瓢虫可捕食草履蚧;红点唇瓢虫可捕食褐叶圆蚧、紫薇绒蚧等多种蚧虫。(2)小蜂的利用:蚜小蜂、跳小蜂、缨小蜂----寄生盾蚧;(3)鸟:一些鸟能啄食体型较大、活动性较强的蚧虫。

9、举例说明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环 答:(1)侵染循环的概念

(2)实例:如松疱锈病或杨树烂皮病

10、举例说明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答:(1)以菌治虫的概念

(2)白僵菌的应用(3)病毒的应用(4)细菌的应用

11、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园林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的途径

(1)以菌治虫: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鳞翅目害虫(2)以虫治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瓢虫防治吹绵蚧

12、举例分析园林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1)病原因素:新的小种出现或病原物的大量积累,如幼苗猝倒病(2)寄主因素:苗木未木质化前(幼苗猝倒病)(3)环境因素:高温高湿(幼苗猝倒病)

13、举例说明柯赫假定(人工诱发试验)答:(1)分离:从病植株分离纯化可疑病原物;

(2)接种:将可疑病菌接种到健康植株上,观察发病情况,并与原发病株比较;(3)再分离:从接种后发病植株上分离的病原物,是否为接种病原。

14、举例说明侵染过程

答:(1)接触期;(2)侵入期;(3)潜育期;(4)发病期

15、举例说明园林植物苗圃害虫的防治方法 答:以蝼蛄为例:

(1)园林技术防治;(2)灯光诱杀成虫;(3)毒饵诱杀;(4)鲜马粪或鲜草诱杀。

16、园林植物抗虫机理 答:抗虫性是指材具有影响昆虫为害程度的遗传特性。主要表现为:(1)不选择性;(2)抗生性;(3)耐害性

篇2:园林植物学课件

植物的胚胎培养和离体授粉

第1节

胚胎培养

对无菌分离出的成熟胚或未成熟胚进行体外培养,以获得发育正常的植株的技术.成熟胚:具有完整的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等.未成熟胚:子叶形胚前各发育期的胚.广义:胚培养还可包括胚珠和子房培养以及胚乳培养等 成熟胚培养

1.1培养基

成熟胚在简单的培养基上就可培养,一般由大量元素的无机盐和蔗糖组成。

1.2 培养方法: 成熟种子 

表面消毒 

在超净台中解剖种子 

取出胚种植在培养基上 

在常规条件下培养幼胚培养

幼胚在胚珠中是异养的,因此需要通过培养基提供各类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

2.1幼胚的培养方法 取材

幼胚剥离 接种培养

2.2影响幼胚培养的因素

1)胚胎的发育时期

双子叶植物合子胚的发育过程: 原球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形胚和成熟胚等4个阶段.(1)双子叶植物

一般心形期以后的双子叶胚比较容易培养。胚龄越小越难培养。(2)单子叶胚

一般受精后8d左右,长度在0.5mm以上的禾谷类胚在离体培养时较易成活。越小越难。

采用Monnier(1976,1978)建立的双培养基培养方法可培养50~60微米长的早期球形胚.2.2 培养基

比成熟胚要求高.常用Nitsch,MS,1/2MS等,禾谷类还常用N6,B5等.(1)无机盐 : 成分较复杂,含多种微量元素。

(2)碳水化合物: 蔗糖是多数植物最好的碳源,也有渗透调节作用.蔗糖浓度一般高于成熟胚.(3)维生素: 发育初期的幼胚必需加入某些维生素.常用:硫胺素、生物素等.(4)氨基酸 :对不同植物和不同发育时期的幼胚,各种氨基酸的效果不同.(5)植物生长物质: 低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或激动素对某些植物幼胚生长有益处.不同植物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胚要求不同。

(6)天然附加物 :幼胚培养基中常添加一些植物的胚乳.2.3 培养条件

温度:

大多数植物胚胎培养的温度为25~30 0C,但不同植物要求不同。

光照:

幼胚培养初期一般在弱光或黑暗条件下培养。也因植物而异.pH:

不同植物和不同时期的幼胚对pH 的要求不同.气体成分(二氧化碳;氧气等):

对幼胚培养也有影响。

2.4培养过程:

双子叶植物(球形胚晚期以及更大的荠菜胚)的培养: 消过毒的荠菜蒴果放在几滴无菌培养基中 用镊子将蒴果外壁的两半撑开,露出胚珠 解剖镜下可见胚珠中绿色的鱼雷形或更幼龄胚

由胎座上取下一个胚珠,放在凹玻片中(内有一滴培养基)

用锋利的有柄刀片将胚珠纵切成两半 留下有胚的一半,仔细剔除胚珠组织 取出联着胚柄的完整胚

(较老胚在胚珠上无胚的一侧切一小口,用钝头解剖针轻压珠被把完整的胚挤出到周围的液体中)接种到Monnier(1976)培养基上 幼胚发育到鱼雷形阶段

转移到降低了蔗糖浓度(2~3%)的同样培养基上 发育成熟植株 植物胚胎培养的应用

3.1 远源杂交中克服杂种不育(胚胎拯救)

挽救杂种胚以产生稀有杂种.如:普通大麦和球茎大麦;柑橘类合子胚培养等。

3.2促进无生活力或生活力低下的种子萌发

如:野生食用芭蕉(M.balbisiana);早熟桃和樱桃;椰子(Makapuno)等.3.3 缩短育种周期

克服种子休眠;生活力快速鉴定; GA

3.4单倍体的产生

如大麦球茎大麦;小麦玉米:胚胎发育早期父本染色体被排除,形成单倍体胚,生长相当缓慢。

必须把胚剥离出来进行培养,才能得到单倍体植株。

3.5 植物种质保存

幼胚具备超低温保存要求细胞原生质浓、无液泡化、细胞壁较薄等有利条件,因此用幼胚进行超低温种质保存效果较好.3.6 理论研究

第2节 胚珠和子房培养 胚珠培养(ovule culture)

包括授粉和未授粉胚珠的培养

1)培养方法:

授粉时间合适的子房 表面消毒

无菌剥出胚珠(一般带胎座)培养 2)培养基

应用较多的有MS、White, Nitsch N6等.根据胚珠发育时期的不同、是否带胎座及不同植物种类,需要加不同的植物生长物质。

有的还要再加一些天然提取物.蔗糖浓度5%左右。

3)影响胚珠培养的因素

(1)发育时期

球形胚或更后期的胚珠,较易培养;培养基较简单.(2)有机成分

培养基中添加胚乳往往有利

不同植物对不同种类的激素反应不同.(3)胎座组织

胎座组织的存在一般对胚珠中胚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子房培养

包括授粉或未授粉子房的离体培养.2.1 培养基

MS、Nitsch、White等培养基的无机盐,加入适当的有机成分和植物生长物质.有时也可加一些复杂的天然提取物.2.2 外植体

受精子房:授粉后一定时间摘取花蕾,除去花萼、花冠和雄蕊,进行表面消毒,接种。

未受精子房:在开花前1~5d摘取花蕾,其它同上。2.3 子房培养物的细胞倍性

n,2n,3n 未传粉子房和胚珠培养产生单倍体

影响离体子房和胚珠产生单倍体的主要因素:

3.1 供体植物的基因型和子房的发育阶段

不同植物及不同品系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的频率有明显差异

选择处于合适的胚囊发育阶段的子房或胚珠

3.2 培养基成分

需将植物生长物质调到合适浓度,使其既可诱导孤雌生殖,又不至于使体细胞增殖愈伤组织。(例:MCPA)

向日葵中,不同的蔗糖浓度引起不同的反应

3.3 培养条件

冷冻预处理或较高温度预培养

光照

第3节 离体授粉(试管受精)

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离体的未受精雌蕊或胚珠和花粉,使花粉萌发产生的花粉管进入胚珠,完成受精过程而获得有生活力种子的技术。离体授粉的基本技术过程

1.1 亲本选择

1)收集花粉

2)选取雌蕊或胚珠 1.2 离体授粉受精 影响离体授粉成功的因素

2.1 发育时期

母本:子房或胚珠;父本:成熟花粉 2.2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的组成对离体授粉的成功与否、结实率的高低和籽粒的发育都有重要影响。

2.3培养温度

最好接近于该种植物在自然界进行受精并形成种子时的温度。2.4 材料消毒

2.5 母体组织的保留

2.6 授粉方式 离体授粉技术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

3.1 克服植物远源杂交不亲和性

3.2 克服自交不亲和性

3.3 诱导孤雌生殖

Hess等(1974):

母本:锦花沟酸浆(Mimulus luteus)雌蕊除去子房壁,暴露胚珠

父本: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花粉

结果:在1%的胚珠中获得锦花沟酸浆单倍体植株 操作实例

4.1 小麦雌蕊的离体授粉和受精(叶树茂等,1980)

(1)材料的选择和培养: 材料为丰产3号、昌潍

15、白粒高、阿勃、蓝粒小偃等。

于清晨将开花前2d的母本麦穗带有1~2片叶的茎秆取下,用70%酒精表面消毒后再用0.1%升汞浸泡3~5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3次后再用紫外光照射20min。在无菌条件下去雄并套袋,在光照条件下保持2d。花粉取自即将开花而花药尚未吐露的父本的麦穗,用紫外灯照射30min。

接种时在无菌条件下将母本麦穗的每朵小花的外颖剥除只留下一片内颖,然后将雌蕊接种在培养基上。再将无菌花粉直接散落在雌蕊的柱头上。

培养基为MS培养基+5%蔗糖+0.8%琼脂。pH5.8。室温培养,光照12~14h。

(2)籽粒形成: 雌蕊授粉后3d即能看到子房显著增大。授粉后6~10d籽粒的发育能达到正常成熟麦粒体积的1/2~2/3。20d后发育的籽粒逐渐变为黄色。在MS培养基上经35~40d发育的籽粒可以达到黄熟,最高结实率达97.5%。

4.2 玉米子房试管受精(邵启全等,1977;Hess et al.,1974)母本材料:京黄113、八趟白、获白、栖白自交系A619等。父本材料:chase自交系、紫胚、紫玉米等。母本材料的果穗在抽丝前进行套袋隔离,待抽丝后3~5d将果穗取下,用消毒过的剪刀将果穗上的花丝剪去,每个子房上只留0.5~1.5cm长的花丝。选择果穗中下部的子房,花丝向上接种于培养基上。

花粉取自刚开花、花药外露但尚未散粉的玉米雄花穗,经紫外光照射30min花药裂开,在无菌条件下将花粉均匀地撒在花丝和子房上进行培养。

培养基为RM或土豆培养基。pH5.6。在室温或25~30oC条件下培养。

授粉后4d子房显著膨大。授粉后10d统计受精率,不同品种、不同培养基变化幅度从3%至85%。果穗中下部子房结实率达4.6%。果穗顶部的子房离体受精的结实率为0.8%。

第4节 胚乳培养

研究胚乳组织的功能、胚乳与胚的关系、胚乳的生长发育及形态建成的潜力等;

研究胚乳细胞是否同其它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

探讨通过胚乳培养改良三倍体育种技术的可能性;

利用离体胚乳和胚培养的方法,进一步的研究和逐步解决在远源杂交中,由于杂种胚乳的败育或胚同胚乳的不亲和性而育种失败的问题.研究胚乳细胞合成某些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生物碱和甙等成分的生理生化机制,以期为人工模拟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一般过程

1.1 材料的选择和外植体的分离

处于生长旺盛阶段的胚乳,是培养取材的最合适时期。但许多双子叶植物的成熟胚乳细胞具有分裂的潜力.双子叶植物中,胚乳生长旺盛阶段的胚乳应具备如下特点,可参考:胚分化已完成,(核型的)胚乳已形成细胞组织.且充分生长,几乎达到成熟时的大小,外观为半透明的固体,且富有弹性.禾谷类成熟的胚乳不适于培养,只有较幼嫩的胚乳才能增殖愈伤组织。

几种单子叶植物胚乳合适的取材时期:

植物

传粉后天数

水稻

4~7

玉米

8~11

小麦

8~11

大麦

要严格区分胚乳和其它组织.接种时要小心地割去胚乳四周的组织和分离除去幼胚。

1.2 愈伤组织的诱导

除少数寄生植物可直接由胚乳外植体产生器官或胚状体以外,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胚乳,无论是幼嫩的还是成熟的, 均需通过愈伤组织阶段.1)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MS, White, LS和MT等多种.植物生长物质:类别、浓度、比例差别很大。

一些植物的提取液对培养胚乳有促进作用.PH也因物种不同而异。2)培养条件:

胚乳愈伤组织生长的最适温度多在25oC左右。对光照的要求因植物不同而异。

3)愈伤组织诱导过程: 胚乳外植体  接种

 6~10天后

外观膨大而光滑,同时,表面或切口附近形成乳白色的隆突,且不断增多.

愈伤组织.

转入新的培养基诱导分化

4)胚乳愈伤组织的细胞染色体检查方法:

生长旺盛的新鲜愈伤组织块

0.2~0.5%秋水仙碱或对二氯代苯饱和水溶液浸泡处理4~8小时 

流水冲洗5~10分钟, 

卡诺氏液或FAA固定, 

醋酸洋红、改良卡宝品红或孚尔根液染色 

压片镜检.1.3 诱导分化器官和植株

1)愈伤组织的选择

应长势良好.通常是在继代繁殖的愈伤组织块上新增殖的愈伤组织块.2)分化苗芽的培养基

胚乳植株可来源于苗芽和胚状体两条途径。需调整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浓度、比例。

接种方式对于某些芽的分化和分布有影响。3)诱导胚乳芽生根

一些植物的胚乳植株可直接由胚状体或芽形成;有的则需诱导芽生根.柑橘和檀香的胚乳培养中,三倍体植株通过体细胞胚发生起源。

例:柑橘属植物培养:王大元等(1978)

培养基: MS +2,4-D 2mg/L +6-BA 5mg/L + CH 1000mg/L

外植体:幼龄胚乳愈伤组织 继代培养:

愈伤组织MS + 1mg/L的GA3 少量胚发育到球形期止

培养基盐浓度加倍,GA3浓度提高到15mg/L 胚状体小植株。

1.4 胚乳植株染色体数目检查

植物体内的和培养的胚乳细胞中常出现高度的多倍化和各种不规则的有丝分裂现象。

方法:

取植株根尖或幼叶,用检查愈伤组织细胞倍性的方法处理、固定.用1NHCl在600C下水解8~10分钟(也可用酶解法);染色、压片镜检和计数.2操作实例:大麦的胚乳培养

1)材料:普通大麦早熟品种

开花后4~5d和7~12d的幼穗消毒解剖镜下小心剥去外部组织和幼胚胚乳接种

2)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1)MS+ 2,4-D 1mg/L+ CH 500mg/L;(2)MS+NAA 0.2mg/L+CH 500mg/L;(3)MS+NAA 0.2mg/L+KT 0.5mg/L.都加入6%的蔗糖,0.8%琼脂, pH5.6, 高压灭菌.日温280 C,夜温160 C左右,白天光强约2000lx.3)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的分化

受精后4~5d的胚乳,在上述三种培养基上均未形成愈伤组织;10~12d的在(1)号培养基上形成了愈伤组织,而在(2)号和(3)号培养基上同样没有反应.将(1)号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转移到(3)号培养基上,部分(约10%)愈伤组织块转绿,同时分化出具根、茎、叶的完整植株.不过植株中有绿的、白的及两色镶嵌的。

4)植株倍性检查

篇3:园林植物学课件

一、课件制作

1. 前期工作

(1) 软硬件环境

硬件:电脑两台, 配置包括:CPU:Pentium4/1.6G, 内存:256MB,硬盘:40G/7200转,光驱:华硕52X,刻录机:华硕52X32X,声卡:使用真32位双工声卡;1236U型清华紫光扫描仪;P72型SONY数码相机;HC15E型SONY数码摄像机等。

软件:虽然近年来可用于多媒体制作的软件众多,有Authorware, FrontPage, PowerPoint, Director, 方正奥思、课件大师等等,但是我们目前开发的课件是以单机版形式为主, 网络版为辅, 因此决定先以简单实用的PowerPoint2000为制作平台,既可以满足单机版的教学需要,又可以HTML格式放到网上供参考;图形图像处理使用Photoshop6.0和ACDSee5.0;动画用Flash5.0;音频用Cool Edit和Sound Forge;视频处理用Ulead5.0和超级解霸3000;文字处理使用Word2000。

(2) 教材

我们以许文渊主编的《药用植物学》(第一版)[1]为基本教材,并参考了王兴顺主编的《天然药物学》[2]及郑汉臣主编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四版)[3]的部分内容,原植物图片除自己拍照外,采用了莱斯利·布伦尼斯编著的《药用植物》[4]上的一些图片,还参考了其他专著及网上资料。

2. 脚本设计

脚本相当于一个剧本,内容包括课件的总体思路、风格及采用的技巧、方法,是课件制作成败的关键,既要有宏观的整体把握,又要有细节的具体处理,大到课程内容的取舍,小到每个页面的安排,都是脚本设计所要涉及的。也有人认为脚本设计是多媒体课件作品中各个屏幕的版面结构、动态创意、视图设计、文字编排等与设计该课件所需软件的有机结合[5]。根据《药用植物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强调尽量用图来表现内容,这一理念贯穿于脚本设计和课件制作的全过程。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6],对于《药用植物学》来说更是非常恰当的。当然应用中不能过于追求画面华丽,而失去专业性和教学性。在脚本设计中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界面友好,美观清晰。

3. 素材搜集与处理

(1) 图片

图片文件的搜集和处理是本课件制作的重要工作,因为图片是素材的主要部分。图片的来源主要是莱斯利·布伦尼斯的著作扫描和自己拍摄,另外一些是在互联网上下载得到的。图片的处理是非常耗时的工作,首先要将这些图片进行必要的剪裁和修改,适当调整亮度、对比度、色饱和度等,必要时还要使用滤镜等一些专用工具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特殊效果;有时为便于比较,还要把多张图片合并处理到一张图片上;最后还要把BMP等格式的图片转换为JPEG或GIF格式,因为JPEG或GIF格式压缩比较高,文件较小,便于储存和播放,且图像效果完全能满足课堂演示的需要,还有利于单机版课件转化为网络版课件;一般图片文件大小控制在几十KB左右,少量重要图片为100KB左右,最大不超过150KB。

(2) 音频

声音在本课件的制作中使用并不很多,主要是担心课堂上太多的声音出现会干扰老师和学生的思路,但是在思考题和背景音乐等部分还是有安排。音频文件主要使用Windows和PowerPoint中所配备的,部分采用了互联网上下载的音频文件,还有少量的是通过Windows录音机自己录制和采集的。音频文件大多可以直接应用,但有些也要经过处理,比如裁剪、格式转换等,为了减小文件体积,配合动作的音频文件一般采用MIDI格式,背景音乐等使用WMA或RA格式,播放质量和速度都有保证,其他格式如WAV、CDA或MP3因体积较大,应尽量避免直接应用,可转换成WMA或RA格式再应用。

(3) 视频

视频素材主要是植物在自然界生长状态和生长环境的描述,也包括植物构造和解剖的视频。一般来源有三个,一个是从VCD或DVD上截取,另外是从互联网上下载,还有自己用DV录制。无论是哪种情况,搜集到的视频素材都必须经过剪辑和修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而且视频文件格式应尽量转换成RM等流媒体格式,避免使用AVI格式,以减小文件体积,便于保存和播放,也为将来课件升级为网络版打好基础。

4. 制作要点

根据脚本设计要求,对课件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安排参见图。以课件的基本单位“页面”为设计对象,分为四个层次三个级别,外加辅助(附加)页面系统。主页面也是课件的总菜单,上面安排了主要章节和思考题单元,点击后均可进入各具体单元,每章节单元中又设计成三个级别,分别为主题页面、内容页面和小节页面,其核心是内容页面,上述三级页面均可随意跳转,根据需要灵活组织授课内容。附加页作为内容页面的补充,通过超连接等方式将更多的补充信息如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展示出来,以充实教学内容。思考题单元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可以从主页面或小节页面利用超连接进入,实时进行所学知识点的测试,思考题全部是选择题,还设计了简单的交互应答控制系统,回答正确和错误分别有不同的声音和画面出现以便确认。

为适应教师课堂讲授的灵活性,课件采用非线性的方式制作,在每个页面中设置有若干个“按钮”、“热字”或“热区”,可以方便地前进、后退、返回,打开新窗口以及链接到其他附加页或思考题单元等,最大限度地利用动画设置和超链接,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各种页面内容有机组合,形成课件的“内部网”,既可以使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又能够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天然优势。

为弥补PowerPoint平台动画制作的局限,改善课件动态内容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我们一方面适当引入必要的视频资料,例如药用植物园、药材种植基地和野外考察的药用植物录像,另一方面利用PowerPoint本身具有的一些简单功能,巧妙地制成一些具有动态效果的“动画”,例如,将一朵花的图片背景去除,然后插入页面中,并将图片设置成自定义动画,使之按圆形向外慢速扩展,点击后这朵花就像在慢慢开放一样,具有很好的动画效果。

尽管文字内容只要服从教学需要即可,不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难点,但是有些地方还是要适当注意,以求达到最佳效果。例如,每个页面上不能安排太多文字,字体大小要适中,太大浪费页面,太小又看不清楚,除标题外一般以32~40号字(PowerPoint所用)为宜;字体颜色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三种,且同类内容前后要一致,与背景色应具有明显反差,本课件采用的搭配主要是白色-黑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其他具有良好效果的颜色搭配方案还有白色-蓝色、白色-紫色、黄色-黑色、黄色-红色等[7],不宜使用的搭配有蓝色-黑色、黄色-白色、蓝色-绿色等。另外,与文字内容相关的背景颜色和形式,本课件主要采用两种:第一种是灰白色纹理,主要用于基本内容的文字阐述以及各种图片素材的衬托,画面简洁干净,主题突出;第二种是直接引入植物图片,使画面更加真实,具有一定现场感,学生印象深刻。

5. 调试与修改

课件制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试运行和调试,这是课件制作后期极为重要的工作,如果调试进行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件的正式发布和使用。调试内容包括系统运行是否顺畅和合理、各种热字和按钮反应是否正确、各种链接是否能正常工作、音视频是否正常播放、文字内容是否科学准确、所有页面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等。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调整和修改,然后再试运行,有问题再调整,反复多次,直到一切正常为止。

6. 打包与发布

经过调试后,可以进入打包和发布程序,只有将课件打包成可以完整运行的文件,课件制作才算全部完成。打包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其一,要将所有课件使用的素材文件一并打包,否则课件将难以正常运行;其二,课件文件的打包格式较多,一般采用演示文稿(PPT)或放映(PPS)格式打包,为了安全,可以在打包时设置密码加以保护,课件可以刻录成光盘,或者保存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上。需要时还可以采用网页(HTML)格式打包,便于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二、体会

在本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对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授药用植物学的长处和优势有了充分体会,主要有三点:

1. 增加信息量

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信息量大,可以调动的教学资源丰富,除文字外,图片、音频、视频可随意插入。本课件即根据教学要求,引入了大量的植物图片素材,例如,在叶和花的部分别介绍了几十种叶和花,并配备了相关的图片,既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比较,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 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一些相对枯燥的内容,则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适当引入有特色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例如,在变态叶的部分,引入猪笼草的系列图片,在讲授其食虫的过程和特点之余,引导到其“叶特化成捕虫器”的变态叶的实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要点。

3. 注意内容更新

课件的制作不能一劳永逸,正像电脑软件需要升级一样,课件的内容也应不定期更新。《药用植物学》虽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发展的较快,但还是不断有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应及时将有关内容加入到课件中,此外对于新搜集到的更有价值的各种素材资料也应及时补充到课件中,保证《药用植物学》课件内容的新颖性,进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摘要:为更方便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 使用基本的多媒体制作软件, 以Photoshop、ACDSee等为辅助工具, 制作了《药用植物学》多媒体课件,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件,制作

参考文献

[1]许文渊.药用植物学 (第一版)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

[2]王兴顺.天然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郑汉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第四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莱斯利·布伦尼斯.药用植物[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0

[5]周巍, 况颐, 周颖, 等.药用植物学MCAI课件的制作[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

[6]王高武.让幽默走进医学教育多媒体教学课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1999, 4

篇4:园林植物学课件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植物病虫害防治;制作;教学效果;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64-03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本科专业植物生产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诊断能力、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的调查能力以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能力等,一直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被广泛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和科学合理的应用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并将其建设成校级优秀课程,精心制作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提高课件课堂应用技术是重要途径和方法。笔者依据金陵科技学院园林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明确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课件开发软件及课件类型——课堂演示型课件,[1]精心收集、制作课件所需文字、图形、视频等材料,课件设计坚持直观生动、易操作、可创新并具科学性的原则,制作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1套。该套多媒体课件已在园林本科专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课堂教学中连续使用超过3届,较好激发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主体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件内容素材的准备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面向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该类人才应具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较广泛的知识面、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较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根据应用型园林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课件内容应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课件内容应紧紧围绕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强调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成熟技能的实践,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等实际情况,以确保培育出来的人才能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因此,该课程的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该门学科学习方法和专业技能应用的指导上,以及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课件内容素材的准备成为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

1.文字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主要由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和有害生物治理等3门学科的内容组成,专业术语多较难掌握,植物病虫害种类的识别诊断方法、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调查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理论和措施等较复杂难于理解。课件文字内容主要包括有关专业术语、技术方法、防治理论及措施等陈述性文字,对专业术语和技术、理论等的解释性文字,以及生物学名等几大部分。专业术语、技术方法和防治理论及措施是文字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例如触角、口器、藏卵器、昆虫分类方法、植物病害病原的镜检方法、综合防治理论、物理防治等术语。其次是对专业术语、理论的解释性文字,如利用柯赫氏法则对植物病害致病性病原的验证过程等。这些文字应尽量简练并是必须使用的。课件中常涉及的大量生物学名也是文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学名一定要准确无误,并附有正确的拉丁学名,如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此外,根据课时安排,每节课件中可适当对该节重点、难点进行阐述,给出课后复习题等。课件中文字性内容尽量做到少而精,尽量避免将教材或讲义内容大段使用,使课件教学变成课堂上大家一起阅读浏览教材,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2.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给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中许多专业术语、技术方法、理论等更为清晰明了的解释,非常直观,便于理解。课件中应用的图形、图像主要包括:虫体和器官形态结构图、病原形态图、昆虫虫体及危害照片、植物病害照片、植物病原显微图片、防治器械结构图及防治现场照片等。虫体和器官形态结构图和植物病原形态图可在大量相关专业资料中选出,或人工手绘获得。昆虫虫体及危害照片、植物病害照片、植物病原显微图片、防治器械结构图及防治现场照片等图片材料可通过互联网、各类相关专业性图谱资料获取部分,但更多的则需在较长实验教学和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制作积累。昆虫形态识别的细微特征、植物病原形态特征等必须通过显微摄影技术来获取图片,如瓢虫科昆虫后足跗节的假3节、紫薇白粉病无性态病原形态图等,再经图像软件加工后用到课件中。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因气候、植被、地形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各地区植物生产和销售状况也会影响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程度。因此,植物病虫害种类的相关图片应以收集当地园林植物上常发的重要种类为主,如江苏省常见园林植物病害、虫害主要有日本龟蜡蚧、星天牛、月季黑斑病、紫薇白粉病等等。

3.动画、视频

针对某一过程或现象,可使用动画、视频等举例说明,更加生动。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孵化、羽化、蜕皮、变态、担孢子的形成、锈菌生活史、杀虫病毒的杀虫机理等等。此类材料部分来自互联网上的视频资源,部分自行录制编辑而成。

4.声音材料

适当选用些背景音乐,配合教师的音色特点,可突出教师的讲解。

二、课件的制作

1.制作软件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课件系统开发需求的增加,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不断推出,这些软件可分为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制作软件和多媒体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两大类。其中,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制作软件包括:WPS和Microsolft Word等文本素材软件,Adobe Ⅱ Illustrator、Firework、AutoCAD、CorelDRAW等图片素材软件,Potostudio和Photoshop等图像采集和制作软件,还有音频素材、动画素材、视频素材软件等等。多媒体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主要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FrontPage、课件大师、几何画板等。[2,3]这些软件又可分为单机课件制作软件和网络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是一个单机课件的制作软件,而FrontPage是一个网络课件制作软件。一套课程教学课件的制作往往需使用多种制作软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可根据对课件制作软件功能的了解程度及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合理地选择制作软件,使制作的课件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演示型课件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为PowerPoint,它是一种操作简便,界面友好,配套模板、素材丰富的电子幻灯片制作软件,主要用于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即采用该软件制作生成。此外,Authorware也是植物保护类课程课件制作中常用的多媒体软件。[4]endprint

2.课件的制作

根据《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依据各章节教学内容的不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课件主要由6章组成:园林植物虫害基础、园林植物害虫识别、园林植物病害基础、园林植物病害病原诊断、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方法、重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等。课件设计制作包括对课件封面和各章节内容界面进行版面设计、显示方式设计、颜色搭配设计、字体形象设计和修饰等。每一界面均含有相应章、节的标题信息,并使教学内容、标题、按钮等固定在某些区域,便于操作与观看,逻辑严谨,条理清楚。每一界面文字内容尽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文字字号尽量大,多采用宋体。对于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文字颜色以暗色为主,背景颜色以亮色为主。界面中图形、图像内容应准确、清晰,亮度、对比度恰当,重点观察内容可采用箭头或其他图形突出显示,并逐级放大,每张图形、图像都附有简洁的文字说明、图标及出处。视频、声音等均使用动作按钮,连接到相应术语、原理的文字处。整套课件各章、节、标题的字体大小、颜色、位置统一,音乐的节奏与教学内容相符, 返回方式统一, 按钮风格及背景颜色等也基本一致,浑然一体。

课件以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为依据,编排各课时课件。每课时课件列出重点内容,每次课结束时给出小结。课件封面包含课件名称、课件作者、制作时间、版权等基本信息。封面下及各章标题后均设有导航界面,给出章节的内容标题和学时数,并使用超链接分别与各章节内容相连接。

制作课件时应避免出现“单一化”、“文字化”、“过量化”等现象,也不可过于追求“系统性”,集板书、过程、练习为一体,形式单一。界面还应避免过于花哨,影响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关注。

三、课件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虽有助于扩大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但若应用不当,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仍是教学的主体,而多媒体课件应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所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应淡化教师的作用,应尽量避免教师成为简单的传播员、解说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调整课件的相应课时。针对重点、难点等不易掌握的知识点,可根据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利用超链接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讲解或适当取舍。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不可一味追求真实再现,使之成为现场观摩课,而应适当引导,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总之,只有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5]才能相得益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在连续多年的教学中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该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方面与该课件内容的精心选择和制作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就决定于教师对植保类课程的特点是否掌握,是否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是否掌握教学规律能科学合理运用该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优点很多,但一旦使用不当,如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重点难点不突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存在误区等,课堂教学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精美的、带有艺术性的课件制作,再加以科学、合理的讲解,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笵小彬.多媒体课件软件的对比与选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21): 32-33.

[2]穆强,刘宪.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特点与分类[J].实验室科学, 2006(5): 78-79.

[3]郑阳梅.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比较与选择[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6): 51-54.

[4]陈宇飞,胡振邦,刘斌.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植物保护教学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 73-75.

篇5:苏州园林课件【参考】

1、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法]

讲述和问答相结合[教学途径]

多媒体和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伴随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受园林的美。

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整体把握

1、解决生僻字词 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微软中国2],如

轩(xuān)榭(xie)丘壑(he)嶙峋(lin xun)镂空(lou)蔷薇(qiang wei)

2、解决难理解字词 先提问学生,然后再一起进行解释,如

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泽棕黑。

[微软中国3]

3、听录音 在标准的语音中感受文章的美

4让学生通读课文

5、讨论和提问学生[微软中国4]

①同学们,通读完整篇课文后,你们觉得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行的?

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分成几大段?

④我们之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哪些说明方法,并具体找出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一、分析段落

通过上一节课的讨论和提问,我相信大家对苏州园林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对课文的每一段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段(1)总领全文,引出要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为什么我们把第一自然段划为第一段呢?有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这一段中有个标志性的词。

第二段(2—3)拿苏州园林跟古代建筑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两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手法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找找看。

第三段(4—9)详细地对苏州园林的假山、池沼、树、墙廊、角落、门窗和彩绘进行了对比,从细微的地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点,再次强化。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如此详细的进行说明呢?这样会不会显得很累赘?同时作者是从怎样的一个结构进行说明的?有哪位同学知道的?

{假山:重峦叠嶂或配合着竹子花木;池沼:中心;树:高低搭配、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墙廊:层次多;角落:图画美;门窗:别具匠心;彩绘:不刺眼的。

第四段(10)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研讨与练习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微软中国6]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三、课后作业

篇6:苏州园林教案课件

一、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的重点。

二、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就是画意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三、本文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穿插使用了议论、描写等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时应适当分析,这是教学难点。

四、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领会,认真辨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查字典等有关工具书,掌握生字的字形、读音,了解文中部分字词的意义。学习本文多样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教学重点]: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全文的结构布局。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方法,领会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教具准备]:

苏州园林的图片、课件

[教学要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

3、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说明中心,划分课文段落,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伴着清雅的古筝曲,一起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三、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趣,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鼓励学生运用诗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感受画意美的同时,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理清文章说明的思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看看叶圣陶先生跟你们有没有同感。

[幻灯出示思考题] :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3、作者分项概括,又从四个方面体现以上特点,是哪四个方面?

4、课文余下部分又介绍了什么?

5、结合是上述问题,标明全文说明顺序。

(电脑播放课件:苏州园林的相关图片、原文文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由发言。)

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将朗读训练与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信、有主见。]

1、结合图片,用语言再现苏州园林四个“讲究”的图画美。

(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提供相应的图片、音乐,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共同点评。)

2、文中优美的句子很多,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从文中你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学生自由发言)

六、质疑问难。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寻求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

七、拓展训练。

[学文与作文成为一体,意在指导学生注意作文的条理性]

试以“我的家”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要求不实写哪一处景或哪一件事,而从总的印象写起,引出对事物总的特点的概括,然后围绕中心多方面说明。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上一篇:毕业生名单下一篇: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