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2024-05-04

《李义山诗集》的赏析(通用19篇)

篇1:《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李义山诗集》

《李义山诗集》共三卷,存诗约六百首。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直接触及时政,表明了诗人鲜明的政治态度和不同寻常的胆识。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秘书省正字等职。当时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晚年的李商隐,先后三次在桂州、徐州、梓州随人作幕僚,抑郁不得志,死于荥阳。

李商隐为晚唐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中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有二十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书籍简介】《李义山诗集》共三卷,存诗约六百首。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直接触及时政,表明了诗人鲜明的政治态度和不同寻常的胆识。如《有感》、《重有感》等,有力地抨击了控制朝政的宦官;《寿安公主出降》等,直斥祸国殃民的藩镇,并讽刺了朝廷姑息强藩的行为。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诗人以途中见闻,展现了甘露事变后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社会实况,并追溯唐王朝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指出祸乱的根源。

李商隐的咏史诗,也有很高的成就。它们记录历史教训,并希望当政者以此为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富平少侯》、《南朝》、《北齐》等,鞭挞了历史上封建帝王的骄奢荒淫;《瑶池》、《贾生》等,讽刺帝王追求神仙的虚妄,并显露出诗人的胸襟抱负;《马嵬》、《龙池》、《华清官》等,更是直接把矛头指向本朝皇帝,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李商隐最有特色的,是标为“无题”或取作品中个别词语作为题目的爱情诗。这些诗,用华美的词藻、和谐的音调,构成优美的形象,传达出真挚婉转的情思,极富感染力。但它们意蕴含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这些注解“大抵刻意推求,务为深解,以为一字一句皆属寓言,而无题诸篇穿凿尤甚”。这些诗,除了少数可能别有寄托外,大部分交织着诗人对生活、爱情、身世等,种种复杂感受的言情之作。“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表达了对爱情的希望和矢志不渝的追求,脍炙人口,极具代表性。

李商隐以近体诗成就最高,他继承杜甫锤炼严谨、沉郁顿挫的特色,糅合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又受李贺诗中幻想象征等的影响,形成了情致深蕴、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这是艺术上的独辟蹊径,对唐诗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并对晚唐、宋初乃至清代的一部分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李商隐的诗,也存在用事用典过多,意义晦涩难懂的缺点。宋代的西昆体作家,片面地发展了这一缺点,使诗歌创作中的形式主义趋于严重。

【版本】关于《李义山诗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和《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均为三卷;又有影印明嘉靖间毗陵蒋氏刻六卷本,和明姜道生刊《唐三家集》本七卷。

《李义山诗集》主要注本,有清初朱鹤龄《李义山诗注》三卷。这是现存刊行中,最早的李诗笺本。此外,还有沈厚塽将何焯、朱彝尊、纪昀三家评语,辑入朱注本中,编成《李义山诗集辑评》。清代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所注详备,最受称道,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

篇2:《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别山诗

作者:皎然朝代:唐体裁:五古 山翁亦好禅,借我风溪树。采药多近峰,汲泉有春渡。

幽僧时相偶,仙子或与晤。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

如何区中事,夺我林栖趣。辞山下复上,恋石行仍顾。

篇3:《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获取《朦胧的远方》这本书是一次偶然。那天我在合肥市作家协会办事, 临别时办公室陆勤康主任随手给了我几本书, 说是我们合肥作家的书, 其中就有《朦胧的远方》。回去后, 我忙于他事, 一时也没顾及翻看。直到前几天要乘火车出差, 在整理行李时, 看到薄厚适宜的《朦胧的远方》后, 就顺手装进包中, 以作旅途观看, 打发时间。然途中一打开书页, 读取几个篇章后, 令我爱不释手, 吸引我一气读完。

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 也没有诗”。这本书中的诗作大都产生于作者从小学四五年级到大学期间的八年间, 可以说正是作者豆蔻年华的人生阶段, 也是学习增知的黄金期。作者以赋予的生活阅历, 长着天真无邪的眼睛和思维, 充满着热爱生活的情感, 把学业知识、文学梦与情感融合, 以“情”生“情”, 随感随录, 使作品酣畅自然, 充满着“原生态”的情感之美。“我喜欢看一个人的眼睛/因为那是灵魂闪耀的窗口/而我希望那窗口永远闪耀着热情、希望、充满生命力的火光/而不是那样温和、驯顺、平淡无光。” (《窗口》) 。作品写满着“诗言志”, 展现的是作者在人生路程中的渴望理解、突破和追求向上的意境, 是作者情感的张扬。在《青春节奏》一文中, 作者则以高昂的状态, 呐喊 (“敲打吧╱击奏吧╱唱出无限精彩╱向上吧╱奋进吧╱舞出无限未来。”) 抒发了对生活的朝气激情。诗言志是诗的本原, 文学艺术的价值在于取之于生活, 而又超脱于生活, 引导愉悦于生活。作者正处于满怀理想、光芒四射之时, 时刻以生活的感触点燃起强烈的创作之火, 在目及之处, “处处留心皆文章”, 升华为文学艺术, 从而使诗作充满了情感, 反映出“青春时代”人的精神状态。

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多元并举, 展现出作者创作的一种成熟理性。应该说, 以作者的履历在诗歌创作中该处于“初始阶段”, 但通观作品, 又表现出手法的不凡与超越。作者通过“赋、比、兴”手法与抒发生活情感的对接, 实现了使无形无影的思想感情与创作欲望具有生动活泼的可视形象, 这是诗歌的一种艺术境界, 也是作者的某种标志。“你说云在梦里/寻不见/觅不着/触不到/你说浮生若梦……/如寒风过境” (《你说》) 。这是作者以赋传情, 可以说把赋用到别致处。赋从古至今依然是诗作创作的根基。“我不曾刻意寻找/也未曾梦中遇到/有缘者/何必相逢相依/仅相惜你之于我” (《顽石与沙砾》) 。这是“比”的运用, 恰当贴切。在我们诗歌手法表现中, “兴”是发端, 从触动情感的外物导入, 进而引生内心之情, 是诗歌创作中的经典手艺, 而这在作者文中的应用也是别具特色的。“乌云聚集在天空/雷公电母微微作法/龙王打个喷嚏/将一切的恩怨洒向人间” (《雨》) 。这是典型的“兴”运用。最为特别也值得关注的是“冰心说:母爱如小船/载着心绪回旋翻转/不管多少万水千山/总会穿越到达彼岸” (《母爱》) 中, 一句“冰心说:母爱如小船”引发的创作情感, 这种借以名人之言为“兴”的技巧, 不就是作者在创作手法上的一种突破吗。此外, 在诗人的作品中, 拟人化、夸张化的手法不时点缀其间, 一方面展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成熟, 另一方面也可见作者“不安的心仪”, 在寻求诗歌创作的一种突破与跨越。

纵观书中近百篇诗作, 大都短章成篇, 以采取叙事体例的自由式为主调, 这符合作者的年龄与知识结构, 同时也是一种特色和优势。叙事诗其实是叙事与抒情的“混血儿”, 有叙事无抒情不为诗也, “叙”为“抒”做铺垫, “抒”为“叙”做支撑。叙事诗比较简洁单纯, 借叙言情, 传意直白, 篇章精短, 同时又易读易会意。“世上求神拜佛/忏悔祈祷者/踏平了你的门槛/无不诚心诚意/都是望你成全/他们的欲/不是财/就是运/ 痴男怨女/没有一颗恒远的佛心/能装载的了你” (《佛心》) 。短短11行以叙夹情, 质朴意赅,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真实再现了作者的心境, 可以说这是作者叙事体例中的一篇代表作。

篇4:一百岁的诗集

柴田丰年轻时喜欢书籍、电影和音乐,后来迷上了日本舞,但随着年岁渐长,舞不能再去跳了。1993年,柴田丰的丈夫去世,儿子柴田健一想把她接过去一起生活,却被喜欢独立的柴田丰拒绝了。时间长了,儿子不免担心她过于寂寞。他自己喜欢写诗,便劝母亲也尝试一下。

柴田丰想闲着也是闲着,索性试试。谁知一试之下便不可收拾。她生活阅历丰富,又对世界抱有一种乐观的态度,有人评价其诗作如同泰戈尔的哲理诗一样轻松,却点出了生活的本质。受到好评的柴田丰大着胆子把自己的诗作寄给《产经新闻》的专栏《早晨的诗》,结果篇篇都被刊载。一位“新锐”女诗人就此诞生。

柴田丰每写一首诗都反复朗读修改,她的诗作朴实无华,充满了爱、梦想,以及对希望的坚持。她在更多的诗句中传达着自己珍视的感情,例如,在《回忆》这首诗中,她写道:“挽着孩子的手/在站台上,等着你的归期/在人群的汪洋中,只看见你,招着手/三个人回家的小道上/桂花的香味,不知从谁家飘来/那个车站,那条小道/今天是否还和昔日一般?”

日本著名诗人新川和江称:“在今天这个世界里,仍有这样细腻的感情、纯净的思绪。即便是放在专业诗人中,柴田丰的作品也是很出色的了。”

2009年,柴田丰和飞鸟诗社合作,出版了《人生别气馁》这部诗集,里面收录了42首她的诗作。她最初的希望是连卖带送销售3000册。然而,很快就销出了4万册。人们在被这些富含生活体验的诗句感染的同时,又发现作者居然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太太,不免大吃一惊。这个新闻被传播开后,《人生别气馁》顿时成了畅销书,居然销售出了100多万册,风头直逼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畅销书《1Q84》。与此同时,柴田丰也被日本的各种媒体追着采访,成了热门人物。

日本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柴田丰的住宅遭到了破坏,很多人颇为担心。然而,不久她就在电视上露面,说自己当时正在保姆的帮助下洗澡,虽然吓了一跳,但安然无恙。她对自己在澡盆中经历大地震的场景描述生动,让人忍俊不禁。

柴田丰所写的这种通俗易懂的诗歌,在日本被称作“人生的救援歌”。一位58岁的女性读者给柴田丰写信道:“当我气馁时,就会拿你的诗出来念,不经意地就流下感动的眼泪。”另一位77岁的男性读者则写道:“人并不是年龄大了就会老,有着自己个性的人,即便岁月流逝,也总是保持着向前看的样子啊。”

不久前,柴田丰出版了她的第二部诗集《百岁》,看来,这位“新锐”的老诗人积极进取的创作生涯,才刚刚开始。

篇5:《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石室山诗

作者:谢灵运朝代:南北 清旦索幽异。

放舟越垧郊。

兰渚急。

藐藐苔岭高。

石室冠林陬。

飞泉发山椒。

虚泛径千载。

峥嵘非一朝。

乡村绝闻见。

樵苏限风霄。

微戎无远览。

总笄羡升乔。

灵域久韬隐。

如与心赏交。

合欢不容言。

篇6:《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早发定山诗

作者:沈约朝代:南北 夙龄爱远壑。

晚莅见奇山。

标o彩虹外。

置岭白云间。

倾壁忽斜竖。

绝顶复孤圆。

归海流漫漫。

出浦水溅溅。

野棠开未落。

山樱发欲然。

忘归属兰杜。

怀禄寄芳荃。

眷言采三秀。

篇7:《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游岭门山诗

作者:谢灵运朝代:南北 西京谁修政。

龚汲称良吏。

君子岂定所。

清尘虑不嗣。

早莅建德乡。

民怀虞芮意。

海岸常寥寥。

空馆盈清思。

协以上冬月。

晨游肆所喜。

千圻邈不同。

万岭状皆异。

威摧三山峭。

汨两江驶。

渔舟岂安流。

樵拾谢西芘。

人生谁云乐。

篇8:《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一、优越背景, 闲情诗风

温州苍南县属于经济发达之地, 发达的地域条件无疑也为苍南女诗人创作提供了便利, 但是苍南并不是文化发达之地, 因此, 在文化不发达之地尚能搜集到以上几位女诗人难能可贵。对于清代苍南女诗人的生平进行各个方面的考证, 通过苍南当地老人考证, 可大致得知周秀眉, 兰宋阳路下 (今属苍南县南宋镇) 人。父周国铿, 随同周氏一支迁居兰宋阳路下。清代乾隆时期, 周氏路下一支文风甚盛。周秀眉可称为出身书香门第。少时即能诗, 也不奇怪了。谢香塘, 兄青洲, 道光乙酉 (1825) 拔贡;弟清扬, 道光癸卯 (1843) 府学岁贡, 两人俱以能文能诗著称。有如此学文斐然的兄弟, 也难怪会对谢香塘的兴趣情操产生影响。郑蕙, 字雪兰, 中表郑松岩之女, 她从小好读书, 读后便能熟诵, 偏爱《楚辞》、《杜诗》。每夜闻鸡便起, 伏案吟诵。如此良好的文化氛围无疑为这些女子弄墨写诗提供了近水楼台的便利, 关于这一规律性, 章学诚早有认识:“妇学古实有之, 惟行于卿士大夫, 而非齐民妇女皆知学耳。”在此前提之外, 因为超脱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她们的诗作显得更加情真意切, 燃烧着强烈的情感。作为苍南人, 女诗人同样承袭了南人的温婉诗风。周秀眉在《香闺集》中对于自然风月的描写贯穿全集, “乍卷虾须起, 银钩挂碧空。佳人欢下拜, 栖鸟尚疑弓”表现了月的形态, 似钩似弓。此外, 写莺“树里莺藏密”, 写花“园里花添锦”, 写燕“云衣如欲制”。谢香塘《红馀诗词稿》中也有多首关于景色的描写《春日即景》、《牡丹》、《咏菊》等, 在郑蕙的《素心阁诗草》中有《咏乌石山》、《月》、《春雨》, 此类例子在许琼的诗中也不胜枚举, 如《画水仙》中“含香体素绝纤尘”。这些女子, 展现了闺阁之情, 细腻的笔触突破了“男子而作闺音”的局限, 有小女儿家的温婉。她们是一群不甘于自己的才华被浅搁的闺中女子, 敏感细腻, 感情丰富, 加之女性多纤弱, 纤弱易生愁, 每一种物象能使她们的灵魂放光, 用笔撷取下来, 形成独具特色的感情。

二、悲剧遭遇渗入诗髓

但是,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所能遭受到的一切不幸, 也都毫无例外地一一降临到这批才女头上。除了才华以外, 命运对她们并无偏爱。一代才女周秀眉死时年仅21岁, 她的“人生非羽客兮, 岂能长生而不死”是她的生死观, 终究“浮云时去止”, 死即浮云过眼, 这种宿命论也反映着红颜薄命的悲凉。在周秀眉的诗中, 有太多吟咏病痛的诗句:“女命如蛄何足珍?殷勤空费廿馀年。劬劳未报身先病, 梦里承欢奉二人”。表现出女命的不珍贵与不受珍惜。红颜薄命是一种无法诉说的哀痛, 但是年虽高寿, 却无人终老的伤悲也化为了谢香塘诗中浓得化不去的黑云。谢香塘嫁与蒲城金洛先。但洛先吸食鸦片, 挥霍无度, 不久田园荡尽。此情此景, 成了谢香塘用泪泣成的《示儿》:“轻肥事裘马, 钱刀等秕糠。千金不为惜, 日夜穷欢场。”谢香塘苦劝丈夫改变旧习, 金洛先刚要振奋起来, 却一病不起, 病殁时还不到30岁。当时的谢香塘才28岁, 28岁的年轻女子孤身一人, 很多时候是对丈夫的怀念, 年少写的“试问素娥枝许折, 不辞相伴在蟾宫。”被她在《哭夫》中认为是“诗谶竟成真”, 本可随夫而去, 但是“念欲从君去, 承祧未有人。”只好从金氏五房一个孩子过继为己子, 以传宗接代。虽然谢香塘活到81高龄, 但她所经历的生死离别, 阴阳相隔是我们难以承受的伤痛, 在81年的岁月里, 这位女诗人终其一生, 碾磨着血痕, 诗中泣血, 使人不堪卒读。在那个封建统治森严的时代, 正如我们刚所提到的谢香塘承祧是头顶重大的事, 所以生育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是头等的大事, 因此也铸就了郑蕙的悲剧。郑蕙因其美貌被金乡殷执中看中无奈屈从被纳为小妾。祸不单行, 郑蕙多年不孕, 终被冷落抛弃。从此郑蕙郁郁成病, 风晨月夕, 写下了几百首诗, 一句“纵有如兰质, 春痕淡欲秋。芳心谁解说, 默默上眉头”是她的一片芳心终无人与说, 她“惆怅难高枕, 徘回苦忆家”, 但是不忍此悲凉之处境以告父母, 出嫁9年, 郑蕙只归宁一次, 在每个落雨季节, 一个本有兰质蕙心的女子, 只能“夜雨潇潇不忍听, 垂帘独对一灯青”, 而她的《围炉夜话》中“儿女围炉话夜长”的描写岂不是她望眼欲穿却遥不可得的幸福。唯一一次归宁之后, 便一病不起, 病中之诗更添她的凄惨“病起惊憔悴, 愁来怕寂寥”, 最后“一枕黄粱梦觉时”, 孤独的郑蕙走完了她悲戚、受摆布、受嘲弄的一生, 死时23岁。正如骆绮兰所说:“女子之诗, 其工也, 难于男子。闺秀之名, 其传也, 亦难于才士。” (《听秋馆闺中同人集序》) 她们身上所镌刻的女性的悲剧, 为这一创作群体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 为清代苍南女诗人, 也统观整个清代女诗人笼罩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三、去脂粉之气, 现大气之范

一次次地经历生活的摧残, 命运的嘲弄, 从闺阁诗的温婉、细腻缠绵, 到无一字不悲, 无一句读来不令人伤怀, 这些久居闺阁之中的女子, 同样有这样一些诗, 了无脂粉之气, 洋溢豪迈慷慨的情怀, 在诗中, 她们不仅仅关注个人情思, 对历史、社会同样托于诗以见意。在周秀眉的《香闺集》中, 如《拟古》中“浩浩六合兮, 循环无终始”是她对人生本质, 生死循环, 生命轮回的感悟;《昭君》中“琵琶弹马上, 千载壮君名”写的大气磅礴, 似有男儿风范;《尺》中关于长短的描写“长短谁能测, 凭君作取裁”等关于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哲理述说得淋漓尽致。谢香塘《红馀诗词稿》中《明妃》“至今青草留荒冢, 千古名垂绝域中”对于明妃的千古垂名拥有了男诗人的书写胸襟, 慨叹英雄, 是壮志雄浑, 欲与相比, 她的一句“寂寥身后事, 赢得一星孤”写得刚烈与悲壮, 了无闺音之柔弱, 如此不羁, 摒弃婉丽。郑蕙的《素心阁诗草》诗风清微澄淡, 语言简练而旨趣遥深, 一洗闺秀绮靡柔曼习气。如《拟古》:“大材出盘错, 忠义志所殚。苟无后凋性, 谁与同岁寒?”她的《别波生兄》“别路干戈静, 离亭木叶稀。江寒龙罢啸, 天阔雁高飞。”写得意境高远, 画面壮阔。在这些词中, 女子的豪迈不让须眉, 在动荡的清代, 在文化不发达的苍南地区, 依旧哺育出了这样有男子之气, 以柔媚清婉之身记壮阔洒脱之言。

对于清代苍南女诗人的实际研究, 在生存背景上, 她们往往拥有优越的条件, 因此, 她们有这样的条件用笔去记录自身的精神面貌, 去表现那女子闺阁的闲适淡雅之情, 同时又有大家风范, 不尽是柔婉之作。但是封建社会女子的悲剧同样无一例外地发生在她们的身上, 成了她们笔下泣血的哭诉。情感气质上, 她们呈现着南国女子敏于物而感于世的灵动气韵;艺术风格上, 突出了江南女性温婉柔美、婉约天性的审美特征。她们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创作意识, 用诗词来记录生命的悲喜离合与表现自身情感价值的张扬。

参考文献

[1]章学诚.章学诚遗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5.

[2]沈婷.从清代闺阁诗作看巴蜀文化[J].文史杂志, 2011 (4) .

篇9:父亲的诗集

承载着太多的梦想,父亲结束了五年大学生活,等他走出校门,才发现所学的技术在国内暂时还没法应用,最后被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喝茶、看报纸。父亲不愿虚度年华,原本只会俄语的他,在那段时间自学了英语。随后,他离开单位开始了外贸生涯。多年以后,父亲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外贸公司。

每当我写不出作文请教母亲(母亲和父亲当年是同班同学)时,母亲总说:“问你爸爸呀,他当年在大学可是诗歌王子呀。”我曾经对这话很怀疑,父亲是正宗的理科生,况且东北一向不产才子。

一天下午,我为了找英语资料,无意中翻到了父亲的一些东西。在那个纸箱中,有一摞摞的《星星》诗刊,那么多,那么新,仿佛不曾翻阅过。在《星星》诗刊下面,是一本本诗集,顾城、徐志摩、雪莱、海涅……有很多还是俄文的。那本海涅诗集,大概父亲很喜欢,写满批注,纸张也已泛黄,定价不到1元。在诗集下面,出现了几本杂志,仔细一看是叫做《沙洲》的诗刊,最后还剩下几本用牛皮纸包封面的笔记本,里面都是父亲写的诗。看着就觉得父亲的印象模糊了,不再是那个总有电话,开口闭口海关、验货、出口的人了,而是一个怀揣着诗歌梦,穿梭于图书馆与实验室的大学生。

我也终于明白,父亲那支大学时用过的自动铅笔为什么到现在还用,父亲为何一有空就坐下看书,而不像很多人那样看电视、上网。父亲一直有一个文学梦,但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让他别无选择。在大学里短暂陶醉后,生活又迫使他奔波。

父亲只是普通生意人,没有雄厚的资产,但他依然让全家人过得舒适。宽敞的住房,便捷的轿车,都是父亲操劳的见证。父亲常安慰我:“学习放松些吧,你上大学的钱已经准备好了。”在家里有事时,父亲也总说:“交给我吧,最近不是很忙。”在生意上父亲一丝不苟,他总是把每一笔账每一批货弄得明明白白,并且总是告诫手下的员工:“发货一定要当心,不要让海关不明白而截下。验货也要当心,不要把次品弄回来。”

时间不早了,听到父亲熟悉的停车声,看到他背着电脑包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篇10:书黄子思诗集后的译文赏析

(1)予尝论书,以谓钟、王②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参考译文】

我曾经评论书法,认为钟繇、王羲之的字迹,潇洒超逸,妙处在笔画之外。到了唐代颜真 卿、柳公权,才集古今笔法并全部表现出来,极尽书法的变化,天下一致推崇,认为是宗师。于是钟繇、王羲之的笔法更加衰落。

(2)至于诗亦然。苏、李③之天成,曹、刘④之自得,陶、谢⑤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参考译文】

至于诗也是这样。苏武、李陵的浑然天成,曹植、刘桢的自抒胸臆,陶渊明、谢灵运的自 然超脱,大概都是到顶了。可是李白、杜甫以才智过人、珍奇超凡世所罕有的姿态,高踞百代之上,古今诗人全显得凋零;可是魏晋以来超越世俗的清高风格,也少见并衰落了。李白、杜甫之后,诗人们继续写诗,虽然其中间或有意旨深远的诗篇,但是才能未能表达出意旨。只有韦应物、柳宗元,于质朴中表现出纤细浓 郁,于淡泊中寓含不尽的韵味,不是别人能够做到的。唐末司空图生活在兵荒马乱之际,而诗文高雅,还表 现出传承了治世的风习,他论诗说:“梅子只是酸,盐仅仅是咸,饮食却不能没有盐和梅,他们的美常常存 在于咸和酸之外。”他自己列出在文字之外含有意旨的诗二十四联,恨当时不认识它们的妙处,我把他的话 反复读了三遍而为之感到悲伤。

(3)闽人黄子思,庆历、皇佑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才,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参考译文】

福建人黄子思,是庆历、皇佑年间号称擅长写文章的人。我曾经听说前辈诵读他的诗,每 次到佳句妙语,反复好几遍,才明白他所说的是什么。司空图的话是可信的啊,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 三叹了。我与他的儿子几道、孙子师交游,能够看到他家的诗文集。至于子思品行忠实志向远大,做宫有非 凡的才干,都详细地写在墓志上了,我不再论述,只是如此评论他的诗。

【注释】①黄子思:黄孝先的字,宋代诗家。②钟、王:书法家钟繇、王羲之。③苏、李:西汉的苏武和李陵。相传苏、李离别互作诗赠答,为五言诗之祖。④曹、刘:曹植,刘祯,建安时代杰出诗人。⑤陶、谢:陶渊明、谢灵运。⑥二十四韵:司空图(字表圣)的诗论名作《二十四诗品》,把诗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种类型,每目皆用四言韵语写成。

21.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2分)

22.第②段划线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23.文中第②段“梅止于酸,盐止于咸”是苏轼引述司空图论诗的大意,司空图原文为:

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盐),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可见,司空图是用辨味来说明好诗应该有弦外之音,味外之旨。(2分)文中与此意思相同的一句是“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或:其美常在咸、酸之外”。(2分)(4分)

24.本文是为黄子思诗集写的论诗的跋文,提出了‘‘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的观点。(2分)

25.本文旨在论诗,而开头却“论书”这样写的作用是。(3分)

篇11:泰戈尔诗集语录赏析

2. 我的存在,是一个永久的惊奇,而这,就是人生。

3. 有一次,我们梦见彼此竟是陌生人;醒来后,才发现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4.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5. 不要因为你胃口不好,而抱怨你的食物。

6. 你默默微笑着,不对我说一句话,但我感觉,为了这个,我已期待很久了。

7. 人总是要犯错误受挫折伤脑筋的,不过决不能停滞不前;应该完成的任务,即使为它牺牲生命,也要完成。社会之河的圣水就是因为被一股永不停滞的激流推动向前才得以保持洁净。这意味着河岸偶尔也会被冲垮,短时间造成损失,可是如果怕河堤溃决,便设法永远堵死这股激流,那只会招致停滞和死亡。

8. 时间是变化的财富。时钟模仿它,却只有变化而无财富。

9. 任何事物都无法抗拒吞食一切的时间。

10. 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

11.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12. 有勇气在自己生活中尝试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正是那些使社会臻于伟大的人!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

13. 要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4. 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

15. 多和朋辈交游无疑是医治心病的良方。

16. 对我们的习惯不加节制,在我们年轻精力旺盛的时候,不会立即显出它的影响。但是它逐渐消耗这种精力,到衰老时期我们不得不结算帐目,并且偿还导致我们破产的债务。

17. 总会发生些情愿与不情愿知道与不知道清醒与迷误的那种痛苦与幸福的事儿。但如果心里存在虔诚情感,那么在痛苦中也会得到安宁。否则,便只能在愤怒争吵妒嫉仇恨唠唠叨叨中讨活了。

18. 思想以自己的言语喂养它自己,而成长起来。

19. 全是理智的心,恰如一柄全是锋刃的刀。它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

20. 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21.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22. 在你青春的无忧无虑的生涯里,你屋子里所有的门户始终洞开着。

23. 一个人的青春时期一过,就会出现像秋天一样的优美的成熟时期,这时,生命的果实像熟稻子似的在美丽的平静的气氛中等待收获。

24.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25.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26. 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27. 人走到喧华的群众中去,是为了淹没他自己沉默的呼号。

28. 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来自那空白深处。

29. 神是人,同时超过了人。

30. 那些认为“真理得靠我,我不靠真理”的人其实是一些又顽固又迷信的人。

31. 宗教就会象财富荣誉或家族那样,仅仅成为一种人们引以自豪的东西。

32. 基督教不承认事物的多样性,他们说,一边是基督教,另一边是永久的毁灭,没有中间道路。

33. 为什么为了给记忆建筑这样多的神龛而消磨生命呢?这是徒劳无益的。你不知道,生命是在死亡的神坛上永恒的牺牲品吗?

34. 祭司的念珠和警察的鞭子是用同一种绳子串起来的。

35. 宗教一定是在人的苦难达于极点之时产生的;它必须靠人的鲜血而生存;于是,不管它是否能给人带来幸福,人的旅程都将在完满的欢乐中终结。

36. 上帝在创造男人的时候,他是一个校长的身份,他的袋子里装满了戒律和原则;可是他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辞去了校长的职务,变成了艺术家,手里只拿着一枝画笔和一盒颜料。

37. 最好的东西都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38. 阴影戴上她的面幕,秘密地,温顺地,用她的沉默的爱的脚步,跟在“光”后边。

39. 他把他的刀剑当做他的上帝。当他的刀剑胜利时,他自己却失败了。

40. 我们辨识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41. 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

42. 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它自己。

43. 我更需要的是给与,不是收受。因为爱是一个流浪者他能使他的花朵在道旁的泥土里蓬勃焕发,却不容易叫它们在会客室的水晶瓶里尽情开放。

44. 我宁愿要那种虽然看不见但表现出内在品质的美。

45.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46. 在老年时,会有许多闲暇的时间,去计算那过去的日子,把我们手里永久丢失了的东西,在心里爱抚着。

47. 不要从你自己的袋里掏出勋绩借给你的朋友,这是污辱他的。

48. 有时候,两个从不相识的人的确也很可能一见面就变成了知心的朋友。

49. 花朵以芬芳熏香了空气,但它的最终任务,是把自己献给你。

篇12:《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贺新郎

作者:王义山  朝代:宋  体裁:词   雅有登山癖。觉老来、尚可跻攀,浪游蹑屐。险怪A称雁荡,争秀群山第一。更耸出、穹崖千尺。景物深藏长谷里,最上龛,水凿时冲激。tJ处,巨□石。地生天作谁能识。睹江山如故,恨无一时人物。灵运当年为太守,佳处都曾游历。独不见、此山脚迹。风月直须人管领,怎不移、石壁题岩壁。今且著,老夫笔。

篇13:《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在诗人眼中, 太阳总是新的, 每一天都是一个美丽的日子, 她努力将这美好的信念表达出来。在《期待》一诗中, 她说自己“多像一个没有阅历的孩子 / 总是单纯地把一切看成太阳 /”, “把自己伸向远方时 / 心头还灿烂芍药花的幽香”, “还不停地追逐/ 东方初升的霞光”, 诗人已到知天命之年, 还葆有孩子般的童心, 葆有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与追求。将一切看成太阳, 好像有点单纯幼稚, 却恰恰说明诗人心中总有阳光, 表明诗人对理想的呼唤与追求。让“东方初升的霞光”闪耀心中, 意境明媚而动人。这也表现出诗人的自尊自信。不倦上下求索, 生命才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意义, 还要更有意思。这类诗句就表达出了这个意义与意思。诗人说:“年复一年 / 我心灵的绿草地 / 绿了又黄 / 在最北最北的版图上 / 还保鲜着我生生不息的梦想”这突出表现了她坚定的信念与激荡的诗心。 (《期待》)

诗束是沟通心灵的乐章, 假如没有诗。心灵将是一片荒漠。将心的荒漠变成绿洲与花海, 正是诗人的追求。在大兴安岭林海中, 许放数十年如一日, 永葆诗的青春与梦想, 难能可贵。正如她在《挂在云上》一诗中所说:“雨后的天空 / 挂着云彩的梦想/ 我攀在云里张望 / 彩虹露出笑脸 / 那可是生活的向往”, 可见诗人的梦想, 就是雨后挂着彩云的蓝天, 高远壮丽, 不同凡响, “清润的雨珠 / 刷洗着忧郁与浮躁/经雨的大地/会更加茁壮”,

篇14:一本诗集的回忆

这是我父亲辞馆以后赋闲在家所写的梅花诗。他在光绪甲辰最后一次殿试成进士,入翰林,民国成立后没有做过官,只以教馆和写字维生。他原本在虹口陈家做西席(教书先生),1930年日寇逼近虹口,父亲就辞了馆,搬到四明村现在这个房子居住。他喜欢梅花,空闲时间多了,自己每日写梅花诗一首,在第一册的跋中,父亲自己写着,从辛未(1931)冬十月初三日到腊月十九日写成一百零一首,于是就印了初集,后来又写成一百首,是为续集。当年上海北平广州等地翰林太史们书法很受欢迎,父亲的书法和当时的太史公们颇有不同,他每天临写汉碑和魏碑,行书中掺入碑体,别具风格,求字的笔单不少。

给诗集题签的是顺德人苏宝禾,曾经在礼部做过点小官,他父亲是李文田的学生苏若瑚,他自己的隶书写得雅气,父亲和他特别要好,经常让我送书信到他家里,抬头都写“幼宰礼部”,他在自己家靠教顺德同乡的孩子维生。他做过京官,会讲官话,所以能和父亲沟通。其他广东遗民住上海的有些也有语言沟通问题,朱汝珍年伯讲官话就不错,最难懂的是东莞张其淦,他只会说东莞话,离我家住得很近,有一回父亲让我送东西到他家里,我骑上自行车到了门前,链条掉了,进门想问世伯讨个工具修单车,说了半天老太史始终没弄懂,只好讨来纸笔写给他看才解决。

诗集前面写序题诗的有好几个人。开头的这个朱孔阳,不是上海写字画画那个朱孔阳。当时我记得上海有三个朱孔阳:一个是做骨董生意的:一个是写字画画的云间朱孔阳;这个是浙江奉化人,他是做银行生意的,和父亲算是同乡,又喜欢父亲的字和诗,这诗集是他出资印的,所以他的序言放在最前面。(图5)

第一个题诗的是陈夔龙(图4),做过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我叫他太老师,是我父亲的老师。他住在孟德兰路(现在叫江阴路)的一所大房子,我去过很多次,但是我是晚辈,很少有机会和太老师说话。他在1948年过世,上海家里还剩有大量的藏书。他没有儿子,有个过继的儿子叫陈昌豫,长得瘦长,白脸,对于家里的东西不是很懂。父亲让我去陈家帮忙整理藏书,我弄了好几个月,每一函书打开,写签条,整理包好,装了整整四十九个大箱子。太老师一过世,家里就忙着卖掉房子,要换小房,当时兵慌马乱,哪里有人顾得上这些书,小房子也放不下这些箱子,问了几个卖旧书的,都没人搭理,陈昌豫就叫来卖废纸的,将这四十九箱子书全当废纸称掉了,像桌子这么大的一个个箱子啊。

接着题诗的是刘锦藻,他是咱同乡,南浔刘家可真了不得,我们家和刘翰恰比较熟,他住在胶州路,常来我家,和父亲谈得来。刘锦藻是刘翰怡的父亲,是张謇同科的进士,也是浙江兴业银行的创办人之一,比我父亲还老一辈。他盖在引首的这个“凤池耆硕”章,就是宣统皇帝赐给他的。刘家大概有八个兄弟,全部住上海,我见过三四个,老五、老六和我家都很熟。以前的富家子弟,大多有文化有教养,刘家就是典型的例子。(图5)

后面题诗的这个徐乃昌(图6),我也见过他,搞版本的,是藏书家。他过世以后家里人在老西门开了一家店,卖他的藏书过活。徐乃昌后面题诗的是赵润,又叫赵半坡,是个画家,也住在四明村,我们家住七十八号,他住在五十八号。四明村是当时上海顶好的房子,不少书画家住这里,当时王福庵老师,赵叔孺老师也住在附近。我父亲画梅花没有师承,他每天画好以后,就让我拿着给对门赵半坡看看,赵看了之后,会很认真的每一张都写一个小纸条,让我带回家给父亲。这个题诗的字,我看是父亲给代笔写的,父亲能写多种字体,赵只会画画,不会书法,所以让父亲给他代写。(图7)

最后题跋的这个程宗伊,是嘉兴盐官人,满口的嘉兴土话,很不好懂,但是人非常好,很和蔼,和父亲是同年进士,他身材高大,我现在还能记起他说话的神气。他在刘翰怡家教馆,字也写得很好。在上海和父亲同年的还有钱崇威,字自严,也住在上海,活到了九十九岁。

父亲自己不会刻印,但是他喜欢印章,这诗册上面几方印章,都是名家所刻,有些在“文革”的时候抄走了,可是我还记得很清楚。引首的朱文“我太史也”,闲章白文“光宣侍从”,是赵叔孺老师刻的。父亲做的官衔是侍讲衔编修,也算是天子的文学侍从。开头的一方白文“绛云在宵”和后面的“一生低手拜谢山”,是我们同乡王禹襄刻的,他字惜庵,名气不大,可印刻得真是好。谢山是全祖望,清代名家,是我们宁波同乡。落款的两方印,都是广东印人的手笔,朱文的“顽头陀”,是当时住上海的易大厂刻的,另一方“洞天真逸”,我父亲的号,是余仲嘉刻的,他是番禺人,也住上海,是个哑巴,刻印和扇骨尤其有名。

篇15:《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水调歌头

作者:王义山  朝代:宋  体裁:词   沆瀣金茎露,清洁玉壶冰。分明昨夜,光见南极老人星。山甫秀锺崧岳,传说上符箕尾,造物为时生。一代词科伯,飞上到蓬瀛。紫薇天,丹禁地,掌丝纶。盘洲益国,个样人物只三人。辞却翰林风月,故就湖湘霖雨,天下共为春,试看玉堂□,太半秉洪钧。

篇16:《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从征行方头山诗

作者:袁宏朝代:魏晋 kk太行。

凌虚抗势。

天岭交气。

窈然无际。

澄流入神。

玄谷应契。

四象悟心。

篇17:《李义山诗集》的赏析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排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篇18:张臣宇诗集欣赏

邪都赞,赞邪都,

邪都无人感悲苦。

天地精萃聚于此,

人杰地灵不知处。

炎黄扶掌皆美言,

愿往故乡不复出。

直至二祖逐归墟,

巨石壁上头像起。

天下之人欲朝拜,

始是众人入邪都。

拜天拜地拜炎黄,

欲从二帝长入住。

自此邪都始盛极,

常闻中国箜篌引。

遍地花开芳香起,

满目缤纷荷为襟。

百龙天子愿为都,

番外蛮荒乞为亲。

文人骚客向往之,

若能至此死无悔。

中土水深火热中,

邪都世外桃园时。

春来清新满目迟,

夏来河水汹涌疾。

秋来萧瑟不曾有,

冬来春花静待开。

邪都美如厮,

何不赞邪都?

《末考叹》

末考六卷真名世!

字字珠玑襟沾湿。

若夫年关日日近,

便听风吟向天池!

《道祖赞歌》

驾牛西出函谷关,

紫气东来三万里。

老祖飘然升仙去,

唯留道统在人间。

《游西湖》

某年某月某日,和家人游于西湖。见荷叶之青翠与莲花之娇粉,随作诗以记之。

漫步西湖畔,

静赏清新莲。

忽见粉一抹,

藏羞翠绿间。

《无题》

云雾如海浪涛涛,

朵朵拍击层叠高。

待得破茧成蝶日,

篇19:一本诗集的出版前后

最早打动我们的是这位诗人、翻译家穆旦先生的传奇经历,特别是他的坚韧、不息。天堂、地狱般的生活反差没有让他沉沦、弃世,近距离体会过死亡的穆旦对生命的解读和掌控绝非常人可比。虽然二十多岁已经享有桂冠诗人的称号、被诗坛瞩目,但当诗歌创作不得不终止时,穆旦拿起了译诗的笔。在白日身心饱受摧残后,暗夜里他竟然还能从容创作。18年间,穆旦翻译、出版的诗集数量可观,尤其是《唐璜》和《普希金诗选》的完成令人感佩。穆旦的诗歌被推崇为“白话以来最值得阅读的”。

在辗转联系到穆旦先生的版权后,接着就是具体实施出版计划了。放眼看去,经典已经不再新鲜,诗歌已经不再辉煌。如何让读者注意到这本书,拿起、翻看、喜欢呢?我们仔细考查了市场,并且到学生中做了调查,脑海里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内容、装帧设计营销计划。

G.G.拜伦(1788-1824)、P.B雪莱(1792-1822)、J.济慈(1795-1821),三位年轻的精灵,以短暂的生命催开了浪漫主义之花。而英国诗坛的浪漫主义运动是英国诗歌史上继莎士比亚时期之后的又一影响深远的黄金时期,对世界文坛有着举足的影响。穆旦先生“使用现代的语言达到旧诗的简洁”(周钰良语),用敏感、真诚、丰富、深刻的心紧紧地把握住了诗行的脉动。因此首先,这本书就要突出的是拜伦、雪莱、济慈这三位经典诗人的经典作品。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空白,然而却是喜欢西方文学、喜欢诗歌的读者的必读书。而且,这本书要突出的是穆旦先生的翻译。接着,我们考虑到当前的学英语的热潮。这三位诗人恰好是英文写作,如果能配有原文,无疑扩大了读者群。而且,再精良的翻译都不会比原文更能让读者直接体会到诗意,难免错失珠玉。因此,本书另一大卖点是配有英文原诗。后来在学术交流中,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这种中英对照的方法,评定为国内首次系统出版的拜伦、雪莱、济慈诗歌的中英对照本。装帧也是几易其稿,参看了当前多种西洋风味的文艺作品,最后确定了这种版式。开本采用适于诗歌排版的瘦长体,内文是标题居左,诗歌居中,中文是楷体,英文也是与之相配的细笔体。在是否采用插图上,也是多次试验,最后决定不加插图,保留空白,这样感觉更清爽、雅致。封面的设计更是讲究。向设计师提出来希望达到古典而又不失现代感的想法,设计师也是相当配合,特意去图书馆浏览了各时期的诗歌封面,两稿便达到满意。为了突出质感,印刷时选用了美国进口的纸张,而且大胆采用绿色铺底,既打眼又不唐突,确实是娇而不媚,清而不寒。

最后需要营销来为这本书的出版和发行画上完美的句号。营销计划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和学术界的结合中。无论是拜伦、雪莱、济慈,还是穆旦,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多年来学者们的研究讨论,不仅一再引起社会上的热烈反应,而且为广大读者指明了欣赏的捷径。南开大学更是将每年的4月定位“穆旦纪念月”,开展多种活动。在专家们的好评和指点为销售铺平了道路的同时,我们也注意挖掘目标读者。利用当今信息技术,我们和多个文学网站、穆旦评述网站建立了联系,发帖宣传,开展讨论和网上售书活动,目前已初见成效。当然,平面媒体宣传始终是根本。对于一本制作精良的常销书而言,一般的销售期是三到五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持续地做大量的维护工作。

上一篇:三官庙镇中心小学迎国庆活动总结下一篇: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