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后感

2024-04-12

日读后感(通用14篇)

篇1:日读后感

《日》《月》读后感

《日》《月》读后感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全诗所表达的意思是:王维是个大诗人,所以总是有人请他去作诗,在重阳节那个夜晚王维仿佛看见在他的兄弟里少一个插茱萸的人,原来这个人就是他自己。这就启发他写下了诗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全诗中我最喜欢的句子。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离别家乡的难过,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思念。一个“独”字让我体会到了一个人远在他乡是多么悲凉,难过啊!

读了这首诗我想到了:这位诗人独自在外是多么的思念家人,重阳节那么多兄弟团聚只少了他一个人,这又让他很伤心。

《日》《月》读后感2

读完了这首诗,我掩卷沉思;愿天下所有的游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团圆。此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李白独自在异乡闯荡,每到过节时就会思念自己的家人,知道家人登上高处插上茱萸作重阳节纪念时,少了一人来参加。(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现在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就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家人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我十分思念家人。

重阳节,我们一般到爷爷奶奶家过。但今年我没有回老家,重阳节虽然不是特别大的节日,但是我此时身在他乡,现在我也逐渐明白了就是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日》《月》读后感3

看了一半蕾切尔·卡森写的《寂静的春天》就有了一些感触。

书中第一篇“明天的寓言”写的是作者想象的美国一个美丽的城镇在居民的来到后大自然的毁灭与人们因疾病的理由。其实整一本都在说明一个事实: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自己。

我觉得大自然已经给人类许多数不尽的礼物,但不是人类还毫不节制地向它索取更多。而且还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这不仅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寿命减短与疾病频繁的危险。书里面大部分围绕着化学的制剂,主要是农药。

放眼中国不仅仅是杀虫剂对中国环境的污染,还有各种简陋工厂的每日排放物排到水中污染了河水。数目过量的砍伐,煤矿大量的采取,废气的排放,使用重金属等等……都使中国面临巨大的.危险。

我们着祖国的花朵儿就应该从不乱扔垃圾、不浪费粮食等爱护环境的事做起。更应该好好地学习成为国家栋梁,在保护环境这一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并且要时刻提醒身边的人要爱护环境。

我希望《寂静的春天》可以引发更多人的深思,为了人类,也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我们要时刻地谨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

《日》《月》读后感4

世界上有很多种爱。父母与你的亲情之爱;你对老师的敬爱;朋友与你的友爱人世间的每一种爱,都是必不可少的,与你的人生紧密相连的。

哈利波特,魔法师莉莉和詹姆的儿子;罗恩韦斯莱,成绩优异的巫师;赫敏格兰杰,一个聪明善良的女孩。命运把他们连在了一起,成了传说中的“魔法铁三角”。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让麻瓜和巫师和平的生活在一起,推翻那个邪恶的—伏地魔的黑暗统治。他们的友情经历了7年的考验。,他们也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奇妙的冒险。虽然有过许多磕磕碰碰,矛盾,误解。但这不但对他们没有丝毫影响,反而让他们的友情变得更加牢固。正是因为他们互相信任,互相依赖,愿意付出生命保护对方。最终才能将伏地魔打倒。

友情,一种超越骨肉血亲,超越国别地域的爱,信任对方,尊重对方的无私的爱。

《日》《月》读后感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亲人的真挚感情,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王维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每到佳节的时候,就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重阳节他站在遥远的地方,料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大家都插上了茱萸,只少了他一个人。读了这首诗,让我想到了,一年四季在外打工的爸爸,他很辛苦,一年很少回家,即使过节也回不了家,在外面想念亲人时的情景。记得有一年过年前,因为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雪,路上雪很厚,山体滑坡、道路被大雪封锁,火车、汽车等无法行驶,爸爸在深圳打工,回不了家。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闷闷不了,大家脸上都没有笑容,饭也吃不下,年都没过好,爸爸在那边给我们打电话时抽噎着,我和妈妈在电话这边给我们打电话时也泪流满面,我大声哭喊着:“爸爸,您快点儿回来,我和爷爷、奶奶、妈妈都很想您”。

读完了这首诗,我掩卷沉思着:愿天下所有的游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团圆。

《日》《月》读后感6

里面的内容要让我消化消化,我在思考,迷茫地开始想想自己到底是怎样的。这样看来,我一直在被小我控制着,情绪化,不开心,缺乏安全感,焦虑,紧张貌似是我的常态,而我从未走出来过,而是把它们深深地隐藏着,忽然有一天爆发了,忽然又隐藏了。真我的表现形式是爱,和平,喜悦。而我好像并不是,离真我太远了,我一直有个怪异的想法,我不配拥有快乐和幸福,因为每次开心到一段时间,总会很神奇地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打破我的快乐和幸福,甚至是亲人的离开。这本书给人启发很大,但是真正完全领悟,去做到确实需要坚持,需要时间的锤炼,我经常被人说,为什么我的眉头一直是紧锁的,其实别人不说,我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现象。也许我应该多关注自己的身体,慢慢调整,逐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放下和继续之后的生活,感谢我看到了这本书,虽然哲理韵味很强,但是许多内容我心里也达到了共鸣,欲速则不达,我要沉下心来,不要轻易被小我牵着走,要正视自己的一切,包容,爱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加油,期待时间的奇迹!

《日》《月》读后感7

很小的时候,记得背过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背的时候,不甚了了,前面就好理解,茱萸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今日随爸爸登白云山茱萸峰,一边吃着茱萸果,一边听导游讲这首诗的意境,才知道什么叫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你知道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写的吗,厉害吧!当时王维在长安考取功名,远离故乡,又逢当年重阳节,京城内外家家户户,呼朋唤友,成群结队登山祈福。作者却一个人呆在客栈里,想想故乡的朋友都去郊游爬山,兴高采烈的神情,此时自己想念朋友,相信故乡的父母朋友也会想念自己,真是无限伤感!

从未远离家乡和父母的我,似乎很难理解乡愁,恰好又读到一首台湾的小诗,成了最好的解析。“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2:日读后感

09042129朱芬芬

紫色的落日,象征着结束,象征着新的生活,新的希望„„

《紫日》是一部发生在抗战末期的中国东北,一个即将被日本人屠杀的普通的中国农民幸运的在死人坑里被苏联红军救下来,在随后的激战中,这个名叫杨玉福乘坐的军车误入日本军营,一场激战之后,他和一个叫娜嘉的苏联女军医成了幸运儿,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个走失的日本女学生秋叶子,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深受日本帝国主义思想毒害的她却一心想要置他们于死地,带他们进入地雷区、发出声音引日本军人过来、多次想拿枪打死他们,但是当他们后来走进望不到头的大兴安岭林子里,三个人的命运被紧紧的联系起来,开始为了活着走出这片林子而齐心协力。

三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人,其中还有一个所在的国家和立场和另外二人有着刻骨的仇恨,这注定是个不平静的组合。秋叶子,一个在军国主义的“教诲”和自己纯真的天性之间苦苦挣扎的女中学生,心里想的一直是军官教师的训诫:“去为了大东亚帝国,杀掉那些中国人,美国人,俄国人!”试图这样做了,但她理所当然的失败了。她还是一个孩子,爱美,爱哭,对杀戮充满恐惧,对恋人充满思念的小女生;娜嘉是苏联的女军医,身上有着我是援助中国人民的高傲的气势,同时军人的理智让她一再怀疑秋叶子的动机,她让杨去杀她,最终还是不忍心自己亲手杀她,一样的,她也具有着女性的脆弱,害怕承受一个人在陌生的土地上独自一人的巨大孤独和迷茫。而杨玉福,这个从长相到名字再到做事方式都土里土气的标准的中国农民,固执,倔强,骨子里透着一股硬气。一句“我是爷们,我怕谁!”,在经历兄弟被扫射、同胞火烧、奶奶被刺后,他铿锵有力的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声,无所顾忌。

战争,扭曲了人性。我们能不停的看到这三个人脑海中的画面,娜佳心里想得是她那年幼的孩子和她的莫斯科,那是她永远的心里港湾;杨玉福总是在的亲人们被残杀的噩梦中惊醒,那是他永远无法忘怀的噩梦;而秋叶子,不住回想的是学校的操场上,和恋人及其他同学一起接受日本军官歇斯底里的训话的场面。

战争,扭曲的不仅仅是受害国的民众。在面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时,所有善良的人,纯洁的人,都是受害者,所有的。

影片的结尾,天皇正式宣布头像,而三人遇到的是一群崩溃了疯狂了的日军在山坡上屠杀日本民众和伤员,然后自杀。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握着被塞过来的手榴弹在念叨着,我们是日本人啊,为什么要杀我们,军官走过来,郑重的告诉她,已经没有日本了,然后拉响了老人手中的手雷,转眼间,除了那声巨响,什么都没留下。最让人目不忍视的是那些孩子们,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战争,不懂面前这个身上血迹斑斑的叔叔手里拿的东西是什么,甚至凑上去去摸枪管,然后,一声巨响,又是一滩鲜血。然后就是手捧着刚刚摘下来的一捧鲜花的秋叶子,不要命的奔向这个修罗场,大声喊着,不用杀人了,战争结束了,我们可以回家了!金色的夕阳,绚烂的草原,手捧鲜花的白衣少女,如此唯美的画面却只持续了短短的几秒钟,一声枪响,军官握着枪的狰狞的脸,漫天飘散的野菊花,以及秋叶子消散的生命。这一刻,无数人在流泪。

篇3:关注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九月八日是“世界新闻记者日”或“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

新闻记者, 是指专职于新闻工作机构中从事采访报导社会上的新闻的专业从业人员。包括编辑、采访、评论人员等。中国的新闻机构最初是采编合一的。19世纪70年代开始设立专职的采访人员, 最初时不叫“记者”, 而称为“访员”、“访事”、“报事人”等。19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称采访人员为“记者”。

新闻, 是指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物、事实信息, 一般需经过传播者选择, 并借于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载体及时传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人际交往的频繁出现从事采集与传播新闻的社会职业, 并逐步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社会集团的宣传手段和舆论工具;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里, 新闻也成为一种商品。

国际记者协会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盟国和自由国家新闻工作者联合会”。1946年6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通过决议更名为“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现有会员国120多个。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宗旨是, 帮助各成员国交换新闻, 以自由、真实、维护和平、保护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人身安全, 新闻记者要尊重事实、客观公正报导, 不允许有诽谤性、中伤性、虚假性的报导等义务。

【相关来历】

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 简称“国际记协”, 英文缩写“IOJ”。1946年6月由前苏联、波兰等国在哥本哈根成立。其创建任务是:帮助自由、真实地交换新闻、维护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国际谅解, 捍卫人民获得真实准确新闻的权利, 保护记者的权益。1947年记协二大后, 11个主要西方国家退出记协, 并于1952年成立了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 (“国际记联”) , 分裂后的记协将总部迁到布拉格。

1958年5月, 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 通过了号召全世界的新闻工作者举行“国际团结日”的决议。决议指出:“为了表示对因从事争取和平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而受迫害的新闻工作者的同情, 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号召全世界新闻工作者定出一个团结日, 把这一天的工资的全部或一部分捐作国际团结基金。“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处于1958年6月26日会议, 确定每年9月8日为“国际新闻工作者 (团结) 日”简称为“世界新闻记者日”。

确定九月八日为“国际新闻工作者 (团结) 日”是为纪念捷克斯洛克氏族英雄、共产党员、新闻记者尤利乌斯·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被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纪念日。其目的是唤起全世界的新闻工作者加强团结、努力工作、认真采写真实报导、揭露战争贩子的反动面目、及时报导事件发生的真象、打击坏人坏事, 保卫世界和平。

国际记协的活动1990年前主要受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影响。它在世界120个国家有自己的会员, 并用英、法、德、俄、西5种文字出版机关月刊《民主新闻工作者》, 以及《国际记协新闻通讯》。1990年, 它在津巴布韦召开的代表大会, 通过了新的章程, 发布了新的宣言。

【尤利乌斯·伏契克生平】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的来历, 它与一起悲剧有关。换句话说, 这一天是一位勇敢的新闻记者的牺牲纪念日, 他坚持新闻自由, 决不妥协让步, 反法西斯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这位伟人就是捷克斯洛伐克记者尤利乌斯·伏契克, 1903年2月23日出生于布拉格附近的一个小镇 ([译者注]伏契克出生于布拉格斯米霍夫工业区) 。他17岁时就向捷克斯洛伐克革命左派所办的报纸投稿。在那之前, 他12岁时, 就已为父母和妹妹编写了一份叫做“斯拉夫人”的手抄本来回应一战的恐怖, 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份杂志。通过这种方式, 他的革命性文笔逐渐变得尖锐起来。

然后, 他加入红色权利报, 从那开始以笔和纸同纳粹德国斗争。最终, 纳粹在六十年前的1943年9月8日失败, 但他们也在同一天处死了他。后来, 为纪念他逝世, 9月8日被确立为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

1929年, 由于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 捷克面对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 许多工厂停工、人民失业, 此时伏契克访问了前苏联, 回国后, 他作为一位社会主义活动者积极工作。他于1943年4月被捕、拘禁 ([译者注]伏契克于1942年4月24日被捕) , 在狱中写下《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

到目前为止, 该书已被译为90余种文字, 在世界各地出版过300多个版本, 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交口称赞。这是一本极富感情的文学性证词, 主要是为了反希特勒法西斯主义而作, 伏契克在书中向全人类说:“人们, 我爱你们, 你们可要警惕啊!”

为纪念尤利乌斯·伏契克, 世界各地不同组织为新闻工作者制定了许多奖励, 大多授予那些为和平、合作和增进国家间了解而出色工作的记者们。

他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史家和评论家, 他的文学工作在1939-1941年期间的捷克文学史上名列前茅。

篇4:日读后感

数学家对这种非常罕见的巧合十分重视,将它称之为“顺序日”。2010年就有一个顺序日,出现在9月8日凌晨12点34分56.7秒,日期显示为12:34:56.7,08-09-10,读起来正好是从1到10连续10个自然数的组合,十分完美。上一次的顺序日出现在20多年前的1989年,日期为7月6日,时间在凌晨1点23分45秒,具體显示就是01:2 3:45,06-07-89。根据数学家的推算,下一次的顺序日出现在57年后,目2067年,日期为5月4日,时间在凌晨1点23分,显示为01:23,04-05-67。

对于可以与平方根联系在一起的日期,数学家也十分感兴趣。把它取名为“平方根日”,其中代表月和日的数字的平方正好是代表年份的数字。上一次的“平方根日”出现在2009年3月3日,显示为03-03-09,6年后的4月4日将是下一次的“平方根日”,显示为04-04-16。

篇5:巴金《日》读后感

我国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在《日》这篇文章中,借用“飞蛾扑火”这一现象来阐述自己的生死观和人生观。他赞叹和崇尚“飞蛾不畏化为灰烬的结局,为追求光明而飞身扑火”的壮举,他还在文章中说道:“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气势可敬,精神可叹。

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巴金先生的观点,我有我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一半接受,一半不敢苟同。

我一半接受的理由是因为他这样做会使他“英明一世”,“千古流芳”,是英雄的所作所为。让人们为之钦佩和敬仰。

可我一半不敢苟同的理由是因为对于人来说,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况且,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没有战争,没有痛苦,过着美好的生活。所以,用不着轰轰烈烈的去死。其次,不用,有时也会得到“英明一世”,“千古流芳”。然而有时,即使你轰轰烈烈的去死了,也不一定会得到“英明一世”,“千古流芳”,反而会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有一句成语说的好“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每天在吃饭和睡觉前,总要尝一尝胆的苦味,借以不忘亡国之恨。最后,不也是把吴国给打败了吗!

越王并没有因一时之恨而“飞蛾扑火”,即没有去“轰轰烈烈的死”,但是结局仍旧还是随了他自己的意愿。所以,世界上的事情并不都须非要以轰轰烈烈的死来换取成功。

篇6:《日有所诵》读后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以明月为线索,隐显明暗交错,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笔突兀高远,是对人生宇宙这里的深沉思考。接着写欲脱离尘世而升上仙界,但又恐怕“高处不胜寒”,表现出对现实的热爱与眷恋。表面是写仙凡之念,实质是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的曲折表现。下面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贯串着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波澜起伏,跌落有致,最后以旷达的情怀收束,给人以鼓励和启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极强,是咏叹中秋的明月的千古名篇!

篇7:日有所诵读后感

暑假读了《日有所诵》这本书,让我的脑海里又增添了许多好词好句。这本书分为十五个部分,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第三部分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到底有多大:山林里大象可算大,大卡车也装不下。

如果和高山比起来,唉,就像点点蚂蚁房上爬。头顶上的高山可够大,白云朵朵头上挂。要是和地球比起来,呦,不过是烧饼上的小芝麻。脚下的地球真是大,江河湖海都是它的小花褂。要是和宇宙比起来,嘿,不过是沙漠里的一粒沙。

这段话语言很流畅,用词也很搭挡,诗歌通过层层递进的排比方式,突出了宇宙的广大。诗中的比喻充满童趣,生动自然。

篇8:《日有所诵》读后感

《日有所诵》是一本好书,囊括古今中外的.精妙短文和诗词,还包含一些地方民谣。暑假时我和赵腾泽都认真读过,一直把上卷读完。为了提高他的兴趣,通常是他读一遍,再听我给他读一遍。因为他的理解能力差,当读得有兴致时就给他讲解一下。比如第一单元的第三篇,是台湾作家詹冰写的《插秧》,作者将农民插秧的实景,与水中倒映的青山、白云、绿树的虚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意趣盎然,不禁让人读来拍案叫绝。读完后想起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几个书生去郊游,当一条大河横亘在面前的时候,他们止住了脚步。他们看到清清的河水中倒映的青山、白云、绿树的影子,鱼儿在树枝的倒影上“游”,鸟儿的倒影在清清的河水里“飞”。其中有个人突发奇思妙想,出了一个上联请其他的人对:“横河倒树,鱼游枝头鸟飞水。”

由于该联构思巧妙,实景虚景巧妙地结合,无人能对,乃成千古绝对。但是写水中倒影的巧妙手法被许多后人借鉴。

篇9:日有所诵读后感

汉字输入法的一横一坚、一撇一捺,总是饱含着它们的情谊。看着汉字、读着汉字,似乎眼前就出现了这汉字的意思。看着“落英缤纷”,似乎眼前就出现了落叶落花飘落着的美丽情景,读着“幸福”二字,似乎眼前就出现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安康的景象。

当然,要学会诵读它们。美美地诵读着母语时;你会感到无比快乐,身心都受到熏陶。琅琅书声,朗朗乾坤,要与汉字融入到一起,这样才能读进去。当你仿佛就身入在文章的情景交融时,你就能控制好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你已经到达忘我的境界时,神态运作都会发生变化。

就像《青草回旋诗》和《朋友》一样,《青草回旋诗》国作者写出了对青草的热爱,想必作者也同样热爱大自然。而《朋友》一文中想必作者应该拥有着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

自从我读书了《朋友》一文后,就觉得一股脑的把自已的烦恼发泄给别人是自私的。要知道别人也有心事,如果这样做,那么别人的心是否也“库存”不下了?心事就像滚滚长江,也有装不下的时候,那么别人像你倾诉心事的时候,你也应该用心倾听着别人的心事。

快满出来了,承受不住了,不妨试试去与大自然中的某物交流、倾诉。小草小花、小猫小狗,它们听了你的心事后不会去“泄密”,也不会悲伤。而你倾诉完之后,也会心情舒畅。所以,我们也要与大自然做朋友。

日有所诵读后感2

暑假读了《日有所诵》这本书,让我的脑海里又增添了许多好词好句。这本书分为十五个部分,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第三部分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到底有多大:山林里大象可算大,大卡车也装不下。

如果和高山比起来,唉,就像点点蚂蚁房上爬。头顶上的高山可够大,白云朵朵头上挂。要是和地球比起来,呦,不过是烧饼上的小芝麻。脚下的地球真是大,江河湖海都是它的小花褂。要是和宇宙比起来,嘿,不过是沙漠里的一粒沙。

这段话语言很流畅,用词也很搭挡,诗歌通过层层递进的排比方式,突出了宇宙的广大。诗中的比喻充满童趣,生动自然。

日有所诵读后感3

跌倒了,再爬起来。胜不骄,败不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如果我们中华民族没有这种精神,我们中国还怎样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中国人必需有不怕跌的精神,这样我们中国才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才会越来越强盛不衰。所以我们必需有不怕跌的精神。

在《日有所诵》这本书中,《跌倒》这篇故事让我有太多的感想。《跌倒》这篇文章主要是鼓励我们身边的朋友:如果你跌倒了,你就应该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太阳,跌倒了,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走路时,跌倒是常有的事情,站起来,又跌倒,虽不多见,也不足为奇。可是我们不能因为站起来还可能跌倒就不敢站起来了。我们应该不怕跌——不怕失败,不怕犯错,勇敢地站起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永远向前。

日有所诵读后感4

读了这本书给了我深深的感受,下面我来跟你们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吧!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诵读就是深层的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地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光有智商是靠不住的。什么叫智慧,就是对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专心致志。背诵就是炼心,就是修戒定慧,就是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当他聚精会神,他便融入对象,吸取对象,成为对象。就这样兴趣盎然的一路背下,或早或迟,或深或浅,所读所诵,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

诵读的材料一定要适合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的。最初的诵读,一定要是“有我的诵读”。这样的诵读,是对儿童的呵护,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于儿童来说,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是否快乐,是否因此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

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语的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既是强健儿童的骨髓,也是丰满他们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漂亮的风帆。

我们要多看书,才会有好成绩。

日有所诵读后感5

翻开《日有所诵》这本书,我仿佛进入了一个诗歌的世界,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诗歌,翻到最后一页,我离开了这个诗歌的世界。我坚持每天读一首诗,读的过程中,令我最难忘的的是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以明月为线索,隐显明暗交错,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笔突兀高远,是对人生宇宙这里的深沉思考。接着写欲脱离尘世而升上仙界,但又恐怕“高处不胜寒”,表现出对现实的热爱与眷恋。表面是写仙凡之念,实质是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的曲折表现。

下面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贯串着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波澜起伏,跌落有致,最后以旷达的情怀收束,给人以鼓励和启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极强,是咏叹中秋的明月的千古名篇!

徐冬梅说过:“享受阅读是一种幸福的能力,因为阅读,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伟大的心灵,走进自我,然后我们拥有内在的耳朵,内在的眼睛,见人所不能见,听人所不能听,然后拥有幸福清明的人生。”我就是带着这句话去读这本书的!

日有所诵读后感6

这本书写了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童谣,童诗古诗,现代诗歌,散文诗等等。让诗心永驻,使痛心飞扬。

这本书里面有童谣《左手和右手》,古诗《秋风引》,童诗《年龄问题》。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林焕彰些的《妈妈的心》写出了妈妈的心,妈妈的爱无处不在,这首诗用“妈妈的心像我的影子”紧紧的跟着我,关照我,把妈妈对我的关爱写了出来。

诵读就是阅读,不停的记诵,就是练心的过程。

儿童诗成人之父,儿童诗世界上的希望。对于儿童的发展而言,提供美好的母语,用书声建筑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朗朗书声,朗朗乾坤。让我们一起行动吧!让书声充满世界。

日有所诵读后感7

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学生要掌握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读的能力也需要在不断尝试、改进、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每天清晨,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拿出《日有所诵》诵读,或津津有味地自己读,或同桌合作读,或全班一起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认读新词,积累词句,自己品悟或向老师同学学习,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三年级《日有所诵》内容为泰戈尔《飞鸟集》选、儿童诗、唐诗,附录为《老子》选。《日有所诵》里增加了大量泰戈尔散文诗,关于哲学性的文本。也许学生对于《飞鸟集》里的诗歌没有我们那样的感悟,但读《飞鸟集》可以让学生亲近美文,受到优美文字,美好情感的熏陶。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情景,能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也许经过一段时间,当他们再回忆诗歌时,又会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日有所诵》里还有大量的儿童诗,有趣的文字,灵动的诗歌韵律,特别奇妙的是,这些儿童诗能带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学生读文字,想象诗歌带给我们的画面,想象诗歌带给我们的故事,自然越读越有滋味。让阅读走进心灵。享受阅读是一种幸福的能力,因为阅读,我们走近自然,走进伟大的心灵,走进自我。

日有所诵读后感8

暑假里,我去了书店,我从一大堆的诵读书中,跳了一本厚的书,名字叫《日有所诵》,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会这么的大,是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十分得出色。

这本书分别为上卷和下卷,上卷一共有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五篇;下卷也有公有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也有五篇。书的最后还会有附录。这本书里面还记载着许多名人名言,一些精选的诗歌,论语,和一些名人写的古诗。在每一篇的下面,还有赏析,告诉你这一篇讲了些什么,和主要意思。

他让我知道了: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间不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空气和静气。

这时,我想告诉大家:光有智商是靠不住的。就让我来教大家怎样理解智慧。智慧就是对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专心致志。背诵就是炼心,就是修戒定慧,就是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当你聚精会神。你便会融入对象,吸取对象,成为对象。就是这样兴趣盎然地一路背下,或早或迟,或深或浅,所读所诵,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

同时,也告诉了老师和父母:诵读一定要是“有我的诵读”。这样的诵读是对儿童的呵护,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于儿童来说,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是否快乐,是否因此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

儿童是成人之父,是世界的希望。让老师们和父母一起给我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为我们扬起漂亮的风帆。一起诵读吧,它是快乐的!是使我们兴奋的!是美丽的!

日有所诵读后感9

学习了三天特别累,但是感觉收获很多。培训完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网上给女儿买了一堆绘本。当我把书地给孩子的时候,她特别开心的对我:谢谢你,妈妈。从那天开始她睡醒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书,平时也零零散散的给孩子买过书,也都是一些认识水果名称的书,看过之后她就没有兴趣再去翻,现在她最喜欢看的一本书就是《我爸爸》,睡觉前读,醒了读。

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很多,其实给孩子的阅读早在他一出生就可以进行了,那时候给孩子阅读的书籍五花八门都可以,家长爱看什么就给孩子读什么,因为孩子小,所以没有任何限制。其实,根本没有一个年龄限定说孩子应该几岁开始阅读,几岁可以给他讲故事,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只要开始给孩子讲了,就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她就开始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和督促,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

开学后我也要对我的学生开展《日有所诵》并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的大海里,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

日有所诵读后感10

《日有所诵》是儿童研究中心编写的。

《日有所诵》是各年龄小学生诵读的童谣、童诗、古诗、现代诗歌、散文文诗等各种诗性文本。

其中,我最喜欢《妈妈的心》:妈妈的心,像我的影子,总是跟着我走着。早晨,我去上学,在教室念书的时候,她就躲在我的耳朵里,悄悄地说:要认真读书哦。我在外面游戏的时候,她就跑出来,有时,在我面前,有时,在我背后,有时,在我左右,总是悄悄地说:小心,小心,不要跌倒哦。是呀,妈妈的心,妈妈的爱,无处不在,这首诗巧用“妈妈的心”像“我的影子”,把妈妈的关爱形象化,读起来令我很感动。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就像我的影子一样一步也不离开我。我是红花,妈妈就是树叶,我是白云,妈妈就是蓝天,我是雏鸟,妈妈就是鸟窝,我是树苗,妈妈就是大地?一本好书就像一个好朋友,谁少了谁都不行,没当我早晨醒来,一睁开眼睛,就想去翻一翻,看一看

篇10:小学《日有所诵》读后感

这本书里面有童谣《左手和右手》,古诗《秋风引》,童诗《年龄问题》。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林焕彰些的《妈妈的心》写出了妈妈的心,妈妈的爱无处不在,这首诗用“妈妈的心像我的影子”紧紧的跟着我,关照我,把妈妈对我的关爱写了出来。

诵读就是阅读,不停的记诵,就是练心的过程。

儿童诗成人之父,儿童诗世界上的希望。对于儿童的发展而言,提供美好的母语,用书声建筑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篇11:光荣日读后感600字

比起《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这类的青春文学,《光荣日》才更像是愈加纯粹的批判现实的作品。借着“魔幻现实主义”的烟幕,对县城的特定生活场景进行了贴近现实的讽刺、调侃,嬉笑怒骂,酣畅淋漓。韩寒式的冷幽默,依然是他的语言风格,但看似荒诞不经的描写,却带着更深的批判与思考,不同于青春文学对课堂的叛逆,这种批判早已上升到了意识层面,时间的流逝对老城的人们没有任何意义,人们仍然钟摆一样生活,到停摆死翘的那天,心都在那个范围里运动,种.种皆是。

《光荣日》与《他的国》、《一座城池》更像是一类吧,在诙谐幽默之余,竟给我一种超越现实的压抑,就像《光荣日》的结尾,“大麦一直注视着从山上滚落的石头,遗憾以后闻到鲜美血腥的时候,再没有天籁的声音助兴。而绚丽的残杀还没有开始,唯一正常的人却已经不知生死。和《他的国》的结尾“萤火虫地光芒熄灭又亮起。左小龙附在它的光芒边上。轻轻说:你能发光。你应该飞在我地前面。”,超越了现实,却摆脱不了肉体。

篇12:读后感--1月3日

读后感--2011年1月3日

1、2011年仍然是一个振荡年,是一个少数人赚钱的年,是局部牛市和熊市交替的`年,这就决定不要频繁操作,要波段操作。V字形的走势极大,决定今年操作二次:现在全仓持股,到一季度末时看情况出来一次;到5、6月份时准备进股一次。 2、2011年是转型的实质年。2011年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汇率问题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这就既要控通胀又要保增长。因此对高铁,区域经济,科技等方面又有很大的机会。这中间特别是科技股机会最大,它将取代重工业和房地产业而成为中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股也会取代钢铁股和地产股成为股市的权重股。这也是股市结构的调整。 3、进入到2011年下半年,但通胀压力减小之后,市场很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局部牛市行情,届时我认为对于消费,包括金融板块都是值得重点关注,尤其是金融板块,虽然目前机构几乎是一直看空,但若考虑到估值和业绩稳定成长性来说,一旦市场走稳,宏观调控压力降低,实际上这个板块存在比较大的重估潜。1季度和三季度将是2011年行情重点。一季度走高后就向下调,在二季度调到最低点2400左右,三季度就向上走牛,整个下半年就是一个牛市行情。在二季度最低点时关注银行这样的蓝筹股。  

篇13: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全文讲述了孔子去东方游学,看到两小孩争论不休,便上前问争论的原因。一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离人远一些;而另一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一小孩认为日出时太阳像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则像盘子那么小;另一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到了中午却很热。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是非,两小孩笑他。

实际两小孩的答案都不对,所以孔子笑而不答也是有原因的。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与“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个小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而且太阳的大小变化也是他们视觉上的差误p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旁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旁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p房屋及远山和一角天空,在这样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还有“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出如探汤,”其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p相同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在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地面的远与近。

两个小孩的答案不相同是因为他们只是单方面思考,而我即大胆思考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篇14: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议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双方各有根据,坚持已见,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解决,被两个小孩笑话的故事。故事i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万里晴空的一个下午,我和表弟坐在阳台上互相考问对方,爸爸看见了也来凑热闹。这是一道难题挡住了我;闯关;的路径,可心里却想着怎样也不能让表弟看低我。爸爸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便喝道“不要不懂装懂”。面对爸爸的劝告,我毫不在乎,简直不把这句话当一回事,脸上仍装出嚣张的样子还骄傲地说道:“我才不告诉你呢!”扑哧一声,表弟终于压抑不住心头的欢乐,笑着把这个题得答案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顿时我恍然大悟,为自己刚才不懂装懂的行为而感到羞愧。当然在自己犯错时应鼓起勇气承认错误,我只好红着脸接受批评。然而爸爸却没有批评我,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女儿啊,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你也要多多学学这句话的寓意,做一个值得人们称道的人啊!”

上一篇:纪检部的工作计划书下一篇:生涯人物访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