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2024-04-24

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共7篇)

篇1: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文章标题: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任务,强调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继承和发扬了党的光荣传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精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循的重要准则,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推动全党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最关键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_实际,切实转变作风,全力推进三大战略,推动张掖加快发展。重点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强化宗旨观念上下功夫。始终牢记并身体力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全心全合市意为人民谋利益。跟过去相比,虽然历史条件变了,环境变了,党的阶段性任务变了,但千变万变,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也决不能变。我们各级干部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民群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实键,际工作中,只有围绕宗旨观念来加强作风建设,才能善于体察民听取民声,顺乎民意,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略沙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韵满坚孝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实惠。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带着问题抓调研,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群众反映的事情要小中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求规律性和发展趋势,把握规律性,增强针对性,提

高时效性,大事要解决,小事也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工作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现代农业发展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力求摸清底子,吃透情况,切实制定落实好各项措施办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坚决查处、立即纠正。

二、要在狠抓第一要务上下功夫。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张掖已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市情的发展路子,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周边地区的竟相发展对我们也形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加快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殷切期盼,是解决张掖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和关键,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使改进作风真正得到体现。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战略决策,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战略,紧扣张掖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上动脑筋,在“加快发展”上花气力,在“协调持续”上作文章,不丧失任何一个发展的机会,善于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在结合中出思路、在创新中出特色、在落实中出实绩。凡是能推动张掖经济快速发展、凡是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凡是能给广大群众带来实惠的事情,都要义无反顾的去努力,去实践。坚持以实为本抓好每一项工作,力求实实在在地把群众关心的事用“心”去做好,努力推动张掖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要在关注民生问题上下功夫。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必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上,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要把帮助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贵等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要着眼于社会公平,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失地农民以及退役军人的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要注重解决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金融稳定等问题。要注意平衡县区之间、乡镇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a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强化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四、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落实是决策的归宿,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作风建设,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创新观念抓落实。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生产力发展规律,大胆破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用发展的眼光、战略的眼光理性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筹谋大事、破解难题。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评判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和尺度,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增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要善于从宏观和全局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创新领导方式方法,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进工作落实。二是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将作风建设寓于谋发展、抓落实当中,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缺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把精力向基层倾斜、向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倾斜、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倾斜,重心下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基层、企业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带着深厚的感情,以强烈的责任感,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和影响发展的各类问题,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工作落实。三是要提高素质抓落实。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潜心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潜心研究业务,探求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依法解决和处理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四是要强化责任抓落实。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对照各项工作任务,排出轻重缓急,既抓主抓重,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要明确职权,靠实责任,加强指导督查。要加大工作的考核力度,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人人有责任,言必信,行必果,认真兑现奖惩,力求取得实效。

五、要在清正廉洁上下功夫。只有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保持奋发有为、坚韧不拔的良好精神状态,才能不断在工作中开拓创新。要把加强学习作为增强理论修养、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和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体现在推进工作发展上。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遵守和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倡导和弘扬健康、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于细微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时刻自重、自警、自省、自律,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经受住名、利、权、位的考验,慎权、慎独、慎微,自觉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不断规范自己的用权行为,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只有时刻把握住自己,经常约束自己,才能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才能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要坚持依靠制度行政,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严肃法纪,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约束和促进每个党员干部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上,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要把帮助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贵等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要着眼于社会公平,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失地农民以及退役军人的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要注重解决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金融稳定等问题。要注意平衡县区之间、乡镇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a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强化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四、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落实是决策的归宿,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作风建设,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创新观念抓落实。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生产力发展规律,大胆破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用发展的眼光、战略的眼光理性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筹谋大事、破解难题。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评判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和尺度,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增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要善于从宏观和全局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创新领导方式方法,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进工作落实。二是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将作风建设寓于谋发展、抓落实当中,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缺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把精力向基层倾斜、向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倾斜、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倾斜,重心下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基层、企业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带着深厚的感情,以强烈的责任感,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和影响发展的各类问题,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工作落实。三是要提高素质抓落实。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潜心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潜心研究业务,探求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依法解决和处理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四是要强化责任抓落实。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对照各项工作任务,排出轻重缓急,既抓主抓重,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要明确职权,靠实责任,加强指导督查。要加大工作的考核力度,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人人有责任,言必信,行必果,认真兑现奖惩,力求取得实效。

五、要在清正廉洁上下功夫。只有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保持奋发有为、坚韧不拔的良好精神状态,才能不断在工作中开拓创新。要把加强学习作为增强理论修养、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和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强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体现在推进工作发展上。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遵守和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倡导和弘扬健康、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于细微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时刻自重、自警、自省、自律,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经受住名、利、权、位的考验,慎权、慎独、慎微,自觉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不断规范自己的用权行为,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只有时刻把握住自己,经常约束自己,才能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才能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要坚持依靠制度行政,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严肃法纪,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约束和促进每个党员干部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第2页)》来源于,欢迎阅读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第2页)。

篇2: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任务,强调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胡锦涛的讲话继承和发扬了党的光荣传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精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循的重要准则,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和贯彻胡锦涛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推动全党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贯彻胡锦涛的重要讲话精神,最关键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_实际,切实转变作风,全力推进三大战略,推动张掖加快发展。重点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强化宗旨观念上下功夫。始终牢记并身体力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全心全合市意为人民谋利益。跟过去相比,虽然历史条件变了,环境变了,党的阶段性任务变了,但千变万变,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也决不能变。我们各级干部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民群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实键,际工作中,只有围绕宗旨观念来加强作风建设,才能善于体察民听取民声,顺乎民意,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略沙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韵满坚孝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实惠。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带着问题抓调研,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群众反映的事情要小中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求规律性和发展趋势,把握规律性,增强针对性,提

高时效性,大事要解决,小事也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工作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现代农业发展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力求摸清底子,吃透情况,切实制定落实好各项措施办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坚决查处、立即纠正。

二、要在狠抓第一要务上下功夫。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张掖已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市情的发展路子,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周边地区的竟相发展对我们也形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加快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殷切期盼,是解决张掖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和关键,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使改进作风真正得到体现。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战略决策,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战略,紧扣张掖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上动脑筋,在“加快发展”上花气力,在“协调持续”上作文章,不丧失任何一个发展的机会,善于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在结合中出思路、在创新中出特色、在落实中出实绩。凡是能推动张掖经济快速发展、凡是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凡是能给广大群众带来实惠的事情,都要义无反顾的去努力,去实践。坚持以实为本抓好每一项工作,力求实实在在地把群众关心的事用“心”去做好,努力推动张掖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要在关注民生问题上下功夫。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必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上,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要把帮助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贵等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要着眼于社会公平,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失地农民以及退役军人的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要注重解决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金融稳定等问题。要注意平衡县区之间、乡镇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a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强化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四、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落实是决策的归宿,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作风建设,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创新观念抓落实。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生产力发展规律,大胆破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用发展的眼光、战略的眼光理性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筹谋大事、破解难题。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评判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和尺度,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增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要善于从宏观和全局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创新领导方式方法,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进工作落实。二是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将作风建设寓于谋发展、抓落实当中,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缺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把精力向基层倾斜、向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倾斜、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倾斜,重心下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基层、企业和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带着深厚的感情,以强烈的责任感,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和影响发展的各类问题,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工作落实。三是要提高素质抓落实。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潜心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潜心研究业务,探求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依法解决和处理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四是要强化责任抓落实。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对照各项工作任务,排出轻重缓急,既抓主抓重,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要明确职权,靠实责任,加强指导督查。要加大工作的考核力度,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人人有责任,言必信,行必果,认真兑现奖惩,力求取得实效。

篇3: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一、把握市情,立足发展,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

晋城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标准化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2006年,在全省就率先出台了《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今年以来,又成立了晋城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提高认识、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突出重点,紧盯前沿,保护传统”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服务晋城市经济社会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

二、精心组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标准化战略

(一)强化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发展。

一是紧贴优势产业,国家标准制定抢占全国制高点。2008年,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层气工作组落户我市。先后制定了《车用压缩煤层气》《民用压缩煤层气(煤矿瓦斯)》《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导则》《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等4项国家标准,推动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参与制定《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等国家标准,成为行业的质量标杆。二是紧贴特色产业,行业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积极参与制定《大麻纱》《大麻本色布》《丝麻交织物》等8项行业标准,极大地提升了我市丝麻产业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紧贴主导产业,地方标准制定推动转型发展。制定了《煤机合成汽油》《矿用自动抑爆装置》《装配式钢结构集成部品主板》等山西省地方标准19项,有力地推动了晋城经济的发展。

(二)狠抓示范推广,助推产业转型。

一是探索“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围绕煤层气利用、焦炉高炉煤气利用、煤转化、煤化工尾气利用、煤矸石利用、生态农业六大循环产业链,建立了循环经济标准体系。通过创建,重点示范企业标准宣贯率达到了9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是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效应,提高农业产业化管理水平。通过示范推广,打造了阳城蚕桑、高平生猪、泽州山楂、陵川党参、沁水虹鳟鱼等一批知名品牌,为农民增收产生了重大推动力。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了50.2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5.7%,示范区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增加就业岗位5000个。三是积极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先后在煤层气储运、旅游、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动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水平,服务满意度增加1.5%。

(三)立足地方特色,实施提升行动。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传统产业传承保护,发挥标准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传统产业经营方式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向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三、探索规律,完善机制,全力引深标准化战略

几年来,在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进程中,我们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成果,也获得了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策带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前提。

市政府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系列性政策性文件,从政策扶持,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政府推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保证。

市、县各级政府每年将标准化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确保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省质监局精心指导,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确保了我们的工作取得实效。

(三)企业主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实施标准化战略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和培育我市优势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逐步实现由“晋城制造”向“晋城标准”的深刻转变。

(四)部门联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动力。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明确了各部门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工作落实。近年来,协调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卓有成效的把由质监部门一家抓标准的“独角戏”变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集体舞”,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篇4: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大家好!我诚挚欢迎各位参加2008年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我谨代表中国教育部,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首次在中国举办,是北大和中国学术界的殊荣,我认为此时此地是举办这次论坛最好的选择。

我相信,这次大会一定能够为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作出重要的贡献。首先,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亚欧两大洲的专家学者,大家都关心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议题,对一些问题持有相似的观点,都认为应该尽快将其列入学术和政策议程。尤其在当前,两地区都遭受到近期的经济衰退影响以及环境变化、食物安全等问题的困扰,当务之急是分享大家在终身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见解,齐心协力找到共同的解决途径。

其次,本次会议着重强调了投资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学习和合作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基本手段。会议由北京大学主办,继承了以往会议的精神,并进一步将终身学习纳入全球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中。

第三,亚欧是唯一两个相连的大陆,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两个洲。我们既有差异,又相互补充,这种差异和互补为教育和学习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基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实现这种互补性的战略合作。

第四,中国正在制订2020年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大纲》,作为中国教育政策的核心推动并最终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发展。当前,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订政策大纲。在制订过程中,如何理解国民教育系统以及终身教育是其中的挑战之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让大家大致了解计划的框架,并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今天我的讲话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我要谈谈讨论终身教育的紧迫性;其次,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再次,提出支持终身教育的政策框架;最后,探讨一下亚欧合作问题。

一、探讨终身教育的急迫性

首先,我将从以下三个现象开始,简单分析一下解决终身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全球化,这使得知识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流动,各国都感受到了培养高技术劳动力的责任。全球竞争力代替了基本识字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然而,全球化必须同时是人本的,必须考虑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对社会福利和全球竞争的关注为建立终身学习的和谐社会提供了舞台。

第二,知识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种根本的经济结构变化产生了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知识社会的特征在于对具有不同知识、技术水平的劳动力都有需求。也就是说,所有的人,包括熟练的和非熟练的劳动力都必须加入到终身学习中来,因为知识会随着时间老化。随着知识贬值和技术创新,甚至连学位也是有期限的。这些都使得继续教育成为知识社会中新的社会规范。

第三,终身教育发展是随着全纳教育而开始的。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前者推动个人加入到继续教育的项目中,后者将弱势群体纳入这些学习活动中。这一推拉机制推动我们进入学习型社会。实际上,终身教育正从供给驱动为主转向需求驱动为主。在这一过程中,终身教育的公共供给保证了教育中的社会公平和凝聚力。同时,全纳教育保证了被排除在正式教育系统之外的人的学习机会,如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和有培训需求的弱势群体。然而,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的结合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许多欧洲国家同样也面临新移民潮带来的严峻挑战。将全纳教育加入到终身教育政策框架之中,意味着政府应该向移民及其家庭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的结合,我们正进入学习型社会的新纪元。然而,这些还不足以保证终身教育的实现,对于工作的需求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追求才是推动终身教育实现的根本动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全球化,而全球化加速了科技创新,使得科技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和产业的周期也缩短了。人类有史以来首次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种不确定性促使专业人员以及非熟练劳动力面对不断的训练和再训练的需求。也就是说,一次性的学习模式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终身学习的模式。一个人需要不断参加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以保住自己的工作。学位和文凭已经无法保证稳定的工作和终身雇佣。所以,我们的社会正逐渐从局限在学校场所的正式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转向可发生在任何场合的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相结合的新型终身教育体系。当终身教育体系替代了现在的国民教育体系时,受教育的机会应该覆盖到之前被排除在正式教育之外的群体。这种做法能使公平、社会凝聚力和自由选择重新回归我们的教育体系。

二、中国的实践和问题

现在,让我们从宏观背景分析转向对中国的政策和实践的具体讨论。我将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政府在推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成就。

1. 成就

第一,为了回应信息化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推行了一系列支持终身教育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纲》、1995年《教育法》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

第二,终身教育的立法正在逐渐改善。终身教育立法从过去零散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建议到现在变得更加系统化。例如,2005年福建省通过了《福建省终身教育条例》。另外,2007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着重指出了终身教育立法的重要性。

第三,中国政府对终身教育发展提供财政支持。近年来,政府增加了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对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为支持终身教育铺平了道路。

第四,围绕着终身教育理论和政策分析的终身教育制度构建正在进行中。例如,2007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建立了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一个全国性的学术联合会,主要功能是推动终身学习的研究和实施。

2. 亚欧经验

在讨论中国教育问题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亚欧的经验。我认为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亚欧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亚洲许多社会经济衡量方法,如人均GDP,中学和高等教育入学率等与欧洲存在差别。

其次,亚洲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地区,庞大的人口使得地区经济发展非常有活力。同时,亚洲各国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别,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日本和韩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中国则是社会主义国家。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两地的文化、宗教和历史差异。大部分亚洲国家都经历过被殖民的历史,而欧洲国家则没有。另外,欧洲国家的宗教信仰比较相似,对耶稣的信仰使欧洲的宗教信仰成为一体;而亚洲的佛教、印度教、孔教、道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之间就没有共同基础。多样化需要更高程度的交流。

3. 中国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教育仍旧面临一些问题。中国是一个仍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政府给教育的预算却很有限。通过3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现在的挑战是巩固全民教育的成果,推动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教育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阶段,主要的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鼓励创新。党的十七大将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国民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对职业教育学生提供财政支持。

由于中国刚刚普及基础教育,进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有些人建议未来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而不是转而着重于终身教育。也就是说,中国很需要一部《终身教育法》来指导终身教育政策的实施和评价,以及解决这一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所以,中国学者和决策者十分希望能够向亚欧同行们学习。

三、支持终身学习的框架

1. 五项政策选择

为了提供支持终身学习的框架,中国能够做些什么?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选择。

第一,加强公众对终身学习的认识。发动社会公众加入到推动终身教育发展中来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之前所说,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政府要成为社会改革的领导力量,就应该通过将教育摆到优先位置以体现对终身教育的重视,就应该将人力资源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关键资源,就应该抓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另外,政府应该具有进行终身教育创新的意愿。最后,政府应该促成所有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支持建立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制定教育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应该将各级教育统筹协调成为一体,将终身教育的观念融合到现有的学校体系中去。这种整合应该是一种无缝的接合,而不是形成一个平行的系统,使得终身教育系统成为正规学校系统的竞争者。这正是我所讲的将终身教育与全纳教育相融合,通过终身教育来重新改组现存的教育资源,使其覆盖教育系统的边缘。

第三,未来的政策还应该解决终身教育的法律支持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终身教育立法,还应该关注贯彻执行法律。和谐社会是关注教育公平的社会,其基础是学习型的社会。实际上,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支柱,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所以,法律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法律能够为终身教育的创造和政策制定建立起推拉机制,包括建立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的强制标准、资格认证标准以及教育效果评估标准。最重要的是,法律必须注重对终身教育的财政支持,包括财政来源、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以及资源分配机制。最后,法律只有坚决贯彻执行才能够树立权威。为保障所有人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我们应该建立更多相应的执法机制。

第四,另外一个支持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因素是财政。虽然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投资教育非常重要,但现阶段还是应该主要由政府来提供教育机会。利益相关者也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分担政府的负担,如税收、捐赠等。财政和税收政策尤其应起到刺激社会投资终身教育的作用。美国的教育所得税减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减免个人投资和捐赠于教育的税费,政府鼓励市民积极加入到分担终身教育费用的行列中。成本分担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在于它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就业能力和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改进。

然而,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投资于终身教育?根据我的观察来看,通过税收政策,可以促使社会消费向提高生产力从而增加终身教育资源可得性的方向发展。例如,社会上有很多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如奢侈品消费和过度消费,这些浪费掉的社会资源都应该被用于投资教育部门。

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开发闲置的社会资源,如将全国各地的孔庙作为终身学习或者社区活动的场所,这样,许多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就能够相互交流并加入到文化或者职业训练中来。

第五,我想谈一谈终身教育中的激励机制和社会认同问题。终身教育可以作为学位教育和证书教育,以及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过渡。它可发挥“高速路交汇点”的功用。一方面,通过学分转换鼓励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机构之间的流动,终身教育可以打开通向各种教育系统的道路。例如,职高的毕业生能够进入四年制的大学,普通大学毕业生能够进入社区学院接受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在一个更加开放和流动性更强的社会,通过对地位较低但是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和流动性工作的认证,终身教育能够使得僵化的职业地位变得更加灵活。也就是说,在未来,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应该由他们所得到的学位或者他们毕业的学校来决定,而应该与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在终身教育活动中引入激励措施和社会认证机制,我们可以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设想。

2. 指导方针和政策制定

所有上述五项政策建议——政治意愿和共识的建立、教育的总体规划、立法和贯彻执行、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财政支持、引入激励和认证机制,都强调了终身教育政策制定的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终身教育的支持框架应当是符合本国国情的。我要强调,在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政策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地区差异,这是非常重要的。以亚欧的政策为例,正如之前提到的,亚洲是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大陆,亚洲各国之间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宗教信仰还是地理环境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欧洲的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同质的。这使得我们不可能建立两个完全相同的终身教育体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对学习怎样进行政策制定非常重要。

其次,由于政策必须适应当地实际条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他国经验。考虑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别,政策嫁接是更好的选择。嫁接是在彻底了解双方国家的国情之后有选择性地采用最好的策略。由于亚欧很多国家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终身教育政策,相互借鉴是可能的。

四、亚欧合作

在讲话的最后,我要回到这次会议的主题,那就是亚欧的合作。据我看,两个地区的合作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

在国家和地区的层面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人员交换。而且,如果合作建立在具体项目基础上,就更容易开展。对于政策选择,共同的活动可以在已建立的项目平台上进行,如欧洲的伊拉斯谟计划和苏格拉底计划。我们同样可以开展新的合作提议。

我也相信定期的会议,如亚欧会议终身教育论坛,为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毫无疑问,大家都能够从国际和本国的视角,对现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进行回顾和交流,并从中获益。最后,我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圆满实现目标,成为将来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起点!

谢谢大家!

篇5: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一个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永无止境。当前,随着反腐和纠正“四风”问题力度的不断加大,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任务愈加繁重,所面对的工作形势也愈来愈复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纪检监察干部不但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才能更好地完成党赋予的执纪监督问责的工作使命。下面,按照本期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部署要求,本人主要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纪检监察工作谈一谈学习体会。

一、思想方面要跟得上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大会通过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从政治和制度、历史和哲学的角度,深刻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卓著成效,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党心民心,彰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作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要在学懂弄通作实十九大精神上作表率。要着重把握十个“深刻领会”,突出“五个聚焦”,特别是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并贯彻到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用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追随者、笃实践行者、忠诚维护者。

二、政治方面要站得稳

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前,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高潮中,纪检监察干部要看得更清、站得更稳、学得更深。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更是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决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决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正风反腐事业。要准确定位纪检监察工作,把握未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鼓足干劲,积极作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持之以恒地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三、工作方面要担得起

纪检机关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肩负党章赋予的协助党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政治任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是纪检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也为纪检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从去年开展的“三纠三促”专项行动自查出的问题来看,均反映出我们一些纪检组的“三转”工作存在不到位现象,仍有个别基层纪检干部担当精神不足,怕得罪人,不敢监督、不会监督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全市地税系统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要将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发挥监督执纪作用;要强化问责,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把制度建设贯穿纪检工作始终,以制度管事管人,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环节和重点问题,始终保持反腐惩腐力度不减,最大限度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要坚持巡察不松懈,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巡察工作效果,使政治巡察常态化;要敢于动真碰硬,对腐败问题零容忍,严格惩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委相关纪律要求的违纪问题,促进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

四、自律方面要抓得严

正人必先正己,执纪者必先守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这就要求,与一般党员干部相比,纪检干部“党味”应更浓,要求应更严,守纪律讲规矩理应做得更好,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职责使命决定了在执行党的纪律上、在强化自身建设要走在前面、做在前面。纪检监察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作遵纪守法的表率,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对党忠诚要求纪检干部要模范地遵守党章,坚定信仰党的宗旨,坚决服从党的决定,由衷热爱党的事业,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个人干净要求纪检干部要清清白白,带头作党纪党规的执行者、监督者,只有自身干净,才能理直气壮地监督别人;敢于担当要求纪检干部要对“四风”及腐败问题揪住不放,有坚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的决心和能力。同时,纪检干部要主动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习惯在“聚光灯下”开展监督执纪工作,在全系统树起严格自律的标杆,不断开拓监督执纪工作新境界!

篇6: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 # #

(2007年6月20日)

刚才,我们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下面,我就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讲一些意见。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2005年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有力地加强和改进了信访工作,促进了全国信访形势的好转。但是,《信访条例》作为行政法规,无法规范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及人民团体等系统的信访工作,针对新的形势、新的需要,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意见》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快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学好、用好、落实好。

1、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意见》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意见》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首次专门对信访工作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统的决策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原文,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目前,相当一部分干部尤其部分领导干部在学风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学习文件,把好的传统丢了。中央和省上下发的文件是专家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定的,对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公务员,如果连文件都不学习,那怎么能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怎么能做好本职工作和群众工作。二是不研究问题,心浮气躁,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到基层、到一线、到群众中深入地、全面地、系统地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才能了解情况,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指导工作。三是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得过且过。当前,形形色色不负责任的现象越来越多,明明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却能推则推,能避则避,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大而哗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从抓文件学习入手,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深入学习《意见》,一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性工作”的科学定位,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科学分析产生信访问题的原因和背景,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三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切实明确信访工作努力的方向。四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核心,切实把信访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在基层,不能将矛盾和问题推给上级、推向社会。五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环节,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受理、交办、督办、回复群众信访事项的工作规则和制度,进一步推动形成“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六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努力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七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前提,切实提高基层预防化解和妥善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要通过深入学习《意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从而增强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确保信访工作落得实,信访问题解决得好。做好信访工作,关键是要落实“一把手”责任。一些信访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根子在责任单位,核心是工作责任没有落实。发生信访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作为、乱作为导致矛盾升级,问题越积越多,使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经常过问、亲自安排信访工作,带头协调督办重大信访案件,着力促进工作责任落实;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靠前指挥,亲自包案处理信访案件,协调指导信访问题的解决;其他领导要落实好“一岗双责”责任,主动处理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信访问题,做到事情管到哪里,信访工作就做到哪里。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是谁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就要由谁来解决。对每一件信访问题,都要具体到人头,责任包干,一抓到底,直到妥善处理为止。要进一步强化联合办案单位的责任。该由多个部门解决的问题,要明确牵头单位、配合单位的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形成合力,提高效率。对于工作责任不落实,辖区内信访问题突出的地方、部门和责任人员要从严实行责任追究。市委常委会决定,从今年开始对信访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其目的就在于有效地督促各级各部门强化领导责任,注重信访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三、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增强全社会抓信访工作的合力。《意见》不仅规范各级党委、政府的信访工作,同时也对各级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的信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就从更高层面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有效探索。要着眼于构建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信访工作的“大信访”工作新格局,努力形成政府职能部门全力解决、其他国家机关共同工作、群团组织配合处理、民间力量参与调解的新机制。要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方法,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象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分析信访形势,象抓项目一样抓信访突出问题的解决,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他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用新举措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点子化解新矛盾,创新信访工作的观点、模式、手段、途径,开拓进取,推动全市信访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要加大对信访工作的投入,不断改善信访部门的办公条件,从硬件上支持信访部门做好工作。要加大信访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把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处理复杂疑难问题能力强、有本事、用得上的干部充实到信访工作队伍,提高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信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信访工作取得新成效。

篇7:2008在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科学把握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基础上,对“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升华,充分体现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中央一号文件,制定了受益面很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指导和加强“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认识、新举措。所有这些,都有力地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显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粮食、果品、畜牧、蔬菜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综合效益稳居全省前列;一批独具特色的龙头企业相继建成,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步入竞相发展的快车道。

我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们这样一个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市来说,任务繁重而艰巨,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是党和人民交予的历史重托,更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西部强市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因此,我们每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一系列文件、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作为根本保证,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确保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前列。

下面,我着重围绕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农村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突破是前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最为受益、最为拥护的实事工程。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生存环境,迫切希望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舒适方便的卫生设施、平坦便利的道路交通。只有把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放在优先位置,坚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文明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才能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因此,我们要把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切实把新一轮的农村公路、农村水利建设、农村改水等工程抓紧抓好,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要着力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和乡村道路、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能源、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亭口水库、东庄水库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大型骨干工程,认真实施农村“2+5工程”,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绿色家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提升是关键。应该说,我市农村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还比较大,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咸阳农业发展的层次,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的动力,确保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全

省走在前列,成为排头兵、领头羊,真正使农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广受益、受大益、得实惠。围绕实现产业新发展,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三大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服务格局。加快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步伐,积极推进“市(院)校合作”和“专家大院”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努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根据资源分布和农产品市场情况,大力发展烤烟、杂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做到县有主业、乡有规模、一村一品、一户一技,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要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精心组织,优化服务,努力实现劳务输出由自发无序向有组织、由单一向多元化、由资源型向开发型、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务工型向创业型输出的转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路边经济、庭院经济等非农产业,努力增加农民群众的非农收入。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来抓。这既是我们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潜力和希望所在。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落户企业的扶持力度,把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归类,能挤进省里重点就挤进省里重点,能争取到国家重点扶持就要争取国家重点扶持;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支撑的力度,依靠开发名牌产品和高端产品打市场,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重点农产品,通过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引进、组建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经营实体和龙头企业,构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核心。继承和发扬农村纯朴乡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是解决农村社会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最核心的内容。我们要在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做到软硬并重,同步推进,更加注重改造农民的主观世界,力求农民群众思想境界、管理水平、文明程度、精神境界总体提升。只有这样,建设新农村才能深入人心,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乡风文明是在“破”与“立”的过程中形成的。首先,要破除部分农民群众思想上存在的私利当头的个人主义和封建残余思想。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快电视电影事业发展,以健康向上、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文化和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新的生活理念、新的生活方式,把传统美德同现代文明相结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其次,要通过定标准、树典型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扎实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信用村、信用户”、“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公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承并发扬或者重建并强化农村自身所拥有的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自强不息等农村良好乡风民俗,使农民群众在思想上树立“我要文明”的自我约束意识,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发展是保障。“兴农之路不在农”,必须“跳出三农解决三农”,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机制,用统筹发展的办法建设新农村。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措施,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彻底改变“义务教育不义务”、“农民教育农民办”的情况,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方面的事权,加快

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坚持长短结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工程和远程教育工程,积极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对口支援机制,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救助制度,建立健全疾病预防体系,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切实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高度重视农村利益关系的协调和热点问题的解决,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平安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上一篇: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安保下一篇:围堰带水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