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熊取胆范文

2024-04-23

活熊取胆范文(精选7篇)

篇1:活熊取胆范文

我看归真堂上市争议

目前,专门生产熊胆产品的福建中药企业归真堂上市的事情,正迅速演变成一场社会事件。2月1日,证监会公告了一批排队上市企业的名单,归真堂位列其中。此后,反对声此起彼伏。有人提出,希望能被邀请参观企业的养熊场,用事实证明取胆后的熊是否真的幸福。2月18日,归真堂在其公司官网宣布,决定2月22日、24日两天为开放日。归真堂称,此次开放活动将本着公开、透明、开放的原则,预计可接待总人数为100人左右。其中,22日面向媒体记者;24日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领袖、专家学者及动物保护组织。对此,19日,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它基金)召开媒体沙龙。它基金理事、发起人之一张越表示,我们希望看到归真堂方面提供非限定区域、非限定时间、非限定人群的开放,并接受媒体、公众、兽医、动物学家的实地调查,“因为我们无法确信一次被组织、被安排、被限定的参观的真实性”。“首先,请不要弄三五头样板熊搁样板间里让我们看……我们不希望被糊弄;第二,为什么先要记者参观,空一天,专业人士再看?我们认为那样的调查是非常不准确的。”张越认为,要开放参观应把两组人编到一起,一半媒体记者、一半专家,二者互相搭配,互相参谋。

对此,本人认为,此事存在以下几方面疑问:

第一、人工熊胆为何没有获批?目前,人工虎骨、人工麝香都在进行使用之中,而据消息,从1983年8月人工熊胆研究立题至1989年8月,完成了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和一期临床实验。1992年3月,卫生部药审办召开全国新药评审会,对人工熊胆进行第二次评审。20多位专家对人工熊胆的临床方案与临床结果一致通过,并认为这是中医药科研的创举。但是1992年4月1日,卫生部又提出新的要求,这成为人工熊胆获批旅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直到2007年9月26日,三项补充资料全部完成,上报至国家药品审评中心。至此这个课题组的专家们完成了批产前的全部工作,目前,仍等待国家批准。”为何不批?

第二、用活熊取出的熊胆,就是真正的爱中药、保护中药么?近日,有媒体公开了一份中国中药协会的“沟通函”。“沟通函”中,这家行业协会抨击亚洲动物基金,认为“长期以来,动物药被西方利益集团及其资助的亚洲动物基金会歪曲炒作,以打压民族中药……我国养熊业如今被打垮,许多急救药将消失,153个含熊胆中成药将不存在,183家制药企业年100多亿元的市场将拱手相让,数万工人将失业。”既然这次争议是社会公益利益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一次抗争,而目前,相关的折中办法也已初步完善,为何不使用和大力推广人工熊胆及其相关产业?这中间损害的只是对于活熊取胆汁事业这个夕阳产业当前的利益,国家可以对其进行扶助,促使其转型。

所谓活熊取胆,它的残忍在于它不是一次性杀戮,而是把黑熊作为一个生产胆汁的机器,且要持续榨取数十年之久。归真堂的上市就是因为有利益的存在,抵制归真堂上市就是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黑熊,抵制无良企业的无道经营,也是为了维护商业道德和企业伦理,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看人家姚明说得多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篇2:活熊取胆范文

关于活熊取胆的作文 其错有三

上海七宝外国语小学五(2)班 任鸿宣

房书亭先生:

您好!

您最近有什么不舒服吗?有什么事困扰您吗?

我一直都很尊敬您,因为您是中药协会的会长,您传承了中国古老的医方。可最近,我对您有了不同的看法。最近的新闻,天天都在播报对您的不满,只因您的一句话:“取胆汁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完了以后,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熊感觉没什么异样!甚至还很舒服。”

听了这句话,我不相信我的耳朵。我很气愤。试问,您是一只熊吗?我想不是,那您怎么能说熊是“无痛、舒服”的呢?如果您在自己孩子的肚子上打一个洞,天天从洞里吸东西出来,连伤口流血化脓了,也丝毫不管,您愿意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是您的孩子。可您不能因为对象是熊,就换了一副面孔,置之不理。熊是动物,是鲜活的生命,任何生命都该受到尊敬,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是和人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成员。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现代所说的“良心”就源于此。您或许做到了“辞让”,但其他的未必做到。您的话是错误的。您对动物没有恻隐之心,这是一错;活熊取胆是不对的,您却说它“自然、无痛、舒服”,这是没有羞恶之心,是二错;您没有分辨清活熊取胆的对错,还助纣为孽,这是三错。我希望您能意识到这三错并改正。

如果“活熊取胆”再进行下去,那世界上将不会再有黑熊存在;如果世界上没有了黑熊,那么人类的生活就少了一线生机,少了一份欢乐。我希望,您能够关爱动物,制止活熊取胆这种惨无人道的虐熊行为。

此致

敬礼!

一名普通的小学生

2012年5月3日

★ 坚守作文

★ 坚守 作文

★ 坚守初二作文

★ 坚守作文初二精选

★ 坚守初中作文

★ 坚守话题作文

★ 会计为管理而活论文

★ 哲理散文:为现在而活

★ 在这世上为谁活散文随笔

篇3:活熊取胆范文

1、态度傲慢自负, 把自身逼到舆论的枪口上:

事件初期归真堂创始人邱淑花面对公众质疑, 迅速辩解, 一番指责言论引发网名的口水战, “我们归真堂是国家正式批准的, 反对我们就是就反对国家”, 以上言论出自企业高管之口, 匪夷所思难道所有国家批准的企业就不容许公众质疑、就能我行我素吗?危机营销的前提是试图建立一个真诚的对话机制, 在对话之初就远离公众语境, 无异于自掘坟墓。

2、在媒体发布会前口径统一管理方面的失误:

“活熊取胆“这一事件初期, 归真堂公司邀请的第三方—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是这一事件的“挺归派”, 在媒体沟通会上讲述“取胆”真经, 绘声绘色, “取胆汁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 完了之后, 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我感觉没什么异样!甚至还很舒服。”由此媒体的批评不绝于耳, 暴露了归真堂在媒体发布会前口径统一管理方面的失误, 媒体发布会应该是一个严谨的场合, 归真堂在媒体应对方面还需要做好功课, 还没上市就漏洞百出, 一旦上市, 遇到信息披露和新闻发布环节, 如果口径犯错, 那不更惨?

3、开放参观“活熊取胆”证明清白之举不够彻底:作为一家运作特殊产业的商业公司, 引来好奇和质疑之声自是难以避免, 但是不是在聚焦之下马上敞开胸怀, 也是需要智慧的。该公司面对动物保护的质疑, 积极采取危机公关, 从行动方式上看, 我认为是可取的也是有效的, 只可惜执行不到位, 既然要向大家证明对熊取胆的过程并非残忍, 那为何不彻底些呢, 这样反而为那些反对声音的“呐喊”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采取危机公关不到位还不如不采取, 没有多方面考虑到位就不要冒然开展, 否则适得其反。

从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我们可以发现, 企业在开展危机营销时需要注意:

1、建立发言人制度。在“危机”发生后, 最好由专业的公关人员担当企业的独家发言人。、让企业只有一种声音对外, 可避免因多种因素对外而说法不一, 而公关人员长期与媒体、公众打交道, 了解他们的需要, 对事件的报道可以做到既公正、全面、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利益。

2、率先公示制度。

在“危机”发生后, 公司应在最快时间召开媒体见面, 由发言人陈述事件的全过程, 发言人不要过多加入分析、结论性意见和处理办法, 这样既为以后的发言留下空间, 又不至于引来公众, 媒体的追问、调查。

3、控制信息的传递节奏, 转化被动状态。

真相不重要, 重要的是公众愿意怎么想。很多企业在危机中号称要传达真相, 甚至有的企业认为他们可以左右真相, 这都是幼稚的体现。危机发生时, 控制信息的传递节奏至关重要, 什么时候发信息?发什么信息?用什么方式发信息, 都是最重要的战略问题。这是技术, 无关道德。

4、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

公司经理、公关人员可以通过向媒体真实、客观、及时地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 力所能及地配合媒体的工作, 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 媒体才可能在公司处于危机时公正报道事件, 尽量保护公司。

5、接受专业的意见。

在危机发生后, 公司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而公司内部人员此时往往不能客观地预料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 而需要听取外部专家站在不同角度客观的判断事态发展, 并制定有效措施。

6、保持与客户的联系。

为了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销售人员应代表公司经常给客户打电话、写信、与客户沟通、交流, 在危机发生后, 为了重新塑造公司值得信赖的形象, 还应继续这些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德胜:企业营销危机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8 (1) [1]王德胜:企业营销危机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8 (1)

[2]尹瑶宗:浅谈危机营销中的事件营销[J].财经界, 2007 (9) [2]尹瑶宗:浅谈危机营销中的事件营销[J].财经界, 2007 (9)

篇4:活熊取胆,钱多人傻

这是据说创新的取胆技术。但只要是取胆汁,无痛就违反经验。手术都要麻醉。周星驰电影对白:“古有关云长全神贯注下象棋刮骨疗毒,今有我零零七聚精会神看A片挖骨取弹头!”先不管戏说,需要分散注意力,說明还是疼的。

即使技术进步,最终能做到过程无痛,但生命是平衡的系统,与环境分隔,胆汁不会自然排出体外,长期取肯定危及健康。招飞行员据说一个疤都不能有,当然这是特殊工种,类推在肚子和内脏上开洞,哪有会长说的这么轻松。

下面的问题就是,我们人类,有权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动物吗?大部分普通人没有佛陀舍身饲鹰的牺牲精神,没有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觉悟。我们从保护有度讨论。

目前反对方指出,熊胆的药效成分脱氧熊胆酸1954年在日本实现合成,可从鸡提取:产量更大,成本更低。中医也有多种替代的草药。支持方对此没有正面反驳,只是强调取胆无痛,也没有提出存在其他何种无法合成、替代的成分,可以治疗何种重大疾病。两害相权取其轻,完全可以用替代品。

真正无法替代,也该补的,不是胆而是脑。

中医思想有正反两面的作用:讲究阴阳平衡,顺迎天道,活熊取胆显然有悖。反面是虽然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始终依托巫术世界观,即“形似”。《三国演义》写姜维的胆跟鸡蛋一样大,但医学上胆囊扩张是病态。熊是一种猛兽,胆子自然很大,国人就以为吃熊胆可壮人胆。

吃熊胆也和吃鱼翅、燕窝等,都属于炫富。营养学早就否定其营养价值,燕窝更是呕吐物,但都稀罕。中国几千年文明是一部特权史。特权体现在方方面面,当然不能放过吃。好吃、营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吃你吃不上。

最近流行的“高贵体”:“你是没见过法拉利,还是没听过?站在它旁边,空气都凝固了,那种高尚的感觉,沁人心脾。”也应了那句经典环保广告语:“没有买卖,没有杀害。”

国人用着所有的新技术,意识还停留在中世纪,“中体西用”。说访问者发现某食人部落酋长是牛津大学毕业,问他在牛津学到了什么?酋长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我现在用叉子吃人了。“高贵体”事件的主角也是某著名科技公司员工。

熊胆辩论是相关公司申请上市引起,也是一个“中体西用”的“杯具”。上市公司要发季报,要成长性,活熊取胆又该怎么成长?

篇5:活熊取胆范文

1“活熊取胆”争论事件始末

在亚洲动物基金会反对 “活熊取胆” 技术之前,这项技术已经存在了10年。这项技术在朝鲜研究较为成熟,并于1983年传入我国,作为一项致富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在1993年西方动物保护组织开始抗议中国养熊取胆行业时, “活熊取胆” 技术才进入公众的视野,并引发持续的争论,争论在2012年归真堂上市事件中达到高潮。先是2012年1月 《青年时报》刊登了 《“活熊取胆”两会前再掀反对潮》的调查报道,引发了数百家媒体转载讨论; 然后同年2月北京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 “它基金”联名72位知名人士向中国证监会信访办递交吁请函, 反对归真堂上市。之后,归真堂作出回应,中药协出面给归真堂说情。同年3月,“活熊取胆”被提案为两会期间的议题,多方社会力量都卷入了这场争论中。随着公众对 “活熊取胆” 的争议愈演愈烈, 归真堂在其官方网站发 “归真堂养熊基地开放日” 邀请函,邀请社会人士参观养熊基地。到2013年6月 “归真堂”公开暂停上市计划,但反对集团认为其应该完全放弃上市计划,并继续致力于取缔 “活熊取胆”技术与养熊行业。到目前为止,这场争论还没有完全结束。

冲突表现为两个方面: 科学理论或技术应用之于道德的含义,道德价值观与经济优先性之间的紧张。第一个方面体现在亚洲动物基金会认为 “活熊取胆”技术违背伦理道德,反对把黑熊当作工具来使用; 第二个方面体现在动物保护组织所强调的动物权利与 “活熊取胆”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人类的健康利益之间的冲突。冲突过程中,科学的论证贯穿始终,不同的集团的科学论证分歧很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争论的核心群存在利益的分歧。

2“活熊取胆”争论中映射出的核心群

SSK学派认为科学争论的解决不能诉诸于判决性实验或者理性的共识,而应是社会集团之间基于各种利益的 “磋商”。“不仅仅科学的认识内容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社会过程得以发展的,科学知识本身负载着利益和社会磋商带来的偶然性,而且实验室产品也只有得到其他有着各种文化、利益背景的科学家的评价和接受,才能融入公共知识体系。”[1]因此,科学争论中参与者因利益构成不同的集团,为了使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主张获得同行及社会的认同而参与争论。

在 “活熊取胆”争论事件中,争论涉及到除科学共同体之外更广泛的同盟成员,并且争论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从NGO组织、养熊企业到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协会甚至是公众,这些特点正好映射了柯林斯的 “核心群”理论。 “核心群”是这样一个团体,“一个争论群体中的同盟者和批评者不需靠社会结成共同的组织而彼此束缚,甚至根本无需像一个组织一样,他们只是受到对争论结果的兴趣的束缚”[2]。

根据柯林斯的理论,对 “活熊取胆” 科学争论中的 “核心群”进行总结与分类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支持 “活熊取胆” 的集团除了涉及直接经济利益的养熊企业之外,多是有中医文化背景的群体。但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也并非所有的中医药学者都认可 “活熊取胆”,比如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就曾致力于寻找熊胆的中草药替代品。他们选择了黄连,并对其功效进行了一些临床观察和实验室验证,初步证明其替代熊胆是可行的。此外,也有关于黄芩可替代熊胆抗炎作用的研究。还有一些研究将中药中的熊胆替换成猪胆、 兔胆或是合成熊去氧胆酸,通过动物试验验证药理活性往往差别不大。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含有合成品的药物甚至退热效果稍好于含有熊胆的药物[3]。 所以 “活熊取胆”的科学争论不仅涉及广泛的核心群成员,而且一些成员集团内部也存在观点分化状态,这是一场复杂深入的科学争论。由于对 “活熊取胆”事件感兴趣而参与争论的核心群中也存在一些持中立态度的成员,比如媒体、学者,基于传播客观信息的社会责任,多数媒体在争论期间只是客观传递事件动态及最近的科学证据,或者转述他者对于事件的评论,媒体自身的整体态度处于中立。 还有一些学者,以辩证的角度看待 “活熊取胆”事件,认为技术及行业的存在有利有弊,无法判定是否应被取缔。

这几个核心群的划分是源于各自群体的立场不同而归入不同的阵营。但是,无论支持也好、反对也好、中立也罢,归根结底其立场的不同都是由于追求的利益不同所致。柯林斯[4]认为: “核心层漏进社会兴趣,把实验转变为非科学的谈判策略,并用实验制造确定的知识。如果人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核心层的争论结果如何受到这些社会偶然性因素的影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拨开 “活熊取胆” 争论的外衣,去透视争论中利益因素对争论结果的影响。

3“活熊取胆”争论中核心群的利益分析

科学哲学中,汉森、库恩等人的研究充分表明观察具有 “理论负荷”,决定科学家观察思考问题的范式要素之一便是价值[5]; 之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将利益因素看作科学争论、理论选择时政治和社会因素的中介而予以重视。“科学研究是在目标和利益的指导下完成的,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科学研究的评价,都必须理解为含有利益的活动。”[6]作为 “活熊取胆” 事件引发的争论虽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利益作为深层的原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核心群成员对 “活熊取胆”或者持支持态度、或者持反对态度,是因为不同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SSK的 “利益” 概念: 一方面是指科学家个人或科学家研究小组把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科学共同体乃至得到社会的承认为直接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是指维护学科发展利益诉求,也即科学家总是有选择对能促进学科总体发展模型或假说的倾向, 所以那些符合支持主流传统的假说和证据通常会优先得到重视[7]。围绕这两方面的理解,对 “活熊取胆”事件中对争论中所涉及的最活跃的4个核心群成员 ( 亚洲动物基金会、 “人工熊胆”课题组、中药协、现代医学组织) 争论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利益、认知利益、职业利益和专业利益是最重要的4种利益因素。按照影响的大小,4种利益如图1所示。

3.1人工熊胆课题组思想立场对应于其经济利益:30年的技术竞争

在竞争中,技术作为科学竞争的重要资源,科学家都倾向于拥赞他所 “投资” 了的技术与知识, 而贬低与之不同的或矛盾的技术或知识[8]。“人工熊胆”课题组作为核心群的成员之一,与 “活熊取胆”技术早在1983年就已经形成两军对垒的阵营, 相互竞争的两种技术都是为了解决天然熊胆资源紧缺,但是近30年的时间, “活熊取胆技术”已经在熊胆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相较而言 “人工合成熊胆”由于没有得到最终审批在熊胆市场中失去了立足之地。

第一,人工熊胆课题组为了争取科研资金的支持。科学研究需要资金的支持,否则难以进行,“人工合成熊胆”想要获得批复完成上市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人工熊胆课题组在早期的研究进展是很顺利的,因其顺应国家号召积极研发稀有动物中药材的替代品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东北两家国有药企对课题组进行投资,保证了课题研发的资金来源,于是合成熊胆在6年期间就已经完成了初期的实验研究,并获得二期临床试验的批件。但是,审批书中出现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目前引流熊胆产量已暂满足药材所需,也请开发时综合考虑。”受到这句话的影响,加上国企改制风潮,原来投资的两家东北药企都被改制成为私企,企业停止了对课题组的投资。由于缺乏资金,人工合成熊胆的临床试验研究一度陷入停滞。现在课题组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 但资金来源薄弱需要更多的支撑才能进一步深化研究。反对 “活熊取胆”的热潮对于人工熊胆课题组来说是一个契机,限制使用养殖熊胆汁意味着替代性药品的研发将再次受到重视。人工熊胆课题组由于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希望自己的研究结果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为自己的科研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和生存空间,必然会勇于面对公众,出席 “在场”的争论。

第二,人工熊胆课题组为了早日完成科研成果, 将合成熊胆推向市场。人工熊胆课题组与 “活熊取胆”技术之间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当个人或组织的经济利益或其它利益与其所应遵循的职业规范或相应义务发生矛盾时,便可能产生利益冲突。”[9]现在的熊胆制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内 “活熊取胆” 生产的胆汁,另一方面是德国及意大利生产的合成熊去氧胆酸胶囊,两者的价格都比较昂贵,几乎占据整个熊胆制品的市场。“据统计,供消费者直接使用的中药熊胆粉市场销售规模每年7. 6吨左右,总销售额约1. 5亿元。”[10]而国内生产的合成熊去氧胆酸片因为没有获得上市审批,价格不到10元一瓶。如果 “活熊取胆” 被取缔,熊胆粉产量将大幅下降,为了填补市场空缺,人工合成熊胆将快获得审批上市,能够从熊胆药品的市场中获得利润。

科学家个人或科学家研究小组把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科学共同体乃至得到社会的承认视为直接的利益诉求。 “人工熊胆” 课题组对 “活熊取胆” 争论的结果感兴趣,是因为其经济利益与争论结果息息相关。 “活熊取胆” 技术获得了政策、资金、 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而 “人工熊胆”课题组近30年的研发投入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活熊取胆” 技术是人工合成熊胆走向市场的巨大阻碍,所以课题组在争论中持反对态度来争取自身的经济利益。

3.2亚洲动物基金会的思想立场对应于其认知利益:与组织的信念相一致

促使亚洲动物基金会反对 “活熊取胆”最根本的动因是这项技术违背了动物保护组织的动物福利信念。亚洲动物基金会所挑战的并不是 “活熊取胆”技术本身,而是包含在技术中的动物保护伦理观。

彼得·辛格所提倡的动物解放论是每个动物保护组织的理论根基,其基本观点为: 主张道德关怀的范围扩展到动物,承认它们同人类一样拥有道德身份,平等地对待它们的利益要求,停止一切使他们遭受不应承受痛苦的行为[11]。亚洲动物基金会受到动物解放理论的影响,所持有的认知理念是: 改善亚洲动物的生活,防止动物遭受虐待,尊重生命。 “活熊取胆” 技术在亚洲动物基金会看来是没必要的残忍,是月亮熊所承担的不合理的痛苦。首先是残忍, “活熊取胆” 技术需要将月亮熊长期囚禁, 并且在其腹部造瘘抽取胆汁,熊的瘘口常年不愈合, 且插入导管取胆汁时很难彻底消毒,所以熊的取胆口发炎溃疡,肝胆病变也十分常见,导致胆囊感染、 肝脏感染甚至癌症。这种行为违背道德伦理,严重违反了亚洲动物基金会 “减轻动物痛苦,改善动物生存环境,提高动物福利”的基本人道主义价值观。 其次是没必要,“动物福利的核心问题是避免动物遭受痛苦,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动物的痛苦,应当使其降到最低”[12]。国际上提倡动物实验3R1原则,其中一条是替代 ( Replacement) : 倡导应用无知觉材料替代神志清醒的脊椎动物的科学方法[13]。据研究,现代医学领域与传统医学领域都存在熊胆的替代品,并且有研究声称合成熊胆完全能够替代天然熊胆汁。日本学者芥川菊池在学术报告中指出: “如今,每年大约合成200吨熊去氧胆酸,广泛应用于西方药物之中,市面上的药物有: Actigall、Ursosan、 Deursil等。”[14]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助理教授冯奕斌发现黄柏、黄连和黄岑3种中药比熊胆抑制肝癌的效果理想,并且德国生产的合成熊去氧胆酸胶囊 “优思弗” 已经在治疗胆结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有替代药品的情况下,应该放弃使用动物熊胆。最后是浪费,据统计,引流熊胆汁的使用并非全部用于制药,部分用于保健与礼品消费。一直到2001年卫生部才发布 《关于不再审批以熊胆粉和肌酸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的通告》,而在此之前已经批准了2个含熊胆粉的保健食品。除此之外,熊胆大量用于礼品消费而非必要的药品消费。

亚洲动物基金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广动物保护理念,“活熊取胆”技术对动物造成残忍的伤害, 是亚洲动物基金会重点推广对象。支持 “活熊取胆”技术的群体往往站在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认为动物是为人类服务的,为了人类的福利牺牲熊的福利,甚至残忍对待它们都是合理的。但是动物保护组织遵守环境伦理基本观点: 人类应该保护动物,最大可能地减少动物的痛苦,这不仅是为了动物,更是为了人类自身。如康德的道义论指出人类对动物负有间接的义务,我们仁慈地对待动物是为了人能够仁慈地对待其他人[15]。这种观念上的差异是争论双方产生分歧的根本所在,亚洲动物基金会反对 “活熊取胆” 技术是为了维护组织的认知利益,推广动物福利、动物保护理念。

3.3中药协会的思想立场对应于其职业利益:中医行业独一无二

科学家也会因为自己的职业倾向于支持某些与利益相吻合的论证,否认与利益相违背的论证。在 “活熊取胆” 的反对呼声最高的时候,中药协会、 中药界政协卷入了争论,站出来支持 “归真堂”与 “活熊取胆”,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的职业利益。

首先,天然熊胆是中药珍贵药材, “活熊取胆” 技术保证了药材的来源,是中医药行业独一无二的技术,支持 “活熊取胆”技术有利于保持中医 “道地药材”的传统。中药重视 “道地药材”, “动物入药”是中药行业的特色。如果取缔 “活熊取胆”技术,在以后的药方中多使用合成熊胆来替代,抹杀了中医药的传统特点,间接鼓励了西方医学对中医药的影响与同化。中药界的相关研究表明,“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治病证等方面两者有明显的差别,以熊去氧胆酸代替天然的熊胆粉还有着很大的差距。”[16]如果取缔 “活熊取胆”,人工合成熊去氧胆酸取代人工熊胆,在中医的角度看来不能达到天然熊胆的药效,影响治疗效果。其次, “活熊取胆” 技术为中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中药协会的发展,亚洲动物基金会反对 “活熊取胆” 直接与中药协会产生了利益冲突。“据统计,活熊取胆技术生产的熊胆粉,供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市场销售规模每年7. 6吨左右。”因为利益,中药协会参与了缺场的争论,利用专业的期刊领域和学术会议等支持活熊取胆,包括引用多篇学术界论文论证了 “活熊取胆” 技术是目前最好的获取熊胆的办法, 如发表在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上的论文 《我国养熊业及引流取胆技术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指出: “这可在持续不断地获取胆汁、维持黑熊种群数量的同时,最大化地开发黑熊的经济价值”[17]。最后, 从对 “活熊取胆”的反对扩展到对中医的反对,损害了中医药从业者的职业利益。方舟子发表的 《熊胆能有什么用》一文包含对中医的质疑:“抽取的胆汁做成熊胆粉,一部分用于做 ‘明目清肝’的中药,一部分用于提取熊去氧胆酸。前者没有科学依据,后者可用合成的熊去氧胆酸代替,它的存在, 乃是由于对天然药物的迷信。”[18]中医药中 “动物入药”被认为是对天然药物的迷信,是对中医的科学性进行怀疑与抨击。这种抨击迫使中药协会直接参与 “在场”的争论,直接面对公众与媒体为归真堂说情,其副会长房书亭出面从多方面证明 “活熊取胆”技术不能取缔。

中药行业卷入争论的原因在于维护职业利益。 在 “活熊取胆”争论中,很多反对者趁机抨击中医药的科学性、西方医学组织也趁机有同化中药行业、 抹杀中医药的独特性的趋向,争论所涉及的利益群体越来越多,中药协、中药界的政协人员出面支持 “活熊取胆” 更为重要的目的是维护自身的职业利益不被现代医学与科学所损害。

3.4现代医学组织的立场对应于其专业利益:已投资的技术与知识

现代医学组织反对 “活熊取胆”主要原因在于此技术与现代医学组织所持有的技术和专业认知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对熊胆的药用中医中使用天然熊胆最早在唐代 《唐本草》中有所记载,由于资源匮乏, “活熊取胆”技术上世纪60年代产生于朝鲜,1982年传入中国后进一步研发与应用,目的在于生产替代 “天然熊胆”的胆汁。现代医学组织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熊胆中特有的熊去氧胆酸的作用才确定了熊胆的药用作用,投资于研究 “人工合成熊去氧胆酸” 的技术。拥有不同技术的科学家群体之间的利益存在明显的差异,专业利益促使现代医学组织参与争论, 对 “活熊取胆”技术持反对态度。

首先,“熊胆的药效在于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 挑战了现代医学组织的专业认知。 “活熊取胆” 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原因在于遵循中医所提倡的中药的成分协同作用,提供天然熊胆汁保证中药材的天然性。但是现代医学组织认为,熊胆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是因为包含 “熊去氧胆酸”这一成分,并非像中医所说的是熊胆的药效是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 只要合成足够纯度的 “熊去氧胆酸”便可完全替代熊胆。日本学者对熊胆主要成分UDCA治疗慢性肝炎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UDCA ( 熊去氧胆酸) 对TTT低值慢性肝炎患者降低GOT、GPT有明显疗效。 国际感染性疾病大会上,意大利学者报告认为UDCA是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特效药物。

其次, “活熊取胆” 技术对取胆熊没有伤害违背了现代医学组织的病理检查。在中医看来,分泌物与排泄物的检查就能够反映熊的整体健康状态。 在2012年3月3日的一虎一席谈节目中,归真堂总经理张志鋆给出的第二份报告中指出:“对六十头 ‘引流熊’和六十头 ‘非引流熊’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分析,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但是, 现代医学组织认为 “活熊取胆”技术是否对熊造成伤害要进行病理上的检查,整体的健康状态不能说明问题。外国学者吕弗勒、罗宾逊、科克伦克[19]在其报告中指出: “熊在抽取胆汁的时候要忍受极端的痛苦,他们中的许多都死于疾病和由于异物和开放性伤口引起的感染,包括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 胆囊管梗阻、胆囊部局部溃疡、肝癌等疾病。”成都军区总医院原病理科主任汪盛贤教授近期对49例取胆熊进行病理检测,发现它们普遍存在肝癌、癌细胞扩散到血管和肺部,慢性胆囊炎,炎症,组织坏死,各种肝脏、胆管病变等疾病。现代医学组织的研究明确表明 “活熊取胆”技术对熊有极大的伤害。

皮克林[20]认为: “由于每一个科学家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他们倾向于承认与自己的专业利益相吻合的成果。”现代医学组织参与争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专业利益受到了挑战。

除了核心群成员中媒体与相关学者之外,对争论持中立态度的群体多是对 “活熊取胆”事件了解较少、熊胆的使用对其基本没有影响的成员。媒体、 相关学者对 “活熊取胆”技术持中立态度是因为其职业要求及 “活熊取胆”技术的存废对一些公众没有利益影响,所以这些公众往往不会卷入争论,或者在争论中持中立态度。

马尔凯[21]认为: “虽然到现在为止对科学中的社会磋商研究不多,但看起来可能是: 它的结果受到诸如成员的利益、其学术和专业倾向、成员对有价值信息和研究条件的控制、成员要求科学权威性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其总结出的4种利益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的,4个核心群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不是直线关系,各种利益之间构成了一张密不可分的网络,核心群成员之间的利益分歧越来越大导致了网络的紧张状态,于是会产生争论,必须通过磋商的方式来达成一致,调和各方的利益。每个核心群成员都是在利益的趋势下参与到争论中,文章中的4种利益只是代表了们每个核心群成员最重要的利益动因。4种利益在争论中环环相扣,呈现出同心圆的模型,在争论中起到的驱动作用由内到外依次递减,相对应的核心群成员在争论中所产生的影响也依次递减。

4结语

本文所讨论的 “活熊取胆”争论事件从科学技术的争论扩展到价值观、医学范式等各方面的争论, 使我们认识到: 科学不仅包括理性因素 ( 客观真理) 而且也包含非理性因素 ( 社会因素) 。按照柯林斯对争论所划分的三个阶段, “活熊取胆” 争论现在处于第三个阶段: 社会极大影响终结理论期。 这一时期,需要将争论结束的磋商机制同更广泛的社会与政治结果联系起来,争论的解释与科学共同体之外的社会文化力量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上文的分析,关于怎样结束 “活熊取胆”争论,我们能得出如下启示:

( 1) 我们并不否认科学的真理性与客观性,但是传统实证主义科学观已经不适合当代 “大科学” 的现实背景,科学的选择负载着科学以外的政治、 文化、经济价值,所以科学的应用在现代社会很容易产生争论。

( 2) 推动科学团体与政府、公众之间的公平磋商与交流是结束争论的最佳途径。 “磋商” 机制要充分考虑核心群中各方的利益,保证每一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尤其是政府在处理 “科学争论”时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且全盘考虑、客观公正。

( 3) 重视科学家之间以及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文化传递。科学家作为权威,应当在社会范围内的 “科学争论” 中担负起责任,尽量做到韦伯所说的 “价值中立”原则,传播客观知识,真实论证。

总之,“活熊取胆”争论的价值在于争论本身而不是争论的结果。布鲁尔[22]说: “争论双方都设法按照他们的社会目标来运用自然知识,因而政治背景建构了物质世界的不同图景。”或许这个说法太过激进, 甚至否认了科学的客观真理性,认为科学与技术完全是社会塑造的产物,但是,这种观点却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们看到有些争论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与争论本身。争论中所表现出的利益冲突不仅使我们对 “活熊取胆”技术本身产生了深思,更对当今的 “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思考,这不仅对于以后解决科学争论,甚至于对以后看待科学的客观性都产生了有益的启示。

摘要:“活熊取胆”在2012年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并引发了相关的争论。争论中,焦点并非技术本身,而是负荷在“活熊取胆”技术之上的科学、政治、经济、伦理方面的价值,所以说是一场包含利益动因的争论。以柯林斯的核心群理论对参与争论的人进行总结分类,并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利益分析模式分析不同群体所拥有的特定利益,能够展现争论中的利益动因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篇6:大唐电信“活熊取胆”

2010年旗下两家子公司专利授权量分别以372件列第八名、240件列第十名,1998年即登陆上交所,涉猎的全都是通信、移动互联等高成长性的行业,作为一个股民,你是不是会对其产生许多美好的想象?别逗了,这是幻象,其惨不忍睹的业绩报表能把你。

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大唐电信(600198.SH)可谓大名鼎鼎,机构投资者和老股民没有不知道的。主营的是最时髦的行当:电信设备、微电子、终端软硬件的研发及销售,涉猎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广播电视等热点领域,背靠的大股东是堂堂的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央企,注册资本逾52.3亿元人民币)。由此,资本市场很难不对其产生丰富而美好的想象。

不过,现实却是,完美的概念皮囊下,内里草莽一堆,大唐电信一次次地拿出让人失望的成绩单,提起这家上市十多年的企业更鲜有人会竖起大拇指。

高成长行业中的踯躅者

大唐电信涉猎的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都是高成长性的业务,但营业收入的成长性不仅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是令人极度失望。

从2006年的21.6亿元到2010年的40.3亿元,4年时间增长了86.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83%,有人戏言,这个增长率远低于其高管年薪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大唐电信董事长兼总经理曹斌的税前年薪只用两年时间就从2008年的47.82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13.08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78%。

再看扣除主营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更可谓惨不忍睹。2006年“大手笔”亏损7.3亿,2007年又亏损两个亿,是当之无愧的*ST垃圾股。2008年,貌似“扭亏为盈”,不过,每年的“利润”都是东拼西凑来的。例如201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负的2305万元!拿到7780万元政府补助,清空旗下境内上市公司高鸿股份(000851.SZ)获益1206万元,有了这近9000万元外快,大唐电信净利润也不过6600万元,足见其盈利能力之低。软硬件集成、终端、行业应用、移动互联,再加上“物联网”,吸金能力即便再不济,也不至于落得主营业务亏损。

大唐电信2010年财报显示,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5.44%,应收款(11.78亿元)和预付款却分别增长了35.9%和163.4%,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更有意思的是,巨亏的2006年、200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还是正的1.6亿元出头,盈利的2010年却是负的1700万元。

从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来看,大唐电信的终端业务占比达到45%,居第二位的软件业务仅占15%。而终端设备恰恰是所有业务中毛利润率最低的。

收购上海优思的疑问

2008年9月,大唐电信以1.55亿元从两位自然人手中收购了“上海优思通信科技”35%的股权。24个月后,大唐电信再次出手以6378万元收购了“上海优思”16%的股权,持股比例增至51%。2010财年,这桩2.18亿元的收购为大唐电信贡献净利润538.2万元,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8.15%。

资料显示,上海优思通信成立于2005年10月,下辖两个全资控股子公司:上海浦歌电子有限公司和上海精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采用台湾半导体厂商MTK(联发科)和美国Qualcomm的手机技术方案,从事移动终端软硬件设计,提供手机解决方案以及手机核心零部件、整机的销售业务。2008年被收购前,上海优思1至7月份销售收入为6.94亿元,按理说,收购后将提升大唐电信净资产收益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但转眼到2009年度,上海优思的营业收入迅速滑落到6.84亿元,令人费解。

盈利能力较强本是大唐电信看中上海优思的关键所在,大唐电信也希望通过并购上海优思,对其产品结构调整及业绩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但收购之后,大唐电信却一直对这家子公司讳莫如深。营收回落究竟有何原由?手机业务究竟怎样谋篇布局?出贷数额是否存在疑问?或者,它也像东家一样靠“卖地”来拼凑“利润”?说实话,单从大唐电信披露的信息看,投资人理解上海优思的价值有些困难。

肥肉落不到“小六子”嘴里

光鲜靓丽的外表下,盈利乏力,并购业务又无法提振业绩,那么大唐电信又为何总惹得资本市场追捧?

2008年3月,上海大唐移动通信从大唐移动剥离,与大唐微电子合并后成立了“联芯科技”,专攻TD终端解决方案和芯片项目。大唐移动是大唐电信的姊妹公司,资本市场一直寄望于大股东将这块优质资产注入上市以缓解业绩压力。对大唐电信和大唐移动之间可能出现的重组的预期,那是资本市场追捧大唐电信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也正如资本市场所预见的那样,“联芯”成立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而大唐电信那时还戴着ST帽子。据业内估算,三年来,联芯在TD技术专利授权方面盈利超过3亿元。以中国移动的推广能力,TD用户数将以亿计,坐收专利费的联芯将赚得盆满钵满。

但联芯这块肥肉显然落不到大唐电信的嘴里。答案就在股权结构上。公开资料显示,大唐电信总股本为4.39亿,其中99.6%已经流通。第一大股东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持有1.34亿股,占30.64%。十大股东合计持有39.73%,除电信科学研究院外,全部是证券基金、信托等财务投资人。在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官网上,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排在第六位,前面是大唐控股、大唐移动、联芯科技、大唐国际、大唐投资等五位大哥。“小六子”还想吃肥肉,投资人太一厢情愿了。不难猜测,大唐集团有意将旗下几大块业务分别上市,在资本市场形成“大唐系”。

大股东的小算盘无可厚非,大唐电信上市近13年对股民无所回报也不单是大股东一家的责任。大股东既然不是特别看中这家上市公司,就应尽量扮演财务投资人的角色,给大唐电信更大的自主权。如果这一点做不到,最起码要实现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五分开”。每年大唐电信都会披露许多以“赎买商品”、“接受劳务”、“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名义进行的关联交易,外人很难分辨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必要的,有没有利益输送?有没有未披露的交易?有没有以“培训”、“挂职锻炼”被调到关联公司干活的情况?不给输血也罢,别再“活取熊胆”!

有些上市公司业绩差是没办法的事,比如夕阳产业、市场饱和、实力不济等。大唐电信身处欣欣向荣的领域,各方面条件如此优越,1998年就登陆了上交所,业绩落得如此之差,实在让人窝火。抓不到把柄的投资人一次次决定用脚投票,又一次次被移动互联、三网融合、物联网、IPTV、注入资产等概念拖回来,成为A股市场里的尴尬一族。■

[编 辑 代永华]

篇7:“活熊取胆”背后的商业伦理

“他们说(无管引流)熊很舒服,我听了之后真是感到恶心”,2月21日,摄影师陈远中在其参与拍摄的独立纪录片《月亮熊》首映活动上表达了他的愤慨。“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些镜头都是我们自己在过去两三年里拍的,不是什么陈旧的历史资料;拍摄经费是我们自己筹的,不是什么西方势力提供的”。

这部历时四年拍摄完成的独立纪录片以暗访拍摄的方式还原了四川、黑龙江等六省多家养熊场的真实环境。在摄制组的走访记录里,无论是非法的小型养熊场还是合法的大型养熊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法取胆行为。纪录片放映过程中,几位记者面露悲痛,中途离席。“太残忍了”,“实在看不下去”。

“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事实。除了铁马甲,养熊场还是个在生理上很难忍受的恶劣环境。黑熊惨烈的呻吟和嚎叫和它们身上因为取胆而无法愈合的伤口,都让我们思考这个行业是否应当继续存在下去”,纪录片制片人、香港文汇报记者熊君慧说。

熊胆入药的传统在中国已延续1400余年。然而,随着现代“动物福利”思潮在全球的发展,中国的熊胆产业及其采用的“活熊取胆”技术不断受到来自国内外动物福利机构和人道组织的抨击。和备受争议的日本捕鲸传统一样,民间组织与熊胆产业的持续性争议也陷入“民族产业”“市场决定论”的泥潭,一直未取得多少进展。

最近,一家名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熊胆制品企业的上市风波,将这场有关商业利益和动物保护主义的矛盾冲突推向了高潮。

熊胆中的商机

2012年春节前夕,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得到企业所在地福建省批准。2月1日,在证监会发布的“创业板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中,归真堂位列28名。这是归真堂继2011年2月上市计划流产之后,第二次申请在创业板上市。

归真堂的招股说明书透露,本次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年产4000公斤熊胆粉”、“年存栏黑熊1200头,年繁殖黑熊200头”两大项目。

“如果真上市,那今年就是月熊的末日”,云南电视台制片人余继春评论道。

随着媒体、动物保护组织、中国中医学会和广大公众的介入,对归真堂IPO的质疑很快升级为一场关于“活熊取胆”养熊业存废问题的讨论。

在中国,熊胆入药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59年。《本草经疏》指“凡胆皆极苦寒,而能走肝、胆二经,泻有余之热”。《中药学》中有关于活熊取胆的记载:“夏秋季猎取为宜,迅速取出胆囊,干燥。去净胆囊皮膜,研细用”。

在过去,要获取熊胆并非易事,唯一的方式即是“杀熊取胆”。因为取之不易,熊胆被列为中国四大动物药材(其余三项分别为虎骨、麝香、牛黄)之首,价格也水涨船高,市面上风干熊胆的售价最高每克可达200元,几乎与冬虫夏草等价。

商业灵敏的嗅觉无处不在。在名贵中药概念的炒作下,市面涌现越来越多熊胆制品,不但是医药保健业,就连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日化、化妆品等行业商家也拿着利刃虎视眈眈,要在这些动物的胆囊上分一杯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243项熊胆制药品中,除了熊胆粉、熊胆舒候药、熊胆救心丸之外,还有种类繁多的熊胆眼药水、熊胆痔疮药、熊胆护肝药等。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用熊胆制品比其他中草药替代品(如金银花)有更惊人的效用,它们却让消费者趋之若鹜。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高益民对熊胆制品的泛滥表示出担忧:“根据中医理论,含熊胆的中成药仅适用食热症者,脾虚和虚寒病人吃后反而会恶心、体弱,临床上是禁用的。”

繁荣的养熊业

来自市场的需求不断刺激着熊胆交易。除了部分被用来提取“熊去氧胆酸”进入正规药品,熊胆还以牙膏、面膜、茶饮料的形式在日用品和保健品市场上打开了一番天地。顺应“礼品文化”的潮流,这些熊胆制品往往售价昂贵、包装精美:某品牌熊胆茶报价每克高达130元。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黑熊在《国际濒危动植物保护公约》中被列入极度濒危“一类保护动物”,在我国1989年实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也被列为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盗猎分子对野生黑熊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猖獗捕杀,国家曾采取多方行动严厉打击盗猎行为。适时恰逢“活熊取胆”技术从朝鲜传入,秉承《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进行“合理利用”的相应规定,该技术立即被作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手段、甚至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性产业”在全国进行推广。

在上世纪90年代的鼎盛时期,统计在册的养熊场数量一度超过480家。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10家企业的黑熊养殖规模超过200只,其中规模最大的白山头熊场就饲养超过3000头黑熊。据中医协会估计,这些养熊场里生活着超过一万只黑熊,其中约七八成黑熊正以“活熊取胆”的方式向外流淌着黄绿色的胆汁。

养熊业的暴利使许多农民不惜冒着被没收、罚款的风险,在自家养起熊来。一位私人养熊者告诉记者,他以每头两万元的价格买回的两头熊,每头熊一年流出的胆汁可提炼10-15市斤的“干胆”;按每市斤平均4000元的价格计算,每头熊每年可带来4万-6万元收入,一头熊的取胆周期可长达15-20年。当黑熊死去,熊肉能卖到每斤40元,四只熊掌的价格也超过两万元。对那些希望改变生活现状的农民而言,养熊基本上是一项“一本万利”的完美投资。

熊胆市场的火爆使得熊场生产的初加工“干胆”供不应求。为保障稳定的原材料来源,生产规模较大的熊胆制品企业往往设有自己的熊场。按归真堂的说法,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规范了无管引流技术。

“活熊取胆”是为保护动物?

在纪录片《月亮熊》里,“游客”看着穿着不锈钢马甲、在铁笼里不断踱步的黑熊,问道:“它们不疼么?”正兴致勃勃介绍无管引流操作流程的养熊者憨厚地说:“它这也是在为人类做贡献嘛。”

按中国中医协会会长房书亭的说法,“活熊取胆”术的发明,使养熊场和熊胆制品企业,以及整个熊胆产业链,成为了动物种群保护的“功臣”。因为养熊是“保护野生熊的最大途径”,特别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下”发展起来的养熊业“为保护黑熊做出了贡献”。

房书亭的逻辑并不难理解:“需求促进杀戮”,如果没有养熊业提供的工业原料,市场所需的熊胆原料只能通过捕杀野生熊来获得。

然而,记者对各省份公开资料中提供的野生黑熊种群数据进行汇总后发现,仅2009年到2011年之间,中国野生黑熊数量依旧减少了1615只。

在邻国韩国,同样存在养熊业,但决不允许从活熊身上获取胆汁。通常的做法是饲养熊仔到一定年纪,屠杀后进行取胆。即便是这样,养熊业也因动物福利问题受到国民抨击,韩国立法部门正在考虑通过立法取缔养殖业。

在我国,政府对养熊业的规范也经历了一定过程。针对养熊业的混乱状况,林业部曾于1993年曾专项清理整顿熊场,对熊场颁发驯养许可证,取缔“不合法规或有虐熊行为”的养熊场。1996年,林业部和濒危动物办公室又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养熊业管理的通知,要求“推进饲养条件和设施的技术改造,杜绝伤害和虐待熊类的行为,引导、发展规模经营,规范饲养和养熊引流取胆技术,推进养熊业的技术进步”。

nlc202309031907

1997年,林业部发布《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对养熊场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和“国家标准”,其中包括养熊场建立的程序、规模、笼舍大小、熊的来源、饲养管理、熊的取胆手术、胆汁引流操作等。2008年,国家林业局颁布林业行业标准,提出“黑熊养殖技术规程”。

然而,来自国家层面的监管并未解决长久存在的对于“活熊取胆”的伦理之争,监管的实际效果也遭到民间组织的质疑。一位养熊场场主告诉记者,上面来人检查的话,“林业局会事先通知”,而卸掉黑熊身上的铁马甲只需5分钟。

长期处于林业部监管下的养熊业始终神秘,能够获取的公开资料少之又少。在归真堂风波引发的信息披露高峰之前,公众几乎很难获取有关熊场数量、取胆熊规模、熊胆产量的准确数据。

以熊场数目为例,根据亚洲动物基金提供的一份详细清单,在我国11个省市中,共有98家养熊场,其中吉林35家,四川26家,黑龙江16家。这个数据,与官方提供的“68家”存在着较大出入。

实际上,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允许活熊取胆行业合法存在的国家。

“人工熊胆”无缘市场

难道在原始残忍的“杀熊取胆”和备受争议的“活熊取胆”之外,真的没有更为人道的方法满足市场对熊胆的商业需求?其实不然。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熊胆的主要成分是“熊去氧胆酸”(UDCA)。熊去氧胆酸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用于治疗胆结石、原发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结肠癌等疾病。国际上使用的熊去氧胆酸大都是通过化学方式合成得到,其含量与天然熊胆几乎一致。

通过人工合成方式获得熊去氧胆酸难度其实并不大。早在1954年,日本科学家就率先通过化学方式使用猪肝、牛肝、羊肝种提炼的胆酸成功合成熊去氧胆酸。

我国对“人工熊胆”的研发于1983年开始。经国务院卫生部审批,“人工熊胆”项目正式立项,由国家投入资金,召集全国上百位专家、教授组成课题组,在沈阳药学院(后改名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省医药研究所(后改名为辽宁省医药工业研究院)的牵头下进行。

据沈阳医科大学原副校长、“人工熊胆”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姜琦介绍,经过几十次配方选择,课题组研发出的人工熊胆在化学组成、理化性质、稳定性上“均与优质天然熊胆一致、主要有效成分相同、含量接近”。1990年,人工熊胆经由国家药监局审查合格,在20余所医院(其中包括药监局指定的6家药品实验基地)开展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人工熊胆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可等量、等效替代天然熊胆使用。

然而,人工熊胆优秀的临床表现并未能给课题组成员带来多少喜悦。在此后近20年时间里,课题组不断向国家药监局报批新药审批申请,“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是按照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严格要求”。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课题组在1992年、2002年和2005年被药监局要求进行三次补充临床试验。然而,每每新临床试验报告补充完毕,药监局方面又陷入沉默,不作答复,也不给指示。

2006年5月,人工熊胆的配置处方和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2007年,人工熊胆课题组补全所有材料,再次上报国家药品评审中心,却再也没有收到回复。

在“人工熊胆”研究立项后不久,人工麝香、牛黄、虎骨也陆续进入研究。到上世纪90年代末,人工麝香、人工牛黄、人工虎骨均已投产,陆续进入市场,唯独率先立项研究的人工熊胆迟迟不见动静。

更令人不解的是,此前曾有媒体爆出药监局新闻处工作人员“劝告”记者不要关注人工熊胆粉的审批问题,因为“涉及的利益太多”。至今,国家药监局仍未公开就人工熊胆难获审批一事发表意见。

一位长期关注“人工熊胆”审批进展的知情人士表示,“30年了,药监局的领导班子换了一拨又一拨。且不说是否有熊胆企业‘进贡’,若你是新领导上任,看到人工熊胆项目这么多年都没有批下来,也未必愿意碰这烫手山芋呢。”

熊胆产业:在法律与道德之间

已经退休的姜琦坚信,无论用什么方式从活熊身上获取胆汁,都会对熊造成伤害,“使用人造熊胆才是解决市场需求与动物权利最为和谐的方法”。

亚洲动物基金会也认为,在成熟的人工熊胆合成技术面前,仍然采用“活熊取胆”,是不可理解的——这也是动物保护组织对归真堂上市事件零容忍的重要原因。

2月14日,民间动物保护组织它基金向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递交吁请函,请证监会考虑对归真堂的上市申请不予支持及批准,并列举出归真堂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的三点理由。这份呼吁信得到了来自媒体、企业、投资、体育等各领域共72名公众人物的联合签名。

它基金发起人、央视主持张越表示,希望民间的行动能促使归真堂尽快出台转型时间表,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要做的事情是终止虐待,不是讨论虐待的技术”。

与民间动物保护组织和公众对归真堂上市一致的讨伐声相呼应的是,力挺归真堂上市并不违法的声音也在争论中逐渐清晰。在“支持派”看来,归真堂申请上市只是作为一家正常企业“寻求社会资本支持以扩大业务谋求发展”。目前看来,归真堂生产模式并不违法、投资者也可用脚投票,“活熊取胆”是否有违道德伦理与归真堂能否上市并无直接关联。

“在熊胆企业上市的争论中,应该退回到基本的市场理性,那就是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市场的归市场”,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杰人强调。

事实上,只要归真堂是合法公司,无论上市还是不上市,“活熊取胆”业务仍将继续下去,而且这样的公司远远不止一家。全国范围内,还有长春北华药业、通化仁民药业、四川仁德制药、黑龙江黑宝药业、葵花药业、广州永福堂药业等共194家生产熊胆制品的企业。

在目前的A股市场,除了这次被卷入风波的归真堂,国内目前还有上海凯宝、云南白药、吉林敖东三家经营熊胆制品业务的上市公司。这三家公司的股票并未因归真堂风波受到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贺海仁认为,“活熊取胆”的技术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活熊取胆本身的合法性,法律界该检讨的不只是归真堂本身的合法性,还要检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法律的完整性。

根据这部在一些专家看来是“以经济开发的商业思路进行动物保护”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黑熊进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取胆活动并不违法。

19日,归真堂在其公司网站发布消息,将在2月22日、24日两天,“本着公开、透明、开放的原则”,向媒体记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领袖、专家学者及动物保护组织开放,以自证清白。与此同时,民间组织提出,“无法确信一次被组织、被安排、被限定的参观的真实性”。

同日,归真堂股东方程辉创投和鑫澳创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会考虑在上市前将股权转让给“自行筹资1.2亿”、希望以入股归真堂促使其改造活熊取胆业务的民间组织“中国SOS求助”。

截至发稿前,这场有关“活熊取胆”的争论,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归真堂上市也还有漫长的审批程序待走。至于养熊场里的黑熊,它们依旧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会计继续教育答案下一篇:餐前感恩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