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教案

2024-04-28

生本教育教案(精选6篇)

篇1:生本教育教案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设计教案

教案,是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任何一位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都务必要做好两项最基本的工作──教案设计(备课)和组织好教学活动(上课)。从一定意义上讲,前者比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一、角色转变: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

所谓“师本设计”,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案,其教学资源均来自于教材与教参,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整篇教案能看出教师在课堂中清晰的“教”的轨迹,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是怎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学生情感与心理需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主体,强调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显然,“师本教学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倡导“生本设计”。所谓“生本设计”,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为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自觉转变过去“教师即知识权威”的“师本角色”为“师生平等互助学习”的“生本角色”,并在教案中得以充分体现。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基本要求。

二、多维思考:变“教参套用”为“多元参照”

过去教师在备课时,总是习惯于把教学参考书(简称“教参”)作为教材教学唯一的参照资源,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来自于“教参”。不管“教参”对教材分析的深与浅,不管“教参”涉猎的参考内容是否有价值,提供的学习方法是否符合本地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当然也不考虑生活中和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设计者十分关注的是“教参”规定的既定教学任务,并把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参”规定的既定教学任务,视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志。“教学方案中的既定任务完成了,学生是否是真正有效地学,并得到了确实的发展”等实质性问题却很少考虑。所以,教师在上述思维定式下设计的教案,基本上是教学参考书的“变本”。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参考书,可以说是老师设计教案时的重要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参照资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设计某一课的教案时,要在领悟“课标”与“教参”的基础上,做多元的教学资源参考。

三、基本构建:变“一般性设计”为“理念性设计”

所谓“一般性设计”,是指过去由“比较笼统的‘教学目的(目标)’、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以归纳知识点为主要特征的‘板书设计’”等内容组成的教学设计。这类教学设计与新课改精神存在较大差距,因为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套路,缺乏理论指导、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乏创新。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所从事的一般性简单重复性劳动,因而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谓“理念性设计”是指每一篇教学设计都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具有人文性、主体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一书,这样写到:教案有“设计理念”“教学思路”;有多维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有深刻的“教材分析”和切合实际的“学情分析”;有教师、学生共同所做的“教学(课前)准备”;有详实的 “教学流程(过程)”;有反映教学得失和有待努力改进的“教学(课后)反思”等内容。特别是每个环节都附有设计意图说明。这类设计可让教师在课堂上轻车熟路、灵活多变地驾驭教材、驾驭课堂、驾驭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学习中都有收获,都有发展。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设计某一课的教案时,要在领悟“课标”与“教参”的基础上,做多元的教学资源参考。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设计也是一样,有基本格式,但无固定不变的模式。所以,在借鉴别人优秀教案的同时,需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做好教学设计这项最基本的、也是最为常规而又最重要的工作。如为每一篇教案设计提炼出一个符合一定教育理念或法则、且教法个性鲜明、语言精练的主标题,并具有“设计理念”“教学分析”“设计思路”“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后的“教学反思”等基本构建,教学过程中有适当的学情预测和某一教学环节设计说明等,会使该教学设计更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案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每位教师要自觉加强现代课程理论的学习,以科学设计教案为突破口,快步走进新课程。

教学设计流程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要依据新课程理论)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能力目标)5教学重、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学准备

8、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写出设计目的和设计意图。即教学理念)

9、课堂小结

《生本教育》实验教案: 羚 羊 木 雕

教学设想: 课型设计:讲读课

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1.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2.字词注音:

鞍鞯(an jian),金柝(tuo),辔头(pei tou),云鬓(bin)。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参考答案: 1. 木兰叹息 2. 替父从军 3. 整装出征 4. 十年征战 5. 荣归故里 6. 还身女儿 7. 难辨雌雄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重点战前木兰备战、战后亲人相逢,而战争的过程、场面没有重点描写。万里征程和十年苦战则一笔带过,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此外,作者的兴趣并不在于表现战争,也不在于讴歌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戏剧性事件上。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9.作业:

小作文:英雄花木兰,战场杀敌寇。(仿民歌形式,可适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续写木兰在战场上是如何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字数:100-150字。背诵《木兰诗》

篇2:生本教育教案

生本教育实验研究教案

六年级上册《Lesson14: I like winter!》 ――生本教育实验研究教案及反思 小高庄小学 朱彦朴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节新授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My favourite season is _______.以及不同季节的不同活动,对这些学生不难理解,有些以前曾经有了了解了。所以本课内容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太难。可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整理和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此时六年级的学生还有半年多就升入了初中,所以知识的整合能力对他们越来越重要,在教给他们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适时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听说读写方面掌握和运用一些关于季节和衣服的单词;能够理解运用并能口头应答下列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My favourite season is _____.  Why?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 2、能力方面: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各种服装的词汇并能运用句型做简短的情景对话。如:在教室中两个同学在谈论同学们四季的服装,等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游戏、歌曲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氛围,运用实物、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加强记忆,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和运用一些关于季节和衣服的单词;能够理解运用并能口头应答句子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 My favourite season is _____.  Why?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学生的`语言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  图片、录音机等 六、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开课之前播放歌曲《Seasons in the sun!》 二、Warm up and Review. 1. Class begins! (Stand up!) Good morning teacher! Good morning class! Who is on duty today? ZhouJiamei and ZhangJiaqun, please! 2. Let’s review some weather words. (事先在黑板上竖着画4扇窗户,找4名学生到黑板前来listen and draw and write the words,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听力内容为: A、Today is snowy. B、It’s rainy. C、The weather is sunny. D、Windy. 3. Chark the answer. (订正答案,纠正书写错误,有些学生的“y”容易写在横线的上面) 4. T: What season is it? Rainy always in_______.(spring)   (再找4名学生写出相应的季节,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5.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the year?    Four. They are winter,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三、New Concepts: 1、T: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Let’s make a chart: Who likes spring best? (Count and number) Who likes summer best? …… 2、T: The most students like autumn. OK, let’s make a new group with the seasons. And work with your partners: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y? You can write on your note book. (以学生们自己喜欢的季节从新分组,组内合作、交流喜欢这个季节的原因,把课文中简单的新授知识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 学生讨论时,播放第2部分的歌曲。 3、Showing: (教师适当引道,板书黑板上的短语) 4、T:Do you like to ride bikes down he street in spring? (师提示:在中国学校和法律都规定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不得骑自行车,这点我们和外国法律不同。) 四、A new song: 1、 First, we just listen. You can write the words which you hear. T: What did you hear? 2、Chark the answer. 3、Let’s sing with it. 4、Translate some hard sentences. 五、Homework: 英语小练笔:以“季节”为题写3---5句话,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顺。 六、Class Closing:

篇3:生本教育初探

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造成了耗时多、情绪低、效果差的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所以,我们的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

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

其次,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解放学生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解放学生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 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解放学生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 解放学生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里丰富自己的自然知识。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针对闪光点适时进行鼓励和引导, 这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二、做好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保障

(一)让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给学生质疑的金钥匙,使学生善问,显得极其重要。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问。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平等、和谐,学生间相互协作的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在讲授过程中举手提问。 提出问题时要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如果出现混乱,老师一定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养成静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要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对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我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示范法、提示法、激励法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提问。学生经过多次练习就掌握了提问的方法,知道了从怎样的角度去提问,提问也就更有针对性。

(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教师都从学生中来,都已摸索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如果把它也像传授书本知识那样教给学生,则会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比如,我告诉学生分析应用题不光要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基本方法,还要采用把已知条件调一调、把隐蔽条件找一找、把思考范围缩一缩、画幅图看一看、联系实际想一想、把多余条件去一去、同熟悉题目比一比等其他辅助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也就好比有了一串解题的“金钥匙”,能事半功倍。又如,在自主探究时要有目的让学生观察或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感受体会学会数学知识。

(三)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是生本课堂中的一种常规化模式,如果合作不好,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加速学生两极分化。在刚开始实验时,我们班学生在交流时总是那些优生在说,其他人只是被动地听,不知该做什么怎么做。我通过调研分析,找到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其一,任务呈现不明确,学生对做什么、怎么做不清楚。其二,没有利用好小组长,致使大家的发言多次重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在课堂上耐心地引导他们这样操作: 首先,让有问题的人发言,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余人解答; 如果没有问题,让小组同学按事先排好的顺序来汇报。遇到一组内4个人都不会的问题时,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在班级交流时解决。别人发言的时候,要求其他人必须注意倾听,有不同意见先举手示意,经组长同意后再补充。对于交流的结果在小研究上要有体现。别人列举的典型例子、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由于同龄人之间交流,少了畏惧感紧张感,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挥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做好激励评价,努力打造生本课堂

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评价,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的火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自信的力量。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行为表现及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技能与方法的形成。 当学生们合作探究时,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学生们的合作表现也各有不同,我们就要及时点评以对学生给予肯定和激励,促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我在课堂上常以表扬、鼓励学生的话语为主,说得最多的是 “你的表现真让老师惊讶”“你表达得越来越好了”、你如果在表达再大胆一点,就更好了”“你真棒”……这些真诚的赞赏、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要大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相统一,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快乐、轻松、有效学习新知识,快乐地成长,使他们能驾驭学习、把握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只要我们信任学生,授之以渔,不断反思实践,学生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篇4:学习生本教育 感悟生本课堂

我们看到录像上,孩子是在快乐的状态下去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充满灵动的。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40分钟的课堂上,或合作学习,或观点交锋,或书写,发言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他们有时讲述自己的做法,有时纠正别人的错误……。而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做个指引者、服务者。特别是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活动真正起到了小组学习的目的,实效性特别强。充分体现出了生本课堂就是“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的课堂。为什么在原來的课堂有那么多学困生打瞌睡,而现在竟然变成完全不同的一种自信、竞技的状态呢,一下子变得那么有激情呢?

回想自己的课堂,为了激发学困生的激情,把最基础的留给他们,他们会很自信地展示已经学会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有自信有成就感了,老师也更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本的理念下慢慢树立起自信心,而且他们的自信心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释放出无法估量的学习能量。

通过生本的实施,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是感到生本给学生带来了自信、勇气,最重要的是带来了兴趣。信心是最好的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是感到生本中互相讨论,互相研究,互相鼓励,互相指正、互相监督的活动给师生、生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师生,生生之间和谐共处,共同进步。

三是生本给老师带来了课堂上的轻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展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老师不再一味的在课堂上讲授,而是真正的起到导演的角色了,实在是轻松。

刚开始时,凭着自己去听的几节示范课,感觉生本不过如此:教师布置前置作业——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吸收知识。后来,我发现情况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开始的时候,我按部就班提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举手到讲台前展示。但连续几节课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参与活动,而且音量很小。老师不断的强调学生声音大一点,不断重复学生的话,不断的鼓励。最终一节课下来,内容没有完成,效果又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根本没有一点生本的气息,这种情况使得自己一下子心情也开始烦恼了。课后问学生,他们都有完成作业,都有进行讨论,那为什么学生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做到呢?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做法有点急进。要想小组成员能积极的参与,声音响亮的回答问题,先要设置一个让他们感到充满信心的环境。于是我就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展示前先进行3分钟的讨论,然后四人分工,四人参与,这种做法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举手争答的同学很多,效果明显。

篇5:生本教案

课前任务:

学生:自己看书完成预习题卡。

教师:把学生在预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哪些同学哪道题出现了错误,把名字记下来。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二、预习题卡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课前我们都预习了,你觉得你学会了吗?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解决疑问

同学们做的预习老师都看过了,有的同学有错误,有的同学还有一些疑问,有错误的,不会的知识一会儿可以请教其他同学,不但要把错误改过来,还要真正地弄明白。组长同学注意,如果你们组的哪个同学有不会的,希望你能耐心的给他讲一讲,让他真正弄明白,千万别把问题留到检测里。

教师巡视,深入到每一组里,听听组长讲得明白不明白;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问题吗?课前,老师把同学们预习题里的一些共性问题都拍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错在哪里了。

(1)点对点,线对边,再看角的另一边。

看一个角是多少度,主要要看角开口的方向,及量角器上所对的零度刻度线的位置,分析选择内圈还是外圈的度数读出。

(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3)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多少度,要先看钟面上一个大格是多少度,然后再计算。第四个环节:当堂检测。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一节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根据小学生动作协调性不强、对角的抽象思维不够深刻、空间想象能力不高的特点,学会动手式的读成为这一节课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在学生自学认识量角器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量角,通过使用量角器进一步认识量角器,通过小组交流汇报量得的角度,在不断调整提高测量精确度中引导学生感悟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觉得今后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要讲求针对性、提高性和巩固性,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找共性问题,交流部分,学生生提出“什么时候读量角器内、外圈上的数字?”时,我没有抓住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机遇,而把问题留到后面找30°、45°、60°、90°、120°的角时解决,这样处理不够恰当,如果马上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就能顺利解决区分量角时从哪一边的0°刻度线读起的教学难点,而不要留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应关注隐性目标,注意数学思想,数学思考,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度量角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使用量角器一种,本课的开始还应该增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角,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三)课堂教学要灵动有效。面对课堂生成要灵活处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要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打乱你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课前任务:

学生:自己看书完成预习题卡。

教师:把学生在预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哪些同学哪道题出现了错误,把名字记下来。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

二、预习题卡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课前我们都预习了,你觉得你学会了吗?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解决疑问

同学们做的预习老师都看过了,有的同学有错误,有的同学还有一些疑问,有错误的,不会的知识一会儿可以请教其他同学,不但要把错误改过来,还要真正地弄明白。组长同学注意,如果你们组的哪个同学有不会的,希望你能耐心的给他讲一讲,让他真正弄明白,千万别把问题留到检测里。

教师巡视,深入到每一组里,听听组长讲得明白不明白;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问题吗?课前,老师把同学们预习题里的一些共性问题都拍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错在哪里了。

相同的道理我们看第2小题。(2)当商不够商1的时候怎么办?

第四个环节:当堂检测。

反思:

第一: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觉本节课的容量较大,我们采用先学后教来进行,让学生充分的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第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创设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所以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重要。感觉本节课我还没有充分的放手给学生,当学生出现了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契机,而是着急的站出来,给学生的空间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深钻研,勤动脑,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和我们组的老师进行研讨,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1、强化口算。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由此可见,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平时的每节课中。“磨刀不误砍柴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3分钟进行几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一方面,为学生计算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理理解。

3、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课前任务:

学生:自己看书完成预习题卡。

教师:把学生在预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哪些同学哪道题出现了错误,把名字记下来。

一、教学重难点:

理解梯形的分类、概念及特征。画出梯形的高。

二、预习题卡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梯形(板书课题),课前我们都预习了,你觉得你学会了吗?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解决疑问

同学们做的预习老师都看过了,有的同学有错误,有的同学还有一些疑问,有错误的,不会的知识一会儿可以请教其他同学,不但要把错误改过来,还要真正地弄明白。组长同学注意,如果你们组的哪个同学有不会的,希望你能耐心的给他讲一讲,让他真正弄明白,千万别把问题留到检测里。

教师巡视,深入到每一组里,听听组长讲得明白不明白;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问题吗?课前,老师把同学们预习题里的一些共性问题都拍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错在哪里了。

1、梯形的高只有一条吗?

不是的,梯形的高有无数条。我们所做的连接梯形上下底的垂直线段都是梯形的高。

2、怎么区分梯形的上下底。第四个环节:当堂检测。

反思:

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任务,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大家在比较中反省自己的不足,吸收别人的长处,获得深入的启发,发挥自己的潜能,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都要为此作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个体学习是合作有效开展的前提。石本无光,相击而发出光,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个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但是在独立基础上合作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相互启发,启迪智慧,不断开拓创新。据国外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结果得到:通过讲授法教学,若干年后还保留的知识占5%,而通过合作交流学习获得的知识,若干年后还保留50%。与讲授法相比,整整提高了10倍,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在上面的两个案例的对比教学中,我们看到,合作交流的优势不仅仅停留在知识量的保留上。

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团体成员间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大纲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的开放题,给学生提供探索契机,这里教师就设计了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剪一个等腰梯形,将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外部操作过程中,对知识加以内化,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思维。同时又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突发灵感,产生创新,这就出现了对折剪一刀的壮举。虽然教法一也让学生进行了操作,但学生是无意识的操作,增加的只是技能。而教法二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发现的乐趣这种体验来自个体探究对好奇心的满足,操作对动手欲的满足,发现对求知欲的满足。

《优化—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课前任务:

学生:自己看书完成预习题卡。

教师:把学生在预习题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哪些同学哪道题出现了错误,把名字记下来。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二、预习题卡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沏茶问题(板书课题),课前我们都预习了,你觉得你学会了吗?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解决疑问

同学们做的预习老师都看过了,有的同学有错误,有的同学还有一些疑问,有错误的,不会的知识一会儿可以请教其他同学,不但要把错误改过来,还要真正地弄明白。组长同学注意,如果你们组的哪个同学有不会的,希望你能耐心的给他讲一讲,让他真正弄明白,千万别把问题留到检测里。

教师巡视,深入到每一组里,听听组长讲得明白不明白;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问题吗?课前,老师把同学们预习题里的一些共性问题都拍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错在哪里了。

1、沏茶的顺序是怎样的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

2、哪些工作可以同时做?

3、设计方案,流程图需要有什么。主要事件,所需时间 第四个环节:当堂检测。

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数学广角》安排了“沏茶”“烙饼”、、两个例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指出:“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一下理念: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我设计了预习题卡,再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查漏补缺。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

2、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篇6:生本语文教案举例

1.学习作者生动贴切地描写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2.通过阅读品味语言内涵、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3.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敬仰之情。

语言技巧及作者对老师的情感

领悟作者对老师的情感

1.阅读法、2.讨论法、3.质疑问答法、4.讲授法

一、前置作业

1、阅读课文对照注解学习理解和掌握的词语.2、文中刻画的老师怎样的形象?

3、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

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这样刻画有什么好处?

5、阅读后你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

6、阅读后你最讨厌的地方是什么?

7、从写作的角度看先生的观点是什么?

8、从阅读的角度看先生的观点是什么?

9、学习后对今天的阅读和写作有什么启发?

二、课堂活动

1、复习提问、导入

2、小组汇报/学生成果展示

① 按前置作业内容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② 根据学生汇报、展示情况归纳表现突出的人或要点 ③ 结合突出问题展开讨论、质疑

3、堂上讨论、质疑

① 归纳讨论要点 ② 提炼突出问题 ③ 找到疑难问题 ④ 讨论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⑤ 学生提出问题

写作练习:对你所熟悉的人物进行形象刻画

4、教师示范、指导、点评

① 点评各组或个人学习成果 ② 讲解要点:

1)人物形象刻画方法——先抑后扬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找到重点段落分析

2)语言特点:简洁朴实中透着耐人寻味的隽永,幽默风趣中含蓄蕴藉的深情。

让学生找到有关段落分析体会这一特点

③讲解难点:

1)对阅读的启发

从写作角度看,须懂得“割爱”的道理,让文字精练,内涵丰厚。

2)对写作的启发

从阅读角度看,则须懂得品味语言内涵,发掘作者浓缩再文字中的感情或道理。同时,品味文章语言要立足于全文的整体把握,还要善于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

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拓展练习

① 阅读鲁迅的《藤野先生》与本文进行对比 ② 结合自己对老师的情感,谈如何尊敬老师

1、练习对人物的形象刻画

2、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对比练习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2 1.学习作者生动贴切地描写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

2.通过阅读品味语言内涵、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

3.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敬仰之情。

语言技巧及作者对老师的情感

领悟作者对老师的情感

1.阅读法、2.讨论法、3.质疑问答法、4.讲授法

一、前置作业

1、P75基礎練習一.2、P75基礎練習二

3、你喜欢什么樣的老師老师?

4、現在的老師和文中的老師有區別嗎?如果有區別在哪里?

5、完成p75思考討論一、二、三、四

6、閱讀魯迅的《藤野先生》進行對比練習

7、阅读后你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

8、阅读后你最讨厌的地方是什么?

二、课堂活动

1、复习提问、导入

2、小组汇报/学生成果展示

① 按前置作业内容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② 根据学生汇报、展示情况归纳表现突出的人或要点 ③ 结合突出问题展开讨论、质疑

3、堂上讨论、质疑

① 归纳讨论要点 ② 提炼突出问题 ③ 找到疑难问题 ④ 讨论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⑤ 学生提出问题

4、教师示范、指导、点评

① 点评各组或个人学习成果 ② 讲解要点:

1)有關句子的言外之意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找到重点段落分析,分析不準確的老師明確

2)從學過的課文找先抑后揚的寫法,體會著一些發的作用。

让学生回憶所學課文分析体会这一特点 老师明确:《丑石》、,《母雞》。這種寫法,符合認識過程,也利于興起感情的波瀾,使所要“揚”的方面更加突出。

③讲解难点:

1)p75思考討論二

一是當局輕視過問課,二是徐先生教學非常認真(結合當前學生不重視語文學習的情況)2)p75思考討論三 3)p75思考討論四

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拓展练习

《藤野先生》与本文进行对比

1)主題: 2)材料: 3)結構: 4)語言:

1、閱讀能力的提高

2、分析能力的提高

3、體驗師生情感

4、阅读《幸福的计算法》

上一篇:技术员辞职信格式及下一篇:最绕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