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孤残儿童总结

2024-05-10

关爱孤残儿童总结(精选14篇)

篇1:关爱孤残儿童总结

集宁六中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总结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这一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活动顺

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和孤残

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集宁六中

2015.9

篇2:关爱孤残儿童总结

摘要: 2013年暑假,我参加了以“大手牵小手,和孤残儿童们一起成长”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来到九江市儿童福利院,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互动交流,奉献自己的一分爱心,让孩子们感觉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这次实践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社会经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让我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而作为团队的队长,更让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

关键词:关爱孤残儿童认识与实践

实践总结:其实,这次实践,于我而言,是一个意外:因为一部电影,因为电影里的一句话——“假如一生能活七十年,一年就是生命的七十分之一,我愿意用生命的七十分之一来做志愿者,这样,人生会更精彩”,萌生了支教的想法,如果每个人都能拿出自己的生命的七十分之一,这样,我们的世界便会变得更美好。原本,是想借着学校暑期实践的活动,先体验体验支教,却不曾想,现实和理想还是有些差距的,支教地需自己联系,而且是在暑期这个特殊时间,困难很大。支

教去不成,又阴差阳错的当了队长,本以为这没什么难的,现在想来,当时想得太简单了。

接到院里的通知后,我们便开始讨论实践地与实践课题,联系实

践单位,最终,在与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和院长的几番通话交流后,获得院长同意并取得了含章的实践地接收证明,当时心里特别激动,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了,向那些工作人员说了好几个谢谢,素未

谋面,相隔千里,仅凭着那些语言便相信了我们,我想他们应该也是

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真心,被我们打动了。

实践地联系好后,便是实践的准备阶段了,策划活动,准备实践

材料,到达实践地后,因为计划给福利院的孩子们送些祝福,就花了

一个晚上的时间在当地的公园向人们收集祝福语,写在预先折好的爱

心上,当时,有热心的市民,很认真地在纸爱心上写下他们的祝福,也有人对我们的行为不解、不屑,面对那些或责问或质疑的眼神,心

中有过委屈,但想通后,便只有坦荡和理解,“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

人也”,孔夫子的话,今日也还是受用的。第二日,怀揣童心与爱心,开始了实践之旅,入院、参观,福利院的现代化建设和装饰得阳光温

暖的大楼,令我很欣慰,感动于设计者的用心,对那些孤儿来说,这

样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帮助是很大的。在活动室见到那些孩

子后,开始时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多陌生的孩子,而且还是在这样一种场合,他们又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在之前就

告诉过自己:要热情,要向他们传递正能量,用自己的快乐感染他们,为他们带去快乐与欢笑。所以在整个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都尽量

让自己保持在这种状态,不过,孩子们比我想象中坚强、乖巧、阳光

多了,我们相互感染着,他们教会我们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我们

用真心温暖呵护他们幼小而孤寂的心灵。临走时,看着他们,我便想

着有机会还要来看望他们,他们需要人们的关注和关心,虽然在生活

物品方面,他们已有了保障,但他们心理上的残缺需要用关爱去填补。

虽然这是一个意外,但我还是要感谢这场意外:当看见福利院的孩子们稚嫩天真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时,我的心里也笑开了花,是他们,让我体验到爱人的幸福;这次实践也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得到锻炼,尤其是作为队长,在这样一个位置,以这样一种性格,权

力越大,责任越重,当所有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的时候,对我而言却

也是最艰难的时候,这让我品尝到了真正的孤立无援的滋味,那时空

前的脆弱与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但很庆幸,勇敢得挺过来了,不经

篇3: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文献综述

关键词: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不断推进, 家庭寄养作为一种新型的孤残儿童养育方式在国内逐步推广起来, 许多城市在实践中因地制宜,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但家庭寄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缺乏完善的评估机制、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当前最紧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加强家庭寄养工作管理, 完善家庭寄养过程中的不足, 切实提高其实施效果。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于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

一、家庭寄养模式探讨的角度

目前, 国外家庭寄养比较典型的模式是“英国模式”, 国内比较典型的模式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香港模式”, 国内学者在对家庭寄养模式进行探讨的过程中, 不仅对模式本身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也注重了不同模式间的比较。如张诚学在《英国、香港、上海家庭寄养比较》一文中, 通过对三地的服务理念、政府或非政府机构的作用、服务的形式和流程、社会工作专业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寻找推动寄养工作发展的有益启示。

随着家庭寄养模式的不断发展, 国内许多城市在实践中因地制宜,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如李迎生《一种有特色的社会救助模式》一文对“昆明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进行了介绍, 该模式是在昆明附近的几个农村开辟寄养点, 将孤残儿童安排由农村家庭寄养, 同时在市福利院内设立管理机构对寄养家庭进行支持与管理, 形成了一种城乡结合的、相对集中的寄养救助模式;周菊平《依托社区促进孤残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中介绍武汉在家庭寄养管理上融入社区环境, 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 依托社区力量帮助孤残儿童融入社会, 从而形成了一种社区式家庭寄养。

家庭寄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可见我国孤残儿童的照顾方式已呈现从机构照顾到家庭寄养的趋势。相对于机构照顾, 家庭寄养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如满足孤残儿童普遍的情感需要、促进孤残儿童的全面发展、推动福利院功能的发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等 (王先进, 2007) 。可以说, 家庭寄养模式为我国儿童福利服务政策注入了新的内容, 符合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方针, 因而这种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 我国家庭寄养模式尚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 我们应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 批判地吸收国外家庭寄养模式的先进经验, 注重国内不同城市模式间的比较和借鉴, 不断提高我国家庭寄养工作的水平。

二、家庭寄养效果评价的角度

大量研究表明家庭寄养模式对寄养儿童成长的多方面均有显著影响, 且多表现为更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吴鲁平对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的寄养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 探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效果, 表明家庭寄养不仅给被寄养儿童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如生理状况得到康复、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加强等, 也给寄养家庭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家庭更加和睦、家庭成员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均有所提高等。

综观研究, 学者对家庭寄养效果的评价主要集中为以下几个角度: (1) 对孤残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王子才对上海124例寄养儿童进行了智力测验, 得出结论寄养开始年龄小, 寄养时间长, 儿童的智力发育较好。 (2) 对孤残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平均调查指出寄养儿童的生理、心理与寄养初期相比, 有了明显的变化和进步, 且在生活技能、排泄习惯、语言表达等方面最为明显。 (3) 对孤残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曾凡林对上海市的70名家庭寄养及31名在院的孤残儿童进行测量, 发现被寄养孤残儿童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在院孤残儿童, 表明家庭寄养有助于孤残儿童的适应能力的发展, 而且传统的隔离式孤残儿童养育方式向融合式转变是成功的。

总之, 家庭寄养模式的发展, 适应了孤残儿童的需要。家庭父母的关心与照料, 使孤残儿童与寄养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情感依恋, 弥补了心理的空缺;家庭环境为孤残儿童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发展空间, 同时家长给予一定的教育与示范, 为其生活技能的恢复和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家长及邻里的交流, 扩大了孤残儿童人际交往网络, 有利于其融入社会。大量实践表明, 家庭寄养模式是有利于孤残儿童身心发展、帮助其回归社会的最佳养育模式。

三、家庭寄养效果提升的角度

家庭寄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何提高寄养效果, 完善寄养机制, 也是国内大量研究的重点。

1. 加强寄养家庭的招募与筛选

目前孤残儿童寄养家庭的招募方式主要有:通过政府的招募、通过媒体的招募以及通过亲戚朋友、组织机构的招募等。实践证明, 招募到合适的家庭是保障寄养效果的重要环节, 因此应考虑多方因素, 做好寄养家庭的招募与筛选工作。但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规范性文件只有2003年民政部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在实际实施家庭筛选的过程中, 许多标准难以规范与把握, 如家长寄养孤残儿童的目的等。因此, 在招募和选择寄养家庭时, 除了经济利益吸引寄养家庭外, 还应让寄养家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加强培训和学习, 提高照料质量, 促进寄养儿童的健康成长 (曾林凡, 2003) 。

2. 构建家庭寄养评估机制

评估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从多方面审视家庭寄养工作的绩效, 从而有效加强家庭寄养监管, 规范家庭寄养行为, 提高寄养效果。构建家庭寄养评估机制的核心是确立评估体系。家庭寄养工作专业评估体系是由评估框架与评估标准体系构成。评估框架包括寄养儿童、寄养家庭、家庭寄养服务机构三个版块;评估标准体系是根据每个板块中的具体内容确定不同的评估点, 依据每个评估点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标准 (章淑萍, 2002) 。此外, 家庭寄养评估体系应贯穿寄养过程的始终如陶隽主张建立包括寄养前对孤残儿童及寄养家庭的全面评估、寄养过程中的各项评估、终止寄养关系的终结评估在内的评估体系。总而言之, 寄养前对孤残儿童的评估主要表现为身体、心理状况的评估, 以了解其是否适合被寄养, 对寄养家庭的评估表现为家庭成员素质、家庭环境、照料能力、教育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两项评估相结合将有利于提高家庭寄养的匹配程度, 为保证寄养效果奠定基础;寄养过程中对儿童的身心恢复状况、智力发展情况、环境适应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将对寄养行为起到有效的监督与敦促作用, 提高寄养效果;寄养终止时的评估可帮助寄养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3. 社会工作介入家庭寄养工作

在美国, 儿童社工已有近百年历史, 社工在家庭寄养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满小欧在《论美国儿童寄养体系中社工的角色与职能》中介绍到, 美国儿童寄养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主要为个案管理和社会心理诊断, 包括为寄养儿童寻找寄养家庭、参与移交儿童的重要决定、将儿童安置到寄养家庭并进行监督、与寄养家庭合作、与儿童原生父母保持密切联系以及为儿童及原生家庭提供离开寄养体系后的照料。国内社工职业化建设虽起步较晚, 但大量学者已对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家庭寄养体系进行了探析。如李细香通过分析我国家庭寄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社会工作在我国家庭寄养工作的介入空间, 着重阐述了从寄养家庭选择工作、寄养家长培训工作、家养中断工作、资金问题与社会支持网络建立问题四个方面的介入。再如朱孔芳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研究个案, 试图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对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理念、过程、方法、技巧等进行研究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建议。由此可见, 社会工作在家庭寄养工作中有着较大的介入空间, 应灵活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等社会工作方法, 推动家庭寄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4:让孤残儿童开心

主持人宫昊告诉记者:“这家福利院是程琳平日里经常来探望的爱心机构,也是我们《青年公益》栏目曾经报道过的地方。这里的小朋友们全都是身体有不同程度残障,又遭父母遗弃的孤残儿童,刚才我喂糖果的那个头戴大盖帽的小朋友因下肢瘫痪,只能爬行,我喂饭吃的那个六岁脑瘫女孩西西,她听不见、也看不见,只能靠体触来感知一切。”来到福利院的志愿者们先为每个小朋友手腕上都系上寓意避邪祈福健康的红丝绳,然后带着孩子们开始装点爱心小院,把寓意吉祥的手工饰物和五颜六色的气球高高悬挂,节日的喜庆气氛顿时充满了福利院。接着,大家开始给孩子们分发礼物——地图、画册、大米、食品、毛巾、毛毯、球拍、足球、奶粉、玩具……这些礼物都是在探望之前,按照孩子们日常最需要的物品,列好清单采购的。这里要特别感谢北京有孚伟业的老总吕鹏先生,他为保证食物新鲜,特意当天起早去超市采购的,就连他九岁的女儿吕铭钰也是个公益小明星。

著名歌星程琳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慈善家,她对记者说:“我的女儿说我有两个工作,第一是音乐家;第二是专门帮助别人孩子找妈妈的妈妈。听完我女儿这番话,我觉得我这工作太让我着迷了。这个孤残儿童福利院是院长自己带着几个志愿者办起来的,我们都属于领养妈妈,有时候为了让几个生病的孩子赶快被领养到爱他们的爸爸妈妈家里去,我们三个女人经常陪领导吃饭,别人开玩笑说我们是‘三陪’,可我们陪出来的都是爱心。”

午饭时间到了,有大约七八个孩子在志愿者老师的培训下可以独立用餐,他们围坐饭桌一圈,戴上围嘴,非常乖而安静地用餐。还有一些小朋友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有的眼睛看不到,有的手部痉挛畸形,或者只能每天瘫躺着,不能自理。在角落里有个漂亮的大眼睛女孩,左手臂还打着石膏绷带,宫昊精心地喂她饭,可怜的孩子边吃边吐,老师告诉我们,她没有咀嚼功能,只能吃流食。看着她渴望吃饭的大眼睛,我们的眼睛都湿润了。志愿者们喊道:粽子煮好了!端午节的主角上场了,孩子们闻到了粽叶飘香,纷纷挤坐在小饭桌四周,程琳喂的是个唇裂小男孩,他一口气吃了两颗豆沙粽,尽管老师们提醒不要让孩子们吃得太多,可是两盘粽子还是一扫而光。为了让兴奋的孩子们睡午觉,程琳提醒大家赶紧离开,志愿者们不舍地与孩子依依惜别,孩子们也紧紧抓住抱着他们的志愿者不愿意松开。

篇5:@1关爱孤残儿童

【导语】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孤残儿童作为儿童的特殊困难群体,他们没有什么政治声音,他们的生存发展需要人们广泛的关注。落实孤残儿童的保障工作就成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更好的落实和加强孤残儿童养育工作,从而确保弱势群体在生活上得到保障呢?本期的政协委员之声一起和您关爱孤残儿童 促健康成长:

【正文】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有的是由于父母双双去世而成为了孤儿,有的是因为身体残疾、智障而被父母亲抛弃,有的是因为父母服刑的未成年儿童,甚至有些是被拐带解救出来的儿童,他们就是最需要社会关爱的孤残儿童。

今年三月份,我市政协委员、市商会、女企业家协会们,一起走访了我市、阳春、江城各福利院了解孤儿养育情况并听取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妇联等各职能部门在孤残儿童养育工作的汇报。实地了解孤残儿童生活实际情况后,委员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现场采访:1陈丹:表示对福利院的环境比较满意

2杜菁锋 对散居孤儿在管理和教育方面提出建议

3市商会: 呼吁企业一起助养孤儿 】

据民政局介绍,我市的孤残养育主要是采取在社会福利院集中养育和分散养育的两种方式。在我市现有五所公办的社会福利院,其中市福利院153人,江城区福利院60人,阳东县福利院82人,阳春市福利院48人,阳西县福利院90人。而散居孤儿的在全市各县区一共有4020人。

孤残儿童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幸福感的重要体现,以孤残儿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更应该享受到社会优越性的成果,目前我市各童福利院普遍存在日常生活费费用过低,导致孤残儿童日常生活、教育等系列问题;

【会议现场:1蔡广雍:孤儿养育费用的提高,建议可以通过社会的捐赠,开展对孤儿的关爱活动。

3:陈天梅:更新观念 用法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从税收和福利彩票中固定部分资金拨款到福利院助养孤儿】

委员们认为,尽管市委市政府不断大力投入建设,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去保障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物价水平和人均生活水平的增长,财政核拨的养育费用以每人每月250元,最低的只有180元,已经无法保证孤残儿童的正常生活。委员们提出应在市开展的慈善活动,如“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大联盟活动,以助学、助困、助教等多种形式,对弱势儿童进行帮扶。

【会议现场:1谭家详:社会各界要继续关注孤儿工作

2陈丹:筹措资金困难 提高全社会对孤儿养育工作的认知,建立健全孤儿保障体系,增强孤儿感恩意识。】

加大全社会对孤残儿童关注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认养孤残儿童、捐赠款物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养育生活标准。委员们认为,孤儿的“养”是从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而育,却是孤儿成长之后社会面临的又一个难题。除了部分身体有缺陷或者患有脑瘫的孤儿,还有大部分是被父母遗弃的正常儿童,那么,这群儿童长大后,如何才能走进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呢?

【会议现场声:杜菁锋:确保孤儿和青少年们一样享受教育,建议为孤儿提供符合其自身发展的教育,进一步帮扶孤儿成年后的就业】

孤残儿童,是最值得共同关注的特殊儿童:原本卑微而弱小的生命,因为残疾而变得生活渺茫;原本快乐而天真的童年,因为父母的遗弃成为了社会的负担。委员们一致认为提高孤儿的养育标准,加大对关爱孤残儿童的宣传力度,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不断完善社会福利机构的设施设备,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孤残儿童的生活环境。

篇6:2013关爱孤残儿童活动方案

根据上级文件通知精神,组织和开展好本次助残日活动,对于全面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构建和谐、文明、进步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校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3年4月

二、主题:

献爱心,关爱孤残儿童

三、活动要求:

1、组织一次广播宣传。

2、在学校教学楼二楼栏杆悬挂宣传横幅“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

3、学校要以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充分利用网络、板报、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政府为帮扶贫困残疾人和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而采取的积极政策和有力措施,深入报道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与个人的动人事迹,引导师生进一步关注、关心残疾人,积极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4、深入开展“扶残助学行动”,青年教师与孤残学生、班级学生干部与孤残学生结对帮学,增强孤残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5、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各中队要开展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关心残疾人,积极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6、各班要开展助残募捐活动,各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少吃一份零食,少买一份饰品,将节约的零花钱捐出来帮助孤残儿童。

7、学校将举行“献爱心”募捐仪式。

8、将“助残日”活动中突出事例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进行宣传。

平邑特校 政教处 团委

篇7:关爱孤残儿童总结

“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延边州福利彩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与全州福彩投注站业主代表走进延边儿童福利院,共同看望了生活在这里的孤残儿童。

5月31日上午,延边福彩一行来到延边儿童福利院,为孩子们送去了牛奶、饼干、新鲜水果等食品,详细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并与这里的孩子们进行爱心互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福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

关爱孤残儿童是延边福彩中心践行福彩发行宗旨的具体体现之一,希望通过开展此类活动来带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关心、帮助、关爱孤残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刻的了解到福利彩票发行工作是利国利民、为国家募集公益资金的神圣事业,是传递希望、传播善良与爱心的事业。

参与活动的业主代表亲眼见证了发行福利彩票的意义所在,福彩22240231

篇8:关爱孤残儿童总结

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

二、活动目的

通过爱心体验活动,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奉献,体验奉献带来的快乐,体验志愿者服务,通过志愿者活动培养队员善良、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提高队员的组织能力,将募得的款项分别捐助给市特殊教育学校和东石镇金山小学特辅班等10个特殊教育辅读班。

三、参与对象:全校师生

四、活动组织:各班成立“爱心义卖”活动小组

五、活动时间:2016年5月13日(周五)下午第二节、第三节

六、活动地点:学校西边操场(摊位按从左到右顺序排列)

七、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辅导员老师做好活动主旨宣传。

2.一、二年级的同学不参加“卖”的活动,但是要参与“买”的活动。三至六年级队员每人可准备一件或以上义卖物品,多捐不限。

3.队员请在自愿且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开始筹集义卖物品,要求:(1)所有物品要求质量相对较好,保持七、八成新。

(2)可以是自己闲置的学习用品,看过的图书,用过的玩具及多余的小摆设,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书画作品等,以自己多余的物品为佳。

(3)义卖物品要求健康、卫生、安全,辅导员对义卖物品进行验收后才能进入义卖市场。

4.各班可制作小展板展示班名、口号或标语。

5.每班选出几名得力的班队干部协助义卖活动。安排好班级的售货员、推销员、记账员等。

(二)义卖活动

1.各年级在辅导员老师的协助下提前布置好义卖柜台,将义卖物品分类摆放好。2.各中队同学带上自己的零用钱,参加本次义卖活动。

3.学生自由选购物品,不追跑打闹、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做到文明有序地购买。4.队员在爱心购买时,各爱心超市的记账员需及时登记爱心物品的实际售价。5.如果挑选不到喜欢的义卖物品,队员可直接向班级捐赠零花钱。6.活动结束后各中队上交义卖物品登记表及爱心义卖款。

(三)总结评比

活动结束后,作好爱心义卖的清算总结工作。各中队及时总结本次活动,发掘活动中的典型事迹。学校将在各中队总结的基础上,评选以下奖项:

1.“特色商铺”奖 评选要求:

(1)商铺布置:广告标语醒目,展台布置合理、美观。

(2)商铺气氛:可以运用吆喝,讨价还价,折扣赠送等方法来吸引顾客。(3)文明服务:服务热情,运用礼貌用语,不与顾客产生争执。

(4)场地卫生:班级“义卖”工作人员必须保持商铺场地的整洁,负责场地的卫生,特别是结束后的卫生清洁工作。

注:若出现不文明现象,则取消参评资格。2.“爱心志愿者”奖(由辅导员在班级内评选)评选要求:

(1)在义卖中积极捐献物品并进行文明消费。(2)无追逐吵闹现象,无安全事故发生。(3)在购买时不乱扔垃圾。

篇9:孤残儿童救助机制

为加快“两个体系”建设,认真探索孤残儿童社会关爱机制,让孤残孩子们在完整的家庭中享受亲情,快乐成长。特制定本机制。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制度。整合社会资源,成立由民政和残联牵头,卫生、教育、妇联等五部门组成的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联系协调和落实,为孤残儿童建立信息档案,随时掌握孤残儿童的动态。

二是扩大项目的知晓面和贫困家庭的受惠面。通过报纸、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残疾儿童康复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在实施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弘扬慈善精神,营造全社会关爱孤残儿童的良好氛围。及时安排残疾儿童手术康复治疗。促进孤残儿童在情、智、能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增强其回归社会的能力。

三是认真做好残疾儿童健康监测和膳食喂养指导工作。建立残疾儿童心理、体格发育监测制度,专业护理工作人员定期上门询问、观察孩子健康情况,如发现孩子异常,及时帮助养父母改进不恰当的护理、教育方式,提高寄养质量。

四是认真做好残疾儿童疾病预防工作。协助疾控中心医务人员现场对寄养家庭进行手足口病的防控指导和季节性流行病预防,同时对15岁以下适龄孤残儿童实施乙肝疫苗

查漏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篇10:与孤残儿童共度“六一”儿童节

6月1日,省长陈政高来到沈阳市儿童福利院亲切看望生活在这里的孤残儿童,与孩子们一起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广大儿童工作者表示诚挚慰问和衷心感谢。沈阳市市长李英杰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带着对孤残儿童的牵挂,陈政高来到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先后走进儿童康复中心的亲子教育班、学前启蒙班、感觉系统训练室和儿童食堂,关切地询问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在脑瘫儿童训练区,陈政高看望了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脑瘫儿童,向老师详细询问孩子们的康复训练情况。当得知这里的孩子随时都能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特别是轻度的脑瘫患儿经过系统训练后,完全可以生活自理时,陈政高欣慰地笑了。他说,孤残儿童最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爱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这些孩子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们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童福利院里很多孩子是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弃婴,院里在收养时不知道他们的生日,因此每到“六一”儿童节都要给他们过集体生日。在儿童福利院礼堂,陈政高与孩子们一起过集体生日,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由孤残儿童表演的舞蹈《快乐宝贝》和手风琴合奏《和谐家园》。孩子们的表演,表达了快乐成长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表演结束后,陈政高亲手切开生日蛋糕,一一分发给孩子们。陈政高动情地对福利院的师生们说,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代表省委、省政府来这里看望大家,看到孩子们生活得这么幸福、快乐,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放心。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福利院的老师们,正是你们所付出的拳拳爱心和辛勤劳动,才让这些失去父母的孤残儿童得到了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孤残儿童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辛苦,党和政府将为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办得更好,让孤残儿童茁壮成长,成为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有用之才。

随后,陈政高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孩子们赠送了玩具、食品和生活用品等节日礼物,并与福利院的教职工、孩子们合影留念。

篇11:医院孤残儿童康复培训简报

为促进我县残疾儿童健康成长,充分发挥杨澜女士“汶川大地震孤残儿童救助专项基金”的作用,1月13日,我院在门诊大会议室开展孤残儿童康复培训会,邀请了全县残疾儿童及其家属、住院病人、社区居民和孕期妇女们参加。

培训会上,我院康复科主任首先介绍了“汶川大地震孤残儿童救助专项基金”的背景,该专项基金帮助对象为14岁以下的儿童,包括脑瘫、肢体残疾、小儿面瘫、小儿肌性斜颈等疾病,以及困难补助申请的有关条件等。

篇12:关爱孤残儿童总结

在叶城县儿童福利院,有一群特殊的孩子,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有的是孤儿,有的是残疾儿。这些特殊的孩子,有一群特殊的“母亲”,她们便是叶城县儿童福利院的护理人员。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来之际,笔者走访了叶城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向我介绍了福利院的基本情况,他说:“我们这里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由10多位‘母亲’,60多位孩子组成的大家庭。每位老师阿姨,都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全天24小时,孩子们的身边总是有人在关照呵护。这些孩子从小遭到遗弃,没有得到像同龄人一样的母爱、父爱。可是他们在这里却得到了所有的爱!”

这些孩子被送到福利院后,院里工作人员心疼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亲生骨肉一样看待。有些老师对自己的亲生孩子,可能在一气之下会打会骂,但在福利院对这些孩子,他们从未受过苛责。老师们说:“我们要通过行动,让这些不幸的孩子成为幸运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亲的爱„„”

叶城县儿童福利院主要收养失去父母的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给予他们生活及教育的条件。目前,全县共有孤儿1907名,收养在院儿童有65名,均为学龄儿童。其中男41名,女24名。福利院自2004年起累计使用福彩公益金563万元,切实改善儿童成长环境,为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推动了儿童福利机构的软硬件建设,儿童福利机构由救济型、福利型、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及教育型转变,提高了服务质量,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中心,创新服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让更多儿童受益,让那些身患残疾又遭家庭遗弃的孩子得到养护、医疗、康复、教育。使儿童最大限度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享受人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去年,叶城县儿童福利院的2位高中生全部都考上了大学。两个孤儿,和千千万万的孩子一样,如今可以走进大学校园了。她们是考入河南大学汉语言专业五年制本科的比力克孜•吐鲁甫同学,考入新疆工程学院的阿孜古丽•乌买尔。

两个父母双亡的孩子的绝大部分学业都是在福利院完成的。比力克孜•吐鲁

甫同学回顾起自己的过去时热泪满眶,她说党和政府给自己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没有福彩公益金的支持,自己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儿童福利院的老师们能够把她当作亲生女儿来对待,使自己克服了自卑的心理负担,她只有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党和政府对她的养育之恩。

在民政局为比力克孜•吐鲁甫举行的欢送仪式上,她还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向院里的孤儿做了详细的传授,让大家牢记知识改变命运,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勤奋刻苦,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长大后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

阿孜古丽•乌买尔说,自己10岁时因父母双亡后来到福利院,当时学习并不太好。到了福利院后,感觉老师对自己比父母还好,每天下课后都有老师给辅导学习、教汉语,节假日还组织活动,食堂里的师傅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饭。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自己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了,终于考上了大学。

我们相信,这些积少成多的爱心,必将汇成一份大爱,切切实实帮助到需要关怀的社会群体。喀什福彩作为喀什爱心公益事业的先行者,必定会为这项意义非凡的公益事业不懈努力,为喀什地区带来了更多温暖与感动。

(比力克孜•吐鲁甫同学发言)

(儿童院大学生欢送仪式)

(儿童院孩子们正在就餐)

篇13:恒爱行动孤残儿童倡议书

伴着阵阵寒意,XXX年的冬季即将来临。当我们的孩子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穿着暖暖的冬装,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您可曾想到,远在天山脚下的新疆皮山县还有一群贫困、孤残儿童因缺乏御寒棉衣而身心倍感寒冷。她们由于家境原因而过早地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但她们渴望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和呵护中成长,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她们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爱。

为了帮助这群贫困、孤残孩子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充分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上级妇联的带领下,镜湖区妇联在寒冬将至的日子里发起“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大型公益活动。为此,我们向全区志愿者和爱心家庭倡议:“伸出您的双手,拿起手中的棒针,为需要温暖的孩子编织一件充满爱意的毛衣,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让世界更加美丽!”

朋友们,带上您对新疆皮山县贫困、孤残儿童的一份爱心,申请加入爱心父母队伍,领取爱心毛线,亲手为10-17岁的皮山县贫困、孤残孩子编织毛衣,送去社会大家庭的亲情和关爱!

情牵一线,温暖一生。一团毛线,传递一份心灵的关爱;一件毛衣,凝聚一份人间的温情;一针一线,丝丝缕缕,点燃贫困、孤残孩子对生活的希望!

有意参与“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公益活动的爱心人士,请与镜湖区妇联联系,真诚期待您的参与!

倡议人:XXX

篇14:孤残儿童护理服务工作制度

一、在儿童入院时,应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并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时间不少于1个月。

二、根据儿童的年龄、智力、残疾程度进行分级护理。

三、按照《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要求配备能够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护理服务人员。对护理服务工作人员要进行岗前和岗位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护理服务知识,适应工作的要求。

四、护理服务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着工作服,佩带工作牌,保持衣容干净整洁。

五、严格按照《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护理服务细则,为儿童提供护理服务。

六、护理服务工作人员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七、根据孤残儿童年龄、残疾种类和程度的不同,制定康复、教育计划和个案,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八、加强日常观察,注意心理、人格健康问题,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九、切实维护儿童的基本权益,防止侵犯儿童权益的事件发生。

上一篇:物业防汛应急预案下一篇:叶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