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的工作报告

2024-05-24

乡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的工作报告(通用8篇)

篇1:乡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的工作报告

乡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的工作报告

xx乡地处于长武县城以北20公里处,全乡辖12个行政村,2546户、10182人,全乡耕地总面积17322亩,其中塬地10629亩、滩地6462亩。果园面积

8558.8亩、挂果面积6900亩,总产量3709万斤。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狠抓果业生产不放松,果业生产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果业生产现状

(一)规模得到壮大。经过连续多年发展全乡果园总面积已达到8558.8亩,人均0.85亩滤布、20总产量

3709万斤。苹果总面积中:1-5年2974.7亩,6-2985.2亩,以上2598.9亩。塬地栽植5792.2亩,坡地栽植1479.6亩,滩地栽植1288亩。

(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狠抓了四项关键技术的推广,使果品优质率、商品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全乡共推广果树大改型7000亩,强拉枝70000亩,无公害8000亩,巧施肥8000亩,实施果实套袋6300000万只。建成消水四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园1个。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健全

20高家楼村建成了全乡首个果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建立健全了相应组织机构,对高家楼村果树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全乡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目前全乡经济人已发展到5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苹果销售工作顺利进行。

农民技术员队伍、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乡政府积极组织果农参加培训,聘请专家来乡进村讲授果业生产技术知识,使广大果农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培训发展农民技术员80多人。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品种结构不合理。xx乡地处泾河沿岸,压滤机滤布沟壑纵横,全乡境内以山坡地、河滩地居多,在1.7万亩耕地中不适宜栽植苹果树的河滩地面积达8000多亩,苹果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面积有8558.8亩,山坡地及河滩地受自然条件影响,不适宜栽苹果树地块较多。其次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以红富士、秦冠等品种为主,嘎啦、美八等早中熟品种面积较少。

(二)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以妇女、老人居多,且为主要劳力,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1、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从事苹果生产的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2、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加之经济基础薄弱,50%以上果农仍采用传统作物管理方式,四项关键技术应用率,普及率较为低下,在果实套袋上,60%以上果农户采用劣质供应袋。果园生草及配套措施难以推广。

3、贮藏设施落后,乡境内没有大型气调库及采后设备。多以土窑洞存放为主,鲜果销售期短。销售难度大。

三、应采取的措施

(一)调整品种结构,通过高接换头,新栽植扩大面积的方式,适当增加早中熟品种比例。

(二)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学习班,外出参观等方式,提高果农科级务果意识和作物水平。

1、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狠抓示范园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一批省市县示范园,用示范园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乡新技术推广应用,使四项关键技术普及率、应用率得到明显提高,果实质量明显提高,优质率、商品率显著提高。

2、加大财政、信贷支持力度,涉农金融机构安排专项信贷资金,为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提供金融服务。

篇2:乡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的工作报告

李雯艳

张洪镇位于旬邑县城以西12公里的中部塬区,辖12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16858 口人,全镇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92 亩,森林面积3.34平方公里,苹果面积24252亩,2011年,挂果面积2.2万亩,苹果套袋3亿只,苹果总产量5.2万吨,总收入2.08亿元,人均仅苹果一项增收3300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狠抓果业生产不放松,果业生产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果业生产现状

(一)规模得到壮大。经过连续多年发展,全镇果园总面积已达到24252亩,人均1.43亩、2011年总产量 5.2吨。苹果总面积中:1-5年2974.7亩,6-10年2985.2亩,11年以上2598.9亩。塬地栽植5792.2亩,坡地栽植1479.6亩,滩地栽植1288亩。

(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狠抓了四项关键技术的推广,使果品优质率、商品率均有明显的提高,2010年全镇共推广果树大改型7000亩,强拉枝70000亩,无公害8000亩,巧施肥8000亩,实施果实套袋6300000万只。建成消水四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园1个。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健全

2008年高家楼村建成了全乡首个果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建立健全了相应组织机构,对高家楼村果树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全乡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目前全镇经济人已发展到10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苹果销售工作顺利进行。

农民技术员队伍、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乡政府积极组织果农参加培训,聘请专家来乡进村讲授果业生产技术知识,使广大果农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培训发展农民技术员80多人。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品种结构不合理。xx乡地处泾河沿岸,沟壑纵横,全乡境内以山坡地、河滩地居多,在1.7万亩耕地中不适宜栽植苹果树的河滩地面积达8000多亩,苹果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面积有8558.8亩,山坡地及河滩地受自然条件影响,不适宜栽苹果树地块较多。其次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以红富士、秦冠等品种为主,嘎啦、美八等早中熟品种面积较少。

(二)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以妇女、老人居多,且为主要劳力,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1、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从事苹果生产的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2、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加之经济基础薄弱,50%以上果农仍采用传统作物管理方式,四项关键技术应用率,普及率较为低下,在果实套袋上,60%以上果农户采用劣质供应袋。果园生草及配套措施难以推广。

3、贮藏设施落后,乡境内没有大型气调库及采后设备。多以土窑洞存放为主,鲜果销售期短。销售难度大。

三、应采取的措施

(一)调整品种结构,通过高接换头,新栽植扩大面积的方式,适当增加早中熟品种比例。

(二)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学习班,外出参观等方式,提高果农科级务果意识和作物水平。

篇3:乡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的工作报告

目前, 丰县各镇财政所承担的工作大致相同, 主要是承担乡镇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 部门综合预算管理, 非税收入的征管, 国有 (集体) 资产管理, 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 执行财政监督, 参与农村综合改革, 协助税收征管等。

(一) 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情况

丰县有14个镇, 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 设置14个镇财政所, 属国家机关, 行政编制, 编制全部在乡镇政府。全县共有乡镇财政编制80人, 实有80人, 全部为公务员身份, 其中:本科以上学历43人, 大专37人;年龄30-45岁41人, 45岁以上39人。设置所长、结算会计、税收管理员、项目管理员、单位会计、出纳会计、档案管理员7个工作岗位。

(二) 乡镇财政业务开展情况

1、做好财政收支预算, 保障乡镇正常运转。

编制财政预算, 保障乡镇政府运转是乡镇财政所的基本职能。丰县乡镇财政所根据上级财政“要健全乡镇财政预算制度, 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力求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年度财政收支预算, 切实保障乡镇党政机构行政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运转的支出需要, 努力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严格按照财政预算制度和编制程序按时编制年度财政收支预算, 预算方案通过后, 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 严格控制预算追加, 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2、做好涉农补贴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

各乡镇财政所通过涉农财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 对各自辖区内的农户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库, 内容包括:每户人口数, 主要劳动力, 种植土地面积等情况以及收入状况等。与镇农技中心等部门对涉农补贴对象的小麦种植面积补贴、良种补贴、养殖母猪补贴和购买大型农用机械补贴申报的情况, 认真做好认定、审核和公示等工作, 确保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内, 认真做好家电下乡工作, 最后通过“一折通”把补贴款发放到补贴对象本人手中。

3、参与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乡镇财政

所积极参与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对于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 建立了全项目库管理制度, 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对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 包括农林水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也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进度情况, 经过核实后, 给专项资金项目拨付资金, 既严防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 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财务监督, 健全乡村理财机制。

各乡镇财政所严格执行党委政府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实行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 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并按月公开,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格国有资产管理, 对镇直属各部门使用的房屋认真做好建造日期及使用年限的登记建档, 对购买的车辆、空调和办公用品的购买日期、品牌、金额、使用年限分别一一登记造册, 制定台账, 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 防止资产流失。严格村级经费管理, 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审批, 限定报刊费, 禁止招待费, 以便更好地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使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5、搞好队伍建设, 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各乡镇财政人员除积极参加县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外, 还参加各镇党委定期组织的学习国家方针政策的活动, 除此之外各乡镇财所人员每周再抽出2-4小时集中或分散学习法规政策或业务知识, 以增强财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使每个人员的财政管理水平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三)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

2005年, 丰县严格按照《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全省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工作指导意见》 (苏财农税[2005]27号) 的要求, 结合灌南模式进行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行了“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票据统管、债务审批”的管理方式, 撤销了镇级金库和镇财政总预算会计, 通过几年来“镇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的运行, 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四) 乡镇财政基础建设情况

1、丰县14个乡镇财政所中, 8个所有独立的办公地点, 6个所仍与镇政府合署办公。

全县乡镇财政所共有办公用房4522平方米, 基础设施落后, 办公条件艰苦。

2、加强乡镇财政基础信息网络建设, 搭建了《中国农民补贴

网》、“一折通”和县镇财政网络平台, 乡镇财政申请资金、县级财政拨付资金、发放农民各项补贴等, 都可以通过点击鼠标的方式轻松快捷地实现, 方便了群众, 方便了基层, 提高了办事效率。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使财政管理行为有章可循。

乡镇财政的管理, 必须依靠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操作可行的、规范的、合法的规章制度来保证。近年来, 丰县从实际出发, 相继制定了《乡镇财政所工作职责》、《乡镇财政所内部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乡镇财政所效能建设六项制度》、《乡镇财政所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乡镇财政所全程办事廉政勤政建设制度》、《乡镇财政所所务会议制度》、《乡镇财政所内部制约机制及联审互查制度》、《乡镇财政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并根据需要, 每年进行调整, 严格进行考核, 使财政所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对号入座, 保证了乡镇财政工作的正常、有序、有效开展。

二、目前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 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1、思想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

农业税取消后, 特别是这次“耕地占用税”、“契税”划转地税后, 乡镇财政所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乡镇综合改革后财政所到底会不会撤消?如不撤, 乡镇财政所的工作在哪里?该如何工作?这种认识上存在的盲点和误区, 对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部分财政所存在管理松散、人心不稳、工作消极等现象。

2、年龄结构上不够合理。

全县财政所有人员年龄都在30岁以上, 35岁以下的年青干部仅为1人, 占全体乡镇财政干部的1.2%, 35岁至45岁的40人, 占50%, 45岁到50岁25人, 占31.2%, 50岁以上的14人, 占17.5%。从1998年至今从未招进过公务员, 乡镇财政干部老龄化不断发展的趋势, 难以在新的环境下打开新的局面。

3、待遇偏低、个人成长空间受到制约。

乡镇财政干部的工作热情是高的, 但是仍存在着一些负面情绪, 最为突出的是, 干部轮岗、提拔、正常的工作调动仅能在乡镇财政之间进行, 能力再强也调不进县财政局机关, 因为他们是公务员身份、编制在乡镇, 人事部门不给办调动手续, 严重挫伤了乡镇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经济待遇偏低。他们绝大部分家在县城, 工作在乡镇, 最远的40多公里, 坐公交车要一个多小时, 早出晚归, 家庭得不到照顾;待遇长期得不到提高, 与乡镇其它部门相比, 乡镇财政工作更繁重, 更难做, 年收入人均仅在2万多元, 其待遇与国税、地税、工商等条条部门相比差距较大。

4、人员偏少, 资金监管薄弱。

个别乡镇财政人员不足, 造成干部兼职较多, 难以做到会计、出纳相分离, 管理、监督相分离, 账户、印鉴相分离, 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建立, 形成财政资金安全的潜在风险。

(二) 双重管理模式对乡镇财政所形成制约

目前, 丰县乡镇财政所编制隶属乡镇政府, 乡镇间人员调配和业务指导隶属县财政局, 这种双重领导模式让乡镇财政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受乡镇政府干扰较多, 没有自主权。

双重管理体制决定了乡镇财政所既要服从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 也要按照县财政部门要求不打折扣, 既要接受县局的业务等综合考评, 又要接受乡镇的“公务员”考核, 乡镇财政所两个婆婆, 既要执行政策, 又要按照乡镇政府要求完成收支任务。乡镇领导只关心财政收入进度、排在全县的位次和支出数额, 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各项政策要求过问不多, 认识不足, 加大了乡镇财政工作的难度。

2、乡镇财政所的业务量越来越大, 人员紧缺和装备落后已成为突出问题。

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 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 农户个人的基础数据要核实, 要全部录入计算机数据库, 有的补贴要张榜公示, 发放前要逐户审核无误, 加上“村级经费”管理, 有的所还代管着其他单位的账务, 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 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丰县乡镇财政所每个所只有3-5名工作人员, 承担的业务量很大, 仅各类涉农补贴就达40多项之多, 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这些人, 大部分都是1990年前进入财政队伍的, 年龄偏大, 家庭负担重, 业务知识跟不上时代要求, 有点力不从心。再一方面, 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 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 例如下乡所需的交通工具开支, 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户补贴清册, 网络费、电费, 计算机的纸张、墨粉消耗等, 而这些都是县镇财政正常经费预算难以保证的。

3、乡镇财政所职能交叉错位, 独立性不高。

大部分乡镇财政所干部既要做财政业务工作, 又要应付乡镇中心工作, 如计划生育突击月等, 缺乏一定的专一性, 导致乡镇财政所在工作管理上出现了“越位”和“缺位”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乡镇财政所干部担心因未做好乡镇工作而影响考核晋级或下岗, 往往把乡镇中心工作放在主要位置。

4、惠农资金监管难。

目前, 各级财政系统安排的支农项目资金, 乡镇财政已经参与监督管理, 但上级各部门安排的水利、道路、林业、农业等“条块”支农项目资金, 乡镇财政所很难参与监管, 往往是“看的见的管不着、管的着的看不见”, 导致很多涉农项目资金游离于镇财政监督之外, 使用效率不高。

(三) 现行镇财县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在乡镇债权债务不变的前提下, 经济落后的乡镇易于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增收的积极性。

在实行“镇财县管”后, 乡镇对这些债务偿还积极性不高, 同时对债权的清理不积极不主动, 尤其是县乡财政之间的债务, 如乡镇欠上级的往来款项, 农业开发有偿资金, 县级垫还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支农周转金等, 甚至有的有偿资金被乡镇收回后留作自用的乡有资金。长此以往, 县级财政将不堪重负。

2、与年终决算报表口径不一致的款项 (如扶贫资金、部门转

入的专项补助等) , 只能放在暂存款中直接收支, 导致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乡镇政府财务收支情况。

3、乡镇总预算会计撤掉后, 县国库科只设置一名总预算会计

代理乡镇记账, 只能准确记录县局与各乡镇的往来款, 未能对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管理和审查, 特别对一些暂存、暂付款项无法尽到监管责任, 远远不如原总预算会计记账准确、监管到位。

(四) 农业税的取消、“两税”的划转, 在收入功能弱化、收入结构变化的同时, 乡镇财政支出也在收缩, 支出功能也在弱化

前几年由于乡镇财政困难, 一大批乡镇财政入不敷出, 日益难以维持运转, 保证不了乡镇最基本的支出需要, 逐步影响到乡镇政府的运转和乡镇范围内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了保障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上级不得不把一项项的支出职能上收。近几年教育经费上收、乡镇干部工资支出上收, 一个个的事业站所逐步改为垂直管理。按照公共财政理论, 受益范围在乡镇的公共产品应由乡镇一级提供。乡镇支出职能的不断上收, 无疑弱化了乡镇财政功能, 影响了乡镇范围内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也带来了运行成本的增加。改革后乡镇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每调拨一笔资金, 就要派人往返于县乡之间, 一个星期要来回好几趟, 票据安全、差旅费用等问题开始凸显。单位每用一笔资金, 均要有人往返于县乡之间, 有时一天还办不成事, 有些不该配备车辆的单位如学校等, 还专门配置了车辆, 长此以往, 仅差旅费一项, 单位就不堪重负。

(五) 职能交叉错位

主要表现在乡镇财税机构不配套。现行的乡镇财政与税务机构设置与管理不同, 财政所按行政区划设置, 国、地税按经济区划设置, 财政实行横向管理, 国、地税实行垂直管理, 当地财政所既不管当地国、地税部门的人员, 又不管财、物, 却担负着地方财政收入组织协调任务, 责、权、利脱节, 加大了协调和组织收入的难度。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 重新定位乡镇财政管理的职能、机构性质, 明确乡镇财政人员身份。

建议省财政厅协同省编办、人事劳动等有关部门向省委、省政府努力争取, 出台针对乡镇财政所管理职能、机构性质, 乡镇财政人员身份、待遇以及任用提拔的规范性文件。撤除乡镇财政与县财政的壁垒, 畅通县乡人才流动渠道。

1、明确乡镇财政所为行政单位性质, 可根据乡镇规模明确乡

镇财政所人员编制数额, 一般以6-8人为宜, 明确乡镇财政人员为公务员 (丰县现行乡镇财政人员均是公务员) , 享受行政单位、公务员所有的权益和待遇。

2、进一步明确乡镇财政职能。

只有顺利实现职能转变, 乡镇财政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乡镇财政干部才能履行职责, 更好地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从建设农村公共财政看, 今后乡镇财政的职能应可概括为服务、管理和监督三方面。服务即是贯彻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 以农为本, 服务农民, 服务农村;管理和监督即是管好财政支农资金, 管好乡镇和村级财政财务, 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具体来看, 乡镇财政职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二是负责支农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监督管理使用;三是管理监督政府预算单位收支;四是负责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五是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六是负责农村低保资金发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收取和管理;七是负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资金、奖补资金的收取和管理;八是负责提供财税政策咨询服务, 及时向上级提供政策建议。认真履行上述职能, 乡镇财政不是要削弱而是必须加强。

在这里, 特别要建议一点, 由于乡镇财政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其职能分工均未细化, 不可能与省、县财政业务部门形成业务对口。因此, 省、县财政的业务部门如预算、农业、经建、社保等主要涉农部门要主动加强协调, 搞好配合, 尤其要与同级基层财政管理部门多沟通交流, 整合内部资源, 减少内部损耗, 在涉及“三农”资金、政策、项目上, 严格做到“一个口子”对下, 这样既能提高乡镇财政工作效率, 更为重要是, 可以实现上下财政管理的统一, 避免财政职能人为分割, 促进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3、将乡镇财政所上划县财政局垂直管理, 也是2005年全省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时省厅的明确要求, 最好能够像国地税、工商等部门那样, 将县乡财政上划省厅垂直管理, 这样能更好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排除地方干扰, 杜绝虚收虚支现象, 确保财政收入、支出的真实性, 促使县乡财政良性循环, 确保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根据新时期乡镇财政建设的需求, 乡镇财政所一般应设置所长、总预算会计、支付服务中心会计、出纳会计、涉农补贴专管员、项目专管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财政所下设乡镇财政支付服务中心, 主要负责乡镇各行政事业单位除工资外日常经费的支付与核算 (应包括乡镇政府、教育、卫生等所有单位) , 负责财政涉农补贴、村级三项资金、支农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财政涉农补贴“一折通”管理, 负责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工作;负责村干部、五保户人数的调查核实工作;负责项目支出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 将上收的乡镇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除工资以外的日

常经费下放给乡镇财政, 既符合公共财政“受益范围在乡镇的公共产品应由乡镇一级提供”这一理论, 又节约了行政运行成本, 强化了乡镇财政的职能。

(三) 安排乡镇财政建设专项转移支付, 加大对基层财政所投入, 改善办公环境, 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四) 整合惠农政策, 降低惠农政策落实成本。

现行政策, 省级涉农补贴补助、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多达200余种, 具体到某一乡镇的项目也有数十近百, 而且项目数、金额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建议通过专家研究论证, 合并部分同类项, 减少乡镇财政所在落实过程中的工作量和难度, 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五) 加强基层财政人员培训学习。

各级预算要加大干部人事教育资金支持力度, 省级财政确保乡镇财政所长、县级财政确保乡镇一般财政干部每年至少集中培训一次以上。各级财政出台鼓励政策, 通过自学、参赛、参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能力。

乡镇财政是提供“三农”公共服务的终端, 是乡镇政府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最基层的组织保障。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改革的思路处理改革中的矛盾, 坚持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上级与下级、政府与财政、工作与待遇、眼前与未来、可能与可行等各方情况, 合理确定近期与远景目标, 在理论论证与实际可操作之间探索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尊重基层财政人员合理需求, 以现代团队管理理念、公共财政管理理念重新构架基层财政人员管理体制、机制, 打造一支业务素质高、协作意识强、大局观念重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基层财政队伍。

摘要: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 是国家财政的基石, 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基础。多年以来, 乡镇财政在管理基层财政、组织地方税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乡镇财政职能的发挥, 直接影响着上级财政政策的落实。为此, 笔者对乡镇财政建设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篇4:乡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的工作报告

【关键词】天峨县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调研报告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12-03

为深入了解与掌握天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情况,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及群众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各乡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积极稳妥推进天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笔者随天峨县政协调研组赴天峨县八腊、纳直、更新三个乡,就当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历时一个多月。

一、调研工作概况

2015年3月28日至4月15日,调研组在天峨县政协张艳琴副主席带队下,赴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纳直、更新三个乡15个村和学校开展了为期5天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查看等方式,对三个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15次,实地查看学校15所,收回调查问卷167份。

二、三个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情况

八腊乡有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教学点2所,中学生654人,小学生1 731人,小学教学班63个,中学教学班13个,最大班容量为69人;纳直乡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村完小4所、教学点2所,中学在校生173人,小学生555人,中学教学班3个,小学教学班数32个,最大班容量为69人;更新乡有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村级小学3所、教学点5所,小学生1 859人,中学生724人,小学教学班75个,中学教学班12个,最大班容量为65人。三个乡学校布局基本合理,村完小以上学校基本是寄宿制学校。

(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情况

八腊乡学校占地面积45 944m2,尚缺校舍建筑面积34 583m2、运动场地38 411m2、计算机58台、图书41 907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需要投入40万元;纳直乡学校占地面积16 323m2,尚缺校舍建筑面积2 528.4m2、运动场地20 652m2、计算机49台、图书12 506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需要投入41.7万元;更新乡学校占地面积40 284m2,尚缺校舍建筑72 171m2、运动场地72 171m2、计算机117台、图书41 830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计划投入186万元。三个乡教学用房需要基本满足,教师用房、学校功能室、围墙、文化长廊、公厕等尚未完善,需要扩充建设。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八腊乡现有教职工107人,小学师生比1:16,中学师生比1:16,尚缺教师21人、生活管理员14人、炊事员13人、安全协管员11人、卫生员1人;纳直乡现有教职工51人,小学师生比1∶15,中学师生比1∶12,尚缺教师18人、生活管理员7人、炊事员8人、安全协管员6人;更新乡现有教职工117人,小学师生比1∶22,中学师生比1∶24,尚缺教师30人、生活管理员18人、炊事员18人、安全协管员15人、卫生员1人。三个乡中学和中心校有专职英语教师和图音体教师,村级以下学校都未配备专职英语教师和专业图音体教师。三个乡内宿生管理员和安全协管员基本上是值周教师兼任,炊事员是临时聘请,无医务人员。

(三)调查问卷统计情况

此次调研,三个乡镇共发放调查问卷167份,调查问卷统计情况如下:1.对于“适龄儿童是否能够就近入学”问题,赞成能够就近入学68人,赞成“基本就近入学”89人、赞成“普遍没能就近入学”10人。2.对于“我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如何”问题,赞成“基本无差距”18人、赞成“差距较小”56人,赞成“差距较大”93人。3.对于“我县城乡学校教师配置是否合理”问题,赞成“合理”12人,赞成“基本合理”73人,赞成“不合理”82人。4.对于“所在的乡镇学校布局是否合理”问题,赞成“合理”36人,赞成“基本合理”103人,赞成“不合理”38人。5.对于“对所在的区域的学校建设及办学条件是否满意”问题,赞成“满意”55人,赞成“基本满意”92人,赞成“不满意”20人。6.对于“所在学校教师队伍是否稳定”问题,赞成“稳定”27人,赞成“基本稳定”81人,赞成“不稳定”59人。7.对于“认为哪种模式比较适合本地实际”问题,赞成“初中集中县城、小学集中乡镇”11人,赞成“划片区办学”43人,赞成“保留当前学校布局现状”113人。8.对于“当城乡学校达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是否选择就近入学”问题,选择“就近入学”157人,选择“到城区学校入学”5人,选择“不确定”5人。9.对于“对所在地的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是否满意”问题,选择“满意”65人,选择“基本满意”85人,选择“不满意”17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仍有较大差距

甘洞村完小有11名教职工,教师住在七间简易的砖混结构平房里;麻洞村完小无功能室;纳直乡仅有纳直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那里村完小两所学校厕所验收合格;当里、下景、百河三所村完小厕所小,蹲位不够;更新乡中心校教职工宿舍紧缺,师生公厕建设年代已久;安亭村完小学校管理难度大,通往学校的小桥仅有简易护栏,桥面狭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新林村完小无学生饭堂;加里村完小学校活动场所不够,校门紧靠公路,学生出入很不安全;文里和当里村完小厕所建在校外,晚上学生进出不安全;边里村级小学活动场地没有硬化、无校门;等等。三个乡办学条件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相差甚远,需要不断完善。

(二)教师配备不足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三个乡的教师配备不足,尤其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配备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八腊乡自请代课教师8人,纳直乡自请代课教师2人,更新乡自请代课教师18人。各乡除了中学和中心校配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英语、体育和艺术教师,各村完小普遍没有开设英语课,无图音体美专业教师,一些村完小因为教师紧缺,基本没有开设体育和艺术课。学校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重影响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

调研发现,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我们所调研的纳碍、五福、老鹏、甘洞、洞里、龙峨、当里、上景、加里等九所村完小,共有69名教职工,平均年龄50岁。他们年龄大且多疾病,大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变为公办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其中不少教师长期生活在偏远农村,信息闭塞,走出去参加培训机会少,又不能自觉地提高文化素养,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目前的工作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峨县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后勤人员缺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中学、中心校和村完小基本上没有安全协管员、生活管理员、卫生员和后勤人员。各校为了确保工作运转,使用学校公用经费自请后勤服务人员共47人。其中八腊乡自请炊事员17人;纳直乡自请炊事员7人、安全协管员1人;更新乡自请炊事员19人、生活管理员2人、安全协管员1人,每年用于自请后勤服务人员的公用经费约为65万元。学校用公用经费自请后勤服务人员,违反了相关文件规定。

四、几点建议

经调研,多年来,河池市天峨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校容校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教育前景美好。但是由于天峨县地处偏远,发展滞后,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标准,该县仍有较大的差距。现综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纳碍村完小校内有一幢当年有中学时建设的教师集资房,前几年中学已停办,大部分教师已调走,现在房子一直空置,建议政府就地购置,作教师周转房用,以解决目前学校教师住房紧张问题。纳直乡中心校行政办公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内,挤占了学校资源,建议在该校运动场边空地(学校用地)上再建一幢楼作为办公楼。建设一批教师周转房,解决甘洞村完小、更新乡中心校、新林村完小、文里村完小、加里村完小等五所学校教师住宿紧缺问题。

(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乡镇教师流动很大,教师队伍不稳定。要留住教师,就要设法为教师提供优越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国务院2015年6月初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把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财政部门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当前天峨县给予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教师队伍。目前,只有教学点和偏远村完小享受生活补助,我们认为实施生活补助要实现乡镇中小学教师全覆盖,并且加大补贴金额,越往基层、越是艰苦,补助力度越大。把教师纳入年终绩效考评管理,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岗位全额发放。继续实施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满足乡镇中小学教师在校住房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乡村教师,人事部门应尽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级工会要关心基层教师的冷暖,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教师职称及时聘任,增加乡村教师岗位,对乡村教师实行岗位聘用倾斜,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到岗即聘。在评先评优时,多考虑乡村教师。

(三)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名片。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学校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差,部分学校围墙不完整、厕所小、校舍门窗框破损、墙壁陈旧、活动场地凹凸不平,无校门、洗澡房、文化长廊等,很不美观。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建议教育部门及各学校领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创建文化气息浓郁的优美校园。

(四)多渠道充实乡村教师队伍

根据《自治区编办 教育厅 财政厅 人社厅 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有关工作的通知》(桂编办发〔2015〕85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12〕5号)文件精神,配齐配足教师,确保乡村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地方免费师范生项目计划。继续推进自治区统一组织教师招聘考试和乡村教师专场双选会,对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且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的人员,可采用直接面试的方式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下学校任教的,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15〕29号)及有关规定,给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全面激励各类人员服务乡村教学。今后招聘和定向培养教师,应该多考虑少数民族和边远山区的学生,予以定向分配,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任教。

(五)招聘后勤服务人员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12〕5号)等文件精神,配齐配足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六)稳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当前天峨县城乡之间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要打破这种现象,在财政支出方面要向农村倾斜,坚决解决农村水电路问题,彻底改变乡村落后状况,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师资配备、教师培训、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消除教育不公平因素。对学校布局调整要谨慎进行,因为县内人群居住分散,村屯到乡镇较远,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经济困难承受不了,不能一刀切,亦可集中片进行,如果不同乡镇村级学校相邻可集中办学。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有计划、有目的地促成农村相对薄弱中小学与县直中小学、示范性学校友谊结对,通过互派教师听课、评课、交流信息等形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建立和完善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继续开展支教和走教活动,使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得以及时交流,促进乡村学校标准化办学。

(七)加强对乡村教师培训

这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乡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年龄大的教师更是如此,人民群众对乡村教师教学质量和整体素质欠满意。教育部门要鼓励乡村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积极参与学习培训,尤其是加大对中年以上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乡村教师培训投入,坚决落实从公用经费中安排5%的经费用于乡村教师培训的制度,严格执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在线课程等形式优化课堂教学和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向莫振高同志学习活动,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建立乡村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制度,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校本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质和师德水平。

篇5:全县林果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全县林果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全县林果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 5月18日-28那一世范文网.日,我们在分管主任的领导下,会同县林业局、果业局,就当前全县林果业生产情况到a、s、d、f、g等乡镇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林、果业发展情况 1.当前杨树丰产林发展现状 我县水库河道较多,群众一直有在河滩和水库周围栽植杨树的习惯。以前,由于市场需求量小、价格低,加上杨树品种更新慢、病虫害严重及管理粗放等原因,全县杨树丰产林规模小、生长慢、效益低,一直稳定在2万亩左右。

近几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启动了各项林业重点工程,推动了我县造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热潮。由于国家对东北、西南林区的天然林采取禁伐措施,再加上近几年建材、家具和造纸行业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长,造成木材严重短缺,木材价格一路上涨。为了缓解木材生http://.产危机,提高杨树丰产林生产、加工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市政府及时启动了绿染沂蒙工程,计划自开始利用五年时间在全市营造杨树林150万亩,每年拿出200万元全部实行以奖代补;去年冬天又启动了水库及河道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内的植树造林,计划栽植杨树丰产林万亩,每亩杨树林由市、县两级财政补助20元。除此之外,近几年来实施的绿色通道工程也推动了杨树丰产林的发展。在市场的带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我县群众栽植杨树丰产林的积极性非常高

涨。特别是杨树新品种107引入我县以来,它耐干旱瘠薄和速生丰产的优良特性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更加推动了我县杨树丰产林的发展。据林业局统计,全县目前已发展杨树丰产林8万多亩,其中在农田内栽植杨树近5万亩,今年春天新栽植杨树超过2万亩。2.果业生产情况

到底,全县果园面积53万亩,果品产量11亿斤,实现产值亿元。其中,苹果18万亩,产量亿斤,主栽红富士、新红星、金帅等品种;桃是我县果品生产的另一优势项目,现有面积20万亩,主栽朝辉、仓方早生、川中岛、北京九号、寒露蜜、中华寿桃等10多个品种,年产优质桃亿斤。蒙阴桃具有色泽艳丽、含糖量高、耐贮运等优点,产品远销南北方各大中城市,已成为北方最大的蜜桃生产基地;板栗是全县出口创汇的优势项目之一,总面积10万亩,年产板栗3000万斤。蒙阴板栗有粒大、皮薄、口感好、色泽光亮等特点,成为外商的首

选产品,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1300元,占农民总收入的40%。

3.林果品种比较效益分析

将调查采集的各林果品种的产量、价格、成本、收益数据,取平均数折算为每年每亩的数据,列表如下: 林果品种比较效益分析表

注:表中数据为数,与常年有一定出入。成本费用率:实物成本占总收入的比率;平均工值:每个投工所创纯收入值。

从调查情况看,近两年果品价格稳中有降,加之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大,造成果园管理成本上升,经济效益连年下降。桃、苹果

主要调研的a镇村,全村共有532口人,152户,全村总面积2400亩,果园面积500亩,大部分栽培树种是桃,有480亩,品种是早白风、早久保、早丰王、仓方早生、朝晖等早中熟品种,年产桃近300万斤,大部分销到上海、杭州、金华、义乌等城市。全村152户家家栽植桃树,比较平均,大户在3-4亩,效益较好,人均桃毛收入2810元。村民王恒,4口人,现有小麦1亩;地瓜亩;桃园4亩、179株,1999年刨掉苹果改植桃树,又改接换头成早丰王。去年收获桃6000斤,销售价-元/斤不等,平均价格在元/斤左右,总收入4800元,支出:喷药6遍、约计900元;施肥8袋艳阳天牌复合肥,1袋碳铵,6拖拉机土杂肥,合计1420元;投工220个;实物成本2320元,不算劳务投入,亩均纯收入620元。实物投入和纯收入比为1:,每个劳动日创纯收入元。造成产量低、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缘于品种和气候问题,早丰王属早熟品种,管理期短,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但由于开花早,最怕“倒春寒”低温冻害。王吉恒家的桃园去年春天由于低温冻了花,比常年减产60%以上。今年5月3日前后的连续低温又使座果

率比去年下降了70%左右,今年亏损赔本已成定局。

d镇m村共有户、口人,总面积亩,耕地面积亩,其中经济林面积亩,并全为蜜桃一个品种,家家户户都有桃园。村民经营桃园亩、96株,1995年栽植,品种为秋风蜜、朝晖。收获桃12600斤,实际销售价格最高元/斤,最低元/斤,平均每斤元;总收入5100元。成本支出:喷药12遍、780元,施用化肥990元,因去年降水较多,仅春季浇灌1次,支出45元,投工约计140个。不计投工,纯收入3285元,亩均纯收入1314元,投入和纯收入比为1:,每个劳动日创纯收入元。s镇f村,全村土地面积4400亩,耕地面积2400亩,果园面积1800亩,其中苹果面积1000亩,主要栽培品种新红星、红富士、金帅;杨树用材林500亩。村民,60岁,2口人,有苹果3亩、260株,20年生;桃1亩、50株,12年生;桃园间作栽植杨树52株;小麦亩;花生、地瓜1亩。苹果,有富士、金帅、玫瑰红三个品种。去年收获近2万斤,实际销售价格最低元/斤,最高元/斤,平均元/斤左右,总收入万元。去年共支出:施肥3次,2600元;喷药16次,元;套袋万个,760元;浇水2遍,120元;雇工费1100元;总计支出6580元。纯收入8420元,亩均纯收入2800元。葡萄、板栗

f镇村是我县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村。全村150户,580口人,果园总面积2300亩,其中葡萄400亩,苹果400亩,桃杏300亩,板栗1200亩。去年由于夏季阴雨时间长,给葡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加上品种落后、未推广套袋,因而烂果较多,比常年减产60%左右,低洼地减产80%以上;喷药多,造成投资偏大,品质差、价格低,相对效益低,影响农民的积极性。村支部书记,去年种植葡萄亩,板栗5亩。亩葡萄,收获近5000斤,销售价格-元/斤,平均元/斤,毛收入3000元;支出:农药700元,肥

料1180元,亩土地承包费240元,总支出2120元,纯收入880元,亩均纯收入326元。5亩板栗15-20年生,毛收入4400元,农药肥料支出680元,土地承包费300元,纯收入3420元,亩均纯收入684元。村民吴兆国,3口人,7亩耕地,其中,葡萄2亩,桃、杏亩,板栗亩,小麦亩。去年,2亩葡萄共收获3500斤左右,平均销售价格元,收入1570元。成本:复合肥3袋,尿素2袋,碳铵3袋,496元;打药15遍,500元;春季浇水2遍,60元;土地承包费300元;支出总计1356元;纯收入214元,亩均纯收入107元。

镇村170户、560人,总面积1400亩,河滩杨树丰产林200亩,麦田改杨树用材林110亩,桃100亩,葡萄100亩,小麦150亩,花生、地瓜140亩。该村统一服务功能较好,村里有统一规划,各业按区域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都是根据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并经村民议事会决定,村民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大家和

谐相处,安足乐业。村里有葡萄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本村所产葡萄直接到杭州、上海等地销售,销价往往比本地市场高一倍以上。支部书记,去年种植红提葡萄近2亩,收获2100斤,销售价格最低元/斤,最高元/斤,平均元/斤,总收入4100元。成本:复合肥2袋,尿素1袋,土杂肥3车,628元;喷药16遍,460元;套袋1500个,240元;共计1328元。平均每亩纯收入1386元。

镇村,520户、1520人,总面积万亩,板栗4100亩,苹果200亩,桃190亩,小麦70亩,地瓜210亩,板栗园间作花生

320亩。村支部书记2口人,现有板栗13亩,桃2亩,花生、地瓜亩。去年收板栗3200斤,销售价-元,总收入8900元。成本:复合肥10袋、880元,碳酸氢铵25袋、600元,土杂肥3车、330元,打药2遍、430元;共计2240元。纯收入6660元,亩均纯收入512元。

苹果、桃、葡萄等水果树种虽然相对经济效益较高,但同时也投入大,投工多,管理繁琐,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中晚熟品种的苹果、桃,一般都需要套袋,生长管理期特别长,施肥、修剪、授粉、疏花、疏果、喷药、套袋、除草、浇灌、解袋、采摘、分级、包装、销售等十几道工序,每亩投工一般需80个以上,非常费时耗力。并且主要管理期多在夏秋季节,果园内密不透风,暑湿闷热,令人难耐。一般晚熟品种一年须喷药12-15遍之多,每一次喷药都会是汗流浃背,湿透衣裤,药雾在喷洒果叶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抛洒到人身和随呼吸吸入体内。多数果农吃住在果园,长年累月与农药密切接触,长期生活在高农药浓度的空气环境中,必定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据桃墟镇一农资经销商测算,每年仅桃墟镇就消耗各类杀虫、杀菌剂达180多吨,硫磺200多吨。长时期、大区域内、大量施用农药,对空气、水体、土壤、生物食物链等生态环境的污

染危害不容忽视。

蜜桃成熟时期也是桃农们最为繁忙的季节。一处桃园一般有2-3个品种,即使只有一个品种,也不会是同时成熟,一次卖完。多数品种天天都会成熟一批,如当天不摘第二天就熟过了头,从开始销售到完毕大都需要十几天的时间。由于蜜桃不耐贮存,容易腐烂,收购环节对成熟度要求特别严格,不熟的不要,过熟的贵贱卖不了,因而须要天天采摘,天天销售。夏季时节,冒雨采摘是经常的事情。采摘后又要肩挑人抬到大路上装车运往收购点,有些地方需要到十几里远的外村销售,有时只卖三五箱桃,也需要等候一上午甚至耽误一天的时间,非常劳神费力。还要经常遭受压级压价、克扣刁难,受累又受气。除此之外,运销商户收购果品都不是现钱交易,都委托当地经纪人组织货源、信用赊购,一般到秋后或年底兑现结账。一旦运销商户经营赔本,无力清偿,造成拖欠,又会让果农蒙受损失,仍有不少果农至

今还没拿到去年的果品销售款。杨树用材林

篇6:强化乡镇统计工作的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乡镇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xx年,xx市17个乡镇区中均成了统计信息中心,以取代过去的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68人,每个乡镇3-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59人,高中及中专9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65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xx市所有乡镇区都有专门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微机21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xx市所属的17个乡镇区统计机构全年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统计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部门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再加之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都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少数乡镇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业务素质较差。目前,xx市17个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然而,该市乡镇统计机构仅配备3-4名人员,与其担负的工作相比,差距很大,极不对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统计对象数量急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愈来愈大;二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其他工作岗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没有摊上的绕道走,摊上的设法逃,大部分乡镇统计员一年一换,有的甚至一年几换,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不管人员编制,不管经费,所以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与统计局协商,几乎每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或业务生疏的新手,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影响到县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普法是基础。

一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

二是行政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发布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

三是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乡镇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充分利用“12、4”全国普法宣传日、“xx”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统计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加大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切实规范基层统计调查行为,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改革现行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稳固的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大力提高乡镇统计整体工作水平,统计方法制度能否更贴切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有实质的意义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稳定队伍,完善机构,巩固职能地位。

5、要把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作为统计执法和统计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确保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数出有门,报出有据,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实情,真正使统计工作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温度计。要督促乡镇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数字质量检查制度和审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业绩挂钩。同时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数据评估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全方位加大审核和评估力度。

篇7:乡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的工作报告

关于乡镇(街道)工会有关情况调研的

报 告

最近,我会抽调专门力量组成调查组,对全市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的工会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关于乡镇街道工会自身建设情况

1.机构状况。目前,全市7个乡镇 4个街道全部建立了工会联合会。基层工会组织312个,形成了乡镇(街道)工会联合会、工会委员会,10人以下企业工会分会挂靠村居联合工会的三级管理网络。

2.队伍状况。全市11个乡镇(街道)工会,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了工会主席。共有专、兼职工会工作人员24人。全市范围内以各乡镇(街道)为依托,聘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79人。

3.会员状况。全市乡镇(街道)共有职工6.3万人,其中农民工2.03万人。

(二)关于乡镇街道工会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乡镇(街道)工会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工会组建。全面推进党建带工建工作,仅去年,共组建基层工会86个(涵盖法人单位及10人以下),发展会员5000多人,发展农民

工会员1716人。二是抓规范建设。以创“六好乡镇(街道)工会”为契机,实行边建会、边规范,对各乡镇(街道)基层工会的标牌、制度等内容,全部统一规范,上墙公示,广泛开展了工会的规范化建设。三是抓职工维权。一方面,狠抓劳动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的签订工作。接受问卷调查的9个乡镇街道工会,有5.1万名职工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涵盖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率达85%。另一方面,积极进行侵权个案的职工权益维护工作,2010-2011年,12个乡镇街道工会共进行个案维权162起。四是抓项目帮扶。近年来,共向1612名困难职工送慰问金43.7万元,大米20多万斤,油2万多桶,被服3万多件。五是抓就业创业。各个乡镇根据职工需要,结合本区域实际,大力整合资源,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就业创业活动。几年来,共举办招聘会47场次,招聘就业人员16000多人,开办培训班278场次,培训就业职工7000多人,职工素质大大提升。并且大部分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培训中心和招聘中心(站、点)。

(三)关于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经费情况

从调查数据显示: 4个街道工会平均每年经费2万多元,7个乡镇工会平均每年经费8000-1万元。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的来源主要上级工会下拨经费,同级行政拨款,经费自筹等三部分。工会经费的使用主要有四个部分,一是宣传教育活动开支;二是各种文艺活动开支;三是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四是正常办公开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意识不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会工作的地位逐步提高,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企业产业工人中80、90后成为主体,他们思想活跃,但目前乡镇(街道)工会主席兼职多,有些工会主席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工会工作要求,在工作中举措不多,创新工作能力不够。

2.工会经费不足。目前,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上级工会下拨经费,同级行政投入较少,经费来源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开展各种活动很困难,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健全素质培训机制。继续深化素质培训教育制度,一方面为乡镇(街道)工会干部和工会社会化工作者提供提升素质能力的平台,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形成职工就业能力的岗位培训机制,让更多的职工参与进来。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经费是制约乡镇(街道)工会工作重要的瓶颈问题,希望上级工会采取以奖代投等形式,加大对乡镇(街道)工会的扶持力度。

篇8:乡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的工作报告

一、我市现行乡镇财政体制运行情况

目前, 我市对乡镇 (街道, 下同) 实行的是“核定收支、定额上缴 (补助) 、增量分享”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具体内容是:将乡属及以下的税收全部留归乡镇, 将2007年纳税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市级企业税收划归所在地乡镇;核定乡镇收支基数, 对收大于支的乡镇定额上缴, 对收不抵支的乡镇定额补助;对乡镇当年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收入基数部分, 市乡按比例分享。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乡镇的财权与事权发生了很大变化, 乡镇承担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和农村社区运转等任务越来越重, 考虑到乡镇财政的承受能力, 为使乡镇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切实增强乡镇自主发展、自我发展和加快发展的能力, 做大做强镇域经济,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我们在调整乡镇财政体制时, 将市级财力向乡镇做了倾斜, 下划市级企业376家, 下划企业税收收入1.9亿元。

从一年多来的体制运行情况看, 现行乡镇财政体制发挥了积极效应, 理顺了市乡责权利关系, 促进了乡镇财权与事权的统一, 有力地推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乡镇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现行乡镇财政体制将乡属及以下的税收、调整划归乡镇的市级企业税收作为乡镇级收入, 做大了乡镇财政收入底盘;在确定增量分享比例时, 也对乡镇做了一定倾斜, 充分调动了乡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和组织财政收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08年, 全市完成乡镇级财政收入4.9亿元, 比上年增长39.4%。乡镇财政总收入过亿元的有三处,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有两处;乡镇财力都超过千万元。

二是乡镇财权与事权得到较好统一。现行财政体制在增加乡镇财权的同时, 也扩大了乡镇事权, 根据乡镇政府职能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 把社区建设及运行费、乡村道路建设维护费等乡村公益事业支出纳入乡镇财政支出范围。2008年全市完成乡镇级财政支出3亿元, 比上增长31.6%。

三是乡镇既得利益得到较好保证。现行体制在核定支出基数时, 对2007年财力大于核定年度支出数的乡镇, 以2007年财力为支出基数;2007年财力小于核定年度支出数的乡镇, 以核定年度支出数为支出基数, 对收入基数大于支出基数的乡镇实行定额上缴, 支出基数大于收入基数的乡镇实行定额补助。确保了乡镇既得利益和乡镇事业发展需要。

二、现行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的制约因素

总的看, 我市现行乡镇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良好, 成效比较明显, 但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主要体现在:

1、乡镇税收征管成本较高。

目前, 国、地税机构分设, 同一环节实现的税收在两个机构分别缴纳, 我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 征管机构未相应进行调整, 仍按原经济区域分片设立, 有的乡镇未设分支机构, 有的街道却有好几处征管机构, 既加重了企业负担, 又容易造成税收流失, 甚至个别乡镇之间出现“争税”现象, 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

2、部分乡镇财源明显不足。

目前, 我市部分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市场化程度不高, 税源结构单一, 可控财力有限;有些乡镇财政对个别企业和单一税种依赖性过高, 企业兴则税源旺, 企业衰就没有税收来源, 烟叶税收占财政收入主体的乡镇, 基本上靠天吃饭, 一旦遇上旱涝、冰雹等自然灾害, 乡镇财政将受到极大影响。

3、乡镇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1994年实行的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 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 分税制财政体制没有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彻底,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让地方政府自行消化解决。这使得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加大, 落实到具体事务中, 乡镇政府所承担的大多是一些刚性强的、欠帐多的、支出基数大和无法压缩的支出。乡镇财政收入的增长跟不上刚性支出的增长, 造成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 加剧了乡镇财政困难。

三、对策与措施

针对当前乡镇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在下步工作中, 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乡镇财源建设, 做大做强镇域经济。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镇域经济, 壮大乡镇财源。乡镇财源建设要以结构调整为核心, 把握好财源建设的方向和重点。要按照分税制的政策导向, 确定财源建设思路和发展重点, 把乡镇企业、多种经营、第三产业等乡镇优势财源抓住不放, 进行主体财源、基础财源、潜在财源以及新兴财源、特色财源的多层次开发, 为乡镇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基础。

二是深化乡镇综合改革,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积极推进周边村庄向中心村聚集, 逐步改革现行乡村行政区划格局, 实施撤村并村, 减少行政村的设置, 精减人员;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精减机构和人员, 并结合农村社区建设与服务, 使乡镇机关人员向社区和村级流动, 鼓励乡镇人员兴办、领办企业和实体, 减轻乡镇财政负担;要逐步建立乡镇公共财政体制,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实现乡镇政府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把乡镇政府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向农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上来, 促进乡镇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是进一步理顺市乡两级财权与事权。继续理顺市乡收入划分, 针对市级企业在乡镇设立分公司和在乡镇退城进园的情况, 可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助, 提高乡镇招商引资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 增强乡镇实力, 拓展乡镇财政发展空间。

上一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本下一篇:描写爷爷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