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

2024-04-27

三同(通用12篇)

篇1:三同

送曹三同猗游山寺,送曹三同猗游山寺司空曙,送曹三同猗游山寺的意思,送曹三同猗游山寺赏析 -诗词大全

送曹三同猗游山寺

作者:司空曙朝代:唐体裁:五律 山蹋青芜尽,凉秋古寺深。何时得连策,此夜更闻琴。

穷水云同穴,过僧虎共林。殷勤如念我,遗尔挂冠心。

篇2:三同

来源:合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3日 点击数: 177 【字体:小 大】涞滩镇工作队正觉村工作组切实帮助低保群众“三进三同”深入民心

本网讯(记者 杨长泉)涞滩镇工作队正觉村工作组自“三进三同”春季行动开展以来,分赴12个农业合作社,召开院坝会20余次,入户调查走访1380户,涉及群众3994人,张贴发放“三卡一信”5500余份,收集整理社情民意和民生问题25条。

正觉村村民唐德明于2010年4月24日抽水时触电死亡,7月份社保被停发,其家人不知道该怎样去补办抚恤金手续。镇、村干部和工作组成员主动去到唐德明家问清情况,立即向镇社保所咨询,并告知了死者家属办理所需材料和办理程序。该村马顺安是低保户,于2009年12月6日因病死亡,其家属领了6个月低保费被停发,工作组成员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落实相关证明材料,已经为其补发了抚恤金。

三汇镇工作队“三进三同”春季行动见成效

本网讯(记者 周丽)“三进三同”春季行动开展以来,三汇镇的13个驻村(社区)工作组、111名队员深入各村、社区召开院坝会196次,走访群众、“三卡一信”发放覆盖率达到98%,开展环境卫生整治15次,全镇3573名义务教育学生均已享受到每天免费发放的牛奶或鸡蛋。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285条,经梳理汇总62条,已解决28条。筹集捐资20.61万元,为群众办实事27件。

该镇响水村工作组与群众一起义务整修边境公路1.2公里,受益三汇镇响水村、双槐镇长梁村、四川华蓥市溪口镇觉庵村三地群众、1800多人;老龙村工作组筹集资金8万元,新修人行便道2.5公里,维修水渠1000米,受益群众620余人;大田村工作组新修便道150米,维修社级公路1.5公里,方便了大田小学学生上学和2、3社群众出行;汇宾社区工作组组织社区居民和专门力量,清扫背街小巷垃圾,筹集2.2万元硬化背街小巷便道60米,增添路灯10盏;汇源社区工作组组织力量,清理主要下水道50米,清运下水道垃圾20吨。

钱塘镇空顶村工作组整治水利设施为村民带来实惠

本网讯(记者 宋银博)钱塘镇空顶村的陶湾水库空顶渡槽修于上世纪70年代,距今已经有40年历史了。因为修筑时间久远,渡槽顶部条石出现风化、断裂情况。如果渡槽一旦出现坍塌,将会危及渡槽附近3户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钱塘工作队空顶村工作组入驻到村里后了解到这一情况。经过工作组现场查看,区水务局局长、三元村工作组组长李文才当即拍板决定将空顶渡槽纳入下一步整修计划内。据了解,届时渡槽将整修为钢筋水泥结构,并将在渡槽下修起宽约4米的人行通道,以方便村民往来。

盐井街道石马村40家农户:“喝上了清凌凌的山泉水”

本网讯(记者 杨长泉 通讯员 彭德书 代清雄)2月22日,记者从盐井街道工作队获悉,盐井街道石马村3社因梁家沟水库养殖污染了饮用水源,造成水库周边40户村民饮水困难。

石马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后,工作组针对群众饮水难问题进行走访,及时组织召开社员大

会、院坝会,收集了解民意,通过村社干部、村民代表集体商议,采取老百姓自筹一点,村集体资金补助一点,街道支持一点 “三个一点”的办法,共筹集资金15000余元。在找水和安装过程中,老党员余友贵和10多名社员不计报酬,和工作组成员一道在3公里外的山上找到水源,通过5天的努力,终于将3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到村民家中。该社社员万友良高兴地对记者说,感谢“三进三同”石马工作组的同志,为我们办了一件实事好事。全社父老乡亲期盼已久的饮水难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使我社和周边200余名社员喝上了清清的山泉水。

三汇镇各工作组掀起修路热潮方便村民生产生活

本网讯(记者 周丽)在此次“三进三同”春季行动期间,三汇镇工作队下基层,体民情,解民忧,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掀起了修路热潮。

自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召开院坝会广泛宣传整修道路给群众带来的好处,让群众积极参与,组织一批党员及村民代表义务修路,并通过上级项目补助一部分,镇级财政投入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建设资金,进行投工投劳,为老龙村、榆钱村、大田村等8个村修复公路及便民道,帮助村社群众解决出行难问题。

截至2月21日,全镇共投入修路资金16.3万元,完成了便道路的修建1.1公里,维修了公路4.5公里;正在修建的便道路3.75公里,拟修便道4.6公里;拟修公路5公里。

渭沱镇工作队快速解决片区出行难

本网讯(记者 宋银博)2月22日下午,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渭沱镇工作队队长程卫通过多方沟通,与区运管处、合瑞公司负责人召开协调会,将渭沱片区客车运行方案以现场办公的方式确定下来,从而解决了渭沱片区群众出行乘车难的“老大难”问题。

由于客车运力不足,道路路面损毁严重等原因,渭沱片区特别是油桥、化龙两地群众出行乘车非常不便。在召开院坝会及走访渭沱镇12个村、1个社区群众时,程卫了解到这一情况。为帮助群众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程卫立即安排工作队成员连续两日以暗访形式查清群众出行乘车难的真正原因,并联系区运管处、合瑞公司负责人召开协调会,积极解决这一问题。

会上,运管处负责人、合瑞公司负责人相继表示,将加强统筹调度,合理安排好运力和班次,保证合川到渭沱线路每天8台19座客车24个班次运行(另安排2台车备用),合川到化龙线路每天2台19座客车4班次运行,渭沱到油桥线路每天2台8座客车滚动发车。方案落实后,渭沱片区群众乘车难的问题将得以切实、妥善解决。

铜溪镇弯桥村村民:“我们老百姓最受益”

本网讯(记者 蔡玮)这一段时间,铜溪镇弯桥村民觉得过得特别有意义。适逢全区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工作队员们与大家一起热闹过大年,憧憬着无限的幸福和希望。

“电站路口到咱们8社的通达公路整治启动了!”“咱2社口粮田工程,既壮观又现代化。”

“便民路通家门口,眼看又安自来水、烧天然气耶!”„„鲁安全、刘友德、袁德明先后拉开话匣子,个个笑逐颜开。当铜溪镇党委书记、驻该村工作组长杨彪与5社群众座谈,说到“修通变电站至月耳岩的社级公路”时,住在路口处的59岁村民刘伦高兴不已,他决心在家门口建个大商店。合川日报社派驻该村的工作队员王生华、廖常龙等,与各自“对子”建议:村里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了,老鲁家要搞“农家乐”,老刘要办商店,65岁的老袁也不甘示弱,纷纷表示要在这片热土上干出大事业!

投资100万元,对1、2、3、14社700多户约2100名村民的联产地实施口粮田改造,工程热火朝天;通过9社至14社的柏二路开始硬化,沿途6个社2000多村民出行更便捷;4社唐家溪公路桥墩建成,5月前后架通两岸;日供2000余立方的输气管道加紧铺设,4社村民可望用上清洁能源„„喜事说不尽。

铜溪镇工作队总结“春季行动”阶段性工作

本网讯(记者 陈莉)2月22日下午,铜溪镇工作队召开“三进三同”春季行动阶段性工作总结会。会上,铜溪镇9个村,1个社区共10个工作组分别就2月16日以来的工作情况、进度以及走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区委常委、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铜溪镇工作队队长宋平在总结会上讲话并传达区委、区政府精神,就下一步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宋平说:“2月16日以来,大家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希望大家在下一阶段再接再厉,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将工作做到最好。”

铜溪镇党委书记、工作队副队长杨彪对各组的工作进行了评点。该镇群众集中反映的修路、饮水等问题,工作队高度重视。在总结会后,工作队将对各个组的具体情况进行统一汇总,上报到区委、区政府,争取将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据该镇群众反映,这次“三进三同”春季行动取得了很好效果。工作组成员也有相同的感受,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还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能为老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解决他们的困难,我们的心里觉得舒坦。”铜溪镇板桥村工作组成员说。

双凤镇工作队大力整治场镇环境聚力铺平村级公路

本网讯(记者 袁询 通讯员 胡学友)为配合“美丽合川·五城联创”活动,在“三进三同”春季行动中,双凤镇场镇社区工作组于2月19日开展了“美丽双凤·工作组在行动”活动。

当天,工作组10名成员在社区向居民进行宣传、走访,并发动居民自觉爱护场镇,管理场镇,调动场镇居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明确“门前四包”责任。同时,工作组成员现场检查了社区临时摆放的摊点和乱搭乱建的雨篷、建筑物等,建议居民撤除临时雨篷,按要求设立固定美观的雨篷。

在打扫街道卫生的活动中,各成员包段负责、身体力行,清除了卫生死角,使场镇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该镇苑花村目前共有三条支公路,全长约6000米,由于坎坷不平,群众出行极为困难。春季行动双凤镇苑花村工作组急群众之所急,购回3车石子共15吨,拉回碎石2车约10吨,于2月19日上午,在区安监局局长、双凤镇苑花村工作组组长唐熹的组织下,工作组成员会同村社干部,用锄头、铁锹等工具铺平了苑花村5社支路约1500米。另两条支路将择日铺平。

2月18日,该镇副镇长、太公村工作组组长罗向东在太公村村办公室组织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电话会”。他挨家挨户给全村有电话的农户打电话,电话会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向村民宣传讲解春季行动的目的意义;让群众了解春季行动为大家要办的八件实事;向群众了解生活中的困难;向群众征询15个民调问题。尔后,又组织实地走访。

龙市镇工作队协商共建连心路解决六千余人出行难

本网讯(记者 袁询 通讯员 刘艳平)这几天,家住龙市镇中心村的柚子大户王运生十分高兴,因为他一直关注的砂王路建设有望再次启动建设了。

砂王路始于中心村砂梁子止于王家院子,全长2公里,其中有近400米经过钱塘镇枣峰村,与通过钱塘会龙的公路接通。砂王路于2010年7月动工,原订今年1月完工,道路建设成后,将解决龙市、钱塘两镇共60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该公路建设停滞,砂王路中位于枣峰村的响滩子桥一直无法动工。

此次“三进三同”春季行动中,龙市镇镇长、中心村工作组组长秦国强得知群众反映的这一情况后,带领工作组一行与钱塘镇工作队进行交涉,并与钱塘工作队一道到枣峰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及建议,并就资金、土地方面进行交涉,力争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枣峰村大部分村民表示支持砂王路建设,砂王路有望下月动工。王运生欣喜地说:“砂王路完工后,我家的柚子销路就更广了,以后筹备开办农家乐也有希望了!”

合阳城街道工作队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本网讯(记者 刘宗渝 通讯员 廖旭)合阳城街道工作队共有217人,由区政府办公室、区民政局、区重点办和合阳城街道干部组成。自2月16日起,工作队队员共分为18个工作组进驻农村和社区。

截至19日,合阳城街道工作队各驻农村工作组以社为单位召开了45场次户主会,147场次院坝会。驻社区工作组以居民小组为单位召开了110场次户主会,以楼院为单位,召开了189场次楼院会。对未参加户主会和院坝会的农村和城市居民实行走访,同时开展慰问。目前,已走访老党员、老同志、重点户、困难户、留守儿童13795户(人),发放便民服务卡26500张、贺卡44600份、健康体检卡42000份、“一封信”44600份。

针对农村村民方面普遍反映的用电紧张、便民路破损及不通畅等问题,社区居民普遍反映的卫生死角及垃圾清运不及时、路灯不亮、车辆乱停乱放、下水道堵塞等热点难点问题,工作队立即着手解决。一是加快卫生死角清理及垃圾清运。工作队员实行分片包干,完成对垃圾箱、卫生死角的清理和垃圾的清运。截至19日,该街道已清运垃圾210吨,清除卫生死角65处。二是加快路灯工程进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实现辖区路灯全覆盖,目前已完成摸底工作。三是加快整治堵塞下水道进度。对重点地段,特别是严重影响到环境卫生和居民出行的地段分批迅速启动整治。截至19日,该街道共疏通下水道15处。同时,该街道对农村便民路立即摸底,对已修好破损的立即修复。对需要新修的村完成规划,逐步实施。并联系办理房屋产权证

篇3:三同

2012年11月9日, 在山东省高唐供电公司召开的早调度会上, 6名领导班子成员依次作了本周实施“三同六个一”, 调研供电所管理情况的通报, 标志着该公司开展供电所全面诊断分析工作步入正轨。

该公司实施的“三同六个一”, 即领导干部与供电所员工同工作、同学习、同生活, 每名领导干部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供电所的早例会, 每周至少组织供电所开展一次不少于2 h的交流学习, 每周至少在供电所工作一天, 每周至少在供电所餐厅吃一顿工作餐, 每周至少解决一个供电所的具体问题, 每周进行一次分析梳理, 全面诊断分析供电所关键岗位和重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该公司6名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调研2~3个供电所, 调研内容包括电力市场、电费回收、电价执行、线损管理、设备安全、队伍建设、优质服务等情况。通过检查现场、走访客户、座谈员工、随机抽查等调研方式, 全面掌握供电所管理的第一手真实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析深层次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该公司实施“三同六个一”第一周, 领导班子成员就梳理出14个供电所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4项, 并逐项分析原因, 问题得到了及时很好的解决。

篇4:难忘“三同”

1955年5月,我从企业调到共青团修水县委工作。当我办完报到手续,整理好住房和床铺后,团县委书记就找我谈话,说“到党委部门工作,要经常下乡,要准备吃苦的……”接着,他给我分配第二天的工作,要我跟县委的一位领导下乡,到一个很偏远的山区去搞中心工作,并让我带好被子等行李。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请县委通讯班的同志帮忙打好背包(我当时还不会打背包),吃过早饭后便背着背包与那位县委领导一道下乡。那个年代干部下乡,全都是靠两条腿走去。那时,我是个18岁的黄毛丫头,身体十分瘦弱,背着几十斤的背包走山路实在很吃力。那位领导是南下的干部,他总是在前头一边休息一边等我。我们的目的地离县城足足有60多华里,山路崎岖,我们走了整整一天。到达区政府时我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两条腿都迈不动了。第二天,我又跟着团县委一位副书记步行到一个乡里去,了解建高级社和粮食统购统销的情况。当天晚上,我便睡在乡政府的办公桌上。时值春寒料峭,善良的乡文书见我衣被单薄,便从楼角里找出一床几年前土改工作队用过的旧棉被给我垫上,再从他自己床上拖出一条床单铺在上面,就这样,我在乡政府办公室的办公桌上过了一夜。后来,我被分配到一个更加边远的山村去工作,吃住都在当地群众的家里。那时的农村。还有很多农民缺衣少吃,粮食不够就用野菜充饥。我们在农民家吃派饭,吃不饱肚子是常有的事。

1957年的夏秋之交,我在三都区的坳头村驻点。共青团九江地委的胡书记前来指导工作,要我随同到一个乡里去调查共青团工作。那天晚上。连他的随行人员我们一共3人都住在乡政府,我又一次睡在乡政府办公室的桌上。由于当时是跑面,我们的行李带得少,我只有一床很小的被子作盖被,便找了几把稻草垫在桌子上。第二天清晨起床后,胡书记摸了摸我的头说:“可怜的小荣,睡在稻草上。”听了胡书记的话我只感到心头很温暖,没有任何怨言。

1960年的秋天,我和一位从部门抽调来工作的女同志跟随县委一位副书记下乡搞秋收冬种。那时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吃、住都在群众家里,每天两稀一干,常常以瓜菜代食。为减轻群众的负担,我和那位女同志在完成工作任务之后,也经常去挖野菜补充粮食。

1965年初,我被调到县妇联工作。到职几天后,我就到当时的省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樊孝菊所在的生产队驻点。我与她同吃同住同劳动1年。不论是春耕春播,还是夏收夏种、秋收冬种,我都和社员一样下田劳动,晚上还要开展工作。除机关要开会外,一般几个月我们都不回家。我在县城的老人和孩子没人照顾,我便把他们送回到农村老家去。

1966年初,我第二次被抽调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并担任一个工作组的组长。我吃、住在全大队最困难的一户群众家里。户主体弱多病收入低,我们吃的饭里掺了很多发了霉的臭薯丝。我那时有胃病吃下去受不了,不吃肚子又饿,工作或劳动回来肚子常常饿得“咕咕”叫,头发晕身发软。一位贫农老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一次她家杀了过年猪,盛了满满一大碗猪肝心肺汤让儿子给我送来。我当时的身体状况着实需要补充营养,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么一碗猪肝心肺汤对于当时年轻的我来说也的确是个很大的诱惑,但按照党的组织纪律我只能婉言谢绝,请他儿子拿回去了,她老人家事后难过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几十年过去了,那位老妈妈也早已过世。但她那慈祥的面容至今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为了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当时还有一种机关干部轮流下放当社员的工作制度,这更是需要完全与群众实行“三同”。党和政府还号召各级干部与农民交知心朋友,以深入了解民情。当时我曾结交过一名女性农民朋友,直到她不幸因病去世前,都有来往,说明我们的友情是很深厚的。

篇5:三进三同个人总结

2012年1月14到20日,照学校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磨炼的要求,我在江津区珞璜镇郭坝村集中开展了“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本着“四个一”工作目标。即:片访一次群众,建立一个民情信息库,为贫困群众制定一个脱贫计划。在走访过程中,我调查了解了农户家中劳动力数量、主要经济来源、参加养老保险、计生政策等基本情况,并将这些基本情况录入电脑,系统形成郭坝村村民情况信息库。同时,我还收集群众的反映意见,把群众平时想对党和政府说的知心话都收集起来。在一次走访过程中,我了解到郭坝村有个老人,她年事已高,没有劳动能力,儿子有气管炎,常年犯病,至今未婚,家庭唯一收入就是每月600元的社保金。房子是土房,下雨天还会渗漏。为此,我们对老人制定了专门的脱贫计划,希望通过脱贫计划的实施,她能早日摆脱贫困。

1月17日,我到16组去进行了一项劳动-挖地。虽说看过别人干过一点农活,但真正到了自己要挥动锄头的时候,还真有些无从下手。不过好在村民手把手的教我,下力的点,锄头应该落在什么位置。之后我再挖地的时候,就是得心应手了。看着一片自己耕耘的土地,自己的辛勤劳动,无比的欣慰。虽然双脚沾满了泥浆,双手磨出了水泡,但切实体会了农村生活,也拉近了我们与农民的感情。在六天的时间里,通过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地感受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朋友的真情实感,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农民朋友对惠农政策真心拥护。与驻点村民“摆龙门阵”,他们总是满怀欣喜地谈起新“农合”、新“五保”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变化;“家电下乡”、“汽摩下乡”等新政策为他们带来的不少好处。因此,党的惠农政策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群众从心眼里是赞成和拥护的。

二是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对农业农村的关注和支持需要一以贯之,不能搞形式主义和“一阵风”。在与村民“同吃”、“同住”的过程中,看到村民家中破旧的生产生活设施、走着乡间崎岖不平的“马路”,盯着闪烁不定的电视屏幕,我感到农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与城市相比的确有不小的差距。农业、农村为支持城市的发展做了几十年的贡献,现在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全面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长期扶持。同时,这种扶持不能搞“一阵风”式的活动,不能是讲究光鲜漂亮的形式,而必须是能够长期保持、长期执行的政策导向和实际行动。

三是群众的感情朴实无华、真诚动人。每当农民朋友用自己喂养的鸡、自已做的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我们,还一再劝大家多吃的时候,我认为那种发自他们内心的笑容是最真诚感人的,那是一种劳动收获后的自豪,也是善良好客自然流露的喜悦。每当我们走访了困难群众,告别时,他们总是握着手久久不愿放下;没有更多华丽的词言,几句“感谢党、感谢政府”却在他们的口中不停重复;当我们走过山凹,回过头去,他仍在那边山头上挥手“再见”……此情此景,总是令我感动不已。我们的农民群众是善良和淳厚的,作为机关干部,必须首先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尊重群众,才能在工作中为民着想、替民分忧。

“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一名机关干部如果没有群众观点,不仅会滋生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还会成为破坏党风、政风和民风的害群之马。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生命线”,警醒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工作中,我们也能看到干部脱离群众的一些现象:一是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私下把群众称为“刁民”;二是不愿接触群众,认为自己是干部,只管端坐“衙门”,但求相安无事;三是不善于听取意见,认为群众关注的问题都是个别问题,都是打自己的“小九九”,对工作没有指导性,因此不必重视;四是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做的是官样文章,讲的是大话、空话、套话,甚至是主观主义的假话,对于是否能办成实事毫不在意。种种脱离群众的倾向,如果不加以扭转,必将使群众对干部失去信心,干群关系失去和谐。

因此,要做一名真正为群众办事情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指导工作的理论武器,奉献群众的满腔热情,而且要有服务群众的真实情感,具备扎实做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我们也要以“三进三同”活动为契机,并将其作为一种常态机制,才能不断提升解决突出信访问题的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篇6:三进三同活动总结

在五宝镇的一个月生活中,我们了解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来到五宝镇后我们就马上着手进行调研活动。深入农村了解情况,与农户们进行亲切的交谈。做到知民情,解民难。并开展了多项活动,丰富了当地居民的业余生活。解决了许多实质性问题。也作出了不错的成绩。

一. 深入基层,体验生活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体验生活,为农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多次到村中与留守老人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及困难。我们帮助年迈的老人把十多棵树上的李子收回家,我们也帮助蔬菜种植户收获蔬菜,摘过花椒,我们还几次到农户家中麻包谷。在深入基层的时候天气很炎热,但是我们却丝毫没有退缩,真正的深入基层体验了农村生活。

二. 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

在7月25日,我们临时党支部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 关注祖国未来”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的开展拉开了帮扶留守儿童系列活动的序幕。在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对一帮扶留守儿童活动。每天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为他们送上关爱。再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留守儿童的成绩不是很好,因此我们决定辅导留守儿童的功课。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主的学习。

我们还与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打羽毛球,唱歌。让他们从思念父母的阴影中走出来。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此外我们还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问题与其爷爷奶奶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多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

三. 开展多种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组织“坝坝舞”,在此之前万缘村没有“坝坝舞”经我临时团支部研究决定:教学“坝坝舞”我们深入农户了解情况。并动员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现在“坝坝舞”已经初具规模。每天晚上由以前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二三十人。深受当地居民的认可。

积极排练节目,为“马井之夜”文艺活动做准备。在五宝的日子天气都很炎热,但是我们的激情并没有减弱,最终给当地居民带去了一场有声有色的文艺汇演。

篇7:三进三同心得

三进三同心得

要放假了学校让我们进乡体验生活,名叫“三进三同”,是重庆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身为一名大学生,我十分珍惜学习锻炼的机会。但对于我来说,我本来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对于乡下我是很有感情的,我喜欢我的家乡虽然他并不富裕但很有色彩天空更加的蓝树更加的绿,晚上可以看到漫天的星星这是城市里所没有的。

带着感情回到乡下那还真实别有一番滋味。从报到任职开始,我常常留出时间,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与他们近距离交流,了解本村民情,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由于我本是农村人,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通过这个活动,我更快地了解了本村的一些基本情况,通过参加“三进三同”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在万州的绝大多数农户并无多大收益的农作物和畜禽种养殖,农村群众却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锄一锄的辛勤耕耘着。当我和村民围座在餐桌上旁,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我,还会给我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劳动收获后自然流露的喜悦,也是他们对待客人最好的招待,每逢此,我还是会感受到他们这种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这些平凡举动中体现了踏踏实实、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这正是我们工作、学习所必须的精神。我认为,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用这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历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败,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总会体会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心系群众,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疾苦,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老百姓就会真心地拥护我们,爱戴我们,我们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在短暂的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深刻感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的朴实无华和聪明才智。要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发挥覆盖面广、活力强大、凝聚力强的战斗堡垒作用。“三进三同”活动,不仅让我回到了家乡还提供了和朴实的农民密切联系的机会,进行深刻思考的机会,而且也为我创造了以人民群众为师为友,接受基层实践锻炼的的良好平台。今后,我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不断提高能力,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学习深造,为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8:下乡“三同”办实事

同吃,最能体现如今重申的群众路线,反对大吃大喝的作风。那时是计划经济,粮食定量,我们在社员家吃轮饭,都是家常饭,每户轮一天,每餐交1角5分钱、4两粮票。

同劳动的内容就更丰富。我分在庄上生产队,队里共30户人家,160多人。生产队有130多亩水田、30多亩旱地,还有几十亩山林,自然条件也还好,但过去生产一直上不去。社员群众一年忙下来,只能分到自己的口粮。我每天上工参加劳动:挖地、修水库、下田插秧、收稻,和农民一道流汗。

同住,赋有更重要的使命。我们住在农民家里,晚上走家串户与社员交谈,查找落后原因。社员们反映说,庄上有三老:老品种、老方法、老产量。了解情况后,我和隊委干部研究对策,订出计划,拿出办法,召开社员大会,提出三新(新良种、新技术、新产量),力争早、晚稻两季每亩增产200斤。我和群众一起制定了“三抓”措施:一抓合理调整水稻品种布局,夺取全年大丰收。早稻选用生长期适中、产量高的红410和光大白110天中熟品种,晚稻60%的“汕优2号”,40%的“光大白”返秋。这样早稻就可以提早收割,为晚稻争取了时间。二抓新技术推广。适时早播、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为了提早农时季节,争取早稻早插秧,早稻全部采取蒸气催芽。播种后如遇寒潮,不分昼夜和社员一起满田灌水护秧。三抓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坚持以农家肥为主,积极鼓励社员发展养猪积肥。这一年,庄上每户人家都比往年多养了一两头猪,农家肥比往年多1/4。我还把施肥方法编成顺口溜:“基肥足、面肥速、追肥早、穗肥巧。”通俗、易懂、好记。早稻插秧后,寸水护秧,提早返青。返青后,保持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危害。抽穗扬花期灌寸水,齐穗后,保持田间湿润,间灌跑马水,不使田间过白,促使茎叶青绿,子粒保满,提高千粒重,克服灌长流水习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1980年,庄上生产队创造了全县第一个晚稻产量超早稻的新纪录,粮食获得大丰收,总产由1979年的17.3万斤,增加到24.1万斤,增产6.8万斤,增长近40%。此外,红瓜籽、田腾豆、白萝卜的产量也翻番。1980年冬,在游州大队部召开的庄上生产队年终分配兑现大会上,副队长曾思辉手捧600多元现金,热泪盈眶,激动得哭起来。他说:“我今年40多岁了,这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感谢县委工作组的同志!”

人民群众是最讲感情的。根据群众的要求和组织上的安排,1981年,我继续在庄上蹲点一年,和社员们一起奋斗,又夺得了新的丰收。当年我被评为优秀丁作队队员,并出席了信丰县积代会。1980年,《赣南日报》《江西日报》《江西科技报》曾先后报道庄上生产队和我的先进事迹。同时,县委工作组在庄上生产队蹲点的经验总结,被江西省农业厅采用,编人《江西省1980年全省水稻高产经验汇编》,并获得1980年信丰县科技进步一等奖。

篇9:“三进三同”活动日记

2010年5月6日,星期四,天气:暴风雨

今天,重庆市遭受了今年入夏以来最大、最强的一次暴风雨袭击。隆家沟村地处许明寺镇北部,群山环抱,沟壑众多,地质灾害较为频繁。在此次暴风雨袭击中,隆家沟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群众“生命线”——村社公路破坏较大,地质滑坡、坍塌随处可见,部分多年失修的农舍土坯房摇摇欲坠,农作物大面积受损歉收……

篇10:三同体会

2016年中青班学员 母晓敏

按照要求,我和本届深圳市中青班的46名同学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16年9月6日至9月28日,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杨寨村开展“三同”锻炼。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吃住在农家,入乡随俗,与当地农户一起开展农业生产,切切实实地做一会农民。对于出生在70年代末、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来说,这一个月的生活,是一场生动的人生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儒雅博学的名师授课,也没内涵丰富的书籍课本,然而它却用冷峻的现实、朴素的情感、真挚的交流,以无形之力直击人的内心,带来前所未有的教育、启迪和震撼,让人受益终生,回味无穷。

一、贫富差距不容忽视,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此次“三同”所在的杨寨村隶属宁夏东南部边缘的彭阳县,地处六盘山东麓,海拔1248—2418米,年降水量450—550毫米,年平均气温7.4—8.5℃,日照时数2311.2小时,无霜期140—170天,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灾害相对频繁,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扶贫重点县。村里水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产生活用水依靠窖水、井水解决,部分家庭有自来水。全村总户数为560户,总人口为2481人,其中回族118户416人。村民收入来源为种植养殖和劳务收入,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玉米、马铃薯,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60元。

出发之前,通过市委党校的动员会及以前几批学员的反馈,我提前对此次的“三同”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正到达杨寨村时,切身感受的一切还是让我震惊。从村委会出发到入住的农户家,经过坑洼泥泞的山路、因自然侵袭形成的深沟、路边山坡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条件好点的农户家里有个旱厕(条件差的家里大小便只能随处解决)、有些农户家水窖里含有漂浮物的生活用水以及几乎不可能洗澡的事实,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看到的恶劣生存环境。

虽然近年来政府的惠农政策使得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基础设施的落后、生活环境的恶劣、自然资源的贫瘠、人才的匮乏,仍然制约着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的生活仍有着天壤之别。GDP排名世界第二的成绩不能回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的事实,亦不能忽视城乡差距、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的现实,只有像杨寨村这样的农村发展成为配套设施齐全、村容村貌整洁、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的农民能够过上富足舒适的生活,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丰富的资源,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国力强盛带给我们的骄傲与自豪。

二、政策制定要贴近民生,制定的政策要能落地 在杨寨,通过走访村民,我切实看到了国家转移支付政策的成效。我和董姐入户的家庭户主是杨小军大哥,所居住家庭地理位臵偏高站在家门口可以看到横贯整个后洼居民小组的深沟。由于自然风化,深沟曾以每年七八米的速度向沟两边侵蚀,深沟两侧的居民不得不搬离祖辈居住的窑洞。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地,整个杨寨村共退耕还林(草)9189亩,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另外政府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为家有5头牲口以上的农户免费盖牲口棚;鼓励农民改善居住环境,为建有独立淋浴房的农户免费安装太阳能。一方面通过政府投资拉动居民投资,另外一方面也确实给土里刨食的农民多一条养家致富的路。这些政策的制定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因而更能落地,能使百姓切实得到实惠,也能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同时,我也了解到这里的农民家庭致贫的原因主要是教育和疾病。比如我入住的农户家,大哥大嫂一年的种养殖及外出务工收入大约有3万元,其中2.7万元以上都用于家里两个孩子的教育支出,大哥大嫂如此重视教育让人感动。当然,他们也确实希望能通过教育改变孩子们的命运,进而改变家庭的生存现状。另外,当地公共卫生条件较差,农民生活卫生意识不足,且医疗保障有限,一旦家庭有人患病,一个家庭就难逃贫困的命运了。就像我家大嫂生病了也不肯去医院,买点儿止痛药挺一挺就又去干农活了。不去医院有大医院离居住地太远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花钱,不敢去看病。

教育和疾病可能也是目前中国农村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作为深圳的一名财政干部,我没有办法影响国家的民生政策,我能做的就是在上级部门制定民生政策征求意见时能认真地为老百姓想一想;在颁布实施的民生政策需要落地时,积极筹措资金予以保障;努力发展地方经济,为深圳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使转移支付大户深圳有更多的财力支持中央的惠农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三、幸福很简单,要学会知足与感恩

生活在物资丰富、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我们常常会因为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而充满了抱怨。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杨寨村,你看不到牢骚满腹、也看不到怨天尤人,每一位村民都用真诚质朴的笑容来回应和感染着我们。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家的嫂子,不善言语却真诚体贴,每天帮我们把炕烧得热乎乎的;就因为我和董姐说起想吃当地的特色燕麦柔柔,嫂子就把做燕麦柔柔的十几斤的木质工具翻出来,起大早给我们做来吃;为了欢迎我们,要把家里下蛋的两只鸡杀一只给我们,被我们硬拦着才没杀成。嫂子外表柔弱,可是干起活来却一点不含糊。家里的12亩地、4头牛、两头驴全由她一人操持。如果不是我们在,嫂子忙起农活来可能一天才吃一顿饭。生活的磨难让嫂子过早的苍老了,可她从不急不躁,每天都笑呵呵地面对生活。除了我们离开那天,我们都泪流满面。

深情厚谊,让我铭记于心,感动不已。在杨寨,我深深体会到幸福可以很简单,不过就是渴了有口干净的水喝,饿了有碗热腾腾的洋芋面,家人都健康平安。相比嫂子的苦难生活,我真真感恩自己所拥有的。回到深圳,我也会提醒自己要更加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做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员干部只有真正的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一线感受群众疾苦,懂得换位思考、扎实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取信于民,为民所敬。

篇11:“三进三同”党性分析

为推动“联系群众、培养作风、锻炼干部、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按照乡党委开展三进三同的要求,结合学校党支部工作要求,到农户家中与其交流,了解到各方面比较真实的情况,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通过这次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我清醒的认识到,对照实践群众观和党性要求,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向群众学习不够,在学习中比较局限书本和理论学习,往往造成好心办不了好事,在规化落实万元增收工程不够详实。

二、知群众冷暖不够。作为党员,作为一党员教师,认真的思考群众盼什么,需要什么,从而帮其解决。

市委提出的“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是我们在新时期需要长期坚持的一种好思想、好作风。下一步我们因

从三方面践行好群众观。

(一)是深入查民情,深入基层听民声,知民愿,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

(二)是广泛集民智。群众是最优秀的智囊团,是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我们应从思想和行动上尊重、依靠、相信群众,做对群众有利的事。

篇12:话说三同爱铸和谐

翻开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画卷,探寻古代先贤们的深邃思想和博大情怀,我们或许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思想启迪。开创中国教育先河的孔子,在继承春秋以前“和”、“同”观念,以及史伯、宴婴“和同之辩”基础上,着重从社会和人伦的角度所提出了“和而不同”的重要理念。“和”指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平衡或统一,“同”则指事物的绝对一致、等同。“和而不同”这一命题揭示出:差异,使万物品类丰富,相辅相成;和谐,则使万物处之有道,共生共长。从哲学角度看,“和而不同”揭示了社会事物的多样性统一。它主张人的独立性,主张在尊重个体观念独立和差别的前提下,寻求个体自身的立己、处世法则,探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共处之道。儒家和谐观是一种具有辩证精神和人文色彩的普遍的和谐观。“和而不同”这典型的中国智慧,为我们协调好师生关系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借力班风创建之机,营造学习共同之要

美国心理学家班尼曾说:“如果一个集体的气氛是友好的,相互理解的,相互支持的,那么集体对于动机、工作表现和成就的影响就会是积极的。”对于班级里的学生来说,勤奋学习、决胜考场,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因此,这群成长中的孩子具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原动力。对于班主任而言,应该紧紧抓牢这一无形的原动力,引导好、挖掘好学生潜能,着力构建良好的班风,为学生的共同学习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决胜考场、逐梦中华奠定坚实基础。

班风是班级的灵魂,班风是班级建设的核心,班风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一个班集体首先必须是团结的班集体。有了团结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为达此目标班委会便提出了“团结勤奋,和谐发展”的班训。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班级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班集体没有一套完善的班级制度来加以管理,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入学以来,我班师生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精神和宗旨,共同参与制订了《班级公约》,这一《班级公约》更能体现班级人性化的管理以及同学们极强的自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务实有效。力促同学们能将班级的荣誉与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地生根,使班级最终成为每个人学习的乐园,展示自我茁壮成长的舞台。第三,成立一个“接地气”的且强有力的班委会。组建了新一届班委会,建立了一套比较健全的激励、评价制度。一方面班干部能以身作则,在工作、学习及品德等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并使班委会真正成为连接老师和同学们的纽带与桥梁。另一方面其他学生在班委的带动和引领下迅速适应班级氛围,自觉践行班级制度,不断提升班级形象!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借力班风创建之机,营造学习共同之要。“班风正,学趣浓”这是我班的形象和特色。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课上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及其他教学时间,见缝插针、应时而宜、应境而异,着力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想及学习态度;课下班主任利用家访及一切可能的形式,用心倾听、用爱感悟、用行引领,着力塑造、践行“勤学,好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浓厚学风,使得每位同学都为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而努力学习。其次,依据“和而不同”的理念开展分层教学,力争使每位学生均能学有所获。再次,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学习经验互动与交流;每次考试后,便及时召开班会,多渠道收集同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灵丹妙药”,用以借鉴与吸收他人之长,弥补我班学生之不足。并在之后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地磨合、完善使之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供我班全体学生使用。

二、着眼平凡生活实际,力促师生交往共融

农村生活自然是艰苦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改变这一不争的现实。故而,农村学生必需立足于农村这片广阔厚重的生活舞台,面对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质朴民风,时逢改革浪潮冲击下的日新月异的农村生活。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现有教育资源,着眼平凡生活实际,力促师生交往共融。

奉献,更多地来自平凡和普通。它是一种善良的情怀,坦荡的心胸,真诚的相助,忘我的境界。奉献的力量,来源于本性,是节操,是精神,是人格的力量。尽管他们自己没有经济收入,但面对比他们更需要帮助的人时,他们依然慷慨解囊。在学校的“扶困助学”及其他形式组织捐款的活动中,他们积极踊跃的捐款。尽管我们班级学生人数不多,但他们总是尽己所能,甚至倾其所有,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捐款、捐物,捐款数额多次名列全校第一。两年以来孩子们在奉献着爱心,同时也使我们明白了奉献并不一定需要慷慨激昂的舍生取义,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的舍己为人。

在互助中交往,在交往中融合,在融合中成长,在成长中成功!我希望通过集体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农村这片充满希冀的沃野上,在这群朴实的孩子心中播撒下爱的种子!因为爱与善良是奉献者的本质内涵。有了它,师生间的对话与互动交流才显得融洽和谐。有了它,学生间的交往与互助才显得“顺理成章”!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与交往中,是爱的力量化解了师生间、学生间互助的隔阂,是善良的魔力催生了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勇气。共同的学习目标,相同的生存环境,共同的荣誉与使命,必将把他们塑造成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交往共融的“命运共同体”!

三、团结勤奋爱铸和谐,硕果彰显心灵共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心与心的距离!对于班主任来说,如何拉近师生间、学生间的心灵距离,便成为衡量班主任个人能力与工作成败的关键要素。我班学生在“团结勤奋,和谐发展”的班训引领下,在“和而不同”的智慧启迪下;班级内充分发扬班级民主,最大限度尊重个体差异,最大程度彰显个性特长。校园外秉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态度,不时叩响他人心灵之门,不断倾听彼此心弦之音!班主任最大的幸福源自于俯下身来、洒下情来、静下心来走入学生心灵的殿堂。班主任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有意与无意间缩短师生间、学生间心灵的距离,任悦耳的回响在彼此心灵间喧腾激荡。身为班主任的我面对此情此境:虽百转千回而犹未悔,然心心相通愿足矣!

这两年以来,我班在全体教师的带领下及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在争做跨世纪新型人才的感召下,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朝气、勤奋上进、团结互助的优秀集体,并取得累累硕果:

2011学年第一学期荣获校卫生评比二等奖;2011学年第二学期荣获乡语文学科测试三等奖;2011学年第二学期荣获乡广播操比赛一等奖;2011学年第二学期荣获校班级文化创新设计评比一等奖;2012学年第一学期获荣校班级文化创新设计评比一等奖;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次被评为校文明班级称号……此外我班同学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各种比赛,为我们班级赢得了多个奖项。同时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级的比赛,多次获奖并获得好评。我们更注重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史院中心小学国护卫旗队选拔当中,经过层层选拔,蒋飞同学还被选为国旗护卫队副队长,尹悦同学担任了校广播台台长一职。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走访街道居民、访问乡政府驻地等等。

四、用时间去验证未来,让希望去放飞梦想

时间的年轮悄无声息的从我们的指尖滑过。流逝的岁月亦将为我们见证绚烂的过往,并且必将亦为我们辉煌的明天投来深情的目光!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又饱含希望,懵懂无知、满怀困惑而又斗志昂扬!我与孩子共同立志:一定要在史院中心小学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用双手放飞属于自己的梦想……

浓厚的学风在充满芳草气息的班级里缓缓酝酿,深厚的友谊在充满纯洁健康的氛围中缓缓生长,仁厚的心灵在充满美好静谧的时空里缓缓相望。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学习共同、交往共融、心灵共通,三者相辅相成、同生共长;对于班主任而言重在用时、巧在用心、贵在用情,三者唇齿相依、一脉相承。用漫长的时间去打磨,用深情的话语去交流,用热切的心灵去沟通;充满尝试性的、艺术性的、创造性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付出的是热情与汗水,收获的是期待与希望!

这样一个用关爱铸就的和谐班集体,也许她羽翼未丰,但已展开了理想的翅膀;也许她前路坎坷,但已树立起必胜的信念;也许她还幼小,但一定能在和谐进取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上一篇:盘马埠小学突发地震下一篇: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