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围龙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2024-04-19

在围龙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1:在围龙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根据县委、县司法局关于开展“三进三同”活动的要求,我“三进三同”活动是在围龙镇腾龙村开展的,活动中我采取了以一家农户为主要活动对象,多个院落、多个村开展走访、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的形式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数次的走访活动中,了解到了各方面比较真实的情况,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感情。通过这次实践锻炼活动,我有如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首先谈谈认识:

围龙镇腾龙村位于巴岳山西麓,东临龙珠村,南连龙井村,西与龙神村相邻,北与龙韵村接壤,村办公室距围龙街道2公路。全村所辖1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户596户,农业人口共2007人,劳动力1305人,约占全村人口的65%,其中外出劳力650人。全村共有林地面积3570亩,耕地面积1660亩,人均耕地0.83亩。村内主产水稻、玉米、红薯及竹木等农林产品。主要产业为传统农业、养殖业等,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养植业和外出务工。该村是市级贫困村。其次是几点体会:

一、群众身边无小事

每一次走访,每一次为群众解决一个问题,每一次听到群众感谢的话语,都让我深深地感叹,平时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但群众觉得这些都是为他们解决了天大的事。平时这些钱对于我们的机关干部

1算不了什么,也做不了多大的事,但它却可以让群众解燃煤之急,让他们感激涕零。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老百姓过日子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升学就业、求医看病等,这些看似上一桩桩小事,事实上都是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大事,我们必须要树立群众身边无小事的观念,多深入寻常百姓家,把解决好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做为基层的“国家大事”,这才是践行党的宗旨的生动具体体现。

二、“三进三同”活动是我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 通过在围龙镇腾龙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逐户走访,在与群众“零距离”的交流沟通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群众的淳朴与善良,深切体会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进一步推动了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唤醒了我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强化了党性修养。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也进一步增进了干群感情,了解了群众期望,体察了民心民情,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坚定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在“三进三同”中,协助乡村制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制定增收计划,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发展。实践证明,“三进三同”不但是历练干部的良好平台,更是干部落实科学发展、推动农村文明进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通过与群众之间亲切攀谈,群众自然而然敞开心扉、打开话匣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让我深刻感受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真谛,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就是要保持与群众血脉相通、心气相连,密切联系群众,多渠道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干群关系才能避免“油”、“水”分离,实现“鱼”、“水”情深,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长久支持和拥护。

三、“三进三同”活动是我们提升工作能力的“助推器”

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三进三同”活动无疑是我们提升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助推器”。现实工作中,一些干部职工总是拘限于书本和理论学习,认为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方方面面都比群众强,没必要深入群众、没必要向群众学习。部分领导干部在制定决策、计划或决定时,习惯于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出主意、起办法,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去开展慎密的调查研究,没有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没有认真去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缺乏“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司法行政工作是长期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当前,交通出行、城市拆迁、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农村产业发展等诸多矛盾纠纷频发,我们只有“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真心与群众交流,拉家常,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才能真正了解矛盾纠纷发生的真正原因,才能真实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才能真正不断提高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因此,要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仅要掌握指导工作的理论武器,奉献群众的满腔热情,而且要有服务群众的真

实情感,具备扎实做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我们要以“三进三同”活动为契机,才能不断提升我们与群众打交道、解决突出信访问题的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篇2:在围龙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今年,市委又将其作为“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年”的三大载体之一,进一步深化拓展,提出了许多具体有效的要求和措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各级党组织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5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举行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

学员开学典礼上就改进文风时指出:“领导干部改进文风,应当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

我想:望、闻、问、切,合称“四诊”,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与重庆市开展“三进三同”的要求异曲同工之妙。

“三进三同”——望,要借鉴中医观全身、看局部、察细节的方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真心实意地结穷亲戚,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田间地头、村落院坝,在第一线直观地了解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实地察看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三进三同”——闻,要借鉴中医听声音、嗅气味、定属性的方法,通过座谈会、在走访等行式,对重专大户、贫困户、移民户、党员户等不同群体进行重点访谈约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进三同”——问,要借鉴中医探病史、问症状、询病因的方法,放下身子,摆正位置,以小学生的姿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深入查找在政策执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寻找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三进三同”——切,要借鉴中医把脉搏、施疗法、强体魄的方法,在做好望、闻、问的基础上,搞好自我检查,摸准“病情”,正视存在的“毛病”,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或调研报告,切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篇3:在围龙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关键词:创业;三同;三进;三育;二级学院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业工作的大背景下,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依托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明确了做好创业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专门成立了食品学院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各系主任、教务员、辅导员任组员,建立了“三同三进三育”的工作模式,依托食品学院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开展具体工作,将创业工作化无形为有形。

一、坚持“三同”,将创业教育贯彻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一)将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相结合

食品学院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招收食品科学与工程(含食品营养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含发酵与酿造方向)、包装工程4个专业,其中前二者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后二者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另自主设置有食品安全与营养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包装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招收食品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这样强大的学科优势,我们将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创业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学生进行创业提供思维的启发。

(二)将创业教育同产学研相结合

食品学院下设有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工程中心、广东高校天然活性物国际科研合作创新平台、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中低温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生物科技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产学研等方面多有建树,将创业教育同产学研相结合,无疑将极大推动创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创业走上快车道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将创业教育同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相结合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是整个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职业发展,很多人,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自己创业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虽然成功创业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但创业的理念,创业的思维一旦被学生所理解,所接受,那么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大学生也能够逐渐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因此,在大学生入校的第一刻开始,我们向学生传授创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们在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中,感受到创业的巨大魅力。

二、做好“三进”,全面推进创业工作

(一)创业进学生社区

我们在学生社区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学业发展与支持中心(简称“CDSS”),依托CDSS,服务广大学生,使同学们在宿舍区就能得到及时的生活和学习的帮助,我们在CDSS定期举办创业讲座或创业沙龙,邀请了企业知名人士,成功创业的校友,学院创业方面的老师等为同学们传经送宝。

(二)创业进学生课堂

一是打造实体课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邀请了知名创业讲师,仁源集团副总裁唐灵香女生等一大批优秀的成功人士为学生们授课,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创业、创业所必须的因素和创业情怀”等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二是打造网络课堂,我们设立有专门的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公众微信号、官方微博和网站,使学生能够全天候的了解创新创业方面的最近进展。

(三)创业进实践平台

我们深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充分的实践,创业也将仅仅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注重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的方式,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增长真知才干,例如,我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所举办的“丝源杯”营销创业大赛,该大赛旨在鼓励我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促进我校大学生饮料市场营销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促进校企交流。大赛为期半年,面向全校学生,总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已吸引十余支参赛队伍。参赛队伍主要销售经过食品学院技术转化,由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紫美TM桑果汁,以销售业绩确定团队比赛名次,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重视“三育”,实现创业工作良性循环

(一)培育一支专业素质强的校内创新创业指导队伍

在创业工作中,我们重视发挥学院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的作用,学院16名教授均参与了学生的创业指导,实现了教授们对创业项目的全覆盖,同时,还有多位老师还取得了创业导师的资质,为做好大学生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育一批优秀的创业校外导师

我们聘任了一大批知名企业负责人作为我院创新创业校外导师,极大的充实了校外导师力量,让企业运营的成功经验助力创新创业工作。

(三)选育一群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创业团队

在我们的精心组织、动员和指导下,我院共有22支队伍获校级创新训练项目立项,1支队伍获得校级创业训练项目立项,2支团队获得校级创业实践项目立项,广州万物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广州启才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奥思过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绿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养生茶坊食品有限公司等5支创业团队成功进驻了学校创业孵化基地,2支队伍进了2015年的“联炬杯”第二届广州青年创业大赛决赛,1支队伍获得了我校第二届创业大赛一等奖,1支队伍负责人还在2015年“广东就业创业大讲坛” 暨“就业有位来”就业创业政策宣讲会上做专题发言,为创业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白峰.浅谈农科院校创业教育模式[J] .新课程,2011(11) .

篇4:在围龙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2011年11月24日-30日,区卫生局紧紧围绕区委关于在全区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进三同”活动的工作部署,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深入开展以“进农村访民意、进农户解民忧、进企业谋发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三同”活动,取得较好工作效果,受到了对口联系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肯定。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以身作则,活动主题明确

局党委高度重视“三进三同”活动的开展,将其列当前重要的目标工作任务。强化“三进三同”活动的组织领导。按照局长谢太林、局党委书记罗建文要求,区卫生局参加“三进三同”活动人员将竭尽全力,结合卫生系统实际,以“进农村访民意、进农户解民忧、进企业谋发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题,扎扎实实为联系村老百姓干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局领导先后7次率队深入湘东镇泉塘村进行实地走访,更是以身作则,在联系村住宿3晚,和群众及同志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有力地推进了“三进三同”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活动有序开展

为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局党委按照区委部署,制定了具体工作安排,就活动批次、活动时间、参加人员、活动内容、活动要求等事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建立了详细的机关干部活动台账。在为期7天的时间中,组织开展七次下村走访,参加人员共56人次,涉

及有局机关的科级干部、也有副科级后备干部,真正实现了活动的“全覆盖”和“高质量”。

三、目标明确,措施到位,任务圆满完成(一)召开了一次宣讲大会。11月29 日,在泉塘村村部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由村民小组长和党员共计30余人参加的宣讲大会。重点宣讲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规。有针对性地做好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自觉理解政策、并实实在在地拥护政策。

(二)收集一批意见建议以及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工作。通过工作组下村、进企业了解情况,未收集到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同时由于泉塘村历届村委的有效工作,泉塘村班子团结、村民和谐,无突出的矛盾纠纷。

(三)办好一批好事实事。在开展“三进三同”活动期间,卫生局工作组首先走访了泉塘村种养专业户韩宝娟,徒步到她位于山上的养殖场,了解其建设养殖情况,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其次,工作组在与泉塘村村委干部广泛地沟通中,了解到村上尚有一部分村民小组未接通自来水及部分村民还在使用旱厕后,卫生局工作组结合卫生系统的实际,马上与泉塘村村委达成初步协议,决定在下一年度的改水改厕项目中向联系村倾斜,帮助、指导村民积极进行改水、改厕,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

(四)帮扶一户困难群众。工作组利用劳动空余时间,走村串户,到农户家和群众一起拉家常,感受群众冷暖,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询问群众诉求。通过了解得知泉塘村黄家塘组村民彭其身患肝癌,家庭为给他治病已经负债累累,生活非常困难。卫生局工作组在局长谢太林、党委书记罗建文的带领下,到彭其家进行慰问走访,与他家结成帮扶对子,同时送去了2000元现金和价值近2000元的抗肿瘤的中草药,并鼓励其战胜病魔,树立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五)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卫生局工作组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在活动中倾听民声民意,切身感受群众生活的苦与乐,群众观念进一步更新,思想进一步转变,认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加深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并结合工作实际,每个人都撰写了一篇心得体会。

篇5: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其一,突出一个勤字,不伸不要我住在香炉社熊支书(村总支书记)家,在向书记了解了香炉社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该社的幅源状况)后,经过几天翻山越X的走访,深刻的体会到群众处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险的艰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艰辛。如,我们在走访该社一农户了看到,房屋较宽,破烂不堪,四面透风,屋内除了一张床和日常用具外,别无一件象样的东西。该农户一家两口,丈夫60多岁,其妻年龄大致相同,丈夫在70年代修建该乡公路时,双腿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但该农户户主身残志不残,凭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夫妻俩互警互爱,共同劳做,响应镇府号召,种植烟叶,发展养殖,间做其它一些手工活有一点微薄收入,尽管生活处在贫困线上,但从不向国家伸手,从不叫穷,凭自己的勤劳,维持一家的生计,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在他的身上就充分体现了一个勤字。

其二,心中有个懒字,导致一个穷字。在我们所住的社的交通相对不便,山高路险,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该社尽管条件如此,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发展希望,如,该社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较多,草丛较阔,且不适宜耕种,作为发展养殖业是有较好条件的,但该社部分社员坐地等花开的思想忧为严重,近几年,相关单位为扶贫,为其该乡村、社送去部分雏鸡,为支援生产送去化肥,而部分农户不去领来喂养,即是领来喂养,也任其自由生长,不对其防病治病,精心喂养,导致80%左右的雏鸡死亡。对支援的化肥领了后,当场买掉,以得现钱为乐。我认为,在这一部分农户中,就体现了一个懒字。

其三,按该村熊支书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的确对我们而言,对他们的落后、对他们经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救助金和一点点日用品,对他们的整个贫穷、落后而言,当然是杯水车薪。我们听到熊支书的一席话后,深受感动,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应的时间内,基本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其四,我们经过一周的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刻的体会到,在赵家乡的绝大多数农户并无多大收益的农作物和畜禽种养殖,农村群众却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锄一锄的不断耕耘着,依然围着并不成规模畜禽一勺一勺地喂养着,为了什么?当你围座在农户餐桌上就知道答案了,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你,还会给你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劳动收获后自然流露的喜悦,也是对客人最好的招待,你真会为这种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所感动,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其实,这一锄锄、一勺一勺的平凡举动中不正体现了踏踏实实、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吗?不正是我们工作、学习所必须的精神吗?我认为,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用这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历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败,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总会体会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

篇6: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管阳镇鸦鹊村 庞仁之

“三进三同”活动,是重庆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身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十分珍惜学习锻炼的机会。对于我来说,带着感情下乡首先是从适应新的生活习惯开始的。从报到任职开始,我常常留出时间,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与他们近距离交流,了解本村民情,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我有了如下体会:

一、服务意识得到强化,与群众的感情得到增进 对于我来说,带着感情走家入户首先是从适应新的生活习惯做起,把农家当成自家,坚持用农家筷、吃农家饭、盖农家被,尊重农户的生活习惯,不在生活条件上提特殊要求。由于我心理准备充分,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一下子拉近了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使我赢得了认同。我感到,作为一名党员,为群众服务的真谛,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融入群众,真正想民之所想,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保持与群众血脉相通、心气相连,密切联系群众,多渠道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与群关系才能实现“鱼”、“水”情深,而我们大学生村官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长久支持和拥护。

二、作风得到磨炼,提高了为群众服务的能力 我入驻的管阳镇鸦鹊村,近年来,由于村道年久失修,普子坪有一条道路被雨水冲垮,影响了群众的正常出行安全。得知此事后,我与贮存干部卢兴川,村委会主任陈绍波一道实地查勘,回来后积极争取项目,群众很满意,得到了大家认可。感受胜于说教,群众和村干部身上的优良传统和品格深深地教育了我。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既是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求真务实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只有真心贴近群众,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语言,才能不断提高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保持与群众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才能找准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方法途径,做到真正取信于民。

三、工作经验得到丰富,深化了对农村工作的认识 无论在与农民群众摆谈中,还是在与镇村干部交流中,我都深刻感受到农村落后状况,谋求快速发展是群众的强烈愿望。但我也实实在在地体察到科学发展的观念要农村落到实处亦非易事。我们村农户除了烤烟和中药材养殖外,只能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而且农村人懂技术的少,挣的都是力气钱,收入微薄不说,还难以找到工作。大量人员外出务工,使得空巢老人无人养、留守儿童无人管、公益事业无力做、农村文化很空虚的情况更加严峻。我深刻认识到我们

篇7: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委办公室关于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开展 “三进三同”活动的通知要求,今年5月3日与局里其他同志一道,到××万民村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多次的深入走访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真实地感受群众生活,达到听真话、办真事、促和谐的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有了一些深刻的认识:其一,突出一个勤字,不伸不要,我住在张支书(村支书记)家,在向张支书了解了万民村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该村的幅源状况)后,经过几天翻山越岭的走访,深刻的体会到群众处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险的艰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艰辛。如,我们在走访该村一农户时看到,房屋较窄,破烂不堪,四面透风,屋内除了一张床和日常用具外,别无一件像样的东西。该农户一家两口,母亲60多岁,其儿子50多岁至今还未婚,丈夫过世得早,但该农户两母子凭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响应政府号召,发展养殖,间做其它一些手工活有一点微薄收入,尽管生活处在贫困线上,但从不向国家伸手,从不叫穷,凭自己的勤劳,维持一家的生计,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在他的身上就充分体现了一个勤字。

其二,心中有个懒字,导致一个穷字。在我们所住的村的交通相对不便,山高路险,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该社尽管条件如此,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发展希望,如,该社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较多,草丛较多,且不适宜耕种,作为发展养殖业是有较好条件的,但该社部分社员坐地等花开的思想忧为严重,近几年,相关单位为扶贫,为其该乡村、社送去部分雏鸡,为支援生产送去化肥,而部分农户不去领来喂养,即是领来喂养,也任其自由生长,不对其防病治病,精心喂养,导致80%左右的雏鸡死亡。对支援的化肥领了后,当场买掉,以得现钱为乐。我认为,在这一部分农户中,就体现了一个懒字。

其三,按该村张支书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的确对我们而言,对他们的落后、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救助金和一点点日用品,对他们的整个贫穷、落后而言,当然是杯水车薪。我们听到张支书的一席话后,深受感动,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应的时间内,基本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篇8:“三进三同”活动体会精选

(一)坚持“三进”: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到农村一线、深入到农民群众中。

(二)做到“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吃住在农民家中。在“三同”中了解民情,增进感情,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

(三)完成“三个一”任务。拟定一份党性分析报告;形成一篇所驻村村情民意调研报告及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建议;结对帮扶一户贫困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根据学校三进三同活动的开展,我也参加了“三进三同”的实践活动,到同学的家乡与她的家里人及村里的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通过与村民交流、走访慰问贫困群众、体验农活等形式,加深了对基层农村的了解,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生活和需求。时间虽短,但感受颇多,收益菲浅。

一、奉节县太和乡基本情况

太和乡共辖8个行政村,143个村民小组,3713户,14298人,其中农业人口13528人,劳动力7114个。全乡国民生产总产值4020万元,人均纯收入2812元,人均占有粮食407公斤。全乡有中学一所,在校生600人,完小二所、村小5所,在校生2100人。卫生院1所,6个村卫生室。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感受与体会

(一)留守儿童问题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眼里都充满外界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激发了我对留守儿童的思考和观察。通过和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交流使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以及学习进行思索。了解到了一个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

1、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调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长期与父母隔离,使他们心理和生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同时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有接近一半的留守儿童父母能够每半年回来一次,有少部分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还有的留守儿童父母甚至几年回来一次。一半的留守儿童每星期能和父母通一次话,一部分的留守儿童每一个月与父母联系一次,但仍有留守儿童很少和父母通话,甚至有的儿童对父母印象模糊。这就很容易形成他们情绪消极,表现出内向、失落、自卑、自私,有的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2)、留守儿童的心理自控能力较差,因为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年龄很小,所以心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而代养人(一般是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等孩子的亲戚)又会对他们的大多数要求妥协纵容,久而久之会使很多留守儿童心理上基本失去自控能力,为所欲为养成不良生活习惯不良,具体会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长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问题儿童。

(3)、留守儿童平时缺乏亲情关爱由于多数外出打工人员把子女交有自己的父母或兄妹照顾,代养人却因为年迈无力或者要照顾的孩子人数多等问题,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充足的关爱和照料。缺乏照顾和关怀的留守儿童不仅会有孤独无依的心理问题而且一般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更容易在行为上变坏。

2、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1)、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一大半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代养,而由于老人年迈和长期的节俭意识,这部分留守儿童几乎都没有什么零花钱,且生活上饭菜单一有时基本没有什么蔬菜,更不用说什么营养品、水果等城市家庭必需品。从数据可以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营养缺乏。

(2)生活和教育存在问题。由于留守儿童代养人多数为文盲或半文盲的老人,这就会使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尤其是放假期间,频频出现生活问题得不到细心解答,学习问题又无处去问的现象。在我们村代养人有能力辅导孩子其学习的人微乎其微。仅一小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是优等;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为中等或者偏下;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差生。

(3)、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老师家访在调查中更是没有一例。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还太少,未能与留守儿童充分沟通,给予其更多的照顾。

(4)、留守儿童的安全存在一定隐患缺少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往往在做出危险举动时,如玩火、玩刀、在马路或高桥上玩耍等,得不到及时的提醒和制止,从而使其安全得不到保障。并且,留守儿童在生病、受伤时也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和照料。我发现很多留守儿童经常独自去游泳、或去马路、高架桥玩耍。

3、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对策的思考

有绝大部分的代养人称会建议孩子的父母带孩子一起去城市生活,还有少部分的代养人想把孩子送入专门的寄宿学校,而其余的代养人则称还在考虑中。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加上我们当地经济条件比较落后,随之而来的,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祖国的栋梁,成为了乡村镇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我从网上了解到,许多乡镇开办了类似托儿所的留守儿童教育站。这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的办法;同时,在我们当地近年来也出现了一种专门倾向留守儿童的寄宿式学校,即,学生家长交一定学费后学生一学年内的学习、生活全由学校负责,而且每班学生配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心理老师,营养老师。不仅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足地时间学习,而且还教学生洗衣服等独立生活能力。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贫困生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贫困农村的教育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集体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方案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到太和乡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仅是那些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些不仅仅得到村民对党和政府是认可的,认为党和政府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出台的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不断走向富裕。

(二)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农民家家都有了漂亮的住房,其中多数还是二层楼房。公路通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居民集中点通公路,除了极个别的偏僻道路没有通公路外,基本上做到了家家通公路。这也使祖祖辈辈生活在山区的村民对生活变的更加自信。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存在的不足;

(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比较薄弱

一是由于外出人口较多,外出务工的党员管理和党费的收缴存在较大的困难。二是全村居住面积较为分散,有的住户到村委会都要走上2-3个小时,不便于党组织集中开展活动。

(二)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后的后续问题较突出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但是农户原土地被退耕还林后,如何解决退耕户的生活问题就迫在眉睫。还有就是对居住海拔较高,处于地质灾害地段农户移民问题也十分严重。移出灾害区域后按原则要再分耕地,这就给原本就耕地少的村社带来了极大的分配压力。

(三)信息闭塞

太和乡的广大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电脑基本上没有,有少量的电脑也没有上网。了解的信息都是通过电视和政府的宣传。因此,信息不够快,信息闭塞。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通过参与此次“三进三同”活动,查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抓好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提高品德修养,充分发挥一个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要敢于开拓创新。通过深入地实践和探索,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这些就是近日“三进三同”的点滴体验。到这里,我也偷个懒,给自己的心情放个短暂的假期,不能晒一晒发霉的心情,总还可以让风吹一吹,吹去浮躁和烦乱,让自己的心态像杯中的水一样纯净,散尽心绪中的伤,牢固心中的责任。

篇9:三进三同活动个人心得体会

按照区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我于 到花溪街道 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活动,通过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还结合开展了“结穷亲”活动,到“亲戚”家走访、慰问。活动中,我深入到农村一线,了解民情,使自己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使我对“三进三同”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党性观念及党性修养,改进了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能力。

一、“三进三同”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

“三进三同”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润滑剂”。通过深入花溪街道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与群众“零距离”的交流沟通中,深刻感受到了群众的淳朴与善良,深切体会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进一步推动了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唤醒了我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强化了党性修养。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感情,了解了群众期望,体察了民心民情,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坚定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在“三进三同”中,协助乡村制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制定增收计划,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发展。实践证明,“三进三同”不但是历练党员干部的良好平台,更是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推动农村文明进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通过与群众之间亲切攀谈,群众自然而然敞开心扉、打开话匣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让我深刻感受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真谛,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就是要保持与群众血脉相通、心气相连,密切联系群众,多渠道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党群干群关系才能避免“油”、“水”分离,实现“鱼”、“水”情深,党的事业和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长久支持和拥护。

二、“三进三同”活动是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

“三进三同”活动是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使我对基层村社干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基层村社干部最朴实,也最辛苦,所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纷繁复杂。体力上的劳累自不待言,遇到不了解情况、态度不好的群众埋怨怪罪,心里头的辛酸只有自己默默吞咽。在与村支部书记的交谈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苦,亲身感受到基层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反躬自省,优越的物质条件不经意间反而养成我们时不时坐在车里“察”民情,会议室里“搞”调研的不实作风。感受胜于说教,农村群众和基层干部身上的优良传统和品格深深地教育了我。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既是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求真务实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只有真心贴近群众,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语言,才能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保持与群众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才能找准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方法途径,做到真正取信于民。群众是最真诚的朋友,朋友之间才能说真话、知真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改变关门坐堂式、走马观花式工作作风,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走访1-2个院落或村(社区),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三、“三进三同”活动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助推器”

篇10: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

市委、市政府号召党员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活动开展以来,作为一名在基层生活了近两年的村官,深悉“三进三同”活动促进了农民与干部之间的交流,一方面使干部更能了解百姓疾苦,为民办事;另一方面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

21世纪什么最缺,人才,但人才从哪里来?此刻的基层党政干部人才又从哪里来?校园,各高等院校,这些都是出人才的地方,然而这也并不是基层所需的真正人才。当前,党政干部队伍中的许多干部是从校园门直接进机关门,从农村、企业等基层中成长起来的较少。这就造成了其对基层工作的不熟悉,不了解,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干部队伍结构的根本性缺陷。

如何把这些人培养成人才----煅练,到基层中去煅练。基层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沿,是锤炼干部的“熔炉”、培养干部的校园。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更多投向基层,有利于提升基层岗位的吸引力,激发广大干部到基层去学习、历练、提高的热情,构成更多人才、更多干部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生动局面,促使广大干部在基层实践中得到全面锻炼。组织部门利用选调考试、村官招录、城乡干部定期交流等机制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到基层去,把他们放到艰苦的环境中,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锻炼干部、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磨练干部、在矛盾焦点的积聚处锤炼干部,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进入主角,熟悉基层工作,了解基层疾苦,帮忙他们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和基层实践的潜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长才干。帮忙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人才只有经过基层的锤炼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干部只有经过基层的洗礼才能成为人民的干部。

篇11:大学实践活动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大学实践活动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光阴荏苒 , 麻柳嘴镇赚宝村的“三进三同”志愿者活动已拉下帷幕。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通过与村民们的“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的感受到了农村的变化,农民朋友的真情实感。回到学校,心中依然还是不舍的。说句比较矫情的话:我喜欢赚宝村,喜欢那里的人,喜欢那里的那份情。还记得八号上午出发的时候,大家都是那么的兴奋,那么的期待。在车上激动的讨论着,想象着关于那个未知村子的一切可能,越来越靠近赚宝村,我能感觉到我血液里的每个细胞都在躁动。几经波折,多次辗转,我们到**书记家里已是中午。做好了交接工作。大家就开始帮忙做午饭了,满足的吃完我们大家一起做的丰盛的午餐。我们来到自己的房间。女生睡的是主卧。起初我没怎么在意,可当晚上我们准备睡觉时,发现床是暖暖的,原来阿姨早已体贴的插好电热毯,怕我们冷着了;那一刻、我们的感动是无言的。然而半夜我起床开门时,发现他们的父母睡的却是房间外客厅的沙发时,突然觉得我们是那么的惭愧,甚至在想我们的存在会不会是一种打扰呢? 那天看完房间后,我们就带上音响设备走山路小道去村委办公室的坝子布置 10 号文艺演出的场地。那条路佷长、男生们很辛苦的扛着沉重的设备。来到办公室外面,我疑惑了。这栋楼怎么感觉像个小学校嘛。一问才知这原本是学校的,因为没有办公室,这还是临时租的。

篇12: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学校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总体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大学生中组织开展暑期“三进三同”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响应学校这一号召,我于2012年2月18日,出发来到我住在乡下的爷爷家,开展了“三进三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短短的几天中,我和爷爷同吃,同住,同劳动。除了按照学校提出的要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坚持吃住在农家,与当地群众一道,参加农业生产,体验群众生活,增进与普通群众的感情,做到入乡随俗,身体力行这一要求以外,我们还针对另一个近几年来在社会各地引起人民群众强烈关注的问题——政府征地补偿,在农村农户里走访采访,有了一个深刻、客观的了解。

为了响应学校这一号召,要下乡体验生活,我想到了我住在乡下的爷爷。因为爷爷喜欢清静,所以已经一个人住在乡下的老宅子很多年了。爷爷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按时早起,看报,吃饭,运动,种菜,什么事情都是按时做的,并且自己也有个小菜园子。这是一个进行“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好地方,所以我决定去我爷爷家开展这次“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2月18日下午,我坐车辗转来到了重庆市沙坪坝区香蕉园分水坡的爷爷家。到了爷爷家已经是下午四点钟,和爷爷大概聊了一下,我此次出行的目的以后,爷爷表示很支持,我作为大学生,参加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并表示会积极配合我的活动。因为天色已晚,而且是第一天,所以起火,烧菜都是爷爷做的,我只是在一旁打打下手。一会儿,香腾腾的饭菜就好了,这些农家菜可真是诱人,我吃得特别香。饭后,我们端了些小板凳,跟爷爷画家常,听他讲以前的故事。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来,吃了早饭就去小菜园子干活了。我拿着锄头,镰刀,耙等农具,跟着爷爷出发去小菜园子干活了。早上的空气更是清新了,还有些许凉意呢,再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那更是让人神清气爽了。来到小菜园子以后,爷爷简单交代了一下我需要做的事情,我便开始了第一次干农活的经历。整整一上午我把那些长在农作物旁边的杂草都除掉,还给农作物浇水施肥。起初我以为是个简单的活儿,不就是拔草吗,后来发现,这还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熟练程度。杂草生根得紧不说,有多又乱,搞得我手忙脚乱,一会弄下这里,一会又弄下那里。更可笑的是,到了后来我都分不清楚,哪些是爷爷种的蔬菜,哪天是杂草了。而打水更不轻松,打了水担回去的路上,我才知道真是苦啊!山路本来就窄又不平,有时候下过雨,或者清晨,雾气重的时候,路就特别滑。我们都要走一段,歇一段。浇 了水以后,我回到爷爷家后,休息了一会,便开始做饭了,今天得靠我自己生火、做饭。爷爷在旁边做指导,告诉我怎么生火,柴要选干的,小的木材,也不能放太多。火生好了,也要掌握好加材的时间和多少,还有怎么烧菜。一阵忙活过后,我才把饭做好了,已经饿得不行了,便都赶快享用起自己的劳动果实了。下午给爷爷整理了一下大宅子,扫了一下坝子。通过这忙碌的一天,我不仅亲身感受到了干农活,做弄饭,学到了一些做农活的经验和技巧,还增进了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增长实践才干,是十分有意义的一天!

第三天和第一四天,我便针对我的另一个目的,展开了一些活动。我在来之前就调查到,爷爷住家的范围是政府征地补偿的对象。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分别对爷爷和一些在被征地后修成的老年休养院里的老人进行了一个采访。大概采访过后,我了解到了,虽然像爷爷这种在乡下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农户,对乡下生活已经感到习惯了,如果政府征地,他们需要移居城市的话,多少有些不习惯。但是他们知道政府这一政策,对农村居民的现状,前途,经济都有很大的改善和帮助,对被征地农村居民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为农村居民的发展和致富提供了很多机遇,为农村地区的城市化,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教育,医疗等等方面都带来了诸多好处。爷爷也表示,不久后他的房子将要被政府征去,但是如果政府依法征地,补偿及时到位,程序透明公开,征地工作对于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绝对互利互惠的,他也会积极配合政府这一号召。而那所老年修养院就是政府征地政策利民的确切表现,我第四天去了那里做些调查。西永老年修养院于2009年6月30日落成,是一座设施齐全,可容纳100多人的休养院。这座休养院内环境优美,功能配备齐全。设有餐厅、会议室、洗衣室、沐浴室、医务室、阅览室、健身房等。二四层为住房,可容纳138人同时入住。每层都设有娱乐、休闲厅,房间内组合家具、生活用具、热水器、空调、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这里的老人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慈祥,幸福。当我们走进去时,几个老爷爷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让我们去会议室坐,还告诉我们这里有许多娱乐方式,叫我们可以去玩玩。完全可感觉到这里的老人过得是有多么的惬意。采访过他们以后,他们也表示,这个休养院为他们衣食住行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在这里娱乐活动也多,过得很幸福。由此可见,征地后修成的老年休养院正式营业后,将有利解决农村“五保”人员的养老问题,进一步达到老有所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篇13:在围龙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金秋十月,又从繁华的都市来到了农村——有“西部绿色菜都”之称的××县,以往到农村不是探亲访友就是郊游踏青,而这次是参加市局机关党委组织的“三进三同三个一”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参加实践锻炼活动的共有十多人,来自市局机关的不同处室,活动地点选在了××县桂林街道办事处双坝村,是出名的“绿色蔬菜基地”。

双坝村地处××县城西北××江边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位于××县著名的“万亩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的腹心,进入双坝村地界,就看见公路两旁一排排的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着,地里是一片片绿色的蔬菜,偶尔能看见有人在地里做农活。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从村中穿过,各式各样的民房错落地排列在路边,多数的民房都是比较新的两层以上楼房,房前路旁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做事或闲聊。从民房和村民的衣着上可看出当地应该是比较富裕的农村。

接待我们的是村支部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干部和5户结对子的农民朋友,村书记为我们介绍了双坝村的基本情况,该村有人口7200多人,土地面积4500亩,全村无一家工业企业,完全以种植鲜嫩的蔬菜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萝卜、辣椒、黄瓜、大白菜等品种,不仅是重庆主城区的菜园,已成为了全国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产品销往辽林、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去年人均年收入已超过5000元。

实践锻炼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活动的内容安排得很丰富,通过与农民朋友结对子,在农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到了城市与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差距还较大;通过到农村贫困户慰问,了解到还有少数农民还没有摆脱贫困;通过向农民朋友宣传农业标准化技术,发现农民最需要的是农业技术的发展。自己也通过参加实践锻炼活动,在政治觉悟、思想作风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结合工作实际对双坝村今后的发展方式提出以下建议:

1、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双坝村近几年的发展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富民政策的结果,要加快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议市局机关党委与村党支部结成长期帮扶的对子,共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应当抓好“绿色蔬菜”的品牌建设。借鉴工业产品品牌建设的经验,围绕品牌建设推广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形成从选种育苗、种植管理、品质检测、加工包装和产品推广等各种专业技术队伍,发挥集团和规模优势,控制品种产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上一篇:副园长述职报告2篇一下一篇:鸟专题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