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同活动调研报告

2023-02-21

由于报告格式复杂,内容要求简要明确,很多人对写作报告,甚是感到苦恼。非常需要一份正确的报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进三同活动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三进三同活动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活动报告1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家乡之行

根据共青团长江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组织全校学生在寒假期间开展‚三进三同‛活动的安排,我参加了‚三进三同‛ 、‚接穷亲‛的实

寒践活动,我本人是出生农民家庭,对于乡下的活也有一些了解,本次假借助学校 ‚三进三

同‛活动的调查,让我

区我的家乡(重庆市黔江水市乡茂溪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的家乡茂溪村地处黔江区与酉阳县的交际处,也是水市乡与鹅池镇的交际处,由于离城、镇都较远所以这里的经济、交通一直都相对落后。回到家乡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

是通过与家乡的村民

座谈交流、走访慰问贫

困群众、体验农活等形

式,加深了我对家乡的

了解,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生活和需求。时间虽短,但感受颇多,收益菲浅。

一、茂溪村基本情况

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茂溪村地处偏远山区,位于黔江区南部,距县城66千

公路相连。

个组,户籍

员400人

亩,人均耕

户左右。种米。乡道与濯(水)石(家)面积15平方千米,共有12人口近750人,外出务工人左右。全村现有耕地3000地4亩左右。贫困户有100植(烤烟、水稻、土豆等),养殖(猪、羊等)和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现该村人均年纯收入在6000元左右。

二、辉煌成绩

(一)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另外,我还了解到针对重庆市在近两年里先后开展的‚打黑‛行动和‚户籍改革制度‛特别深入人心,一提到重庆这两次大行动他们无不举起大拇指。从我们座谈交流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是很认可的,特别是那些无子女的孤寡老人,他们认为党和政府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出台的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2009年为帮扶这里的贫困村民黔江区林业局投资11万元给水市乡茂溪村,其中我村的一位独生子女老乡

为感谢其捐助,特请村里的中学生(老乡是地道的农民,不识字)向

区林业局写了一封感谢信。这里的村民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不断走向富裕。

(二)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农民家家都有了漂亮的住房,其中多数还是二层楼房,室内的家具也增加了不少。公路通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居民集中点通公路,除了极个别的偏僻道路没有通公路外,基本上做到了家家通公路。

三、存在的不足

第一,农地存在荒芜现象。我们村低坡、正沟的田土基本都种植了玉米、蔬菜等作物,但山上的、高坡的土地却有很多荒芜。究其原因,一是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多为‚

38、6

1、99‛人员,杂货铺在全村都属稀罕。老弱村民体力有限,自然无力上高坡耕种。二是耕种收益太低,除了自给自足之外,村民出售粮食、蔬菜所得到的微薄收入,有时还抵不上种子与化肥的成本,更别提劳动的价值从何体现。长此以往,种植的积极性也就自然下降,很多村民只种植自己吃粮需要的量,其余的精力宁愿用来养猪、养羊。

第二,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后的后续问题较突出。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但是农户原土地被退耕还林后,如何解决退耕户的生活问题就迫在眉睫。还有就是针对这次户籍改革还是有部分村民不大理解其政策,认为户口‘走’了,地肯定

就没了,以后靠什么吃饭,说什么也不会转户,这就给户籍改革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三,信息闭塞。茂溪村是黔江区最偏远的村之一,加上广大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电脑基本上没有,有少量的电脑也没有连网。了解的信息都是通过电视和政府的宣传。因此,信息不够快,信息闭塞。

第四,农村孩子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一方面,是教育设施及配置不足,本村没有建立学校,稍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可以将孩子送到城、镇的学校去学习,但是经济较困难的家庭只有将孩子送到邻村里去学习,孩子们每天都必须走上五公里路才到达学校。另一方面,是孩子们的教育责任人缺失,村里全是留守儿童,由年迈的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养育,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怀。

以上这些问题,我想不是我们村独有的,而是大部分中国乡村、重庆乡村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更需要从中央到市、区、乡、村等各级行政力量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控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村教育质量,才能使农村的面貌得以改善。

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更深入了解,让我逐步认识到,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虽已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走出,并逐渐在国际事务上斩露头角,获得本应属于我们的声望和影响力,但发展农村、提拯农业、扶助农民的任务仍然是任重道远,不可大意。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三进三同‛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三农‛的认识,也更

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走出社会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社区三进三同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津学组办[2009] 8号文件及区科委“三进三同三个一”活动要求,我在##镇##社区住村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农村的实情,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的认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帮助解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我于7月下旬住入##社区开展调研,前后共8天时间。先后召开规模不等、范围不同的座谈会,深入农户进行走访,共与社区干部十七人、农民一百余人进行交谈,了解群众疾苦,全面掌握所驻社区生产、生活状况。在调研过程中,为宣传党的“三农”政策,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共接待群众30人次,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纠纷5件,帮助解决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将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及时与社区干部探讨,共同研究了##社区以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二、##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于2005年由##镇原长河村、四福村、##居民委员会合并而成,位于##镇中心区域,东与利民社区相接,南与石蟆镇隔江相望,西与永川松溉镇相连,北与板桥社区相邻,幅员面积14.28平方公里,总人口12801人(包括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4828户,占全镇总人口1/3,耕地面积5328亩。社区居委会下设11个居民小组(其中城镇居民4个小组,农村居民7个小组),社区党委共有党员374人,下设4个党支部。社区交通便利,##吴朱二级公路、朱松公路、成渝铁路穿越境内,溶溪河与长江汇合于此。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一)##社区经济发展状况

社区虽有4000多城镇人口,但真正靠发展城镇经济的比较少,多数人是户口性质变了但所从事的仍然是农业。因此社区仍以农业为主。从农业角度来说,一是经济结构总体比较单一,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二是经济结构有所变化。近年来发展了700多亩花椒,围绕四个水库渔业在兴起,有几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围绕城镇蔬菜种植正在发展。三是生猪、畜禽仍以家庭养殖为主。四是地势以丘陵为主,怕旱。五是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该社区农民青壮年基本在外打工,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主要从事建筑、玩具、制衣等行业,外出方式主要是自发的、松散的。除劳务收入外,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生猪和畜禽是另外主要收入。从城镇角度来说,一是社区的新区开发如火如荼,新区配套设施完善,居住条件较好。二是旧区居住环境配套设施较差,绿化面积较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三是城镇居民环保意识较差。四是城镇居民收入主要靠发展个体经济和外出打工。工业比较弱,主要是江顺物资储运公司搞运输,效益一般。从社区集体收入来看,社区集体收入主要靠4个水库的承包收益,集体收入薄弱。

(二)##社区组织运转情况

社区“两委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干部的待遇较低,社区主任、书记500元/人.月,文书400元/人.月,社区小组长400元/人.年,但他们对工作兢兢业业,冲锋在前,没有真正的休息日、节假日。群众对社区干部作风满意率85%以上。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对落实农村政策满意占90%。社区人民来信和上访现象不多,社区基本稳定。

(三)##社区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社区设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99%。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由计生助理员专人负责,对社区进行党员培训、群众培训、向群众发布党和国家信息、致富信息起了很好的作用。社区五保家园接收老人10多人,是老人安度晚年生活的乐园。社区环卫工作在发展,有9名专职人员。现在,投资100万元正解决社区人饮解困问题;投资近60万元正进行水库病险整治;投资15万元正进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新安装天然气300多户。计划生育保持率达标。近年来,社区社会治安良好,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三、##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模糊认识是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但农民在迈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仍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全面小康,心中无谱。据初步调查,至少有一半以上农民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自己力所能及的致富之路。他们对全面小康一没恰当规划,二没自己主见,三没足够信心。二是发家致富,力不从心。当然,绝大多数农民总是希望自己早富、快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任何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

(二)小农经济意识是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在与多数农

户谈话中了解到,他们都对目前所处的现状感到比较满意,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有什么更高更好的追求,对早一点过上小康生活则是茫然的和无所作为的。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首先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因此,生产上就永远停留在满足于小农经济模式上,年复一年地在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这就从根本上不能挣

脱小农经济对他们的约束,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冲破这个制约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由于小农经济意识,导致农民的思想局部性和狭隘的地方主义、家族主义往往引发农民个人之间和农村群体之间的矛盾。如社区水库病险整治涉及水库上下游之间两大居民小组,上游农民不希望水库增加库存水量,认为要淹没一些庄稼,而下游农民悄悄相反,由此双方居民都没从整体协调考虑,经常因蓄水问题发生群发斗殴事情。社区多方筹资为居民解决饮水困难,本来是为群众做的一件好事。但由于引水管子要经过一些居民地界,这些居民以此为借口索要高额过地费用,导致饮水解困工程施工进展困难。

(三)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想富,需修路”。虽然,##社区有##吴朱二级公路、朱松公路、成渝铁路穿越境内,溶溪河与长江汇合于此。但从镇政府到社区农村区域村级公路路况很差,基本是毛胚路,基本上没有维护,多数地段长满了杂草,一遇下雨天,泥浆很深,通不了车子,较好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从镇政府到##社区最僻远的地方则要步行2个多小时,如果搭乘摩托车的话,一般需要20元。因此无论是从外面购物资进来还是把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运出去,都主要依靠农民肩挑背磨这种最原始的运输方式。这种最原始的运输方式一方面是花费时间太长,另一方面是运输效益太低。对于农民本身来说,则是太辛苦!太累!虽然,外出打工的家庭很多都配备了手机,很多家庭有电视,但由于一是手机使用愈多话费就越多,二是电视台数不多、信号不好,三是农村家庭基本没报纸,四是基本没电脑等,导致农村信息闭塞,很多农民不了解党和国家政策,不知致富信息,成为新时期的文盲。因此,从这些点来讲,严重制约了##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缺乏农村实用技术,是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延缓器

通过调查了解到,##社区青年农民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劳作的多是老年人、妇女,他们大多采取“老把式”的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锄头、爬梳、镰刀、扁担、箩筐是主要生产工具,按照传统经验,缺乏农村实用技术和农业科学知识。即使有很少部分青壮年从事农业生产,但更缺乏农村新的知识和技术。在走访调查中,农民们普遍反映出一个现象就是:“想致富、无门路”、“想致富、无技术”。农民自身的素质问题,成为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内因。

(五)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是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查了解到,##社区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以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红苕)生产为主,在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上主要以粮食、生猪、畜禽为主。这种单

一、低层次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增长点,使农民无法在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和经济收入项目方面拓展,取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收入。

(六)社区集体收入薄弱,是严重制约社区公益性建设的主要原因

社区集体收入主要依靠社区4个水库的承包收入,一年总收入不超过3万元,社区集体资金紧张,社区公益性建设主要靠上级各级拨款,但维修和设备完善主要由社区集体收入来承担,因而一些社区公益性设施虽然建立起来,但不能很好投入使用,功能没得到较好发挥。如社区五保家园由上级拨款8万元建立,但里面的设施由社区出资购买,所用电费由社区补贴,如果请专人对老年人进行专业护理,则又要支付大笔工资,因而至今该园的老人生活仍然自理。

(七)流动党员较多,是制约基层党的阵地建设的重要因素

社区青壮年党员基本外出打工,流动性很大,这些党员基本上不向党组织汇报去向,不参加组织生活,导致党费收缴困难。社区党组织活动基本上是老党员参加。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已投入使用,按上级的有关要求必须组织党员观看,但每次来的人基本上都是老党员,有些居民小组的党员来观看一次来回车费要花费20元左右,因而边远地区的党员参加积极性不高,因此实际上来参加的是社区干部而已。这些严重制约社区党的阵地建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得到明显发挥。

四、##社区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一)要积极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社区应着力规划好社区已有的公共资源,变公共资源为项目建设,积极引入资金投资项目发展,社区可以资源入股获得集体收入。社区可围绕水库、河流、特色农业、街道新区建设、农贸市场、环卫建设、汽车运输等上面下功夫发展集体性质经济,增加社区集体收入。

(二)下定决心搞好##社区的公路建设和信息通道建设,彻底解决##社区当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问题,打破制约##社区人民通向致富道路的“瓶颈”。在公路建设问题上,要不辞辛苦做好动员工作,尽快树立和强化“要致富、先修路”、“要早致富、抢先修路”的观念,要转变上级要求修公路为我要主动要求修公路的观念,要形成上下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人人参与的机制,广泛动员和发动全社区的力量,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要依托上级有关部门和营运商,积极加强有线电视、卫星接收装置、移动基站建设和廉价移动终端使用,畅通信息渠道。

(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让##社区农民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挣脱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社区应该通过各种培训会、座谈会、典型事例说明会等多种方式逐步引导和转变农民改变原有的小农经济意识观念,尽快地树立起市场经济的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指导生产和经营,摆脱横卧在##社区人民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四)增强群众科学发展意识,积极引导农民科技致富。社区要通过大力宣传,把科学发展观理念深入社区居民心里,洗涤群众心理,要与有关部门联系,通过各种培训会、示范会、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功能、散发资料、发布信息、现场指导、发挥农村经纪人和种植经营大户的示范作用、发挥土专家的作用等种形式,让农民能从中尽快吸收和掌握农村致富技术,把掌握的实用技术有效地运用在生产和经营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使农民能更多地得到实惠,尽快在经济收入上有一个较大提高。

(五)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吸引外来投资。社区应调查好社区资源,积极进行项目包装,加强与上级各部门联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促进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吸引外来投资,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城镇经济。围绕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改变生产经营模式。

(六)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挖掘农村经济收入增长带,形成多层次、多产业的产业结构布局。从##社区现有的单一产业结构分布来看,##社区应在立足于搞好适度规模的粮食作物生产基础上,根据##社区的环境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情况,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进开发出一系列适宜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果树,以此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率。在现有的传统喂猪项目上,要进一步倡导和推行规模化科学喂猪,不断扩大饲养规模,提高产出量,提高经济效益,使每家每户农民都能从中得到更多实惠,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在扩大喂猪项目规模基础上,还要在其他禽畜牧渔业方面延伸拓展,使##社区的种养殖业和生产结构多样化,经营方式规模化,收入渠道多种化。同时依托社区城镇部分,鼓励农民和城镇居民发展个体经济,增加致富途径。

(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融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一般思想解放,积累了一定技术,有些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社区应加大服务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社区群众致富。

(八)做好政策宣传和协调工作,防止群发事件发生,构建和谐社区。社区干部应耐心做群众工作,多深入群众院坝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多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积极维护群众利益,多注意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事情,多和群众和有关部门沟通解决,尽量减少矛盾,特别防止突发事件,营造社区良好的和谐氛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灵活方法加强社区党的组织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的战斗堡垒作用。

五、调研中的几点体会

(一)##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社区独有的,对于我区其他农村及至全国仍处于偏僻贫穷落后的农村来说,这些问题同样存在,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二)尽快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的增收问题,是当前农村问题的矛盾焦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点和出发点。

(三)解决好农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好的事,需要一个较长期的时间过程。因此,在着力解决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和制定实施各项配套的政策措施。

(四)农民增收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级组织和部门。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的统一,齐心协力;工作上的相应支持配合,共同努力;措施上的坚强有力;政策上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做到各项系统配套到位,相互促进,发挥出应有的综合效能,有效地解决好农民增收难的突出问题。

2009年7月31日

第三篇:“三进三同”活动村情民意调研报告

巴南区政府办公室党组

按照区委统一安排,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区政府办公室党组深入鱼洞街道云篆山村开展“三进三同”党性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开院坝座谈会等形式,在宣传国家政策的同时开展调研,认真听取基层农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全面了解基层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力所能及的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现将云篆山村村情民意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云篆山村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鱼洞主城区南部,离城区7公里,是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同时也是重庆的南大门。该村依山伴水,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幅员面积6.7公里,土地总面积9753亩,其中耕地4700亩,林地4513亩,辖7个合作社,现有常住人口3100余人,农户844户,农业人口2230人。现该村全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20元,村集体经济达30万元。设有两委会各一个,成员七人,下属三个党支部,党员79人。近年来,该村采取发展旅游观光、都市农业和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当地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云篆山村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农村”为主题,大力开展“新建一幢村级办公室,新建一个农民新村,

1新修两条社级公路,结对帮扶21名困难群众,完成50户灾民重建工作,完成知青文化主题公园租地500亩”的“112255”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富有云篆山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地进行和谐新农村建设。该村投资100余万元,新建三楼一底面积达1450平方米的云篆山村公共服务中心;投资2400万元,正在建设面积15000平方米的“农民新村”;村委会全体成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各种困难补助资金32100元,及时发放给了困难群众;对中心坪、观山、狗儿奎等滑坡地的55户群众,本着先重后轻原则,进行整体拆迁;目前已对受灾严重的24户进行搬迁,新建房屋正在抓紧施工。

去年该村投入资金25万元,完成了35户房屋的“穿衣戴帽”工作,开工建设了小乡村至清风峡2公里排污管道。全面完成全村自来水安装通水工程,全村97%农户用上了清洁、方便、卫生的自来水;新建了云山湖水厂1座,日供水能达1000吨。

加大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投资60余万元,新修1社团堡至湾里2公里社级公路;积极争取上级投资3000余万元拓宽、油化了云篆山至专件厂、小乡村至2社花场、干湾至云篆山寺庙三条公路,并修水泥大路5公里。目前有村级公路6公里,乡道7.5公里,社级公路15公里,人行便道15公里,彻底改善了云篆山周边交通环境,为当地发展都市农业、旅游观光业和吸收投资做好了准备。已引进重庆市牟杨机械厂、重庆瑞平织布厂等10多家支柱企业,

年收入共计1800万元,可解决劳动力近400人,创造劳务收入576万元。仅去年就引进业主3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0万元,新增流转土地100余亩。

对云篆山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目前有云篆山清风度假村、海月家园、乐泰山庄、知青山庄、清风峡度假酒店、聆松阁度假酒店等10多家颇具规模的休闲度假山庄,可同时满足3000余人休闲度假。

云篆山村结合各社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云篆山旅游发展整体规划。计划该村

一、二社以农业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现代都市旅游、观光农业为主线;三社发展知青文主题公园;

五、

六、七社发展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二、存在的问题

1、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未充分发挥。云篆山本身属于主城区,林木苍郁,空气清新,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优势,休闲产业初具规模,农家乐从业人员超过100人。近年来,区投入大量资金改造云篆山区级公路,建设村级、社级公路、乡道和人行便道,交通条件大为改善,附近土地价值不断提升,区位优势不断凸显。但目前这种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还未完成转化为生产力,作为提升当地经济实力的资本。如村级出租地900亩土地的租金价格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每亩每年按800斤黄谷的价格算,与我区其他部分地区租金每亩每年1200斤黄谷的租金价格比,偏低太多。而且黄谷的价格形成机制并不健全,可能导致给付的实际金额低于黄谷市场价,损害村社和农户利益。

2、休闲旅游未形成产业链,生态农业未形成品牌。云篆山村目前和今后的主要产业是休闲旅游业,生态农业处于起步阶段,配合休闲旅游业发展。但云篆山村的休闲旅游业资源较为分散,宾馆酒店山庄度假村和景区景点之间未整合形成产业链,畅通资源、宜居资源、旅游资源、生态农业资源和适合招商引资的资源没有串联起来,形成统一战略,宣传力度不够,名声名气不响。生态农业还没有招入大商,明确产业模式,突出特色,包装形成品牌,农户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取得实际效益还有一定时间。

3、存在老人儿童留守现象。随着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村里青壮年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孩子留在家里,由年迈体弱的老人照看,这种现象在云篆山村也一定程度在存在。由于留守现象,虽然国家有种粮直补的优惠政策,但仍有部分田地不同程度的撂荒,留守儿童也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对该村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

4、农村投入不足。投入不足是两委会反应最强烈的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虽然近几年我区“三农”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投入比例稳步提高,云篆山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改善,农业种植、养殖直补资金按时足额兑付到位,但我市农村现有金融产品少、担保抵押难、贷款额度小、利率高、期限短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慢、覆盖面小,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5、部分困难群众依赖思想严重。近年来,我区农村扶贫

力度不断加大,扶贫资金和措施不断增多,最近,段成刚区长在获悉云篆山村9户村民住无所居的情况后,亲自研究督促,决定为该9户村民建房,实现住者有其居。但据村民反应,少数村民,尤其是极少数青壮年,存在懒惰和依赖思想,碰到一点困难就扭着政府要优惠,甚至直接上访,而不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主动积极地走上脱贫致富路。在扶贫工作中,政府大都从最贫困的村民开始帮扶,而很少考虑被帮扶者是否有主动致富的意愿。在村民中流传的顺口溜“懒要懒到底,政府帮助你;半懒不懒,政府不管”,充分反应了这种现象在群众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村情。云篆山村群众,尤其是村两委会要看清形势,认清村情,特别是认识到云篆山村目前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休闲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一批休闲项目已成规模,土地价值不断提升,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条件充分。两委会成员不但要横向比,认识到云篆山村在全街道、全区、全市的优势和地位,也要纵向比,认识到今天的努力和进步,各党员干部首先要从思想上提升本村的地位,看清土地的价值,以良好的精神头谋划产业发展,推动事业进步。

2、科学制定规划。云篆山村已经制定了村级规划,制定的“三区”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云篆山村今后仍要以发展休闲旅游业为主,生态观光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要围绕休闲旅游业发展,要严防引进

污染企业,尤其要谨慎引进工业,工业短期可见效益,但长期污染严重,不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

3、实事求是抓发展。要结合休闲项目,踏踏实实的发展可以吸引眼球的小而精的项目,要形成自身特色,尽量避免与其他地区同类产业形成恶性竞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多渠道宣传云篆山的独特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高度关注民生,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4、强化班子建设。目前,云篆山村两委会老中青三代相继,班子结构合理,带动能力强。今后,在思想上,各班子成员要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摆正心态,切实做到以民为本,实实在在为百姓谋福祉;在经济发展上,要大力争取资金,利用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水平,为村民服务;在发展思路上,带领群众致富,要有方法,有措施,有力度,要按照既定规划,扎实推进各产业发展。

5、探索建立奖勤罚懒机制。“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我区为富民而不断加大扶贫力度,使少数贫困村民拥有最低生活保障,是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但若缺乏奖勤罚懒机制,扶贫政策就易成为滋生封闭的观念、麻木的精神和无为的心态的温床,在扶贫上搞平均主义也易在群众造成负面影响。“哀莫大于心死”,扶贫要扶志,云篆山村要积极探索奖勤罚懒的机制,尤其要促使青壮年,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能等靠要,要注重从思想、文化、技能等方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增收致富的本领。

第四篇:三同三进活动

陵江镇麻岭社区 开展三同三进活动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麻岭社区结对帮扶干部到贫困户中开展“三同三进”活动 。本次活动紧密围绕到户慰问、帮助生产、宣讲政策、模拟问卷、增进情谊,为麻岭社区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五篇:三进三同活动总结

大学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让大学生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了解国情、市情、民情,增进与农民大众的感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有幸和学院的30位同学以及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参加了本次暑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经安排,我们来到了江北区五宝镇。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与农民同作同息的进基层社会实践。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中,我们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来丰富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并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调研,前面了解了当地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及农村的各种现状。

在五宝镇的一个月生活中,我们了解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来到五宝镇后我们就马上着手进行调研活动。深入农村了解情况,与农户们进行亲切的交谈。做到知民情,解民难。并开展了多项活动,丰富了当地居民的业余生活。解决了许多实质性问题。也作出了不错的成绩。

一. 深入基层,体验生活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体验生活,为农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多次到村中与留守老人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及困难。我们帮助年迈的老人把十多棵树上的李子收回家,我们也帮助蔬菜种植户收获蔬菜,摘过花椒,我们还几次到农户家中麻包谷。在深入基层的时候天气很炎热,但是我们却丝毫没有退缩,真正的深入基层体验了农村生活。

二. 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

在7月25日,我们临时党支部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 关注祖国未来”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的开展拉开了帮扶留守儿童系列活动的序幕。在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对一帮扶留守儿童活动。每天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为他们送上关爱。 再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留守儿童的成绩不是很好,因此我们决定辅导留守儿童的功课。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主的学习。

我们还与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打羽毛球,唱歌。让他们从思念父母的阴影中走出来。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此外我们还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问题与其爷爷奶奶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多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

三. 开展多种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组织“坝坝舞”,在此之前万缘村没有“坝坝舞”经我临时团支部研究决定:教学“坝坝舞”我们深入农户了解情况。并动员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现在“坝坝舞”已经初具规模。每天晚上由以前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二三十人。深受当地居民的认可。

积极排练节目,为“马井之夜”文艺活动做准备。在五宝的日子天气都很炎热,但是我们的激情并没有减弱,最终给当地居民带去了一场有声有色的文艺汇演。

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收获很多。同时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农村,也体验了农村生活。

上一篇:司机驾驶员安全协议书下一篇:三级甲等医院任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