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特色产业

2024-05-21

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共6篇)

篇1:乡村旅游特色产业

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特色产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可自由支配闲暇时间的延长。旅游消费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以来,随着旅游消费方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放松身心的乡村旅游产品倍受市场推崇,呈现出无限生机和发展潜力。而随着我国农村人口日趋城市化,这种零距离感受自然气息的乡村旅游情愫也必然成为城市主流旅游消费群体的普遍心理特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繁荣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城乡经济文化生活交流,缩短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篇2:乡村旅游特色产业

乡村旅游规划乡村特色

实现“一村一品”

今年,青岛市旅游局将大力开发渔家风情、山林山岳、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农耕、民俗节庆等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形式多样、产品多元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乡土性逐渐缺失,是一些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山东省有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在谋划发展时不是立足于乡土特色,而偏于“城市化”,从房屋建设装修到菜品设计都追求城里酒店的豪华和气派;同时,乡村游基本停留于观赏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休闲娱乐要素不足,基本处于有农家而无“农家游乐”状态。

从山东省乡村旅游座谈会上获悉,今年,山东省将对各地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进行再研究,提出以富民、农村城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乡村旅游规划的跨越式发展。针对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中暴露的两方面的问题,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意识到,并依托各地特色做了不少有价值的尝试和改进。

据悉,今年,青岛市旅游局将通过培养树立发展乡村旅游的模范村、示范户,引导乡村旅游走挖掘资源内涵、突出产品特色的发展之路,大力开发渔家风情、山林山岳、滨河生态、温泉养生、田园农耕、民俗节庆等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形式多样、产品多元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篇3:乡村旅游特色产业

乡村旅游是利用农业和乡村资源而开发的一种集休闲观光、农事参与、品尝乡村美味、欣赏乡村农业文化、参与乡村传统节庆活动、体验乡村生活等项目的综合型旅游活动,它是旅游业与农业有机结合,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1]从乡村旅游的起源来看,现代意义乡村旅游活动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法国,当时的人们利用周末或是节假日到郊区和农村地区进行休假、放松、观光、娱乐等旅游活动。我国现代意义的乡村旅游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度假已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能够给游客提供新奇、特殊旅游体验的乡村旅游,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和参与,加上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改变农村的经济结构,为农民增收,因此,乡村旅游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的乡村旅游首先是从“农家乐”开始的,这是我国许多地方乡村旅游开发早期的主要形式。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逐渐深入,乡村风光、乡村生态、乡村生活、乡村民俗等都成为了旅游活动的对象物,我国的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乡村旅游产品的类型也不断的丰富多彩。但是,乡村旅游在国内外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西方国家,乡村旅游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而我国的乡村旅游还是一个正在培育的新型旅游产品,我国的乡村虽然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但是乡村旅游开发中对乡村旅游的内涵和特征掌握的不透彻,特别是对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乡村性”把握的不准确,[2]使我国的乡村旅游特色不突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成为乡村旅游的普遍内容。伴随乡村旅游进一步的纵深发展,乡村旅游的同质性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很多乡村景观和乡村意向都在慢慢的退化,甚至消失,乡村旅游越来越趋向于城市化,面对这种困境,乡村旅游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研究乡村旅游开发条件,以及乡村特色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二、乡村旅游开发条件

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对乡村旅游开发条件进行研究,从发展要求看,乡村旅游开发条件应包括:乡村旅游资源、可进入性、服务标准和市场。

(一)旅游资源的特色。

旅游资源本身的特色、旅游资源的地域特色等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更是如此,乡村对城市游客之所以有吸引力,就在于其不同于城市的乡村特色,因此,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资源,即突出“乡村”味。乡村特色是吸引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的基础和前提,要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特色是乡村旅游区别于其它旅游产品的主要卖点,也是乡村旅游营销的核心。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不仅在于幽静的乡村氛围,也在于淳朴的乡村环境和衍生于乡土环境的乡村旅游产品。因此,原生态的、本底性的乡村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也是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游客返璞归真的市场需求。

(二)旅游区位的可进入性。

虽然乡村旅游开发要依托乡村旅游资源的乡村本色,但在基本资源相同的条件下,乡村旅游开发必然要考虑旅游参与者的进入问题。良好的区位条件,不仅可以将优越、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为游客欢迎的乡村旅游产品,而且能够因地制宜,依托乡村旅游,改造农村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状况,吸引更多游客参与、进入。乡村旅游开发,只有把游客引进来,让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有了接触,有了体验,才能形成巨大的市场,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依托周边的大、中城市,这些地域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市场,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重市场辐射,要加强区域合作,要注重基础交通建设,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不仅能玩的好,而且能走的好,乡村旅游可进入性的提升和乡村旅游区位条件的改善是尤为重要。

(三)乡村旅游接待和配套设施的标准化。

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从旅游地位看,不可能完全取代或替换已经成熟的风景名胜区或度假区等类型的产品,但是乡村旅游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开发时间和水平不等,各地的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设施差别很大。大多数的乡村旅游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雄厚,旅游接待设施由于受资金条件的限制,比较落后,餐饮、住宿等方面档次较低,这些都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存在的普遍现象。针对这些现象,乡村旅游开发中相关部门除了要制定配套设施的标准化改造方案外,政府在资金借贷方面给予乡村旅游企业一定的扶持和优惠,在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下,改善乡村旅游接待和配套设施,提高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接待能力。

(四)市场条件。

城市是乡村旅游发展主要目标市场,乡村旅游兴起的原因也是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田园生活、乡村环境的向往,推动了城市客源把乡村作为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因此,没有城市客源就无从谈起现代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开发中,不仅要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生产,还要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接受状况。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必须要考虑目标市场旅游顾客的需求,研究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要注重旅游产品与其它产品的差异性,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内容,发挥自身的差异优势,实现旅游市场互补,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乡村特色”的含义与内容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和生命,是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标志性的印象。我国地域辽阔,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要想在城市化倾向越来越强势的旅游环境条件下,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必须要发挥与其它旅游产品的差异性,突出“乡村特色”。

(一)“乡村特色”的含义。

“乡村特色”是乡村旅游产品区别于其它旅游产品,也是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特色指在所有的乡村旅游中,如何依托乡村景观和传统的社会文化,在开发这些旅游要素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中,使游客在乡村旅游中形成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以区别于都市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形式的优势,构建出乡村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形成乡村旅游的独特的个性特征。乡村旅游资源有别于其它的旅游资源,它能够给游客提供独特、新奇的旅游体验。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应注重发掘乡村特色与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使最具地方性的资源转变成为最具特色的产品。[3]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的众多条件中,“特色”应排在第一位。

(二)“乡村特色”的内容。

“乡村特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4]

1、乡村旅游吸引物特色。

乡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作用指向乡村旅游消费者,因此乡村旅游吸引物能否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促使人们参与旅游,主要取决于吸引物吸引力的大小,而吸引力的大小取决本身的特色、特色是促使旅游者实现迁移,促成特殊生活经历的重要要素。乡村旅游的特色,从本质上说,就是乡村旅游吸引物的特色,就是相互比较中的差异性,就是不同于其它资源的个性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独一无二,是其它旅游地无法复制,这就是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独特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资源有别于城市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根本所在。欣赏池塘里的游鱼、天空中的飞鸟,品尝农田中生长的野菜,参与农业劳动,酿造农家酒……所有的这些都传递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传递着大自然的奥秘,“乡土特色”是人们选择乡村旅游根本动机。因此,乡村旅游开发时,要突出当地的地域乡村特色,充分利用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我国著名的水乡古村周庄、甪直、乌镇等,胶东半岛的长岛、日照、荣成等胶东渔村,依托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已成为乡村旅游市场上的知名旅游品牌。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是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源泉,是旅游业的生命。乡村旅游就是向都市游客销售有别于都市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农耕情调,这也是一个地域乡村旅游的主要财富,古朴、独特的乡村建筑;传统、古典的音乐?歌谣或舞蹈;古老、独特的耕作方法;原始、神秘的文化信仰等,这些都是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游客在欣赏这些乡村旅游产品的同时,也被这些从未听过、见过的产品所熏陶?如果乡村旅游产品没有特色,其中的旅游活动和项目,各地都可以模仿,这种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既没有生命力,也没有吸引力?为消除和避免这一现象,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乡村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从乡村地域性和季节性出发,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发展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其次,根据旅游者旅游动机多样性的要求,乡村旅游开发要突出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多样性可以丰富乡村旅游活动,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增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多样性要求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开发,满足游客对乡村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乡村旅游市场特色。

乡村旅游市场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这部分居民除了对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等有强烈的需求以外,与其它旅游市场的最大的不同是乡村旅游市场能够给城市旅游者带来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体验,在乡村旅游体验中,带给游客的除旅游观光、娱乐、休闲、购物、保健之外,更吸引游客的还是乡村旅游的参与性、知识性和新奇、反差。乡村旅游的过程对于旅游者来讲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和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游客可以亲自动手,种植、采摘、捕捞、放牧等,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来生产自己想要的产品,生产产品的过程不仅让游客学到了知识,更让游客在全过程的体验中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和成就感。所以,乡村旅游市场的这种特色,是其它的旅游市场无法取代的,这种差异性也是乡村旅游活力的源泉,更是乡村旅游的亮点。因此,乡村旅游市场在定位中,要注重市场特色的培育和传递。

四、“乡村特色”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一)“乡村特色”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难点和亮点。

乡村旅游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效益好。只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和资金条件,很多乡村都可以开发乡村旅游活动,因此是一项值得扶持及推广的优势产业。所以,只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和资源,大多数乡村都可以开发旅游活动。所以,这不可避免的出现众多的“采摘园”、“垂钓园”、“农家乐”等,这也反映出乡村旅游开发的难点。针对乡村旅游产品会出现产品同质化现象这个难点,乡村旅游开发就必须纳入政府的严格管理,对申请和可行性评估,发展规模进行确定。而旅游企业则必须从当地乡村的特色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如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旅游者可以参与农业或是其它的农事劳作,可以以类似短工的身份到农场、牧场、渔场等参与农事生产劳动;旅游者也可以乡村旅游中,参与一些其它的活动,参加一些农事培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乡村旅游地也起到了宣传促销的目的,这样既可以满足旅游者乡村旅游体验和娱乐的要求,又可以避免千篇一律的乡村旅游形式,满足了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的愿望。

(二)“乡村特色”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源泉。乡村文化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突出乡村文化特色是乡村旅游开发的特色表现之一。乡村文化在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组合中可以作为最重要的素材和着眼点的地位。传统工艺、古老的生产和劳作过程、古老的传统艺术,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美德,淳朴的风土人情,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等,正是这些在城市中已经淡化或是消失的文化,成就了乡村地区独特的吸引力和迷人的魅力,可以说,乡村旅游的灵魂就是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使更多的游客对乡村文化有了了解,在游客的参与下,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会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扩散,发扬和光大。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必须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突出地域特色,有选择地重点开发、分类开发。乡村的文化特色可以从多角度挖掘,如从农耕、民俗、遗产、历史、方言、传统节庆等方面表现,乃至旅游者在旅游各环节中品味当地乡村文化的神韵。乡村旅游文化在传承中,不仅要注意保护,而且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使乡村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三)“乡村特色”是保留淳朴乡村生产生活的有利工具。

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具有与一般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红色旅游等不同内容的特色资源才能够有生命力。乡村旅游吸引都市消费者,主要的原因是乡村旅游地与城市比较具有较大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旅游资源的差异,这些也正是旅游者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在乡村旅游中去体验、观察和感受这种不同。因此,乡村旅游者是以特殊的“村民”身份,在当地短暂生活,甚至乡村旅游者还可以当地居民一起从事短期的务农劳动,到田间体验农事和乡村生活,这种乡村旅游可以使旅游者体验到乡村生活的真正情趣,而且还可以让旅游者短时间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不仅结交新朋友,学到新的乡村知识,而且为旅游者真正的“完全的乡村的生活”。

(四)“乡村特色”的环境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

和谐统一的乡村环境是乡村旅游依托的条件。乡村旅游大多环境优美,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有着天然的幽雅、舒适和休闲的乡村环境,绿地、森林、蓝天、牛羊、新鲜蔬菜、瓜果等,乡村歌舞、乡村竞技、乡村风情、乡村婚俗、乡村观光、乡村耕织、乡村喂养等表演和活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不仅可以使游客欣赏到田园风光、放松身心,更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和谐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享受自然美和生态美。所以特色开发有益于保护和培育良好的乡村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琼英,冯学钢.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

[2]王德刚.旅游开发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2版.

[3]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

篇4:品特色乡村美食 赏特色旅游商品

近日,湟源县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申中(庙沟)“四月八”传统庙会在湟源县申中乡庙沟村隆重举行,这次活动由西宁市旅游局、西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西宁市体育局、湟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米少军致开幕词,西宁市旅游局雷桂英局长宣布2013年湟源县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传统庙会开幕。

为打造湟源乡村旅游品牌,扩大我县乡村旅游接待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滿足广大游客休闲、生态、健康的消费理念和需求。湟源县旅游局在活动期间,举行了湟源县乡村美食展示评比和湟源县特色旅游商品创意比赛暨展销活动。乡村美食展示评比活动中,来自全县各乡镇的24户乡村旅游接待点和农家菜馆的50道农家菜参加了本次的展示评比活动。以色、香、味、形和特色为评比标准,评选出了12道“特色农家菜”并在比赛中获得了奖项。最具代表性的有小三峡农家乐的塔山象牙塔和大华舒沁园的红红火火、好运来农家乐的双味牡丹虾等。在特色旅游商品创意比赛暨展销活动中,组织了全县10家特色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参加,玉昆仑的金镶玉、大美文化有限公司的排灯、丹噶尔皮绣有限公司的皮绣等都获得了奖项。本次特色农家菜和特色旅游商品的挖掘展示,为进一步打造湟源乡村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期2天的湟源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申中“四月八”庙会期间,共吸引了本县及周边区县的游客达3.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2.7万元,是该文化旅游节创办以来,接待人次和宣传效果最佳的一次盛会。此次旅游节以“逛庙会·看赛马·品味丹噶尔”为主题,在去年活动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推陈出新,邀请市演艺团体专业演员助阵,开展3场文艺演出,通过农牧民赛马会、湟源美食大赛、特色旅游商品创意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湟源文化旅游名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篇5: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文章来源: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时间:2009-07-08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1部分:通则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1: General rule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1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谷慧敏、赵广朝、张伟、刘玲、牟晓婷。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1部分:通则 1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应具有的共有要素的基本要求及评定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B/T 18973-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指通过以乡村为依托,以乡村空间环境为活动场所,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及风俗、农民生活场景等主要旅游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求知、体验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2

乡村旅游接待单位 rural tourism household

指由乡村环境、若干建筑物和附属设施等组成,形成一定规模的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独立经营主体。3.3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指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经营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特定产业形式,它具有类型独特性和空间分布集群性。4 总则

4.1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确定,应达到本部分所列评定条件,否则不具备参评资格。4.2 由若干建筑物或者若干部分组成的接待单位,如果以整体设施申评,则不因各区域财产权的不同而区别对待。4.3 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的建筑、附属设施、服务项目和运行管理应符合安全、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4.4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应具备合法经营证照,如营业执照、税务证、卫生许可证等。

4.5 从业人员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不良嗜好,持卫生部门统一颁发的健康证上岗。5 基本要求 5.1 总体环境

环境优美,绿化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30%。

5.1.1 居住建筑周围无污染性工业企业,水源没有受到工业及生活污染。

5.1.2 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1996的二级标准;环境噪声限值应符合GB 3096-2008的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5.1.3 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置合理,数量充足。5.1.4 地面平整、无杂物,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5.2 住宿设施

5.2.1 可供出租的客房3间(套)及以上。

5.2.2 门锁为暗锁,有防盗装置,显著位置张贴应急疏散图及相关说明。5.2.3 装修良好,有软垫床、桌、椅、床头柜等配套家具。5.2.4 备有饭店服务指南、价目表、住宿须知。5.2.5 16小时提供冷热饮用水。

5.2.6 有符合环保标准的采暖、制冷设备。5.2.7 有供客人独立使用的卫生间,洗浴设施齐全。

5.2.8 客房、卫生间每天全面整理一次,隔日或应客人要求更换床单、被单及枕套,并做到每客必换。5.3 餐饮设施 5.3.1 餐厅

5.3.1.1 餐位数应达到10个。

5.3.1.2 餐厅餐台摆设整齐美观,餐桌/椅、餐具、饮具、台布、餐巾等完好无破损,保持洁净。

5.3.1.3 有设计美观、明码标价的菜单。5.3.1.4 有空调及通风设备。

5.3.1.5 有标识明显的吸烟区和非吸烟区。5.3.1.6 地面经过防滑处理、便于冲洗。5.3.2 厨房

5.3.2.1 各类设备、器皿完好、洁净,应有单独的冷荤准备空间与厨具。5.3.2.2 有防蚊、蝇、虫、鼠和预防传染疾病措施。5.3.2.3 有使用明火、电、气的安全防火措施。5.4 基础设施

5.4.1 所处位置交通便利。

5.4.2 主要道路平整干净,可以通行机动车辆,配有路灯。

5.4.3 主要道路及路口有指示牌(图),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符合GB/T 10001.1和GB/T 10001.2的规定,各种指示和服务文字应使用规范的中英文同时表示,各种公共信息资料如全景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等与整体环境协调。

5.4.4 有方便游客停车的场地,标识清晰,卫生整洁,与周边环境协调。5.4.5 有稳定的供水供电供气系统。5.4.6 有固定公用电话,并配备市内电话簿。5.4.7 可以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讯正常。5.4.8 可以提供宽带网络服务。

5.4.9 存放垃圾的设施设备和场地清洁、无异味,垃圾清扫、清运及时,分类处理。5.4.10 公共厕所

5.4.10.1 便器、洗漱台、面盆(水池)、镜面、水龙头等设施完好。5.4.10.2 有挂衣钩、卫生纸托架、纸篓、洗手液或香皂等客用设施与物品。5.4.10.3 地面有防滑提示或标志,墙面有防滑扶手。

5.4.10.4 卫生符合GB/T 18973-2003一星级旅游厕所标准要求。5.4.10.5 地漏排水畅通。

5.4.11 应具备坡道、安全扶手等基本的无障碍设施。5.5 安全要求

5.5.1 安全通道、疏散楼梯保持畅通,安全标志明显,应急灯完好。5.5.2 配备灭火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5.5.3 危险区域有专人管理和醒目的相关警示。

5.5.4 交通、游览、娱乐等各项设施的防护设备齐全,维护及时;能为游客提供及时的旅游救助。

5.5.5 有应对各种紧急事件如地震、食物中毒、恐吓电话及可疑爆炸物等的安全预案,并及时上报。

5.5.6 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紧急事件处理技能培训。5.6 服务要求 5.6.1 服务人员上岗着统一服装,且服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大方。5.6.2 服务人员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执行岗位卫生工作程序。5.6.3 服务人员能够用普通话服务,使用礼貌用语。5.6.4 服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相关服务知识。5.6.5 尊重游客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5.6.6 定期对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5.6.7 及时合理地处理游客投诉。5.6.8 明码标价、计量准确,无强买强卖。5.7 社会贡献要求

5.7.1 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创业,吸纳本地及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5.7.2 保护和弘扬本地传统文化,促进本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5.7.3 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与对外交往能力。6 评定 6.1 评定组织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负责对“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进行评定和管理,评定委员会由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部门和企业的专家代表组成。6.2 评定程序

评定程序为申报、受理与评定、批复与公告、颁发标志牌四个步骤。6.2.1 申报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评定采取自愿原则。凡自愿申报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单位,须填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报表”,并提交相关文件与证明材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请表”见附录A。

每个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种最能反映本单位特色的业态申请评定。6.2.2 受理与评定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单位相关申报材料的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单位的基本条件进行现场评判。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确定,应满足本部分第5章要求。

对达到本部分第5章要求的申请单位,按照其所申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对应标准进行现场评分,全面考核,综合评定。6.2.3 批复与公告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对通过现场评定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做出批复,并发出公告,公告期为10天。6.2.4 颁发标志牌

公告期满,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向申请单位颁发其所申请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志牌和证书,标志牌和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7 复核与处理 7.1 复核

7.1.1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实行复核制度。已获得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志牌和证书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自觉接受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的复核。

7.1.2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复核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被复核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申请单位出具书面的报告。7.2 复核结果的处理

7.2.1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在经营接待过程中有消费者投诉,经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查实后,根据情节和影响程度给予警告直至撤销“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7.2.2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消防、食品卫生等重大责任事故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直接取消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收回标志牌及证书。

7.2.3 被取消“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的接待单位,自被取消资格之日起一年后方可重新申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评定。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2部分:国际驿站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2: International homestead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朝阳区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谷慧敏、吕勤、赵广朝、张伟、刘玲、牟晓婷、杨伟萍。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2部分:国际驿站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国际驿站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国际驿站。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1

国际驿站 international homestead

以家庭(户)为基本旅游接待单位,主要为境外游客提供可亲身参与体验当地或异国的日常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活动的独立经营主体。3 基本要求 3.1 环境景观与建筑

3.1.1 建筑外观、门窗、庭院、装修、床与家具、室内装饰应有浓郁的地方或异国特色,与环境协调,建材采用当地或者环保材料。

3.1.2 社区应有富有地方或异国特色的游览景点,或保存完好的旧建筑,或具有地方或异国特色的民居,或具有异国宗教文化和纪念意义的建筑。

3.1.3 各种指示标识可同时使用中文、英语及其他1种及1种以上外语表示。3.2 特色餐饮

3.2.1 可提供同时使用中文、英语及其他1种及1种以上外语表示的菜单。

3.2.2 可提供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餐饮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节庆餐饮,或能够提供有异国特色的民间餐饮或节庆餐饮。3.3 特色旅游活动

3.3.1 可供游客参与居民日常生活或家庭文体娱乐活动和户外活动等一般休闲活动。3.3.2 可供游客品尝和参与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日常和节庆食品,或品尝或参与制作具有异国特色的日常和节庆食品。

3.3.3 可供游客参与具有当地特色的节庆或其它类型的文娱活动,或具有异国民俗特色的传统娱乐性活动。3.4 特色旅游服务

3.4.1 服务人员可使用英语或其他种类外语与境外游客进行交流、提供服务。3.4.2 服务人员掌握当地历史及民俗文化知识。3.5 市场影响力

3.5.1 接待客人50% 以上为境外客人。3.5.2 积极主动宣传。4 评分要求

4.1 国际驿站评分按附录A进行,总分600分。4.2 申请国际驿站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3部分:采摘篱园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3: Picking garden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大兴区旅游局、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张凌云、谷慧敏、郑杨、唐鸣镝、黄振宇、何立楼、黄道平、朱彦河。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3部分:采摘篱园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采摘篱园的基本要求与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采摘篱园。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8406.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GB 18406.2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

GB/T 18407.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T 18407.2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采摘篱园 picking garden

以特色蔬菜、果品或其他特色农作物为特色吸引物,提供观赏、采摘、休闲、学习和科普等综合活动的种植园区或科研生产基地。4 基本要求 4.1 种植特色

4.1.1 种植面积不低于30亩,具有一定占地规模。4.1.2 园区景观以采摘类植物为主,有观赏性。4.1.3 可供观赏、采摘的品种丰富。4.2 科普解说与展示 4.2.1 有可供陈列展示的场所。4.2.2 有科学规范的解说牌示系统。

4.2.3 有采摘品自身及其延伸知识的科普内容,设计合理规范。4.2.4 有相对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指导。4.3 采摘活动与服务

4.3.1 有具吸引力的采摘活动,具有创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4.3.2 有组织合理的采摘活动,有序安排形式多样的竞技项目。4.3.3 有保障采摘的设备及服务。4.3.4 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及警示标志。4.3.5 有配套的休息设施及餐饮。4.4 采摘品安全

4.4.1 采摘品的安全应符合GB 18406.1和GB 18406.2的要求,并告知游客科学的食用方法。

4.4.2 采摘品的产地环境安全应符合GB/T 18407.1和GB/T 18407.2的要求。4.5 节能与环境保护

4.5.1 宜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4.5.2 宜使用采用清洁能源的设施、设备。

4.5.3 应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或包装材料,符合环保要求。4.6 市场影响力

4.6.1 在观光农业领域内有较好的美誉度。4.6.2 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5 评分要求

5.1 采摘篱园评分按附录A进行,总分600分。5.2 申请采摘篱园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4部分:乡村酒店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4: Rural hotel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4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昌平区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秦宇、谷慧敏、赵广朝、张伟、刘玲、牛越胜、吕林娟、李万佰、李成龙、郭浩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4部分:乡村酒店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乡村酒店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乡村酒店。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1

乡村酒店 rural hotel

依托乡村自然人文风景、民俗民风,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乡村住宿、餐饮、娱乐度假等功能的独立旅游住宿经营主体。3 基本要求

3.1 环境景观与建筑

3.1.1 建筑布局合理,建筑体量、高度、色彩、造型相互协调,建筑物与周边环境、景观格调协调。

3.1.2 建筑材料、风格具有乡村特色,自然和谐。3.1.3 应有农业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原真性展示或具有农业特色的建筑小品。3.1.4 酒店公共场所宜采用民间艺术品进行装饰,乡土气息浓厚。3.2 住宿设施

3.2.1 有可供出租的客房30间(套)及以上。

3.2.2 有方便使用的电话机,可以拨通或使用预付费电信卡拨打国际、国内长途电话,并配有使用说明。

3.2.3 有彩色电视机,画面音质清晰。3.2.4 有防噪音及隔音措施。3.2.5 设有至少两种规格的电源插座。3.2.6 24小时提供冷热饮用水。

3.2.7 客房家具与酒店整体风格相统一或者协调。

3.2.8 客房有卫生间,装有抽水恭桶、面盆、淋浴或浴缸(配有浴帘)。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24小时供应冷水,18小时供应热水。3.2.9 客房及卫生间用品采用具有乡村特色的样式。3.2.10 客房采用乡村特色手工艺品进行装饰。3.3 特色餐饮

3.3.1 可采用当地种植或养殖的原材料制作餐饮产品。3.3.2 可提供有乡村特色的餐饮产品。

3.3.3 菜品名称及内容应与乡村习俗相联系,并有相应的介绍解说。3.3.4 餐厅的手工艺品装饰与酒店整体风格相统一或协调。3.4 特色旅游活动 3.4.1 休闲娱乐

3.4.1.1 有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及设备。3.4.1.2 有健身活动场馆及设备。3.4.2 乡村文化体验

3.4.2.1 可供游客参与的特色小杂粮、时令蔬菜、新鲜果品采摘活动。3.4.2.2 可供游客参与的领养动植物、垂钓等农事体验活动。3.4.2.3 有介绍当地故事传说、儿歌歌谣、谜语、谚语等的游艺活动。

3.4.2.4 有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活动,以及民间传统体育与竞技活动。3.4.2.5 可展示或传授民间手工技艺。3.5 市场影响力

具有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4 评分要求 4.1 乡村酒店评分按照附录A进行,总分600分。4.2 申请乡村酒店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5部分:养生山吧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5: Mountain wellness resort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5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房山区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张超、谷慧敏、赵广朝、张伟、刘玲、冀显江、于云飞、姜珊。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5部分:养生山吧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养生山吧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养生山吧。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1

养生 wellness

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以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为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2.2

养生山吧 mountain wellness resort

依托山地资源,以绿色健康、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从事颐养身心、健康休闲、舒适度假的经营主体。3 基本要求 3.1 环境景观与建筑 3.1.1 室外环境

3.1.1.1 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3.1.1.2 自然环境适合疗养。3.1.1.3 周边环境优雅安静。3.1.2 室内环境

3.1.2.1 创设与养生相联系的文化氛围。

3.1.2.2 室内公共区域有2种以上对人体有益的绿色植物。3.1.2.3 有养生知识的信息资料展示。3.1.3 景观

3.1.3.1 景观绿色天然,植被覆盖率50%以上。3.1.3.2 树种多元化搭配,赏心悦目。3.1.3.3 景观与建筑及周围环境协调配套。3.1.3.4 景观名称、风格有文化内涵。3.1.4 建筑

3.1.4.1 建筑依山而建。

3.1.4.2 由独立的建筑组成建筑群。3.1.4.3 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独特、环保。3.1.4.4 建筑名称、风格有文化内涵。3.2 住宿

3.2.1 有2种以上的客房类型可供选择。3.2.2 客房内部布置、装饰有文化内涵。3.2.3 客房内有对人体有益的绿色植物。3.2.4 有对客服务台。

3.2.5 服务人员服饰有文化内涵。3.3 餐饮服务

3.3.1 餐饮原材料无公害。

3.3.2 有适宜于养生的主食与菜品搭配推介。3.3.3 能提供不同搭配的时令养生菜品。3.3.4 有2种以上的养生药膳等特色餐饮。3.3.5 菜品名称及内容应与养生相联系。3.4 养生设施及活动

3.4.1 至少有2处养生保健设施。

3.4.2 至少有3种运动健身设施、场所或项目。3.4.3 能设计并安排养生作息内容。3.4.4 能设计并安排不同的健身方案。

3.4.5 至少有2种调理生理活动及心理活动的项目。3.4.6 能提供身心保健方面的讲座和咨询。4 评分要求

4.1 养生山吧的评定按附录A进行,总分600分。4.2 申请养生山吧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6部分:休闲农庄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6: Leisure farm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6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通州区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郑杨、谷慧敏、赵广朝、张伟、王伟、刘玲、张凌云、唐鸣镝、黄振宇、张兰荣、赵久志、李永林、王凤荣、王劲松、刘希祥、党国玲、张秀英、孟雪。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6部分:休闲农庄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休闲农庄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休闲农庄。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4308—2003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休闲农庄 leisure farm

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综合服务设施的经营主体。4 基本要求 4.1 环境景观与建筑

4.1.1 占地规模不小于100亩。4.1.2 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4.1.3 农庄景观有较强的休闲主题特色。4.1.4 环境与小品景观分布合理且与环境协调。

4.1.5 有游客中心且位置合理并提供农庄宣传品、印刷品。4.1.6 安全警告、道路引导标识规范、明显且数量合理。4.1.7 建筑外观、形式、色彩、材料及空间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4.2 特色活动项目

4.2.1 项目组织安排合理,休闲特色突出,可参与性项目不低于5项。4.2.2 提供丰富多样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种植、采摘等休闲体验。4.2.3 有可供参观的传统农业、养殖业及高新农业设施设备、工艺技术和成果展示。4.2.4 有家禽、水产养殖饲养基地,提供喂养、垂钓等休闲体验。4.2.5 有小面积地块供游客租种并提供代种代管业务及咨询、指导。

4.2.6 有与当地地域人文特色相结合的休闲娱乐项目及供游客自娱自乐的农事、节事类参与性民俗活动。

4.2.7 有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现代体育健身活动项目。4.2.8 有文化传播、知识普及类项目及场所。4.3 住宿

4.3.1 客房数不低于20间。

4.3.2 达到或高于GB/T 14308—2003一星级标准。4.3.3 家具、门窗、墙壁装饰有主题特色或乡村特色。4.3.4 服务员服饰有主题或地域特色。4.4 特色餐饮

4.4.1 餐厅餐位数不低于50位。

4.4.2 有传统民俗节日的特色餐饮,如月饼、年糕、元宵、粽子、腊八粥等。4.4.3 使用自产无公害农副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有典型农家菜、时令菜。4.4.4 提供乡村地域特色菜品,代客加工自采、自钓农副产品。

4.4.5 餐厅内部装饰、服务员服饰及餐具有主题或地域特色,与环境协调。4.4.6 可提供中小型会议用餐服务。5 评分要求

5.1 休闲农庄评分按附录A进行,总分600分。5.2 申请休闲农庄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7部分:生态渔家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7: Eco-fishing home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7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密云县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王富德、谷慧敏、赵广朝、张伟、王伟、刘玲、闫军、胡咏君、李群伟、王永库。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7部分:生态渔家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生态渔家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生态渔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生态渔家 eco-fishing home

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村容风貌和渔业特色产业,以“鱼、渔”和水体景观为主题旅游吸引物,可提供特色餐饮、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服务的独立经营主体。4 基本要求

4.1 环境景观与建筑

4.1.1 规模能适应接待规模要求,拥有较丰富可利用的水资源。4.1.2 选址未造成地貌、植被、水系及景观破坏。

4.1.3 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能体现渔家风情和地方民俗特色。

4.1.4 有景观鱼塘,具有鱼类放养功能。鱼塘内的鱼类和水生植物应不少于4种。4.1.5 有适当规模的池沼,水体景观可满足游客的亲水、戏水需求。4.1.6 设有养殖某些鱼类及其他水生动植物的解说系统。4.1.7 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地渔家有污水处理系统。4.2 住宿设施

4.2.1 渔家民居气息浓郁,室内陈设、挂件带有渔文化符号。4.2.2 客房设计具有亲水氛围,临窗有水景。4.2.3 室内摆放有观赏鱼缸。

4.2.4 室外庭院应有观花、观叶、观果类植物,并应突出原生态植物特点。4.3 特色餐饮 4.3.1 餐厅

4.3.1.1 餐厅有鲜活水产品陈列展示柜,具有实用和观赏性。4.3.1.2 餐厅内装饰品具有浓郁的渔家风情和地域文化。4.3.1.3 餐位数不低于20个座位。4.3.2 菜品

4.3.2.1 提供无公害鱼类、瓜果蔬菜。

4.3.2.2 可提供10道以上以鱼为主要原料的渔家风味和地方特色菜肴,并有相应的介绍说明。

4.3.2.3 能够制作全鱼席(宴)。

4.3.2.4 有自制的特色饮品,主食杂粮全部为自产或本地产新粮。

4.3.2.5 有水生植物类菜肴,如新鲜荷叶、鲜莲子、莲藕、菱角、茭白等。4.4 特色旅游活动 4.4.1 休闲活动

4.4.1.1 垂钓场所能接待20人及以上同时进行垂钓。

4.4.1.2 游客可参与喂养、捕鱼等渔事生产活动,配有指导和讲解。4.4.1.3 游客可进行摸鱼虾等水上旅游休闲项目,配有活动安全说明。

4.4.1.4 有捕鱼、鱼干制作、现场编织鱼网、制作常用渔具等渔事表演,具有观赏和可参与性。

4.4.1.5 有捕捞节、放生节等渔事节庆活动。4.5 食品安全

4.5.1 水生动植物养殖环境应安全,养殖场水源应符合GB 3838要求。4.5.2 水产养殖品中渔药残留限量应符合NY 5070的要求。5 评分要求

5.1 生态渔家的评分按附录A进行,总分为600分。5.2 申请生态渔家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8部分:山水人家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8: Natural village household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8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延庆县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谷慧敏、魏翔、赵广朝、张伟、刘玲、牟晓婷、杨磊、王剑明、申玉民、郑爱娟。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8部分:山水人家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山水人家的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山水人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山水人家 natural village household

具有一定规模,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资源实质,以游山玩水、感受农家生活为代表活动,能够为游客提供集观光、娱乐、住宿、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山水环境度假场所的经营主体。4 基本要求 4.1 景观环境与建筑

4.1.1 居住建筑周围500米范围内有山体或湖泊河流等水体景致。

4.1.2 植被覆盖占用地面积的50% 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应达到5000个/立方厘米以上,环境噪声限值应符合GB 3096—2008 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4.1.3 建筑造型、外观装饰等突出山水特色,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4.1.4 有独立庭院,有山水景致装饰,充分突出山水特点。4.2 住宿设施

4.2.1 室内装饰风格应与户外景致相协调,山水特色浓郁,有绿色植物、盆景、水生动物养殖等装饰。

4.2.2 家具采用环保材料制作,雕刻或绘有山水图案纹饰,各类卧具质地柔软舒适,布料图案有山水特色。

4.2.3 室内装饰及家具应突出山水特色,采用环保材料。4.2.4 房间名称与山水景观、当地民俗相联系。4.3 特色餐饮

4.3.1 采用当地种植的、无公害的原材料制作、提供食品。4.3.2 针对不同菜品有相应的宣传和讲解。

4.3.3 可提供3种以上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农家饭菜。4.3.4 可提供具有山水特色的菜品和宴席。4.4 特色旅游活动 4.4.1 可提供3种以上设施条件普通的山水旅游活动项目。4.4.2 可提供1种以上设施条件较高的山水特色旅游活动项目。5 评分要求

5.1 山水人家的评分按附录A进行,总分为600分。5.2 申请山水人家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达到420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9部分:民族风苑

Rating standard for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Part 9: Nationality culture village

前 言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国际驿站;

--第3部分:采摘篱园;

--第4部分:乡村酒店;

--第5部分:养生山吧;

--第6部分:休闲农庄;

--第7部分:生态渔家;

--第8部分:山水人家;

--第9部分:民族风苑。

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9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市怀柔区旅游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范业正、谷慧敏、赵广朝、张伟、王伟、焦安琦、刘玲、姚久兰、靳建辉、李季、李萃、赛利英。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9部分:民族风苑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民族风苑的基本要求与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之民族风苑。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1

民族风苑 nationality culture village

以民族建筑、服饰、风俗、生活形态和宗教信仰与生产方式等为依托,集中展示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以提供民族文化与风情体验为特色的综合接待场所。3 基本要求 3.1 环境与景观

3.1.1 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

3.1.2 经营区域内绿化率不低于50%。3.1.3 景观与建筑及周围环境协调配套。3.1.4 景观名称、风格应体现民族特色。3.1.5 园内步行道路要体现生态性。3.2 建筑与标志牌

3.2.1 建筑风格具有少数民族特色。3.2.2 建筑造型和色调有民族特色。3.2.3 建筑外观装饰有民族特色符号。3.2.4 建筑外观、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3.2.5 苑内标志牌

3.2.5.1 有“民族风苑”名称的特色标志牌。3.2.5.2 标志牌材质、颜色与周围环境协调。3.3 住宿

3.3.1 客房装饰

3.3.1.1 客房内整体装饰格调有民族特色。3.3.1.2 客房内家具有民族特色。

3.3.1.3 卫生间整体装饰风格有民族特色。

3.3.1.4 卧具(床或炕)和地板有民族特色和装饰。3.3.2 客房服务

3.3.2.1 有3种以上的客房类型可供选择。

3.3.2.2 对客服务台能提供民族风情体验项目宣传品。3.4 特色餐饮

3.4.1 餐厅内部装饰体现民族特色。

3.4.2 餐具、酒具、茶具等器皿应具有民族特色。3.4.3 采用当地种植的无公害原材料制作食品。3.4.4 能提供3种以上民族特色餐饮。

3.4.5 菜单设计体现民族特色,能提供中英文菜单。3.5 民族特色体验活动

3.5.1 民族体验活动不少于3项。3.5.2 有民族着装体验。

3.5.3 有民族特色的宴会和美食。3.5.4 有民族婚礼表演体验。3.5.5 有民族节庆活动体验。3.5.6 有参与性的民族歌舞晚会。

3.5.7 有民族劳动体验(放牧、狩猎)。3.5.8 有民族日常生活方式体验。

3.5.9 民族体育项目参与性活动不少于3项。3.5.10 有民族食品或工艺品制作体验。3.6 民族文化 3.6.1 民族服饰

3.6.1.1 服务人员应着本民族传统服饰。

3.6.1.2 服务人员应佩带统一胸牌,胸牌与民族服饰相协调。3.6.2 民族知识

3.6.2.1 服务人员应熟悉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

3.6.2.2 服务人员能给游客熟练地解答关于本民族情况的问询。3.6.3 民族技能

3.6.3.1 服务人员能运用简单的民族语言。

3.6.3.2 服务人员尤其是民族风情表演人员具备一定演艺水平。3.6.4 有尊重民族习俗与宗教信仰的提示与规定。4 评分要求

篇6:台湾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考察报告

《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年第6期

吕明伟 郭焕成

(北京景观园林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为了使农业走出国境,提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从以产品为主发展农业扩大,发展农业服务业,包括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农业运输等。20 世纪 70 年代末,台湾农业出现了通过开放农园供游客品尝,购买农产品的观光农园。20世纪80年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一、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类型

台湾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农园体验、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教育农园、农庄民家、乡土民俗、生态保育、渔业风情等休闲活动项目皆属之。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现象,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类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1.乡村花园

乡村花园的设计和建造盛行英国,最初的乡村花园主要种植本土植物,且多数是可为餐桌提供食物的瓜果蔬菜类。如今的乡村花园建设已是包罗万象,摆脱了最初的以实用性为主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追求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地域性强的乡村花园开始出现。清境小瑞士花园位于南投县仁爱乡台14甲公路清境农场旁,海拔大约有1800公尺,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然,景色优美如画,兼具北欧风光,因此又有「台湾小瑞士」及「雾上桃源」之美名。清境小瑞士花园整个园区面积达约有4甲,年平均温为摄氏15-23度左右,舒适宜人的气候常为人门避暑胜地,园区内种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美丽又新奇。而区内的设施如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天鹅湖而建,悠然地徒步其间犹如置身在欧洲。园中设有大型停车场、露营烤肉区、欧式花园、精致餐饮中心、纪念品饭卖部、露天咖啡广场等,提供另一种休闲享受。清境小瑞士花园、台一教育农园的经营者张国珍先生同时兼任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和台湾农业经营管理学会的理事长,对推动台湾教育农园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台一教育农园、清境小瑞士花园和中台禅寺已成为旅行社安排的接待景点之一。2.乡村民宿

乡村民宿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景观、特色文化、民俗,让人们深度的感受到独特的民风、民俗,于优雅宁静中体验乡村生活。优雅的环境、朴素的民风民情,优美的风景和朴实亲切的主人,使乡村民宿成为世界各地自主旅游者的最爱。在台湾乡村民宿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的南投县清境地区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自1996年南投县成立第一家民宿之后,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03年11月份止南投县已有200家民宿,而其中清境地区就有80家民宿之多。目前清境地区民宿通过策略联盟经营的方式,成立清境观光发展促进会,共同进行行销活动推广,在对外事务的利益争取、地区发展的规范、地区的资源分配与协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的推动了当地乡村民宿的健康发展。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则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把原先的台湾冶金矿区,从炼金厂、古烟道、废矿坑、战俘遗迹甚至是天皇寓所进行合理规划开发,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无数前来到访的游客。该区著名的乡村民宿云山水的主人吴乾正身兼民宿发展协会与乡村之家优质民宿第一届理事长头衔,对于民宿的贡献与推广不余遗力,他认为经营文化,家庭式的经营使民宿发展更具魅力和吸引力。3.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指具有农业特产之地区,通过规划建设使其具有观光休闲与教育价值的农业园区。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便利游客体验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以增长游客时间,寓教于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目的。观光农园最初形成于1980年,苗粟大湖、彰化田尾菜地开始经营的观光果园、观光花市。到1998年,观光农园发展结果为北部区域有55处观光农园,占全台湾地区的55.56%;中部区域有21处,占21.21%;东部区域有12处,占12.12%;南部区域有11处,占11.11%。目前,观光农园的类型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瓜园等。各式各样的观光农园因开放时间不同分布全年不同季节,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享受观光、休闲、摘果、赏花的田园之乐。4.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台湾农业类型中最具代表性者,农场原以生产蔬菜、茶或其他农作物为主,且具有生产杂异化的特性,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业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休闲农场是由数个农民或多个农民团体联合兴办的,规模比观光农园要大,面积一般在50公顷以上,经营的项目比较多元化。1988 年,台湾农委会核定“农渔乡村发展休闲农业及观光果园规模计划”,政府部门开始规划辅导休闲农业,成立发展休闲农业策划咨询小组,确认休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台湾对于观光农园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观光农园也可以休闲体验,休闲农场也可以观光游览,大多数农园、农场都同时兼具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的功能。如台北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便是一例,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八朵一百元)为主,狭长的地块,独特的入口、精致的小品景观都成为游客立此存照的见证。5.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有昆虫如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等活生生的教材。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如我们这次到访的台一教育休闲农场便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农场位于南投县埔里镇埔雾公路(台14线省道)边,于一九九一年成立,起初主要是以提供农民各类蔬菜、花卉的种苗培育为主,近年来即致力于推广地方的产业观光,开始积极转型。在场区规划设置多项深具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的设施,如押花生活馆、DIY才艺教室、亲子戏水区、浪漫花屋、可爱动物区、渡假木屋、景观花桥、各类植物生态标本区等。这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的观光景点。在这里规划建设了全亚洲最大的蝴蝶生态馆及甲虫生态馆,利用园区内原有的多种蜜源植物来培育各种蝴蝶,利用香菇废弃物等营造出甲虫的生态空间,为游客提供认识昆虫生态的地方,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学习的园区。6.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1989年,台北市农会积极规划推动市民农园,并于1990年辅导北投区设立第一家市民农园,从而为台湾第一家市民农园。至今后台北市市民农园已发展成立16 处(表示),合计面积约16.2 公顷(2430 亩), 租用市民农园以10坪为一单位,以四个月为一期,每期600元。1991年,台中市建立市民农园,1994年农委会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光驱计划”扩大试办市民农园,到1998年底,台湾已设置58处市民农园,都属于农耕体验型市民农园。这些市民农园的设置,以都市近郊、水源充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车程在半小时最为理想。与观光农园相对,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台湾市民农园的规划建设远没有其他园区形态发展好。7.休闲牧场。

休闲牧场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我们考察的初鹿牧场为台湾土地银行经营的牧场,地处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内,场区占地约54公顷,为全省坡地集中牧场之最。休闲牧场内宽广辽阔,乳牛及乳制品是主要的经营目标,以奶牛饲养,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并以其秀美的牧场景观吸引游人,2004年,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300万人民币,效益很是可观。牧场划分为露营区、产品贩卖部、菠萝园、茶园、槟榔2园、枇杷园和竹林等区域,是适合露营渡假的好去处。

二、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乡村民宿、休闲农业为主体发展起来,其中休闲农业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中占的比例最大,全岛目前共有1102家休闲农业园区,2004年产值达11.25亿人民币,提供180098个就业机会,预计到2008年休闲农业产业产值达17.5亿人民币。通过研讨会研讨和实地考察,台湾以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农业进而推动全岛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1、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开发农业功能。

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农业面临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针对这一挑战,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我国大陆现在正处于农业转型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时期,要学习台湾发展农业的经验,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根据各地的资源。区位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从而改变农业就是第一产业的旧观念,建立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

2、研究与规划并举

台湾农业最高农业管理部门——台湾农委会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台湾从上到下形成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联系。我国台湾相关部门机构在做好休闲农业规划,包括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的同时,根据休闲农业产业需求,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2005年台湾休闲农业的研究主题分别为服务人员人格特质、服务态度与服务行为关系研究;经营模式研究;园艺治疗活动对于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台中县新社乡休闲农园规划建置研究;旅游商品特色研究;养生农业园区建置模式研究等。

3、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

虽然台湾的休闲农业园区已达1102家,但经过农委会筹建的只有206家。农委会与休闲农业学会合作推动了园区和农业旅游景点的检查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台湾休闲农业园区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台湾农委会为鼓励休闲农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人们正确选择优质的休闲农场,特委托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按照“2005台湾休闲农业服务品质提升计划——休闲农场评鉴、认证与辅导计划”,进行优良休闲农场之评选及甄选工作,并编印优良休闲农场服务宣传手册。评选的对象为经农委会核准设置登记或准予筹设且实际经营之休闲农场。评选内容包括:①农场资源;②农场设施及活动配置图;③整体经营方向;④服务及体验活动;⑤餐饮服务;⑥住宿服务。评选项目标准等,共分三个方面、16个项目,标准,打分评选。评选分数70分以上,未满80分者为“良等”;80分以上,未满90分者为“优等”;90分以上者为“最优等”。

在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空间布局主要为“城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但今两年来在一些大型城市(尤其是北京)其空间布局呈现出“遍地开花型”,其主要弊端表现在:自发建设多;挂个牌子就采摘;各自为政,缺乏系统管理;发展特点不突出,缺乏宏观系统的规划等。在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工作中我们可充分借鉴台湾发展休闲农业中的经验,使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建设步入正轨。

4、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游憩地的发展跳出了以往规模经济思维,朝向精致农业政策的延伸转型。休闲农业园区的“园区”概念,被赋予了具有地方意义的 community(社区)的理念,而不在只是一个强调专业生产的属于工业特质的park(厂区)概念。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台湾发展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也是走在世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前列的重要原因。如在10年前废弃的台湾金瓜石冶金矿区为了发展乡村民宿和休闲旅游,聘请规划设计单位作了详细的《金瓜石社区产业辅导计划》,并在以后的运作实施中,定期出版《金瓜石社区报》,开办矿山讲堂等全力打造浪漫渡假社区。这与我国大陆目前很多农业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过多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片面追求产值形成鲜明对比,用经营文化、经营社区的理念来开发建设我们的农业旅游景点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

三、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启示

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调查统计显示,台湾前往观光休闲农业区的游人绝大多数是那些不熟悉农业、农村的城市居民。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相当多的城市居民到乡村、田园去度假,到观光农业区去体验。在我国大陆,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为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我们应抓住城市这个目标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的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因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有高附加产值,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如垂钓、农家乐)的发展而产生乘数效应。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应大力加强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立足城郊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步骤之一。

其次,国家农业部门应重视发展农业旅游,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组织、规划、研究推动大陆农业旅游的发展,为发展农村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最后,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台湾农委会主要负责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工作,而旅游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旅行社及游客前往休闲农场观光旅游,以扩大客源市场。所以,农业部门和园区经营者应积极与旅游部门联系,开展旅游合作,建立农业旅游网络体系。

四、结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06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开发建设新农村游、农家游,农业的生态保护、农业的休闲旅游,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休闲农业工作手册,台湾农委会、台湾大学编

2、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台湾农委会

3、台湾农业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农业旅游促进会

4、台湾休闲农业会讯,台湾休闲农业学会

5、湖南省休闲农业培训班材料,2006。

上一篇: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券和国库券收款单残破污损、到期如何兑付问题的通知下一篇:老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