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台风感人事迹

2024-05-03

抗台风感人事迹(通用7篇)

篇1:抗台风感人事迹

双台风“苏拉”“达维”造成的影响尚未完全退去,新台风“海葵”又将到来。

8月7日,山东公司总经理李同智强调,要未雨绸缪,在认真总结抗击“达维”台风经验的基础上,发扬成绩,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防范“海葵”台风的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据国家气象部门测报,台风“海葵”目前已在西太平洋生成并向西移动,预计7日晚到8日上午在鼎盛期正面登陆浙江舟山到台州一带,最大风力15级,登陆风力可达13-14级,可能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其路径前期稳定,后期变数较大,不排除深入内陆北上可能,其影响可达山东省南部和沿海地区,带来强降水和风暴潮。

李同智指出,尽管从预报情况看,“海葵”将从浙江正面登陆,主要影响华东地区,但以其15级的超强风力,强风及强降雨过程仍有可能波及山东地区并造成影响和破坏,山东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对“海葵”的防范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李同智强调,目前,山东公司刚刚取得了抗击台风“达维”的全面胜利,受损电网已修复,停电客户全部恢复供电。广大干部员工昼夜奋战,付出了艰辛和汗水,非常疲劳。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麻痹松懈。一方面,要好好总结这次抗击“达维”台风的应急响应工作,完善预案和措施,克服抗击台风经验不足的差距,进一步提升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水平。另一方面,要保持对“海葵”的密切关注,立即启动并做好应对的准备工作,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据悉,其主要措施有:一是密切监测电网运行情况,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检查核实台风可能影响的电网设备相关应急预案;二是提前开展输变电设施特殊巡视,对重要输变电设施组织多次反复巡查,对公司范围内的重要变电站做好24小时值班准备;三是加强基建现场安全管理,施工工地要落实排水、抽水等措施,全面检查加固临时建筑物,防止水淹、触电等灾害发生;四是严格现场抢修安全管理,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到岗到位规定,加强抢修工作的组织协调。落实好防触电、防坠落等措施,禁止发生次生灾害;五是做好用户安全供电工作,提前与政府及铁路、医院等重要用户沟通联系,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要共同采取措施,确保党政军机关、防汛指挥机构等可靠供电;六是全面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工作,确保应急救援队伍和各梯队电网抢修队伍迅速集结,提前到达指定安全区域待命,保证第一时间展开电网抢修和应急救援;七是切实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做好应急装备、物资和后勤保障工作。

在成功防御“苏拉”台风后,长兴县供电局再次吹响防台号角,积极部署“海葵”防御工作。该局强调,要克服麻痹思想,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将防汛抗台工作作为当前头等的大事来抓。该局要求,一是要全面加强输变电设施防风雨准备,重要变电所要注意防范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要做好防水淹和排水措施;输电线路要防山体滑坡和倒杆(塔),并加强巡视。二是要坚持“防、避、抢”的原则,认真做好防汛抗台准备工作,做好抢险物资器械和抢险队伍的部署落实,对部分易受强降雨造成灾害的输变电设施及配电线路做好防范措施。三是要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做好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四是加强对各施工单位督促管理,所有在建工程在台风来临时要一律停工,确保安全生产。

同时,该局还备足了抢修物资,应急抢修人员及车辆24小时待命,一旦电网受损,将全力保障重要用户和抗台抢险的电力供应。

篇2:抗台风感人事迹

8月3日,台风“达维”的登陆波及我镇,我镇遭台风肆虐,屋顶被掀翻,大树被连根拔起……台风过后,到处一片狼藉。受台风影响,我镇电网遭受严重破坏,11条10kV线路全部停电。灾情发生后,我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抢修。

我所共产党员,供电所所长田磊,台风过后第一时间及时组织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安排人员分5组34人对所辖线路进行全面巡视,要求全所2256基杆塔务必巡视到位,彻底摸清线路受灾情况,并及时将灾情汇报了公司和党委政府。

为尽快恢复供电,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所长田磊带病坚持带领供电所全体人员抗灾抢修,白天坚持在抢修现场指挥抢修、清理线路通道,晚上召集供电所人员开会,安排第二天的抢修工作,连续两天晚上9点从供电所赶到沂水供电参加公司抢险救灾会,早上6点前再赶到供电所指挥抢修线路。

台风来临前,田磊同志曾在沂水中心医院做了手术,这次台风对电网的严重侵害,使这位共产党员不顾个人身体,坚持在抢修一线,饿了与抢修人员一起在抢修现场啃块馒头,为尽快恢复电网运行,使全镇百姓用上电,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于8月4日下午全镇64个村24549户全部恢复送电。

xx供电所 田磊 抗台风“达维”电网抢修先进事迹

8月3日,台风“达维”的登陆波及我镇,遭台风暴雨侵害,我所杨庄变电站、善疃变电站全部停电。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发生后,我所变电站值班运行人员,共产党员秦伟华,接到所长电话通知后,立即赶到杨庄变电站,首先检查了变电站设备,并将排水设备准备就绪。当揭开变电站电缆沟盖板时,发现电缆沟已经有积水,秦伟华立即安装排水设备,进行排水,由于电缆沟内电缆较多,电缆怕积水浸泡,秦伟华同志昼夜坚守在杨庄变电站守候着变电站设备,不停的将电缆沟积水排除,就这样,没有因变电站设备和积水影响线路送电。

台风来临前,秦伟华同志在家休年休假,这次台风对电网的严重侵害,使这位共产党员不顾个人休息,放弃休假,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抗灾抢险,充分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秦伟华

xx供电所

抗台风“达维”电网抢修先进事迹

8月3日,台风“达维”的登陆波及我镇,我镇遭台风肆虐,受台风影响,我镇电网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11条10kV线路全部停电。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发生后,我所副所长,共产党员杨明锦,首先率领人员对线路受灾情况进行巡视、摸底,掌握灾情。及时对其他人员的巡视情况进行汇总,汇报所长田磊,帮助所长制定抢修计划、方案,积极配合所长田磊组织人员、准备抢修物资、工具,并要求所长安排抢修任务最重的线路进行抢修。

抢修中,部分山区道路受积水、树木折断倒地等影响,道路被封,车辆人员无法进入,给电力抢修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但共产党杨明锦与抢修队员采取一切措施,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积极抢修恢复受灾电网。

抢修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抢修一线,饿了与抢修人员一起在抢修现场啃块馒头,为尽快恢复电网运行,使全镇百姓用上电,晚上工作到9点多,回所后,再与所里人员汇总抢修进度,计划明天抢修任务。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冲锋在前模范作用。就这样,他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协助所长,于8月5日下午全镇64个村全部送电。

xx供电所 杨明锦

抗台风“达维”电网抢修先进事迹

8月3日,台风“达维”的登陆波及我镇,我镇遭台风肆虐,受台风影响,我镇电网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11条10kV线路全部停电。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发生后,我所职工、共产党员董征理同志服从所长安排,首先对所管辖线路的10kV线路进行了巡视,在巡视中,由于1043铁矿线、1044兴盛线属山区道路崎岖、树木折断倒地等影响,车辆无法进入,只能徒步行走查看线路受灾情况,所走路段杂草丛生,山沟坎坷,他不畏艰难,带领6名农电工坚持在所长规定的时间内摸清了线路设备受损情况。鞋被石碐割破,胳膊被长藤草木划伤,没有叫苦叫累,无怨无悔。

当对线路受灾情况摸清后,所长安排必须首先进行线路树木清障,作为一名年仅25岁的共产党员,他带领一组清障队员,亲自抱油锯、持斧头,对倒伏在线路上的树木进行清理,一天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他所管辖的1043铁矿线、1044兴盛线8月4日就恢复了送电。

1043铁矿线、1044兴盛线是兴盛矿业的两条专线,如果这两条线路恢复送电时间越延长,将直接影响兴盛矿业的正常生产运转,井下电机设备被淹,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计。就这样,他凭着对企业经济不受损失、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忘我工作,在本次抗灾抢修中表现突出,真正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xx供电所 董征理 抗台风“达维”电网抢修先进事迹

8月3日,台风“达维”对我所电网损害严重,全镇11条10kV线路、64个村全部停电。

灾情就是命令。未等供电所下达紧急集合通知,身为我所配电组组长、共产党员刘学法,凭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他,心知这次台风对供电设施影响很大,对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带来不便,责任促使他不容多想,8月3日一大早,骑车就往所里赶,由于部分路段树木被大风刮倒,骑车无法通行,他就徒步行走赶到供电所。

赶到供电所后,同所里管理人员一起研究抢修方案,等所有抢修人员到达后,他首先想到的是,电网抢修虽然重要,但是人身安全更为重要。他就抢修人员的安全工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品逐个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中发现一名农电工张鑫,由于紧急集合匆忙忘记穿绝缘鞋,他就从自己宿舍内自己曾为穿开得绝缘鞋给张鑫穿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同志们的关心爱护精神。

在对线路障碍清理时,他亲自带领一支抢修队伍奔赴34412罗张线,亲自抱油锯、持斧头,对倒伏在线路上的树木进行清理,一天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从没有一句怨言,他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三天的高低压线路抢修,始终坚持如一。

xx供电所 刘学法

抗台风“达维”电网抢修先进事迹

当台风“达维”侵害我镇,我镇所辖11条10kV线路、64个村全部停电,对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带来不便。

灾情就是命令。我所农电工、共产党员刘文来,8月3日5:30,大风还在疯狂地刮着,大雨还在继续下着,未等供电所下达巡线通知,他就起身穿上雨衣,徒步赶到自己所保包线路10kV 3447鑫源线开始对线路进行故障巡视,在第一时间将线路受灾情况汇报了所长。

在抢修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抢修一线,率先垂范。每当遇到困难与抢修队员采取一切措施,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积极抢修恢复受灾电网。

当所辖10kV线路全部恢复送电后,他不等不靠,起早贪黑,对自己所保包的用电村低压线路进行抢修,中午天气炎热,出汗太多,好多村民看了都很受感激,叫他停下来到家喝口水、吃点饭再干。可是刘文来总是笑笑说,“现在村里还没有电,大家伙生活、照明都不方便,顾不上吃饭,要是实在饿了,我自己车里带着水和饭,将就吃上点就行,只要大伙尽快用上电,比什么都强”。

xx供电所 刘文来

抗台风“达维”电网抢修先进事迹

当台风“达维”侵害我镇,我镇所辖11条10kV线路、64个村全部停电,对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带来不便。

灾情就是命令。我所农电工、共产党员刘树刚,8月3日一大早,大风还在疯狂地刮着,大雨还在继续下着,线路已停电,心知这次台风对供电设施影响很大,线路受损可能性很大。未等供电所下达巡线通知,他就起身穿上雨衣,徒步从家里对所保包线路10kV34412线开始进行故障巡视,在第一时间将线路受灾情况汇报了所长。

在抢修过程中,积极服从供电所里的统一调度,始终坚持在抢修一线,率先垂范,从未有怨言。每当遇到困难与抢修队员采取一切措施,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积极抢修恢复受灾电网。

由于该同志在日常工作中,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愿吃苦,工作扎实,技术过硬。在这次抗灾抢险中,主动要求所里安排他重要任务。8月5日下午,在对10kV1045水牛线更换被树木砸断的线杆时,刘树刚同志与另外一名抢修人员凳杆组装、紧线、安装负荷开关、接线等作业,从下午3:00到8:00,他在杆上连续作业5个多小时,期间,工作负责人让其他人上杆,把他换下来休息,刘树刚同志说:“不能耽误时间,晚一分钟送电,家家户户就晚一分钟用电,就会多一份损失”。

xx供电所 刘树刚 抗台风“达维”电网抢修先进事迹

当台风“达维”侵害我镇,我镇所辖11条10kV线路、64个村全部停电,对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电带来不便。

灾情就是命令。我所农电工、共产党员田世习,8月3日一大早,大风还在疯狂地刮着,大雨还在继续下着,线路已停电,心知这次台风对供电设施影响很大,线路受损可能性很大。未等供电所下达巡线通知,他就起身穿上雨衣,徒步从家里对所保包线路10kV1041杨直线五山支线开始进行故障巡视,在第一时间将线路受灾情况汇报了所长。

和其他同志一样,在这次抗灾抢修中,表现尤为突出,积极服从供电所里的统一调度,在对10kV线路抢修完成,全部送电后,他不等不靠,起早贪黑,对自己所保包的4个用电村低压线路进行抢修,由于他不怕吃苦,勤劳能干,很快使4个用电村全部送电。

当我镇64个村全部送电后,田世***积极响应公司号召,主动要求所长参加去道托供电所、高桥供电所“抗台风抢险救援队”,所长同意后,田世***在道托供电所抗台风抢险救援一待就是三天。

篇3:抗台风感人事迹

一、“桑美”概述

台风“桑美”于2006年8月5日晚生成, 生成后它的强度逐渐加强, 7日上午“桑美”加强为强热带风暴, 下午加强为台风, 9日上午加强为强台风, 傍晚前后加强为超强台风, 移速/30km/h左右。“桑美”10日17:25登陆, 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7级, 最低气压为920h Pa。其登陆时的风速为60m/s, 它被称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 8月11日上午减弱为热带低压, 逐渐消失。

二、台风“桑美”的特点以及其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一) 路径

2006年8月5日晚, 台风“桑美”在关岛东南方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生成后以20~25km/h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9日晚台风“桑美”进入东海海面, 移速为每小时30km左右。10日17时25分台风在浙江省苍南县登陆。登陆后继续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 晚上在湖北境内逐渐消失。

副热带高压对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有决定性的影响。台风“桑美”的移动路径和环境风场关系密切, 尤其是副热带高压中的环流情况, 因此在预测台风“桑美”的路径时, 应该重点参考副热带高压周围的环境风场变化。

(二) 发展迅速、移动快

“桑美”生成后强度迅速加强, 4天内迅速加强成为超强台风。从生成到登陆时, 以平均27.3km/h的速度快速移动, 成超强台风后移速增大到30km/h。在整个台风发展生命史中, 始终维持这样快速移动的台风并不太多见。

“桑美”的快速移动给台风附近的船只的避让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遇到台风时要充分认识其发展速度, 不可轻视。

(三) 风力特别大

“桑美”形成后周围的风力特别大。登陆时, 浙江、福建北部等大部地区出现了8~10级大风。浙江苍南霞关和福建福鼎市合掌岩部队测站 (海拔高度700m左右) 的气象仪器分别测到68.0m/s和75.8m/s的陆上仪器测量台风大风风速。

大风容易产生巨大的海浪, “桑美”登陆时海浪顷刻间就冲到陆上, 敖江水迅速冲高到7.8m, 沿海掀起10m滔天巨浪。海浪是影响海上航行的首要因素。

(四) 降雨强且特别集中

“桑美”的降雨强而急, 且降雨地点集中。浙江苍南云岩和平阳水头5小时降雨量分别达到了374m m和233m m。强降水会影响海上能见度, 出现甲板出现积水、货物受潮的现象。

(五) 中心气压低

“桑美”发展过程中最低中心气压曾达915h Pa, 这种低压一直维持到靠近海岸线80km左右的时候。其登陆时仍维持为超强台风, 中心最大风力有17级 (60m/s) , 中心气压920h Pa。“桑美”是1949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图1是“桑美”中心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整个气压的自记曲线呈现出气压的变化是“漏斗状”的结构。气压的快速下降会产生较强的气压梯度, 从而引起海面上的大风。气压与风速是负相关的。根据经验公式:

其中P0是指台风中心的最低气压, 单位是h Pa, V是指中心附近的最大风速, 单位是m/s。

由于“桑美”的风力特别强、降雨强度大、强风持续时间长、降雨时间集中, 给沿岸和海上航行的船只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浙江福建两省直接经济损失达196.5亿元。可见台风的破坏力之强大, 根据台风的特点有效的防抗台风是保证海上物质、人员安全的有力措施。

三、防抗台风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桑美”台风有移动快, 发展快, 强度大, 破坏力强的特点, 因此海上的船只遇到这类台风时, 要注意收集相关的天气信息, 及时掌握台风的动态, 然后根据天气信息,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只有抢知恶劣气象“天机”, 抢抓预警预控“先机”, 才能为防控冬季大风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一) 信息收集

船舶驾驶员要多渠道全面收集气象信息, 如及时收集中央气象台以及船舶所在位置附近地区气象部门的预报, 对台风的可能影响范围和移动路径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像桑美这样的台风, 移动速度快, 需要驾驶员结合传真天气图、卫星云图、导航信息和现场实测的风力风向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船舶与台风眼的方位以及距离, 确保船只不在台风的行进路径上。台风的的结构及位置在卫星云图中分析较为清晰, 如图2为“桑美”的卫星云图, 图中清晰的显示了目前台风眼所在的位置, 以及台风的影响范围。

在港口附近, 要通过电话、V H F、广播、报纸、电视和国际信号旗等获得天气预报。在船上将船舶实测资料与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这样可以客观的分析判断本船所处的天气情况与海况。利用上述信息能对本船航线预报不断修正。台风的历史资料和气候资料, 是天气的统计变化规律, 可以作为参考信息。

(二) 具体操作

1. 远离风险, 以绕避为主

在海上正常航行的船舶绕避台风时, 按要求在一定的风险的距离之外航行, 驶往不受气旋影响的水域滞航, 这样做能确保安全。

要达到100%安全所涉及的因素很多, 有船舶自身和人为的原因, 有同水域其他船的操作不当等原因, 也有海上天气的突变等, 如台风“桑美”强度的突变情况。当它在海上移动时, 中心气压3小时内下降了25h Pa。因此防抗台风的首要一条是, 只有离开风险才能100%安全。

2. 全面衡量, 及时选妥方案

防抗台风, 在“防”的方面有多种做法和实施的方案, 作为船长一定要对各个方案进行全面分析, 从台风移动路径对本水域最不利的状态去分析各种方案的风险, 要考虑台风的强度突变, 又要考虑台风的路径突变, 从中选择风险程度最小的方案,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保险航法。

3. 密切跟踪, 及时应变突发状况

船舶出海抗台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接收天气报告, 标绘出台风的实测位置和预报位置 (主要是台风实测位置, 移向和速度) 。同时密切关注本船的天气状况及其变化, 适时调整, 要做到始终与台风中心保持在安全距离上。在船上要要加强巡回检查, 及早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尤其是大风浪航行适时调整航向航速。

四、结论

本文以“桑美”为典型的台风案例, 分析台风的防抗。台风对海上航行的船舶带来的威胁是巨大的。了解台风的特点, 并根据其特点进行防抗台风, 不但能够提高海员的航海信心, 而且避免台风中航行船舶的不必要的损失。了解台风的特点, 对于设计安全可靠的航线, 尤其对于保障船员的生命安全、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是保障海上航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志峰.船舶在大风浪中安全航行的探讨[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2]王可.艾万政台风中船舶安全航行对策研究[J].中国水运, 2013.

[3]郭亚娜.台风桑美的路径, 强度分析[J].科技导报, 2011.

[4]于玉斌, 陈联寿, 杨昌贤.超强台风"桑美" (2006) 近海急剧增强特征及机理分析[J].大气科学, 2008.

篇4:抗台风纸屋

An eco-conscious couple in Taiwan has built a

paper schoolhouse made of recycled newspaper, and it has already managed to survive a deadly typhoon.

Canadian born John Lamorie and his Taiwanese wife Shelly Wu used more than 2,800 pounds of newspapers, many collected from students for bonus points in class to build the 807-square-foot schoolhouse. The building is made of 18 papercrete bricks composed of 22 pounds of newspaper, 22 pounds of cement[水泥], and 40 gallons of water. The cost, less than 160 US dollars.

Lamorie: I like the idea of using waste material; free waste material is even better. It’s nice light-weight, and my building

hasn’t got a perimeter foundation[建筑物的四周基础], if I did brick or concrete I’d need a heavy, heavy foundation, I didn’t want that. And then, I don’t have to pay for fiberglass

insulation[隔热(隔音、绝缘)材料] or some insulation material. The papercrete is about the same R-factor注 as fiberglass.

To make the bricks, the 59-year-old former building inspector built a blender using a truck bed and a lawn mower blade. Into it, he fed newspapers, water, and

cement to form what he calls “papercrete,” the backbone of the 6-inch-thick school walls.

Lamorie: What I’ve done is, for the inside, because we wanted a natural plaster[灰泥], the papercrete sort of look, I sprayed them with a couple of coats of tung oil[桐油]. And on the outside, needed to prime[打底漆] the papercrete, so again, I used sprayed tung oil to seal the voids[空间] and what

[you have] in the papercrete, the plaster, and then we used a silicon, elastomeric[合成橡胶的] coating.

Although patented[获得专利权] in 1928, papercrete remains far outside the mainstream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t can be a labor-intensive and tough to use despite be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News of the unusual construction method has spread in the rural area of Pingdong County in southern Taiwan where the couple lives.

The project took about a year and the school which can accommodate[提供住宿] about 16 students is said to open ahead of schedule. The couple is now building a paper-based restaurant where they plan to cook pizzas.

一对富有环保意识的台湾夫妇用回收的报纸建成了一所纸质校舍,而且这所校舍还在一场极度强劲的台风中幸存了下来。出生于加拿大的约翰·拉莫里及其台湾妻子谢莉·吴用2800磅(1260千克)报纸建成了一所807平方英尺(72.63平方米)的校舍,这些报纸大多是通过奖励课堂分数的方式从学生那里收集而来。他将22磅(9.9千克)报纸、22磅(9.9千克)水泥和40加仑(151.6升)水混合制成18块纸浆砖块,然后建成这栋房子。成本不超过160美元。

拉莫里:我喜欢废物利用这种想法,免费的废品尤佳。我的房子很轻,无需墙基。如果使用砖块或者混凝土,我就需要一个很重很重的地基,那不是我想要的。而且,我不需要花钱购买玻璃纤维或者其他隔热材料。纸浆砖块的隔热因素与玻璃纤维相当。

为了制作这些砖块,这位59岁的前建筑检查员用卡车的后车厢和割草机的刀刃制成一个搅拌机。他将报纸、水和水泥倒入其中,制成“纸浆砖块”,也就是这些6英寸厚的校舍墙壁的龙骨。

拉莫里:我所做的就是——对于内部而言,因为我们想要一种和天然灰泥、纸浆砖块差不多的效果,我就给它们上了一层桐油。外部则需要在纸浆上打一层底漆,于是我又用桐油封住了缝隙和纸浆砖块、灰泥中间的空隙,然后涂上硅胶漆。

尽管纸浆技术在1928年就已获得专利,但是一直无法成为主流的建筑材料。虽然这种技术很环保,但是需要花费大量人力,且不容易使用。关于这种不寻常的建筑方法的新闻传遍了这对夫妇所居住的、位于台湾南部的屏东县。

这个项目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而这所能住上16名学生的校舍也准备提前开课。这对夫妇正在建造一家卖比萨薄饼的纸质餐厅。

篇5:XX镇镇长抗台风先进事迹

实现抗台风“两个确保”目标

——记共产党员、XX镇镇长XXX同志先进事迹

X月X日至X月X日,台风“派比安”正面袭击我省,在台风登陆期间,XX镇辖区内普降中到大雨,时有狂风。台风给XX镇造成了一定的灾情,但无人员伤亡事故,实现了省、市、县提出的确保人员安全,确保将损失降到最低的“两个确保”目标

。XX镇之所以取得抗击台风“派比安”阶段性重大胜利,是与该镇镇长XXX同志的沉着应对、科学决策是分不开的。

一、当机立断,科学决策

在接到台风“派比安”即将登陆我省的信息时,XXX同志和镇委书记碰头后,立即召集镇班子成员进行研究部署,作出紧急转移地质灾害监测点受威胁群众和住泥砖危房群众的正确决策,随后组成X个工作组分赶赴X个村委会和X个地质灾害监测点进行连夜紧急转移群众工作,当晚共转移群众X户X人。X月X日至X月X日,又扩大村监测点的转移范围,对新增重危房户发现一户转移一户,全镇共转移群众X户X人。从X月X日至X月X日陆续有泥砖结构住房倒塌的事实来看,X镇长当时的决策无疑是及时和正确的,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在台风登陆影响我镇期间,XXX同志会同镇委书记XXX一起,多次深入到X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和XX、XX两宗水库检查指导防御台风工作,督促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确保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百分百安全转移,全镇山塘水库百分百防限水位下安全运行不出险情。例如在XX地质灾害点转移群众时,有个别村民存在侥幸心理,不愿转移。XXX镇长闻迅后,立即驱车到XX村,亲自做群众工作,经XXX镇长苦口婆心劝说,最后X户乐意转移。又如在XX水库水位略超防限水位时,XX村强烈要求放尽底闸泄洪,而电站经营者由于顾及下游XX村群众意见及自身利益而对镇水利会的指令不完全执行时,XXX镇长又立即召集电站经营者、XX村群众代表、XX村群众代表进行协调,说明利弊,最后三方达成一致,XX水库在汛期运行必须贯彻超防限水位一寸泄洪一寸的要求,电站经营者、XX村群众不得无故阻挠,从而确保了XX水库的安全运行和上游XX村群众的安全。在X月X日至X月X日期间,XXX同志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时间休息,白天时间基本落乡巡查灾情,晚上就在办公室坐班,时刻关注各村灾情,时刻掌握灾情动态,及时发出工作指令。正是由于XXX镇长的沉着、果断,指挥得力,使全镇干部群众扭成一股绳,众志成城,最后夺取了抗击台风“派比安”的全面胜利。

中共XX镇委员会

篇6:抗疫情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静压差4帕,再调一下通气阀门”“换气次数11次,还不够”……2月4日晚7点,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监所环境卫生部主任谢曙光带着4名同事,快速检测每一间负压病房的环境指标。这时,当日准备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经在来医院的路上。

“再搞快点!”谢曙光说。25分钟后,第一批病房的各项检测指标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 谢曙光和同事刚走出病房,医护人员立刻就把患者送了进来。

由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比较紧急,谢曙光的检测团队从1月28日开始24小时待命,“过去是场所设施完全准备好了等我们检测,这次是检测团队在现场随时等着场所基本完工,立马进入,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检测。”谢曙光说,重症患者等着病房收治,检测工作也要跑赢病毒,患者才能尽早得到救治。

“要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确保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安全,诊疗场所的环境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谢曙光说,环境卫生监测者相当于哨兵,是确定诊疗场所正常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环节,必不可少。

作为湖北省医院改扩建平面流程设计审核专家,谢曙光还要参与临时性收治医院改建技术文件的编写和审查。他参与的《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关于方舱医院设计和改造的有关技术要求》《旅馆建筑改造为呼吸道传染病患集中收治临时医院技术要求》在5天内相继发布。“这些改造规范都是深夜完成修改审核,次日就发布。”谢曙光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发挥作用,觉得很值。

目前,谢曙光已带领检测团队先后对湖北省500余台生物安全柜、200余个PCR实验室的运行状态进行了检测,为病毒检测储备了设施设备条件。他总对同事说:“决战决胜,我们要当好公共卫生安全哨兵”。

【一线抗疫群英谱】与时间赛跑 我们要救更多的人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全力救治患者,让患者早日康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早上八点半,武汉市第六医院的重症病房一位45岁的危重症患者,由于新冠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导致心率下降,情况十分危急。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立即投入抢救,三个多小时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武汉市第六医院是第三批定点医院,已经先后收治了近600位重症患者,其中12位收治在ICU的危重症病人不仅年龄大,本身还有各种疾病,查房、抢救、日常治疗,科室人员每天24小时轮转。

工作压力大,病人的病情又随时有变化,年轻的医生护士难免情绪焦虑。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当一些危重症病人吃不下饭时,他就自己去为他们上鼻胃管,做肠内营养支持。上鼻胃管要跟病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感染风险很大。

有了朱国超的带头,年轻的医生护士们也调整好了心态。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个多月以来,已有5名患者转出ICU、3名出院。

努力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重要保障。早上六点半,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的护士长王晓靖前往医院接替夜班同事的工作,她要带领护士们做好在“红区”的护理工作。每次进入病区前,她都会对护士们的防护措施进行严格检查。

在“红区”,由于需要戴上厚厚的三层防护手套,给患者扎针有时很难一次成功,这给护士们带来不小的考验。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只要王晓靖有时间,护士们就会请她来帮助扎针。

在王晓靖和队员们的精心呵护下,越来越多的病人逐渐好转。截止到昨晚(2月18日),火神山医院已经有31名患者治愈出院。

【一线抗疫群英谱】再穿防护服

在一张拍摄于的老照片里,一个小男孩穿着一身宽大的白色防护服,戴着医用口罩、帽子,把护目镜压到额头上,露出了一双天真的眼睛。转眼间,17年过去,照片里的小男孩长大了,也像他父亲一样成了一名医生。

“那时我还小,很好奇,就穿上我爸抗击‘非典’时穿过的防护服,拍了这张照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光杰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医务人员,父亲当年是抗击“非典”模范,他驰援武汉,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尽管母亲对他有些不舍,但也和父亲一样全力支持他。

1月26日大年初二,王光杰从北京赶赴武汉,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支援。当时,院区还在改造,人手、医疗设备等非常缺乏,王光杰所在的20人医疗团队的到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院区医务人员的压力,让治疗工作快速进入了正轨。

王光杰介绍,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药物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支持治疗,比如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方面的症状时,会对其进行氧疗,或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一些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等临床现象,这段时期对于患者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能挺过去,病情就会逐渐好转,给患者相应的支持,就是帮他们挺过这个时期。

经过艰苦努力,湖北武汉的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也在取得积极成效。王光杰告诉记者,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大量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很多病区承受的压力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现在医疗条件更好了,收治时间也大大缩短,我们能够更早地对病人进行治疗,而且病人对疫情的恐惧也在减少,很多病人都很乐观,积极地配合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他说。

几天前,病区里的一位患者康复出院,对值班的王光杰和其他医护人员表示感谢,躺在旁边床位上的一位患者老奶奶听到后感同身受,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之前我口渴了,就把送给我的一碗梨汤喝了,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送给我的啊,我问的时候你们都不承认……”老奶奶哭着对他们说。这位老奶奶住院前身体状况不太好,已经几天没吃好饭了。住进病区后,她很快被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动了。“奶奶,这些吃的都是给您的,您放心就行了,好好休息,早日康复。”王光杰俯下身子对她说。

像这位老奶奶一样,很多患者都会把医务人员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忍不住流下泪来;而这些白衣天使们也会把患者当成至亲,用高超医术和仁心大爱救治他们、照顾他们。王光杰表示,希望今后能有一些新药出来,在临床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呼吁康复出院的病人能够自愿捐献血浆,帮助更多病人渡过难关。

2月19日,王光杰值完班回到住处时已是凌晨3点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光杰显得有些疲惫。这段时间,他每天值班8小时,因为住的地方离医院比较远,一般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发,经常黑白颠倒,但他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等疫情结束,我再回家,多陪陪爸妈。”他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医护人员是我们的亲人”

“和你们相处很愉快,我的病好得较快……感谢你们!”患者用湖北话说。“回家注意身体,记得多喝水,好好吃饭。”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东北口音叮嘱。出院,交接,话别,医患之间的对话,如同亲人一般。

这位72岁的患者迈出病房,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经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雷神山医疗队6天的治疗,他成为雷神山医院A13病区首位出院的患者。

医护人员给老大爷送上鲜花,簇拥着送到车前,打开车门,老大爷扭头又说:“谢谢你们!”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医护人员,将他送往住地,反复叮嘱他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温暖举动的背后,是这群医务工作者秉持弘道笃行、精诚大医的精神。这是一种坚定,正如该医疗队的总指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院长徐英辉所说:“山河无恙,人人皆安!”在雷神山医院,这支团队接管的四个病区161张床位,均已接收患者。

救治,并不容易,医护人员随时面临惊心动魄的战斗。

2月17日大雨,仅开诊5个小时的雷神山医院A4病区,就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一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严重呼吸困难。值守的医护人员拼尽全力,紧张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然后转往ICU接受进一步救治。那时已是夜里10点,在转往ICU的路上,几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医护人员,弯着身子,抬着病床蹚着没过脚踝的水坑,前面拉着,后面推着,在雷神山的深夜里奔跑,拼尽全力,为病人和时间赛跑。

他们为何如此拼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一位医生说:“在雷神山,一切陌生面孔都亲如家人。”

几天前,在雷神山医院A8病区,这支团队的医护人员发现,第二天就是79岁的陈大叔生日。他刚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楚。

生日,在特殊时刻,对病人的意义显得格外厚重。病区医护人员悄悄地为他安排着,一定要给他更多希望。医生李楠网购了一个草莓蛋糕,队员们在纸上亲笔写下了祝福,共同在隔离病房为老人过一个简单温馨的“特别生日”。

“你们给我过生日,不是亲人,胜过亲人,我非常感激。”看着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医护人员,老人有些激动,带着颤声说,“这个生日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在心中了,我一定配合医务人员,好好治疗,谢谢你们。”医护人员们齐声说:“祝大爷早日康复。”之后,大家一边唱起生日歌,一边鼓掌打着节拍。这一刻,对陈大爷来说,即使亲友不在身边,他也并不孤独,因为辽宁医护人员的热情,让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在雷神山医院工作,什么事让医护人员最开心?经过医疗队一夜的努力,一位患者血氧从85%回到了98%。当患者露出笑容说“原来能自己吃饭就是幸福”时,深深地触动了A13病区医生刘卓:“原来人的幸福,并不复杂。疫情之下,更懂珍惜,患者对我们这些来自辽宁大连的白衣战士的信任,是最开心的事。”

这样的信任,让他们之间充满温暖。大医一院雷神山医疗队A13病区护士刘波,没几天就熟悉了本地方言。“你呀,现在恢复得蛮好,要多听医生的话,多喝水。”这带着“海蛎子味”的武汉话,熨帖着病人,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暖意。

“没有人喜欢做重复的工作,但我们还是会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做。”该医疗团队B1病区护士李薇坦言,当他们身着白色战袍,他们就是患者的守护者,而患者就是他们守护的亲人。

篇7:抗疫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

非常时期的武汉,凌晨的街头是什么样子?

每天凌晨3点,不用上闹钟,武昌城管大桥清洁队中南路班班长周命就会自然醒,这是她30多年环卫工作形成的“生物钟”。

凌晨4点,周命准时到达中南路班的驻点,为整条道路的果皮箱更换垃圾袋,同时检查路面污染;5点,她骑上保洁车开始巡回保洁。1月23日以来,她和中南路班的40多位环卫工人始终坚守岗位。“行人少了很多,我们的保洁标准不能降低,还要搞好消毒。”周命说。偌大的街道时常空无一人,她和同事们的橙色身影,就像冬日的一抹暖阳。

疫情无情,同舟共济。生活还在继续,城市仍要运转,做好各方面的保障同样是一场大考。

“店小二”在坚守。离汉通道关闭后两天,一些生活必需品需求增大。一时间,一家超市的所有卖场的蔬菜都卖光了,这可急坏了蔬菜采购员曾旋。从早上6点开始,他每天要打300多个电话,询问当天的蔬菜到库量和销售量。非常时期,采购非常不易。“不是这里告急,就是那边出状况,容不得你有半点喘息。”在有关部门大力协调下,山东、江苏等蔬菜产地与湖北很快实现供需对接,武汉蔬菜的供应量和价格趋于平稳。

快递小哥在穿行。全市住宅小区封闭管理后,网购异常活跃。大街小巷空空荡荡,匆匆驶过的快递小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32岁的江西小伙潘国珍,每天要完成上百个网购订单。他有时很感动,有居民专门给他买了一盒口罩,叮嘱他做好防护;有时也心酸,长时间在外面跑,一个多月来都不敢“碰”儿子。

志愿服务,爱心接力。快递小哥汪勇送件也送人,“我送的是救命的人”,他的话已经刷屏。他还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志愿者团队,接送医务人员、为医院送餐、调运医用物资。他说:“一天接送一个医务人员可以为他们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务人员能救好多人!”

为打赢武汉保卫战,上万名民警、辅警下沉社区,配合开展维护秩序和收治隔离工作。从腊月二十九到现在,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百步亭派出所社区民警沈胜文从未回过家。最忙的一天,他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将10多名病患转移至隔离点。一天下来,老沈累得腿肚子抽筋,站都站不住。

“我参加过抗洪抢险,也参加过抗击非典,没想到又遇上这么大一场疫情。” 老沈说:“这么多困难我们都过来了,这次也一定能过去!为群众站好岗、守好门,这样大家才能更安全!为了城市正常运转,我们苦点累点,不算啥!”

疫情肆虐,医疗物资紧缺。

在中央指导组协调推动下,武汉市新洲区协卓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提前复产。业务经理电话不停、管理人员走路带跑、一线工人加班加点,所有生产线火力全开。武汉协卓董事长助理胡艳说,1月22日,公司全体职工返厂,生产线24小时运转,医用防护服产能从日产3000件增至1.8万件,医用口罩从日产10万只增至14万只。

目前,武汉已有22家医疗防护物资企业紧急复工,工人们加班加点奋战在各自的岗位,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

建设者也是战斗者。2月15日,武汉突降大雪,一群安装工人顶风冒雪,在湖北省委党校新校区方舱医院改建现场抢工。从江夏国药控股公司仓库到火神山医院,从“武汉客厅”到省委党校新校区,这已是湖北工建工程总承包公司党总支书记李保元和他带领的党员突击队转战的第四个工地。

“大雪天气增加了施工难度,大家的热情却愈发高涨!” 李保元说:“我们已经创造了火神山速度,现在,我们还要创造方舱速度!”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逆行天使,谢谢你们!”

2月22日,武昌茶港社区一栋居民楼和对面的酒店在窗户上用标语隔空对话。

原来,21日晚,有业主得到消息,小区对面的这家酒店入住了一支来自湖南的医疗队。大家想表示感谢,但由于社区防控,又无法当面致谢,于是大家想出这个打标语的方式。22日下午,白衣天使给他们回信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这一幕,暖哭了小区的居民,也感动了无数人。

“我的城市病了,我该为她做些什么?”武汉市民在思考,更多的在行动。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居住在北京、家乡在武汉的谭旋从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心急如焚。他给远在新西兰的武汉伢段思思发了条微信:“我们给武汉写首歌吧,今天就写!”段思思秒回:“好!”

两人熬了一个通宵,边写边哭,两首歌就拿出来了,一首是《战书》,一首是《武汉伢》。他们又找来全国各地的15位武汉老乡一起编曲、演唱,1月28日,歌曲上线了。一刚一柔,两首歌都火了,许多人听完歌曲后纷纷留言,为武汉加油,为武汉祈福——

“没去过武汉,听歌听哭了。”“武汉的樱花很美,春天一起去看樱花!”“相信四面八方的力量,我们心手相连……”

疫情暴发之初,医用物资频频告急:口罩告急,防护服告急,护目镜告急……不能让白衣战士“赤膊上阵”!武汉各界紧急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医疗物资源源不断送上战场,紧缺状况逐步好转。

迟强是一名货车司机。20多天来,从四面八方募集来的大批急需医用物资不断运抵武汉。迟强日夜拉货,经手的货物超百万件,经常顾不上吃饭喝水,每天忙到凌晨才回到宿舍,连跟女儿视频一下的时间都没有。

春节前夕,武汉商人李长俊因为交通中断,滞留宜昌,却从“家人群”中得知噩耗:最疼他的二姨因为新冠肺炎去世了。强忍悲痛,他通过网络从全国各地联系采购了大批一次性医用口罩、5吨医用酒精、1000瓶消毒洗手液等,分批捐给武汉……

爱的暖流在三镇汇聚。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停运后,许多一线医务人员的生活保障不太方便,很多武汉市民自发当起了勤务员。

丈夫和儿子早早回了新疆老家过年,何明荣独自留了下来,开着私家车免费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正月初一开始,她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接送医务人员200多人次。头几天,中午只能吃泡面。有热心人知道后,免费为她提供盒饭。这让何明荣很感动。“医生为病人服务,我们为医生服务,又有人为我们服务。”何明荣说:“武汉有爱,我很喜欢她!”

“90后”肖雅星把自家开的酒店房间拿出来,免费让医务人员住。为帮助医务人员解决住宿难题,她还发起组建了“武汉医护酒店支援群”的微信群。“大年三十下午5点多建的群,第二天早上10点就已经有500人了,好多连锁酒店加盟进来。”在她的带动下,目前已有300多家酒店为医务人员提供免费住宿服务。

听说很多医务人员夫妻双双上战场,孩子没人管,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自愿当起家教,免费为这些孩子提供网上“一对一”辅导。

疫情让很多人担忧甚至恐惧,全国上千名心理专家搭建“强肺心理支持系统”线上平台,免费为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患者和普通市民提供心理抚慰……

坚守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以各种方式为前方的战士鼓劲加油。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生迟晓慧和丈夫都上了前线,儿子在家给他们写了一封稚嫩的“家书”:“妈妈,你在医院救死扶伤,虽然我替你担心,但是我为你骄傲!加油!”迟晓慧看完泪流满面,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在方舱医院,有人架起书桌,有的打起太极,有的跳起了广场舞……坚强乐观的武汉市民,就是这样不屈服——病魔再猖獗,也绝不会向它低头!

“武汉的樱花会开,热干面会在街头飘香,早上‘过早’的人排起长队,烟火气的武汉会再回来。”战疫还在继续,武汉市民正期待明天。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朋友圈里的这句话道出了许许多多武汉市民的心声。

【“坚守岗位不后退,直到最后胜利”】

2月20日下午3点,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在候机大厅久久回荡,合唱的是一批特殊的旅客……

驰援湖北医疗队的征集令一发,山东各医院的群里踊跃响应,短时间内,经过层层筛选,加上紧锣密鼓的培训,山东省第十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迅速组队,当日整装待发;170名医务人员来自呼吸、重症医学、感染性疾病、中医药等不同专业。

自1月25日开始,山东省已先后派出12批1743名医疗、护理、疾控人员,奔赴湖北武汉、黄冈、鄂州,开展医疗救治和检测检验工作。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山东省省长龚正多次赴机场为支援湖北医疗队送行。接到对口支援黄冈任务后,山东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副省长孙继业挂帅出征。

异地支援,方言迥异,如何沟通?“你蛮杠”(你非常棒)、“莫和不过”(不要害怕)……山东支援湖北医疗队制作的一本武汉方言实用手册,一度在网上刷屏。

原来,2月7日,山东省第五批医疗队进驻武汉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队员接手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两个危重病房,其中近一半是老年人,普通话沟通不畅。医疗队员迅速与武汉大学老师取得联系,仅48小时就制作出这本方言手册,包含问诊、生活用语,文字和音频一应俱全,医患沟通效率大大提高。

“疫情无情,山东有情,感谢山东,黄冈加油!”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山东医疗队办公室门外,一名中年人敲敲玻璃,示意屋内的医务人员,隔着厚厚的玻璃,一手举起这张字条,一手敬礼示意;他刚刚得知,第二天自己就可以出院了。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是黄冈最大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针对收治病员多、感染病情重的情况,山东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组建了该中心第一个ICU病房。

这间病房由60名医护人员负责,24小时轮班坚守;喂药、喂饭、吸痰、翻身……医务人员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事无巨细,精心呵护;目前已有36名重症患者转为轻症,25名患者治愈出院。

15床孕妈的氧气停了,11床老爷子能摘下无创面罩吃饭了,25床阿姨的呼吸机撤掉了……隔离病房内,变化正在发生。

“我们一定要和病人肩并肩,坚守岗位不后退,直到最后胜利。”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危重救治组组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任宏生说。

大别山医院之外,山东还重点支援了蕲春县、武穴市、团风县、浠水县、黄梅县5个县市,抽调医护、管理、预防、心理4类人员,开展组团式援助,创新医疗救治方式,开通远程会诊系统,利用山东“云ICU”系统,协助指导黄冈市定点医院实施重症、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护士李长安说,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栋7楼西病区,医患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温暖。

因为惦念着一名患者想吃西红柿,枣庄市肿瘤医院护士陈茹发捧着自己的餐后水果,小心翼翼送到床前,“阿姨,以后有了西红柿,我再拿来。”“哎呀,太感谢了!等我好了,一定去山东!”

一位60岁的重症大娘,病情好转,可以转入普通病房,她却有些不舍,紧紧抓着医护人员韩严寒的手:“是你们救了我,我相信你们,我不想离开这个病区。”得知普通病区护理人员不变,大娘才松了一口气。

上一篇:不受学生欢迎的十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反思下一篇:从分数的本质看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