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2024-05-10

城市建设工作综述(精选8篇)

篇1: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十大体系”建设工作综述

为追赶蓄势给跨越借力

——**市“十大体系”建设工作综述

创新,发展的永恒主题。

翻开2005年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成绩单”,人们在为取得全面快速发展而叫好的同时,也为“十大体系”建设工作精彩纷呈而喝彩。

“十大体系”一年来的建设历程,承载体制机

制创新之重,倚仗追赶跨越战略之策,令全市干部群众难以释怀。

厚爱一分,全市总发动营造浓厚建设氛围

非常之举,需要非常措施。

市委、市政府把“十大体系”建设作为全市“一条主线,六个重点”的首要任务来抓,列入市委常委(扩大)会、市政府常务会重要议程。党政主要领导在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全市“十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对此作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亲自谋划“十大体系”建设方略,经常过问工作的进展情况,多次在全市重要会议上进行强调,多次听取汇报和调阅有关材料,并作出重要批示,不断为“十大体系”建设领航指路。市长王昭悠切实解决“十大体系”建设工作中政府机构改革、行政职能调整、行政管理权限下放、政务环境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使“十大体系”建设在政府体制改革创新上得到有效落实和推进。为切实加强对“十大体系”建设的领导,每个体系都有一名市领导挂帅,并确定有一个牵头单位和一个专门机构。

按照“市为重点、优势先行,县为示范、以县促县,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确定了市本级6个重点体系先行突破,7个综合示范县(市、区)和12个单项示范县(区)抓好示范试点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围绕一个思路、抓住二个突破、办好三件实事、解决四个问题、坚持五个结合”的总体策略。先后下发了有关方案、工作意见等文件,为全市“十大体系”建设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措施。

宣传培训造声势。集中了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全市干部学习“十大体系”政策文件。市里两期副县级以上干部培训班培训1100人,两期科级干部培训班培训1420人,各县(市、区)共培训基层干部14000多人。成功举办了1场“十大体系”建设主论坛和10场分论坛,国内31位著名专家对赣州市“十大体系”建设进行“把脉”,建言献策,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开展了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论文237篇,评出一、二、三等奖35篇。精心编印了“十大体系”建设《工作指南》、《工作汇要》、《建设新赣州》(一、二、三卷)、《学习读本》,同时全年共编印62期《市十大体系建设工作简报》。进行了广角度的跟踪报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香港《文汇报》、《中国质量报》、《江西日报》、《信息日报》等市外主流媒体和本市媒体纷纷聚焦我市“十大体系”建设,以专题、专栏、专版等形式进行了深度报道。举办了以“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掌握政策”为主题的政策咨询、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有声有色的宣传造势和学习培训,为“十大体系”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和社会氛围,广东省、安徽省先后派出考察组前来我市作专题考察。

去年6月底,随着77个配套文件全部如期出台,标志着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长珠闽”经济运行相对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文本框架已经体系性地完成搭建,全市督查调度促落实的力度为此明显加大。市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市综合协调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市十大体系办公室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对“十大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调度,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先后还在赣县、龙南、上犹、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召开现场办公会,就各县(市、区)提出的106个具体问题,进行了现场答复、书面复函和限期解决。对“十大体系”所涉基础设施(硬件)项目和全市重点工程项目,每月还进行一次专项督查调度,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突出重点,市本级先行突破异彩纷呈

市本级六个重点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心崛起”之势迅速凸现。

政策法规体系:高质量地完成了31个配套文件的制发工作,共有30多个部门积极参与,50多人次外出学习考察,发放征求意见函200多份,召开座谈会20多场次,收集意见271条;对1999年7月以来出台的270个政策文件进行了清理,共废止不符合“合法性、对接性、现实可行性”原则的政策文件83个,进一步调整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创新了体制机制,打破了阻碍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实现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打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金融服务体系:加大了信贷投入,全年新增贷款27.28亿元,同比增长1.9倍;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10.4个百分点,农信社不良贷款率下降7.7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延伸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商业银

篇2: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市”的重大机遇,认真落实省市委关于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要求,不断深化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势研判,探索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区域化、社区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精准化”,初步构建起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为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深化认识、理顺机制。组织专题调研。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党建重点课题,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重点围绕基层体制、基层队伍、基层治理、基层服务、基层保障等要素,梳理存在问题,征集意见建议。先后召开市直部门、街道、社区、党员群众代表x个层次的座谈会,座谈xxx余人次、征求意见建议xx条。健全领导机制。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定期研究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工作和推进措施。去年x月xx日,召开全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市委书记现场调度各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定期分析研究。建立了由组织、民政、国土、住建等部门组成的城市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关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分工推进措施。

优化管理、健全网格。健全组织架构。规范现有城市社区组织架构,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吸纳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工作,统筹社区共建联建力量。目前我市x个街道、xx个社区已全部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推行网格管理。推进社区规模调整,按照服务半径合理调整划分城市社区。以居民楼栋分布、行业分布、兴趣特长等为基础,设立党支部和党小组,推动党组织向小区、楼院、党员中心户覆盖,形成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社区网格,实现“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目前共设立网格xxx个,建立网格化党支部xxx个。实行区域兜底。在x个街道、x个园区设立综合党委,依托产业功能区,统筹抓好区域内“两新”组织党建及产业发展,形成区域兜底机制,进一步扩大了“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效提升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

细化服务、精准发力。探索清单服务。结合社区书记大走访、社区干部坐班等活动,构建服务供需对接平台,探索“错时上下班、为民服务代办、党员认领服务、‘六事共议’、居民说事”等服务模式,为群众开展“菜单式”服务,由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接单”,通过党组织、党员、群众民主协商的办法,共同解决群众难题。开展共驻共建。落实市直部门联系社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制度,调动驻区单位、住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合力解决社区难题。去年以来各社区共开展联建活动xxx次,解决居民难题xxx余项,开展志愿者活动xxx余次。打造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智慧党建云平台作用,大力推进“智慧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手机APP平台、“网上办公”系统等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媒体平台,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让居民实时表达诉求、在线办理业务。培树服务品牌。实施驻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品牌创建工程,努力建设“一社一品”、特色鲜明的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餐饮、养老、家政等服务,先后涌现出“文莉爱心团队”、“阳光驿站”、“数字鸿景”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

篇3: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知网中可检索到的题名项中包括“智慧城市”+“档案”的文献共有24篇。

1、期刊文献多,档案学期刊作用突出

24篇文献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9篇,特色期刊3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2篇。期刊文献22篇,占比91.67%。共涉及报纸期刊15种。其中发表2篇文献以上的6种,(中国档案、上海档案、档案管理3篇,城建档案、中国档案报、中国建设报2篇)发表文献15篇;发表1篇文献的9种(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档案、山西档案、湖北档案、管理观察、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农业图书情报学刊、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学科交叉率高,研究水平高

24篇文献中档案及博物馆22篇,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6篇,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3篇,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3篇,建筑科学与工程1篇。文献总篇次为35篇,超过实际24篇文献11篇,文献有45.83%的学科交叉。24篇文献中有3篇分别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篇)和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篇)的资助。

3、上升趋势温和,总体平稳

从文献的年度分布看,2012年5篇、2013年6篇、2014年9篇、2015年4篇。

4、高产作者发表文献数量近半,高校研究成果显著

文献共涉及作者20人,文献28篇次。发表文献2篇以上的5人,其中姜龙飞3篇 ,陈桂龙、李妍、吴 加琪、张晶晶2篇;单鹏、方雪、郝伟斌、侯佳、黎林峰、马先南、邱子烨、檀竹茂、唐一芝、王丽华、许德斌、闫政、杨智勇、张珺、周珺各1篇。

涉及机构11个,其中发表4篇文献的1个 (上海大学),2篇的1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篇的9个(安徽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宁波大学、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师范学院、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档案局、河南省档案局、湖南省株洲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全部机构中高校7个,发表文献11篇;档案行政管理机构3个,发表文献3篇;专业档案馆1个,发表文献1篇。高校在机构数量和发表文献数量上均远远多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专业档案馆。

5、研究主题集中

文献涉及的关键词有17个。2次以上的高频词4个(智慧城市11次、档案信息化4次、智慧档案3次、档案馆2次)。使用1次的有档案、档案管理范式、共建共享、数据共享、档案知识库、策略、开发机制、档案信息资源、城建档案、新挑战、建设、数据安全、城市建设。

二、研究涉及的内容。

1、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档案工作。

" 智慧城市 "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 " 创新2.0" 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其蕴含的理念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档案管理中的一些思维,在此大背景的作用下,也在发生转变。张珺通过分析档案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如何提升档案工作及相应的措施,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1]

2、智慧档案建设

吴加琪撰文阐述了智慧档案建设的原则和顶层设计方案,并对智慧档案建设的路径及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数字档案建设对档案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数字档案自身也存有不足之处,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将社会带入智慧时代,档案工作应主动融入智慧城市、智慧中国建设的大趋势,不断提升智慧档案建设水平。

3、面向智慧城市的档案信息化

有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为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创造了新的契机。[2]”提出在智慧城市框架下,档案信息化应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档案感知系统、基于云计算的档案数据处理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手机阅读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档案服务模式与机制,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平台之中。有学者分析了智慧城市对档案馆档案信息化的影响,指出了智慧城市环境下,档案馆相比以往数字档案馆在档案信息化上的创新之处,并对智慧城市下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3]亦有学者通过对国内智慧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总结了智慧城市框架下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展望了未来智慧城市的美好前景。[4]

4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

邱子烨在阐述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机制,从而盘活档案工作,扩大档案事业的影响力。[5]吴加琪认为: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加快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档案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资源建设、服务平台构建、模式选择、工作方式等方面分析其实现路径。[6]

5、融入智慧城市的档案服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 市人口急剧膨 胀、城市资源 日益紧缺、城 市环境不断恶化等诸多问题亟需建设智慧城市即智慧化的城市变革、智慧 化的资源配 置和利用、智慧 化的城市管 理、智慧化的信息服务等)来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不仅强调信息通信技术对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重视信息服务对公共管理、民生服务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其中,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集成服务已势在必行。[7]目前,我国的民生档案信息分散、独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面向智慧城市的民生档案信息服务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8]上海市在这方面率先进行了探索。2012年,包括市和区县在内,全市18家国家综合档案馆之间的 " 馆际联动 " 已全面实现。" 馆社联动 "也已在杨浦 、普陀、徐汇 、闵行、虹口 、金山、宝山 、嘉定、长宁、松江 等10区落地 ,共覆盖127个社区 ,率先实现 "区内通办 "。[9]可供查询、出证的档案有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知青等。

6、智慧城市与城建档案

单鹏在通过分析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和意义,来探讨如何提升城建档案服务功能,利用城建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陈桂龙、黎林峰以《信息技术引领城建档案现代化》为题介绍了2012年第七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发展论坛的情况,论坛围绕城建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管理技术应用,城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管理,三维城市地下管线的应用和管理、城建档案信息化支撑技术等发展方向展开了交流。2013年陈桂龙以《信息化引领智慧未来》为题介绍了第八届智慧城市大会城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设及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发展论坛的情况。论围绕我国城建档案信息化、位置服务、公众空间信息服务、时空信息云平台、三维数字城市、数据交换云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2014年湖南省住建厅在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召开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媒体推介会,全面推介株洲经验。

三、结语

截至2012年2月底,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有41个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将给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趋势下,档案部门应当明白自身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工作中需要更多地从智慧城市建设的视角来看待与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档案工作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溶合。

摘要:智慧城市视野下档案工作问题研究中期刊文献多,档案学期刊作用突出;学科交叉率高,研究水平高;上升趋势温和,总体平稳;高产作者发表文献数量近半,高校研究成果明显,研究主题集中。研究问题包括: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档案工作、智慧档案、面向智慧城市的档案信息化、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融入智慧城市的档案服务、智慧城市与城建档案。

篇4: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新启动推进村1149个,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累计达到3331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5.8%。新确定整体推进县(市、区)试点4个,整体推进县(市、区)达到10个。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

1.农村主导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多业发展的新格局 各试点村、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主导产业建设,增强发展后劲。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新上农业项目2099个,工业项目621个,商贸项目913个,休闲旅游项目165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2441个,专业屯6438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53个,实现产业立村1542个,市场活村91个,人才强村20个,旅游兴村104个,城镇带村198个。多数村已由偏重粮食向粮、牧、特均衡发展转变,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合作化发展的新局面。

2.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村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成水泥路、油路和街路、巷道铺砖12967公里,实现屯屯通的屯达到21358个;完成饮水工程打井9655眼,修管道8195公里,建泵房2553个,覆盖村2082个;新建秸秆气化站27个,修沼气池60729个,覆盖村1544个;新建砖瓦房87411户,粉刷和维修旧砖瓦房66795户,总面积达到1201万平方米;新建围墙976万延长米,修铁大门11.7万个,改厨房83524户,修地炕70646户,建公厕6485个,新修户外卫生厕所13万户,室内水冲厕所1.8万户;新建垃圾站点19327个,修排水沟1590万延长米,村屯和道路绿化植树9689万棵,安装路灯21324盏;农村电网改造覆盖1720个村,有线电视入村1917个,信息网络入户2394个村;修建村部2240个,卫生室2342个,文化活动室599个,农民夜校1213个,中小学719个;建文化站599个,图书室2150个,健身广场1093个,配套健身器材4600件;在村屯建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同时,全面推进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公益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农村环境建设有了明显改观。

3.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新风正气正在形成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加强了新农村建设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宣传培训、树立典型、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家庭等活动,农民知识层次、道德修养得到了明显提高。2009年,省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培训班七期,培训村干部2000名,全省累计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1138期,培训人数达到41.7万人次。省里还编发新农村建设简报45期,印发各种宣传材料160万多份。在各级报刊、电视、广播、信息网络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累计报道3675次,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创建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训计划和人才服务新农村项目深入实施,屯务理事会制度这种自治形式在很多推进村加以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

4.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构建起多方面投入的格局我省在2006年形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2008年下发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大规模建设的需要,2010年制定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从总体思路和要求、主要目标、建立完善要素聚集促进机制、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土地利用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条块结合的帮扶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强化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制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24条。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也正在着手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从建设规划、村庄布局、用水用电用地政策和减免税费、简化手续等操作层面,做出具体规定。2009年,省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2亿元,带动和整合市、县、乡财政、各级各部门、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项目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157.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5.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多种建设模式得到展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2010年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社會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普查数据结果基础上,完成了102个省级推进村建设规划、14个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到2009年末,全省有80%的建制镇(不含城关镇)、45%的集镇和30%的行政村完成了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和村屯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完成28个,占全省县(市)的67%,促进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的建设模式,重点培养一批生态环境好、旧村改造力度大、异地新建速度快、城镇辐射能力强的典型,实施旧村改造的村1974个,生态移民村83个,新建民族村63个,集中建村205个,其他模式建村243个。

6.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省、市、县三级领导及其部门负责同志到点调研和现场办公累计达到4873人次,其中省级领导达到771人次,市级领导达到1162人次,县级领导达到2873人次,平均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1名以上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工作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会议、部门单位帮扶工作会议和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现场会议,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推动力度。年内新农村建设,组织省外考察1324人次,组织省内考察3267人次。全省各地都充实一定的力量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中设立常设机构的达到33个,配备人员531人,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监督检查的作用。进一步整合领导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投入,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部门建立帮扶责任、大专院校支持农村、民兵预备役积极参与等形式,形成有效帮扶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机制,强化新农村建设合力。2009年有53名省级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6所大专院校、215名指导员和督查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市(州)和县(市、区)所有的领导和部门也都落实了帮扶责任,参加帮扶的部门达到3670个,指导员和督查员6260名,累计帮扶的资金和物资达到5亿元,其中投入帮扶资金省级达到5607万元,占11%;市级达到8282万元,占17%;县级达到3.6亿元,占72%。同时,还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促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能人援建、干部回乡帮扶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工作方法,合力共建氛围越来越浓郁。

总之,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大幅度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低保、农民合作医疗等一大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全省农村呈现出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企稳回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发展能力还不强,总体水平还不高;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应有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项目较少,辐射作用较弱;村级还存在规划不够合理、功能不够完善、环境不够整洁、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

篇5: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近年来,吉林检验检疫局以提高执行力作为依法行政的着力点,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边贸风险评估、探索普法新形式、提高检验检疫技能、全力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严格依法行政,促进了地方外贸经济的发展,法治质检理念在全局上下深入人心。

从省情、局情入手,把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具体化。该局把相关检验检疫法规与吉林实际相结合,依据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法律精神,制定了《吉林省边贸对朝商品风险评估管理》,把边境进出口货物按照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进行分级和组织实施,分别设置了有针对性的风险商品流程节点控制操作规范。

从管好执法人员入手,避免不作为和乱作为。为规范执法行为,该局制定了《吉林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执法依据目录》等一系列明确责任和执法程序的文件,保证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工作的标准和尺度。对执法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奖优罚劣,让依法行政变成执法人员的自觉行动。

从量化执法指标入手,确保国门安全。该局科学地把检验检疫执法把关成效量化成检验检疫覆盖率、不合格商品和疫病疫情检出率、禁止进境物截获率的“四率”。用“四率”统计分析找盲点、密切配合攻难点、口岸严查堵漏点。口岸检出率、截获率不断上升,多次从进口集装箱中截获有害生物。通过技能竞赛、口岸现场演练、检测技术知识的“大比武”活动,有效提高了全体人员检测业务能力。

篇6: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6月30日,口市举办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招商推介会,推介会以“共谋新发展、共享新机遇”为理念,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互利共赢”原则,一批城市更新及新城建设合作协议签约,包括口七彩文化城项目合作协议、西部生态新城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口市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东湖新城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等。

城市更新行动将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活力。

“东强、南联、西美、北升、中优”同建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聚集吸引力

口是口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该市“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区域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等“六个中心”为支撑,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口中心城区正按照“东强、南联、西美、北升、中优”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聚集吸引力。

按照“建新城、优老城、提能级、增水平”要求,去年,口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城市体检。根据发现的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城市安全等8方面“城市病”,口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等,谋划了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快速公交系统、韧性城市建设、滨河景观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老旧厂区活化利用、新型城建和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四个新城”建设等10大类、970个城市更新项目。

其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将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摸排,合理确定改造内容,实行“一区一策”“一院一策”,统筹更新改造老旧小区道路、停车位、水电气设施等,完善养老扶幼、卫生服务、助残服务、健身休闲等社区服务设施,扩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

按照“大格局、分步骤、小组团、快落地”原则,今年将启动实施23个城中村改造,共分为

等6个片区,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捆绑打包,一体推进。目前,6个片区已分别组建推进专班,部分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已确定,近期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实施主体。

老旧厂区活化利用,鼓励转变老旧厂房区域功能,积极向总部基地、商业综合体、文旅科创基地、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转型。

围绕完善城市功能,严格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重点补齐教育、医疗、托育、养老及无障碍等服务设施短板,积极拓展城市广场、公园、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开展街区环境、街区设施及街区立面整治等工作。

韧性城市建设,重点强化消防设施配套,补齐消防设施短板,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因地制宜、集散结合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加快实施管网和泵站建设与改造;推进河道卡口段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满足城市防洪排涝和水安全要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和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加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疫情防控临时安置点建设。

针对交通建设方面的短板,口将着力构建外联内畅的“

”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东环路、联纺路2条城市高架路和东环高架路,构建高铁站、高速出入口、口机场的快速交通体系,构建南北大通道;实施联纺高架路,建设横贯东西的城市快速路。建设口路—口大街五岔口、南环路—口大街五岔口2座立交桥,打通城市堵点。建设口路、口路、农林路横跨口国道和口铁路立交桥,构建主城区东西部快速连接线。实施

等“三纵二横”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谋划建设发

北延4条快速连接线,促进主城区与组团区融合发展。建设

2条生态旅游大道,实现城市周边历史文化与景区互动融合,构建大旅游交通体系。

目前,口东环路高架桥、口路(跨口铁路和口国道)立交桥、南环路—口大街五岔口立交桥、口大街—口路五岔口立交桥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文本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论证;城市快速公交人民路线路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东湖新城19条道路已完成初设的招投标工作,10个具备施工条件的路段已完成施工EPC招投标工作。

“保护更新、优化改造、拆除重建”并举

多方面政策支持城市更新项目建设

为规范城市更新活动,今年5月,口市政府出台《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提出结合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及建筑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单独或综合采取保护更新、优化改造、拆除重建等方式推进城市更新。

其中,保护更新方式,在满足保护要求前提下,对建筑进行维护修缮、环境整治,对建筑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功能优化、业态提升,但不改变建筑整体风貌、主体结构和重要饰面材料,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活动。优化改造方式,维持现状格局基本不变,坚持保护修缮和少量拆除重建,进行局部改建、功能置换、修缮翻新,或以改建加建为主实施整治改造;对建筑所在区域进行各种设施配套建设等,提升建筑价值,改善区域环境。拆除重建方式,对建筑结构差、安全标准低等不具有保留价值的非保护性建筑实施拆除重建,重建项目经充分论证后可依法依规适当放宽容积率等规划指标,允许建筑高度适度提高。

加快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口将从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土地方面,对具备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优先推荐列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对城市更新项目中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零星土地,以及不具备单独建设条件的土地,可与周边用地整合实施,纳入整体改造范围,重点用于完善片区公共服务设施。更新项目在符合规划且不改变用地主体条件下,发展国家和省市支持的新产业、新业态的,可享受按原用途、原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过渡期以5年为限,5年期满或转让需办理用地手续的,可按新用途、新权利类型,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规划方面,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大片区或多地块改造项目中,允许容积率进行不同地块、不同城市更新单元之间整体平衡。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适度提高产业园区内工业用地容积率指标。利用既有建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可实行多用途兼容使用。鼓励地上地下立体开发建设,科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鼓励老旧厂区转型升级,允许对原有建筑进行内部加层改造、增加连廊、电梯等配套设施。

不动产登记方面,城市更新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变动的,可通过房屋征收、协议搬迁、房屋买卖、资产划转、股份合作等方式依法办理不动产登记。

因风貌保护、建筑保护等需要,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或者出让合同中明确应当予以保留的房屋,当事人可以在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时一并申请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也可与该国有建设用地上其他新建房屋一并申请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并在不动产登记簿中注明相关事实。

征收安置方面,更新过程中通过自愿参与、民主协商方式,可以采用等价置换、原地安置、异地安置、放弃房屋采用货币安置等方式进行安置。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征收补偿安置且符合住房保障政策的,优先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行政审批方面,开辟城市更新项目绿色通道,精简项目审批事项和环节,构建快速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从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用地调整、方案制定、资源配给、财政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保障项目落地。

篇7: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市纪委:

***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委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 ***党委始终坚持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重点推进作风建设,以“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要求推进制度建设,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推进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目标任务、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党委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汉办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党风廉政工作领导小组,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研究制定了《2015年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方案》,健全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重点任务和工作责任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完整、责任落实的责任体系。多次召开党委会、多次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多次召开全体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 设建设等方面的条例、纪律、规定进行专题学习、加强研究、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按照“一岗双责”、“一案双查”的要求,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其他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经常开展廉政谈心谈话,听汇报、订标准、提要求、教方法,把话讲在当面、把问题摆上桌面,及时遏制苗头性的问题,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在廉政建设工作中责任,督促全体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组织开展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评,并将检查、考核的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使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二)加强宣传教育,打牢思想基础。党委把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项任务,围绕“两严”教育主题。一是组织开展了“学党章、用党章,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教育活动,党委书记率先讲党课,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二是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上半年先后组织了4次集中学习和讨论,领导带头查找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制订限期整改措施,主动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群众的评判。三是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第十六个宣传教育月活动。召开专项工作、专题学习、成果交流会议,充分利用活动室、展板、走廊等场地开展廉政文化宣传,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爱国 主义教育影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党性党纪教育。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观看《潜规则使他毁灭》、《敬畏、感恩、知足——抵御腐败的内在素质》等警示教育片,使党员干部以案明纪、引以为戒,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四是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培养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共收到读书心得、征文等文章***篇。五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学法、懂法、用法”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干部应知应会法规选编》和《***干部应知应会法律知识读本》,增强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干部管理,选好用好干部。党委一班人在干部教育、培养、管理、选拔、任用问题上,观点统一,认识一致。一是按照习总书记好干部“五条标准”严格干部队伍管理,注重在以“践行三严三实,争做忠诚、担当、廉洁好干部”为主题、深化“***”大讨论活动中教育、培养、锻炼干部队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压担子、提要求、教方法、严考评,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进取意识,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爱岗敬业、谋事成事的创业激情。二是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干部选拨任用规定程序,实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公示、组织考察、集体研究、任前谈话等程序和要求。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坚持市委***书记提出的“五个导向”,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好决策关,使优秀正直、才能出众的干部充分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干。今年2月份选拔任用一名办公室主任,大家普遍反映综合素质较好,群众满意度很高。三是通过认真开展党员干部在社会团体、企业兼职(任职)情况专项清理工作,进行干部“带病提拔”情况集中倒查,严格调查统计党员干部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情况,进一步促进了汉办干部队伍廉洁从政、健康纯洁。

(四)加强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党委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一是制定完善了《关于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的通知》、《党委会议制度》、《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公务车辆使用管理办法》、《财务管理规定》、《请示报告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领导班子决策行为,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二是开展廉政风险防控项目化管理,围绕权力运行是否制衡、防控措施是否有力、制度机制是否健全等方面进行排查,同时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的风险防控,制定权力运行管理流程执行单,做到各个环节公开透明,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行使。三是制订《廉政风险预警处置办法》,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廉政风险点的收集、分析和研判,推行《党风廉政建设 承诺、践诺制度》,重要时期、重点项目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做到廉情动态及时掌握、及早应对,防患于未然。

(五)加强执纪问责,抓好整改落实。今年以来,党委切实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市纪委的部署,精心抓好4个专项活动,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一是从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强化权力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条意见和市委***条意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整治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为官不为四个方面,狠抓了作风建设十项制度落实情况的自查自纠。二是开展作风建设八项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再次“回头看”,对于群众评价不满意的,坚决继续整改落实,直到群众满意为止。进一步固化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果。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四项专项整治”,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彻于专项整治活动的始终。四是严肃认真开展“五个严查”,重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党委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执纪问责,不断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党员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认清法纪红线,坚守言行底线,不断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

党委坚持把执纪问责、问题倒查、整改落实、形成机制与***当前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一是与各科室业务工作相结合。把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的要求融 入各项重点业务工作中,在***、招商引资、***等工作中,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做到强化作风建设和完成目标任务相辅相成、互促共进。二是与加强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两严”、“三抓一促”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以“忠诚、担当、廉洁,争做好干部”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促进党员增强党性、增长才干、有效解决了党员干部职工精神和能力的问题。三是不断深化“治庸问责”,狠刹“脱离群众”、“为官不为”、“慵懒散混”的不良现象,做到作风建设与推进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群众满意度100%。

(六)加强问题查办,回馈群众意见。党委把信访举报件的跟踪查办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部署,配合支持***纪工委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始终保持严肃党纪国法、坚决惩治腐败、违纪的高压态势。对群众多种渠道反映的***问题、***工问题、***问题、***问题、***问题、工资问题等已全部办结。做到了件件必查、查必有果,违规必究、正本清源。

二、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党委书记***同志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亲自抓、负总责、抓落实,做到了政治责任意识强、计划安排工作细、学习教育行 动快、推进落实力度大、问题整改效果好。

(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教育。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重要任务,自觉参加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召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和要求,充分利用党委会、中心组学习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全会、中央、省、市纪委全会、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多次召开党委会听取分管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多次专题研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案和惩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自觉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讲党课制度,带头讲廉政党课***次,积极开展经常性廉政谈话活动,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是认真落实《市直机关贯彻落实2015年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方案》,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主持制订***《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工作分工和主要责任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市纪委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预警工作的要求,带头落实《 重大问题议事规则》,不断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积极开展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促进制度执行过程的公开化、程序化、透明化,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经常组织召开党委会和机关全体党风廉政建设工 作会议,总结、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每年坚持与班子成员、分管领导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规划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切实提高履行党员干部“一岗双责”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深入开展以“践行三严三实,争做忠诚、担当、廉洁好干部”为主题,“***”大讨论活动,大力开展“三抓一促”活动,切实抓好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专题教育和作风纪律“五个严查”活动,带头抓好班子和自身作风问题的整改落实,适时与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开展廉政谈话活动,做好“风险”、“责任”提醒,不断优化汉办廉政氛围。四是经常到基层岗位开展调查研究、现场解决一线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促使***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纪律观念、改进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提振精神状态,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自觉执行廉洁自律各项各项规定。一是自觉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增进班子团结,增强班子活力。做到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问题集中讨论、重大事项集中决策,保证议事决策言路畅通、公正透明。二是不断加强自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修养,自觉遵守廉政纪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意见”和市委“*** 条意见”,坚持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按照“为民、务实、清廉”加强个人党性、作风锻炼,用自重、自省、自励、自查、自纠,不断强化廉洁从政意识作为自身作风新常态。三是带头执行《***政治纪律“十不准”》、《 ***市婚丧喜庆事宜“十条禁令”》,做到不乱用权力,不乱花公款,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建设工程和物资采购工作,严格按规定真实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带头执行机关各项制度,不讲特殊,不以领导身份自居,不以权谋私。四是个人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读书、体育锻炼等健康的业余爱好。坚持勤俭节约,做到大事不糊涂,小节也过硬,甘守清贫,甘受寂寞,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五是严格遵守《***市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在招待来客、举办活动等方面,严格落实程序、规定,不搞铺张浪费。

(四)切实抓好班子自身建设,整体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一是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书记带头学习、带头讲课、带头交流思想、带头撰写心得体会,有效促进了班子成员积极学习,真正取得实效。二是坚持落实领导班子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科学分工,明确班子成员的岗位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其他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坚持强化民主集中制。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凡是涉及***建设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坚持民 主集中、集体决定。四是坚持注重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统一。党委书记及时了解掌握班子成员的思想动态,关心班子成员的成长,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商量多沟通,努力营造一种真诚相待、宽松和谐的氛围。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党委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在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转变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落实的具体措施上,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完成目标任务的契合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落实“八项规定”、狠刹“四风”和问题整改落实力度的还要进一步加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精神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继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践行三严三实,争做忠诚、担当、廉洁好干部”为主题,“***”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切实提高班子成员履行廉政责任的主体意识,树立起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不称职的思想。

(二)接受群众监督,维护群众利益。进一步抓好领导班子议廉述廉工作,将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群众评议工作中,定期研究分析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大力抓好领 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问题整改落实,坚决纠正和查处损害的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为官不为”、“庸懒散混”现象。

(三)继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加强廉洁自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系列规定,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认真落实***《党委成员五个模范带头作用》,长期坚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党委总结的“十个一”工作法;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建设,把问题切在源头。

(四)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发挥班子整体作用,将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融入到业务工作中,推动党风廉政工作深入开展;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确保***纪检监察领导小组聚焦主业、抓好落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工作条件,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员的能力和水平。

(五)进一步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报告制度,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深入推行党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部署要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作出应有贡献。

中共襄阳市人民政府驻汉办事处委员会

篇8: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自2012年年初开始,在一年的时间里,从方案制定到流程梳理,从规划山西省电力公司层面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到地市、县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山西省电力公司以真抓实干的精神、稳扎稳打的措施、求真务实的态度,参与并见证着一场涉及企业各主要业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企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大变革。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成,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安全稳定保持良好态势。

2012年,山西省电力公司完成售电量1629.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2%;连年累计利润贡献率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位居前列;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48.13万元/人·年,同比提高5.87个百分点;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经营效益突出单位”称号。

[运筹:谋定而动厚积薄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影响深远的企业管理变革,山西省电力公司谋定而动,以厚积薄发之势着力于过程中的思想认同、组织协同、行动趋同,确保顶层设计胜而后战。

2012年年初,山西省电力公司便着手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学习成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梳理业务流程,制定计划方案。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负责人多次强调:“‘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给山西省电力公司带来的将是一次深刻的变革,这是加强智能电网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来自决策层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山西省电力公司上下的信心,“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成为山西省电力公司2012年全年工作的主线。

在建设前期,山西省电力公司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市县三级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会商、信息报告、督导检查等常态工作机制,召开党组会、总经理办公会、协调会等75次,对“五大”工作进展情况每周汇报检点,每两周综合分析,专项研究部署,并将体系建设任务与绩效考核挂钩,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政令畅通、执行高效。同时,周密制定方案,密切与国家电网公司专业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新政策、新动态;学习江苏、重庆等先行单位建设经验,消化吸收新思路、新方法,编制15项实施方案并获国家电网公司批复,经公司七届二次职代会审议全票通过,为体系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外,深入宣传动员。开展“建设‘五大’体系、稳健晋级发展”建议月等活动,编发宣传手册3万册,专业培训4.85万人次,征集采纳合理化建议9406条,促使广大干部员工理解改革、认同改革、坚信改革,形成支持、投身、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在2012年8月初至10月15日的两个半月中,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基层调研超过80人次。如此密集的调研和督导为“五大”体系建设的务求实效、过程高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让员工熟知“五大”体系建设标准和内容,晋城供电公司编辑《“三集五大”体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利用手机信息平台每日发送1至2条到员工手机上,组织“五大”体系建设适应性培训约1100人次,为员工答疑解惑,明确工作要求。

[实施:稳扎稳打做成做实]

一子落定,满盘皆活。以“做成、做实、做新”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不仅让山西省电力公司进入转型发展的“春天”,更让企业,效益实现的质的“蝶变”。

“五大”体系的管理要求更严,工作标准更高。山西省电力公司负责人表示,决不能因业务调整、流程变化、人员变动出现工作空档,而要以管理提升、效益递进、实力增强的晋级发展成果,保障和验证“五大”体系成效,让改革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对此,山西省电力公司首先以先行推进引领突破。根据规划的龙头地位和业务成熟条件,先行整体建设“大规划”体系,并于2012年9月建成,在同业对标中跻身第一阵营排1 1位。其他“四大”体系各选择1-2家市公司作为先行单位,专业部门集中力量实体推演,起到了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平稳快捷的效果。其次是模式切换快速高效。在1个月内全面完成新模式导入工作,调整各级组织机构686个,规范岗位设置2.15万个;移交“五大”业务、资产、设备和安全责任,划转资产82.84亿元;完成ERP、协同综合等35个信息系统切换上线工作,保证了新体系顺畅运转。再次是确保安全稳定保障有力。贯彻“大安全”理念,严格领导干部到岗到位,强化各级安全责任落实,从单位、部门、班组到员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5189份,编制风险防控手册和应急预案,建立三级舆情风险处置和联动机制,确保了建设过程安全平稳、企业和谐。十八大、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实现群体和个体“零上访”,受到国家电网公司表扬。

山西电网联结“三华”电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不断提速建设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纵向贯通各级通信骨干网架,实现500千伏电网调控一体化,提高了大电网驾驭能力和运行水平。”山西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主任负责人表示。

忻州供电公司调控中心成立以来,本着结合实际、落实要求、做实工作的“三实”原则,按照“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具体部署,进一步梳理和完善业务流程,共修编完成标准制度45项、业务流程25个,制定和修改岗位标准85项,初步形成业务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级贯通、全面覆盖的一体化标准体系,确保了平稳推进。

在“三集五大”体系初步建成后,山西省电力公司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落实验收标准,规规矩矩做成“五大”;优化业务流程,理顺层级和业务边界,建立科学先进、实用高效的新机制,扎扎实实做实“五大”。山西省电力公司领导带队分区域、分层次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情况、督促改进。制定体系建设自验收方案,明确17项综合验收标准和388项专业评估标准,查找问题9大类27项,指导各单位闭环整改,确保了建设质量。同时,总结提升成效,挖掘提炼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经验,撰写经验材料19份,基建均衡投产、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校验评估、财务业务融合等7项成果入选入围国家电网公司同业对标典型经验库。

[提升:质效为道创新开展]

变革之要,重在创新创效。山西省电力公司坚持以“三集”提升效益,将价值链贯穿业务链,深化人财物资源的系统性和统一性,实现了高度集约、高效共享;坚持用“五大”提高效率,强化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核心业务的契合度和协同度,实现了集成贯通、良性互动。

“三集五大”体系完成以来,山西省电力公司资源运作效益大幅提升。据统计,经过优化,省市县二级机构由1240个减少到686个,精简44.68%;用工由3.17万人减少到2.66万人,用工效率提高16.1%。完成账务集中部署,撤销及精简合并银行账户641个,财务管控更加有力,财务与主要业务集成率、资金归集率分别由85%、98.39%提升到97.6%、99.99%。物资集中采购率实现100%,实现节资率、到货率、仓储资源优化率、库存周转率“四提高”,库存资金占比“一降低”,新投运设备完好率保持“一个百分百”。此外,“五大”体系全面建成,协同运转效率显著提高。电网发展规划首次纳入《山西全省城镇建设体系规划》,特高压工程列入《山西省“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规划》。规划编制周期由7个月缩短到4个月,规划投资优化率由4.56%提高到5.51。缩短建设管理链条,山西省电力公司直管工程集约化率较改革前提高32%,2012年公司首次实现全年各季度均衡投产,位居国家电网公司前列。推行调度、监控业务“四个双重化”,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无人值班率由88.83%提高到96.25%,集中监控率由85.4%提升到99.45%。2012年组织实施220千伏闻喜一三家庄等8个整站整线联合“大检修”,停电和作业时间均减少1/3以上。315千伏安及以上客户新装增容和计量管理、35千伏及以上营销服务集中至市公司,集约化程度更高。撤销县公司电费账户,集中至市公司管理,实现审核、对账、记账、管控“四统一”。

一项项创新成果在“五大”体系建设的大棋盘中,成为闪烁的亮点。在“大建设”体系建设中,晋中供电公司实施电网工程效能监察工作法,相继解决了北田220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占地、500千伏榆次北变电站工程前期等突出问题。在“大检修”体系建设中,晋中供电公司安装输变电在线监测装置9大类80余套,同步搭建在线监测系统,为全面深化状态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变革之道,贵在持久长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完成综合验收仅仅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一项阶段性工作,“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仍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下一阶段,山西省电力公司将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回头看”和“磨合提升”的要求,围绕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新机制建设,系统梳理综合验收反馈的问题,逐一制定措施,彻底整改落实,同时,持续优化协同机制和管理流程,加强运行效果指标考评,做好新体系磨合提升。此外,深入开展“传递最美力量”主题活动,调动干部员工立足岗位完善改进,形成全员推动管理提升的文化氛围。

上一篇:以真没想到为话题300字作文下一篇:2022单位司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