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e的第三人称单数

2024-05-01

cure的第三人称单数(精选6篇)

篇1:cure的第三人称单数

cures

cure的用法:

cure的用法1:cure的基本意思是“治愈”,指用药物治愈某人的病。此时cure并不表示动作,而表示治愈的结果。引申可指“矫正某人的不良行为”。

cure的用法2:cure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主语是人,宾语一般为患者,后接of引出疾病; 主语为药物时,宾语多为疾病或不良行为。cure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可用病、伤、恶习作主语,其主动形式含有被动意义; 以药物或疗法作主语时,意为“有疗效”“可治愈”。

cure的用法3:cure还可作“保存”解,指用腌、晒、烤等方法保存食物、动物皮毛或烟草等。

cure的用法4:cure可用于被动结构。

篇2:cure的第三人称单数

这两种药物都可以延缓艾滋病病情发展,但是都不能治愈这种疾病。

2. Homeopathic treatment is based on the “like cures like” principle.

顺势疗法是基于“以毒攻毒”的原理。

3. The Russian health service has stimulated public interest in home cures.

俄罗斯的公共医疗服务已经激起了公众对家庭治疗的兴趣。

4. Doctors sometimes fall back on old cures.

有时医生们求助于老的疗法.

5. The wound cures easily.

这种伤很容易痊愈.

6. A good sweat often cures a cold.

好好发一次汗往往可以治愈伤风.

7. The emphasis is swinging away from simply finding cures for illness to ways of preventing illness in the first place.

重点正从简单地对症下药转移到先期预防的方法上来。

8. That cant about cures were never got up by sound practitioners.

那种左道旁门的医术,脚踏实地的医师是从来不屑一顾的.

9. He has tried all sorts of cures, but without success.

他已试用过各种各样的疗法, 但仍不见效.

10. My cold cures itself automatically.

我的感冒不治而愈.

11. A water or and alcoholic extract of rice polishings produced dramatic cures in polyneuritic fowls.

米糖的水浸提物或醇浸提物对患多发性神经炎的鸡产生奇迹般的疗效.

12. Just as bitter medicine cures sickness , so unpalatable advice benefits conduct.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3. Purpose To observe effect on physiotherapy cures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目的观察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4. He is the cure who rules over the other cures, you understand.

他是一些神甫头上的神甫.

15. A doctor sells herbs and cures people on the street.

篇3:cure的第三人称单数

言语活动是由说话者与听话者相互作用而发生展开的, 陈志安, 彭宣维. (1994) 认为以话语发生者为中心的话语活动主要表现为:演讲或讲座型的单向相互作用;指示中心不断转移的双向相互作用以及附生于主体言语活动的从属性相互作用等三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 人称指示系统都需满足其自足封闭性, 即说话者、听话者是由相应的第一、二人称所规定的, 谈话涉及两者之外的第三者时需确立起一个第三人称的称谓。人称指示系统的自足封闭性能够完成言语活动的正常发生, 维系与终止的指称系统, 防止指称混乱。在实际言语活动中有很多指称映射现象, 如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一人称单数、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替第一、二人称等, 在这些情况下, 指称是如何完成的, 话语又是如何推进的呢?本文将关注第三人称的指示转移现象, 并通过论述chafe的激活代价理论对其作出解释。

2. 信息状态分类与激活代价理论

2.1 Halliday对信息单位的分类

Halliday (1994) 指出, 信息单位是由两个功能成分构成的结构, 即必要的新信息成分和可舍取的已知成分。他根据说话人希望听话人赋予具体信息以怎样的信息地位而把话语的信息单位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新闻, 即说话人要听话人当做新信息的信息, 或者是出乎意料的或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另一部分是旧闻, 即被当作听话人已知的内容加以陈述的信息。客观上, 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用是否可以还原来界定。可还原的信息可能是已经提及的内容, 也可能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 还可能是只能意会的, 或者是说话人为了某种修辞目的的信息;不可还原的信息可能是未曾提及的内容, 也可能是出乎听话人意料的内容。主观上, 语调重音或语调突出可以用来体现新信息。

2.2 Chafe对信息状态的分类

任绍曾 (2010) 对于信息状态的分类, Chafe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Chafe根据信息与意识的包含关系进行界定。即说话人认为在说话那一刻已在听话人意识里的信息是已知信息, 反之则是新信息。这个定义界定明确, 却把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之间的关系割裂了, 因为意识的动态特征和信息状态的变化被忽略了。随后, Chafe把信息状态建立在激活的基础上, 他把已知信息界定为“已经是活性的信息”, 即已经激活的信息, 新信息界定为“原来是非活性信息”即原来没有激活的信息。他还增加了第三种信息:可及信息, 即“原来是半活性的信息”。

上世纪90年代, Chafe考虑了意识的动态特征, 并把时间纳入信息状态的界定中来。此时他认为新信息是在谈话某一时间点上新激活的信息, 已知信息是在谈话某时间点上已经激活的信息, 而从半活性状态中激活的信息是可及信息。

2.3 激活代价理论

2.3.1 激活代价理论内容

高军 (2010) 把激活状态、激活代价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示如下:

把说话前的停顿间隙称作T1, 实际说话时间为T2, 如果在T1为活性信息, 到T2激活后就为已知信息;T1为半活性信息, 到T2激活后就是可及信息;T1为非活性信息, 到T2激活后就为非活性信息, 即新信息。Chafe (1994) 认为, 就激活代价而言, 已知信息从T1到T2的转化中的激活代价是最低的, 因为他在T1就已经处于活跃状态了, 可及信息次之, 已知信息最小。激活前的状态不同, 激活的代价就不同, 信息就处于不同的活性状态。

2.3.2 可及信息的判定

由于Chafe (1980) 区分了意识核心和边缘意识, 所以意识不仅具有在不在听话人意识中的区别, 而且还区别于意识核心和边缘意识上, 因而区分了上述的三种信息状态。在这三种状态中可及信息是最难捉摸的, 为此Chafe提出了可及信息的判定标准:1) 是否在先前的话语中曾是活性信息, 2) 是否与话语中的某个意念又联系或有过联系, 3) 是否与会话的语境有联系, 因而具有边缘活性, 但不是意识核心。如:

(1) We checked the picnic supplies.The beer was warm.

例句中的the beer是新信息还是可及信息?如果是新信息, 则违背了主语由于信息量不太大的意念承担的制约。而the beer与the picnic supplies有联系, 由于这一联系the beer这个概念可能已经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边缘意识里了, 因此the beer在此处是可及信息。

(2) Well, the kid is asleep.

话语中没有出现过the kid, 但却有一个kid在说话人的怀里睡觉, 所以the kid在会话中处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边缘意识里, 属于可及信息。

3. 激活理论与第三人称指示映射现象

用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一人称单数或第二人称是说话者拉近与听话者距离, 或把自己置身于听话者的立场的交际策略, 如:

(3) 妈妈对儿子说:

We (I) don’t want to wake Daddy, do we?

(4) 老师对学生说:

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 (你们) 。

而第三人称指示语的映射现象的产生和语用意义较负责, 下文讲试图用激活代价理论对其作出解释。

3.1 第三人称指示语代替第一人称指示语

例句:

在交际时直接情景语境中:

(4) 儿童节目中, 主持人做开场白:

小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鞠萍姐姐要带大家玩一个游戏。

(5) 我希望上海方面能够给予韩红原谅, 我不是有意伤害大家的。 (新浪娱乐2003年3月26日)

在显性语境中:

(6) 老师对学生说:

有什么委屈和老师说说看?

(7) 甲对乙说:

My friend (I) thinks life’s been really unfair to him (me) .First, he (I) lost his (my) job, then his (my) girlfriend dumped him (me) .

此外, 有时人们会用第三人称来写日记, 站在他人的立场讲述自己, 以缓解内心的压力。

在以语言知识为基础的语境中

(8) 有什么问题给老师说。

(9) 总司令的命令你也敢不服从吗?

人称指示系统具有封闭性, 为了防止指称混乱, 说话人和听话人应用第一、二人称相互称呼;Chafe的激活代价理论也提出, 在说话前一时刻的活跃信息是已知信息, 半活跃信息是可及信息。因此, 在以上例句中, 说话人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我、我的指称自己是听话人所预期的, 是活跃信息, 因此对听话人而言是已知信息, 是听话人对于说话人自称的核心意识;而第三人称指示语在这些例句中属于可及信息的范畴, 是听话者要耗一定的认知代价理解的信息。在例 (6) 中, 说话人由于面子, 礼貌, 从第三人称角度讲述自己的不幸, 听话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可以判断说话人是在讲述自己的不幸, 此时, 第三人称指示语he、him、his从听话人意识的边缘被激活半活性信息, 即可及信息。

3.2第三人称指示语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

例句:朱荔芳 (2003) 表轻微责骂

(10) Somebody didn’t clean up after himself.

(11) Each person has to clean up after himself.

表表反讽或幽默

(12) 在厨房里忙的不可开交的妻子对慵懒的丈夫说:

Would his highness like some coffee?

(12) This is so kind.Treat me your yesterday’s leftover?

表尊敬, 赞扬, 亲近

(13) 下级对上级

不知道王主任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14) 生意人对购物女士说:

这条项链最配靓女 (你) 了。

在以上例句中, 说话人用第二人称你, 您, 称呼听话人是听话人所预期的, 对于听话人来说, 说话人用第二人称指示语称呼自己的这一概念是已知信息, 如例 (11) 对于听话人来说you在此处是已知信息, 是核心意识, 而his highness是边缘意识。听话人可以根据语境, 用较少的认知代价推断出其讽刺的语气, 因此属于可及信息。

3.3 第三人称指示语特殊用法

由于人称系统的封闭性, 表现为说话者、听话者彼此用第一、二人称相互称呼, 而涉及第三方时要用第三人称指示语来完成整个称谓系统, 田惠刚 (1998) 指出这种情况下, 第三方通常不在场。但很多时候说话人会在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使用第三人称he/she指代第三放, 从而产生额外的会话含义。例句:何自然 (1997)

在餐厅点菜时, 男士对服务员说:

(15) She’s going to have a hamburger.

(16) The lady’s going to have a hamburger.

例句 (15) 中, 第三方the lady在场, 男士用she称呼女士, 这种情况下女士觉得没有得到尊重。在这个会话中, 男士是说话者, 而服务员和女士都是听话者, she的使用把女士排除在了会话外。此处, 对女士而言, the lady是她所预期得到的尊重, 如例句 (16) , 因此the lady对这位女士来说是已知信息, 她甚至可以把she当做是新信息, 自己主动再给服务员说:I’m going to have a hamburger.

4. 结论

在言语活动中, 信息状态和说话人、听话人的意识相互作用, Chafe考虑了在会话中, 意识的运动变化, 在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基础上, 定义了可及信息。可及信息既不像已知信息不用一点认知努力就可以理解。也不像新信息那样需要提供大量提示才能被理解。第三人称代替第一、二人称的曲折所指现象普遍, 且产生了较多的会话含义, 激活理论的应用和可及信息的界定为第三人称的曲折所指给出了较好解释。

摘要:人称指示系统具有封闭性, 当人称被曲折所指时, 言语活动是怎样推进的呢·本文先总结了Halliday和Chafe对信息状态的分类, 探讨了言语活动中信息状态和意识的关系, 介绍了chafe提出的激活代价理论和可及信息, 然后运用该理论解释了诸多第三人称映射现象的产生, 及其会话含义。

关键词:激活代价理论,可及信息,第三人称指示语

参考文献

[1].Chafe, W.1980.The deployment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production of a narrative.Norwood:Ablex.

[2].Chafe, W.1994.Discourse:Consciousness and Tim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陈志安, 彭宣维.人称指示语研究.外国语.1994 (3)

[4].高军.英汉下指的认知机制研究.西安大学外国语学报.2010 (3)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6].任绍曾.信息单位与信息状态—试析语言信息的二分说与三分说.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3)

[7].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篇4:何为第三人称单数主语?

一、 人称代词 he, she, it。例如: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他喜欢踢足球。

She is a good girl. 她是个好姑娘。

It looks like a ball. 它看起来像只球。

二、 单独用作主语的一个人名或称呼语,如 Jim, Kate, Miss Wang, Uncle Li, Father 等。例如:

Jim comes from England. 吉姆来自英国。

Miss Wang teaches us English. 王老师教我们英语。

Father often has lunch at home. 爸爸经常在家吃午饭。

三、 单独作主语的一个地名或物体名称,如 China, Hong Kong, Macao, English, coffee 等。例如: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English isn’t easy to learn. 英语不容易学。

Coffee is my favourite drink. 咖啡是我最喜欢的饮料。

四、 可数名词的单数作主语。例如:

A boy often sits at the boor. 一个男孩经常坐在门口。

The book is mine. 这本书是我的。

五、 不可数名词作主语。例如:

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glass. 玻璃杯里有些牛奶。

The bread is on the table. 面包在桌子上。

六、 指示代词 this, that 作主语。例如:

This is a computer. 这是一台电脑。

Whose bike is that? 那是谁的自行车?

七、 某年、某月、星期、日期、节假日名称等作主语。例如:

Sun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星期日是一周的第一天。

June is the sixth month of the year. 六月份是一年的第六个月。

September 10 is Teachers’ Day. 九月十日是教师节。

八、 everyone, something, anything 等复合不定代词作主语时,视为第三人称单数。例如:

Is everyone here today? 今天大家都来了吗?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your bike. 你的自行车有毛病。

九、 one或one of + 复数名词/代词作主语时,视为第三人称单数。例如:

One of the students comes from Australia. 其中的一个学生来自澳大利亚。

She has two daughters. One is a teacher,the other is a doctor. 她有两个女儿,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医生。

十、 单个的数字、字母、单词或算式作主语时,视为第三人称单数。例如:

“8” is a good number in China. 在中国“8”是个吉祥数字。

“B” is between “A” and “C”. “B”在“A”和“C”之间。

“You” is a pronoun. “You”是一个代词。

Two plus three is five. 二加三等于五。

十一、 当 and 连接的两个名词在意义上指同一个人或物时,视为第三人称单数。例如:

The teacher and writer is coming to our school tomorrow. 那位教師兼作家明天要到我们学校来。

篇5:hang的第三人称单数

hang的用法:

hang的用法1:hang的基本意思是“悬”“挂”,一般指把某物悬挂在高处或线上,由此下垂并能够摆动,引申可表示某物依赖于他物的状态; 某物缠在或贴在他物之上的状态以及一切能使人由悬挂的情景联想到的事物或状态。hang还可作“吊死,绞死”解。

hang的用法2:hang在口语中常用于事物,意思是“见鬼”,指人作诅咒语,表示愤怒,不赞成等。

篇6:persuade的第三人称单数

persuade的用法:

persuade的用法1:persuade的基本意思是“说服”,指通过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的各种方法如劝说、辩论、恳求等,能使或已使某人相信某事或者接受某建议而做或不做某事。强调不仅“说”,而且使之“服”。假如只表示“说服”这种动作,而不知对方已经或者能否“服”,则不用persuade,应该用try〔want〕 to persuade。

persuade的用法2:persuade既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后可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 作不及物动词时,主动形式常含有被动意义,即主语是被说服的对象,这种用法通常见于一般时态,并带 easily 之类的状语,说明“说服”的难易度。persuade还可接以动词不定式充当补足语的复合宾语。

persuade的用法3:persuade作“使相信,使确信”解时,其后可接of引出相信的内容。当of的宾语是that从句时, of须省略。

上一篇: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下一篇:什么叫集体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