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小学作文

2024-05-21

学习语文小学作文(精选6篇)

篇1:学习语文小学作文

中华民族已积累了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这是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

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古人赐予给我们的礼物,五千年来,一次次改革,一次次创新,一次次超越,形成了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

我们应该把久远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看作我们民族的骄傲,把它当成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沃土。

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是——语文。

语文学习,在我看来可分为三大部分:

1、基础知识的掌握。

2、阅读理解能力。

3、作文能力。

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我们上课认真听讲,该记住的记住就可以了。

阅读理解能力只要多读、多练,能真正体会读懂文章的意思。

作文是写作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笔走龙蛇,华章立就的作文高手。

但要写出好的文章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对生活体验,对事物观察外,最主要的是多读多练,多阅读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借鉴经验,汲取精华,为我所用,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文水平的提高,固然不一定读完卷,但只要多读书,思想便会丰盈;只要多笔耕,笔端便如泉涌,笔下生花,字字珠玑。

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和心灵的交流,当你学会投入大千世界广阔的胸襟,世界必回馈给你更灵动的文字。

让思路犹如流动的泉水,奔腾的江河,连绵不绝,永不止泻。

恐怕到时你都为结不了尾睡不着觉而发愁呢!只要多读、多写、多观察、多体会,就能写好作文。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点经验,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

谢谢大家!

篇2:学习语文小学作文

课本知识:

一、单元概况:

1. 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 本单元有哪些课文?

3. 哪些课文是精读,哪些课文是略读?

二、课文:

1. 精读课文复习要点:

(1)主要内容、主旨、写法(修辞方法)。

(2)理解重点段落、句子。

(3)课后题。

(4)背诵、默写相应的内容。

(5)会写生字、词语,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2.略读课文复习要点:上述的(1)、(2)、(5)

三、语文园地

1.必须掌握“词语盘点”。

2.能背诵、默写“日积月累”。

3.能掌握“交流平台”、“趣味语文”相关内容。

作文写作

写作文的步骤

1、审题。用“审题三步法”一审:审习作内容:人事景物。二审:“题眼”三审限制

2、立意。“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立题(也叫中心思想);“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

3、选材。

4、组材。筛选材料,确定材料详略。

5、写作。

6、修改。

构思,指的是怎么样按照题目的要求写成一篇文章的思维过程。它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和布局等几个内容,这是作文动笔前,大脑即时搜索信息的思考过程,是一项十分艰苦的思维任务。如何进行更好地构思呢?

1、审题:

审题是作文中的关键环节,这里面的“题”不仅指命题作文中的文题,也指半命题作文、有提示要求和给材料作文中的“题目或说明”,即写作要求。只有弄清题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要求确定中心,选料,组织结构,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否则,可能导致写作失败。

(1)审清题材

我们接触的大多是记叙文。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和状物四类。审题要先找出题目的中心词、重点词,进而确定要写的重点对象或侧重点。比如《伙伴》要求写人,《一件***的往事》要求记事,《晨雾》要求写景,《我的储蓄罐》要求状物。还有如《感动》、《难忘的***》这类题目,既可写人,也以记事,要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和掌握的材料来灵活掌握。

(2)审清范围

一些作文题目或者要求通常从写作对象、时间、处所来确定文章的内容范围。比如:要明确文章的人称要求,如《我的爱好》,要用第一人称;《他没有错》要用第三人称;《**献给您》应该用第二人称写。有的题目规定了文章内容的时间范围,比如《童年*事》,要求写过去的事,《我的理想》要写将来的事情。另外,有的题目或要求对文章中的人和事都作了空间限制,有的题目对数量也有限制,如:《家乡新变化》、《竞选班长二三事》等。

(3)审清重点

习作中,抓住了写作重点“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中心。审题中要善于抓住题目或要求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体会。通常来讲,一个完整句子的题目,作文的重点内容往往是在谓语上,如:《妈妈笑了》,这个题目的重点内容,就是在“笑了”这个词语上;不完整句子的题目,应该抓住那些限制性、修饰性的词语上,如:《醉人的秋色》,这个题目的重点内容,就是在“醉人”上;一个词语的题目,往往是象征性的,把事物的象征意义写出来就对了,如:《温暖》、《青松》、等。

(4)审清要求

习作中,有的题目会附带说明与要求,还有的规定了写作范围和条件,或要求自拟文题。比如“写一封书信。”“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根据题意作文”等。在审题的时候,都不能忽视。

2、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中心思想。所谓中心思想是指写这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文章要突出表达且紧紧围绕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这一篇文章的重点所在。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确定中心思想对写好作文关系极大。如何确定中心思想呢?

要明确要求:确定的中心思想要健康,有意义、明确,不含糊、集中,不能无中心,也不能多中心。

确定中心思想的方法可归结为“一看”,“二定”。就是看题目或要求本身有无中心的要求。如果有,作文就要围绕题目规定的中心写。如:有的命题作文本身就给我们规定了中心思想。比如《记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刻苦学习”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如果作文题没有中心,就得自己确定中心。比如同一个作文题目,由于大家掌握的材料不同,就要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确定中心。

中心思想要在动笔前就确定好,然后围绕中心写,正如古人说“意(即,确定中心)在笔先”是很有道理的。

3、选材:

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可写的材料可能会很多的,这就需要进行选择。选材通常可分三步来进行:首先要是广开思路,想想在题目允许的范围,有哪些可写的材料。然后把想到的材料进行比较,看哪个材料更合适,对表达中心思想最有利。最后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材料。通常的方法有:

⑴比较法。从众多的材料中筛选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⑵对比法。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材料,突出文章的中心。

⑶画龙点睛法。选择生动材料,使已包含在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更加鲜明,中心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⑷升华法。选择几个相关的典型材料,使文章中心逐步上升。

⑸广开思路。审题打开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去想。

⑹选择角度要小,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4、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围绕中心按一定的条理对选择的材料进行安排。条理清楚,结构紧凑,是组材的主要要求。通常的方法有:

(1)以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2)以空间的变换来组织安排材料。如:《参观人民大会堂》

(3)按材料的性质归类安排。如:《再见了,亲人》

在作前构思的阶段里一般还会在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的基础上,列写写作提纲,安排文章的详略等,为写作活动做好准备。

例题解析:

例一:读下面的文题,用“()”标出“题眼”。

我的爸爸我和同桌我最喜爱的玩具游泰山

我长大以后迷人的夜晚可爱的小花猫妈妈笑了

[分析]这道题是对我们审题能力中审清题目重点的考查。“题眼”即文题中的重点词语,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也正是习作应该着力突出的内容。抓住题眼对于确定文章的中心起着关键作用。完成此类题目要认真阅读题目,结合方法,抓住规律,正确进行判断。可以用“换词比较法”在题目的判断中进行尝试思考,有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例二:如果以《爸爸是个体育迷》为题,有下列写作材料,在符合题意的材料后面打“√”。

1、爸爸经常因工作而忘记吃饭。()

2、爸爸节省烟钱买球票。()

3、爸爸每天都要看当天的新闻联播。()

4、爸爸为灾区捐款。()

5、爸爸为了看好世界杯足球赛,答应妈妈的要求,承担了全部的家务。()

[分析]这首题目主要是考查我们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在这里应该用“比较法”来解决问题,结合着文题的要求,很显然“体育迷”是文章中心要突出的内容。通过以上五个材料的比较,找出正确的答案,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扣题选材。解决类似选材的问题,要努力遵循着“想——比——定”的方法。

[解]

2、5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路小学四年一班于闯

我们的学校四季景色都有很诱人,下面由我带大家去看看吧!

春天,小树发芽了,小草也偷偷地钻了出来,太阳笑的格外灿烂。我抬头仰望,碧空如洗,蓝得使人心醉,春天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夏天,高大的杨树在我们的校园起的作用可大啦!他并没白吸必春雨姐姐的礼物,给我们全校同学遮阳光。

秋天,这个季节农民伯伯应该是满心欢喜的。因为,熟透的果实在向他们招手。那么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有辛勤的汗水,就会有丰收的喜悦。

冬天,大地披上白袍。雪,冰清玉洁,清爽感觉浮现在我的眼前,银铃般的笑声在耳边回荡。

啊!校园四季的景色多么美。

1、给文章拟个恰当的题目,填写在上面的括号内。

2、通过阅读,你认为文章在组织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练习分为两个题目。第1题是对于学生审题能力的一种变相考查,文题往往是文章中心的凝聚,所以完成这个题目要按逆推的方法,结合着全文的阅读进行概括。第2题是考查我们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能力。课标中提出要“从读学写”,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材料是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安排的,全文各段间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首尾两段实现了前后照应。完成此类题目要从认真阅读入手,弄清题目的要求,结合自己掌握的写作常识,进行深入地理解分析。

[解]

1、校园的四季

2、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重点突出,结构清晰。

写作中常用写作结构:1总分,2总分总,3分总 常用的写作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事物发展顺序,4逻辑顺序

常用的12种修辞方法。知道它们的修辞作用,在语文实践中能正确辨识与运用。

1.修辞作用。比喻、借代、拟人、对比等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对偶、排比、反复、引用、设问、反问等能增强语言气势;反语能增强语言的幽默感或讽刺意味。

2.辨识。①借喻与借代。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的本体在句中不出现,直接用喻体。借代是借相关的来代替本来的。

②对比与对偶。对比强调的是内容的不一致。对偶强调的是句子形式。如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反。读音平仄要相反。

③排比与反复。排比强调几个短语或句子,结构相同、相近,内容紧密相关;反复是同一内容的词语,连续出现或间隔出现。

④设问与反问。设问,不仅有问而且有答;反问,把回答蕴含在问句中,肯定的反问表否定,否定的反问表肯定。

总之,平时的字·词·句一定记熟、掌握好,作文多看书,背些名人名人名言、诗词,好的写作句子,多写,多摘抄,积累写作材料。

篇3: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初探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 忽视发现和探索, 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被动接受。当今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多是灌输式、填鸭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单向交流多、互动讨论少, 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加上机械重复式地抄写, 以及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 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使课堂缺乏活力, 学生学习被动, 缺乏兴趣, 教学效果欠佳。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笔者有以下初探:

一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已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中心地位应让位于学生, 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 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讲授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 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指导学生“学会”, 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学生则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进而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此,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树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

教师也要教育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如何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这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其实在课堂上, 学生应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主要的活动者。通过课上和课下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最终由他们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所以, 教师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活动, 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中心, 直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指导。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绝不是简单地转变他们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完全转变, 这是关键所在。

总之,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并协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 端正教学态度, 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的, 从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潜力, 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一个阶段目标, 很清楚地提到, 学习兴趣的培育是摆在首位的教学目标,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可轻视。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他们才会想学、愿学、乐学, 才会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 力求使大多数学生都有所收获。语文教学要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 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从而激发兴趣和探索动机。在教授《田忌赛马》时, 为了让学生明白“同样是马, 只要调换一下出场次序就可以反败为胜”, 鼓励学生分别扮演田忌和齐威王各自的三匹马, 亲身体验两场比赛的经过, 学生纷纷积极上台参与活动。通过演示形象地领悟了其反败为胜的道理。这一教学案例充分说明了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三营造民主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积极创造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 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 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通过互评、讨论, 相互启发, 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中, 在教师的适时提示下, 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减轻了学习压力,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给老师提意见、挑毛病, 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发表独到见解。教师还应耐心倾听, 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更重要的是, 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

四培养自主精神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并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 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放松, 要让学生敢问、善问, 敢辩驳, 真正地体现出自主、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 学生通过阅读提出各种问题:邱少云有机会把身上的火扑灭为什么不动?邱少云为什么会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直到光荣牺牲?通过提问和教师的讲解, 学生从中体会到:邱少云为了整个班, 为了整个部队, 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宁愿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是多么的伟大!

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 他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创立“道德两难”和“团体公正”两种主要道德教育法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研究和学习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法, 对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诸多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科尔伯格道德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科尔伯格根据德育对象道德认知现状和发展水平, 提出了一系列的德育方法。在这些德育方法中, “道德两难”和“公正团体”最具代表性, 集中反映了科尔伯格道德教育法实质和核心的主要方法。

1. 道德两难

“道德两难”也称为道德讨论, 是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都不能兼顾的情境或难题。它通过设置一种存在冲突的道德情景, 道德情景设置者 (一般是教师) 通过学生不同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在两难问题的讨论中, 帮助学生辨析不同选择存在的问题和正确道德选择的依据, 以此激发学生的道德认知思维, 通过辨析和讨论, 增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引导学生形成并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来指导现实情景中的道德实践。

最著名的道德两难的例子就是柯尔伯格虚构的“海因兹偷药救妻两难”。“不许偷盗”和“救人性命”两条道德规范狭路相逢, 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通过对类似的两难问题的判断和选择, 仔细分析学生的认识过程, 据此判明学生的道德心理发展水平。

2. 公正团体法

任何学说体系都是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来的。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法也有其学说体系的根基, “公正”就是其构建其道德认知体系的理论基础。在论及人类终极追求的问题上, 科尔伯格认为唯有公正才是真善美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分清楚“乱”与“气氛活跃”的差别。如果学生围绕着“学”而乱, 如果教师导之有法, 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此, 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机会, 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参与,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 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 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实现课内外结合

“取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所以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弥补课内教学活动的诸多局限性, 使学生扩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如果教师能由课堂向课外的辐射, 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如讲授《要下雨了》一课后, 我要求学生查找、搜集一些预因此,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学说体系的构建始于公正, 尤其是对团体公正的追求。

公正团体法, 是指在公正原则的指导下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相对自由的共同生活体。师生在这个共同体中是一个相互平等的关系, 学生和老师平等地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相互协作中形成一个公正合理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成员间通过相互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在公正团体的氛围中相互学习和促进, 共同推动团体成员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科尔伯格道德教育法的启示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面临诸多复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有效作用, 是当前的理论研究热点和实践难点。通过学习和借鉴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法及其相关理论, 有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开展。

1. 从灌输模式到引导模式的转变

灌输教育, 是人类教育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教育模式之一。相对于其它教育实践模式而言, 灌输模式能够较为快速有效地把一定阶级或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内容传输给受众;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教育者的绝对主导地位和受教育者的从属地位是灌输模式的显著特点。但科尔伯格认为, 灌输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不“道德”的方法, 不适用于道

在科尔伯格看来, 灌输模式只是将既定的道德内容和规范用“填鸭”的方式生硬地塞给受教育者, 忽略了受教育者作为个体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所具有的独立性特征。在灌输模式中, 学生容易受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 在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时缺乏理性和独立的判断力, 因而很难做出正确合理的道德选择。这种无形中扼杀独立个性和批判意识的道德教育方式, 在科尔伯格看来, 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教育

测天气变化的“大自然的语言”。下堂课学生们便开始展现自己的搜集成果。有的同学提到:早晨麻雀啭鸣表示天气晴朗;有的说蚯蚓出洞爬出地面表示将要下雨;还有的说蜻蜓低飞、水泥地潮湿、蚊子成团等是下雨的征兆。这样通过课余对知识的搜集,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学习实践的能力。具体的课外活动还可以选择:举办知识竞赛、组织语文兴趣小组、课间游戏、设置问题信箱等。总之, 小学语文课内与课外结合, 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篇4:学习语文小学作文

【关键词】小学写作 语文作文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76-02

一、顺德养正学校小学语文写作现状

1.基本情况

广东顺德养正学校位于佛山市的顺德区,顺德养正学校开设于2006年,虽然开办只有9年的时间,但是学校开设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学校小学部共有教学班26个,四至六分共有12个班级,整体上来看是一个比较大的学校,但是学生对作文的学习还是有畏难的情绪。

2.学生作文写作现状

本次以三至六年级学生作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三至六年级 8 个班的作文,每个班的作文按照教师评分等级分为四类作文,每类作文抽取几篇为样本,总共有 50 篇以上作文。对收集上来的作文,笔者对照教师平时的评分标准进行分析。

3.问卷分析

在调查学生的写作兴趣时, 17.1%的学生明确表示非常喜欢习作课,20%的学生喜欢习作课,48.6%的学生不太喜欢习作课,14.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习作课。

在调查其写作是否有内容可写内容时, 10.7%的学生明确表示“有”,69..3%的学生表示“有时有有时无”,剩下的20%表示“没有”。

在调查教师是否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时,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经常进行指导的只有 85%,偶尔进行指导的占 11.6%,很少指导的则占3%,不指导的占 0.4%,从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经常指导的 87.2%,偶尔进行指导的10.3%,很少进行指导的 2.5%,不指导的 0%。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最好的刺激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心理学强调写作得以产生、持续的内在动力便是对写作的兴趣。在与学生进行写作的座谈时,一谈起写作这个话题,孩子们就表现没兴趣,不喜欢写作,觉得在写作时没有东西可以写。有的小学生对老师给的题目不感兴趣,还有的小学生表示不喜欢老师上的课,觉得老师上的课太单调,没有兴趣。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课提不起兴趣,所以,大部分开始呼吁将写作课变成积极有趣味的课堂。

2.写作缺乏真情实感

通过对小学生写作的观察,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缺少情感的抒发。小学生目前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阶段,大脑的发育于成人相比差异较大,所以在写作中不能对小学生要求过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考虑,小学生是最具有童真的一个阶段,所以他们的幻想是最丰富的,虽然在写作中表达比较生硬,但是他们的童趣和纯真是成人所不具备的。目前小学生的写作中首要的就是缺乏情感的抒发,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情感抒发呈现机械化、假大空现象严重以及作文与做人的教育相分离等等。

3.写作缺乏教学指导

小学生在写作中自身的素养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同时老师的教育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想要提高写作水平,前提就是有老师的指导。写作中的指导师写作教学的中心环节,能够使小学生在认知上得到理性上的提升。但是在小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教师主要以理性的指导为主,过多强调写作的形式和技巧,而对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不予指导,造成小学生在写作中只注重形式忽略了内容。

4.写作评价标准僵化

在教師对小学生作文的评价中,标准制定过高。在评价过程中评判标准由老师来掌握,在评价中老师一般都是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无视小学生在写作中的思维发展,从内容、表达方式和构思上老师都是要求严格,按照成人的思维标准进行评定,然后这种标准小学生很难达到,造成学生得不到激励,逐渐对写作失去兴趣。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过高的要求只会让学生生畏,学生写不出预期的效果,就会对写作慢慢失去信心。小学生的心智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所以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也是从低到高逐渐提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创设写作情境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的需要下,通过设立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生动的课堂场景,这种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小学生写作的欲望。

2.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1)加强生活体验,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大多数来源于生活,所以小学生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素材,比如说从大自然中、从家庭、从学校中,都可以积累写作所需要的素材。(2)培养观察能力。在生活中比较熟知的人和事,小学生们却经常视若无睹,所以我们应该教导学生们经常关注生活周边的点点滴滴,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懂得生活。(3)开展阅读活动。阅读时积累素材的重要活动,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来源。当前学生都不爱读书,缺乏读书的欲望,所以老师要经常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欲望。

3.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抛弃以前的注重考试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培养他们写作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2)教育中注重人文统一。其实作文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面貌,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人文统一的观点,教导学生写真事。(3)认清写作的最终目的。在日常写作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牢记,写作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日常交际能力,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打基础。

4.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

教师是学生的模范,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语文老师首先要具有充足的语文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写作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语文老师还必须具有写作素养,只有自身具有浓厚的写作素养,才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需要对写作指导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证写组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3).

篇5: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

(1)开展丰富多样的 交流活动。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可以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出色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我们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也能调动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

(3) 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出色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备课要有创意

备课要有创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几乎全是教师单方面的劳动:上作文课,在老师精心简短的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动笔,这时学生即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内容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抛在一边,去根据老师的要求凑合成文。

这是作文教学费时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例如,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S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作文习作《同学之间》,其习作要求是:

①根据题意写一件在同学之间的事,要写出真情实感。

②内容要真实,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要使学生把作文写好,必须把创意性、创新性作为备课的主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首先应该把(1)选材立意。

(2)材料组织作为着手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①“同学”你是怎样理解的?

②同学和同学发生过很多事情,那么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③在这些事情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有新意?

④这件事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这些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设计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其实,同学的范围是很广的:既指现在的同学也可指过去的同学;还可以包括校内同学和校外的同学,如在少年宫兴趣小组一起学习的同学等等。这样选材范围不是扩大了吗?

三、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但这次习作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观察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较较少而造成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上的不足。

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篇6: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学习方法

以人教版的语文书为例,每一单元后的语文园地都会出现一个“习作”板块,我们复习就先从他们看起。把每一单元的习作写下来,把写的作文记熟,这些习作在考试中最容易考到,或是稍微改变点题目要求,这样你直接原封不动的写上就好了嘛!

大致方面:实在不愿意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复习,那么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写景、写事、写人、写物。五年级作文大致就分为这些每个方面。写几篇,记下来,然后等着到考试时再写上,多轻松!其实还是要写的多,练得多,脑子里有东西,作文就不成问题啦!

二、学写作文

五年级作文的结构,必须必须要用总分总结构,这样最保险。不要天马行空的自己想了什么结构,还有总分啊,分总啊这样的结构不要用(除非你作文好的不得了)。五年级的孩子,大都是写不了这种结构,就踏踏实实的总分总,这样结构清晰,表达的感情也准确。听我的准没错!

下面开始写作文。首先,开头要点明中心,词句优美,简单明了,开门见山。

写事类的可以以一句诗,一句名言开头,让人清楚的知道本篇文章要表达什么;写景类的可以用描写当地美景的诗句和名人留下的名言开头,也可以说我去过哪,来个排比,再加一个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写人类的先说明两个人的关系,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再描写描写外貌,注意用形容词,还可以说他的眼睛像什么,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写物的可以先在开头给大家设置悬念,不要说这个东西是什么,这样还可以顺便写出该物特点,一举两得!

中间一定要用写事或方面来突出描写事物的特点,而且要贴切,不要天马行空。

还有,如果写多件事或方面,要注意详略得当,把重要的一件事或一个方面详写,不重要的多件事或多个方面略写,期间注意运用所学的环境、场面描写等,以及修辞手法。这一部分一定要占整篇作文最大的比例。

结尾要做到点题,不要再有什么悬念,直接抒情,再用一些华丽的词语来写几句话,烘托、深化主题,点明中心。结尾和开头是阅卷老师重点看的部分,是文章的文眼,大家一定要写好它们啊!

再来单独说说看图作文。看图作文首先你要明白这个图的意思及表达的含义,然后一定要用全文较大篇幅去写图的内容,其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但并不是违背了图的原意,要多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这样才能让你的看图作文更加出彩!

三、作文注意事项

先读三遍作文题目,知道要写什么,还可以边读边将其中重点语句标下来。为什么呢?因为在题目中,会给你挖许多坑,如只让你写一件事,你写两件事那么就悲催了;还有让你写什么,像读后感,你就要严格按照读后感的结构来写。所以读题很重要!

看完题目后如果时间充裕,自己可以列一下写作文的大纲,如我哪一段写什么。要不然直接就写,很容易写写想想,然后会修改很多,会影响卷面分。这篇作文给阅卷老师的整体印象就下来了,所以作文的书写也是很关键的哦!

写作文时,还是要认真书写,仔细思考,想好了再写。还有一点,结尾必须不能仓促结尾,比如你看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就很快结尾,这其实是错误的。我前面都说过,开头结尾最重要。想从根本避免这个问题,就是要在平时加快书写,多做题,所谓熟能生巧嘛!

上一篇:游园小游戏下一篇:广发银行运营人员和运营业务45个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