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伴我行班会

2024-05-07

诚信伴我行班会(精选9篇)

篇1:诚信伴我行班会

活动目标:

1、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并深入理解“诚信”的含义,懂得诚信的意义和重要性。

2、通过讲诚信故事、唱诚信歌曲、辨析诚信行为、签诚信承诺书等方式,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激发学生强烈的诚信意识,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践行诚信,让诚信伴随自己成长。

活动准备:

1、学生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

2、学生收集诚信小故事、诚信名言警句;学会唱《诚信之歌》,观察并撰写生活中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事例。

3、班主任辅导学生主持、朗诵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主持:全体起立、出旗、敬礼!

礼毕!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请坐。

主持:琼山四小五(1)中队“点亮心灯之诚信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同学们,先给大家看几张照片,这些场景大家很熟悉吧,看,照片中的同学在干什么?

【出示照片:向国旗敬礼(爱国)、少代会投票(民主)、互帮互助(友善)、上下楼梯靠右走(文明)】

同学们:……

主持:第一张照片,同学们向国旗庄严敬礼,表现了少先队员心中有祖国的爱国之心。

主持:第二张照片,同学们通过投票选举产生少先队小干部,体现了少先队组织民主的作风。

主持:第三张照片,同学们上、下楼梯靠右走,体现了有序、文明的行为。

主持:第四张照片,同学们互帮互助齐进步。

主持:同学们,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字我们已熟记心中,大家一起读一读

我们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

我们要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

我们要争做一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

主持:这二十四字中包含“诚信”二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诚信,议议诚信,让诚信伴我行。

篇2:诚信伴我行班会

主持:我们不仅要熟记24字,更要落实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本学年,我们开展做诚信少年,争“诚信”章活动,瞧,这枚就是诚信章。

主持:要得到这枚奖章,每位同学要知道两则诚信小故事、学会一首诚信歌曲、会讲一句诚信名言、积极参与诚信小论坛、庄严宣读并践行诚信承诺书。

【出示“诚信”章的评选标准:(1)知道两则诚信小故事(2)会唱一首诚信歌曲(3)会讲一句诚信名言(4)积极参与诚信论坛(5)庄严宣读并践行诚信承诺书】

主持:在签下承诺书的一个月后,我们会有考评。

主持:只有真正通过了考评的同学,才能最终得到这枚“诚信”章。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加油、加油、加油!

二、争章活动

1、红领巾小讲坛:诚信我宣讲

主持:下面进入第一个环节:红领巾小讲坛——诚信我宣讲

主持:做人唯有诚信,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

主持:是啊,诚信,是立人之本,也是做事的基础。

主持:古今中外有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带给我们什么感受呢?

主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诚信小故事。

【诚信小故事】

2、红领巾小天地:诚信我铭记

主持:诚信,朴实而又神圣的品质,它体现在一句句听似普通的言语中,一件件看似寻常的小事上,但看似普通和寻常,却进入了人们的内心,让平凡变得高大而又令人景仰。

主持: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很多同学收集了一些关于诚信的名

言警句,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交流诚信名言】

3、红领巾小论坛:“诚信”我践行

主持:生活中的我们需要诚信。诚信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主持:诚信是一朵馨香的花朵,诚信是一首古老的诗歌。

主持:诚信是无形的纽带,把每个人联系在了一起。

主持:这个社会中,只有每个人都讲诚信,我们才有可能和谐共处。

主持: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践行“诚信”呢?

主持:现在,进入“红领巾小论坛——诚信我践行”的时间。

有请班主任张老师主持我们的论坛,掌声欢迎!

主持:请同学们看屏幕,听一听、想一想,积极发表你的观点哦。

4、红领巾小舞台:诚信我呼唤

主持: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

主持:相通的血脉,传承着不朽的信念。

主持:掷地有声的“一诺千金”,崇尚的就是诚信做人的立世之本。

主持:让我们一起呼唤诚信,齐诵《诚信之歌》。

【诗歌朗诵】

5、红领巾小广播:诚信我承诺

主持:我们呼唤诚信

主持:期待着诚信之花开在我们身边,绽放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主持:让我们以红领巾的名义,做出最庄严的承诺吧。

主持:全体起立,《诚信承诺书》

全体:我承诺:做一名合格的四小少先队员,真正做到诚信做事、诚信为人,并保证努力践行。承诺人:

主持:请坐!

6、红领巾小百灵:诚信我歌颂

主持:同学们,我们歌颂诚信,

主持:我们呼唤诚信,

主持:最后,让我们在悦耳的歌声中感受诚信之美吧!

【演唱诚信歌曲】

三、尾声:总结

主持:请中队辅导员张老师讲话,大家欢迎!

中队辅导员:队员们,诚信在我们的生命中犹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唯有在头脑中树立诚信,用诚信来约束自己的诸多不良行为才能使这股清流永不枯竭。让我们一起从心开始,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做一名真正能为领巾争光添彩的诚信好少年。

主持:全体起立,退旗!敬礼!

篇3:国学伴我行

现在我是四年级学生了,从二年级开始,爸爸教我学书法,又接触了许多名诗名句,并在不断地摹写、诵读中逐渐领会了其中的含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这诗句告诉我时间宝贵。金缕衣虽然华贵,但还有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大好年华,应当珍惜,才不至于后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这铿锵有力的诗句中,我仿佛看到了作者那坚毅的面孔,感受到了那赤诚的爱国之心。读着这千古名句,我的眼里已是泪花盈盈……

当我不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时,我就会用《劝学》里的名句鼓励自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如果不能坚持做事,即使你面对一块腐烂的木头,也不能弄折;但如果你能坚持不懈,就是金石也能雕刻出自己理想的作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四年级学生王文杰)

点评:结合经典名句,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还能够引用课文中的古诗词,学以致用,值得表扬!

暑假里,我爸爸给我报名去学习国学。我记得有一节课,内容是:“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让我知道了宽恕他人的不是傻子,傻子才不会宽恕他人。要用责怪别人的心来责怪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

《增广贤文》中的这则故事让我改变了许多,也让我学会了许多。以前我很爱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和别人斤斤计较,现在我不会为一点儿小事而追究。今天中午我到教室时,惊讶地发现我的凳子不见了,我不知道是谁拿了我的凳子,就跪在地上上了一节课,后来才发现是程新宇同学拿去了。以我以前的脾气非痛骂他一顿不可,不过我想想还是算了吧,也许他是无意的吧。最好是以后我也能宽恕别人吧!(三年级学生唐恩慈)

点评:小作者以平常身边发生的事情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宽恕是一剂良药,宽恕是一种美德,只要大家都学会宽容他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习作立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什么能比乘一叶轻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漂泊更让人心醉神驰、浑然忘俗呢?那满载思想的小船便是书——名家经典。它带着我漂过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港湾、神秘的小岛和未知的远方。

名家经典真是个奇妙的东西,那上面的一个个字就像一块块具有魔力的磁石,吸引着人们的眼睛,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无论何时,只要一卷在手,能使你忘却世俗繁华,融入别样的人间仙境。我是从二年级开始认识名家经典的。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名家经典是什么。通过老师引导,才慢慢地认识名家经典、了解名家经典。我认识名家经典已有一年了。老师上的每一堂生动的课,我都能体会到名家经典非凡的魅力,我都能体会到名家经典中每一个字的意义、每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学生陈奥)

点评:在书籍中,我们观察他人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式!小作者又从自己了解的故事出发,与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出了自己的思考,整体来说,思路和层次还是比较清晰的,值得肯定哟!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当中,经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国学经典诵读》序言所讲:“‘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都是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明珠。

是啊,古人用一句诗、一句词,便可以概括自身的千言万语,概括自己的情感。泱泱中华,无数文人墨客挥毫写下鸿篇巨著,让后人品读、体会。

在我的小学学习生涯中,能够遇见《国学经典诵读》,真是我的运气。其中,有朗朗上口的《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让人回味无穷;有气概豪迈的《从军行》,“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仿佛自己就得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经典犹如一曲古筝,净化心灵,升华灵魂。读经典,品经典,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年级学生唐国全)

点评:小作者体会到了“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习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小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文采斐然。

篇4:魔法花园伴我行

Soon the sounds that signalled nightfall in our 2)semi-detached, red-brick house filled the air. From the room through the wall came the melody of an 3)acoustic guitar. From across the garden path and the alley separating our house from another one, came the familiar shriek of an angry Portuguese grandmother.

I would toss for hours on end, listening to the clashing melody of 4)twanging notes and foreign words.

I knew that my mother would call each of our neighbours requesting silence, and that when this failed she would 5)tramp outside in her nightgown to bang on their doors and demand peace and quiet. If we were lucky, there would be a couple of hours of silence. Then the sun would make an appearance, the birds would awake, and the noise of the neighbourhood would rise to a deafening 6)crescendo again.

In those days, before my mother became overworked and tired, and before my parents’divorce was final, we used to have a garden. Growing up, I truly believed that garden was magic.

My mother’s garden was as wild in spirit as she was. In the centre grew wild roses surrounded by crystals of 7)rose quartz. The 8)agrarian flowers and the 9)jagged stones were her most prized possessions. She planted bulbs every year and taught my brother and I how to do it. There were also sunflowers, which were planted on my request. I loved the 10)cyclopean plants that towered above my head like giants in my fairy tales.

Spring soon became my favourite season; the time when the 11)tulips bloomed, bulbs were brought out of the basement and planted and the 12)raspberries were ripe for picking. The Portuguese boys from next door would hop over the fence that separated our two backyards to help pick the raspberries before the birds could swoop in and steal them. I still prefer raspberries that way: warm and soft from the spring sun, right off the vine.

The boys would play in our garden for hours on end. We’d run through clouds of floral scent until our noses were overwhelmed. We’d roll around on the 13)lush, soft grass until our clothes were covered in 14)stains.

But our happiness, like most joys in the world, was shortlived.

When we heard their grandmother’s sharp voice pierce the air, as it always did without fail, the boys would jump right over the fence and into 15)oblivion. I would often sit on the highest point of my play structure and try to peer over the wall, but I was always too little to see into that other world, and thus it remained a secret to me.

I didn’t know what those boys endured at home, but of one thing I was sure: My mother’s garden was a 16)refuge, a place where my parents hugged one another instead of fighting, a place where children could be children.

On the other half of our semi was the Johnstons’ backyard. I was able to see into their world as their fence was low and had large gaps. Their garden was much different from my mother’s. The grass was neatly trimmed; it hadn’t been allowed to grow tall and wild and free. The children who lived there wore neat clothes that would never sport even the smallest grass stain or suggestion of any frolicking whatsoever. There were no roses or raspberry bushes, only 17)petunias and 18)mums. Though I was often invited by the girl who lived next door, I had decided early on that that garden was not a place I wanted to venture.

I used to wonder what the other children thought of my family when they came to play in our garden. Did they notice that my father was hardly present, or that my mother spent most of her time alone among the tall plants she had caused to blossom?

Though I was fascinated by the worlds in which the other two children lived, I often wished I could escape my own. Our garden became that escape for me, the Narnia at the back of my wardrobe.

When the place I was supposed to call home became filled with sounds that were even less pleasant than the off-key strumming of guitar strings and angry shrieks in Portuguese, I headed into the garden to find peace.

During the days of my young life in which nothing seemed to make sense, it became a place filled with nothing but happy memories for me.

When my father left, I still had the first sunflower I had planted with him.

When my mother 19)chastised me, I had the chives that she often cooked with to munch on.

When my brother was born and the adult world seemed to deny my existence, I had the neighbourhood children for company.

And at night, when the noise of the neighbourhood kept me up, I wished that our humble house was filled with noise instead of the deadening silence that brought the awareness to all of us that one member of our family was missing.

我在一所处于两个世界之间的屋子里长大。每一晚,我爬上我那张木制双层床,朝着小窗户外的那颗唯一可见的星星,轻声祷告。接着,我便会蜷缩进被窝里,静静等候。

不用多久,各种声音响彻空中,标志着夜晚降临在我们那座半独立式红砖屋之上。墙另一边的房间里传来了悠扬的木吉他声。而隔开我们家和隔壁家的花园小径和小巷那头,则传来一位愤怒的葡萄牙奶奶那惯常的尖叫声。

我会接连几个小时辗转反侧,听着这混合了吉他弦声和异国语言的不协调的旋律。

我知道母亲会打电话给每一位邻居,要求他们停止噪音干扰,而当电话投诉没用时,她就会穿着睡衣,踏着重步走出去敲他们的门,强烈要求他们安静下来。如果走运,我们会得到几小时的安宁。接着,太阳升起,鸟儿醒来,邻里的嘈杂声又会再次渐渐上升到震耳欲聋的境界。

在那些年里,母亲无须过度操劳,没有疲惫不堪,而我父母也尚未离婚,我们还拥有一个花园。从小以来,我真心相信那个花园蕴藏着魔法。

母亲的花园和她的心灵一样自在不羁。花园的中心种着野玫瑰,玫瑰四周被粉晶所环绕。这些栽种的花儿和锯齿状的晶石,是母亲最珍视的财产。每一年,她都会种下一些球根,并教我和弟弟怎么种植。花园里还种了向日葵,那是我要求种下的。我喜欢这些巨型的植物,它们长得比我的个头还高,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巨人一般。

春天很快就成了我最钟爱的季节;那个时节,郁金香盛放,地下室里的球根会被取出并种下,覆盆子也早已成熟,待人采摘。隔壁的葡萄牙男孩们会跃过隔开我们两家后院的围栏,帮助我们赶在鸟儿乘虚而入抢食果实之前采摘覆盆子。我依旧更喜欢这样的覆盆子:刚从藤上摘下,被春日阳光烘晒得既温暖又柔软。

男孩们会在我们家的花园里玩上好几个小时。我们会在一阵阵的花香中奔跑,直到鼻子都被花香熏得受不了。我们也会在青葱柔软的草地上打滚,直到衣服沾满泥渍。

然而我们的幸福时光,如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欢乐一样,稍纵即逝。

当我们听到他们的奶奶那尖锐的嗓音刺穿空气时——每回如是,男孩们就会跳过栅栏,消失无影。我时常会坐在我那小滑梯的最高点,试图瞥过墙的另一边,可是我个头太小,总是看不到那边的世界,因此那于我而言一直是个谜。

我不知道那些男孩回到家会吃到什么苦头,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可以肯定:母亲的花园是一个避风港,在那里,我父母会相拥对方而非互相争吵;在那里,小孩能真正像个小孩。

我们那座半独立房屋的另一边是约翰斯顿一家的后院。他们家的围栏很低,空隙也大,因此我得以一睹他们的世界。他们家的花园与我母亲的花园截然不同。草地被整齐地修剪过,草儿不允许长高,也不可能疯长。里面的孩子们穿戴整洁,从不会因玩耍而沾染上哪怕是最细微的草渍,衣物上也没显示出任何嬉戏打闹的迹象。那里没有玫瑰或者覆盆子草丛,只有矮牵牛花和菊花。虽然我常常收到隔壁家女孩的邀请,可我早已认定,那个花园并非我想去一探究竟之处。

我过去常常想,其他过来我们家花园玩耍的孩子是怎么看我们家的呢?他们发现了我父亲几乎从不在家吗?他们是否发现,我母亲大多数时间都独自一人,穿梭在她一手培育、傲然盛放的高大植物之间呢?

虽然我对另外两个孩子所生活的世界痴痴着迷,我却时常希望能逃离自己所处的世界。我们的花园成了我避世之地,是我衣橱背后的“纳尼亚”。

当那个我称之为家的地方充满了比那跑调的吉他声和愤怒的葡萄牙语尖叫声更让人不悦的声音时,我就会跑进花园寻找安宁。

在我年少的岁月里,似乎没有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而我家的花园却成了一个对我来说只有欢乐回忆的地方。

当父亲离开时,我还拥有和他一起种下的第一株向日葵。

当母亲惩罚我时,我还能大口大口地咀嚼那些她常常用来炒菜的香葱。

当我弟弟出生,成人的世界似乎在否认我的存在时,我还有邻里的孩子们给我做伴。

篇5:诚信伴我行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诚信,明白诚信的重要性,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少年儿童做人的根本。

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能从内心具有做一个诚信人的愿望。

3、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引出“诚信”

师:同学们,上次我曾答应过大家对近两个周表现特别好的同学要进行奖励,但我竟然把这事给忘了,趁这个机会补上这些同学的奖品,履行我对大家的承诺。

二、说诚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诚信伴我行”。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到了——(同学齐答:诚信)。谁能解释一下“诚信”这两个字。(指名回答)

师:“诚”,诚实待人;“信”,信守承诺。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做人根本,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呢?看看我是不是能从下面的一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有请汪理智同学。

(故事:《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师:是啊,我们同学说得真好,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捧着空花盆的孩子,那该是多么悲哀的事啊,听了这个故事和同学的讨论,老师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讲述故事:有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远落后于别人,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跑着跑着,遇到了一个岔

路口,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路。他停顿了一下,心想,军官跑的这条路一定是条捷径,如果沿着这条路跑,兴许能早点跑到终点,但是这样一来,虽然没有人会看见,却违背了自己一向以来“诚信“的原则,犹豫了一会儿,他最终决定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

师: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请大家猜猜看,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学生发挥想象)

师:正如大家所想的,当他跑到终点时,主持比赛的军官告诉他,他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面临一些选择,那么如果是你,你会作出怎样的抉择呢?请大家先看一个小品《诚信摆渡人》。

师:小品中的坐船人首先抛弃了“诚信”这一行囊,相继失去了更多,同学们,如果你是小品中的坐船人,你会作出什么选择呢?

(组织交流)

师:老师很高兴,我们都没有丢弃诚信,是的,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诚信千万不能丢,但有人却说:在当今社会,诚信已经离我们而去了,真的是这样吗,课前老师让大家去观察,回忆,收集一些诚信身边人,身边事,我们能不能用事实来证明,诚信并没有离我们而去。

三、做诚信

师:诚信并没有离我们而去,我们更不能让诚信离我而去。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呢?

(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真实不欺------对他人不欺骗,表里如一-----对自己不欺骗 信守诺言------说到做到,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概括了三点诚信要求(师生共读)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会把诚信丢在一边,抛之脑后,不知在我们身边或者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呢?

(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诚信并不是光靠嘴上说说而已,我们必须付诸行动,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们首先必须要勇于面对并改正自己曾经不诚信的行为,下面老师给大家一点时间,写写自己的不诚信。

(学生各自写自己曾经不诚信的行为)

师:古人常常用白鹤来比喻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今天,老师就想让大家用我们手中这张纸来折一只鹤,让这只鹤带走你的不诚信。

(师生共折鹤)

师:做诚实守信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目标,下面我们就在这只鹤一边翅膀上写上你今后的诚信目标(每个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

(随机指名读读自己的目标)

师: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了一个诚信目标,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到呢?

让我们大声地说出我们共同的承诺:诚信,我能行!(在纸鹤的另一个翅膀上写上共同的承诺,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拥有诚信,你的世界会无限大,生活会无限好;拥有诚信,你就会永远美丽,让诚信扎根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心中时刻装着它。在今

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同学们时时处处做到诚实守信,让诚信成为你们成长路上的好伙伴。

篇6:《诚信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

一、设计背景

诚信,就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班级而言,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学校而言,是保障有序发展的通行证。而现实生活中,不讲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有鉴于此,我设计了这节主题班会,希望学生在深入了解诚信含义的基础上,真正把“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崇尚诚信,远离不诚信的行为,争做诚实守信的新一代。

二、班会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诚信的含义,理解“诚信”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图文资料、理论、案例、视频等直观生动的展示材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系列活动的展开,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大力弘扬中华诚实守信美德。

三、班会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同学们收集诚信方面的名言。

3、准备集体签名的条幅。

4、教室环境的布置:墙上贴一些诚信的宣传画,出一期“诚信伴我行”黑板报。

5、设计主题班会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知诚信

1、PPT出示一则故事

一中国留学生,在德国某出名大学毕业,想留在德国就业。按他的成绩,应该不难在大公司找到高薪水的职位。不过,他去了几家公司面试,人家都很客气地拒绝了他。后来,一间小公司也是如此,他忍不住问为什么,才知道,招聘单位按他的名字在网上查找他的资料,发现他在德国读书期间有三次乘电车逃票的记录,认为他人品有问题,不诚实。而一个公司的员工如果不具备诚信的话,这间公司是无法经营下去的。

师:同学们谈谈看了这个故事之后的感想

生谈

2、引出课题:诚信

(二)相互交流——识诚信

1、明确什么是诚信

①由教师介绍诚信的定义

诚信: 诚实,守信用 ——《现代汉语词典》。通俗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有学生介绍关于诚信的名言

不要轻言,言则必信 言必信,行必果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只有在真诚中才找得出真知 互相信赖是幸福的根源 „„„„

2、探究诚信的重要性

①学生分组交流。②全班交流:

③教师PPT小结:诚信的重要性:对于自身的发展、对于班级正能量的蓄养、对于学生正常有序的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三)案例分析——悟诚信

1、案例呈现

小王和小张是好朋友,他们曾经许下诺言,不管是谁遇到困难,一定要互相帮助。这一天,小王想抄小张的作业,小张没同意,他生气地说:“这点忙都不帮,真不讲信用。”

2、引导讨论

①答应过的事情没做到,是不是就是不讲诚信?

②如果你是小张,听了小王的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

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可见,诚信是与不欺他人、不自欺欺人、无愧于心联系在一起,在外界监督约束下的诚信是被动行为,只有发自内心的诚信才是一种道德修为。

(四)深入学习——有诚信

1、说说身边的不诚信事件

(虽说让学生举身边的不诚信时间,但学生找寻的时候还是基于自身的体验,道他人,也是在道自己。其实比较常见的还是做作业不独立、为作业不完成找借口、欺瞒父母等)

2、群策群力谈举措

针对学生讲述的不诚信事件,会给出怎样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3、观看视频:无人监考场、无人售票车,请生生谈谈对这些举措的看法

(五)总结升华——行诚信

1.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诚信,也知道了诚信对个人、对班级,对学生乃至对社会的重要意义。高尔基说过:“让我们做一个大写的人吧”,而诚实和守信就好像人字的一撇和一捺,支撑起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准则。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篇7:诚信伴我行主题班会串词

主持人(男):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做人根本.主持人(女)诚实守信,是我们成长路上美丽的种子,只要你用心浇灌,就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主持人(男):生活有了诚信才更加灿烂,主持人(女):人生有了诚信才更加迷人。

合:世界因为有了诚信才更加精彩。

三年级4班“诚信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女):诚信是一块金子,拥有诚信的人,他的人生便会闪光。请欣赏舞蹈《好孩子要诚实》,大家欢迎!

主持人(男):看了他们精彩的表演,相信同学们从中都能获得许多启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拥有诚信,你的世界会无限大,生活会无限好,请欣赏《诚信拍手歌》。

主持人(女):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交友之基,请欣赏儿歌《诚信是个宝》《诚实守信最重要》。

主持人(男):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诚信的民族,诚信之事数不胜数。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老师带来的诚信小故事:《狼来了》。

主持人(女):拥有诚信,你就会永远美丽。

主持人(男):让诚信扎根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心中时刻装着它。

主持人(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同学们时时处处做到诚实守信,让诚信成为我们生活的导航灯,成长路上的好伙伴。

篇8:健康日月伴我行

国际睡眠日(3月21日) 2001年3月2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首个“国际睡眠日”。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加大了人们的心理负荷,加之不良的睡眠习惯,使三分之一的人群产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国际睡眠日”旨在使人们关注睡眠的重要性和睡眠质量。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鉴于世界感染结核病的人口已近6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 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纪念结核杆菌的发现者罗伯特·柯赫,并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控制这种与贫穷相关的疾病。

世界卫生日(4月7日) 世界卫生组织其组织法是由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通过的,于1948年4月7日生效公布。为“使全人类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最初决定将每年的7月22日作为“世界卫生日”。从1950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将4月7日定为“世界卫生日”,每年选定一个健康内容作为当年国际卫生保健活动的中心主题。

世界哮喘日(5月7日) 哮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全世界有近两亿患者,它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且难以得到根治。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5月7日为“世界哮喘日”,是让人们了解该病的特点,应预防为主,并以治疗和锻炼并重的方法来战胜哮喘。

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 1948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国际红十字会协会第20次理事会会议上,正式确定每年的5月8日 (国际红十字组织的创建人亨利·迪南的生日)为“世界红十字日”。国际红十字会各国的分会将以各种形式宣传红十字运动的国际性,以及红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种族、宗教及政治见解的特性。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是国际红十字会成员之一。

国际牛奶日(5月16日) 1961年,国际牛奶业联合会在德国决定每年5月16日为“国际牛奶日”。近年来我国政府认识到牛奶与民族健康的重要关系,开展了相应的活动,以多种形式向消费者宣传、介绍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1988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40周年纪念日,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把该年“世界卫生日”作为第1个“世界无烟日”,其主题是“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在世界范围开展禁烟健康教育活动。后来将“世界无烟日”定在5月31日,号召热爱健康的人们与吸烟做长期的斗争。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1987年6月12日~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 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决定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国际禁毒日”每年都确定一个主题。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人口迅速增长是现今世界难题之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50亿,为了进一步促进各国政府人民注重和解决人口问题,联合国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次会议的建议,将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同时决定,从1990年开始,以后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举行“世界人口日”纪念活动。

世界母乳喂养周(8月第一个星期) 1992年 8月的第一周是第一个“世界母乳喂养周”。科学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直接降低婴幼儿腹泻死亡率和发病率,对母亲产后恢复也有好处。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母乳喂养作为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措施,并决定每年8月的第一周为“世界母乳喂养周”。

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了全球性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为此,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

世界聋人节(9月28日)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世界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聋人节。聋人节的意义是引起社会对聋人工作的重视,尊重聋人,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卫生部、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

国际老人节(10月1日)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1991年,联合国大会把每年10月1日确定为“国际老人节”。 1992年联大通过了《992年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全球目标》和《世界老龄问题宣言》,促进各国对老龄人群的关爱。

世界人居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每年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联合国将这一天设定为全世界对人类居住状况以及获得适当住房的基本人权进行反思的日子,以增强人们对通过更多的城市与城市的合作来改善居住环境必要性的认识。

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健康要求的提高,精神卫生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公报说,精神错乱等精神类疾病将成为新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为此,从1991年起,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的认识,关心精神疾病患者,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国际盲人节(10月16日)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 10月16日为“国际盲人节”。1989年9月18日中国残联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在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时,由盲人协会出面,相关部门协助,举行适当的庆祝活动,体现出政府对盲人的关怀。

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 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46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专家和22个国家的卫生部高级官员参加会议。会议期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并确定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 国际糖尿病联盟把1995年11月14日作为发现胰岛素的纪念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国际糖尿病联盟1997年正式规定每年的11月 14日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旨在引起全球对糖尿病预防的重视。

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11月20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各类致死病因中排列第6位,推测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三位。世界卫生组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战略委员会提出,将2002年11月20日作为首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希望人们能够正确科学保护人体的肺,拒绝香烟,让人人自由呼吸。

世界艾滋病宣传日(12月1日) 1981年6月5日第一例艾滋病被发现,至2002年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3 4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在控制艾滋病十大措施中将“宣传教育”列为第一项,并宣布从1988年起每年 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每一年二世界艾滋病宣传日”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世界残疾人日(12月5日)

1992年10月14日,在纽约举行的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12月5日为“世界残疾人日”,决议要求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多种帮助残疾人的活动,以改善残疾人的状况,使残疾人在各方面的权力得到确实的保障。

世界强化免疫日(12月5日) 198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全球在200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消灭脊灰策略中,尤为突出的是为强化免疫而采取群众运动形式:国家免疫日(12月5日)。在开展国家强化免疫日活动中,许多国家首脑亲自参加口服疫苗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这项活动的开展。

篇9:诚信伴我行主题班会方案设计

时 间:3月17日

地 点:本班教室

主持人:王井兰

一.活动目的 :

1.让同学了解诚信 。

2.针对极小部分学生考试作弊抄作业等不良现象,结合学校诚信教育活动,及时引导学生重视诚信、讲诚信、比诚信。

3.教育重点、突破口:

明白什么是诚信,怎样才算是一个诚信之人。.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的“诚信度”具有评判能力,懂得诚实守信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

二. 主要形式:多媒体演示、分组讨论、诚信小品。

三.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主题

1、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能够灭六国、统一中原,是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在变法实施之前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课件演示:徙木予金 取信于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什么的道理?

2、引出活动的主题:诚信伴我行(揭开写在黑板上的主题的覆盖物)

(二)、学生自由谈对诚信的理解。

诚信才能成人!只有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才能成就一个大写的人. 诚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诚信的故事呢?

(三)、诚信小故事讲演。

五百万的故事:

这个人选择了诚信,而没有选择五百万。这是对”诚信”最好的诠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常常面临对诚信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请大家看看小品:一张试卷的故事。

(四)、互动环节:小品展示:考试后的一张试卷

1、讨论问题:你认同哪位同学的做法? 2、找出学生身边不诚信的现象:考试作弊、抄作业等现象 问题1:怎样解决这些不诚信的现象呢?(小组讨论)

问题2:诚信应如何培养?

(五)、诚信格言大比拼

(六)、制定诚信班规(小组讨论写在纸上)

班主任总结: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言出必行、言而有信,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是这样的人。你们是不是啊?希望同学们与诚信相伴,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

上一篇:文明用餐节俭惜福倡议书下一篇:仰望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