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先进村发言稿

2024-04-10

教师节先进村发言稿(通用8篇)

篇1:教师节先进村发言稿

教师节先进村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向全村老师们表示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发展兴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大门。教师是教育业最宝贵的资源,是办好教育的希望所长。饮其流者思其源、学有成时念吾师。

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教书育人作为奉献社会的职责使命,把为人师表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把终身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进一步明确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一句话,就是要继续做到忠诚、敬业、负责。坚定信念,牢记使命,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忠诚就是对教育事业充满大爱、对工作岗位充满真爱、对学生充满深爱。牢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牢记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努力做具有“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工作魅力”的.人民教师。

领导们、老师们,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一种创造,丰硕的成果来自平日辛勤的耕耘,辉煌的胜利得自平常不断的努力,新的一年开始,我们的工作任务将会更加艰巨,我们将面临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更大的考验。在开发区党委各位领导和各村各位领导的大力关爱和支持下,我希望全区教师员工和集体再接再厉,戒骄戒躁,扎实工作,带动一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们村教育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在全村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的发挥出来。会满腔热情关心教师,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教师读书育人创造良好条件。千方百计为老师排忧解难,让每一位村民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教师重教蔚然成风,让老师成为全村最受尊重的人。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商教育大计,共谋我乡教育之发展,为开创开发区教育事业的新辉煌,为谱写开发区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全村广大教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节日愉快。

篇2:教师节先进村发言稿

伴随着秋天的气息,新的学期又将开始了,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首先让我们欢迎七年级的新同学加入中学部这个大家庭中来。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认真的审视一下自己——我们这一批90后的孩子们,有着一个什么样的梦想和目标呢?

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你们就是中学生了,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将走进人生一个新的赛场,你们将要面临着新的竞争与挑战,但愿你们能规划好这3年的时间,不管你以前怎样,一切都还可以重来。从小学到初中应该说是你求学生涯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也许你们会有很多不的适应,但没关系,每个人都要学会适应环境。同时,你们应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自觉的、有计划的学习,合理支配时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八年级的同学们,经过一年的成长,你们也已经熟悉了初中的学习生活。你们应学会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快乐的学习,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我建议大家牢记一句话,叫做不要轻

言放弃,不管在以后的求学道路上遇到多大的困难,你们都要想方设法去克服,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和毅力。

对于九年级的同学来说,初中艰辛旅程我们已走过了三分之二,此时的我们,汇集了老师们更多的目光,倾注了家长更多的心血,我们将担负着希望,开始向目标冲刺,但愿我们能打好提前量,一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九年的学生来说,是何其的短暂,这一年的时间我们将如何来分配,是我们每一个毕业生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现在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地去学,走稳走好每一步,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人生不悔,也许我们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之苦寒来,希望大家满载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用拼搏实现希望,用勇敢面对未来,相信自己自己付出了,一定会有所收获。

篇3:教师节先进村发言稿

从教育管理和教师层面来思考, 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主体精神的缺失, 在于先进管理文化的缺失。教育的第一个法则是:“命令无法完成改革”, 任何教育改革都需要有新的技能、能力、热忱、动机、信念和洞见, 只靠命令是不够的;教师不是技术员, 没有人能令他改变, 没有人能强迫他有不同的想法或发展新的技能。只有教师愿意, 教育改革才有可能。在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提高到对学生生命主体的高度尊重的同时, 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教师的生命主体价值, 不小心将教师沦为一种听话的工具。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口号喊得很响, 在学校、在教育界远没有形成适宜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 管理文化的建设远远滞后于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如果一种文化中缺乏对于灵魂安顿设计, 存在于这种文化中的个体, 要么麻木不仁、浑浑噩噩, 要么唯利是图、巧取豪夺, 要么苦苦探寻、无所适从。” (肖川语) 人是一种文化存在, 是一种社会存在, 有自我实现等人性中高层次的需要, “灵魂的安顿设计”就是满足人性中高层次的需要, 让人的精神找到合适的生长土壤。如果我们的管理者不能认识到人性的这种本质特点, 很容易忽略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 实施文化管理, 促进教师专业团队的发展, 显得十分迫切。

学校管理发展史, 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目前, 我国大多数学校仍然处于科学管理和经验管理阶段。所谓的“文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是以人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管理, 是全方位的尊重人、发展人、锻炼人、提高人。“学校文化管理是对师生的一种尊重, 是对师生的一种激励, 是对师生的一种发展。”在文化管理中, 学校的管理方式由“制约+控制”, 转变为“激励+学习”, 文化管理代表着学校管理的新的趋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学校必须用文化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如何实施文化管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笔者以为, 逐步树立文化管理的理念是前提, 以建设教师专业团队为核心, 以学校共同价值观的塑造为关键, 建设学校新型管理文化, 让教师充分享受教师专业的乐趣, 感受教师生活的幸福。具体地说, 可以实施以下文化管理的方略:

一、建立共同愿景, 激励教师团队

教师职业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往往容易给教师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让教师找不到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看不到的美好前景。建立共同愿景, 是教师群体成为专业团队的第一条必由之路。共同愿景是指组织成员所共同怀有的关于未来的意愿或景象。它不同于过去所说的团体目标, 它不仅包括目标, 更多的是包含了长远而美好的前景, 不仅含有认知的成分, 还含有丰富的情感的成分。共同愿景凝聚了所有成员的生动丰富的意愿, 因此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感召力, 使得团队具有了巨大的凝聚力。

就一个学校而言, 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同愿景, 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共同为学校绘制一幅蓝图。关于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 指向重点应是师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这个蓝图, 不是校长在办公室勾画出来, 而是管理者通过沟通、分享和倾听, 让教师和自己分享彼此的思考, 共同绘制这幅生动丰富的具有感召力的蓝图。只有这样, 教师对学校规划的态度才会由“冷漠”“勉强遵从”到“投入”, 才能激发出教师对于学校发展的崇高的使命感。二是帮助教师搞好专业发展规划。“个人愿景是建立共同愿景的基础, 个人只有不断自我超越, 建立自己的个人愿景, 共同愿景才会在组织中形成”。帮助教师个体进行专业发展设计, 充分尊重每一个教师的个人特长和意愿, 校长不能生硬地将个人想法强加给教师, 强迫他人发展, 所能做的只有分享和引领, 作为教师的伙伴给教师帮助。三是共同制定专业团队的阶段目标。一个学校有不同类型的团队, 管理者必须通过沟通与分享, 以伙伴角色和某个教师专业团队 (如教研组或年级组) , 共同根据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制定专业团队的阶段目标, 让共同愿景变得更加清晰起来。在成员为之努力的同时, 团队教师对教育行为的价值判断和奉行的行为准则逐步形成, 这就是团队价值观, 团队价值观基础上形成了学校价值观, 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根植于团队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内化于教师精神之中, 外显于团队教师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之中, 便形成了团队精神, 这种精神力量推动着整个团队朝着共同愿景迈进。

二、优化培训方式, 改善认知模式

教师对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的认同程度, 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的认知, 及由此形成的价值判断。要改变教师思维深处的认知模式, 绝非易事。优化教师培训方式, 是改变教师认知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教师培训的缺陷有:一是居高临下, 忽略教师心态感受, 教师主动性缺失, 二是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与理论脱节, 三是重技能轻素养, 满足于教学技能的培训, 忽视了教师素养的提升。这样培训只是一头热、一时热, 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认知模式, 对于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要求, 要么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要么假装遵从、应付了事, 要么三分钟热度, 过之即忘。

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 应是切合教师人性发展需要的培训。可以从三个方面优化培训方式:一是改“学术培训”为同伴参与式培训。学术型培训对于管理者而言是最不需要思考的, 对于教师而言是居高临下的, 往往用脱离实际的生硬的学术概念来强迫教师认知, 不管它披着多么文明开放的外衣, “但实质依然是野蛮的”, 这种无视教师主体自由的培训, 效果必然是低下的。管理者也好, 培训者也好, 必须真正以同伴的角色与教师互动分享、相互倾听, 这种尊重了教师生命尊严的互动培训, 能有效激发出教师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促进认知模式的转变。二是改“形式培训”为学思做相结合的培训。现在的教师培训几乎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 不管培训目标如何, 研究何种问题, 观摩课加上专家主控的沙龙评课, 再加上专家讲座, 就可以应付任何形式的培训, 除了让一些专家更加“出彩”和短暂的共鸣之外, 并没有其他效果。必须改变形式主义的培训, 以教育问题为入手, 进行全员参与、全员互动的学习、思考、实践和反思的培训。

综上所述,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 实施学校文化管理, 就是将教师作为“自我实现的人”来看, 让共同的理想愿景指明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用人文化的培训方式, 改善教师的认知模式, 为教师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让教师在专业团队中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篇4:教师节先进村发言稿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激发教师职业动力

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由郑州市教育局专家团队共同规划设计,学校起点高、理念新,吸引了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教学精英和青年才俊。他们怀揣着教坛耕耘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和丰富智慧,带着十几年寒窗里的知识积淀和理想追求,加入到实验高中这个优秀的团队中来。这样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我校的宝贵财富。如何激发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职业动力,做好价值取向和精神文化的引领,是学校领导班子一直思索和探究的问题,并采取了如下举措:

我校按照“高品质、现代化、实验性、示范性”办学思路,坚持奉行“科研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把教育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为此,学校确立了“三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即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所有的学生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注重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学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求广大教师要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优秀学生的培养和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观念,真正做到真心实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校以“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为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心健康,使每个学生学会担当、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活,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以此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我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各项课堂教学比赛已形成制度,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应运而生。新标准在考察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思维的开放,侧重体现教学基本功的扎实性、问题设计的启发性、知识处理的过程性和教学思想的开放性。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供了舞台。

我校实行教学、科研、考核一体化,确立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的思想。要求广大教师边实践、边反思、边创造,在教科研工作上逐步实现“四个转变”:从教科研神秘化向大众化转变,从理论科研向实践科研转变,从个体科研向集体科研转变,从纯写教研论文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转变。

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活动,使学校师德建设有了重大进展,促进了良好教风的形成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注重学习培训,开阔专业视野

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的需要,要求每位教师制定出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引导教师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断发展。为了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大家树立了教育是学习,教学是学习,管理是学习,交流是学习,学习是工作的意识。我校每学期向全体教职工赠送一本教育专著,鼓励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干部培训会、备课组长研讨会、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作交流会、师徒结对交流会、毕业班工作研讨会等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

开展校本教研,提高专业能力

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坚持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一线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此项工作中,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课例研究。课例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常态教学研讨;第二阶段,校本教研观摩会;第三阶段,专家听评课。课例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为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而且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新课改精神正逐步深入人心,教师的课改意识大大增强。

专题研讨。校本教研产生于教学实践,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我校组织年级组、教研组就“教学、德育、家庭与社会”等诸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不仅解决了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为老师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进一步拓展教研能力指明了方向,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教学案例。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我校专门组织教师编写教学案例并进行研讨,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或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解析,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扬长避短。这种积极的研究模式不断地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把课程观念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自我反思。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是新课改的鲜明特色,近年来逐渐受到推崇。我校通过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反思,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创新教师合作机制,增强发展合力

教师与教师的交流合作,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校强调从以往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转向关注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和合作。首先,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强调教师之间同伴互助、相互合作与相互支持,确定同一目标,形成共同价值观。其次,增强团队凝聚力,强调构建教师团队,形成教师教育教学共同体,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对话、沟通、协作,共同分享成功经验。我校还尝试群体考核机制,改变以往个体评价方式,采取捆绑式的评价方式,将竞争扩展为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用外力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在教师之间,学校实行备课制度改革。在合作教学中,特别强调推广集体备课经验,并逐步加以完善,提倡不同学科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加强师徒结对工作,加强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合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改革传统的单打独斗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备课方式,实行教案、学案、考案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设置了教法设计、问题设计、情境设计、学生探究设计、信息反馈设计、规律总结设计等栏目,加强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规律性。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精诚团结、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校建立了一支高效合作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学内容,互相渗透;教学方法,互相借鉴;教学难度,共同探讨”。

在日常工作中,我校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在合作中,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学、互帮。一是广泛结对。学校十分注重教师之间的广泛结对,并由学校将教师组合成对,进行传帮带,有党群结对、骨干与普通教师结对、教师灵活自由结对、临时结对等形式,通过结对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二是开放教学,开放管理。举办教学开放周是学校加强教师交流和合作的重要举措。我校将每月第一周定为教学开放周,届时教师可以到任何班级听课,吸取其他教师的长处和优点,课后共同研讨,找出优点和不足,共同提高。同时,教务处对教师的意见、建议进行收集、整理,有针对性地帮助讲课教师整改。三是举办教师论坛。为了能让交流合作深入发展,让交流合作成为教师工作的一种形式,每学期,我校都会开辟教师论坛,由不同年龄段的十几位教师结合自身研究,围绕不同主题,从不同角度为全体教师作自身教育教学观点的阐述。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了教师深入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为学校的发展蓄足了后劲。

打造和谐校园,成就幸福人生

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成就教师的幸福人生,精心打造教师的精神家园,是学校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我校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内人际关系环境。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我们倡导尊重、合作与理解。学校经常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谈心活动、教工联谊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这在我校已形成了制度。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架起沟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之间的桥梁,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使人与人之间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任,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次,我校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为教师装备了卡拉OK室、室内羽毛球、乒乓球馆和多媒体演播厅,形体室、健身房、淋浴室、保健室,让教师在轻松快乐中度过每一天;为教师修建了“书吧”,组织教师举办读书沙龙,让教师从咖啡的浓香和清茶的馨香中感受到学校的贴心关怀。通过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极大地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目前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良好局面。

以人为本,创新教师发展机制,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民族的未来,提高全体教师素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尤其是校长,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扬团队精神,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奋斗。

篇5:教师节先进单位发言稿

今天,在第26个教师节的庆典上,我作为“教育先进单位”的代表,能站在这个发言席上,深感荣幸!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大家的支持。

一直以来我都习惯于把我们的学校比喻成“摇篮”,这样比喻,一是因为我们的校园处在一个几面环山的环境里。更重要的是因为我觉得校园内那一千多学生就像摇篮中的婴儿一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摇篮”的意义就是保平安、育希望。为了呵护好孩子们,我们新一届班子成员做了很多探索。

“学习是前进的动力”,这句话是我们通中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信念。在经历了往日的辉煌后,我们曾经沾沾自喜;当辉煌散去后,我们几乎迷失方向。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只有打起精神,学习着解决问题才是出路。于是,我们开始向我们的过去学,向县内的先进学校学,向县外的名校学。通过实地考察,经验交流,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们终于迈出了新时期发展路上最坚实的一步。

学校坚持走“依法治校”的道路。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我们与当地政府和派出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几家单位经常联合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学校还聘任了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宣传各种法律知识。凡是发生学校与家长、社会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时,我们都坚持走法律程序。同时,学校很多工作的开展都力求做到“有法可依”,在这样的原则下,我们排除了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维护了通中这方净土,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我校发展的源泉。我们主要从教师的师德熏陶和学生的品德培养两方面入手。通过学习各种文件精神;通过了解全国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通过树立学校的师德榜样等途径,使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是我们近年来做得比较出色的工作。在学校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政教处与团委通过开展学月德育主题活动、国旗下讲话、教室寝室文化建设、优化文化长廊等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学校每年都要举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欢送毕业生晚会”、“一二九歌咏比赛”、“春、秋季运动会”等传统活动,使我校学生得以在浓厚的德育氛围中成长。

“质量是生命线”,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知的道理。为了维护这条生命线我们并没有按惯例向老师大肆宣传质量意识。而是灌输“教书要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无为意识,只要每个老师在审视自己的工作后,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认为那时候的质量应该差不了。同时,我们在过程督导上狠下功夫,政教处、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分别通过不同形式的工作使我校的教学秩序井然有序。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终于取得了殊途同归的效果,教学质量逐渐回升,重新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信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亘古不变的古训,我们在抓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后勤工作的改革。通过调整人员,研究经营哲学,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学生食堂、勤俭中心的颓势,保护了教职工的权利,圆满完成了为学校保驾护航的任务。

讲到这儿,很多同仁可能要说:原来你们学校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嘛。的确,我们似乎缺少特色,但是我们拥有的是稳定,拥有的是各项工作并驾齐驱的良好效果。

在以后的发展之路上,全体通中人任重道远。我们仍然会本着“以管理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喜报求回报”的办学理念;仍然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中学生”为己任;以各级领导的鞭策做动力,以各位同仁的智慧做营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精诚团结,为把我校建设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特色学校不懈奋斗。

最后再次祝大家节日快乐,工作顺利!

篇6:教师节师德先进个人发言稿

我个人自从教以来,算起来差不多40年,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教过了,只差幼儿园还没教过,我考虑能否在退休以后再来过把瘾。

孟子讲,“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乐,是人生最高的乐或幸福,甚至“王天下”都不在其中。用今天的话说,给我当总统都不换。第一乐讲家庭生活,第二乐讲做人的原则,第三乐讲人生的事业。这三乐,第一条是“命”,不能选择;第二条是做人的本分,用康德的话讲,可以说它是一个绝对的命令,做任何事都须以它作根据,是人之作为人的一种必然选择;第三条作为人生的一项事业,是一个可能的选择。对这第三条,我与孟夫子心有戚戚焉,也在其中感到了极大的快乐和幸福。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选择,我还会选择做教师。

就自己这几十年做教师的体会来讲,我觉得孟子讲的这“三乐”中第二条最重要,它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有它作为根据,人生才能真正具有内在的“乐”或真正的幸福。包括做教师在内的人的所有事业成就,均须以第二条作为根本。

先儒讲“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重正名,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学》讲人要有所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等,都是说人在社会生活中,各有分位,应守住自己的本分。君要做得像君的样子,臣要做得像臣的样子,为父、为子、为国民、为老师、为学生,都应如此,借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事物要符合自身的概念,才是好、是善。

在我们现在所处身的这个高度物化的社会环境里,人要想守住本分,合乎自身的概念,很不容易。为官,经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当教师的处境要好一点,但外面也有诱惑,怎样守住自己的本分,对得起“师”这个名,就很重要。

“师”的本分是什么?韩愈《师说》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传道”一条最重要。韩愈解释说,我们尊之为“师”的,不论少长,能“闻道”即可为吾“师”。所以说“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不是说我有了一个教师的职位,就可以是“师”。闻道、得道,是“师”之所以为师的标准,它也规定了教师的本分之所在。

首先,这个师“道”,是一种人格的要求。

今天的教师,是一种负责传授知识的职业化的工作,与古时的“师”有所区别。按钱穆先生的说法,中国古学是一种通人通儒之学。金岳霖先生也说,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的学问就是他的传记。梁漱溟先生亦因终生笃守其信念而行,而被称作“最后的儒家”。故古来言师道,为人与为学是一体的。我觉得,现代学校教师虽然已成职业,但先儒有关师“道”的教训,仍然有效,它的精神还应该继承。职业虽然分途,但在教师个体身上,做个好人与好的专家、学者应该是一体的。

其次,这个师“道”,对学问也有一种要求,这就是学问要有内在的一贯性和真实性。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孔子的特点是博学多闻,孔子说,“非也,予一以贯之”。又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学无常师,他的学问虽博却不驳杂,就是因为有一贯之道贯通其中。今天知识爆炸,学生了解的东西我们教师可能都跟不上。在学问上有一贯之道,面对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才能应对裕如,具有一种转世而不为世转的能力。

我们教师现在压力很大,有很多任务,发表论文有数量、级别要求。这促使很多人为发表文章而发表文章,今天的文字与昨天的文字自相矛盾,自己跟自己打架,这就不行。我们呼吁官方学术评价的体系要逐渐改变,提供一个使学者真正可以做到真积力久,厚积薄发的学术环境,这样我们的学术才能是真实的,才能有扎扎实实的进步。但我们自己亦应首先对自己有这个要求。

我自己是一个笨人,写东西慢而且少。有两个字,叫做“不敢”。不考虑成熟的话不敢说,不敢发表。不过,这里面也有爱惜自己羽毛的意思。从效果来考虑,应景的文字发出来,对自己不是加分,而是减分;从长远看,做这样的事其实很傻的。我自己平时看书,注意积累一些问题。对有些问题,从有想法到能够贯通,再把它写成文字发表,有的要间隔二三年,甚至十年。这当然是因为自己资质愚钝,只能做人一己十,人十己百的事。我不否认人的资质差异,有人就是又好又快,那是天才。一般人还是需要下点“慢”的功夫,才能做成像点样的东西。我对自己的学生也提到这样的要求。我讲《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第一讲绪论,就题为“形成属于你自己的方法”。

其三,从这个师“道”对人格的要求延伸到教学或韩愈所说“授业、解惑”,传统的教育所倡“成德之教”,在今天仍有意义。

古代教育以成德为本,“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现代教育则不同。现代大学基本上成了教授知识、技能的场所,而缺乏教化的职能。我研究儒学,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代以来政教分途,西方在学校知识技能性的教育之外,还有宗教等作为人的精神人格教养的体制保障。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完全西方化,导致了整个社会德性人格教化体系的缺失。我们的人文学科是否可以承担这样一种责任?

近年,民间自由讲学的传统在慢慢恢复很多书院、学堂、读书会逐渐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向传统的民间学术回归。校园人文学术环境对此也有相应的反映。

我自己和我们的教学科研团队,都较注重这个方面。我们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加大这方面的分量,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以直观的方式使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经典诵读一类的社会活动。但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中国社会要逐渐形成自身体制化的人文素养教育机制,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人文学科对此似应有一份责任。

篇7:竞选教师节先进教师个人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在第xx个教师节的庆典上,我作为“教育先进单位”的代表,能站在这个发言席上,深感荣幸!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大家的支持。

一直以来我都习惯于把我们的学校比喻成“摇篮”,这样比喻,一是因为我们的校园处在一个几面环山的环境里。更重要的是因为我觉得校园内那一千多学生就像摇篮中的婴儿一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摇篮”的意义就是保平安、育希望。为了呵护好孩子们,我们新一届班子成员做了很多探索。

“学习是前进的动力”,这句话是我们通中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信念。在经历了往日的辉煌后,我们曾经沾沾自喜;当辉煌散去后,我们几乎迷失方向。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只有打起精神,学习着解决问题才是出路。于是,我们开始向我们的过去学,向县内的先进学校学,向县外的名校学。通过实地考察,经验交流,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们终于迈出了新时期发展路上最坚实的一步。

学校坚持走“依法治校”的道路。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我们与当地政府和派出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几家单位经常联合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学校还聘任了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宣传各种法律知识。凡是发生学校与家长、社会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时,我们都坚持走法律程序。同时,学校很多工作的开展都力求做到“有法可依”,在这样的原则下,我们排除了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维护了通中这方净土,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我校发展的源泉。我们主要从教师的师德熏陶和学生的品德培养两方面入手。通过学习各种文件精神;通过了解全国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通过树立学校的师德榜样等途径,使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是我们近年来做得比较出色的工作。在学校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政教处与团委通过开展学月德育主题活动、国旗下讲话、教室寝室文化建设、优化文化长廊等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学校每年都要举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欢送毕业生晚会”、“一二九歌咏比赛”、“春、秋季运动会”等传统活动,使我校学生得以在浓厚的德育氛围中成长。

“质量是生命线”,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知的道理。为了维护这条生命线我们并没有按惯例向老师大肆宣传质量意识。而是灌输“教书要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无为意识,只要每个老师在审视自己的工作后,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认为那时候的.质量应该差不了。同时,我们在过程督导上狠下功夫,政教处、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分别通过不同形式的工作使我校的教学秩序井然有序。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终于取得了殊途同归的效果,教学质量逐渐回升,重新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信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亘古不变的古训,我们在抓好其它各项工作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后勤工作的改革。通过调整人员,研究经营哲学,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学生食堂、勤俭中心的颓势,保护了教职工的权利,圆满完成了为学校保驾护航的任务。

讲到这儿,很多同仁可能要说:原来你们学校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嘛。的确,我们似乎缺少特色,但是我们拥有的是稳定,拥有的是各项工作并驾齐驱的良好效果。

在以后的发展之路上,全体通中人任重道远。我们仍然会本着“以管理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喜报求回报”的办学理念;仍然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中学生”为己任;以各级领导的鞭策做动力,以各位同仁的智慧做营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精诚团结,为把我校建设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特色学校不懈奋斗。

最后再次祝大家节日快乐,工作顺利!

篇8:先进教师宣传中的善与美

随着“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度经济十大人物”、“全国十佳法官”等评选活动的深入开展, 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借助媒体广为人知。但在对教师的宣传中我们看不到这种张扬的个性和与时俱进的人文视界。评选的标准几十年不变, 如评选中太多的态度关注, 太少的能力衡量;教育叙事中太多的竭泽而渔式的凛然, 太少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关怀。经过层层包装精心打造出的一些教师典型, 不但没有激起人们本应有的感动、敬佩等感情, 反而始料不及地引发了对先进典型的反感和质疑。我们首先来看两则先进教师的典型材料:

(一) 四川特级教师黄光彩, 患有多种慢性病, 常常头晕眼花, 发高烧, 医生开了请假条, 劝她休息, 但她仍然带病上课。学生们发现她吐的痰中有鲜血, 感动得噙着眼泪问她:“为什么不休息?”她坚定地说:“我这点病还能支持, 你们的课可不能丢了呀!” (1)

(二) 全国“十佳教师”方老师, 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 他们有一个4岁的女儿;方老师教初三数学, 同时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那年初夏, 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方老师每天早晨6点以前赶到学校, 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先随她到学校, 等她安顿好工作后再送到幼儿园;晚上7点钟, 她将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 拔掉所有的电器插头, 再将玩具堆放在女儿面前, 然后反锁上家门到学校去辅导学生晚自习。有一天, 学校要进行模拟考试, 一大早, 女儿说自己“特别冷”, 方老师摸摸她的额头, 感觉有一点发热, 但她没在意。晚上她把女儿接回家, 女儿又说“特别困”, 方老师便让女儿睡觉, 自己急匆匆赶到学校去看学生晚自习。第二天, 孩子说没有力气起床, 要求不上幼儿园了, 在家里玩一天, 她也就答应了。第三天, 孩子说眼睛看不见东西, 方老师便带女儿去医院检查。结果, 医生说, 孩子因为高烧, 角膜已经软化穿孔, 彻底失明了……方老师讲到这里不由呜咽起来。但她平静了一下情绪, 马上接着说:“那一届学生十分争气, 有一半学生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虽说为了他们的成功我付出了高昂代价, 但我觉得值!他们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安慰与自豪。” (2)

从上述材料的共同点可以看出, 优秀教师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富有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上。教师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 为了学生的成长, 为了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 呕心沥血, 舍小家为大家, 几乎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甚至包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生命, 但他们却无怨无悔, 并倍感悲壮人生的价值与幸福。宣传者的目的显然是要用教师的悲情事迹震撼人心, 从而彰显一种敢为教书育人毅然献身的崇高品质和理想精神。那么宣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吗?

宣传目的与效果的悖反

有教育专家针对这种典型宣传尖锐地批评道:“也常常听到教师的先进事迹, 他们为了学生的高考, 如何把自己没满月的宝宝丢给别人带, 毅然上班;为了不少上一节课, 如何没有赶上为老人送终;为了解决一个学生的思想问题, 晚上如何把五六岁的孩子一个人关在家中;等等。这些教师自以为这样做是壮烈牺牲、慷慨赴难, 殊不知他们这样做也是一种忘恩负义, 也是缺乏人性的表现。宣传这样的人和事, 就是对青少年进行反人道、反人性的教育。” (3)

用上述两位先进教师的典型材料, 笔者于2007年3月23日在长沙市一所重点高中高二某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的目的是要收集先进典型在作为受益者学生中的反应情况。共发出问卷57份, 收回57份。在回答“请你用一个词语评价方老师的行为”时, 给出了正面肯定性评价的有9人, 占总人数的16%, 按词语出现的次数多少前三名依次是:伟大、无私、高尚;给出了负面否定性评价的有34人, 占60%, 前三名依次是:愚昧 (或愚蠢) 、扭曲 (或畸形) 、残忍;给出不置可否的中性评价的有10人, 占18%, 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看法, 即“合格的教师, 不合格的母亲”;表示弃权交白卷的有4人, 占7%, 询问原因, 答曰“无话可说”。在回答“请你用一个词语表达你读后的心情时”, 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愤怒 (或气愤) 、悲痛 (或痛心) 、遗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认为方老师很伟大的同学中, 读后的心情不是感动而是遗憾。从调查的结果看, 宣传的效果和上述的社会评价、教师评价是一致的, 都认为它违反了人性和人道。

这两个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一个是来自1980年的报纸, 一个是来自21世纪的电视, 你能读出时代的变迁吗?这样的教师典型我们太熟悉了, 熟悉得我们分不出它发生在哪个年代。我们总以为为了理想、为了事业、为了别人, 我们可以牺牲自己和家人, 这才是无私的、崇高的, 这样的价值观才是被社会所公认的。的确, 不管时代怎样变迁, 我们不能否认教师这种无私奉献的品质, 如果从善恶的维度作理智判断, 它在道德水平上已经达到了高尚的境界, 值得我们感动和仿效。在1980年宣传这样的教师典型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 所以著名的美育专家刘兆吉先生当时看了黄光彩老师的先进事迹后, 感动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曾给予了热情的赞颂和推介。但是时代毕竟不同了, 如果说1980年这样的典型是当时百废待兴的现实需要, 符合崇尚科学、要求一切高速发展的时代精神的话, 那么时隔30年,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关注人文、构建和谐、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如果还这样宣传, 就与时代的先进理念背道而驰, 造成上文提到的宣传与效果的巨大反差就在所难免了。宣传者与受众分歧的焦点不在伦理价值判断的维度, 人们丝毫不怀疑教师良善的出发点、主动付出的热情、牺牲的责任感及可敬的职业道德。但是这种基于社会本位的以生命为代价的善是违反人性、违反人道的, 因而是不美的。在新时期, 人们的价值判断维度悄悄地由善转移到美。

教师典型宣传应该突出人性之美

由于美学知识方面的严重不足, 宣传者对美丑的标准把握失当, 我们树立了大量的并不美丽的殉道式的教师典型。要摆脱这种尴尬, 我们在宣传理念上必须从人本主义出发, 转变思维, 突出教师的人性之美, 突出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生活智慧。

宣传教师美丽的教育理想。每位教师的教育行为都反映出一定的教育理想, 最美的教育理想应该是自我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结合。表现在教师身上, 则“为生”还是“为我”是教育理想的核心, 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生存状况和生命质量。按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为社会贡献型。对社会的责任感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基础, 主要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为学生奉献型。对学生强烈的爱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基础, 体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等教育理念。三是自我实现型。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为个人兴趣而教学。教师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三者的统一, 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个体的精神境界。个人的精神境界容易被忽视然而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只有从情感上把教学不当职业而是当事业来对待, 在日常教学中享受三尺讲台时, 更高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当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涯时体验到的不只是付出的崇高, 还有收获的由衷喜悦时, 这样的追求才能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者非常重视每个个体的自我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4) 美丽的教师应该不只是无私奉献的模范, 也应该是自我实现的典型;不是苦行布道的道德符号, 而是充满情趣的生活享受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在校园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呢?陈平原教授认为:“对于大学来说, ‘大师’之所以至关重要, 不只是因其学识渊博, 智慧超群, 更因其可以为学生提供追摹的目标。” (5) 美丽的教育理想应该是奉献的崇高和自我实现的快乐合一, 只有拥有这样美丽事业的人才是值得追摹的榜样。

宣传教师卓越的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过程。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技术理性得到普遍重视, 交往理性被人漠视, 人与人的关系日趋松弛。反映在课堂中, “求真”的地位日益突出, “求善求美”逐渐沦为附庸, 师生很难在互相愉悦中享受课堂, 体悟人生, 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求真”的目标完成得较好, 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但如果教学过程只是一个求真的过程, 而不是师生情谊的升华过程, 求美没有独立地位, 那过程就失去了它的最本质的价值属性, 最后往往连求真的目的也达不到。有关研究表明, 学生对教师态度 (情感) 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在被调查的422名学生中, 选择最喜欢的教师特点前三项依次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60%) ;热爱、了解学生 (31.5%) ;活泼、开朗、善谈、热情 (30.6%) 。”求真与求美的目的在何种程度上实现, 取决于师生沟通的层次。师生之间经由“交往”而达到“统一”, 没有“沟通”是不可能的, 沟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理解、认同、晕轮。第一层:理解。理解是最基本的, 是沟通的基础。交往双方可以在对待目标、过程、方法、态度和情感等方面有诸多分歧, 但是基本上能换位思考, 从具体的语言、行动中了解对方的立场并能接受。如果缺乏这一起点, 轻者引起关系疏远、情感冷漠, 重者导致误解重重甚至出现严重对立的紧张局面。第二层:认同。认同是以理解为基础的, 在准确了解对方的基本立场后, 求同存异;随着活动中相互影响的深入, 双方经过进一步的切磋, 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和实施方案, 调整自己的行为, 最后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和行动上的步调一致。第三层:晕轮。正向晕轮是建立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的高度融合。“晕轮效应”最早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 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 它是用来形容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情感“乱真”现象。交往双方看对方的优点运用的是“放大效应”, 看对方的缺点运用的是“过滤效应”。到了这个层次, 双方的关系已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形成了一个融洽的共同体。在这里, 师生不但是求知的共同体, 而且也能共享生命成长的喜悦。和学生如何共同成长, 在怎样的一种情境里成长, 关键在于教师。优秀教师的教育活动往往是求真过程中伴随着艺术的方法和“晕轮”的情感态度。

宣传教师的团队精神之美。目前我国教师文化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合作文化氛围, 没有形成具有教育理念共识的教师群体, 理论界与实践界的交往阻隔还相当严重。随着合作教育理念的兴起, 教师文化中的教师合作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从教师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合作问题, “合作文化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一种互相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同事关系。在这种文化下, 教师对于教育教学上的失败和不确定不再采取防卫性态度, 而是相互援助, 同事共同面对和接受问题, 相互进行讨论” (6) 。它从合作的心理学意义上揭示了合作文化的基础。教师合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学校教育实践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空间上比较密切的同事合作, 广义上指教育教学活动 (包括理论和实践方面) 中教学有关人员之间的广泛合作。基于这种现实, 我们在对先进教师的宣传中应该关注教师在“学会做人”中的榜样作用, 宣传那些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个体主体性的发挥, 又重视群体主体性的发挥, 并善于使之形成合力, 具有团队精神之美的教师, 而不是那种不善求援, 孤独奋斗, 悲壮献身的殉道者。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审美与审丑:构建和谐的语文美育新体系”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号:09C616)

摘要:树立先进典型的根本目的是以优秀的事迹感染人、高尚的品德鼓舞人, 从而激发人们仿效学习的热情。在教师先进宣传中目的与效果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 分歧的焦点不在伦理价值判断上, 而是直指美学价值。我们对先进教师的宣传, 重视“德”的同时, 更应突出人性之“美”。

关键词:教师典型,理念偏差,人性之美

参考文献

[1]刘兆吉:《刘兆吉美育心理文艺心理研究文选》,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张丽钧:《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读者》, 2004 (20) 。

[3]吴非:《不跪着教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陈平原:《中国大学十讲》,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上一篇:广西深化职业教育攻坚扶贫富民工程工作方案下一篇:保安班组长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