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茫走向成功散文

2024-05-02

从迷茫走向成功散文(共11篇)

篇1:从迷茫走向成功散文

从痛苦走向美好散文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一个关于婚姻与爱情、选择与取舍的故事,却是一本好书。其文通篇优美的文字叙述、主配角的鲜明特点、对人物细致深刻的心理描写,让人纠结、不安,让你赏心悦目却又痛并期盼着。

一个男人,因为有了为之执着、为之辛苦、为之努力并大获成功的事业,从骨子里注定了其强悍霸道多于对妻子的温文体贴,注定了其不可能痴情的在原点,等着一个女人来真正爱上自己,注定了难以做到“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文中正是这样的男主,事业成功耀眼,生活混乱不堪,可无论其缺点多多还是争议多多,却终将难掩其光鲜夺目、爱慕者无数。就是这样的.男主,因为不能和妻子心心相印、琴瑟和鸣,一边在花丛中游戏生活,一边却又常常在酒醉之后,生出无限的寂寞孤独。

一个女人,因为有了良好的学识和教养,而善良、而内敛、而自重、而隐忍,这样的女人注定了不争不抢、安静淡然;这个女人因耻于向哪怕是自己的丈夫,表达自己最真实的需要,最怯懦的情感,所以不被了解,淡漠遮掩了其光华,淡定遮掩了其柔情。一个男人如果不能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认真发现,是很难看透并走近这样的女人的。《河端》中就是这样的女主,美丽、善良、鸵鸟,声名在外而不自知、美在深闺而不自知,静谧如早晨的露珠、美好如天际的云彩而不自知,这个集所有长辈宠爱于一身的女人,夜阑人静时哀伤、清冷、脆弱。

男主和女主,因复杂的家庭问题、因复杂的社会关系被捆绑到婚姻里,他们不能只考虑自己,彼此之间靠近又躲避、眷顾又伤害、相爱而不自知、痛并期待着,这样的情节让人感伤无奈,同时又让你感觉出一丝凄婉中的美丽。好在,在经历了无数的误解、逃避、伤痛之后,他们终于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对方,终于勇敢的迈出了相爱的关键一步,从此象一对真正的夫妻,幸福安逸的生活在一起。

美酒、庄园、豪奢、名品堆积起来的上流生活,丝毫没让人感觉压抑庸俗,反而让人感觉到一种安(美文阅读网)心舒适,男主的豪奢让人感觉自然,女主的节俭低调也让人感觉舒服,好奇妙的感觉。

而无论是富有的还是平淡的夫妻生活,不就该是这样的轨迹吗?

篇2:从迷茫走向成功散文

喜欢打兵乓球或者下棋的朋友都知道,一场比赛的胜负,不仅来自于自己的精彩发挥,更多缘于对方的失误送分。当然,高手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让对方发挥失常、技术变形、走出昏招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失误或少失误,也就更接近成功。坏习惯和失误差不多,都是损害自己的行为。成功,从纠正坏习惯开始。

坏习惯之一:破坏赖以生存或发展的基础。环保的起点源于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如果一任滥砍滥伐、无节制的开采、没有限度的污染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一个人想要稳健的发展、快乐的生活,一定不要损害自己的基础——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这些基础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还有与别人相处的原则与底线。有的人喜欢对亲近的人乱发脾气,或者苛刻要求,甚至无理的索取,这样的结果是,最终导致众叛亲离。事实上,相处是一门极高的艺术,需要不断积累的智慧与耐心来呵护、营造它。

坏习惯之二:陷入个人世界,不去试图做自己该做的事。我们都有这种体会——遇到烦恼了,可能会发半天呆,或者玩半天游戏;这样的结果就是该做的事一样没做,时光流逝而现实依然。正确的方式方法是:不要沉迷于这样的情境中不能自拔,呆可以发,发一会就行;游戏可以玩,玩个差不多就好;其余的,便是高效积极的做该做的事,比如读书以增长知识见解,比如打扫房间以整洁环境,比如洗个澡以舒缓压力,比如出去锻炼以改变心情,等等。有益身心的事情与有助于改变现实的事情一样重要,都需要我们及时去做。

坏习惯之三:没有主见,跟着感觉走。一个走向成功的人,一定要有主见,所谓“成竹在胸”;要知道哪些该坚持、哪些该漠视、哪些该摒弃。非如此,就容易成为随波逐流的人,容易成为压力下的木偶。主见的培养与坚持非朝夕之功,其回报也远非一时的所谓“融洽”或安全感可比拟。

坏习惯之四:拖拉与侥幸心理。这样的心理很容易让我们找出无数个借口来拖延该做的事,并且总是心存侥幸的姑息一些苗头。事实上,借口只是脆弱的.支撑,其结果是碌碌无为;侥幸只是姑息的前奏,其结果是一发而不可收。借口与侥幸或许不会马上受到惩罚,但积累后的恶果往往更让人吃不消。

坏习惯之五:眼界狭窄,争一时之高低。生活的丰富与生命的博大是我们所无法全部窥见的,而我们很容易将自己放在某一个天平上与别人一争高低,一旦落后就会不择手段的折磨自己和别人。其实,能证明每个人存在的机会太多太多,别人中了头奖与我们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并不冲突。

坏习惯之六:不做长远打算,一味得过且过。这样的心态最大的害处在于,很容易被突发事件击倒。古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精辟的概括。当然,远虑的一定要有根据,有可操作性,否则便容易流入“庸人自扰”的范畴。

坏习惯还有很多表现,任何一种坏习惯都可能是通往成功最大的关隘。正如比赛的结果决定于实力的积累,也与选手的失误一样密切相关一样,我们的生活质量同样不仅仅与我们的不断正确提升能力有关,更与不断纠正坏习惯不可分割。成功,从纠正坏习惯开始!

篇3:从迷茫走向成功散文

镜子是电影中常见的道具, 它在观影者心目中已经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含义。比如, 在惊悚片中, 灵异事件会被正在看镜子的主角目睹;而电影中破裂的镜子往往暗示着照镜子的人的人格分裂[2]。镜子之所以能够承载如此深刻的含义, 与它自身的物理特性有关, 而更是取决于其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为其赋予的丰富文化特性。镜子的历史其实就是映照人类的历史。

镜子在电影中, 往往和人物的塑造、心理变化息息相关, 甚至可以映照人物心底的欲望, 这与精神分析的许多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精神分析学说与电影的关系十分密切, 甚至有一种说法, 好莱坞在走向‘梦工厂’的辉煌路途中始终都有精神分析学说的辅佐” (1) 。因此, 本文将以精神分析的方法, 来阐释电影作品中镜子这一意象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和对于影片的作用。

一、认知

“认识你自己”, 是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一句话, 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需求和优缺点, 才能完善自己, 达到更高的境界。而真正认识自己, 往往是理解别人的基础, 人际关系才得以和谐融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 正是认识到了自身以及自己的欲求, 人类才会艰难地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 科技、文明才得以发展。

(一) 镜子在认知方面的文化

从史前开始, 人类就对自己的形象感兴趣, 但直到镜子出现, 人才看到了自己清晰真实的影子。对于自己的认识, 并非是浮于表面的, 柏拉图说, 人应该关照自己的灵魂, 它是人的本质。认知, 便是通过寻常镜子中可感知的有形表象———映像、影子或幻象———深入自己的灵魂。镜子, 是人们认识自己的起点, 即对于自身映像的认识。但是它所产生的意义并非如此而已:镜子是自然与文化的交汇点, 使人的眼睛训练有素, 协助培养礼仪, 还有对身体的全新认识, 人们看到前所未知的形象, 更唤起了羞耻感和自我意识。[3]因此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 镜子成为了自我认知的符号。

(二) 从精神分析角度阐释电影中镜子的“认知”含义

1. 精神分析学理论中的自我认知

在《论那喀索斯主义》的论文中, 弗洛伊德引用了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那喀索斯的悲剧故事, 将这样的情形称之为“自恋情结” (2) 。弗洛伊德认为, 出于这种心理作用, 人的自我才得以形成。无论接下来对于自我的态度是如何, 自我的认证总是第一步的。而这一过程只能借助于自身在其他媒介物的映像来完成, 人不能直接从外在于自己的地位来看自己。这一概念对拉康的影响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拉康的镜像理论是描述人的自我意识如何产生的理论[4]。他提出, 当婴儿进入到6-18个月时, 便处于镜像阶段, 在此期间, 婴儿从认为镜像是另外一个儿童, 到认出其实就是他自己, 虽然对这个映像的理解还不等于他有了自我意识, 但这无疑是通向自我意识的最关键步骤。因此在电影创作中, 镜子便经常被用于辅助鉴明身份和自我再现。

2.《美国往事》中镜子对自我的映照

在电影《美国往事》中, 镜子的运用被赋予了特殊的抽象含义, 成为了主人公审视自身、认识自己的象征。男主人公面条是纽约的街头小混混, 他一心迷恋少女黛布拉, 可惜黛布拉一心想出人头地, 瞧不起面条的行径。在熙熙攘攘的街头, 她用轻蔑的眼光从头到脚反复大量了面条, 然后让他自己去照照镜子。面条一头雾水地照镜自视, 紧接着他的朋友们出现, 年纪最小的多米尼克凝视着镜中的自己, 却又险些撞上旁边的另一面镜子。这个细节的含义是十分具有象征性的:他们碰到镜子, 审视自己, 转身又碰到镜子如同碰壁。这就是面条与他的朋友们一生的写照:碰壁、认识自己、碰壁[5]。面条照过镜子, 隐约意识到自己与黛布拉的差距, 这次审视更像是站在黛布拉的角度进行的。而多米尼克在镜子前的行为, 更多的显示出自己对未来的迷茫, 没有真正认识自己 (被自己的镜像吓到) 。另外一处运用在影片的后半部, 当时过境迁, 年老的面条找到了已经成为明星的黛布拉, 他们之间的对话是通过一面镜子进行的。此时审视的主角是黛布拉, 她对着镜子要卸掉妆容, 镜头对准的是镜中的黛布拉, 她努力想去掉脸上的油彩, 与面条不自然地对视。当面条夸赞她事业成功, 她神采奕奕地望着镜中的自己;而对方说起第二个来意, 表示要去见贝利部长时, 知晓内幕的黛布拉眼神却开始飘忽不敢看自己在镜中的形象。就像她发现脸上的油彩好像永远也擦不干净, 物是人非之后, 她也无法再以本来面目面对面条了。镜像阶段的概念是拉康理论的出发点, 如果把这一阶段与“认知”相联系, 那么它不仅仅停留在婴儿期, 因为人们认识自身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照镜子这一特殊行为, 也已经成为了自我意识的一个符号, 在视觉艺术中被广泛运用。

3.《黑天鹅》中镜子对于人性的多重揭示

“弗洛伊德提出, 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 这一理论是人类认识自身道路上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它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 表达了人的存在性质。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 被许多作者运用到了电影中” (3) , 如《黑天鹅》这部影片, 在挖掘人性的多重性的过程中, 巧妙地运用了镜子这个道具, 使得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与电影的思想内核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黑天鹅》主要讲述了年轻的舞蹈演员妮娜为了扮演好芭蕾舞剧《天鹅湖》中黑天鹅与白天鹅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 不断突破自我, 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白天鹅与黑天鹅, 一个代表着自我, 一个代表着本我, 妮娜的善良、禁欲让她成为扮演白天鹅的不二人选:而黑天鹅则邪恶、充满诱惑力, 这两个分裂的形象看似水火不容, 但却和人的本我与自我一样, 是统一于人性本身的[6]。弗洛伊德是这样定义自我与本我的关系的:自我把对能动性的正常控制转移给本我, 这样在它和本我的关系中, 自我就像一个骑在马背上的人, 它得有控制马的较大力量, 所不同的是, 骑手是通过寻求用自己的力量做到这一点的, 而自我则使用借力。如果一个骑手不想同他的马分手, 常常被迫引导它到它想去的地方。同样如此, 自我经常把本我的希望付诸实施, 就像是它自己所希望的那样[7]。由此看出, 本我体现人最根本的欲望, 是人们行动的最根本动力。而自我有一种把外界的影响施加给本我的倾向, 并努力用现实原则代替在本我中占主导地位的快乐原则。因此妮娜追求艺术完美的过程可以看做是寻找本我的道路, 就像艺术总监托马斯对妮娜说的, 阻止你的只有你自己, 要失去自己———换言之就是让本我摆脱自我的束缚。

与莉莉的性爱是妮娜突破自我的重要戏份, 在这场戏中, 镜子揭示出妮娜自我与本我分裂的状态。莉莉个性叛逆张扬, 被妮娜视为扮演黑天鹅的竞争对手, 也是她本我的体现。当妮娜醉后和莉莉 (事后被验证是妮娜的幻觉) 回到家中, 这里导演运用了镜子的多面性和不规则性, 采用镜子的反射原理, 拍摄了妮娜的多重画格, 镜子反射出妮娜在精神上处于分裂, 迷幻药的效果没有失效, 此时的自我放松了对本我的约束, 本我得以外显[8]。妮娜挣脱母亲回到自己房间的过程中, 镜中的妮娜却是莉莉的形象, 这样的细节不易被察觉, 却显示出导演的独特用心, 表示从此妮娜突破了自我防线, 突破了母亲的控制, 进而认识到自己内心的欲望、嫉妒, 也逐渐具备了黑天鹅的诱惑力。

妮娜在舞台上正式演出是影片的高潮部分, 在这个段落里, 妮娜的本我和自我展开了最激烈的对抗和斗争。当妮娜回到化妆间, 看到莉莉坐在她的化妆镜前, 说要替代妮娜来跳黑天鹅。但当莉莉转身, 她的形象突然变成了妮娜自己, 这里的对峙其实也是妮娜自己的内心独白。狭小的化妆间, 梳妆台和墙壁都有镜子, 镜子作为一种特殊媒介和物象透彻地照耀着妮娜的内心冲突和世界。两个妮娜在打斗的过程中, 将休息室里的镜子打碎, 这场打斗使得妮娜体内的本我被唤醒, 成为了真正的黑天鹅。弗洛伊德认为, 由于本我的受压抑状态, 使得本我、自我和超我很难保持平衡, 而正是这种不平衡为他寻找病态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更成为电影创作者表现的主题[9]。妮娜同自己的斗争, 是本我对自我攻陷的过程, 也是挖掘自身无限潜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通过镜子完美地阐释了出来, 让我们认识到调节自身不同层面、认清自我的重要性。

二、迷茫

(一) 镜子在人类发展中的负面作用

镜子是一件蕴含丰富的物品, 它反射出人类对真实的探寻、自我认识的努力, 以及对美、身份的追求;同时它又和人类的虚荣、欲望紧密关联。在镜子的发展史上, 也有出于人类的不理性而导致的对镜子的狂热追求和不正当利用。因为仅仅自我的客观观察和映照无法满足人类的欲望, 镜子激发了人们的无限能量, 带来了对虚幻之美、理想之我的渴盼[10]。在玻璃镜子普及之前, 镜子象征着人们的身份和地位, 它们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外貌与礼仪, 而是成为了自我修饰、自我表现的手段。16世纪初, 一面镶有精美银框的威尼斯镜子价格为8000英镑, 几乎是当时拉斐尔绘画作品的三倍。路易十四时代, 贵族阶层迷恋镜子, 贵族家庭出现各种镜室和镜子饰品, 路易十四也在凡尔赛宫建造了镜厅, 用300多面镜子制造出离奇的效果, 轰动一时。这种对于自我形象的过度追求与热衷, 最早可以追述到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喀索斯的悲剧,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 这也是当时的人们对于外在与内在认识的失衡[11]。人因为虚荣, 想照见自己的影子;又是因为虚荣, 人不想照见自己的影子, 由于他们无法忍受自己的缺陷。当自己的缺陷在镜子前无处遁形的时候, 人们往往调整和掩饰自己。甚至人们还改变镜子来适应自己, 创造出理想的自我形象。人们创造出“恭维的镜子”, 这种镜子可以掩盖缺点, 据说伊丽莎白女王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用这种镜子, 在临终前, 她希望照照真正的镜子, 之后开始申诉那些奉承她的人。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 人类制造镜子的初衷是对光明的向往以及自身形象的认识, 而当这种追求失去了理智的束缚, 镜子反而会使人孽生贪婪的自我意识, 以致迷失自我。很多艺术作品中的镜子便扮演了将人引入深渊的负面角色, 如《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 贾瑞的悲剧就在于他只会去看他想看到的一面, 如果他选择照反面, 病就会治好。因此镜子是无罪的, 握着它的人才是真正的抉择者。再如《白雪公主》中的魔镜, 它只是负责反映真实, 告诉皇后白雪公主是最美的, 这一事实却让皇后起了妒恨之心。如何看待镜子反映出的事实, 关键还是在人[12]。因此镜子的两面性就好比人类发展的写照, 从古代哲学家一直追求的“认识你自己”到文艺复兴时期对人自我价值的重视再到如今现代人的诸多迷茫。人类在寻求中迷失, 在迷失中寻找, 反反复复, 永不停息。

(二) 从精神分析角度阐释电影中镜子的“迷茫”含义

1. 自我与主体性的分裂

与镜子将人类引入迷失相对应, 拉康关注的是人类通过自我误认而逐渐失去真实自我的过程。拉康提出“镜像阶段”是自我的确认阶段, 在此阶段, 婴儿才开始将“他们”与“自我”进行转化和区分。实质上, 当婴儿确认镜像即是自身时, 他也获得了另外一双眼睛, 也就是说, 他认为镜中的那个镜像正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镜子面前的自己正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13]。同时, 这种初次认同也提出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儿童认同于自己的镜像, 实际上并不是儿童自身, 只是一个影像。因此, 自我生命便是在一个误解的迹象之下开始的[14]。因此, 儿童在经历了“镜像阶段”之后, 一个真实的自我便从此不再存在, 人类本身其实只是一个被“他者”侵占和控制的傀儡。

镜像阶段的概念处于拉康理论的出发点, 在产生自我意识以后, 需要进一步形成“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形成与知识和周围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拉康所说的主体发生的过程中, “他者”一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从镜像中的那个他者, 到母亲, 再到父亲这个“他者”, 最终到达象征界这个大他者[15]。我们可以看出, 拉康重点是想要说明, “在镜像阶段之后, 人类便被他人的眼光和欲望所左右, 镜子使我们在乎的, 并非是我们自身真正的欲求, 而是他人对我们的要求” (4) 。人类更多地是在别人构建的框架中活着, 我们自懂事之后, 便随时听从着所谓先贤、长辈的各种声音, 却往往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主体基本是根据他者来建构的, 深深地打上了他者的烙印, 也只有承认他者并与之认同, 主体才能进入社会, 被社会接纳。

2.《记忆碎片》中镜子对于真相的阻碍

影片《记忆碎片》的主角莱昂纳多因为脑部的严重损伤而得了一种奇怪的“短期记忆丧失症”, 从此他只能记住十五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他发誓为惨死的爱妻报仇, 但是支离破碎的记忆却成为了最大的障碍。他只能凭借一些零碎的小东西诸如纹身、宝丽来快照等才能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 而且, 每当他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时, 他必须要使用一切方法立即将之记录下来, 因为很可能十几分钟后, 他就根本无法记得自己在什么地方、来做什么[16]。在影片的开始, 莱昂纳多对着镜子小心翼翼地注视着自己的纹身, 上面记述着自己找到的重要线索, 如凶手的名字、种族等;其中还有一句他提醒自己的话:相信事实, 记忆误人———这句话也是莱昂纳多一切行动的标准。他深信自己记下的一切都是真相, 而事实上这些却有可能是自己短暂记忆中的主观感觉, 很容易被其他人误导。而这误导的线索又会成为他下一次记忆的开始, 因此恶性循环, 在不知觉中走入迷宫。当影片结束时, 我们都知道莱昂纳多正是由这些他深信不疑的线索所误导, 被娜塔莉利用而杀错了人。

莱昂纳多每次“醒来”, 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纹身, 就像一个初生者一样, 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这些刻在身上的任务。这本质上是和婴儿对于真实自我的确认是一致的, 但是他所依靠的并非本身的记忆, 而是那些相片与纹身, 那实质上只是一个个“他者”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那些宝丽来相片, 即使拍摄的主体是他自己、照片上的线索也是由他本人写上去, 但当记忆一次次被清空, 他对于这些线索都无法再次做出判断, 只能机械认为这些是真理和事实。我们所有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 而这目的又建立在各自的记忆之上, 如果停止生成新的记忆, 其实就是表明我们只能活到这一刻。莱昂纳多的追凶过程, 实际上就是追寻“真实自我“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镜像来进行的, 必定会被打上“他者”的烙印, 结果确立的主体性并非是“真实的自我”而是由“他者”所构建的。最终就像对待别人的话盲目听从一样, 他只是一个容易受人控制的杀人机器了。自我借助于他人而产生, 依赖于他人而存在, 如果他打算向真理迈进, 他就必须超越那“只给它提供表面现象而实际上其实什么也没有的镜像”[4]。

3.《变脸》中镜子对自我的奴役

镜子对人自我的这种奴役, 在影片《变脸》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变脸》讲述的是一个歹徒和警察身份互换的故事, 肖恩为了查出歹徒特洛伊藏匿炸弹的地点, 同对方换了脸, 岂知特洛伊杀掉了所有知情的人, 将计就计成为了肖恩。肖恩无法接受自己成为特洛伊的事实, 努力要夺回自己的身份。而变成肖恩的特洛伊, 虽然成了“好人”, 但实际上也厌倦这样的生活。在镜子前的对峙形成了影片的一个高潮。两人站在一个双面镜子的两边, 他们都知道彼此在镜子的背后, 两人猛然转身拿枪指着镜子。此时, 他们所看到的镜像, 明明是对方的形象, 然而实际上却是他们自己本身。因此他们都迟疑不敢开枪, 镜子背后的人, 究竟是敌人, 还是自己?这里的镜子实际上扮演了“他者”的目光, 镜子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 同时又因为只涉及表象而不真实。影片中的其他人都同这面镜子一样, 相信的往往是眼睛所看到的表层, 就像拉康所说的, 婴儿确认镜像即是自身时, 他也获得了另外一双眼睛, 也就是说在镜子前的人们会用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眼睛”才是自我的真正来源。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太在意这个“眼睛” (即“他者”的目光) 对我们自身的影响, 但是在《变脸》中, “眼睛”同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已经对立为水火不容的关系。这时, 我们就会不免问问自己, 我们究竟是谁?是否一直在甘愿做别人眼中的“自己”?影片中幸运的是, 肖恩的妻子感受到了假“肖恩”的异样, 并且通过血型检测认证了肖恩的身份。即使是依靠冷冰冰的技术, 但不可否认的是, 她对自己丈夫的感性认识在其中也占了很大的成分, 因为两人彼此心灵相通, 深入到了他的人性本质。也是因为如此, 镜子这个“眼睛”所造成的迷局最终也得以被打破。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镜子是我们认识自身的起点, 它可以反射出人类自身的真实形象;在此基础上对自我的主体性进行确认时, 人类自身会难以避免被打上“他者“烙印。

篇4:计算教学从迷茫走向明晰

一、简单情境,生成精彩数学

情景的创设是新课改带给计算教学的生机。它改变了传统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情景的丰富多彩需要我们教师理性思考、合理引导。

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加减法”时,书上的情境是一幅小兔拔萝卜图,笔者认为这个情境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也适合本教学内容,因此不需要另外创设新的情境。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用好这个情境:

教师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小黑兔和小白兔在山坡上种了许多萝卜,秋天到了,萝卜丰收了,它们决定一块儿上山拔萝卜。小白兔提议要和小黑兔比赛,看谁拔的萝卜多。他们用力地拔呀拔呀,累得满头大汗都不肯歇,终于把萝卜拔完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谁会赢呢?

情境的设置并不仅仅是图画的展示,而是需要声音、问题等多方面的烘托。因此当教师讲完童话故事,提出让学生猜猜谁可能会赢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由静静地倾听变为争先恐后地猜测,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继而产生强烈想知道比赛结果的愿望,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出示相关信息)?观察图画,说说从图画上你可以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共出现了6个问题:1.小黑兔比小白兔多几根?2.小白兔比小黑兔少几根?3.小黑兔和小白兔一共有几根?4.小白兔和小黑兔一共有几根?5.小白兔再拔几根就和小黑兔同样多了?6.小黑兔吃掉几根萝卜就和小白兔同样多了?)

本以为学生提了这些问题已经到极至了,突然有个学生问:“小黑兔给小白兔几根萝卜他们就一样多了?” “不对的” “错的”“算不来的”……我一惊,这不是挺对的问题吗?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意见呢?仔细一看,我不禁深深地佩服我的学生。于是我问:“下面的同学有意见吗?有意见就请大胆地说。”

生1:这个问题没有办法算啊,小黑兔不管给小白兔几个都不可能是一样的。

师:让我们来试试看(确实是这样)!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片刻过后)

生2:老师我发现了,因为小白兔是单数,小黑兔是双数,这样不管小黑兔给小白兔几根萝卜他们都不会同样多的。

师:那怎么把条件改一下,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呢?

生3:把小白兔拔的根数改成22根。

生4:把小黑兔拔的根数改成36根。

……

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他们的想法也是我们无法预测的。我怎么也没想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如此敏锐。可见情境并不只具有吸引兴趣的作用,它还具有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拓展数学思维的作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因为有形象的情境作为依托,才能够顺利发现单数与双数之间的关系。虽然这种发现仅仅是朦胧的,但是对他们来说已经迈出了研究数学的第一步。

二、创设情境,发展教材内涵

数学课本由于受篇幅和学生生活环境不同的限制,不可能将教学内容都呈现在生活情境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教材与生活的桥梁,将学生生活情境运用色彩艳丽、画面活泼的动画引入课堂,使学生学习计算具有现实性,富有生活气息。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一课的教学,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共获得38枚金牌,而英国获得29枚金牌,让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学生一般会提出“中国比英国多几枚金牌?”这样的问题,而学生只有在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相关知识的背景下,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无法求出或计算结果不一样时,学生就产生了急于知道结果的强烈情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的情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学生解题过程中认知上的冲突、对事物的不同理解、新旧知识间的差异,都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这样的情境,以认知冲突扣动学生的心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讨论、探究的欲望,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篇5:迷茫抒情散文

面对此时如此糟糕的我,不知所措。刚刚发下成绩单,我的成绩却惨不忍睹,使我一次再一次的承受着打击,刚刚快要昂起头却出现了晴天霹雳,使我不得不低下头,放慢脚步,独自一人行走在中考的路上。

面对卷子被鲜血批改的53分,心却如针扎的.一样痛,使我无法呼吸。我坐在书桌对面的摇椅上,望着天空中的月亮,那月亮姐姐不再像往常那样皎洁,那天却像整片乌云遮盖住,却看不到一丝丝光明。此时的我心情更加沉默无语,我回想着自己每天所做的一切。唉,很累,初三真的很累。我的成绩更是惨不忍睹,它让我无法接受,就像心电图。

然而爸爸告诉我,女儿你要相信自己,败不娇气不馁。这是爸爸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我每次成绩失败中,他总是鼓励我,默默地告诉我加油!我发现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他告诉我在失败中不要气馁,要学会勇敢的爬起来向前走。此时的我想到,也许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挫折,这种困难只有自己才可以去战胜它,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学会勇于挑战。

在这次考试中的我失误虽然很大,但是如果我在失误面前低头,也许真的失败了。是爸爸的一番话,使我再一次鼓起了信心,坚持了自己的脚步。

我对爸爸说:“我不会再失败,爸爸对我微笑,好,加油!亲爱的女儿,我相信你。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篇6:青春迷茫的散文

其实,青春是一条长长路,永远也知道路的尽头是怎么样的,也不知道路上有些什么,一条未知的路,长路漫漫,有苦有笑,苦得如墨汁般,黑暗而无光茫,乐得就像口渴之后喝上一口可乐,很凉快,很舒服。路途上,有美丽的风景,有同伴,一路走来,我们一起经历了风雨,有聚有散。在青春里面,我们有健强的体魄,有灵活的心灵,有美丽的身影,出现在不同的人和物的面前。

也许,你不记得曾经的青春是怎么的样子了,但是你总会知道,走了那么长的路了,你现在应该清醒了吧。你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你青春时候该有的样子,那是你那时正迷茫着。那时的你,正迷茫得不知所措,好像做什么都不对。想要好好地找工作,但是工作却并不如人意,你失落得一塌糊涂,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这样的一种状况。想要好好地谈一场恋爱,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一段感情,矛盾着,犹豫着。你想改变自己,但是却并不成熟,不知道怎么去找到突破口。但是,不知不觉中,你渐渐地走过来了,你也不知道是怎么样过来的,摸着摸着就过来了,然后感叹着,时间过得真快啊。

篇7:感觉人生迷茫散文

不知道,在这个年龄是不是大部分的年轻人回事在这种挣扎,彷徨,迷茫的状态中犹豫。生活的压力让原本迷茫的路更加迷茫,每天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内心更加痛苦。

本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年龄,却步履姗姗,老气横秋。在人生的路上渐行渐远,逐渐迷失了自己的路,逐渐自己忘记了曾经的梦想,忘记了自己的出路。

这个痛苦的根源我一直在探寻,生活的压力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是细细想想,应该是内心对不确定的恐惧,因为如果你辞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可能面临着失败,面临着更加痛苦。现在的状态虽然也是彷徨,但是不至于让你露宿街头,不至于让你败得一塌糊涂。所以你还是选择了维持现状。

当所有你承受的痛苦大于你对这个不确定的恐惧,你就会毅然决然走出这一步,去为了明天奋斗努力!勇敢的迈出了那一步。

也许当你迈出了这最艰难的一步,可能迎接你的将是另外的一片天空,可能不是一马平川,但是至少能够让你看到更广阔的风景。路,越走越宽......

用一句经典的歌词来安慰鼓励自己吧: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篇8:我的生本之路:从迷茫走向智慧

一、我的认识误区带来的诸多困惑

因为一开始接触生本,看到的、听到的是它最优秀、最美好的一面,所以刚开始我心中的生本课堂就是:学生四人小组上台展示,台下学生质疑、台上台下学生相互交流,完成本节课的任务,老师就是巡视巡视。因为这种认识,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我就急于开始了生本教学,结果出现了诸多的困惑:

1、生本课堂主张让学生做,让学生讲,老师尽量不打断学生,也尽量不提学生没讲到的知识点以及题型,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自己领悟到,可是学生表达能力有限,自学能力不够强、知识面不够广,讲解过程中出现重复讲解或者讲解不到位造成浪费时间的现象,导致课堂上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几乎没有时间对于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提升,周而复始,遗留下好多问题,影响后面的学习,同时出不了尖子生。

2、四人一小组按好、中、差进行分配,好的学生基本上每科都好,差的基本上每科都差,所以各科小组长基本上都由同一个人担任,任务重,而且忙不过来,甚至影响自己的学习。

3、本校招收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在乎表扬或批评与惩罚,软硬不吃,无所谓态度,学习态度极端不端正,导致部分小组工作根本无法开展下去,导致差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差。

4、前置作业的设计很伤脑筋,学生对于前置作业的完成基本只是一问一答,并没有对问题加以引申拓展的习惯与能力,一个问题的给出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5、很多学生展示的时候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做起作业,考试起来却一窍不通,成绩考出来比非实验班更是差多了。

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正开始了,才知道课改的日子原来這么辛苦。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也是我们所有老师所追求的。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教会别人任何东西,所有会的都是自己学来的,你讲得再多都是你自己的。学生是如此,我们亦是如此!所以,对于生本理念的实践,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去摸索、去改进。

二、我的生本实践探索

1、合理分组

因为新接手七年级,人数不多,46人,刚开学我是按身高及男女比例调配座位,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自荐或推荐小组长,两个小组又组成一个大组,并推荐出一位大组长,同时推荐出一位数学科代表。一个月后,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及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所学的内容不多,考试成绩差别不大,所以只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了一些微调。半期考试后,我依据成绩,结合平时的表现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A层次属优秀学生,B、C、层次属中等学生,D层次属后进生,由A层次学生担任小组长,并从B、C、D层次中各挑选一位成为自己的组员,要求小组长在挑选组员时要考虑到男女搭配,并自己亲自挑选出小组长和大组长。一个学期后,对学生情况已经非常了解,所以下学期一开学,我又根据之前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将全班同学重新分成四个层次,但这次是由我亲自搭配小组成员,根据男女比例、学生性格特征等,并重新选出一些有经验又表现突出的小组长和大组长,小组成员现在已经基本稳定,但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微调,暂时不进行大的调整。

2、组长培训

组长是小组的领导者,所以组长的培训显得尤为关键。必须让小组长、大组长、科代表明确他们的职责是什么,刚开始我把他们的职责打印在纸上发到每个人手中,让他们熟记自己的职责,隔两天就召集一次,反馈情况并对在执行过程中觉得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不断完善组长的职责。一段时间后,可由科代表召集组长反馈并向老师汇报。

3、起好组名、确立小组目标及小组口号

组名是一个小组的称呼,由小组成员自己给自己取好组名,并解读组名,学生很有激情,同时由小组成员共同确立自己小组的目标及口号、格言等,极大的提高了每位同学的团队精神及使命感。

4、合理分工

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往往各科都好,成绩弱的往往各科都弱,所以基本上语文、数学、英语小组组长都集中一人担任,为了减轻小组长负担,也为了让其他组员有事可做,可以将小组每日常规分配到每个人身上,比如A专门负责组织讨论、安排、汇总等,B专门检查语文、C专门检查数学,D专门检查英语等。

5、小组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需要有小组共同的制度,所以可以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共同讨论小组公约,每个小组的公约可以有自己的小组特色,组员必须共同遵守。

6、小组激励措施

小组活动最关键的是激励措施,尤其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我是以加分的形式,每节课进行量分,设计好小组、大组的量分统计表,制度不能过细,不然操作起来繁琐,每周、每月进行统计,评选出周冠军小组和个人以及月冠军小组和个人,并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

三、我的生本课堂展示

生本课堂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学生展示,刚开始可以给学生看一些优秀课例的光盘,不同科目的都行,先让学生明白课堂展示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在心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接下来是对学生进行培训,发言的秩序井然,落落大方,讨论的热烈,抓住实质,这都需要培养。例如训练学生的语言和表达,声音要洪亮,表达要清晰明白;训练学生讲课,不只是讲怎么做,还要讲为什么这样做,最后要强调重点;训练学生的听课,认真倾听,及时质疑和补充;训练学生的纪律,行为规范,思想灵动,能静能动,活而不乱等等。刚开始学生肯定还放不开,可以挑选一两个小组作为代表,先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然后再由他们去带动其他小组。刚开始要求不能太高,不一定要求四人一起上去,一个或两个都行,先让他们想说、敢说,再到会说。如何去训练?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思考。这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耐心守候。

四、我的课堂角色

曾经误解为生本课堂上老师真正解放了,只要当当主持人就好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发现生本课堂其实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为避免课堂上展示的形式化和重复展示现象等,课前老师应该非常明确这一堂课的目标是什么?我要讲哪几个例子?我要达到什么要求?在课堂上,趁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到各小组巡视,收集我要的例子,万一没有出现我要的例子,可以坐到某一个小组中去与学生一起探讨,达到课堂的深度,让自己想说的话和想要讲的东西让学生讲出来。同时,老师一定要管得住嘴巴,尽量让学生暴露出问题,尽量让学生去质疑,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讲解有误或有没发现的问题时,此时老师应适当的点拨,把学生拉回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中来,及时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因为学生的想法各不相同,暴露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老师灵活应变,并在课前预设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方法从哪来,就从学生中来。

篇9:青春迷茫的散文

青春,让我沉默,不是因为喜欢沉默而沉默,而是少了那些人,那些事,那种氛围,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回想起已成为过去的曾经,多么刻骨铭心,也早已老去。那年少时光,也随了流水,匆匆凋零。物是人非的无奈,也化作欲语泪先流。

青春,让我执着,为了心中的梦而执着,是为了不辜负年少的期望,梦在远方的志向,波澜不惊的修养。站在回忆的渡口,多么希望时光就此停留,曾经沧海难为水,当初的愿望不成云了吗?时光催人老的凄凉,各自伫足的地方,又是否能在隐忍下开出盛世的华章?

青春永远是美好的,是自己对心境的诠释,是深沉的意志,炽热的感情,是岁月的智慧,承载了我们的年华,缱绻了我们的故事。

青春的路上同样有迷茫。我们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路是泥泞与荆棘,我们彷徨在梦想与堕落的边缘,渐行渐远,我们渴望成长、有满腔的激情与理想、有自己的执着与追求,可又无法释放。迷茫中,不知路在何方。

夜空指示着命运,静谧中发出光,蓦然照亮我的身影,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纵然路上泥泞与荆棘,我们只要敢拼,输得起,流血何妨,青春路上不该彷徨。曾经一缕希望的光,应是前进的力量,使青春的炽热心燃烧起来,烧尽人生的疲惫,使自己心灵可加精彩。

在青春的舞台上,我们书写着惆怅,怀揣着梦想,跌跌撞撞,演绎着各自的年华。一段时光的弦,承载了无边的思念,一谱一曲,过了多少年,拔弦的手少了懵懂的温度,那不朽的和弦我们已弹不出。也许青春是场终究散场的歌舞,可唯独记忆却永垂不朽。在这舞台上,难道任时光采撷去最美的年华而无动于衷吗?青春并不忧伤,可是我们何必演绎的凄凉呢?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它总是在我不经意间悄悄溜走,而它对谁都公平,任谁都只有那几年时光,一旦错过了,便是陌路。凡世的喧嚣,世间的欢俗,是真的那么重要?笑容或眼泪,幸福或悲伤,才是青春本应有的模样。或许,走过的坎坎坷坷赋予我们情感的经历,亦带给我们逃避现实的借口。那些年华,也许散落在天涯。

篇10:迷茫少年散文

迷茫少年散文

记不得上一次想倾诉自己的心声是什么时候了,随着时间匆匆从指尖流走,岁月虽没有无情地在我脸上留下多少明显的痕迹,可心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积蓄一些难以忘却的事无法释怀的情。平时在匆匆忙忙的时间里它会让你无法所觉,但每当你完全静下来之后它就会慢慢的侵蚀着你的心,让你的.魂,无法停憩。

今夜了无睡意,我不知是否今天睡得多了,还是心中太静,脑中思绪太乱,让自己疲惫的灵魂不得以停憩。即睡无眠,然则起。给自己单薄的身子披上一件厚厚的大衣,俏俏地下床来到窗前。轻轻地打开窗,淡淡的春季夜风袭来,让刚离开被窝的我,冷得有点抖擞。静静地倚依着窗台,抬起头望着夜空。可能是天气凉了吧,月亮母亲带着星星这些小家伙去云窝里睡了,但偶尔会有调皮的小家伙伸出头来对我眨眨小眼睛。仰望星空,星星都睡了,可我却无眠。此时,那些年积蓄的往事伴着淡淡的悲伤凶猛无情地向我脑海里涌来,它也不考虑我弱小的身子是否受得了,一下子使我安静的心,绪乱的脑海有种要破裂的迹象。啊,很伤,很痛,痛得我无法发出声音,泪悄然划过脸庞掉落在地渐起一朵朵无声的泪花。。。。

篇11:迷茫的人生抒情散文

突然发现、人生是这样迷茫。不知道怎么就这样开始了,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又会怎样的结束,更不知道上天会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结局。

在这已快接近凌晨的夜里、拂来的微风并不没有很冷的感觉,夜、很黑。一颗星星也看不到。人已很疲,很想舒服的睡上一觉,但似乎是已习惯了很晚睡、或是想得太多,还是睡不着。特别不喜欢那种失眠的感觉。努力的睁开着眼睛,等待着在闭上双眼就能瞬间睡着时刻到来。

忽然想说些什么,却找不到可以诉说的人,找不到什么可以述说的事,所以只好埋在心里。想写些什么,却又不想把大脑打开,那样会想得太多,心就会很烦躁。

转着转着、又转回了电脑前。坐下、继续做着那重复

对未来我从不悲观,虽然有时候会暂时的`迷茫

现在的一切并说明不了什么、以后的一切谁也说不定。

上一篇:在孔子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下一篇:执行不力的十大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