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目以待成语解析

2024-04-08

拭目以待成语解析(精选11篇)

篇1:拭目以待成语解析

【注音】 shì mù yǐ dài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

【解释】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拭:擦;待:等待。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形容殷切地盼望

【近义词】翘首以待、静观其变

【反义词】置若罔闻

【例句】美国和英国已表示将拭目以待,以决定是否向新政府提供任何直接的经济资助。

篇2:拭目以待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成语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成语简拼 xzyd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同“虚位以待”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成语故事

篇3:15个用法易混淆的成语解析

空穴是来风的条件, 既能来风, 必有空穴, 传闻有一定根据。现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 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

传言有虎的人很多, 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

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 错。

4、炙手可热:

形容人很有权势, 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 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

“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 属误用。

6、首当其冲:

首先受到攻击, 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 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且写作“不温不火”, 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

只用于对方或他人, 不可用于自己, 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

说话有分量。不能表示守信用, 也不能用于自己。

1 0、首鼠两端:

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 1、溢美之词:

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 2、脱颖而出:

比喻人才崭露头角。误用“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 3、蓬荜生辉:

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简直是骂人。

1 4、不可收拾:

无可挽救, 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 变褒为贬。

1 5、出奇制胜:

篇4:常用成语误用解析

第一

“首当其冲”——多数情况误认为“首先”“第”“首要位置”

如(1)“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健康类图书占了一大半,而中医养生类图书首当其冲。”

(2)“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了每个家庭首当其冲的任务。”

分析:首当其冲是说处于要冲的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贬义词。这里没有首先、第一的含义,示例(1)(2)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正确用法:“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第二“屡试不爽”——多数情况误认为“没有成功”

如(3)“有的人寻找工作很快获得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4)“目前化妆品市场假冒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多次采取打假行动,但屡试不爽,收效甚微。”

分析:屡试不爽的“爽”,是“差错”;不爽是没差错。意为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有每每都成功的意思。示例(3)(4)误将“不爽”理解为多次都不成功,正好将成语意思用反,曲解了成语的原意。

正确用法:“那种凭直觉认为屡试不爽的玄妙预言是十分危险的。”

第三“不以为然”——多数情况误认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如(5)“对此次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家’他并不以为然。”

(6)“没想到,一些别人不以为然的小事,也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暴风骤雨。”

分析:“然”,是“对”。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听者“不同意”“不赞成”对方的说法。往往含轻蔑的意思。示例(5)(6)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不认真对待,不当回事。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

正确用法:“我嘴上虽然承认他说的对,但心里还是不以为然。”

第四“差强人意”——多数情况误认为“不能使人满意”

如(7)“巴西的防守虽然差强人意,但进攻、传球等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8)“最近我的心情不好,股市又暴跌,现实与理想总是差强人意。”

分析:“差强人意”原指“很能振奋人的精神”。“差”是颇、甚之义,这是该词的古义。今义则指“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还不至于叫人特别失望。”“差”是尚、稍之义。示例(7)(8)分明是在说“不能使人满意”,或者“使人感到差劲”。背离了。差强人意”的原意,自相矛盾,表达的正好与愿望相反。这里用“不尽如人意”比较妥帖。

正确方法:“除了前天晚上他的行为差强人意之外,一直很让人不满。”

第五“望其项背”——多数情况误认为“表示赶不上”“只能望其项背”,带有悲观的色彩

如(9)“她对女人味的诠释充满了智慧,令后来者望其项背。”

(10)“王熙凤是一个让男子都觉得汗颜的角色,其辣其狠使贾琏也只能望其项背的。”

分析: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形式)。示例910与句中的语意矛盾,意思恰恰表示反了,可谓南辕北辙。从句意上推测,“望其项背”当为“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

正确用法:“简化字显然已经是大势所趋,影响范围之广已非繁体字所能望其项背。”

第六“灯火阑珊”——多数情况误认为“灯火辉煌”“灯光璀璨”

如11“江边的夜晚,凉风徐徐,抬头远望,对岸一片灯火阑珊。”

12“晚风徐徐,城市的阑珊灯火尽收眼底。”

分析:“灯火阑珊”是衰落、颓败、灯火稀疏黯淡的意思。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示例1112本来是说夜晚灯火辉煌,但误用了成语,与原意完全相反。

正确用法:“到处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猛一回头,却发现他就在灯火阑珊的地方。”

第七“粉墨登场”——多数情况误认为“出台”“上场”,误当褒义词使用

如13“历经一年的反复修改,今天这本《雅思真题高频词汇口语》终于粉墨登场了。”

14“为了迎接第六届华商大会,青年志愿者队伍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篇5:逸以待劳的成语解释

暂无合适的关于逸以待劳的成语故事,欢迎您的投稿贡献,您的.贡献将有数百万网友受益,我们必将保留您的大名在此!

【逸以待劳的造句示例】:

况汉口有极大市街,依托掩护,逸以待劳,持久之力,明如指掌。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

篇6:静心以待

作家白落梅说, 人出生的时候, 原本没有行囊, 走得路多了, 便多了一个包袱。其实, 这个包袱里, 既有我们必须的生活用品, 柴米油盐等细碎的、不起眼的物件, 也有我们的梦想和渴望。只是时光很短, 天涯很远。很多人的梦想或渴望也只能停留在梦想里, 无法实现。只是一些人能想得明白, 放得下, 有些人却想不通, 也放不下。这样就会有痛苦产生, 有无奈困扰。

当然, 对大多数人来说, 能真正放下的也不多。有人说, 人生的终点, 不是在山水踏尽时, 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 而是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因为, 如果你把自己身上的所有包袱都能真正放下了, 那么你就能轻松了, 更能静心以待。

白落梅曾描写过这样一个场景:阳光下, 读书泼茶, 静坐小憩, 偶有路人打屋檐下经过。只借问一句:驿路边的梅花开了没有?湖畔的杨柳绿了没有?青墙黛瓦下, 这短暂的邂逅, 竟成了高雅的风景。

这样的场景是令人神往的, 也是让人向往的, 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浮躁的时代, 能真正静心下来, 懂得享受一份美好的人并不多。曾几何时, 我们都变得忙碌不堪, 应接不暇, 给我们的内心没有留下一点静美的时光, 人事匆忙, 也许当我们真的能静心下来时, 我们早已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这样美好的享受了, 那个时候, 也许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 会发出多少无奈的感叹。可人生从来都没有回头路可走。

篇7:中考成语题分类解析

一、用成语猜对联

例1 (贵州毕节)古有一县官下乡体察民情,行至一穷秀才家门前,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为“二三四五”,下联为“六七八九”。县官看后离去,第二天派人给秀才送来所需物品。你知道对联暗含什么意思?请用一个成语概括: 。

解说:对联,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的文学样式,它不仅语言简练、格式工整,而且含义丰富。成语和对联都是语言文化中的奇葩。此题要求同学们结合有趣的故事来猜测对联暗含的意思,具有谜语的意味。细心推测这副特殊的数字联就会发现,原来它是一幅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谐音,合起来就是“缺衣少食”,是说缺少衣服和食物,诉苦诉得很含蓄。

二、用成语释图形

例2 (山东东营)下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仔细观察主体部分(汉字和英文除外),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解说:在徽标图形中,点、线、面、圆等符号都是由某种事物抽象变形而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解读徽标,就是要通过联想解读出徽标中的符号所表示的事物及其蕴藏的深层含义。此题关注的是环境保护问题,解答时要细心观察画面,联系生活展开联想,按题目要求将构图与内涵表述清楚。所用成语,可从图形本身或其内涵着眼进行思考,并巧妙地将其融入表述之中。

答案示例: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既别出心裁,又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三、用成语写典故

例3 (湖北荆门)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注:选段为《行路难》和《出师表》)

解说:丰富多彩的成语典故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从成语典故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从中感悟到深刻的哲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很多,许多典故已演化成俗语或成语。如《行路难》中的姜尚“垂钓碧溪”演化为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宗悫“长风破浪”演化为成语“长风破浪”“乘风破浪”;又如《出师表》中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诸葛亮自叙的经历体现出他为蜀汉“鞠躬尽瘁”的精神。

四、用成语说人名

例4 (安徽芜湖)写出与下面人名有关的成语。

示例:任贤齐——见贤思齐

(1)杜鹏程( ) (2)王任重( )

(3)刘海粟( ) (4)焦若愚( )

解说:现代人的姓名包括姓氏和名字,虽然说只是一个符号代码,却大多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寄托着某种情感愿望,有的还烙上了时代的印迹。由于成语用字凝练、表意丰富,许多名字就截取了成语的部分字词来表达意愿。此题要求我们解说名字中隐藏的成语,所解说的成语需要有名字中的两个字,字的组合方式不限。题中的“鹏程”源自成语“鹏程万里”,“任重”源自成语“任重道远”,“海粟”源自成语“沧海一粟”,“若愚”源自成语“大智若愚”。

五、用成语换近义

例5 (云南大理、楚雄、丽江等)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 (注:选段为《桃花源记》)

例6 (山东德州)用意思相近的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写在句后的横线上。

①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十分鲜明的典型人物,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是“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②传统的家长会、上门家访,能被“电话家访”取代吗?中小学教师、家长和专家对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例7 (山东枣庄)第二段中加点的“亦步亦趋”喻指一味模仿别人,请写出两个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注:选文为《比正路还长的巷子》)

解说:正因为成语涉及内容广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许多意味深长的话语可用成语来表述,这些话语包括惯用语、谚语、俗语、歇后语、诗词文句等。实际上,就是用成语来表达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句。例5、例6要求用成语来代替诗句、俗语,相比之下要难一些,同学们不但要理解诗句、俗语的含义,还要联想搜寻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例7要求写近义成语,也具有开放性。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平时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

答案示例:例5.豁然开朗;世外桃源。例6.①口蜜腹剑、笑里藏刀。②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各抒己见。例7.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生搬硬套。

六、用成语释诗文

例8 (湖南湘潭)

长安九日诗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从诗的前两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成语表述。

例9 (福建厦门)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傲然挺立,任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的枝叶,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蓝的天空,向炽热的太阳,向广袤无垠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不论是润如油膏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 )的参天大树!

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

A. 玲珑剔透 B. 器宇轩昂

C. 锐不可当 D. 抑扬顿挫

解说:用成语来解读诗文,能提炼其内容的精华、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解读的内容多涉及人物的处境、情感、性格、精神以及所体现的思想、主旨等。例8要求用成语概括古诗词中人物的境况。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南云”“北雁”,这些都是触发人的乡情与亲情的事物,“北雁”还表达出自身孤单落寞之苦。而在它们的前面加上“心逐”和“形随”,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急切的归乡之情。再加上后面的一“逝”一“来”,诗人那种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形单影只的处境也就充分显示出来了。例9要求用成语来解读语段的内容。语段运用了象征手法,歌颂了某种职业的崇高或人的高尚情操,具有励志的作用。最后一句是总结句,也是主旨句,所填成语具有概括、总结的作用。从文段的内容、情感和语气来看,最准确的应该是B。解答此类题,要充分把握诗文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和外来文化,凝聚着人类的智慧,蕴含着精辟的思想。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应尽量多地积累成语,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成语的来源,知晓成语故事。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对大家学习成语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成语讲座、成语知识竞赛、成语接龙、成语新说等。适时的训练能强化大家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训练时应将成语与仿写造句、图文探究、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题型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成语的内涵,思考其给予我们的人生启示。这样,才能使成语学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成语文化。

篇8:历练优良心态严阵以待就业

1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大学毕业生尤其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在求职和面试中都要注意调试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仍要积极乐观, 并学会给自己减压。同时也可以找一些有共同求职意向的同学互相分享信息和心得, 在团体中共同舒缓压力。保持开放的心态, 积极地适应目前的形势, 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很重要。有些人在目前的形势下也许暂时要偏离原来的目标, 但是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 对残酷现实妥协的同时也不放弃自己的努力, 最终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一定的范围内调整自己的计划, 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 重新评估自己原来的计划[3]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 对职业生涯的合理设计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 客观分析环境, 正确选择职业, 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各种困扰, 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觉知与承诺、认识自己、认识工作世界、决策、行动、再评估/反馈成长六步骤[4]。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课程指导体系, 进一步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系统建设[5]”, 这体现了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的重要性。有调查表明, 只有46.6%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 40.3%的学生“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33.0%的学生“清楚自己毕业时将进行的职业选择”, 28.8%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计划”, 26.4%的学生“了解自己将来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6]”。而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对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优劣势以及未来想从事的职业进行较好的了解, 即没能在这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心理准备程度与大学生职业选择和未来入职适应及发展积极相关[7]。

2 随时跟上政策的心态, 了解掌握就业的主要方向

国家政策所及之处, 往往是国家、政府关注的重点, 也是大学毕业生展现自我和挖掘自身潜力所应关注的重点。比如国家鼓励大学生下基层, 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 可实际上, 在基层工作是难得的锻炼机会。笔者留校后到系里锻炼了一年, 了解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心态, 再回到部里工作时感到心中有数, 之后笔者参与了大量心理咨询实务工作, 掌握了大量个案资料, 后来无论是讲课还是解决问题时, 都感到轻松省力, 不少时候还如鱼得水[8]。2009年3月5日,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而且明确表态, 第一就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这是继六部委《关于开展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后, 政府再一次以“非常时期, 非常举措”的气概, 向高校毕业生伸出最有力的臂膀。从政府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中可以看出, 政府积极倡导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大框架:面向基层、一线;面向非公经济、进军中小企业;倡导自主创业。这表明, 社会转型期需要大学生改变择业观念。在未来, 区域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 必定都会让人才的需求和流向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以务实求真的心态、更加扎实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9]。

作为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 必须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政策;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地方政策;就业规则与毕业生义务;探索就业保障渠道[10]。就业保障是失业保障的新发展, 就业保障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就业[11]。就业和社会保障之间是相互联系的[12]。就业与社会保障都是对劳动者生活的保障, 均是国家对社会个体所提供的保护政策。尽管就业与社会保障之间存在着联系, 但必须注意到两者之间是不可互相替代的, 因为就业并不能替代社会保障, 劳动者就业后并不能自动解决诸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风险问题, 这些问题注定需要通过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险乃至其他社会保障才能得以解决[13]。就业保障体系必须包括3个主要方面:其一, 在劳动者成为真正的劳动者之前促进其就业, 保障其就业的权利;其二, 在就业后要抑制失业, 尽最大可能保住其职位, 避免劳动者沦为失业者;第三, 在劳动者失业后, 促进其就业, 使其尽快再就业[14]。

3 勇于接受挫折的心态, 打造就业坚强的品格意志

在当今这个错综复杂、千变万化, 犹如万花筒的大千世界里, 大学生就业不是一帆风顺的, 必须要有极大的耐心。前进的道路总是弯弯曲曲、呈螺旋式上升的, 不经风雨, 难见彩虹。因此, 作为当代大学生, 一定要有勇于面对挫折的心态。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事情发生的大小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的看法、想法和做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需要有良好的心态,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同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 切不可因此自卑, 面对求职失败, 应该认真反思, 吸取经验教训, 努力争取新的机会, 客观认识竞争, 保持良好心态[15], 要不断积累隐形资本, 打牢就业基础[16]。

大学生要自觉加强对自身优良品格和意志力的培养, 养成敬业的习惯, 提高就业核心能力。就业核心能力是能给大学毕业生创造价值的, 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关键能力, 包括品质力、技术力、实践力、学习力和创新力[17]。大学毕业生虽然目前不在职业岗位上工作, 但培养自己的优良品格和意志力是成功实现职业目标的必备内涵, 应主要从勤奋好学、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等多方面去努力。要明白“成功没有诀窍, 只有老老实实, 提高自己的能力, 加强优秀品质的培养, 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才是不二的成功法则”[18]。

4 历练谦卑受教的心态, 使自己能够尽快融入市场

古人云:“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现实中, 我们发现, 稻米越成熟, 腰弯得越低;跳高运动员腰弯得越低, 跳起的高度越高。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 学历代表着过去, 知识能力代表着现在, 而学习力则代表着未来。因此, 一定要有归零的心态, 不应把过去的成绩和曾有过的辉煌当作“资本”, 而是要保持谦虚受教的心态。我们知道,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 若不把杯子里的水倒掉, 你想给里面再注入其他东西, 是很难的。高校毕业生面对就业, 也应如此。因为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 竞争时代不比学历、财力、物力, 而是比学习力。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就很难顺利就业。19世纪时, 知识容量每50年翻一倍, 一条资讯要在全球传遍得3年时间, 而现在, 知识容量3个月就翻一倍, 一条资讯在短短的0.05秒就会传遍全球[19]。当代大学生应当更清楚“学业是基础, 就业是导向, 职业是载体, 事业是目标”[20]。

5 拥有包容并举的心态, 才能促进顺利就业

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白,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 这主要表现在政策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保障就业的整体功能未充分发挥出来等几个方面。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完善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 创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公平环境, 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充分发挥体系的整体功能。所以, 高校毕业生要顺利就业, 必须融入到大的社会环境之中去, 这样一来, 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实现顺利就业。

摘要:面对日趋加剧的就业竞争压力, 多元化的就业环境, 每一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期间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1]。现论述大学生如何历练优良的心态, 进而从容、顺利就业。

篇9:2015年中考成语创新题解析

一、根据课文选成语

湖南长沙卷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已学课文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掌握文言课文的字词句外,还要留心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很明显“愚公移山”出自课文《愚公移山》,“一鼓作气”出自课文《曹刿论战》,所以选这两项。

【参考答案】③ ⑦

二、根据谜面猜成语

四川资阳卷 猜谜语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根据下列谜面猜成语,任选两幅图案将序号和成语写在横线上。

序号: 成语:

序号: 成语:

【解析】在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谜语题是不多见的。这道据图(谜面)猜成语题,不仅考查了考生观察图片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猜想的能力,还考查了考生积累成语的情况。解答本题时,只要看懂图片(谜面),就很容易猜出成语(谜底)。

【参考答案】①口是心非 ②德高望重 ③三言两语 ④里应外合

三、根据成语对对联

湖北宜昌卷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

①山清水秀——( )

②粗茶淡饭——( )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对联的能力。根据对联出句和对句句法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字数相等、意境相似(或相反)的特点,首先把上联“山清水秀”拆成“山—清—水—秀”四部分,然后分别对之。“山”是名词,即可对出“花”等,“清”是形容词,即可对出“好”等,以此类推,“水”可对“月”,“秀”可对“圆”。对“粗茶淡饭”下联也如同此法。总之,对出的下联除了符合对联的特点外,还一定要是成语。

【参考答案】①花好月圆(花红柳绿、月明风清等) ②山珍海味(山肴野蔌、玉盘珍馐等)

四、根据画作用成语

山东东营卷 观察黄君璧先生下面的画作《飞瀑雷鸣》,请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观察、理解、概括及表达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片,了解图片所展现的内容(即画面由哪几部分构成);其次就是结合图片标题《飞瀑雷鸣》领会图片内容的特征及意境;最后将画面内容和特征分层次、有条理地写出来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表述时一定要用上成语。

【参考答案】示例:画面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高崖下猛扑,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水汽氤氲,上方源流蜿蜒,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映衬,显出刚柔相济的特色;而旁侧的瀑布半掩半露,与主体瀑布相得益彰,再添一层气势。整个画面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思想艺术造诣。

五、根据材料探成语

贵州黔南州卷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

① ②

【解析】此题围绕三则成语材料来设题,旨在考查考生的探究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读懂材料的意思;其次就是提炼、整合、归纳出三则材料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①成语极具文化价值,堪称“活化石”。②成语逐渐被忽视,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篇10:拭目以待成语解析

下面就本人讲解《孔乙己》一课的板书设计, 谈点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见下图)

这个板书设计首先就抓住了文体特征, 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 (孔乙己) , 故事情节 (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和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情形) , 环境描写 (咸亨酒店) , 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一开篇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为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特定的空间。酒店虽小, 背景却大, 它是当时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个缩影, 具有鲜明的时代和阶级特色。一个小酒店, 就是一个大舞台, 三教九流, 五行八作的人, 都要在这里出入亮相。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和老舍笔下的“茶馆”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板书设计以酒店为中心, 以人物为主线, 以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深刻地揭示了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因素, 有力地表现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小说的构思非常巧妙, 它以“我”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 “我”自然就成了小说的线索和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

板书设计紧紧抓住作者对孔乙己两次生动逼真的描写, 通过“我”的耳闻目睹形成鲜明对比, 深刻地说明了封建教育和选拔制度不仅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 还摧残了他的肉体, 他完全成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这正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本原因。

孔乙己的悲剧是必然的, 但作者却写得从容不迫, 曲折别致而又合情合理。板书设计抓住作者对孔乙己几次喝酒动作生动传神的描写和几个钱数的巧妙安排, 艺术地再现了孔乙己在人生舞台上悲惨凄凉的晚景。

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 是要酒要菜, 站着喝, 接着“便排出九文大钱”。这时的孔乙己手头虽然拮据, 但多少还有点经济来源, 一个“排”字就刻画出孔乙己得意炫耀的穷酸形象;最后一次到酒店是有酒无菜, 跪着喝, “摸出四文大钱”, 一个“摸”字显示出动作的缓慢迟钝, 准确地传达出濒临绝境的孔乙己的窘迫;更让人回味无穷的是“孔乙己还欠19个钱呢”一句, 它在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内容上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由此可以联想到孔乙己经常出入这家酒店的情形, 这“19个钱”也不是一次所欠。孔乙己到死还背着“欠账”的黑锅, 更让人感到悲哀。

这三个钱数让我们分明看到孔乙己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这三个钱数又像三个站台, 一站一站地把孔乙己送到了目的地。作家的态度是严肃的, 笔墨是凝重的, 风格是含蓄的, 寄予了对孔乙己一类人“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深沉感情。

酒店是个人群较集中的地方, 正如小说所写:“做工的人, 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 买一碗酒, 靠柜外站着, 热热地喝了休息。”这对那些出苦力的短衣帮来说, 不能不算是件乐事。三杯酒下肚, 他们就飘飘然, 话也就多起来, 孔乙己这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一的人”自然就成了他们酒后茶余的笑料: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一个“笑”字笼罩了全篇, 不仅渲染了气氛, 更突出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作家通过一个“笑”, 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整个世态———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麻木不仁, 这正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另一个原因。

篇11:成语误写误用实例解析

一、“阎连科在中国读者心中享有盛誉,此次获奖是名至实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梁鸿说,“阎连科用富于想象力的文学手法,描述着中国生活的复杂性、荒诞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5月29日]

[解析]《汉语成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均看不到“名至实归”的身影,只能见到“实至名归”。“实至名归”,其中“实”,意即实际的成就 ;“名”,名望,声誉。“实至名归”意思是有了实际成就,相应的声誉就会随之而来。“实至名归”中的“实”和“名”二字顺序不可颠倒。“名至实归”是不规范的,“实至名归”,也说“实至名随”。

二、我记得小时候过年,放鞭炮是大事。每次放鞭炮,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出来看,小孩们边拍手边笑,大家都很兴奋。现在,放鞭炮更像是一种形式,走个过场就得了。围观的人也不多了。小孩们也不成群结对一起玩了,对他们而言,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更有魅力。(《新京报》 2014年2月7日)

[解析]文中“成群结对”应该写成“成群结队”。“成群结队”是个成语,指聚集到一起,形成了一群群、一队队。汉语中也有“结对”一词,如师徒结对,是说师傅徒弟结成对子,师傅带徒弟,帮助徒弟提高本领。由于受到“结对”一词的影响,成语“成群结队”常被误写。

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日军实施的“慰安妇”制度得到推行,广泛建立慰安所,仅在25件档案中就记载了20余个地方建有军队慰安所。这些档案是侵华日军自身形成的档案,其真实性不容质疑,这是日军强征“慰安妇”罪行的铁证。

(“中国新闻网”2014年4月25日)

[解析]句中“不容质疑”属误写,应写成“不容置疑”。“置疑”,意思是怀疑,用于否定。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文中是说这些档案都是真实的,其真实性不容许有什么怀疑。用“不容置疑”准确、恰当。而“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如质疑问难,用在文中不合语境。

四、目前的小件商品市场,由于缺乏严格的标准约束和统一的市场规范,商家众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新京报》2013年9月18日)

[解析]句中“良莠不齐”使用有误。良 :善良,指好人 ;莠 :恶草,比喻坏人。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至我辈之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良莠不齐”的使用对象是人,而不能说人以外的其他东西。文中用来说产品质量,用错了对象。文中可以说“产品质量不一”。

五、在广州,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她头戴礼帽,一身男式西装,每次出门,都坐四个人抬的敝篷椅轿,穿街过市,引得路人驻足侧目而视。张竹君被看得不好意思,以后出门便顺手带上精装洋书一本,假装在轿上看书。于是“张竹君坐大轿——倒看洋书”成为笑谈。

(《新京报》2011年6月15日)

[解析]“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也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侧目而视”出自《战国策·秦策一》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张竹君出门坐敝篷椅轿,穿街过市,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作者却说路人“侧目而视”,明显是把“侧目而视”当成了“纷纷观看”,下文“张竹君被看得不好意思”可作佐证。路人对张竹君既不畏惧,也不愤恨,怎么能用“侧目而视”?

六、而对新作《小宝和老财》的导演尚敬,范伟认为他最妙手回春,“尚导是一位可以让我这棵老树开出新花的导演,在《小宝和老财》里我就有一些和以往很不一样的表演,大家关注这部戏就能慢慢感觉到”。

(《京华时报》 2014年4月19日)

[解析]句中“妙手回春”一词属误用。妙手,指技能高明的人。回春,使春天重又回来,比喻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使病危的人痊愈。该词只能用来说医生,用来说导演,用错了对象。

七、理论上而言,将菲军舰在仁爱礁靶向清除,估计无人怀疑中方的能力,但这恐怕正中菲方的下怀,菲律宾正好可以借题发挥,向国际社会和美国主子“诉苦”,从而收获更多的战略果实。(《环球时报》2014年3月31日)

[解析]句中“正中……下怀”用错了。下怀,指自己的心意。正中下怀,意思是正合自己的心意。如《水浒传》第六十三回 :“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该词原本是谦虚的说法,句中要说将菲律宾在仁爱礁的军舰清除,正合菲律宾的想法或正落入了菲律宾的圈套,但不能说“正中菲方的下怀”,作者怎么也不能代替菲方谦虚吧?

八、麦克度格尔说,其实大家都知道霍尔是个爱对女性上下其手的人,对此,公司的高层其实都看在眼里,但都视若罔闻。霍尔承认罪行后,英国广播公司宣布跟他解约,并表示会配合警方调查。

(“国际在线”2013年5月4日)

[解析]文中“上下其手”一词用错了。《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上说,楚国进攻郑国时,穿封戌俘虏了一个郑将,王子围出来争功。伯州犁裁决时,有意偏袒王子围。于是向郑将举起手(上其手)介绍王子围,放下手(下其手)介绍穿封戌。郑将得到暗示,就说自己是被王子围俘获的。后来就用“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很明显,上文作者没有准确理解“上下其手”的意思,而将其误认为动手动脚了,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九、本报记者到该地走访时发现,整条宽阔的马路稀无人烟,两边的店铺亦门可罗雀,多处娱乐场所附近的“餐饮一条街”,众多饮食铺因惨淡经营而关门大吉。为应对经营“寒冬”,不少美甲、化妆护肤品店均新推“免费化妆”和“打折促销”等活动。

(“财经网”2014年2月12日)

[解析]“惨淡经营”属误用。惨淡,意思是苦费心思。经营,指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杜甫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诗云:“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地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如:这几年竞争激烈,他们惨淡经营才在生意场上站稳脚跟。文中作者说因“惨淡经营”而破产倒闭,显然不合逻辑,作者误认为“惨淡”是萧条、不景气的意思,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十、“两会”召开在即,我们能看到各地“涨工资”的举措纷纷付诸行动,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固然阻力不少,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就会不得不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东方网”2010年3月2日

《让上调最低工资成为两会“前奏”》)

上一篇:写份简明的简历下一篇:两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