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服情愿成语解析

2024-04-22

心服情愿成语解析(通用7篇)

篇1:心服情愿成语解析

xīn fú qíng yuàn

【成语释义】

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强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如果心服情愿,叫他写个凭据来,银子早迟不要紧的。”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形容发自内心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近义词】

甘心情愿 心甘情愿

【反义词】

迫不得已 被逼无奈

【名称】

篇2:心服情愿成语解析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二、口服心服成语同义词

心服口服 [ xīn fú kǒu fú ]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三、口服心服成语造句

1.老师的教诲言之有理,令人口服心服。

2.要让人家口服心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

3.说他们是一只更好的球队也是让人口服心服的。

4.讲出话来,有层有次,有理有据,使人口服心服,因此,马可在当地名声大震.

5.强盗头目口服心服,随即将自己的种.种罪行一一如实供出……

6.好!东家这话得好!就凭这句话,我杨某人口服心服!

7.哈哈,万老儿,今天让你输得口服心服!

8.赵晓刚也对赵晓猛口服心服,并且也希望借助这次机会一举突破到修炼者的最高层次:6级修炼者。

9.李叔你说的不错,不过今天这场赌赛,我是输得口服心服,那些场面话我也不说了。

10.所以,罗森赢了我,赢得很轻松,而且赢得我口服心服。

11.看见陆羽那副口服心服的模样,李大爷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得意洋洋地说。

12.不给我承认错误试吧?行,我今天就吃得你口服心服!

13.罢了罢了,既然是重玄真人相救,那天星也算是口服心服,还望重玄真人损耗神念救我,天星日后唯真人马首是瞻。

14.让人口服容易,要让人口服心服就不容易了。

15.他就是要让胡奎输得心甘情愿,口服心服,对自己死心踏地。

16.见到肖银剑如此出色的表演,雷宇翔完全的口服心服,他现在终于知道,叔叔为什么会把他称为难得的人才,为什么会让自己跟着他学习。

17.呵呵,让你输得口服心服!蓝琴琴得到答案后,便一瘸一拐的离去。

18.绝对没有,口服心服,老大我对你的……

19.将军神勇无敌,土拓儿口服心服,日后必尽展所长,为大汗效力!

20.不知道要如何考教你们才能口服心服呢。

21.周将军,我耶律宏哥口服心服斧也服,你确实有勇有谋。

22.贾全四十来岁,比二十四岁的许青大多了,称呼许青许大哥是那么自然,毫不脸红,看来他没有说谎,真的是输得口服心服。

23.以臣之见,他不会滥杀兵将,臣仔细询问过每一名将士,均对他口服心服。

24.要知道刚才大胡子本可一拳打得他重伤,却只是将其撞下擂台,这已经是礼让他三分,光头自然输得口服心服。

25.怎么样?如果不服气的话,还可以站起来跟我打,直到让你们口服心服才行。

26.这些跟了秦行三年五年的老兵油子大多比秦行年长的多,四十几的都有,喊秦行这个二十一岁的小伙叫老大,一点都不含糊,口服心服。

27.可就这样垫底的人物,竟然入选内宗,被长老收为弟子,这怎能让这些心高气傲的年轻修魂者们口服心服。

28.今日的无理加上以往的羞辱,我韩木定会记住,韩枫,我一定会让你后悔,家族赛场上,让你口服心服。

29.他也受够了再国内的世纪孤独,他要挑战一下输让我们输的口服心服。

30.萧天云自然不会想到这时候苏芷巧却是有这般联想,当然就是知道恐怕也是更为欣喜,只有这般才能恩威并举,不愁她不口服心服。

31.一个人的德行不在乎他的外表,也不在乎他是否善于表达,只在于他的行为是否能让人口服心服。

篇3:15个用法易混淆的成语解析

空穴是来风的条件, 既能来风, 必有空穴, 传闻有一定根据。现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 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

传言有虎的人很多, 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

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 错。

4、炙手可热:

形容人很有权势, 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 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

“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 属误用。

6、首当其冲:

首先受到攻击, 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 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且写作“不温不火”, 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

只用于对方或他人, 不可用于自己, 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

说话有分量。不能表示守信用, 也不能用于自己。

1 0、首鼠两端:

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 1、溢美之词:

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 2、脱颖而出:

比喻人才崭露头角。误用“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 3、蓬荜生辉:

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简直是骂人。

1 4、不可收拾:

无可挽救, 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 变褒为贬。

1 5、出奇制胜:

篇4:心服口服成语意思及谜语

良言妙药 …… 打一成语

二、心服口服成语解析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三、心服口服成语造句

1.高老虽然高自标树,但大家都心服口服。

2.你对她七擒七纵,她现在是心服口服了。

3.他的分析入情入理,令人心服口服。

4.你的观点我虽然驳不倒,但并没有使我心服口服。

5.你这样摆事实讲道理地真诚帮助我,我算是心服口服了。

6.他的办事能力极强,我心服口服。

7.小黄被老师说得哑口无言,心服口服。

8.我们认为他的话确为不易之论,令人心服口服。

9.他现身说法把道理讲得深透极了,我们心服口服。

10.领导纲举目张的一番讲话使员工听得心服口服。

11.他的一番话,使她心服口服。

12.对李明的棋艺我是心服口服。

13.你的解释多有穿凿附会之处,很难让大家心服口服。

14.不是你的强势就能让人心服口服的,而是要以德服人。

15.他的伶牙利齿把在座的人都说得心服口服.

16.这不足够说服她,可是每次也输得心服口服,她能越来越短的时间完成,程流星用的时间就一定比她更短。

17.但他却输的心服口服,因为这把剑实在太快!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熊复“呛”。

18.我哪里勾结土匪了,还请张司令明示,好让我心服口服,否则就是诬陷,就是血口喷人!

19.你老爹给的这纸协议正好可以让你心服口服,你不是我的人又会是谁的呢?想着,魏通将手里折好的协议用力的攥了攥。

20.今天我是输的心服口服,萧师弟的快剑,我实在是无法跟上。

21.作为总教官的重点培养对象,想要让人家心服口服,你们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22.妖血对罗修心服口服了,心说这家伙隐藏的太深了,他不放技能则以,一放技能,简直是吊炸天!不仅如此,他的平砍伤害都高达15点以上。

23.江湖上让人心服口服的大侠并不多,平时嘴巴里所说的大侠,那不过是虚应故事而已。

24.将军,如若你的回答能让我马陆心服口服,那么陆一定放下手中武器前去投降。

25.尹落晨简单的一句话却是说得我心服口服,老实说如果我们一直跑下去,早晚得累趴下,那时候猴子在出现,我们就只得任猴鱼肉了。

26.随后慢慢吞吞的说道;“太阳神体果真不凡,我输的心服口服。

27.可这一次,甘宁彻底服了,心服口服了。

28.李创却寥寥数语便能叫兄弟们心服口服,死心踏地地跟随李创,并为他卖命,就这一点,没有不服。

29.我输得心服口服!赶明儿我会把20万汇到你户头!

30.好个兵法上的大智慧,本姑娘就让你输得心服口服,你先进招吧!

31.高某输在老谷主的刀法下,心服口服,不知五位还有何需要考验?

32.莫小飞心服口服了,腐败已经渗入大清上下,求个公平就真这么难吗。

33.方盟主公正无私,不愧是闻名天下的大侠,晚辈心服口服,恭送方盟主!

34.原来太子殿下已经智珠在握了,小女子心服口服。

35.我们班的两位班长,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是那么的出类拔萃,让同学们心服口服。

36.哦当然,这个赌约对我自己也加上一条,先生输了之后,如果我不能在半年之内,叫先生对我心服口服,那么我将自行离去,永不踏入郧阳府半步。

37.楚姑娘,你不要怕,本差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把事情问清楚,也好让韦先生心服口服,总不能不教而诛吧?大家说呢?

38.真是没法子了,这个,文、文刀是吧,你看要不要比试一下,也好教这个又臭又硬的犟人心服口服。

篇5:谨防“一厢情愿”的误区

一厢情愿,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处理彼此有关的事情时, 只管自己愿意, 不管对方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 不考虑客观条件。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厢情愿”, 指的就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预案或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 主观地采取了某些说法和做法。当然, 积极的主观措施有利于课堂教学,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的“一厢情愿”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 那么这样的主观措施势必存在着消极性。教学中“一厢情愿”的误区指的就是它的消极面, 即教师“一厢情愿”采取的措施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发展, 产生了非理性的教学影响: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流于形式、“唯我独尊”“好心办坏事”等。

二、“一厢情愿”误区的特点及成因

一厢情愿的误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片面的主观性, 即带有教师不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主观意识特点。其次是隐蔽性。可以说, 教师的“一厢情愿”本意都是好的, 对于教师来说可能是自身没有意识到其不足;对于学生来说, 也是无条件地执行, 不容置疑。再次是具有正反两面意义的辩证性。教师之所以“一厢情愿”地采取某种主观措施, 肯定是考虑到其有积极的一面, 只不过没有考虑到消极性大于积极性而已。最后是可塑性, 即“一厢情愿”的误区, 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是可以避免的, 甚至可以走向优化。

“一厢情愿”误区的形成,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 先进教学理念的贫乏。数学新课标告诉我们: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还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厢情愿”地采取某些做法, 其出发点就已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其二, 教学智慧的欠缺。教学无论从艺术的层面, 还是从科学的层面去操作, 都离不开智慧。不少教师面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或生成性问题时, 由于教学智慧的欠缺, 只能采取一厢情愿的盲目做法。其三, “丢车保帅”的教学心理。不少教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方案, 对于课堂中“节外生枝”的问题, 常常一厢情愿地略讲或者干脆推到课外去让学生探究, 这显然受到了“丢车保帅”思想的影响。

三、教师设防“一厢情愿”误区的策略

误区, 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存在。不怕误入, 关键是能否吸取经验教训, 不再误入。其实, 教师的想法、说法、做法;表扬、奖励、批评等都可能因“一厢情愿”而产生误区, 以至于带来不良的教学效果, 这是广大教师们不愿看到的。因此, 我们教师必须对一厢情愿的误区进行设防。

误区之一:一厢情愿的猜测———设防的策略是给予学生解释的时空

猜测, 是新课程倡导的关键词之一, 主要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而教师如果利用“猜测”去揣摩学生的想法, 则往往会陷入“一厢情愿”的误区, 也不免会被戴上“自以为是”的帽子。其实, 简单的做法是给予学生解释的空间, 让学生自己明明白白地表达出真实的想法, 然后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1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0页有这样一道习题:有一张5角纸币, 两张2角纸币和五枚1角硬币。问题是拿出5角, 可以怎么拿?一位教师在教学时, 让学生各抒己见。前4位学生的拿法分别是:一张5角的纸币;两张2角的纸币和一枚1角的硬币;五枚1角的硬币;三枚1角的硬币和一张2角的纸币。第5位学生的回答是:两枚1角的硬币和一个3角。这时教者一厢情愿地说:“哪来的3角?是不是两枚1角的硬币, 再加一枚1角的硬币和一张2角的纸币?如果这样, 就跟学生4一样了。”学生5没有言语。

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可能出于心急, 也可能出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自作主张地把学生可能想的“3角”进行了注解。难道这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其实, 依据平时的教学经历, 有些冒失的学生口述的“3角”纯粹是个误说。在这里学生如果不是误说, “3角”也可能是三枚1角的硬币呀, 为什么教者非要如此猜测呢?面对学生这样的答案, 我们教者只要追问“什么3角”, 然后在期待中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声, 而无需作出“冒失”的猜测。

误区之二:一厢情愿的评价———设防的策略是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

在生活中, 如果突然听到某人大笑, 某人大哭, 人们都会以诧异的目光看着他, 甚至有时认为此人有毛病。同理, 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突然评价 (表扬、奖励或批评等) 某个学生怎么样, 学生也会因不知其缘由而惊讶, 当然也不会认同, 教师的评价也就陷入了一厢情愿的误区了。事实上, 评价是需要依据的, 需要理由的, 我们只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因, 学生就会乐于接受。

例2一位教师在执教《11~20各数的认识》时, 要求学生拿出12根小棒, 排成一排, 分一分。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 教师进行了巡视。教师边巡视, 边让学生说说怎么摆的。学生1说:“左边摆6根, 右边摆6根。”学生2说:“一根一根地摆。”学生3说:“2根2根地摆。”教师突然说:“这个小朋友摆得真好, 请拿上来摆一下。”学生4在展示台上, 左边摆了10根小棒, 右边摆了2根。接下来, 教者又要求大家一起这样摆一摆。

这是一节市级公开课的教学片段。其实这里让学生摆出“10根和2根”是教学难点。教者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主任意摆, 学生当然有不同的摆法了, 这些摆法都应值得肯定。但让教者大加赞赏的, 也是唯一被评价的却是教者心中的理想摆法:10根和2根, 这还是教者转了一大圈后才发现的。为什么这样的摆法“真好”, 教者并未解释, 使得学生对其是“一头雾水”, 教师的“赞赏”也就成为“一厢情愿”的了———空洞无力。这里恰当的设防策略是通过各种分法的比较, 让学生感受到“10根和2根”这种摆法既便于数数, 又便于读数, 进而从心底发出“真好”!

误区之三:一厢情愿的决定———设防的策略是从学生亟待的需求着手

新课标倡导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 还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因此, 有些老师常“信誓旦旦”地作出决定:将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某项任务延伸到课外完成。众所周知, 这样“一厢情愿”作出的临时决定没有多大的价值, 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应该说是不成文的“谎言”, 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少效仿者。对此, 设防的策略应从学生学习亟待的需求着手, 能在课堂上解决的尽量在课堂上解决, 不要轻言“课后研究”。

例3一位数学教师教学《认识因数和倍数》时, 要求学生在比较36、15和16的因数的基础上, 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1的回答是: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接下来, 教者又请学生们具体找出36、15和16的因数中最小、最大是哪个数。后来, 学生2说:发现了一个数越大, 这个数的因数就越多。教师并没有作出正面评价, 只是说:“你可以课后列出几个数, 再去发现。好吗?”学生2没有说不可以。

学生2的发现多有探究价值呀!可惜的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决定“课后去发现”, 就这样轻描淡写地了结了。事实上, 这里的“节外生枝”也不需要多长的时间, 完全可以抛给学生们裁定, 学生们也只需举出几个实例, 就可以很快验证这个“发现”原来是错误的, 何必还要留到“课后研究”呢?显然, 教师在这里失去的, 不仅仅是答案本身, 更重要的是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生成资源, 更是失去了学生亟待知道答案的最佳教育期。

误区之四:一厢情愿的讲解———设防的策略是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倡导: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说, 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但是, 有些教师由于担心学生不会, 甚至怀疑学生的探究能力, 特别是公开课上怕耽误时间, 怕丢面子, 一看到学生解题有困难了, 就会“身不由己”地中止学生的探究, 自己亲自讲解开了, 这势必陷入一厢情愿的误区。其实, 这里的设防策略就是将“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到底, 即便学生错了, 也是很正常的事, 何况错题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例4一位教师教学《认识线段》时, 让学生连接3个点中每两个点画出线段。结果, 学生很轻松地连出了3条线段。当让学生猜猜过4个点能画出几条线段时, 回答的3个学生都认为是“4条线段”。接下来, 教师让学生自主连一连。

在巡视中老师发现不少学生连错了, 就迫不及待地中止了学生的活动, 并追问:“每两个点连接什么意思”, 并让4个学生上台通过演示握手说明每两点连接的意思。

这是一节校内同题异构的公开课案例。从中不难发现, 教者在巡视中发现学生错误比较多, 就匆忙地结束了学生的连线活动, 一厢情愿地讲解“每两点连接的意思”。其实, 此时不少学生根本没有抬头, 还在继续没有完成的连线。因为孩子本身乐于自己探究, 这时的讲解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后来其他教师执教同一课例时就没有讲解, 而是在学生自主连线后进行集体汇报。虽然反馈中有学生出错, 但是也有不少学生是完全正确的。所以, 我们教者不应怕学生出错, 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可能失败, 也可能成功, 学生就是在曲曲折折的道路上成长壮大的。

篇6:央企公关不能“一厢情愿”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公关的核心就是企业为了达成其商业目标而去主动影响其利益相关者的专业传播手段。由于央企的政治背景和在经济中的垄断地位, 一些央企在与受众的互动沟通方面十分欠缺, 还处于“一厢情愿”被动传播的状况。中铝在这方面可以说吃了苦头, 在其整体的并购传播中, 全球知名财经媒体竟然缺席, 丧失了让受众认识中铝的机会。而在发挥公关的作用上, 中钢做得非常好, 在这次并购中, 中钢请澳大利亚有实力的公关公司做其战略咨询, 帮助中钢与受众建立了互相认知的桥梁, 同时也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了并购中的状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央企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良好的公共关系将提升央企的市场竞争力。央企要做好公关, 无论在对待公关的态度上, 以及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 都要做好如下转变——

从“单向宣传”向“双向沟通”

对大多数央企来说, 从来就不缺少宣传意识。但央企的宣传总是单向的, 更多的是为自己唱赞歌, 为自己的行为涂脂抹粉而已。当受众不能有效影响和制约传播主体的行为时, 宣传往往总是高高在上、自说自话的。随着网络的普及, 公众表达渠道的多元, 表达空间和表达力度的加大, 央企的一些不为公众所理解的行为, 不少是以丑闻的面目出现, 受到了公众的强烈而不间断的质疑。这种压力越来越大, 挥之不去, 以至于形成了对央企来说是“日益强势的民间舆论”。比如, 多家央企涉嫌“洋贿赂”事件, 比如中石油被曝涉嫌用20亿进行团购豪宅, 中石化的“天价吊灯”事件等。公众对这些事件的不满, 固然有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不了解具体情况而盲目发泄, 但央企又做了什么工作呢?除了环顾左右而言它, 就是沉默不语;不是答非所问, 就是强词夺理, 如此, 怎么能够获得公众的宽宥和谅解?

在传播中, 唯有通过“双向沟通”的方式, 才能真正达到和受众的“心与心的沟通”。只有通过这种“心心相应”的双向沟通才能有效地传达出企业理念、远景和规划, 让受众可以以理解的方式来接收信息并予以支持。可以说, 双向沟通可以为央企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找到更多潜在的传播机会。

从“向上看”往“向下看”转变

由于特殊的市场垄断地位, 某些央企不自觉产生了习惯性的傲慢, 并时时以老大自居的心态面对公众。在公关传播中, 宣传部门的人往往“唯上是从”, 领导让怎么说就怎么说, 无视市场需求以及当前的信息传播规律。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是草根时代, 信息的传播渠道呈现碎片化,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如果对“下面”, 也就是受众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总是“向上看”, 也就是“向领导看”, 势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 无法实现信息的再次加工和传播, 大大降低了传播力度和波及度。“向下看”对于央企来说是个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需要央企的领导们在传播领域放下姿态, 多听听“下面”的声音, 根据受众的喜好来传播, 如此才能将企业的传播真正做到位。

从“战术公关”向“战略公关”

这里要特别提醒央企的有关领导, 公关已经不再是某一个人或某个部门的事情。领导要从原来只重视传播结果往重视传播战略转变, 要从单个产品传播往重视品牌整合传播转变。公关已经不再是某个单一层面的公关, 而是一个“大公关”的概念。领导们要将公关部门从辅助支撑部门提升到核心决策机构, 公关最有价值的是公关理念、公关思想, 而不是公关发稿, 它可以给企业发展战略带来决定性的启示。

由于部分央企长期延续政府式的制度体系, 以及在思维模式上的相对滞后, 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 在竞争中

屡屡遭受挫折。从中海油海外并购尤尼科的失败, 到国内中石油“低价团购门”带来的不良社会舆论, 都说明在国际化和品牌建设中, 央企应将公关纳入到品牌战略体系中。

从“本土思维”向“国际惯例”

央企大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是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 与老百姓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社会关注度很高, 热点问题很多, 社会对于其信息发布的要求自然也很高。通过健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定期的进行信息沟通以保持企业信息透明化, 是央企走向国际舞台的必由之路。

大多数情况下, 跨国公司重视职业分工和媒体责任, 更尊重媒体对企业信息的深度挖掘并以独立的观点对企业进行深层次的传播。而我们的部分央企, 由于其政治地位和企业角色的特殊性, 很容易“一厢情愿”地安排媒体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传播, 不太情愿媒体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进行信息挖掘和传播。央企要向国际企业学习, 学会和媒体的深入沟通, 善于通过媒体的深度挖掘传播出更具生动性的主题, 以达到和受众的“深层”沟通。

从“短期行为”向“持续沟通”

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央企领导人任期的压力, 某些央企在经营中存在短期行为, 不择手段获取短期内的最大利益, 从而使这些企业忽略品牌的长期经营以及持久良好的公关形象的建立。我们知道, 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和企业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分不开。央企更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并通过持续的公关传播将对社会的贡献传播出去, 从而建立良好形象。

承担责任的央企形象,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 首先是企业要脚踏实地地履行企业所承担的责任, 其次, 公关传播部门要主动、持续地将企业的良好形象传播出去。围绕着“责任铸就卓越”的主题, 中粮酒业通过“持续沟通”打造中粮酒业形象。中粮酒业很早就意识到只有利用自己在葡萄酒行业的领袖地位和专业能力, 推动产业发展和升级, 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才能同时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公民。为此, 中粮酒业一直重视并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从酿造国际标准的中国第一瓶干白、干红与起泡葡萄酒, 到在国际评酒会屡夺大奖, 再到市场综合占有率和产销量30年稳居榜首, 品牌价值持续居中国葡萄酒界第一强, 中粮酒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已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里程碑。

从“被动应对”向“体系建设”

危机来临, 多数企业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躲避, 如何与媒体周旋, 而不是主动应对, 解决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这样反而导致问题越变越大, 最后给企业的美誉度带来沉重的打击。央企领导首先应该重视公关, 保持一颗警惕的心态, 对于潜在危机应该“防微杜渐”, 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防范于未然, 而不是出了事情, 再用公关手段去掩盖。

在公关“体系建设”方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走在了前面。早在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成立之初, 中国移动就引入专业化公关公司, 并不断完善公关体系。当前, 面对日益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 中国移动充分意识到提升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他们在内部推行公关危机管理的体系化建设, 使危机管理体系呈现“四化”, 即机制常态化、手段分级化、流程标准化、团队一体化。“四化建设”使中国移动这家央企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 能够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得体的应对方法迎接各种传播危机的挑战。

从“独立操作”向“合作共赢”

公关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它有着严格的职业分工, 如媒体调研、策略规划、文案撰写、媒体关系、危机公关、政府关系和活动管理等, 同时公关也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工作。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合作平台, 吸纳各类资源为我所用, 打消之前的“独立操作”理念, 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 与消费者代表、行业意见领袖、媒体代表保持密切沟通, 而这些工作需要借助外力——专业公司才能实现, 通过将公关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的方式, 企业可以很好的实现资源优化组合, 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篇7:“下水文”教学岂能“一厢情愿”

“下水文”是指教师面对布置给学生的作文题目, 亲自构思、选材、布局、谋篇的一种创作活动, 是给学生起写作示范引导作用的一种创作活动。下水文对作文教学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 自己要先乐于善于写文章, 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教师的下水文, 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潜能, 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积累写作素材, 进而提高整个作文的教学质量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可是, 在不少下水文作文教学中, 教师只是一厢情愿地以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而实际上, 这种作文教学并未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反而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消极影响。究其原因, 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下水文”只是为了展示个人的“写作才能”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有很多语文教师本身又是作家, 如鲁迅、朱自清、沈从文、汪曾祺等等, 不胜枚举。可以想象, 他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能感染很多学生。汪曾祺就写过回忆他的老师沈从文如何影响他的文章。也许我们普通语文教师还没达到他们这样的水平, 但应该努力追求, 因为语文教师本身就应该是文人。

可是, 有的教师偶尔为之的“下水文”, 却并不是为着学生的需要, 而是为自己的需要, 为自己“教”的需要。这一现象在一些比赛课中出现得特别多, 他们只为了表现自己的写作才能而去展示自己的“下水文”, 把它当作是一种课堂出彩的环节。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的作文课, 谈作文材料的积累问题。一开始他就告诉学生:“作文是可以准备的。”然后简要说了从哪些方面准备, 接着就发了他原先打印好的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下面都有一个小注, 均注有“已在《某某日报》上发表”, 剩下的时间就是让学生欣赏他的这两篇文章。到快下课时, 进行了一个带激励性的总结。

评课时, 包括市教研员在内的多数老师都大赞这堂课的精彩, 别有滋味, 不愧是作家 (教师本人是省作家协会的) 的课, 有深度。笔者内心却不以为然, 这是好的作文课吗?且不说他的“作文是可以准备的”这种教学理念存在问题, 单说他的教学过程, 整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 难道是要让学生用你的两篇作品去高考考场套作吗?学生除了知道这位教师写作水平“高”, 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之外, 还有什么?

(二) “下水文”课堂呈现时机混乱

同一个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安排的先后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好比自然界中的“石墨”和“金刚石”, 其构成成分完全相同, 但由于其内部排列顺序与结构不同, 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课堂环节安排又何尝不是这样, 科学逻辑的教学环节安排是有效的, 而违背接受逻辑的教学安排则是无效的, 甚至是有害的。

笔者曾在网上看过一节全国作文教学大赛一等奖的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是“学会用细节有感情地写出人物”。该教师授课大致分为四个环节:一是看课本中的写作指导怎么写;二是分小组讨论交流怎么写;三是学生片段文的交流;四是展示自己的下水文。该教师前三个环节大概用了38分钟, 到最后7分钟时, 来了一个深情的过渡:“同学们, 就在去年的秋天, 老师的父亲因劳成疾, 不幸病逝。今年的清明, 老师回去扫墓, 站在父亲的墓前, 父亲的形象就在我的眼前, 无数个细节, 无数个情景, 浮想联翩。老师回来, 情不能移, 写下了这篇散文。没想到文章投到某某报纸没几天就发表了。同学们, 想不想听听老师的这篇文章呢?”学生当然会说:“想!”于是, 老师配上凄美的音乐, 进行深情朗读, 泪眼婆娑地读完了。顿时雷鸣般的掌声在学生和听课老师间响起。

这种近乎“表演”的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需要吗?这一环节在整堂课中有什么作用?不用多说, “方家”一看便知。利用“下水文”教学是很好, 笔者也一直坚持这样做。可是, “下水文”呈现在这一环节合理吗?试想, 一个体育教师在教学生打篮球, 如果整堂课的前40分钟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自由练习篮球, 在最后的5分钟才把学生集中起来看教师是怎么打篮球的, 这是篮球教学吗?这对学生的技能提高有用吗?“下水文”呈现至少应出现在学生写之前, 这样会对学生有示范作用。可放到最后, 那就成了个人的展示了!

(三) 对“下水文”的作用认识不清

教师写“下水文”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不是展示个人“才能”。如前所述的教学案例中, 那只是一味地说自己的文章优点、美处, 能对学生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吗?学生有自己的学习需求, 如果教师的“以学生为主体意识”不强, 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都能从中有所得, 那么就极有可能事与愿违。

这种“下水文”教学, 在学生中会产生两种作用。一是对极少数所谓的“精英”来说, 有激励的作用, 他们会被教师的文章激发出写作的兴趣。二是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则是严重的打击, 他们会觉得教师的文章太好了, 我看我这辈子也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文章的要求这么高, 算了, 不去写了!这样就出现了教学上的“两极分化”, 好的越来越好, “差”的就越来越差, 破罐子破摔, 再没有写作兴趣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 写作都是语文学习的关键, 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我们极力提倡教师写下水作文。同时针对下水文教学中出现的不好现象, 笔者认为, 在“下水文”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三个方面。

(一) 尊重学生主体意识

长期以来, 我们的语文课堂只有教师, 没有学生;只有教师的预设, 没有学生的自觉学习需求。“学生, 仿佛是教师的附属;教学, 仿佛是一种入侵, 一种心灵的殖民行为。”[2]“教”的目的就在于学生的“学”, 在谈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时, 最重要的就是看这堂课是否为学生学习的真正需求, 学生又学到了多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判断、自主反思、自主成长。作文教学则更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笔者始终认为写作是个人内心潜在的一种表达能力, 最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学生的这种写作潜能激发出来。

笔者认为, 可以当堂与学生一起写“下水文”, 其根本目的就是把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出来。这比教师事先准备好一篇下水文, 上课时让学生学习要来得更好更直接。这就是一种“共生写作”的教学方式。黄厚江老师指出:“共生写作就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写作体验、写作经验和写作过程的互相激活,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激情, 优化学生的写作过程,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3]这样的教学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目标。学生的写作潜能得以激发, 而教师也能从中自我完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从根本上说明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学生写作学习的需要, 要让学生想写、会写、能写。

(二) 教学环节安排的科学性

一堂成功的课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教学环节, 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必须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什么先教, 什么后教, 这取决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比如前文所说的课例“学会用细节有感情写出人物”, 其教学目标明显就是培养学生用细节表达感情。该教师的“下水文”呈现本应该是给学生示范、引导, 让学生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因此, “下水文”呈现环节就应该在学生练写之前出现, 否则, 就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的安排要遵循学生的接受心理规律, 一般来讲, 接受规律都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 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学生在作文学习中, 应先从他人的作文实践中掌握一些感性的东西, 然后再进行理性的归纳, 做到心中有原则、有规律, 再将这些原则性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三) 认清“下水文”的作用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写下水文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内容需要才去写的, 如果只为写“下水文”而去写, 为呈现而呈现, 就是无意义的教学活动。写“下水文”的目的就是给学生写作示范, 让学生懂得作文的方向, 从某一种层度上来说, 就是先让学生“模仿”。学生学习有“就近习得”规律, 所谓“就近习得”, 是指学生学习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 从适合自身发展层次进行选择性的获得。如果教师写的“下水文”太成人化, 太高深, 会让学生感觉“老师文章写得这么好, 我是不可能写出来的”, 这样的话, “下水文”教学不仅没起到有效的作用, 反而适得其反。

鉴于此, 笔者认为, “下水文”作为给学生的写作“示范文”来讲, 必须目的明确, 符合习作要求, 要达到指导学生怎么写、写什么, 调动学生写作潜能的目的。同时, 也要避免语言的“成人化”, 教师生活的阅历和阅读面要比学生更深更广, 但作为“下水文”, 应力求符合学生的接受层次, 不能给学生一种“不可企及”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郑凤根.“下水文章”, 让作文课不再有嘘声[J].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 , 2013 (3) .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这三月的春雨中,想起你散文下一篇:农村公路养护情况调研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