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建筑教案

2024-04-25

宫殿建筑教案(共8篇)

篇1:宫殿建筑教案

课题:宫殿建筑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材:人教版高中全一册第十四讲 课时:1课时 教具: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北京故宫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2.通过感性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对中国宫殿建筑的欣赏,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北京故宫宣传片---壮丽的故宫 学生欣赏视频,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视频里介绍的是什么地方?你去过北京故宫么? 那么北京故宫是不是特别辉煌壮丽?北京故宫在还被称为?

那么你知道紫禁城名称的由来么? 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而皇族所居住的皇宫被喻为天上的紫宫。皇帝出于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因此,皇宫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旧称为紫禁城。“紫”源自“紫微垣”,象征非常崇高的星,“禁”是禁制,表示戒备森严。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帝王的皇宫,在长逾五百年的岁月中,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处理国家大事。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观光一下著名的紫禁城——北京故宫,领略我们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艺术风采。

板书:宫殿建筑——北京故宫

二、讲授新课

1)了解故宫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大体规格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邻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依照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地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所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和宽25米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想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好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2)

播放课件:故宫正门

大家现在走进故宫博物院,首先看到的就是位于紫禁城南面的午门

我们在电视剧或电影中总会看到拉出午门斩首的情节,里面的午门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还没有进大门就让人望而生畏。

那么午门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它是一座凹形的城门。正面三座门洞,上有九开间重檐黄琉璃瓦的城楼,左右两侧向前伸出,四角各设重檐尖顶角亭,造成起伏错落高峻雄伟之势。在此颁布诏令,献俘的时候,皇帝居高临下,四周兵将如林,极大的渲染了封建皇帝的无尚尊严。

播放课件: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过了午门,我们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桥,这座桥叫做金水桥,过了金水桥看到的就是太和门,穿太和门走过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园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该殿建于8米高的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龙凤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

明清两朝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接着向里走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和殿。中和殿又称华盖殿,是一个单檐尖顶建筑。而后面的保和殿是举办国宴的地方。至此,我们就游完了“前朝”的宫殿。

播放课件: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

下台阶沿着中轴线就来到了刚才说的乾清门,也就是前朝和后宫的分界线,这里依次坐落着皇帝和皇后的寝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讲到后宫,大家都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女生,喜欢看古装后宫剧比如说甄嬛传了,步步惊心了。而乾清宫是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清雍正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就改为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接见廷臣的地方。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自雍正不再住乾清宫,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成了专供萨满教祭祀的场所。

三宫的东西两侧则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

播放课件:御花园、神武门、景山

再往后走就是御花园了。御花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栏中花木”,所“造成舒缓、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不远处矗立着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为这宏伟壮丽的紫禁城画上了重重的句号。

3)紫禁城的结构布局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它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①中国古典建筑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配合课件:雍和宫、颐和园、恭王府俯视图)

群体间的排列、过度、转换,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由于木结构建筑多是单层的,所以这序列一般是横向或竖向铺陈展开,空间的基本单位是庭院。故宫则是纵轴为主,横竖为辅,将格式样的四合院、三合院联系在一起的规模最大的,最规整的建筑组群的杰出代表。从大的结构布局,到每个庭院的布置,都是由前序、过度、高潮、结尾几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②个体结构精巧(配合课件:梁架图,建筑装饰,故宫角楼)

故宫的单体建筑,由屋顶,梁柱,台基三部分组成。其主体结构是木质梁架和立柱。它们承载起建筑物上部重量,墙壁、门窗只起围护作用。故宫的梁架,结构方式不一,但都精巧合理,既符合功能要求,又通过对其形式和外表的美化起到影响整体空间造型的作用。由于是木架结构,屋顶占得比例较大,有时可达到立面的二分之一,斜坡的屋顶便形成优美的曲线。檐下如云的斗拱和翘起的飞檐,以及屋脊上华丽的仙人,飞龙,舞凤,天马等装饰,使屋顶的形式又有了很多变化。诺大的故宫,上千座建筑,根据功能等级,其屋顶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不一而足。如位于紫禁城四隅的角楼,屋顶造型玲珑,构造奇巧多变,其华丽秀美,令人叹为观止。

③灵活多变的室内空间(配合课件:柱,隔扇门,槛窗,天花,藻井,用具,工艺品陈设和太和殿内具体陈设构造)

在室内,主要靠柱,隔扇门,槛窗,天花,藻井,用具,工艺品陈设等,创造特定的空间氛围。如太和殿内,在华丽的金漆蟠龙吊珠藻井下,略靠后部位,一个七层阶的高台上,安放着皇帝的宝座,后围以雕龙屏风,左右有香几等陈设。靠近宝座的六根居住,沥粉贴金缠龙,组成神圣,肃穆,华贵的空间氛围。使这高大而光线晦暗的殿堂,在威严,壮丽中又带有几分神秘感。

④鲜明、绚丽的色彩(配合课件:故宫屋顶,红墙,大理石雕栏,殿内部梁柱)

在中国,黄色为尊贵之色。故宫内的每座殿堂,大多用黄色的琉璃瓦做屋顶,再配以红墙和白色的大理石雕栏,在阳光照耀下,一片灿烂辉煌。宫殿内部的梁和柱,是支撑屋顶的木骨架。为保护木材,外加保护层,并涂上颜色和画上美丽的彩画,使它起到美化空间的作用。柱子涂红色的彩绘一般以青、绿色为基调。外部彩绘主要画在檐下。大片的色彩及花条纹将其连为一个整体,形成青绿为主的冷色调,与宫殿外部的黄瓦红墙的暖色调交相辉映。再加上多处贴金,使这庞大的建筑群显得五彩缤纷,金碧辉煌

三、小结

故宫的总体布局,其指导思想就是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达到巩固其政权的目的。主要建筑物置于中轴线上,并注意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严谨对称,有主有从的布局,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魄。由此可见,建筑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

四、作业布置

在网上搜集一些国外的宫殿建筑和中国的宫殿建筑作比较,并写出相同和不同。

篇2:宫殿建筑教案

中国最早的宫殿之一建于37前的`商朝,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例如汉朝在长安的三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唐代建都长安后,兴建了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可惜这些宫殿皆已不存在了。留存到现在的只有明清两代的宫殿了,其中保存得最完好,而且规模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宫殿是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

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间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周围有十多米高的宫墙和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宫墙的四角矗立着造型精巧、风格绮丽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外貌层层叠叠,异常美观。南面正门是中轴线的起点――午门。

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

进午门,过金水桥,两侧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穿太和门走过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园,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这是举行最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该殿建于八米高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层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 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龙凤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太和殿高居众宫殿之上,仰望宏伟的殿宇,背后是广阔无垠的蓝天,更加威严无 比,造成一种威慑天下、惟我独尊的气势,使递次增强的空间序列达到了最高潮。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比三大殿略小,整体布局很相似,又依次列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 坤宁宫后是御花园。御花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栏中花木”,所“造成舒缓、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不远处矗立着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为这宏伟壮丽的紫禁城画上了重重的句号。

篇3:浅谈古代波斯帝国宫殿建筑艺术

1. 代表建筑:苏撒宫廷

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 (又称第一波斯帝国)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 帝国疆域得到空前发展, 由他督建的苏撒宫廷占地3.75万平方米, 涵盖了110个房间和院落。出土的修建诏令明确指出:建造宫殿的石柱和乌木由埃及运来, 宫殿装饰有大量金银、象牙、青金石和红玉髓, 十分奢华。

考古专家认为:苏撒宫廷凸起的平台和阶梯状造型借鉴于巴比伦;建筑内部的圆柱和柱廊布局源自埃及;有翼公牛和琉璃砖等装饰元素仿制于美索不达米亚;圆柱上的凹槽和柱头下的漩涡则是希腊风格。

2. 建筑特点:

(1) 用夯土、土坯晒制的土砖或烧砖建造;

(2) 为延缓土墙体的酥解, 形成了多重表面装饰手法;

(3) 开始出现规模较小的穹顶门廊;

二、阿契美尼德王朝薛西斯一世时期 (公元前486-465)

1. 代表建筑:波斯波利斯宫殿

波斯波利斯宫殿建于公元前522年, 历经三个朝代完成, 是波斯帝国富强昌盛的真实记录。

波斯波利斯宫殿座落在高15米, 面积450×300米的靠山台地上, 主建筑物用巨大灰色石块建造, 外表饰以大理石。入口设在西北角, 由7米宽的石阶相连, 石阶共有111级, 可骑马进入。石阶两侧镂刻了不同属国的朝贡团列队觐见国王的浮雕壁画, 朝贡者形象被处理成二方连续图案, 与建筑墙结合良好。石阶尽头是“波斯门”, 穿过此门可看到东西两座正方形接待大厅。东大厅又称“百柱厅”, 厅内有100根13米高的石柱, 柱身修长, 柱间距较宽, 柱头雕刻着覆钟、仰钵、涡卷等纹样。西大厅四角各有一处塔楼, 塔楼之间是柱廊, 西侧柱廊面向检阅台, 俯瞰着平台下的广阔原野。两座大厅的南面是金库、贮藏室以及寝宫。公元前330年, 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波斯波利斯, 在疯狂掠夺之后, 金库被夷为平地, 寝宫也被付之一炬。

2. 建筑特点

(1) 两河流域多发水患, 促成了高台建筑的发展;

(2) 大量使用本土材料, 展现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

(3) 墙体虽用土坯叠砌, 但表层贴有黑白两色大理石或彩色琉璃砖, 极尽精巧。

三、安息王朝时期 (公元前170年—226年)

1. 代表建筑:泰西封王宫

公元前170年, 帕提亚人战胜塞琉西人建立安息王朝, 定都泰西封。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进入了希腊化时代。泰西封城中的竞技场、洗浴池很好说明了这一点。而宏伟的祭火坛和精美的木门又显示出浓厚的波斯风格。位于泰西封的塔克基斯拉宫, 中央大厅没有一根柱子, 仅靠拱门或筒形穹顶支撑, 由此可见, 大跨度半圆形抛物拱已经在当时得到充分发展。

这一时期所建造的城市整体形状多呈圆型, 并在四周修砌高大城墙。厚实砖墙装饰以灰泥浮雕, 图案包括几何图形、动植物纹样以及人物半身像。

2. 建筑特点:

(1) 广泛吸取希腊形式, 但按安息形式加以改造。比如, 在建筑物的中心修建四方庭院, 或在建筑物的四周修建阳台;

(2) 宫廷建筑大量使用圆拱和柱子, 创造了圆顶三角拱建筑, 发展了圆顶形的艾万结构, 兼备古波斯和希腊建筑艺术的成分;

(3) 灰泥浮雕装饰和石膏雕塑随处可见, 人物造型多为正面。

四、萨珊王朝时期 (公元226年-650年)

1. 代表建筑:阿尔达希尔皇宫

公元226年, 阿尔达希尔一世推翻阿尔达班五世的统治, 以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疆界为基础建立萨珊王朝 (又称第二波斯帝国) , 定都泰西封。

此时的泰西封已成为古代西亚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宫殿建筑继承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塞琉西以及安息王朝的传统, 如圆形城市、灰泥浮雕装饰、筒形穹顶门廊等, 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阿尔达希尔皇宫就是安息王朝常见的艾万结构和波斯式方形中央圆柱大厅相融合的产物。

宫殿墙壁装饰着鲜艳的马赛克。壁画内容多为王权神授、御敌作战、宫廷仪式等, 具有颂扬王室的特征。

2. 建筑特点:

(1) 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身, 是古波斯建筑艺术发展的巅峰状态;

(2) 壁画相比安息王朝时期有了长足发展, 人物形象既有正面又有侧面。表现形式既吸收了罗马浮雕的手法, 又创造了典型的伊朗纹饰化风格。

五、古代波斯帝国宫殿建筑的一般特征:

1. 主体内容:以世俗建筑为主体, 风格奢华;

2. 建筑分区:功能分区明确, 重视院落;

3. 空间序列:布局整齐, 但无无明显轴线关系;

4.建筑结构:主建筑材料为生土, 宫殿多为石梁柱结构。设置高台, 墙体厚重, 有一定防御性。拱券技术发达, 多用于建筑入口、沟渠及屋顶;

5. 建筑装饰:圆雕和浮雕相结合, 采用鲜亮面砖、琉璃砖、金银、象牙以及大理石材料, 充分体现了与古希腊、埃及、罗马等地装饰艺术的融合。

结语

在波斯人看来, 帝国权威不是依靠宗教建立, 而是凭借财富衡量。不同时期的执政王朝都保留着建造壮丽宫阙的传统。

波斯帝国的宫殿建筑不仅促成了希腊建造艺术由强调古典表述转为拜占庭式修饰, 还促成了拉丁基督艺术由木制天花转向石砌或砖砌圆穹及拱壁的表达。波斯人发明的色彩艳丽、可批量生产的装饰面砖与彩色琉璃砖, 也对后来拜占庭建筑与伊斯兰建筑产生重大影响。而融合多种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古代波斯帝国宫殿建筑, 其本身就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价的瑰宝。

参考文献

[1]于卫青:《波斯帝国——世界帝国兴衰丛书》[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年

[2]高火:《古代西亚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王瑞珠:《世界建筑史——西亚古代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4]陈平:《外国建筑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5]萧默:《文明起源的纪念碑:古代埃及、两河、泛印度与美洲建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6]王锋:《解读波斯》[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

[7]袁新华:《中外建筑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篇4: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彩画装饰

关键词:装饰 艺术 宫殿建筑 和玺彩画

中国分类号:J59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60—02

中国建筑彩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从最初仅有的实用功能演变到现在集技术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装饰艺术。它作为中国木构架建筑所特有的一种装饰艺术,历史悠久、沉淀深厚,同时它在我国古代建筑的用色上也体现出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在宏伟的建筑上施以鲜艳、绚丽的色彩,以取得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而和玺彩画就恰好的迎合了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需求,以其瑰丽的特色、丰富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成为世界艺术园地中的一颗奇葩。而本文着重从彩画的发展、分类、等级和结构特征入手,以典型的中国宫殿建筑彩画中的和玺彩画为研究对象,在对彩画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对彩画的创新与发展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以引起人们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视。我们的设计在借鉴国外设计思想的同时,更要融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

一 彩画的作用与发展

彩画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装饰艺术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最初起源于中国木构建筑的防腐、防蛀要求,目的只在于保护木质不受损害,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彩画艺术便成为了—种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彩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而发展沿承的,随着社会的变革历经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唐、宋、元之前木结构的古建遗留下来的可以说是极少的,到明、清以后遗留下来的相对较多一些。

因为彩画本身易于风化,很难保存,到了唐代彩绘艺术水平才相对提高一些,直至宋代,彩画的发展相对较成熟,在图案、花纹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到了明清时期,彩画无论是在工艺上、图案设计上都更加精致、规范、也更加成熟了,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以清代彩画画风最为严密规范、范围也非常清晰、严明,并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层次,彩画在构图、用色上都有了具体的规定。它们已经形成了共有的特点,归纳起来可分为“和玺”、“旋子”、“苏式”三大类,另外还有一些杂式的类型。

二 彩画之和玺彩画

1 和玺彩画的形成

和玺彩画是在我国古建筑发展的后期出现并形成的。它的出现主要是以元、明两代官式彩画中“点金”一类演变发展而来,直至明代中期才完全定型并逐渐形成规范化。在明末清初时期,官式点金彩画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在明代点金彩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从纹饰、色彩等方面丰富它,最后过渡为清代的旋子彩画,二是在明代点金彩画的基础上,生出一个新的种类——和玺彩画。和玺彩画的出现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由最初的点金彩画在其基础上进行细部刻画,加入新的花纹,删除旧花纹而形成的。

和玺彩画成型后逐渐完善、规范化大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之久,始自清代,完成于清代后期,这一时期的彩画为早期和玺彩画。而和玺彩画经过后期发展、完善,便成为了规划最为严明的一种彩画。它的形成就是一个不断删除,不断融合,最后脱颖而出的过程。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或者官式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如宫殿、寝宫、离宫、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和少量的牌楼建筑中。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和玺彩画细部纹饰主要运用象征皇权的龙凤纹,以营造出皇家独有的浑厚凝重、庄严豪华和壮丽恢宏的效果,体现出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神权至上的显赫地位。

2 和玺彩画的类型表现特征

和玺彩画是根据所绘制的彩画内容而定名的,它是清代用于宫殿装饰中最高级别的彩画。和玺彩画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大体分为: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苏画和玺、梵文龙和玺、龙凤方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等七种。

全画龙图案的为金龙和玺——主要用于宫殿中轴上的主殿建筑,如故宫三大殿,以表示“真龙天子”至高无上的意思;画金凤凰图案的为金凤和玺——在枋心藻头绘凤纹样,一般多用在与皇家有关的如地坛、月坛等建筑上:龙凤图案相间的为龙凤和玺——在枋心藻头绘龙凤纹样称为龙凤和玺,风为美化的鸟的图案,是早期部落的图腾,与龙共存,一般画在皇帝与皇后皇妃们居住的寝宫建筑上,以表示龙凤呈祥的意思;画龙草相间图案的为龙草和玺一常用于皇家敕令建造寺庙,是清代和玺彩画中常见的纹样图案,特点是以轱辘草、西番莲纹为基本形,吸收佛教艺术的特点,采用波纹骨法,纹样对称,形成连圆、连环、连锁的二方连续纹样,有生动、幽雅、流畅活泼、轻盈多姿的艺术效果,一般用于皇帝敕建的寺庙中轴建筑上;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的为苏画和玺——多用于皇家苑圃,用于皇家游览场所的建筑上,代表园林风格。

彩画主要应用于梁枋之上,和玺彩画在清式彩画中是最高级别的彩画,用于主要宫殿和庙宇主堂上,组画规范严谨、以各种姿态的龙凤为主要图案。

在结构上,梁枋彩画绘制通常是由枋心、枋线、藻头、岔角、盒子、箍头六部分组成。梁枋彩画的中心部分是枋心,长度约占整个梁枋的1/3。藻头俗称找头,指梁枋彩画的枋心与箍头之间的部分。盒子是彩画箍头内似方形的部分。当梁枋构件太长时,则在箍头和藻头之间添加盒子,盒子也有菱形或其他形状。箍头位于梁枋彩画左右两段的最外端,有“箍在枋的两头”之意。

nlc202309040925

和玺彩画构图(图1—1):

在造型上,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它构图严谨,图案较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十分绚丽多彩。在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细部花纹和线路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也由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

在色彩上,唐代以前色彩均以朱白两色为主,色彩明快。到了宋代按建筑的等级差别,彩画大小可分为以下六种形式: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又称三晕带红棱间装)、解绿装(又称解绿结华装)、丹粉刷饰(又称黄土刷饰)、杂间装6种。[4]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到了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3 和玺彩画的文化特征及艺术成就

由于政治、气候、人文的差异,传统建筑彩画的色调、类型、图案也表现出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在政治上,北方是政治皇权的集中地,它的建筑彩画色彩丰富,主要应用于宫殿、庙宇以及皇家园林之中,以官式彩画为主要代表,样式丰富、形式较气派;而南方多文人雅士,它的建筑彩画色彩相对较淡雅,主要应用于私家园林中,以苏式彩画为主,样式也相对较于清淡、高雅。

在气候上,彩画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彩画的用色上。由于北方地区大部分在平坦广阔的平原上,冬季的色彩颇为单调。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红、黄,蓝、绿等鲜明的色彩在彩画中得到重用,它们为建筑物带来了活泼和生趣,丰富了冬日的景观。与此相反,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彩画使用的色彩则较为淡雅,多用黑、白、灰、墨绿等色,与建筑及自然环境相映,典雅脱俗,宛如一幅幅水墨画。

和玺彩画在皇家建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中最为重要的装饰手段之一。在彩画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中,最高的当属北方皇家建筑彩画——和玺彩画,其在题材、造型、用色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和玺彩画也是皇家建筑的专用彩画,因其金碧辉煌,图案象征着封建王权的龙、凤为主,在皇家建筑中主要用于帝王下榻的行宫、礼佛建筑和牌坊之上。

三 对于彩画的传承与再设计

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建筑彩画在封建社会末期变得成熟化、规范化,无论是富丽堂皇、庄严神圣的宫殿、宗教建筑,还是秀丽雅致、亲切纯朴的园林建筑,彩画的广泛应用为它们增添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在运用色彩、装饰上高度的艺术成就。

进入20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发展,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新思想、新材料、新技术在设计中得到的广泛应用。同时,建筑彩画也在不断的寻找新的发展途径,通过不同的手法,或适当改进,或大胆创新,为彩画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在题材上我们可以按参照传统的作法自由发挥想象,将图案抽象画,去掉彩画繁琐复杂的样式,保留其可取之处。这样的简洁的处理方式,不仅不会降低彩画的装饰效果,还可以使彩画的施画工作大大减少,以便达到更符合现代发展方向的需求。

其次,在工艺上我们可以突破传统的手法,变画为刻。这种变画为刻的处理方法便可以适用于我们现代生活中较为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之上,如石材、玻璃、木材、布艺等。这样不仅改变了其原有的繁琐的程序,还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这种手法的发展空间也会更为开阔,为彩画在以后的发展中奠定了基础。

再次,在结构上我们将打破彩画原有结构,取精华之处,对其进行重新搭配。这种处理方法的好处是巧取彩画的精华,摒弃其原有三段等分的形式,摆脱彩画严密规范的等级层次,使它更富于时代感,这样的设计也会更加活泼新颖,同时还可以体现出现代人追求自由、崇尚自由的心理,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创新。这样既可以创作出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又能够体现民族传统特色的彩画艺术。

四 结语

彩画最初由防腐、防蛀的功能,历经几千年之久演变成了现在集技术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装饰艺术。建筑彩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不同时期人们对空间环境的不同理解及追求,其丰富多彩的图案题材反映出我国浓厚的传统文化。

本文是对彩画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后,希望可以将彩画技术继续传承下去,在创作上不断创新、在技术上不断发展,也希望可以加强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视,希望我们在借鉴国外设计思想的同时,能够加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在里面,以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达到一种创新的手法,然后把中国的文化底蕴继续沿承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更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

篇5:优质教案《神秘的地下宫殿》

教学设计

讲课内容: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神秘的地下宫殿——蚂蚁》。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材主题:《神秘的地下宫殿——蚂蚁》是以小蚂蚁的巢穴为着眼点,了解并探究蚂蚁的生存方式,将艺术领域中的绘画、表演等进行自然有机的融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并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儿童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形态特征,学习运用美术的绘画、表演等形式表现蚂蚁的生活习性。

(2)结合学生对蚂蚁的好奇与探究心理,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喜爱,并从中学习蚂蚁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美术形式来表现蚂蚁的形态特征。难点:创造性地表现小蚂蚁的各种生活姿态。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范画等。学具:绘画用具、墨水、宣纸等。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法、创设情境法等: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不断启发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情况。

学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观察,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究创新,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从而体会蚂蚁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1、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朋友,但是这个小朋友说要考考大家,请大家猜猜它是谁? 个子不大,能量不小;

团结互助,勇敢勤劳;

能啃骨头,会挖地道;

行军作战,井井有条。

2.观看影视资料——《神秘的地下宫殿》直观了解蚂蚁家族、劳作、生理特点等。

3、新授部分、。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朋友它有哪些形态特征。分小组讨论小蚂蚁的形态特点,再请代表来交流看法。

小组汇报

小结蚂蚁的形态特点:黑色的小头,细细的腰,圆圆的肚子,上下摆动的触角,又细又小的六条腿。

(2)了解蚂蚁。

想一想蚂蚁常常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觅食,它们靠什么来认路?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路上会留下一种气味,蚂蚁可以根据自己留下的气味来认路。

蚂蚁是靠什么来互相传递信息的?展示蚂蚁交流图片,学生活动(模仿)

(3)认识蚂蚁的家。

我们都有一个家,那小蚂蚁的家在哪呀?小组讨论。

教师带你们去蚂蚁神秘的地下宫殿去走走。(4)生活中哪些建筑是根据蚁穴的原理来建造的。

出示图片地铁和隧道。

(5)画一画

探索用手指画蚂蚁的方法。(如:先用食指蘸上颜料在准备好的宣纸上点出蚂蚁的头,然后 手指蘸墨横着点画出蚂蚁椭圆形的肚子,最后用食指的侧部将头与肚子连接起来,用指尖添画出蚂蚁的眼、触角和六条腿。)

鼓励学生用不同角度,大胆想象,合理运用工具创作。品评学生作品,对大胆想象、合理运用工具、个性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充分表扬与肯定。1.能在充分认识蚂蚁的基础上抓住特点进行作品;2。创作过程中能学习蚂蚁的互帮互助精神;3。品评同学的作品)

(6)演一演 儿歌表演

搬 米

一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两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1)念熟儿歌

(2)自己和同学们合作编排动作(3)请同学表演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看到小小的蚂蚁居然能把比它们身体大许多倍的粮食搬回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团结互助,勇敢勤劳

5、课堂小结。

篇6:宫殿建筑教案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中指出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昆虫的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以小蚂蚁见到香蕉皮,把它变成美丽的香蕉宫殿,蚂蚁团结友爱给自己的家进行装扮展开幼儿的想象,充满了童趣。通过本活动,激发幼儿对蚂蚁及蚂蚁的家产生探究兴趣。

(二)说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对蚂蚁以及蚂蚁的家产生探究兴趣。

2、为蚂蚁建造美丽的家,体验制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我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我确定重难点如下:

活动重点:感受蚂蚁团结友爱的情感。

活动难点:为蚂蚁建造美丽的家,体验制作的乐趣。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香蕉宫殿》PPT,纸盒、贝壳、可乐瓶、树叶、吸管、石头、树枝、剪刀、胶水、透明胶等材料。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开展幼儿语言活动的有效手段,是激发幼儿兴趣、传递有效信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以下方法:

1、课件演示法:通过播放PPT,激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直观的理解整个故事的涵义,体会蚂蚁团结友爱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2、提问法: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做做、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多渠道参与法、尝试法、体验法等。

五、说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香蕉宫殿(看PPT,直接引入,激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直观的理解整个故事的涵义。体会蚂蚁团结友爱的情感。)

1、草地上有什么?香蕉皮像什么?

2、幼儿猜测小猴子,小蜜蜂他们看到香蕉皮的反映?

3、一只小蚂蚁看到了香蕉皮他会有什么想法?他请来了好朋友帮忙。他们一起用什么办法把香蕉皮带回家呢?他们是怎么做的?请你学一学。原来他们要把香蕉皮搬回蚂蚁山,他们用香蕉皮来做什么呢?他们是怎么来装扮的?

4、小蚂蚁在美丽的宫殿里会做什么呢?

(二)完整欣赏故事。(巩固复习故事的情节,体会小蚂蚁造宫殿的愉快心情。)

1、故事里有谁?小蚂蚁用香蕉皮做了什么?

2、按照故事情节,一一出示图片。

(三)给蚂蚁造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交流讨论怎么样把蚂蚁的家装饰的漂亮。)

1、在《香蕉宫殿》的故事里,小蚂蚁用香蕉皮造了个香蕉宫殿。我们也给小蚂蚁造一个家吧,让小蚂蚁住得有舒服又安全。

2、出示各种材料,引导幼儿讨论蚂蚁喜欢怎样的家。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

3、幼儿选择材料,分组制作蚂蚁的家。

4、教师观察、指导幼儿的制作活动。

(四)邀请蚂蚁住新家。

1、幼儿互相欣赏各自为蚂蚁建造的新家,教师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蚂蚁家的功能。

2、小蚂蚁的家终于造好了,小蚂蚁一定会很喜欢,我们去邀请小蚂蚁来住吧。

篇7:描写宫殿的句子

1.大雄宝殿内金碧辉煌,金身大肚弥勒佛正在捧腹大笑,两边四大天王身躯魁伟,栩栩如生。他们各执剑、琴、伞、绳,象征风调雨顺。最引人注目的是罗汉堂,堂内有500尊金身罗汉,神态各异,还有济公、疯僧和千手观音,造型优美,巧夺天工。

2.正点下有长长的玉阶,上合星数,共计九十九阶,由于地形的`关系,这道玉阶虽然够宽,却极为陡峭,最下面刚好从道道虹光中延伸向上,直通殿门。大殿由一百六十根楠木作为主体而构成,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两侧高耸盘龙金桂树,雕镂细腻的汉白玉栏杆台基,更说不尽那雕梁画栋,只见一层层秦砖汉瓦,紫柱金梁,都极尽奢华之能事。 在这危崖的绝险之处,盘岩重叠,层层宫阙都嵌进绝壁之中,逐渐升高,凭虚凌烟之中,有一种欲附不附之险,我们三人看得目眩心骇,沿山凹的石板“栈道”登上玉阶,放眼一望,但见得金顶上耸岩含阁,悬崖古道处飞瀑垂帘,深潭周遭古木怪藤,四下里虹光异彩浮动。遥听鸟鸣幽谷,一派与世隔绝的脱俗景象,若不是事先见了不少藏在这深谷中令人毛骨耸然的事物。恐怕还真会拿这里当作一处仙境。

3.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描写宫殿的句子。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这大殿的内柱都是由多根红色巨柱支撑着,每个柱子上都刻着一条回旋盘绕、栩栩如生的金龙,分外壮观。

5.华清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华清池池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

6.一弯新月划过精致的角楼,给高墙内洒下一片朦胧昏黄的光,故宫里显得神秘而安静。

7.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色的岛屿。

篇8:宫殿建筑教案

关键词:故宫,宫殿,设计理念,共通性

中国古人在象征以及神化思想启示下, 构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特别是帝王居住的宫殿建筑, 代表了中国古建筑的最高成就。故宫作为现存明清帝王的宫殿, 代表了中国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为研究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1 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宫殿广义上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场所。据推测宫殿建筑从殷商时期就有,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发掘, 可以看出商代宫殿建筑基址形制阔大、布局严整, 遵循“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 依次排列, 院落式组合的平面布局与台基立柱等构架, 已奠定了后来宫殿建筑的基础。秦统一全国后, 建造了大量宫殿, 历史上记录的著名的宫殿有秦阿房宫;西汉长乐宫、未央宫;唐大明宫等。现存最完整的宫殿是位于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故宫。故宫占地78万m2, 有房屋8 000余间, 建筑雄伟壮观, 气势恢宏,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作为皇家建筑, 代表了中国明清建筑的最高成就, 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最高成就。无论是从空间布局、建筑造型、装饰艺术等各个方面, 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古老文化的积淀, 凝结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才华。

2 故宫体现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设计理念的共性

2.1 以木构架为主的建筑样式

中国古代建筑从最原始的巢居、穴居开始, 逐渐的摸索出了一种营造建筑的新材料, 那就是木材。一直到明清皇家建筑故宫, 8 000余间建筑仍以木为主要构材, 砖石常居辅材之位。究其时代的原因, 和中国古代统治者奉行阴阳五行学说有关。

中国古代统治者奉行阴阳五行学说, 认为“有生命的东西建阳宅, 没有生命的东西建阴宅”, 有生命的东西象征着生机勃勃的世界, 带来了蓬勃的生命力, 也象征了朝代的兴盛和壮大。树木的生长正好符合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思想, 因此成为了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人民在不断的摸索中掌握了木头这种建筑材料的特性, 并把它发扬光大。中国始终保持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故其形式为木造结构之直接表现。其在结构方面之努力, 则尽木材应用之能事, 以臻实际之需要, 而同时完成其本身完美之形体。

2.2 建筑布局以尊礼为先

北京作为明清的国都, 故宫位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吕氏春秋·慎势篇》记载:“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择国之中而立宫”。故宫总体布局以轴线为主, 左右对称, 建筑规划有序, 布局严谨, 形式多样。

“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礼也”。“中”为最尊贵的方位。在故宫众多的房间中, 帝王居住的宫殿体现出了大、高、文为贵的思想, 位置上都处在故宫整体建筑的中轴线上;同时, 少、小、矮、平的不同建筑形式与之形成的鲜明的等级差别, 体现了故宫建筑样式的多样性 (见图1) 。

因此可以说, “礼”是故宫建筑总体设计思想的理论基础, 也是中国历代帝王宫殿营造的基本规范。

2.3 时代赋予建筑的装饰性

2.3.1 鸱吻

鸱吻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传说龙生九子, 鸱吻为其一子。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 虬尾似鸱, 用以喷浪则降雨”。 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 能避火灾。将鸱吻置于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 寓意鸱吻能够保护古建筑的安全, 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据刘致平先生考证, 鸱尾是在晋代以后出现的, 早期鸱吻的形式类似鱼尾巴的形状, 那时的名称叫“鸱尾”。晚唐以后, 鸱尾形象演变成兽头形状。宋代类似于唐代造型。到了明清时代, 鸱吻转变成龙吻的形式, 龙吻上端连续弯曲成漩涡状, 龙嘴衔着正脊, 颇有气势。故宫内建筑大多在正脊两端安置鸱吻, 尤以太和殿的鸱吻为最高级别。该鸱吻由13块琉璃构件拼接组成, 称十三拼, 高3.40 m, 宽2.68 m, 厚0.52 m, 表面饰以龙纹。

2.3.2 蹲兽

安置在古建筑垂脊上的仙人走兽也称走兽、蹲兽, 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装饰构件, 数量和宫殿的等级相关, 每一个蹲兽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仙人走兽, 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高级别的 (见图2) , 共有10个蹲兽。神兽除了开头的“仙人骑鸡”以外, 后面的神兽名称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选择这些神话动物作饰件, 首先是为了突出殿宇的威严。其次还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的寓意。另外蹲兽整齐的排列在各条垂脊上, 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2.3.3 装饰彩画

作为以木构为主的建筑, 前人很早就知道涂油漆以保护木材。远在战国时期, 彩绘便演化成了建筑的专门装饰艺术, 清代则达到了硕果最盛的时期。尤其是宫殿建筑, 装饰富丽堂皇, 题材多样, 山水、楼阁、人物、花卉、博古及历史典故, 都可以作为装饰的主题, 加以运用到建筑装饰上。

故宫建筑上的彩画以青、绿、红、金为主色, 龙凤图案是主要题材。不仅仅是故宫的建筑, 历代帝王都崇尚以龙和凤作为装饰的主题, 衣服上、柱子上、彩画装饰上都有大量的龙凤图案, 代表了帝王的一种权力和象征。

2.3.4 其他

除了这些,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还有着很多的共通性。比方说大体量的建筑、飞檐翘角的屋顶等等都是中国古代工匠对于建筑样式和建筑结构合理性的总结和创新。

3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设计共通性带来的影响

中国古建筑特点鲜明, 设计独特, 在古代战乱的年代, 坚持自己的风格几千年, 所以能够自成体系。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对于建筑的结构、细节、装饰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设计理念, 但相比西方层出不穷的建筑热潮, 中国建筑在整体创新性上有缺陷, 中国古代几千年建筑发展, 建筑样式、建筑布局、建筑装饰在木构架成熟以后, 就遵循了一套完备的规则。无论从皇家到民间, 从宫殿到庙宇, 都有着鲜明的等级观念和建筑规范。一直到明清, 这种对于建筑的营造规范还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于统治者和各个工匠的意识里。

不仅仅在宫殿的布局上, 宫殿建筑上的装饰也蒙上了迷信色彩。比方说为了防止木构件建筑易燃, 在建筑两端安鸱吻, 在建筑彩画上用青绿色, 都是统治者为了防止木结构易燃采取的措施, 但这些具有迷信色彩的建筑构件毕竟不能真正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 只是一种美好的寄托。

所以在肯定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给我们留下财富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建筑上也不例外, 这对于新时期的建筑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4 结语

简简单单的分析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共通性, 看似是一个很大的框架和范围, 但从故宫回头去看中国宫殿建筑走过的历史, 还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元素, 抛弃它对于建筑样式和建筑规范的限制, 并聪明的加以运用到新中国的建筑上, 用民族传统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高科技材料, 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样式,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2]张文东.中庸.和谐.对称——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美学旨趣[J].设计语境, 2006 (3) :8-20.

[3]贾鸿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

[4]王景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J].城市规划汇刊, 1994 (4) :12-16.

上一篇:正规版民间担保合同下一篇:体育比赛口号集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