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2024-05-17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通用6篇)

篇1: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目 录

第1课

魔幻的颜色................................................................................2 第2课

万花筒........................................................................................5 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7 第4课

前前后后....................................................................................9 第5课

登山游戏..................................................................................11 第6课

黑与白......................................................................................13 第7课

快乐的回忆..............................................................................15 第8课

星空的联想..............................................................................17 第9课

天然的纹理..............................................................................19 第10课

美丽的花................................................................................21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22 第12课

团包纸工................................................................................24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26 第14课

梦幻的城堡............................................................................28 第15课

我设计的自行车....................................................................30 第16课

新颖的电脑............................................................................32 第17课

会响的玩具............................................................................34 第18课

电脑美术——画“花布”....................................................36 第19课

美术小记者............................................................................38 第20课

迷人的动画片........................................................................40

第1课

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重点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做实验:通过实验,使大家认识三间色。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得出了三个公式。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师贴出间色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

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在谁手中,谁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中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设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讲评作业。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板书设计:

魔幻的颜色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教学反思:

第2课

万花筒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重点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3、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4、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二、发展阶段

1、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2、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3、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三、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四、学生练习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设计巧妙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海鸥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板书设计

万花筒 对称

教学反思

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重点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1、同学们,你知道格列佛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吗?如果你能在想象中漂流,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奇迹。

请同学欣赏课件:《大人国与小人国》

2、提出问题:

(1)你们认为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2)你们想知道格列佛曾经有过哪些奇遇吗?

(3)格列佛认为战争不是好事。为了阻止小人国与邻国之间的战争,他用绳子将邻国的战船扎在一起,不让他们航行。

(4)渐渐地,小人国的人们和格列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人还敢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二、新授阶段

1、观察、思考、感受:

a:出示几组大与小比较的课件:让学生说说你会有什么感觉。b:出示课件:有一个男孩还有一个女孩。想一想怎样将其中的女孩变成巨人? 互相说一说,巨人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横构图表现?哪些动态适合用竖构图表现?

三、发展阶段

1、出示课件:假如你是一个巨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帮助小朋友解决?

(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

(1)朋友们到一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去旅行,会遇到哪些困难?险境?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帮助他们?

(2)假如你是巨人,在愉快的节日里,你会为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呢?

(3)假如你是一个巨人,你还有哪些办法能使我们的地球变得和平、安宁、清洁和美丽呢?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共享,看看谁的想法新奇、有趣。)(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大人国与小人国》里的。

2、课堂练习:

通过以上的欣赏与了解,如何结合自己想象与感受,把你编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画成一幅画,画完后讲给同学听。

3、小结:

4、展示、评价、延伸:

各组选出有特色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互相欣赏、互相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及时评价,给予肯定。

四、课后拓展

课后根据自己的喜爱用泥塑等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把小的东西放大或把大的东西缩小。板书设计:

大人国与小人国 对比 相互比较

教学反思:

第4课

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重点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学生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小结: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来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前前后后 前后关系既是遮挡关系

第5课

登山游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3、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出示游戏棋: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棋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请几个学生和教师对手进行游戏)师生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棋的种类,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学生展示带来的游戏棋棋盘,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师: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带来什么棋?(出示课件),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幅游戏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幅登山游戏棋。(板书课题)

1、学生通过回忆,回答教师问题。

师:同学们,自己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师生讨论

2、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棋谱组成 师: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小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出示课件)

3、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学生尝试

4、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实践总结: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a)在纸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初步领悟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创作内容要安排的景物。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出示课件)

5、提出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a)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深层引导

b)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创新设计 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

一人搞装饰,两人设计路线,一人做棋子。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发展阶段

1、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小展示作品 组与众不同的创想。交流心得

2、对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品提出表扬。

3、玩一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登山游戏。

课堂小节:这节课,大家设计制作的棋盘都很棒,既美观又好玩。板书设计:

登山游戏

教学反思:

第6课

黑与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图形。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2.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图形。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⑴.同学们配合老师闭上眼睛,心无杂念,这是你的眼前是什么? ⑵.接下来,一张白纸,你又感觉到了什么?

⑶.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⑷.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2.发展阶段:

⑴.通过交流,了解黑与白的概念。

①.概念:非常对立而统一,是色彩最后的抽象,能够用来表达富有哲理性的东西。

②.哲理性意义:黑色代表空,无,永恒的沉默,白色代表虚无,有无尽的可能性,阴到至极就是黑,阳到至极就是白,若是万千色彩,一定是杂乱无章的,黑白是将五彩缤纷的世界归纳为统一,它表现的是一种永恒和稳定,这一切都是在追求视觉的真实中自然而然的得以实现。

同时,黑色象征神秘,尊贵。白色,则象征纯洁,天真,二者可以相互衬托,可以把彼此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尊贵,但是人生若只是黑与白二色,恐怕女生会嫌衣服种类太少,男生会埋怨没有漂亮的

mm可看,生命也会失去很多滋味,黑白人生,只是一个小小的虚拟网络世界,但求能让我们来此小坐片刻,得一份清静。

⑵.观察一组图片,总结在我们生活中,黑与白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①.强烈的对比,相互衬托,可以把彼此变得更加明显。②.能够更好的区分。③.显得更加庄重,严肃,纯洁。

⑶.通过一组图片,总结由黑与白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①.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并可以重复,造型简洁。③.黑白表现出来的线条流畅。3,讨论交流:

⑴.通过设计的黑白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设计一幅什么样的作品。⑵,讨论交流黑白的哲理性。生活中要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做一个黑白分明的人。⑶.讨论黑与白之间的关系。

黑与白相互衬托,可以把彼此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尊贵。作业要求:

⒈用黑白来表现图形。

⒉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⒊线条流畅,涂色均匀。展示评价:

1.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选出各自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板书设计:

黑与白

教学反思:

第7课

快乐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重点难点:

回忆一件最快乐的意见事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二、发展阶段:

1、提醒学生讲述在快乐的回忆中,那些片段都有哪些事物,都有哪些人,还记得当时周围的环境是什么颜色的?(激励学生用语言的方式讲述,为绘画做铺垫)

2、根据自己的回忆,进行大胆的绘画。作业要求:

(1)画面中运用点线面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2)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合理运用色彩进行填色。(3)打开思路,勇敢去想。

三、学生作业:放轻音乐。

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

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五、课后拓展

在课下的时候去完成一幅关于美好回忆的泥塑或者剪纸,把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存。板书设计:

快乐的回忆

教学反思:

第8课

星空的联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重点难点:

运用各种相关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教师:你对星空了解多少?

学生分成甲与乙两组,相互交流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比一比甲乙两方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表现它的设想。

(3)、让学生欣赏科幻片作品,进一步了解星空的特点,揭示它的秘密。

2、发展阶段(1)刮蜡画技法:

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学生设计一张背景纸,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

(2)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点,线,面表现形式创作一幅较有新意的画面。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提出作业要求。

2、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构思,描述自己在星空在的形象与动态,肯定学生的自由的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表现。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示

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与构思进行交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星空的联想

第9课

天然的纹理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重点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一)摸一摸,说一说。(引导学生认识肌理)

1、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2、教师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3、教师可以示范: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二)看一看,猜一猜。

欣赏拓印的肌理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的肌理?

(三)想一想,说一说:怎么来拓印呢?(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学一学,试一试。

二、发展阶段

1、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

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2、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3、作业展示:评评自己的作业,评评他人的作业。

三、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四、课后拓展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板书设计:

天然的纹理

教学反思:

第10课

美丽的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画五颜六色的花,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培养学生对画画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

如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画五颜六色的花,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美丽的花朵。

2、授新课:(1)教师拿出两幅图片,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样子?怎样表现你最喜欢的花?

(2)学生讨论,并派代表进行回答

(3)教师小结:花儿的颜色各有不同,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是不一样的。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卫生。

五、课后拓展:

想象一下,还可以怎样来画美丽的花 板书设计:

美丽的花

教学反思:

第11课

各式各样的鞋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重点难点:

1、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运用废旧材料美化教室的环境。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带来的各种鞋子,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了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点及组成部分。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在欣赏与联想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敏锐的造型感觉,采用大胆的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一双有趣的,用料独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不同材料的鞋子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找出根据各种材料制作鞋子,注重在质地,图形或色彩上产生不同效果。

(2)绘画制作鞋子时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制作效果的协调,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 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过直觉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使用彩色广告纸,彩泥里,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鞋子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拓展

1、可以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塞克式的效果来制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寻找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小布片,采用“剪”,“贴”,“缝”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创作。

3、用折纸制作立体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颜料添加花纹,颜色。

4、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组鞋子的设计制作作品,并粘贴在废旧的纸板上,同时为版面确定主题,美化设计,进行展示,评比。板书设计:

各式各样的鞋

教学反思:

第12课

团包纸工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重点难点:

1.是否发解掌握各种立体造型的构建方法及简单的构建原理。2.能否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3.整个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闪趣。4.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用课件展示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并引导学生欣赏。

2、在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自己对大师作品的理解。

(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二、发展阶段

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选择几个造型进行粘贴组合,采用“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纸立体造型或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作品。

1、组织小组讨论,尝试,将皱纸揉,团,包丰各种造型的方法。

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组团包的造型最多。

2、利用皱纸团包各种造型时,引导深长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要求学生所选择的造型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

3、利用制作好的各种皱纸团造型组合立体造型时,着重讲解粘贴: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

4、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对优秀作品要及时的表扬。

三、课后拓展

1.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或专用教室内。

2.学生用旧报纸制作的团包的纸立体作品,再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水粉色或丙烯颜料,将其涂上不同的颜色。板书设计:

包团纸工

教学反思: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难点: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2、教师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3、学生观察,并分小组讨论。

二、发展阶段

1、“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2、“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三、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四、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化平凡为神奇

第14课

梦幻的城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采用折,剪,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

3、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研究。重点难点:

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1)、分角色表演

让学生扮演国王与王后,王子与公主,并且分别夸张地描写自己城堡的外形,他们想对自己的城堡进行改造请“大臣们”(学生)为他们出谋划策。

(2)、分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大臣们”(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设计想法和表现的形式。

2、发展阶段

(1)、教师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地创造和表现。

(2)、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剪,镂,折,贴,画等制作或表现的方法,表现一幅较抽象的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指导学生设计的形式要与使用的材料相适合。

2、展出制作完成的深长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自己设计的作品。

3、利用制作的城堡表演节目。

四、作品展示

1、学生分组进行自评。

2、每组选出最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他评。

3、教师总结。

五、课后拓展

1、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2、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有趣的内容,采用变形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也可以收集各种材料尝试作,学做小艺术设计家。板书设计:

梦幻的城堡

教学反思:

第15课

我设计的自行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重点难点:

1、把自己有新意的自行车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

2、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三、讲授新课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五、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2、好在哪里?

六、收拾与整理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自行车

教学反思:

第16课

新颖的电脑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重点难点:

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教师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学生欣赏交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述,了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

2、发展阶段

(1)、教师演示: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特点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2)、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

2、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将完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四、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2、通过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板书设计:

新颖的电脑

教学反思:

第17课

会响的玩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重点难点:

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2、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四、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2、如何引导深长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

3、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板书设计:

会响的玩具

教学反思:

第18课

电脑美术——画“花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对现代化的工具产生浓厚兴趣。重点难点:

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组成一幅“花布”。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确保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四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

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变化的电脑绘画方法。

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板书设计:

画“花布”

教学反思:

第19课

美术小记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重点难点:

1、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2)、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3)、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四、作业展评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板书设计:

美术小记者

教学反思:

第20课

迷人的动画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动画片,使学生发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2、在欣赏各种动画片的同时,使学生发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

3、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还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重点难点:

1、了解动画片的主要类型以及最主要的特征。

2、简单说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教师把收集到的国内外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欣赏,也可利用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甚至电影片等各种教学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以便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把自己收集得来的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欣赏。

2、发展阶段

(1)、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和所喜爱的动画片,说说这些动画片表现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让学生归纳一下,动画片有那些类型,以及动画片要经过那些工序才能完成。

(3)、学生绘画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画一画期中最喜欢的动画形象或试着自己创作一个动画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三、观看动画片

四、收拾与整理

五、课后拓展

让学生调查一下,班级中有多少人喜爱在国动画片,有多少人喜爱外国动画片。说明理由。板书设计:

迷人的动画片

教学反思:

篇2: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目 录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2 第2课

点的集合....................................................................................4 第3课

远去的路....................................................................................7 第4课

线与造型..................................................................................10 第5课

风景写生..................................................................................14 第6课

让剪影动起来..........................................................................16 第7课

漂浮的画..................................................................................18 第8课

山山水水..................................................................................20 第9课

彩墨家园..................................................................................23 第10课

我做的乐器............................................................................26 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29 第12课

保护文物................................................................................32 第13课

古建筑的保护........................................................................35 第14课

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38 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41

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第2课

点的集合

“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造型表现,同时,“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

因为教材导语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点:豹皮上的斑点、花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从高楼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也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用点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仅仅视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欣赏,并配以“修拉是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色板上,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画面由五颜六色的点构成,达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艺术效果’”的文字介绍。紧接着呈现的是“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状的点”的示意图,配以金钱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以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特色。

翻页后,以“学习提示”开始,通过“技法点击”和示范作品及学生作品,为同学们进行自己的创作从技法到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而“学习要求”清晰地点出了最终应该呈现的结果。

以点为主线,通过欣赏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对比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通过欣赏古希腊人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的建筑,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各种形式的物象,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充分体验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明白点无处不在。本课可采用“导入激趣—解读概念—欣赏作品—尝试创作—评价展示”来完成教学。

一、引导阶段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2.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凡· 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欣赏学生作品。

3.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

作业要求:(1)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四、1.能否理解点的概念。

2.能否掌握“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及代表人物。3.能否运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表现作品。4.能否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

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第3课

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凡是客观世界的景物都是有透视现象的

2、让学生了解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

3、让学生用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副《远去的路》 过程与方法:

1、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图片中的透视现象。

2、让学生看图片尝试画出简单的透视图片。

3、教师小结定义什么是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教师示范画透视图。

4、注意透视现象同桌合作完成一幅《远去的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

2、难点: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关系。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 各种近大远小的图片资料 2.学具:旧画报等 剪刀 胶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师:你能用间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感受透视的微妙,使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和掌握透视。

3、揭示课题:《远去的路》

二、新授

1、讨论学生简易画,从中发现问题

讨论:在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以外还有哪些透视现象?近高远底近宽远窄近长远短 等

教学说明: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问:什么是透视?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同的位置上就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宽远低的变化这就是透视。

1、出示图片:站的高的地方看远去的路 站在左边看远去的路 站在右面看远去的路 小组讨论说说这些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视

2、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1)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 消失线和视平线(2)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的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教学说明:用这样的比喻通俗易懂让学生对这些名词的概念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3)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

5、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1)学生小组讨论 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师小结:A作视平线和消失线 B定山脚线和远山C贴正视的房子

D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

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3)作业要求:同桌合作一个画透视图 另外一个负责剪贴(4)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合作利用废旧的彩色画报根据前面老师所讲的透视方法来完成一幅剪贴的有透视关系的风景画使学生对透视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评价

1、布置主题:奇妙的视觉。

2、展示学生作品。

3、点评:是否符合老师要求的透视变化和颜色变化。

4、教师小结。

第4课

线与造型

生活中并不存在绘画中的“线”,是创作者根据观察和感受,为了更好地进行表现而“提炼”出来的。从一年级起,每个学年的《美术》教材中都至少会有一课涉及到线与造型。但是基本都是以感受线条,体会线条造型为主。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将线条表现与造型联系在一起。开始呈现的生活中的“线”,其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从生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线”的能力。所以在导入课文中这样说:“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会发现许多不同类型的线:架在空中的电线,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还有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等。艺术家用线创作出众多丰富的艺术作品。”首先是“观察”,然后是“发现”,最后是“创作”。观察和发现线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创作。接下来选登四幅中外艺术作品就是为了让同学们直接欣赏并帮助分析“线”的造型能力。“线可以用来确定物象的形状轮廓,表现明暗结构、质感肌理等,对线的研究是绘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翻页后,就可以看到和“学习提示”紧密结合的多种线条的表现形式,既有线条本身的多种变化,也有线条的多种组合效果。配合“学习要求”则是人物头像的线描画绘画方法。之所以选择人物头像,是因为这是上课时最容易观察到的表现对象,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以自己的观察提炼出自己需要的“线”完成作品。为了强调“线”,在“学习要求”中特别强调要“着重表现人物的头发”。教学目标: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教学思路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为了能顺利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种类,比如线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二)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充分认识到线在美术造型中的运用,积累丰富的视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手段表现人物头发。结束时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一、导入阶段

1.播放课件《球的运动轨迹》。

思考: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

2.教师归纳小结:线是点的运行轨迹。与点和面相比较,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

3.出示中国画线描图片。

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

教师小结: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

(教师出示课题——《线与造型》)

二、讲解演示阶段

1.线和我们的生活也是分不开的。出示生活中跟线有关的图片。2.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和线有关的场景?

3.组内交流: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交流,你发现线有哪些特点呢? 线的特点:

直线 曲线 粗线 细线 长线 短线 波浪线 折线 4.课件出示艺术家作品

观察后说说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线的? 5.教师小结: 教师教学用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线的组合:

水平垂直倾斜水平波浪垂直拆线自由组合

有规则的排列: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出示图片)自由性的组合: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在创作时,根据物象的特性,启发引导学生可抽象地表现画面。(出示抽象作品图片)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有线条,最明显的就要

属头发啦。

6.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用头发作比喻,直发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鬈发又有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戴假发演示。

7.教师找学生作模特,然后简单演示怎样画人物,如何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发型,并板书绘画步骤。

8.学生看教材第11 页“表现人物头发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三、发展阶段

现在老师给大家当一回模特,请同学们给老师设计一款发型,看谁是最优秀的设计师。(学生动手尝试用不同的线来表现人物头像,提出可以画自己的同学,画时重点表现

人物的头发。)

四、展示与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说说谁画得更好,头发画得怎么样,还应该怎么改进。评选出优秀设计师。

五、课堂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对线已经十分了解,并且能用线来表现头发的造型,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更加丰富。

1.能否找出线的特性与组合规律。

2.能否感受到线与造型是分不开的,并用线的多种组合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头发。

3.能否大胆地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5课

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第1 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第2-4 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作业点评。

第6课

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教学教程:

第1-2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3课时

(剪影表演)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7课

漂浮的画

教材分析:

以简单有趣的方法创作出符合自己感受的作品,这是第三、第四学段特别需要掌握的。本课从漂亮神奇的石头纹理导入,在感受抽象美的同时,借助油水不溶的的原理,给同学们带来一种创造抽象美效果的有趣方法。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流色转印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转印出不同肌理效果的画面。

通过自学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力。

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练习。教学难点:

根据制作过程中油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装有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色、水彩纸等。

学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纸张(水彩纸、生宣纸等)、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汽油。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出示利用本节课方法制作的作品)

欣赏作品:说一说,你们感觉欣赏的作品像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 导入并板书课题:漂浮的画。

二、发展阶段

⒈自学教材,尝试探究。

对照课本中的技法点击学习流色转印的方法。

讲解制作要点:⑴将汽油滴入油漆中几滴,轻轻搅拌。⑵搅拌好后,滴入几滴油漆在水盆里,用小棍轻拌。⑶把铅画纸覆盖在水面上,轻轻掀起,图案就吸附在纸上。⑷晾干后压平,也可以用来剪图形。

⒉尝试制作: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小结:⑴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⑵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⒊作品展示,汇报交流。

学生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师生讨论解决。⒋深入探究,讲解演示。

根据学生的制作,教师示范流色转印的技法: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浅)--------快速搅拌--------把纸平放在水面进行吸附印制。

三、创作阶段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选用任意颜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品。

四、评价阶段

⒈分析并展示作品,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活动。⒉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五、课后拓展

干透后,压平。根据肌理图案运用刮线或剪图形等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意义的作品。

第8课

山山水水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讨论一: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课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讨论题:

1、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

第9课

彩墨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戏剧中人物的造型特征和戏剧人物的整体服饰特点,用彩墨方法临摹戏剧人物造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表现戏剧人物的造型,感受水墨表现的情趣,讨论、尝试彩墨戏剧人物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戏剧人物造型的多样性和独有的特色。在体验中,回味笔墨的丰富变化,激发对传统艺术的表现热情。教学重点:彩墨戏剧人物的造型。

教学难点:运用墨线和墨色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戏剧人物造型。教学准备:

学具:墨汁、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等

教具:课件、大师作品图例、彩墨画工具、学生优秀作业等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用彩墨方法临摹戏剧人物造型。拓展层面:注意人物动态特征,以及墨与色的运用。教学过程:

两分钟预备铃:欣赏戏曲选段。(京剧《贵妃醉酒》选段)

一、情景与导入

1、戏剧表演导入。

教师:欣赏了刚才那段戏剧音乐,你能不能学一学,上来表演一个戏剧人物造型?

二、欣赏与归纳

1、欣赏京剧中的四大行当。

2、他们的人物造型是怎样的?

3、欣赏各种表现形式的戏剧人物。

4、欣赏一张作品,这个是什么表现形式?(彩墨画)

5、揭示课题:彩墨戏剧人物

6、欣赏关良的彩墨戏剧人物作品。教师简单介绍关良及其作品特点:

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美术是以人物造型为主的,包括人物服饰、化妆、脸谱、道具等都是整体设计的。关良先生运用娴熟的水墨画技巧,以简洁笔法夸张人物造型特点,浓淡墨勾勒渲染出气氛。画家更注重戏剧情节和人物神情的表现,人物的眼神与表情动作互相呼应。

7、学习教材上临摹彩墨戏剧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8、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①用墨线起稿。在宣纸上绘画人物动态轮廓,画面饱满。(注意墨线的粗细、浓淡变化,抓住戏剧人物的造型特征,服饰和动态特点等。)

②用墨色渲染。注意用浓淡变化的墨色进行渲染,水分的把握。③渲染色彩。注意色彩搭配,水分的把握,墨与色的结合效果。④完成作品。

教师:表现旦角等人物的时候,线条要流畅,表现女性人物柔美的性格特征。

三、创作与辅导:

1、欣赏作品。

教师:武生等戏剧人物在用线条表现的时候可以粗旷、硬朗一些,有时候可以运用枯笔。

2、提出作业要求:

用彩墨方法临摹一个半身或全身的戏剧人物造型。注意墨线的变化与墨色的运用。

3、学生进行戏剧人物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业并欣赏。

2、学生自评与互评。

3、教师简评:能否抓住戏剧人物的造型特点进行表现。要有人物的动态与神态变化。笔墨表现技法与墨色的丰富变化如何。能否创意表现人物或情节。

4、教师小结:中国传统戏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连外国朋友都成了戏迷,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更应该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并把戏剧艺术发扬光大!最后,一起来欣赏京剧名段《我是一个中国人》。

第10课

我做的乐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教具学具:

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1)、什么是乐器?

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

(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2)、制作方法:

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

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

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牛皮纸

鼓面 塑料布 发出声音不同 气球薄膜

第2课时

一、引入

1、出示几种同学做的小乐器:盒做的琴弦,玻璃杯小乐器,瓶摇小乐器,排萧小乐器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

2、板书课题:

5、自制小乐器

二、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2、指导学生运用配套材料制作排萧乐器。(1)、排萧制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饮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2)、制作方法:

①、把两个塑料固定架对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别按下列数据截成两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并不能漏气,把8根及管开口向上,由长到短整齐排列插入固定架中,这样排萧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别在吸管开口旁向内吹气,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

7、i八个不同的音阶,你能用排萧吹出简单的乐曲吗?

3、同学们讨论交流:

让乐器发出不出的声音的做法: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组织学生对各组制作小乐器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

5、自制小乐器

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废品雕塑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意义;能发现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用各种立体造形的方法创作有趣的人像。

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以自主的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研究,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利用废旧物品制成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重点:

废旧物品制作人像的创作与表现 教学难点:

废旧物品制作人像的总体形象把握与表现,废品雕塑的审美特点 达标规程:

讨论——概念——分解分析——欣赏理解——合作表现——自评互评

教具准备:学生作品及教师作品 学具准备:

废纸筒、方纸盒、木条、麻绳、绒线、串珠、纽扣、杂物 剪刀、胶水、透明胶、双面胶 教学设计:

废品雕塑艺术的艺术语言较为有趣生动,可以使得学生树立起废物利用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废旧物品人像制作作为入手突破口,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运用切挖、镂刻、卷折、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并且图上绚丽的色彩。从中激发起学生的联想,飞动想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共同策划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设计中加强课堂评价,评价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增进学生的了解与友谊,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废品雕塑艺术的教育与审美功能。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2、导入新课:

欣赏与讨论:毕加索的雕塑《牛头》的表现方法。

毕加索是“现成品”雕塑的先驱者他利用实物通过想象和重组,创造出有新意的作品。《牛头》由一个废弃的自行车鞍座和把手放在一起做成的。这是一个风趣而简单的游戏,但是要使他们具有意义就必须对要创造的物体形式各种微妙的含义有极好的理解力,而且对于一位西班牙的艺术家来说,牛还是西班牙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

雕塑的概念:

雕塑是通过塑造、雕刻、铸造等手段创造的具有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雕塑的历史悠久,人类的祖先曾创造出无数令人惊叹的雕塑艺术珍品。

20世纪以来,雕塑在创作观念、内容、形式、材料与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问题: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工业元件和废旧材料来创作艺术品呢? 讨论:人们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使用过多的次性物品,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艺术家充分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成为一件件艺术品。

废品雕塑艺术:利用废旧材料来塑造、雕刻、铸造、拼贴组装雕塑艺术品。

认定目标:《废品与艺术品》趣味人像制作

3、导学达标: 展示教师以及学生的部分优秀作品。

请同学分析制作趣味人像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段,如何表现出三维立体效果?

先用切挖、镂刻、卷折等手法制作五官,也可以用其他材料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

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切挖法制作人像的眼睛,镂刻法拼贴法制作人像的鼻子等。

为头像加上头发、帽子和饰物。

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用绒线编制制作头发,用色卡纸制作帽子等。

发现所带废品的形状、质感、颜色等它们可以被利用制作出人像的哪些部位,使作品丰富、奇特。

4、作业要求:用废旧材料制作有趣的人像

小组讨论出作业的主题,交换交流所带的废弃物品,设计构思制作一件废品雕塑艺术有趣的人像。

在使用废弃物品及工具时注意安全使用。

5、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师生互动,共同加工完成作品。学生大胆想象及制作表现。达标测试,教学反馈

6、学生作品的自评互评

7、教师总评小结:

“大家都非常心灵手巧,利用废旧物品能够制作出富有想象力的艺术人像,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表现力,都变为了生活的美术大师。”

第12课

保护文物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 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提问:这是陶器吗 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第13课

古建筑的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教学难点: 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上课,师生问好

揭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最高,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的古建筑的外貌等等.(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

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简介部分古建筑: 万里长城 嘉峪关 布达拉宫 北京故宫太和殿 颐和园 杭州西湖 山西恒山悬空寺 苏州网师园,拙政园(七)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难点: 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 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教学活动: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述说后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深入了解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 重檐是怎样建的 斗拱是怎样结构的 梁柱是怎样连接的 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评价总 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第14课

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

教材分析:

和前面的年级比较,六年级的电脑美术侧重特色和实用。本册电脑美术追求的是“特色”------用电脑创作版画效果的作品。要想出色的完成本课的目标,了解版画并理解“刀味”是关键。在电脑中表现出“刀味”可以利用“反色处理”,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教材中已非常清楚地呈现出来。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电脑“画图”中的铅笔、笔刷、橡皮、喷枪等工具的功能。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运用电脑中“画图”中图像菜单中的“反色”功能,借助图画工具创作出仿班花效果的有趣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⒊感受鼠标作画带来的快乐,体验电脑“画图”造型表现的乐趣。教学重点:用鼠标结合“画图”中的工具画出各种图形。教学难点:

利用“反色处理”功能,借助图画工具制作出仿版画的美术作品。教学准备:

⒈检查学校电脑教室的硬件,确保能够正常上课。

⒉检查教室电脑安装的局域网软件、硬件能否监控学生电脑。⒊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和电脑美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⒈图片导入,师:欣赏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这幅版画作品,清有经验的学生简单说说版画的制作过程。

⒉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来制作有版画效果的美术作品呢?今天我们就用电脑中的“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⒊出示课题:点明学习内容。

二、欣赏体验,初步感知

⒈欣赏教材中的电脑美术作品。

你喜欢那些作品,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小结:仿纸版画作品画面色调是黑白灰为主,仿套色版画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⒉体验电脑“画图’画图工具和反色功能如何制作版画。⑴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反色处理功能

打开图画工具,点击画图工具中的“图像”找到“反色”。⑵介绍“画图”工具 ●橡皮的大小 ●笔刷的大小 ●喷点的大小

⑶学生边学,边尝试,使用反色处理勾画的草图。

三、探究技法,深入感知

⒈欣赏老师准备的电脑美术作品,根据刚才对画图工具、反色处理功能的尝试,想一想应该用什么画图工具?怎样完成?

⒉教师示范讲解。

⒊欣赏学生作品:看看这些作品给你什么启发?自己打 算怎么使用这些工具? ⒋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评价,小结拓展

⒈展示评讲: A、评价建议:能否用电脑画图的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B、创意和造型能否做到与众不同。

自评:向同学们说说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画面效果。互评:欣赏同学作品,说说你的看法。⒉总结

在仿制纸版画的作品时尝试把黑白灰的画面变成彩色的画面,也别有一番风味。

⒊拓展延伸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中的“画图”的界面有所变化,工具也增加了不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尝试。

第15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观察理解比较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表现方式、表现内容和装裱、装饰形式等。

2.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油画的写实、浪漫,学会鉴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亲生体验中国画笔墨的浓淡、干湿。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油画与中国画的区别;

教学难点:中国画与油画的区别在欣赏具体的画作的体现。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查阅相关国画、油画资料、课件(国画作品一幅、册页、立轴画实物、2幅油画)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课本自读:初步认知中国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工笔和写意。表现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油画的工具、材料、写实、浪漫、现代主义的油画。

2.教师课件展示,通过表现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国画的特点以及不同表现内容的绘画风格。

二、授新:

·理解国画意境的关系:

1.图片观察了解国画的组成元素:诗、书、画、印。2.诗、书、画、印拓展了国画的艺术境界: A.齐白石《长年长寿》 B.范曾《童弈图》 C.齐白石《十里蛙声出山泉》

(通过国画作品与落款的“简单几个字——一句诗———一首诗”辨析,在感受和理解分析,理解国画的“诗情画意”)

三、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国画中意境与作品的重要关系

(从构图上,落款题跋上加以深入学习)·师小结:(略)

·师生体验:毛笔打湿——体验干湿,毛笔蘸墨——体验浓淡,毛笔竖起——中锋运笔,毛笔横倒——侧锋写意。老师示范林风眠《绿叶小鸟》,学生临摹。

·学生作品赏析

四、教学总结并延伸: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

第二课时:国画、油画欣赏

导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体验了中国画,本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知识,初步了解油画的知识。

请生读读课本第一段关于国画、油画的介绍,加深印象。并带着问题看书1)中国画、油画用材上有何群区别?他们在形式上有何区别?他们在色彩表现上的区别?你最喜画那张中国画作品或油画作品?喜欢它的什么地方?(从构图、造型、色彩、技法上分析)

[知识点击]:

//中国画是一个很老的画种。油画形成只有500年,而中国画形成的历史已达1000年之久。感到中国画的发展前景要比油画大一些。

//油画对于真实的表现力是很强的,它是一个方便写实的画种。而中国画不是这样,中国画不是一个写实的画种,它是写意的,它的抽象性很强。

//中国画是指中国的传统绘画,而油画(水粉画)是指绘画的颜料成分,这是不同的概念。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故称水墨画为国画,讲究留白,讲究意境,不能满纸都画满,要有一些地方空出来,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山水画尤甚。而绘人物更是着重神韵,也许解剖比例略有偏差,造型结构稍欠严谨,但其中韵味十足,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一致性。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一种,注重透视关系,讲究人物比例,强调色彩变化,所以画出的人物十分真实,但油画却不适合画大型的风景,因为它是焦点透视,只适用于从某一点上望去的风景,要想很大幅的风景画就必须采用散点透视法,而国画之所以适合画风景正是因为采用了散点透视法,现在也有不少外国人画风景学习中国的方法,然后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相结合,整个画面采用散点透视,而某一处具体的地方采用焦点透视。

//中国画用水调和,油画用调和油。//中国画无覆盖能力,油画可数次覆盖。

·不同时期油画欣赏分析——古典时期油画——十九世纪中叶“印象派”油画——十九世纪末叶“野兽派、抽象派”油画——中国油画赏析。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略)·师小结„„

[点评]:虽然两节美术课连上,有足够的空间。但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中国画还是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笔墨的浓淡干湿。原因:部分学生带工具不全面;部分学生不敢用水,怕水遇宣纸化开;笔墨没用完就再次蘸墨,使得墨不分五色。教学设计中,这些环节可能有所忽略。第二个环节欣赏部分,上得较为精彩。由于事先把问题、思考布置下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书本的阅读,所以能按构图、造型、色彩、技法分析中国、西方艺术作品。学生真实的中国画体验加上油画的实物再现,使得学生能很快区别中国画、油画的不同。[反思]:

要上好中国画和油画,首先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颜料本身上:油画是油性颜料,用油调色,国画用墨,或国画颜料(包括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

画质上:油画画在亚麻布等布料上,国画用的是宣纸

画的风格上:油画颜色多次覆盖,普遍较厚,有抽象,具象和印象;国画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题字,讲究意境,大多不写实

油画属于西洋画,国画是我国本土的东西,应该好区别 装裱方面:油画有框,没有玻璃镜片;国画有的是玻璃框,有的就是卷轴,无框无镜片,可以卷起,方便携带

中国画可以一画有四季。散点透视。线条本身就蕴涵着一种精神。油画只能用焦点透视。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域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油画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油画的产生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 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杨·凡· 艾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 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

材料和工具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① 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 和。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 不变

② 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③ 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④ 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 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 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 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⑤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⑥ 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 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 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 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中国画主要使用线条、轮廓、画面淡雅来达到意境,而油画主要使用光影、真实、画面鲜艳来自写实。而且,两者的绘画用的颜料也不同,中国画主要用水分较多,颜色素雅的颜料;油画主要使用粘黏性较大,色彩艳丽的颜料。中国画的画面给人颇附想象,优雅平静的感觉,油画则给人真实立体色彩明快的感觉。

篇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篇4: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篇5: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教学难点: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圆柱体、六面体、球体、圆锥体等,说出它们的名字。它们都是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物。找出生活中和这些形体相类似的物品。学生思考、回答。

二、发展阶段

1、展示图片:学生欣赏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图片。学生思考: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

2、分析讨论:我们看了凳子、沙发、汽车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一切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简单的形体来概括,简单的形体通过切、挖,从而变成复杂的形体。

3、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件作品。

4、学生练习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发挥想象,创作一件作品。要求在造型上有变化,有新意。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摆放到指定位置。

2、学生自评互评,进行组内、组间评价交流,选出各小组优秀作品。

3、请优秀作品作者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心得。

四、收拾整理 各小组收拾整理,保持桌面及教室整洁。适当了解下节课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工具材料。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基本形体的切挖

教学反思:

第二课 点的集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点彩画。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教具学具: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教师)课件、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作品: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谈话:你觉得这个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点彩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修拉点彩画作品集,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画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的集合”。(4)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的来历和艺术风格。2.研究方法,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 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可以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3)多种色点混合: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点画得稍大些,点与点之间挨得紧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地随意点画,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体验表现。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4人小组合作进行)(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点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色点作画,使丰富的点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6.学生课后收集“点彩画”的资料。板书设计:

第二课 点的集合

教学反思:

第三课 远去的路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中远近距离感是怎样产生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绘画的方法体现距离感。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评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上学的《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辩的是什么?,他们俩分别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远去的路》--------------板书课题

(本环节教师把语文知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灵活应用,使各学科的知识融合为一体,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知

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数码相机,连续做试验;首先,教师从学生中挑选出两位个子一般高的同学,从一侧照相,然后将图片传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说出现象和感受?如:“同学们,你们看为什么一个变高了,一个变矮了?”。然后,教师再让一个学生手拿杯子,教师变换远近距离进行摄像,让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教师:“杯子为什么变大了?”、“是什么动了?”等问题。其次,教师手拿黑板擦与同学比大小后进行照相,观看图片后教师继续提问:“黑板擦为什么和同学一样大了?”,最后,教师再给一排同学照相,观看图片后,同学们发现越远的同学越小、越远的同学越模糊,越近的同学则相反!(本环节主要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连续做实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想一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出示刚刚照的一系列图片,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教师进行小结,理顺远近的关系如:“大家说的非常好!近的显得大并且清晰,远的显得小并且模糊!”,并出示课件中的各类资料图片加深学生对远近关系的理解。(本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刚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于远近变化的认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画一画: 教师板书: 远 = { 小、模糊 }近= { 大、清楚 } 教师进一步表明远近与大小和清晰、模糊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让物品在画面中显得很远,应该如何去画呢?”并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作画,其他同学表述不同看法与意见,吸取更多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寻找逆向思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然后,再让全班同学分组画一画“一条伸向远方的路”,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板书学生遇到的难题,然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自己要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原则,锻炼学生互助合作能力。)

三、随堂练习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用山、树、路三个景色元素组成一幅有远近距离感的画”,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单独指导。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和解决的难题,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评价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后,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同学们自由表达;说出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以及作者表述自己的构思和绘画方法,教师再加以总评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要点等„„。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 远去的路

课后反思:

第四课 线与造型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能力:感受线艺术语言的丰富变化,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

过程与方法:采用绘画的方式,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培养审美个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人物发型提炼出的线条进行组合,突显人物的气质和性格。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引导阶段 1.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在平时画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线条呢?谁来说一说。”

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线。

2)师:“哪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生: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自己想表现的线条。3)引导语:“请你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线的特点?”

小结语:“大家看,如果我们根据线的特点进行联想,它就会产生丰富的造型变化。”

(边小结边添画学生的线条)2.“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线与造型》。”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线”知识的回忆和老师的添画,使学生对“线”的进一步学习产

生兴趣】

二、发展阶段

过渡语:“我们先到生活中去感受各种线的美。大家注意观察图片。” 1.欣赏生活中的图片

斑马图片、蜘蛛网图片、落日图片、长城图片、汽车窗上闪过的霓虹灯 “ 所以说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 “这些景色美不美?(美),说说你发现了哪些线的美。” 生:说说自己发现的线。师:补充学生表达不充分的部分。

过渡语:“看来每一种线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所蕴含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

↓ ↓ ↓ ↓ ↓ ↓ ↓ 挺拔 流畅 强壮 深远 活泼 运动 锐利

过渡语:“怎样更充分的运用这些线进行创作呢?让我们到艺术家的作品中去找一找答案。”

2.欣赏中国画线描作品

1)师:“《朝元仙杖图》是北宋画家武宗元的作品,这幅壁画是以工笔线描的方式创作的,大家仔细感受作品中线的特点,说说画家用线的方法?”

生:略

2)师补充: 1.“飘带用长长的曲线进行造型,体现了神仙腾云驾雾时迎风飘逸的动感,短线细密有秩序的组织表现了盔甲的厚重和威严的气势,线条在长短、疏密的对比之中形成了画面的节奏美。”2.“线的深浅、虚实变化,使画面层次丰富,具有空间感,这幅画既体现了作者对用线的深厚艺术造诣又表达了他对仙人的敬仰之情。”

3.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星空

1)师:“大家看同样是对线的组织,荷兰画家梵高则是大胆的运用曲线的排列,夸张的表现了星空的绚丽和充满动感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作品深入感受不同线条的运用和处理,表现了造型的质感、动感,及作者的强烈情感。】

4.欣赏名家作品 “我们再欣赏几幅作品,感受线的魅力。” “画家笔下的线条真美呀,充满艺术的感染力。”

“同学们你们明白用线的秘密了吗?谁来概括一下用线的方法。” 生答:线可以确定轮廓,线在使用时有疏密变化、虚实变化。板书:线——轮廓、疏密、虚实、穿插

师:“我们打开书第10页,看看线还有哪些运用的方法。” 生:说说自己发现的线的运用方法。(穿插等方法)【设计意图:提炼“线”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为创作打好基础。】

5.思考头发的画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发现“线”的美,初步体会线给人的感受。】 “我们平时在画人物时线最多、最不好处理的是哪个部位?”(头发)“用今天我们学习的用线方法,就可以画出生动、有美感的头发了。” 1)结合书中作品引导学生说说画头发的步骤 确定轮廓、找好发丝特点、组织穿插 6.演示创作方法: 1)出示女士中长发头像图片,演示怎样用线概括人物面部,用虚线概括头发的轮廓。

2)找到发丝特点,根据头发的分组去添画发丝,并夸张发丝的饱满度。3)改变发丝方向,画出头发的前前后穿插的关系,体现体现疏密、虚实等变化。4)整理完善作品,出示完善后的范画。5)简单说明男士短发的画法。

【设计意图:根据观察引导学生明确头发的画法,通过演示知道本课“线”的处理方法如何运用到头发的创作之中。】

三、创作阶段

1.提供人物头像图片供参考

启发语:“现在我们都是发型设计师,顾客要求你给他美发,发型一定要有特点,还要美观大方。”

2.作业要求: 1)根据资料画出男士或女士的头发。2)有序组织发丝,有虚实、疏密的变化。3.巡视辅导学生创作:(轻音乐)1)巡视作业中构图情况及线的组织。

2)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3)对孩子进行个别差异指导。

【设计意图: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在创作中体验“线”的运用方法,学会用“线”表达创作情感。】

四、展

评1.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说说他人作品的特点,还应该怎么改进。

2.介绍自己的作品,从构图、构思画法、线的组织进行分析,作品突出了什么感觉。

3.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用“线”的知识表现了头发的画法,“线”的美在美术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希望大家多多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展评提升学生对自己创作水平的认识,感受线与造型的关系。】

五、拓展阶段

价 1.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还可以用到哪些日常创作中呢,如板报设计、手抄报美化、儿童画创作等等。(播放图片)2.欣赏更多领域的线造型艺术(播放图片)绘画领域中的线、抽象雕塑中的线、民间艺术中的线、工艺设计中的线、装潢方面的线。

3.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并结束本课学习。

【设计意图:从美术多领域感受线的美,拓展视野,发散思维空间。】 板书设计:

第四课 线与造型

线——轮廓、疏密、虚实、穿插、情感

范画:1、2、3、4、课后反思:

第五课 风景写生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记忆活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节奏美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

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二、指导学生作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

2、作画形式、要求:(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照片

1、揭示内容:利用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造风景画。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懂得创作方法:利用我们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粘在白纸上,延伸、扩展出一幅风景画。

3、学生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优秀作品。

5、未完成的学生可以课后继续创作。

五、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小结提升,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第五课 风景写生

教学反思:

第六课 让剪影动起来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怎样制作剪影,怎样让剪影动起来,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剪影知识的了解和制作剪影,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剪影人物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皮影活动的原理。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特别的短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师:大家边看还要边思考,它和我们平常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欣赏完短片,教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剪影是怎样动起来的(板书课题)师提问:喜欢吗?能说出这是我们民间的哪种艺术吗?-------“皮影”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动起来的吗?

二、发展阶段

1、皮影是我们影子世界里的一朵奇花,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查找有关皮影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分享,看谁了解的皮影文化更丰富?(让学生把自己用什么方式查找分享出来)

2、原来我们皮影艺术有这么多资料,那么我们今天一起了来学习让剪影动起来,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皮影艺术!现在谁想再谈一谈,你还想知道有关皮影的那些知识?(播放微视频)

3、皮影历史悠久,起源于汉代,在唐代兴盛,宋代达到了兴盛。在我们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里面就有了许多皮影的表现场面,13世纪传入了西方,我这里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大家想看吗?(展示相关皮影的图片)

4、看了这么多图片,同学们知道怎样才能让剪影动起来呢?(教师操作一个真实的皮影)大家看这是什么?看看他有什么话要和我说?(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来到这里是想和你们做朋友,希望你们做的皮影也和我一样,能说会动,再仔细观察我能说会动的秘密呢?)同学们他们能说会动的秘密在哪呢? 请你们打开课文,以小组的方式讨论一下他能说会动的秘密在哪呢?(引导学生说出各关节链接的方法)教师分析书中的步骤图(课件出示)现在老师们给大家制作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齐天大圣孙悟空(播放视频)(可以用胶带粘贴)

5、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这样的皮影人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方式讨论谁来进行故事的编排,故事中的各种角色分别由谁来担任?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可以展示学生做好的成品(边缘光滑,人物比例协调)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表演(教师出示表演场景)同学们他们的表演怎么样?(精彩,形象,生动,有趣)同学们虽然上台来只有几位同学,但是老师知道这几位同学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这些皮影人是大家以小组的方式分工制作的,故事的情节也是你们一起编排的,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五、教师总结

师: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号,经国务院批准皮影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世博河北周活动期间,在 宝钢大舞台小表演区,每天上演了4场唐山皮影戏。虽然皮影表演很少见了,但它们并没有淡出历史的舞台,皮影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PPT课件)皮影人制品-----实物展示,教师介绍:像这种加框的皮影人和刚才大家用于表演的带操作杆的皮影人,在众多工艺品中独树一帜,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皮影动画-----非常著名的有《桃花源记》、《鹊桥会》,在3D动画扑面而来的今天,皮影动画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以周杰伦的歌曲《皮影戏》结束本课(画面是桃花源记片段)教师寄语: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殿堂不可缺少的明珠。我希望我们这节课是一扇窗,大家可以透过这扇窗,利用更多时间和机会去领略皮影戏的精髓,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传承下去,并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谢谢!板书设计:

第七课 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反思:

第7课 漂浮的画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吸附法。

2.合理安排画面上的点,线,面,做到要有疏密变化。

过程与方法:分析观察生活中的“肌理”,了解PPT中美丽风景肌理形成的原理,通过演示、实践、感悟吸附法来制作“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肌理的美感,体会制作的快乐,展示学生的艺术个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肌理的美,并运用吸附法制作简单的肌理作品。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制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2.合理安排画面的点,线,面。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3幅自然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提问:图片美在哪里?有哪些景物的存在而让你感到美丽。总结:每幅图片都由不同的点,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心愉悦。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

1、演示:在玻璃试瓶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说明:这个演示是为了让学生看清油漆和清水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而激发 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兴趣。

注意:油漆中必须加入适量的汽油才会产生较满意的飘浮效果。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记录下油漆和水之间美妙的变化呢?(绘画、照片等)

二、新授(板书)出示课题: ——漂浮的画 肌理的自然属性: 广义的意义:“肌理”是某种物体上的纹理、质感 ,如树皮的纹理、质感,大理石的纹理、质感等等。狭义的意义:它是绘画、雕塑等艺术创造所特有的形象化语言,如各种笔触、斧凿的痕迹、画面上的纹理等等。

注意:平时我们画画都是在纸上完成的,上了颜色万一画错了也很难修改 了,今天我们要在水里画画,好处是哪里画错了,哪里不好看我们都可以修改,最后用纸把水面上的“画”吸附下来。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示范油漆吸附法: 用油漆倒入盛满清水的扁平容器中,用棒稍加搅动,在需要化开的地方滴上几滴汽油稀释,用纸吸附在水面上,完全吸附后小心取出,即可制作出一幅肌理作品。

说明: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会造成不同肌理的吸附效果:

1、汽油稀释的量: 加入汽油的量多,油漆滴入水面成散点状。加入的汽油量过少,油漆成凝结团状。

2、水所处的状态: 水处于静态时滴入油漆。

水处于动态时滴入油漆,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油漆滴入水面的距离。

四、欣赏作品,学生创作

用吸附法制作一幅肌理作品,可以选用任何颜色搭配。要求运用已学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制作的肌理作品命名。

板书设计

第7课 漂浮的画

教学反思:

第八课 山山水水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主要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了解和学习山水的笔墨技法,运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尝试练习,创作出一幅自己理想中的山水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 ,通过山水画的鉴赏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核心是创造意境,创造意境离不开空间, 塑造是创作山水画不可缺少的特殊造型手段。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中国画视频。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能感觉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2、出示课件。

小游戏:在电子白板上教师任意点了数个点,请同学上来将上面的点用曲线链接,下面的点用直线链接。(展现一幅中国山水画)

3、出示课题:山山水水

二、讲授新课:

1、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出示课件:中国山水画)(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2)、欣赏作品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教师示范

3、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1)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点染法:(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2)、双勾法: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作业要求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三、学生作业

临摹或变临上水画,注意水墨的控制,作品可以表现出景物的前后关系。

四、作业评价 展品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

第八课 星空的联想

教学反思:

第九课 彩墨家园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尝试运用山水或花鸟画技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述,示范,学生练习、展示评述等教学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丰富的扇文化,体验扇子的艺术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扇面的构图与布局。

教学难点: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体会扇面画之美。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引入新课

1、三国演义里有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手里平常爱拿什么东西?鹅毛扇。代表风雅,智慧。

2、宫女持扇图片。

3、电视剧电影文学作品中的文人雅士最常拿折扇。想一想这些扇子的作用是什么? 扇子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物品,古代的文人雅士往往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可以把扇子送给亲朋好友,以示友情。久而久之,竟然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画扇面。

二、新授:

1、你还见过哪些类型的扇子?PPT课件展示扇子图片。学生说,教师总结。

扇子的种类:折扇、团扇、葫芦形扇、梯形扇、芭蕉叶形扇、方形扇、椭圆形扇等。

制作扇子的材料:绢、纸扇、木、羽毛、象牙、蒲葵叶、竹编、蒲编、麦秆编等。

2、扇子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团扇、中国折扇等扇子是一种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物品。扇子本身的造型美与书画艺术高度结合,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艺术造诣。有了诗书画的的扇子不仅仅是一件实用器,更是一件艺术品,它使扇子的价值有了质的升华。书圣王羲之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其中 《题扇桥》更是广为人知,谁能讲讲这个故事? 这样的故事还有《东坡画扇》 3.欣赏扇面画

通过欣赏名家扇面画,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扇面画的题材与构图安排,学生重点留意扇面画的构图与布局规律。

4、裁剪扇面

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扇面作品,你最喜欢哪种形式的扇面?和老师一起来裁剪自己喜欢的扇面吧!小组合作,把宣纸裁剪成自己喜欢的扇面形状。每人两到三张,以备下节课使用。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三、尝试实践: 1.欣赏名家扇面小品 2.教师示范、指导。

(1)根据扇面形状构图构思、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山水或花鸟水墨画。

在不同形状的扇面上,需要不同的构图。比如老师今天选择的是折扇,(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构图上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折扇一般由左右两条直线和上下两条弧线组成四边。在扇面上绘画要考虑扇面的形状,画景物时可先在扇面上画出浅浅的水平线,以免景物随扇子弧线歪斜。但在特殊情况下,画的景物随弧线弯曲也别有风味。

.示范在扇面上作画: 老师就以《折枝石榴》为题,进行示范。教师演示“三笔画枝”,注意线条的粗细,长短, 方向,还要注意墨色变化。

学生可以在自己准备的扇面纸上跟随老师一同练习。题款: 通常在作画完毕之后要提上诗文或画名、作者的姓名,再加盖印章。题字分横竖题两种:竖题依斜线斜写;横题则依弧线曲行。

先欣赏名家扇面的题款方式,注意分析布局,字数多少,字的大小要和画面相适应,相协调。

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不要将画面安排得太满,有时适度的空白也会产生丰富的效果。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优缺点明显的)三到五幅,师生简单评价、总结。欣赏多幅扇面画作品。并请学生点评这些作品的精彩之处。

3、作业要求: 用国画中的山水或花鸟等形式,在上节课做好的扇面纸上作画。画面构图要有美感,题款要和画面和谐,美观。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作业展示评价。

各小组将画好的作品张贴到指定位置。(1)、学生自评互评(2)、教师点评、小结。

6、拓展:有许多的设计师将一些时尚的元素带入了扇子的设计中。欣赏范例。同学间互相赠送作品,留作纪念!

四、课后拓展

1、彩墨画与生活

2、中国画欣赏 板书设计:

第九课 彩墨家园

教学反思:

第十课 我做的乐器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一件乐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乐器的发声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件乐器。

教学难点:将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设计,使乐器声音动听,外观精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2、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是否有比他们更好的创意呢?来,展示一下。(板书题目)我做的乐器

二、发展阶段

1、畅想 说一说你有什么奇思妙想,看谁的创意贴近生活,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制作能发出声的乐器。

2、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乐曲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介绍一下它。

3、看一看 图示打击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边出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像这样能打、敲、摇、刮响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4、选一选 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乐器?并说明理由。

现在老师再添加几种新的材料:网线、颗粒状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铃铛、铁环等),你能不能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刚才的材料组合构成一件打击乐器。

5、试一试 尝试组合这些材料,让它们发出声音来。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外形,把组合在一起小部件隐藏起来。

6、布置作业 完成一件乐器的“研制”

7、作品展评

(1)分组演奏设计的乐器,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说一说从别人那里受到的启发。

板书设计:

第十课 我做的乐器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触发学生能够对手边材料去发现和认识,能够考虑到物体的特性灵活运用、适时造型,使这些废旧物品焕发新的光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废旧材质进行造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造型表现能力,大胆创造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尝试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处处隐藏着美的构件,激发学生从小懂得依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欲望,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教学难点:对不同材质形态的联想迁移。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车轮胎、啤酒瓶、绉纸、纸杯、麦秆等,然后很快将它变成各种不同”的造型。

如:用汽车的废轮胎可以变成一条龙,纸杯制作椅子等。引导学生谈一下简单的感受。引出课题《废旧物的“新生命”》

二、欣赏评述, 教师出示课件:(1)让同学们欣赏作品。请说说感受。

教师收集了一些利用废旧物制成作品,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这些作品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2)欣赏古今中外更多的奇特的人物造型,例如中国戏曲人物、举重运动员、鸡蛋卡通人物作品等。由于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变迁,各个时候的作品又是千姿百态。

(3)欣赏用废旧物造型的人:和上面作品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些性格迥异,奇特的人物造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巧妙应用废旧物材质特性进行夸张、变形。

三、3.了解探究,如何表现奇特的人。(1)欣赏废旧物造型中的人,仔细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综合制作起来的?你觉得作品的哪个方面吸引你? 教师小结:法国哲学家、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我们就来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吧!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就能够创造出美。

(2)演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步骤,明确过程及注意事项。教师简单示范“卷、扎、粘、饰”等技法。(3)优秀学生作品欣赏。

四、4.创作。

(1)看看自己和同学准备的材料中,能创作出什么作品?(小组内交流思路,互相探讨。)(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评议,展示作品。

(1)学生个人作品交流,进行介绍,相互评议。(2)更多的综合艺术作品欣赏。

(3)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废旧物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保护文物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过程与方法: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文物保护制作宣传画或宣传语,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教学难点:为文物保护制作宣传画或宣传语,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1、结合影片,情景导入

首先,播放华夏博物馆视频作为本课的导入部分。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引导学生认识文物,了解文物的珍贵价值,触动学生心灵,提升爱国热情和对文物保护的潜意识促进。

2、自主探索,欣赏巩固

(1)自学课本26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文物? 2.一般文物包括哪几类?(2)引导学生欣赏教师收集的文物资料图片 分小组讨论交流,感觉文物的美感。

老师提出文物的重要性和引起对其保护的意识。并根据学生的总结提出文物的概念和价值,引出从自身做起,保护文物的行为意识。

(3)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历史文物?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作答:(4)引导学生欣赏一组珍贵文物被破坏的图片。

老师提出文物的重要性和引起对其保护的意识。并根据学生的总结提出文物的概念和价值,引出从自身做起,保护文物的行为意识。

(5)文物有着这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文物。基本原则: 从自身做起,向他人宣, 使文物保持原样。

3、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手抄报 今天我们可以制作一些文物宣传小报,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些其它同学制作的小报。领学生欣赏,教师适当说明。(课件展示宣传小报作品)

4、作业展评

5、课后拓展: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保护文物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古建筑的保护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了解古建筑,正确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整理本地区古建筑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古建筑。.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探究、总结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树立保护身边古建筑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古建筑的价值,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古建筑。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古建筑的外形,思考保护古建筑的措施。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一座具有历史的城镇,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还会将它的历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古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珍惜、保护好古建筑是现代人的职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建筑的保护。

板书课题《保护古建筑的保护》

二、新课讲授

1、欣赏图片

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北京故宫、贵州地坪风雨桥、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等。

2、引导学生交流

(1)观察图片,试着介绍一下这些古建筑。(2)进一步了解古建筑的价值

学生交流,课前让学生搜集到的古建筑资料或相关故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可以依次一人一个内容,也可以推举出一个代表,选择一个重点进行汇报。

(3)谈一谈自己亲身游历过的古建筑,举出至少一例,并能讲出这座古建筑至少一点独特的地方。

(4)欣赏教师收集整理的本地古建筑资料,感受家乡的美,培养家乡自豪感。

3、交流保护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并以多种形式展现:宣传画、手抄报、古建筑模型等。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3)师生共同评价,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加入保护古建筑的行列中。

4、总结交流

建筑是人类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量毁坏就不可能复原,我们要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因为它们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见证,我们有责任将它们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留给子孙后代。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古建筑的保护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脑“画图”中的铅笔、笔刷、橡皮、喷枪等工具的功能。过程与方法:借助画图工具创作出仿版画效果的有趣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鼠标作画带来的乐趣,体验电脑“画图”造型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鼠标结合“画图”中的工具画出各种图形。

教学难点:利用“反色处理”功能,借助画图工具制作出仿版画的美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图片导入: 出示一幅版画作品,让有经验的学生简单说一说版画的制作过程。

2、板书课题《版画效果的图画》师: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制作有版画效果的美术作品呢?今天我们就来用画图程序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

1、欣赏体验,初步感知

你喜欢哪些作品?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小结:仿纸版画作品,画面色调是以黑白灰这主,仿套色版画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2、体验电脑“画图”中,画图工具和反色功能如何制作版画。(1)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反色处理功能

打开画图程序,点击画图工具中的“图像”,找到“反色”。(2)介绍画图工具。

橡皮的大小、笔刷的大小、喷枪喷出点的大小

(3)学生边学边尝试,使用反色处理功能来处理勾画的草图。

3、探究技法,深入感知

(1)欣赏教师准备的电脑绘画作品和教材中的示范作品,梳理制作步骤。(2)教师示范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作业指导

4、作品展评

利用极域教室软件把作品在终端进行展示,供学生欣赏。课后拓展

尝试把黑白版画处理成彩色套印版画效果。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型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寻找有关于中国画与油画的相关文字资料,简介和图片资料。将资料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和教师互动式的共同分享与提高。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活动:通过教室环境的布置让学生身临于文化的环境中。在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提高鉴赏能力。学生自我点击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个更无广阔的艺术宝库,拓展学生的感知提升知识储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激发学生热爱人类伟大艺术结晶的情怀:在学生和教师互动的各个环节中成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和与同学老师合作的愉悦并分享成功。了解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感受美。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从而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形成基本的美术审美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中国画与油画,了解他们的分类和表现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和欣赏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在白板屏幕中展示四张纸牌,每张纸牌下隐藏着一幅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等作品,让学生“猜猜看”

教师提问并和学生互动:同学们你们熟悉这幅作品么?

二、互动讲授

教师和学生互动讲解知识点(教室中布置有中国画与油画的绘画作品将学生快速带入到设置的情境中感受美,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中国画部分: 1.中国画的历史简介 教师引导学生环顾教室感受中国画与油画的独特魅力 2.中国画的绘画工具

教师和学生互动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将课余时间寻找到的有关中国画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分享)3.讲解中国画绘画工具

屏幕中展示学生介绍中国画绘画工具的微视频(展示几幅国画作品)4.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的画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欣赏并归纳哪些是写意作品,哪些又是工笔作品并请学生介绍工笔与写意的差异

5.中国画表现内容主要有:山水,人物,花鸟

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将山水,人物,花鸟的表现内容简介给同学们共同分享

6.中国画家常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扩展了画面艺术境界

教师分步骤展示中国画中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扩展画面艺术境界(展示教师作品)和学生互动

7.中国画装裱形式多样

教师在讲解同时出示折扇和团扇并引导学生结合教室中的国画作品让学生分别说说是什么装裱形式

二、油画部分: 1.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

教师引导学生将寻找到的有关油画历史等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2.油画的绘画工具

教师应用屏幕中微视频的形式展示绘画大师现场作画的场景 3.不同时期的油画受艺术观念和技法制约呈现不同面貌 4.古典式的油画和19世纪中、末页的油画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将寻找的资料和教师互动讲解 5.中国的油画名家 教师介绍中国油画家

三、赏析指导

1.引导学生用平板电脑自主浏览教师课前制作的《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一课的网站,自主浏览网页欣赏相关绘画作品。

(教师讲解如何点击浏览平板电脑中《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一课的网站,并介绍网站相关项目)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欣赏过程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欣赏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欣赏

四、赏析指导

1.引导学生用平板电脑自主浏览教师课前制作的《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一课的网站,自主浏览网页欣赏相关绘画作品。

(教师讲解如何点击浏览平板电脑中《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一课的网站,并介绍网站相关项目)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欣赏过程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欣赏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欣赏

五、互动投票

1.引导学生大胆到白板屏幕前为大家介绍最欣赏的绘画作品,谈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2.教师对学生的讲解给予适时鼓励的评价并补充说明,引导学生参与用平板电脑投票环节,现场公布投票数据统计结果

六、总结收获

1.引导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对学生发言加以总结

七、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继续浏览教师推荐的优秀绘画网址,将欣赏感受用文字分享到本科网站。还可以上传最欣赏的绘画作品推荐给大家。

板书设计:

第十课 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篇6: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多彩的儿童生活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单元进度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

《槐乡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昌、昂、跤”四个生字。

(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板书: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虽然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教学后记: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三、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例如:

“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四、读书感悟

第1自然段

(1)思考: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2)讨论交流。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自己认为难掌握的可以多写几遍。

2.有条件的同学去找一找蒲公英,仔细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一)感悟第2自然段:

1.复习旧知。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放声读一读

3.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4.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把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

5.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二)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

……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

(),花朵(),(),草地就();

(),花朵(),它是(),草地就();

(),花朵又(),草地就()。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哪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对比: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小结: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提问: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作业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细心

观察

教学后记: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介绍天都峰的资料。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自由读文。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5.读读议议,释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体会: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B.指导朗读: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C.感受

“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A.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B.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D.指导朗读。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认识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第2自然段。

2.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

板书设计:

点题

假日

“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

爬峰之前

让人发颤

不再犹豫

与爷爷的谈话

下定决心

充满信心

爬天都峰

奋力向峰顶爬去

互相鼓励

爬峰过程

一会儿攀着铁链

登山的艰难

战胜困难

一会儿手脚并用

终于爬上了顶峰

爬上顶峰

“我”与老爷爷互相道谢

从别人身上

爸爸赞扬这一老一小

汲取力量

教学后记:

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勤劳,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品析,感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2.小组内朗读。

3.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1)槐树什么时候开花?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2)槐米有什么用处?

(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5.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1)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2)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3)指导感情朗读。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超市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交流欣赏。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谈感受。

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参加过什么劳动?有些什么感受呢?

3.小结。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参加的一次劳动的过程与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与槐树结伴

离不开……离不开……离不开……

可入药

视槐米为宝贝

做染料

作用之大

槐乡的换学费

吃苦耐劳

孩子

早早起床

爬上山

采摘槐米

树上爬

钩刀削

充满快乐

满载而归

以苦为乐

弯腰捡

篮里装

带着微笑入梦乡

明天只要天晴

又将投入劳动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读认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2.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3.“读读认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二、小组交流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2.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3.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抄制作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4.可以介绍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5.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四、共同评议

1.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2.评选颁奖。

3.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选择内容

1.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2.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

(1)游戏娱乐活动,如: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2)课余辅导训练,如: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舞蹈训练……

(3)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电子琴……

(4)家务劳动,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三、交流写法

1.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2.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四、学生写作

五、交流评议

六、修改习作

七、誊写习作

单元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名人故事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组课文同样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

“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与他们的不平凡。

4.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单元进度安排:

《灰雀》--------------------2课时

《小摄影师》----------------2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2课时

《我不能失信》--------------2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5、《灰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婉转地歌唱.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不光我们喜爱灰雀,就连伟人列宁也非常喜爱灰雀,还与它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

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一).找出列宁爱鸟的句子,轻声地读一读。

(1)出示“每次……都要……经常带…”

请用朗读来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好吗?

(2)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

(3)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一)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运用手势,指导学生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

2.小结:

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二)列宁也很爱小朋友。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爱小朋友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板书:宽容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

(三)还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复习字词。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3.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后记: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图片,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4.学生朗读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5.齐读全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个人汇报:(主要引导学生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照相的原因,见高尔基使用的方法)(板书:扔纸团)

(3)出示纸条内容

齐读(引导学生感受小男孩是尊敬懂事的少先队员)

过渡: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是想把照片贴在墙报上,可见小男孩很崇拜高尔基,但它采用的“扔纸团”方法很不礼貌,高尔基生气了吗?

2.学习2--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同桌分角色,自定角色)

(2)汇报:高尔基不生气,反而请进来。(板书:请进来)

(3)

男女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语气。

小结:高尔基不但不生气,反而在百忙之中让小男孩进来,满足他的心愿,可见对孩子十分爱护。

过渡:小男孩见到心慕已久的高尔基后,会怎么样呢?

3.学习6--7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标高尔基的句子,用▽标小男孩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

(4)课件出示高尔基的重点语句

齐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个人汇报(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的极大耐心)

师:突然,事情出现了意外,小男孩怎么了?生:他忘带胶卷了。

师:忘带胶卷后,小男孩

有什么反应?高尔基又是怎么样的?

4.学习8---11自然段。

(1)齐读。

(2)交流汇报

(3)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课件出示对话内容,引导学生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师:可是小男孩最总还是走了,同学们你们现在有没有想问的?

(5)质疑:

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

讨论交流

:(引导说出小男孩因耽误高尔基那么多宝贵的时间愧疚的心理。)

四、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布置组员分角色朗读.扮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扮演。

3.挑选一组同学上台扮演,根据扮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同学扮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玩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扮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同学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重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祥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小朋友,回来!俺给你胶卷,俺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同学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协助小朋友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还会再来吗,打开你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1.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你认为小男孩会再来吗?

2.如果他再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3.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谁是最好的编剧,把故事写得更精彩!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关心.爱护

高尔基←————————→小男孩

会动脑.有礼貌

教学后记: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6.认读要写的字。

7.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8.各自抄写。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生字生词,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明确本节课主要内容。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受巨石的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想像情景,进行说话练习。李四光会跑去怎样问老师?

同桌演一演对话。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应该会把草地______,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______。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师生演演这次对话。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______才______,可用直到______才______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______。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交流,指导朗读。

同学们,谁能想到,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时伙伴的一句嘲笑竟能促进一个科学家的诞生,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同学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小时侯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李四光

长大后  执着探索 震惊世界

教学后记: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题目质疑:

“失信”是什么意思?宋庆龄为了什么事不能失信?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B.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新词。

2.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那到底有多想呢?引导找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读好感叹语气

2.她为了一件什么事不去?爸爸妈妈是怎么劝的?引导找出父母劝说的三句话,读好问的语气。

重点理解好解释的意思:假如庆龄去会对小珍怎么解释?(引导学生说话,进行说话训练。)

哦,原来解释就是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啊!可是庆龄没有这样做,也没有这样说,她说——

3.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找句子,读出感叹号的语气。你读懂庆龄说的话了吗?

(无意失信尚可原谅,有意失信不可原谅,在庆龄心中,诚实守信,言而有信比什么都重要)估计这个理解有难度,故可以铺垫问题加以引导:

那庆龄也可以假装说:啊呀小珍,昨天我忘记了,后来回来才记得,你不要生气啊,相信小珍也不会怪庆龄的,她为什么不这样说?

难怪妈妈说,庆龄是——守信的孩子。

齐读课题——这是庆龄的话,也是课题,所以要擦去标点。

4.庆龄没有去,爸爸妈妈也没有勉强她去,你想对庆龄或者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5.角色朗读,感受美德

a.交代任务: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要加上表情和动作哦!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再比赛。

b.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c.小组进行比赛。

d.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认识好吗?写作方面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2.搜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3.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你能不能帮庆龄出出主意,既能去伯伯家,又不失信于小珍?2庆铃这样做对不对?

4.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积累.背诵名言名句。

2.阅读《闻鸡起舞》。

教学难点:

学会用熟悉的人写一件事。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三、动笔起草: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酌情评点表扬。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写了人物说的话,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并说说属于哪一种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有些名人说过的一些话,闪耀着思想的光芒。积累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名人名言。

2.自己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交流各自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我会填

认真观察比较,发现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单元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

单元进度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风筝》-----------------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2课时

《语文园地三》-----------4课时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4.齐读题目三遍,谁来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

5.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4.(课件出示全诗范读)同学们听得多么认真呀!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5.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的孩子,你们都在住校,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3.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配乐朗读。要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4.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5.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6.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2.除了这一首,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古诗,自由读,指名读。

3.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出示古诗。

2.全班交流。

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突出独.异.倍)

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齐读三四行,标出字:遥.遍)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

4.练习背诵。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后记:

10、《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5.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

2.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3.做风筝

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指读,挑战读,齐读。

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4.放风筝。

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齐读

(2)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拼命)

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5.找风筝。

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1)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

(2)连起来读这几句话,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3)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4)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6.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3.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后记: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2.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抄写下来。

2.引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品读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3.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4.指名朗读。

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朗读课文,思考: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三)品悟第3自然段内容。

1.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3.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5.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

(四)品悟第4自然段。

1.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2.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3.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语言训练:

出示

“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2.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3.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

教学后记: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播放音乐)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3.请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试着续写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检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

蟋蟀在唱着“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2.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2.用听听,秋的声音……的方式来说。

3.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4.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欣赏秋的诗歌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闻闻,秋的味道————。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导语: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2.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a.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b.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二、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a.分组介绍:

b.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有感情地讲解。

评选最佳展示员。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一、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二、将“黄色”和“绿色”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三、交流发现

1.“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

2.“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

3..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4..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5.以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四、读读背背

1.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5.试着背背对子歌。

6.总结: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一、我会填

1.填空“匆匆地()”“快活地()”。

2.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3.各人在书上填写。

4.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

二、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2.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3.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4.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比赛中再大显身手。

第四课时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单元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我的发现

单元教材分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单元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单元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第四单元进度安排:

《花钟》------------------2课时

《玩出了名堂》------------2课时

《蜜蜂》------------------2课时

《找骆驼》----------------2课时

《语文园地四》------------4课时

13、《花钟》

教学目标:

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交流课前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

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

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10.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11.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看来生字同学们都学会了,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变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许多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2.那课文中都写了那些花,他们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画一画,读一读。

(1)找一找花钟里藏着哪些花?

(2)看图,认识花,感知花的美丽。

一起说花的名字,相应出示花的图片。这么多美丽的鲜花,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鲜花朵朵.争奇斗艳,好看,美丽等等)

(3)默读课文,想想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出示课后题)填空

(4)你喜欢哪个句子就读给同学听听,相机指导朗读。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做动作,指导朗读。

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为什么喜欢?带着表情,指导朗读。

还有哪种花笑了?(昙花)

昙花含笑一现,从含笑一现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么美的顷刻间,我们多想留住它啊!指导读。

这两种花的笑是我们看得到的,有一种花是在心里笑呢。(万寿菊)齐读。

欣然是愉快的意思?

“怒”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是哪一种?

齐读出花开的气势

睡莲从梦中醒来

指导读。还有哪种花也是刚刚醒来?(烟草花)指导读。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请大家做一下舒展的动作谁再读读这句话。

6.再来读这一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花儿的美丽吧。师生接读。

7.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和书上的写法,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小结: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可是呈现的语言效果却大相径庭,往往同一个意思是可以用同义词或不同句式描述的。

例如说:牵牛花是从形状.颜色上进行描述的;而“昙花.睡莲.烟草花”是着眼于开放的时间;“月光花”是从姿态上进行叙述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从多种角度进行的描写,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

四、课外延伸

1.同学们看这段话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点,是什么号?他告诉我们什么?

你们在课下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呢?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试着用书上的语言来形容一下。看哪一组的语言最美。

2.可以仿照书中第一段来写。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3.听写词语。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6.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就是我们看到的花钟。(出示)

2.比较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

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

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3.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课件出现词语:大概 左右 往往 有……的危险

4.体会朗读第三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齐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2.观察一种事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生字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3.学习生字

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课文,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

3.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多形式地朗读。

5.再引读。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听写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2)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3)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2)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3)写一写。请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4)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5)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6)讲一讲。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4.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5.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6.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4)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玩出了名堂》。学生读课题。相机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5.理解“名堂”。

二、初读质疑,检查预习。

a.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b.强调易错的生字,指导书写。(具.拜)

c.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划出表现“列文虎克玩了些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课件出示的“填一填”。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帮助学生整理课文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a.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b.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厚厚的玻璃四周磨薄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需要什么?(耐心.信心.认真)

c.指导朗读。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4.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体会列文虎克在玩中善于思考.善于尝试.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品质。

5.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6.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发现双引号,初步认识“小人国”“居民”“玩具”指什么。

四、拓展生华

1.读了列文虎克的故事,你对“玩”有什么新的认识?

2.把列文虎克的故事传递给身边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在玩中观察.玩中思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明确内容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玩了些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2.指导朗读发现微生物的句子。“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3.让学生用实物显微镜观察一杯水,体验显微镜的神奇和重大作用。

4.在体验的基础上,再次理解“小人国”.“居民”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列文虎克对科学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6.再次品读第5自然段: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四、小练笔

1.写一写自己的玩法和收获。

2.交流

五、总结

在玩中观察,在玩中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还可能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创造。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它的名字。(出示谜面)同学们都很聪明。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作了提示,指名学生朗读。

4.读自学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5.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勾画出来,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生自读并标注)

2.全班交流: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

3.细读老人的话。

4.听了老人的话,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的。”这里的“忿忿地”是什么意思?老人怎么回答的?从“不紧不慢”种体会到了什么?(很冷静,胸有成竹)

5.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

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画出来。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两人分读“看见”的内容,“知道”的内容。(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6.句式训练

A.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B.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是因为()。

C.老人说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根据老人这一串的推测,最后总结出:应该顺着

()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人果然()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你有什么收获?(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2.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3.全班交流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则观察日记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8.背诵比赛。

9.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单元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9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掌握风尘仆仆.止境.奔流不息.滋润.双龙戏珠等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积累。

5.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观察,去写作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2.在精读讨论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的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评价。

3.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4.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5.了解赵州桥的建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五单元进度安排:

《孔子拜师》-------------------2课时

《盘古开天地》-----------------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

2.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子曰……)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3.(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①指名朗读这些词语: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②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4.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5.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6.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明确内容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①读“佩服”这个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2.学生交流:(交流哪一部分就研读哪一部分)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抓住重点词.: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悟出孔子谦虚好学,板书:谦虚好学。了解“曲阜”师简单介绍曲阜及

“三孔”)

孔子为了拜师吃了很多苦。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生交流,师板书(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师生进行一次情境对话)

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天黑了,孔子你歇一歇,行吗?

困了,孔子你好好睡一觉吧?

饿了,孔子你停下来吃饭吧?

白天赶路晚上赶路,你——日夜兼程

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你——风餐露宿

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抽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生评。

引导学生抓住“相距几千里”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感受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终于”读得要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体会读,师范读生想像画面,生再读背下来。

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与“拜见”

“迎候”和“等候”从而体会他们身上的那种谦逊有礼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指导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在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你最欣赏哪一句话?

学生交流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从而得出“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三、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孔子见到老子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引导生理解孔子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中感悟到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师小结: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上联——孔子谦虚好学

下联——老子诲人不倦

横批——学无止境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板书设计:

孔子

拜师

老子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谦逊大度

学无止境

教学后记: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3.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读题。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神话。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6.围绕“创造”质疑。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2.朗读.品味中心句。

3.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A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B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C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变成了()的()。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教学后记:

19、《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桥,导入赵州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2.采用自读.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4.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5.“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6.“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课文)

7.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①“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②“写”字。“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字。

③“爪”

独体字:

8.找出中心句。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听写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批改.订正。

2.本节课主要去了解赵州桥雄伟.壮观.坚固。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2.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3.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怀着观赏.赞美的心情来读这两个自然段(试读.指读.对读)

4.学生自主深入的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什么?可自读,可与同伴合作学习。

5.教师巡同参与,顺学而导。

6.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1)“赵州桥非常雄伟。”总起句中的“雄伟”的本意和本课意思?读文中的几个数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是哪种设计?有什么优点?这些优点能克服什么缺点?

(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在这起什么作用?课文怎样把这句话写具体.生动的?

(4)理解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7.交流:

课文学到这里,你对赵州桥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由桥想到造桥人的智慧和才干。)你心中会激起怎样的感情?(赞美.自豪)

8.有感情的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学生练读.试读,带着赞美.自豪之情。)

9.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打算怎样给来赵州桥的游客介绍?

(1)学生读书.思考。

(2)小组讨论.探讨表达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指导学生从内容.语言表达.感情方面而考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进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思考:读了导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3.师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

4.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引导看图。

这节课我们就用导读提示中“看图读文,图文对照”的方法来学习,默读2.3.4自然段思考画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2.学生汇报。

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

抓住

“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

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

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

d.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找到吗?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真不简单。为了把刚才读懂的内容长久保存,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

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

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课文。

五、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2.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找,看看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

3.总结: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看了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去亲眼看看这幅稀世之作。

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市——热闹

景——传神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意识。

2.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第二课时

一、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二、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

”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单元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

3.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璀璨的明珠。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2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2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出示课文《望天门山》,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联系课文中的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指导:

潋滟liàn

yàn 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 相宜xiāng

3.读通课文,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想去西沙群岛看看吗?让我们走进西沙群岛吧。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这篇课文生字词特别多,争取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根据学情,对难读的词语纠音。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读了这么多次的课文,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美丽的,奇异的,富饶的,可爱的……)

5.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西沙群岛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富饶的地方。(师板书富饶的,补充完课题)那么课文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写出了同学们刚才说的内容,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请快速默读全文。

6.反馈交流

板书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7.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哪些地方又写了物产丰富呢?请小朋友们再仔仔细细地去读读课文,然后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交流交流。反馈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这节课我们先去欣赏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呢,还是先去了解那里丰富的物产?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思考: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美丽?

3.反馈:

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4.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海水真美)

5.再仔仔细细地读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颜色多,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

6.想想这么多的颜色,平时可以用哪些好词来形容?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

课文中用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板书),想想为什么最好?

(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在阳光照射下海水的颜色之多,光泽之亮)

7.师:多美的海水呀,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的?

8.反馈交流  海底   海滩   海岛

9.师组织讨论后出示: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同时提供研究方法:读-找-议-品

10.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

A.海底探宝队

如:珊瑚:大家好,我是海底的美丽公主——珊瑚,我和我的姐妹形态各异,美丽多姿,你看,我们的样子像不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1)在学生介绍时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一组形状各异的珊瑚的图片。

(2)这么美丽多姿.形态各异的珊瑚你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3)指名读,评价。

“海参”.“大龙虾”在学生为它们作产品代言人时,着重

指导学生想象海参的爬行和大龙虾威武的样子,然后指导朗读。

师: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此次海底之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鱼非常多)

鱼非常多,课文中用了一句特别有趣的话,你们发现了吗?

反馈后出示:

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人们怎么会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

探宝队的队员们能把你们的所见告诉同学们吗?

反馈 成群结队  穿来穿去  各式各样  多得数不清

师:是啊,西沙群岛海里的鱼有四百多种呢!那里的鱼不仅多,还各有特色呢!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鱼的样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展示读

西沙群岛的鱼的种类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录像,你都看到了哪些鱼,也能像书上说说吗?

B.海滩游乐场

师:看来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不虚此行,收获不少,那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们,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1)指名读

(2)发现了什么?(贝壳

大海龟)

(3)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们,你们到了海滩上,发现那里的贝壳怎么样?(太多了)是呀,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那么都发现哪些颜色,哪些形状的贝壳呢?

(4)课件出示:

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颜色不一,有()的,()的,()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应有尽有啊!

(5)这么美的贝壳,该怎么介绍给大家呢?自由读,指名读。

(6)除了贝壳,还有非常有趣的大海龟呢!队员们,一起读给大家听听吧,齐读

C.海岛观察站

(1)海岛观察站的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2)这段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发现了吗?

(3)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在海岛上都看见了哪些鸟?

出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林中栖息着各种海鸟,有().().()……

(4)这漫天飞舞的鸟儿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齐读第六小节

15.学习第七小节

师:西沙群岛的风景是如此的优美,物产又是如此的丰富,难怪人们会说是——

生接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建设离不开岛上的英雄儿女,他们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让我们高声赞美他们吧。

齐读第七小节

四、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二、明确要求

1.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三、读书闯关

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a.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

b.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4.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欣赏美景,导入新课

1.导入并板书课题。

2.播放课件,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景。

3.小兴安岭给你们什么感觉?那里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二、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感悟“树多”

1.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小兴安岭的树多呢?抓“绿色的海洋”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

2.齐读。

3.那么,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为什么?

(二)感悟小兴安岭的春天美

1.师范读第2自然段,生思考: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听边用笔划出来。(相机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2.抓“抽”字感受春天树木长得快。

①给“抽”换一个字,比较哪个好。

②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③动作演示“抽”,帮助学生体会树木在春天生长的非常快。

④指名读

3.抓“汇”字体会雪水一下子都往一个方向流淌着的美景。

4.图文结合,体会小鹿生活的惬意,春天的美好。

5.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6.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三)合作学习,感受小兴安岭的夏季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小兴安岭夏天的景物(生反馈,相机板书)

2.四人小组交流:这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3.学生汇报:

①抓“葱葱茏茏”等词语体会树木的茂密。

②课件出示画面,直观感受树木葱葱茏茏的特点。(教师配音)

③指导朗读。

4.抓“浸”字,感受晨雾的多和浓。

5.结合画面,朗读写阳光和野花的句子。

6.师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四)小导游介绍秋冬的景色

(五)总结写作方法

每一段都是先说季节,然后写树木的变化

再写小兴安岭的其他景物。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抒发热爱之情。

四、课后拓展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3.体会为什么香港被称为“璀璨的明珠”,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为什么香港被称为“璀璨的明珠”。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前几天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到一个既能购物、又能尝到美食和旅游的好地方,那就是----香港!

2.香港在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老师解说。

3.学生交流了解到的香港。

4.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积累

2.自读阅读提示

3.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2-5自然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香港的?

4.学生汇报。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三、创设情境,自读自悟

1.师:去香港的路途比较遥远,路上这么长的时间,请同学们把手中的书当作此次香港之旅的旅行手册,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旅行手册,自由地读读课文,找到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把它多读几遍,看看谁能给我们当临时的小导游。

2.你们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举手表决,先去人多的地方。

四、精读品析,理解感悟

(一)游览——“海洋公园”

1.指名说那里为什么这么吸引你?

2.指名读.(出示句子:它们一会儿钻圈,一会儿顶球。有时趁你不注意,会突然跃出水面,向你点头,有时还会喷你一身水呢。)

3.借助动词“钻”“顶”“跃出”“点头”“喷”,体会海豚和海狮的可爱。

4.欣赏图片,再一次感受海豚和海狮的可爱。

5.点题:香港有这么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难怪人们要把香港称作是“璀璨的明珠”。课件出示中心句: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齐读)

(二)小组合作交流“美食天堂”、“万国市场”、“灯的海洋”部分。

1.小组内选小导游读文。

2.组内交流美食天堂、万国市场、灯的海洋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3.学生汇报,相机理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

五、回归主题,总结升华

1.此时此刻,你想对香港说什么。(指名让学生充分说)

2.香港的景色是如此迷人,物产又是这么丰富,香港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课件出示)

六、课后拓展

任选下面的一句话作为中心句,学习课文写法从不同方面把它写具体。

1.课间十分钟,校园里真热闹啊。

2.我们的教室真整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3.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三、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四、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6.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三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二、宽带网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3.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单元教学后记: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道理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讲述了: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是想的不一样的,当然想法不一样,做法难免会有差异,最后的结果更是不尽相同。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的4篇课文,其中三篇精读,《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一篇略读《狮子和鹿》。本组课文以启发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单元导读中有所体现,在《矛和盾的集合》中通过对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品质的学习,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含义;而《科里亚的木匣》中能够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懂得: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略读课文《狮子和鹿》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故事。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

4.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单元教材的重点

1.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

单元教材的难点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矛和盾的集合》--------------------2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2课时

《陶罐和铁罐》----------------------2课时

《狮子和鹿》------------------------2课时

《语文园地七》----------------------4课时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纠正错误。

4.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四、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

3.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1.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自主阅读课文,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③全班交流。

④感情朗读全文。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4.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范读,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3.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四、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二、巩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b.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3.给生字组词。

三、指导写字

1.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写字。

3.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四、复述课文

1.个人练习。

2.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五、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

2.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听课文的朗读。

2.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3.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c.扣住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3.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

二、指导写字

1.集体讨论需要注意的字

“陶.谦”。

2.播放音乐,学生自己练习写字。

3.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语言实践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8、《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三、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2.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

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

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3.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4.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六、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2.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

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1.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

3.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

4.讨论读,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

5.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

6.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三、齐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3.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1.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3.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二、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三、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四、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二、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三、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四、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五、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一、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二、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三、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一、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二、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成语故事

一、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二、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三、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四、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五、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六、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可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单元教学后记:

第八单元

献出我们的爱

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分别由29课《掌声》.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此泪化作了她生活的勇气。一个有趣的实验终于在三个孩子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了,小女孩之所以得到老教育家的青眯是因为她有着先人后己的品行。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爱搞恶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信守诺言的他做了真正的好汉。在连学了两篇充满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感叹教材编写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掌声》--------------------2课时

《一次成功的实验》--------------1课时

《给予树》--------------2课时

《好汉查理》------------1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

29、《掌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投影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板书:15

掌声)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生字表。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请大家再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6.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7.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通过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8.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

2.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时候

愿意

轮流

情绪

慢吞吞

持久

讲述

结束

然后

骤然间

二、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的热情鼓励。

练习朗读。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

练习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

2.教师总结:《掌声》这篇课文,通过身患残疾而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激励下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2.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三、研读感悟

1.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2.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3)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3.实验感知。

四、课后拓展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1、《给予树》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会认10个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利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4.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2.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2、《好汉查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

4.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3.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4.讨论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2.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1.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1.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3.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七、拓展练习

1.读完了这个故事,2.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3.再写一写。

4.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5.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夸夸他(她)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同学的优点,真心实意地赞赏同学,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长处。

2.在有层次的训练中,让口语交际的内容.自身的语言和思维都有所提升。初步建立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意识到夸奖同学的重要性,懂得如何真诚地夸奖同学,并体验到夸奖他人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教学难点:

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有条理地说出来,拓展到与周围的人的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老师由衷地说说我们班上两名同学的优点,大家猜猜看,他(她)是谁?你能谈谈被老师夸奖后的感受吗?

是啊,“良语一言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要我们善于用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都有值得夸奖的地方:有的同学学习刻苦;有的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同学不怕困难,勇于拼搏;有的同学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还有的同学热爱劳动,尊敬长辈.体贴父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吧!(出示课件:课题)。

二、探究夸法

同学们,有一位哲人说得好:(出示课件:“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你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吧!想想你准备夸谁?从哪几个方面来夸?

(出示课件:小组讨论:你发现了谁的什么优点?准备采用什么方式来夸?)。

汇报畅谈。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出示课件:夸奖别人的基本方法:(1)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2)夸奖的方式可以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三、师生互动交际

(出示课件:一则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罗丹)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最先发现美。

指名一个学生上台,(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他有哪些优点?)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这个同学的多个优点。

他有这么多的优点,或许他自己还不知道呢。那你怎么告诉他,怎么夸他呢?(引导学生用第二人称语气夸奖这位同学。)

引导被夸奖的同学:(出示课件:这么多同学夸你,你应该怎么说?)(有礼貌地表示感谢。)

师生小结。

四、互动互夸

有些同学都快坐不住了,下面你们自由地走向你要夸的人,好好地夸一夸,看谁夸得最有创意。

全班互动:学生下位走到自己要夸的同学面前,进行面对面地夸奖。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交际。

五、小组合作,夸同学

看来,大家的眼力还真不错,也一定发现了其他同学的很多优点。那就请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夸一夸吧。(出示课件:要求:⑴ 请用具体的事情来夸同学的优点。⑵ 可仿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我想夸的人是____。他(她)的身上有很多优点___。比如____,具体的事例有_____。)

比一比,谁说得好:(生分小组说,师巡视指导,每组评选出说得好的同学。)

六、游戏

猜猜他(她)是谁?(出示课件:要求:⑴ 请每组派一个同学夸同学,先不说出被夸人的姓名,用“他(她)”代替。⑵ 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他(她)是谁。如果猜中了,请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⑶ 其他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

指名夸同学。

师现场采访被夸奖的同学:(出示课件:请问,你听到同学的夸奖后,心里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有趣的游戏结束了,想一想,刚才哪些同学说得好,好在哪儿?)

七、活动

大家刚才的评议,就是对同学的肯定,也是一种夸奖。善于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同学们,你衷心的赞美还想对谁说呢?请站起来,找到你的伙伴,面对面,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下位,自由选择伙伴:面对面,夸一夸。师巡视,指导交流。)

师小结

八、拓展延伸

除了当面口头夸奖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之情呢?比如那个曾帮助过你的人,现在身处异地,见不到面,怎么办?(写文章.打电话.画画.唱歌……)

九、总结激励

同学们,你们的夸奖是那么真诚友善,其实每个同学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学会夸奖别人,不仅会给别人温暖和自信,而且也会使我们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进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清楚.写具体。

2.建立自由、合作、探究的习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选好题,并把想表达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要求

1.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充满了阳光和雨露,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流泪.每一次激动.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个个难忘的故事啊!今天这节作文课,咱们就敞开心扉,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让我们一起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2.明确要求:心中想说的话,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可是,怎样才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清楚呢?请同学们自读习作要求,然后互相提一提建议。

(出示课件:习作要求:1.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作文的内容不限,人.事.物.景.想象世界等都可以,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都可以。2.无论写什么文章,都必须做到语句通顺。3.写人的文章,得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写事的文章,就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交代清楚,尤其是 事情经过要写详细点。)

3.怎么写想象作文?

想像作文,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原型,写想像作文。具体的写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关联式想像作文。关联想像也就是联想,即由当前感知的某一事物,而回忆起与其有关的另一事物。它是想像的细致形态。它分为拟物想像和引情想像。关联式想像多适用于抒情性散文的训练。

(2)再造式想像作文。这种训练,要求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想像积累,对所供材料进行想像,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在朗读课文后用短文再现头脑中出现的文中描述的形象,写看图作文等,都是训练再造想像能力的有效方法。

(3)扩展式想像作文。就是根据原文中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创设情景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从而变不具体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使画面更为生动.形象的作文训练方式。如,学习《赫尔墨斯的雕像》,刻画出赫耳墨斯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时尴尬神情。

(4)延伸式想像作文。要求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像,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的作文训练方式。

(5)假想式想像作文。可以是虚设一个事件或某种场景,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然后写作。

(6)寓意式想像作文。主要指写寓言,写童话.故事等。

(6)科幻式想像作文。

指以科学的精神,对未来的人生.社会和科学发展进行有创意的预见,写成一种科学幻想。)

二、小组交流,畅谈习作

看来大家还真掌握了不少的写作技巧。老师猜想你们每人心中都有许多话想对同学倾诉.畅谈,对吗?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小组合作交流,畅谈习作。(尽情地向同伴倾诉心中的话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交流评议,学习方法

推荐几名表达得较好的同学上台口述作文。师生共同评议,老师根据相关的语段适时地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把你们说的用笔写下来吧,相信你们都是最出色的小作家,不过老师仍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课件:(1)语句要通顺;(2)写自己最想说的话;(3)写完后多读几遍。)

五、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师生共同评议。(写得好的地方引导学生赏析,没写好的地方要引导学生改正或补充,以肯定为主,树立学生表达的信心。)

2、你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小组内的小伙伴分享吗?小组内互评互改。(出示课件:边读边修改,互相取长补短,力求把语句写通顺,内容写具体。)

六、课后总结。

七、课后作业:誊抄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

教学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的组成形式,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通过本组四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只要乐于献出自己的爱,做爱心小天使,那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今天,爱心天使来到我们的课堂,她想找爱学习.守纪律的同学做朋友。谁是爱心天使的朋友呢?那就看你们这节课的表演了。

二、我有一双慧眼(我的发现)

(出示课件:“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同学们,这些词语藏着一些秘密,看谁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横看)(出示课件:第一组词描写人物的外貌,第二组词主要写心情,第三组词主要描写环境,第四组词写颜色。)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正确没有。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吧。

你还知道哪些ABB式的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出示课件:黑黝黝.兴冲冲.白茫茫.黑沉沉

.黄澄澄

.金灿灿

等。)

三、我是背书能手(读读背背)

《三字经》是我国传统的蒙学读物,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上节选的《三字经》读流利并背下来。

1.(出示课件:书上节选的《三字经》)请学生借助拼音,反复朗读,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4.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出示课件:句子的意思)

5.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四、我爱积累我快乐(读读记记)

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将会受益无穷,学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下面的成语吧。

1.(出示课件:“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2.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五、我善思考我会猜(猜字谜)

学语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玩猜字谜游戏。

1.(出示课件:谜面)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你还能模仿谜面的句式,再编谜底是“口”的谜语吗?

4.猜字谜比赛。每组轮流出字谜让大家猜,猜对就赢得“爱心”。

5.试着编一个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晶

(2)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3)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4)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5)字谜:要一半,扔一半——奶

(6)字谜:半青半紫——素

(7)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拿

(8)一口吃掉牛尾巴——告

(9)一加一——王

(10)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汁

六、作业布置

上一篇:2011年暑假社会实践记录下一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