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人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案

2024-05-08

最新2017人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案(精选4篇)

篇1:最新2017人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案

魔幻的颜色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间色的调配,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感受吹画活动及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抽象绘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4、吹画后,能展开想像,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教学重点】:

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并发现色彩的变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将颜色调到适当的浓度,吹画后,能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教法学法】

谈话法、情境法、启发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杯子、调色盘、画笔、清水等 学生准备:调色盘、画笔、笔管、画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故事激趣 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上来了三个小伙伴,想和我们一起玩,他们是“红、黄、蓝”(课件)

看到今天天气这么好,三个小伙伴走出屋子到外面玩耍。突然,天阴下来,眼看要下雨啦。他们急忙往家跑。可是已经晚了,雨哗哗的下起来了,眼看着三个小伙伴就瘫软地在地上流动起来。(课件)

故事先讲到这里,三个小伙伴后来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一会再看。那么他们三个被雨淋成这样还能和我们一起玩吗?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其实今天老师就是带领大家和流动的颜色一起玩一玩。(板书课题 :流动的颜色)

二、步尝试,探索发现

1、现在请同学们将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挤在调色盘中不同的格子里。

2、故事中的红黄蓝被雨淋到后才会流动起来,想让这些凝固的颜色流动起来,你有什么办法?

3、把调好的颜色滴在纸上,怎样使他们流动呢?(用嘴吹,用吸管吹、把纸倒置„„)

4、我这儿还有一幅流动的画,你觉得画怎么样?(水多画面淡)颜色太淡了,为什么会这样?调色时水用的太多了。看来调好颜色,在画面中太重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调和你的颜色吧。

5、学生们动手操作。

用毛笔蘸上颜色很鲜艳而且会一滴一滴向下滴的时候调的最合适。

三、游戏探索秘密

1、红黄蓝之间有个小秘密,要想发现这个小秘密,就让三个小伙伴互相碰撞流动在一起吧,看看谁先发现这个小秘密。

2、生吹画。

四、总结规律

1、怎么样?好玩吗?还记得淋雨的三个小伙伴吗?他们的主人甜甜发现自己的颜色中少了红黄蓝,就赶紧出去寻找。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们随意流动的身影,而且除了红黄蓝以外,还发现了什么?对,绿色,紫色,橙色„„这些颜色怎么变出来的?

生:红和黄,黄和蓝,蓝和红。家观察的真仔细,对,这就是红黄蓝之间的小秘密被大家发现了你们真了不起。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美丽的画,你们想看吗?”

(五)作品欣赏,启发联想

1、作品欣赏

自然地进入作品欣赏阶段(课件展示)。甜甜一看赶紧让红黄蓝在纸上尽情滴流动起来,看,流动的颜色像什么?(课件 礼花、大树、花朵)真漂亮。不过可惜礼花少了观赏的人少了几分热闹,大树少了树叶。甜甜赶紧拿出彩笔画了起来,不一会就变出了更美丽的图画。(课件)甜甜怎么做的对添画,添画了什么?人物花朵树叶。咦,这一幅是怎么做的,添加了一些剪贴的树叶。

瞧红黄蓝三个小伙伴最后是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啦。

下面该是你们的奇思妙想时间了看看自己的画面,流动的颜色像什么?你想怎样让它变得更美。

你的像大树,添加一些叶子,你的加上大眼睛像猫,你要填上小朋友到花丛中玩。你们想的真奇妙。那把你们的作品进一步完成吧。(作业课件)

2、完成作品。

七、展评。

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充满着想象的作品,老师真高兴。来谁愿意说说自己的作品,或者对其他同学作品做个评价。

八、总结。

今天我们和红黄蓝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大家开心吗。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丰富想象,生活的每个角落都会充满阳光涂满绚丽色彩。

万花筒

第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称的图案。

2、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教学难点】

学习明白“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制作理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准备:

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猜谜语:一座小花园,鲜花开不断,只供一人瞧,其余靠边站。(打一娱乐玩具——万花筒)

2、揭示谜底:万花筒的原理(万花筒用三片镜子组成一个三角形,中间放置一些彩色碎纸片,转动时由于三面镜中的影像相互反射,实物与镜中影像随着转动,不停组合成不同对称的形状,千万变化,令人百看不厌。)

3、想不想瞧一瞧这座小花园?师出示实物万花筒。

二、玩一玩

1、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2、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三、看一看: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四、试一试: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五、画一画: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2)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六、作业展示,评价。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七、收拾与整理。

万花筒

第2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点】

1、表现对称的图案。

2、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教学难点】

引导学习注意图案对称、色彩的搭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万花筒,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学生准备:

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展示用彩色纸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2、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

3、小组讨论,动手尝试一下。

二、探究交流

1、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2、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

3、交流:用扣子、粘土、橡皮、夹子、小花片……

三、动手制作

1、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2、色彩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可以学生再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四、总结展示

1、收拾与整理。

2、总结。

3、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低得特征及相对性,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低的区别。

2、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作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教学重点】

重点:表线大小,高低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教学难点】

难点:敢于大胆像想象,表现出有趣的内容。【教学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 同学们谁看过《西游记》?《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孙悟空)师:为什么?因为它能神通广大。

2、可是虽然孙悟空他的神通广大到了如来佛的手中,怎么也飞不出去,说明如来佛德手怎么样?(大)那孙悟空呢?(小)

3、如来佛就好比是童话故事里讲的“大人国”里的人物,孙悟空就好比是“小人国”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观看影视片段:

1、认识大小要互相比较。

(1)贴画纸画好的大飞机在黑板上,问;这个是什么?飞机。对,这是一架由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在天空飞行。

(2)再贴画好的小飞机在黑板上,这两架飞机,有什么不同吗?相对与上面那架笑了很多,是的,这个是一架很小的玩具飞机。(3)原来,大和小是通过比较才能比较显示出来的。

2、交流生活中大与小对比的现象。

(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大小对比的现象。比如我们和蚂蚁比较,我们每个人都是巨人,可是我们和大象比较的的话,我们又成了小个子。

(2)谁还能找到类似的现象。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心中“大人国与小人国”里有趣的画面,可以把小的想象大,也可以把大的想象小,咱们来个奇思妙想大比拼,看看哪组的想法最奇、最妙。

3、汇报交流讨论大与小的想象。

想象把身边的事物变大或变小会产生哪些有趣的情景,并交流。(1)看来,同学们的观察都很仔细。那你想不想也到大人国或者小人国去玩一玩呢?

(2)现在请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到大人国或小人国生活,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那个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奇遇?

(3)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那我们既然能说,能不能把它画下来呢?能,但是,要注意,你想用哪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还是“小人国”?画面的主题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出它的大或者小人国。

三、学法指导

1、根据学生带来的用具,进行启发和引导。

2、启发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还有一定要记住先用铅笔画。

3、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4、讲解画面要求。

要表现出你是再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一定要把大小对比的画清楚。如果你是在大人国,那就要把背景画的(大)而你自己画的(小),相反,如果你是在小人国,那就要把背景画的(小)而你自己画的(大)。当然,色彩也要丰富一些。

四、指导学生创作。

五、作品评价。

前前后后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知道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2.回忆、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加深对“近大远小”规律的理解。

3.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了解“近大远小”规律和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4.能够在绘画中运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表现物体前后关系。

【教学重点】:

感知前后关系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生活中的前后关系现象,运用自己喜爱的美术语言表现有前后关系的美术作品。【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

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准备学具:

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评价要点:

1、是否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前后现象。

2、能否自信地将画面中由前后关系产生的效果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林荫道》。

表现的是一个很平常的山村小路的景象,一条小道曲折地伸向远方,两旁排列着迎风摇曳的树木。从画面中,你发现近大远小的景物了吗?(2)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

画面的主体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远处的人群与前面的三个人形成对比,起到较好的衬托作用。

(3)法国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画面描写了人们在大碗岛上休息度假的情景。(4)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这幅画中有五十多位学者,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

二、自主学习: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照样子 说位置”的小游戏,好吗?听清要求:请你依照我的说法来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我开始说了,同学们在我的前面,黑板在我的后面。

学生说。例如:XXX同学在我的前面,XXX同学在我的后面。看来,在生活中,我们都能分辨清物体所处的前后位置,找出它们的前后关系。可是,你了解绘画中物体的前后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前前后后》。(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课前观看微视频的收获。

同学们在课前观看了微视频《前前后后》,一定有所收获吧?谁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学生可能会从生活中见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物体有近大远小的规律、物体间相互遮挡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等方面谈。

2、知识检测

从刚才的交流中能看出,同学们观看微视频时一定很用心。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不知大家实践起来怎么样,我来试试。

我要画一幅画,(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一条大鱼)表现有前有后的鱼,现在画面上已经有了一条大鱼,谁再来接着画?

3、欣赏小朋友的画

我们再来欣赏小朋友的画。这些作品中有你喜欢的吗?谁来说说? 从这些画中,你能找出前前后后吗?

(三)、创新实践: 欣赏了画家的画和小朋友的画,你是不是也想动手画一画呢?今天的作业就是:请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请你想想,你要表现什么内容?以什么为主体?是人物?动物?还是景物?各个形象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和同桌说说。谁起来说说你的想法?

听大家说的头头是道,老师已经很期待见到你的作品了。好,行动起来吧。

三、评价小结:

1、小组互评,推荐出优秀作品。

2、集体展示优秀作品。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绘画中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使物体之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和材料也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请将各种几何形进行组合排列,使画面形成有前有后的空间关系。

登山游戏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戏棋。

3、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

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教学难点】

画面的布局。【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彩泥、彩笔、牙签、卡纸及几幅游戏棋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师出示游戏棋: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棋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棋的种类。导入新课。

学生展示带来的游戏棋棋盘,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幅游戏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幅登山游戏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通过回忆,回答教师问题。

同学们,自己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可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2、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

教师小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出示课件)

三、熟悉过程

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学生尝试。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初步领悟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件,想象 创作内容及要安排的景物。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出示课件)

四、指导创作

1、提出要求:(出示课件)

a)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b)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小组长安排好分工与合作:一人搞装饰,两人设计路线,一人做棋子。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谈谈与众不同的创想。

小组展示作品,交流心得

2、对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品提出表扬。

3、玩一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登山游戏。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大家设计制作的棋盘都很棒,既美观又好玩。希望大家在课堂总结后,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用泥或彩泥制作一幅象棋,跟同学或家人玩一玩,大家说,好吗?

黑与白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本课通过欣赏不同手法的黑白画培养学生积极想象,敢于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感受的能力及大胆构思设计的创造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黑白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插图,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如中国汉代装饰纹样等。

三、欣赏评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创作表现:

1、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的正负形。要求:

(1)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2)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2、学生进行临摹或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处理学生呈现的问题,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

五、评价小结:

1、作品展示与交流: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或贴在黑板上。(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和喜欢的理由。(3)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说说自己这幅画有何需要改进的地方。(4)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成功之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课堂小结:

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地方有疑问?

六、课后拓展: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创作一幅黑白漫画,注意体现作品的形式美。

快乐的回忆

第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出快乐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快乐的事情的回忆,交流内心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回忆和体验,尝试运用画笔表现生活中快乐的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回忆、观察、体验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学生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回忆,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自己最快乐的一件事情。【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动作、表情对快乐的情节进行描述和表现。【教学准备】 成套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2、同学们也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的有趣的、快乐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聊一聊、画一画这些快乐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交流表演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最快乐的是什么事?

2.同桌互相交流,讲讲自己最快乐的回忆。3.小游戏:演一演、猜一猜

将自己最快乐的回忆用动作、肢体语言表演出来,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事情。

4. 想一想,表演哪个场景、什么动作才能让大家猜到是快乐的事情? 如果用画笔表现,是否需要把整件事情的过程都画下来?

小结:表现一件事情,可以选取最有代表性、最有特点的动作来体现快乐的瞬间。

三、欣赏探究

1.欣赏图片,看一看画家是怎样表现快乐的场景的?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他们在做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1)出示《婴戏图》,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宋代的儿童在做什么快乐的事情?

(2)出示《呼唤》,薛嘉惠画中的儿童在做什么?画面中哪里能体现出他们的快乐?你觉得他们在呼唤什么?

(3)《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能感受到画中女孩的快乐吗?

2.欣赏学生作品

看一看,这些同学是如何表现他们快乐的回忆的? 想一想,小作者是如何体现自己快乐的心情的?(人物表情、动作、画面色彩等)

四、创作指导

1.构思画面:你准备表现什么样的快乐的回忆?

(1)主要抓住哪个场景进行表现?(2)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是什么样的?(3)运用哪些色彩能表达出快乐的感觉?

2.创作要求: 回忆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运用绘画形式进行表现,突出情节、构图完整、色彩丰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引导学生巧妙构思、大胆创作通过对人物动作、表情的描绘、对事件情节的表现,合理运用色彩,回忆并描绘出快乐的场景。

4.展评作品: 展示自己的画,向同学讲述自己快乐的回忆。

快乐的回忆

第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用吹塑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能从中感受特殊的纸版画材作品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鬃刷,质地较薄的纸,及硬卡纸,画笔,小铁夹。

学生准备: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硬卡纸、画笔。【教学过程】

一、创景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展示部分优秀作业,让学生对生活片段进行回忆,并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二、自主探究:

1、欣赏版画作品。

2、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3、技法学习、教师示范:

(1)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

(2)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创作。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三、指导学生创作:

1.设计。

2.制版。

3.添加背景。

4.剪、刻、拼、贴。

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四、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星空的联想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在情境中展开对星空的联想,拓展创作思路。

2、能够在老师引导下从绘画风格与造型特点两个方面,欣赏作品。

3、掌握刮蜡的绘画技法,并运用刮蜡法表现自己对星空的联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刮蜡的绘画技法,创作星空联想的作品。【教学难点】:

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的星空联想的作品。【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情景、欣赏、讨论、合作、评价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油画棒、墨水、刮刀、牙签等 学生:油画棒、墨水、刮刀、牙签、刮蜡纸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你认识这些航天员吗?从这几幅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载人飞船从一人到多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太空遨游,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太空看看?

今天就让我们和这些宇航员一起去美丽的星空看看吧。出示课题。

2、演一演。

学生模拟火箭发射,师同步播放视频,导游解说。

在旅途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望远镜、星球、星云等)

3、刚才我们看到了宇宙中有这么多的星球,这么多美丽的星云,那宇宙中还会有哪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神秘的星球呢?在这些星球中会住着哪些意想不到的成员,他们发生了些什么故事呢?

现在老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看哪个小组最富有想象力。

学生联想,讨论。教师点评。

二、欣赏,引发学生联想

1、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星空的向往。我们看一下,古代人们是怎样想像星空的。

出示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画上画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画这些?

2、再来看看现代人是如何想象星空的,课件出示西班牙画家米罗的《星空》,画面上画了什么?(蓝色的地球、一些小星球、眼睛等)给你什么感觉?(多彩、美丽、神秘等)这就是米罗眼中的星空,多彩、美丽、神秘。

对比两幅作品,我们发现,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不同文化对同一片天空有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方法。

古代,我们不了解宇宙,所以我们想像出了天上的神仙。现在,我们开始慢慢的接触宇宙,了解宇宙。那么未来,你最想在宇宙星空中做什么?

我们说了这么多宇宙里的故事,你想不想把它们画下来?

三、合作探究,学习技法 拿出准备的纸和笔

1、看一看、摸一摸

提问:这个纸和笔平时我们用的有什么不同?(纸很厚,上面是黑色的,笔是牙签,刮刀等)

动手画一画,刮一刮,(学生尝试,教师巡视)你发现了什么?(能刮出漂亮的颜色)有哪些形状?你刮出了什么?(生答)

展示学生尝试结果:有点、有线、有面。师结:点线面是美术星空中的三位小主人,我们所有的绘画表现都离不开他们。那你们是用什么工具刮出来的点线面的?提示:面要用尺子等大面积的工具来刮,点可以用小一点工具,而线我们就可以用牙签、铅笔等来刻画了。

师:刚才同学们所尝试的就是刮蜡画。

谁来说一下,这张纸可能是怎么制作的?可以先讨论一下,生答师结 教师点拨:

(1)学生演示用油画棒涂蜡——实物投影仪展示过程

(2)用油画棒涂蜡之后再用墨水涂色,发现问题:怎么涂不上,盖不住呢?教师推荐介绍小窍门,演示过程:加入肥皂再涂色。

(3)涂完色后是否马上就可以进行刮蜡创作了?(不行,得等颜色干了才行)

(4)小结刮蜡画创作步骤。制作刮蜡画需要几个步骤,我们一起来总结。

刮蜡画步骤:(1)涂蜡(2)上墨(3)晾干(4)刮画

四、欣赏作品,开阔视野

今天我们就尝试用刮蜡的方法来进行创作,在创作之前,我们看一下其他的的小朋友是如何表现刮蜡画的。

先欣赏几幅图片,用语言描述作品特点。

五、引发欲望,自主创作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大家对刮蜡画的步骤、技巧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们想不想创作一幅星空的联想?

在创作之前老师给三点提示。课件出示:

1、大胆地进行奇思妙想

2、注意构图饱满,突出主体物

3、巧妙使用工具,注意卫生

小组之间讨论可以合作,也可以独立创作。

这里有一幅巨大的星空,看看那个小组的同学最先占领这片星空。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1)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采用同伴互助、教师指导的方式解决。(2)及时鼓励肯定做到要求的学生(每位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的都要给与奖励)

七、展示作品,欣赏评析

同学们,浩瀚的星空就在我们面前了,真美啊!

1、谁来介绍介绍自己的作品?

2、同学们,这么多的作品,你最欣赏哪一幅?你觉得这幅画哪里画得好?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用刮蜡画的方法表现美丽的星空,这么漂亮的星空你们高兴吗?(高兴)那让我们唱起来吧,播放歌曲《小星星》。

九、课后拓展:

根据课堂上所掌握技巧,课后自己创作一幅刮蜡画(内容不限)

快乐的国庆节

第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新中国诞生的一些故事,初步了解祖国的一些概况。

【教学重点】:

通过图片、视频及回忆等多种形式,带学生们体会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和谐幸福。

【教学难点】: 在地图上找地名。【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新中国诞生的故事,欢度国庆的新闻等内容。

2、教师准备儿童画框,学生准备画笔。

3、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赛歌会”的节目。

4、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2、师:这首歌唱的是什么?那你们知道我国的生日是哪一天?

3、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照片。谁能说说你对这张照片有哪些了解?

4、师生共同参与、交流。5、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像巨人一样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年是2016年10月1日,我们算一算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

6、出示课件:(学生填空)

我国的国庆节是()月()日,今年是国庆()周年。

二、感受新知

1、师:全国各族人民是如何欢度国庆节的?请大家交流收集到的国庆的新闻。(学生介绍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演示,有农村舞龙队的表演场面,万人登长城的场面,国庆阅兵式的场景等)

2、师小结:

全国各族人民通过各种形式欢度国庆节,除了刚才介绍的这些形式,还有不少人利用国庆长假去游览祖国的壮丽河山吧。请闭上眼睛。

3、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祖国美丽的景色,配上音乐及介绍)

三、了解地理

1、小记者上台:

(先自我介绍)听说你们刚才去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我特意来这里采访你们,请同学们谈谈游览后的感受。

2、播放多媒体课件,小记者请大家认一认:

这是祖国哪个抵挡的美丽景色?能不能在地图上找到这些地方?(中间是中国地图轮廓,有各省区界限和长江、黄河。周围有一些图片,与地图上进行对应的连线。)

3、学生进行连线。

4、小记者再请同学找一找。(看谁先找到北京、香港、台湾、长江、黄河及自己所在的省、市)

5、教师总结。

四、拓展延伸

回去后可以让爸爸妈妈买一张中国地图贴在家里的墙上,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家乡,了解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快乐的国庆节

第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教学重点】:

组织绘画展评,感受在祖国和平环境下的人民幸福生活。【教学难点】:

指导画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和谐。【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欢度国庆的图片。

2、教师准备儿童画框,学生准备画笔。

3、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赛歌会”的节目。

4、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祖国各地欢庆国庆节的视频剪辑。

2、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欢度国庆图片。

二、展示作品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国庆的许多知识,并与小记者一起欣赏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欢度国庆吧!你们瞧,我还特地请小记者来与我们一起欢度国庆呢。

2、小记者进来向大家问好。

3、师介绍活动内容、步骤、方法。

4、学生在教师准备的儿童画框上画出祖国的大好河山及巨大的变化。

5、画好后,请部分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有哪些优点值得自己学习?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

(教师与小记者适时进行点评)

6、全体学生把自己的画贴在教室里。

三、歌唱祖国

1、师:我们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祖国的美丽和变化,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歌声来歌唱伟大的祖国。

2、学生以自由结合的形式进行赛歌会。

3、由小记者在活动即将结束时走到同学当中进行采访:在这次活动中,你有什么体会?为什么感到很快乐?(播放多媒体课件作为背景)

4、全班齐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活动结束。

天然的纹理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学会表现肌理的简单方法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发现日常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学习用拓印的方法采集纹理,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纹理,感受不同纹理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自由的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美丽纹样,并巧妙的利用纹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创作作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树叶、发泡网、水粉颜料、画笔、梳子、报纸、油画棒、铅笔等。

学生准备:

树叶、画笔、颜料、铅笔、笔管、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一件特别珍贵的宝贝!谁想第一个知道?谁来摸一摸,猜一猜。(盒子内藏有表面粗糙有纹理的物品)

你能告诉大家,摸在手里有什么感觉吗?(凹凸不平的,粗糙的)你知道是什么吗?它摸上去为什么会这么粗糙?(因为表面有纹理)天然的纹理是大自然创造的一种美也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发现并表现这种美!(板书课题:天然的纹理)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仔细观察,在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纹理? 由点形成的美丽纹理──斑驳的墙面、美丽的蝴蝶、大堆的玉米; 是由线条组成的纹理──老树的年轮、清晰的叶脉、奔跑的斑马; 由面组成的纹理──农田、橘瓣、猕猴桃。

我们的身边有什么美丽的纹理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并说一说。

2、我们怎样把这样美丽的纹理表现出来?你有什么好方法?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物体留下的纹理?

3、教师总结并根据学生尝试中出现的问题演示:(1)用油画棒或铅笔覆纸拓印。

(2)用水粉颜料涂于物体表面,将报纸盖其上再印出纹理。

4、创作纹理的方法还有很多。(课件欣赏)

(1)湿染法:用水把纸打湿,滴几滴颜料,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2)刮画法:挤出颜料,用笔稍微铺开,直接拿出梳子刮波浪。(3)吹色法:在吹色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方向性的吹。

三、欣赏范作

1.(吹色法)你觉得这幅作品美吗?美在哪里?

画面构图──画面布局的时候,有的稀疏有的致密,节奏感很强,点线面相结合。

色彩──深色的纸上,用黄色、红色、绿色来表现,很鲜艳,很醒目。提醒作画的时候要注意,用的颜色要与底色区分开,搭配和谐、漂亮。

2.(拓印法)拓印出了哪些材料的纹理?(有树叶、水果包装网、还有我们的小手指)

3.还可以选择哪些材料表现出天然的纹理?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三、指导创作

1.根据你带来的工具材料,选择喜欢的方法,尝试表现天然的纹理。(1)选择纹理清楚、凹凸明显的材料。(2)涂水粉颜色时注意均匀、和水分的掌握

(3)注意纹理的颜色与底色的选择,深浅搭配、鲜艳醒目。(4)注意保持环境的整洁与卫生。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你表现了哪些材料的纹理?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哪里值得你学习?你还能给其他学生的作品提出建议吗?

五、拓展延伸:

纹理具有特殊的美感,在生活中运用也非常广泛。你觉得这种纹理运用经常出现在生活中的那些地方?(欣赏生活中的纹理)

同学们都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对纹理的理解,生活中的美丽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美丽的花

第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大小不同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加完整。

3.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

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教学难点】:

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枝、叶、杈的形态及前后穿插变化。【教学准备】:

教师:在美术教室每一组的桌上摆上一盆植物,再准备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展示校园美景图片,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如此美丽?是各色的花朵点缀了校园,使校园变得五彩缤纷。是的,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能叫出这些花的名字吗?

二、观察引导:

1、仔细观察自己组桌子上的植物,讨论说一说:植物的枝叶是怎样生长的?叶片花瓣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是如何穿插的。

2、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很细弱,有的叶肥厚。

3、引导学生讲述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三、写生示范:

1、讲解:

以讲台上的芦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简单示范构图与如何写笔写生,着重于绘画的先后、各部分的枝叶、花瓣;根据特征进行与加工。画面的背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2、展示范作并点评。

四、指导学生作业:

1、对自己桌子上摆的植物进行写生。

2、指导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主观因素使画面更加合理。

五、展示作品: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启发学生用纸和其他材料通过剪、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和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美丽的花

第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花卉图案的设计与变化方法,能够把握花的突出特征,变自然形为艺术形。

2.能够将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创作成装饰花卉,使它更加美丽动人,并用来装饰盘子。

3.通过学习装饰花卉的设计应用,提高概括能力和装饰造型能力。【教学重点】

盘子的装饰设计 【教学难点】

花卉图案的选择运用 【教学准备】

纸盘,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花吧,你一般在什么地方看到花?公园里、街道边、广场上、小区里等。这些花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美化环境、愉悦心情。节日里,情人节送玫瑰,清明节用菊花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在母亲节,孩子送母亲康乃馨,在婚礼上,百合花最多,代表了百年好合。为什么用花来表达感情?花美丽、漂亮,今天我们就学习利用这些美丽的花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出示课题:美丽的花

二、探究新知

1、了解花的基本构造

出示课件演示,包括:根、茎、叶、花蕾、花萼、花瓣、花蕊 欣赏几种美丽的花,并引导学生来概括其特点。

2、了解花卉图案的变形方法

有夸张法、概括法、添加法、几何法、拟人法等,然后结合几种常见的花,课件演示其多样变化。

3、欣赏几幅适合纹样作品

4、展示生活中花卉装饰的物品

5、欣赏学生作品

6、欣赏教师示范作品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每位同学用花卉图案装饰一个餐盘

2、作业步骤:

(1)先用铅笔轻轻画出花卉外形的骨架线。(2)用彩笔勾线、涂色

学生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大胆取舍;

2.应强调整体,减弱局部,添加细节要慎重; 3.以线、面为主,点为辅;4.注意色彩搭配,如底暗花明底亮花暗。

四、作品展示:

学生先自评,后互评

各种各样的鞋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看、玩、做、想等科学探究中发现鞋的一些奥秘;

2.在活动中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

3.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与人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鞋的历史与文化,学习各种鞋的创意设计与制作。通过课件的展示、境的创设、教师的启发示范,学生体验感悟后解决重点。

【教学难点】:

鞋子的创意及不同材料的选择与利用。通过学生对于设计师创意鞋作品的感悟和教师的课堂示范解决难点。

【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制作材料、实物范作。

生:剪刀、双面胶、彩纸、彩带及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谜语导入: 稀奇古怪两条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到处走,夜晚横卧在家园。(课件出示图片)——鞋子。大家都见过什么鞋子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双小小的鞋,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等,我们一起到鞋的世界里去看看吧!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鞋》。

二、出示课件,学生在欣赏与讨论中了解鞋的历史。

(1)古代的鞋子:原始人的裹脚皮、商周和西汉的鞋子、明朝和清朝的绣花鞋、魏晋时期的高底鞋和三寸金莲。“原始人的裹脚皮”用树皮做成的,这种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保护脚、比较暖和,注重了鞋子的实用性。“三寸金莲”鞋面上有各种花纹,是传统工艺“刺绣”表现的。

(2)现代时期的鞋子: 现在的鞋子不但实用,还起着“美观”的作用,把我们打扮的更加漂亮。

(3)“少数民族的鞋”随着鞋的发展,我们看到了由实用逐渐发展到既讲究实用又强调美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些少数民族的鞋。

(4)“虎头鞋” 虎头鞋是童鞋的一种,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民间认为虎是百兽之王,能祛邪避灾。孩子穿这种鞋不仅是为了实用好看,更主要的是把它看成是孩子的护身符,能保护孩子健康成长。漫长的发展中,因时间、地域、气候、民族等等不同,产生了多种不同风格、样式的鞋子,这也体现了人民的聪明、智慧。这一双双花样繁多、色彩艳丽的鞋子,无不充满着美的魅力,在我们穿着舒适的同时,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这节课也要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来设计你的一双精美而又有特色的鞋。

三、学生自主探究,了解鞋的特色,学习鞋子的制作方法。(1)鞋由哪几部分组成?鞋有哪些典型的特征?(鞋底、鞋面、鞋帮)(大小一样、花纹一样)

(2)可以设计什么样子的鞋?(学生欣赏课件图片)

(3)用什么材料制作鞋?欣赏的图片中制作的鞋子,有“卡纸”“一次性纸杯”“饮料瓶”“泡沫”等。

(4)同学们再来看这两双鞋漂亮吗?你们想知道这两双漂亮的鞋如何制作的吗?(教师演示)

四、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创作的快乐。制作要求:

A、三到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鞋子的制作。分工明确,团队合作。B、提醒学生注意用剪刀的安全和注意教室卫生。

C、制作先完成的同学,准备好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把作品放到展区。D、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交流。

自评:作者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和实践的体会。互评:欣赏展区作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评评。

六、延伸拓展:

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关于鞋的知识,同时还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设计出了这一双双精巧而有创意的鞋子,你们真是太棒了!一双小小的鞋子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给人以太多的启迪,还有许许多多的有关于鞋的知识等着我们去研究,去了解。请大家课下去查资料:说说古时候人们把鞋称作什么?你能说出多少种与鞋有关的词语?

团包纸工

第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纹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纹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纹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构建原理。积极动脑,大胆想象,积极创作。【教学难点】:

主动参与课堂创作,运用团和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纸艺品。【教学准备】:

教师:彩纸边料、团包范作、实物投影等

学生:剪刀、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实物投影仪上放一盘糖,学生回答糖的形状(有圆柱形、长条形、锥形、圆形、正方形)糖吃到肚子里了,但是要把糖果变回来。怎么办?

团包不同的东西,就变回糖果原来的样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团包手工。(出示课题)

二、观察感受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是用团包的方法制作的?(包子、饺子、棕子、元宵„„)我也做了一些,你们来看一看[实物投影仪展示]

(1)展示餐巾纸做的“包子”,黏土“饺子”、“春卷”并研究做法。

(2)黏土卷心菜制作:叶子一层层粘上,叶脉是用白色的餐巾纸。

(3)皱纸葡萄制作:先用紫色的皱纹纸团起来,再一个一个粘贴上。

(4)小女孩:头部团包,辫子用线绳一节一节扎起来。

总结:用团包的方法可以做许多东西,还可以在团包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和粘贴。

三、教师示范团包步骤:

老师演示做金鱼:身体里面包的是皱纹纸,鱼眼睛用纸卷起来,尾巴捏几下。

一条可爱的小鱼游过来了,谁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鱼爸爸呢?看,它胖胖的身体是用什么做的?(泡沫球)[出示鱼爸爸] 一家三口还少鱼妈妈,鱼妈妈有一双漂亮的鼓眼睛,是用什么做的?(玻璃球),鱼妈妈比较瘦,它的身体是用什么做的?(橡皮泥)。

小鱼的一家玩得可开心了。同学们知道金鱼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眼睛鼓、大尾巴)老师就是抓住金鱼的特征,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来团包的。

篇2:最新2017人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案

《小黄帽》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小黄帽》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小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肢体语言渲染。

二、新授

1、导入新课,聆听体验。

2、同学们你们瞧老师头上戴了顶什么呀?

3、你们知道小黄帽的作用吗?

4、歌曲小黄帽会告诉大家,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曲?听一听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5、随琴模唱

4、小声跟跟琴唱,老师带

6、提问,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7、小附带作为重难点讲解,试唱,注意反复记号。

8、全班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表现很好,从今天起啊,我们就要个文明的小学生,在马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规则,你们记住了吗?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重难点: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 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二、新授

1、从少先队的历史引出少先队队歌的历史。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出示队歌的全部歌词)。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

4、跟着《队歌》的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5、边轻唱《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的节律。

6、随《队歌》的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的行进姿态。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的录音或录象。

8、随教师学唱《出旗》的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513”四个音。

9、随《出旗》的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对号的动作,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镲的动作。

10、边唱《出旗》的乐谱,边列队走出教室

三、小结

演唱《三轮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念唱歌曲。

2.学会用主唱和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3.感会歌曲的诙谐幽默。教学准备:

歌曲《三轮车》的学唱视频。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见过三轮车?有没有坐过三轮车?有没有谁骑过三轮车呢? 二.欣赏歌曲,初步学唱歌曲

1.欣赏《三轮车》的学唱视频,理解歌词的内容。播放视频。

师:有人为三轮车编了个曲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提问歌词内容。师:刚才这首歌里唱了谁?你听到了那几句?发生了什么事? 2.初步学唱歌曲。念歌词。

师:现在小朋友们已经熟悉了歌词,现在让我们一块来念一念。按节奏打拍子。师:现在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块来打拍子,把这首歌变得更加好听。三.学会伴唱 1.学伴唱

师:小朋友们,三轮车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生:其噶其噶铃铃。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块把这声音学会。2.歌曲与伴唱结合

师:歌曲和三轮车发出的声音我们都学会了,小朋友们真厉害啊。接下来啊,我们试着把这两个声音配在一起,不知道会不会更动听呢?

把小朋友们分成两队,一半唱伴唱,一半唱歌曲,边打节奏。学会后两队换角色唱。歌词:

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小猴子,吱吱叫,肚子饿了不能跳,给香蕉,还不要,你说好笑不好笑。

《顽皮的小杜鹃》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顽皮的小杜鹃》 教学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在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3、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

2、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现。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猜杜鹃——听杜鹃——唱杜鹃——找杜鹃

(一)猜杜鹃

师:同学们,听一听老师模仿的是什么鸟?“咕咕...咕咕”猜一猜它是谁? 生:杜鹃鸟,布谷鸟

师:杜鹃鸟就是布谷鸟.

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呢?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杜鹃鸟的特征?(出示图片)(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二)听杜鹃

欣赏《顽皮的杜鹃》,感受音乐形象. 欣赏 《顽皮的杜鹃》

1、小杜娟飞出了森林到了我们身边,你听它的心情怎么样?(聆听《顽皮的杜鹃》伴奏)生:很快乐,轻松??

2、师:你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吗?它是怎么样叫的?叫了几声? 师生一起听着伴奏音乐数一数。(一共6声,最后一声连着叫两次。)(设计意图:

1、带着要求聆听,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

2、为下面的游戏做准备。)

3、给每句琴声的句末填唱杜鹃的叫声:“咕咕”。

4、要求:“咕咕”要唱出欢快之情。眉毛抬起来,眼带微笑。(发声练习)(设计意图:

1、学生以参与的形式听音乐,会更有趣,对旋律的记忆会深刻。

2、在情境中玩玩,动动,唱唱,既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完成了发声练习。)

(三)唱杜鹃

1、范唱导入

范唱《顽皮的杜鹃》。

问:杜鹃和我在干什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 生:在捉迷藏,这是一只顽皮的,可爱的,贪玩的,机灵的??杜鹃。

2、学习歌曲

A、按节奏读歌词。提问:小杜鹃都飞到了什么地方了?

B、学生轻声唱全曲,要求“咕咕”的地方要唱得不只欢快还要机灵,顽皮,加上跳音记号。

C、注意学生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节拍感等细微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师:我们用歌声捉迷藏,我唱你停,我停你唱,注意旋律之间有没有联系。学生唱歌词,课件唱“咕咕”。介绍顿音记号的唱法。D、男女生接唱。

男生唱歌词,女生唱“咕咕”加上动作。

(设计意图:

1、学生觉得以捉迷藏的方式来唱很新鲜,有趣,于是枯燥的唱谱也变得好玩的了。

2、本首乐曲的旋律多处重复,适合接唱,而且难点前面部分已经解决,所以学生唱谱子不难而且有趣。)

3、弱起处理

4、歌曲处理

A、处理歌曲的前奏。B、处理歌曲的结尾 师:杜鹃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应该怎么唱?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渐慢,渐弱。并用歌声来表现。C、处理歌声

(四)找杜鹃

1、师:等一会儿,顽皮的杜鹃就要变成6个小朋友藏在不同的地方,请你们竖起耳朵听一听,找一找。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来美美地感受一下这首歌曲。

2、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老师把1——6六个号码偷偷交给6个坐在位置上的学生,并告诉他们:号码代表他们要唱第几个“咕咕”。

3、师介绍游戏规则:

a唱到“咕咕”时要停下来,仔细听听是谁在唱,把他找出来,看看谁的耳朵最灵。b 找第二只、第三只??杜鹃时,都要从头开始唱。c请能正确听出来的同学把杜鹃的头饰交给唱“咕咕”的同学。

4、开始游戏:

情况反馈:刚开始同学们不知道去控制声音,不知道去聆听,经过失败之后他们就很聪明地明白了要轻声唱,并要集中注意力,安静。有个别学生忘了游戏规则或故意捣乱,唱到“咕咕”没有停下来而导致全班同学都找不到声源,受到了同学的舆论压力,再次练习时就特别认真,特别遵守游戏规则了。

(设计意图:

1、训练学生对声音方位的敏感,即听力

2、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

3、让学生用轻声歌唱,并注意聆听

4、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5、符合杜鹃顽皮的性格和学生爱玩,好奇的心理。)

5、请戴着头饰的“杜鹃”上台表演唱。

七、总结

《杜鹃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熟悉作品的旋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2、让学生了解、感受手风琴在音乐表现中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力。

3、鼓励学生积极地音乐评价,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享音乐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乐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手风琴的音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个小动物也来到音乐教室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你们要想知道这个小动物是谁?就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吧。

二、听赏音乐(打开课件1,聆听音乐)听音乐时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你在这首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叫声,听完之后,告诉大家好吗?(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

我们在音乐中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你们看,布谷鸟今天飞到我们教室来了,你们欢迎吗?(出示布谷鸟的卡片)

看那个小朋友做得好,老师把小鸟的图片就奖励给他。(发图片)

下面我们再把音乐听一遍,当你听到布谷的歌声时,请你把手中的图片高高的举起来。没有图片的同学,举起你的小手来表示。

(学生再次聆听音乐。)老师指导学生边听边分辨布小鸟的叫声。

三、介绍音乐:布谷鸟又叫杜鹃鸟,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杜鹃圆舞曲》。杜鹃鸟在每个乐句唱了几遍?这两遍高低有变化吗?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可爱的杜鹃鸟,飞到美丽的大森林,听到小鸟歌唱声我们模仿它们的叫声。讲解:杜鹃的叫声里有这样两个音: mi, do, 请你们在五线谱上找一找在什么位置?和老师说一句儿歌:“一线一线mimimi,下加一线dididi,mi,dimidi知道了,我要把他来记牢”。再和老师的琴唱一唱。3 1 ︳3 1 ︳3 1︱

四、听辩乐器:请大家再听一遍乐曲.这首乐曲是由好几种乐器演奏的,当你听到手风琴演奏音乐时,把两只小手举起来摇一摇。告诉同学们你听到了手风琴的演奏了。(再听音乐分两组练习):一组:听到杜鹃的叫声时,按节奏拍手。听 到其他音乐时做小鸟飞翔的动作。一组:听到杜鹃的叫声时,按节奏拍手。听到手风琴演奏音乐时,把两只手举起来摇一摇。

五、画杜鹃:

刚才我们一起听了《杜鹃圆舞曲》,一起感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意境。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能试着用彩笔画一画吗?(放课件,学生画杜鹃鸟)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六、看到你们把杜鹃画的那么可爱,老师也想跃跃欲试了,下面老师把这首乐曲个大家演奏一遍,你们和老师做动作配合。

七、总结:

今天我们听赏了《杜鹃圆舞曲》,音乐给我们带来了轻松愉块的气氛,使我们共同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上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快乐的小杜鹃们,我们下节课再见。

《春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春来了》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出《春来了》,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唱出三拍子的韵味、连音与断音的 对比。认识3/4拍的拍号,并感受其强弱规律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进

一步培养学生听吧辨音高的能力,并能用五线谱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春来了》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说一说上学期所学的内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复习1-2支歌曲。二 放一首乐曲----关于春天的。1 师: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请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说一说你们眼里的春天。三教新歌《春来了》 听音乐《春来了》感受三拍子的韵律。2 复习音乐知识 3 每小节三拍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3 随音乐感受三拍子的韵律。4 学唱歌曲 1)哼鸣歌曲旋律

2)听琴模唱歌曲旋律1---3遍 3)学唱歌词:

注意:娘。看。被都是一字多音。(要多练习)。符点音符要唱准。

最后的结尾要唱的轻快一些。四引导学生总结:

《春姑娘》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五边唱歌曲,边踏脚、拍手,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六教师总结,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采山》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三课《采山》 教学目标:

1、在学习《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

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如。

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三、编创与活动:

“孩子们快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把他们采摘回去,好吗?”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

四、小结

《小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四课《小骆驼》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小骆驼》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

2、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听一听,动一动

师:请大家听着音乐和我一起动一动!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每一个大组派一位代表来给大家说一说。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骆驼生活的环境——沙漠。(课件展示沙漠)

师:沙漠虽然充满艰险,但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沙漠探险呢?那就让我们加入“沙漠之旅”的队伍吧!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师:让我们学着小骆驼走路的摸样出发吧!

(随《小骆驼》旋律集体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2、听一听,认一认

师: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沙漠。快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驼铃声。)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是一只小骆驼正在向前走。它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课件:一串骆驼的脚印,每个脚印上都有音符)师:看到这一串脚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自由提问)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脚印上的音符吧!(课件:根据脚印的顺序播放旋律,播到一个音符,这一个音符的脚印就变颜色,写有八分休止符的脚印变成红色。)师:小骆驼先迈出哪只脚?(左脚)那是不是每走一脚都有音乐声?(红色脚印没有声音)

师:你们知道这些红色脚印上的符号是谁吗?它可有话要对我们说。(课件:摸样圆又胖,坐着小横杠。歌中遇到我,小嘴快闭上。)

师:它的名字叫八分休止符,就像路上的红灯,遇到了歌声要停下来,不出声。师:这一串有音符的脚印到底是不是通往沙漠的路呢?让我来为大家探探路吧!

(1)教师用手指代替骆驼的左右脚在脚印谱上边走边唱。(2)学生自由练习。(3)跟琴齐唱脚印谱。(4)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曲谱。(5)学生边划拍边唱第一乐句曲谱。

三、沙漠中的风沙

1、听一听,说一说

师:小骆驼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这时沙漠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课件:播放沙漠风暴的音响效果。)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

师:想一想,小骆驼遇到了风沙,是继续向前走还是退缩呢?(不怕困难,向前走。)师:它的脚印会变得怎么样?(艰难、沉重)

2、学一学,走一走

师:谁来学一学骆驼艰难的步伐!(请学生模仿)师:看看小骆驼是怎么走的?

(课件播放:2.1 | 2 — | 1.6 | 6 —)走 啊走,走啊走

师:大家一起来走一走。(集体模仿小骆驼一边走一边唱。)师:是什么使得小骆驼遇到了风暴还往前走呢?(学生回答)师:因为前面有绿洲,有草儿有花儿,还有清清的水。师:让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想法吧!

(课件播放:2 0 2 0 | 1 2 2 0 | 3 6 1 6 | 6 —)前 面 有青草,前面有水 喝。前 面 有歌声,前面有花 朵。

师:想一想这时候小骆驼的脚步会变成怎样呢?(学生模仿,并说出原因,然后集体边走边唱。)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骆驼。让我们沿着它的脚印去迎接风沙吧!(集体演唱第 二、三乐句,并配上不同的脚步。)

四、沙漠中的绿洲

1、看一看,听一听

师: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看,我们这是到了哪儿呀?(课件:播放沙漠的绿洲的图片。)

师:原来我们和小骆驼一起,不怕困难,不怕艰辛,终于走出了大沙漠,来到了一片绿洲。

师:小骆驼高兴得边走边晃动着脑袋,脖子上的驼铃摇得叮当直响,你们听!(课件播放最后一个乐句。)

2、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来学着小骆驼高兴的神情摇一摇头吧。

3、试一试,唱一唱

师:大家想一想,骆驼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呢? 学生说自己的处理方法,并以小组的形式范唱。)(根据歌曲内容选择一种强弱处理,大家唱一唱。)

师:绿洲中不但有清澈的水,美丽的花,还有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呢!我们听听吧!(播放歌曲《小骆驼》)

4、听一听,唱一唱

(1)学生用“叮”模唱旋律。(2)分小组自主学唱歌谱。(3)依谱唱词。

(4)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演唱《小骆驼》。

五、沙漠中的演出

1、选一选,试一试

师:小骆驼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绿洲,慝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们来听听吧!(课件:你们能把这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用歌声和乐器声表现出来吗?)

师:正好我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选一选,看哪些乐器适合模仿沙漠中的三个场面。选好后,试一试,敲一敲。

2、唱一唱,演一演

师:小骆驼非常满意你的表现,它盛情地邀请你们加入它的骆驼队。(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充当小歌手、小乐手,和骆驼队合着音乐边唱边演。)

六、沙漠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的沙漠之旅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沙漠之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你们的成长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希望你们能像小骆驼一样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个坚强

《小小驼铃响叮当》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四课《小小驼铃响叮当》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小小驼铃响叮当》,感受并初步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与和谐的两声部效果。

2、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和培养学生乐观、坚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第一段歌词。

2、感受并初步学会表现和谐的两声部演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关于沙漠的印象 ①播放图片“荒芜的沙漠”。

②请学生说说在沙漠中最渴望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驼铃声。

2、关于驼铃的联想

二、歌曲新授

1、歌曲导入:

“同学们练得可真够认真的,驼队中的小骆驼们不禁也想来唱上一首了,听——”

2、感受歌曲:

请学生用串铃模仿驼铃,随歌曲录音进行伴奏,再次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学唱歌曲: ①齐唱部分

A.随琴学唱,初步掌握。

B.提示学生:有规律的节奏表现骆驼坚实的脚步以及晃动的驼铃。C.作2小节对唱练习(师生;生生)。②合唱学习

A.聆听合唱部分录音。B.复习高低声部歌词的演唱。C.两声部合唱(师生合唱;生生合唱)③尾声歌词学唱

A.老师范唱,表现出不怕困难、乐观的情绪。B.学生学唱(表现)第一段尾声,注意休止符的表现。

4、演唱歌曲(第一段): A.随钢琴完整演唱。B.随范唱录音齐唱合唱。C.随伴奏录音齐唱合唱。D.领唱合唱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灵活运用以上方式演唱,帮助学生初步表现歌曲第一段。

(在歌声中愉快结束教学,引导学生似驼队迈着整齐而坚实的步伐走出教室。)

《拾豆豆》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五课《拾豆豆》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拾豆豆》的旋律。

2、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并掌握它的写法和在歌曲中的正确时值。教学重难点:附点八分音符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谱知识:附点八分音符: 5·

时值:在5的时值上再加上5的时值的一半(即一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时值 之和就是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用下图表示:5· = 5 5

二、学习《拾豆豆》的旋律: 1.师范唱一遍;

2.听一遍歌曲伴奏录音; 3.领唱一几遍;

4.学生齐唱一遍,师指正。

三、作业:

回去后,唱熟歌曲《拾豆豆》的旋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前八分附点,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学习歌曲《拾豆豆》。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训练

(二): 打一下下面的节奏,注意打准前八分附点,后十六的时值。2/4(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二、学习歌曲《拾豆豆》: 1.简介歌曲:(略)2.学生自己对照旋律学习。3.领唱两遍;

4.提示:注意唱好歌中的下滑音。

三、作业: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拾豆豆》。

《两只小山羊》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六课《两只小山羊》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并能积极参与表演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学会与他们配合,分角色进行表演。

3、能在活动中领悟互相礼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表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在一个小河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两只小山羊

同时掉到了小河里,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老师让你们看一个小小的音乐动画片 吧,高兴吗?(放表演)

2、开声练习

你们知道小山羊怎么叫吗?

我们来学学小山羊吵架吧 X-X-│X X│ X X│(利用节奏型)

三、新课教学:

(一)学唱第一段

1、课件播放第一段歌词

师:看看这两只小山羊是怎么回事啊?谁能用歌词告诉老师?

2、教师带节奏逐句范读,学生学读

3、听歌曲

(一)。

师:会唱还不够,还要会表演,老师先来演演小白羊,请一个同学来演小黑羊好吗?

4、分组表演(黑羊组和白羊组)

全班同学对面一起来演,启发学生表演要神气,有动作和造型。

(二)学唱第二段

师:两只小羊在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吵架了)我们来听听歌曲的第二部分

1、播放歌曲

(2)师:小羊吵起架来声音可真大呀!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吧!(因为开声练习中用的就是这个节奏性,所以学生掌握起来就顺利了许多)

2、模仿小羊的叫声:

2/4 X — | X — | X X | X X |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3、全班齐读歌词。

4、分角色学唱歌曲。

师:好的,你们表演的可真棒呀,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第二段吧。

5、请全班同学按分组在座位上表演。(启发学生要把白羊要回家和黑羊要上山岗的心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三)学唱第三段

师:两只小羊在桥上僵持不下,它们会怎么样?我们来有节奏的读一下 第三段歌词吧!

1、全班读歌词。

2、老师带唱 注意反复记号

3、老师演示两种节奏。

4、启发学生说出用力顶和用力撞,解决附点节奏,引导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它们这样争下去,结果会怎样呢?对了,掉进河里。掉进水中的声音是怎 样的呢?(扑通)好的,我们一起把第三段唱一遍吧。

5、听歌学唱

师:在这一段中有速度的变化,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最后一句唱的时候慢下来了 师:为什么最后一句会要慢下来啊?

6、请同学们说一说。(感到遗憾)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一次好吗?

四、参与表现 全班随音乐表演。

师:现在我们把童话剧学完了,我们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做小白羊,一直用来做小黑羊,把这个音乐童话剧完整地表演一遍好吗?现在和老师一起用手势来表演吧!(教师带上一只黑手套和一只白手套)

1、全班在老师的带动下做手势表演,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表演。

2、启发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协作。

五、参与表现 全班随音乐表演。

同学们真棒知道怎样做才是个懂礼貌知谦让的好孩子,我们来帮助小山羊改正错误好不好?我们一起改编一下歌词,让两只小山羊做个和我们一样的乖羊羊吧

1、学生按字数套歌词,把心里想的意思说出来,教师要给与指导。

2、让剧情展现学生心中的美好。

六、总结:

篇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学唱歌曲《小牧笛》

2、表演歌曲《小牧笛》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牧笛》,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的纯朴真挚的感情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牧笛》,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牧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三、新课教学

(一)听辨“612”

1、师:我们来进行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灵,听得准

出示“612”唱一唱

2、进行听辨

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弹奏的是下面一个音是坐着不动。

3、两条曲调分开进行

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4、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的高低。

(二)新歌教学

1、导入:谈话:

2、初听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听后回答问题)

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吹笛

3)结合节奏练习进行拍手练习(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拍手练习)

4)出示大歌片《小牧笛》

5)竖笛演奏《小牧笛》旋律

6)学生轻声跟唱(四度音程要唱准)

3、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牧歌》、《小放牛》

2、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牧歌》、《小放牛》,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愉快热闹、充满朝气的音乐情绪,初步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二、通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牧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精彩教学设计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一)欣赏《小放牛》

1、导入:谈话(从前课歌曲入)

A、教师出示幻灯《小放牛》曲调,教师边弹琴边唱。

B、学生跟琴哼唱,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初听录音乐曲:师设问:

A、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

B、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

听完后,学生自由回答。

A、听第一段音乐:问: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关系?

听完后,学生讨论回答。

B、第二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唢呐在模仿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还是第一段主题音乐,但是速度加快。有必要的话可再听一边)

C、第三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情绪如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D、复听全曲

听完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二)欣赏《牧歌》

1、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师:范唱民歌《牧歌》)

学生谈感受(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

2、师: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

(学生用“LU”跟着老师唱《牧歌》曲调,唱时可以看书上的图形谱,再用竖笛吹一吹)

3、请小朋友们听一首由民歌《牧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牧歌》。

初听音乐。

问: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后学生回答)

4、听乐曲

问: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哪边高?哪边题低?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三)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从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对比

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再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板书:

题材形式风格

《小放牛》

《牧歌》

学内容:

1、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2、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放牛山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放牛山歌》,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放牛山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谈话:通过唱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它唱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听歌曲录音《草原上》;

2)初听范唱(听后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

3)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竖笛演奏《放牛山歌》旋律

5)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6)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音的长短)。

4: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原谅我》

2、学唱歌曲《原谅我》

3、编创与活动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原谅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

《原谅我》,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编创新歌词,并唱一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原谅我》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表演《噢!苏珊娜》

1、完整地唱一遍歌曲《噢!苏珊娜》

2、编邀请舞

教师跳基本舞步——跑跳步。——分组设计创作——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二)新歌教学《原谅我》

1、导入:谈话入课、听录音、学生交流

师:肯承认自己的错,说明他怎样?(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能听出刚才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吗?(放录音学生试拍)

放录音学生打三拍子(提示:第一拍不打、用“LU”哼唱)

1)听歌曲录音《原谅我》(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怎样?应用什么情绪来唱?

(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

放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找自己的好伙伴编段新歌,看哪些编得新颖、有趣。

练习——展示——师生评价。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船歌》

2、复习歌曲《原谅我》

3、创编与活动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船歌》,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良好习惯,感受作品中轻松、欢快的气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创编。

3、通过乐器演奏歌曲《船歌》为表演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

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

二、复习歌曲《原谅我》

1、完整地唱一边。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分组自由选择打击乐器试敲,讨论每样乐器用了什么节奏进行伴奏)

3、幻灯出示节奏谱,逐条边唱边徒手拍

(加上乐器敲一敲,三条合起来(方法同上))

4、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

1、节奏

2/4 Ⅹ Ⅹ∣Ⅹ Ⅹ∣Ⅹ ―∣Ⅹ ―‖

用“356”三个音按节奏编自己的歌唱一唱吗?

1)听听老师的歌怎样?(教师示范)

2)学生同座试编

3)学生展示

4)师生评价

四、聆听《船歌》

1、导入:(你能听出他们在唱什么吗?)放录音,学生聆听

2、交流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伙伴们真诚的友谊之情和欢快的气氛)

3、幻灯出示歌词,复听全曲。(当很多人歌唱时,他们唱的是同一个曲调吗?)

学生交流——答案

4、全曲(出示合唱谱,要求学生画出合唱的二声部图形谱)

5、指导学生看书上是怎样画图形谱的,然后听音乐试画

6、师:请学生随音乐划动,表达伙伴们轻松活泼地在船上划行的情景。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划动。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上》

2、表演歌曲《草原上》

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

356

misol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

演示3 6 56 355 3 66 5 3(学生唱)小学教学设计网 更多精彩教案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6 5 ―6 2 5 ―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

ⅩⅩⅩ―

读一读唱一唱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篇4:最新2017人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

(11节)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3)、各小组代表汇报。(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1)、学生汇报。(略)(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创设生活情境质疑,激发学生求知识欲,让自主参与探究求知,效好的完成教学。

第二课时: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6个十是多少?

8个百是多少?

40是几个十?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②、自由汇报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板书2×9﹦18(元)

2×10﹦20(元)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利用学生以有的数的组成基础,几个

十、几个百、几个千是几的知识学会求积,从而迁引到观察积发现整

十、整百、整千算法口算时末尾0与得数积末尾的0之间的关系,而概括出口算方法,能快速准备的进行口算。

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在原有的求近似数基础上,较轻松的学会将其中一个多位数变成整

十、整百、整千来进行乘法口算,以提高计算速度。但个别同学却是用竖式计算来求积之后再进行约等,没实现方便计算,因此要强到估算的意义来明确算法。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学生读题后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课,提高学生口算、估算水平,能灵活正确的进行计算。

第五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

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12×3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因数

× 3。。。因数

36。。。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不进位乘法,还知道了乘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反思:通过拆分数字及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能在理解算法中去探究去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六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⑷、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18×3=54(本)8 8 8

×

+1 8 4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第2题,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教学反思:学生以学过进位加法,因此在进位乘法的算理了较轻松的理解和掌握。练习中大多数学生能能正确计算,个别同学忘记加进位后写得数。

第七课时: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P79例4。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

教学反思:因刚接触多位数乘法,学生在知识运用还不牢固,时有时习惯性出现前面几位突然用到加法计算的现象或记得和该位相乘却忘记加进位的现象。

第八课时: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80第2题—第4题

补充练习

教学要求: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听算: 500×7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书P80第5题—第13题

教学反思:通过计算时的口语训练,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练习。

第九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83例5——例6和练习十九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3个盘子,6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例5: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1)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用乘法呢?学生回答后,板书: 0+0+0=0

0×3=0 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板书)(2)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3×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3.教学例6:出示518×3,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518改为508.

508×3,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518×3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九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做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

四、作业 : 让学生做练习十九中的第2、3题.

教学反思:利用多媒件课件演示了几个0相加得0,具体化的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意义,并结合以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经验能正确计算中间有0的乘法。

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P86例7和练习二十1——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口算后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题,问:这道题求“一共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怎样用笔算?学生试做后,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7下面的“做一做”中.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5.7.8题.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以后碰到这类题都可以用简便写法.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第2.3.6题

教学反思:学生能利用以有知识正确计算出末尾有0的乘法,在引导下学生也总结出了末尾有0乘法计算时较为节省时间的算法。

第十一课时: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P89——90的整理和复习和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1.做练习二十一第1题:口算。700 ×6怎样口算,要特别注意什么? 2.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

3.估算:整理和复习第1题,怎样进行乘法的估算?

二、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整理和复习第3题:学生列式解答后,问: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一第3题.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根据第一行的数怎样得到第二行的数。

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第4题

上一篇:通用技术 必修一 章节备课下一篇:全国近视防控教育宣传月直播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