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含答案

2024-04-08

食品安全学含答案(共5篇)

篇1:食品安全学含答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食品安全导论》试题(A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保质期

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食品完全适于销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品质);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2.食源性疾病

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或者 食源性疾病是指感染性和有毒性物质伴随食物进入人体所引起的疾病。)3.食物中毒

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4.绿色食品

是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5.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A

2、B

3、C

4、D

5、B

三、填空题(每空1分)

1、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2、微生物因素

3、罐头

4、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5、农田、餐桌

四、判断对错(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每题5分)

1、谷物及其制品因贮藏或食用方法不当容易引起黄曲霉毒素污染,那么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原因及其脱毒方法分别是什么?

答:黄曲霉菌是空气和土壤中存在的非常普遍的微生物,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食品原料和制成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黄曲霉菌在有氧、温度(30~33℃)和湿润(89%~90%)的条件下容易生长,从而造成贮存的花生、玉米、大米、小麦、大麦、棉籽和大豆等多种谷物的污染变质。一般而言,如果食物和食物原料的贮存条件足够潮湿,允许黄曲霉生长但又并不足以潮湿到使其他生物生长时,都有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2分)

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3分,至少回答其中的3种方法)

(1)挑除毒粒。将发霉、变质、损伤及虫蛀的花生、玉米粒去除,可使含毒量大大降低。

(2)加水搓洗。淘米时反复搓洗4~6次,随水倾去悬浮物,去毒率可达50%~88%。(3)加碱、高压去毒。碱性条件下,黄曲霉毒素的结构被破坏并溶解于水。反复水洗或加高压,去毒率可达85.7%。

(4)干热处理时黄曲霉毒素非常稳定,但普通烘烤半小时后,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B1也可减少80%。一般而言,湿热处理比干热处理能更有效地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5)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也有部分应用,但这种方法非常昂贵和耗时。毒素不能完全清除,同时也使食物中的营养素损失了。

(6)许多化学品如过氧化氢、臭氧和氯气曾被用于降解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这些物质容易同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反应。但同时也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反应。较为有效的化学去毒方法是使用氨水,可用于玉米和粗棉籽的脱毒。

2、绿色食品的标志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其寓意是什么?

答:绿色食品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3分)

象征和谐的生态系统。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踞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2分)

3、作为有机食品,必须同时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1)原料必须来自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又称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分)

(2)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1分)

(3)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的档案记录;(1分)

(4)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查。(1分)

六、案例分析题(共15分)1、1999年7月11日,某村村民何某因家中建新房邀请28名村民到家中进餐,主食为烧饼,副食为马铃薯烧肉和炒豆芽等。餐后半小时,其中26名进餐者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经调查,本次烧肉所用马铃薯为何家自种,装在编织塑料袋内,存放在东面厨房里,西晒太阳,常温保存,马铃薯表面凹凸不平,发芽和表明发绿的约占35%。烹调前只用清水洗刷表面泥土,马铃薯芽、芽眼、芽眼周围和发绿的表皮均未除去,加工过程也未加入食醋。请分析判断这一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该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和救治措施有哪些?(7分)

答:这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是因为马铃薯的贮藏方法不当,引起马铃薯发芽或表皮发绿,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龙葵碱。马铃薯中的龙葵碱又被称为龙葵素或茄碱,主要集中在其芽眼、表皮和绿色部分,其中芽眼部位的龙葵碱数量约占生物碱糖苷总量的40%。发芽、表皮变青和光照均可大大提高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糖苷含量,可增加数十倍之多,食用后可导致食物中毒。(3分)

预防及救治措施有:(4分)

(1)将马铃薯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或辐照处理,以防止马铃薯发芽。(2)发芽较多或皮肉变黑绿色的马铃薯应禁止食用;

(3)发芽少者可剔除芽与芽基部,去皮后水浸30min~60min,烹调时加少许醋煮透,以破坏残余的毒素。

(4)若一旦发生发芽马铃薯中毒,立即用4%鞣酸或浓茶水洗胃,也可导泻,并对症治疗。目前,对发芽马铃薯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发现病人后立即采用吐根糖浆催吐,用4%鞣酸溶液、浓茶水或0.02%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停止食用并销毁剩余的中毒食品。对重症病人积极采取输液等对症治疗措施。2、1994年1月13日,某幼儿园早班炊事员为幼儿送来了刚煮好的豆浆,有116名幼儿先后饮用了100~200ml豆浆,5~10min后,24名幼儿先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畏寒等症状。中毒发生后1h内卫生防疫人员赶到现场,采集剩余豆浆300ml,检查结果表明,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均正常,可排除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根据炊事员自述当日所供豆浆未煮沸,仅煮至85℃左右。请你分析判断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8分)

答:这起豆浆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豆浆的煮制温度控制不当,没有破坏大豆中天然存在的有毒蛋白类物质外源凝集素和消化酶抑制剂而引起的。(2分)

外源凝集素具有凝聚和溶解红细胞的作用。儿童对大豆血球凝集素较敏感,中毒的潜伏期为几十分钟至十几小时。大豆中的消化酶抑制剂,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和α-淀粉酶抑制剂,可造成消化道对营养成分吸收能力的下降,从而造成食用者营养素缺乏和生长迟缓,并引起食物中毒。(2分)

预防措施:(4分)

(1)外源凝集素比较耐热,80℃数小时不能使之失活,但100℃温度下1h可破坏其活性。一般在大豆食品生产中的加热处理方法即可消除。所以,豆类食用前一定彻底加热,豆浆应煮沸后继续加热数分钟才可食用,避免“假沸”现象。

(2)蛋白酶抑制剂对热稳定性较高。在80℃加热温度下仍残存80%以上的活性,采用100℃处理20min或120℃处理3min的方法,可使蛋白酶抑制剂丧失90%的活性。此热处理失活条件,在大豆食品加工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故食物中大豆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应通过加工工序降低。

七、论述题(共25分)

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我国政府也将食品安全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那么你认为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5分)

答: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8分)(1)食品自身的食品特性(5分)

食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营养组成,容易受到微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的污染而引起危害,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① 生物性危害。食品在给人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容易给微生物提供营养,所以食品从原料到加工、贮藏、销售和消费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收到微生物的污染。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可引起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腐败微生物污染可使食品失去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严重者可导致食物中毒。

② 化学性危害。食品从农田到餐桌都不可避免的会收到化学因素的污染而造成危害。如:从食品原料的种植和养殖开始,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等因素的污染,这些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并在人体内不断累积而危害人体健康。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还要用到一些食品添加剂,如果食用不当,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③ 物理性危害。食品的原料如果受到环境污染如辐射、辐照等,可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和安全隐患。在食品的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来自加工环境、设备和人员的污染,如毛发、铁屑、玻璃屑、塑料等。通过食品进入人体,造成安全危害。(2)食品的商品特性(3分)

食品既是食品,又是商品。食品作为商品,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生产厂家会追求一定的利益和利润,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就出现了各种违规和违法等事件。如超标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参杂使假,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这种现象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多发生在一些小的或不合格的食品加工场所或一些黑心的加工窝点,给食品安全的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有:(7分)

(1)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进行安全隐患源的分析和控制(2分)

控制环境污染,农药、兽药残留,根据国标规定合理食用食品添加剂等。(2)加强宣传和教育,完善食品安全立法工作(1分)(3)制定标准,并与国际接轨(1分)

(4)研发新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发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1分)

(5)一个好的、合格的产品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应该以预防为主。(1分)

(6)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1分)

2、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10分)

答:

(1)概念不同(2分)

有机食品是完全不含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分A级和AA级。

无公害食品是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及规范,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食品。(2)对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2分)

三类安全食品的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空气和农田灌溉水中检测的项目及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不同,其中有机食品对产地环境要求最为严格,其次是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要求原料产地至少3年未使用过任何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对农用化学物质使用年限未做规定。

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可以允许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也允许使用化学肥料。而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和除草剂等,只能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3)标准不同(2分)

有机食品:不同国家,不同认证机构,标准也不同。在我国,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有机产品的认证标准。

绿色食品:我国绿色食品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制定的统一标准,其标准分A级和AA级。A级是参照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和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的,AA级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有机产品的基本原则,参照国家有机食品的标准,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和规范。(4)标志不同(1分)

有机食品标志采用人手和叶片为创意元素。一只手向上持着一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两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寓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呵护,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

绿色食品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

无公害食品标志在我国由于认证机构不同而不同,其中湖北绿色食品管理安全办公室拥有的无公害食品标志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5)级别不同(1分)

有机食品无级别之分。绿色食品分A级和AA级。无公害食品不分级。(6)认证机构不同(2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是目前国内有机食品综合认证的权威机构。绿色食品的认证机构是唯一的,即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该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的统一认证和最终审批。

无公害食品,只有在国家工商局正式注册标志商标或颁布了省级法规的前提下,其认证才有法律效应。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食品安全导论》试题(B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1、保存期

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品质)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食品不再适于食用。

2、安全食品

是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食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3、有机食品

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有机食品是最高级的安全食品。(有机食品也叫做生态或生物食品。)

4、AA级绿色食品

AA级绿色食品是高级绿色食品,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原料是利用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而生产的农产品,生产中以及之后的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等。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5、食物中毒

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二次代谢产物

2、外源凝集素(植物性血细胞凝集素)、消化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

3、转基因微生物源食品、转基因植物源食品、转基因动物源食品

4、上限和下限

5、太阳、叶片、蓓蕾

三、判断对错(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

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有哪些?

答:(1)微生物因素:如致病菌、致腐菌污染食品可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

(2)食品自身的理化特性:如营养组成、基质条件(pH、Aw)等。如果食品的营养组成越丰富,则食品越容易腐败变质。食品自身的pH越低,Aw值越小,则食品越容易保藏,不容易腐败变质。

(3)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水分、氧气等。如果食品加工、贮藏、销售的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很容易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温度越高,湿度越高,都会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

2、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绿色食品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农业初级产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其生产区域内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水域上游、风口没有污染源对该区域构成污染威胁。该区域内的大气、土壤、水质均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并有一套保证措施,确保该区域在今后生产过程中环境质量不下降。(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农药、肥料、兽药、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的使用必须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准则》。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绿色食品最终产品必须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指定的食品监测部门依据绿色食品标准检测合格。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是参照有关国家、部门、行业标准制定的,通常高于或等同现行标准,有些还增加了检测项目。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产品的外包装除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外,还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和标签标准。

3、转基因食品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哪几方面?

答: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入基因本身或所表达的蛋白质有毒害作用;(2)引入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会致过敏;

(3)引入基因可能以人们目前还不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4)引入基因通过人体将抗药性基因转移给致病微生物;(5)摄入转基因的微生物可能导致人体内微生物体系的失衡;(6)引入基因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对环境生态平衡造成威胁等。

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1、1994年1月13日,某幼儿园早班炊事员为幼儿送来了刚煮好的豆浆,有116名幼儿先后饮用了100~200ml豆浆,5~10min后,24名幼儿先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畏寒等症状。中毒发生后1h内卫生防疫人员赶到现场,采集剩余豆浆300ml,检查结果表明,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均正常,可排除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根据炊事员自述当日所供豆浆未煮沸,仅煮至85℃左右。请你分析判断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预防和控制措施有哪些?(8分)

答:这起豆浆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豆浆的煮制温度控制不当,没有破坏大豆中天然存在的有毒蛋白类物质外源凝集素和消化酶抑制剂而引起的。(2分)

外源凝集素具有凝聚和溶解红细胞的作用。儿童对大豆血球凝集素较敏感,中毒的潜伏期为几十分钟至十几小时。大豆中的消化酶抑制剂,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和α-淀粉酶抑制剂,可造成消化道对营养成分吸收能力的下降,从而造成食用者营养素缺乏和生长迟缓,并引起食物中毒。(2分)

预防措施:(4分)

(1)外源凝集素比较耐热,80℃数小时不能使之失活,但100℃温度下1h可破坏其活性。一般在大豆食品生产中的加热处理方法即可消除。所以,豆类食用前一定彻底加热,豆浆应煮沸后继续加热数分钟才可食用,避免“假沸”现象。

(2)蛋白酶抑制剂对热稳定性较高。在80℃加热温度下仍残存80%以上的活性,采用100℃处理20min或120℃处理3min的方法,可使蛋白酶抑制剂丧失90%的活性。此热处理失活条件,在大豆食品加工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故食物中大豆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应通过加工工序降低。2、2000年日本雪印牛奶因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上万名消费者食用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反应,该事件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请你分析日本血印牛奶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预防该事件发生的措施有哪些?(7)

答:这起因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对原料乳、加工环境或人员卫生控制不当,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而造成的。(2分)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在空气、土壤、水中、粪便、污水及食物中都可存在,主要来源于动物及人的鼻腔、咽喉、皮肤、头发及化脓性病灶,是引起创伤化脓和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后,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产生肠毒素,而引起食用者发生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很多,主要是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和各类熟肉制品,其次为含乳冷冻食品,有时为淀粉类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非常耐热,煮沸1~1.5h仍保持其毒力,也不受胰蛋白酶影响。一般的食用方法不能将其完全破坏,食用后易引起食物中毒。(2分)

预防措施:(3分)

(1)从事畜禽宰割以及厨房加工分切的操作人员,应严格避免伤口感染。(2)餐饮从业人员也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操作卫生,凡患有化脓性疾病及上呼吸道炎症者,应禁止其从事直接食品加工和供应工作。

(3)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冰箱内存放的食品要及时食用。

六、论述题(共25分)

1、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是自古以来就有还是近几年才发生的?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请论述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5分)

答: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一些饮食经验,知道有些食品具有天然毒素,不可食用,这可看作是食品安全的雏形。但是,食品的数量的供应与食品安全的需求成正相关,当食品数量供应不足时,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相对较弱,所谓“饥不择食”就是这个道理。当食品数量的供应充足时,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还要求吃得好,要求营养和安全。所以,食品安全的需求是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而提高的,所以,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5分)

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食品自身的食品特性(6分)

食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营养组成,容易受到微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的污染而引起危害,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① 生物性危害。食品在给人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容易给微生物提供营养,所以食品从原料到加工、贮藏、销售和消费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收到微生物的污染。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可引起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腐败微生物污染可使食品失去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严重者可导致食物中毒。

② 化学性危害。食品从农田到餐桌都不可避免的会收到化学因素的污染而造成危害。如:从食品原料的种植和养殖开始,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等因素的污染,这些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并在人体内不断累积而危害人体健康。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还要用到一些食品添加剂,如果食用不当,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③ 物理性危害。食品的原料如果受到环境污染如辐射、辐照等,可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和安全隐患。在食品的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来自加工环境、设备和人员的污染,如毛发、铁屑、玻璃屑、塑料等。通过食品进入人体,造成安全危害。(2)食品的商品特性(4分)

食品既是食品,又是商品。食品作为商品,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生产厂家会追求一定的利益和利润,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就出现了各种违规和违法等事件。如超标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参杂使假,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这种现象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多发生在一些小的或不合格的食品加工场所或一些黑心的加工窝点,给食品安全的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2、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10分)(1)概念不同(2分)

有机食品是完全不含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分A级和AA级。

无公害食品是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及规范,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食品。(2)对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2分)

三类安全食品的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空气和农田灌溉水中检测的项目及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不同,其中有机食品对产地环境要求最为严格,其次是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要求原料产地至少3年未使用过任何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对农用化学物质使用年限未做规定。

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可以允许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也允许使用化学肥料。而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和除草剂等,只能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3)标准不同(2分)

有机食品:不同国家,不同认证机构,标准也不同。在我国,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有机产品的认证标准。

绿色食品:我国绿色食品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制定的统一标准,其标准分A级和AA级。A级是参照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和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的,AA级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有机产品的基本原则,参照国家有机食品的标准,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和规范。(4)标志不同(1分)

有机食品标志采用人手和叶片为创意元素。一只手向上持着一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两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寓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呵护,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

绿色食品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

无公害食品标志在我国由于认证机构不同而不同,其中湖北绿色食品管理安全办公室拥有的无公害食品标志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5)级别不同(1分)

有机食品无级别之分。绿色食品分A级和AA级。无公害食品不分级。(6)认证机构不同(2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是目前国内有机食品综合认证的权威机构。绿色食品的认证机构是唯一的,即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该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的统一认证和最终审批。

无公害食品,只有在国家工商局正式注册标志商标或颁布了省级法规的前提下,其认证才有法律效应。

篇2:食品安全学含答案

1、当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是为了(C、增加蛋白质含量)。

2、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食品安全的问题或关注点不一样,主要是因为(B、饮食组成、国家经济水平不一样)。

3、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食品安全问题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只出现在中国。(√)

4、水解植物蛋白经常用于风味添加剂,它的主要构成是氨基酸和葡萄糖。(×)

1、下列关于口蹄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口蹄疫容易导致小孩患上手足口病)。

2、欧美国家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不大的关键原因是(C、他们的生产秩序非常规范)。3、1996年,日本的O157大肠杆菌污染事件出现的原因是(B、没有保持冷链的完整性)。

4、下列关于疯牛病病毒朊病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人们在疯牛病发生之前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5、食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涉及到一个国家政局稳定,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危,以及一个国家的经济、贸易。(√)

6禽流感病毒并不那么可怕,因为它极其不耐高温,70度煮一段时间就可以灭活。(√)7、1999年,比利时食品二恶英污染事件发生在原料的生产环节,主要是生产工具受到了污染。(×)

8、李斯特氏菌中毒事件最主要发生在欧美国家,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老百姓食用的食品主要是以生食品为主。(√)

1、中国人的第一杀手疾病是(D、心脑血管病),它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36%。

2、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物质包括(D、以上都是)。

3、在我国,由食源性微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所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的(A、三分之一)。

4、从1995年到现在,我们国家食品供应过程三个阶段的变化依次是(B、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餐桌子工程)。

5、在我国,由副溶血弧菌污染水产品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是最高的。(×)

6、所谓的“城乡剪刀差”问题,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明显的缩小。(√)

7、以最保守的15亿人口计算,中国大约到2030年仍然面临非常严峻的要保证人民吃得饱的问题。(×)

1、我们国家受到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所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B、五分之一)。

2、下列关于食品灭菌手段辐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辐照不可以用于方面调料包的杀菌)。

3、媒体所说的“丙毒”属于(C、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4、我们国家是一个农药使用量和生产都位居第一的国家。(√)

5、关于农产品中农药和兽药的残留超标问题,其中农药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1、我国最新的《食品安全法》中规定,(B、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2、我们国家现在的食品安全管理属于(C、分段管理)的体制。

3、狭义的食品安全的概念主要是指在食品的生产、运输过程中没有加入对人体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

4、冷藏食品绝对的冷链运输叫做冷链的无缝连接。(√)

1、进入人体的毒物,其分布和(D、以上都对)相关。

2、下列关于粮食安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粮食安全更侧重于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安全)。

3、下列关于人体各器官吸收毒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小肠吸收毒物采取的是主动吸收)。

4、转基因产品属于(C、食品安全、生物安全)所关注、研究的内容。

5、有机汞可以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侵染到人体的中枢系统。(√)

6、食品安全更侧重于强调过程安全,食品卫生则既强调结果的安全,也强调过程的安全。(×)

1、在环境学的研究中,人类现在居住、生活的环境被称为(B、次生环境)。

2、下列疾病中,与环境污染相关的是(D、以上都对)。

3、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4、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于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1、下列化工企业排放中,可能含有二恶英的是(D、以上都对)。

2、COD值和BOD值都是用于评价水污染程度的指标,其中(B、COD值就是化学耗氧量;BOD就是生化需氧量)。

3、酚类污染物主要是来源于(D、以上都对)。

4、四氯代二苯并二恶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一级致癌物中毒性最强的有机化合物。(√)

5、二恶英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的一个典型的副产物。(√)

1下列食物中,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由低到高一次是(A、水果、小麦玉米、蔬菜)。

2、亚硝酸盐通过食品的人体的危害,一个是产生强致癌化合物亚硝胺,另一个是抢夺人体内的(C、高氧血红蛋白)。

3、下列疾病中,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是(D、水俣病和“痛痛病”)。

4、一些矿质元素,如钙镁铁对人体是有益的。(√)

5、铅碘汞是我们进行食品卫生指标监测时必须检测的三项。(×)6土壤污染物中最重要的土壤污染途径是施药施肥、兽药使用。(√))

1、下列选项中,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他名称的是(D、以上都对)。

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B、农药类物质)。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特点的是(D、复杂性)。

4、人为的放射性污染中,危害最严重且危害比较持久的是核事故。(√)

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影响人体的生殖、发育,具有致癌作用以及产生神经系统毒效应。(√))

1、沙门氏菌的污染主要发生的时间以(C、夏秋季)为主。

2、过敏型细菌之所以造成人体过敏是因为细菌分解生成了(D、组胺)。

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人体危害的途径属于(B、毒素型)。

4、葡萄球菌污染食品的种类不包括(D、蔬果)。

5、肉毒毒素是罐头加工工业中是一个目标菌,一定要让这个菌灭活才能证明罐头食品的杀菌是彻底的。(√))

1、发酵与米面制品、银儿容易受到污染的微生物是(C、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2、微生物(D、副溶血性弧菌)容易感染鱼、虾、蟹、贝、藻等水产品类的食品原料。

3、下列关于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人体内的胃酸能够破坏其活性)。

4、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耐冷的微生物。(√)

5、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属于厌氧菌。(√)

1、下列关于猪链球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它只在猪之间传染,不会感染人)。

2、猪链球菌传播的途径是(D、以上都对)。

3、(C、志贺氏菌)也就是痢疾杆菌。

4、伏马菌素污染最严重的是(A、谷物类食品)。

5、黄曲霉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会在葡萄酒、葡萄汁里产生。(×)

6、痢疾杆菌的特点是耐热,容易在春冬季感染患病。(×)

1、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特点,霉菌毒素中毒往往有明显的(C、季节性和地区性)。

2、霉菌的“三致效应”不包括(A、致死)。

3、黄曲霉在(C、有氧、温度高、潮湿)条件下容易生长。

4、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粪口传播。(√)

5、黄曲霉毒素被列为是“一级致癌物”。(√)

6、肝炎病毒的摄入途径主要是摄入了污染的食品。(√)

1、狗身上可能有的寄生虫是(B、蜱、钩虫)。

2、预防禽流感,我们要做到(D、以上都对)。

3、青蛙和蛇类可能含有的寄生虫是(B、曼氏迭宫绦虫)。

4、豆类含有一些血细胞凝集素,它可以凝集我们体内的红细胞。(√)

1、下列食物中,适量摄入后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是()。

2、河豚鱼产生河豚毒素的特点是(C、春夏季节、卵巢孕育阶段)毒性最强。

3、海洋中的贝类毒素来源主要是(D、食物链中的藻类)。

4、桑葚虽有强抗氧化作用,但大量食用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血性肠炎。(√)

1、多环芳烃类的化合物中,(A、苯并芘)是由食品进入人体内最多、最主要的一类物质。

2、油脂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C、苯并芘)。

3、下列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苯并芘的是(D、以上都是)。

4、已有实验表明,用煎炸油饲喂动物会诱导恶性肿瘤的发生。(√)

5、烤鸭、烤肉等烤制食品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物质杂环胺化合物。(√)

1、杂环胺进入动物体内后,会与(C、DNA)发生加和作用,从而引起突变性。

2、在食品中,(A、饮水)是最重要接触丙烯酰胺的途径。

3、丙烯酰胺一旦进入人体之后,有多种途径被人体所吸收,其中(C、消化道)吸收最快。

4、如果一个食品体系里有(C、蛋白质)的存在,那么加热过程中就会形成杂环胺。

5、丙烯酰胺已被人体流行病学证明会引起()症状,其具有流行病学的证据。

6、杂环胺的形成机制中,(D、糖)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催化作用。

7、丙烯酰胺在(D、碳水化合物)的加热过程中可以形成。

8、丙烯酰胺形成的底物是还原糖和天冬酰胺。(√)

9、杂环胺的形成受到煎炸、烘烤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1、腌菜时,一般在(C、3至7天)内出现亚硝峰,我们应避开这个亚硝酸盐高峰期再吃。

2、生物胺主要存在于多种食品,尤其是(C、发酵类)类食品。

3、酱油中存在氯丙醇的原因是在水解植物蛋白的过程,人为加入了(A、盐酸)。

4、下列物品中,可能含有氯丙醇的是(D、以上都对)。

5、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C、使食物颜色漂亮,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作用。

6、亚硝胺能使人体内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亚硝酸盐则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7、按体重计,儿童丙烯酰胺的数量为成人的2-3倍,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油炸马铃薯食品。(√)

1、风险评估的四个阶段依次是(A、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

2、风险分析所包括的三个环节是(D、风险评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风险交流)。

3、风险交流的环节事实上就是(D、消费者、管理者、生产者之间)对风险的认识及沟通。

4、风险评估的暴露评估阶段,其目的在于求得某种危害物对人体的暴露剂量、暴露频率、时间长短及暴露范围。(√)

5、风险评估的风险描述阶段,其主要工作是将毒理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外推到人来计算,或给出一个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

1、(D、风险交流)过程能够反映食品安全的透明度问题。

2、我国的膳食评估结果认为,将酱油中三氯丙醇的最高允许限量值设置为是(B、1.0)毫克每千克对保证人民健康是适宜的。

3、风险管理的内容不包括(C、进行风险测试)。

4、风险交流是一个贯穿风险管理措施的过程。(√)

5、风险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保障公众的健康。(√)1、2005年,我国关于油炸食品丙烯酰胺食品安全危机的主要原因是(C、风险交流缺失)。

2、许多食品安全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期是(A、潜伏期)。

3、目前我们进行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相关知识普及的最大问题是公众对实盘全、饮食健康认知的缺失。(√)

1、下列哪一项原则是企业确保产品安全和质量的最重要手段?(C、标准原则)

2、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所有的食品安全标准都是由(B、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统一发布实施。

3、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四个等级中,(D、企业标准)要求最高。

4、下列各食品安全标准中,属于需要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的是(D、以上都对)。

5、目前中国食品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食品产品质量的信任。(√)

6、在我国,食品安全的各种标准本身不是法规,但已列入法规内容中,因此这些标准也具有法规的属性,属于必须贯彻执行的。(√)

考试答案(95分)

1、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C、使食物颜色漂亮,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作用。

2、下列物品中,可能含有氯丙醇的是(D、以上都对)。

3、油脂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C、苯并芘)。

4、我国是什么时间颁布的《风险情况交流在食品标准好安全问题上的应用》。B、1998

5、伏马菌素污染最严重的是(A、谷物类食品)。

6、下列关于人体各器官吸收毒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小肠

吸收毒物采取的是主动吸收)。

7、在环境学的研究中,人类现在居住、生活的环境被称为(B、次生环境)。

8、我们国家现在的食品安全管理属于(C、分段管理)的体制。

9、下列关于食品灭菌手段辐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辐照不可以用于方面调料包的杀菌)。

10、过敏型细菌之所以造成人体过敏是因为细菌分解生成了(D、组胺)。

11、许多食品安全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期是(A、潜伏期)。

12、酚类污染物主要是来源于(D、以上都对)

13、青蛙和蛇类可能含有的寄生虫是(B、曼氏迭宫绦虫)。

14、下列关于疯牛病病毒朊病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该病毒可以感染到人)。

15杂环胺的形成机制中,(D、糖)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催化作用。

16、猪链球菌传播的途径是(D、以上都对)。

17、下列化工企业排放中,可能含有二恶英的是(D、以上都对)。

18、风险分析所包括的三个环节是(D、风险评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风险交流)。

19、下列关于口蹄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口蹄疫容易导致小孩患上手足口病)。

20、我们国家受到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所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B、五分之一)。

21、欧美国家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不大的关键原因是(C、他们的生产秩序非常规范)。

22、风险管理的内容不包括(C、进行风险测试)。

23、(C、志贺氏菌)也就是痢疾杆菌。

24、下列食物中,适量摄入后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是(A、发芽的马铃薯)。

25、下列各食品安全标准中,属于需要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的是(D、以上都对)。

26、转基因产品属于(C、食品安全、生物安全)所关注、研究的内容。27、1996年,日本的O157大肠杆菌污染事件出现的原因是(B、没有保持冷链的完整性)。

28、狗身上可能有的寄生虫是(B、蜱、钩虫)。

29、下列疾病中,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是(D、水俣病和“痛痛病”)。30、生物胺主要存在于多种食品,尤其是(C、发酵类)类食品。

31、在食品中,(A、饮水)是最重要接触丙烯酰胺的途径。

32、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特点,霉菌毒素中毒往往有明显的(C、季节性和地区性)。

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特点的是(B、时段性)。

34、杂环胺进入动物体内后,会与(C、DNA)发生加和作用,从而引起突变性。

35、(D、风险交流)过程能够反映食品安全的透明度问题。

36、媒体所说的“丙毒”属于(C、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37、丙烯酰胺已被人体流行病学证明会引起(D、以上都对)症状。

38、北京蜀国演义酒楼螺肉事件是由(D、寄生虫)引起的。

39、下列食物中,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由低到高一次是(A、水果、小麦玉米、蔬菜)。

40、从1995年到现在,我们国家食品供应过程三个阶段的变化依次是(B、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餐桌子工程)。

41、当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是为了(C、增加蛋白质含量)。

42、如果一个食品体系里有(D、碳水化合物)的存在,那么加热过程中就会形成杂环胺。

43风险评估的四个阶段依次是(A、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

44、亚硝酸盐通过食品的人体的危害,一个是产生强致癌化合物亚硝胺,另一个是抢夺人体内的(C、高氧血红蛋白)。

45、风险交流的环节事实上就是(D、消费者、管理者、生产者之间)对风险的认识及沟通。

46、COD值和BOD值都是用于评价水污染程度的指标,其中(B、COD值就是化学耗氧量;BOD就是生化需氧量)。

47、预防禽流感,我们要做到(D、以上都对)。

48、沙门氏菌的污染主要发生的时间以(C、夏秋季)为主。

49、霉菌的“三致效应”不包括(A、致死)。

50、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衍生物有20多种,其中以(C、B1)的毒性最强。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冷藏食品绝对的冷链运输叫做冷链的无缝连接。(√)

2、禽流感病毒并不那么可怕,因为它极其不耐高温,70度煮一段时间就可以灭活。(√)

3肉毒毒素是罐头加工工业中是一个目标菌,一定要让这个菌灭活才能证明罐头食品的杀菌是彻底的。(√)

4、黄曲霉毒素是一种二类致癌物。×

5烤鸭、烤肉等烤制食品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物质杂环胺化合物。(√)6关于农产品中农药和兽药的残留超标问题,其中农药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7、丙烯酰胺形成的底物是还原糖和天冬酰胺。(√)

8目前中国食品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食品产品质量的信任。(√)

9、控制黄曲霉毒素危害的最根本措施就是改进粮食的生产、储运等条件。√

10、土壤污染物中最重要的土壤污染途径是施药施肥、兽药使用。(√)

11、所谓的“城乡剪刀差”问题,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明显的缩小。(×)

12、风险交流是一个贯穿风险管理措施的过程。(√)

13、风险评估的暴露评估阶段,其目的在于求得某种危害物对人体的暴露剂量、暴露频率、时间长短及暴露范围。(√)

14、在我国,食品安全的各种标准本身不是法规,但已列入法规内容中,因此这些标准也具有法规的属性,属于必须贯彻执行的。(√)

15、李斯特氏菌中毒事件最主要发生在欧美国家,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老百姓食用的食品主要是以生食品为主。(√)

16、黄曲霉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会在葡萄酒、葡萄汁里产生。(×)

17、人为的放射性污染中,危害最严重且危害比较持久的是核事故。(√)18、1999年,比利时食品二恶英污染事件发生在原料的生产环节,主要是生产工具受到了污染。(×)

19、一些矿质元素,如钙镁铁对人体是有益的。(√)20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耐冷的微生物。(√)

21、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粪口传播。(√)

22、已有实验表明,用煎炸油饲喂动物会诱导恶性肿瘤的发生。(√)

23、桑葚虽有强抗氧化作用,但大量食用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血性肠炎。(√)

24、铅碘汞是我们进行食品卫生指标监测时必须检测的三项。(×)

25、黄曲霉毒素被列为是“一级致癌物”。(√)

26、风险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保障公众的健康。(√)

27、微生物只要存在与食物中,都会对人体产生损害。×

28、“一般是将毒理学试验获得的数据外推到人,计算人体的每日允

许摄入量”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风险描述阶段。×

29、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食品安全问题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只出现在中国。(√)

30、食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涉及到一个国家政局稳定,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危,以及一个国家的经济、贸易。(√)

31、杂环胺的形成受到煎炸、烘烤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32、在我国,由副溶血弧菌污染水产品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是最高的。(×)

33、有机汞可以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侵染到人体的中枢系统。(√)

34、我们国家是一个农药使用量和生产都位居第一的国家。(√)

35、以最保守的15亿人口计算,中国大约到2030年仍然面临非常严峻的要保证人民吃得饱的问题。(√)

36、目前我们进行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相关知识普及的最大问题是公众对实盘全、饮食健康认知的缺失。(√)

37、肝炎病毒的摄入途径主要是摄入了污染的食品。(√)

38、狭义的食品安全的概念主要是指在食品的生产、运输过程中没有加入对人体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

39、四氯代二苯并二恶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一级致癌物中毒性最强的有机化合物。(√)

40、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影响人体的生殖、发育,具有致癌作用以及产生神经系统毒效应。(√)

41、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属于厌氧菌。(√)

42、按体重计,儿童丙烯酰胺的数量为成人的2-3倍,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油炸马铃薯食品。(√)

43、食品安全与社会、经济、体制等等都有紧密关系。√

44、食品安全更侧重于强调过程安全,食品卫生则既强调结果的安全,也强调过程的安全。(×)

45、水解植物蛋白经常用于风味添加剂,它的主要构成是氨基酸和葡萄糖。(×)

46、风险评估的风险描述阶段,其主要工作是将毒理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外推到人来计算,或给出一个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

47、亚硝胺能使人体内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亚硝酸盐则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48、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于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49、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篇3:食品安全学含答案

一、单选题

01.D 02.B 03.C 04.B 05.C

06.A 07.A 08.C 09.C 10.D

11.A 12.B 13.C 14.B 15.C

16.D 17.D 18.C 19.C 20.A

21.B 22.D 23.A 24.A 25.B

26.C 27.A 28.D 29.D 30.C

31.B 32.C 33.B 34.D 35.B

二、多选题

36.ABD 37.ABCD 38.BC

39.ABCD 40.ACD

三、判断题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题目解析

以下题目在“2015年上海市食品安全有奖知识竞赛”活动试题中错误率较高,特对题目进行详细解析。

3.下列有关野生蘑菇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

A.吃野生蘑菇的时候最好和大蒜同煮,可以去毒。

B.只要充分掌握识别毒蘑菇的技巧就不会中毒。

C.野生蘑菇无法从外观、气味等方面辨别是否有毒。

D.野生蘑菇中毒也没事,多休息就好了。

解析:通过外观、气味等无法辨别毒蘑菇,因此,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毒蘑菇的毒素并不能通过烹调去除,如果吃了蘑菇身体有不适感,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6.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由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下列哪种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尤为突出?( )

A.细菌性污染

B.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C.食源性化学性中毒

D.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

解析: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由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包括化学性污染、微生物污染和物理性污染。其中微生物(细菌性)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尤为突出。中国2012年上半年的一项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平均每年有

2亿多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平均6.5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由此可见,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8.上海市地方标准规定,冷鲜鸡在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中,应全程将其放置在0℃~4℃温度范围内,冷鲜鸡的保质期限不得超过几天? ( )

A. 3天

B. 7天

C. 6天

D. 8天

解析:上海市地方标准《冷鲜鸡生产经营卫生规范》中明确规定:冷鲜鸡最长保质期不超过6天。

9.织纹螺因含有( )易导致食物中毒,原卫生部2012年便发公告明确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A.砷

B.汞

C.河豚毒素

D.贝类毒素

解析: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蛳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食用含有河豚毒素的织纹螺易导致食物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13. 下列4种合格的食用植物油中,相对最不适合作为较长时间高温煎炸烹调用油的是?( )

A.花生油

B.棉籽油

C.葵花籽油

D.棕榈油

解析:一般情况下,葵花籽油是这四种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度最高的一种油脂,油脂不饱和度越高,在长时间的高温煎炸过程中就越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相对而言产生更多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氧化劣变的速度相对来讲也越快。

Food and Life 2015-04

25 食品与生活 2015-04

24. 根据加工工艺,市面上销售的食用油主要可分为“浸出油”和“压榨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用有机溶剂与油料接触萃取出食用油

B.压榨油是用物理压榨法分离的食用油,比浸出油安全

C.压榨油是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这个过程生产的油脂是合格的油脂产品

D.以上都正确

解析:“压榨油”是用物理压榨法,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这个过程生产的油脂只是“毛油”,还需经过各种后序加工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才是合格的油脂产品。

30. 进入市场销售的猪肉必须具备哪些文件?( )

A.县级以上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B.屠宰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证

C.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D.以上都需要

解析:《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生猪,应当依法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并附有检疫证明。

32. 关于巴氏杀菌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购买时不仅要看生产日期,还应看是否放置在冷藏环境

B.购买回家后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

C.在保质期内可以放心饮用

D.饮用前温热即可,不必完全烧开

解析:巴氏杀菌乳虽已经过杀菌处理,可以直接食用,但若不及时冷藏储存,极易变质,因此买回家后需及时放入冰箱。加热牛奶的温度应控制在40℃~50℃为宜,不能长时间加热、煮沸。牛奶中的蛋白质在长时间高温下,会结胶变性,其生理活性和被人体吸收的效率都大大降低,影响乳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即使在保质期内的巴氏杀菌乳,如果储存不当,还是会腐败变质,消费者发现保质期内的牛奶出现颜色异常、结块、有异味、分层等现象时都不宜再饮用。

35. 关于食品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安全必须零风险

B.含有防腐剂的食品不一定是不安全食品

C.纯天然食品一定安全

D.吃了含有致癌物质的食物就会得癌症

解析:食品安全不可能达到零风险、100%安全;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防腐剂的食品就是安全的食品;纯天然的食品无法知晓食品的生长环境是否有污染等因素,因此纯天然的食品不一定安全。无论是何种致癌物质,只有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偶尔吃到少量致癌物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

40.购买食品 时,发现以下哪种情形的不要购买?( )

A.超过保质期

B.未标明烹调方法的食品

C.胖听的罐头食品

D.包装破损的食品

解析:包装破损的食品容易受到污染,不宜购买。罐头食品因腐败变质后才会出现胖听现象,因此不宜购买。《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推荐标示的内容为:根据产品需要,可以标示容器的开启方法、食用方法、烹调方法、复水再制方法等对消费者有帮助的说明。因此,未标明烹调方法的食品是安全的食品,可以购买。

44.新鲜黄花菜中含有龙葵毒素,能引起人呕吐、腹痛、血尿等中毒症状。( )

A.对

B.错

篇4:食品安全知识题库答案

试题编辑、成绩评定参考规则:

每套试卷45道试题,总分100分,答题时间30分钟。其中单选题20道,每题2分;多选题10道,每题3分;判断题15道,每题2分。

考试成绩60分以下为不通过、60-80分为基本通过、80分以上为通过。不通过者和基本通过者以整改补考为主。第一部分单选题

1.食品生产许可实行(C)原则,即同一个食品生产者从事食品生产活动,应当取得一个食品生产许可证。A.一企多证 B.多企多证 C.一企一证 D.多企一证

2.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先行取得(B)等合法主体资格。A.卫生许可证 B.营业执照 C.税务登记证 D.组织机构代码证

3.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以(B)载明的主体作为申请人。A.卫生许可证 B.营业执照 C.税务登记证 D.组织机构代码证

4.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具有与生产的食品(C)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A.安全等级 B.厂房、场地 C.品种、数量 D.规格、型号 5.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B)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A.采购管理 B.安全管理 C.技术管理 D.财务管理 6.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A),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A.交叉污染 B.混淆不清 C.出入库混乱 D.结算错误

7.申请人委托他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代理人应当提交(D)以及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文件。A.关系证明 B.代理协议 C.委托合同 D.授权委托书

8.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应当具备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场所、生产设备或者设施、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A)。A.管理制度 B.体系文件 C.质量手册 D.工艺流程

9.申请人应当如实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对申请材料的(A)负责,并在申请书等材料上签名或者盖章。A.真实性 B.完整性 C.公开性 D.透明性 10.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时,可以根据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等要求,核查(D)检验合格报告。A.厂房车间 B.生产设备 C.计量器具 D.试制食品

11.在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时,可以根据食品添加剂品种特点,核查试制食品添加剂检验合格报告、复配食品(A)等。A.添加剂组成 B.产品配方 C.添加比例 D.数量规格 12.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日期为许可决定作出的日期,有效期为(C)。A.2年 B.3年 C.5年 D.6年

13.食品生产许可证分为正本、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等(B)。A.内容形式 B.法律效力 C.行政职能 D.法律责任 14.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D)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A.SP B.QS C.QC D.SC 15.食品生产者应当在生产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食品生产许可证(A)。A.正本 B.副本 C.影印件 D.照片 16.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现有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事项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在变化后(A)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A.10 B.20 C.30 D.60 17.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现有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事项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在变化后10个工作日内向(D)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A.当地 B.省级 C.市级 D.原发证

18.生产场所迁出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C)食品生产许可。A.注销 B.吊销 C.重新申请 D.不得申请

19.生产场所迁出的(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重新申请食品生产许可。A.当地 B.省级 C.市级 D.原发证

20.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载明的同一食品类别内的事项、外设仓库地址发生变化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在变化后(A)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A.10 B.20 C.30 D.60 21.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载明的同一食品类别内的事项、外设仓库地址发生变化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在变化后10个工作日内向(D)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A.当地 B.省级 C.市级 D.原发证

22.食品生产者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食品生产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食品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C)个工作日前,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A.10 B.20 C.30 D.60 23.食品生产者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食品生产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食品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30个工作日前,向(D)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A.当地 B.省级 C.市级 D.原发证

24.食品生产者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食品生产许可的有效期,申请人声明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的,(C)进行现场核查。A.必须 B.应当 C.可以不再 D.不得

25.食品生产许可证遗失、损坏的,应当向(D)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补办。A.当地 B.省级 C.市级 D.原发证 26.食品生产者终止食品生产,食品生产许可被撤回、撤销或者食品生产许可证被吊销的,应当在(C)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销手续。A.10 B.20 C.30 D.60 27.食品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的,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C)。A.重新申请 B.延续手续 C.注销手续 D.注册手续

28.食品生产者主体资格依法终止的,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的,(D)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注销手续。A.当地 B.省级 C.市级 D.原发证

29.食品生产许可依法被撤回、撤销或者食品生产许可证依法被吊销的,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的,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C)。A.重新申请 B.延续手续 C.注销手续 D.注册手续

30.食品生产许可被注销的,许可证编号(D)再次使用。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31.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生产者的许可事项进行(D)。A.现场核查 B.飞行检查 C.检查 D.监督检查

32.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食品生产许可颁发、许可事项检查、日常监督检查、许可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记入食品生产者食品(D)档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A.日常监督 B.生产许可 C.监管 D.安全信用

33.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增加(A)。A.监督检查频次 B.处罚力度 C.抽检频次 D.检验收费 34.日常监督管理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频次对所管辖的食品生产者实施(D)。

A.日常监督检查 B.节假日检查 C.飞行检查 D.全覆盖检查 35.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B)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36.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C)以下罚款。A.货值金额1倍以上5倍以下B.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 C.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 D.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

37.许可申请人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申请人在(A)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许可。A.1年 B.2年 C.3年 D.5年

38.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许可,并处(A)罚款。被许可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许可。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39.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许可,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被许可人在(C)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许可。A.1年 B.2年 C.3年 D.5年

40.食品生产者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A)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A.1万元以下B.3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下

41.食品生产者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B)以下罚款。A.1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下

42.食品生产者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事项,未按规定申请变更的,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B)罚款。A.2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43.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载明的同一食品类别内的事项、外设仓库地址发生变化,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报告的,或者食品生产者终止食品生产,食品生产许可被撤回、撤销或者食品生产许可证被吊销,未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的,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A)罚款。A.2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44.被吊销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D)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A.1年 B.2年 C.3年 D.5年

45.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在生产场所的(D)悬挂或者摆放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A.工作档案 B.检验记录 C.生产记录 D.显著位置

46.食品生产许可证遗失申请补办的,申请人应当提交在(D)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或者其他县级以上主要媒体上刊登遗失公告的材料。A.国务院 B.省级以上 C.市级以上 D.县级以上 47.48.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A),制定食品安全法。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A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B人身安全 C生命安全 D身体健康 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A)。A社会监督 B查处 C处罚 D执法调查 49.50.食品安全标准是(D)的标准。A参照执行 B遵照执行 C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C)选择执行 D强制执行

审查通过。A食品行业协会 B质监部门 C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D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51.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A)备案。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务院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D食品行业协会 52.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A),并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备案。A在本企业适用 B可授权其他企业使用 C可出售给其他企业 D可出租给其他企业使用 53.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制定和备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供(B)。A付少量费用下载使用 B公众免费查阅下载 C付费下载查阅 D付费使用 54.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A)。A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C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D食品行业协会 55.发生食品安全事故,(A)机构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A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 B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农业部门 D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6.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A)罚款。A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B十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D六万元以上捌万元以下 57.生产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D)罚款。A三倍以上十倍以下 B五倍以上 C二十倍以上三十倍以下 D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 58.违法生产超范围、超限量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尚不构成犯罪但情节严重的给予(B)。A处以五十倍以上罚款 B吊销许可证 C给予责令提产整顿的处罚 D降低信用等级的处罚 59.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A)部门依照前款规定组织事故责任调查。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B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国务院农业部门 60.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接到报告的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向(A)和上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A本级人民政府 B本级卫生部门 C上级卫生部门 D本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 61.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A)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A)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A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 B十万以上 二十倍以下 C三万以上五万以下 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D十万以上二十万以下 二十倍以上二十五倍一下 62.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B)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B)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A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三倍以上五倍以下 B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C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D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6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未按规定配备或者培训、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D)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A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B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 D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64.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A)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许可证。A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B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C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D二十万元以上伍拾万元以下 65.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未按要求进行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C)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A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B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D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66.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拒绝、阻挠、干涉有关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停产停业,并处(D)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A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 B二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C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D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67.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年内累计(B)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外处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A五次 B三次 C二次 D四次 68.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C)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A三年 B四年 C五年内 D十年 69.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A)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A终身 B五年内 C十年内 D三年内 70.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或者发布未取得批准文件、广告内容与批准文件不一致的保健食品广告的,依照(B)的规定给予处罚。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C《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71.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D)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A价款二十倍或者损失五倍 B价款五倍或者损失三倍 C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五倍 D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 72.73.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B)。A违约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相关责任

应向(A)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准予许可并公布后方可生产、使用。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74.发生食品安全事故,(A)应当立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调查,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A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县级以上卫生部门 C市级以上质量监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

75.(C)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食品生产经营者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76.(D)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食品生产经营者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77.国家建立(C),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A.出厂检验制度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D.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78.国家建立(B),运用科学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以及有关信息,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A.出厂检验制度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D.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79.食品安全风险评估(D)向生产经营者收取费用,采集样品应当按照市场价格支付费用。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80.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D)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81.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应报(B)卫生行政部门备案。A.国务院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82.(B)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制定和备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A.国务院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83.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B)卫生标准。A.纯水 B.生活饮用水 C.洁净水 D.精滤水

84.食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B)安全、无害。A.动植物 B.人体 C.环境 D.婴幼儿和特殊人群

85.食品中(D)添加药品。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86.食品中(D)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87.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D),保证食品可追溯。A.质量管理体系 B.全过程质量控制 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D.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88.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C),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A.质量管理体系 B.全过程控制体系 C.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D.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89.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B)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A.法定代表人 B.主要负责人 C.质量负责人 D.检验负责人

90.(C)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A.第三方中介机构 B.食品生产经营者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发证检验机构

91.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B)和产品合格证明。A.营业执照 B.许可证 C.检验报告 D.自查报告

92.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B)。A.不需明示 B.显著标示 C.酌情标示 D.不得标示

93.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D)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94.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D)含有虚假内容。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95.食品广告(D)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96.(C)对食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食品生产经营者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97.(B)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并依据有关规定公布检验结果,不得免检。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食品生产经营者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98.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实施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B)工作日内提出复检申请。A.5个 B.7个 C.10个 D.20个

99.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A.出口国 B.我国 C.国际 D.第三国 100.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A)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A.出口国 B.我国 C.国际 D.第三国 101.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A),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B.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C.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D.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102.(D)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食品生产经营者 D.任何单位和个人

103.(D)不得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食品生产经营者 D.任何单位和个人

104.(D)不得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食品生产经营者 D.任何单位和个人

105.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B)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106.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C)罚款。A.货值金额1倍以上5倍以下B.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 C.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 D.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 107.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B)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108.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C)以下罚款。A.货值金额1倍以上5倍以下B.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 C.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 D.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

109.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生产食品,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C)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110.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D)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A.货值金额1倍以上5倍以下B.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 C.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 D.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

111.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A)拘留。A.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B.直接负责监管的监管人员 C.企业负责人 D.质量负责人

112.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A)。A.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B.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拘役 C.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13.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B)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114.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C)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A.货值金额1倍以上5倍以下B.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 C.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 D.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

115.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B)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116.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C)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A.货值金额1倍以上5倍以下B.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 C.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 D.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

117.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B)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118.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A)罚款。A.2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19.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者未按规定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C)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A.2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2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C)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A.2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21.未按规定配备或者培训、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C)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A.2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22.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或者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C)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A.2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2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C)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A.2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24.食品生产经营者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C)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A.2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25.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A)。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处2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C.责令停产停业 D.吊销许可证

126.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B);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C.责令停产停业 D.吊销许可证

127.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D)。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C.责令停产停业 D.吊销许可证

128.拒绝、阻挠、干涉有关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停产停业,并处(B)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A.2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29.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年内累计(B)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外处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A.两次 B.三次 C.五次 D.七次

130.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C)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A.两年 B.三年 C.五年 D.终身

131.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D)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A.两年 B.三年 C.五年 D.终身 132.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及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人员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处2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C.责令停产停业 D.吊销许可证 133.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B)。A.停产停业 B.承担赔偿责任 C.承担刑事责任 D.承担社会责任

134.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D)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A.等额 B.三倍 C.五倍 D.十倍

135.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赔偿金。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C)。A.减半赔偿 B.加倍赔偿 C.除外 D.酌情处理

136.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日期为许可决定作出的日期,有效期为(C)。A.2年 B.3年C.5年 D.6年

137.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D)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A.SP B.QS C.QC D.SC 138.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现有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事项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在变化后(A)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A.10 B.20 C.30 D.60 139.生产场所迁出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C)食品生产许可。A.注销 B.吊销 C.重新申请 D.不得申请

140.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载明的同一食品类别内的事项、外设仓库地址发生变化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在变化后(A)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A.10 B.20 C.30 D.60 141.食品生产者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食品生产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食品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C)个工作日前,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A.10 B.20 C.30 D.60 142.食品生产者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食品生产许可的有效期,申请人声明生产条件未发生变化的,(C)进行现场核查。A.必须 B.应当 C.可以不再 D.不得

143.许可申请人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申请人在(B)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许可。A.半年 B.一年 C.三年 D.终身

144.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许可,并处(A)罚款。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145.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在(C)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许可。A.半年 B.一年 C.三年 D.终身

146.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在生产场所的(D)悬挂或者摆放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A.工作档案 B.检验记录 C.生产记录 D.显著位置

147.食品生产者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事项,未按规定申请变更的,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A)罚款。A.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D.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48.食品生产许可证遗失申请补办的,申请人应当提交在(D)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或者其他县级以上主要媒体上刊登遗失公告的材料。A.国务院 B.省级以上 C.市级以上 D.县级以上

149.食品生产者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A)罚款。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150.食品生产者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事项,未按规定申请变更的,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B)罚款。A.2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51.(C)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采取通知或者公告的方式告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消费者停止食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风险。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食品生产经营者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152.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法停止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的,县级以上(B)可以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公安部门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153.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的不安全食品未销售给消费者,尚处于其他生产经营者控制中的,(C)应当立即追回不安全食品,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风险。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食品生产经营者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154.(D)通过自检自查、公众投诉举报、经营者和监督管理部门告知等方式知悉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主动召回。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食品生产经营者 D.食品生产者

155.(C)应当主动召回不安全食品而没有主动召回的,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A.卫生行政部门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食品生产经营者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156.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严重和紧急程度,食品召回分为(B)。A.两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57.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如实记录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不安全食品的名称、商标、规格、生产日期、批次、数量等内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A.1年 B.2年 C.3年 D.保质期满后半年

158.一级召回: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严重健康损害甚至死亡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A)小时内启动召回,并向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召回计划。A.24 B.48 C.72 159.二级召回: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一般健康损害,食品生产者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B)小时内启动召回,并向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召回计划。A.24 B.48 C.72 160.三级召回:标签、标识存在虚假标注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C)小时内启动召回,并向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召回计划。标签、标识存在瑕疵,食用后不会造成健康损害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应当改正,可以自愿召回。A.24 B.48 C.72 161.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C)召回不安全食品。A.营销计划 B.生产计划 C.召回计划 D.整改计划

162.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食品生产者的召回计划后,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对召回计划进行(C)。A.检验 B.评测 C.评估 D.论证

163.不安全食品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的,食品召回公告应当在(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和(C)主要媒体上发布。A.国家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164.不安全食品在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的,食品召回公告应当在(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和中央主要媒体上发布。A.国家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165.生产日期、制造日期是指食品成为(B)产品的日期。A.最早 B.最终 C.包装 D.罐装

166.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C)的期限。A.防腐 B.温度 C.品质 D.风味 167.食品在保质期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C)。A.防腐 B.温度 C.品质 D.风味

168.规格是指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件预包装食品时,对(A)和内含件数关系的表述。A.净含量 B.标签 C.水分 D.出厂检验

169.预包装食品标签可以同时使用外文,所有外文不得(A)相应的汉字(商标除外)。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等于

170.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大于35cm时,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B)。A.1.5mm B.1.8mm C.1.5cm D.1.8cm 171.一个销售单元的包装中含有不同品种、多个独立包装可单独销售的食品,每件独立包装的食品标识应当(D)标注。A.统一 B.显著 C.集中 D.分别

172.食品名称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A)的专用名称。A.真实属性 B.理化指标 C.风味特征 D.感官特性

173.预包装食品应清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如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形式,应标示所在包装物的(D)。A.内容 B.名称 C.区域 D.具体部位 174.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标示(D)另外加贴、补印。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175.当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个标示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单件预

2包装食品时,外包装上标示的保质期应按(A)到期的单件食品的保质期计算。A.最早 B.最终 C.包装 D.罐装

176.食品生产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物质应(C)安全包装,明确标识,并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A.统一 B.有序 C.分别 D.防水 177.食品生产企业应制定食品加工人员和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实行(B)。A.风险研判机制 B.岗位责任制 C.产品追溯制度 D.全员考勤制度 178.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食品的特点以及生产、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建立对保证食品安全具有显著意义的(A)的监控制度,良好实施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A.关键控制环节 B.全过程质量管理 C.质量体系 D.质量文件

179.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和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清洁消毒前后的设备和工器具应分开放置妥善保管,避免(B)。A.混拿混用 B.交叉污染 C.丢失 D.职责不明 180.食品加工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A);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A.健康证明 B.从业资格 C.安全培训 D.单位任命

181.食品加工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应规范穿着洁净的工作服,并按要求(A)、消毒。A.洗手 B.洗发 C.化妆 D.整理 182.食品加工人员进入作业区域(D)配戴饰物、手表,不应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183.食品加工人员进入作业区域(D)携带或存放与食品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184.食品加工人员使用卫生间、接触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或从事与食品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再次从事接触食品、食品工器具、食品设备等与食品生产相关的活动前应(A)消毒。A.洗手 B.洗发 C.化妆 D.整理.185.非食品加工人员不得进入食品生产场所,特殊情况下进入时应遵守和(C)同样的卫生要求。A.企业负责人 B.质量负责人 C.食品加工人员 D.检验人员

186.食品生产企业(D)将任何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187.采购的食品原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C)。A.生产记录 B.质量文件 C.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D.营业执照 188.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B)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A.无需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189.食品原料必须经过(B)后方可使用。A.检验合格 B.验收合格 C.核对清楚 D.入库出库

190.食品原料加工前宜进行(A),必要时应进行实验室检验。A.感官检验 B.理化检验 C.卫生检验 D.进货查验 191.食品原料(B)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避免污染食品原料。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192.食品原料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D)的原则,必要时应根据不同食品原料的特性确定出货顺序。A.后进先出 B.后进后出 C.先进后出 D.先进先出

193.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查验供货者的(B)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A.营业执照 B.许可证 C.检验报告 D.自查报告 194.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B)后方可使用。A.检验合格 B.验收合格 C.核对清楚 D.入库出库

195.食品添加剂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D)的原则,必要时应根据食品添加剂的特性确定出货顺序。A.后进先出 B.后进后出 C.先进后出 D.先进先出.196.食品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必须经过(B)后方可使用。A.检验合格 B.验收合格 C.核对清楚 D.入库出库 197.盛装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的包装或容器,其材质应稳定、(A),不易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A.无毒无害 B.耐刷洗 C.可反复使用 D.耐受高温 198.食品生产企业应通过危害分析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A),并设立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A.关键环节 B.全过程质量管理 C.质量体系 D.质量文件

199.食品生产企业应通过(A)明确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并设立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A.危害分析方法 B.全过程质量管理 C.质量追溯体系 D.质量控制文件 200.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B)污染的风险。A.重金属 B.微生物 C.不洁物 D.其他异物污染

201.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按照(B)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A.GB14881 B.GB2760 C.GB7718 D.GB28050 202.(D)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非食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203.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当使用(B)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A.工业油脂 B.食用油脂 C.机油 D.柴油

204.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防止异物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D)和污染途径,并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A.污染后果 B.污染范围 C.污染种类 D.污染源

205.食品包装应能在正常的贮存、运输、销售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护食品的安全性和食品(C)。A.防腐 B.温度 C.品质 D.风味

206.食品生产企业应通过自行检验或委托(A)的食品检验机构对原料和产品进行检验,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A.具备相应资质 B.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指定 C.卫生部门指定 D.第三方

207.自行检验应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D)。A.检验人员 B.检验设备 C.检验标准 D.检验能力

208.自行检验应由(A)的检验人员按规定的检验方法检验。A.具有相应资质 B.质量负责人指定 C.企业负责人任命 D.熟悉生产

209.(D)将食品与有毒、有害、或有异味的物品一同贮存运输。A.必须 B.应该 C.可以 D.不得

210.食品生产企业应对被召回的食品,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防止其(A)。A.再次流入市场 B.污染环境 C.危害人体健康 D.扰乱市场秩序

211.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应采取能保证食品安全、且便于重新销售时向消费者明示的(A)。A.补救措施 B.监管措施 C.安全责任人员 D.处理结果

212.食品生产企业应合理划分记录生产批次,采用产品批号等方式进行标识,便于(D)。A.风险研判 B.质量控制 C.明晰职责 D.产品追溯

213.食品生产企业应配备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A),并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A.管理人员 B.安保人员 C.生产工人 D.财务人员

214.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应与生产规模、(B)和食品的种类特性相适应,应根据生产实际和实施经验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A.人员技术水平B.工艺技术水平C.设备管理水平D.质量体系水平

215.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D)等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由记录和审核人员复核签名,记录内容应完整。A.标签 B.生产设备 C.生产工具 D.食品包装材料

216.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出厂检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A.1年 B.2年 C.3年 D.保质期满后半年

217.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文件的管理制度,对文件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均为(B)。A.质量手册 B.有效版本 C.受控文件 D.工艺文件

218.食品配料表中,所有配料的排列顺序应(B)依次排列。A.按加入先后次序 B.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 C.按加入量递减顺序 D.随机 219.依据企业标准生产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食品的,其企业标准(A)。A.不得降低食品质量安全指标 B.由企业自行决定 C.只要有理由就可以降低食品安全指标 D.根据企业生产条件降低食品安全指标

220.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A)罚款。A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一下 B十倍以上三十倍以下 C十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 D检十倍以上二十倍一下 第二部分:多选题

221.企业法人、(ABC)等,以营业执照载明的主体作为申请人。A.合伙企业 B.个人独资企业 C.个体工商户 D.自然人 222.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具有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BCD)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A.采购 B.加工 C.包装 D.贮存

223.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具有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ABCD)、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A.消毒、更衣、盥洗 B.洗涤以及处理废水 C.采光、照明、通风 D.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 224.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提交下列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ABCDEF)A.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B.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C.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D.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D.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E.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F.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225.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提交下列图纸(ABC)。A.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 B.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 C.工艺设备布局图和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D.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设计图

226.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具备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ABC)。A.场所、生产设备或者设施 B.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C.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D.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

227.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应当具备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ABCD)。A.场所 B.生产设备或者设施 C.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D.管理制度

228.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应当向申请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ABCDE)。A.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书 B.营业执照复印件 C.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和生产加工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 D.食品添加剂生产主要设备、设施清单及布局图 E.食品添加剂安全自查、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等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的规章制度

229.食品生产者应当妥善保管食品生产许可证,不得(ACD)、转让。A.伪造、涂改 B.扫描、复印 C.倒卖 D.出租、出借 230.食品生产者应当在生产场所的显著位置(BC)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A.保存 B.悬挂 C.摆放 D.存档

231.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现有(ABC)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事项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A.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 B.主要生产设备设施 C.食品类别 D.国家标准

232.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载明的(AB)发生变化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A.同一食品类别内的事项 B.外设仓库地址 C.产品名称 D.监管人员 233.食品生产许可证遗失、损坏的,应当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补办,并提交下列材料(ABC)。A.食品生产许可证补办申请书 B.遗失公告的材料 C.损坏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原件 D.营业执照

234.食品生产许可证遗失的,申请人应当在(BC)或者刊登遗失公告的材料。A.微博 B.县级以上主要媒体上 C.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 D.各大门户网站

235.食品生产者申请注销食品生产许可的,应当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BCD)。A.营业执照 B.食品生产许可注销申请书 C.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副本 D.与注销食品生产许可有关的其他材料

236.有(ABCDE)情形之一,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的,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注销手续A.食品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 B.食品生产者主体资格依法终止的 C.食品生产许可依法被撤回、撤销或者食品生产许可证依法被吊销的 D.因不可抗力导致食品生产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E.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食品生产许可的其他情形

237.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ABCD)等情况记入食品生产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增加监督检查频次。A.食品生产许可颁发 B.许可事项检查 C.日常监督检查 D.许可违法行为查处

238.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日常监督管理人员负责所管辖食品生产者许可事项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应当依法对相关食品(BC)企业进行检查。A.经营 B.仓储 C.物流 D.回收

239.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ABC)并处罚款。A.违法所得 B.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C.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D.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交通工具

240.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ABD)。A.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许可 B.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C.被许可人终身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许可 D.被许可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许可

241.食品生产者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食品生产许可证的,(ABC)。A.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处1万元以下罚款 C.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242.食品生产者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事项,未按规定申请变更的,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AB)。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C.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D.不予追究

243.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载明的同一食品类别内的事项、外设仓库地址发生变化,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报告的,或者食品生产者终止食品生产,食品生产许可被撤回、撤销或者食品生产许可证被吊销,未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的,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AB)。A.责令改正 B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C.吊销生产许可证 D.不予追究 244.被吊销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ABC)。A.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B.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C.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D.不得开办企业

245.从事下列哪几项生产经营活动(ABCDEF),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A.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 B.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C.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生产经营 D.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E.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F.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 246.食品安全工作实行(ABCD),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A预防为主 B风险管理 C全程控制 D社会共治

247.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ABD)从事生产经营活动。A法律 B法规 C领导指示 D食品安全标准

248.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AB)。A接受社会监督 B承担社会责任 C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D追求品牌效应

249.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术等服务,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AB)。A行业诚信建设 B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C企业最求利益最大化 D企业价值最大化

250.食品生产者采购下列哪些(ABC)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A、食品原料 B、食品添加剂 C、食品相关产品 D、所有物品

251.食品生产企业的进货查验记录应当如实记录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ABCD).A、名称 B、规格 C、数量 D、进货日期

25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应当(ABC)。A、准确 B、及时 C、客观 D、全面

253.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报道应当(AC)。A真实 B片面 C公正 D夸大

254.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ABC)农药,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A剧毒 B高毒 C高残留 D 低残留

255.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BC)。A通俗易懂 B科学合理 C安全可靠 D简单好操作

256.食品中(BD)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A对身体有益物质 B农药残留 C有益健康成分 D兽药残留。

25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ABCDE)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的代表组成。A医学 B食品 C营养 D生物 E环境

258.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ABC)等部门,分别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B质量监督 C农业行政 D商务部门

259.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AB)。A科学合理 B安全可靠 C客观公正 D内容完整

2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医学、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专家以及(ABC)的代表组成。A国务院有关部门 B食品行业协会 C消费者协会 D企业代表

261.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ABCDE)等作出规定。A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B事故处置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C预防预警机制 D处置程序 E应急保障措施

26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AB)部门报告。A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B卫生行政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26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ABC)。A隐匿证据 B伪造证据 C毁灭证据 D提供有关证据

264.调查食品安全事故,应当坚持(BD)的原则,及时、准确查清事故性质和原因,认定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A严肃认真 B实事求是 C一追到底 D尊重科学

265.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部门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提供相关(BD),不得拒绝。A金钱 B样品 C香烟等其他与事故调查无关的物品 D资料

266.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部门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按照要求提供(AB),不得拒绝。A样品 B资料 C香烟等其他与事故调查无关的物品 D 财物

26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ABC),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A隐瞒 B谎报 C缓报 D第一时间报告

268.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调查,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向(AB)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A本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本级卫生部门 D上级卫生部门

269.调查食品安全事故,除了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还应当查明有关(ABC)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答案:A监督管理部门 B食品检验机构 C认证机构 D标准制定部门 270.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ABD)等物品;违法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A工具 B设备 C厂房 D原料 271.媒体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法承担(ABCD)等民事责任。A消除影响 B赔礼道歉 C赔偿损失 D恢复名誉

272.以下属于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情形有(ABCE)。A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 B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类 C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食品 D生产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食品 E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

273.企业法人、(ABC)等,以营业执照载明的主体作为申请人。A.合伙企业 B.个人独资企业 C.个体工商户 D.自然人 274.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具有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BCD)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A.采购 B.加工 C.包装 D.贮存

275.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具有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ABCD)、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A.消毒、更衣、盥洗 B.洗涤以及处理废水 C.采光、照明、通风 D.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 276.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提交下列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ABCDEF)A.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B.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C.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D.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E.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F.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277.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提交下列图纸(ABC)。A.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 B.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 C.工艺设备布局图和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D.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设计图

278.申请食品生产许可,应当具备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ABC)。A.场所、生产设备或者设施 B.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C.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D.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

279.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应当具备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ABCD)。A.场所 B.生产设备或者设施 C.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D.管理制度

280.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应当向申请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ABCDE)。A.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书 B.营业执照复印件 C.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和生产加工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 D.食品添加剂生产主要设备、设施清单及布局图 E.食品添加剂安全自查、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等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的规章制度

281.食品生产者应当妥善保管食品生产许可证,不得(ACD)、转让。A.伪造、涂改 B.扫描、复印 C.倒卖 D.出租、出借 282.食品生产者应当在生产场所的显著位置(BC)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A.保存 B.悬挂 C.摆放 D.存档

283.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现有(ABC)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事项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A.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 B.主要生产设备设施 C.食品类别 D.国家标准

284.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载明的(AB)发生变化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A.同一食品类别内的事项 B.外设仓库地址 C.产品名称 D.监管人员 285.食品生产许可证遗失、损坏的,应当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补办,并提交下列材料(ABC)。A.食品生产许可证补办申请书 B.遗失公告的材料 C.损坏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原件 D.营业执照

286.食品生产许可证遗失的,申请人应当在(BC)或者刊登遗失公告的材料。A.微博 B.县级以上主要媒体上 C.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 D.各大门户网站

287.食品生产者申请注销食品生产许可的,应当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BCD)。A.营业执照 B.食品生产许可注销申请书 C.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副本 D.与注销食品生产许可有关的其他材料

288.有(ABCDE)情形之一,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的,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注销手续A.食品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 B.食品生产者主体资格依法终止的 C.食品生产许可依法被撤回、撤销或者食品生产许可证依法被吊销的 D.因不可抗力导致食品生产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E.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食品生产许可的其他情形

289.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ABCD)等情况记入食品生产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增加监督检查频次。A.食品生产许可颁发 B.许可事项检查 C.日常监督检查 D.许可违法行为查处

290.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日常监督管理人员负责所管辖食品生产者许可事项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应当依法对相关食品(BC)企业进行检查。A.经营 B.仓储 C.物流 D.回收

291.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ABC)并处罚款。A.违法所得 B.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C.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D.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交通工具

292.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ABD)。A.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许可 B.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C.被许可人终身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许可 D.被许可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食品生产许可

293.食品生产者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食品生产许可证的,(ABC)。A.由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处1万元以下罚款 C.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294.食品生产者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事项,未按规定申请变更的,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AB)。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C.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D.不予追究

295.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载明的同一食品类别内的事项、外设仓库地址发生变化,食品生产者未按规定报告的,或者食品生产者终止食品生产,食品生产许可被撤回、撤销或者食品生产许可证被吊销,未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的,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AB)。A.责令改正 B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C.吊销生产许可证 D.不予追究 296.被吊销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ABC)。A.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B.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C.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D.不得开办企业

297.从事下列哪几项生产经营活动(ABCDEF),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A.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 B.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C.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生产经营 D.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E.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F.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 第三部分:判断题 298.(错)各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

299.(对)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00.(错)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应该向生产经营者收取费用。301.(错)食品安全标准是推荐执行标准。

302.(错)除食品安全标准外,国家提倡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303.(错)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制定和备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供公众付费查阅、下载。

304.(对)食品生产经营应当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305.(错)在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306.(错)食品生产经营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纯净水卫生标准。

307.(错)食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动植物安全、无害。

308.(对)禁止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309.(错)经灭菌处理的回收食品可以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310.(错)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经妥善处理可以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311.(错)为保证食品风味和防腐需要,可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

312.(错)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经过灭菌后,可以生产销售;

313.(错)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食品中可以添加药品。314.(错)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不需要取得生产许可。315.(错)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做好防护方能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316.(对)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317.(对)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318.(错)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可以进行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宣传。

319.(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320.(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抽样检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支付检验费和其他费用。

321.(错)对食品抽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提出复检申请。

322.(对)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篇5:食品安全试题及答案

部门: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

1、餐饮从业服务人员必须办理。(证件)

2、货物分、、和三大类。

3、收货的顺序为、、。

4、摆货物是遵循先先的原则。

5、摆货时,生品和熟品一起放会导致。

6、储存食材的柜子、冰箱、货架等设备应距墙、距地、货与货之间。

7、常温保存的温度范围是,冷藏温度范围是,冷冻温度范围是。

8、常见的细菌种类有、、。

9、厨房工作人员应做到“五戴”是指、、、、。

10、食材储存“三隔离”是指、、。

二、选择题

1、库房管理中应坚持原则,以避免出现超过保质期的食品。()A 左进右出 B 先进先出 C 随意取用 D 就近取用

2、患有下列哪些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多选)。

A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B活动性肺结核。

C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D腰腿疼痛。

3、下列哪些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办理证件后方可参加工作。()(多选)

A 新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B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C体检满一年后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D办好健康证后休假一月再上班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4、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下列情形时应洗手。()(多选)

A处理食物前,处理食物后。B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C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D触摸耳朵、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5、厨师每年至少进行()次健康检查。A1

B2

C5

D3

6、厨师的个人卫生要求中描述错误的是()

A从业人员生厕所前应在是哦你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

B操作时,禁止吃东西,随地吐痰,不准面对食品咳嗽,打喷嚏。

C可以适当时候吸烟

D穿戴整洁,勤换衣服,勤理发,勤洗澡,不得留长指甲和染指甲油,上班时候不得戴戒指,项链等首饰物品。

7、为保持手的卫生,在厨房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不符合的是()

A禁止抽烟

B禁止用手指蘸食物尝味,或是用舔过的手指去分食品

C手上的伤口和溃烂处必须用防水敷料包扎好,并定期换洗,如有脓毒性伤口,睑腺炎,甲沟炎等疾病,必须停止制作食物的工作,直到痊愈为止。

D梳理头发

8、患肠道传染病时应暂时调离工作,积极治疗,定期复查,待取得()后方可上岗工作

A合格证

B健康证

C出院证

D许可证

9、下列方法中属于消毒的是()

A 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使食品或原料保持冰冻状态

B 用紫外线灯对凉菜间内环境照射

C 用洗洁精清洗餐用具 D 将食物放在密封盒子里

10、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个专用水池。

A 1个 B 3个 C 2个 D 4个

11、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未()经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A消毒处理

B清洗处理

C 清洗消毒处理

12、下列哪些物品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A 食品添加剂

B杀虫剂、杀鼠剂

C以上都是

13、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保持个人卫生,以下哪项做法可以导致食品污染。

()A戴戒指

B 戴口罩

C 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帽

14、发现以下哪种情况时说明食品可能变质()

A啤酒冒泡多

B罐头胖听,盖子鼓起来

C虾、蟹烧熟后颜色变红

15、下列哪种厨师的操作做法可能引起细菌污染。

()

A 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B 鱼肉蔬菜同一个砧板切配

C 消毒好的餐具摆放在保洁柜

三、判断题

1、食品运输工具应当保持通风,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2、采用化学消毒法时,应按照“一洗、二消、三冲”的程序进行处理。

()

3、将手机带入厨房,方便我们打电话。()

4、荤、素粗加工应分区,洗涤池、刀墩、案板、器皿等必须荤素分开,水产、肉禽、素食品分池清洗。

()

5、生菜和熟食可以放在同一个冷柜中贮存。()

6、为防止苍蝇污染,厨房的窗口应加装纱网,门应该能自动关闭严密。()

7、餐厅应当设有餐具消毒保洁设施及存放柜。()

8、从事食品加工人员在出入工作区前,使用卫生间后,休息后,必须用流动的水洗手。()

9、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可以带戒指。()

10、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质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可以加工利用。()

11、冷菜间内应设置专用的食品加工工具用具和容器,有独立的空调机,有专用的冰箱,有专用的消毒设备和基本固定的冷菜制作人员。()

12、食品从业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带手表、耳环等首饰。()

13、餐饮经营单位均应在适当位置设置专门用于清洗拖把等低位清洁水池。()

14、食品处理区与外界相通的门、窗均应有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

15、餐饮单位的食品处理区可以设置在室内,也可以设置在室外。()

16、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得使用木质材料(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必须使用木质材料的工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

17、供水只要能保证加工的需要即可。()

18、水蒸汽较多场所的天花板应有适当坡度减少凝结水滴。()

19、食品与非食品可放置在同一库房。()20、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100℃。()

四、简答题

1、简述食品安全的概念。

2、请阐述餐厅的收货标准。

3、“三无”产品是指无何种标识的产品?

4、简述细菌防治的关键点及原则

一、填空题

1、健康证

2、湿货、冻货、干货

3、湿货、冻货、干货

4、进、出

5、交叉污染 6、6英寸,2英寸,1英寸

7、常温20-25℃,冷藏1-5℃,冷冻-22 ℃--12℃

8、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氏门菌

9、戴帽子、戴口罩、带袖套、戴手套、戴围裙

10、生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药物隔离。

二、选择题

1、B

2、ABC

3、ABC

4、ABCD

5、A

6、C

7、D

8、B

9、B

10、B

11、B

12、B

13、A

14、B

15、B

三、判断题

错错错对错 对对对错错 对对对对错 对错对错错

四、简答题

1、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活着慢性危害。

2、过期货物不能收;没收标签的货物不能收;包装损坏不能收;温度不达标不能收;进货单上没有的货物不能收。

3、《产品质量法》规定必须有中文厂名、中文厂址、电话、许可证号、产品标志、生产日期、中文产品说明书、如有必要时还需要有限定性或提示性说明等等,凡是缺少的均视为不合格产品。上述要求缺少其中之一,均可视为“三无产品”。

上一篇:7月份网评文章下一篇:田坝乡卫生院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