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11届初三英语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录音稿及答案

2024-05-06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1届初三英语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录音稿及答案(通用2篇)

篇1:湖北省黄冈中学2011届初三英语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录音稿及答案

2014年春季启黄中学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8分)

1.塞上燕脂凝夜紫2.锦江春色来天地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日风雨大作》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陆游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曹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王昌龄

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3分)

8.略

9.胫赅腋岿荏掬

10.B(A.憎zēngC.媲pìD.砭biān藉jiè)

11.C(A.顿号使用不当,应换成逗号B.问号应改为句号D.省略号与“等”重复)

12.B(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望.........

见他的后背和脖子了,比喻有希望赶上或达到(多用于否定句)。真知灼见:指....明确而透彻的认识和见解。本有“意见”的含义差强人意:差:稍微,大致,比....

较,大体上能使人满意,勉强还行。这个词语绝不是“使人感到差劲”的意思。)

13.D(A.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B.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C.语句有歧义,“三个”修饰的中心词可以理解为“学校”或“老师”。)

14.B“心有余悸” “身无长物”都是主谓短语。

15.C(A.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B.小福子是上吊自杀的。D.德国的音

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的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16.C

17.莫爷爷,您建议我们写作什么题材呢?

您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三、浅层次阅读

㈠18.“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诗人用一“弄”字,不仅赋予山光物态以人性,而且显示了其蓬勃生机和充沛活力;而“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奇斗艳,足见其景色的诱人和迷人,此句诗意在于使来客回心转意,与诗人同享山水之乐。)

19.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

㈡20.A

21.“将就”在这里是“生长、适应”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苕对土质没有什么要求,强调苕的生命力顽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㈢22.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23.金贵的是眼光,重要的是技巧,关键的是信心。

㈣24.B25.C

26.⑴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⑵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7.①内有法家拂士②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分。共2分)

28.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验。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分)

29.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

补充资料: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军失败,越王于是安葬了吴王,杀死了太宰嚭。

四、深层次阅读 30.(1)证明了“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2)诗意问答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3)引发了下文关于“原乡”的说法。(每点1分)

31.⑴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要点:手法),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光被破坏的现象(要点: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要点:主旨)。形象生动,层层推进,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要点:表达效果)。

⑵①比喻,把树坑比作枯干的泪眼;拟人,赋予了树坑人的无可奈何的情感。(要点:手法)②形象生动表现出树木被砍伐后的惨象(要点: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貌被破坏的强烈悲愤之情(要点:主旨),有很强的感染力(要点:表达效果)。

32.①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田园风光在消逝。②背井离乡,远离了童年的记忆和时光。③毁容整容后的故乡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

33.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与亲人的真挚情感,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土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或:故乡的土是他心灵的归宿)。

五、写作

34.评分标准见黄冈市2013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篇2:湖北省黄冈中学2011届初三英语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录音稿及答案

文科综合试卷

1.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2.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进行土地改革,宣布恢复“井田制”,废除土地私有制,私人不得买卖土地。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九百亩,男丁不足八口,若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三年后,改革在一片反对声中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改革()A.受制于政权的非正统 B.损害了地主的切身利益 C.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 D.激化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3.秦汉以后,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交通频繁;行政业务多;税粮滞纳多;犯罪事件多)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日益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向重政治

4.明朝始设巡抚,“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后来绝大多数巡抚都带有兵部官衔及都察院的官衔。明朝设立巡抚的主要目的是()

A.取代地方的军政长官 B.解决军队后勤补给问题 C.分割相权以强化皇权 D.加强对“三司”的约束

5.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

学。科。网...学。科。网...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 B.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 C.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 D.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6.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华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中国改良主义。这种现象反映了()A.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 B.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 C.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 D.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 7.阅读下面l952—197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数据表明当时中国()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完成 C.贯彻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 D.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反映了()A.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B.文学艺术亊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 C.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 D.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

9.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0.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 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 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这则小故事反映设立参议院是为了()A.暂时调和宪法制定中政党矛盾 B.完善立法程序来防止决策谬误 C.扩大国会立法权强化中央集权 D.建立国会内部的三权分立体制

11.“(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一事件()

A.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12.下图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

A.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B.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C.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 D.东西方印刷技术推陈出新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医院简表

——摘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和反响》

材料二 据统计,在1900-1915年间,我国先后建立323个教会医院校。这些教会医校,均采用欧、美、德、日诸国的学制、教材,……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的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有5人从事西医工作。……1879年聘请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根济在天津办医院,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医院。1881年,召回留美学生8人,进行现代医学训练,这是近代中国自办的第一所医学院,1894 年改名为北洋医学堂。……甲午战后,中国赴日本留学成为一时风潮,如秋瑾、鲁迅、郭沫若曾先后在日本学过医。……1839 年,伯驾为林则徐治疗疝气,1857年,王韬患严重足疾被合信治好。1879年,李鸿章聘请西医治好夫人痼疾,更信奉西医。……到19世纪90年代,西医在某些地方仍遭到抵制,风气不算开放的湖南省临湘县的《大家思想歌》云:“又说洋人水药灵,用的入心入眼睛。”但中国民众厌恶西人却已接受西医的情况比比皆是。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西医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西医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西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谈谈你对“西医东渐”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781年,康德发表哲学巨著《纯粹理性批判》,在哲学界引发了一场哥白尼式的伟大革命。1848年《共产党宣言》,1867年《资本论》发表,马克思开始在一些国家被奉为神话,甚至成为了体系和制度的代名词。20 世纪初,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有人说,德意志的确神奇,他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就德意志是如何拷问世界的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7—1985年,科技事业基本是从“文化大革命”中恢复的过程,并开始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科技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法律、法令形式的科技政策;二是通过党政领导机关或科研管理机构发布的有关科学技术的战略、规划、计划、决定、条例、规定、章程和制度等;三是以办法、通知、意见、会议文件以及主要领导人代表党和国家的重要讲话等形式出现的科技政策。此外,还有支持科学技术发展条件的政策,如:人才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及相关的教育政策。结合该阶段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方针,科技政策更多地侧重了技术政策。1978~1979年,中法,中德(联郑德国)、中美分别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还成立了中美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也再度掀起了高潮。这段时间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对促进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一度追成了依赖国外技术和大量进口零配件的被动局面。但总体来说,此阶段的技术政策还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主要作用。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俄战争的失败使俄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爆发了1905年革命。统治阶层为了转移视线,煽动反犹恶浪。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随着国内战争的激化,大批俄国和波兰犹太人纷纷穿越西伯利亚涌入中国东北地区。“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上海及周边大部分地区。中国政府无法在上海继续行使自己的职权,而日本占领军一时还来不及建立傀儡政权,结果从1937年秋至1939年秋近两年时间里,上海处于一种“护照签证失控”状态,外国人进入上海不需要签证,不需要经济担保,不需要预先找到工作及出具警方提供的品德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犹太人开始奔向当时向他们敞开大门的东方大都市——上海。从1933年到1941年,约3万犹太人经海路到达上海,除了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有25000名左右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避居地,这一数字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据潘光、王健《犹太人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犹太人两次来华高潮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犹太人大量来华的原因并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17.【中外历史人物评价】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旧的“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作为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指出“旧的必须彻底粉碎,断的才能顺利成长。”而对既有旧的法律从业人员、他的办法则是改造,从1949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有4000多名旧司法人员经过改造,被吸收到司法部门参加工作。在新的法律不能立即制定出来之前,董必武一方面指示“各级司法机关办案,有纲领、条例、命令、决议等规定的从规定;没有规定的,照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办理。”使得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各层面的运行都做到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1949年至1953年间,他直接“参与和领导制订的各种法律、法令和条例就达到3000多种”,在1949年到1951年间,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逐步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当时客观需要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各种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系统。

——摘编自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

上一篇:医院创新服务方式下一篇:议论文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