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力工程规划

2024-05-01

城市电力工程规划(精选6篇)

篇1:城市电力工程规划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核心任务以理念和有关知识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决策,即 理念+技术=方案城市工程系统的意义指导各城市工程系统设施的发展与建设,综合协调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城市用水的分类 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 市政用水消防用水

缺水问题的解决1充分利用水源优势,挖掘潜力2远距离引水或跨流域调水3区域统一供水4加强污水回用5海水利用6雨水水库和雨水贮留系统7分质供水

城市排水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城市排水体制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的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又称排水制度。

城市工程排水系统的体制分类及特点:1直排式合流制:管渠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个排水口,混合的污水经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近排入水体。

特点:投资省、污染大、无污水厂截流式合流制:在早期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处设溢流井,并设污水处理厂。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严重。可在溢流井后设雨水调蓄池,解决污水厂晴雨天水量变化较大引起的管理问题。特点:投资较省、污染不大、有污水厂2.分流制排水系统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完全分流制:分设雨水和污水两个管渠,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和利用;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该体制卫生条件较好,仍有初雨污染问题,其投资较大。特点:投资大、污染小、有污水厂 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管道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管渠排水系统。污水经由管道流至污水厂,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沟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特点:投资较省、污染小、有污水厂

污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及特点干管:平行式:干管平行等高线,主干管垂直等高线

适用:地形起伏坡度很大时,可以减少管道埋深,避免设置过多跌水井,改善干管水力条件。正交式:干管垂直等高线,主干管平行等高线。由于主干管管径大,保持自净流速所需坡度小,其走向与等高线平行是合理的。适用: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支 管-街坊狭长或地形有倾斜时:低侧-地形平坦且面积较大:围坊决定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与有关参数建筑已定和街坊管道自成体系:穿坊

雨水管渠系统布置雨水管渠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雨水径流总量并不大,但短时的径流大,所需雨水管渠也大,造价也很高。考虑防洪的“拦、蓄、分、泄”功能。雨水贮留系统:避免水淹;作为城市水源,缓解用水紧张。主要内容:确定或选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排放口的位置雨水管渠水力计算

.集水时间连续降雨的时段称为降雨历时,可以指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任一时段。设计中通常用汇水面积最远点雨水流到设计断面时的集水时间作为降雨历时。

高压电力线路规划基本原则:

1、线路短捷

2、安全间距

3、不宜穿中心区

4、减少对其他管线工程的影响

5、减少拆迁

6、避免穿林

7、防洪要求

8、远离危险区

9、减少转弯,经济档距

邮政通讯枢纽选址原则1枢纽应在火车站一侧,靠近火车站台;邮政通信枢纽应选择应靠近火车站,与火车站有较方便的联系通道,方便邮车出入。2有方便接发火车邮件的邮运通道;3又方便出入枢纽的汽车通道;4有方便供电,给水,排水,供热的条件;5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良好;6周围环境符合邮政通信安全;7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8在非必要而又有选择余地时,句址不宜面临广场,也不宜同时有两侧以上临主要街道。邮政支局:应设在面临主要街道、交通便利的地段;邮政支局投递划分要合理,布局平衡;

“七通一平”它指的是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管线水平净距:指平行方向敷设的相邻两管线外壁之间的水平距离。管线垂直净距:指两条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道外壁最低点到下面管道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管线埋设深度:指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管线覆土深度:指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顶标高。专项管沟:敷设同一类型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综合管沟:指不同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综合管线布置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不同管线)可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不同管线)小管让大管(同类管线)分支管让主干管(同类管线)

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1.提高设施和管线的设防标准2.强化生命线系统设施的地下化3.设施和管线节点的防灾处理4.提高设施的备用率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内容城市防灾工程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 人防工程设施抗震设施防洪防涝工程设施消防设施

城市消防对策与标准

(一)城市消防对策1.合理布局城市重点防火设施2.布局城市防火通道3.重现城市旧区改造4.合理布局消防设施5.规范建、构筑物的防火设计6.健全消防制度、普及消防知识

(二)城市消防标准1.消防道路标准2.建筑的消防车道设置标准3.建筑物消防间距标准4.建筑设计标准5.消防用水标准

城市抗震对策与标准

(一)城市抗震对策 1.建筑物的抗震处理2.震前预报 3.城市布局的避震减灾措施

(二)城市抗震标准1.抗震设防烈度2.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3.城市抗震减灾规划编制模式4.城市抗震减灾规划工作区标准5.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城市防灾措施:政策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

(一)政策性措施1.城市总体发展计划2.法律、法规的制定:《人民防空法》、《消防法》、《防洪法》、《城乡规划法》等。

(二)工程性措施 城市的防洪堤坝、排涝泵站、消防站、防空洞、医疗急救中心、物资储备库。气象站、地震局、海洋局等带有测报功能的机构。

采暖通风热负荷计算——采用采暖综合热指标(建议取值60~75W/m2)采暖通风热负荷=居住与公建建筑面积×采暖综合指标(本次取70W/m2)

热水热负荷计算公式:Q=[K·m·V(tr-t1)/T] ×1.163 式中:Q—生活热水热负荷(W);m—人数或床位数; V—生活热水用水标准[L/(人·d)] tr—生活热水计算温度,一般为65℃;t1—冷水计算温度;T—热水用水时间(h);K—小时变化系数,一般取1.6~3.0。.供水人均综合指标法人均综合指标是指城市每日总供水量除以用水人口所得到的人均用水量。Q=Nqk Q —— 城市用水量 N —— 规划期末人口数

q —— 规划期内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 k —— 规划期内用水量普及率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核心任务以理念和有关知识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决策,即 理念+技术=方案城市工程系统的意义指导各城市工程系统设施的发展与建设,综合协调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城市用水的分类 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 市政用水消防用水

缺水问题的解决1充分利用水源优势,挖掘潜力2远距离引水或跨流域调水3区域统一供水4加强污水回用5海水利用6雨水水库和雨水贮留系统7分质供水

城市排水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城市排水体制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的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又称排水制度。

城市工程排水系统的体制分类及特点:1直排式合流制:管渠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个排水口,混合的污水经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近排入水体。

特点:投资省、污染大、无污水厂截流式合流制:在早期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处设溢流井,并设污水处理厂。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严重。可在溢流井后设雨水调蓄池,解决污水厂晴雨天水量变化较大引起的管理问题。特点:投资较省、污染不大、有污水厂2.分流制排水系统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完全分流制:分设雨水和污水两个管渠,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和利用;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该体制卫生条件较好,仍有初雨污染问题,其投资较大。特点:投资大、污染小、有污水厂 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管道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管渠排水系统。污水经由管道流至污水厂,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沟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特点:投资较省、污染小、有污水厂

污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及特点干管:平行式:干管平行等高线,主干管垂直等高线

适用:地形起伏坡度很大时,可以减少管道埋深,避免设置过多跌水井,改善干管水力条件。正交式:干管垂直等高线,主干管平行等高线。由于主干管管径大,保持自净流速所需坡度小,其走向与等高线平行是合理的。适用: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支 管-街坊狭长或地形有倾斜时:低侧-地形平坦且面积较大:围坊决定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与有关参数-雨水管渠水力计算

.集水时间连续降雨的时段称为降雨历时,可以指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任一时段。设计中通常用汇水面积最远点雨水流到设计断面时的集水时间作为降雨历时。

高压电力线路规划基本原则:

1、线路短捷

2、安全间距

3、不宜穿中心区

4、减少对其他管线工程的影响

5、减少拆迁

6、避免穿林

7、防洪要求

8、远离危险区

9、减少转弯,经济档距

邮政通讯枢纽选址原则1枢纽应在火车站一侧,靠近火车站台;邮政通信枢纽应选择应靠近火车站,与火车站有较方便的联系通道,方便邮车出入。2有方便接发火车邮件的邮运通道;3又方便出入枢纽的汽车通道;4有方便供电,给水,排水,供热的条件;5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良好;6周围环境符合邮政通信安全;7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8在非必要而又有选择余地时,句址不宜面临广场,也不宜同时有两侧以上临主要街道。邮政支局:应设在面临主要街道、交通便利的地段;邮政支局投递划分要合理,布局平衡;

“七通一平”它指的是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管线水平净距:指平行方向敷设的相邻两管线外壁之间的水平距离。管线垂直净距:指两条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道外壁最低点到下面管道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管线埋设深度:指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管线覆土深度:指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顶标高。专项管沟:敷设同一类型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综合管沟:指不同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综合管线布置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不同管线)可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不同管线)小管让大管(同类管线)分支管让主干管(同类管线)

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1.提高设施和管线的设防标准2.强化生命线系统设施的地下化3.设施和管线节点的防灾处理4.提高设施的备用率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内容城市防灾工程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 人防工程设施抗震设施防洪防涝工程设施消防设施

城市消防对策与标准

(一)城市消防对策1.合理布局城市重点防火设施2.布局城市防火通道3.重现城市旧区改造4.合理布局消防设施5.规范建、构筑物的防火设计6.健全消防制度、普及消防知识

(二)城市消防标准1.消防道路标准2.建筑的消防车道设置标准3.建筑物消防间距标准4.建筑设计标准5.消防用水标准

城市抗震对策与标准

(一)城市抗震对策 1.建筑物的抗震处理2.震前预报 3.城市布局的避震减灾措施

(二)城市抗震标准1.抗震设防烈度2.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3.城市抗震减灾规划编制模式4.城市抗震减灾规划工作区标准5.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城市防灾措施:政策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

(一)政策性措施1.城市总体发展计划2.法律、法规的制定:《人民防空法》、《消防法》、《防洪法》、《城乡规划法》等。

(二)工程性措施 城市的防洪堤坝、排涝泵站、消防站、防空洞、医疗急救中心、物资储备库。气象站、地震局、海洋局等带有测报功能的机构。

采暖通风热负荷计算——采用采暖综合热指标(建议取值60~75W/m2)采暖通风热负荷=居住与公建建筑面积×采暖综合指标(本次取70W/m2)

热水热负荷计算公式:Q=[K·m·V(tr-t1)/T] ×1.163 式中:Q—生活热水热负荷(W);m—人数或床位数; V—生活热水用水标准[L/(人·d)] tr—生活热水计算温度,一般为65℃;t1—冷水计算温度;T—热水用水时间(h);K—小时变化系数,一般取1.6~3.0。.供水人均综合指标法人均综合指标是指城市每日总供水量除以用水人口所得到的人均用水量。Q=Nqk Q —— 城市用水量 N —— 规划期末人口数

q —— 规划期内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 k —— 规划期内用水量普及率

篇2:城市电力工程规划

【摘要】山地城市由于地形地貌及地质等自然条件的约束,道路系统独具特色,道路规划与道路设计也存在一些鲜明差异。在道路规划和实际建设过程中,山地城市有别于平原城市,需要研究探索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制定对策,以达到道路规划与设计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作者简介:陈星斗(1974-),男,四川南充人,曾任职于重庆市规划局,现任职于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工学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对于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根据交通需求分析,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1],规划设计人员一般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等规划规范进行规划设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技术参数是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城市道路项目具体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在城市道路工程进入项目层面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要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在开展道路设计时,设计单位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等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和控规确定的城市道路技术参数,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边坡、桥隧结构、交叉等方面进行工程设计。对于平原城市,由于道路多为直线、地形起伏不大等原因,城市道路一般都能够按照控规确定的道路规划参数进行设计,并满足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但是对于山地城市,由于其地形高差大,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质地貌也十分复杂,规划的道路网络通常依山就势,呈现出自由式和组团式布局的特点,道路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因为与控规编制时所依据的设计规范不同、设计深度要求不同、项目所在区域建设内容综合配合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很难满足控规所确定的道路技术参数,比如重庆、攀枝花等西部山地城市,以及青岛等一些东部城市。笔者在本文中将对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主要差异进行一些探讨。

1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规范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笔者通过梳理道路设计规范和道路规划规范,现将两者存在的一些主要差异阐述如下:

1.1平面线形

缓和曲线:系曲率渐变的曲线,一般采用回旋线,以使与汽车由直线进入圆曲线时行驶顺畅,不存在曲率突变。加宽:按道路设计规范,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内侧加宽,其加宽值经过计算确定,并在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以适应行车转弯时的横向宽度需求。平面线形方面的差异,导致控规成果既有可能圆曲线和直线在半径、长度等线形方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也有可能在道路宽度等方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从而致使道路设计与控规成果有很大的差异。

1.2纵断面

由于变坡点设置、坡度、坡长、合成坡度、平均坡度等方面的不同,实际设计标高与规划道路标高会有较大出入,影响规划道路本身和周边地块高程。

1.3横断面

实际设计横断面可能会超越控规确定的道路宽度,或者只有缩减控规确定的道路宽度。

1.4平纵横断面线形协调方面

在道路设计中,需要按规范进行平纵断面的协调设计,如平曲线和竖曲线应尽量重合,以避免所产生的.视线诱导突变和排水困难;平曲线和竖曲线大小要保持均衡;避免在凸型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型竖曲线的底部,设计小半径的平曲线和反向曲线的变曲点,否则会引起视线诱导错误而引发危险;在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面线形的反复凹凸,即避免规划多个变坡点等等[2]。而上述原则,在规划规范中没有要求,规划设计通常没有考虑。

1.5其他交通设施方面

道路设计规范对停车港、展宽段等设施均有直线和缓和曲线长度、转弯半径大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而规划规范没有详细的设计技术要求。因此,在道路设计时,这些设施的平面线位将会与控规确定的平面有一定出入,从而影响道路本身和周边地块用地。

2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其他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2.1工程地质方面

在规划设计阶段,没有进行工程地质勘探,也基本无法考虑工程地质对道路的影响。而在道路设计阶段,因为工程地质勘探,可能会造成道路方案重大变更。笔者曾在重庆某一地区开展道路设计时,先按规划道路进行设计(图3中实线所示),在K0+700-K0+850段有高挖方,将产生四级边坡,防护工程量巨大。同时,地质勘探表明该路左侧山体属于顺层地质,道路将位于顺层中间,将会较高切割顺层岩层,极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规划道路在设计阶段出现了工程量和地质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调整道路平面线形和道路设计标高,线路向右偏移约30多米,既使得道路平面位于山体底部,又使得设计标高与岩层标高相适应,从而不切割岩层,保障了道路安全,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调整该条道路设计,将引起该路和涉及周边规划道路的规划参数调整。

2.2土石方方面

在控规阶段,道路主要依据地形制定规划标高,没有进行道路和周边地块的土石方详细测算。但是在道路设计阶段,一般不仅会对道路本身土石方平衡进行设计,还会综合周边地块开发性质进行一定区域的土石方平衡设计。比如,一般而言,对于工业仓储等需要地块平整的土地,需要考虑其场平土石方,对于居住地块,由于开发商的开发模式和建筑形态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一般不考虑其场平土石方。在综合了道路土石方和地块土石方情况后,出于经济考虑和工程实际需求,道路设计标高可能会对控规道路标高做出较大幅度的调整。

3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差异的对策探讨

由以上不难看出,在山地城市中,道路规划与道路设计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设计时所依据的规范不同以及设计深度不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道路规划主要是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规范规定进行路网系统的规划,而这些规范规定并没有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提供设计层面的具体技术性规范性要求。同时,受设计阶段、编制费用、技术力量、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道路规划不可能达到道路设计深度。但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道路参数相比较地块性质、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其恰恰又具有外部控制性、精确性等特点,在规划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规划管理日趋精细化、精准化和程式化的今天,这就形成了目前道路规划在山地城市中的最大问题,即规划成果不能达到具体项目规划管理要求的深度,导致在山地城市实际道路建设和规划管理中,经常需要用道路设计成果来修正控规,增加规划管理流程,并增加了修改规划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经济成本等不必要的社会成本,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为了尽最大努力消除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差异,从而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笔者试图提出以下对策以供探讨:

3.1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增加工程设计部分内容

山地城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可以增加道路网络工程设计部分内容。该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设计和片区土石方平衡设计。在道路工程设计部分,增加片区地质初步勘探,对每条道路进行工程设计,包括平纵横设计、交叉口设计、边坡设计等内容;在片区土石方平衡部分,对道路、周边地块进行土石方平衡综合考虑,修正道路设计标高。道路工程设计与片区土石方平衡两者应紧密配合,相互协调。

3.2研究制定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规范

重点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方面研究制定道路规划规范,可在道路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提炼简化,并适当放宽标准,以便道路设计时有充分余地,而不致重新按程序调整控规道路规划引起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人力成本等社会成本的无谓增加。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浪费部分道路沿线用地,造成用地利用不经济,因此,需要出台灵活的用地管理政策。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地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平原城市存在很多不同,本文仅对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我们还需要对山地城市中竖向规划、地形适应性、建筑物与交通设施关系、滨水临山地区等很多独具特色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于形成完整的山地城市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篇3:城市电力工程规划

当电力成为当代社会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及一个城市发展进步的基本需求的同时, 关系电能输送的电源电网建设, 便无可争议地成为关系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及城市和谐发展的基础性项目。然而, 当前电网建设中的立项、征地、环保、动迁、补偿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老大难”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中, 规划电网建设应优先考虑, 应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浑然一体。以往的电网建设中, 遇到问题通常只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若能将电网规划为列入城市总体规划, 形成常态机制, 专门为电网建设开通绿色通道, 那么电网建设中的不少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可以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电网提供有力保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应该意识到电网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关键意义, 真正给予电网工程建设全方位支持, 保证工程建设畅通无阻,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一经列入整体规划, 就不允许随意更改, 哪里出现阻碍, 哪里的政府就必须解决, 视电网建设为己任, 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将电网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 才能使电网建设拥有发展空间和法律保障, 尤其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相对比较落后的山区县市, 电力规划中显得更为重要。在山区县市, 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区供电负荷增长速度加快, 从而使得原有的电网布点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 同时又受到地方矛盾影响, 电网建设的地域和空间均受到限制, 使得电网建设矛盾日益突出, 许多亟需新增的各类输变电工程用地和高压走廊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都显得比较困难。

面对长年复杂的电网建设外部环境, 必须拓展电网规划思路, 主动和地方政府部门协调, 使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相衔接, 确保电网健康顺利发展, 对各级电网作出详细规划和展望, 将电力设备设施布点和电力线路通道等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做好电网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的融合

电网规划和线行选择、变电站建设等项目一直受到用地审批的制约, 前期工作难度巨大。电力企业始终在寻找突破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在进行电网规划时, 应该突破传统的电网规划的概念, 从概念性规划开始就同步考虑电网规划的定位与需求。为了做好电网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的融合, 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 电力企业必须紧密与地方政府合作, 积极参与概念性总体规划的编制。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 将电力专项规划作为其总体规划配套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之一来开展。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时, 将电力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变电站用地红线、线路走廊等全部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力专项编制全过程应该由政府牵头, 供电企业主导。供电企业深度参与总体规划编制, 并与城市规划同步开展电力专项规划, 必须能收到以下几点成效。

(1) 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实现全方位对接与融合。

(2) 供电企业的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3) 由政府牵头所编制完成的成果更容易被落实到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成果之中去, 能够更有效地落地执行。

2建设绿色环保节能电网

城市的高速发展带动电力负荷强劲增长, 导致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土地资源矛盾日趋严重;同时, 降低电网损耗已作为反映社会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节约土地资源、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也是理顺城市总体规划和电网规划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来架空线路随路网建设,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利用, 避免对城市用地造成割裂, 但日积月累“蜘蛛网”式的架空线同样有可能成为电网建设中的短板。因此采用电缆埋地方式较优, 为了避免道路反复开挖, 为电缆运行创造比较好的条件, 譬如在道路建设的同时, 应当同步完成电缆管廊的建设, 将节能、环保、高效、和谐等理念全面落实到电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 实现效率最大化、资源节约化、环境友好化、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电网。

在城市规划阶段同步开展电网规划, 确保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按照城市饱和规划, 在变电站布点、线路走廊在规划阶段进行统筹优化,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设计方面, 知识城规划的变电站设计将注重保护周边自然环境, 在建筑艺术和风格的处理上将尽可能与周边建筑一致, 同时将注重对居民住宅等建筑物和绿化的隔音等作用进行优化, 使电力设备设施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在设备选型方面, 优先考虑选用占地面积小、维护少、噪声及电磁干扰水平低的电气设备, 同时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 采用环保节能材料。在建设方面, 由政府统筹在知识城市政道路建设时同步建设电力管廊, 避免了城市道路重复开挖, 也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

摘要:文章阐述了城市电力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长年复杂的电网建设外部环境, 必须拓展电网规划思路, 主动和地方政府部门协调, 使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相衔接, 确保电网健康顺利发展, 对各级电网作出详细规划和展望, 将电力设备设施布点和电力线路通道等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4:如何做好城市规划与电力前期规划

摘要:在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电力规划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力的发展也与我国城市的发展进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与电力前期规划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述,并对城市电力规划的主要问题以及电力规划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电力前期规划;注意事项

1.城市规划与电力规划两者的关系

城市规划即城市内部的布局和未来的发展平面分布,根据城市本身的地理位置和社会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动态变化来合理的确定城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需求的目标,从而为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而电力规划属于城市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适应城市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电力标准,并且就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相应的自然资源分布因地制宜、合理的设计一整套用于电能的产生、输送、变电和企业居民用电合理的规划方案。总体来看,从两者的定义出发,城市规划和电力规划是密切相关,相互配合的,一个城市的现代化质量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先进的电网架构作为保证,而电力规划的布置和实施也不能脱离实际,应该服务于当前的城市发展水平和规划目标,所以这两者的规划是互为参考,相互协作的。而就作为两种实体的具体规划来看,它们又是相互独立的,电力的规划需要非常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作业质量,一旦受到来自各方面人为的干扰,都将对电网的设计和完善带来很大的难题,而且可能完全偏离当初城市规划的目标,所以要坚持电力系统的独立性,保证它能高效、安全可靠的输送电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2.城市电力规划的主要问题

2.1城市电网系统电源的选择和分布问题

电能的产生作为电力系统的源头,是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所以正确选择电源功率的大小和在城市布点对整个电力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先分析当前电力系统中电源的情况,同时以最近几年城市用电量的整体数据和未来的发展状况为依据,根据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出一套既能使城市建设良性发展又能让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电源管理的方案。影响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电能自身供应紧张等重要的因素,所以在电力规划中很难在一个城市中形成一个独立的供配电系统,这时就需要结合电网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多城市的大型的电力系统来对城市的电力资源进行规划。总而言之,电源的选择和分布是一项重要工程,要进行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各种数据作为依据,并就当前城市的发展速度,提前建立好电能的扩容和优化工作,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2.2城市的供配电网络规划问题

对于城市建设中的供配电规划,设计者们应该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电力系统规划作为指导性文件,在保证城市科学发展和科学安全用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城市在发电和供配电上面临的问题和状况,结合实际可靠的数据来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和电能维护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合理的提出关于未来的电网发展和改造的原则和方向。

2.3电力网络施工作业问题

电力网络施工作业主要是指变电站站址和电缆廊道的规划建设,通过实地了解各个乡镇变电站的位置和电缆线路的通道遇到的实际问题来科学地对各变电站的结构、电缆的走线分布进行规划。一定要实地的去规划各变电站和电缆通道的规范性和标准,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集中式控制,在城市的电力规划图中,标定各变电站和电缆走线所在的具体位置,为电力故障的维修减少作业时间,使电力规划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

3.电力规划应该注意的问题

3.1根据供用电需求确定规模和网络结构

众所周知,任何的设计和规划方案都是需要很多的数据资料作为支禕,才能使项目和方案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所以城市电力规划也不例外,因为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就是对电力规划中的细节问题的一个全面掌握,对目标城市的供电状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后续的分析和设计提供原始的数据资料。具体来讲,一个城市关于电网系统的耗电量的数据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收集最近几年该城市内用电统计的分类数据,根据实际的需求确定变电站规模和位置,标定城市目前电力网络的地理分布图,图中需要详细标注变电站和输电电缆的电压等级和输配电线路相应的空间走向问题,合理安排变电站和线路廊道分布,绘制相应的电力网络分布图;绘制电力系统的主控制网和子控制网的接线图;对于未来的负荷预测和电网改造的资料都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作为规划工作的指导文件。

3.2电力规划要做好城市用电负荷预测

一个城市的发展与其城市的规划是离不开的,通常来说,城市规划要明确不同地块的用地性質,比如,有住宅用地、商业用地以及行政办公用地等。对未来土地用途的规划为负荷预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用电负荷由于其类型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因此,负荷分类只有对应着城市规划中的用地分类,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充分地考虑,从而为城市用电负荷的预测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用电负荷进行预测主要可以结合历史负荷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来进行。这两种对负荷进行预测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是如果所选取的参数合理,其所得到的结果从基本上来看是一致的。

3.3对电力规划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对环境进行保护的问题也日益提到议事的日程中。因此,在对城市电力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以低碳环保的理念作为规划的根本原则,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充分地重视,在对运行线路进行选择时,应选择具有低能耗性质的且对环境污染小的设备,并大力推广并使用环保节能的电力材料。在对城市电力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得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还要对环保进行充分地重视,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环保的需要。

3.4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以调查为依据来进行电力规划

城市电力规划要以事实为根据,在对当地的基本用电情况和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方面进行充分地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对当地产业结构情况的了解,来对电力规划进行分析。除了对相关城市的背景进行了解外,还要对当地的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城市发电厂的位置、供电电源的种类、装机容量,城市的电网结构、电压等级、各级电压变电所容量、数量、位置及用地,另外,还要深入的分析和学习城市电力部门制定的城市电力网的规划资料。

4.结语

综上所述,整个城市的发展定位与城市建设规划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在城市的整体建设规划中,电力规划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良好的电力规划能够为城市规划的完善提供保证。对城市规划与电力前期规划进行协调不仅能够使得电力能源得到有效地节约,使“低碳经济”得到切实地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城市发展做到有理、有利和有节。要使得电力规划与城市规划以及地区电力系统总体规划的要求相符合,就要对电力规划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高度的重视,从而使得城市建设规划与电力规划有机统一起来,最终共同促进整个城市的建设整体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东燕.论城市电力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J].科技资讯,2012(36):45—46.

[2]龙江荣.关于城市规划与电力规划之间的问题探究[J].科技传播,2011(23):55—56.

篇5:城市电力工程规划

在如今城市发展加速,城市人口剧增,城市可用闲置土地逐渐枯竭的背景下,城市对于竖向空间的开发有着必然的要求,而地下空间的发展必然是其中的重点。地下空间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将纳入主流,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必然离不开规划的前期布置。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城市规划的任务就是将城市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各个部分整合到一起,使城市在不断扩张的同时更要适宜人们居住,而地下空间的开发更要严格按照规划的指导,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脱离开前期规划的指导,大成本的投入地下空间必将造成不良的后果,毕竟地下空间并非事宜人类长期居住生活的场所,但在地面空间有限而又有刚性需求的情况下,下部空间的开发将大大的缓解交通、购物、停车等非长时间逗留场所的拥堵情况。如果离开了地表大量的人流的需求,地下设施必将脱离人们的主流选择,大额的投入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有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他所在的环境独自存在,地下空间尤其如此,只有充分融入城市的日常运作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比如说地铁车站就要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居民区或者商务区,而地下的停车场建设也是解决地表车辆拥挤的必要方法之一,而诸如地下商场,地下影院、餐饮、加工厂房等都是对下部空间开发的美好愿景。而这一切,都要有前期的城市规划来做整体的布置,虽然不能说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城市规划属于从属关系,但是地下空间的建设确实需要围绕规划的愿景来实施,而在规划的过程中也要提前做好后续地下空间的开发计划,使得地面与地下成为一体的结构,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

老师常说城市的发展要规划先行,确实如此,规划应当做的到位,而后续的建设工作更应按照规划所设想的合理有序的完成,真正的做到规划所设计到的合理的人机关系,达到和谐共荣的生态城市。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08孙文强

篇6: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最终版]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

一.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内容

(一)总体规划的内容深度及图纸

深度:1.确定排水制度;2.划分排水分区,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3.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雨污水主要泵站数量、位置,以及水闸位置;4.确定污水处理厂数量、分布、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5.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6.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

图纸:1.排水系统现状图;2.排水系统规划图。(排水设施的位置、用地、排水干管、渠的布置、走向、出口位置等。)

(二)分区规划的内容深度及图纸

深度:1.估算分区雨、污水排放量;2.划分排水系统;3.确定排水感官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图纸:1.现状图;2.规划图。(设施位置、规模、用地范围、雨污水干管渠的平面位置、走向、控制管径、排放口位置。)

(三)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及图纸

深度:1.雨水、污水排放量的统计计算;2.排水系统的布局、管线走向、管径进行计算复核,确定管线平面位置、主要控制点标高;3.污水处理工艺提出初步方案;4.在可能条件下,尽量提出基建投资估算。

图纸:规划图(排水设施位置、规模、用地范围、排水管走向、位置、管径、长度和主要控制点的标高,出水口位置等。)

二.排水系统的体制 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分为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和降水。排水系统就是解决上述三种水。

(一)分流制排水系统

1.完全分流制;2.不完全分流制

(二)合流制排水系统

1.直泻式合流制;2.全处理合流制;3.截流式合流制(增加溢流井)

三.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及平面布置

(一)城市污水排除系统

1.室内(车间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 2.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污水处理厂

5.污水出口设施

包括出水口(渠)、事故出水口及灌溉渠等。

(二)城市雨水排除系统

1.房屋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包括天沟、竖管及房屋周围雨水管沟; 2.街坊或厂区雨水管渠系统;

3.街道或厂外雨水管渠系统,包括雨水口、支管、干管等; 4.排洪沟i 5.出水口(渠)。

雨水一般就近排入水体,不需处理。地势平坦、区域较大的城市或河流水位高,雨水自流排放有困难的情况,应设置雨水泵站。

(三)排水系统的平面布量

(1)排水系统分散布置还是集中布置(2)污水处理厂及出水口布置

(3)污水主干管的位置

应考虑使全区的干管便于接入,主干管不能埋置太浅,避免干管接入困难;但也不能太深,给施工带来困难,相应增加造价也是不适宜的。原则上在保证干管能接入情况下尽量使整个地区管道埋深最浅。主干管通常布置在集水线上或地势较低的街道上。如地形向河道倾斜,则主干管常设在沿河的道路上。从结合道路交通要求考虑.主干管不宜放在交通颇繁的道路上,最好设置在次要街道上,以便于施工及维护检修。主干管的走向取决于城市市局及污水厂的位置。主干管最好以排泄大量工业废水的工厂为起端,这样在建成后可立即得到充分利用,有较好的水力条件。在决定主干管的具体位置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主干管与河流、铁路等的交叉,同时避免穿越劣质土壤地区。

(4)雨水管渠布置

根据分散和直捷的原则,密切结合地形,就近将雨水排入水体。布置中可根据地形条件,划分排水区域,各区域的雨水管渠一般采取与河湖正交布置,以便采用较小的管径,以较短距离将雨水迅速排除。

四.污水管道的布置与埋设

(一)平面布置(定线)

城市污水管道按其功能与位置关系、可分为主干管、干管、支管等。

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通常设置在污水量较大、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当道路宽度大于40m时,可以考虑在道路两侧各设一条污水干管,这样,可以减少过街管道,便于施工、抢修和维护管理。

(二)污水管道的埋深

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汁规范规定,没有保温措施的生活污水管道及水温与其接近的工业废水管道,其管底可埋没在冰冻线以上0.15M,但应满足最小覆土厚度的要求。

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污水管道在车行道下覆土厚度应不小于0.7m;在没有车辆等动荷载的地段,其最小覆土厚度可以适当减小。

为了满足卫生设备连接的要求,住宅排水管的出户管,其最小埋设深度通常为0.55一0.65m,因而污水支管起端的埋深一般不小于0.6一0.7m。街道污水管起点埋深(图2一8),可按下式计算:

H=h十il十Z1—Z2十Δh 式中:H一—街道污水管起点的最小埋深(m);

h——街坊污水文管起端的埋深(m); i——街坊污水支管和连接管的坡度; l——街坊水支管和连接管的长度(m); Z1——街道污水管检查井的地面标高(m);

Z2一一街坊污水支管(或住宅排水管的出户管)起端检查并的地面标高(m)Δh——街道污水管底与接入的污水支管的管底高差(m)。

对于一个具体管段,按上述决定最小埋深的三个条件可以得出三个不同的埋深限制数值其中最大值即是该管段的最小埋深。

在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起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控制点管道的埋深,往往影响整个污水管道系统的埋深。团此,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减少控制点管道的埋深。

除考虑管道的最小埋深外,也应考虑污水管道的最大埋深。管道的最大埋深决定于上壤性质、地下水位及施工方法等。在干燥土壤中一般不超过7—8m;在地下水位较高、流砂严重、挖掘困难的地层中通常不超过5m。当管道理深超过最大埋深时,应考虑设置污水泵站等措施。以减少管道的埋深。

为了满足衔接与维护的要求,在污水管道系统中,通常要设置检查并。在检查并中,上下游管道的衔接必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①要避免在上游管道中形成回水;②要尽量减少下游管道的埋没深度。

五.估算城市污水量

(一)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标准

城市居民每人每日的平均污水量,称为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标难。

(二)变化系数

城市生活污水量逐年、逐月、逐日、逐时都在变化。在一年之中,冬季和夏季的污水量不同;一日之中,白天和夜晚的污水量不—样;各小时的污水量也有很大变化;即使在一小时内污水量也是变化的。但是,在城市污水管道规创设计中,通常都假定在一小时内污水流量是均匀的。这样假定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不致影响设计和运转。

污水量的变化情况常用变化系数丧示。变化系数有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和总变化系 数:

(六)城市污水量

计算城市污水量的方法常用的有累计流量法和综合流量法。在规划设计中,应根据所规划的项日对污水量准确程度的要求选择计算方法。

1.累计流量法

这种计算法不考虑各种生活污水及各种工业废水高峰流量发生的时间。而假定各种污水都在同一时间出现最高流量,并采用简单的累加法计算城市污水流星。这样计算所得的流星数值与实际情况相比是偏高的。

2.综合流量法

是根据各种污水流量的变化规律,考虑到各种污水最高时流量出现的时刻,由一日之中各种污水每小时的流量资料,将同一时刻的各种污水流量相加即可求得一日中城市污水各小时的流量,其中最大值即为经过综合求得的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通常按这个流量规划设计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泵站等。

六.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及步骤

七.雨水管渠与排洪沟(一)雨水管渠的布置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雨水径流的水质虽然和它流过的地面的情况有关,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地形划分排水区域,再进行管线布置。根据分散和直捷的原则,雨水管渠市置一般都采用正交式布置,保证雨水管渠以最短路线、较小的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水体。2.避免设置雨水泵站

3.结合道路系统规划布置雨水管渠

雨水干管(渠)应设在排水地区的低处。一般设在规划道路的慢车道下。最好设在人行道下,以便检修。较宽道路宜设两条管渠;较窄道路可设一条,应由技术经济比较决定。4.结合城市竖向规划与水体利用

雨水管渠的平面布置应和它的立面布置相适应,因此,必须结合城市用地的坚向规划来考虑雨水管渠的定线。对于竖向规划中确定的填方或挖方地区,雨水管渠布置中必须考虑今后地形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对于坡度过大,竖向规划中改造成梯形台地地区,排水中要防止明沟水流速度过大冲刷土壤,引起建筑物的损坏。每层台地最好有单独的雨水排除系统,及时排泄雨水。从排水角度来说,高程规划最好是:房屋底层地面高于街区地面不少于150mm,街区略高于四周街道。

5.要结合街区内部的规划来考虑雨水管渠的定线

街区内部的地形、道路布置和建筑物的布置是确定街区内部雨水分配的主要考虑因素、街区内的雨水可沿街段内小巷两侧之明沟排除。道路上尽可能在较长的距离内用道旁明沟排水。若流量超过道旁明沟的输水能力,可部分地采用街区边沟。

结婚才几个月,浮本来应该是每天和老公腻在一起的。但是最近老公在床上总是提不起劲,总是早早的交了“公粮”,有时候根本不响应我。和朋友聊天,才知道老公这是zaoxie现象,年纪轻轻的,这可怎么办?我可不想守活寡来着;之前还以为他嫌弃我的“飞机场”谁知道却是这个样子?!后来,经闺蜜推荐,我在卫星上找到马天长老中医,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两个周期的马氏丹方,老公彻底雄起了,真棒!现在老公天天缠着我,我有点受不了了„„和我一样的经历不妨+薇【msdf003】 6.设置雨水口

为了便利行人穿越街道,在道路交叉口,雨水不应漫过路面。因此,一般应在路口、道路边设置雨水口。路口设置雨水口的位置与道路路面的倾斜方向有关。

(二)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1.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为了确定雨水管渠的断面尺寸,就必须求出管渠的设汁流量。而管渠的设计流量与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地面情况等因素有关。

雨量大小是用雨量计来测定的。雨量以一定时间间隔内降落在不透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mm)来计算,因此,雨量常用深度表示。

雨水量是以单位时间内降落的雨水深度做单位,称为降雨强度.符号用i表示。

降雨强度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去q(L/(s·ha))来表示。q和i间的关系如下:

2.降雨强度i佰的确定 3.降雨历时的确定 4.重现期的决定 5.径流系数

(三)雨水管渠的设计

(四)排洪沟

洪水一般由暴雨、水库或河堤决口等原因造成、而山洪主要是由暴雨造成。山洪的持点是:坡陡的峡谷、山沟及沟岔中,流域面积小.洪水暴涨暴落,来势迅猛,水流中夹带泥砂,冲刷力大。山区的山谷线通常是—条白然形成的冲沟.平时干涸或水流很小,暴雨时沟内水位急剧上升,甚至溢出沟槽,冲刷两侧地面上的建筑物和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

解决山区洪水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配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大搞山区治山治水工程,如修筑谷坊、梯田、植树绿化、封山育林等水土保持工程,这样,既发展了农业.又制止了洪水暴发.减少了洪峰流量;二是对原有冲沟进行整治和设置排洪沟,减少洪水的袭击。

洪峰流量,可采用小汇水面积洪峰流量公式计算,也可以通过洪水调查资料进行推算。

洪水调查主要是指对冲沟、山溪在近百年来出现的洪峰流量的调查与估算。洪痕是洪水最直接的第一性资料,它对推求洪峰流量有决定性影响。根据调企的洪痕,测量河床的横断面和纵断面,确定河槽纵坡i.然后按均匀流基本公式计算洪峰流量。

径流系数

1.排洪沟布置应结合城市或地区的总体布置进行,力求合理、安全和经济。首先要求在选择厂区、居住区用地时。要摸清洪水汇水面积及流动方向,应将厂房及居住区建在不受洪水威胁的较安全地带;其次.在总体布置基础上,排洪沟布置要与铁路、公路、排水工程相结合;与厂房建筑,居住、公共建筑市置相配合。排洪沟通常设在厂区外围,布置在厂区与住宅区一侧,避免穿越建筑群。排洪沟与建筑屋或山坡开挖线之间,应留有不少于3m的距离.以防水流冲刷房屋基础及滑坡。

2.排洪沟布置要密切结合地形,因势利导。对洪峰流量,通常分散排放比集中排放有利,布置时尽可能利用原有的天然沟渠,适当整修,减少弯道,但沟的断面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排洪沟具体位置宜选在地形平缓、地质较稳定的地带,以防止坍塌,并减少工程虽;同时注意保护农田水利丁招及不占和少占农出。

4.排洪沟设计标准,—般以洪峰流量计算的设计频率表示,所用设汁标准大都在10~100年重现期。7。

5.为减少土石方及创造良好的排水条件.排洪沟的走向.应沿大部分地面水流的垂直方向,并且最好设计成直线形。苦地形复杂,无法设计成直线时,排洪沟转弯处午心线半径一般不应小于沟渠内水面宽度的5f吝,支沟与上沟应尽量采取顺水相交。

6.排洪沟进出口段应设置于地质、地形条件良好的地段。

7.)排洪沟沟底纵坡,应自起端至出口不断增大,以不使沟渠内产生沉积为原则。排洪沟最小容许流速不小于0.4 m/s

8.排洪沟通常采用梯形明渠,尽量避免用暗沟。

(五)城市防洪规划 内容:

1.根据城市的水文资料(如江、河、湖的年,平均最高水位,年平均最低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年降水量,包括年最大、月最大、五日最大雨量,地面径流系数等)及调查城市用地范围内历史上洪水灾害的情况,绘制洪水淹没地区和了解经济损失数字。

靠近平原地区较大的江河城市应拟定防洪规则。包括确定防洪标高、警戒水位、修建防洪堤、排洪闸门、排内涝工程的规则。

在山区城市,应结合所在地区河流的流域规划全面考虑,在上游修筑蓄洪水库、水土保持工程,在城市附近疏导河道、修筑防洪堤岸,在城外修建泄洪沟等。2.城市防洪标准

重要城镇、工业中心、大城市等按100年一遇洪水位来定标准;以200年洪水位校核;一般城镇按20~50年一遇洪水频率考虑。3.城市防洪工程规划

(1)修筑防洪堤岸,同时要解决排涝,要考虑排水口的位置,内部蓄水要考虑地下水的水位可能提高,防洪堤可作道路,但为次要功能。(2)整修河道河堤以束流导引(3)加固河岸(4)整治湖塘洼地(5)修建蓄洪水库(6)修建截流沟

(7)综合解决城市防洪

八.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和用地要求 位置:

上一篇:读钓鱼的启示有感作文下一篇:热心肠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