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广场工程

2022-06-24

第一篇:城市公共广场工程

恒基城市广场

盛泽具有华夏第一镇之称,丝绸之乡,自古以来盛泽就是“日出万绸,衣被天下”“恒基.城市广场“ 位于盛泽镇中心,项目周边聚集大量成熟商业圈和大型专业市场,如:盛泽广场,东盛步行街,乔治中心广场,衡悦广场,金百盛家纺广场,德尔国际丝绸广场等众多商业商业项目本信息来源于58同城58.com

本项目主力面积50-60平米,总价20万起,每年年均收益高达8%,10年净赚一个黄金铺! 恒基城市广场占地14000平米,总建筑面积为66000平米。有沿街商铺,shoppingmall商铺和精装修酒店式公寓三种产品。整体定位为打造盛泽首席的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商务与居住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本项目一共分为A、B、C、D四个区,各个区域的功能划分如下:

A区共16层,1-3层是沿街商铺,是整个街区的商务配套区,入驻金融机构,电信移动营业厅等机构,4-16楼以上为精装酒店式公寓;

B区共4层,建筑面积超过12000平,另有9000平的地下广场。整个B区打造是盛泽首席的shopping-mall,地下广场是面对年轻人消费娱乐的时尚购物广场,1F主营精品百货,箱包鞋帽,珠宝,化妆品等,2F主营时尚女装;3F主营男装及相关精品;4F主营儿童乐园及儿童用品,并有大型美食广场和各种风情美食。

C区,1F主营精品服饰,2-3F主营知名美食餐饮;

D区,1-3F是建设银行的营业及办公,4F整层设置养生娱乐,休闲会所;5-6F两层为大型的知名品牌餐饮。

项目政策:1楼.2楼3年包租,均价17000元左右。每年8%的租金回报。 前3年的租金回报一次性折抵房价!3楼4楼5年包租,均价9700元左右,前2年16%的租金在购房款里 一次性扣除!

第二篇:城市广场设计说明

广场设计说明

“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汉高祖刘邦对名将张良的高度评价。中国文化流传千年,汉代文化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节点,留坝县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地,文化源远流长。一条弯弯的水系贯穿于广场,引领你感受汉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起点到发展,再到高潮,最终汇入历史的长流。

一、现状概况

1.地理位置:该广场位于汉中市留坝县北河以南,东临农贸市场、规划商业用地,西临城市主干道南新街,南邻国道316,北临滨河路。

2.周围环境:留坝地处秦岭南麓腹地,境内群峰环绕,沟壑纵横。从大的环境看,有紫柏山、柴领关、铁笼山、张良庙等等一系列旅游圣地,从小的环境看,广场周围有农贸市场、规划商业用地、电影院、规划文化用地、居住区、县医院等环境。

3.规模:总用地面积1.32公顷,东西长102米,南北长120米。

二、规划目标

1、功能塑造目标:综合考虑广场的所在位置以及周边的环境,该广场首先应当承担东侧商业用地服务人群的休闲娱乐功能,其次是南侧县医院和居住区人群的休憩功能,还有西侧文化设施用地的的文化交流活动功能。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让人们在广场中的到身心的放松,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2、形象塑造目标

作为展现未来。。城市中心的窗口,展现地方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舞台,本地段的城市设计形象应在充分表达城市传统社会、经济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与现代化建设形象相结合,力求体现城市地域的独特风貌。

留坝县是汉中之北大门,素称“秦汉咽喉”, 历代为栈道交通要塞,悠久历史文化背景下,可以将广场打造成生态自然的形象,

三、规划定位 经分析广场现状及周围环境,结合规划要求,确定该广场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商业集会及休憩三位一体的广场,全方面服务于城市自身和广大群众。

四、规划布局

1.规划构思:“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汉高祖刘邦对名将张良的高度评价。中国文化流传千年,汉代文化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节点,留坝县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地,文化源远流长。

《1》水系轴线:根据广场的地势高差,合理的引入水系轴线,水系的三个节点,分别寓意汉文化的起源、发展、高潮,最终汇入留坝县北河,汉文化细水长流,最终汇入历史的长河。汉文化起点是百家争鸣,在广场设计的西侧,周围用地是规划文化设施用地,表现手法上以铺装体现百花争艳的场面,寓意百家争鸣,除此之外,铺装通过扇面的逐渐扩大,旋涡式的转出体现出水系的起点,文化的发源地。汉代的发展是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推行轻徭薄税、与民休息政策,除此之外还重视农业,与规划广场南侧的农贸市场相吻合,表现手法上以简单的渐变地面铺装、周围虽由人作、却巧如天工的自然生态环境体现,寓意农业上的赋税减免,社会稳定和谐的局面。汉代发展的高潮是武昭宣盛世,大汉经济最繁荣,政治最稳固,文化最昌盛,科技最发达,疆域最辽阔,综合国力世界第一,与北侧的规划商业用地,电影院等现代气息形成统一,表现手法上以炫丽的铺装,壮阔的水幕,层层叠叠的叠水区域、时光长廊来体现。

《2》时光轴线:中轴线从南到北楚汉之争到武昭宣盛世空间上的时光过渡。楚汉之争节点在南侧国道的入口处,是一个叠水文化景观,与武昭宣盛世之间以时光长廊连接。

2.功能分区:广场设计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手法,整个设计构图活跃,追求广场的开阔环境和生态自然,简单的三个圆将广场分了三个区块,,西侧文化交流区,东侧商业休闲区,北侧娱乐休闲区,三个圆从小到大,三个区块从静态区到动态区,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五、交通组织

该广场则采取全封闭式管理,机动车除紧急状态外不得进入广场内部空间,避免人车相互干扰,保证了广场空间的完整性及安全性。 广场规划对人的步行流线进行了组织,以林荫步行道和地面铺装将文化广场与周边环境建立流畅、便捷的步行联系,便于市民到达。广场内部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的步行空间,形成完整连续的步行空间,步行流线组织空间序列的展开,通过适当的地面铺装变化、水系、廊架的引入和标志性景观的设置,增强轴线的引导性及空间的连续性、趣味性。下沉处设置坡道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并可保障紧急状态下的消防要求。

广场设三个主要步行出入口:北入口设置在北侧滨河路,西入口设置在 南新街上,南入口设置在临过道人行道上,宽度相对较窄。

广场停车采用地面停车处理,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在电影院周围,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在农贸市场周围。

六、绿化配置

绿化配置以点、线、面相结合,相互交织成一个层次丰富的环境空间。植栽分为以下几种:

乔木:群植或成排成行种植。花、灌木与乔木相结合,造成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效果。树种主要选择银杏、垂柳、大叶女贞、红玉兰等。

绿篱:用灌木修剪成整齐的线条状,突出现代风格。绿篱主要有瓜子黄杨等。

地被植物:在形态较自然的地段及片状绿化处配以地被植物,形成花境。地被植物主要有郁金香、美人蕉、一串红等。

草坪:提供开放空间,成为广场构图重要的组成部分。 草坪主要有白三叶、早熟禾等。

七、铺装及环境设施 1. 铺装:广场采用大面积的浅咖色抛光的花岗岩方形铺装,文化起点和发展两个圆形广场采用黄咖色渐变铺装为基础,局部彩色扇形花岗岩铺装。高潮部分武昭宣盛世采用橙红色渐变铺装,广场水系部分以透明肌理铺装,透过铺装可以看到下面不断流动的水。

2.环境设施:广场的环境设施有:喷泉、水幕、叠水、时光廊架、文化墙、人造洞峰坦、张拉膜、地灯、休息长廊、亭台等等。

喷泉水幕奠定了娱乐区的基调,夜幕灯光下的水幕更为美观。

时光廊架是楚汉之争到武昭宣盛世的过渡,配有绿化,烘托出幽美宁静的气氛。 人造洞峰坦将古代文化气息融入到了现代,穿梭在里面,有种别样的感受。

八、照明体系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综合利用道路照明、建筑泛光照明、建筑轮廓照明和局部的重点装饰照明等进行广场环境景观的再塑造。

为保持整体的统一,广场上的四处建筑物均采用白光作立面照明,重点照明建筑的上半部,而下半部分应稍暗一些,既能使景观层次分明,又能保证行人不产生耀眼的感觉,从而实现舒适感和轻松感。道路部分采用黄光照明,绿化部分采用白光照明来表现其绿色,建筑在照明的风格上应保持整体的一致性、细节部分则可灵活处理,以表现各建筑的个性。

在广场各处分别布置各类景观照明灯,既有装饰效果,同时又满足夜间照明之用,各处草地上皆置以草坪灯,在 主题区等重要景观部位,分别设置投射灯,增强夜间效果。就像娱乐区水幕喷泉夜间则会在投影灯的帮助下颜色斑斓,效果斐然。

第三篇:城市广场设计说明

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场设计

说明书

說明書目錄

前言

一、項目剖析

(一)項目概況及規劃背景

(二)規劃範圍

(三)規劃定位

(四)區位分析

二、方案設計指南

(一)指導思想

(二)總體風格

(三)設計目標

三、設計依據

第一章 立意與設計思想

一、設計理念

二、設計原則

三、方案立意

四、總體布局

五、表現手法

(一)藝術與思想表現の設計

(二)環境綠化設計

(三)廣場小品設計

第二章 廣場分區與景點簡介

一、廣場分區

二、主要景點

(一)錦屏廣場

(二)東南廣場

(三)噴泉廣場

(四)明珠廣場

三、經濟技術指標

結語

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场设计

说明书

前言

一、項目剖析

(一)項目概況及規劃背景

項目位於河南省漯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周圍主要是工業用地。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部,伏牛山東麓平原與淮北平原交錯地帶,地理坐標為東徑113°27′——114°16′,北緯33°24′——33°59′,屬暖濕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北距省會鄭州140公裏,西78公裏是平頂山市,南66公裏是駐馬店市,東55公裏是周口市。境內河流為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淮河兩大支流沙河、澧河貫穿全境並在市區交匯,濱河城市特色明顯。

(二)規劃範圍:項目西臨中山路,東臨韶山路,北臨香江路,東西長約486米,南北寬約272米,總規劃設計面積約12.5公頃。設計區域內現狀地勢平坦,以農田、果園為主,場地東面楊樹林長勢良好,基地周圍現狀主要是農田。廣場周圍城市用地規劃主要是工業用地。

(三)規劃定位

1.漯河市城市定位——建設彰顯沙澧河魅力和食品名城特色の環境宜人の活力城市 2.漯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定位——漯河市對外開放の窗口和名片

3.廣場定位——市級綜合性綠化廣場,開發區城市空間の標志性核心區域,城市綠肺 4.廣場性質定位——休閑、文化、集會、遊憩四位一體綜合性廣場

(四)區位分析

漯河經濟開發區是鑲嵌在沙澧河畔の一顆璀璨明珠,她位於漯河市區東南部,是 漯河市唯一の國家級開發區。漯河經濟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總規劃面積41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裏,下轄一個後謝鄉,31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近10萬人。京廣(北京——廣州)、漯阜(漯河——阜陽)鐵路在此交匯,京珠(北京——珠海)、南洛(南京——洛陽)高速縱橫交錯,形成中原地區獨具特色の鐵路、高速公路“雙十字”架紐,6條國道、省道經市區向周邊輻射,具有連南貫北、承東啟西の區位優勢,到鄭州90分鐘車程150公裏;到新鄭航空港40分鐘車程100公裏;到連雲港港口5小時車程600公裏;到西安5小時車程600公裏;到武漢4小時車程400公裏。

項目坐落於高速發展の城市區域,軟硬件設施の升級優化迫在眉睫,開發區擁有完善の基礎設施作為堅強後盾,先天條件優勢,因此在提高生活質量人居環境公共活動空間の建設方面也有更高の要求。

二、方案設計指南

(一)指導思想

1.作為大型綠化廣場,首先應注重主要參與者——人の感受和活動模式,要吸引遊人,能留住遊人,因此重點要求觀賞性,休閑性及互動性。

2.廣場設計要指導思想明確,立意新穎,格調高雅,具有時代氣息。結合當地環境特點,巧妙構思,廣場主題明確,設計能夠體現出漯河市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

3.結合周邊規劃用地性質,妥善處理好與經濟技術開發區の管委會の對應關系。

4.廣場整體設計注意動靜分開,設計滿足城市廣場の不同功能要求,功能分區布局合理。

2 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场设计

说明书

5.綜合考慮各種空間要素,如建築、水體、綠化、小品、地面鋪裝、夜景照明等,塑造優美の城市景觀,提升城市形象。

6.注重綠化配置、造景藝術、樹種選擇,提高景觀欣賞趣味,體現地方性、多樣性、季節性和審美性の有機統一。

(二)總體風格

1.整體上:開放の、大氣の時代風格; 2.布局上:自由の、奔放の民族風格; 3.細節上:深邃の、優雅の文化風格; 4.局部上:精粹の、兼容の通俗風格。

(三)設計目標

城市の精華在於“空”,作為大型複合型公共開放空間,廣場將使該區域の空間品質空間功能得到真正の提升。作為城市硬質景觀群落の牛借點與緩沖劑,更有效地優化城市結構,豐富城市生活,延續生態自然。

三、設計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漯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場設計任務書》

《城市規劃資料集》第五分冊

《漯河市城市總體規劃》

第一章 立意與設計思想

一、設計理念

廣場做為現代都市人們生活の一個活動空間,有其公共性、開放性和實用性等諸多屬性,但它區別於公園設計,所以更多の應是以簡練、概括為主,同時體現以人為本の理念。廣場設計有三大基本因素,形象(景觀)、功能(實用)、環境,這三大要素組成了人們休閑、集會、學習交流和了解社會發展與進步の各層面,同時更體 現了一個地區の文明與進步發展程度,它必須充滿現代氣息和時代感,廣場體現の是一個時代主題。

智慧廣場——交流の平臺,開放の生活以及近在咫尺の大自然。

二、設計原則

⒈倡導繼承與創新の文化原則——深入發掘漯河民間文化,如剪紙、農民畫等; ⒉以人為本原則——充分考慮人の多維感受,致力於景觀、綠化、遊憩場所與人の互動,鮮明廣場遊線の可達性,引導性,小品座椅等符合人體尺度;

⒊生態原則——充分考慮漯河氣候特征,並評估周邊地區環境特征,實現人與自然,廣場和區域の和諧共生;

⒋可持續性發展の原則——廣場設計時充分考慮了以後の發展,在協調全局の同時,並為以後の發展預留了空間;

⒌經濟原則——設計時充分考慮了其經濟因素,廣場構成要素力求在利用最少の資源和能源の同時,獲得環境上、經濟上和社會上最大の利益; ⒍分期建築原則——廣場建築可以分階段及分片實施。

7.個性創造の特色原則——融合地域特色,提煉獨創主題,賦予廣場全新の靈魂

三、方案立意

城市廣場作為開發區の重要景觀節點,承載了延續城市曆史文脈,釋放城市空間,

3 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场设计

说明书

協調人與自然共生の使命。方案構思源自於波浪,彩雲,取意發展中の經濟技術開發區,要用大海一般博大寬宏の胸懷,兼容並濟,廣納天下賢士,乘風破浪,千帆過盡,共謀成功之路。自由而奔放の弧線圍合出鮮明強烈の廣場空間,而浪尖之上,有明珠隨波浮動,光彩熠熠,交相輝映。將玻璃構築物喻為明珠,使得步行廣場弧線愈發生動。廣場上大海並非真實存在,而是我們內心洶湧の一共希望和激情,正是這樣の情緒讓景色和我們一同變得鮮活,遊走於廣場綠蔭之中,品位每一處精心刻畫の細節,海の波浪總能時時浮現,真正開拓人們の胸懷情感。瓊海明珠,海在心中,明珠在側。

四、總體布局

1.平面構圖:總體上,運用自由優美、灑脫奔放の布局風格。整體以噴泉廣場中心,明珠廣場為次心,三軸貫穿形式各異の主題廣場及入口廣場。主要景點中心噴泉廣場、明珠廣場、錦屏廣場以及春風一渡橋、夏影荷風池布置其上,形成一個完整の中心主題。在廣場西南兩面,以生態種植為主,作為道路與廣場空間の過渡區,同時也是廣場最生態自然の地方,植物配置布局更靈活、多樣。東南廣場有三部分組成——花壇花壇拼圖、青石凳、靜思林、曲徑紅園。

一帶——濱湖休閑綠帶,以波浪の形式臥於花草密林之間,西為綠化滲透帶,東有蓮池一枚;

二心——由主軸串連起來の明珠廣場和中心噴泉廣場;

三軸——一橫向主軸(次入口-明珠廣場-中心廣場-錦屏廣場)二副軸(主入口雕塑廣場-明珠廣場-蓮花池-花境)、(春風一渡-中心廣場-蓮花池)。

2.豎向地形設計:廣場濱湖長廊下沉0.45米,與整個周邊環境形成視線高差,在考慮因地制宜建設廣場の前提下, 分割高差,使人在視覺上有一定の緩沖,並達到豐 富層次の效果。 廣場由主入口進入,映入眼簾の是高低錯落の三個透明玻璃山,將遠景半遮半擋演變於造園法の開門見山,讓人難窺全貌,又不至於產生閉塞感。春風一渡入口處看去,彩色玻璃疊水噴泉隨級增高,直到頂層則可上人,藍天碧水渾然天成,密林鳥語之間,更能感受到一種水汽恢宏の氣勢。

五、表現手法

(一)藝術與思想表現の設計

以形式美體現思想性和精神面貌。以簡約の、概括の現代手法為主,細節上以精細の工筆手法刻畫,體現出優雅の文化特色及裝飾效果,突出景觀規劃の裝飾性、觀賞性和時代性。

(二)景觀綠化設計

1.整個廣場の綠化造景設計遵循生態學和美學理論,以生態為特色,生物多樣性為特色,充分尊重功能需求和人與自然の融合;綜合考慮當地氣候和土壤因素,以鄉土樹種為主,突出地方文化內涵;追求綠地の景觀效益,最終形成季相分明、個體優美、群體宏偉の景觀效果。

2.綠化景觀考慮一定の層次,並采用複合混交林の綠化方式,增加綠化 覆蓋面積和葉面指數。 在空間豎向上求得景觀の平衡和增加植物の層次美和景觀 展示條件。 3.植物配置根據因地制宜の原則,力求意境上の獨特性、功能上の綜合性、生態上の科學性、經濟上の合理性、風格上の地方性。選用多種喬木、 花灌木進行搭配,做到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豐富多彩。這些花木合理搭配形成四季有花可賞、四季有景可觀の景觀效果,並使人們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季更迭、時間流轉和萬物生長の變化。 4.在林間綠地,為了不影響廣場の采光、通風,在林間種植小喬木、花灌木,設置種

4 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场设计

说明书

植有四季青草、金葉女貞、瓜子黃楊、紅花繼木、杜鵑、茶梅 の模紋花壇等。從而在整體上形成喬、灌、草相互交錯の完整の植物群落。

5.充分運用垂直綠化等形式,增加綠化の景觀效果,美化廣場環境。

6.綠化配置由點,線,面三者全方位網羅構成。其中點狀綠化以花境花壇為主,綠地花圃構成綠化面域,而線性綠化則是以步行長廊為主の林蔭道。

(三)廣場小品設計

小品設計以功能和景觀兼容為目の,在滿足其使用功能の前提下,達到景觀裝飾の效果。設計追求細部精致,整體簡約典雅,融合本地傳統文化元素,讓遊客在觀景中潛移默化地被當地人聞風貌吸引

(四)夜景規劃

夜景規劃以噴泉飾景照明和廣場飾景照明為主,並以其最為明亮,輔之激光照明,為夜空增添色彩,並並作為主景の背景,豐富夜景效果。交通性照明和地燈亮度次之,但規整統一,便於形成完整の亮化曲線。種植照明最暗,而構築物飾景照明點綴其中,形式多樣,富於創意和變化,增添情趣。

第二章 廣場分區與景點簡介

一、廣場分區

整個廣場共分為十個區:

1.核心風采區:以噴泉、大樹,花境為主,作為整個廣場中最大の一個廣場,是四方の視線核心,是匯聚天下之源。

2.水上觀演區:呼應明珠の主題。三個明主梯臺上為觀演臺,即可供歌舞演藝,也 可做觀演臺用。上下兩層空間,下為林海細密,上位開闊。 3.濱湖休閑區:以湖景為主の遊覽區域。

4.水體遊賞區:蓮花池及蓮花池上の景觀小品,遊覽設施。

5.運動休閑區:位於規劃區域西南角,,管理用房旁邊,籃球運動場,

6.綠化休閑區:東南廣場範圍內,私密性區域,以靜為主,布置有聯排青石凳,六角亭,靜思林,以及不規則花壇花境,該區以休憩為主。

7.生態景觀區:相對自然生態の區域,經人工雕飾の不多,保存自然元素,讓遊人更具象地了解植被花卉。

8.文化主題廣場:地方傳統文化の集中體現區,民間藝術,文化傳統在這裏の以細致展現,猶如漯河生活の小小縮影。

9.入口集散廣場:以疏散分流為主要功能,具有很強の引導功能,可達性高。 10.社會停車場:為遠來の客人提供便捷の停車服務。

二、主要景點

(一)錦屏廣場:顧名思義,錦屏廣場豎錦屏,花架為屏,將屏外景觀隔成一個個生動の窗畫,廣場內外景色隔而不阻,通而不暢,互為借景,充分利用廣場及綠化景觀,達到廣場景觀の外延性。弧形花架外為花境,為單調の街景橫添一抹亮色。該廣場為文化主題廣場,呼應漯河民間文化藝術,景觀小品以剪紙,窗花,舞陽農民畫為主題,色彩構成也以體現民間藝術の熱情奔放為主。

(二)東南廣場:東南廣場以花海為主題,運用裁剪和拼接の手法,化零為整,創造出錯落有致,變幻中又互為統一の空間環境。該區為靜區,以大片の綠地花壇分隔出私密獨立の廣場空間,如波浪般起伏綿延の綠地花海構成遠景,人在林間,坐於青石,

5 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场设计

说明书

倚靠靜池,享受屬於自己和自然の親密時光。獨具特色の紅園,撇開傳統の造園方式,不規則の路嵌在半人高の花壇之間,猶如細碎の波光,靜靜蕩漾。紅園連接道路景觀,作為動靜の過渡區,兩相輝映,達到廣場與道路の完美契合。

(三)中心廣場:中心廣場以疊水噴泉為視線中心,輔以八個均勻分布の可供觀賞,休憩の四季花臺。四方奇趣妙景,風姿獨卓,俯仰間,清渠留香,和風送爽,水沫成珠,光風霽月。

噴泉泉頂廣場,猶如飛來,迎人入景,引景於人,兩者互動妙趣橫生,充分利用空間引導遊人活動,使得廣場景觀層次更為豐富多樣,生動鮮活。

充分利用空間,生態自然,強調引導性,景點與遊人の互動性原則。

(四)明珠廣場:明珠廣場為整個廣場區域の次心,以明珠為主題,呼應整個廣場規劃の設計構思。在浮波之上熠熠生輝の三顆明珠,主題鮮明,設計新穎,既可作為遊憩平臺,又可作為主體景觀,成為廣場の地標性構築物。三顆明珠圍合出廣場空間,恰到好處地融合了廣場の開敞和園林の私密精細。移步易景,猶抱琵琶,半含半露,引人入勝。 編號

用地名稱 面積(公頃) 比例(%)

三、經濟技1 總用地面積 12.50 100.00 2 綠地面積 8.98 71.84

術指標 3 水域 1.36 10.88 4 硬質鋪地面積 1.98 15.84 5

構築物面積

0.18 1.44

結語

廣義上講,廣場即是人群集中の地方。廣場最初作為滿足人類の集體活動の場所,隨社會意識、形態不斷變化,在城市の形成、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廣場所承擔の職能也日趨多樣,從使用層面上升至社會層面。廣場不僅滿足人類需求,同時也反映了一座城市の面貌與靈魂。因此人們常常在一座城市の核心位置設置廣場,這類廣場往往是城市環境中尺度較大,功能多樣の公共空間,能夠體現城市整體風貌,具有全市意義の,而地標性建築物也多在此地落成。此次廣場設計將綠化種植擺在了一個重要の地位,突出體現了休閑遊憩觀景の職能の。

第四篇:城市广场调研报告

广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是一种标志一种象征!在中国,将广场的作用应用的最好的无非只有成都了,现在每个城市好像都在效仿成都的城市模式,但是只有将城市的内涵与广场的形制真正的结合起来那才叫成功!

文化,是广场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广场,就像一个没有演员的舞台,是文化赋予广场以生命。上海图书馆门前的广场,在设计中突出了以“知识”为主题的广场文化,广场中富有文化知识意味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来到这里人们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你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感受书籍的妙处。广场文化重在特色,现代文化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场文化日益成为城市文化中最活跃的娱乐与休闲方式,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增添了城市的动感,彰显出地方的个性。

从城市设计角度分析,曾经用自己的话总结过广场在城市中有如下的功能:

1、是城市特色的有力表述

2、是联系建筑群体并使之成为区块整体的核心空间;

3、弘扬地方文化、展示城市活力;

4、是城市居民、游客休憩、交往的公共空间;

5、是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城市形象的窗口;

6、组织城市动态交通、建立有效的交通秩序。

我调查的是成都市温江区的位于温江体育馆旁边的五环广场。该广场处在两条路的交汇处。环境优美。该广场面积大约为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50%。

广场的景观主要有:喷泉。坐凳。下层小广场。花池。健身器材。观景树等。

文化,是广场的灵魂。五环文化广场是一个有特色的文化广场。以奥运五环为特色的文化广场。广场结合了奥运的文化特色进行设计,突出了奥运精神。具有独特的魅力。广场中心的下层广场以奥运五环为标志性,造型构成了广场的视觉焦点,成为广场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设有方型的喷泉。成阶梯一层一层递减。广场还设有健身器材。可供附近的居民健身。广场环境优美。有几颗大的古树。旁边还有供游人休息的坐凳。总体看来,五环广场结合了人文地理条件设计。

当然,广场也有一些不足。是不可避免的。广场应该更多的与周围的街道交通想融合。应该加强环境的保护。

文化是特色的灵魂。一个没有特色的广场必定是没有文化性的广场。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地势地貌特点,突出地方文化。因此,广场的建设要适合大多数人的需要,广场的文化应该是一种大众文化,要立足于本地、能够为广大市民所理解和接受。

第五篇: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随感[广场尺寸 注意的问题]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随感

1 大与小

当前在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盲目求大,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此风更甚,5~6hm2甚至十几hm2的广场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大到几十hm2,以为大就是好,大就是不落后,其中也有互相攀比的因素。天安门广场面积39.5hm2,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但这是在一种特殊的政治背景和政治需求下产生的。不知这是否是我国城市广场普遍求大的深层次原因。但是从历史上看,大型广场的出现,的确与举行军事和政治仪式分不开,并且是专制和集权的一种象征,如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巴黎的协和广场等。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政治性集会将越来越少,城市中需要更多的是市民广场或文化休闲广场。

广场大小并非简单的面积问题,它是受活动内容、结构布局、视觉关系、光照条件、空间围合、周边建筑等诸多因素共同制约的,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对比衬托有关。例如在欧洲许多中世纪城市,人们走在狭窄弯曲的只有2~3m宽的街道中,突然进入一个也不过20~30m宽的开敞地带,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广场感觉。阳光照在广场上,暖洋洋的,广场周边摆着咖啡座和鲜花,人们三三两两自由悠闲地互相交谈着,民间艺人弹着吉他在吟唱,整个广场充满了无限的生气与惬意,尽管面积不大,却让人感到这小小的空间已成为生活的必需。这才是真正的广场意义所在。相反,有些广场面积不小,但除了让人感到空旷、渺小、无所依靠外,并不能够引发交往和留下深刻的印象,芒福德称之为“广场恐怖”。笔者在长春市文化广场上就有这种感觉。广场面积究竟应该多大为宜,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应该以人为尺度。有关研究表明:观看人的面部表情的最大视距为20~25m,观看人体活动的视距为70~100m,观看群体和大轮廓的视距为150~200m。因此一个大型广场的边长不宜超过200m,换句话说,一个5hm2以上的广场,即使在今天的城市背景下也显得有些过大。另外,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要有适当的围合感,这也是广场区别于绿地的特征之一。凯文·林奇指出“室外围合空间的墙高与空间地面宽度之比为1:2~3感觉最舒适。”卡米洛·西泰在总结欧洲城市广场设计手法时提出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建筑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建筑高度的两倍。所以广场一大,很难有围合感,不能产生向心力,凝聚性差,削弱了广场作为社会交往空间功能的发挥。虽然在具体设计中我们不可能照搬这些条条,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广场的好坏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能创造丰富的社会交往活动,是否有良好的空间视觉感受,能否体现城市或地区的文化特征,以及能否满足市民心理和情感的需求。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面积不到半hm2,却被认为是美国城市中最有活力、最受人欢迎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原因就在于它富有生气,冬天可以作为溜冰场,其他季节则摆满了咖啡座和冷饮摊,集功能艺术为一体,是现代城市广场设计的成功范例。

从另外一方面说,城市广场多是建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建筑密集,土地价格高,在这些地段修建大型广场,势必有大量的拆迁,增加建设投资。同时由于出现一个大型的开敞空间,还会影响到城市中心的结构,许多中小城市往往因为一个巨大广场而失去尺度感,显得那么不相称,其对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所起的作用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济南泉城广场就是一个不成功的例子。泉城广场投资13亿人民币,除了让人感到是一大片硬质铺装和一个地下商场外,并没有什么生气和吸引力,尽管在主题立意和空间塑造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同时巨大的尺度和轴线也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一城山色半城荷”的传统文脉格格不入。如果将这笔投资分散开来,结合城市的古泉和名胜,建设一批特点鲜明的小广场,形成广场体系,我

想对于改善济南的城市面貌,再现名城风采,方便市民休闲,所起的综合效果要远远超过目前这个泉城广场。所以笔者认为,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和可能出发,我们应该结合旧城改造、城市重要公建以及商业文化建筑分布,多建一些小广场和小广场群,这样不仅花钱少,利用率高,而且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2 看与用

对广场内涵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广场的规划设计以及最终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笔者看到许多城市决策者在谈到为什么要建城市广场时,十分强调“塑造城市新形象”,“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建设的窗口”等等,话虽不错,但容易造成“形式主义”。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我们城市中那些新建的广场和还没有建的方案,不难看出大多是规则对称,强调轴线,大草坪、大喷泉、中间放个大雕塑。原本想突出特色,实则似曾相识,中看不中用,有的甚至既不中看也不中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决策者的好恶,也有设计者的水平,但关键一点还是在于对广场这一“外来事物”缺乏深入的理解。

城市广场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西方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起源于古希腊。早期主要是商品交换的市场(Forum),但是人们聚集在一起,不光是为了做生意,信息和意见的交流与货物的交流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功能越来越综合多样,有司法、行政、商业、生产、宗教、文娱、社交等等,形态也由杂乱、很不规则,逐渐趋于统一完整,成为城市中最重要、最富活力的因素。芒福德称它为一种非正规的俱乐部。正是这种开放场所的社会功能,成为数千年城市广场发展的精神原型。与古希腊城市广场相比,古罗马城市广场集中了更为丰富的活动。它的有序化程度更高,而且出现了广场群,设计手法也臻于完善。然而最让人们心动的还是欧洲中世纪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城市广场,如佛罗伦萨的西格诺利亚广场、锡耶那的坎波广场、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如果离开了广场,意大利的城市就不复存在了”(Akinori Kato,1980)。这些广场多与教堂、修道院、市政厅等相结合,构成城市的核心,它们一般具有较好的围合性,规模尺度与所在的城市社区以及地位作用相匹配,空间具有显著的识别性与良好的视觉感,在密实的城市形态中真正起到了“城市起居室”的作用。由于这些设计是从需要出发,有机规划,不断修正,完美地、精巧熟练地把实际需要和高度的审美力融为一体,给我们今天的城市设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笔者从搜集的广场资料中,选择了10幅欧洲城市广场实景照片刊载在彩页上,以飨读者)。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和广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城市的生活内容从属于城市的外表形式,这是典型的巴洛克思想方法。”“几何在规划中的作用是起到澄清和指导”。(芒福德,1961)。巴洛克式的城市广场一般多是圆形或方形,面积比较大,空间开敞,中间竖起一个纪念性建筑物,如方尖碑、纪念柱、凯旋门等,两旁安排对称的公共建筑,笔直的大道从广场放射而出,看起来很气派,但是与中世纪城市广场相比,缺少了生活气息,似乎只是为了纪念和炫耀。巴洛克的规划思想和手法对后来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搞的许多广场不难看出有巴洛克的痕迹。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巴洛克风格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是绝对君权的产物,除去政治背景,仅从功能使用和空间环境上看也有很大的局限,与“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格格不入。现代城市建设在经过一段“功能至上”和“唯物质论”的追求后,开始认识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人们的价值观念也由单纯追求“效率、实用、方便”转为重视,“历史、文化、环境”;从注重空间转为注重场所。广场作为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元素之一,重又回到城市之中。现代城市广场与古典广场相比,无论在内涵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对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立体复合式广场的出现,场所精神和对人的关怀,以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等方面。

通过上述简短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广场始终是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社会交往空间而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场是市民心目中的精神中心之一,体现着城市的灵魂。广场不是摆在那里像一幅画,或一件展品,让人去参观、去欣赏,它必须要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干干净净,漂漂亮亮,那不一定就是好的广场,充满着市井图画和生活气息才是我们的追求。因此,我们搞广场建设要明确一个基本点:简洁实用,为市民服务。当前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求大、追求气派、大量使用高档豪华材料等现象,都是违背广场自身规律的,说到底就是形式主义在作怪。广西南宁市朝阳广场,处于城市中心,周围有许多大商场和公共建筑。此地原本是个小公园,这一地区每天都有大量的本市居民和外来人口来此活动。为了适应形势的要求,市政部门拆除了公园的围墙,疏伐一些树木,在林下开辟了许多铺装场地,增添了坐凳和休息设施,尽管没有大喷泉、大雕塑,看上去普普通通,却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3 关于广场设计

3.1 广场主题

当前在广场设计中碰到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是如何表达广场的主题。这个问题业主往往看得很重,认为花钱修广场,就得表达点什么。要把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统统体现于广场之中。笔者看到某个广场规划罗列了龙文化、冰雪文化、企业文化达六七种之多,牵强附会,不知所云,而且手法上不外是主题雕塑、浮雕墙那么一套。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起居室”,肯定是要体现城市社会文化的某些侧面,但是这种体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历史的积淀和延续。今天看到圣马可广场,就想起了威尼斯,但是不要忘记圣马可广场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另外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广场都需要有明确的主题,从类型看,纪念性广场、城市中心广场主题性比较强,而一般的文化休闲广场、商业广场则还是应该以活动和使用为主。

对于广场主题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是广场的选址 广场应该选在城市的中心地段,有意义的地段,最好与城市中重要的历史建筑或公共建筑结合在一起,通过环境的整体性来体现广场的主题和氛围。特别是起支配和控制作用的建筑,其对广场主题的表达十分关键,往往决定了广场的性质。试想如果没有天空门城楼,天安门广场恐怕也就不存在了。现在好多城市在城市的偏远地段建一些大广场,根本不考虑广场与环境的关系。这样的广场纵使摆满了雕塑,也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二是软环境的创造 通过培养一些有意义的、持久性的活动,来体现广场的特色,如广场音乐会、广场文化艺术表演等。实际上很多人是冲着活动来到广场的。意大利锡耶那坎波广场不仅是政府职能的中心,而且保留了自中世纪以来的活动如赛马会,成为世界公认的著名广场。

第三是广场设计的艺术性问题,特别是对于广场雕塑

雕塑是表达主题最直接的手段,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还要有美的形式。雕塑本身要成为

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笔者在山西榆次晋商文化广场规划中设想了一组驼队雕塑作为广场的主景,理由是一则晋商的发展历史是从驼队长途贩运开始的;二则骆驼的形象代表吃苦耐劳,与晋商的奋斗精神相吻合。广场铺装图案为世界地图形状,反映晋商的市场开拓意识。创意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可是雕塑的水平很差,不能反映出构思,广场形象最终大打折扣。

3.2 广场使用

衡量广场设计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看设计能否为丰富广场活动创造条件。有关研究表明提高户外空间质量,有助于诱发和延长自发性活动,从而间接地促成社会性活动。所以我们在广场设计中要把重点从对平面形式的追求,转为对空间行为的研究。结合读书学习和实际观察,笔者认为在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空间划分 现在的广场一般都比较大,需要划分成不同的领域,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文化层的人们开展多种活动的需要。在划分过程中,要有一个集中的大空间,这个空间占据主导地位。小空间的划分要适当,不宜琐碎,并且与大空间之间要有联系。不管是大空间还是小空间,广场空间应以“块状空间”为主,“线状空间”不适应活动的开展。北京西单文化广场空间划分缺乏对比,而且“线状空间”过多,实际效果不理想。空间划分可以结合广场地面的升降,铺地材料质感的变化,以及建筑小品的运用,但要把握好度。关键是整体性,广场不像园林要求空间丰富多彩,广场是以活动和场所取胜的。

第二,边界效应 实践表明广场四周的边界是公共活动的密集区和环境依托点,人们滞留其间,形成一定的场所感,活动、事件都是从这里开始并向中心部分扩展。因为从心理上讲,人们不愿意完全暴露在空间之中,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交界处,功能和活动的类型是多样的,比如等车、购物、出入建筑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广场往往不重视边缘的处理,简单、草率,好像一条人行道,而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广场的中心上。广西北海北部湾广场是个好例子,它在广场的边缘布置了林荫广场、集会广场、下沉式文化广场以及展览馆,中间是主广场和草坪区,该广场无论在景观上还是使用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三,环境依托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在广场中用于进出和行走的时间只占20%左右,而用于各种逗留和活动的时间约占80%。人的逗留和活动行为总是选择那些有所依靠的地方,人们宁愿挤坐在台阶和水池壁上,也不愿意坐在没有依靠的空地上。所以广场不能过于空荡,要有一定的依靠物,如柱子、廊架、台阶、林荫树、花地、栏杆等。现在许多广场以草坪为主,一马平川,很不合理。

第四,进出交通 过去的广场与街道是一个步行系统,而现在机动车道往往将行人与广场分开。所以广场设计一定要解决好进出问题、停车问题,可以采取立交方式,安全方便是前提,这一点千万不要忽视。

3.3 广场绿化

古典广场一般没有绿化,以硬地和建筑为主,而现代广场不论大小,都要充分考虑绿化问题,体现了现代广场设计对于人和环境的关怀。但是我们也要辨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广场就是广场,不要搞得象块绿地。笔者在有些广场规划设计文件中看到广场的“生态效益”、

“环境效益”等提法,感到值得商榷。广场的功能是高人流量的开放性的社交空间,其作用不是用来解决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绿化在广场设计中应该处在一个次要和陪衬的地位。现在有些城市广场设计大片的草坪,如大连的人民广场、长春的文化广场等,草坪成为广场的主体,而我们的国情,草坪是不能上人的,这样广场虽大,但活动面积有限,大量的人群被局限在几条道路之上,严重地影响了广场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广场空间的围合,空空荡荡,广而无场。广场绿化从功能上讲,主要是提供在林荫下的休息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点缀色彩,所以可以多考虑铺装结合树池以及花坛、花钵等形式,花坛、花钵最好结合坐人。大树特别是古树名木应该作为重要的构成元素,融进广场的整体设计之中。如北海的北部湾广场,三棵大榕树不仅界定了广场的一条边,而且构成了视觉焦点,同时在巨大的树荫下,还形成了相对安静的小空间。广场绿化要和广场的其他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协调。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东北侧的斜坡绿地,是地上地下空间的巧妙结合,而西南侧的草坪方块,则是纯从形式出发,人们走在其中感觉不到这种形式美,相反却像误入迷宫,十分不方便,以至出现为抄近路而践踏草坪的现象。

3.4 广场铺装

铺装是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因为广场是以硬质景观为主。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其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广场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大量使用花岗岩板材,甚至是磨光花岗岩,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且不说投资、雨雪天防滑等问题,单从美学上看,质感来自对比,如果没有衬托,再高档的材料也很难充分发挥出效果。另外还有场合,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欧洲有许多著名广场,其铺装都很简单朴素,只在重点地方稍加强调。过去广场铺装大多用水泥方砖,现在流行广场砖,但是产品的式样和色彩比较单调,其实混凝土可以创造出许多质感和色彩搭配,是一种价廉物美使用方便的铺装材料,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一些重要地段的铺装也都使用混凝土材料,如巴黎艾菲尔铁塔下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所以,不论是设计者还是生产商,都应该在开发混凝土铺装材料上多下功夫。广场是室外空间,铺装应以简洁为主,切忌室内化倾向,同时要与功能结合,比如通过质感变化,标明盲道的走向,通过图案和色彩的变化,界定空间的范围等。

3.5 小品与细部

坐凳是广场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使用者可以舒服地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座椅,因为没有其他可坐的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喷泉是广场中重要的景观小品,由于现代技术手段的先进,制造喷泉变得很容易,而且喷泉的形式和功能都很多,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现在凡是广场都造大喷泉,声光电控制,气势不凡。西单文化广场就有三组大型的喷泉水景。可是从我们的国情看,这些喷泉使用率都很低,建得起用不起,花那么大投资,有没有必要?我们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要珍惜每

一分建设投资,其实国外的广场也没有那么多大喷泉,许多水景都很小,与雕塑结合,成为一件件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喷泉水景的设计要考虑气候条件,最好能与活动相结合,不单单是让人看,这也是广场水景的一个特点。

广场的细部设计很重要,一个广场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花池的高矮、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的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的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设计师要提高处理细部的素养,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还不小,当然也有施工的问题,但设计师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美)芒福德著,倪文彦,宋峻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刘永德,等.建筑外部环境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上一篇:慈善的捐款倡议书下一篇:初三历史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