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畅通工程中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案

2024-05-07

在城市畅通工程中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在城市畅通工程中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案

在城市畅通工程中,城市建设的工作目标

为深化贯彻我市城市畅通工程,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双辽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我建设局确定如下工作目标:

一、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双辽市中心城区现状城市道路用地80.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08%,人均城市道路用地面积6.54平方米。

1、中心城区道路系统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路网总体指标不能满足现状城市交通需求,且分布不均匀,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2)城市主次干路不均衡,导致中心城区交通流量不合理分布,部分道路区段交通压力过大,如辽河路与白市街。

(3)部分道路红线宽度偏低,且存在断头路和丁字路,难以形成高效的道路网络。

(4)道路功能不明晰,且城市交通和过境交通混杂。

2、城市道路规划原则

⑴建立与城市规模相适应,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道路系统及完善的交通组织设施。

⑵在路网规划中,强调道路分清性质功能,交通性主干路在城市交通中主要起“通”的作用,要求通过车辆快而多;支路主要起“达”的作用,方便居民出行。

⑶引出辽河路上的过境交通,减少过境车辆对城市的干 1

扰。

⑷适当提高城市干路网密度,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城市主、次干路间距和道路断面形式及红线宽度。

2014年规划中心城区道路建设为北富路中段,新火车站连接线、南广路中段、东春路西段、辽河路西段、西善街中段、西育路西段、郑圆北街北段、福耀路升级改造,道路全长总计8.3公里,道路面积22.4万平方米;辽西化建园区规划完成一横一纵,3500米道路建设,道路面积10.5万平方米。全市道路面积增加32.9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增加

2.1平方米,路网承载能力得的大幅提高。以白市街-中兴路-新市街-辽河路为城市内环,以西善街-南运路-迎春街-北富路为城市二环,使我市的城市道理交通体系日趋完善。

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增加公交线路。.1、现状

双辽现有公交线路3条,运营车辆40台。目前3条公交线路在老城区繁华路段设置停靠站点40个,公交专用线路被其他车辆占用,导致公交车行驶不顺畅。由于受三轮车的影响,公交运营很不景气。

线路1:电厂——南道口

线路2:勇士街——机场

线路3:二中——南道口

2、存在的问题

①公交行驶环境差,行驶速度慢。

②公交配套基础设施不足、不合理。

③部分地段公交秩序混乱。

3、规划

至规划期末,双辽市公共交通应以发展地面公共汽车为主,降低人们出行的平均距离,减少出行对私家车及三轮车的依赖,体现“公交优先”原则。

在现状运营线路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围绕交通枢纽和大型公共设施,逐步增设公交线路和运营车辆,形成四通八达、多点辐射的公交网络格局。逐步取缔运营三轮车。

4、、实施措施

①规范搞活公交客运市场,鼓励多种方式、多种成份参与公交竞争。

②增加公交线路。新火车站通车后,将增设从电厂至新火车站,一中至新火车站的公交线路。力争使我市的公交线路覆盖城市的每一条主要街路,既可以缓解交通压力,降低单人驾驶机动车出行,减排低碳,又可减少出行支出。

③适当发展出租车。

三、发展慢行交通。加强行人、自行车道的建设,逐步建立连续、舒适、畅通的行人及自行车交通系统。我市地处平原,道路纵坡不高于千分之二,极为适合自行车出行。为保护城市环境,缓解单人驾驶机动车出行对城市交通造成的拥堵,应鼓励市民采用自行车方式出行,规划在城市干道两侧设不低于2.5米的自行车道,以保证自行车行驶安全畅通。

四、加强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交通管理设施投资、建设和维护机制。协助交通管理部门,做好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设施等交通安全配套建设。加强城市道路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及维护,提到道路交通安全系数。

五、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1、社会停车场现状

双辽中心城区现状没有社会公共停车场,只有少数公建配套停车场。停车场的建设明显滞后于车辆的增长和道路设施建设。车辆停放主要以路边停车为主,减少了道路容量,影响道路功能的发挥。

2、社会停车场规划

城市社会停车场用地面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平方米设置,至2030年,双辽市社会停车场用地宜为25.6-32公顷。

至规划期末,社会停车场用地面积达到25.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70%,人均建设用地面积0.80平方米。

结合城市出入境交通停车需求、公共设施用地分布和车流集散情况,布设城市公共停车场。

在中心城区内共设置20处社会停车场,原则上以地面停车为主;大型公建或商业设施重点考虑地下停车。物华楼

西侧规划建设42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盛源大世界规划建设3000平方米停车场。停车位按照每千平方米营业面积配置不少于4个停车位设计。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建筑后退控制线不低于10米,确保商铺门前临时停车不占用非机动车道。整治限制道路两侧乱停车的现象。凡占用城市道路可临时停车的地段,必须经城市交通及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在目前最为拥堵的中兴路、北兴路、新市街,即物华楼南门至北门地段区间,车辆应即停即走,严禁三轮车和出租车停车等客。

篇2:在城市畅通工程中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案

摘要:城市景观规划是一个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重新分配加以利用的过程,它的合理安排就是城市用地资源的`科学化、实用化的体现。城市中心区域的规划要想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就应从总体出发进行统筹考虑,尽可能使城市联系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完整统一的城市核心。城市中心区域地带因为城市中心人口交通密集,因而空气污染也相对严重,所以对这一区域的规划重点集中在绿化建设。在对城市住宅区进行景观规划时,要实现住宅建筑规模与需要的实际效果,将住宅区域周围的自然生态景观与住宅的人工生态建设合二为一共同融合到城市住宅区域的景观里去,达到各个有机部分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地步。

篇3:城市规划中城市测绘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数字化测量,作用

0前言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和不断进步的时代, 以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为基础的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中测量则无处不在。而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数字化测量技术, 正是获取、处理和管理信息的另一种手段。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 很大程度降低了人工测量的诸多可能的失误。本文从对城市测绘工作的认识出发, 重点阐述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1 测绘技术的发展与城市规划

关于城市测绘工作, 大致包括地籍测绘、房产测绘以及地形测绘等, 它们有着个性, 同时又存在着共性, 并且保证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而城市测绘的数据则是对城市中的社会、经济、自然等各个因素的各方面重要信息的反应。测绘技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不断地规划而产生的。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为技术核心的测绘技术, 在城市当中扮演者公共服务者的角色, 通过对信息的采集, 空间的定位,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以及结果的处理, 来服务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因为城市的建设, 测绘得以广泛应用, 又因为测绘技术的成熟应用, 城市才可以更好地规划与进一步的建设, 因此, 测绘技术和城市规划相互依赖并同时发展与前行。城市测绘事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深入而深入, 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近年来, 测绘技术水平因现代技术的应用更是得以提高, 并且不断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的和谐以及经济的发展。所以测绘技术对城市规划意义重大。数字化制造业的兴起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数字化测量技术以其高效率、高自动化、高精度等优越的特点在一些领域应用更加广泛。数字化测量技术对于待测点的测量更加精准与稳定, 这一点绝对优于传统测量方法。与此同时, 作为衡量国家国力以及科技水平重要标志的数字化测量技术, 正是实现了产品数字化, 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与规划。

2 数字化测量技术

2.1 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含义及内容

数字化测量技术是一种“数字化制造”, 其特征是数字化建模仿真与优化。通过系统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对系统某些特征进行辨识, 系统的某些参数是辨识的对象。辨识的对象是系统的, 而辨识的过程则是相对静态的。作为测量系统, 首先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对待测点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测量, 然后将这些数据发送给自动化定位与控制系统, 以此对相关过程进行监督, 确定位置, 因此,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数字化测量系统中十分重要。

2.2 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 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等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些新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测绘工作提供了方便, 进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测量仪器、方法自动化是当前的发展趋势。而专用仪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摄影测量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对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处理, 然后对其进行科学的存储和应用。当前城市测绘已向数字化测绘体系发展, 而数字化测量技术就产生在这个大前提下。

2.3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工程测量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具有以下特点:

1) 建筑层数高, 测量结果受整体影响较大。在外形并不规则或者形式很独特又或者施工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建筑结构。其测量一定存在很大困难, 首先空间大, 仪器放置不易控制, 稳定性不够等情况的出现, 使得测量困难重重,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2) 受构造的影响, 在实际测量当中, 其精度不能达到要求。然而过多的误差, 积少成多, 进而可能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更有甚者, 可能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所以严谨的态度在测量过程中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此外, 要严格遵守各种规范, 以真正达到精度要求。比如, 多传感融合的数字化测量技术以及双目视觉实现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三维检测的应用, 使测量和监督变得更简单高效, 使被测物点的精度得以大幅度提高。

(1) 建筑工程测量定位。测量定位作为建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要做到高效施工就必须提前做好测量定位。在旧城区改造和规划开路时, 如果地形图是数字化的, 那么仅通过拆迁时的定线和面积的计算就可以做到准确定位。而在数字化测量中的GPS数字化测量技术则是依据卫星进行定位的, 其精准结果是通过静态来定位的, 为了减少时间的耗费, 所以要用另一种快速的静态定位方式进行定位操作, 如图1所示。

(2) 建筑工程测绘。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经济技术政策、区域规划, 及城市所在地区的历史情况、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现状, 对城市体系进行布置;确定城市的性质、布局和规模;使城市土地得到合理地利用;使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经济等有序发展, 使城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以提高。这便是城市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各方面条件, 以测绘为基础进行规划。因此, 数字化测绘技术因其独有的优点而得到广泛运用。减少劳动强度, 提高测绘效率, 与此同时, 其测量精确度之高对工程的质量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 工作中的数字化测绘技术更为普遍。

(3) 建筑变形监测。建筑变形监测属于数字成像测量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利用计算机对被测影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 从而对建筑变形做出评估, 并且是十分准确的, 这样使建筑的施工安全得到保障。因为数字测量技术优点突出, 再加上技术不断发展, 其对数据的获取方式被测量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所看好。数字化测量技术以其高精度, 高效率, 成为建筑工程测量中的重要且先进的技术。图2为某一沉降观测曲线。

2.4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 城市的规划部门主要负责建设工程的规划和与管理, 通过对建设项目正确的组织、指导、控制、协调, 来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而测绘部门可以提供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 (如1∶500) , 那么建筑单位可以向规划部门提供这一地形图, 然后由规划部门确定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高度、间距以及密度等。其次, 是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对市政管线做全方位探测与调查。这是由于市政管理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同时, 供电、供水、能源、排污、电信等都需要铺设管线, 需要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对其进行科学指导, 真正做到对管线的实时测量。比如对防污工作的开展, 这需要相关人员在最初设计时, 就要根据周围情况做科学合理安排, 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各种污染。

数字化技术在测量中的兴起源于科技的不断进步, 目前, 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等各方面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虽然数字化测量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起步较晚。然而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市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发展, 这使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在降低进行测量施工的人员的劳动强度的同时, 其精准度和效率也相当高, 这保证了建筑施工的正常和安全开展。由于数字化的测量技术的普遍运用, 以及大比例尺的测图技术在城市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比如地形图的绘制工作使得大比例的测绘技术开始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工程测量作为建筑测量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任务。在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之前, 都是由相关人员完来成的这些任务,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 这不仅需要非常大的工作量, 还需要谨慎仔细的态度, 否则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并且所出成果不一定满足施工需求。而数字化测量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它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复杂建筑信息的观测与处理, 并对建筑工程水平位移、沉降、倾斜等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客观而准确的评估, 以提前预防, 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绝对安全。数字化测量技术的相关设施正在向一体化、便携化方向发展。该技术推动了我国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

3 结束语

城市规划需要测绘工作先期展开, 为之提供准确可靠的保障, 城市规划与城市测量有着相互衔接和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总而言之, 在城市的规划中, 测绘技术能够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测绘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绝对位置信息的测量系统, 结合三维空间位置的误差测量技术, 探索数控机床空间精度快速测量和补偿的新途径。测量准确度高、稳定性强, 提高加工中心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提升城市规划的整体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于会彬.论述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 3 (10) :73-75.

[2]邹德慈.发展中的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 2010, 34 (1) :217-218.

[3]李浩鸣.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4]陈强.城市数字化测量与数字城市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7 (2) :89-90.

篇4:城市规划中城市设计的必要性论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重要性

城市设计是建设良好城市环境的重要前提,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按照城市规划进行建设,城市规划为城市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制定了方向,并通过城市设计协调城市各方面建筑和空间的关系,使城市发展中的各种因素能够有效的协调和统一起来,为城市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概述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环境以及城市形体的安排,是对城市人们生活与工作空间秩序的创造,城市规划将城市中的街道、建筑以及公共设施等分别按照其艺术特征、使用功能等结合起来,是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居民精神面貌以及城市经济的重要体现,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高质量的精神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产生高效、融洽、快捷以及卫生的感觉,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规划之前要对城市空间有充分的了解,在设计时要保证这些空间协调发展,使城市的外貌更加美丽大方,使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深切感受到城市的文化魅力和生活动力。在城市规划中尤其要对城市图书馆、宾馆以及医院、学校和电影院等这些公共建筑重点规划与设计,要合理安排城市居民区和各类工厂建筑的空间位置,由此可见城市规划不仅是城市居民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城市经济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1]。城市设计包括城市景观、建筑形态以及城市项目规划中各方面的内容,城市设计的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城市设计是一种约束城市机能和城市形态的规则,城市中建筑的造型和结构都应按照这一规则进行建设与修筑。第二,城市设计是打造城市造型的工作,通过城市造型的打造,向其他城市或国家展现该城市的美观造型。第三,城市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行为艺术,设计的目的不仅为了向外界展现城市的美观,还在于将城市中的住宅、建筑、工厂、商店等设施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满足城市居民在审美、经济、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需求。

2城市规划中城市设计的重要性

2.1住宅设计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住宅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居住、生活以及工作都离不开住宅,人们生活时间最长的地点就是住宅区,城市住宅区不仅涵盖了人们生理需要,还包含了人们生活、娱乐及休闲等需要,城市住宅小区是由多个家庭共同建设形成的,包含了所有家庭成员的感情以及心理寄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生活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从传统的物质需求理念转向精神层面的需求,给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为了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城市住宅设计不仅要关注居住空间更要关注空间环境对人的影响,充分营造一个良好的住宅空间与住宅环境,使人们心情愉悦,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2]。此外,城市住宅设计对城市的形象十分重要,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居住用地占据整个城市建筑用地的30%,由此可见,城市住宅区对城市形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对城市住宅区的设计加以重视对整个城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2.2设计使城市空间人性化

城市设计要注重服务于城市中的居民,尤其要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纵观历史中城市的发展,从古时候的园林、市、坊等公共场所,到现代的步行街、广场、公园等,都体现了公共空间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目前,随着城市用地面积紧张形势的产生以及城市交通工具的聚增,城市中的停车场等建筑渐渐占据了城市的一些街道和广场等公共空间,加之近年来城市环境的恶化,使参与公共活动的居民数量逐渐减少,因此,公共空间的设计逐渐被轻视。虽然城市发展中存在诸多现象不利于城市空间的科学、合理布局,但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切实存在的,因此,城市设计不仅是设计师的问题,还是城市政府部门与广大居民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科学发展机动交通,尽力复兴和发展城市公共空间,保证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3城市滨水区设计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滨水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包含的重要部分,对城市整体的设计以及城市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滨水区的设计主要是指对城市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滨水区进行恢复和修缮,保持滨水区维持原有的历史格局和历史风貌,起到保护历史的作用。其次,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滨水区的作用要重新定位,要对原有的滨水区进行再次开发和改造,使原有滨水区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场所[3]。第三,当今一些城市原有的滨水区已经不能承担城市的一些重要功能,这就需要重新开发滨水区,结合城市的布局空间和城市的文化特征,创造一个崭新的、具有城市功能的、城市居民切实需要的新滨水区。结论综上所述,在一些城市设计中,往往会出现由于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间缺乏协调性与统一性,造成城市设计中出现一些缺憾的现象,无法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体现城市的人文精神与经济发展现状,因此,城市设计中要注重将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协调统一,切实根据城市的历史特征以及城市居民的需求,从建筑、空间、格局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具有现代气息的生活空间,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促进城市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奚文沁.历史地区整体空间格局保护导向下的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上海中心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6(05)

[2]刘文,魏琰琰.基于城市设计层面的地铁站域商业综合体与空间结构的调整适应———以北京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11)

篇5:市消防安全畅通工程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深刻吸取周边地区火灾事故教训,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逃生技能,提高我县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水平,防范重特大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结合我县当前正在开展的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决定自2009年3月开始至8月底在全县开展整治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为重点的专项治

理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全县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消防安全设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疏散设施的设置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消防管理到位;员工本人及组织他人进行安全疏散和逃生的能力普遍提高;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

二、整治对象及内容

(一)主要对象。

1.宾馆、旅馆、酒店、歌舞娱乐、美容美发、足浴、网吧、棋牌、酒吧、茶室、咖啡厅等营业性场所;

2.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农贸市场除外);

3.医院、敬老院、疗养院及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儿童游乐厅;

4.劳动密集型企业或园区的集体宿舍;

5.人员密集的商务办公建筑、劳动密集型可燃材料生产(加工)车间及其它人员密集场所。

6.“多合一”建筑。

(二)主要内容。

1.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宽度、长度、耐火极限是否达到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并在营业或使用时保持畅通;

2.防火门、防火卷帘设置是否达到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启闭装置完整好用;

3.灯光型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安装是否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应急照明照度、照明时间是否满足消防安全疏散要求,大型、重要场所是否设置能保持视觉连续的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安全疏散示意图;

4.应急广播、声光报警、视频报警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5.涉及安全疏散的出口、通道、设备等是否有明显的警示及使用标识;

6.营业时由于防盗等原因必须关闭的安全出口门,是否设置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等安全疏散设施;

7.是否设置逃生防烟面罩、空气呼吸器或其它辅助疏散设施;

8.消防给水、防排烟设施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保持完整,能正常使用;

9.是否经常组织开展员工、从业人员安全疏散知识培训教育、每日的安全巡查、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全面疏散自查、每季一次的逃生疏散演练等工作。

三、工作步骤及措施

全县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分动员部署、自查整改、执法检查、考核总结四个步骤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3月1日至3月10日)。

1.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动员,周密部署。

2.利用新闻媒体公布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标准要求,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违法行为查处的宣传力度,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3.公安消防部门结合监督抽查工作,将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作为今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非重点单位的监督抽查重点,并向社会公告。

(二)自查整改阶段(2009年3月11日至5月底)。

1.4月15日之前:全县所有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在消防安全出口、消防疏散通道、防火门等设施处张贴或悬挂提示及警示性消防安全标志。全县所有安装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保证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2.4月16日至5月15日:行业管理部门对下属和职能监管范围内的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一次系统检查,重点检查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疏散设施是否畅通、有效,消防安全警示、禁止、使用标志标线是否设置到位,自动消防设施是否做到定期维护保养,疏散设施的日常管理是否到位等。大型商场、室内市场、超市和公共娱乐场所逐步推广安装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新审核和新验收的商场、超市和娱乐场所必须安装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等疏散装置。

3.5月底前,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完成对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未取得上岗资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以切实增强其维护单位消防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三)执法检查阶段(6月1日至7月底)。

篇6:在城市畅通工程中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案

1.1经济原则。城市规划设计首先需要遵守的是经济原则,经济原则主要指的是城市规模在逐渐扩大的同时经济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众所周知,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利用众多资源,所需资金数量也较为庞大,所以在进行设计之前要进行全方位地论证与研究,始终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基本方针策略,对风险进行评估,以免出现由于决策的失误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城市规划人员需要对所利用的每一寸土地资料信息进行梳理,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从长远角度来看待问题,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

1.2社会原则。城市的构建是为了使人民的社会环境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城市规划设计的情况。在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时要将城市的社会性质考虑在其中,如何有效地将城市构建与人类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是设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第一方面,如何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建设城市基础设备时绿色植被不能被取缔,绿色生态观念要始终贯彻其中。另一方面,如何实现无障碍式规划设计,即城市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正常人的生活习惯,还要考虑到特殊群体的基本需求。

1.3安全原则。城市规划设计需遵守国家提出的安全基本原则,主要目的是在发生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涝灾害等)时城市规划设计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降低不必要的损失。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震频较高的地段要加强抗震措施,在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城市中安装必要的防洪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民利益不受到侵犯。与此同时,城市规划设计还要关注安全治理方面的内容,使城市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的联系

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规划设计从早期的论证工作到日后的实施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城市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管理主要是对城市的土地资源、经济实力以及结构布局进行分析及具体部署工作。城市管理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石,城市规划设计又积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二者有效结合,相辅相成。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城市规划设计的作用,就必须应用先进的城市管理技术,以便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并科学落实各项规划项目。

3城市管理基本内容及作用

3.1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经济实力的分析以及对土地资源进行了解之后采取针对性的设计与规划措施。城市管理可以有效的展现出城市社会环境情况,并解决人民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城市管理的开展与实施对提升其自身核心竞争力有着巨大影响。城市管理需要运用先进的城市规划设计观念,在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奠定夯实的基础。

3.2城市管理的作用。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整体性发展,城市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管理对城市中的建筑群体进行规划,不仅要引进先进的基础设备,还要对已有的建筑开展改建和扩建工作,从而使城市建筑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第二,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有助于其他行业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有效促进行业之间的互利共赢。

4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管理的影响

4.1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管理的有效载体。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具有着相同的意义,即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设计工作。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依靠数字化技术,通过对空间的规划、资源的整合以及经济实力的分析来实现城市设计一体化,在该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城市的现代艺术以及精致的工艺,城市规划设计将城市的风貌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城市管理主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对城市设计进行宏观的调控。由此不难看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管理的有效载体。

4.2充分展现城市的社会功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开展之前,相应设计人员需要掌握城市的历史背景,对当地的生活习俗有所了解,并对当地文化氛围以及人土风情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完善措施。而且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不仅要考虑当地建筑的实际价值,还要更多的去了解其社会功能,只有了解到城市的社会功能,才能更好的设计出适合当地的空间布局。城市管理工作不但提升了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优化了城市的空间结构,而从充分展现出城市的社会功能。

5提高城市规划中城市管理效果的措施

5.1构建完善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管理体系巨大,所包含的内容错综复杂,所以必须构建完善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机制的出发点是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加快城市发展进程。城市管理机制要包含对城市社会功能、经济效益以及安全问题等多方面的规划方案。将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既要整体规划,又要局部管理,从而建立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城市。

5.2增强公众的重视程度。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管理必须要及时采纳社会群体所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可以设立相应公众投票参与机制,通过号召公众一同参与城市建设,来增强群众对城市管理的重视程度,公众只有多参与、多了解,才能更好地提出改进意见,而且有效减少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阻碍力量。人民群众在参与城市管理的过程中,还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一旦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可以第一时间汇报给相关领导,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6结论

城市建设的途径愈来愈丰富,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管理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管理要做到有效融合,紧密相连,只有二者所遵守的原则统一,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建设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先进城市打下夯实的基础。本篇论文主要从城市管理基本内容及作用、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管理的影响及提高城市规划中城市管理效果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余鑫.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5.

[2]刘四青.青浅谈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地位与作用[J].当代建设,2014.

[3]陈嫦娥.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篇7:在城市畅通工程中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案

2006年~2007年,临汾市前所未有地大规模实施了新一轮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拆除各类沿街破旧建筑7.5万m2,新建游园、绿地17处,实施绿化8.5万m2,新建停车场41处,硬化1.9万m2,粉刷墙体27万m2,拆除大型户外广告126块,清理和规范门店广告牌匾2 866块,设置高标准公益广告137块,大大提升了城市居住环境。在当前国家拆迁政策严格、城市旧城改造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临汾市这样一个人口密度非常大(建成区面积38 km2,居住人口约47万人)的老城如何比较出色地完成这次环境整治,在城市大格局不发生改变,如何通过若干类别小环境的改变而顺利形成区域大环境的改善。以一个自始至终的参与者感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至关重要。

全面来看,环境整治的核心理念是:全面统筹考虑,结合文化旅游、商业购物、历史保护、生态绿化、创造市民休闲娱乐等活动公共空间,美化城市景观,改造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注重空间环境的整体协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步行空间,组织良好的绿化休闲空间,创造积极的外部空间,从而达到整体环境质量的提高。

而环境整治的规划设计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到功能活动和空间调整,又涉及到视觉景观改善等具体内容。从实践中看,环境整治规划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契合人的环境心理行为,从追求舒适宜人的人性化原则出发,注重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处理好群体建筑之间以及群体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环境改善整治,从而形成统一协调、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笔者认为临汾市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因地制宜,巧妙地运用多层次、多内容的环境整治规划设计理念结合不同地段不同情况具体对待,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分7个方面结合实例来具体谈一谈:

1)拆除违章建筑,转变功能调整,进行环境美化。

这大概是国内所有城市环境整治中面对的最普遍而广泛的一类。清理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是创造公共空间的前提,是进行环境整治的基础工作。临汾市同样把这作为此次整治的头等大事来抓。启动后的前两个月,全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区、开发区、市直城建、规划、工商、公安、交警、教育、文化、环保、街道、办事处组成指挥部,全员参战,密切配合,对市区主次干道两侧违章建筑及有碍观瞻、妨碍交通的临街建筑实施了坚决拆除政策,为下一步因地块进行具体详细城市规划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之上,环境整治中还需要按照土地利用的优化原则,充分利用资源,调整优化中心区功能。

2)整治交通秩序,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精心布置停车场设施、公交系统和无障碍设计。对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地段,为保留原有风貌,需要逐步减少和排除该地段的机动交通,恢复步行空间,增加步行安全感和舒适感。此外,临汾市还借鉴国内外许多同等级城市中心区整顿交通秩序的措施,采取的方法有:a.为解决汽车侵占行人活动空间,在中心区建设公交专用交通道;b.在城市外围设立城市快速路,缓解重点区域的交通压力;c.应用交通工程技术,如标志物、转弯道和设定单向行驶等;d.设立事故处理应急系统来清理中心区道路和城市外围公路上发生故障的车辆;e.采用合理的方案设立综合的停车系统,利用地下空间让用户自由停车而收取很低的费用,按照服务半径要求在中心区边缘的商场、超市、宾馆、酒店设置供免费停车使用的公共停车场。

3)增加雕塑、标志等小品和服务设施。

在步行街和休闲广场中增加相关功能设施,可以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同时通过颜色、比例、尺度、形状、连贯性等不同风格和形式设计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形成具有整体感和统一感的景观。从实践中来看,标志已成为人工环境的信息通道,是构成街道活跃气氛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环境整治中需要通过合理布置标志设计,与建筑设计和空间组织相呼应,形成有节奏的韵律感、变化统一的环境氛围,对一些重要公共空间建设入口标志还可以强化街道空间结构的视觉感知效果,而起到明显的标识作用,有助于形成场所感、加强公共空间特色。

4)增加绿化空间。

绿化是公共空间的重要“软质”构成要素,城市中心区整治和增加绿化空间无疑可大大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绿化系统不但可以软化空间构成形态、活跃气氛、净化空气、赋予空间以自然趣味,而且可以为行人遮阳避雨、美化城市景观、协调新旧建筑、提供休闲和游憩的公共场所等。环境整治中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在进行具体地块规划设计时,根据城市中心区不同用地的特点,使有利于观景和环境休闲街道、广场等人工景观融于一体。如临汾市拆除了鼓楼西北角的低矮建筑,修建了融绿化与建筑为一体的景观游园。文化商业区内还可以因地制宜采取见缝插绿,垂直绿化,绿地与树木、灌木结合的多层次组合绿化等方式。并在重要部位修筑花坛,植栽树木和草坪等来点缀,利用盆栽等活动绿化灵活布置成点、线、面多种形式,将园林设施与绿化布局结合成为有机整体。在立意布局、比例、色彩与质感以及具体的铺地围栏、雕塑小品、花架廊榭等方面,考虑统一变化的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步移景异的休憩、停留的绿化空间环境。

5)对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的整修、清洁、粉刷和立面改造。

建筑物是城市人工环境的重要部分,是构成城市的天际线、公共空间的界面,它的建筑风格、色彩、材料、体重、屋顶轮廓等都是环境整治中形成视觉感受的基本因素。因此我们在规划中力求尽量去除对公众视觉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对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建筑通过添加构件、符号、粉刷等措施进行立面改造,局部质量极差的建筑必须拆除。临汾市借鉴近几年来北京部分区域和重庆市的做法,将主次干道沿线建筑进行全面粉刷,累计面积达27万余平方米。

6)清理牌匾广告。

规划要求整治中清理杂乱无章的广告牌匾,对此进行整饬设计,减少对建筑物的遮挡,强调秩序感,注重公共空间整体性格的创造和主题统一。如在全长1 800 m的南外环连片改造环境整治中,强调了立面的符号统一和体量协调,色彩调整以淡色为主。规划部门将立面整治方案发给每一位业主进行协商,统筹综合意见,以较低的执行代价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7)灯饰整治与管理。

灯光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环境景观和人们的心理感受,不但可以照明,还有标志作用。因此环境整治中我们规划部门注意了灯饰的种类、灯光的颜色、方向的统一控制,以形成整洁的景观,营造恰当的气氛,使人们有安全感、亲切感,提高了人们对场所的辨认感和归属感。

综合以上临汾市的成功经验做法不难看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统筹组织中,首先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全盘考虑实行景观完善、统一设定视觉景观效果和市民生活感受。通过创造充满魅力的城市景观,利用视廊、对景、借景、点景等手法因地制宜地进行以小广场、建筑、绿化、设施小品、步行街等为主的空间环境改善,引导视觉感受的丰富变化;通过美学和功能因素协调设计,共同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统一感、安全感、舒适感,从而达到“构造城市景观新体系,打造区域发展新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吴辉泳.21世纪环境综合化治理规划与城市建设方向[J].城市发展研究,1999(1):121-122.

[2]董光器.编制北京旧城区的几点体会[J].北京规划建设,1988(2):33-34.

[3]周岚.新形式下城市规划的新课题[J].城市规划汇刊,1993(4):67-68.

[4]莫雪英.城市规划设计特点与建筑设计的区别[J].山西建筑,2007,33(12):44-45.

[5]张华.旧区整建中的若干城市艺术问题[D].北京:清华大学学位论文,1990.

篇8:在城市畅通工程中城市规划的实施方案

所以研究城市公共经济,是对一段时间内公共产品的产出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公共经济学所提出的要求,可以将城市规划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调控公共产品的产出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将二者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加以纠正或者解决,保证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完成其基本责任。

一、城市公共资源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城市公共资源是一种共有资源,政府可以对其进行调控,其特点是垄断性、公益性和专有性。开发公共资源具有生产过程中的排他性,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非排他性则是非常明显的。当产出公共产品以后,可能会导致其产品在消费和服务中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完全消失,成为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性产品,所有的公众都可以享用这个产品。城市公共资源开发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很多因素例如城市的规模大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在开发城市公共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1、保护城市公共利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市政府开始逐渐转变以往那种过于强调生产而不重视城市公共建设的想法,但是他们投入在公共建设方面的财政仍然很不足,再加上长期以来的错误积累,使得在城市经济增长迅速的情况下,城市公共产品增长的速度非常缓慢,二者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情况。

近年来虽然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了不少,供给城市公共产品这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城市规模出现了大范围的扩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却还是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很多城市都不能保障自身的公共利益。同时在开发和建设城市的过程中,一些城市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势必会对一些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很多大型或中型城市出现了城市病,例如影响了环境质量,造成交通非常拥堵等,这些都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2、公共产品以及服务供给的发展速度与需求的增长不对称

中国的城市公共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城市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方面不能达到需求的标准,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正常需求是不能被满足的。同时政府提供的一些服务,以前是由国有企事业单位自行承担的,不断减少的企业福利增加了城市居民的需求,与政府供给之间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

如今城市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有了更高的人均收入,这些都改变了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数量、结构以及质量方面的需求。城市居民从以往消费型的公共产品需求,升级成为了发展型的需求,如今在文化、医疗、休闲及教育等方面持续增长的消费,比总消费的增长情况更高就说明了这个趋势。但是很多公共产品明显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例如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等。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居民公共需求与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之间有效性的不对称现象。

中国转型期的城市社会并没有消除公共产品供需之间出现的持久张力,这种张力反而伴随着不断扩张的居民公共需求和结构的转型变得更加凸显。这种凸显不仅体现在规模层面,在结构层面也有所体现,不仅是行为上的更是理念上的。最近几年城市中涌入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公共服务和产品的需求量因此增加了许多,但是这部分人却并不包含在现有的供给模式中,也就是说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并没有惠及到这些人身上。这种制度、政策上面的不足造成的结果就是居住在城市中的所有人口不能公平地享用城市公共产品以及服务,对城市化的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公共产品生产出现了过度超前和过度滞后的两极分化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在开发城市公共资源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当,一方面是城市公共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造成了公共产品和服务数量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在城市公共领域方面出现了超前投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不足,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完整性。而城市公共投资浪费造成的结果是投入和产出没有成正比,或者是产出的公共产品、服务出现了过剩现象,没有对城市功能进行有效地强化,白白增加了城市的发展成本。这两方面的问题带来的城市投资浪费情况是非常严重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使用城市公共投资的时候没有从长远出发来进行规划,监督和制约机制缺失,更没有去分析公共投资对于城市功能是否有利,能不能提高并强化其功能。

二、对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进行维护,使其达到最大化

城市规划这项公共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从最初的编制到后期的实施都是城市政府公共行为的充分体现。所以在规划、编制到实施的过程中都要对各种利益主体进行协调,强调公共利益的主要地位,在足够公平的前提下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从而将城市公共利益达到最大化。

1、为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城市发展目标的概念是在一定时期内城市政府制定的发展指标和发展目的,是为了对城市经济、空间、环境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推动而制定的。城市发展目标属于城市规划和战略规划的范围,其作用是对下一层次的城市规划以及建设进行指导。研究城市发展目标,首先要充分地对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城市社会经济目前的发展情况、宏观背景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设定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和指标设计。在实际操作中确定城市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纲领。

城市发展目标要将城市公共利益的诉求充分地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要反映政府在当年内需要完成的城市建设内容。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高度全球化,国内城市都追求发展成为创新城市、生态城市、信息城市、宜居城市以及低碳城市等。这个目标框架是比较大的,下面还有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城市绿化等,对其控制范围都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所以在制定城市发展目标的时候要足够科学,并从时间和空间量方面提供保障来实现目标,这既是规划城市的重要内容,又能将城市规划作为政策和技术工具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为城市公共利益的维护起到积极作用。

2、让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得到进一步增加

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能够提供高效且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产品给居民,满足公众的公共需求,就说明城市发展具有良好的质量。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也就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产生促进作用,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也需要转变城市规划重点研究的方向。工业化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增长,所以当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以及生产性基础设施来帮助城市经济增长,就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如今中国城市已经从工业化转型了,所以如何有效生产和分配城市的公共服务和产品就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主要考虑的部分。

目前住房、养老、教育以及医疗部分都是城市居民在公共服务方面提出的要求,但是城市政府能做到的却不多。很多公共服务本来都是应该由政府提供的,但是城市居民并没有免费享受到。经济的发展使得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了城市,他们虽然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但却不在城市公共服务的服务范围之内,即便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也和城市居民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首先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依据,合理配置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需要调节资源配置,政府也要监管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例如在编制城市居住区规划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设计单位共同进行,政府需要做好监管工作,才能保证公共产品以及服务配套的完善、到位,不出现缩减建设规模、重复交叉等问题。

3、对市场外部性的影响进行矫正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行为影响外部,出现私人或者企业成本偏离社会成本、私人收益的情况。外部性广泛存在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并且有正负两种。之所以会出现负的外部性,其中市场的失效是主要原因,损害了私人或公共利益,效率的降低、过度使用公共资源以及转嫁成本等就是其具体表现。所以各级政府要将自身的调控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行经济活动以及资源配置,对私人和公共部门之间进行协调,达到统一的利益关系,避免出现“公地悲剧”这种职能缺失问题。通过对市场外部性的矫正,来为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健康做好保障。

摘要:城市规划是政府职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与城市公共经济研究有着高度一致的研究和目标取向。本文对目前开发城市公共资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城市化战略以及研究城市公共经济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阐述了城市公共经济研究中城市规划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经济,公共利益

参考文献

[1]王祝根、张青萍、Stephen J.Barry:墨尔本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策略及意义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5(11).

[2]徐黔予: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义与策略[J].决策咨询,2011(2).

[3]王广斌、范美燕、王捷、张文娟:“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J].上海城市规划,2013(2).

[4]周扬军: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交通,2012(5).

上一篇:模型厂参观计划书下一篇:干部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