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矩器测试设备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2024-04-13

磁力矩器测试设备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精选5篇)

篇1:磁力矩器测试设备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磁力矩器测试设备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磁力矩器被广泛用于卫星的姿态控制分系统中[1,2],所以其测试技术的研究必不可少.通过对磁力矩器原理进行分析后发现,要对磁力矩器进行有效的测试,难点是在可变高共模的条件下高精确度、实时地监测磁棒的微小工作电流和电源电流.在磁力矩器测试设备中,要求电源的电压是可变的,再加上电阻的实际阻值和标定的阻值之间存在误差,造成差分放大器的正负端的`不对称.以上特点会引入一种误差,但是经过分析发现这种误差是可校正的.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补偿了由上述原因引起的误差.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经试验证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测量精度,满足磁力矩器测试的需要.

作 者:黄华柱 刘荣科 HUANG Hua-zhu LIU Rong-ke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191 刊 名:测控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29(3) 分类号:V448.22 关键词:磁力矩器   电流测量   误差补偿   magnetorquer   current measure   error compensation  

篇2:磁力矩器测试设备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进度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关键工序和关键过程叫做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对机电安装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施工准备阶段通常需分析保证施工顺利进展而对技术难点、工期、成本影响较大的过程或工序应设计其技术方案;在施工阶段从资源、管理上保证关键技术能得以实施并取得良好的结果。关键技术的管理工作程序:

图纸会审→工程策划→关键技术确定→建立组织→编制技术文件→落实资源

评价←检查、改进←实施关键技术←作业交底必要的试验

1 关键技术的识别、确定

确定关键技术是保证工程安装质量,使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在机电安装工程中,被确定的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在实施中有明确的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往往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确定的关键技术应有明确的技术目的是为了实现工程目标在技术上对某过程、工序或者对工程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环境、实施的特殊技术手段。关键的技术手段一般指施工机具、设备及运用它们的活动方式。如大型设备安装的测量技术;大、重型设备或构件的运输、吊装技术;大型复杂构件的焊接技术等。

2 关键技术施工方案的制订与选择

关键技术施工方案的制订首先要有针对性,以确保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目标。一般包括:确定施工程序和顺序、施工起点流向、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质量、安全、进度、资源配置等。

关键技术的施工方案根据条件不同,可以采用多个施工方案,这就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出工期短、质量好、材料省、劳动力安排合理、工程成本低的方案,一般来说,选择合理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

1)技术上先进、可靠、适用、合理,其中主要表现在:降低物质消耗,缩短工艺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自动化程度,有益于人身安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污染,消除公害,有助于改善环境。同时,有利于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经济上合理,就是要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质量、工期、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经济上合算的方案。

一般来说,在保证功能和质量不违反劳动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原则下,经济合理应是选择方案的主要原则。

关键技术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就其内容来说,可分为两步进行。首先对其进行技术分析,进一步面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但在实际分析过程中,两方面的分析是结合进行的,其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经验和方案的特征进行优缺点的评述,如方案是否先进可行,是否满足施工进度安排要求,是否满足施工连续性和均衡性,是否充分利用场地,能否体现文明施工,是否有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等等。定量分析就是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计算,通过量的分析比较,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即:

1)对关键技术方案的技术分析,是通过对其方案的技术特性和条件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来完成的。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反映技术特性指标可用安装“构件”总量,最大尺寸、最大重量、最大安装高度等表示,反映技术条件指标如:方案占地面积所需的主要材料、构配件等资源是否能保证供应,所需的主要专用设备是否能保证供应,所需的施工专业化协作,主要专业工种工人是否能保证供应,采用的方案对工程质量的保证程度,对社会运输能力的要求及能否得到服务,对市政公用设施的要求及能否得到服务,采用的方案可能形成的施工公害或污染情况,采用的方案抗拒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的能力,采用的方案要求的技术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以及对技术准备工作的要求,施工的安全性,采用方案对前导工序的要求和为后续工序创造的条件等表示。

2)对关键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常用的方法是综合评价法。下面,我将举例说明,如某大型复杂构件的焊接施工方案设计时,为了选择确定能保证焊接质量的焊接方法,已初选出电渣焊、埋弧焊、CO2焊、混合焊四个焊接方案。根据调查资料和我公司实践经验,已定出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及方案的评分值,如表1所示。

综合评价法公式:

式中Ei—评价值

n—评价要素

A—方案满足程度(%)

B—权值(%)

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最大的方案评价值Ejmax就是被选择的方案

E1=0.4×0.8+0.1×0.8+0.3×0.8+0.1×0.5+0.1×0.4=0.73

E2=0.4×0.7+0.1×0.7+0.3×1+0.1×1+0.1×1=0.85

E3=0.4×0.4+0.1×0.8+0.3×1+0.1×0.7+0.1×1=0.71

E4=0.4×0.6+0.1×0.7+0.3×1+0.1×0.9+0.1×1=0.8

从中可知E4>E2>E1>E3,因此埋弧焊焊接方案最优。

3 关键技术施工方案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处于多变、复杂的环境中,一般情况下,关键技术经技术、工艺试验、评价改进是合理可行的,但由于施工过程的特性和工艺试验的差异,可能导致关键技术的效果不大,甚至失效。因而施工过程关键技术的成效在于控制,即对工、料、机、法、环、信息六大因素的控制。

1)对实施关键技术的人员的控制。控制内容包括对关键技术的操作人员的技能,技术人员技能检查、评价、指导、调整,对不适应的人员要及时纠正或调换。

2)对实施关键技术所用的施工机具的控制。为保证施工机具的正常能力,应对机具进行能力检查、鉴定、控制,并对施工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进行检查控制。

3)对实施关键技术所用的材料的性能的控制。主要控制材料的出厂资料、进场验收、使用标记和必要的追溯等活动。

4)对实施关键技术所采用的方法、工艺的控制。主要控制其方法、工艺的分析确定、评价、试验、改进、实施、检查、改进等活动。

5)对实施关键技术所需环境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环境(如焊接环境、吊装环境、测量、调试、试验环境等)、储存环境(如特殊材料、构配件、设备、仪器仪表的储存)、作业环境(如高空交叉、地下易燃、有毒等)。

6)对实施关键技术活动中信息的控制。应做到及时收集影响顺利实施的信息(如气象、电能供给、作业人员健康情况等),以便分析改进。

4 结论

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正确识别、确定关键技术,制定与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关键技术施工方案,同时在工、料、机、法、环、信息等六大方面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确实对工程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本文介绍了关键技术在机电设备安装中的重要作用,详细叙述了关键技术的识别及其施工方案的选择与控制,确保关键技术施工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篇3:磁力矩器测试设备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己二酸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在实际的生产中, 己二酸的分离是整个流程中的重要步骤。在己二酸的分离工艺中, 结晶分离相对于其他分离方法, 具有能分离出高纯或超纯的晶体且能耗低的优点。多级闪蒸结晶器 (Standard Messo结晶器) 是己二酸结晶分离装置中的最重要的设备, 它是由多个结晶室组成的多级结晶器, 操作温度及压力逐室降低, 以减少能耗。

某制造厂承制的己二酸结晶器属于多级闪蒸结晶器, 该设备由12个结晶室组成, 主体材料S30403, 筒体壁薄, 直径较大且顶部带有12套搅拌装置。此设备制造既要满足设备的特殊工艺要求, 又要避免薄壁不锈钢体的焊接变形, 还要保证搅拌装置的准确装配, 这是制造中的关键。本文根据多级闪蒸结晶器的监造实践, 综合论述了该设备的制造难点及检验监造重点。

一、多级闪蒸结晶器技术特性及结构特点

多级闪蒸结晶器技术参数见表2-1, 外形结构见图2-1。

此结晶器由安装了12个搅拌装置的腔室组成, 每个腔室设视镜和液位报警器用来观察和控制液位, 各腔室之间用虹吸管连通, 各室之间靠压力差进行虹吸。每个腔室分别与顶部冷凝器及真空系统连接, 以保持每个腔室真空度的不同。氧化产物经泵送结晶器, 在结晶过程中, 第1室至第12室压力从40KPa降至1KPa, 腔室间的压差提供原料虹吸的动力;液体温度从90℃降至20℃, 此过程放出结晶热和显热。结晶器每个腔室内部安装有搅拌装置, 设置于虹吸管附近。

二、多级闪蒸结晶器制造重难点分析与措施

此设备的物料粘稠度很高, 流动的动力主要靠压差虹吸, 所以设备的抛光精度要求很高 (Ra=0.2μm) ;此设备壁厚较薄 (δ=12mm) , 自重产生的变形较大, 另外由于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本身特点, 在焊接过程中变形较大, 所以设备的卷板、组对及焊接要求较高;此设备属于多级串联的搅拌设备, 所以搅拌装置的预组装很重要;该设备结构上有一定的特殊性, 所以典型部件的制造检验要求较高。

1. 多级闪蒸结晶器的抛光

己二酸结晶分离中物料粘稠度特别高, 各腔室之间用虹吸管连通, 各室之间靠压力差进行虹吸, 结晶过程中在设备内部易结疤形成附着层, 这些附着层逐渐积累, 最后使整个腔室空间减小, 结晶效果很差。所以结晶器内部抛光精度达到了Ra=0.2μm的要求。为了保证抛光效果, 制造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合理的制造及抛光工序执行。

(1) 主要的抛光工作在卷板前完成, 首先运用80#砂带将板材表面氧化皮及原始凹坑和麻点打磨掉, 再用100#砂带将80#砂带的痕迹覆盖, 然后逐级提高砂带的级别, 直至600#砂带, 最后用保护膜覆盖保护。

(2) 设备制作完成以后, 需要进行补充性的抛光, 主要针对设备所有焊缝, 先将焊缝打磨平整, 然后按照板材的抛光程序执行, 最后对设备内部抛光面上抛光蜡, 运用400#砂带反复抛光, 直至抛光蜡均匀地附在表面, 达到图纸要求。

2. 多级闪蒸结晶器筒体的制造筒体的成型

(1) 下料

该设备筒体为壁薄 (δ12mm) , 为了控制薄壁筒体对口错变量, 要求严格控制下料允差 (长、宽允差0~1mm, 对角线允差0~1.5mm) , 并且采用定尺板, 减少焊缝数量, 把误差控制的越小越能控制筒节环缝错边和焊接变形。

(2) 卷板

筒节卷制时, 用吊车辅助, 避免自重产生的变形和折弯现象, 组对直缝时采用样块检查, 错边量控制在0.5mm内, 采用密点方式点焊牢固, 直缝焊接前, 在跨焊缝位置按500mm间距焊接防变形板, 以防止纵缝在焊接时产生过大的收缩棱角, 影响筒节校圆。筒节校圆时, 用专用工具辅助筒体, 防止由自重产生的变形, 用样板测量筒体的圆度, 使筒壁与样板完全贴合。

(3) 环缝组对

环缝组对前应先将设备内部的球形隔板点焊到设备内部, 以对每节筒体进行刚性加固, 保证筒体较好圆度。组对筒节, 控制错边量, 进行密集点焊。

筒体的焊接

此设备材质为S30403的奥氏体不锈钢薄壁容器, 焊接中极容易出现塑性变形, 还容易产生气孔、晶间腐蚀和热裂纹等缺陷。

(1) 预防焊接缺陷

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 宜采用小电流、快速焊和短弧窄焊道, 以减少热影响区范围和熔池产生过热和烧穿现象, 焊材应选用超低碳的焊条和焊丝。

(2) 预防焊接变形

焊接筒体环缝的时候, 要采取小线能量焊接, 最好每道焊缝分四点对称焊接, 并且严格按照合理的焊接顺序, 分多次焊接, 每条环缝最后在设备内部采用一道盖面焊控制变形。

3. 多级闪蒸结晶器的预组装

机械搅拌是影响结晶分离的重要因素, 该设备采用了最简单的桨叶搅拌器, 搅拌装置的功能是提供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和适宜的流动状态, 促进高粘度原料的上下流动, 同时可以避免晶簇形成, 并使物料流动方向有规律, 避免过度湍动造成晶粒磨损。影响搅拌效果的因素很多, 在制造厂内主要关注搅拌器的几何尺寸, 包括以下方面:

(1) 搅拌器直径、搅拌器距离容器筒壁的距离;

(2) 桨叶宽度、桨叶倾斜角、桨叶数等;

(3) 影响设备搅拌运行时的震动及噪音等的关键容器尺寸。

因此, 设备的预组装及其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设备预组装的准备工作

(1) 设备制造前应组织搅拌装置制造厂家和容器制造厂家进行技术协调, 明确各方的要求。

(2) 设备制造过程中严格控制搅拌口与球形隔板的距离, 以防碰撞。

(3) 设备上组焊搅拌口时必须保证搅拌口法兰的水平度≤0.5mm (设备到达现场组装前将进行法兰面修正) , 应保证鞍座底面与搅拌口法兰平面平行, 偏差≤1mm, 建议制造过程中先行组焊搅拌口接管, 然后组焊搅拌口法兰, 将误差降到最低。

设备的预组装

(1) 搅拌装置组装完毕后借助吊车与设备预装到一起后, 检查装配法兰螺栓孔是否匹配, 检查装配法兰的间隙是否均匀。

(2) 进入腔室内部检查搅拌装置与腔室器壁的距离, 包括桨叶与容器底部、容器四周的最小距离, 搅拌轴与球形隔板的最小距离。

设备的运转试验一般安排在安装现场进行。

4. 多级闪蒸结晶器典型部件的制造与检验

多级闪蒸结晶器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设备, 因此, 该设备包含很多典型的独特部件。

虹吸管

虹吸管是整个结晶器的关键部件, 它实现了各腔室之间的连通, 但是由于形状特殊, 体积狭小等问题, 虹吸管的制造要求很高。

(1) 结构尺寸

虹吸管是一种两支管不在同一平面的“人”字结构的连通管, 如下图3-1所示。

由于虹吸管需要装配到筒体上, 并且方位尺寸无法调整, 所以主体结构尺寸很重要, 实际生产中必须要借助专门的定位工装来保证结构的准确一致性, 通常而言, 整体成型以后最好与设备进行预组装, 以保证偏差降到最低。而盘管只需要保证间距及圈数即可。对于冲洗管, 冲洗水口方向应根据虹吸管实际情况确定, 以便以最佳角度 (冲洗口应该直对虹吸管中心界面轴线) 对虹吸管内部进行冲洗, 见下图3-2。

(2) 内部抛光

虹吸管作为腔室连接、物流流动的一部分, 对抛光有着极高的要求Ra=0.2μm, 而虹吸管结构上不易抛光, 因此制造工序一定要控制好。首先管料下料以后 (变径管卷制以前) 就进行抛光, 待满足抛光要求以后, 组装成型, 再在冲洗管组焊以后再次进行抛光, 即可较好满足抛光要求, 根据监造实践, 冲洗管部位抛光较差, 但虹吸管的抛光不易检测, 可以借助标准试块进行比对。另外将变径管分成两截对弯管及冲洗管部位的抛光有极大的帮助。

喷淋管及蒸汽隔舱

结晶器结晶过程中, 在设备的内部筒壁上易结痂形成附着层。需要定期引入90℃热母液水冲洗各室, 并在每个腔室上设有定时冲洗管路, 除冲洗四壁外, 还冲洗视镜、温度计、液位计报警器等易结晶沉积的地方。喷淋管的制造应该严格遵循图纸, 首先喷淋孔的开孔方位、大小及数量应与设计相符, 其次, 由于喷淋管处于设备内部, 故外表面的抛光要求与设备一致, 均为Ra=0.2μm。对于蒸汽隔舱, 制造检验中常常忽略进行气密试验, 将影响实际使用, 根据监造实践, 此处气密的合格率很低, 应是监造的重点。

结束语

实践表明, 己二酸结晶器虽然属于类外容器, 但是制造过程囊括了典型压力容器生产过程中的的重点难点。由于此类设备结构及工艺要求的特殊性, 监造过程中进行了众多有益的讨论和探索, 丰富了非标设备监造及管理的思维和认识。

参考文献

[1]JB/T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S].

[2]于德胜, 罗永和.薄壁不锈钢塔的制造[J].化工设备与管道, 2012, (增) :53~54.

[3]郑津洋, 董其伍, 桑芝富.过程设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4]刘家伟.己二酸多级闪蒸结晶器的数学模型及模拟[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6.

[5]李克永.化工机械手册[Z].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1.

[6]陈亚春, 刘镇江, 朱子强.重结晶法在己二酸生产中的应用[J].浙江化工, 2004, (35) :20~21.

篇4:长链式路由协议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能量优先、基于局部的拓扑信息、以数据为中心、自组织特性、数据聚合特性、应用相关。

WSN中的路由协议会依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而网络的拓扑结构会根据实际系统中的应用而改变。本文的长链式路由协议的应用十分广泛, 如在电力系统的高压开关柜进行温度监测时, 可以根据街道上高压开关柜的分布情况划分成多个链式的监控支路。沿铁道线或者公路线进行环境的监控也可以利用此链路结构。本文重点探讨在长链式路由协议的实现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 长链式路由协议简介

1.1 长链式网络结构

本文的长链式路由协议是根据图1所示的网络结构提出的。

在图示的网络中共有三种无线设备:汇聚终端、通信节点和采集节点。汇聚终端负责对整条链路进行控制, 并且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通信节点控制采集节点进行数据的采集。通信节点会把采集节点采集的数据逐跳地发送给汇聚终端。

1.2 长链式路由协议工作原理概述

网络的工作分成四个过程:数据采集过程、链路建立过程、数据汇集过程和数据上传过程。

(1) 数据采集过程。由采集节点启动。采集节点醒来后, 采集数据, 并发给同编号的通信节点, 然后接收通信节点的确认信号和控制命令 (主要是下次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即睡眠时间) 。

(2) 链路建立过程。由汇聚终端启动。在设定的数据汇集时间到来的时候, 汇聚终端发送链路建立命令给最小编号的相邻节点, 并依次传递, 直到编号最大的节点。不能通信的节点被越过, 一个可以正常通信的链路被建立起来。每个节点都会记录已经建立链路的前后相邻节点编号, 从而形成本次建立的链路的记录。后续的数据汇集过程将沿着本次建立的链路反向传回汇聚终端。

如果汇聚终端有一条以上采集链路, 则轮流在采集支路上发送链路建立命令。

(3) 数据汇集过程。当链路建立命令传送到采集支路的最后一个节点后, 此节点启动数据汇集过程, 沿着本次建立的链路逆序传向汇聚终端的方向。每个通信节点在收到汇聚过程的数据包后, 都会把自己采集的数据附在数据包的尾部, 再接力传向汇聚终端方向。

(4) 数据上传过程。由汇聚终端启动, 通过串口把采集的所有数据一次传输给上位机。此过程不涉及本文的协议核心部分。具体执行过程不再讨论。

2 长链式路由协议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2.1 数据采集过程的时间同步问题

采集节点初始化后首先按照5分钟一次主动发送数据给相同编号的通信节点, 并要求通信节点给予确认并下达控制命令。子网初始化后, 通信节点会把采集间隔等参数在下一个采集过程的通信中发送给采集节点。

采集节点发送数据给通信节点时, 如果连续5次通信不成功, 则放弃本次数据采集过程进入休眠状态, 等待下一次数据采集过程的时间到来, 若连续6个采集过程无法与通信节点取得联系, 则主动把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设为120分钟。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保证采集节点先开机或通信节点暂时故障或者信道短期出现强干扰的情况下, 采集节点可以减少醒来的次数以节省电量;另一方面, 在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后仍可以在最长两个小时的时间后自动回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通信节点在收到汇聚终端传来的链路建立命令后, 记录收到命令的时刻TCommand和命令中的数据采集时间间隔Interval。若在TAquisition时刻采集节点报送数据, 通信节点就把再次醒来的时间延迟Delay发送给采集节点。

Delay=[Interval-Mod (TAquisition-TCommand, Interval) ]-[Mod (N, 10) +1]该计算式中, 右边第一项是为了保证通信节点在收到一次链路建立命令后, 后续的命令收不到的情况下, 仍然可以规范采集节点的数据采集时间。右边第二项是为了使相邻的节点不在相同的时间进行数据采集, 以避免有可能的相互干扰。

同时为了使采集节点和通信节点成功通信一次, 而后面无法正常通信的情况下, 采集节点仍然按照固定的采集时间间隔醒来, 通信节点的每次发送确认帧时还把Interval的值发送给采集节点。采集节点从收到通信节点的确认帧, 到随后第一次醒来的时间延迟, 是根据确认帧中的时间延迟值计时。若随后节点醒来不能与通信节点取得联系, 则根据原来接收的Interval值进行定时。这样可以保证通信节点和采集节点在不能正确通信的情况下不会打乱采集节点的休眠规律。

2.2 链路建立过程的通信过程

链路建立过程由汇聚终端启动。汇聚终端产生链路建立命令帧, 并送往1号节点。命令帧带有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编号, 及采集时间间隔和采集支路总的节点数据, 只有目的节点会接收。1号节点产生新的命令帧, 送往下一个节点, 以此类推, 直到最后一个节点。最后一个节点收到命令帧后, 产生数据帧, 并启动数据汇聚过程, 根据链路建立过程产生的路径, 逆向传回汇聚终端。

如果链路建立过程中某节点暂时失效, 或者由于信道干扰无法成功通信, 则本次链路建立过程将越过此节点。如果3号通信节点无法正常工作, 则2号通信节点无法联系上3号通信节点, 将尝试联系4号通信节点, 如果4号节点也无法正常工作, 则尝试联系5号节点, 以此类推。

连接成功的节点号被记录在本节点, 同时, 链路建立命令由哪个节点发过来也会被记录, 这样整个链路建立过程经过的节点组成的临时传输路径被分布记录, 并用于随后的数据汇集过程。

在链路建立过程中, 如果N节点与N+1节点通信不成功, 则延迟Link Creat Delay后再次试着通信, 重复Link Creat Repeat次后仍不成功则放弃。然后与N+1节点通信, 依次类推。如果与N+Max Neigh bors仍然无法通信, 则认为链路出现故障, 把自己作为此次通信的最后一个节点, 产生数据汇集过程数据帧, 并启动数据汇集过程。

Link Creat Delay的设置是根据数据采集过程传输的最大时间需求确定。链路建立过程中N节点与N+X节点通信不成功最大的可能是与N+X节点的数据采集过程冲突。考虑到数据的实时性, 数据采集过程优先, 采集节点发送不成功立即重发, 重发次数为5。而链路建立过程在应该让出5+1次重复采集数据传输的时间后再尝试新的连接。

Link Creat Repeat可以设置为3-5。

Max Neighbors的值可设置为3-5。这个值要根据射频芯片的传输距离以及通信节点的间隔距离综合决定。

2.3 数据汇集过程的时间同步

数据汇集过程是这一个工作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是链路建立过程的逆过程。在链路建立过程中, 每一个成功传递过链路建立命令的通信节点都保存了其前面一个通信节点的地址UPADDRESS和后面一个通信节点的地址DOWNADDRESS。当链路建立命令传递到最后一个通信节点, 该通信节点完成数据采集阶段后, 就产生数据汇集命令帧, 并且启动数据汇集过程。

数据汇集过程是链路建立过程的逆过程, 不需要再对链路进行处理。但是也有可能链路建立过程建好的链路在随后的数据汇集过程中出现中断。为避免数据汇集和随后的链路建立过程相冲突, 通信节点在数据汇集过程中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节点N在把链路建立命令传送到节点N+X后, 即等待N+X节点的数据汇集命令帧。当收到数据汇集命令帧时, 记录当前时间TCurrent, 并计算TCurrent-TCommand>Interval-11s?

其中TCommand是收到链路建立命令的时间, Interval是系统休眠时间。

如果计算结果为假说明即将开始下一轮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过程, 通信节点N不再转发数据汇集命令帧, 以防和数据采集过程及下一轮的链路建立过程冲突。公式中右边加入的11s是为了避开采集节点提前开始采集的最大时间10s。

如果计算结果为真, 则立即将数据汇集命令帧传送给有效链路中的N-X节点。

3 长链式路由协议数据帧格式简介

由于需要传输的数据不同, 各个过程使用的数据帧格式也不同。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发送帧和确认帧格式都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做介绍了。重点解释一下链路建立过程请求帧, 帧格式如下表1。

在该命令帧中, Syn是同步字;Bran是采集支路编号, 半个字节;Sty是帧类型, 1个字节;Sor是发送请求帧节点编号, 1个字节;Dest接收请求帧节点编号, 1个字节;N是本采集支路最大节点编号, 1个字节;Req是链路建立请求帧发送轮次, 1个字节, 设置该参数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1) 通信节点N发送命令给通信节点N+1, 通信节点N+1正确接收了并且回复了确认信号, 但通信节点N没有收到, 于是重复发送链路建立命令。这种情况下, 若N+1判断是同一轮次的链路建立命令, 则不进行重复处理 (因为链路建立命令已经转发) , 只是再次向N节点发送确认信号。

(2) 通信节点N重复发送链路建立命令给通信节点N+3, 但是N+3节点仅最后一次正确接收了, 且回复了确认信号给N节点, 但是, 由于信道临时的干扰, N节点并没有接收到确认信号, 于是把自己作为最后一个节点, 启动了数据汇集过程。这种情况下, N+1及后面的通信节点很可能随后再把数据汇集帧发送给N节点, 造成混乱。解决方法是:N节点启动数据汇集过程后, 即把Req加1, 随后凡是与Req不相符的数据汇集帧不再响应。

4 结语

本文根据长链式网络结构的规律设计了一种长链式的路由协议, 首先简单介绍了本协议的应用场景和工作原理。重点对长链式路由协议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且给出了优良的解决方案。本协议可以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 而且具有较低的功耗, 适合大规模使用。

参考文献

[1]秦升平, 郑来波, 张国伟.基于物联网的开关柜温度检测系统[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 (02) .

[2]李彬, 李业德, 程海涛.低功耗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9, 23 (2) :84-87.

[3]魏小龙.MSP430系列单片机接口技术及系统设计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

[4]孙利民, 李建中, 陈瑜等.无线传感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徐明, 阳宪惠.高压开关触头温度无线监测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 2009.

[6]宋文主编.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篇5:磁力矩器测试设备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 如何利用反演软件制作出高质量的反演结果是技术人员最关心的。结合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就应用中的技术关键点和应用效果作简要探讨。

1 技术关键

1.1 制作高质量的井模型

所谓井模型的制作就是测井资料到地震资料的标定, 在它们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标定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反演结果的正确与否。如何做好井模型, 有三个关键步骤:①子波的提取;②层位标定;③测井资料的校正。

1.1.1 子波的提取

常用的子波类型有三种:带通子波 (BandpasssWavelet) 、雷克子波 (Ricker Wavelet) 、从地震道提取的子波。不同的子波类型或即使同一种类型的子波, 当子波的长度、主瓣的宽度、相位角不同时, 其褶积效果各不相同。通过与实际地震道的误差分析, 反复实验, 求取最佳子波。

1.1.2 层位标定

经过深时转换后的声波曲线会产生拉伸压缩现象, 使地质层位与地震层位难以对齐。为消除这种影响, 要通过合成记录与井旁道作对比标定。正确的层位标定是反演的前提, 应尽可能地将地质层位与地震层位对齐, 提高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1.1.3 测井资料的校正

包含两方面含义: (1) 单井资料的环境校正。由于受泥浆浸泡、井壁垮塌等影响, 声波资料会发生畸变, 为了建立正确的初始波阻抗模型, 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必须作校正处理, 要求应用人员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 (2) 测井数据标准化处理。即使经过曲线编辑或环境校正后, 由于仪器刻度、不正常操作等引起的系统偏差仍存在, 对单井反演时可忽略, 对多井反演时必须把这一误差减至最低限度。测井数据标准化处理就是使测井资料在研究区内有统一标准, 以保证多井之间的可对比性和反演具有较高的精度。应选取岩性均一, 分布稳定, 井眼条件好, 不受油气、孔隙度等因素影响的非渗透层作标准层进行控制, 利用趋势分析、均值校正等技术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

1.2 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层位拾取的准确性。层位要选取反射较强、横向连续性较好的反射界面。层位、断层解释要准确细致, 在目的层上下要尽可能多地拾取层位。地质模型的好坏、精细程度高低对最终的反演结果有直接影响。

1.3 选取合理的反演参数

不同的参数对应不同的反演精度。根据需要选取合理的参数, 以便起到既能满足反演要求, 又能节约时间的作用。

1.4 优选测井曲线

测井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各种测井曲线有各自的作用, 它们揭示了不同的地层特性, 解决的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根据反演目的的不同, 选取能够代表储层特性的测井曲线。在反演时, 应用井曲线类型较普遍的是声波测井曲线。此时反演出的结果是波阻抗剖面, 反映的是波阻抗的高低变化, 对于砂泥岩互层来说, 速度受砂岩百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波阻抗的高低基本上代表砂岩含量的高低。而对于含灰质岩层及非渗透性的砂砾岩或火成岩来说, 其对应的波阻抗是高值, 并不直观反映储层的变化, 因此, 单纯依靠波阻抗的变化判断岩性的变化是不全面的。如果运用自然电位 (SP) 曲线进行反演则效果较好 (图1) 。这是由于SP曲线幅度的相对高低与砂岩中泥质含量的多少及沉积环境能量的强弱有直接关系, 用SP曲线作约束, 其结果能直观反映储层物性及岩性的变化, 反演结果与钻井吻合较好。选择何种测井曲线进行反演, 要根据反演的侧重点而定。

2 应用效果分析

在注意上述关键技术的同时, 还应该对区域地质情况、地震资料、钻井资料有所了解, 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指导反演。本文分别运用声波曲线、自然电位 (SP) 曲线对目标区不同的过井测线进行反演, 发现运用自然电位 (SP) 曲线效果比较理想。如:从X34—X80连井反演剖面看, 由X80到X34井, 储层明显变薄、变差, 以至尖灭或相变为泥岩或非渗透性的砂砾岩, 与钻井吻合好。

3 结论

地震反演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第一手地震资料的品质, 而且与反演处理的精度有关。实践证明, 在尊重工区本身地质背景的情况下, 结合钻井、测井资料, 运用好测井约束反演的技术关键, 才能很好地服务于生产, 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明振, 等.对测井约束地震波阻抗反演的理解与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42 (6) :699-702.

[2]梁光和, 程永明.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约束反演地层孔隙率和砂泥岩含量[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5, 30 (增刊) :85-89.

[3]何樵登, 梁光和.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约束反演地层参数—一种测井数据的地震外推方法[J].石油物探, 1995, 34 (2) :l-7.

[4]高喜龙, 等.测井约束反演在埕岛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 (3) :335-338.

上一篇:孤独伤心的优美句子下一篇:墙里秋千墙外道高中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