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联残疾人服务网

2024-04-10

中国残联残疾人服务网(通用6篇)

篇1:中国残联残疾人服务网

临洮县残联着力提升服务残疾人水平

近阶段,临洮县残联以“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残疾人水平”为载体,通过“四提升”践行群众路线。一是加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县残联全体党员干部集中一周时间开展了以“坚持群众路线、扎实改进作风”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干部职工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残疾人水平”为主题开展了学习交流和讨论,通过学习交流,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认识。二是拓宽渠道,提升服务残疾人水平。坚持以满足残疾人需求为主要任务,以残疾人满意为最终目标,以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为长期追求。按照切合残疾人工作实际、顺应残疾人意愿的要求,广泛征求了残工委成员单位、残疾人代表、乡镇残联、村(社区)残协等不同层面对残联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发展全县残疾人事业的意见建议。对归纳梳理出的制度不完善、下基层调研不够、服务残疾人态度不好等问题着手集中整改。三是建章立制,提升残疾人满意度。制定完善了县残联干部作风考核评价制度、考勤制度、值班制度和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制度。在制度执行中,提升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友的满意度。四是狠抓落实,提升残疾人工作整体水平。坚持统筹协调,狠抓残疾人证办理、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对象入户核查、残疾儿童康复、白内障复明、组织建设以及残疾人教育就业等工作,有效提升残疾人工作整体水平。

篇2:中国残联残疾人服务网

2014安徽池州东至县残联招聘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公告

为加强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管理服务工作,发挥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经县政府同意,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名编外人员。为保证招聘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原则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从符合招聘条件的人员中公开招聘。

二、招聘条件(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国国籍,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84年4月21日以后出生)。(2)遵守宪法和法律;(3)具有良好的品行;(4)热爱并有志于残疾人事业,工作认真负责,办事公正,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5)身体健康,服从岗位分配,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报考:

1、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

2、曾经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二)岗位及专业要求:

1、文秘人员1名。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不限。

2、康复人员1名。男性,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学专业:医学类专业。(三)报名人员已有工作单位须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

三、报名与资格审查

2014年4月15日9∶00时至4月21日16∶00时止,报名者到县残联办公室(尧北路52号民政局大楼二楼西边)报名,联系电话:0566—7021062(节假日不休)。报名者需提供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学历证书(今年毕业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等原件及复印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以及近期一寸同底免冠彩色照片3张。

报名结束后,由县残联、县人社局和县监察局对报名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审查。应聘人数与招聘计划数之比原则上不得低于3:1,达不到上述比例择情择优进行招聘,届时将视情通知。对审查合格的报名人员,在2014年4月25日17∶00前,到县残联报名处领取准考证,逾期不领者按自动放弃处理。

四、考试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考试工作由县残联和县人社局共同组织实施,县监察局全程监督。考试分笔试和面试:

1.笔试笔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文秘人员和康复人员笔试试卷为统一试卷,试卷内容为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一》,实行百分制,共100分。

笔试时间:2014年4月26日9:00至11:30。笔试地点:见准考证。

笔试成绩:2014年4月27日上午8:30,张贴在报名点,并在相关网站公示。

根据笔试得分高低,按本招聘计划1:3的比例确定面试对象(若康复人员岗位招聘达不到1:3的比例要求,考虑残疾人工作的特殊要求,按以下三种办法确定面试对象:

1、若报考康复人员岗位只有1名男性,则笔试后进入面试,但面试成绩不得低于60分;

2、若报考康复人员岗位有2名男性人员,则在笔试后俩人同时进入面试,按笔试、面试合成成绩高低确定体检对象;

3、若没有男性报考康复人员岗位,则打破岗位专业设置,在笔试人员中按1:3取前6名进入面试。),如最后一名成绩相同,一并确定为面试对象。

2.面试面试实行百分制,共100分。

(1)面试内容:主要测试考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2)2014年4月27日下午3:00时举行面试,地点:由县残联另行通知。

3.成绩合成:考生最终合成成绩按笔试成绩的50%和面试成绩的50%合成(如遇分数相同,以笔试成绩高者列前),并公布。

五、体检、政审、考核人员确定

根据最终合成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体检对象,体检内容、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执行,体检费用自理。对体检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复检一次。体检不合格者,不得竞聘,依次递补。

体检合格后,由县残联、县人社局和县监察局组织政审、考核。政审、考核不合格的依次递补。

六、公示

由县残联、县人社局和县监察局根据考试、考核、政审结果,确定拟聘用对象,并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三天。

七、聘用、被聘用人员的性质及待遇

(一)经考试考核并在公示后无举报或虽有举报但不影响聘用的,由县残联、县人社局和县监察局确定聘用人员后,由县残联与被聘用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3个月。

(二)被聘用人员属于编外聘用制人员。由县残联及相关部门按有关规章制度管理;实行考核。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三)聘用人员受聘期间月工资1500元(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按相关政策为被聘用人员交纳“五险”[养老、医疗(含大病救助)、失业、工伤、计划生育险]。

八、其它

篇3:中国残联残疾人服务网

一、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建设

宿迁市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为托养中心) 建成于2014年年底, 中心占地0.429 33公顷, 主体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有200张床位。运营方式采用公办民营的形式, 配有餐厅、厨房、洗衣房、医疗中心、康复理疗室、多感官训练及庇护性就业劳动场所等服务区。2014年12月15日, 第一批90位残疾人入驻宿迁市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托养中心按照可自理、轻度不可自理、中度不可自理及重度不可自理对托养对象进行了分类, 其有26位可自理残疾人, 其他64位均为不同程度的不可自理人员。

二、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

1. 护理服务。

日常生活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卫生、饮食、行动与家务四个方面的日常生活行为, 其至少有两个方面需要提供经常性或实质性的帮助。按照托养中心托养服务的规定, 护理人员与不同服务对象的比例应为:专人护理是1∶2;全护理是1∶3;半护理是1∶5;自理是1∶20。

轻度不可自理主要是后天造成的残疾, 包括听障、肢体残疾和轻度的大脑发育不良, 护理员每天早晨督促这些人员整理内务,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度不可自理主要是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 大脑发育不良导致他们很难自理, 护理员协助这部分人保持衣物和被褥的整洁卫生, 帮助他们整理内务, 指导他们定期换洗贴身内衣, 护工定期帮助他们理发、修剪指 (趾) 甲等。重度不可自理人员主要是多重残疾者, 其不仅肢体上存在障碍且在智力、精神上也存在缺陷, 生活不能自理, 需要护理员每天帮助他们完成起床、穿衣、洗漱、就寝与就餐等基本生活, 护工要定期组织他们沐浴, 通常夏天隔日沐浴一次, 冬天一周两次。

2. 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为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制定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 按时提供康复训练, 帮助智力残疾者开发智力, 认识更多的新鲜事物。托养中心配有基本的智力开发器材, 康复理疗师在护理员的协同下, 通过拼图、积木、做游戏和情景互动等方式, 帮助智力残疾者开发大脑, 认识更多的事物, 加强交流能力;帮助肢体残疾者制定训练计划, 加强体育锻炼, 专业康复训练室配有磁控带座椭圆机、磁控健身车、下肢功率车与五站综合训练机等器材, 每天由护理员组织肢体残疾者分批次进行一个小时的康复训练, 上午两批, 下午三批;护理员按照计划指导托养对象进行康复训练, 训练内容有肢体协调、肌肉功能、关节活动、姿势矫正等, 帮助改善肢体残疾人的身体机能。

每天早晨护理员组织服务对象进行半小时的早锻炼, 早锻炼主要是手语操“感恩的心”“爱的奉献”和“阳光总在风雨后”等, 也有专业的“残疾人广播体操”, 晨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服务对象的身体状态。每天下午由护理员和护工协助90位长期托养服务的人员进行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 包括跳绳、慢跑、球类运动等。

3. 教育服务。

托养中心对服务对象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交礼仪与沟通交流等基本能力提供培训与教育。托养中心主要为服务对象提供普通教育的方式、适宜的教育场所和作业训练场所。并制定课程表, 长期配备教师, 向智力和精神残疾者提供基础教育。上午课程由教师指导学员识字、算数、社交礼仪和生活实践等的培训;下午课程由9名护理员提供体育课、音乐课、影视欣赏等课程。

每周六, 专业老师为学员解答语文知识、数学知识;每周日, 对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帮助学员掌握知识, 巩固知识。托养中心为服务对象建立日常教育培训档案, 记录他们的日常表现和取得的进步, 便于及时调整课程。托养中心定期邀请宿迁学院的老师、志愿者为服务对象进行授课, 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生活实践和沟通交流等。

4. 劳动技能培训。

托养中心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帮助残疾人成为合格的就业创业劳动者。托养中心为服务对象开设就业技能培训班, 提供庇护工场进行劳动生产。培训班按季度每年分四期, 主要针对生活能自理和基本能自理的残疾人员, 每期有20~30名学员。提供的技能培训有:厨师培训、盲人按摩、淘宝创业与SYB创业培训等。厨师培训由宿迁特殊教育提供场所和教师, 盲人按摩、淘宝创业和SYB创业培训等都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邀请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托养中心向服务对象提供庇护工场, 其主要针对26位生活可以基本自理的托养对象。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系厂家, 向其提供电子绕线加工、手工编珠和碗盘贴花等工作, 厂家下订单, 约定时间进行回收, 并支付工资。从事碗盘贴花的26位托养对象, 每天完成至少7 000个贴花, 一个月完成近20万个贴花的工作量, 合格率达99.7%。一个合格品可挣0.1元, 人均收入超过700元, 多劳多得, 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 工作积极性相当高。

5. 医疗服务。

托养中心的医疗服务主要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及日常药物发放等工作。托养中心配有执业医生1位, 护士9位, 执业医生和护理人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联合查房巡诊。医务室每周对服务对象进行一次常规体检, 包括测量血压、体温和体重等方面, 保证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对生病服务对象, 提供专人护理, 护理员为服务对象进行照看工作, 帮助其改善病情;执业医生每天进行查房问诊, 询问患者病情, 及时了解情况;对病情反复或加重者, 及时联系其家人, 采取应对措施, 有必要时转移至医院进行治疗。

护理员做好药品的代发代管工作。服务对象办理托管时, 若需要服用医疗药品, 应由其监护人递交委托书, 提供病历和基本病情说明;护理员提供药品时, 应查阅、核对服务对象的就诊病历卡、处方单等, 按照医嘱执行, 避免出现错误;医疗药品由医务室保管, 避免丢失、损坏和过期失效;护理员做好督促、协助工作, 督促服务对象按医嘱服药, 对精神类药物, 实施严格监控。

6.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服务是指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出发, 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 帮助残疾人树立信心。托养中心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由护理员负责, 服务对象主要是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员。护理员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等服务, 提高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而提高服务对象融入社会的能力。护理员每天提供至少15分钟的时间与服务对象进行对话沟通, 及时交流信息, 获知服务对象的心理情况。托养中心开设同类别残疾人活动室, 为服务对象提供交流场所, 满足服务对象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需求。

同时, 托养中心定期举行书法比赛、体育竞赛等活动, 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开展各类讲座、播放影视剧作和阅读及网络浏览报刊、图书等活动。托养中心多次组织服务对象到“三台山森林公园”“古黄河水景公园”和“骆马湖”等景点, 以及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 帮助服务对象放松心情、融入社会。

三、当前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托养服务制度不完善, 服务内容不规范。

克服托养服务存在的不足, 关键是要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托养中心运营以来, 虽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如工作制度、奖罚制度, 但对六大服务项目, 没有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 提供的服务缺乏考核反馈机制, 相关训练制度规范也没有明确成文, 只是简单的注意事项;针对托养服务对象也没有一套合理的制度规范, 对遇到的问题只是简单的口头警告, 没有完善的组织纪律来约束托养对象的行为规范等, 无论是对工作人员还是服务对象, 在服务规范化上仍需提高。

2. 人才短缺, 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人才短缺是托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托养中心共有28位工作人员。其中具有职业资格证的是9名护理员, 21名康复理疗师, 1名教师和1名医生。康复服务只有一位康复理疗师, 主要负责智力残疾者的康复工作, 而精神残疾人和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主要由9名护理员兼职。教育服务也只有一位教师, 有时会请志愿服务组织的人员来兼职;劳动技能培训方面, 托养中心目前没有服务人员, 主要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邀请相关人员对服务对象进行培训;医疗服务配有一位职业医生, 护士也是由护理员兼职, 且没有与正规的医院进行合作, 难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心理咨询方面更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也是由护理员提供服务。

3. 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可持续发展困难。

目前托养中心的运行主要以政府拨款形式和残疾人负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政府每年财政拨款110万元, 按实际托养服务人数每人补贴8 000元, 财政拨款资金主要用于日常护理、食宿、医疗康复、就业培训、机构建设和工作人员工资等方面。服务对象只缴纳生活费用500元/月。社会捐助、爱心人士捐助、企事业单位捐赠等方面都较少。托养中心在运营初期, 支出多于收入, 经过努力, 收支逐渐向平衡发展, 但支出仍高于收入, 收支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4. 残疾人托养意向不足, 规模效益差。

2014年宿迁市残疾人联合会聘请第三方做了一份关于残疾人托养意愿的调查活动。在所调查的663个有效数据中, 有12.1%的人选择寄宿托养, 6.9%的人有日托的意愿, 81%的人倾向于居家安养, 且残疾人的家庭人员比较倾向于将残疾人留在家中自己照料。在短期内无法摆脱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 且多数人对托养服务不是特别了解, 大都选择观望的态度。同时被托养的残疾人还需缴纳500元/月的托养费用, 这是很多农村残疾人的家庭无法支付的。这种从传统观念到现实的资金压力使目前的托养中心难以运转, 致使能容纳200人的托养中心到目前为止仅入住90人。

参考文献

[1]郝君富, 李心愉.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经济影响与启示[J].人口学刊, 2014 (2) .

[2]宿迁市残疾人联合会.宿迁市2015年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 (试行) [S].2015

[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篇4:邰丽华:加强基层残疾人文化服务

今年邰丽华带来的提案就是加强基层残疾人文化服務。“十二五”期间,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推进,基层残疾人享有的文化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残疾人与健全人同步小康的过程中,基层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是衡量残疾人小康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国家及社会的关注点在康复、教育、就业等等基本生存问题,对残疾人群体的特殊需求关注力度仍需加油。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专项调查显示,经常参加村(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的残疾人不足7%,主要表现在: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的迫切需求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残疾人参与文化生活基本停留在听广播看电视的层面上;参与文化生活的程度浅且受经济条件制约并不普及等等。以上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仍需加强。多年来,残疾人工作的重点是解决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生活救助等基本生存问题,残疾人文化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残疾人文化服务尚未引起广泛关注。

第二要满足残疾人特殊需求的文化服务仍然相对薄弱。全国4万个街道、乡镇、8万个城市社区、58万个农村社区文化站(点),仅在2008—2015年间利用“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在城市社区文化室中开展了残疾人文化服务试点(收到良好效果),但58万个农村社区为空白,基层社区覆盖率仅为0.14%。适合残疾人参与的文化活动长期未得到重视,残疾人参与的文化活动多数存在于为参加汇报演出而组织的极少量特定活动中。

最后在已有文化服务设施中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的内容和设施设置不够。国家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且不够健全,更无法顾及为残疾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残疾人文化服务非常薄弱,各类服务机构不全且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服务设施欠缺、文化活动匮乏。

(邰丽华: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Q&A

《中华儿女》:您怎么看待青年人创新创业?

邰丽华:青年人需要敢想敢拼的精神,在当下这个好时代、新时代创业,青年人和互联网服务连在一起,是一种新颖的方式。在我们艺术团,对于青年艺术工作者,我也是鼓励他们能有新的想法,并且支持他们去做,而对于退役的团员,如果他们有创业的想法,我们会鼓励并且帮助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中华儿女》:今年您的提案,是否有关爱青年人的一部分?

邰丽华:残疾人无障碍,应当不仅仅是硬件设施上的无障碍,实际上,残疾青少年的身体障碍并不会妨碍他们和肢体健全者一样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完善的无障碍设施是基础,是帮助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而重视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渴求心理则显得更加重要。要让残疾人无障碍扎根于他们的思想当中,帮助残疾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政府要注重为他们提供文化滋养和服务,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培养一些优秀的小演员。今年我们会响应外交部和文化部的总体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对外演出交流活动,希望每一个活动都能让他们逐步实现“我的梦”。

篇5:中国残联残疾人服务网

山西省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领导组名单

长:郭贵仁

省残联理事长 副组长:郝保平

省残联巡视员

石常明

省财政厅副厅长 成员:樊喜华

省残联康复部主任

张晓莉

省残联计划财务部主任

桑国平

省财政厅综合处处长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残联康复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

任:樊喜华(兼)

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宏

省财政厅综合处副处长

包学国

省残联康复部调研员 办公室成员:许国瑞

省康复研究中心主任

武金贵

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主任

王庭龙

省聋儿康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武玉凤

省残联康复部副主任

沙佳宽

省残联康复部副调研员 高红果

省残联计划财务部副调研员 刘俊新

省脑瘫康复医院副院长 刘

省残联康复部主任科员 张翼亮

省残联计划财务部主任科员 郝

篇6:中国残联残疾人服务网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财政厅 文件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粤残联„2012‟112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 “十二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财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财税局、市场安全监管局、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批转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粤府„2012‟1号),做好“十二五”期间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根据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的9个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十二五实施方案”及其配套“实施办法”,制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公安省厅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主题词: 残疾人 康复 实施方案 通知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2012年6月13日印发

校对:黄力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

一、背景

“十一五”期间,全省建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1272个,每年为近60万残疾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和康复救助项目,累计30万贫困残疾人受益,为今后康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由于全省康复服务体系不完善和康复服务能力不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康复服务内容和标准有待规范,专业人才缺乏,相当多的残疾人家庭贫困,需求与服务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组织管理、康复技术指导和康复服务网络,逐步构建起与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相适应的康复保障机制,确保2015年全省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根据国家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的9个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十二五实施方案”及其配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关于批转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粤府„2012‟1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珠江三角洲和有条件的地区到2013年、其他地区到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行政区域内1/3以上的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实施国家和省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并为80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

——90%以上的街道和中心镇建有综合性的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并形成网络,免费为64095名成年精神、智力等重度残疾人提供工(农、娱)疗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综合性社区康复服务;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1-2个示范性社区康复站(室),免费为66555名成年肢体残疾人开展以恢复期为主的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和为1000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中途之家)。

20000名低视力患者适配助视器(其中免费为10700名低视力儿童适配助视器),并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视力康复训练,培训儿童家长10700名;为25000名贫困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并适配视障辅助器具;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13750例,建立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40个,建立低视力康复机构22个。

——免费为3700名0-6岁听力残疾儿童适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并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对3700名儿童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免费为5000名在读的贫困听力残疾学生适配助听器,建立示范性听残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

——免费为26625名0-6岁脑瘫等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肢体残疾的儿童装配矫形器、适配辅助器具,并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引导式教育训练,对26625名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建立示范性肢残(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建立成年肢体残疾人医疗康复机构23个。

——免费为29165名智残儿童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康复教育训练,对29165名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建立示范性智残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

——免费为19810名孤独症儿童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康复教育训练,对19810名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建立示范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

——免费为80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门诊抗精神病药物,为10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或解除关锁,建立精神健康服务中心22个。

——免费为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2060例,为28000名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为贫困残疾人装配假肢6500例、装配矫形器6345例,为就学和就业年龄段的贫困残疾人适配就学或就业所必需的辅助器具9200件,为贫困重度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154115件,为10000名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和家庭组合适配辅助器具。累计为各类残疾人配发各类辅助器具 280000件,建立完善市、县(市、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143个。

——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市开展0-6岁残疾儿童随报和早期康复试点工作,在省和各地级以上市建立综合性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24个。——培训5486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4313名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 201名学科带头人,组建100名康复专业技术巡回服务团队,到欠发达地区基层康复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并提供康复服务。

——省、市、县、街道(乡镇)至少各有2个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公益性康复机构(含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在康复机构服务内容上,一个地级市行政区域内必须全面开展4类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项目,一个地级市区域内至少各有1个综合性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成年肢体残疾人医疗康复机构和成年精神残疾康复机构。

《广东省“十二五”残疾人康复服务任务分配表》见附件。

三、康复保障机制

(一)组织管理网络

强化以政府为主导,卫生、教育、民政、人社、公安、财政、质监、药监、人口计生、妇联、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协作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目标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工作计划,完善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建立康复工作制度,组织实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各街道(乡镇)有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各社区居(村)委会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协调组织社区内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支持。

同时,省和有条件的市、县(市、区)依托同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成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承接康复技术管理职能,开展技术指导、专业培训、检查评估和业务督导等业务工作。

(二)技术指导网络

省、市、县(市、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医疗、康复、教育、辅助器具适配、职业康复等专业人员,成立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制定康复技术标准,培训康复专业人员,推广实用技术,定期督导和检查,规范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展,促进康复服务向个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有条件的县(市、区)充分利用卫生、教育、康复、辅助器具等各类专业技术机构,建立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残疾人辅助器具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培训基层康复人员,发挥社区内各类专业机构的作用,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三)康复服务网络

充分整合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康复科、专科康复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计生服务站、社区康复站、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学校、幼儿园、托儿所、辅助器具商店、敬老院、社会福利机构等机构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引导、扶持、规范社会组织兴办的康复机构,建立以专门残疾人康复机构为骨干、以普通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康复服务格局,形成以省级康复机构为示范、市、县级康复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网络,构建公办与社会办并举、布局合理、城乡发展均衡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全面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工作,为残疾人提供筛查诊断、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学前康复教育、工(农、娱)疗、日间照料、中途宿舍、居家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家属资源、残疾预防、保健教育、康复咨询和康复转介等种类齐全的康复服务。

四、工作措施

(一)社区康复

1.将残疾人社区康复融入社区卫生、社区建设工作,在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社区、家庭康复相结合的方式,以加强残疾人功能恢复、促进残疾人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针对残疾人不同康复需求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推广受益面广、简便易行、经济适用的康复技术,提高残疾人及其亲友的参与程度,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残疾人普遍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2.开展社区残疾筛查,了解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和康复需求信息,经综合评估后制定康复服务计划,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根据残疾人各类康复服务需求,联系有关部门和康复机构,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对社区内新发生或新迁来的残疾人,要及时报告,纳入现有的康复服务系统。

3.(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或社区养老机构(星光老年之家),建立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落实配套专职人员和运作经费。为有需求的精神、智力、肢体等重度或老年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开展工疗、娱疗、农疗、精神科服药指导、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从事简单的公益性手工制作或生产劳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心理辅导、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评估等综合性康复服务。

4.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社区康复站(室),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残疾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等医疗康复服务。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列入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内容。

5.发挥残疾人及其亲友的作用,依托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社区康复站(室)开展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以志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家庭康复病床、康复训练、康复护理、精神科服药指导、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及指导、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家政服务、外展活动、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等服务。

(二)视力残疾康复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残联共同组织开展白内障患者筛查和治疗工作,组派复明扶贫医疗队赴欠发达或技术力量薄弱地区开展专项救助活动,使白内障患者就近就便得到治疗。按照白内障无障碍市、县(市、区)工作标准继续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工作,逐步建立“发现一人,复明一人”的长效工作机制。

2.省级建立视障康复中心,地市级至少建立

1个视障康复部(室、专柜),开展视力残疾筛查、诊断、康复评估、助视器适配、视功能训练、定向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家属资源等服务。特别针对视力残疾人较为集中的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中心)、社会福利机构和敬老院等机构开展助视器适配、定向行走训练及其他视障辅助器具适配工作。

3.鼓励医院眼科开展低视力筛查、诊断和转介工作,有条件的开展助视器验配工作。引导、鼓励大型眼镜连锁店开设助视器专柜,为低视力者提供验光、配镜和助视器使用训练服务。

(三)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

充分发挥国家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华南区域中心作用,着力健全听觉康复、语言训练和社区指导三项业务功能;大力推进市、县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努力实现“一市一中心、一县一班点”的建设目标,着力将地级市机构建设成为当地技术资源中心。完善和提升省内的国家人工耳蜗定点医院、国家助听器验配定点机构、国家人工耳蜗术后训练定点机构和国家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推广建立听力筛查-耳聋诊断-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后续跟踪等各个环节有机衔接的服务网络。

(四)脑瘫儿童康复

在省级培育国家肢体残疾儿童引导式教育华南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市、县肢残儿童引导式教育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全面推广引导式教育模式,促进脑瘫等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肢体障碍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今后的生活、学习、劳动和融入社会打下牢固基础。

(五)智力残疾儿童康复

在省级培育国家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华南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市、县智残儿童示范康复教育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与教育,促进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教育工作。

(六)孤独症儿童康复

建设好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大力扶持市、县孤独症儿童示范康复教育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与教育,促进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教育工作。

(七)成年肢体残疾康复

着力建设好省博爱康复医院(省残疾人康复基地),培育成为华南地区肢体残疾康复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地市或县建成肢体残疾康复示范机构,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对脑卒中后遗症、脊髓损伤、关节功能障碍等成年肢体功能障碍者开展以恢复期为主的康复训练服务。

结合残疾人社区、家庭康复工作总体要求,发挥当地医疗康复机构的资源中心作用,对肢体功能障碍者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家庭护理和心理辅导工作,同时提供家长培训、知识普及、咨询和转介等服务。

配合国家任务对18岁以下有需求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实施矫治手术,并做好矫形器装配、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开展针对性的功能训练。

(八)精神病防治康复

在全省各县(市、区)全面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完善“精神病防治康复日”制度。

1.加强精神病防治康复组织管理。各级政府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卫生、民政、公安、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协作,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网络。卫生部门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专业机构资源优势,对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组织所属精神卫生机构及各级医务人员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民政部门及时收容和治疗社会上无法定抚养人和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精神病患者,将家庭困难无经济能力医疗的精神病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予以医疗救助。公安部门了解掌握本辖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有关情况,督促家庭和单位落实日常监护和治疗措施,会同卫生等部门对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实施强制治疗。残联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服务工作,开展摸底调查,组织精神病患者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做好稳定期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训练工作,维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2.加强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省、市、县(市、区)指定1所精神卫生机构作为技术指导中心,负责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技术指导,指导基层开展摸底调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制定治疗与康复方案,开展人员培训、检查评估等。以精神卫生机构为依托,以社区(街道、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发挥村卫生室、单位医务室以及监护小组的作用,形成住院、门诊、家庭病床、家庭看护相互配合的治疗系统。精神卫生机构承担重度急性期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向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转介病情稳定出院的患者。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在村(居)委会及监护小组的协助下,早期发现精神疾患,根据需要及时转诊,定期随访病人,开展精神病患者稳定期的社区康复。村卫生室、单位医务室以及监护小组在社区(街道、乡镇)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下,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

3.加强精神残疾康复机构建设。扶持每个地级市至少建立1个精神健康服务中心,通过中途宿舍、家属资源中心、庇护工场、农疗基地和职业康复等多种形式,为精神病患者康复创造条件。在街道、乡镇层次利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开展心理疏导、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家属培训等康复活动。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稳定期精神病患者在实际环境中实施综合性的防治康复措施,帮助精神病患者学会社会生活技能、社会认知,增进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回归社会主流。

(九)辅助器具服务

高水平建设国家辅助器具华南区域中心(省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大力推进市、县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站)的规范化建设。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作为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抓手,组织实施好假肢、矫形器装配,重度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就学就业辅助器具适配,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和家庭组合适配等重点项目,保障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到基本辅助器具,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推广辅助器具评估适配科学方法,规范辅助器具服务流程和模式,着力推动辅助器具服务进社区工作。鼓励、资助科研机构研发科技含量高、能显著改善残疾人功能的辅助器具,扶持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开发、生产实用型辅助器具,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积极参与辅助器具生产和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十)儿童残疾预防

探索建立儿童残疾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市开展残疾儿童随报和早期康复试点工作。1.建立儿童残疾预防组织管理网络。试点地区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卫生、民政、人口计生、残联等部门共同制定本地区儿童残疾预防工作方案,完善和落实残疾儿童筛查、转介和早期康复的相关政策措施。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婚前卫生指导、咨询和医学检查,做好新婚夫妇、孕产期妇女保健工作,早期发现出生缺陷儿并及时进行医学干预和治疗,对各级医务人员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发现疑似残疾儿童,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将确诊的残疾儿童信息与残联共享。民政部门负责利用婚姻登记平台,配合做好儿童残疾预防和早期康复知识宣传,引导群众自愿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组织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活动,普及残疾预防知识。组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残联负责组织制定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技术标准,规范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建设,提供早期康复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确诊的残疾儿童进行综合康复评估,及时转介到相关康复机构,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康复服务。

2.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在国家和省专家技术指导组的指导下,试点城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基层社区医务人员、妇幼保健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残疾儿童筛查技术和方法,熟悉残疾儿童筛查工作流程,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生进行残疾诊断相关技术培训,指导制定治疗和康复方案。

3.建立儿童残疾随报及早期康复工作制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负责开展0-6岁残疾儿童早期筛查工作,建立残疾儿童筛查随报制度,将发现的疑似残疾儿童在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备案,并转介至市(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疑似残疾儿童进行确诊,建立残疾儿童信息数据库,将有医疗需求的残疾儿童转介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信息转介至残联。残联负责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转介至相应康复机构接受早期康复,进行合理康复安臵,促进功能改善,减轻残疾程度。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工作,提供康复咨询、业务指导、社会工作等服务。

4.在试点城市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省性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转介系统和轮侯制度。

5.依托省、市各类残疾儿童骨干康复机构成立综合性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加强对家长和亲友的业务培训和康复指导,发挥家长在康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做好康复后残疾儿童入园入托和幼升小的衔接工作。

(十一)康复人才建设

建立残疾人康复人才保障机制,强化人才建设宏观管理职能,根据各地实际需求与人才状况制定人才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评价等政策措施,做好康复从业人员新职业、执业资格、职称晋升等统筹协调工作,逐步推进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及使用制度,建立和引进人才的良性运行机制,稳定和发展康复人才队伍。

卫生、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残联等部门将康复人才培训纳入卫生、教育部门继续教育管理范围,进一步完善省残疾人康复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发挥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专家作用,指导各级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规范培养基地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基地资质等工作,组织编写各类康复教材和教学大纲,依据康复人员的不同职责,科学设定培训内容,分类施教。

将康复机构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工作纳入人才战略规划,组织开展康复机构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工作,突出学科特色优势,打造康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将省级和市(地)级康复机构学科带头人派往国家级机构或国外、港台地区进行挂职进修、高级培训,系统学习康复机构和专业学科业务工作特点与管理技能,提高省、市级机构和专业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市、县级康复机构专业骨干可以派往省或邻近省进修,提高市、县级机构和专业骨干的技术水平。

制定康复人才培养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康复人才培养计划。在南方医科大学建立“康复医学院”,培育国家级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华南区域中心,积极实施国家“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逐级培养培训康复管理人才和各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深化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工作,打造一支技能精湛、结构合理,包括康复治疗师、小儿听力师、听觉言语康复师、学前康复教育教师、言语矫治师、假肢矫形器师、助听器验配师、低视力验配师、辅助器具研制与改造师、康复训练及辅助器具使用指导师、辅助器具评估适配师和社区康复协调员等康复人才队伍。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康复医疗、康复治疗、特殊教育、辅助器具适配、社会工作等专业技术服务,组建康复人才巡回服务团队,到欠发达地区基层康复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并提供康复服务,帮助基层康复机构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建立全省性的康复专业人才和康复机构数据库,动态掌握全省康复人才和康复机构数量、构成等相关情况,为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康复服务行业规范

大力引进、研发和应用国际及港澳台最新康复技术成果,完善行业管理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和实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流程、工作规程和评价体系;加强相关康复产品、康复技术、康复机构、康复人才的监督管理。

六、医疗救助和康复救助

(一)将符合规定的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基本医疗康复项目的医疗费用等按照基本医疗保障相关规定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将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重大疾病救助范围,精神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或门诊特定病种;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支付水平,减轻患者负担。

报销后仍无经济能力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的,全部按规定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标准。

(三)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对无法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渠道解决康复费用的贫困残疾人予以补助,对0-6岁残疾儿童免费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按照“实名制”直接与提供康复服务的定点机构进行定额结算。

七、经费

(一)中央和省经费

1.用于残疾人辅助器具购臵制作和适配、康复训练、医疗手术、检测诊断、康复评估、教材学具、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定期随访;

2.用于承担国家和省康复项目地区补贴、筛查诊断工具配臵、康复机构专业设备配臵;

3.用于残疾筛查诊断、建档立卡、专业人员培训、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

(二)市、县(市、区)经费

1.用于残疾辅助器具购臵制作和适配、康复训练、医疗手术、食宿交通补贴、检测诊断、康复评估、教材学具、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定期随访;

2.用于康复机构项目建设、筛查诊断工具购臵、康复机构设备购臵;

3.用于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筛查复查、建档立卡、转介服务、专业人员培训、知识宣传教育、登记统计、数据库维护、档案管理、组织协调、督导检查;

4.用于社区康复员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助、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工作补贴等。

(三)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和省残联等部门联合制定残疾人康复救助标准、康复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

八、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爱耳日”、“自闭症关爱日”、“世界唐氏综合症日”、“爱眼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和“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康复知识,发放康复科普读物,宣传国家康复政策、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鼓励残疾人及其亲友正确面对残疾,树立康复信心。编制宣传画册、知识读本、普及读物、教育光盘等,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开设专栏,在社区设臵宣传橱窗,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向公众和重点人群宣传残疾防治与康复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消除基于残疾的歧视行为,为残疾人回归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九、检查统计

(一)检查

2013年第四季度进行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中期检查;2015年第四季度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二)统计

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报表的要求,上报统计报表。

十、实施办法

在中国残联的指导下,由省残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办法。

上一篇:刺骨的醒悟作文下一篇:从统计学看呼叫中心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