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心管理与收费站标准化建设

2024-04-19

论爱心管理与收费站标准化建设(精选8篇)

篇1:论爱心管理与收费站标准化建设

论爱心管理与收费站标准化建设

摘要:本文结合河源河龙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管理现状,阐述了在集团规模化管理的思路下,收费站标准化建设与爱心管理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实现收费站标准化建设与爱心管理的有机结合。

主题词:爱心管理收费站标准化建设

河源河龙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河龙公司)是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属下的国有控股企业,也是广东省首批以委托经营与探索高速公路规模化经营的试点单位之一,成立于2003年1月。2005年10月梅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河龙公司受梅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全面负责全长166.838公里的梅河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全线共设12个匝道站,分别由3个中心站管理,建设通车营运以来,在收费站管理建设方面,我们一直在朝着标准化的目标努力。何谓标准化呢?标准化是指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简单地讲,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发布标准、贯彻实施标准并进行监督检查。标准化的本质是统一。在标准化工作中,制定标准是基础,贯彻标准是核心。通常情况下,我们说的贯彻标准是指遵循执行并彻底实现,但如何来贯彻呢?在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了若干“不准”、若干“规定”、若干“纪

律”,甚至“违纪处罚办法”,但仍有违纪现象发生,屡见不鲜。相关标准没有得到彻底的认同和执行,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管理手段需要改进,各级管理者应该在管理范围内实施爱心管理。爱心管理既是收费站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收费站标准化建设的保障。

一、爱心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爱心管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关注员工的物质性需求和价值性需求,促进单位和个人平衡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方式。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单位,收费站作为基层单位,是由十几个到上百个不同的人组成的集体,每个人有其不同的个人目标。收费站的运作与发展是依靠站内员工个体力量的合力。只有员工努力的方向一致,收费站的合力才会最大化;只有发挥了每个人的最大潜能,才能使收费站的效率最大化。爱心管理的出发点是人的多层面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与价值需要。爱心管理就是要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人的精神、情感需要,尊重人、信任人,给人更多的关爱。管理者要走进员工的心灵世界,以人性基本需求为基础,激发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使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员工个体的不断发展。

二、爱心管理,是收费站标准化建设的基础

实施爱心管理,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的奖惩机制乃至物质激励,承认收费站内每个员工的价值,尊重每个员工的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收费站标准化建设的基础。

对物质利益的关注是形成团队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员工的个人物质利益主要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等。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才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是要通过科学、公正、公平的绩效考评来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一是建立以绩效工资为基础的薪酬分配机制,设立以主要业务指标(如:操作时间、差错率、升档金额、投诉次数、业务考试成绩等)为考核内容的业绩考核,根据不同得分划分不同的绩效工资档次,每档次之间差距至少100元。二是明确收费岗位业务合格标准,规定个人收费差错率、顾客有理投诉次数等合理范围,对不能胜任基本收费工作的人员实行学岗、待岗甚至更重处理。三是明确各种先进评选资格,为员工指明努力方向。如内部职称评选资格,具体说明主要业务指标在单位排名、全年出勤率、服务标准等、使评选出的先进或职称收费员评选具有公开性;民主性;加强对员工的影响力。为收费人员建立一种职位晋升之外的工资提升平台。

实施爱心管理,将员工的工资、奖金等物质利益与其劳动技能挂钩,可以促进员工积极进取,提高技能水平。在科学的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的基础上,使员工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得到充分的激发,促进收费站标准化建设和员工个人共同发展。

三、爱心管理,是标准化收费站建设的保障

实施爱心管理,建立基于文化认同的价值激励,形成健康积极的收费站文化并使得一切创造绩效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是收费站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文化具有超时空的稳定性和极强的凝聚力,文化模式一旦形成,必将持久的支配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收费站员工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结构、价值系统、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只有在这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文化认同是维系企业管理秩序的“粘合剂”,是培育员工统一意识的深层基础。在强有力的制度安排的同时,文化认同作为无可取代的“软力量”,是一种更为基础性、稳定性的管理要素。

在河龙公司 “优质、高效、规范、创新”的企业文化的大前提下,各收费站以“业务运作精细化、财富效益最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为宗旨,融入工作全范围和管理各环节。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管理层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作为交通窗口单位,我们不仅要创立一个服务品牌,更要创造一种团队文化模式。团队文化是指导和约束企业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它往往是管理者管理理念的直接反映,是一个团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管理创新是团队文化建设的基础。团队文化是在团队内部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产物,团队

内部管理是团队文化建设的基础。进行团队文化建设,必须以加强团队管理和创新为载体。

(三)员工认同度是团队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团队文化是否能够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它是否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每个员工都应是团队文化的创造者、补充者、完善者和体现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若团队文化仅仅停留在口头或者纸上,仅仅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强制员工遵守,是不能称其为团队文化的。文化超越了制度的对立,成为员工的自觉之物,是一种更为强大的自然整合力。

实施爱心管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团队文化,达到和谐与责任的统一,使收费站员工真正的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所服务的客户、所相处的同事,才会对自己、对所在的收费站、企业有强烈的责任心,才能自动自觉的履行自身职责、遵守相关制度,为收费站的标准化建设贡献自己的知识与才能,最终达到收费站与个人的和谐、统一发展。

(龙川中心收费站

段江涛)

篇2:论爱心管理与收费站标准化建设

建设的需要和实现的途径谈谈收费站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是指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简单地讲,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发布标准、贯彻实施标准并进行监督检查。标准化的本质是统一。在标准化工作中,制定标准是基础,贯彻标准是核心。

一、标准化收费站建设是适应形势的需要

(一)开展标准化收费站建设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强化办公职能,收费站整体职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秩序,加大创新工作的开展,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服务优良,办事规范,工作高效,遵章守纪的队伍的需要。

(二)完善营运监管体系是保障标准化收费站建设的需要。**公路收费实行入口领票、出口交款的联网收费方式,各种原因造成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明确工作步骤,完善各项制度使工作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是建设收费站标准化的依据。监控、通讯、稽查、票证管理职能还需加强。

(三)自我提素,“写我所做的,做我所写的” 是收费站标准化建设的内在动力的体现和需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克服固有的思维定势,创新管理理念,严格按照收费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开展好工作。

(四)完善考勤管理制度是创建标准化收费站的需要。一线收费员工作积极性需要激发。完善考勤管理制度对擅自离岗,串岗,并岗,不请假的个人行为加以处罚。对一线收费员收费多的,无病事假违纪行为的,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是激发收费员工作积极性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树立岗位标杆,现在岗位标杆吸引力不大。原因是标杆标准不具体,如“星级收费员”和“岗位标兵”的评定无硬性标准规定,收费员不知道如何努力才有资格评选。再者评选为标杆应享受何奖励或待遇并不明确。

(五)标准化收费站建设应包括的其他内容。节约用电、用水、办公用品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抓好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强化服务,把收费窗口建设成工作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优质化、规范化的服务平台。

二、标准化收费站实现途径

(一)建立两级营运监管体系是标准化收费站建设的关键。收费站最主要职责就是收费,而预防收费违纪违规是收费站的核心工作,强化收费纪律和收费秩序管理是工作的重点。加大对站各办室人员考勤力度是关键。

(二)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是标准化收费站建设的手段。

1、完善现有收费软件系统。增加或启动软件附加功能:收费站培养自己的软件维修人员,做到小毛病自己修,大问题能找出。软件的功能充分利用如出口的读卡信息可以和语音系统相连读出卡上的入口站名和车牌号,对减少倒卡车起到作用。

2、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设施。目前,全线收费硬件、职工学习生活硬件、庭院规划硬件都处于较高水平。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建立自己的网页,让更多的职工在网上提供建议。在各站建立电子阅览室,实行局域网络远程教育,使员工能够在工作区域内接受统一的教育;在庭院规划上建议管理处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各站名称标识、房建、庭院绿化的标准。

(三)调动收费员工作积极性是标准化收费站建设的基础。一是建立以绩效工资为基础的薪酬分配机制,设立以主要业务指标(如:操作时间、差错率、升档金额、投诉次数、业务考试成绩等)为考核内容的业绩考核,根据不同得分划分不同的绩效工资档次,每档次之间差距至少100元。二是明确收费岗位业务合格标准,规定个人收费差错率、顾客有理投诉次数等合理范围,对不能胜任基本收费工作的人员实行学岗、待岗甚至更重处理。三是明确各种先进评选资格,为员工指明努力方向。如星级收费员评选资格,应具体说明主要业务指标在单位排名、全年出勤率、服务标准等、现有的星级收费员评选出的先进或星级收费员评选结果缺乏公开性;民主性;对职工的影响力不够。四是加强班长监控员责任制,明确收费班长责任;监控力度加大是减少收费岗位存在问题的方法之一。

(四)文明收费站创建是标准化收费站建设的促进。多开展以站为单位的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更多职工参与进来,篮球赛、乒乓球赛等比赛即丰富了职工生活又体现了企业的活力,增强了团队精神。开展一些以收费业务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促进收费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五)建设标准化收费站收费窗口是一项基础工程。其重要性在于收费窗口是高速公路的关键所在,相当于人的脸面,其运作的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整条路的形象和效率,关系到在社会中的威望,关系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从收费窗口抓起,从收费窗口做起,“牵牛牵住了牛鼻子”,是必然的选择,也是一项事半功倍的基础工程。

(六)收费站标准化建设是一件检查督办的重要举措。管理是门科学,也是天天都要做的工作。尽管我们出台了若干“不准”、若干“规定”、若干“纪律”,甚至“违纪处罚办法”,如上岗时间不准带手机、值班人员不准喝酒、不准与司乘人员吵架、不准擅自离岗等。但仍有违纪现象发生,屡见不鲜。通过收费站标准化建设,规定一条较为规范的运行轨道,做出明明白白的约束,给出违纪行为的相关连带的管理责任,这样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管理也得心应手了,便于稽查和管理,防止各种违纪现象发生和管理不作为。

三、建设标准化窗口的基本内容

1、设备标准化。收费亭;配电室;发电设备的保养要标准化。

2、展示标准化。标牌、桌牌、《行车指南》、收费标准、规范标准化。

3、服务标准化。窗口就是服务,服务必须热情。收费人员要按时上岗,带胸签;要文明用语,规范用语;要热情服务,工作认真;要设有意见薄,倾听司机呼声。

4、管理标准化。要加强对考勤的管理,要实行上岗上班签到制,每天出勤都要本人签字。办公用品,如文件柜、纸张、桌椅等,都要明确保管人员及时登记、看管和摆放。要实行请销假制度,及时请假销假,保持正常的办公秩序。

5、文档规范化。对收件要及时登记、存档,防止流失。要注意记录好人好事,重要事要记下来,以备查。文件管理要专人负责登记归档。要做好月总结、半年和年终总结。

四、标准化收费站建设的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是标准化收费站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处已经建设了以“尽职尽力管好路,全心全意服好务”为**宗旨,以“诚信、德范、创新、敬业”为**精神的团队文化。但还需进一步凝练和渗透。要融入工作全范围和管理各环节。重点要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

(一)领导层的认识和决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交通窗口单位,我们不仅要创立了一个服务品牌,更要创造一种**文化模式。领导层对企业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培育企业文化的决心,是企业文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不能仅仅是口头上重视和宣传。企业文化是指导和约束企业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它往往更是领导者经营、管理理念的直接反映,是企业管理和企业价值的灵魂,是一个单位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管理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具有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产物,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不可能抛开企业管理谈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为文化而文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加强企业管理和创新为载体。

(三)员工认同度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前一阶段管理处组织了关于企业文化的学习活动,并请了几位老师进行了讲析,通过学习我个人的理解是: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它是否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每个员工都应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补充者、完善者和体现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若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口头或者纸上,仅仅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强制员工遵守,是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的。文化与制度的区别在于制度往往是员工的对立之物,而文化则是超越了制度的对立,成为员工的自觉之物,制度是一种强制力,而文化是一种更为强大的自然整合力。

篇3:论爱心管理与收费站标准化建设

为了解决石油需求缺口逐年加大的问题, 十几年来,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 (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 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石油开采基地, 努力寻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响应国家战略需要推进全面推进“走出去”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 现已先后完成各自的海外上游业务市场布局, 海外上游业务已步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

2 石油企业海外输油气站场建设发展特点

三大石油公司努力进行海外石油勘探开发, 在海外建立石油供应基地, 取得很好的成绩, 本文笔者搜集相关数据资料, 将我国油企海外业务扩展的特点做了以下总结。

2.1 从海外石油开发区域全球化

开展海外石油投资业务,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海外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是满足消费需求, 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从地理位置上来分析我国正在形成以中东—北非地区、中亚—俄罗斯地区及南美为中心区域的三大重要战略区域。

2.2 从海外石油开发的实际效果来看

三大公司通过十来年的海外石油投资活动, 我国的石油公司学习并掌握了海外石油投资的参与手段和开发模式, 包括矿税制和特许经营权等, 积累了一整套施行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标准化管理的经验, 培养了大量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这为我国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了良好的基础。

2.3 从典型输油气站场建设特点来看

乍得原油管道恩贾梅纳末站是中石油所开发的海外项目乍得原油管道末站作为投产运行公司的海外输油气标准化站场, 其地理位置乍得H区块RONIER-NRC原油管道的末站。乍得原油管道恩贾梅纳末站在标准化建设上有这几个方面的示范性经验。

2.3.1 环境标准化建设方面。

加强站场可视化管理, 办公区设置进站须知、车辆限速、逃生指向等。工艺区设置管道流向、大型设备泵、加热炉的启停步骤、安全提示等。同时加强站场卫生清洁维护, 确保设备时刻光洁如新。在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也做到了建筑外观, 内部陈设, 员工着装等方面的标准化。同时, 标准化的受益群体也囊括了当地雇员, 不但给与他们不错的薪资待遇, 在其他的工作环境等方面也使得他们对工作有个明显的热情, 使得企业与所在国当地居民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2.3.2 标准化建设也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标准化。

乍得原油管道末站根据生产运行的经验归纳出了一套“W.P.O.A”四步走的工作标准化流程, 总结编制了《末站运行人员日常巡检标准》。通过生产流程的标准化, 使得个人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控制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3.3 标准是绩效考核的法则。

投运乍得分公司根据生产实际制定了绩效考核模板。考核细化了各专业岗位人员岗位职责、工作范畴、工作表现等等以统一的标准全面考核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实施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2012年, 乍得原油管道末站顺利完成下游炼厂停产期间低油温、低输量下的管道输油任务, 并对油品进行分析化验, 准确快速地为管道全线提供了原油物性指标, 指导全线生产。

3 海外输油气站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应该看到, 在相关油企的海外业务开展过程中, 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并运用了大量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但问题也是难免的, 本文结合乍得原油管道恩贾梅纳末站的情况总结出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建议。

3.1 海外输油气站场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1 标准化管理战略上的不统一

我们可以看到, 上文所述场站在标准化建设上自主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法和制度, 但是在战略层面看, 该站的经验却没有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油企或者中石油内部的其他海外项目中去, 好的经验没有被很好的推广和利用, 与国外的一些同类公司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3.1.2 标准化管理细节上的不统一

这是一个延伸的问题, 由于缺乏战略层面的步调一致, 在具体的细节方面的表现得更为糟糕, 尤其是对于相关的标识的不一致甚至一定影响的正常的生产工作。

3.2 海外输油气站场标准化问题的相关对策

3.2.1 施行可行的统一标准

这需要相关的油企能够从战略层面上考虑建设标准化的问题, 认识到战略主导对于具体实施重要的指导作用, 认真规划的思考, 并因此为导向, 推动相关细节标准的全面施行。

3.2.2 改进站场环境

站场是公司职工工作的地方, 是代表着公司形象的标志,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 有的站场环境优秀而有的却异常糟糕, 极大的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公司形象, 因此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2.3 改进管理

管理是任何一家公司重要的工作活动之一, 统一和有效的管理是公司尤其是像中石油这样的大型集团公司所要达到的要求, 是生产活动有序进行不断增长的基础。

3.2.4 建立专门的机构

纵观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公司制度的标准化都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 都有一个相关的专门机构来推进标准化管理和建设, 要解决这个标准化建设的问题, 必须有一个有力的部门来推进。

3.2.5 运用标杆管理推进标准化建设。

美孚公司的标杆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而在输油气站场标准化建设中, 标杆管理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上文所描述的典范场站的先进经验, 就是标准化建设中一个优秀的标杆。

4 海外输油气站场标准化建设的发展

应该看到典范站场在管理制度标准化, 考核标准化, 及员工形象, 住宿办公环境标准化等方面做出了不错的效果。中石油海外建设突飞猛进, 随着建设的深入和标准化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 我国石油工业的国际化之路会走得更远。

摘要:作为主要油气资源供应来源的中石油等国有企业, 在不断的增强石油燃料的生产能力来满足社会需求, 并在我国石油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积极开拓海外业务, 增强主营业务能力。本文以我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发展情况为基础, 结合海外输油气站场建设中比较典范的乍得原油管道恩贾梅纳末站的相关情况, 对我国石油企业海外输油气场站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一定的总结和建议。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绩效管理管理内涵

参考文献

[1]秦颖.新的环境管理政策工具——自愿协议 (VAs) 的理论、实践与发展趋势[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1]秦颖.新的环境管理政策工具——自愿协议 (VAs) 的理论、实践与发展趋势[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2]龚贵生.环境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2]龚贵生.环境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

[3]程丽华.石油化工过程概论[M].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2[3]程丽华.石油化工过程概论[M].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2

[4]冯曌.标杆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4]冯曌.标杆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篇4:论企业标准化建设与规则公平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建设;规则公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加入WTO后,企业拥有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给企业带来了参与制定国际产业游戏规则的空前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给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中石油企业基层施工单位,目前也面临生产安全、环保压力、效率、效益、持续发展等诸多难题,本文就如何通过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企业内部公平管理机制,使企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企业、职工的互利共赢等内容进行探讨。

1 基本概念及存在问题

1.1 标准化与规则公平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规则公平,又称法律、法规和程序公平,即所有成员在法律、规则面前平等。规则公平在企业管理中,主要体现在制度、规定以及分配等的公平性,具有相对的持久性、稳定性。

1.2 存在问题 在石油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已经被奉为解决生产经营难题的核心工具,但由于管理者标准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一致,以及各自生产单位经营理念相对的特殊性,因而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

2 问题成因探讨

2.1 标准论述不细致、内容模糊,工作界面不清 我们企业早在2000年左右就引入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以后又引入杜邦安全管理、HSE体系审核等诸多先进管理模式,并推行相关标准,但从现场实际情况看,由于受标准编制人员水平和经验限制,企业标准本身不完善,标准之间甚至相互矛盾,给实际执行造成困难。文本论述,包括职责、流程、界面等与现场存在差异,因而现场实施中存在“两张皮”现象,工作的内容可能未记录,记录内容存在编造现象,目标只为迎检过关。

2.2 更新标准宣贯、落实不到位,培训学习不足,员工认识不清 作为处一级施工单位,公司应执行国家标准36项,石油行业标准158项,集团公司企业标准13项,川庆公司企业标准140项,这些标准涉及安全、环保、井控、井下工具及钻井、试修工程过程控制、操作、作业程序等内容,构成了公司在用的技术标准体系。

2.3 领导对未主动带头严格按标准进行管理 主要反映两个内容,一是领导本身对标准掌握不全面,在工作中不能自主的按标准要求开展工作。二是执行力度不足,工作中存在不好说、不作为的现象,处理力度过于随意,导致问题发生认识上就放松,不能严格执行标准。

2.4 考核政策存在不公平、不稳定性 考核政策是单向的,具体工作在基层,问题发生在基层,责任追究也在基层,出现基层工作干得越多,出现问题的几率也越大,就会因此承担责任,而且在处罚力度也有偏差,同样的事件,可能因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当事人会有较大的处罚差异。

3 标准化建设与规则公平的对策措施

根据以上问题及成因分析,我们认为在标准化建设过程,应以规则公平为核心,使社会、企业、个人多方共赢,这样标准推进才能行之有效。

3.1 引入5W2H分析法,评价标准实用性 作为石油企业基层施工单位,主要是依照标准组织生产,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

3.2 通过PDCA循环,衡量标准公平性

P计划:主要落实在标准管理部门,按照上级管理要求,学习、理解标准内容,统一理念,编制计划,分解落实。

D执行:主要落实在施工队伍、车间,严格按照标准内容实施,作为基层管理者还必须要透彻理解制订标准的依据和科学原理,这样执行起来才不打折扣,管理部门做好推进工作,监控过程,收集数据和资料。

C检查:分析标准执行过程中统计资料,包括标准对错、实施效果、并找出偏差和分析原因。

A处理:主要是总结经验,对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加以总结形成标准化,将一些非标准化工作转化为标准化工作。

通过PDCA循环,可将标准化建设工作分解成落实不同对象、不同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每循环一周,标准就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实新的内容,产生新的效果。

3.3 运用现场管理5S法,推行标准实施 5S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从而提高人的素养的管理活动。5S管理工作,就是各种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

标准是规定如何做的问题,而最终实施是每个员工,5S管理就是一个桥梁,将标准与实施者相连通,公司以5S管理作为契入点,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从近3年的实施情况看,实施情况良好,已经在职工中树立起一种直观的,如何干才是符合标准的理念。

4 取得成效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要坚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因而标准化建设工作,必须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公司在进一步完善HSE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开展了自主管理示范队创建活动和“三标一规范”建设工作,持续深化属地管理,5S管理有序推进,解决了HSE体系落地生根、有效执行问题。2015年全年现场隐患同比下降36.25%,违章行为同比下降18.16%。同时通过标准化推进工作,不断收集基层反馈意见,及时修订、完善本单位的相关标准,实现了标准的持续改进,更加公平合理。

5 改进建议

标准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内容,而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运动过程。因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标准也会不断持续改进,而且随着老员工退出,新员工加入,这个标准化建设工作只有不断加强,实现在深度上的持续深化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张,在这个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各执行部门、单位的整体公平、合理,符合社会、企业、职工的共同利益,这样才能使标准化建设工作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孙兆贤,等.解决标准化建设落实难问题[J].劳动保护,2015(01).

[2]田敏.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见问题与解析[J].科技与企业,2012(23).

篇5:收费站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加强和规范收费站管理工作,在管理上实现统一资源配置、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工作程序、统一考核标准,在效能上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行为规范化、日常管理程序化、业绩考评标准化,服务形象优质化,建立科学高效的收费站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收费人员素质,提升收费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的收费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结合公司管理实际,现制定《**公司收费站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安全畅通”为基本点,以“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形象”建设为主要内容,高标准、高质量地设定创建目标,科学地设计创建方法和步骤,以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员工投身于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力争通过一年的时间,使收费站基本达到管理科学化、服务优质化、形象品牌化,具有鲜明中国**企业文化特色的建设目标。

二、创建目标

1、总体目标:基本上实现“**系统内知名、省区行业内领先、社会上评价良好”的建设目标。

2、具体目标:

⑴管理科学化:实现“四个一”。即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资源优化、运转高效的收费站组织架构模式;形成并贯彻执行一套全面、系统、统一、规范的收费站制度体系;培养一批有朝气、有能力、精业务、靠得住的收费站管理干部;建立一支团结稳定、执行到位、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职工队伍。⑵服务优质化:实现“三个一”。即创建一套高标准、高质量,统一规范的文明礼仪服务标准;让“提供一流的服务”意识成为员工的第一主流意识;开展一系列生动、丰富的文明服务创优活动且成效显著。

⑶形象品牌化:实现“两个一”。即设计一套既符合高速公路特点又能体现**企业文化特色的行业内领先的收费站形象建设标准;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收费站品牌形象,在行业内和社会上享有一定声誉。

三、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组:负责收费站标准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审核,实施过程中的领导、监督、指导和决策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收费监控中心。办公室职责是:负责收费站标准化创建工作日常事务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处置;定期牵头组织召开收费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会。

主 任:*** 组 员:收****

四、创建时间

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

五、内容、方法和步骤

本次收费站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收费站标准化制度体系建设及其执行力建设、站区形象及企业文化宣传展示标准化设计和建设、收费人员文明服务标准规范设计和窗口文明服务质量提升三个方面的内容。根据以上建设内容,现成立三个专项工作组,具体组织开展相关标准化建设工作。

(一)规章制度标准化建设工作组: 1、成立以下4个工作小组:

⑴收费站收费、监控、票款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小组: 组长:收费监控中心负责人

组员:收费监控中心部门成员、总票款员、各收费站领导班子成员

主要工作内容:收费、监控、票款岗位职责;收费、监控、票款岗位作业程序、文明服务规范;内业资料管理;劳动考勤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稽查工作;员工检查、考核评价机制;收费人员教育培训及考核机制;收费政策法规;收费站会议制度等标准化制度体系的建立和贯彻。

⑵收费站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小组: 组长:综合部负责人 组员:综合部部门成员、各收费站班子成员

主要工作内容:收费站固定资产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水电燃油管理、车辆管理、宿舍管理、食堂管理、治安保卫、绿化保洁等标准化制度体系的建立和贯彻。⑶收费站安全生产、路产管养、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小组 组 长:分管副总经理 副组长:养护部负责人

组 员:养护部部门成员、各收费站班子成员 主要工作内容:(安全养护部补充)⑷收费站成本管控规章制度小组: 组长:财务部负责人

组员:财务部部门成员、综合部总务、各收费站班子成员

主要工作内容:收费站各项成本和费用的日常管理与控制等制度体系的建立与贯彻。2、相关工作要求:

⑴规章制度标准化建设各专项工作组应以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制度汇编分类单元:即基础标准化技术规范、管理规范、作业规范和流程及政策法规;相关方面的检查考核评价机制;相关方面的教育培训机制。

⑵收费站标准化制度与公司层面相关制度和办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专项工作组制定时要立足收费站管理制度体系的制订,把思想统一到便于收费站管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上来,与公司层面上的相关制度相辅相成,彰显收费站制度体系建设的特点。

⑶各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所分管制度体系的制订、修订、汇编、装订初稿成册,并按工作计划提交公司领导组研究审定,最后统一安排印制。⑷在创建过程中,各专项责任小组要适时跟踪所分管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并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订和完善,使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科学实用。3、工作实施计划

1月至2月:宣传及外出学习参观阶段;

3月至5月:各专项工作组标准化制度体系初步制订完成;分别下发各收费站试行;各专项工作组分类编制规章制度,提交公司领导组审定;

6月至8月:召开领导组专题研讨会,听取收费站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补充,并审定通过; 9月至10月:将制度汇编草案提交广告公司设计;领导组审核、定稿广告公司设计效果; 11月至12月:统一印制成册。

(二)收费站形象建设工作组: 1、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部门成员、各收费站班子成员。2、主要工作内容:

⑴收费广场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收费亭、安全岛、站名牌、收费政策公告牌、各类宣传标语、便民服务箱、举报箱、机电设施、消防设施、安全设施等。收费亭又包括收费亭外观、亭内物品、设施及装饰布置等相关硬件配置和企业文化宣传展示。

⑵办公区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站长办公室、站务室、会议室、监控室、票证室、机房、配电房及办公区走廊大厅等相关硬件设施配置和企业文化宣传展示。

⑶生活区标准化建设:包括宿舍、洗浴间、洗手间、食堂餐厅等硬件设施配置和企业文化宣传展示。

⑷文体活动区标准化建设:包括职工书屋、乒乓球室、篮球场、台球室、羽毛球场、健身器

材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配置和企业文化宣传展示。

⑸院区环境标准化建设:包括院区绿化标准、院区企业文化宣传、院区标准化管理标志标牌等硬件设施的建设配置和企业文化宣传展示。3、相关工作要求:

硬件设施的建设和配置要遵循简洁、美观、实用、节约的原则。企业文化宣传展示要围绕企业管理实务、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精神文化、企业服务理念、企业安全、职工教育、警句名言、温馨提示等方面内容和角度,在收费广场、驻地院区以及室内外墙体等区域,因地制宜,博采众长,规范设计,并充分体现中国**、**公司或本收费站的企业文化特色。4、工作实施计划:

1月至2月:外出参观学习阶段; 3月至5月:设计草案(PPT格式);工作组向领导组提交设计草案;领导组审定设计方案; 6月:选定施工单位,确定预算,进一步修订设计方案;

7月至10月:建设实施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和工程量,与施工单位协商,制定分步建设目标计划;

11至12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组和有关单位(部门)现场验收。

(三)窗口文明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组 1、组织机构 组 长:苗铁军 副组长:

组 员:收费监控中心成员及各收费站班子成员 2、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上岗着装、形象、普通话、微笑服务、肢体语言、文明用语、日常接待礼仪等标准化规范和相关培训、考核机制的建立;制订文明服务标准化PPT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创建活动,使窗口文明服务达到标准化建设目标要求; 3、相关工作要求:

窗口文明服务标准化建设重在广泛开展生动、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培训达标活动,使收费员文明服务意识成为员工第一主流意识,员工岗位文明服务标准达

到规范要求。工作组和收费站要通过监控稽查、现场稽查、阶段验收、比赛、社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窗口文明服务执行力的监督和考核。公司成立文明服务教练队伍,深入基层,帮助收费站开展收费员文明服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4、工作实施计划:

1月至2月:宣传和外出学习参观阶段;

3月至4月:初步完成文明服务规范、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等制度体系建设;

5月:制订文明服务标准化员工教育培训PPT课件; 6月至9月:收费站组织文明服务专项练兵培训;工作组到各收费站指导练兵;

10月至11月:公司设计多种形式开展收费站文明服务专项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全面促进和提升收费人员文明服务岗位意识、能力和水平;

12月:文明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阶段。各收费站反复对标查找问题;工作组召开专项总结会,并采取多种形式测评收费站文明服务提升情况;领导组、工作组到各收费站检查验收。

六、总体工作要求

1、标准化建设各专项工作组虽然分工不同,但工作内容相互交叉,人员也相互交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要求各工作组之间要相互配合和支持,决不能相互推委扯皮。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以本单位工作为由,影响到工作组所安排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2、公司将成立验收评价工作组,根据既定的收费站标准化建设目标,对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验收和评价,并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反复开展提升整改活动,确保全面实现创建目标。年终,公司将召开总结大会,全面总结标准化创建工作,表彰期间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3、员工是收费站标准化建设各项制度和办法以及文明服务的实施主体,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实现收费站标准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注重在激励机制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增强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收费站标准化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

篇6:论爱心管理与收费站标准化建设

来源:管养网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为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服务标准化是通过对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获得优质服务的过程。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和服务过程程序化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由它们共同实现服务标准化的功能。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从1996年就提出了服务标准化的建议,引起了ISO各成员国的高度重视。法国是积极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国家之一,将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业作为优先制定标准的领域,目前已制定了40项服务标准,有18个服务行业通过了服务企业质量认证。目前,由德、法、英等国制定的国家标准,很多已上升为欧盟标准。

进入新时期以来,服务业占我国GDP比重逐年增加。但我国服务标准化的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标准化政策研究滞后。由于缺乏服务标准化政策的指导,导致服务标准化工作缺乏有序性。第二,尚未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由于标准化工作难以快速跟踪经济的发展,我国尚未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第三,服务标准数量少,现有的标准只停留在传统服务业,新兴服务领域标准空缺。第四,制定的服务标准内容简单力度不够,原则性强,缺乏可操作性。第五,服务标准化的宣传、教育培训不够。

党中央、国务院对现阶段标准化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寄予了厚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也必须将加强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事关行业发展大计的重要工作来抓。在这方面,全行业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湖北、广西等省,收费站标准化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总的来说,全行业在标准化建设方面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成果不系统,距先进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许平南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后,我们的许多工作开创了我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的先河,在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方面,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做出一些贡献。下面,就收费站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标准化收费站建设是公司科学管理的基础。

收费站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公司的基础单位,在公司整体标准化建设启动前,从收费站开始标准化工作是一种渐进的、可行的方式。标准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尤其是信息化手段都离不开标准化。开展标准化收费站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秩序,对于强化服务职能,提升收

费站整体素质和形象,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服务优良、办事规范、工作高效、遵章守纪的队伍,从而全方面提高公司科学管理水平。

二、标准化收费站建设有利于促进公司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行业点多线长,要实施低成本战略,实现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就必须规范收费管理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通过信息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产生规模效益。

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抽象性、技术性、经济性、连续性(亦称继承性)、约束性和政策性,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而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联网收费的运营公司基本实行了入口领卡、出口交款的联网收费方式,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漏缴现象时有发生。通过标准化建设,明确工作步骤,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监控、通讯、稽查、票证管理职能,确保收费服务工作井然有序,进而通过降低管理成本来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三、标准化收费站建设有利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标准化建设需要符合简化原理,即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标准化收费站建设,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1、设备标准化,包括收费亭、配电室、发电设备的保养等;

2、展示标准化,包括标牌、桌牌、《行车指南》、收费标准等;

3、服务标准化,包括服务细则,按时上岗,文明用语,规范用语等;

4、管理标准化,包括考勤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

5、文档标准化,包括收件登记、存档,重要事项记录备查等。

还应包括硬件的站房、站棚、收费亭、车道、安全岛等基础设施的设计标准统一化及收费站全面实施电子监控、微机售票和规范标志、标牌和服务设施等。

四、标准化收费站建设有利于提高公司应变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维护司乘人员利益。

标准化收费站建设建立在创新理念、深化改革、精细管理的基础上,出发点和归宿是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统一考评标准、统一文明用语、统一站亭配置、统一工作流程,规范高速公路收费窗口经营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司乘人员需要。比如,湖北京珠高速公路公司在具体构建上,要求窗口员工发卡不得超过7秒,每车每次收费时间不得超过20秒,收费差错率不得超过万分之一,有责投诉率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五,等等,为司乘人员提高了规范和人性化的服务。

五、标准化收费站建设有利于树立公司的价值观,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统一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具有浓厚的继承性和标准化的色彩,要建立中国运营管理行业的先进文化,就要使企业目标、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企业道德、企业环境和企业形象系统化、标准化,使之扎根于员工的意识之中,唤起职工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

励广大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奋斗。

在绩效考评方面,标准化工作应包括:以工资为基础的薪酬分配机制,设立以主要业务指标(如:操作时间、差错率、升档金额、投诉次数、业务考试成绩等)为考核内容的业绩考核,根据不同得分划分不同的绩效工资档次;明确收费岗位业务合格标准,规定个人收费差错率、顾客有理投诉次数等合理范围,对不能胜任基本收费工作的人员实行学岗、待岗甚至更重处理;明确各种先进评选资格,为员工指明努力方向。如星级收费员评选资格,应具体说明主要业务指标在单位排名、全年出勤率、服务标准等;加强班长监控员责任制,明确收费班长责任,等等。

标准化建设工作强调全体员工的协调,通过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通过标准化建设,能够转变思想观念,克服固有的思维定势,创新管理理念。比如,对“星级收费员”和“岗位标兵”的评定给出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条款,使广大员工学有标准,赶有目标,激发大家的内在动力,把收费窗口建设成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人性化的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是否能够发挥其功能,关键在于它是否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每个员工都应是标准化工作的创造者、补充者、完善者和体现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通过员工的参与,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从而提高公司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标准化收费站建设是打造许平南品牌的重要内容。

虽然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全国刚开始推行,但它是大势所趋,是开放的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在这方面,我们要提高认识,把握大局,把标准化建设工作当成战略选择而不是权宜之计、当成终极目标而不是阶段任务,切实来抓。许平南公司是一支优秀的团队,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我们有着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不但要敢于实事求是,提出创新的思路,而且善于把创新的思路变成发展的实践,表现出了许平南人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

在标准化收费站建设问题上,公司要带头放眼天下,立足国情,将探索建设的目光投向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行业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方向的重要作用,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在具体研究中,既要借鉴其它行业、其它单位标准化工作的先进经验、优秀成果,又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标准化建设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保持许平南人的活力,使公司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时代潮流的前列。这种攻坚克难、胸怀全局、大胆探索的态度,既是标准化建设工作所必须的,也是打造“许平南”金字品牌所必须的。我们要以标准化建设等创造性工作为切入点,走在全省前列,在上级党委、同行业和广大司乘人员心目中,塑造许平南的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化收费站建设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包括设施设备的配置、收费管理制度、岗位行为、站务管理透明等内容,但又决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内容,它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外省曾经有一些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表面化、肤浅化的倾向,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加以避免。

标准化收费站建设工作是一项前沿性的探索,需要我们在启动实施过程中不断摸索改进。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系统还将不断的改

篇7:论爱心管理与收费站标准化建设

1 排污收费制度

所谓排污收费制度就是关于对排污费的征收、管理、使用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的总称。排污收费是指国家依照一定的法规、标准, 对向环境中排污和超标排放污染物者征收一定金额的环境补偿费。排污费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 根据排污者所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质量向排污者证收费用的过程。

1.1 排污收费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排污收费制度作为一项完整的制度大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 起源于工业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我国也提出了排污收费制度。该制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78年到1981年是排污收费制度的提出和试行阶段。第二阶段, 从1982年到1987年是排污收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阶段。第三阶段, 从1988年至今是排污收费制度改革、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

我国排污收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 基本形成了理论上有基础, 法律上有依据, 衡量上有标准, 执行上有程序, 实践上有成效, 日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

1.2 排污收费的法律体系

1.2.1 排污收费制度的理论依据。

排污收费制度是在环境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 运用价值规律理论和体现经济效益的机制, 促进排污单位防治污染的一项独特的制度。1.2.2我国排污收费法规体系。排污收费法规体系是指规定排污收费的所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按一定的功能、层次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补充和配合的综合体系。目前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已经形成了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部门及地方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四个层次的法规体系, 具有十分稳定的法律地位。1.2.3我国排污收费法规的基本原则。排污收费的原则是排污收费制度的骨架, 它确立了排污费征收、管理、使用、作用的发展方向。具体有缴费不免除治理责任、排污费强制征收, 累进制收费, 新污染源收费从严。排污费可以计入生产成本, 排污费专款专用, 排污费的补助和排污费有偿使用九项原则。

2 环境管理

2.1 环境管理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环境保护机构, 72年人类环境会议初步阐明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的专题讨论会, 对环境管理形成统一看法。我国环境管理历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3年到1981年是环境管理探索阶段。第二阶段, 从1982年到1989年是环境管理实践阶段, 该阶段是我环境管理思想最活跃, 管理制度逐步确定, 分步实施, 综合配套的阶段, 在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思想。第三阶段, 以1989年5月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为起点至今是环境管理新阶段。

2.2 环境管理内容和任务

2.2.1 环境管理内容。从环境管理范围可划分为资源 (生态系统) 管

理、区域环境管理和专业环境管理。从环境管理性质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2.2.2环境管理的任务。20世纪80年代, 我国提出环境管理的四大领域15项任务, 具体是指管理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管理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和破坏问题;管理由经济活动引起的海洋污染问题;管理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15项任务是指组织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和规划;组织拟定环境标准;监督检查各地部门环境保护工作;审批并监督“三同时”执行情况;组织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和治理技术;组织环境监测调查和评价;组织规划自然保护区;组织海洋环境管理;监督管理有毒化学品;组织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工作;组织环境宣传活动, 指导和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环境业务活动。

2.3 管理制度的体系

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探索, 我国形成由新老八项环境管理制度构成的日趋成熟和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把不同的管理目标, 不同的控制层面和不同的操作方式组成为一个比较完整体系, 基本上把主要的环境问题置于这个管理体系的覆盖之下, 建立了充满活力而又灵活有效的环境管理机制。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由目标责任层、战略规划层、战略策略层和单项措施层四个层次。

3 排污收费与环境管理

3.1 排污收费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

排污收费在强化环境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排污收费是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的杠杆。第二排污收费是行政管理的必要补充。第三排污收费是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

3.2 排污收费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二十年的实践证明, 排污收费在环境管理中显示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作用;二是筹集资金的作用三是排污收费对排污单位的经济刺激作用。

3.3 环境管理对排污收费制度的推动作用

第一将排污收费指标列入环境目标责任书可以推动排污费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第二排污许可证制度推动了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

4 强化排污收费用, 促进环境管理

首先, 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坚持原则, 严格执法, 在执法过程中要有理有据, 运用条款及收费标准得当;三是理顺纵横关系, 创造良好的收费环境, 取得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支持。四是积极推广先进排污收费经验, 依照法律法规,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排污收费的征收、管理、使用的办法及制度。五是要狠抓监督管理, 建立和完善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动态数据库, 监理、监测、管理部门密切配合, 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科学监测依据、收费标准及征收数额。

排污收费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 在执法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 加强研究, 不断抛弃旧框框, 大胆改革、创新, 充分发挥其作用, 促进环境管理。

摘要:排污收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 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又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化排污收费, 增强与其他管理制度的配合, 促进环境管理, 为防治污染, 改善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环境管理,排污收费,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陆新元.排污收费制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

篇8:论爱心管理与收费站标准化建设

关键词:食品标准;技术法规;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7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4-0049-04

2008年,我国发生了含有“三聚氰胺”奶粉导致婴幼儿童中毒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29万儿童健康受到影响。事件发生前,有关部门曾经多次对有关奶粉进行过检测,结果均合格。为什么合格的奶粉却是导致儿童健康受损的罪魁祸首呢?原因在于检测的依据─国家婴幼儿奶粉配方标准指标设置不科学。这项标准共有31项检测指标,包括热量、蛋白质、维生素、水分等重要指标,但却没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包括三聚氰胺的指标。所以出现了有毒的奶粉检测却合格的结论。这次事件后,监管部门对有关标准进行了修订。但是,出现“合格”奶粉致死儿童的重大安全事故促使我们反思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对现有标准体系进行改革,而不是亡羊补牢的“打补丁”。

近年来,相关文献也提出对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革的设想,如统一食品安全标准,增加标准数量,提高安全指标。[1]但由于没有涉及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结构性问题,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面临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依然在原有的轨道运行。本文从区分标准体系和技术法规体系这一新的切入点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为提高现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有效性和食品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探索。

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补充的较为完整的食品标准体系。截止目前,我国共发布了食品标准3 400项,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共有2 619项,包括国家标准1 000项,行业标准1619项。[2]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着下列问题:

(一)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我国标准体系以前苏联的体系为样板,将标准划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类,强制性标准由国家意志强制推广应用,以扩大标准的影响力。根据我国《标准化法》有关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属于保障人体健康的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地位使其在我国事实上充当着食品安全技术法规的角色。这些规定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的产物,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标准的自愿性质的特性有着本质区别。

(二)我国的食品标准和食品技术法规合二为一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食品技术法规,而是用食品强制性标准代替食品技术法规的功能。没有严格区分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适用范围,不符合法理。同时,导致强制性标准的数量偏多(如表1),执行难度大,有效执行率低,尤其是县级以下市场和企业很少执行标准。据国家质检总局调查,在全国近百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中,有70%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这些小企业小作坊基本上不按标准进行生产。[3]笔者曾对过去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发现90%以上食品安全事件不是因为食品安全标准内容不全或指标设置过低造成的,而是生产者经营者主观上故意造假引起食品安全事故。

(三)食品安全标准无法涵盖所有食品和有毒有害物质

从标准和食品种类的匹配来看,标准无法涵盖所有食品,也无法及时修订所有标准。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采用的是单个产品技术规范为主,通用技术规范为辅的方法编制。这种体系是列举法而不是描述法。用列举法编制食品安全标准,在理论上要求为每一个产品编写一个标准,标准与标准之间呈矩阵式排列。据有关资料统计,尽管我国有关标准将食品划分为525种,但实际衍生的各种食品达万种以上,[4]这还不包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投入品、相关产品以及初级产品。如果为每一个产品编制一个国家标准,就需要万项以上食品标准才能覆盖所有产品。如果对食品标准每5年进行一次修订,每年平均需要修订2 000项标准,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巨大的成本支出必将阻滞制修订标准的速度,使其滞后于科技进步。标准的内容也无法覆盖所有违禁物质。三鹿奶粉依据国家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生产,这项标准有31项检测指标,但没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指标,所以有毒的奶粉检测结果也合格。世界上有毒有害物质成千上万,化合物还在不断衍生,一个标准不可能将所有有毒有害物质都写进指标内容。监督检测通常只针对标准列举的指标,这就势必造成监测范围经常小于有毒物质可能存在的范围。

二、我国食品标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制约着食品安全标准有效性的提高。这些问题可概括为技术层面和体制层面的问题。在技术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标准之间不协调、存在交叉甚至相互矛盾;重要标准短缺;标龄过长;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等等,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因而技术层面的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主要问题集中在体制层面或体系层面。表现为: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是什么?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安全技术法规的关系是什么?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需要进行怎样的改革?

(一)区分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是WTO/TBT协定的要求

根据WTO/TBT协定定义看,技术法规与标准在制定目的、程序、内容、应用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7]WTO/TBT协议附件1对技术法规的定义是: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和生产方法的文件,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和标签要求。标准的定义是: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由公认机构批准、非强制性的文件。标准规定了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和特性。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适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8]从WTO/TBT协议定义可以清楚地看出,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标准是自愿采用的。我国在加入WTO的法律条文中也指出:“一些工作组成员对于中国使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术语与《TBT协定》的定义常常不一致的情况表示关注”。这种与世贸组织所倡导的原则不一致的规定,造成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定位背离了食品标准的自然属性,妨碍了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的建立以及食品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容易造成国际交流的障碍和混乱。

在我国加入WTO的时候,各项法律制度和运行规则与WTO规定不一致是可以理解的。加入WTO过渡期已经结束,应该遵守WTO规则,厘清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食品标准的关系,在术语与定义上实现与国际接轨。

(二)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看食品标准和技术法规应明确分开

大多数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制度由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安全技术法规-食品标准三个层级构成,呈金字塔形状。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监管实践看,食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关系有三个共同特点(详见表2):一是食品安全法律和食品安全技术法规由立法机构制定,必须强制实施;而食品标准由标准化机构制定,自愿实施。欧盟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采用指令(drectives)的形式规定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应达到的主要目标;美国的食品技术法规采用联邦法规( CFR)以及一些单行法令的形式;日本采用的是肯定列表制度。二是食品安全技术法规的内容重点突出。一般通用技术法规多,单部产品技术法规少,技术法规主要规定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添加剂、微生物限量。三是技术法规和标准功能定位明确。技术法规主要规定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应达到的主要目标,不包括检测方法、质量分级、管理体系等具体技术细节,满足技术法规要求的具体技术细节由标准完成。标准是在技术法规的框架要求指导下制定,必须符合相应的技术法规规定。制定食品技术法规时也可引用或采用已制定的食品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虽然形式不一,但都与食品标准相分离,有各自明确的定位。

在我国,食品标准通常由行政部门或标准化主管机构制定。这些机构大部分没有立法权,也不具备立法机构授权的条件。由这些部门制定食品标准做为技术法规强制法人或公民实施,违反了立法法有关规定。

(三)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区分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目前食品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通常包括: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食品的营养成分、品质特性、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及有毒有害农残、兽残、重金属含量、食品的检验方法、食品的标签、食品的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等。可以看出,食品标准中有些内容是与健康有关的,而有些是与健康无关的。将所有内容都规定为强制性内容执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消极作用极为明显:第一,容易造成技术壁垒,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第二,食品标准强制性范围过大,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许多与健康无直接关系的技术方法问题,要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进步,这个时间周期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是几星期,而标准特别是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常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周期,往往滞后于市场和科技变化。食品标准扩大其强制内容和范围,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适应市场的能力。第三,食品安全标准强制范围扩大的初衷是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扩大标准的影响。然而在市场监管工作中,强制范围过多,造成检测成本过高,加大了执法成本和消费者维权成本。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执法检测成本,只能减少抽检样本,反而缩小了执法检测覆盖面,标准的执行效率降低。因此,在我国经历了30年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的形势下,原有的标准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食品标准的内容要科学合理

食品安全标准应该有合理的定位,即:标准的基本内容是对技术法规的补充和完善,在细节上对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指导。从目前的食品安全事故来看,大多数食品安全事件都是人为造成的,与标准指标的设置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食品标准的功能应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引导人们实现技术法规规定的内容,标准的属性应由生产经营者根据自身条件自愿采用,符合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需要。制止食品安全违法,应主要依靠提高违法成本和职业操守,打击商业欺诈。

三、我国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改革的路径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及标准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以WTO相关规则为依据,以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技术法规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参考,改革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构建我国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目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准确定位食品安全法律、技术法规、食品标准三者之间的功能

按照我国的立法和行政管理体制,由人大制订食品安全法律,地方人大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制订地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出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报人大批准后实施或根据人大授权发布实施。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地方、各团体可以制定相应的食品标准。同时,必须建立层次清晰、相互配合、运转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由媒体、第三方组织以及广大消费者监督食品安全法规的执行。

(二)加快强制性食品标准向食品技术法规的转化

针对我国现在食品技术标准的缺陷,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食品技术法规立法工作,构建既符合WTO的TBT/SPS协定,又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首先,修订标准化法,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定义进行界定,明确食品技术法规和食品标准的关系。其次,对现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进行清理,将其中涉及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强制性内容或通用的基本要求剥离出来,制定统一的农残、兽残、生物激素、重金属、病原微生物限量,形成我国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指标体系。再次,技术法规采用描述法编制,主要采取通用规范为主、单个产品为辅的方式。与技术法规关系不密切的技术细节和非安全要素交给标准解决。

(三)恢复食品标准的自愿采用性质

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作为强制执行的规范性要求,是食品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门槛,对于高于准入门槛的食品标准可采用自愿采纳的原则。食品标准的功能是对技术法规以外的质量指标、技术细节、管理方法进行协调。因此,各个行业、地区、协会组织、企业都可以制定自己的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企业标准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企业联盟标准和协会标准则是俱乐部产品。这些标准的指标可能有高低之分,按照标准化法规有关规定,企业标准指标应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指标。从技术角度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公共标准指标并不高于私人标准。因此,各种标准的法律地位在本质上应该平等的,区别仅仅在于覆盖范围或使用范围不同。各种标准的生命力或市场占有率取决于它给使用者带来的效用,标准之间互相竞争,优胜劣汰。标准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可以促进标准的竞争。竞争有利于提高标准的制修订效率,提高标准的质量,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四、小结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强制内容太多,已经影响到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提升和食品标准自身的发展,需要尽快改革。构建新的食品技术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需要取消强制性标准,将事实上存在于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中与人身健康有关的内容,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食品技术法规体系;食品技术标准要以技术法规为依据 ,由市场主体自愿采用。食品技术法规要以食品标准为基础,也可采用食品标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在各自的适用范围内共同维护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卫华.中国食品标准体系的改革探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1):7.

[2] 房庆,刘文,王菁.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2):4.

[3]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轻和地方部.食品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2.

[4] 姬雄华,李录堂.食品安全问题与恩格尔质量系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11):46-49.

[5] 秦富,王秀清,辛贤.欧美食品安全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68.

[6] 席兴军,刘俊华,刘文.美国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及标准体系的现状与特点[J].农业标准化,2006(4):18-20.

[7] 毕克新,王晓红.欧盟技术法规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对策研究[J].科技改革与管理,2007(11):14-18.

上一篇:合肥市商业市场调查下一篇:德令哈四中小学英语口语比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