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与自信作文

2024-05-05

坚持与自信作文(共11篇)

篇1:坚持与自信作文

世界上有两种美。一种是外表美,一种是心灵美。外表美的人会让人眼前一亮;而心灵美的人会在人的心里刻下美好的印象。只要你内心美,总有一天会光彩照人,夺人眼球的!

——题记

翻开书,当读到第十六章《心田上的百合花》时,我就会被百合花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

我一字一句仔细地读着,仿佛自己就是文中那株被人鄙夷的百合花,它那纯洁的念头让人振奋。我尤其喜爱这一段:“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花来证明我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读到这一段,那株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百合花就会跃然纸上,让所有读者赞叹不已。

是呀!只要在一件事上下足了工夫,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古人云:“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只要是对的,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只要自己有信心,不断坚持下去,再大的困难也会被我们的毅力所战胜。

就拿我来说吧!我酷爱打乒乓球,可我的个子却很矮小,在身高这个条件上,我的爱好受到了限制,但是,我对自己有信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收获。于是,我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陪我打乒乓球。时间长了,我的球技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自信是一种美,坚持是一种力量。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像百合花那样,开出美丽无比的花儿,绽放出人生中璀璨的光芒。

篇2:坚持与自信作文

实现中国梦,需要道路自信导航前行的方向,需要理论自信夯实信仰的基石,需要制度自信保障发展的优势,更需要文化自信汇聚不竭的动力。这是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深厚底气。生生不息、绵亘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赋予我们忧国奉公、敬德保民的爱国传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造智慧和知行合一、励志笃行的实践能力,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经由历史的沉淀与聚合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深厚底气。这种文化的底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信心、智慧和力量,体现在生逢治世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恰遇乱世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体现在仰望天地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执着信念,面对生民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君子操守;体现在使命当前“舍我其谁”的浩然正气,为了理想“锲而不舍”的坚毅品格。鲁迅先生说:“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无以数计的古圣先贤、仁人志士用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情和壮怀激烈的报国之举诠释出中华民族磅礴厚重、刚健沉稳的文化底气。

中国梦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的切合与凝结,实现中国梦需要从传统文化的丰壤沃土中摄取源源不断的信心、智慧和力 2 量。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浩繁驳杂、良莠不齐的。总书记说:“对历史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只有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扬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涤荡,才能厘析出饱含民族智慧、彰显民族价值、展现民族美德的精神风尚,才能迸发出富有民族自豪感、表达民族自尊心、鼓舞民族自信心的积极能量,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底气十足的精神滋养与力量支撑。

革命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驱力。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蕴含中国共产人、革命军队和革命群众特有的精神品质和思想风貌的文化。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并且经过革命实践的检验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凝练,不断被弘扬光大。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梦,既是在革命年代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梦,又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所以说,革命文化从萌生的时候起,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驱力。

革命文化是以理想信念为内涵,以原则、要求、品行、修养、态度为外延的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坚忍不拔、孜孜以求的信念是革命文化的灵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革命文化的根本基点;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是革命文化的基本原则;保持共产党人廉洁自律、淡泊明志、虚心好学、3 光明磊落的优良品质是革命文化的具体要求。可以说,信念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汇集成革命文化强大的内在驱力。在战争年代,革命文化转化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体现为李大钊、邓中夏、方志敏、杨靖宇等革命志士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革命气节;在和平年代,革命文化衍生出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表现为张海迪、杨利伟、施一公、黄大年等时代楷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革命文化必将永葆勃勃生机,必将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篇3:彰显研究功能坚持学科自信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学科,功能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30多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众所周知,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通道,高等学校数量不断增加,高等教育人口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入学率持续上升。到2015年,我国的高等学校已经发展到285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60所),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647万人(其中研究生191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26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4%[1]。在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以来,体制改革始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头戏。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出了“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等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推向深入。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教育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培养模式、高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也在各高校广泛深入展开。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众化持续发展、质量与水平日益受到关注的形势下,许多高校都在人才培养过程的诸多环节上加强了改革的力度与深度。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成果也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我们在分析与反思高等教育学科30余年建设发展的经历和探讨高等教育学科进一步建设发展的思路时,应该对这种作用与功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一、高等教育研究的观念引导功能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与大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所产生的观念变革对高等教育实践的引导与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在对欧洲乃至世界大学发展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意义的19世纪初的德国大学改革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观念引导的作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一批哲学家、思想家相继发表了有关大学的论著,集中讨论了大学问题,提出了鲜明的大学理念。这其中有康德的《学院之争》(1798年)、谢林的《关于学问研究方法的讲义》(1803年)、施莱尔马赫的《德国意义上的大学随想》(1808年)、费希特的《在柏林创立一所与科学院紧密联系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演绎计划》(1817年)和洪堡的《关于柏林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的理念》。欧洲有学者在评价这些思想家们的论著对大学改革的作用时认为:哲学家们将他们的理论触角伸进了大学领域,在德国形成了不同以往的“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2]。在19世纪初期,“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要求大学改革的论著,这些论著对大学的改革以及新大学的设立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其中,施莱尔马赫、费希特、谢林、洪堡的大学构想成为19世纪初期以后大学改革的基础”[3]。在这些哲学家的大学理念的影响下,德国的大学将研究引入教学过程,改变了大学的教学形态,发展了大学的新的职能,形塑了大学的德国模式,开启了欧洲大学近代化的进程。

在我国近30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同样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研究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对高等教育实践的观念引导作用。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我国学术界有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以开始。以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为例,在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主题”的搜索中,1989年就有以《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过程及其结构》为题的论文。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有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研究形成了一股热潮。1998年收录的论文有16篇,1999年有93篇,2000年有120篇,2001年有240篇。学术界有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研究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及理论传播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实践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1999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标志着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15%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作为事业发展的中期目标,提出:“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从现在的9%提高到15%。”“高等教育大众化”现已成为描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征的一个重要术语,并从学术论著中的概念词汇走向了大众媒介的日常用语。

在近年来的大学治理改革的探讨中,“学术权力”是人们常常提到的词汇之一。学术权力也成为完善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中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主要课题。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学术权力”一词恐难寻其踪。最早将“学术权力”一词引入我国学术界的也许是1989年王承绪教授团队出版的译著《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学术权力的研究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起来。以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为例,以“学术权力”为“主题”的搜索结果显示,自1989年至2016年,共发表了6259篇论文,其中绝大多数论文都发表于2000年之后,之前发表的论文仅65篇。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各种权力、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意识到必须明确作为学术权力主要载体的学术委员会在大学内部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研究的决策服务功能

社会科学研究不仅具有提供科学知识的功能,还具有服务社会发展的功能。服务社会发展,其中包括了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知识与智力服务。社会科学研究发挥决策服务功能通常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其一,政府的决策需要社会科学研究为其提供必要的调研与咨询。众所周知,现代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刻的社会公共事业,因此负有公共管理责任的政府的决策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就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这对政府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实现决策过程的科学、民主与公开。只有通过科学、民主、公开的程序才能制定出具有民主性与科学性的政策,才能避免发生决策失误。而决策过程的科学、民主和公开需要社会科学研究的参与,为决策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参考资料。一些国家为了使决策咨询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成立了以专业人士为主的咨询委员会,赋予咨询委员会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研究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并立法规定听取咨询委员会的意见是政府的义务。如德国的科学审议会和日本的大学审议会都在各自国家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二,社会科学研究具有较好的水平和基础,有能力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无论哪一门社会科学,只有在研究相应的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提升对社会现象及问题的解释力,才能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学术见解和有意义的思路策略。

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科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其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数以百计的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了众多的从事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实践的专门人才;1200余所高等学校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大批专职研究人员进行着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成为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高等教育研究在为政府的决策服务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努力。

如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制定过程中,有众多的高等教育研究者参与调研、讨论与起草工作。《教育规划纲要》中的一些表述,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章程建设”,“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等等,均是在《教育规划纲要》出台之前的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学界所认真探讨与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大约10年前开始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研究为政府制定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了全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力量,围绕着“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命题,开展了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主题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2014年完成课题研究任务。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第一次正式地列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间表。即“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4]其中课题研究的结论与政府的时间表恰好一致,这充分说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已由学术界的研究转化为国家意志”[5]。

三、高等教育研究的实践改进功能

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的应用性是其主要特征之一。所谓应用性,可以理解为研究的许多问题来源于实践,解释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可资参考的方法思路是研究的主要指向。因此,“高等教育学研究必须关注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必须研究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功能之一”[6]。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成长是以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为背景的,改革与发展主题的转换不断给研究提出新的课题。而高等教育研究的许多成果也确实对高等教育实践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高等教育30多年的改革进程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主要课题。尤其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大学教学制度及其人才培养过分专业化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在此时,在高等教育学术界通识教育的研究逐渐兴起。“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对近代高等教育有重大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它,既为认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规律所必需,更对当前和今后的高等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7]。在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中,以“通识教育”为“主题”的论文搜索显示,1987年开始有关于通识教育的论文,世纪之交研究的论文开始增多,2000年有34篇,2001年有32篇,2005年之后,研究进入热潮,至今每年刊载的论文都在百篇以上,2015年高达706篇。有关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北京大学2001年开始实施以本科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元培计划”,改革课程体系,以哈佛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为参照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通选课。复旦大学2002年提出“大学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观念,改革了课程体系,以综合教育课程、文理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体现在综合教育课程与文理基础教育课程中[8]。北京大学在2014年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计划修订时,将加强基础作为修订教学计划的思想原则,认为:“在加强专业教育基础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文理通识教育的基础(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基础),要努力在专业教育中贯穿博雅教育的理念与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术能力[9]。经过多年的改革,通识教育已经在我国大学的教学中扎下根,通识课程已经成为我国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规模的迅速扩大所带来的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教育部在2007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推出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教育部又发出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0]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中,高校教师的作用当然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况且,我国高校教师的状态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人们;二是大量的青年教师(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1534510人中,不满40岁的教师有872607人,占总人数的56.9%[11])面临着如何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的问题。学术界在研究高校教师的过程中,“教师发展”的概念及理论在10多年前开始出现。在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中,以“高校教师发展”与“大学教师发展”为“主题”的搜索结果显示,第一篇出现的论文是2003年的《自我发展规范管理———国外高校“教师发展”的经验和启示》,2007年之后,研究逐步增多起来,迄今为止,中国知网共收录了621篇论文。教师发展的研究传导并影响到高校的办学实践,近几年来许多大学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为中心展开各项活动。教育部2012年发出《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以提升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推进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在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中重点支持建设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2]

以上仅举数例试图说明高等教育研究具有观念引导、决策服务和实践改进的功能,并在我国近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功能的体现是坚定高等教育学科发展自信的重要基础。一门社会科学的学科自信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拥有比较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使之可以立于学科之林;二是具有分析社会问题、解释社会现象、提出方法思路的能力,使之对促进社会进步有积极作用。毋庸赘言,在这两个方面,高等教育学科都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7-6)[2016-9-10]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

[2]Stephen d'Irsay.大学史(下)[M].池端次郎,译.东京:东洋馆出版社,1988:279.

[3]Hans W Prahl.大学制度の社会史[M].山本尤,译.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88:180.

[4]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5)[2016-9-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5]瞿振元,王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24.

[6]胡建华,等.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4.

[7]汪永銓.序[M]//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Ⅰ.

[8]王生洪.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复旦教育论坛,2006(5).

[9]北京大学.2014版本科生教学手册[EB/OL].(2015-4-4)[2016-9-10]http://dean.pku.edu.cn/notice/content.php?mc=61431&id=1428041075.

[1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3-16)[2016-9-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203/t20120316_146673.html.

[11]教育部.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EB/OL].(2015-9-9)[2016-9-10]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4/2014_qg/201509/t20150909_206904.html.

篇4:沈从文的自信与坚持

京城米贵,居之不易。沈从文是个毫无经济基础的文学青年,为了应付经济危机,他只得租一间由储煤室改成的小屋,名之曰:“窄而霉小斋。”但此后沈从文硬是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成为京城大腕,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1934年1月18日,沈从文在致张兆和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的所谓的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办法拒绝。”

【素材品读】

沈从文信中流露出的满满的自信,正是支撑他度过艰苦北漂岁月、经受磨砺仍不改热爱文学之初心的力量源泉。他不但认为自己的作品比别人强,而且天才般地预见了自己的作品会长存甚至不朽。沈从文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他的作品《边城》《湘西》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适用话题】

自信;自我肯定;在困境中坚持自我……

篇5:诚实感恩自信坚持

诚实 感恩 自信 坚持 ——读《哈佛家训》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哈佛家训》。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哈佛家训》的第八章《优秀品质,让孩子闪烁一生的硕大光环》。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妈妈给我定的座右铭:

诚实,感恩,自信,坚持。“一个不诚实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难以得到世人的承认与赞扬,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是妈妈一再强调的——做人第一要诚实。记得有一次,我作业没做,骗妈妈说作业写好交了,妈妈也就相信了我。第二天早晨,因为作业没完成,我骗老师说没带,老师说让我明天带,就这样,我又连续几次把妈妈和老师都给骗了,正当我以为阴谋得逞时,老师终于怀疑了,把妈妈叫到了学校,妈妈知道了真相,回家后狠狠批评了我,她后来教育我说:“做人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诚实守信,没有了诚实,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因此她把“诚实”作为我第一个座右铭。

“学会感恩,做人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一个会感恩的人,她才会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热爱父母、老师、朋友……”。记得有一次,“三.八”妇女节,我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给给妈妈买了一束很普通的橡皮泥“花”,在晚上的时候送给了妈妈,妈妈非常感动,说我长大了。事后我明白了,感恩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感恩,第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让爸爸妈妈感动。感恩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也是一个让家庭温馨的小小过程,只要你肯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到!“老师又不是老虎,为什么要怕呢?如果你回答问题错了,老师还会把你吃了不成?”这是妈妈第三强调的——做人一定要充满自信,记得以前我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妈妈教育我说:“自信一点,你回答问题了,老师才知道你上课用心听讲了,勤思考了”。从此我记住了妈妈的话,再也不怕老师了,上课发言积极多了,“自信”成了治我发言不积极的“良药”。

“做任何事,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去年暑假我考钢琴六级,在考级的几个星期,每天练琴,枯燥乏味,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苦熬,妈妈鼓励我说:“坚持就是胜利”。整个7月份,我拼命地练习,终于我的坚持取得了成果,在考级时发挥出色,获得了“优秀考生”称号。我一定要把妈妈给我座右铭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去,做一个优秀的人。

家长感言:

品质是立人之本——读《哈佛家训》有感

今天,我和女儿一起看了《哈佛家训》的第八章《优秀品质,让孩子闪烁一生的硕大光环》。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感慨万千。“品质是立人之本”这句话真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人来到这个社会,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要学“做学问”。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发现,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过于注重培养孩子的技能,却忽视了孩子的品行教育,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学习很优秀,能力很突出,但是在品行上可能有些问题,当他长大进入社会时往往与社会格格不入,让其他人无法接受,在社会上也无法立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由于孩子还处于一个缺乏足够判断力的年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全盘接受了家长的一些说话、做人处事方式方法,很多孩子在不经意间学会了父母的一些坏的习惯或者品质,等到我们发现时,为时晚矣。所以孩子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他们那可以看到我们的言行习惯,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平时多注意改掉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品质,及时擦掉镜子上的污点,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孩子共同进步。特别是作为一个母亲,平时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接触多,更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有一个平和、淡定、宽容的心态,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人品出众的孩子。

感恩

篇6:坚持自信能成功的名言

2 、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广漠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

3 、承担重任首先需要自信。

4 、坚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里认准的东西也一定适合于他人这就是天才。——爱默生

5 、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鲁迅

6 、要是没有自信心,那实在糟糕!要是你不相信自己,或者怀疑自己,那是再糟也没有了。——契诃夫

7 、有自信这是件好事,但过分绝对地自信则不成……过分地自信,则会有很大的失败在等待着。

8 、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辛克莱

9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才能与坚毅来达成它。——约翰·渥夫甘·冯·歌德

10 、自信与自靠是坚强的柱石。

11 、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巴尔扎克

12 、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希金森

13 、具有博大胸襟的人,才有可能在心灵上潇洒;具有自信和实力的人,才有可能在外表上的潇洒。

14 、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恩格斯

篇7:坚持自信会成功的名言

2 、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3 、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拉罗什夫科

4 、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列夫·托尔斯泰

5 、地狱中最炽热的地方是为那些在伟大精神考验中保持中立的人准备的。——但丁

6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雨果

7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8 、一年只穿一双破鞋子一件破衣服也是世界上最自信最骄傲的人!千万不要因为物质贫困而自卑!精神贫困最可怕!——李阳

9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10 、信心是人的征服者;它战胜了人,又存在于人的心中。——马·法·塔伯

11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12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徐特立

13 、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查·丘吉尔

14 、我们每一做一件事都应该既小心谨慎,又充满信心。——爱比克泰德

篇8:柳楯:自信·坚持·从容

--Tiffany(互动天地责编)

“21世纪·联想杯”:

比赛过程中最有趣的事情都发生在台下,最难忘的是自己失误的瞬间。“(当时)三个回答中的第二个回答卡住了,感觉头脑一下没冷静下来,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柳楯说。

喜欢用比赛来提高英语学习,平时确保“半小时英语时间” :

从中学开始参加演讲比赛的柳楯曾经在采访时表示,自己喜欢用比赛的方法来提高英语学习,但是落实到平时的学习中,则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每天都确保有半个小时或以上的时间来学习英语。

半小时的分配 :

半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用来听,用来说,也可以用来阅读等,方法各异。例如可以选择美文,反复阅读、背诵。文章不在多,关键在精。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说,通过读小说来提高阅读能力。两者的差异是 :背诵的重点在于语言本身的口才上和流利性上的培养 ;而阅读小说则是增加词汇、熟悉句型的好方法。

背诵材料的选择 :

一个是网络上的美文;另一个是市面上出现的,如《疯狂英语》编辑部出版的美文集等。

标准发音、培养英语思维与反复模仿 :

掌握一口标准发音的方法就是反复模仿。柳楯先是模仿英文歌中的英语发音,而后模仿电影中的地道英语发音。他强调“反复”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他也同时通过背诵的方法来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

模仿时要注意的问题 :

模仿时要加强自己的辨析能力,不要盲目模仿。除了要模仿句型、语气,也一要注意模仿对象的场景、背景等,另外,还应该注意中西文化的不同,要对西方文化的禁忌之处有所了解。

口语与语法 :

只注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好的。由于我们不是英语环境下长大的,所以我们在学习英语或者其它一门外语时都要注重语法,这是基础 ;初级基础打好了,便要注重口头表达,因为实际接触到的母语是英语的人的口语都是比较随便的。

与老外面对面 :

总体来说,跟外国人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不多,初中和高中参加夏令营是柳楯印象中跟外国人近距离接触最多的时候。个人觉得虽然和外国人面对面交流的确能提高口语,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可以利用原声资料来弥补这种缺失。

口语是英语学习各环节中最难的 :

说是完全主动的,而听、读、写需要的英语能力较低一些。口语在某一层面来说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英语能力。

对《口语版》读者们的寄语:

英语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自信,给人的印象不会很深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相信自己能够做到。除了自信,还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不然自信就会变成自负。自信并坚持付出,最终会走到从容的阶段。

Distinguished Judges, Ladies and Gentlemen:

I believe with the laudatory speeches and praiseful remarks of previous contestants about our Nation’s selfless volunteers, you are now all filled with a sense of pride for those noble deeds stemming from noble hearts.

While today’s society has witnessed greater importance attached to voluntary work, a paradoxical phenomenon has caught my serious attention, which I call “compulsory voluntarism? and a conscience has quite often been forced upon these volunteers, who, as a result, try to fulfill it as best as they can. While larger numbers of people in need benefit from the unselfish dedication of the young, there is also voluntary service done for the most selfish of reasons, which certainly runs counter to what voluntarism is originally meant for. While overwhelmed and overjoyed with the amount of voluntary work around us, we should also, in many cases, question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and the motives behind it.

篇9:坚持制度自信心得体会

一是制度的自信是用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来体现的。体现一个制度好不好,那就要看是不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三步走”战略,人民群众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这是完善的制度带来的结果。

二是制度的自信是用国民生产总的数目来体现的。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璀璨的东方明珠,证明我国的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促进社会发展的。

三是制度的自信是用在世界地位的提高中来体现的。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在联合国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一带一路计划稳步推进,体现了大国的风范,就是因为我们制定了合理的外交战略,实施了有效的合作方略。

四是制度的自信是用国防实力的提高中体现出来的。建国70周年大阅兵时,我们的部队使国人骄傲,世人惊叹,我们武器装备使国人兴奋,世人震惊,有报道称,这样的国家不能惹、也惹不起,这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国防战略,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防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设国防,这是强国之路,更是国强奠基。

篇10: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名人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

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3、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

4、自信是英雄的本质。——爱默生

5、最野蛮的是轻蔑自己。——蒙田

6、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7、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爱默生

8、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雨果

9、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但丁

10、自信与自靠是坚强的柱石。——英国

11、恢弘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2、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

13、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莎士比亚

14、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贝蒂

15、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鲁迅

16、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奥维德

17、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18、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19、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别林斯基

20、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21、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22、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23、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24、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

26、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希金森

27、技能和信心加在一起便是一支无往而不胜的军队。——欧洲

28、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29、“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仑

篇11:坚持“四个自信” 共创复兴伟业

——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中

引起强烈反响

《 人民日报 》(2017年08月02日 04 版)

日前,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

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坚定信心:非凡成就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总书记强调,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后,民盟中央召开主席办公会议,对讲话精神进行学习。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对总书记提出的“很不平凡”4个字印象深刻:“这不仅蕴涵着中国共产党坚持理想的决心、执政为民的担当,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智慧、排除万难的魄力和锐意进取的勇气。总书记的讲话令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贵之。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凝聚广泛共识、推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表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工商联号召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充分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履行社会责任,将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对此,无党派人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深有感触:“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和治国理政新境界,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了无党派人士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曲凤宏说,未来农工党将自觉把思想、行动和全党工作重点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基本职能,形成有作为、勇担当、做诤友、讲真话的良好氛围,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

凝聚共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总书记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仅是民革的优良传统,也是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说,民革中央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团结带领广大民革党员和所联系人士,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权威,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不变,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不变,履职尽责,砥砺前行。

今年恰逢台盟成立70周年。70年来,台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走过光荣的历程。

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黄志贤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论述,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回顾台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光荣历程,传承政治薪火,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积极贡献。

“深入学习讲话精神,使我们方向更加明确、头脑更加清醒,有利于更加自觉地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思考民主党派工作。”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表示,今年年底,各民主党派中央将开展换届工作,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增强履职水平,为推动多党合作事业的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同心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努力、共同奋斗

“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说,总书记的讲话令广大民建会员更加坚定信心。大家表示,要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决心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将以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企业科技创新、防控金融风险等重要方面作为参政议政工作主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进诤言、多谋良策、多出实招,打造具有民建特色的参政议政精品和亮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表示,九三学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始终是与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密切联系广大科技界知识分子,秉持科学理性的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协商建言,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上一篇:大学老师招聘笔试试题下一篇:谁的青春不迷茫初三议论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