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2024-04-20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精选6篇)

篇1: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网络管理是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对网络设备及运行管理。当前网络管理的内容包括了应用管理,可用性管理,性能管理,服务管理,系统管理,存储/数据管理等方面。网络管理的目的:在于提供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规划.设计.操作运行、管理、监视、分析、.控制、评估和扩展手段,从而合理地组织和利用系统资源、提供安全、可靠、有效和友好的服务。网络管理系统需要定义的内容有:1.网络资源的表示。2.网络管理信息的表示。3系统功能。4.系统的结构。网络管理软件管理的网络资源有:主机系统、网络互联设备、应用程序、数据库和网络服务。网络管理的功能:故障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功能、性能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和计费管理功能。故障管理:是对网络操作引起的故障进行检查、诊断和排除。其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提供持续、可靠的服务。它的功能:1.检测被管对象的差错,或接受被管对象的错误检测报告并做出响应;2.当存在空闲设备或迂回路由时,提供新的网络资源用于服务;3.创建和维护差错日志库,并对差错日志进行分析;4.进行诊断和测试,以追踪和确定故障位置、故障性质;5纠正错误。故障管理功能是利用:SNMP和RMON来实现的。配置管理是指对开放系统实施控制,从中收集配置数据,并向其他开放系统提供配置数据。该功能需要监视和控制的内容包括:1.收集系统当前状态的有关信息;2网络资源之间的关系;3更改系统的配置。配置管理进行操作的内容包括:1鉴别被管对象,标识被管对象;2设置被管对象的参数;3.改变被管对象的操作特性,报告被管对象的状态变化;4.关闭、删除被管对象。性能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网络可以提供可靠、连续的通信能力并使用最少的网络资源和具有最少的延迟。网络性能管理的功能包括:1收集和分发、统计与性能;2维护系统性能的历史记录;3模拟操作的系统模型;4分析统计数据,以检测性能故障,产生性能告警、报告性能世界;6改变操作模式以进行系统管理;网络中的安全问题:1网络数据的私有性;2授权;3访问控制;安全管理的功能:1支持安全服务。2维护安全日志。3向其他开放系统分发有关安全方面的信息和事件的通报。4创建、删除、控制安全服务和机制。计费管理的目的:控制和监测网络操作的费用和代价。功能:1统计网络的利用率2设置计费的阀值点3通知用户使用费用或使用的资源,允许采用信用记账方式收取费用,包括账单审查。4当用户使用多种资源时,将有关的费用综合在一起。网络管理系统还提供以下功能:1.网络监控 2控制台服务 3分布式管理 4软件资源管理和电子软件分布5应用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的逻辑模型:若干被管代理及被管对象;至少1个网络管理器,用于执行具体的管理操作;一种公共网络管理协议;进程管理及一种或多种管理信息库。其中:1被管对象是抽象的网络资源。2管理进程是负责对网络中的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的软件。3管理协议则负责在管理系统与被管对象之间传送操作命令和负责解释管理操作命令。网络管理信息的作用:1支持管理进程的描述;2描述物理或逻辑的网络资源。网络管理信息的描述:1管理信息的结构。2管理信息库。被管对象是网络管理数据的抽象,他们代表管理活动中的资源和信息。被管对象的特性:1类——表明被管对象拥有的属于哪个对象类;2属性——特性参量;3管理操作—对其施加的操作;4行为—对管理操作做出的反应;5通报—主动发出的报告类信息。SMI中定义的被管对象类:1.网络地址 2.IP地址 3时间变量 4.量规 5计数器 6模糊。SNMP中使用了的记号:1.Object(对象描述符)2.Syntax(句法)3.Definition(定义)4.Access(访问)5.Status(状况)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是使用户能通过轮询、设置关键字和监视网络事件来达到网络管理目的的一种协议。SNMP的管理结构模型:由多个管理代理、至少以个管理工作站、一种通用的网络管理协议和一个或多个管理信息库。SNMP的优点:1简单、易于实现。2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和支持。3具有很好的扩展性。SNMP的缺点:1.由于它不能超越TCP/IP的范畴,所以不能完成高层次的配置工作。2它对安全问题考虑甚少。3在它刚面世时,还没对管理程序问的通信提出任何需求。公共管理协议:它是在OSI制定的网络管理框架中提出的网络管理协议。它是分布式的管理解觉方案,应用在OSI环境下。也是有被管理、管理者、管理协议与管理信息库组成。在CMIP中,任何以个网络设备既可以是管代理,也可以是管理者。CMIP的描述:组织模型用于管理任务分配;功能模型描述网络管理功能和关系;信息模式描述被管对象和相关管理信息的准则。CMIP的优点:1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2它可以减少管理者的负担并减少网络负载。3它具有安全性,提供验证,、访问控制等一整套安全管理方法。CMIP的缺点:1它占资源过多过于复杂。2它定义相当复杂。3它的管理信息数据库过分复杂。RMON管理技术:RMON是通过一组MIB库来实现的。它是由一组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和诊断数据构成,它分成9个主要的监控组(统计量、历史、告警、主机、HostTopN、真值表、过滤器、捕获数据包和事件。)它在监控元素的9个RMON组中传递信息,各组提供不同的数据来满足网络监控。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是在网站上运行Web服务器的代理方式和将Web功能嵌入到网络本身的嵌入方式。网络管理系统的分类:网元原理、网络管理、业务管理和事物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1以项目需求为中心选择平台和管理模式2同时支持网络智能监视和控制的能力3较强的管理规模的扩展能力4良好的跨平台特性和开放性5集成度搞、管理范围大、系统开销小6基于用户管理策略的控制能力7网络管理的标准化8良好的用户界面9较强的开放工具10供应商优良的技术服务11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篇2: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1. 题型:选择(25),填空(24),问答(36)6个,设计(15)1个子网的划分

2. 知识点

(1): ATM信元的长度及构成(2):光纤的类型及特点

(3):ISDN业务的分类及信道的分类及数据传输速率?

(4):网络中位于不同层次的设备类型

(5):以太网卡的mac地址的长度

(6):局域网中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各自的信道访问方式?

(7):不同的广域网接入技术及各自特点?

(8):不同类型以太网中。两节点间最大传输距离是多少?

(9):raid有哪些类型,有容错功能的是哪些?使用磁盘镜像技术的是哪些?

(10):不同类型以太网的传输介质

(11):交换机背板带宽的计算

(12):集群技术的作用?

(13):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中序注意的问题?

(14):OSI参考模型中各个层次的功能

(15):服务器硬件当中,最为重要是什么?

(16):机架式设备其宽度和高度有什么要求?

(17):不同层次网络互联设备的类型与互联层次?

(18):网络交换技术的类型与特点?

(19):网络管理的功能?

(20):常用的网络管理协议有哪些?

(21):win 2003中的常用内置账户有哪些,系统如何设置这些账户?

(22):与综合布线系统有关的国际标准有哪些?

(23):交换机的工作方式与工作过程?

(24):vlan的定义及类型划分

(25):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

(26):网络存贮的三种方案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27):秘密密钥加密与公开密钥加密的区别?

(28):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主要区别?

篇3:浅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 高度集中的单一集成技术方法

单一集成技术方法在理论上有其优越性,不论在系统构架和系统效率都将达到最大化。这种方法把所有的数据源集成在一个单一的系统中,不需要考虑各部分数据的转化和统一。然而,这种集成技术方法在现实中应用却很少,因为要把各部分数据源进行高度集成整个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需要高技术含量的硬件设备做支持;同时,一旦单一高度集成的系统完成,对于局部的改变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基于这个技术方法的网络系统在灵活性和兼容性上显然是不能够让人满意的。

1.2 基于同类基本机构的分布式集成技术方法

此类网络集成技术方法的出现正是为了应对单一模式下集成系统开发时间长,代价大的缺陷。它改变了以往追求把所有数据源整合到一个单一系统中的做法,相反,它把整个集成系统分成不同的对象模型,利用计算机网络自身的特点从而实行各模型之间的数据转化和统一。遗憾的是,这种方法要求外部连接模式和集成系统的端口必须一致,否则该系统就无法工作。分布式集成技术方法虽然很好地解决了系统内部之间的整合问题,但其与外部的信息处理上却差强人意。

1.3 基于Web服务的信息集成技术方法

该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方法的特点在于Web服务协议的开发和应用,在这个服务框架下,任何数据源在这个协议中都对应一个Web服务,并在Web服务中心进行注册,各数据源之间通过Web服务中心进行数据交流,同时,对于新的外部应用,应用端会在Web注册中心搜索适合其自身的数据源,然后从这些数据源中获取自身需要的数据。这种网络技术方法不仅使系统内部数据沟通畅通无阻,而且实现了与外部之间的整合应用。

2 浅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的应用模式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的应用模式是在一系列的底层技术,主要包括DCOM、CORBA和EJB等基础技术的支持上建立起来的,具体实施时,实际的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的确定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涉及到多重系统集成技术方法的应用。总体来说,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的应用模式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2.1 数据集成技术方法应用模式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应用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就是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技术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数据转换和交换,即通过一定的转换工具将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进行转换和交换,从而达到子系统之间数据集成的目的,这是最基本的集成技术方法的应用。另一种应用模式是数据聚合,即通过构建一个虚拟的全局数据模式使各局部之间的异构数据源在这个虚拟的数据模式中得以集成,这种集成技术方式的应用较之数据转换和交换,关键在于数据管理上的改进,通过全局式管理、局部式储存,从而达到数据集成。

2.2 API集成技术方法应用模式

API集成技术方法应用模式的重点在于连接不同客户端之间的接口集成,从而达到数据集成。API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其数据集成主要是通过利用由应用程序暴露的API来访问旧系统中封装的数据和功能。目前,API集成技术主要应在图形信息管理系统中,因为API主要是面向数据集成功能上的,因此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代表抽象数据的转换和交换上。API集成技术方法应用模式在图书管理系统上应用比较普遍。在很多地方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各系统之间数据传递和运输的效率,当某个部门需要从另外的部门获取信息时,可以直接利用此技术方法应用模式来获取数据,节省了很多部门之间重复的劳动量,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也使数据之间的传递和转化更加的趋于标准化。

2.3 方法集成技术方法应用模式

使用这种方法,可将商业逻辑作为软件可调用的共享的方法或操作集合共享。例如,高校校园中学生管理系统中的更新学生数据、财务管理系统中的验证银行卡交易或将钱存入银行账户等公共操作可以在所有应用进程都有权访问的公共资源库或可重用的框架中使用。方法集成的优点是:它通常提供对公共商业功能的细致访问,大范围的应用程序都可以访问这些操作,调用方法是直接的;缺点是:如果每个方法中都没有有效的支架,那么公共方法的细致特性会难以支持事务或支持公共技术性服务,如安全性访问控制。

总之,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服务形式。除了校园网之外,事实上现在很多行业都在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来优化其管理模式,提高其工作效率,扩大其效益。通过对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整合优化,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有机构成、系统的完整性和灵活性,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运营模式,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的探讨和分析有其重要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陆育锋,管尊友.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实施与管理[J].计算机时代,2007(9).

[2]黄先刚.系统集成策略及运作方案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4(6).

[3]谭跃生,黑建新.利用Web服务技术集成校园网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1.

[4]张桂义.对网络会计发展及对策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6).

[5]纪元琪.浅谈计算机发展及安全防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

[6]翟钰,张玉清,武维善.系统安全漏洞研究及数据库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4.

篇4: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分析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影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各个行业的变革,引领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的方向。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独立的技术领域,它是一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了多种技术的新的技术领域。了解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关键要了解集成技术的应用情况,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先后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为了更好的促进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的发展,必须要对于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的概念、技术手段和应用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一、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概述

(一)集成体系框架 计算机网络集成将网络作为其信息传输、存储的载体,包含了一些与其应用相关联的的硬件和媒介来构成整个集成系统。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通过网络应用、环境支持、网络安全等一些平台来实现集成系统的不同的功能。通过各个平台可以有效的实现系统的机房建设、网络配备、网络储存、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系统的测试等功能。整个集成系统通过组成的几大平台可以很好的对于重要的文件和数据实现重点保护,以保障数据的合理运用。

(二)计算机集成网络的设计原则 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提供信息依据。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的设计必须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此,在对计算机集成网络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以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网络的设置必须具有实用性。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其实用性的前提之上的,建立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通过实际的应用中进行检验,使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以促进网络集成系统的后续的改进和发展。第二,网络的设计要具有可靠性。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是一个信息的空想平台,需要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严密的配合,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设计者必须对于系统进行精密的设计。避免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某部分出现故障,影响到系统整个部分的运行。所以,必须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以减小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故障。第三,网络系统是设计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对于维护用户的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用户对于系统安全性的要求。要做好系统的各方面的设计,对网络的攻击做好预防,并提高数据的恢复能力,以减小损失。第四,计算机网络设计要具有前瞻性。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各种技术的更新十分频繁,所以要再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如何实现未来的更新与拓展。

二、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的发展阶段

(一)单一集成技术 在使用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的早期,计算机网络集成集成技术主要通过单一集成技术来实现系统构建和工作效率的最大化,使其与其他传统的技术相较有了很大的优越性。单一集成技术主要可以将数据集中于单一的系统中,单数忽略了其他部分的数据转换。这极大的限制了单一集成技术的应用。单一集成技术对于部分信息数据的高度集中消耗了大量的其他重要的信息,并且对于设备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单一集成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十分理想。

(二)分布式集成技术 分布式集成技术是在改进了单一集成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分布式集成技术解决了单一集成技术的对于数据集中上的许多问题,既减少了系统开发的时间,对于设备的要求也在降低,也节约了研发的成本。分布式集成技术的产生对于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可以很好的根据实际网络的特点实现不同模型间的转换。但是分布集成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外部链接模式与集成端口完全的一致,这个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分布式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基于Web服务信息集成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Web集成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分布式集成技术的问题。Web可以促使数据源的沟通和交流,使任何数据都可以与Web服务相对接。基于Web服务信息集成技术即实现了内部信息的有效处理也很好的实现了对于外部信息的整合。

三、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在煤化工行业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主要以煤化工业为例进行简单的阐述

煤化工业是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行业。煤化工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可以有效的对于煤化工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这些有效的信息,各个企业可以对于企业的生产进程科学的管理,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时需要主要以下三个方面:构建稳定的网络平台、维护系统安全、有效的防范病毒。做好这三个方面可以很好的保障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避免由于网络的安全问题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管理。

当前,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技术更新换代极快,尤其是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的更新更为频繁,企业实现对于企业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更加重视对于新的的计算机系统集成技术的学习,将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应用到日常的管理和生产中去。

总结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是信息时代下先进技术的代表,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可以很好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企业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重要性,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做好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薛振兴.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方法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8:98+100.

作者简介

篇5:嵌入式网络数控技术与系统

计算机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信息技术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嵌入式技术向更多领域的发展。

利用电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且不能实时控制操作系统,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问题,它能在降低计算机运行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实现最终的资源共享。

主要分析了嵌入式网络数控技术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嵌入式网络系统的结构。

关键词:网络结构;数控技术;网络系统

近几年,数控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技术中。

元件在系统中是分立的,主要通过逻辑电路排列的方式来进行数控运算,可以说系统的数控功能是通过计算机硬件来实现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数控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而嵌入式系统作为一种专门针对计算机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信息和信号的微处理。

一、嵌入式系统模型的特征

1.嵌入式系统模型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针对计算机设计的系统,它是在多元化电子系统内部形成的。

通常情况下,非电子系统可以有效模拟嵌入式系统的使用环境,一个比较大的系统是由大量的嵌入式系统所构成的,通过嵌入式系统可以实现同外部环境的联系进而实现同外部环境的通信。

嵌入式系统服务于非嵌入式系统,可以有效影响信号的输出和输入。

通过嵌入式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机电控制,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传感器以及中央处理器等元件,从而可以分析并处理来自网络的数据。

所以,嵌入式系统又被称为嵌入式网络数据处理系统。

2.嵌入式系统的可重构能力

嵌入式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可以实现外界指令的运算,有微处理器的功能。

将这种理念运用于芯片,再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实现微处理技术的可编功能。

微处理器所具有的柔性可以使芯片的使用更加安全,数据传输速度也会更加的快。

可重构主要指通过重复使用资源来实现资源共享。

嵌入式系统可以通过控制软件来实现其可重构能力,可以有效利用可重构资源,进而重构计算机平台,使重构的计算机平台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加以使用。

通过重组的形式来实现可重构功能,并实现软件的重复利用,也可以更新系统软件和硬件,并对其进行剪裁,从而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以及数字化控制。

二、嵌入式新型网络数控系统的主要结构分析

1.嵌入式网络数控硬件的主要结构

嵌入式网络数控系统是由很多嵌入式系统组成的,可以实现数控操作和管理系统的双效功能,也可以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从而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数控操作的管理界面可以自动获取编码并对其进行编译,所以当网络数控系统有问题的时候可以自动分析系统故障。

以太网可以实现同外部系统的连接,为了方便对数控系统进行调试,数控网络系统就是使用的这种网络。

借助键盘输入可以有效实现人机交互,还能通过不同的输入操作来进一步完善相应操作进而完成任务。

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插补器可以控制数据的传输速度,并将数据传输到嵌入式系统当中,再通过伺服控制器来完善数据管理。

借助逻辑分析法可以自动处理数据,可以通过伺服控制器来对数据处理的速度和位置进行控制,进而调节工轴速度。

此外,嵌入式系统不仅能借助NC客户端来进行远程控制,还能使用我们经常使用的浏览器来进行控制。

主要通过NC系统来实现系统的连接,将运动控制器同嵌入式系统相连接再通过以太网来实现TCP/IP协议连接,进而实现最终的远程数控。

2.嵌入式网络数控软件的主要结构

嵌入式网络数控软件主要是由伺服运动控制软件和相关程序组成的,可以有效控制组态软件模块。

利用通用性设计来设计标准型接口,进而进行数据传输和代码编译。

通常会采用PLC单元以及数控单元来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开发数控软件时不仅可以自动生成软件,还能下载很多用户需要的软件。

在下载数控软件之后可以将已经自动生成的数控软件与嵌入式数控系统相结合,进而有效完善数据传输,并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嵌入式系统有很大的普适性,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当中,可以同其他的软件同时使用,有很强的兼容性。

此外,嵌入式系统可以对软件和硬件进行剪裁,所以说嵌入式系统同数控软件的结合有着很好的扩展性能,也有着很好的可重构能力。

系统可以模拟硬件的运行环境,实现计算机硬件的调试,进而更好地开发并使用计算机硬件。

此外,嵌入式系统通常比较灵活,可以有效控制不同的系统,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中。

参考文献:

[1]周祖德,龙毅宏,刘泉.嵌入式网络数控技术与系统[J]. 机械工程学报,(05).

篇6: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形成了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1969年,出现了互联网的雏形,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进步,直至1994年互联网发展成熟,因特网演变成基于ISP和NAP的多层次结构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功能,即连通性和共享性。连通性是指网络上的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而共享性指的是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可分为信息软件与硬件共享。网络根据作用范围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每一种网络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而航管雷达系统使用的是局域网,因为现阶段网络技术仅仅在单一航管雷达系统内应用,如果下一步实现全国雷达信号联网,就会涉及到更大范围内的网络应用。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定义了连接异种计算机标准的体系结构,OSI为连接分布式应用处理的“开放”系统提供了基础。OSI的七层体系结构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TCP/IP协议非国际标准,但是由于其更简单、更容易理解和实现,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2、RAYTHEON一次雷达结构

RAYTHEONASR-10SS一次雷达是20世纪90年代具有先进技术的全固态航管监视雷达,具有覆盖范围广、数据可靠性高、系统实用性强和目标容量可扩展的特点,适用于中高飞行流量的机场环境。ASR-10SS一次雷达的基本配置包括天线和天线基座、发射机、双通道接收机/录取器、双通道信号数据处理器、主/备现场控制和数据接口、遥控终端等。此航管雷达的特点是应用了以太网技术。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应用远没有现在广泛,而其采用的以太网并没有配备交换机或路由器等一类的网络核心部件,仅仅采用特性阻抗为50Ω的同轴电缆,将所有需要连网的设备利用“T”形头来实现以太网,用同轴电缆的起点端和终点端加载假负载来实现阻抗匹配。IEEE802.3以太网具有10Mb/sec的数据传输速率,双通道采用的是总线型的网络拓扑结构。

3、INDRA二次雷达结构和特点

INDRAIRS-20MP/L二次雷达基本配置包括双通道接收机/录取器、发射机、天线、马达及马达控制器、双通道GPS时钟、主备交换机、UTS测试单元、VR3K、监控设备、ATC系统中用到的数台SDD设备等。INDRAIRS-20MP/L二次雷达采用双网冗余的网络结构,并且主要部件采取双通道配置,AB网均配置交换机,并且相互独立运行,使用的是ICP/IP协议的10、100BASE-T。通过双网冗余,所有部件均接入AB网,包括主动通道切换、故障通道切换等,均能实现无缝隙衔接,确保设备工作的可靠性。马达控制器采用CAN-BUS技术进行自动切换。INDRAIRS-20MP/L二次雷达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由中央节点和其他各个节点连接组成,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均需通过中央节点,在星型拓扑结构中中央节点是至关重要的,而在INDRAIRS-20MP/L二次雷达系统中,中央节点是利用交换机形成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点就是结构比较简单、局域网建网更加容易、使用网络协议简单、单设备故障对系统影响不大且容易排除和便于控制、线路的传输效率取决于中央节点设备的速率等,缺点是局域网中线束较多,对中央节点设备依赖性强;长时间工作中央节点负担重,容易形成系统瓶颈。现阶段,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是局域网通常采用的主流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航管楼SLG作为远端监控设备,功能与本地SLG相同,然而在逻辑上却作为本地SLG的备用机,我们将在后面介绍INDRAIRS-20MP/L二次雷达曾经出现的故障来说明逻辑上的主备关系。在INDRAIRS-20MP/L二次雷达网络拓扑结构中,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介,并采用EIA/TIA-568标准。由于设备属于远山台站,设备监控信号和雷达数据需要传输至航管楼使用,因此网络拓扑结构中还使用到光缆和微波传输设备。,比较它们的系统图,主要区别在于网络拓扑结构、形成网络的器件以及接入网络的功能部件不同。IRS-20MP/L二次雷达拓扑结构中,网络中引入了交换机,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互连和共享。从接入网络的部件数量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技术随着航管雷达的更迭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4、INDRA二次雷达故障案例分析

INDRAIRS-20MP/L二次雷达的监控部分SLG,其基本作用就是监控设备各部件的工作状态,配置雷达各部分的功能进行配置,修改参数,并提供各部件的`信息和故障报告。在SLGUCS监控主界面中,我们能自动实时监控录取器控制器的CPU性能、内存容量,以确保网络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始终处于最优状态。

4.1天线监控失效

在设备运行正常并且雷达信号正常情况下,远端(航管楼)监控SLG显示,天线系统失去监控,显示橙色或者白色,橙色表示出现非关键故障,白色表示未监控到。从监控中看到天线正常旋转,SLG中PPI中显示雷达信号正常,由此得出,设备工作正常,仅是监控部分出现异常,重新启动远端(航管楼)SLG系统,故障现象依旧。重新启动本地(罕山)SLG系统,故障现象消失。进一步分析可知,该故障系厂家软件BUG,远端SLG是由本地SLG镜像而成,在厂家的原始配置中并没有远端SLG,因此远端SLG在此网络系统中逻辑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故障处置需要在本地SLG上重启处理。

4.2参数修改失效

-09秋季维护中,为验证假目标的成因,在本地SLG增加反射区域0°~360,在反射区域中仅显示目标原始视频(原始视频即没有经过处理的目标,没有二次代码、高度显示和地速显示),验证后需要恢复初始状态,即便将此反射区域删除,系统录取器也并没有恢复初始状态,依然只显示原始视频。维护人员先后将此故障定位于VR3K、本地SLG、录取控制器、收发机,将上述部件的参数恢复初始状态并重新启动,故障现象仍然存在,经反复与厂家工程师联系,提出是否为本地SLG和远端SLG同步出现问题,也就是说增加反射区域的操作同步,而删除反射区域操作没有同步,同时重启本地SLG和远端SLG后,故障现象消除。本地SLG与远端SLG出现不同步,也是网络系统中逻辑冲突。

5、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设想

5.1改进航管雷达设备维护理念

20世纪80年代航管雷达系统中,功能的实现是靠电路板;进入20世纪90年代,模块化是组成雷达系统的基础,维护和维修多是更换功能模块,更深层次的模块维修则依靠厂家工程师;现阶段,在模块化的基础上应用和发展了网络技术,设备的模块均增加了网络功能,虽然深层次的维修依然是依靠厂家,但是由于网络的引入,每一部件在系统中的作用弱化,更多的靠网络技术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笔者认为,航管雷达维护人员应该从以雷达专业为重过渡到以网络技术为重,不局限于航管雷达系统,包括更多的专业化设备,都是建立在以交换机为核心的网络架构中,尤其是空管行业,工作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5.2航管雷达全国联网

随着雷达站点覆盖的增加和空域管理区域化,任何一地的管制部门需要引入多部雷达信号,各地雷达信号交织成全国雷达信号网,每一部雷达都将成为全国雷达信号网中的节点。随着航管雷达设备中网络应用更加全面,就为形成雷达信号网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基础,在未来,航管雷达设备将实现统一标准,更加有利于全国雷达联网。在形成全国雷达信号网后,任何一部单一的雷达设备故障都不会影响雷达信号网,也就不会影响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从而确保飞行安全。

6、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管设备,我们需要改变对设备的认识。笔者认为,通信导航监视专业人员无论从事哪一个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将成为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术,这就需要老一代的技术人员要及时更新自己掌握的知识,无论是单一系统设备,还是数据联网,都要以网络为核心。随着航管设备的发展,网络将变得非常重要,我们今后的维护工作重点将会与网络息息相关。

上一篇:实习生转正的述职报告下一篇:国际物流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