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试飞中心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2024-04-27

中航试飞中心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水平国际先进(精选4篇)

篇1:中航试飞中心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科学始于测试。

大国博弈,航空工业的发展及其技术成熟是一块重要砝码,而能够支撑这块砝码质量的,就包括试飞测试技术。一位国内专家曾评价到,试飞测试技术是统领试飞技术的灵魂。

2012年3月28日,中航工业专家组宣布:“中航工业试飞中心研制的网络化测试系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集成设计的测试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型号试飞测试的总体要求,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几个月后,某型机验证了试飞中心独立研制的网络化测试系统。

55年来,我国的飞行试验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如今,试飞中心的实力大大增强。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试飞测试和地面监控能力成数量级地增长;数据处理周期从以月计到以时、分、甚至秒记。2013年12月18日,航空试飞测试技术成果展隆重开幕,与会专家指出,试飞中心的测试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既符合飞行试验的发展需求,也与当前航空工业的发展相匹配。

试飞测试技术的发展轨迹

试飞测试技术主要由试飞测试参数传感器与校准、试飞机载测试、试飞遥测监控、试飞数据处理、试飞外部参数测试等五个方面组成,是一个覆盖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数据记录、遥测传输、实时监控、数据处理、光电测量、影像分析、雷达电子等多个专业的综合应用技术,参数涉及高度、速度、压力、温度、力、振动、过载、姿态、位移、角速度、流量、迎角、侧滑角、电流(压)、应变、噪声、空间位置等十几种类型。而飞行试验测试的目的就是获取数据,用以验证被试对象的各种性能指标和对试飞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说,完整的测试链是飞行试验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试验环节。

一位美国试飞员说过,没有先进的测试技术保障,就没有现在的F-

22、F-35,俄罗斯“BOR”系列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和航天飞机所做出的贡献也将永远尘封在档案袋里。

从世界范围来看,最早的飞行试验测试即试飞结果主要靠试飞员主观评述;1910年,飞机座舱内从一个转速表增加到10个座舱仪表,试飞员通过读表得到数据并记在他们膝盖上的卡片上;20世纪30年代,飞行试验开始用电影胶片记录仪表读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感器开始出现,光学示波器开始使用。50年代开始出现调频磁带记录器;60年代PCM编码为主要记录标准,数字磁带机开始应用,遥测技术亦在此时得到应用。伴随测试设备和技术的提升,测试参数也从最初的几个增加到几十个、上百个到后来的上万个,甚至到现在的海量数据。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科研试飞事业刚刚起步,国内对飞机试飞测试还比较陌生。当时,由原苏联专家对试飞中心的第一代科研人员进行了培训,讲义被整理编制成册。靠着一本小册子,试飞人逐渐掌握了试飞参数测试方法、测试仪器配置、测试方案设计、测试仪器机上改装、测试数据判读处理等。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试飞测试主要依赖于航空自记器和光学示波器,初步实现了从手工计算到计算机处理,摄影测量从定性到定量。同期,美国的经济、科技飞速发展,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并实现了影像超远距离传播。70年代中期,试飞中心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调频和数码磁带机;遥测技术开始投入使用。

20世纪80年代是试飞测试技术开始与国际接轨的时期。期间引进的是第一个可编程的PCM数据采集系统,测量参数达200个,速率8K字/秒;测试参数达1000个,PCM速率达32K字/秒,实现了飞行试验的地面监控。这些系统对“三机定型”(J8Ⅱ、J7Ⅲ、JJ7)和Y7系列适航试飞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期,试飞中心成功研制出了三代数码磁带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试飞测试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以ADAS/GDAS研制成功为标志,试飞中心的测试技术全面进入综合测试阶段,测试技术实现与国际接轨。ADAS/GDAS系统在国内首次攻克了包括三代机、飞控等一大批专用采集器研制技术,整套系统完全自主综合、集成和调试,磁(带)遥(测)视(频)三合一的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总采样率达8Mb/秒;地面监控参数达2000个,总速率达3MB/S;监控显示画面约60幅;80%的试飞数据做到了实时和准实时处理。1999年,该系统获原中航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ADAS/GDAS系统首次出口国外。

以ADAS/GDAS研制成功树立中国试飞测试技术发展里程碑开始,我国的测试系统建设从“交钥匙工程”的成套引进方式转为自行进行系统设计、部分测试设备自行开发、自行调试和系统集成、自行完成鉴定试飞的建设模式,试飞中心机载测试专业技术发展和建设开始着重向深度发展。

当今世界试飞测试技术发展趋势

从美国F系列飞机和欧洲空客飞机机载测试系统发展变迁可以看出,机载测试系统由传统系统构架正逐步向网络化方向迈进。

为了满足21世纪的需要,美国国防部提出了通用机载仪表系统(CAIS)的发展计划,目的是实现飞行试验测试设备的标准化、通用性和互换性。CAIS标准颁布后,CAIS总线应运而生,据此建立的系统已在F/A-18E/F、F-22和F-35等飞机上得到成功运用。CAIS成功之处在于它统一了美国各飞行试验和鉴定机构之间测试设备的使用语言之标准,真正实现了飞行试验各机载测试分系统之间以及与地面数据系统间数据与信息的高度集成与综合,提高了飞行试验效率。

空客A380飞行试验数据采集网的系统组成和网络结构则比较清晰,系统采用了基于网络的4层体系结构,第一层负责传统的模拟量、开关量等信号的获取和调理;第二层完成来自传感器层和航空电子总线、1553B总线、串行总线的数据采集;第三层为数据集合和分配层,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完成采集层各采集单元的数据集合,并按需要把数据分配给数据处理、记录和遥测设备;而最后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层则包括双余度数据记录系统和实时数据处理系统。

然而,更让人关注的是美国试验中心和项目评估投资机构于2004年10月启动的增强遥测综合网项目开发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为试验场和试验基地自主发展综合增强型遥测网络系统,解决试验中空地网络化、遥测宽带、多系统信息融合分析等问题,由机载网络系统、遥测射频传输网络系统、地面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即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遥测网络系统。

由此推断,以太网必将取代各种专用总线,形成新的机载数据采集记录网络架构。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国际上遥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一代网络化通用机载测试系统再开纪元

随着新型飞机越来越先进、系统越来越复杂,测试参数开始快速增长,飞行试验参数也越来越多,从20世纪50、60年代几十个测量参数,到20世纪80年代上千个测试参数、90年代两三千个参数,进入21世纪预计大型客机机载采集参数将达到20000个以上。同时,伴随着新一代飞机试飞对安全性、经济性和信息化更高的追求,各种测试设备从几百台件猛增到几千台件,一个架次测试的数据量也从几十兆字节增加到上百万兆字节,传统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飞行试验测试需求的快速增长。

2011年3月,试飞中心开始着手新一代网络化通用机载测试系统研制,目前,该项目已通过试飞验证,突破了八大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专利群,并逐步建立了我国综合遥测网络标准。2014年10月,该项目荣获“中航工业优秀预研项目奖”。

新一代网络化通用机载测试系统中的设备除了具有高数率、大容量、可进行智能化管理等优势,还具有标准化、积木式、通用性等特点,可全面提供飞行试验遥测机载测试设备解决方案,未来将逐步满足从军机到民机测试、单系统到全状态试飞测试全范围的应用需求,为我国的航空飞行器研制模式开辟了新的历史纪元。

试飞测试技术是一个由众多学科研究组成的系统工程。如今,走进试飞中心,测试成果琳琅满目。多种试飞测试参数传感器及天线等已形成系列,并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试飞领域,助推了国防现代化进程;地面实时安全监控系统在国内首开先河,实现了实时监控的各类数据关联,以及对飞机故障趋势的实时监控和预告警,有效提高了科研试飞安全系数;机载BD/GPS授时定位器IRIG-B(AC)码时间同步精度优于4微妙,技术独树一帜,加快了某系统在飞行试验中的应用步伐。

在对试飞测试技术的孜孜探索中,试飞中心以先进的机载光电测试、地面跟踪测试、船载平台光电测试及伴飞光电跟踪测试技术和手段交织形成了一张庞大的、无形的“天网”,书写了腾飞世界、问鼎蓝天的辉煌,创造了对标国际、创新发展的奇迹。不久的将来,试飞中心必将在飞行试验测试技术领域和国际同行一较高下。

第二层完成来自传感器层和航空电子总线、1553B总线、串行总线的数据采集;第三层为数据集合和分配层,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完成采集层各采集单元的数据集合,并按需要把数据分配给数据处理、记录和遥测设备;而最后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层则包括双余度数据记录系统和实时数据处理系统。

然而,更让人关注的是美国试验中心和项目评估投资机构于2004年10月启动的增强遥测综合网项目开发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为试验场和试验基地自主发展综合增强型遥测网络系统,解决试验中空地网络化、遥测宽带、多系统信息融合分析等问题,由机载网络系统、遥测射频传输网络系统、地面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即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遥测网络系统。

由此推断,以太网必将取代各种专用总线,形成新的机载数据采集记录网络架构。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国际上遥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邪恶彩漫

邪恶漫画图片

h邪恶漫画

http://

编辑:wymmfh

篇2:中航试飞中心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关键词:适航审定试飞,空地一体化,遥测传输,实时监控

0引言

民机适航审定试飞是民机适航取证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项充满风险与挑战性的大型试验工程,机载及地面一体化综合监控网络系统是对飞行试验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指挥的平台,它是集无线电遥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为一体的大型实时数据处理系统,是确保飞行试验成功的重要保障,对飞行科目的优质完成和预防事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民机试飞测试及实时数据处理向具有集成化和网络化的多功能系统方向发展,网络化采集传输在国际民用航空试飞中得到广泛使用,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本文提出的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控网络系统解决方案,为提高我国大飞机的测试水平作了有益的尝试,对今后大型飞机试飞测试具有指导意义。

1民机试飞测试特点

几十年来,机载测试系统采用单路采集器,基于总线式体系结构,采集参数数量少、被测点空间距离受限,不能满足民机试飞测试的要求。ARJ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支线飞机。它将满足21世纪客机对安全性、先进性、经济性及舒适性的要求,并将达到美国FAA、欧洲JAA以及我国CAAC的适航标准,获取FAA、JAA和CAAC的适航合格证,投放国际国内民机市场。因此,必须有先进的测试系统来支持其全面、严格的适航合格审定试飞。民机在适航审定试飞过程中,所具有的测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测试数据多、分布广、机舱空间大

飞机体积大带来的结果,一个是被测对象分布广、数据量大,使用传统的单路采集器存在采集瓶颈,布线困难的问题,因此必须采用国际通用的多采集器网络化测试系统架构[1]。另一个是客舱可利用的空间大,机上可安装更多的设备,为试飞员座舱扩充显示和试飞工程师在机上实时监控各类数据提供了条件。多采集器网络化测试系统以发送网络包的方式为各子系统提供数据源,这要求各子系统具有处理多路网络数据流的能力,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网路配置和网络策略的设计。

1.2 测试参数类型多

ARJ航电总线多,测试系统复杂,它们包括429总线、422总线、RS 232总线、加装采集、电子部件箱采集、颤振加装、振动加装、拖锥数字静压传感器,既有低速采样参数又有高速采样参数[2],众多数据类型和采样要求对实时数据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安全监控要求高

根据适航要求,民航局验证试飞时,试飞工程师必须进行体验试飞,完成科目验证和安全评估,这就要求机载必须具有实时监控能力。适航审定试飞中包含众多的风险科目,由于它的高风险性和机上监控的局限性,所以在机载实时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必须建立一套满足任务监控和安全监控的地面实时监控系统,以形成民机适航审定试飞要求的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控网络系统。

2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控网络系统

通过对民机适航审定试飞条目的研究和民机试飞特点的分析,试飞任务必须在机载网络采集、测试、监控和地面试验资源的协同支持下,由机上试飞员、机上试飞工程师和地面上的试飞工程师协同完成。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控网络系统对飞行试验来说,是实现机载网络采集、测试、监控资源与地面试验资源高效集成、人机互联,完成协同试飞的重要手段。

ARJ21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控网络系统设计为两部分,分别是机上实时采集监控系统和地面实时监控系统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包括许多子系统。

2.1 机载实时采集监控系统

机上实时采集监控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它们包括了如下子系统:

2.1.1 机载采集子系统

飞行试验参数的获得来自于飞机航电各类总线和试验中加装的各类传感器,飞机上所有测试数据的采集是通过机载采集子系统来完成,由于被测参数分布广,数据量大,因此机载测试按照国际惯例采用多采集器网络化系统架构,一方面采集器以网络数据包的形式为机上所有子系统提供数据源;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器实现完整数据的记录。

2.1.2 座舱显示子系统

试飞中为弥补失速、颤振等风险科目试飞员座舱显示的不足,在座舱内加装显示设备(一种嵌入式智能设备),它的数据源来自采集器发送的网络包,通过以太网发送到座舱显示仪(简称综显),能够根据试飞科目的不同灵活配置座舱显示参数,满足试飞员的要求。

2.1.3 重心调节子系统

有关飞机重心调节的试飞科目在民机适航审定试飞中是必不可少的,飞行过程中某些参数的变化会影响重心位置,因此实时监控子系统需要向重心调节子系统提供实时数据,使重心调节子系统准确地调整重心,同时配重子系统将实时调整的重心结果发送给机载采集子系统,最终返回实时监控子系统形成闭环控制。

2.1.4 PCM生成器子系统

PCM生成器子系统主要任务是从多路采集器网络流中挑选部分参数的原始数据,根据各参数要求的采样速率,按照PCM(Pulse Code Modulation)帧的编码策略形成一个PCM流[1],以PCM规范的码型信号,遥测输出,作为地面实时监控系统的数据源。

2.1.5 机上实时监控子系统

飞机上配置一套机载实时监控子系统,接收多采集器网络流数据,完成时间同步、数据处理、任务监控。试飞工程师通过它所提供的监控画面和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判定试验过程或飞行动作的质量,发现问题可立即采取对策,从而大大缩短试飞周期,提高试飞效率,保证试飞安全。

2.2 地面监控系统

飞行试验的高风险性和机上监控的局限性,使得地面实时监控必不可少,地面实时监控子系统通过遥测接收系统,接收来自机载PCM生成器子系统的PCM信号。地面由实时监控子系统、预警提示子系统、边界预测子系统、飞行指挥子系统组成,形成一套完整的试飞监控指挥平台。地面监控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地面监控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集信号处理和软件技术为一体的局域以太网系统,由采集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分析显示终端、输出设备组成。完成数据采集、实时反变换处理、数据同步、工程单位转换、边界预测、预警提示、飞行指挥功能。各设备之间的数据和信息通过以太网进行交换。整个系统结构灵活,可根据课题需要任意配置。

3系统关键技术

从以上设计能够看出,整个系统铰链复杂,涉及多个子系统,既有有线网络又有无线链路,而且工业控制系统也融入整个网络中。因此如何提高效率、保障通信畅通、使用可靠、协调一致的工作是整个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鉴于以上要求,机载测试资源与地面试验资源高效集成、综合监控、网络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3.1 以太网组网技术

从机载实时采集监控系统结构中可以看出,交换机是整个系统数据交换的核心设备,因此优化组网方案是该系统的核心。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可以将大型交换机网络划分为许多个独立的广播域,形成网络的管理策略,将广播域限制在一个Vlan中,可以节省带宽,提高网络处理能力[3]。

经过分析规划,机上实时采集监控系统设计为双网结构,使用三层交换机。根据各设备对数据交换的要求,将交换机按照端口划分为三个Vlan,第一段用于各采集器连接,设置为彼此隔离互不相通,防止各采集器网络包数据流相互干扰;第二段用于监控子系统服务器、座舱显示子系统、配重调节子系统、PCM生成器子系统的数据接收,服务器设置双网结构,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使用不同的网段;第三段连接监控子系统多个显示监控台,接收监控子系统服务器发送的广播数据;使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通过Vlan的创建,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的发生,使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得非常灵活,可以控制网络中各设备之间的互相访问,简化网络管理,从而提高交换式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3.2 遥测传输技术

由于飞机上的空间是有限的,而飞行试验中,需要大量的设计人员、试飞工程师、指挥员,随时掌握飞机动态,提高飞行质量,保证飞机安全,因此地面实时监控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飞行试验采用的是PCM遥测传输体制[4,5,6],但是机载测试使用多采集器网络系统架构,不能直接遥测传输,必须找到一种技术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它成为整个系统关键技术之一,增加PCM生成器子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PCM生成器子系统,核心设备是使用嵌入式智能机,通过网络接收来自不同机载采集器的所有网络数据包,完成多流合并、同步处理、参数挑选、重新组包、编码,以输出符合遥测要求的PCM信号,供遥测天线发射。地面监控系统接收来自机载的PCM遥测信号,经过解调、反变换,提供给地面实时监控系统。通过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多路网络化数据遥测传输与传统遥测机制的匹配问题。

3.3 与配重子系统铰链技术

ARJ21适航审定试飞中,配重子系统完成飞机重心调节任务,它作为工业控制系统要求通过RS 232通信接口与机载实时监控子系统和机载采集子系统相连,实现数据的采集和结果反馈,而机载实时监控子系统采用网络系统架构,需要找到一种更经济高效、更简单易用的设备连网方案。

网络的普及与流行带动越来越多的工业系统采用网络架构,应运而生的串行转网络通信的产品得到开发,Ethernet Modbus接口设备有很多[4],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需要外加设备或模块,即增加成本又需要设置维护,人为制造了出错几率。综合分析配重子系统、机载实时监控子系统和机载采集子系统的系统结构,利用机载已有连网的设备接收数据,通过编写转发程序将串行数据发送给配重子系统是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5]。由于以太网数据包发送速度快而串口速度慢,程序中采用了定时发送的方法控制发送节奏,使整个系统协调一致。

同时配重子系统调整后的重心参数,通过另一个RS 232串口反馈到机载采集子系统,机载采集子系统通过嵌入式串口信号采集板,将其汇入采集数据流,返回实时监控子系统,通过监控台可以随时掌握实时重心的变化。

4结语

本文通过对民机适航审定试飞科目和民机试飞特点的分析,总结多年来民机试飞的经验,从测试系统的特点以及满足适航审定试飞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了成熟技术和先进测试技术的集成应用以及系统性能的整体均衡性、功能的完整性、使用的方便性,控制的灵活性,形成的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控网络系统解决方案,具备良好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在ARJ21适航审定试飞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随着我国大飞机的加速研制和各种标准总线不断涌现,试飞测试大量采用网络测试系统架构,网络数据和多种总线的采集、处理、合并更加复杂,对机载及地面综合监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今后大型飞机适航审定试飞测试及实时数据处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袁炳南,张建琳.PCM与网络数据采集系统技术分析[J].测控技术,2009,28(4):29-31.

[2]田宝泉,戴卫兵.机载网络数据的采集及同步传输[J].计测技术,2010,30(5):44-48.

[3]周慧.Vlan技术和配置实践[J].科技资讯,2010(7):18-20.

[4]袁炳南,霍朝晖,白效贤.航空飞行试验遥测标准概况[J].测控技术,2010,29(11):15-19.

[5]Telemetry Group.IRIG106-2009Telemetry Standard PartⅠ[S].New Mexico:Range Commanders Council,2009.

[6]Telemetry Group.IRIG106-2007Telemetry Standard PartⅡ[S].New Mexico:Range Commanders Council,2007.

[7]蒋大奎.串口通信实现实时数据高速采集[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7,17(4):15-16.

[8]龚建伟,熊光明.Visual C++/Turbo C串口通信编程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9]安淑芝,詹青龙.计算机网络[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篇3:中航试飞中心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第一,建立集全息光栅设计、制造、检验于一体的开发平台,深入研究并解决高端全息光栅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的共性、基础性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全息光栅制造技术,增强高端全息光栅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替代进口,同时满足我国光谱分析仪器自主创新对新型全息光栅的需求。

第二,项目组以该平台为基础,针对光谱分析市场中急需的紫外分光光度计、ICP光谱仪、火花光谱仪、成像光谱仪、X光光谱仪等对光栅的特殊需求,开发低杂散光光栅、高分辨本领光栅、特种面型光栅、体全息光栅等11种光栅,同时在5家光谱分析仪器企业和1家高校中进行应用示范及产业化推广,推动我国光栅制造领域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及产业级研究成果的涌现,完善我国光谱分析仪器产业链,引领和拉动整个光谱分析仪器行业向纵深发展,并辐射带动光谱分析技术向更多应用领域拓展,进一步增强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主动权。

项目总体运行情况如图1所示,21项任务中,已经完成的有16项,其余各项符合任务书要求。

从单元技术突破情况来看,某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曲面全息光栅离子束刻蚀机通过摆动刻蚀技术能够实现曲面光栅的高闪耀角一致性,获得高衍射效率,此项技术属国际首创;利用该刻蚀机已完成的2400gr/mm罗兰凹面光栅的研制,其实测衍射效率实测结果较horiba J-Y同指标光栅高2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图2所示。

图2 曲面光栅离子束刻蚀机

2.等离子体刻蚀机可实现口径200mm×200mm光栅的刻蚀图形转移及去胶,其均匀性达到±7%,是目前国内实验室级最大口径的等离子体刻蚀机,利用其制作口径190mm×160mm 光栅,首次使用SiC基底实现空间大口径光栅制作,为我国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的开发奠定了关键器件基础。如图3所示。

图3 等离子体刻蚀机

3.利用相移法和调制技术实现干涉场空间分布状态的测量及实时调整,目前条纹锁定精度由原来的1/2条纹提高到1/30条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用比较干涉技术实现光栅常数及等相位面测量及调整,目前刻线密度控制精度可达到10~5量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图4所示。

图4 条纹锁定系统

4.分振幅的大口径曝光系统已经完成,能够实现200mm×200mm口径光栅的曝光制作,其单路透射波前达到PV1/10波长@632.8nm,可实现600gr/mm~3600gr/mm光栅的调整和制作。如图5所示。

图5 曝光系统

5.2400gr/mm罗兰光栅研制已完成,衍射效率等指标如图6所示,满足任务书要求,与horiba J-Y同类光栅对比可知,其衍射效率优于国外产品。

6.通过项目的研发,已形成通过新型光栅研发带动新型光谱分析仪器开发的行业创新新局面,依据11种新型光栅中的6种开发的6种新型光谱分析仪器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口径SiC基底光栅的研发引领了我国航天领域内高精度、高分辨率CO2探测成像光谱仪的开发(非本项目预期成果),对气象领域的进步奠定了核心元器件开发的重要基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开发的11种高端全息光栅打破国际封锁,新建的一条光栅生产线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能够满足新型高端全息光栅的复制生产要求,目前年产能超过3万块,满足光谱仪器行业的需求。

“高端全息光栅研发”项目中,目前6家企业的光谱分析仪器已经均完成了样机研制,其中钢研纳克股份有限公司仪器已使用本项目研制的2400gr/mm罗兰光栅正式光栅。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使用本项目研制的3600gr/mm平面光栅实验片,长春光机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使用本项目研制的凸面光栅实验片,其余仪器也在开展相应的光栅应用研究工作。 “高端全息光栅研发”项目目前总申请发明专利14项,发表论文19篇,拥有软件著作权7项。

链接:

项目团队介绍:

“高端全息光栅研发”项目的研发团队由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及六家应用任务承担单位的60余名技术人员组成。

研发团队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齐向东:

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光栅技术中心副主任。一直从事光学系统设计与精密刻划工艺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光盘预制格式刻槽机”和“LKZ离子刻蚀终点检验仪”、“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子课题“LAMOST透射光栅试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的子课题“低杂散光平面全息光栅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微米集成电路离子刻蚀终点检验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激光脉冲压缩用高效率高破坏阈值衍射光栅的研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分辨分光器件及接收部件(器件)的研制与开发”、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基于同心光学系统的新型成像光谱仪技术”、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发专项“高端全息光栅研发”等多项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拥有专利12项,获2012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核心技术骨干 谭鑫:

1981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进入长春光机所工作,2009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承担参与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基金项目“X射线分束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分辨分光器件及接收部件(器件)的研制与开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于同心光学系统的新型成像光谱仪技术”、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多功能曲面光栅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的研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发专项“高端全息光栅研发”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拥有专利7项,获2012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发团队: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负责光栅制造装备及高端光栅产品的设计、研发与产业化任务,研发团队由34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1人;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学历17人,半数以上研发人员为35岁以下的年轻科研工作者。涉及专业包括全息光学、超精密加工、精密仪器仪表、超声化学、机械设计、电器工程、软件开发、工业设计等,且均在所研究领域内工作多年,经验丰富。项目组聘请具有多年工程任务承担经验的院士、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作为技术顾问,严格把控技术方案。

篇4:中航国际 技术援非 授之以渔

ATC是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及经商处“情系肯尼亚”主题系列的活动之一,是由中航国际发起并资助,肯尼亚高教部与中航国际联合举办的海外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本届ATC从初赛培训到决赛结束历时六周,旨在通过机床加工竞赛,培训和提升肯尼亚职业技术院校机床加工技能水平及综合职业素养,引导职业院校适应行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推进机械加工及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ATC项目经理齐林表示:“我们在开赛前走访了肯尼亚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实际调整比赛安排。ATC并没有被设置成一个单纯的竞技比赛,而采取‘先培训、再比赛’的方式。”

ATC比赛场地设在肯尼亚科技大学的机加培训车间,初赛共有来自肯尼亚各地的18支职业技术院校参赛,其中6支队伍通过选拔进入决赛。参赛前,各队伍普遍缺乏实操经验,时有违规操作发生,无法独立完成工件加工。

经过培训后,学员的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可加工出符合肯尼亚市场需求的工件。除培训和竞赛外,ATC还举办了三场ATC TALKS,邀请肯尼亚当地的成功企业家及青年领袖到现场与参赛学生们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和成长故事,鼓励学员通过不懈努力改变命运、实现梦想。

学员STEPHEN在比赛期间,曾在住处遭遇抢劫,但他照常来参加培训:“只要我的心脏和我的手还没有出问题,我就一定要来参加ATC。”经过初赛和决赛的激烈比拼,KABETE、Nyeri、Mombasa三所院校位列前三,学员KELVIN和PAUL个人成绩分列前二。本次大赛成绩优异的团队将会获得不菲的奖金和中航国际提供的生产订单,表现优异的个人将在中航国际的资助下到中国留学。ATC决赛结束后,项目组带领学员参观肯尼亚当地工厂并参与企业面试,3位即将毕业的ATC学员得到工作和实习机会。

据悉,本次ATC大赛是落实中国领导人访非期间相关讲话精神的一次重要活动。肯尼亚工业基础薄弱,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职业技术院校与当地工业联系薄弱,培养的人才就业困难。今年5月11日,中国高层访问肯尼亚期间,在参观中航国际NYS(肯尼亚国家青年服务队)项目时,对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贷款、中航国际运作的国家青年服务队模式十分赞赏。

ATC大赛以“授人以渔”为出发点,着眼于非洲各国政府关注的青年人普遍缺乏职业技能、失业率高居不下的问题,希望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及比赛,提升当地青年人的就业技能,促进教学与产业结合,同时打造中国企业在海外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模式。

非洲一直是中航国际在海外发展的重点区域,多年发展业务、耕耘市场的同时,中航国际不忘“超越商业、共创美好世界”的使命,先后在非洲各国开展了移动医院、NYS(肯尼亚国家青年服务队)等项目,为当地医疗、青年就业提供支持。

早在ATC大赛之前,中航国际就已与肯尼亚高教部合作,为肯尼亚各地10所院校提供了电子电工、机械加工、快速成型实验实训设备、柴油发电机组及相应的备件,并提供教育培训等一揽子服务。本次ATC大赛便是中航国际在非洲职业教育项目的延伸。

类似于本次的职业技能大赛在肯尼亚尚属首例。协办此次活动的非洲公益组织中南屋负责人表示,中国的设备、中国的技术、中国的大赛经验和老师为肯尼亚职业技能大赛提供了一种Chinese Way(中国模式)。

ATC在中国驻肯大使馆和经商处的指导下,得到肯尼亚职业技术院校联盟、肯尼亚制造业协会、肯中经贸协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ATC在肯尼亚当地也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对此次活动作系列跟踪报道。来自肯尼亚最好的大学内罗毕大学的ATC学员柏林,是孔子学院的一名学生,她在中航国际做的反馈调研中,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表达了对ATC的感受:“对我来说,这是千载一时的好机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航试飞中心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水平国际先进】相关文章:

中航信托简介05-04

中航工业光伏计划07-28

中航工业集团简介07-28

试飞无人机四年级日记04-27

质量工作计划中航07-28

中航工业“六五”普法中期04-19

案例:中航油事件04-24

中航工业贵飞集团07-28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04-30

中航一集团信息化会议交流材料04-10

上一篇:初中英语将来时作文下一篇:适者生存的即兴演讲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