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司法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

2024-05-17

法院司法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精选8篇)

篇1:法院司法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

法院关于司法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

按照市中院的安排,滦县人民法院对司法调解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组重视,将调解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院党组认识到,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我国独特的解决民事纠纷的一项重大

创举,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思想,也符合我国“和为贵”的民族传统。民事诉讼调解对于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我院党组非常重视司法调解工作,多次在党组会上研究调解工作,并要求各业务庭把调解作为主要的结案方式。特别是在省、市“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现场会和全市法院司法调解工作现场会后,我院党组更加重视司法调解工作,及时召开干警大会,把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到民事业务庭和每位干警,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调解工作要求,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调解工作,增强了干警的调解意识。

二、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滦县法院成立了民事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院长杨景明任组长,分管民事审判的副院长胡井泉同志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成员。同时,我院还把调解工作纳入全院的规范化管理考核内容,明确规定了调解率的目标。另外,我院各业务庭都建立了案件调解结案登记台帐,还实行了各业务庭调解率月通报制度。严格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抓好民事诉讼调解,坚持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整个审判过程,庭前、庭中、庭后结合调解。明确了办案人员的调解责任,要求办案人员把调解作为主要的结案方式,坚持能调则调,不能草率判决。

三、实施调解工作的目标管理,健全了激励机制

我院把案件调解率纳入全院的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明确规定民事案件调解率必须达到55以上,低于目标要求的,在考核时予以扣分处理。同时,于年终对案件调解率高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各业务庭和干警进行案件调解。把案件调解作为考核法官司法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干警调解案件的成效作为对其进行考核和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贯彻落实调解方针,坚持正确调解原则

我院严格贯彻落实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审判工作方针,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民商事审判的全过程,努力追求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我院确立了四项“调解原则”。一是合法原则,即民事诉讼调解的过程和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集体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公开原则,即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调解;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调解的,可以不公开调解。三是效率原则,即应当及时、便捷调解,化解矛盾,减轻当事人诉累,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四是规范原则,即在制作调解书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规范来进行制作,防止出现调解书失范问题。我院各业务庭和法官都严格落实了四项“调解原则”,没有出现违法调解、强迫调解的问题,没有出现超审限案件,也没有出现调解书不规范的问题。

五、抓好案件调解,构建和谐社会

具体到民事审判工作中,我院坚持既不无限夸大调解的作用,杜绝了不能调强调而使案件审限过长甚至超审限问题,又不将诉讼调解制度视为可有可无,防止了在庭审中走过场,不作任何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就草率判决的现象。由于较好地落实了调解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我院的民事诉讼调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上半年,我院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1128件,审结804件,其中调解结案的537件,调解率达到66.8,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35个百分点。同时,我院还特别注重在案件调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要求当事人当庭履行到位。今年以来,我院调解案件当庭履行到位率达到80以上,总履行到位率达到95.8,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了社会矛盾和纠纷,防止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六、开展聘请调解助理员工作,抓好民调组织的指导

今年以来,我院开展了聘请调解助理员工作,从全县12个镇聘请了24名群众威信高、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担任我院的调解助理员,协助各民事业务庭特别是基层人民法庭进行案件调解工作。今年以来,调解助理员已案外调解纠纷30余起,协助我院调解案件68件,协助和解执行案件16件,在民事诉讼调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金某诉李某离婚一案,双方抵触情绪很大,被告声称“判了也不执行”。对此,办案干警及时找到被告所在村的调解助理员共同做工作,最终案件顺利调解,当事人当场履行了全部12000元的法律义务。同时,我院还成立了由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景明任组长的指导民调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指导民调工作办公室,抽调审判和调解经验丰富的审判人员为

成员,对人民调解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另外,我院还在立案庭成立了调解小组,对当事人进行息诉和立案后的调解工作,并设立了两个巡回办案点,开展民事审判、调解以及法律咨询等项工作。

七、正确认识当前形势,抓好今后的民事调解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院的民事调解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但我们深知,我院的调解工作与调解工作做得好的兄弟法院相比,距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进一步坚持调解工作原则,贯彻调解工作方针,健全调解工作机制,增强干警调解意识,把民事诉讼调解工作抓到位,促进我院诉讼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法院司法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

(2012年3月)

院党组:

根据党组安排,巡查组于2012年3月份,对**区法院和*县法院进行了司法巡查。其中,巡查组对**区法院的班子、队伍以及审判执行工作作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巡查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召开动员会广泛发动;组织民主测评;与部门以上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及约见人个别谈话;走访区有关领导;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企业、律师、当事人、廉政监督员等各界代表座谈会;明察暗访等。巡查过程中,**区法院党组态度端正,积极配合,巡查工作开展顺利,现将情况向党组报告如下:

一、**区法院工作的总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评价。从测评和个别谈话情况看,对**区法院班子以及班子个人评价较高,认为班子成员能够讲党性、讲原则、顾大局,平等互谅、优势互补、奉献精神较强。党组书记、院长***同志政治意识强,模范带头作用好,工作思路清晰,驾驭全局能力强,能够带领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市法院、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完成上级法院交办的任务,把法院工作置于区委的领导下,能动司法,主动服务于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法院和区委、政府的认可。2008年7月以来,**区法院先后被省高院表彰为“全省优秀基层法院”、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分行业“五好”党组织、“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示范岗”、“文化建设示范法院”、“社会矛盾化解百日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全省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社会法庭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省级荣誉称号;2010年,成功再创省级文明单位,2011年,在省法院对基层人民法院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区法院在161个基层法院中排名13,同时还获得**市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全市法院“诉讼调解竞赛优胜基层法院”等多项市级荣誉。

在队伍建设以及审判执行工作方面,**区法院以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为主线,强化政治责任,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强业务培训,各项管理不断规范,审判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三年来,修订完善各类制度90多项,形成了决策、审判、队伍、行政四大管理体系,2008年7月份以来,一名干警受到诫勉谈话处理;一名干警受到记过处分。初步形成了以制度建院、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案的管理运行机制。三年来共审执结各类案件3219件,判决510件,调解、撤诉2673件,调撤率达83.1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别干警司法理念、司法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法官存在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现象;仍然存在特权思想,一定程度的存在现象,对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措施不够到位。

二是人少案多矛盾突出,一线审判力量薄弱。**区法院编制41人,在岗36人,具有审判职称的干警共29人(含8名党组成员),内设部门13个,派出法庭2个,工作在业务部门的法官仅16人,各业务庭均组不成合议庭。近三年来审执结案件3219件,平均每年审执结案件达1070余件。

三是队伍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与软的问题。在内部管理上有时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与软的现象。对2名因病长期不上班、2名无法正常工作的干警,采取措施不力,长期得不到解决。

四是案问题。巡查期间,抽查检查案件17件。交办案件10件,其中,信访案件3件,办结1件;当事人来访4件,办结1件;发回案件3件,办结1件。反映执行问题占30%;不立案情况占30%;个别案件处理考虑不全面,归档材料不全,占10%。

二、意见和建议

(一)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五除”活动。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加强作风教育,不断提升为民司法能力,努力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

(二)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

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个别干警长期不正常上班的问题,对于因思想原因,不正常参加法院工作人员,建议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不能适应法院工作的人员,协调有关部门调离法院。

(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审判部门组不成合议庭的问题。对于组不成合议庭的庭室,建议在分管院长分管范围内,相对稳定合议庭人员,便于提高审判质量、便于管理。

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

篇3:法院司法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

一、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现状

基层司法调解工作对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和谐社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是目前司法系统努力构建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的实践来看, 基层司法调解工作正在发挥着以下几方面重要功能:

(一) 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大多数的民商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如合同关系、亲友关系等, 矛盾纠纷不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加深双方之间的矛盾, 也会对以后的合作和关系相处产生不良影响。法院的裁判只能针对纠纷本身, 确定责任分担, 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司法调解工作却能够通过思想疏导工作, 在阐明法律的基础上消除矛盾以及心理上的心结。

(二) 辅助法院司法裁判

案件进入法院审理阶段, 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裁判结果法官也会有一定的压力。司法调解工作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精力, 但却能有效减少法院的诉累, 对于调解的案件结案后, 当事人也很少会上诉、申请再审等, 能够有效降低司法资源的浪费, 维护社会稳定。

(三) 灵活解决各类纠纷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快, 社会结构复杂, 人员流动性大等都加剧了各类矛盾的产生, 司法调解工作可以针对不同的纠纷主体、纠纷内容等采用灵活的调节方式, 不受审判程序的限制, 不受时间的限制, 快速、高效的针对纠纷进行化解, 对防止纠纷扩大、防止严重后果发生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完善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的建议

我国长期以来的司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司法调解工作,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中是重判决轻调解的, 但是对于当前出现的复杂社会条件下的各类纠纷矛盾, 我们应当发挥司法调解的重要作用, 利用司法调解努力化解矛盾, 实现和谐社会, 这也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 加强读司法调解工作的宣传

在普法教育的总体框架下, 加强司法调解的宣传, 在向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 加强巡回审判工作, 立足基层、服务基层, 以群众容易接受的基层工作模式为指导下基层进行调解工作, 争取通过一件事的解决教育所有基层群众。此外, 还要在学校的法制教育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

(二) 完善司法机制, 增强司法调解的公信力

活跃于基层、深入人心的调节方式是人民调解, 这种调解方式简便灵活, 能够结合情理法对纠纷进行化解, 所以在基层群众中具有较大的适应性, 效果也十分显著。司法调解作为公法性质的调解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阻止部分案件民事转为刑事具有关键性作用。从基层司法调解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 将司法调解深入基层实践, 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 需要法院吸收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进入法庭调解, 实现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对接。基层司法调解工作需要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指导并提供法律上的支持, 完善法律文书逐步规范化、调解程序规范化。调解工作还需要对所管辖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结合实际需要开展人民调解员的培训, 向人民调解员讲授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适时的组织庭审观摩, 邀请当地人民调解员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对具有经验和能力的人民调解员安排参与审判、执行等辅助性的工作;在人民调解员的队伍中发现、培养人民陪审员。

(三) 建立完善司法调解的相关规范和流程

司法调解工作对于纠纷的解决以及案件的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在法律规范上还没有统一的流程和具体规范。有些案件法律明确规定需要在庭前进行调解, 但是法官有时也会忽视或者只在形式上走完程序, 而不制作完整的调解笔录。

法律明确规定需要以判决结案的案件以及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案件除外, 其他案件都可以将调解作为审判工作的前置程序, 这一点可以通过法律形式加以确认。

(四) 总结司法调解工作经验并积极倡导

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经验艰巨理论和实践价值, 可以通过总结研究作出推广适用。笔者认为, 要将基层司法调解工作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 并扩大到法官范围, 让法官在处理案件中将依法裁判与案结事了相结合, 将执法办案变为践行司法为民的行动, 努力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对于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经验还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丰富, 将一些高效的做法在制度上加以确认, 形成对司法调解工作的规范指导。

三、结语

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决定了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复杂化、大量化, 对于纠纷的解决, 单纯依靠司法机关的审判是不可行的, 所以有必要在基层进行司法调解工作的推广, 为缓解法院审理案件压力, 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在社会进步加快的形势下, 社会矛盾也更加凸显, 司法机关面临的纠纷越来越多, 对司法工作形成巨大的压力, 对于大量的案件如何解决,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司法调解工作对纠纷的解决和缓解法院办案压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对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对当前我国基层司法调解工作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司法调解工作的建议, 旨在为解决纠纷工作上缓解法院的工作压力, 促进纠纷的高效解决。

关键词:司法调解,和谐社会,完善

参考文献

篇4:法院调解工作的喜与忧

众所周知,法院调解在解决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法院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使得沟通顺畅、社会和谐。但是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法院调解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过度依赖与使用,将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只有在调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法院的调解工作,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其功能和定位总处于一种变动中。有时调解被奉为解决纠纷方式的最佳选择而备受推崇,而有时调解则被认为是一种落后于时代需要的纠纷解决方式而备受质疑。

从推崇的积极方面说,法院应该重视调解工作。

一是从价值上看,调解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号称“东方经验”。中国人向来奉行“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在古代漫长的农业社会里,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是统治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无讼、非讼、息讼是社会追寻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理想渗透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治调解”“宗族调解”“邻里亲朋调解”等息讼解纷的制度;二是从功能上看,调解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最佳方式,是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形式。调解工作,注重吸收一系列社会治理力量。这些力量,比单纯的法律空间大、方式方法多,容易使矛盾肢解、击破、解决,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健康。通过调解,有利于加强人民内部的团结,同时对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从效果上看,诉讼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法官主持,遵循规范的程序,其结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局限性。调解手段多样、形式灵活、依据广泛,给当事人更多的纠纷解决选择权,更能充分体现司法的自治原则。此外,调解是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调解的过程是要结合具体的案情和当事人的实际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这种法制宣传教育针对具体人、具体事,解决具体问题,生动具体、感人至深,能让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旁听群众以及其他有关群众对该案有关政策、法律精神能铭记于心。同时,通过调解,还能有效地疏导被压抑的情感。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提出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有人认为,在当下我国各种矛盾纠纷大量增加的背景下,这种强调“和”的观念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我国绝大多数民事案件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这类案件案情较为简单,诉讼标的较小。解决这类纠纷和矛盾,法官不能机械式、教条式办案,要多做调解工作,结合具体案情和当事人的实际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解开当事人的心结。

必须指出的是,法院不能过分地强调和追求调解结案率。一些纠纷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但必然有一部分纠纷是无法通过调解解决的。如徐昕教授所说,调解最适合解决“关系修复型”的纠纷,通俗地说,就是熟人之间的纠纷,这类案件本身旨在处理好当事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但是,调解难以解决陌生人之间的经济类纠纷,特别是刑事案件,因为此类案件中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是非对错,是确定的赔偿金额或者对责任人的刑期。

很多案件,当事人起诉到法院,就是请求法院作出裁决。法院强行启动调解程序,有可能限制和剝夺了诉讼法授予当事人的权利,动摇、损害人民法院的独立性、超然性,难以得到当事人的高度认可。从法治发展的情形看,不能将调解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更不能盲目地追求调解率,要辩证地看待法院的调解工作。之所以这么看,有几点理由:

其一,面对日益增多的纠纷,社会需要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所谓多元就是指调解主体的多元,合理的纠纷解决之道应该是将非司法性的和相对琐碎的纠纷交给其他部门,实现一定意义上的“权力下放”和“权力转移”,而非法院一家独大,大包大揽。换言之,法院应该是解决纠纷的参与者和纠纷的分流者。

其二,防止侵犯当事人的诉权。当事人起诉后,一些法院“暂缓立案”,劝说引导当事人由人民调解组织等进行调解。这固然有助于减轻法院的案件压力,但却存在着阻碍、限制当事人行使诉权之虞。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对于当事人之起诉应当积极审查并在7日之内决定是否受理。然而法院不是积极履行审查受理的法定职责,却是积极劝导当事人接受委托调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剥夺或阻碍了当事人上诉权的行使。

其三,从当前“案多人少”的现实来看,很多法院一直在案件增多的压力下超负荷运转和工作。有人认为,调解结案程序简单、工作轻松,实则不然。很多法院为了开展调解工作,或设立人民调解室,或与其他部门协商委托调解和指导调解,这些都会增加法院的人力和管理成本。更有甚者,调解本身意味着法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当事人的工作”,这必然使法官的办案成本加大。

其四,从一些调解的事后效率看,调解所带来的“案结事了”似乎没有这么理想和乐观。只讲法律,不考虑当事人的情感,容易使当事人钻牛角尖,纠纷调处容易走进死胡同;只讲情理,不讲法律,这样的“情理”没有根基,当事人也不会接受这样的“情理”。实践中有些调解结案的案件,虽然表面上让争议得到了解决,但付出的代价却是牺牲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存在着对权利保护不力的问题,有违权利应受尊重、受保护的目的。同时,片面强调调解,有可能混淆是非,给没有充分证据支持其诉讼请求的当事人以可乘之机,让本来无根无据的要求,堂而皇之地被冠以法律调解的外衣,侵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其五、随着当事人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随着市场主体交易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民商案件的调解难度在加大,简单地采用“和稀泥”的方式已经很难取得成效。为提高调解的成功率,法官需要登高望远,既要按照“理清关系,找准症结、推心置腹,动之以情、依法调解,不留后患”的原则,针对个案的特点和当事人的心理,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也要发扬庖丁解牛的精神,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切中各方当事人之间成讼和对抗的症结,激活各方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的潜意识。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法院调解在功能上比较单一,更多追求的是“息事宁人”或“化解纠纷”,至于当事人是否实现了权利,法制是否得以长进,主流道德意识是否受到影响,法治秩序是否得到良好构建考虑是不够的。现代意义上的法院调解,在功能上应该具有更多的前瞻性:它不仅关注通过调解化解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同时还要关注该纠纷的解决是否实现了当事人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否促进了现行法律的更新和发展。它不能过分强调当事人通过牺牲自己的权益来求得对纠纷的和平解决,它更期待通过调解,使纠纷主体在事实清楚、是非分明的基础上,寻求出 “双赢”乃至“多赢”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刘 敏

篇5:法院司法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

情况汇报

xxx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xxx 尊敬的xxx主任,xxx院长: 尊敬的视察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市法院干警对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莅临我市法院视察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各位代表长期以来给予xxx法院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加强基层建设、促进公正司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法院基本情况

xxx中院下辖6个基层人民法院,35个人民法庭。全市两级法院共有干警954人,其中,基层法院共有干警784人。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全市法院共审、执结各类案件6.5万余件,其中,基层法院审、执结近6万件,占总数的90%以上。近年来,共有3个基层法院审判法庭和26个人民法庭利用国债资金建设项目进行新建和改建,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大大改善了办公办案条件,对方便群众诉讼,提高审判效率,强化审判管理,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抓基层基础建设的同时,全市法院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狠抓了基层法官队伍建设,涌现出一批优秀法官和优秀法院。近三年来,有22名基层法官获得个人二等功以上奖励,8个基层先进集体获得省级以上表彰。xxx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xxx获得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荣誉称号,xxxxx被评为全国法院执行工作先进个人。xxx法庭荣立集体二

—1— 等功;xxxxxxxxx法院被评为全省优秀法院;xxx法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十佳优秀政法单位”,xxx法院系统被评为市级文明系统。

二、xxx法院基层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班子、强队伍,夯实基层法院发展根基。一是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建设。按照中央、省、市委和上级法院的部署,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讨论,以及“人民法官为人民”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引导广大干警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明确“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当法官”和“权从何来,法为谁执”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着力纠正机械执法,就案办案,以案谋私,违法违纪等问题,使广大干警在政治上、思想上、感情上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道路更加认同,在法治理念、审判模式、工作标准等重大问题上思想更加统一,为做好法院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加强基层法院领导班子和组织建设。几年来,我们通过专题培训、届中考察以及派员参加基层法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方式,不断加强对基层法院领导班子的协管力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每年年初基层法院院长向中院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年底统一检查考核;按照选人用人面向基层,主要干部来自基层的思路,逐步优化基层法院的领导班子结构。凡有法庭工作经历的优秀干警优先提拔使用。目前,六个基层法院党组班子成员中有28名是从人民法庭庭长中提拔使用的,占总数的52%。

—2— 市中院八名党组成员中,五人有基层法院领导岗位工作经历。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不断健全和加强基层法院的党组织建设,将党支部建到每一个法庭,增强基层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宣传表彰基层党员干警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基层干警工作热情和干劲。

三是加强基层纪律作风建设。坚持以专项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在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群众观念、树立良好形象上求实效。近年来,我们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自满、懒散、失衡、安逸”四种顽症,结合上级部署的司法作风大检查、典型案件反思讨论、“除骄横、除冷漠、除懈怠、除私情、除贪腐”专项活动和群众观点大讨论等活动,认真纠正司法活动中的不良作风,引导干警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切实端正法官办案理念,增强公正司法的责任意识。始终把反腐倡廉当做“生命线”工程,坚持不懈抓教育、抓制度、抓监督、抓查处。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营造浓厚廉政文化氛围;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审判执行部门设立廉政监察员,对审判权、执行权进行实时监督;制定《关于防止人情关系对司法工作不当影响若干规定》,开通举报电子信箱和举报电话,不定期到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明察暗访,实时查处违法违纪问题。

四是加强基层司法能力建设。鼓励干警参加高学历学习进修和在职学历教育,不断丰富法官的基础理论功底;开展庭审观摩、业务知识竞赛、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基层法院干警业务素质和司法水平;实行新进人员到信访窗口或人

—3— 民法庭锻炼等制度,提升法官正确适用法律、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逐步建立完善对基层法院和中院各部门工作的绩效考评体系,对所有一线办案法官建立法官绩效考评档案和执法过错档案,实现绩效考评全领域和全员覆盖。目前,全市法院干警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928人,占干警总数的97.3%,其中研究生学历27人,本科学历692人,专科学历209人。基层法院干警文化水平发生结构性变化,绩效考评对法官工作的引导、规范和激励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抓规范、强机制,推进公正司法改革创新。一是建立和谐司法工作新机制。继承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组织一线法官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学校等地开庭、听证、合议、调解。近三年全市法院共巡回审判案件9444件。在民事审判中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平均调撤率为73.4%,市中院和xxx县法院在“调解年”活动中被评为全省法院先进单位。在刑事审判中积极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量刑的均衡和公正。在行政审判中探索建立协调化解行政争议新机制,促进“官民”和谐。建立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和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积极采取新的执行措施,提高案件执结率,最大限度地解决“执行难”问题。

二是建立审判管理工作新机制。牢固树立服务审判理念,着力建立有利于审判工作良性发展的管理体系。两级法院积极筹建专门审判管理机构,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将案件相关信息在诉讼各环节及时准确录入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实行全程监督,有效根除过去案件流转不明、久拖不结、暗箱操作等弊端。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评查问责机制,积极开展“万起案件大评查”

—4— 活动,对裁判文书进行“优劣双评”,发现的问题与瑕疵,限期纠正整改,对确有错误的责任人严格追责,今年以来,共对6名办案确有错误或瑕疵的案件承办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并责令其所在庭庭长和主管院长作出检查,促进案件办理质量提高。

三是建立立案信访工作新机制。两级法院全部建成专门的立案、信访接待场所,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建立健全诉讼指南、诉讼风险提示、排期开庭信息、立案收费标准等公示制度,引导群众理性诉讼,依法维权;对特殊群体权益案件开设专项立案窗口,推行电话立案、预约立案和上门立案,并设置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等,方便群众诉讼。严格落实涉诉信访“风险评估”、“定期约谈”、“信访通报”、“多元化解”、“案件终结”五项制度,以化解进京访、重复访、越级访等信访突出问题,扎实开展集中清理涉诉信访积案攻坚活动,实行领导包案、评查纠错、责任追究、个案救济等措施,努力实现涉诉信访工作突破性进展。

四是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从源头上寻求疏导社会矛盾、分流诉讼压力的新渠道,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挖潜解决基层纠纷的新力量。xxx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指导、群众参与”的“xxx模式”社会法庭,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全国人大和最高法院专程到xxx调研,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予以报道。目前,全市xx个乡、镇,已设立xxx个社会法庭,选任社会法官xxxx人,调处各类纠纷xxxx件,无一起矛盾激化或反悔。同时,法院受案数量同比下降xxxx%,涉诉信访发生率下降xxxx%,有效

—5— 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和“案结事不了”的压力。社会法庭工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抓指导、强监督,拓展基层工作服务领域。一是及时发布工作意见加强对下监督指导。市中院十分注意围绕阶段中心工作,及时制定实施意见,指导全市法院依法履行职责,提供法律服务。围绕省委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关于加强新区建设、城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积极召开调研座谈会,先后研究制定《关于服务和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依法支持和保障xxx新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为我市城镇化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的意见》等,指导基层法院围绕发展大局开展司法工作;在审判工作中,注重发挥规范性案例指导功能,加强对法律适用、自由裁量、裁判标准等问题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审判工作研讨会,出台指导性意见,切实解决适用法律不准确、司法尺度不统一等问题。

二是通过个案加强对下业务监督指导。中院通过对二审、再审、抗诉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复议案件的审查,加强对基层法院各类诉讼案件和执行案件的监督,确保基层法院审判权、执行权的依法正确行使。审理中,加强对事实证据、法律适用、办案程序等的审查,维持正确裁判,纠正不当裁判。在依法纠正不当裁判的同时,对于发回重审的案件,市中院还采取定期排名、当面通报、上下交流等方式,及时指出基层法院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基层法院总结办案中的经验教训,促进一审审判质量的提高。

三是全面提升指导人民法庭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市

—6— 中院民事审判庭分片对口负责对辖区基层人民法庭的业务指导,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人民法庭的办案情况,针对基层人民法庭受理案件类型召开专题调研会,帮助基层人民法庭提高办案质量。与此同时,基层法院积极履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通过研讨会、培训和观摩庭审等形式,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与水平。鄢陵县法院先后两次被最高法院表彰为“指导民调工作先进集体”。

(四)抓投入、强管理,提升物质装备保障水平。一是经费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借助中央不断加大基层政法经费保障力度的“东风”,在中央和省政法专项经费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积极协调同级政府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专项经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不存在截留或挪用情况。近三年来,法院办公经费每年都增长20%左右,有力的保障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协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共建成3个法院综合审判庭、26个标准化人民法庭和6个智能化审判法庭;两级法院全部建成门户网站,及时宣传发布法院重大工作新闻;完善局域网的建设和应用,实现法律文书和信息公文的网上传输、发布,初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开通三级语音和视频会议专网,保证及时收听收看上级会议精神,节省时间和会议经费;市中院建成死刑案件远程提询系统,确保死刑复核案件的安全高效;以“天平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信息化在流程管理、质量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应用。

三是业务装备配备水平明显提高。着力加强基层人民法院

—7— 业务装备建设,优先保障审判业务部门办案交通、通讯工具和办公设施的物质投入,在立案信访窗口添置电子触摸屏案件信息查询系统、电子公示屏等便民服务设施,改善办案、办公条件;配齐档案管理、机要保密、值庭警卫等工作的物质装备和设施,提高机关办公规范化程度;高度重视审判庭、人民法庭的安全保卫工作,购置监控、安检和防护设施,做好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物质准备。

(五)抓联络、强沟通,争取社会各界工作支持。全市法院牢固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爱护,监督就是帮助”的理念,确保依法履职,公正司法。

一是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市法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接受监督意识,定期就重大工作部署和重要活动开展情况向市委、人大专题汇报。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络,全市法院全部建起“联络之家”,设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专用电子信箱,开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短信联络平台,定期通报重大法院工作信息;认真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三年来,共办理议案、提案36件,办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案件117件,全部做到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去年8月,部分基层法院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专题视察了人民法庭和社会法庭工作,以提高基层“两庭”建设的社会关注度;在此基础上,各基层法院准备在今年10月再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基层“两庭”建设的成果。与此同时,全市法院聘请12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法院廉政监督员,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旁听案件,经常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认真加

—8— 以整改和落实。去年,全市法院还配合人大机关认真做好新一轮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227名人民陪审员经过培训,走上参审监督岗位。

二是畅通与社会各界联系的渠道。向社会各界发放监督卡,公布24小时录音举报电话,通过登门拜访、邀请座谈等形式,广开门路,虚心纳谏;在《xxx日报》开辟“天平”专版,及时通报法院重大活动,发布重要工作信息;在xxx法院网开通廉政举报信箱和院长信箱,实时满足人民群众的表达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三是拓宽接受社会监督的途径。认真落实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全市两级法院全部开通网站,建立网评队伍,2009年6月以来,符合条件的9297份生效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及时回复网民提出的意见和问题,认真落实裁判结果公开;始终坚持公开审判制度,公民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旁听庭审,在全省法院率先开展庭审网络视频直播,目前已经实现庭审直播362次,扩大审判过程公开;定期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累计集中接待教师、学生、军人、农民工、社区居民等各界群众1.5万余人次,让群众“零距离”体验司法活动。

回顾多年来xxx法院加强基层建设、促进司法公正的主要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三点: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是确保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活水之源;三是必须坚持接受监督,这是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法宝。

—9—

三、当前xxx法院基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步工作重点

虽然xxx法院在加强基层建设,促进公正司法工作中做了积极的努力,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法官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少数法官认识和把握大局、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不强,群众工作经验不足。个别法官司法作风不正,职业道德不高,还存在违法违纪现象,影响队伍整体形象。二是少数基层法院办理的案件质量和效率不高、社会效果不好,案结事不了问题依然存在。三是法院管理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绩效考核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四是部分基层法院出现法官断层、人才流失现象,从优待警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尤其是基层法院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矛盾,一线法官工作待遇低、负荷重,职级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落实。五是“两庭”建设任务艰巨,基层法院基建欠账历史包袱沉重,在建工程资金缺口较大;尤其是陪审员经费保障还不到位,去年各基层法院在自身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共自行解决近40万元陪审员工作经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六是司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少数当事人公然辱骂、甚至殴打法官,在网上发帖、捏造事实、造谣诽谤损害法官名誉,给法官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少数当事人采取信访手段给正常的案件处理施压,动辄堵塞法院机关大门,严重干扰法院正常办公秩序。上述问题和困难,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也请各位人大代表和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法院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

—10— 加强基层建设,促进公正司法,是法院永恒的工作主题。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以此次省人大专项视察活动为新起点、新动力,紧紧围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主旋律,认真落实“四个重在”实践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以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核心,时刻提防“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努力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二是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司法能力水平。加强干警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执法办案理念;强化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法官服务大局和司法为民的本领。三是继续强化廉政防范,进一步改进司法工作作风。坚持把作风纪律建设与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四是继续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实现司法公正高效。完善审判流程管理,积极探索符合法院各项工作岗位特点和规律的绩效考评机制,做到岗位科学、职责明确、任务量化、考核到位。五是继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进一步优化司法工作环境。积极协调争取政府加大配套经费保障投入,逐步提升法院技术装备的科技水平,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政策,稳定和壮大基层法院队伍力量。六是继续做好监督指导,进一步推动法院跨越发展。切实加强对基层法院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加大对基层法院班子的协管力度,促进基层法院工作稳步协调发展,确保全市法院整体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篇6:法院司法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

关于近年来司法公开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xxx两级法院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践诺保公信,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努力增大司法公开的深度、广度、力度和透明度,取得显著成效。在省委政法委组织的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测评中,xxx法院连续三年在全省法院系统名列第一名。现将近年来xxx市法院司法公开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审务公开方面。为使各界群众及时全面了解法院工作情况,我们专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司法公开制度的意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主动接受监督。一是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平台,全市法院依托互联网站,及时公布人民法院基本情况、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审判业务部门审判职能、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公开人民法院的重要审判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或者专项报告、重要活动部署、规范性文件、审判指导意见、重要研究成果、非涉密司法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等信息。二是成立司法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院“一把手”亲自担任组长,指定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落实司法公开工作。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长效工作机制。三是以认真落实十件实事为抓手,认真落实司法公开各项措施。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省法院部署,把十件实事逐一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到部门,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具体部门,并及时通过电视台、报纸、公告栏、xxx法院网等向社会各界公布“十件实事”内容,并在xxx电视台、xxx日报进行专题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实行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当前,绩效考核是评价和引导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健康顺利开展的有效形式。我们依托这一行之有效成效的工作制度,通过每季度发布各专项工作通报,及时反映各项工作动态情况。同时,对于通报中反映出的审判动态等内容,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对于容易发生执法偏差,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案件,我们切实履行业务指导职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定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统一的意见,在《xxx审判》上专栏发布,指导下级法院规范司法。五是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我们高度重视重点案件、重点环节、重点事项和重大进展的公开,不断强化信息公开与发布,确定法院新闻发言人,通过邀请新闻媒体报道、召开当事人信息发布会等形式向社会公开。近年来,先后对“农民工工资专项维权”、“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保护外来投资企业专项活动”,以及“社会法官化解社会矛盾竞赛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进行了介绍,提高了法院工作的透明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取得良好效果。

二、立案公开方面。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全市法院按照“三全一到位”(即设施全、功能全、制度全、服务到位)的要求,均设立了专门的立案、信访大厅,设置了导诉导访台,配备了引导员,配置了桌椅、电话机、复印机、饮水机、水杯、笔纸、常见法律文书,部分法院还配备了可以上网的电脑备当事人查询相关信息;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诉讼须知、排期开庭信息等;诉讼指南、案件审限、风险提示、收费标准、信访制度等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提升软件服务水平。大力推行立案窗口“一站式”司法服务模式,在立案庭设立诉前调解员,将大量案件化解在起诉之前;在立案送达环节,一并送达执行风险通知书、诉讼风险告知书并且要求全体立案庭接待人员进行口头讲解,将立案流程编制了简单易懂的宣传手册向当事人发放;对于不予受理案件,除了按照法律规定下达不予受理裁定书、不予受理再审申请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外,还将有关法律法规制作法律链接一并送达,使当事人降低合理怀疑,保障当事人在立案阶段的诉讼权利。三是开展专项立案服务。对老、弱、病、残及外出打工的家民工,实行电话立案、非工作日预约立案,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因病住院的患者上门立案,方便群众诉讼。

三、庭审公开方面。一是庭审活动对公众全面开放,在立案大厅设有标示各审判庭位置的平面示意图,公民凭有效身份证件可以随时走进任何一个法庭,自由旁听任何一个公开审理的案件。二是有关案件的审判员、合议庭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公开,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请回避的权利;对适用普通程序公开审理的案件,在开庭前向社会公开当事人、案由、庭审时间、地点、合议庭组成人员等案件信息;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按照规定,也及时公开有关信息。三是对社会广泛关注、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在开庭前3天通过xxx法院网或当地媒体公布案件信息。对巡回审理的案件,于开庭前在巡回审理地公共场所张贴开庭公告,让更多的群众走近司法、监督司法、受益司法。去年全市法院法官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学校等地开庭、听证、合议、调解,巡回审判案件5564件,切实增大了司法公开的透明度。四是对于一些与案件审理相关联的必要程序,如延长案件审限、司法鉴定等情况予以公开,主动说明理由,消除了当事人怀疑,保证了庭审活动顺利进行。五是实行庭审网络视频直播。全市两级法院均购买、安装了视频直播设备。目前,全市法院全部落实庭审网络视频直播,共直播庭审案件84起,市中院完成庭审网络视频直播案件25起。五是严格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符合直接送达条件的,直接送达裁判文书,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并及时为当事人解疑释惑、进行法制教育宣传,确保司法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今年以来,我们审理的件案件全部落实直接接送,公开宣判。六是全面推广人民陪审团工作,去年共邀请1046名人民陪审团成员参与104件案件的庭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七是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制度,经常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庭审,将庭审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听取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去年市中院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96人次旁听了16起案件的审理。

四、执行公开方面。一是制定了执行程序公开制度,将执行依据、标准、规范、程序等内容向社会和当事人公布;二是在执行工作中,做好执行风险提示,让当事人知晓执行风险是由自身市场风险的一种表现,消除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误解;三是建立并完善执行信息工作机制,除了在最高法院执行信息网站上上传有关信息外,还组织定期的信息发布,通报案件进展情况和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四是对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的案件在采取措施后立即告知双方当事人,将执行过程公开,强化执行工作效果;五是定期召开执行兑现大会,集中发放执行款物,向当事人公开执行工作信息,提高执行工作透明度;六是选择鉴定、评估、拍卖等机构的过程和结果向当事人公开,严格按照最高法院的有关规定,坚持择优选用的原则,向社会公开候选机构名录,方便群众监督。七是对于重大执行案件、信访疑难案件以及其他有重大影响案件,我院均向社会发布听证公告,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进行听证,将听证的范围、方式、程序和结果向新闻媒体公开发布。

五、裁判文书公开方面。裁判文书上网是省法院2010年向社会公开承诺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我们高度重视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活动促进工作的原则,把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中,强化领导责任,建立院长、党组成员、庭室负责人分工负责制,把裁判文书上网当作人民法院的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通过及时答复、认真解决问题,使人民群众确实体会到法院对群众监督的尊重。全市两级法院对应上网的裁判文书,逐案登记,严格把关,确保及时上网发布。对当事人申请不上网的裁判文书严格审核,当事人提出申请后,经案件承办人员审核,并写出是否不上网的意见,报庭室负责人把关,最后经主管副院长审批,分工负责,责任明确,严格控制不上网裁判文书评选情况的发生。为提高裁判文书上网的积极性和文书质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裁判文书上网的良机,举行优、差裁判文书评比活动,去年全市法院评出民事、刑事、行政优秀裁判文书各3篇、较差文书各2篇,典型案例4篇。同时,通过社会各界对裁判文书的监督,发现裁判文书中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整改,从而增强法官工作责任心,提高办案质量。去年全市法院应上网案件4535件,实际上网4535件,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批不上网的裁判文书数8444件,其中市中院应上网案件738件,实际上网738件,应上网裁判文书均已经上网,有效实现裁判结果在最大范围内公开。

六、法院全方位公开方面。我们把开放日活动作为展示法院公正司法、文明司法形象的一个窗口。一是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每次活动前都要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不断扩大活动参加人员的范围,并根据参观人职业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开放场所和开放内容,确保真正达到让人民群众了解法院、理解法院的目的。如针对参观的大学生,安排他们重点参观庭审的过程;针对普通群众,安排他们重点参观庭审直播和法院廉政文化建设;针对军人,安排他们重点了解审判程序和实体法知识。二是增强活动的灵活性。不拘时间、不拘形式,只要适合人民群众参观,就适时举行活动。8月1日建军节前夕,特邀当地驻军官兵到法院进行参观观摩,并组织模拟法庭进军营活动,对军人进行普法;9月8日教师节前夕,邀请教师、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来法院参观和观摩开庭;11月10日共青团xxx市委在xxx中院召开xxx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我们借助与会人员来自不同行业、人数较多的有利时机,适时组织了一次观摩庭审活动,扩大了法院依法审判的影响力。三是做到活动常态化。除省法院规定的统一开放日之外,我们随时接受人民群众要求参观法院的申请,集中时间安排,满足人民群众了解司法的期待。四是实行全方位开放,开放了包括院长办公室、智能化审判法庭和庭审现场等所有可以开放的场所。通过参观立案信访“文明窗口”、参观荣誉展览室、视频庭审网络直播等活动,让群众感受法院文化和司法文明。通过参与旁听公开审判案件、见证执行、观摩听证等,使群众了解庭审常识、诉讼程序。去年,我们共实施了6次开放日活动,共接待各界群众1362人次,收集到意见、建议23条。

七、司法政务公开方面。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在硬件设施上,建立覆盖全院的信息共享网络,为各庭、室更新了电脑等设备,加大了资金和技术投入;在制度建设上,责成办公室、立案庭等相关部门会同制定了司法公开共享机制的规章制度,将相关制度进行了梳理,使司法公开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内部考核上,加大对司法公开工作的奖罚力度;在细化和落实司法公开责任上,建立健全司法公开情况的反馈机制,收集整理群众投诉和意见建议,真正使司法公开成为一项促进审判工作,提高司法民主水平、规范司法行为的有效方式,真正将司法公开变成“依法、及时、全面”的法院综合信息反映机制。

八、接受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方面。坚持向市委和人大定期或专项报告工作,市委、人大和政协领导多次对法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市法院均建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之家”,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联络沟通;认真做好代表审议意见办理工作,去年,共办理议案、提案和建议14件,及时办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案件102件,共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0余人次旁听72起案件庭审;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400余人次,发出征求意见函1800份,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法院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配合人大机关认真做好新一轮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227名人民陪审员经过培训,走上参审监督岗位。

篇7: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为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庭始终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减少涉诉信访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调解意识,讲究调解艺术,丰富调解手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人民调解工作经验,有力地指导了人民调解工作。

一、制定方案

认真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推进支持和指导好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促进我辖区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改革发展,我们对人民调解工作做了具体规定。

二、具体措施

(一)对人民调解指导工作做到“三明确”。

1、明确指导原则。要求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指导要依法进行,不得越位。即只能针对一般性法律问题、调解技巧、调解文书制作等方面进行指导,不得直接介入正在进行的调解个案,或对个案的具体处理发表意见。

2、明确责任。我庭指定了某人为具体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人民调解员,确定了具体的联系人及联系乡、镇,要求所联系乡镇的人民调解员在对个案调解过程中碰到的法律问题予以解答。

3、明确工作日程。要求人民调解员每年至少安排二次到所联系乡镇司法所指导工作,每年至少安排一次所联系乡镇专职调

解员来集中参加典型案件的庭审及调解观摩。

(二)建立庭与所两级联系制度。

由本院的法庭与各自确定联系的各乡镇司法所保持密切联系,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主要任务为:对人民调解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接受人民调解员的法律咨询;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公开开庭的案件审理;进行法制宣传活动,总结实践经验并上报院办汇总;收集并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典型民事案例以供学习借鉴;根据总结针对问题提出司法建议以帮助所联系部门或社区、村委会查找涉法及规章方面的漏洞。

(三)开通法律热线。

为了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我庭开通了法律热线,由人民调解员具体负责热线电话的接听,可预约接受人民调解员的咨询,预约到所联系点进行业务指导,树立起尽心尽力的服务思想。

篇8:法院司法调解工作的情况报告

现该司法解释已经实际施行了超过十年, 笔者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司法实践第一线的执业律师, 也数十次应用该司法解释处理了诉讼与非诉案件。同时, 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购房者, 笔者也实际作为购房合同的当事人与开发商签订过《商品房买卖合同》。但在几次处理笔者服务的顾问单位相关的诉讼案件及笔者个人签订购房合同的过程中, 均发现该司法解释的第十八条虽然规定较明确, 但在日常的审判和适用中却可能无法达到立法时保护购房者基本权益的初衷。因此, 笔者特以此文浅析该条在实践中暴露的问题, 以期在不久的将来立法机关可以修缮。

一、条文

( 一) 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第十八条规定: “由于出卖人的原因, 买受人在下列期限届满未能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 除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外, 出卖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1. 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期限;

2. 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尚未建成房屋的, 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90 日;

3. 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已竣工房屋的, 自合同订立之日起90 日。

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或者损失数额难以确定的, 可以按照已付购房款总额, 参照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 二) 来历

本条司法解释所依据的法律条款是: 《合同法》第107条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 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33 条规定: “预售商品房购买人应当自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 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 现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销售合同签订之日起90 日内, 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协助商品房购买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 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另外, 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 “未经登记, 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 作为房屋所有权属最直观的体现, 房屋权属证书上登记的所有权人就是我国法律认可的房屋所有者, 房屋权属证书正常、顺利的取得对于一般购房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法律人眼中, 该证书所记载内容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直接占有该房屋本身。因为通过前述法条可知, 我国法律认可的房屋所有权人必须是经过登记的, 举例来说, 如果一栋房屋的居住者和登记人不是一人, 而登记人又没有因为合同或者共有关系允许该实际占有者居住, 则该登记人可以随时请求公权力机关将占有者清除, 收回房屋, 这正是物权作为对世权的排他性特征, 这也是本文所讨论的该条司法解释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适用情况

关于上部分该条文由来的浅析, 实际也说明了该司法解释存在的必要性, 购房者买房, 如果无法真正取得法律认可的所有权, 则不但正常的商品交易目的无法实现, 也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该条司法解释的规定基本做到了使纠纷有法可依, 即在买卖双方没有具体约定的情况下, 根据具体的规定区分责任; 有约定的, 从约定。但正是这个“除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外”的排除性规定, 造成了笔者认为司法实践中对购房者权益巨大的侵害。

根据笔者在所在城市执业的情况看, 各级人民法院均认可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以“特殊约定”来代替法定的90日, 往往该特殊约定可能长达270 日、360 日, 甚至720 日以上。这看似是尊重了合同法中“意思自治”的原则, 即合同双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禁止性规定的约定均为有效。笔者认为, “意思自治”的前提应该是保证缔约双方的合同地位平等, 缔约过程充分自由, 且确实经过了双方的平等磋商。但在实践中, 虽然作为买方, 但就连笔者自己作为购房者签约时, 都因与开发商地位差异过大而完全丧失了协商的权力。各房地产开发商无一不是以“制式版本合同无法修改”、“修改后公司无法盖章”、“修改后备案机器过不去”等根本堂而皇之的理由拒绝依照购房者的意思表示修改合同版本, 所谓的合同条款根本形同虚设, 而且会有部分开发商在合同中加入大量排除其应负责任的补充协议和附件, 强迫购房者签署, 否则就不与购房者签约……而购房者大多都因为看中了该房屋, 迫于无奈、又完全被销售人员的高超谈判技巧和承诺打动, 咬牙签名捺印! 但日后在残酷、冰冷的现实出现时, 开发商利用骗取的超长办理权属登记时间继续将该房屋抵押而取得资金利益, 购房者却因无法实现产权登记而不能享受物权所有者应有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的权利。在他们发现自身权利受到赤裸裸地侵害而到法院起诉时, 人民法院却又因该条司法解释的排除性条款而判决购房者败诉。

三、修改建议

综上,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 该条司法解释的除外性条款并不利于保护购房者的基本权益, 也逐渐使该条司法解释的立法意义形同虚设。因此, 笔者考虑到具体的实践情况及兼顾双方利益平衡, 建议可给原条文的除外性条款加入上限, 例如在条文最后加入“如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具体时间超过90 天的, 应以180 天为上限, 否则超出部分的约定无效”。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浅谈当前国企行政管理与行政体制的改革论文下一篇:《云朵棉花糖》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