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整治“软环境”工作要求

2024-04-28

市民政局整治“软环境”工作要求(精选8篇)

篇1:市民政局整治“软环境”工作要求

贵阳市民政局根据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贵阳市开展“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组织召开了全局系统动员大会,参会人员有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局属单位负责人。会上,局纪委书记宣读《贵阳市开展“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机关党委书记廖昆丽同志宣读《贵阳市民政局加强机关工

作作风纪律的通知》后,局党委书记李祖权同志就全局系统如何开展好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提了三点要求:

一、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软环境治理工作。

一是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是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建设服务型机关,才能为人民提供高效、有序的服务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让人民满意,服务对象满意。二是整治软环境,是促进民政工作的必然选择。民政工作对上代表国家,对下为老百姓办事,必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使百姓产生信任感,才能把民政工作做到位,使党和政府放心,让百姓满意。三是开展软环境治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政机关干部工作态度如何,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为老百姓服务的态度、为企业、为基层服务的质量,必须高度重视整治软环境,从我做起,人人为发展软环境作贡献,为建设服务型机关尽心竭力

二、要用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段,抓好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

一是干部职工要严格遵守《实施方案》和《贵阳市民政局加强机关工作规定》的相关纪律要求。二是机关干部要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和局属单位监督,不断提高服务和工作质量,鼓励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对违规人员进行举报,用更加严格的制度保证工作落实,保护干部群众的合法权利。三是抓好方案的学习宣传,让广大干部职工人人皆知,知晓率达100%,不留死角。

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软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对分管的工作负责抓,实行“一岗双责”,切实抓好本单位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成效。二是机关和局属单位的窗口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对照检查审批内容,完善工作制度,符合工作方案要求,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局办公室、人教处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目标考核和干部的考绩考核工作,拿出可操作性强的办法,把整治软环境工作落实到实处;监察室要制定领导干部问责制,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四、通过建章立制,达到管理不留死角。向全局系统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作纪律的规定》,要求各处室、各单位认真执行,达到制度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断总结工作中的成效和经验,切实形成长效机制,使我局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市民政局整治“软环境”工作要求

篇2:市民政局整治“软环境”工作要求

“两违”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两违”整治力度,狠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歪风,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整治“两违”工作方案的通知》(-委办[2011]100号)、《关于开展百日整治“两违”工作督查的通知》(-委办[2011]116号)和市政府《关于开展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行动的通告》(-政 [2011]2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立整治“两违”领导小组

为加强“两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确保督查工作顺利开展,决定成立我局开展“两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开展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职工就是否参与“两违”行为进行自查自纠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担任,成员由---、---、---、---、---及下属院站负责人组成。

二、工作举措

(一)学习宣传动员

(1)在全局范围内召开“两违”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全体干部职工要从大局出发,按照各股室、下属院站的职责任务,切实发挥作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展自查自纠,执法巡查,形成执法合力,配合属地共同抓好“两违”专项整治和防控工作;同时,认真学习---市长在--市百日整治“两违”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认清当前形势相当严峻,“两违”专项整治势在必行;明确好各自的工作目标,依法依规开展集中整治;精心谋划部署,合力攻坚打好这场硬战。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两违”专项整治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2)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局党员干部中进行调查摸底,凡涉及“两违”的,要及时进行自我上报,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带头做好自行拆除工作,为推动全市“两违”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打开突破口。全局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两违”专项整治的重大决策,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不说不利于“两违”整治的话,不做不利于“两违”整治的事,并带头纠正违法行为,拆除“两违”建筑。

(二)落实目标职责制

(1)各股室、下属院站要按照整治“两违”考核细则,形成责任到人的工作体系。组织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职工就是否参与“两违”进行自查自纠,认真完成填报《--市公职人员参与“两违”行为自查登记表》。

(2)领导小组成员要加大巡查力度,对自纠自查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认真排摸,一经发现要做好调查取证工作,汇报相关执法部门。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对影响城市规划、市容市貌、公共安全,群众反响强烈的违建对象,及时通知限期拆除,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导督促当事人自行拆除;对逾期不拆除的,配合执法部门依法进行强制拆除;确保实现“坚决杜绝新违建、有效处置旧违建”的目标,积极配合属地做好“两违”防控和拆违工作。

三、全力以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3:市民政局整治“软环境”工作要求

一、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的现实要求, 也表明这五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主人翁的积极性和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可以说,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 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 已经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发展格局。同时也面临着农副产品种类多且生产基地分散、冬季气候条件严酷、中西部部分村屯交通条件差等问题。虽然经过农村公路建设的长足发展时期, 但仍有部分村屯存在着农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已经解决了多数农民居住条件差的问题, 但现有的农村砖瓦房大多已使用20多年, 既不保暖也不美观, 需要修缮和改造;农村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滞后, 沼气等清洁能源尚未大面积推广、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亟待改变和加强环境卫生意识等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要想彻底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以有效带动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从吉林省的新农村建设实践看, 抓好村容整洁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作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各个重点和难点都具有这样的作用, 比如做好农村道路桥涵修建修复工作, 可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交通和物流基础,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同时也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做好农村环境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意识、生活习惯, 促进乡风文明、实现移风易俗、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

(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以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建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 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农村和农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介入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其中,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形成社会各方面合力共建新农村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 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逐步加大, 促进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 对农村环境改善客观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投入力度日益加大。比如:林业部门有绿化美化村屯建设任务, 交通部门有农村道路“村村通”、“屯屯通”建设任务, 水利部门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 卫生部门有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 农电部门有支持农村电网新建和改造任务。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投入的热情也很高, 军民共建、村企共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很多帮扶项目, 都是帮助农村修路、修桥、绿化美化等,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因此,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就能够凝聚各方面力量, 汇集各方面资源, 合力建设新农村,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量大, 工作环境也较为复杂。此外, 由于受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程度低、参与热情低, 以及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工作方式方法的限制, 给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阻力。因此,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要科学规划, 并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 从根本上完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吉林省“三化”统筹和农村实际, 应对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加强:

(一)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整治农村环境的重要基础, 对于支撑农村民生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 农村道路建设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普及“村村通”的基础上, 进一步解决村屯内主干道和巷道全部硬化的问题, 实现“屯屯通”和“户户通”;另一个是着力解决好中西部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此, 应加强所有乡镇、行政村和自然屯通水泥 (沥青) 路建设工作, 条件较好的村屯应争取实现住户到住户、村屯到农田修建水泥路或沥青路。

(二) 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村屯排水设施建设

目前, 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饮用水污染、缺水以及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锰水的问题。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应集中力量, 加大投入, 建设安全饮水工程, 积极发展农村饮用自来水, 做好饮用水水源开发和保护。同时, 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善, 生活及畜禽养殖污水不能及时排放, 畜禽粪尿、建筑垃圾、化学药品等往往会污染地下水和饮用水源。道路排水沟没有进行硬化, 受冬季冻融作用和夏季雨水冲刷而易损毁;河流排水不畅导致洪涝灾害和生命财产损失等问题依然严重。因此, 必须加强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建设和小流域治理, 确保排水通畅,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实现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

(三) 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标准化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标志。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现代畜牧业要求的科技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生态化发展要求, 也顺应了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因此, 要重视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 加大建设力度和步伐, 尽快实现人畜分离, 加快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解决好畜禽粪尿污染环境问题。

(四) 加强垃圾集中处理

目前, 农民卫生环保意识不强, 乱丢、乱倒垃圾;农村垃圾处理方式较为单一, 普遍以填埋为主;农村保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环卫队伍没有建立起来, 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备设施缺乏, 导致农村垃圾得不到有效收集处理。当前, 吉林省试行推广的“3+5”垃圾处理模式, 为解决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代表3个责任主体, 分别指农户、保洁员、村委会。农户负责门前三包, 对垃圾进行分拣后定点放置;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清扫、垃圾清运和回收;村委会负责保洁日常管理。“5”指5种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例如, 剩余饭菜等易腐类垃圾倒入沤肥池或沼气池, 变成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秸秆类垃圾可作燃料或还田;金属、塑料、橡胶、纸等可利用垃圾, 送回收站回收;土建垃圾铺路填坑;废弃电池、医药垃圾、废弃化学品、化纤类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 运送指定地点无害化处理等。要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工作机制, 着力推进垃圾点、垃圾转运车、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场等设施建设, 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 实现日产日清、常态保洁。

(五) 加强推进清洁能源开发

目前, 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生活燃料依然以秸秆、木柴为主, 不仅浪费了能源, 也易造成大气污染, 不利于森林植被保护。因此, 应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等资源丰富, 应依托资源优势, 大力开展农村沼气建设, 对大型沼气池、秸秆固化、户用秸秆气化炉、户用沼气池、开发地热能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彻底改变农民的能源使用习惯, 创建美丽、环保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 建设清新整洁、优美靓丽的新农村, 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 必须加强领导, 加大投入, 强化帮扶, 建立长效机制, 强力推动各项工作。

(一) 强化领导完善机制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化领导, 加强研究, 科学组织。应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激励约束机制, 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真正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变成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月活动, 进行集中整治、突击攻坚、重点突破, 有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不断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建立起专兼结合的村屯保洁队伍, 配备垃圾箱、垃圾转运车、小铲车等必要的清运工具和垃圾处理设施。建立保洁制度, 落实农户包保责任, 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 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 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

(二) 加大投入强化支撑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高、任务重,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积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重点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安排。充分利用国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投资的有利契机, 多争取和谋划农村道路、水利建设、房屋改造、清洁能源、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 加快环境整治步伐。加强涉农资金项目整合, 实现集中投入、重点建设。要切实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 解决好“等、靠、要”思想, 真正体现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三) 合力共建强化帮扶

篇4:市民政局整治“软环境”工作要求

1.工作重点

1.1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 重点围绕全省蔬菜生产大县(省级蔬菜标准园)、规模化生产基地、“三品”蔬菜生产基地,突出芹菜、韭菜、普通白菜等高风险蔬菜品种,突出秋菜生产、棚膜蔬菜等重点生产时段,以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和克百威、氧乐果、水胺硫磷等高毒限用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联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农药生产经营中的违法问题,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农药的“黑窝点”,严厉打击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高毒农药的行为。强化高毒农药管理,淘汰和禁用一批高毒农药,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实名购药。加强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监管,针对靶标病虫推荐替代技术和农药,加强科学用药技术指导、培训和示范,把好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采前自检、产地准出和生产档案四个环节,大力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严厉查处非法添加禁用高毒农药成分的行为。开展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和抽查,针对问题,实施检打联动,及时通报整改。

1.2强化“三品”质量监管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三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合理合法使用农、兽药的行为,完善记录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三品”企业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强化“三品”企业行业自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三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群众消费安全,更好地促进我省“三品”事业健康发展。

2.工作要求

2.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单位全力抓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全面提升监管工作水平。

2.2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加强整治。要在巩固两年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工作实际,认真梳理当地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解整治任务,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3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各级农业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生产者的主体责任意识,严格监督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突出抓好蔬菜标准园建设,带动和引导农民发展标准化生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督促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鼓励采用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先进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素质。

2.4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全省正在实施的县级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执法力度。要严厉查处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检查、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和群众投诉举报,要追根溯源、排查线索、一查到底。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及时移送案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加强和改进执法作风,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

2.5完善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推进农产品准出准入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风险预警、检打联动、联防联控等工作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信息沟通,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和违禁物质的监管,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2.6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一要结合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动,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开展不定期的抽检和督查;二是结合行业特点,蔬菜生产、农药管理、“三品”推广等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贯穿业务指导工作中,按照各自工作方案抓好阶段性督查;三是各级农业部门在开展督查工作中,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法及时处理。省农委将在适当时机,结合全省打击非法添加行为专项行动,开展2~3次工作督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篇5:市民政局整治“软环境”工作要求

殡葬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北辰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部署和《关于开展“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新闻采访的通知》要求,结合民政局工作特点,紧紧围绕治理主干道抛撒纸钱、治理违规经营封建迷信用品行为和集中劝阻马路乱烧纸钱行为等主要任务,下面从六个方面就工作完成情况以及下一步打算做简要汇报:

一、扩大宣传,积极推行绿色环保殡葬理念

为了进一步增强居民移风易俗、文明祭扫的观念,组织开展了“倡导绿色殡葬,争创文明社区”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深入宣传《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天津市民文明公约》,倡导社区居民采取网络追思、鲜花祭奠等文明环保的方式进行清明祭扫,不乱烧纸钱,不购买封建迷信用品。倡导骨灰深埋、撒海、可降解式骨灰盒树葬等不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引导广大居民自觉放弃和抵制落后丧葬陋俗,摒弃马路乱烧纸钱和送葬车队抛撒纸钱的行为,推行具有时代特色的绿色殡葬。

活动期间,累计发放《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致全区居民一封信》等宣传材料3000多份,宣传图册400余份,不少居民表示将摒弃传统殡葬陋俗,以更加文明、绿色的方式祭奠故人,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共同为建设“和谐北辰、魅力天津”贡献力量。

二、严密组织,确保清明期间群众祭扫安全有序

为确保群众平安祭扫、文明祭扫,清明前夕,区政府召开了清 明节安全协调会议,会上对清明祭扫秩序维护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区政府转发了《民政局清明节期间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民政局全体机关干部分成三个组,在祭扫高峰日,每天早上6:30准时到天津市第一殡仪馆、天津憩园和天福陵园上岗执勤,积极配合各陵园做好群众祭奠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对天福陵园的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协助做好焚烧祭奠区域的划定,针对焚烧箱少等问题,督办天福陵园加班加点制作了500个焚烧箱,以防止祭扫群众乱烧纸钱现象。针对祭扫群众密度高,陵园、殡仪馆祭扫空间紧张等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外围摊点的清理工作。

此外,在保障清明安全祭扫工作中,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公安、交管部门出动警力千余人次,保障了祭扫重点地段车辆、人流的安全、有序。卫生部门出动人员24人次,救护车6辆次,消防部门出动人员40人次,消防车6辆次,为清明安全祭扫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据统计,今年来我区祭扫的群众达40余万人次,祭扫期间,无一例安全事故,实现了清明平安祭扫。

三、联合执法,清理整治殡葬用品市场违规经营行为 专项治理期间,会同各有关镇街对辖区内制造销售冥币、纸人纸马等封建迷信的加工店地址、数量,无证照销售丧葬用品的鲜花店、土产店进行调查摸底,对违规行为进行了治理,会同公安、工商,综合执法、文明办、区新闻中心等单位,对全区殡葬用品市场进行集中清理检查,对销售冥币、冥纸等封建迷信用品现象,进行了严厉查处,对非法销售的纸元宝、冥币等封建迷信用品予以没收,对经营业主进行了训诫。没收并集中销毁了纸元宝、冥纸冥币280公斤、封建迷信用品130余件,从源头防止封建迷信用品泛滥。

四、加强协同,治理主干道送葬车队沿路抛洒纸钱行为 在治理周期间,会同有关镇街,采取蹲点和巡查的方式,重点对铁东路、西北半环、京津公路等主干道抛撒纸钱行为进行了治理。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天津憩园、天福陵园等地周边主干道巡查时发现,有个别送葬车队沿路抛洒纸钱现象。我们采取拍照、录像跟踪、到第一殡仪馆门口蹲守等方式,集中治理了12起送葬抛撒纸钱行为,通过宣传《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等法规,对当事人进行了训诫、教育。

五、做好服务,继续开展好治理劝阻乱烧纸钱活动

关于“阴历七月十五和阴历十月一”期间,集中劝阻马路乱烧纸钱工作,目前我局正在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指导各有关镇街总结去年经验,科学设立焚烧点,确定责任单位,分片劝阻治理,对人员岗位设定,焚烧点位安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修改,并根据去年实际情况上报焚烧桶需求情况。

六、部门配合,严肃治理丧事中搞封建迷信活动

我局积极配合有关镇街治理了9起在丧事活动中搞吹打念经、绮罗伞盖等封建迷信行为进行了治理,对丧主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对参与搞封建迷信活动人员进行警示和训诫,查抄吹打用具等封建迷信用品10余件。

七、积极协调,为双联村解决无主坟骨灰安葬难题

通过周密安排,细致筹划,在清明节当日,在永安公墓举办了 一场“绿色”集体安葬仪式,免费将双联李家房子村64具逝者的骨灰以环保草坪葬、水葬的形式永久安葬在“绿色墓区”内,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此次活动,得到了村民的认可,积极推进了该村平坟还田、公益性骨灰堂规范化建设工作,为推进李房子村旧村改造工程扫清了障碍。

八、下一步打算

1、继续开展劝阻乱烧纸钱活动。“阴历十月一”期间,继续推行绿色文明的祭奠形式,开展争创无焚烧社区活动。逐步提高广大市民摒弃陋俗,文明祭奠的自觉性,使楼门追思会、家庭追思会、鲜花祭奠、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形式,逐渐深入人心。

活动期间,民政局继续分组,每晚6:30上岗,对重点路段进行督导巡查。各有关单位,继续利用晚上6:30至11点的时间上街劝阻,确保辖区主干道两侧无乱烧纸钱现象。

2、继续治理违规贩卖封建迷信用品行为。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全区农贸批发市场的监督管理,治理违规贩卖、超范围经营封建迷信用品的行为。

3、继续治理送葬车队沿路抛洒纸钱现象。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天津憩园、天福陵园等地加强巡查,严肃治理送葬车队沿路抛洒纸钱现象。

篇6:市民政局工作要点

xxxx年,全市的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创制创优为动力,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民政项目建设,开展“创新突破攻坚年”活动,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确保各项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具体要实现“五个突破”:

(一)以实施民政民生工程为重点,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求突破。

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民政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我们要抢抓机遇,紧紧扭住民生不放,扎实推进民政民生工程。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及时提高保障标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保障标准年增长率要达到10%以上。继续实施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程,确保完成3所敬老院改扩建任务,确保集中供养率达到50%。继续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系统,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试点工作。强化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按照“两级受理、信息比对、三级联审、末端公示”的原则优化低保工作流程,在审批程序化、管理动态化、建档规范化、手段信息化和责任明确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淮北市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细则》,启动开展临时救助工作。健全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应急联动、灾情会商、信息通报、信息共享和社会动员制度,形成减灾救灾工作强大合力。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社区减灾工作,切实提高全民减灾意识。继续做好冬春灾民生活救助和新灾应急救助工作。

(二)以推进开放式村部建设为重点,创新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机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求突破。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民政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全市民政系统要深刻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结合工作实际,打破惯性思维,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第二批村级组织服务用房建设工作,完成剩余100个未达标村部的建设任务。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畅通农村社区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渠道,把各种矛盾和冲突化解在农村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农村社区和谐稳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保证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新一轮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区和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促进我市社区建设从“四有”向“四优”(优良设施、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秀队伍)发展,把社区打造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开展第二届社区居委会统一换届选举,力争80%的社区实行直接选举,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推进社区居民依法实行民主管理。

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推动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的实施意见》,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建设和管理新突破,确保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继续保持在全省、全国领先位次。要强化规范管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规范社会组织服务标准,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水平。完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管理机制,培育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协会,加大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支持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三)以争创双拥模范城为重点,创新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机制,在丰富双拥内容和探索共建办法上求突破。

双拥模范城创建是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重要加分因素之一。新的一年,我们要做大做深双拥创建这篇文章。制定下发《淮北市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实施意见》,加大双拥创建力度,健全双拥工作运行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社会化拥军新领域,掀起新一轮双拥工作新高潮。继续实施“关爱工程”,按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金,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自然增长。继续实施“慰烈工程”,坚持高起点、高起步地推进市革命烈士纪念园建设工作。加大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力度,争取分散烈士墓集中迁移任务完成过半。要全面贯彻新颁布的《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建立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机制。要落实各项补助资金,认真做好新老政策并存期间的安置工作,确保平稳过渡、有序衔接。要贯彻落实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实现民政部门、退役士兵和承训机构无缝对接,确保有意愿退役士兵100%参加免费教育培训,切实提高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全面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确保完成军供保障任务。

(四)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创新社会福利工作机制,在推动适度普惠福利上求突破。

衡量和检验一个城市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看社会福利水准高低。构建新型社会福利制度,是实现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基本标志。要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继续抓好市社会福利中心和市救助管理站两个续建项目建设,市救助管理站争取上半年投入使用;市社会福利中心1#楼、7#楼力争上半年竣工,下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为高龄困难空巢老人提供生活服务为重点,逐步开展医疗服务、法律维权、精神慰籍等服务。进一步完善适度普惠型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积极推进高龄补贴制度,创新孤残儿童抚养方式,提高孤儿抚育标准,加强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工作。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细化救助政策,扩大救助范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好“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力争年底前基本实现城市街面基本无流浪儿童目标。

慈善事业要抓好慈善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促进慈善事业经常化和规范化。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创新慈善募捐形式,指导相关慈善组织依法、有序、规范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公益活动。福利彩票发行要进一步加强营销宣传,实施规范管理,挖掘市场潜力,培育销量增长点,进一步提升“中福在线”销售规模,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全年福利彩票销售任务。

(五)以坚持依法行政为重点,创新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机制,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求突破。

篇7:市民政局工作计划

xx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全市民政工作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市共建大xxxx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部、省民政会议精神和全市十二次民政会议精神,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基层民政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民政政策创制,着力提高民政服务管理社会化、科学化水平,切实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一、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1.完善减灾救灾管理机制。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分工合作的防灾减灾决策运行机制。做好救灾物资采购储备工作,完善救灾捐赠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灾害救助能力建设,确保灾情发生后灾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坚持“减、防、抗、救”并重原则,不断提升救灾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提高减灾救灾工作水平。

2.加大灾后救助工作力度。按照《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管理工作规程》,推行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工作,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和冬春生活救助等工作。加强救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严格救灾捐赠款物统计管理,不断提升救灾工作规范化水平。

3.推进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申报成立xxxx市减灾委员会,完善防灾减灾工作机构。探索建立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减灾工作联动机制。继续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和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加快推进市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力争全市4个以上社区达到“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

二、社会救助工作

4.规范城乡低保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加强低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机制,推动城乡低保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继续完善基本民生经费递增机制,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坚持动态管理,实行“应保尽保、应出尽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5.完善救助工作机制。搭建市、区(县)两级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确保年底前在所有区县低保审核审批流程中运用。推广社会救助“一厅式办公”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简便、快捷的社会救助服务。扎实做好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6.提升五保供养工作水平。贯彻落实《xxxx市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切实解决敬老院编制、经费及人员待遇问题,年内入住50人以上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引导五保户特别是失能、半失能对象到敬老院生活,确保所有建成敬老院入住率达到85%以上。全面开展敬老院星级评定活动,加大奖励考核力度,加强绩效管理,做好全国模范敬老院评选推荐工作。

三、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7.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贯彻落实《xx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政府供养制度、高龄老人保健补贴制度以及生活困难失能老人护理服务补贴制度,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机构养老事业发展,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80个城市社区继续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示范活动,打造100个老年示范餐桌。在300个村探索开展养老服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村发展农村互助养老,选择20个村开展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试点工作,年内全市力争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准入、推出、监管机制。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力争年内培训200名初级养老护理员。继续开展福利机构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扎实做好等级评定工作。

8.积极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全面落实《xxxx市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实施办法》,确保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等功能。继续做好“明天计划”等救助孤残儿童项目的实施工作。依法做好收养工作,不断拓展收养渠道,促进孤残儿童回归家庭。

9.稳步发展福利彩票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强化团队建设,深化公益宣传,拓展市场开发,加强绩效考核,加强社会风险防控,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圆满完成年销量增长15%(20.75亿元)的目标任务。

10.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按照国家及省上关于支持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慈善组织、慈善文化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公益财产管理制度、公益机构分类分级监管制度、行业评估制度和信息统计制度。加强慈善事业宣传,提高全社会公益慈善意识。

四、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11.深化拥军优属工作。结合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活动,深入开展“关爱革命功臣、情送基层官兵”活动,重点解决在乡老复员军人住房、基层部队随军家属就业等难点问题。扎实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和基层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拓展双拥工作领域,深化双拥工作内涵,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进程。

12.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做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陕西省实施〈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办法》的宣传工作,全面落

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建立“普惠”加“优待”的优抚保障模式,完善抚恤补助标准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指标挂钩联动机制,不断提升优待水平。积极探索优待抚恤和医疗补助新机制,不断完善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搞好零散烈士墓和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作。

13.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政策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扶持退役士兵创业优惠政策,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积极开展退役士兵免费教育培训。加大解决安置遗留问题工作督导力度,争取在年底前基本解决安置遗留问题。完善伤病残军人退役交接和安置工作规程,健全交接安置工作机制,确保具备移交条件的伤病残退役军人接收安置率达到100%。

14.提升军休服务管理和军供保障水平。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军休干部分散安置的服务管理模式,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搞好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继续做好军休干部房改工作,不断推进军休管理服务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快曲江老年服务中心建设,尽快启动军供大厦工程,努力提升军供服务整体水平。

五、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

15.继续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村级民主监督,继续抓好难点村治理工作。开展村务公开情况专项检查,探索建立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干部、村级财务审计等制度。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水平。

16.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规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管理待遇的意见》。探索完善“两委一站”工作运行机制,继续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效能,提升居民自治水平。充分利用部、省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市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社区管理服务技术手段,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好全市第五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和xxxx年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工作。

六、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

17.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启动对部分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基层服务性、互助性、公益性社会组织,探索公益慈善类社会团体名称使用字号,推动同类型、同性质、同行业、同领域社会团体建立“枢纽(联合)型”社会组织,利用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社会组织。在有条件的区县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器,扶持初创期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建立全市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检查、等级评估和信息公开等监管手段,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行为。

18.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按照《xxxx市社会组织评估办法》,认真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为推进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提供评判依据,推进政社分开。指导社会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治理机制、扩大公开透明度,加快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体制。加大对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力度,提高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

七、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19.搞好区划地名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县政府所在地撤镇设街办工作。积极推荐申报地名文化遗产,协调做好“旅游标识系统规范化推进”和“道路交通指示牌规范”工程,不断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组织实施第三轮勘界联检工作,继续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做好边界纠纷的预防和调解工作,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20.推进殡葬管理服务改革。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认真实施惠民殡葬政策,不断完善公益性公墓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加大殡葬执法工作力度,及时制止乱埋乱葬、复垒坟头、偷运遗体等违法现象。深入开展殡葬服务单位示范创建活动,扎实做好经营性公墓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殡葬改革,不断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全年火化量比上年增长15%。加快xxxx市殡仪馆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前迁入新址并试运行。全力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继续推行社区公祭活动,实现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21.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完善与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巩固“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活动成果,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开展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活动,确保街头无流浪儿童,确保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关目标的实现。

22.加强婚姻登记服务管理。以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为抓手,指导有条件的区县积极开展等级创建活动,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婚姻登记工作执法检查,提高婚姻登记工作执法水平。加强婚姻文化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促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

八、法制建设和政策创制

23.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做好民政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起草工作,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不断完善民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依法行政督查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加强法制教育培训,搞好民政法制宣传,不断提升民政系统依法行政水平。

24.加强政策创制工作。建立下访调研工作长效机制,制定和实施调研和政策创制计划,围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城乡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养老服务社会化、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区划地名工作适应城市化趋势、惠民殡葬推进模式和现实效果等内容进行深入调研,着力在政策创制、解决问题上求突破、出成果。

九、老龄工作

25.加大老龄工作宣传力度。加强老龄宣传工作组织网络建设,组织老龄宣传骨干培训,落实老龄宣传工作考核激励制度,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加强对老龄工作和老龄活动的宣传。大力宣传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化“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继续开展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和数字电影巡映活动,组织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6.强化对履行职责督查评比。对成员单位履职尽责情况和区县老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评比,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区县、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继续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和老年温馨家庭评选活动。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专题培训和贯彻落实工作,做好老年人优待证办理及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发放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十、民政综合能力建设

2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省、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新形势、新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制定出台我市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协调召开全市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加强社工知识宣传和社工人才培训,探索建立社工专业人才职业水平与薪酬挂钩机制,不断促进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28.加强财务管理和项目实施工作。严格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财务监管,通过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等方式,对民政事业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民政资金安全运行。注重提高统计质量,为各项民政工作开展提供服务。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推动民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以规划为引领,以需求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以规范化为方向的项目资金全程管理机制。

29.加强民政能力建设。按照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对民政工作提出的“一统四分”的职能要求,切实抓好能力建设。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民政”工作格局,提高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着力转变民政发展方式,积极推进职能转变,落实层级管理责任,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合力。持续推进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改善工作条件,夯实民政为民基础。全面加强各级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建设,建立管理科学、服务优质、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3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大决策部署为重点进行专项执法监察。认真受理群众信访举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现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民政基层单位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树立民政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落实中省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xxxx-2017规划》,完成民政系统惩防体系建设牵头任务。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

篇8:市民政局整治“软环境”工作要求

1 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现状

自正式启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以来, 郴州市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逐步重视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把它作为促进“两城”建设,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1.1 城乡环境卫生不断改善

郴州市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以来, 市政府及时印发了《郴州市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城区, 以“三创”为目标, 实施“百亿城建计划”、开展绿城攻坚、实行数字城管, 城区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在农村, 积极开展以包括农村垃圾处理在内的农村环境脏、乱、差整治行动。今年资兴市安排13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重点实施四化工程, 嘉禾县安排700多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市共投入整治资金1.38亿元, 有1个国家卫生县城、7个省级卫生县城。

1.2 城乡绿化攻坚开局良好

我市自开展“绿城攻坚”活动以来, 共栽种大规格苗木50.92万株, 被湖南日报誉为“奇迹般‘林城’再造”工程, 极大地改善了城区的生态环境。接着又作出了《关于开展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的决定》,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 采取有力措施。截至今年7月底, 全市完成荒山荒地绿化4.7万hm2, 占市计划任务3.33万hm2的140.8%;完成通道绿化里程3909.9km, 占市计划任务2044.3km的191.25%;完成城市绿化面积1543.3hm2, 种植苗木411万株;完成街道庭院绿化567处, 建公共游园或公共绿地220处;创绿化示范村村庄植树156.39万株, 新建公共绿地面积24万㎡。

1.3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稳步推进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每年都将该工作纳入“民生100”工作内容, 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截至目前, 共有8个县 (市、区) 17个乡镇74个村列为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其中列入整治任务的三县 (区) 均已顺利通过上级部门验收, 永兴县还被评为一类项目, 获得奖励资金300万元。此外, 我市力争每个县 (市、区) 有一个乡镇进入全省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乡镇推进项目, 安仁县被省环保厅列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县整体推进县。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稳步推进, 农村环境逐步改善。

1.4 村庄整治进展顺利

今年, 市委、市政府提出“点亮郴州”行动, 市农办制定了村庄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编制完成了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制定了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市主要交通干线沿途503个村开展集中整治, 积极推进“净化、美化、绿化、亮化”, 建设洁净秀美乡村。为更好地促进这项工作, 多次组织赴外地学习考察, 提高工作水平, 市委今年决定安排专项整治奖励资金500万元。今年1~7月, 我市村庄整治工作完成投资10329.5万元, 农村安装路灯11571盏, 建垃圾池1805个, 建保洁队伍256个。

2 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特别是对农村环境整治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是关注民生、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项惠民工程。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城乡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 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班子, 做了一些工作, 但是关注城市的多, 关注农村的少;做表面文章的多, 检查落实的少。在调研座谈中, 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情绪, 认为环境整治困难重重, 没有扩面提升的必要;部分干部一味强调资金不足等困难, 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群众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行为, 与己无关, 存在“干部干, 群众看”现象, 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2.2 规划编制严重滞后

据了解, 目前我市尚未制定全市性专门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规划, 由于各县 (市、区) 规划局专业技术人才普遍缺乏, 乡镇未设置规划站, 缺乏技术指导, 规划部门与农村部门相互衔接配合不够, 规划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 导致各县、乡 (镇) 规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随意性较强。绝大部分乡镇和村庄没有编制规划。目前, 全市只有永兴、宜章、汝城编制完成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 而尚无一个乡镇编制完成乡镇村庄布局规划。全市11个县 (市、区) 共2933个村, 编制新农村示范规划的只有792个, 占27%, 而经过审批的只有245个, 仅占8.35%。由于缺乏规划引领, 农村建房不报建、不审批、私建、乱建现象比较严重;基础公共设施配套存在先天不足, 导致“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现象突出。

2.3 资金投入整合不够

一是上级政府投入资金有限, 虽然在资金安排上已向新农村建设倾斜, 但由于原有基础设施薄弱, 与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县、乡两级财政能力有限, 加之中心工作较多, 无能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去;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根本无法聘用卫生保洁人员, 更不用说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四是各有关部门项目资金整治不够。据调查了解, 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环保卫生等部门都有城乡环境整治的相关项目, 但相互之间缺乏统筹调度, 导致资金分散、合力不足, 存在重复建设、分散建设、无效建设的现象。

2.4 体制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市的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一是机构不健全。全市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是多头管理, 缺少一个强力、专职的机构来牵头抓总, 导致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协调配套不够, 情况不互通, 信息资源不共享, 整治工作效率不高;二是城乡不统筹。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现象, 在管理上完全把城区与农村分开来。缺乏统一规划, 在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部门力量整治上也缺乏统筹兼顾, 城乡一体的整治局面没有形成;三是管理长效机制未建立。很多地方只是把城乡环境整治当作突击性整治, 还没有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 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办点示范上, 整治工作拓展延伸不够, 整治效果难以巩固。

3 加快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具体路径

3.1 强化宣传教育, 统一思想认识

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是民心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 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关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体现政府执政水平, 折射干部工作作风。要牢固树立“为官一方, 为民造福”的理念, 提高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政府是主导, 农民是主体。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 同时大力宣传环保科普知识, 加强环保法制教育, 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 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培养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 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公民, 个个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3.2 强化规划引领, 做好规划编制

科学的规划是实现环境整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针对我市镇乡规划严重滞后的现实, 一要加快城镇规划的调整和修编, 发挥规划引导发展的作用, 同时注重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彰显特色, 具有前瞻性, 提高规划水平;二要加强规划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规划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 加大人才队伍引进培养力度。充实乡镇规划力量, 配备专人负责农村规划的指导。三要依法行政。政府在开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中, 用地红线、建筑风貌、设施功能等方面以规划为依据, 严格按规划执行。四要严格监督。对规划进行广泛宣传, 建立投诉与处理机制, 重视村规民约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对规划制定和实施进行有效社会监督。

3.3 强化资金投入, 整合资源促环保

按照“政府投入、群众参与、社会帮扶”的原则, 坚持量力而行, 逐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重点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厂建设, 及时更换和添置果皮箱、照明灯具等街道环卫和亮化设施, 不断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科学制定收费标准, 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拓展社会融资渠道, 创新投入机制, 鼓励民营企业、个人积极参与投资环境建设项目, 形成多元化投资环卫建设的投入体制。要抓好项目整合, 减少重复建设、分散建设, 把新农村建设、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相关项目列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 注重发挥项目合力, 争取最大功效。

3.4 强化探索创新, 构建长效机制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 必须着力机制建设, 构建整治的长效机制, 巩固整治成果。一是构建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坚持突击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包片责任制和责任人分段、分块包干责任制, 落实职能部门管理责任、教育监督责任和部门联动责任。将综合治理责任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二是构建城乡保洁的长效机制。坚持从队伍建设入手, 进一步充实、配齐配强市政和环卫专业队伍, 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建立考核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 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绩效评估、考核。三是构建城乡环境统筹整治的长效机制。坚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相结合, 科学规划, 分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振华.生态文明是发展的新形态[N].郴州日报, 2012-10-01.

[2]张道斌.巩固环境治理成果需构建长效机制[N].绵阳日报, 2009-09-14.

上一篇:令行禁止成语意思及谜语下一篇:全班大扫除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