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综合实践

2024-04-14

(案例)综合实践(精选8篇)

篇1:(案例)综合实践

《难忘的小学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话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手抄报

感人的故事

你在想什么

小学 《难忘的小学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指导老师:番禺区洛浦沙溪小学黄红芳高丽华 卢照坤一.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既是我们对跨世纪教育发展的积极应答,也是我国跨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沙溪小学只有走特色化办学的道路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我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提出: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一体两翼”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为两翼的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品牌的形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小学阶段马上就要过去了。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讲,小学生活是令人怀念的。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让同学们回忆在校六年的快乐时光,激发同学对老师、同学、母校的感恩之心。而在前几次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这次活动是学生小学生活的真实记录,他们对活动的过程会更感兴趣,会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

(二)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1.回忆小学阶段美好的时光,写写难忘的老师,同学,或难忘的母校,谈自己成长的故事,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做班级纪念册。2.为老师,同学,母校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点事,写写给母校的建议书,倡议书。3.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再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激发感恩的心。2.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怀念之情。2.表达对老师,同学,母校的感恩之心,并立下美好志向。(三)活动方案设计总体设计:本次活动在六年级开展,全班同学都参加活动,指导老师有六年级的四位老师,分别是黄红芳、卢照坤、高丽华、梁燕萍,从2010年4月14日到5月28日,共需要17课时,其中课内8课时,课外9课时,主要在学校和家里进行活动。单元与课型设计开展主题活动由这些活动内容组成: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动,资料整理,成果展示活动.第一阶段:开题活动.课堂1课时,是开题课,组织学生定好活动计划,课余1课时,完善计划。第二阶段:学习活动.课堂3课时,课余3课时,是方法指导课和问题探究课.主要完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的活动内容,包括写写难忘的老师,同学,母校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点事,写写给母校的建议书和倡议书,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第三阶段:交流评价和资料整理活动.交流评价课,课堂1课时,课余1课时,整理资料课,课堂1课时,课后自己安排。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活动,策划成果展示活动,课堂1课时,课后准备展示活动的时间约3课时,各班级成果展示课1课时,级组的成果展示课课1课时。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开展活动(2010年4月14日)1.回味,唤起眷恋之情:我们小学的学业即将完成,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去开始自己新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能说说自己的心情吗?还记得六年前,我们第一次来到校园的情景吗?那时你有多高?是谁陪着来的?还记得那时的样子吗?老师、同学、母校给你什么深刻的印象呢?(让学生在一串问号中勾起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2.展示,激发任务驱动:我们,几十个成员,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团结奋进,我们互相帮助,我们在这儿留下欢笑,我们在这儿流过汗水。大家请看——展示以往活动剪影,班级在学校中获得的奖状、证书,激发学生追忆往事的愿望。)其实,值得说的、值得回忆的太多太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活动,好不好?3.制定并填写计划活动阶段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召集人开题活动浏览建议、制定计划收集整理实物、图片、资料成长足迹阅读别人回忆小学生活的作品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讲讲与老师、同学、母校难忘的事。制作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阅读课内材料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些事小组自定内容写一份倡议书写一份建议书整理资料整理关于师生情、同学情、母校情的有代表性的资料策划展示活动展示活动指导老师在展示以往活动剪影,激发学生追忆往事的愿望指导老师在指导同学们指定活动计划小组长汇报各组想探究的问题第二阶段:学习活动。(2010年4月18日到5月18日)在成长的足迹这一活动中,以阅读别人的美好回忆,勾起对小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讲讲与老师、同学、母校难忘的事,制作班级纪念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讲出与老师、同学、母校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诉说他们的感恩之心。有同学回忆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有感而发写下的文段“她高高的个子,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双似乎要洞察一切的慧眼,还有那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她就是我们的英语老师高老师了。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善于启发学生进行丰富想象,学生经常收到她的爱心糖果。在高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这是许嘉敏同学在作业本中摘抄老师的话语“别紧张,别害怕,放开胆子尽情地说!”“观察得多仔细,描写得多形象呀!人物的心理描写多细腻呀!”“你的文章打动了读者的心。”“很高兴你能运用课文里的表达方法。”“你没有认真审题,书写马虎,重做一遍!”“这道题讲解两遍了,你在想什么,快更正!”“你要加油,让你的成绩赶上来,我对你有信心。”“只要你能在学习中寻找快乐,你就是学习的主人了。”她一边做动作一边学着老师的嗓音说着这些话,仿佛一个样。最后她深情地说:“无论是对同学的表扬还是批评,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对同学的爱!”同学听完都热情地鼓掌了。这不正是对老师的感恩之心的表现吗?还有许多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合作、争吵打骂等难忘的事情,并把许多感人的故事编辑在班级的纪念册中,永久珍藏,细细品味。在依依惜别的着一活动中,我们通过阅读课内材料来感受其他人对师友和母校的的不舍之情和了解表达感恩之心的方法后,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要为老师、同学、母校写毕业赠言。同学们的赠言流露出他们真挚的感情,例如有学生给老师的赠言:“一句轻柔得表扬,心里那么甘甜;一句亲切的鼓励,浑身充满了力量,至今铭记的不仅仅是老师无意间说的话,没有您的话语不会有我今天的收获。黄老师,谢谢您!”一字一句都载满了同学对老师的欣赏和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六(1)班一同学送给对方的赠言:“洁雯同学,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撒满了我俩的欢声笑语;在教室跳动的音符里都记载着我俩的可爱笑容。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笑容,也永远不会忘记你!”“认识你是我的欢乐,离开你是我的痛苦对于即将的离别,支持着我的是重逢的盼望。”多纯真的友谊呀!这是同学写给母校的“还记得,刚踏进沙小大门的时候,我还这么矮,现在已经这么高了。沙溪小学,是我这颗种子发育成苗的大花园,沙溪小学,是我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地方。啊!我的母校,我爱你!”“我们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欢声笑语荡漾在操场上。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我们的记忆,美好的记忆如一篇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字里行间写满了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恩之情。为了表达对母校的谢意,同学积极参加“添绿活动”,为学校捧来一盆盆翠绿的植物;开展“弯弯腰”活动,见到校园内有垃圾就自觉弯腰捡起,保持校园的洁净;写下地份份建议书和倡议书,为母校出谋划策,有的还投放在校长信箱里。第三阶段:交流评价和资料整理活动。(2010年5月19日到5月21日)各小组同学把早段时间写下的内容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把比较好的材料编辑在班级纪念册中。老师指导同学对纪念册中的资料作修改和补充。对各组员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表扬先进,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各小组在讨论设计他们的展示活动计划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活动。(2010年5月21日到5月23日)同学们的展示内容包括:

1、手抄报展示。

2、表演小品。

3、快板。

4、班级纪念册。

5、照片集。

6、“光荣的童年”幻灯片。

7、优秀作文集“美好的成长足迹”组在展示他们制作的六(1)班照片集“依依惜别”组在展示他们制作的手抄报“流金岁月”组的代表在朗读他们收集的优秀作文“流金岁月”组在演唱《童年》“光荣的童年”组一边唱快板一边展示他们制作的奖状、奖杯等的幻灯片“成长乐园”组在展示他们制作的班级纪念册学生们的荣誉这些都是学生获得的荣誉第三阶段:收获与体会学生感言:还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要对我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们,还有美丽的校园说:“再见”,这次我们六(1)班的班主任给我们开展了最后一次综合性活动总结——《难忘的小学生活》,我想这对我们十分有意义。这次黄老师没让我们自由组合小组,这是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时这样分组也可以考验我们同学对平时是否合作默契,是否像桃花心木苗那样……我觉得黄老师这次安排得很好。我们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分两个部分完成,一时成长足迹,二是依依惜别,我在成长足迹这块担任找照片和放映,依依惜别则是担任找古诗和念古诗,我们大家配合得算比较默契,都能完成组长布置的任务。不过陈建文那个组做得最好,他们组员都印了自己的手印,再加上他们放的背景音乐,简直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十分煽性感人。这次的综合性学习的题目是《难忘的小学生活》这暗示着我们马上就要各自奔向其他的中学和其他的班级,在这之间会有离别的苦,但是就是因为这种苦才能使同学们好好珍惜现在,珍惜我们的老师,珍惜校园及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教师感言: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我们从制定了计划、畅谈了小学生活难忘事、向老师、同学、学校表达了谢意、组织同学制定自己的纪念册和班级的纪念册、写临别赠言、准备展示活动等等。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心,又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本次活动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把综合性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择自己组要展示的内容。在这过程中,各组同学从选择材料到写展示流程稿,制作幻灯片和排练等活动,完全由同学们策划和组织,老师只是做些适当的指导。各组同学都用上了不同的形式来展示:有作文欣赏,诗歌诵颂,小采访,问答,写寄语,送赠言等。形式多样,展示生动有趣,使师生们乐在其中,本次活动收获丰富。

篇2:(案例)综合实践

蒙古营中心校学 贾玉华

一、活动背景 自从学校有了食堂以来,大多数孩子都在食堂就餐。做为孩子的班主任,我总是选择和孩子们一起就餐。可从就餐的情况发现班里有一半的孩子偏食。尤其是不爱吃菜。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很着急。于是想为何不让孩子们了解蔬菜与他们的身体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我们开展了蔬菜营养我知道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对象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研究阶段;3.汇报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

(一)知识能力:

1、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与人交流;培养观察、实践、想象和人际交往等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决解问题的能力。

2、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知难而退的探索精神。

3、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3、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4、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三)活动的实施步骤

1、动员准备阶段

孩子们,我们的生活和蔬菜也是密不可分的。你了解我们身边的蔬菜吗?你知道他们的营养价值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开展蔬菜营养我知道这一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去探素蔬菜世界的秘密。一)、收置收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内容:

通过浏览书刊、报纸、网络或访问营养专家,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1)调查你最喜欢的蔬菜的营养价值。(2)调查你最讨厌的蔬菜的营养价值。(3)调查不爱吃菜的同学的原因。

提出要求:同学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二)、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

三)、教给获取资料的方法。合理分工,搜集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

{设计意图}: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地资料收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我们还对部分孩子进行了基本培训: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于此,活动前期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二)活动过程

自主研究阶段

1、组织交流研究。

(说明: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那一份份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传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在新的小组中,孩子们即享用了别人的资料,也把自己收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了别人,对于一张张写着自己名字的材料在别的小组发挥作用,许多同学都表示高兴。)

2、小组组织学习。因为资料得到了新的重组,各组便推选出组长组织学习,并填写了小组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设计意图):此计划表不仅让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下去,更指明了研究结果的展示需要提前筹划和准备,即“汇报方式”的讨论与实施。另外,各小组每几人负责一项任务,表中“态度与效果”即是在小组成员任务完成以后,本组同学给予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三)汇报评价

1、师:在这次“蔬菜营养价值“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紧张地准备着,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的同时,我也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而听取汇报的一方,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系统的信息。然而,这两方面的优势在一个活动中程度的深浅则主要取决于汇报方式和内容的选择。而这恰是一个难点,孩子们常毫无选择地通读资料或连续性的展示图片,其效果不佳。鉴于此,我在同学们研究汇报的准备阶段就提出明确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

2、同学汇报材料,师生评议。(同学的汇报可以形式多样,如展示图片、有文字、数据资料的,也有自己的体会感受的„„)

(四)、点子大会

小组讨论如何帮助不爱吃蔬菜的同学改变不良习惯。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让这一实践活动发挥出它最有价值的一面。

(五)、宣传小队

1、写宣传材料。

2、组成宣传小队向同学们宣传蔬菜的营养价值。

(设计意图):为下一阶段的室外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服务意识)

五、师小结、表扬好的方面,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11画杨桃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值得注意和反思: 1.抓不住重点,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对词语讲解不够.2.指导朗读这一环节的深度和广度应加强,师引导的还是不够,应引导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并能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读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3.在上课时,研究和探讨环节气氛不够活跃,和对课文内容的升华环节做的不够。

本篇文章来源于 布衣教师(http://uuun.5d6d.com)原文出处:htt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前布置学生跟随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牌,以及同学间互量身高,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数,在教学中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文具价格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学会的能力。

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

—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能力,真正理解小数的含义这一核心知识。

3、力求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

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了“情意共鸣、信息反馈、思维活跃流畅”的佳境界。

4、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整节课,我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我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但是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尽管在教学中我也有涉及,结合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陶冶。总之我以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应该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后我需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p://uuun.5d6d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新的评价观念

据教育部的相关人士介绍,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的确,笔者在对北京市几所使用新教材的学校的采访中看到,这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都有所渗透。一位美术老师在上脸谱剪纸课时,不是按部就班地教同学剪京剧脸谱,而是指导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做自己喜欢的脸谱,结果,学生上课时都兴味盎然。然而,在可预见的中国教育背景中,每个家长最关注的还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

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

课程的综合化,挑战传统的教育观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

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新教材有哪些改进呢?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学的一位英语老师认为小学英语课是对传统教育的最显著的挑战,没有英语教材,上课是一种与生活贴近的游戏式的自主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淡化了学习是最枯燥的事情的观念,在课堂上愉快地学英文歌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北京市教材编审部的一位同志说,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此次教材改革中,许多小学还注重各学科教学的综合,每个老师开学前除了准备自己任教的课程,还把其他学科都通读一遍。而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

一直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形成了考试决定教育的恶性循环,考的科目老师和学生会疲于奔命,不考的科目便掉以轻心,致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较弱。综合实践课弥补了这一缺陷。但如何看待它与考试的矛盾呢?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令人欣喜的是,我国38个教学实验区的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教师不负国家的嘱托,为了把新课程更好地带进课堂,他们今年整个暑假都没休息,同教材的编写者、课程编制专家及方方面面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培训、研讨,理解、吃透了新教材。开学后显现的新气象,更让我们看到了教材改革的光明前景。

篇3:(案例)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确定。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我们吉林省通化市沿江小学是全国第一所学员着税服、融税法知识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一体的少年税校。结合我校这一办学特色, 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税收、宣传税收, 在少年税校第十一个生日来临之际, 我和孩子们充分抓住这一契机, 决定开展一次以《走近税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找准主线, 制定活动目标)

人们都说:良好的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和导向。为了能保证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有效地落实开展, 我们将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税收的起源、作用、种类等基础知识, 学会制定活动方案, 进一步加强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上网查询、参观访问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孩子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激发孩子们宣传税收的欲望, 感受税收对家乡巨大变化的作用。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整理信息。

活动难点:不断提高学生社会沟通交往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四、活动流程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 即确立主题阶段、实施阶段、成果汇报阶段。

五、实施步骤 (周密酝酿, 设计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确立主题阶段

首先我与学生一起确立主题和子课题。我以“我以小小税务官, 你最想知道什么”为引子, 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整理问题这一思维过程, 与孩子们共同商议, 确定形成四个子课题组, 即专家组、暗访组、统计组、宣传组, 并分别请四个小组立项专题研究。

鼓励每一小组的同学精心设计构想。在每组的方案都设计好后, 我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方案展示交流会, 在会上, 孩子们通过全班讨论、方案答辩等多种形式就六个子课题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通过论证, 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制定方案的能力, 而且还有效地增强了团体协作意识。

第二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

孩子们的实践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对学生再次进行了安全与文明礼貌教育。他们如雏鹰展翅一样, 带着无比的兴奋, 无限的向往, 飞向了属于自己的天空。孩子们或调查走访, 或拍摄录像, 或查阅资料, 纷纷在活动中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弘扬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 每一组的活动也都各具特色, 此时的我则作为一名活动的参与者, 随时准备“铺路搭桥”、“迷津导航”。

专家组——风雨中喜获新知

专家组的孩子们, 人人都立志要做懂税收知识的小博士。面对这枯燥的税收知识, 他们刚开始并不理解, 甚至个别成员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当我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后, 便走到了他们的队伍中, 为他们讲起了知难而进的科学家与挫折斗争的故事。孩子们听了我带来的故事, 他们那愁眉苦脸的表情消失了, 于是又重新振作了精神, 开始了新的奋斗与征程。此时的他们, 当税收知识再不懂时, 已不再坐以待毙, 而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有的去图书馆翻阅资料, 有的请微机老师教查阅方法, 还有的自己到微机室锁定关键词, 查阅记录。

暗访组——机智中获得成功

这一组的同学想要通过采访一些沿街叫卖的偷税、漏税的个体业主, 以自己的努力触发偷税漏税的业主自觉交税。但起初他们并没有收到满意的效果。这些个体业主不但没有自觉交税, 相反还出口不逊, 说了很多难听的闲话。此时的孩子们虽然没有服输, 但看到孩子们一次次受到指责的遭遇, 作为老师的我实在有些不是滋味, 正当我想慷慨解囊时, 组长高嘉忆发话了:看来我们得调整战略, 请税务局的叔叔帮忙。多么急中生智的组长啊!在国税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他们通过拍摄法、调查法双管齐下, 共同督促了偷税漏税人交税。

税宣组——困境中再创佳绩

这一组的同学在组长刘烨彤的带领下, 活动的预期准备做的井然有序。然而, 就在他们上街宣传时, 却出现了孩子们意想不到的事。他们的图片展没人看, 演讲没人听、倡议书上没人肯签字。面对困境, 孩子们既尴尬又无措。随行的我看到这种情况鼓励他们:没人看, 去请人看;没人听, 去请人听;没人签字, 去请人签字。听了我的建议, 已经有了几次综合实践活动经验的孩子们大方而又大胆地走入人群。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下, 越来越多的人走到了展板前观看, 越来越多的名子签在了税宣条幅上。这一组的孩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统计组——顺利中再悟税收

这一组与前几组相比, 可谓如鱼得水。他们通过深入调查采访, 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式, 将家乡各大企业2006年、2007年的税收资金上交情况进行了对比。通过统计对比, 孩子们不仅将数学知识灵活的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 而且还感受到了税收资金为家乡的蓬勃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阶段, 成果汇报阶段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孩子们终于等到了苦尽甘来的时刻。本次汇报有知识汇报、税法知识问答、实践汇报三部分组成。这些成果的汇报, 形式多样, 各具特色, 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与此同时, 孩子们用写文章的方式畅谈活动的成功喜悦及失败反思。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积累宝贵经验。

总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将本着以学生为中心,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宗旨, 真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税收、感悟税收作用之伟大, 努力肩负起宣传税收的重任。

六、活动反思

历经两个月的以《我是小小税务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终于接近了尾声。回首往昔, 我和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有过成功的欣喜, 也有过失败的气馁, 但最终我们还是经历了风雨, 看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彩虹。

篇4: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校地处盐城市闹市区,共有43个教学班级,近3000名师生员工。学校门前是一条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巷道,长约120米,宽不足5米。然而就在这狭窄的巷道两侧,却有二十多家小商店占道经营,使得门前的巷道拥挤不堪,学生行走举步维艰。特别是到了雨天,交通情况更为糟糕,学生进不得、退不出,险象环生,这严重影响了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我校师生的交通安全。由此,老师和同学们产生了解决该问题的想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向有关部门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何不让他们试试!于是,我们决定让学生以“关注周边环境 探寻改善对策”为主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间及活动目标

1.活动时间。本活动约需4周时间,先由教师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再成立调查小组,活动过程中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2.活动目标。开展“学校周边环境调查及改善对策”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的价值感。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社会,初步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

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并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以方便学生完成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组成调查小组,了解学校周边环境,召开小组讨论会等。

四、活动过程

1.教师简述学校周边环境概况,激发学生开展该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学生自由组合,组成不同的调查小组。

3.各小组开展调查,教师参与其中的一些小组当参谋。调查内容大致如下:①了解学校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如卫生、绿化、交通、居民、商业区、无证摊点……)②采访当地的居委会干部,了解育红巷的历史。③采访城建部门,了解市政府关于我校周边建设的远景规划。④采访学校领导,了解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⑤走访交通警察,了解有关交通管理法规。(如:商贩是否可以在此经营,摩托车、三轮车是否可以在此通行)⑥对小商贩所售食品进行采样,请市防疫站化验分析。

4.各个活动小组内部交流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成调查报告。

5.各个活动小组内部审议调查报告,并讨论、研究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对策。

6.教师深入各调查小组,了解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并对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加以指导。

7.班级召开交流会,邀请当地居民、社区领导、学校领导参加。各活动小组宣读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学校领导、社区领导讲话肯定同学们的成绩,并对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进行具体的指导。

8.集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提交给学校、社区及有关政府部门。

9.各活动小组在老师、校领导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分头落实各自提出的改善对策。

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1.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育红巷交通状况的报道,投到当地报社,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该报道已发表在《盐阜大众报》上)

2.为缓解学生行路难的问题,建议学校增开东大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东大门已开设并由学生自己管理)

3. 给市长写一封信,从而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已落实)

4.建议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活动,取缔无照经营的摊点。(工商、城管部门已经两次联合开展执法活动)

5.建议市质检、卫生部门对学校两侧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卫生检查。(已经两次建议)

6.建议学校向学生供应物美价廉的午餐。学生提出多种营养餐方案。(由于多种原因未能落实)

7.组成红领巾绿化护林小组。与当地居委会协商社区的绿化工作。(已落实)

8.向当地居民印发一份倡议书,建议广大居民重新使用菜篮子,尽量减少白色污染。(已落实,有一定效果)

9.设计校园发展的远景规划图。(学校部分采纳了建议)

10.因学校地处闹市区,交通拥挤,部分学生提出迁校的主张,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了可行性論证。

11.社区内开展一次以宣传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摄影展览。(已举办)

12.社区内开展一次宣传遵守交通法规的活动。(已开展)

13.建议学校设立红领巾“金点子”信箱,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建设学校及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议。(已落实,已收到一些好的建议)

14.班级召开总结会议,表彰奖励活动积极的学生。

六、活动评析

篇5:(案例)综合实践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上刘浩那时常挂在嘴边严重跑调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转换变了严重跑调的“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当然,伴随着转变的,还有他交上了的作业本悄悄变得按时和干净,操场上也有他与同学们一起打闹做游戏的身影

刘浩是我们班28名留守儿童之一,由于父亲常年外出务工,让人感觉他的行为习惯极差,老师们提起总是摇摇头。

2010年,我参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将本班同学全部安排进各小组,当然,刘浩也在其中。

记得刚开始时,他总在小组内唱反调,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小组长要求他参与活动并承担一些任务,他总会呜呜呀呀哼起“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以示抗议,慢慢的,组长不再管他,他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一组员

记得一次《寻找最美的叶子》的课外实践活动上,他们组的组长恰巧没到,我真担心那一小组会因群龙无首而一团糟,活动开始,结果我和想的一样,那个小组咿咿呀呀不知从何动起手来,我暗自摇头,正准备走过去,一声“不要吵了”传进耳朵,只见刘浩站了起来,双手叉腰,仿佛要打人。“张明,把本子捡起来,李丽做记录、赵敏照相,王刚、刘华、陈青负责采摘树叶,别让其他组看不起……”,奇怪了,大家竟然乖乖听从他的安排,动起手来。活动结束了,虽说不是最好的,但却让我对刘浩这个刺头有了新的认识。

再次与他谈心得知,自小留守家园的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小小年龄就能独立生活,比同龄的孩子“早熟”很多,但亲情的缺乏导致他性格孤僻,也很想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面前撒撒娇,也很想让老师关注他,多次未能得到老师关心,同学帮助后慢慢变得不合群,总想“飞得很高”却“飞不高”……这时我才知道,其实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太阳,只是我没用心去感受他们的阳光

再后来,我让他直接担任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助手,班上的大事小事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与同学快乐游戏的笑声,校园总回荡着“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篇6: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它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我根据初三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怎样处理垃圾等,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实践中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发展对自然的关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我们身边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处理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2、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学校、家附近垃圾进行观察。)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制作、画画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确立活动主题;

2、自由组建小组,确定人员,选出组长;

3、制定活动计划。第二阶段

1、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分类及回收的方法。

2、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提出垃圾处理的新设想。第三阶段

1、活动成果展示;

2、交流体验; 具体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环保的参与意识

2、播放有关环境污染垃级成堆图片。

课件播放垃圾的对话。废纸说:“我的身体被菜汁弄湿了,发霉了,还有一股难闻的臭味呢!”塑料瓶说:“我的身体快被挤破了,真难受!”易拉罐说:“别挤了,我的身体变形了。”垃圾齐说:“哎!人们扔的垃圾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地球先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真让人着急!”地球先生说:“是呀,如果再这

样下去,我的身上到处都会是苍蝇和臭虫,小动物们也没有了家,人类就更难生存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忍心看到她备受摧残而伤心呢?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吧!今天的实践活动课就是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小调查汇报交流

1、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

2、大家调查到哪些处理垃圾的方法?

3、交流反馈

三、介绍科学的处理垃圾的方法

1、卫生掩埋法。

2、焚烧法

3、积肥法

4、美马萨诸理工学院等离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他们成功利用人造闪电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热量能将垃圾融化,待冷却后,有害废物可以变为没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四、创设情景,展示才能

1、小组交流质疑:说说你处理垃圾的想法。(学生以小制作、画画等方式展示)

2、交流反馈

3、课件播放乱扔垃圾现象谈谈感想,说说环保标语。

五、课外延伸

1、成立校园弯腰行动小组收集废电池。

2、设计环保标语 反思:

一、主题的确立

《我们身边的垃圾》这个主题来源于株洲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要求中学生开展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可能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可能是主题太大,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学生也觉得无从下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于是我决定缩小范围,先从我们身边的垃圾着

手调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于是重新确立主题《我们身边的垃圾》。

二、关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强调过程的教育价值的课程,可以说,没有了实践活动过程,也就没有了这门课程本身,其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便不复存在了

让每个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引导每个学生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分类及回收的方法、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通过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并为活动的展开做好充分合理的准备,发展他们的规划与组织的能力。在活动实施阶段,留给小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在开放的活动情景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在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引导学生说说处理垃圾的想法。(学生以小制作、画画等方式展示)学生只有

亲历了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才有可能获得丰富多样的实际体验和感悟。因此,“关注过程”首先要求的是必须保证学生参与完整的活动过程。

三、把握活动过程的连续与完整

过程的完整才有可能深度的体验,浅尝辄止,片断零碎的体验是无法进入学生个人学习履历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容易感动学生。关注过程的完整性,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活动过程我不仅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更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提出垃圾处理的新设想。“教学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连续的过程能够让孩子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一个主题活动要有持续性,给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所以在整体设计时,我注意活动间的联系,孩子们在进行了这一次活动后,并没有就此停住,而是给机会让孩子们在反思后有机会再实践,如成立校园弯腰行动小组收集废电池、设计广告语等。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罗东涛

篇7: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学 情 调 查》

江西 余泉兴.陈美清

学生年级:高中二年级

指导老师:余泉兴

案例撰写:余泉兴

资料统计:邓世达、吴正

宣传行动队:黄佳娣、周维、吴正

其余组员:吴艳平、李俊峰、过国强、彭小芳

活动主题的提出: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经济水平在迅猛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我们青少年一代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不得不承认青少年的压力也比以前重了很多。所以国家一再提出让青少年减轻负担。但是,减负的成效究竟如何呢?减负之后的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究竟有没有产生好的变化呢?还有,国家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方针究竟有没有落到实处呢?

对于我们来说,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既可以陶冶生活情趣,又可以“因材施教”,更好地发掘出我们的特长,为祖国培养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但是,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难免使青少年染上一些不良习

惯,我们学校到底有没有这种情况?还有,对于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可在现实生活中,全面发展越来越难,这样做会不会使全面发展变成“全面庸才”?

这样一些既实在又对我们青少年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问题,难免引起我们的好奇心,所以第一文库网我们提出要做一次学情调查,以了解我们周围最贴近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学生兴趣的倾向及对兴趣培养的状况,和不同性别的同学在兴趣选择上的区别

2、了解我校同学对“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看法

3、了解普遍学生的学习压力负担的情况

4、培养团队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

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Ⅰ。调查准备阶段

1、确立调查的中心、主体、目的和讨论可行的调查方案。(第一,二课时)

在这两个课时中,我们使用了“完全民主+自由讨论”的方式,由同学

做主人,结合老师的建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完全围绕“了解学生志趣,弄清学生学情”这一主题展开。并且确立了调查的主体(即被调查人)是李渡中学高二学生(受活动的地点和时间限制)。目的是锻炼自身能力,加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调查方案简略来说就是分成两个小组(学情与志趣),各司其职进行调查,然后统一交流总结。

2、制定详细行动方案。(第三,四,五,六,七,八课时)

一个好的行动没有一个好的计划是不行的。

在第三、四课时课时中,我们针对上一次的讨论结果,选出了各组的成员和组长。兴趣组组长由吴艳平担任,组员李俊峰、邓世达、过国强;学情组组长由黄佳娣担任,组员周维、吴正、彭小芳。各组制定自己的行动方案和制定各自的调查目的,各自设计自己的调查表格,各个小组组员进行具体分工。以后的每一次实践课,各组都互相交流各自的成果和给对方提出意见。

第五,六课时,制定调查表。这两节课中,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两个小组迅速用电脑制成了各自的调查表,使用的是无记名调查,具体的问卷如下:

志趣小组的调查表:

前言: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学生关于兴趣方面的情况,请您完成以下由高二(5)班调查小组撰写的调查。在此感谢你的支持!

1.放学后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

课间最喜欢做的事情

2.周末经常参加的活动是什么?

3.有多长时间用在该活动上?

4.每一天大约用多长时间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上?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2小时以上

5.对哪门学科最感兴趣?

6.在兴趣培养过程中家长持如何态度?

A.支持 B.中立 C.不支持 D.强烈反对

7.平时还喜欢看哪些方面的书籍?

9.将来有什么志向?为什么?

10.通常用电脑来干什么?

A.学习B.上网 C.玩游戏 D.其他

11.通常上网来干什么?

A.学习B.玩游戏 C.聊天 D.工作

学情小组的调查表:

前言: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学生关于学情方面的情况,请您完成以下由高

二(5)班调查小组撰写的调查。在此感谢你的支持!

所在年级_________性别____

1( )你觉得学习压力大吗? A大 B中 C小 D没有

2( )每天是否有睡午觉的习惯? A经常 B很少 C几乎没有 3( )觉得学习与娱乐的比例是否合适? A合适 B还可以 C不合适 D没感觉

4( )觉得自己学习及复习的效率如何? A高 B良好 C还可以 D不好

5( )是否热爱学习? A非常热爱 B热爱 C一般 D不爱

6.课间通常做什么?(多选)( )

A做作业 B嬉戏 C聊天 D休息 E进行体育活动 F看书 G其他______

7.午休通常做什么?(多选)( )

A做作业 B看书 C午休 D闲逛 E其他______

8.一至五通常每天花费______小时做作业。

9.每天大概______点睡觉。

10.除做作业外,大概有_____小时做其他事。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假日大概每天有____小时进行娱乐活动。有____小时做作业。

12、用什么方式纾解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平时看什么类型课外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参加哪些类型的补习班或提高班?什么时间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调查实施阶段

等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开始了令人又紧张又兴奋的调查活动。(第九、十、十一、十二课时)

在中午午休的时候,我带领宣传行动队员周维、吴正,捧着两种不同颜色还喷着油墨芳香的调查问卷,“明目张胆”地进入了高二(6)班的课室。(6)班里几乎全是女同学,一双双睁大的、好奇的眼睛好像看怪物似地看着我。幸好我没有被盯得不自在,大声向她们解释了我来的目的和有关调查问卷的一些问题。(6)班的女同学听完之后表现得十分配合,都愿意做这份调查,于是我细心地把两种不同的调查卷合成一份,分发给每一位同学,然后从容地走出了(6)班的课室。

进(7)班感到比较棘手,说实在的,我对他们班的同学并不太熟悉,我也怕进去之后被人排斥。所以我找到了(7)班两个同学帮我宣传,分发和回

收表格,分别是热心助人的李世谊同学,还有是在(7)班威望较高的罗诗伟同学。他们的工作做得很好,确实帮了我们调查小组不少忙,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小组对他们还有所有完成调查问卷的同学的支持表示感谢!

当然,我们一部分问卷给了我们班的同学做。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也较为令人满意,90张文稿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只有几张是某些同学不怀好心、恶意在问卷上乱做。在这里还要谢谢周奇轩同学,在我们不在的情况下,她帮助了我们回收问卷。

Ⅲ。调查总结交流阶段――分析与论证,回答提出的问题

1.统计资料(第十三课时)

在老师的指点下,学情组的代表吴正和兴趣组的邓世达很快统计出了调查中的数据,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下面是来自吴正同学制作的统计表,简洁实在:

选择题统计表:

填空题,简答题统计:

2.数据分析(第十四课时)

这一部分的工作较为关键,数据分析的结论直接影响到最后的结论的正确性。事实上,这一课时中,几乎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对调查结果的见解。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所以结果也不尽相同。这时组长的工作就是细心归纳每一个人同学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出最令人信服的结论。下面,摘录一段由兴趣组组长吴艳平的笔录一段数据分析: ??解决我们在调查前所考虑讨论的问题: (1)在调查中的简答题如:可见,周末最喜欢做的事情?。的结果显示了一个较突出的规律:在中学的男生中,他们的兴趣爱好一般是打球,打游戏机等玩耍类的活动,较为活泼,在老师眼里可谓“与学习背道而驰”;但女生却相反,一般以看小说等优雅的文娱类活动,较男生文雅。(2)而“中学生兴趣与学习结合情况”所调查到的数据则是一面倒。综合选择题以及简答题的数据资料,男生着重于自身爱好,一般是玩乐,吃喝以及一少部分的“不良活动”,一般与学习无关,对较有兴趣的科目的选择一般较为杂乱,说明在一般男生眼中兴趣与学习根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事;而女生却从字里行间表露出她们兴趣与学习紧密

结合的良好状况,可见女生对其自身的学习情况比较关注。(3)此外,由涉及信息工具应用的选择题的统计资料表明,男女生都在计算机中浏览互联网,表示男女生都兴趣都趋于现代化。(4)问卷中还有资料表明,现代中学生因学习时间紧迫及其压力巨大而导致各人在每天,每月进行兴趣培养的时间短暂,数据表明为每天一般半小时左右或以下。这使我们中学生发展一技之长的机会与使用所学技能获得成功的机率大大减少,但愿这不是我们中学生的又一重大问题――因学习而放弃爱好......

??经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的压力不算太高,证明了减负真的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学生对学习还是比较热爱的,这体现了减负的好处。多数学生有午睡的习惯,这是对晚上与上午学习有精力的保证。晚上都在11点前睡觉,这就说明学生还是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的。

一切都表明,学生是有比较好的学习时间与和合理的休息。但为何成绩还是有高有低,为什么呢?

这就说明了,学生是会合理利用时间,但是在学习的方法上,就稍欠火候,不懂得如何学习。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我想在大家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关键在于学生们的毅力,与钻研精神。同样是2至3小时,有毅力与钻研精神的人将会比其他人得到的.要多。所以我想,钻研精神将会成为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因素??

3.验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第十五课时)

这一个步骤必不可少,相当于做完数学题后再检验一遍,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验证对后面问题的回答的正确性提供了保证。于是我们开了在整个活动后段最大的一次交流大会,让各个同学(不分组)将自己或他人经过实践,体验的分析进行最后的出厂检查,确保每一句话尽量准确。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让某些不太成熟的想法被批评得体无完肤。

4.根据分析、归纳做出调查结论(第十六课时)

这一步工作在整个调查中算是最关键的了,因为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全面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它的完成也标志整个调查工作到了尾声。经过我们细致的分析与归纳,我们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兴趣方面:

一.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兴趣的倾向,和不同性别的同学在兴趣选择上的区别

男同学选择运动的较多,女同学选择学习看书的较多

二.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学习与兴趣的结合状况

经调查,男同学学习与兴趣分开,女同学多数将之结合。

三.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对兴趣培养的时间状况

大约每天在半个小时以下,及少数多于一个小时。

四.通过调查,了解家长对中学生培养所持态度

一般支持,几乎没有不赞成的情况。

五.通过调查,了解现代化对中学生兴趣的影响

中学生花较多时间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里,多数表现为喜欢上网;也有一少部分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六.通过调查,了解我校究竟有没有出现不良兴趣的同学

几乎没有。

学情方面:

1、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同学对“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看法

普遍喜欢素质教育,希望能全面发展

2、通过调查,看学生是否热爱学习

普遍学生对待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

3、通过调查,看学生能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能。具体表现为自主学习,部分同学甚至能做到有计划的学习

4、通过调查,了解普遍学生的学习压力负担是怎样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来自学校,家庭,自身的压力都不太大,为学生所能承担范围内。从来自父母的压力逐渐转化为来自自身的压力,表现出同学们

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5、通过调查,研究究竟学生是否有厌学情绪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在调查中没有发现有厌学的情况。

活动总结(活动的结果与学生的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这一活动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在最后的两个课时里(第十七,十八课时)我们每个同学都撰写了各自的工作小结,从小结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已圆满地完成了活动开始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同时又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可以参考上面的活动目标――自身方面)。

下面是来自李俊峰的收获体会,很具有代表性,值得一看: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位学生都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不少新的学习方法,而且锻炼了能力与勇气。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们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如何以调查方式获取信息,怎样撰写研究报告,怎样整理和归纳信息。虽然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我们从中学会了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合作学习,培养了团队精神;学会了磨砺自己,努力完成自己肩负的任务;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增强社会交际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对社会的关注,以及注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了解了当代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况,增长了许多见识,是一笔可贵的人生财富;还从中深切体验到进行研究学习的科学性,严谨性,复杂性,有的学生还感受到综合实践原来也具有趣味性,也让他们感到新鲜感,希望这样的活动能长久地开展下去??

指导老师点评

自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学校的同学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门新的课程中,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主参与、探究的热情被激发了。高二

篇8:(案例)综合实践

一、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发问

案例再现:

王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物们离开了他们美丽家园的动画视频。这段视频很切合学生的认识特征,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老师趁热打铁地问:动物们为什么要离开他们美丽的家园,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最后老师抓住问题的本质, 选准突破口进行发问, 在发问中引领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学生逐渐明确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自己的义务和责职, 学生一步步走进指导老师的预设中。这样“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的主题就水到渠成了。

陈老师利用图片展示了近年来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后, 然后, 发问“这一切灾难中, 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这样的发问, 实质是在由表及里的引导, 把学生的思维引往深处, 引起学生对这些现象的深思。接着, 又通过图片显示二氧化碳的产生以及危害的资料。通过对问题的分析, 老师问:“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在发问中, 师生形成共识, “走进低碳生活”的主题就形成了。

这两位老师创设问题情境有着相似的地方, 都是在发问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发问中, 学生将头脑中形成的问题进行整理、筛选、归纳, 转化为活动主题。这样发问, 可以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激发、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经常这样训练, 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慢慢走向成熟。首先, 创设问题情境。要考虑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真实生活的问题, 尤其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 而不是指导教师虚拟情境问题;其次, 创设情趣味的生活情境, 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 让学生从感兴趣的点切入, 发现问题, 为顺利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感情基础。这需要指导老师选题指导前要了解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活动经验, 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 开发学生的经验。

二、在主题分解时追问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后, 研究的大方向明确了。主题的表述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概括性。主题确定后, 还需要对主题进行分解, 还原为具体而生活的问题, 来明确在主题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因此, “走进低碳生活”的主题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还需要被具体地细化为一个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子课题。这样, 每个学生才会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任务是什么。活动才能落实, 才能顺利开展。

陈老师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 先引导学生进入“碳足迹”的计算, 根据对“碳”的计算, 引入学生对家庭生活中碳排放的调查, 感受生活中的种种高碳生活现象。在调查分析中, 学生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然后, 老师紧紧追问:“我们的日常生活低碳了吗?”学生在追问下, 提出了很多问题, “我在平时生活中排放了多少碳?”“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 中存在哪些不低碳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怎样做才能够低碳生活”“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走进低碳的、绿色的生活?”……在这样的追问及反思中, 每个学生逐渐将主题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研究的问题, 从而明确自己该从哪方面进行研究。这样, 子课题就形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设计的课堂调查表是本节课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调查内容从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方面进行。学生根据调查这几方面出现的情况提出问题, 这样提出的问题也相对集中, 避免了各自为战, 随心所欲, 不着边际, 也便于对提出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 更有效地从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形成各小组的子课题。在对问题的调查分析中, 在提问、追问中学生崇尚低碳生活, 绿色生活的价值观得以生成。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指导老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带领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 抓住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且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生活难点、社会热点, 去发问、去追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011年10月, 我在“今日说法”中看到一则有关中学生上网引发的惨案一例, 就把这个视频下载下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产课中, 给学生们看了这个视频后, 问:看了这个案例你们有什么想法?于是, 同学们纷纷提出了他们的看法“为什么这个同学会做出这么极端的事情”“中学生到底应该如何正确上网?”“上网对于中学生来说, 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 等等, 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烁, 在老师的追问下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 师生讨论后把问题聚焦在“了解社会人士、家长对中学生上网所持的看法及观点”“了解我校学生平时上网的相关情况” “了解与中学生上网有关的相关规定”“中学生上网所带来的负面和正面影响” “在实践中,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白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上网”等有兴趣的子课题。

上一篇:毕业班优秀教师发言稿下一篇:戴旭演讲稿